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

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

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
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

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的舞台,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师、学生的生命质量息息相关。一堂好课,能够在贯彻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功能——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人的发展、生命的完善,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思考生命的真谛、寻找生活的意义、体验生命的情感、感受生命的律动、创造生命的价值和辉煌。既然课堂如此重要,我们就要走近课堂、透视课堂、分析课堂。

课堂的基本要素:纵向看,有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的核心要素是课堂教学设计;课中涉及到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课堂教学类型、课堂教学策略等诸多要素;课后要素主要是教学反思。横向看,课堂构成的要素包括人与物两类。人要素指教师和学生,包括他们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动机、需要以及社会责任感,构成课堂系统的整体格局;物要素包括教材、教具等教学媒体,是一种信息载体。

上好一堂课,应从分析、研究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课堂教学类型、课堂教学策略等要素入手。下面我就从以下六个专题的22个要素说起。

专题一课堂教学设计2要素

话题一教学目标——一堂课的灵魂

课堂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教师在写教案时,在分析教学内容之前,首先必须弄清楚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什么,也就是说,必须弄清楚目标问题。那么,如何确定《矩形》教学目标呢?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目标的:

知识目标:

类比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探索并掌握矩形的

概念和它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运算;能推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

技能目标:

经历探索矩形的有关性质的过程,在直观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说理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主动探究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并要求学生能熟练书写规范的推理格式。

探索并掌握矩形的性质。

应用定义、性质等知识,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并要求学生能熟练书写规范的推理格式。

情感目标:

在操作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矩形的理解,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通过对矩形的学习,体会它的内在美和应用美。

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有没有达到学习结果的依据,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的依据。因此,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这与原先“教学大纲”的陈述方式是不同的,以往我们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这些都是不符合陈述要求的。在目标的确定中要注意学生的感受和学生的体验,时时事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例如:在确立知识目标时更加注意知识的内在连接,将矩形的性质与平行四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制定情感目标时采用在操作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教会学生生活的本领,也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目标。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主动应用数学。另外,注重知识的内在要素和认知过程的有机结合,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果。情感目标并不是通过具体的行为方式来体现的,因为体验性的目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短时教学是很难体现的。它更强调学生的

独创性,注重学生认知的灵活性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它要求每个学生参与活动,而并不明确地规定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什么。

另外,在课程与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考虑最多的应是预期的目标,而不是生成性目标。预期的学习结果是设计教学目标时关注的重点,是课题教学过程的决定因素,也是教学效果中可评价的那一部分。

话题二教案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

教案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主要内容是教师要构思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怎样的过程和教学方法实现这个目标;怎样去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处理与整合知识信息;安排哪些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活动;事先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因此,教师精心准备教案是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教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师心理智慧的成果。

因地制宜地写教案,以课时为单位写教案。目前,教师的内容体系基本上是按照课时编排的。写教案时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结构,一份教案往往就是一课时的教学计划。现今最普遍的教案模式是:

教案的封面要写明学科、姓名、年级、学期、册数等。

第二页:认课表,写一句激励自己工作的警言: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教师是学科的形象代言人,我就是学生数学科的形象代言人。我要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心与学生交流,让师生的活力在课堂上涌动起来,体现生命的价值。

第三页:学生作业情况记载表。

第四页:本册教材内容概述。

第五页:教案正文。

一篇好的教案,要体现师生群体的意向,而不能变成教师的单向意愿,要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同等的学习机会。首先,教师设计每个环节要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预设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情况。人性化的换位思考是新课程理念的又一重要思想。其次,在设计中,还有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反思,每一堂课后的反思很重要,是教师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案是写给教师自己看的,是自己从中得到经验从而提高的过程,不是给领导检查用的。一节课下来,精心沉思:摸索出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

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下次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从而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专题二课堂教学环节4要素

话题一导入新棵——架设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导入新课是指在一堂课开始,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既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触发点。它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自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是架设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之间的桥梁。数学课的导入要由教师的语言、问题和组织编排方式等要素构成。如果教师上课伊始就提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有趣的或带有挑战性的问题,那么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心求通而未得”、“口预言而不能”的愤悱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使他们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达到思有方向、学有目标、获有新知、用有创造的目的。

在本节课导入时,用平行四边形模型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一是激发了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将学生置于生活问题的情境之中,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密切联系。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开展教学过程,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成身边的生活现象,自然地进入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的引入,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近感。二是创设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优化了师生关系。同时抓住了学生的爱好和心理需求,创设一种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展学习。这样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思维能力得到开发。教学中,教师始终和学生融为一体,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

新课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教材内容、本班学生的素质及教师个性来运用最佳的导入方法。要有趣味,有艺术魅力;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而知新。设法抓住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迅速投入,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要他们“愿学”“乐学”,调动学生高涨的情绪,步入振

奋的求知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对不同的班级要有不同的导入设计,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这需要根据各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而定。如较稳定的班和较活跃的班的导入设计应有所不同。对于一个班来讲,新课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话题二主题探究——收获在“过程与方法”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数学课中,主题探究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究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研究活动,它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不是面对现成的陈述性知识或程式化的练习题,而是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自主的、多样的探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我们提倡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主题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得到发展。

教学中,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动起来,以探究的姿态进入到数学学习中来,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在学习的过程中,力争做到:新知让学生主动探索,简单的内容让学生自学,重点、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规律让学生寻找,结论让学生概括,知识让学生构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话题三巩固强化——深入理解,真正掌握教学巩固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化巩固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它是直接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学生的问题、困惑、兴趣、需要、情感、态度等在这一环节中再现。科学地设计范围广、类型多样的练习,学生通过“互动”、“探究”、“交流”等学习方式,消除困惑,解决问题,展示自我、升华自我。

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知识的遗忘呈先快后慢的规律。因此,学习某一知识以后,应该趁热打铁,及时练习。

数学练习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种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能设计出灵活性较大的练习题。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也能暴露出学生在理解应用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和组织练习,做到精选、多变、多练,要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不仅要使学生扎实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话题四课堂总结——把问题留给学生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固然重要,设计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那么,良好的课堂总结,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设计得好,能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这样不仅能巩固知识,检验效果,强化兴趣,还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达到了“课结束,趣犹存”的良好效果。

本堂课的总结,通过让学生谈体会、谈收获,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与态度的教育,采用归纳、类比的思想方法,将新旧知识进行转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互译,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归纳的能力,让学生感到学数学会使自己更聪明。

恰当地设计课堂总结,不仅可以达到纵览全课要领,完善知识体系,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还可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如果不精心设计课堂总结,就等于只顾耕耘,不管收获,不仅反映了教师教学的虎头蛇尾,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教学效果,影响了教学质量。

专题三课堂教学行为4要素

话题一课堂讲授——新课程不是不要讲授课堂讲授是教师最基本、最主要的一种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的理念并不矛盾。从两千年前孔子的“私学”和柏拉图的“学园”时期一直延续至今,是因为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简捷地传授大量系统的知识。

美国教学研究专家弗兰德斯曾在大量课堂观察研

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分之二律”,即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用于讲话,讲话时间的三分之二是教师讲话,

教师讲话时间的三分之二是向学生讲话而不是与学生对话。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掌握课堂讲授策略至关重要。

讲授者的风格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讲授者是友好的、幽默的、热情的且流畅的。它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开启学生的心智、促使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引导他们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自主地建构知识。在新课程的视野中,教师的言语讲授并不是要“宣布”某种事先存在的不容置疑的金科玉律,而是要在互动与对话中通过教师提供的自身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来促进、引导和支持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

新课程中,言语讲授不再是教师的专利,要变“独白与静听”为“对话与共鸣”,让教师讲与学生讲相映成趣,相辅相成。要让课堂中充满情感共鸣、意见交换、思想碰撞、经验共享和创意萌生的生动活泼气氛;要成全学生参与活动和表现自己的需求,悦纳学生的独特理解和“一得”之见。因此,教师既要有抓紧时间完成教学任务的紧迫感,又要有放眼学生未来,重视学生发展的从容。

话题二课堂对话——知识在对话中生成

随着课程观的演进,教学活动更突出了过程本身的价值,这必然要把课程作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交互作用的动态情境,使教学在互动中进行,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

师生对话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实现对话要求师生双方内心世界的敞开,真正地倾听和接纳对方,实现精神互通,共同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同时,要实现师书对话,本节课体现在引课时:(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别条件。现在来看一个平行四边形。当它的一个内角由锐角变为钝角的过程中,会发生怎样的特殊情况。这时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呢?

(生齐)长方形。

(师)对。由于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在平行四边形的演示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即矩形。这节课就来重点探讨矩形。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对提高学生数学活动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改变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与呈现方式,可使数学内容更具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进行师书对话,体现了“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

话题三教学指导——关注每个成长的生命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教师的专业地位赋予他的一

种职责。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必然受控于自己制订的教学计划和内容,教学活动就是教师的管理活动,这个活动的核心虽然是学生的“学”,但绝不可缺少教师为“学”的服务。教师还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教师应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启发学生,在思路点拨、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和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确保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积极性。

新教材的教学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每一个教学内

容都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学生实验、操作的活动,便于学生从中发现与体会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本节课教学中,注意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情境,以学生熟悉的四边形不稳定性为背景,贴近学生生活的四边形框架为模型,并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急欲尝试的心理,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这时教师及时发挥教学中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与学生一起,亲身体验,通过活动得出结论。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其中奥妙的欲望。经过师生互动、积极思考和总结归纳,探索出了其中的教学原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适时设置拓展探究活动,使学生巩固知识与技能,再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课堂总结,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教育,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

话题四教学互动——创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师生互动”成为研究课堂教学过程的热点话题。

课堂教学的环境主要是人际交往的环境,没有人际合作,就无法实现和谐的“教学互动”,所以教师的教态和蔼可亲,精神饱满,语言亲切规范,生动形象,能促进师生处于积极状态。

教学互动的方法多样:1.师生互动是最重要的互动,即人们常说的“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样的教学中师生互动,情感融洽,气氛和谐,既引发学生思考,又唤起学生探究欲望。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意

见和结论,燃起创新的火花。2。在生生互动中,教师的任务是提供合作学习的课堂氛围并进行适当引导与调控。3.人机互动,随着计算机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人机互动也已经进入数学课堂教学。

专题四课堂管理行为4要素

话题一分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分组合作教学”是使师生、生生在多边交往互动中共同发展,使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平台。

“分组合作教学”的目标是呼唤平等、和谐,是使课堂成为师生合作探究的“研究室”,进而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边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本节课的很多环节都体现了这一点。

成功实施“分组合作教学”就如同组织一场令人看好的足球赛。它要求前锋、前卫、后卫、守门员、教练之间分工明确。默契配合、相互依赖、天衣无缝地合作。而课堂上,分中有合、合中有分、高效互动、优质合作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学有所得,健康成长。

话题二个别教学——关注学生的个性舒展

个别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差异,促进主动学习,启发自我创造,实现个别教育,达成人尽其材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变“人为的”教育为“为人的”教育的重要举措。简言之,就是课堂教学要顾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调整环境,使个人与环境达到最大限度的协调,最终实现全方位舒展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和谐而愉悦中健康成长,不断进步。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则更进一步赋予个别教学以鲜明的时代特色与独特的学科诠释。

本节课中,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从事力所能及的操作,在想一想,做一做,听一听,看一看中各取所需。教师也在因人而异地进行相应的点拨与帮助,而这些恰恰体现了“给课堂以生命的赋予,给学生以个性的张扬,以人性的方式,使人最终赢得解放”的个别教学理念。

在学校的课堂教育中,任何教师都不可能做到对每个学生进行“手把手”地教育。个别教学要求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要了然于心,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不同要求,提供高效适当的不同帮助,

而绝不是低效盲目地“手把手”帮扶,“一对一”教育。

话题三运用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展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和自主发现,学会学习,以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而不是随意批评甚至嘲讽学生,要尽量淡化学生对自己回答失败的自卑心理,在课堂中多用“你以为应该如何”、“请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等充满人情味、含有激励性的语言去代替简单的“对”“错”等语言。这样更能增强基础较差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尝试和表现的欲望。

同时要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激励学生提出问题。“问题意识”是衡量主体性的重要标尺。没有“问题意识”,就谈不上主体性的发挥,更谈不上创新。话题四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对学生的精彩之处,予以充分的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不足的地方,教师评价得恰到好处,既有肯定,又有补充或修正,使学生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自觉地对知识进行二次构建和完善。同时,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及时对每个学生的创新表现作出恰当的赏识性评价,赞赏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之处,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热情,赞赏每一个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超越。

专题五课堂教学类型4要素

话题一新授课——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新授课是目前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课型。它以传授、学习新的知识内容为主要任务,包括学习新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规律和方法等。它的课堂结构一般是由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探究新知、讲授新课;应用拓展、巩固新课;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五个基本环节组成。通过新授课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培养新技能,掌握科学的方法,还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综合能力。

本节课为新授课,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去构建知识,重视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同时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话题二活动课——成功的体验

数学活动课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而非书本知识、间接经验,他强调在“做中学”,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感受知识产生的全过程。

话题三习题课——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

习题课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习题课教学不仅能有效地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

持续创新中的关键要素-正略咨询

持续创新中的关键要素-正略咨询 引言: 时近年终,中国市场上风波不断。HP突然更换CEO、MOTO被收购、。比亚迪内裁员、汉王亏损……我们不禁要问,曾经金光闪闪的企业,曾经以创新为创业发展之本并成为行业领先者的企业到底怎么了?正如德鲁克在其著作中体现出的思想——创业是企业长清之本。但是那么多创新型企业陷入困境?也许现在是讨论“企业如何保持创新持续性”的时候了。 创新能创造财富并有章可循 德鲁克说:“凡是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生产潜力发生改变的事物都足以构成创新。”而这种创新无疑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和企业的发展。比如:将卡车车身从轮子上卸下来,放置于货运轮船上的想法没有包含多少新的技术。集装箱这个“创新”并不源于科技,而是来自于将“货轮”视为一种物料运输设备而不是一艘“船”的新认知,这意味着真正重要的是尽量缩短货轮在港口停泊的时间。但是这项平凡的创新,却使远洋货船的运载能力大约提高了4倍,拯救了船舶运输业的同时也创造了20世纪的经济繁荣。 值得注意的是,创新并非十几年前中国大地上四处开花的“点子公司”。事实证明,创新不会来自于灵光一线而是有其内在规律。成功的企业家也不会坐等好主意从天而降,而是努力实践,有目的、有组织地寻找变化,因为创新的机会多半存在于对变化本身或者由变化来提供。 创新中的两个角色 提到系统寻找变化并进行创新,就必须提及创新中的两个角色:创新者与管理者。虽然两者在现实之中往往不会合而为一(像Google 创始人Larry Page 和Sergey Brin这样的人很少),但是两者的有效结合无疑是企业再腾飞的基础和根源。创新者是发现新技术、新机会以及企业新的增长点的人,他们有热情、熟悉实际情况、有想法,愿意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因为他们必然、也只能在不断犯错与碰壁中前行,否则创新将永远停留在纸上。同时,管理者在其中也必不可少,他们多半是企业高层为创新提供保障,没有他们的支持创新者的成果将无法加以推广和实施,企业腾飞将成为幻觉。 之所以两者难在现实中合一,源于创新对两者素质要求的迥异。 创新者的三个素质 如同从事其它工作需要具备某些素质,创新者也需要具备某些特别的素质,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正直的心、技术储备、不懈的坚持。 正直的心是创新者的力量来源。在不缺乏能力的商业时代里,正直往往成为稀缺而又是必不可少的资源。所谓“天下大事。毁于小人者十只有一二,毁于君子者十之八九”,越是有能力的人心术不正,给公司和社会造成的损失也越大。肯尼斯·莱(Kenneth Lay)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此人白手起家创立了2000年《财富》世界500强第16位的安然公司,曾被喻为“创新CEO”,结果还是因为账务问题身败名裂。 充分的技术准备,了解企业和现实环境是创新者的第二个重要素质。国内近年为人熟识的案例应该是汉王从手写笔到电纸书的创新,没有在电子设备领域的多年技术积累和对环境的研究此举是根本无法实现的。2008年,汉王电纸书产品面市。正是此产品在之后的两年以让汉王从年收入从2亿元变成了2010年12亿元,2010年3月更是成功登陆深圳中小板市场。资料显示,电纸书的产品销量在汉王2010年度营收占比高达75.22%。

2018创新创业基础慕课考试答案

2018创新创业基础慕课考试答案

?2018《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期末考试(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以下哪些关于创新的描述是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B 2 创业者的主要创业动机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C 3 小王从自己和朋友每月要吃十多次小龙虾的现象中,萌生自己去做生意的念头,这是( )的创业动机? 正确答案:B 4 头脑风暴法的原则不包括?() 正确答案:A 5 马云第一次创业是: 正确答案:A 6 在选择项目时,应根据()特点进行个性化处理? 正确答案:B 7 知识创新不包括?() 正确答案:B 8 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是? 正确答案:A 9 以下属于创新创业者的外在动机的是: 正确答案:A 10 创业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 )? 正确答案:B 11 众创空间的作用有? 正确答案:C 12 ()是指对逆境或压力的适应力、容忍力、耐力、战胜力的强弱 正确答案:B 13 如果退休年龄按65岁计算,将职业生涯分为六个阶段,那么18到30岁是:正确答案:C 14 以下哪一项不是影响职业成功的内部因素:

29 下面关于“四众”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A 30 属于创新创业者思维特征的是: 正确答案:D 31 创新创业者的创业动机中最重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是?正确答案:A 32 从组织外部发现创新机会?() 正确答案:A 33 未来的人都应当有的三本教育护照不包含哪个? 正确答案:D 34 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之桥? 正确答案:C 3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创新的基本要素 正确答案:B 36 互联网+给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的机遇中不包括? 正确答案:B 37 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于什么时间召开? 正确答案:A 38 创新的三个层次不包含以下哪个? 正确答案:D 39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大学生求职创业的是: 正确答案:C 40 关于新企业开办的必要准备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D 41 我国创新创业发展政府试点先行阶段从哪年开始? 正确答案:B 42 创业者具备的自由中不包括: 正确答案:D 43

培养创新能力的三个要素

培养创新能力的三个要素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谈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新世纪人才素质要求的核心之一。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日前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在与该校2000 多名大一新生交流时,阐述了他对培养创新能力的看法。好奇心——创新的驱动力好奇心对原始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原始创新不是事先能够预料的,往往是在好奇心的推动下,最后才得出来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呢?朱清时认为,第一,要让学生有机会观察到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最好是亲手做实验。现在在西方国家的每一座城市里,基本上都建有博物馆、科学馆,大力发展科普事业。波士顿的科技馆是世界上最好的科技馆之一,里面非常有趣,它有好多实验可以让你动手做,很多小孩一进去,就不想出来了。对于这种设施,社会上需要建,学校更需要建,目的就是要唤醒大家在中学和小学沉睡的好奇心和兴趣。第二,教学方法也很重要。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回忆说,他在上小学时,他的老师这样说:“想象一下,一个 工人举起一块重石头,把它放在房顶,若干年以后,一个人走在房子下面,

房子塌了,石头突然掉下来砸在他身上,他知道这个能量并没有消失。”这样一说,学生们哄堂大笑,普朗克就像被雷击了一下,他一下子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原来我们周围的世界有这么多道理在里面,而这个道理支配着所有事情的行为,于是他就很想去搞清楚这些道理。这促使他选择了物理专业,并且终身献身物理。所以,传授知识并不一定会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那要看老师传授知识的方式方法是否科学、得当。课讲得生动,深入浅出,既给了学生知识,也给了学生好奇心。因此,课堂教学永远是学校教学的中心环节,作为高校,应该让最好的教师讲课,特别是讲授基础课。直觉和洞察力 —涪”的学问为什么有许多人在大学时是高材生,但在科研上却做不出成绩,遇到复杂问题就一筹莫展?朱清时认为,归根结底在于缺乏直觉和洞察力。国外的科学家评价一个人,最喜欢说的是某某人对科学有很好的感觉,也就是很有直觉和洞察力。朱清时认为,这些能力是不能靠上一门课或读一些书获得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在实践和浓厚的创新气氛中自己悟”出来。世界上的一流大学大都是研究型大学,它们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学校里营造出浓厚的研究气氛,来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成长。特别是这些学校都有许多学术大师,学生有机会与大师直接交流。这些交流容易产生火花,让学生领悟对科学的直觉和洞察力。杨振宁教授曾这样回忆他是如何懂得了科学的直觉和洞察力的:到了芝加哥大学,老师泰勒开了一门课,泰勒非常之忙,所以他通常不备课,讲课有时就会误入歧途。我那时已经有相当多的知识,所以当他误入歧途时,我知道他就要出

打造商业模式的4个关键要素

打造商业模式的4个关键要素 经过多年驻企辅导经验,发现企业家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我是做什么的?我靠什么来赚钱?这些问题是商业模式的一部分,但是不是商业模式的全部。 有个最好的解释,来自哈佛商学院克莱顿·克里斯滕森教授:商业模式,是创造和传递客户价值和公司价值的系统。 商业模式包含了以下4个关键要素: 要素1.客户价值主张:商业模式的核心 客户价值主张是商业模式的第一个要素,同时也是核心要素,是其他几个要素的重要预设前提。商业模式的问题企业一定要搞清楚(即使你认为已经很清楚,也需要重复问自己):你的目标客户是谁?(如果你知道是谁,那么可以改成:企业的目标客户还能是谁?企业能不能开发更多的目标客户?);企业能够为客户什么样的价值?企业需要完成一个思维转变,才能真正地赚到钱:那就是从“卖产品”“卖服务”“卖技术”到“卖价值”的转变。 有的企业成立,就是因为可以生产制造东西,企业会有这样一个误区:只要产品够好、服务够完善、技术够强,那么就会有客户来买单。 但是这种思维的错误几乎是致命的,这也是很多中小公司甚至大公司对自己的战略产生迷茫的原因:明明我的产品很好啊,明明我们的技术很优秀啊,明明我们的服务很强啊。事实上,市场需求和你的产品好不好是两回事,世界上有很多非常炫、非常酷的东西卖不出去。 答案很简单: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客户不需要。或者企业没有让客户意识到他们需要。或者有更能满足客户需要的东西。建议重新定位你的价值主张,因为它是企业战略成功的开始。 重新定位你的价值主张,思考你的产品,除了现有的表面上的价值,还有什么深层次的价值,是使企业战略变得更明确的核心之一。 对于【客户价值主张】,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出色的、有价值的、创新的客户价值主张。 要素2.盈利模式:企业的收入模式和成本结构合理吗? 仅仅有客户价值主张是不够的,你能带给客户价值,不代表你能赚到钱。这是许多互联网创业公司非常容易走进的误区:他们往往喜欢描述说:当我们的用户达到2000万时,其中就会有10%的人愿意付费,那时我们就能赚到1XXXXX的钱!想法是很好的,但是实

创新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创新创业能力的构成要 素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创新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现代青年的立世之本,求存之道。人们都欣赏创新创业,人们都希望创新创业,但是不定都会知道如何创新创业。从创新创业高手身上,能够学到些什么呢又会得到怎样的启示呢这些都是要着实去思考和探究的。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从事创新创业活动总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有这些基础创新创业才能够有基石,如果没有它们,创新创业都是空壳;但仅有它们也不能代表就可以拥有高超的创新创业能力。在现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认为要有的能力够成的要素需要做到几个方面: (一)一定的基础知识 一定的知识基础是创新创业的根本。在人们历史的进程中,人们对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在工业社会以前,人们认为知识渊博者主要是那些对世界懂得多的人或者经验丰富的人,这也是在传统社会里老人受人尊敬的重要原因。因为人生的经历往往使老人知道的东西更多。人们崇拜对外部世界了解多于常人的智者。从17世纪以来,人们致力于知识的运用,特别重视技术的进步与技能的学习。自信息社会以来。知识的核心是关于“知识的知识”。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是什么、为什么,而在于探讨和研究应该怎样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运用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就是如何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人们看到的不再是知识本身,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 我个人对“知识”的观点有几点: 1、学习的能力。就是自我本身获取知识的能力。一个人若想创新创业,必须及时更新就旧知识。汲取新知识。在这个全新的时代,只有学习能力才是知识真正的源泉。 2、理论知识。理论知识虽然在实践生活中貌似无用。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各种科学的基本原理,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比如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

创新过程的基本要素

创新过程的基本要素 新世纪伊始,我国跨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发展阶段。为确保新世纪新阶段奋斗目标的实现,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向全党和全国各条战线提出了“四新”要求,这就是“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实现“四新”的过程,就是在各条战线展开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全面创新的过程。为了提高人们创新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有必要对创新过程的基本要素作出分析。 创新过程是一个探索性很强和风险很高的控制过程。要高效率地完成一个控制过程,需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这就是推动过程发展的持续动力、明确而可行的控制目标和灵活有效的控制方法。与之相对应,创新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创新动机、创新敏感和创新方法。创新动机驱动人们主动寻找创新目标,创新敏感使人们能够较快地捕捉到正确的创新目标,创新方法使人们能够高效地实现创新目标,三者有机统一才能构成一个成功的创造过程。下面逐一对创新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展开分析: 创新动机 动机是人们一切活动的最原初的主观动力,没有创新的欲望,就没有创新的行动。动机不是主观自生的,它产生于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客观世界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为了改变客观世界使之适合人的需要,人们开始了持续不断的创新过程。创新一方面满足人们既有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创造出新的需要,如此循环往复,创造之流便永不枯竭。没有创新,人们至今还会处在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史来看,帝国主义的欺凌和剥削阶级的压迫,使中国人民有着强烈的救亡图存、争取解放和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是中国共产党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两大理论创新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才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没有创新,中国人民至今还会在黑暗与痛苦中挣扎。历史发展到今天,创新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我们不应当让历史在我们手中中断,我们只有以创造性的贡献继续推动历史的车轮,才称得上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一代,才无愧于前人和后人。我们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世界并不太平,在国家安全和民族生存方面不能高枕无忧;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改革和发展中还有一系列严重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不进则亡。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要在新形势下继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好小康社会并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继续高举创新旗帜,实现在理论、制度、科技、管理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创新。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也就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动机并以此来推动创新实践,以自己在本岗位的创造性贡献来体现和落实共产党人的宗旨与“三个代表”的要求。 综上所述,要培养强烈的创新动机需要树立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责任感,除此之外,还要走出一些认识误区、克服一些心理障碍。有相当多的人不是不想创新,

创新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创新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现代青年的立世之本,求存之道。人们都欣赏创新创业,人们都希望创新创业,但是不定都会知道如何创新创业。从创新创业高手身上,能够学到些什么呢?又会得到怎样的启示呢?这些都是要着实去思考和探究的。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从事创新创业活动总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有这些基础创新创业才能够有基石,如果没有它们,创新创业都是空壳;但仅有它们也不能代表就可以拥有高超的创新创业能力。在现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认为要有的能力够成的要素需要做到几个方面:(一)一定的基础知识 一定的知识基础是创新创业的根本。在人们历史的进程中,人们对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在工业社会以前,人们认为知识渊博者主要是那些对世界懂得多的人或者经验丰富的人,这也是在传统社会里老人受人尊敬的重要原因。因为人生的经历往往使老人知道的东西更多。人们崇拜对外部世界了解多于常人的智者。从17世纪以来,人们致力于知识的运用,特别重视技术的进步与技能的学习。自信息社会以来。知识的核心是关于“知识的知识”。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是什么、为什么,而在于探讨和研究应该怎样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运用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就是如何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人们看到的不再是知识本身,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 我个人对“知识”的观点有几点: 1、学习的能力。就是自我本身获取知识的能力。一个人若想创新创业,必须及时更新就旧知识。汲取新知识。在这个全新的时代,只有学习能力才是知识真正的源泉。 2、理论知识。理论知识虽然在实践生活中貌似无用。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各种科学的基本原理,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比如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尽管它并不深奥,但它却是人们的行动的“指南”,是人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手”。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是创新创业能力的支柱之一,没有它,创新创业就难以突破发展。 3、应用知识。它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用来解决问题的实用知识,亦或是在生活中和工作得到的经验性的知识。这一种知识的特点是很有实用性的,属于技术性的知识,即是技能。技能是创新创业的骨髓,没有技能,创新创业是能说是纸上谈兵,创新创业就不可能实现。有的创新显然是需要非常扎实的专业知识,例如:计算机行业中的创新创业,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创业是无法进行的。但是,也有的创新创业仅仅用生活中的简单知识就足够了,好比:小到拖把的改进、开着门面替别人擦鞋、明明开的是发饰品店,但是却像成了美发店,给客人盘头发,为的是让客人买到满意的饰品,等等。所以,应用知识不能只局限于老师在书本上教到的知识,生活中同样会有许多的学习机会。“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表达的就是这个道理。 4、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是没有生命的,如何将知识转换为能力运用在创新创业这个鲜活的过程中,则是人们在创新创业中会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怎样发挥知识的能量,本质上来说,就是如何把知识转化为效率或效益,让其充分的体出它的作用。若果不具备这种智慧的转化能力,那么所学的知识则只是徒劳罢了。 (二)优良的个性 1、思考是创新创业的前提,如果不能做到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创新创业就不会有突破。思考是件很不易的事情,有创新的基础,不一定成为创业的强者,当中应该是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最重要的是懒于思考,不会换另一种方式来思考。思想的懒惰让很多原本可以创新创业的机会白白浪费掉。我自身深觉思想上的懒惰远比身体上的懒惰要可怕很多倍,因为那样会使人会限于保守和固执,丧失了创新创业的激情与时机,切实的蹉跎时光。 二、提高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1.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构建技术创新政策体系 美国政府就是通过“创造比较优势”来推动其技术创新的。从我国历史经验看,政府难以独自

正确处理项目管理中的七个关键要素

⑿正确处理项目管理中的七个关键要素。安全、质量、进度、效益、文明施工及标准化管理、环水保和信誉评价是目前项目管理中的关键要素,也是项目管理永恒的主题。①进度是龙头,是其它要素的前提,突出“快”字;②安全是生命,生命不可复制,安全大于天,安全工作时刻不能放松,安全也是进度和效益的保障,要突出一个“命”字;③质量是基础,也是进度和效益的保证,要突出一个“优”字;④文明施工及标准化建设是企业的脸面,直接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尤其是第一印象至关重要,要突出一个“美”字;⑤环水保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虽目前不能产生直接效益,但这是对子孙后代的负责,要突出一个“远”字;⑥信誉评价好坏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占领市场的前提,它是前五项的综合体现,是企业社会效益的体现,要突出一个“好”字;⑦效益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是前六项工作的最终体现,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以上七个要素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只有上述要素都做到了,这个项目才能是圆满的,或者说完美的。 ⒀紧抓项目的六项重要指标。①工期提前率——时间就是金钱,拖后工期就没有好的效益,要按合同工期的85%安排施工,投入资源,加快施工进度;②优化施组降造率——非常重要,施工方法、方案的优化和对设计图纸的优化,重点在现场调查,在方案的比选,改变思路就是效益,一定要抓住出图前,盯紧出图后。出图后的再优化要达到7%以上;③物资设备招标采购节约率——必须做到2%以上;④劳务分包降低率——要达到22%以上;⑤变更索赔收益率——要达到总价的8%以上,“吃饭靠干活,挣钱靠变更”,通过办班培训,提高全员的变更索赔意识,掌握变更方法,在图纸尺寸变更、地质变更、施工方法变更、单价的变更上下功夫。要认真研究合同,再完美的合同也有漏洞,变更要胆大,讲步骤、讲方法,抓大放小,关键是看有没有变更

5培养创新能力的要素

创新教育简明教程 制作:孟现柱 mengxz@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10945004.html,

第五章创新教育的培养要素? 培 养 创新 能 力 有 四个要素:培养创新意识、培养问题意识、学习研究方法和加强科研训练。

第一节意识 ?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动机支配下进行的。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人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某种创造动机、表现出来的创造意向和愿望就是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因此,进行创新教育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力本身是智力发展的结果。一定的智力发展水平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是智商高的却不一定有高创造。托兰斯以小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两种测验,结果发现高智力组与高创造组的相关度仅仅为0.1。推孟等人利用40年的时间 追踪研究了1000名高智商者的发展情况,结果发现其中很少有高创造才能的。吉尔福特对智商在70—140的中小学生中进行了创造性测验,最后发现:智力高的不一定有高创造力。

?为什么高智商没有高创造能力呢?原来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动机驱使下进行的,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引起某种动机、表现出来的意向和愿望就是人的意识。人如果有某种意识,人就会在意识的驱使下主动进行某种活动,人如果没有某种意识,人就不会主动进行某种活动,创造性活动也不例外,它必须靠人的创新意识去驱使,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命感。

(一)消除惧怕心理,树立创造信心?调查显示:很多人对创造发明都存在惧怕心理,因此要培养创新意识,首先就要消除惧怕心理,树立创造信心。这就要认识到:创造并不是极少数人的天赋,每个人都可以搞发明创造,凡是前人没有做过、想过的事,如果想到了、做到了就是创造,在生活中遇到的不称心的、不顺手的、不满意的事想办法改进了就是发明。

创新思维的三大要素教学文案

创新思维的三大要素 创新思维是人类形成和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它研究的并不仅仅是产品技术创新一类的“创造技法”。创新思维还应该包括人类自身素质的全面创新和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创新思维的无穷魅力。通过分析“灵感、兴趣、预测”这三个因素以及它们与创新思维的关系,来研究创新思维的一部分内涵,激发人们进一步认识创新思维,加深对创新思维的理解,从而极大的调动自身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潜能,促进创新思维的普及和提高,使创新思维这种特殊的思维方式逐渐变成大众的思维方式,提高人们的创新思维水平。 一、灵感变成随感的理由 灵感最重要的特征首先体现在它是“创造能力”,其次它是“突然”爆发出来的。也就是说,灵感这种创造能力不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也不是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的。但是,我们承认灵感的突发性,并不等于也同时承认了人类对灵感无所适从。灵感还有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它来源于“创造者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最终获取的灵感不管多么辉煌,都是在“创造者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基础上综合运用的结果。当我们了解了灵感产生的过程,掌握了灵感产生的规律,我们就完全可能将无序的灵感转化为有序的逻辑推理过程并加以合理利用,使之成为能够受人类控制的“随感”,将其随时转化为一项计划的结果,一个问题的结论。 从创新思维的直接结果——创造发明活动来看,创造发明的基本进程常常是由问题引发的思考。例如日常生活中的煮饺子问题,煮饺子时要等到水沸腾了的时候才应该下饺子,可是当生饺子下到锅里的时候立刻将水冷却了,这时如果不加以搅拌,水就会由于达不到100℃的温度,不能迅速加热饺子内部的空气、增加浮力而导致饺子沉入锅底并且粘在锅底上。如果加以搅拌,就要打开锅盖,这样不仅浪费了能源,而且还延长了升温的时间,导致饺子的口感大打折扣。如果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下了饺子之后的水重新沸腾而又不使饺子粘锅,就必须满足既要不打开锅盖,又要不断的搅拌这个条件。想到这里,方案也自然就清晰了,“在锅盖上安装一个搅拌器”。上面可以看作是一种“灵感”。但是这类的灵感是完全可以驾驭的。当前,在一些具体的小发明项目中常常使用这种思维方式而且往往能够取得成功。 现在把具体的问题抽象开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然具有它本身的规律性,如果找到这个规律性加以分析,就可能会得出一个理想化的模式,也就是说,“灵感”是可以有机获取的。如果我们能够把事物的整个过程量化,把一个整体细分为若干个微小的部分,依据原理和规律性分析,将会容易实现这个微小部分的理想化,这就是我们大家都懂得的一个道理。例如,我们虽然不能说一下子解决整个人生的发展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就能够将某一项具体的工作做得很好之后还会将下一项具体的工作也做得很好。如果我们逐次逐个地将一系列做得很好的具体工作串联起来,使之全部成为“有用功”。那时我们就完全有能力说,我们把握了自己人生的轨迹。如果我们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对待周围的事物,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发现灵感,捕捉灵感,将“灵感”转化为我们工作和实践中的“随感”,使之成为创新思维链条中的有机环节,我们就能够正确解决一系列重大的问题。 二、兴趣和需要是创新的动力 兴趣是人对于所喜爱的其他人或事物,在自己大脑中形成的一种兴奋点和倾向。这个兴奋点和倾向

(创新管理)技术创新能力

( 1) 从技术能力角度分析 从技术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学者把组织在技术创新过程 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进行划分。在国外, 拉里( Lar ry E. West- phal, 1981) 结合组织行为学科知识,把技术创新能力看成是组 织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与信息的获取能力的综合; SevenMuller 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产品开发能力、改进生产技 术能力、储备能力、组织能力的综合; 巴顿( Bar ton, 1992)从企业 技术创新行为主体出发,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由技术人员和高 级技工的技能、技术系统的能力、管理能力、价值观等内容组成, 其核心就是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的能力及企 业的价值观。在国内, 王伟强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类型, 提 出组合创新能力, 即产品创新能力、工艺创新能力之间的耦合状 态及其由此决定的系统的整体功能; 许庆瑞从产品创新能力和 工艺创新能力两方面探讨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 其本质是知 识。国家科技部的《技术创新工作纲要》中, 则把技术创新能力界 定为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工程化能力、生产创造 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资源配置能力等。还有的学者把创新能力, 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与吸收能力 并列起来, 共同构成企业的技术能力。他们认为,技术创新能力 是技术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 企业提高技术能力最终应以提高 技术创新能力为依托。吸收能力和生产能力只停留在掌握已有 技术上, 而不能具备超越技术领先者的技术能力, 只有拥有技术 创新能力, 企业才能最终战胜技术领先者。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 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有些学者依据技术创新的基本性质和 基本过程、成功技术创新给予的启示以及企业技术创新调查分 析结果, 把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资源投人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还有的学者 提出, 技术创新能力同技术监视能力、引进与模仿能力、吸收能 力一起构成技术能力, 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 或其组织单 位)产生新思想( 新概念)并运用研究与发展、营销和工程化能力 实现新思想以促进、支持技术创新战略的综合能力。 这些对技术创新能力含义界定的说法把组织运用在技术创 新中所需要的主要能力进行了划分。可以看出, 把对新知识、新 技术等方面的吸收能力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一种观点得到了广 泛的认可。吸收能力指企业获得、存储、学习和转化新知识的能力。吸收能力越高,从组织内外部更容易获取新的资源,才容易 不断推陈出新,因此良好吸收能力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另外 组织能力是技术创新能力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尽管众学者对 组织能力的划分粗细不同, 但可以看出,良好的生产营销等基本 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是技术创新的一个基础,因此也引起了众 学者的广泛关注。 ( 2)从战略管理角度分析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便于组织支持企 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企业的一系列综合特征, 包括可利用资源及

组织创新的要素(一)

组织创新的要素(一) IBM公司CEO塞缪尔·帕米萨诺(SamuelJ.Palmisano)不久前表示,“让自己出类拔萃的办法就是创新——在技术上创新、战略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 “对一个组织来说,创新涉及到方方面面,单纯的技术创新难以长时间支持企业的发展。任何有效的技术创新都伴随着企业在其它方面的创新。”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垣教授认为,在竞争中哪个方面表现得明显,即为哪种为主导的创新。 组织创新的要素 《管理@人》:《商业周刊》不久前和波士顿咨询公司评选出25位最佳创新公司。他们还对高层经理进行了调查,得出了创新型组织具备的5个要素:开放性的创新组织、领导力、鼓励创新的激励考核制度、增强部门间的协作、关注客户等。您的评价如何? 李垣:在创新过程中,企业家素质、企业采取什么战略导向最重要,企业高层需要引导这个战略,大的、革命性的创新都是由领导人的战略眼光来决定的;创新型公司与绩效的关系应该长期来看,因为短期内创新越多,投入越多,亏损越大;另外企业能不能创新,需要一种

创新的文化;此外,企业的创新能力还在于能不能把握机会和组织的学习能力如何。 《管理@人》:不少公司为了增强自己的创意能力,建立了一种面向全球的开放式的创新组织。但是中国企业的研发和大学研究院所联系不是非常紧密,请您能分析背后的原因? 李垣:首先在于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够,没有能力承接科研院所的成果。其次,中国的企业比较急功近利,拿来的东西就要见效益。而很多高新技术需要不断修复、磨合才能贴近消费者;再次,中国企业与大学合作往往是权宜之计,而跨国公司与大学的合作已进入了技术、人才、知识交流的层次;最后,中国企业创新制度不合理,与大学的交往不是一个长效的机制。 《管理@人》:对于创意,各个公司的评价方式是不同的。在您看来,衡量创意的原则是什么?

第4章 技术创新的过程

第4章技术创新过程 4.1技术创新概念的经济学解释 技术创新概念主要是由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发展规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学理论,熊彼特(Schumpeter)首先系统地定义了技术创新的概念(1911年)。他认为,所谓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的目的在于获取潜在利润。熊彼特创立创新理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内在机理提供一种全新的解释。他确认创新能够引发经济增长,并根据创新理论,对利息、利润、经济周期等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现象都进行了一番重新定义。熊彼特从创新的内在机理出发,解释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呈现“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阶段循环的原因,说明了不同程度的创新,会导致长短不等的三种经济周期。 熊彼特所描绘的五种创新,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一是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的开发,老产品的改造,新生产方式的采用,新供给来源的获得,以及新原材料的利用;二是市场创新,包括扩大原有市场的份额及开拓新的市场;三是组织创新,包括变革原有组织形式及建立新的经营组织。随后研究者对创新理论进行分解,并发展出二个独立的分支:一是技术创新理论,主要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为研究对象;二是组织创新理论,主要以组织变革和组织形成为研究对象。 熊彼特等人对技术创新的定义,突出之处是强调了经济要素的有效组合,即技术创新应是信息、人才、物质材料与企业家才能等经济要素的有机配合,形成独特的效用。这是一种强调“投入”的观点。 4.2技术创新的管理学解释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技术创新就是从一种新的思想的产生,到研究、发展、试制、生产制造到首次商业化的过程。技术创新就是发明+发展+商业化。因此,技术创新的管理学解释强调了“过程”与“结果”(将设想做到市场)。在这一复杂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短缺,均不能形成最终的市场价值,见图。任何一个环节的低效连接,均将导致创新的滞后。 图技术创新的管理学解释

创新素质的20个要素

创新素质的20个要素 1、独立的人格意识; 2、积极的民主参与与热情; 3、强烈的好奇心; 4、合理的知识结构; 5、广泛的兴趣爱好; 6、独特的个性特长; 7、正确的审美意识; 8、顽强的意志; 9、较强的“专刊”意识和“发表”意识; 10、大胆的冒险探索精神; 11、良好的道德品质; 12、勤奋踏实、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13、团结协作的精神与协调指挥的能力; 14、较强的模仿力; 15、敏锐的观察力; 16、丰富的想象力; 17、优秀的创造思维品质; 18、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 19、定量的数理分析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20、处理信息的能力。 (《国内外教育信息》2001年第4 期刘宝书文《教育文摘周报》2001年8月15日) 创造心理品质的特征 一个成功的创新者必须具备以下的心理品质特征。 一、充满自信。即相信自己的理想、愿望或预见能够实现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在创新意识----创新活动转化过程中,创造者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爱默森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不能让别人的评价干扰自己的思绪,正如罗斯福夫人所说:“没有你的同意,无人能令你觉得卑贱。 二、独立行事。思维和行为很少受他人影响,能够独立思考、判断、选择、行动的心理品质。爱因斯坦一生有他自己的思路与风格。他不拘常规,敢于在人才云集的物理学界标新立异。当别人关注迈尔逊实验时,爱因斯坦却盯住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当别人仅注意到实验与理论之间明显的裂痕时,他却看出了经典物理学中牛顿力学体系与克斯韦电动力学之间内在的逻辑的不一致。他的这种独立自主性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敢为人先。有相当胆识敢于拼搏,并勇于承担后果的心理品质。西班牙的塞尔维特由于研究了人的血液循环,否定了上帝创造一切的谬论,而被火刑处死;布鲁诺发展了哥迫尼的太阳中心说,也为真理献身;诺贝尔的弟弟及四个助手在一次研制炸药实验中被全部炸死。相反,数学家高斯早在1824年前就完成了非欧几何,但他由于胆怯,到死也不敢颂研究成果。英国人纽兰兹在门捷列夫之前就已经发现了元素分布周期规律,由于怕人嘲笑,而

持续创新中的关键要素

2013-12-25点击右侧关注→正略咨询 创新能创造财富并有章可循 德鲁克说:“凡是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生产潜力发生改变的事物都足以构成创新。”而这种创新无疑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和企业的发展。比如:将卡车车身从轮子上卸下来,放置于货运轮船上的想法没有包含多少新的技术。集装箱这个“创新”并不源于科技,而是来自于将“货轮”视为一种物料运输设备而不是一艘“船”的新认知,这意味着真正重要的是尽量缩短货轮在港口停泊的时间。但是这项平凡的创新,却使远洋货船的运载能力大约提高了4倍,拯救了船舶运输业的同时也创造了20世纪的经济繁荣。 值得注意的是,创新并非十几年前中国大地上四处开花的“点子公司”。事实证明,创新不会来自于灵光一线而是有其内在规律。成功的企业家也不会坐等好主意从天而降,而是努力实践,有目的、有组织地寻找变化,因为创新的机会多半存在于对变化本身或者由变化来提供。 创新中的两个角色 提到系统寻找变化并进行创新,就必须提及创新中的两个角色:创新者与管理者。虽然两者在现实之中往往不会合而为一(像Google 创始人 Larry Page 和Sergey Brin这样的人很少),但是两者的有效结合无疑是企业再腾飞的基础和

根源。创新者是发现新技术、新机会以及企业新的增长点的人,他们有热情、熟悉实际情况、有想法,愿意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因为他们必然、也只能在不断犯错与碰壁中前行,否则创新将永远停留在纸上。同时,管理者在其中也必不可少,他们多半是企业高层为创新提供保障,没有他们的支持创新者的成果将无法加以推广和实施,企业腾飞将成为幻觉。 之所以两者难在现实中合一,源于创新对两者素质要求的迥异。 创新者的三个素质 如同从事其它工作需要具备某些素质,创新者也需要具备某些特别的素质,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正直的心、技术储备、不懈的坚持。 正直的心是创新者的力量来源。在不缺乏能力的商业时代里,正直往往成为稀缺而又是必不可少的资源。所谓“天下大事。毁于小人者十只有一二,毁于君子者十之八九”,越是有能力的人心术不正,给公司和社会造成的损失也越大。肯尼斯·莱(Kenneth Lay)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此人白手起家创立了2000年《财富》世界500强第16位的安然公司,曾被喻为“创新CEO”,结果还是因为账务问题身败名裂。 充分的技术准备,了解企业和现实环境是创新者的第二个重要素质。国内近年为人熟识的案例应该是汉王从手写笔到电纸书的创新,没有在电子设备领域的多年技术积累和对环境的研究此举是根本无法实现的。2008年,汉王电纸书产品面市。正是此产品在之后的两年以让汉王从年收入从2亿元变成了2010年12亿元,2010年3月更是成功登陆深圳中小板市场。资料显示,电纸书的产品销量在汉王2010年度营收占比高达75.22%。 不懈的坚持让创新者不会在困难面前止步。爱迪生在1887年提出了要变弧光灯为白光灯的想法。这项试验要达到满意的程度。必须找到一种能燃烧到白热的物

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及其过程

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及其过程 一、管理创新的内容 管理创新在企业管理中作为激发组织潜力的重要形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管理思想理论上的创新 所谓管理思想理论创新是摒弃原有的管理理论,引入现代的管理理论模式,并对现有的管理理论进行创新性地改变,也就是对管理思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管理思想理论的创新就是要对原有的科学的管理理论上升到行为科学理论。人际关系理论,激励理论,领导效能理论是行为科学理论的三要素。 2.管理制度上的创新 管理制度上的创新是打破束缚企业发展的陈旧的管理制度,建立起以激励为前提,人本化的制度。新的制度的建立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内部的创新能力。 3.管理方法上的创新 管理方法的创新是在创新的管理理论指导下,借鉴成功的先进管理模式,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之中。先进的管理模式并非都是有效的管理手段,只有对企业的管理有推进作用的才是最正确和有效的。 管理创新的思想、制度、方法三个方面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首先要使HJX公司的管理者打破原有的陈旧思想,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来指导企业的创新活动;其次,企业制度上的创新从根本上废除落后的管理制度,建立起一套符合HJX公司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最后,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约束和推动下,新的企业管理方法上的创新进一步加快企业的发展。 二、管理创新的过程 管理创新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从无到有,从认识到认知,从认知到创新的过程,它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员工对企业原有管理模式的不满或企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而导致组织和员工在认识上与原有管理理论思想的冲突。 第二阶段是因为认识到企业现有管理手段、方法的落后,而对新的管理理念

创新能力的几个要素

身处激烈变革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社会,每个人都感受到生 关于知识,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有不同的理 解。在工业社会以前,知识的含义是指人们知道 些什么,知道现存的东西,寻求智慧。人们认为 的知识渊博者主要是那些对世界懂得多的人,这 也是传统社会里老人受到尊敬的一个原因,因为 人生的经历往往使得他们知道更多的东西,人们 崇拜对外部世界、人类自身以及精神层面了解得 多的智者。到工业社会,这种情况发生了转变。 工匠们、技术人员 因为他们懂得怎样操作机器、怎样生 如何创造物质财富。自信息社会至今天的知识经济 为什么,而是在探讨应该怎样获取知识、更新知识、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能力,即我们现在看 而是关于得到知识以及为我所用的一系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创新能力,知识基础是重要 这里的知识基 必须及时更新旧知识、汲取新知 以知识为基础的 欣赏的组织是学习型的 方能做到融 既然一个人已经知道了怎么去学习,又何愁 他学不会相关的专业知识呢?所以,在这个激烈 变革的时代,学习能力是知识的真正源泉。 2、理论基础 理论知识虽然在实践中貌似无用,不能解决 实际的问题,但是它涉及世界及学科的基本原理, 是实践知识的指导。比如,人的世界观、认识论 以及专业基础理论,尽管在生活中并不能直接应 用,但它们指挥着人的一举一动,是人们思考问 题、解决问题的“宝库”。扎实的理论功底是创新能 力的支柱之一,没有它,创新无法飞跃,不能发 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只能仅仅局限于“一孔之 见”。直接导致亚洲金融风暴的索罗斯曾经投在著 名哲学家波普的门下,并且在进行金融实践这么 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认为当时的哲学理论学习给 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国内也有这样的例子: 一家著名证券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业绩非常突出, 人们都认为他一定是科班出身、专业精深,谁知 他竟然是哲学系毕业的学生,是到公司之后才开 始学习专业的。正如远古的那些哲学家和天文学 家,面对嘲笑理论无用的俗人,他们凭借自己的 理论知识预测来年的天气和收成,预先做好准备, 获取了大量的财富,从而向人们证明:理论是无 价,关键看你怎么用。 3、应用知识 它指的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用来解决问题的 实用知识,或者是从生活和工作中获取的经验性 知识。这类知识的特点是实用性强,属于技术性 知识,很多时候可以称之为一种技能,它是创新 的灵魂,否则,创新只能是纸上谈兵,永远不可 能实现或者运用。有的创新显然需要经过正规教

心得体会: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最新)

心得体会: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最新)在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融背景下,创新链和产业链加快双向融合,成果转化更加灵巧敏捷,转化模式更注重集成创新。为进一步促进X市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精尖产业发展,X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从“单向转化”向“多向对接”转变,从“单项成果转化”向“成果群集成转化”升级,不断探索科技成果和高精尖产业高频高效对接机制创新,推动转化重心从产学研对接向专业转化服务迁移。 贯通“三城一区”转化通道是提升科技创新中心效能的关键 成果转化是持续将科技创新转化为高精尖产业的关键环节。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通过不断深化院市合作、鼓励产学研合作集成创新,X“科技创新—高精尖产业”对接模式更加多元,初步形成了技术转化模式全面开花、多点突破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科技成果转化载体更加丰富。以“三城一区”定期协商机制为抓手,初步形成涵盖基础研究、产学研联合攻关、联合实验空间、孵化器、中试车间等全创新

链体系,跨境孵化、创业金融、创客孵化等新兴孵化模式不断涌现,众创空间、创新工场、中试基地等创新创业新载体不断丰富。怀柔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和X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试基地建设,完善了科技创新转化链的闭环,涌现出中关村智造大街、亦庄生物医药中试线等垂直领域科技服务平台,形成了以X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为代表的联合转化模式、以北汽新能源为代表的龙头带动模式、以智能电力产学研联盟为代表的战略联盟模式等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模式。 科技成果转化中枢功能不断增强。X加快推进连接全球创新资源,信息枢纽、资金枢纽、人才枢纽、产品枢纽的创新要素聚合效应不断增强。相继涌现中关村前孵化创新中心、X协同创新研究院等综合性服务平台,开展创启未来国际青年科技创业大赛、WISE互联网创业峰会、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中关村创新创业季等一批全球性创新赛事、项目路演、技术博览活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精准对接能力不断增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带动资本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中关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京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等多项基金,有力推动了科技企业发展,先后培育出高成长、高价值的科技领军企业70家,成为全球仅次于硅谷的科技领军企业最密集区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