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绘画美学

绘画美学

学号:20083214712、姓名:温赞美、班级美术学1班

浅谈对中国画3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促使发展变化的原因、以及相应阶段绘画美学、艺术价值特点的认识。

1.文化认同与对抗中的中国水墨画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美术从观念到实践都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推行,中国国门打开,西方文化蜂拥而入,中国艺术家一方面打开了眼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迷失了自我。短短的十年,中国艺术家把西方的艺术流派都演绎了一遍,经历了诸如“85新潮”等众多的美术活动与事件。这一时期各种文化、艺术流派多元并存,是真正意义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85年以前,艺术家被各种文化思潮所吸引,甚至无暇顾及“中国画”这个概念以及中国画自身的问题。1985年“文化热”的兴起,导致艺术家从中西文化的比较这一角度思考中国的问题,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趋向就是寻找中国文化中有现代价值的元素,或用在当时看来仍然能引起国人自豪的中国文化来与西方文化进行对抗。从中国画的探索历程来看,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画实际上已经抛弃了传统文人画的那种逍遥、柔弱的特点,而向崇高、壮美同时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方向发展。。

80年代中国画家对“汉唐雄风”的追溯,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坚不可摧的“中国形象”,并努力建构一种能与西方文化抗衡的中国文化,同时证明了中国画在当代语境下的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且充满勃勃生机。“新文人画”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以维护和发展中国传统文人画的价值而出现,并逐渐在90年代成为美术界关注的一个美术现象。

2.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

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的第一个重要的事件是“六?四”政治风波。它导致了中国共产党改变了文化宣传策略,从而使其成为影响其后美术走向的一个开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共最终规定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大方向:“社会主义文艺是政治方向一致性和内容、形式、风格、流派多样性的统一。”此后,“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便成了“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具体表述,并影响至今。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水墨画,无论是“实验性水墨画”还是“新文人画”,不仅是对名词的从新启用或改造的问题,而是体现了艺术家们对自身“身份”的重新确认,同时也意味着艺术家对西方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之间的关系的重新认识。

抽象水墨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关注的对象,与全球化的进程相关联,与中国回应西方文化的冲击有关。在20世纪80年代“新潮美术”轰轰烈烈地进行的同时,一种对本土文化坚持与回归的新的“传统主义”正在兴起。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语境中,“传统主义”是对坚守、发扬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意义的重新认识,他们致力于研究、保护、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求更恰当地处理好文化领域中,新与旧、本土与外来的关系等世界性的问题。所以最高的画境.不是摹写对象,而是以自己的精神创造对象。…所以,中国画的传承最重要的也就是中国画精神的传承。

当然,“主旋律”只是这一时期众多艺术可能的一种,还有“多样化”的许多可能,艺术家对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还是比较宽松和自由的。体制内艺术家除了前面提到的创作“主旋律”作品的艺术家外,还有一部分被称为“学院主义”的艺术家,他们从艺术传统出发进行语言形式等方面的学术探索。

“水墨”这一概念的出现,也可以看作是对李小山“中国画到了穷途末日”这一论断的积极回应。是在全球化语境下,寻求“中国画”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一种尝试,也是中国艺术家在在全球化语境中寻找自身地位的一种策略和努力。

理论界对“实验水墨”的评说也是众说纷纭,主要的问题在于争取国际身份和与中国文化的关联。一部分理论家并不承认实验性水墨画还属于东方艺术的范畴,而认为它是西方现代主义的一个变体。

关于水墨画的学术话题,探索方式,以及所呈现出来的风格,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所面临的问题所产生的结果:在强势西方文化的压力下中国画家以水墨方式做出的本能反应。。

3、现状:繁荣与忧虑(2000年至今)

进入21世纪,中国画坛呈现出来的景象是繁荣与热闹。从创作上看,经历了20世纪末的中西文化碰撞,中国画的创作呈现出多元并存的局面。可现实却是:国画人才青黄不接,作品粗糙,水平不高。这归罪于教育体制僵化.世风浮躁再容易不过。然而.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冷静思考一下.便可以发现.

⑴全面、深入的回归传统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向前发展和国力的进一步加强,也兴起了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热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多中国画家回归到传统中国画画的学习研究和创作中去,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追溯中国文化的源头。这一时期的传统回归是虔诚的、全面的、深刻的。这种回归是从美术研究和教学的中心开始。

首先,传统文人画的艺术功能和艺术精神被进一步认同,在对传统文人画的回归中,还存在一个所谓“逸品”的画家群体。这一群体的画家更侧重于文人画的休闲性,着意于文人画笔情墨趣的玩赏与心性陶冶,津津乐道于作品中的书卷气与文化品位,喜爱文人画的那种“业余”状态。但是,正是由于这种业余性,他们很难进入专业画家的行列,也正因为他们陶醉与古代画家的笔情墨趣之中,其作品很难有新的突破。从技术精度、文化精神和作画心态看,他们又与古代“逸品”画家相差甚远。

⑵创作的繁荣

21世纪初的中国画呈现出“多元并存”的局面,画风与画派的对立并不明显,而更多地趋向交流、吸收与融合。画家与批评家都更具包容性,对中西、南北、传统与当代等信息都能兼收并蓄,呈现出更开放、更成熟的心态。

⑶市场的繁荣与混乱

总体上讲,2000以来的中国画市场是从火爆、混乱走向冷静、成熟。

促使此变化的原因:从2000年起,由于各种媒体的导向作用,国民对中国画的收藏逐渐升温。这种收藏投资热到2005、2006年达到高潮。由于大多数购画者缺乏收藏和专业的知识,加上一些画商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艺术市场一片混乱,最终导致泡沫现象。2007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滑坡,艺术市场随之迅速降温,收藏者在前一阶段的狂热中受挫后,头脑逐渐冷静下来。。一些本来有才华、有前途的艺术家,由于受到市场的左右,往往会放弃严肃的学术探索和创作,而掉进商业复制的泥潭里,从而影响其艺术水平的提高。从整体上看艺术市场的混乱局面导致了中国画界的浮躁心态。

目前的中国画市场处在一个调整、规范的时期。一方面需要各种艺术机构的引导、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的艺术鉴赏水平,博物馆、美术馆的免费开放和多媒体教育是个很好的途径。另一方面,对艺术经纪人的培养也迫在眉睫。需要培养一批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高艺术修养的经纪人,才能真正做好艺术市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