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

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

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
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

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要点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二○一一年八月

目录

1总体要求 (3)

1.1评价目的 (3)

1.2评价原则 (3)

1.3评价重点 (3)

1.4评价范围 (4)

1.5评价程序 (5)

2评价重点内容 (6)

2.1规划概述与分析 (6)

2.1.1规划概述 (6)

2.1.2规划分析 (6)

2.2资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

2.2.1基本要求 (7)

2.2.2自然、社会概况调查内容 (7)

2.2.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7)

2.2.4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8)

2.2.5区域环境敏感区调查与评价 (9)

2.2.6回顾性影响分析 (9)

2.3环境影响识别、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 (10)

2.3.1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 (10)

2.3.2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11)

2.4环境影响评价 (12)

2.4.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2)

2.4.2水环境影响评价 (13)

2.4.3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13)

2.4.4其他环境影响评价 (14)

2.4.5环境风险分析 (14)

2.4.6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分析 (15)

2.5规划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 (16)

2.5.1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16)

2.5.2规划发展目标与规模的环境合理性 (17)

2.5.3岸线利用规划的环境合理性 (17)

2.5.4空间总体布置规划的环境合理性 (17)

2.5.5配套设施规划环境合理性 (17)

2.6公众参与 (18)

2.6.1公众参与的时机、方式与对象 (18)

2.6.2公众参与主要内容 (18)

2.7规划优化与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18)

2.7.1规划调整建议 (18)

2.7.2规划实施建议 (19)

2.7.3环境影响保护对策与措施 (19)

2.8环境监测与跟踪评价 (21)

2.9困难与不确定性分析 (22)

2.10执行总结 (22)

3其他要求 (23)

3.1图件要求 (23)

3.1.1一般原则 (23)

3.1.2图件构成 (23)

3.1.3图件制作规范与要求 (24)

3.2指标要求 (24)

3.3评价方法 (27)

3.3.1现状调查 (27)

3.3.2环境影响识别 (27)

3.3.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27)

4报告书编制框架 (28)

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

1总体要求

1.1评价目的

在港口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决策过程中,从合理利用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所拟的规划可能涉及的资源、环境问题,预防和减轻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评价原则

(1)宏观性原则

注重分析规划实施产生的宏观环境影响,突出整体性和累积性影响。

(2)全程参与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与总体规划编制全程互动,体现环境保护参与决策的理念。在规划编制之初提供规划的主要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及港口空间布局的原则框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从生态环境角度参与不同规划方案的优化比选,并及时反馈各项优化建议,在规划方案确定后应提出对规划的调整和实施建议。广泛的公众参与应贯穿规划环评始终。

(3)一致性原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层次、工作内容深度与港口总体规划保持一致。

(4)突出重点原则

重点关注港口总体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和制约因素,对规划的重点港区、可能受影响的重点环境要素和重点环境敏感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影响分析与评价。

1.3评价内容

港口总体规划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概述港口总体规划与环境相关的主要内容,分析规划包含的主要开发建设活动及其特点。

(2)调查、评价港口总体规划实施所依赖的环境条件,识别区域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敏感目标以及制约港口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环境要素。

(3)预测和评估港口总体规划实施对相关区域、水域生态产生的影响,分析规划实施对水环境、环境空气等造成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并预测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

(4)分析、评价港口总体规划方案与相关政策和法规的符合性,与国家、地方、行业、海域或流域等相关规划和区划的协调性。

(5)分析和评估区域战略资源与环境容量对港口总体规划实施的承载能力。

(6)对港口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包括港口规模、岸线利用布局、水陆域布置等方面的环境合理性开展综合论证,从环境保护角度对规划的优化调整和实施提出合理建议。

(7)对未来港口的发展提出环境管理建议,并拟定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8)通过专家咨询,部门访谈,公众调查,媒体公示等多种形式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工作。

(9)制定港口总体规划实施后环境影响的监测与跟踪评价计划。

1.4评价范围

评价空间范围的确定原则上以港口规划范围为基础,在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可能影响的范围、周边重要环境敏感区以及地理单元或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外扩范围。

评价时段应与规划时段一致。由于当前的港口总体规划一般不包含分期实施计划,因此应重点针对规划期末的最终空间布置方案开展分析。

1.5评价程序

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见图1。

图1 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2评价重点内容

2.1规划概述与分析

2.1.1规划概述

2.1.1.1重点介绍内容

(1)港口地理位置、范围及规划年限;

(2)港口布局现状;

(3)港口性质和功能;

(4)港口吞吐量发展预测,包括分港区、分货类吞吐量预测;

(5)港口岸线利用规划,包括港口岸线起止位置、长度、现状、规划用途等;

(6)港口总体布置规划:港区划分、港区布置规划、水域布置规划等;

(7)港口配套设施规划:集疏运规划、给排水规划;

(8)港口的环境保护规划。

2.1.1.2简要介绍内容

(1)船型发展预测;

(2)港口设施和经营状况:码头泊位状况,近年来主要货种及其吞吐量;

(3)港口支持系统规划。

2.1.2规划分析

岸线利用规划分析。岸线按照已利用、规划期新增、预留三类统计其位置、长度和功能,并重点提取规划用途为液体化工、大宗散货、修造船等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岸线。

总体布置规划分析。分港区估算已建、规划期新增和预留的港口用地规模,其中对于规划期新增用地要分别统计占用的陆地、滩涂和水域面积;航道与锚地可按照保留、废弃、新建分类,其中新建的航道与锚地按性质分人工和天然两类。

此外还应从货类组成、吞吐量规模、集疏运方式等角度,提炼与环境响应关系较为密切的港口规划的主要特点。

2.2资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2.1基本要求

针对港口所在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特征及港口发展特点,对规划区域的自然、社会概况、环境质量状况、生态环境、环境敏感区、已建港口周边环境等进行调查与评价,并归纳规划可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资源环境制约因素。

2.2.2自然、社会概况调查内容

2.2.2.1海港

港口所处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调查。自然环境状况包括地理位置、气象、水文、资源、地质、地貌等基本情况,其中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岸线资源、滩涂资源等内容;简要介绍社会经济状况,包括区域经济概况、工业、服务业、渔业的发展情况等。

2.2.2.2河港

港口所处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调查。自然环境状况包括港口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资源、地质、地貌等基本情况,其中水文状况包括水系、径流、水位等相关内容。简要介绍社会经济状况,包括区域经济概况、工业、服务业、农业和渔业的发展情况等。

2.2.3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2.2.

3.1调查内容与深度

(1)海港

调查区域的海洋环境质量,重点调查规划新增港区或重点港区周边的水环境现状质量,关注与港航活动较为密切的污染因子(如石油类等)指标。评价区域海洋环境质量达标情况及其水质演变趋势,分析主要污染物质的超标原因。

调查区域的大气、声环境质量状况。

(2)河港

调查区域的地表水环境质量,主要调查港口建设重点河段的水环境质量,并调查与规划期重点建设港区(作业区)临近的重点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评价区域水环境质量达标情况及其水质演变趋势,分析主要污染物质的超标原因。

调查区域的大气、声环境质量。穿越居民密集区的航道还需要调查噪声状况。

2.2.

3.2方法与要求

调查或监测资料可以是当地年度统计资料,也可利用已通过审查的相关环境影响报告中的监测资料。环境现状资料既要有地域代表性也要有时效性,一般采用规划基准年之前三年内的有效环境监测数据,环境质量因子应包含港口的主要特征污染物。

2.2.4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2.2.4.1水生生态系统调查

调查规划港口周边水域的营养状态,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主要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优势种、分布及多样性;水产养殖、渔业捕捞区域的范围、产量和主要品种等;珍稀保护水生生物或重要经济鱼类的“三场”分布。

2.2.4.2陆生生态系统调查

规划港口周边的陆域的生态系统类型、主要植被、优势种等,有保护物种的要说明保护物种的种类、保护级别、分布和数量。

2.2.4.3湿地生态系统调查

调查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调查植物、底栖动物的种类、数量、优势种、分布及多样性,重点调查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建

群种和特有种,天然的重要经济物种等。分析影响区域内生态系统状况的主要原因。

2.2.4.4生态现状评价

分析影响区域内生态系统状况的主要原因,评价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状况(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主导生态功能)、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和存在的问题、生态系统的总体变化趋势等。当评价区域涉及保护的敏感物种时,应重点分析该敏感物种的生态学特征。

2.2.5区域环境敏感区调查与评价

2.2.5.1环境敏感区定义

环境敏感区分为特殊环境敏感区和重要环境敏感区。

特殊环境敏感区指具有极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为国家法律规定禁止开展建设活动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重要环境敏感区指具有相对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或对人群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的区域,包括海洋特别保护区、水源保护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地质遗产地、基本农田保护区、居民集中区、重要湿地、珍稀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原始天然林、红树林、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

2.2.5.2调查内容

列表说明环境敏感区的位置、范围、保护级别、主要保护对象、主管部门和相应的保护要求等,绘制环境敏感区与港口空间布置规划的叠加专题图件,明确环境敏感区与港口、航道及锚地的距离、方位、水域关系等。

规划港口涉及特殊环境敏感区或重要环境敏感区时,应分析其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

2.2.6回顾性影响分析

对已建成且运营时间较长的港口还应开展环境影响回顾性分析,主要内容包括:

(1)近三年港口码头布局、运输货种、吞吐量、航道、锚地和集疏运状况等;

(2)港口环境保护相关措施落实及相关设施运行状况,已采取的预防和减缓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及其有效性,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3)通过调查已建港口,阐述既有港口工程对环境的主要影响,主要包括:海港:

港口运营对水质影响;

港口开发对水陆域生态系统整体性及结构、功能的影响,对植被、渔业资源的影响;

港口对临近环境敏感区的功能、生态完整性、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河港:

港口对水质、水文泥沙情势的影响;

对饮用水源水质、水量及用水安全的影响;

对水陆域生态系统整体性及结构、功能的影响,对植被、渔业资源的影响;

对临近环境敏感区的功能、生态完整性、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3环境影响识别、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

2.3.1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

2.3.1.1识别内容

(1)环境影响识别应包括影响因子识别、影响的空间范围、时间跨度和影响性质识别等方面,重点识别长期、直接、不可逆和累积的影响,并关注间接影响。

(2)识别港口发展面临的主要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并识别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资源、环境影响,确定主要评价因子。

2.3.1.2评价重点筛选

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和港口规划的特点,从生态影响、污染物排放、资源利用、环境风险等角度,筛选规划港口在建设和运营阶段的长期、累积或重大的环境影响,可重点关注如下三方面:

(1)港口空间布置的合法性,即港口的水陆域布置与自然保护区等法定禁止建设区的位置关系,以及与城市总体规划、生态或环境功能区划等

重要规划的协调性;

(2)岸线利用规划对区域生态格局影响、新增岸线的生态环境合理性;

(3)港区和水域布置规划重点评价对区域生态功能的累积影响、是否符合区域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等。

2.3.2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2.3.2.1指标组成

指标体系包括评价指标和管理指标。评价指标是根据规划方案测算得出,用于从不同角度评判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对于评价指标还应结合区域环境管理要求和行业发展水平提出标杆管理建议;管理指标主要根据区域、行业的环境管理要求得出,用于指导不良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制定。

2.3.2.2建立原则

科学性:评价指标的选取应符合客观实际与自然规律,符合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的要求,评价指标所包含的内容能客观反映和评判港口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和发展特点;

系统性:评价指标的选取要充分考虑港口开发对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影响,从资源、生态、环境质量、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反映各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可操作性:选取的评价指标简洁实用,可获取、可测量、可调控,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便于客观判断;

前瞻性:评价指标的确定除反映行业一般水平外,还应提出港口可持续发展的更高要求。

2.3.2.3指标体系库

第3.2节为一般港口总体规划环境评价指标库,在评价工作中可根据港口特征合理选择,并进行适度调整和补充。

2.4环境影响评价

2.4.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4.1.1评价岸线利用规划对区域生态格局的影响

分析规划区域内岸线用途在规划实施前后的整体变化,重点对比规划港口岸线长度在区域总岸线中的比重变化,统计新增港口岸线的原用途,分析区域岸线利用方向和格局的改变程度,评价由此对海(河)岸带主导生态功能的改变及其对区域整体生态格局的影响。

2.4.1.2评价港口总体布置规划对生态的影响

分析港区和水域布置规划改变水域、陆域利用类型的面积、范围和方式。

从生态完整性的角度,预测评价规划对岸带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及演变趋势的影响性质与程度,并关注对珍稀物种及其生境的扰动和影响程度,判断生态功能补偿的可能性、方式与预期的可恢复程度等。其中陆域生态影响重点评价土地利用类型改变的范围和程度及其带来的环境影响,水域生态主要评价水域围填、航道和锚地疏浚对重要水生生物及其生境等方面的影响,估算港口、航道和锚地占用的水产养殖区、重要经济鱼种“三场”的面积,计算规划实施造成的渔产量、幼鱼和仔鱼损失量;对有传统渔场分布的区域,还应评价规划实施后水域布置及船舶流量的增加对渔业捕捞的影响。

2.4.1.3评价规划实施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首先需要分析港口总体布置规划的合法性,说明港口、航道和锚地与环境敏感区的位置关系,并附位置关系图,如果水陆域布置占用环境敏感区,需说明占用的位置、面积或穿越的线路长度等;其次还应分析规划实施后,在港口正常运营及风险事故情况时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预测规划实施引起的生境变化,如水动力变化、环境质量变化等的范围及其影响,分析其对环境敏感区的生态完整性、

主要保护对象、生物多样性等的影响程度;对风景名胜区的影响分析需注重从功能、景观美学等角度开展。

2.5.1.4评价港口运营后对区域环境的间接影响

可评价港口总体规划实施带动城市空间扩张、区域产业布局变化对生态产生的宏观、间接、累积的影响。港口直接产业与关联产业的发展构成的良好城市基础设施条件产生空间集聚引力,会不同程度的改变城市的扩展空间和发展速度,评价由此引起区域生态格局的变化,可定性评价此类影响的性质和程度。

2.4.2水环境影响评价

2.4.2.1评价港口设施建设对水动力的影响

河港:预测内河港口码头设施和航道建设引起水文情势的变化,评价对流域及局部河段泥沙情势、水质净化能力的影响,还可提出针对港口排污口设置方案的建议。

海港:预测沿海港口的规划设施引起的水动力条件改变,评价港口发展对整体海域水动力环境、海湾纳污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可根据海域污染物扩散条件推荐港口排污口的设置方案。

水动力影响分析应分析港口规划实施对区域水流、水位的改变,还应分析这种改变对环境容量、污染扩散和生物生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2.4.2.2评价污染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

估算港口生活和生产污水、船舶污水在规划期的产生和排放量,重点估算含油污水、洗箱水、洗舱水等污水的产生量和排放量,计算COD、石油类等特征污染物排放总量。

模拟规划实施后排放量较大的重点港区污水排放的污染物扩散规律,预测其周边水环境能否达到相关功能区水质标准,如出现超标状况,还应计算超标范围和程度;评估港口的累积污染物排放对区域水体功能的改变、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2.4.3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规划新建的大宗散货、油品港区(作业区)需重点开展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在船舶流量较大的河港也可评价船舶烟气排放造成的影响。

估算港口运营期的粉尘、油气等污染源产生量和排放量,模拟粉尘扩散、油气逸散的污染范围和影响程度,重点关注不利气象条件下的环境污染超标范围和程度,说明规划实施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及对港区周边居民区、重要生境等敏感环境区的影响。

采用类比分析和总量分析方法,说明规划实施后船舶流量增加造成的环境影响,说明不同规划年限船舶的污染气体、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对区域大气环境保护造成的压力。

2.4.4其他环境影响评价

2.4.4.1噪声

对于临近噪声敏感目标的港区(或作业区)、大型集装箱港区后方的集疏运通道、穿越居民集中区的内河航道需要开展噪声影响评价。

预测港区、主要集疏运通道及较狭窄内河航道的等效连续A声级,评价声环境达标距离、达标率等。

2.4.4.2固体废弃物

分港区预测港口与船舶固体废弃物的种类及其产生量,估算规划实施后港口固体废弃物产生和排放的总量,制定固体废弃物收集和处理方案,并评价其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

2.4.4.3社会经济

分析港口发展及其相关产业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预测由此带来的就业、转产转业、居民生活、区域经济的主要影响。

2.4.5环境风险分析

2.4.5.1识别与度量

根据历史事故的统计分析和对典型案例的研究,识别港口的环境危险源或事故源、危险类型、度量可能的危险程度。根据港口的主要货种,可选择油品泄漏、危险化学品泄漏、储罐爆炸等环境污染事故作为评价对象。

油品运输、大宗散货或集装箱港区(或作业区)所在区域及航道重点开展溢油风险分析,液体化学品港区(或作业区)需要关注液体化学品泄漏风险,油品、液体化学品、LNG港区(或作业区)还需要关注储罐爆炸风险评价。

2.4.5.2分析与评价

分析由于规划实施引起的风险事故发生概率和规模的变化;

根据港口空间布局、环境敏感区分布、主要环境污染事故类型等综合分析,分析规划区域内污染事故高风险区分布;

预测典型事故情景下环境污染事故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重点分析油品或化学品泄漏的漂移路径、污染范围(溢油扫海面积)、浓度等;评价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范围和程度,重点关注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调查区域现有风险防范体系、应急设备条件,分析现有事故应急能力与规划实施后风险应急的适应程度。

2.4.6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分析

2.4.6.1岸线资源

评价区域对规划岸线的支撑能力。分析新增港口岸线的利用现状、规划港口岸线长度占城市岸线总长度的比例,评价区域岸线资源对港口的支撑能力。

估算规划实施后岸线的利用效率,与类似条件港口和有关国家技术政策对比,评价岸线集约利用水平。

2.4.6.2土地资源

开展港口土地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调查新增港口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评价区域土地资源对港口的支撑能力。还可分析港口新增占地的原有土地利用类型,重点关注对耕地和生态用地的占用。

估算规划实施后港口土地利用效率,与类似条件港口和有关国家技术政策对比,评价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

2.4.6.3水资源

开展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评价区域供水能力能否满足港口用水需求,并评价港口发展对区域水资源的压力。

估算水资源利用效率,重点关注位于水资源相对紧缺区域或耗水量较大的港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出资源集约利用建议。

2.4.6.4总量控制

估算规划实施带来的大气和水特征污染物增量,评价其是否符合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若区域未制定行业或港区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评价报告可根据测算结果提出港口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以供环保主管部门参考。

2.5规划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

开展规划协调性分析,并在环境影响预测、资源支撑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论证港口规划的环境合理性,一般从发展目标与规模、岸线利用规划、港口空间布置等方面开展分析。规划环境合理性分析部分还可综合考虑前面的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汇总主要评价指标,并与相关要求和行业先进水平开展对比分析。

2.5.1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1)分析港口总体规划与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城镇体系规划以及上一层次港口布局规划的符合性,如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或省级港口布局规划,判别是否符合上层规划发展方向并与其相关功能定位一致;

(2)分析港口总体规划与区域同级规划的协调性。

河港:

分析港口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建设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区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防洪规划等相关规划和区划的协调性。

海港:

分析港口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建设规划、渔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和区划的协调性。

(3)评价内容

从规划目标、规模、功能定位、空间布置等角度分析港口总体规划与上述规划的关系,并提出规划间存在差异和矛盾的解决方案建议。

2.5.2规划发展目标与规模的环境合理性

分析港口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港口性质与功能,是否贯彻了港口与区域环境和谐发展的宗旨,是否统筹考虑港口与城市、社会、环境的关系。

根据生态环境影响、资源支撑能力等方面的预测结果,评价港口的发展规模,包括港口吞吐量和港口岸线长度,是否为环境和资源条件所承受,港口发展格局和规模是否影响区域生态的主导功能。

2.5.3岸线利用规划的环境合理性

根据港口建设和运营活动的特点和环境影响范围,综合评价规划岸线对敏感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分析与海洋(水)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等的协调性,从而评价岸线利用规划的环境合理性。

2.5.4港口总体布置规划的环境合理性

结合规划协调性分析、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和资源支撑能力分析等结果,评价规划港区划分、港区布置规划、水域布置规划的环境合理性,综合分析港区和水域布置规划对敏感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质量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空间布置与区域功能区划或规划是否相容等,判断港区和水域布置规划的空间布置环境合理性。对于方案较为详细的港区,还应评价其港区内部空间布置方案的环境合理性。2.5.5配套设施规划环境合理性

分析集疏运等配套设施规划的布局、规模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从资源供给和利用率水平等角度评价港口给排水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2.6公众参与

2.6.1公众参与的时机、方式与对象

(1)公众参与贯穿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全过程;

(2)公众参与可选用以下方式:问卷调查、传媒公告、部门访谈、专家咨询、座谈会、论证会等;

(3)公众参与的对象包括:环保、海洋、水利、渔业、规划、国土、旅游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利益相关公众等,参与者的确定应综合考虑代表性、专业性和广泛性。

(4)环评文本提供公众参与的时间、次数、方式、有效性,调查对象的覆盖范围、代表性、信息公开及告知的方式、公众意见及解决措施等内容是否满足相关要求。

2.6.2公众参与主要内容

向公众公开的信息主要包括:规划背景及主要内容;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环境制约因素;规划实施对环境质量、生态功能、主要敏感环境区及居民生活等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规划与渔业、海洋、水利等相关行业的关系;规划拟采取的环保对策和措施等;涉密内容除外。

对公众参与意见进行整理分析,对合理的意见予以采纳,对未采纳的意见需进行说明。

2.7规划优化与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2.7.1规划调整建议

对与相关法律法规冲突、显著影响特殊敏感环境区、可能产生重大不良环境影响或存在较大环境风险隐患、港口发展引起的区域生态主导功能的改变与城市

发展方向不一致的规划方案,应提出调整或优化建议,以保证区域生态安全,控制和减缓港口规划实施后的不良环境影响,防止重大环境问题的产生。

2.7.2规划实施建议

针对港口总体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区划存在的差异,按照相关区划和规划的管理规定,对港口规划实施提出建议。

针对规划实施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实施的相关建议,如建设时序、需开展的研究专题、施工期的选择、工程结构、跟踪评价、施工方式、装卸工艺、预留岸线的功能与开发时机、临港工业准入条件等。

2.7.3环境影响保护对策与措施

2.7.

3.1生态环境

(1)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与补偿原则

按照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所采取的措施效果应有利于修复或增强区域生态功能。

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

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生态目标时,也应尽可能提出避让措施;否则,应制定恢复、修复和补偿措施。

(2)替代方案

替代方案主要指港口和锚地选址、航道选线避让特殊环境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的方案,评价应对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选定的方案至少应该是生态保护可行的方案。

(3)生态保护措施

生态保护措施应包括保护对象和目标、内容、规模,实施空间和时序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要求与培训内容简介 1.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中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正确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标准的能力。 2. 考试内容(2013版大纲) 2.1 环境标准体系 2.1.1 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 (1)熟悉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熟悉我国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体系构成及其应用范围; (3)了解国家颁布的主要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2.1.2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了解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2)熟悉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 (3)了解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4)了解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1)总则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原则;掌握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的内容;掌握环境合理性分析的内容;掌握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的原则;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和调整原则;熟悉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熟悉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原则;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要求。 (2)工程分析 掌握工程分析的基本要求;熟悉工程分析的方法;熟悉工程分析的内容。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掌握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要求;熟悉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熟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熟悉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基本要求;掌握常用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方法;熟悉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内容。 (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熟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的内容;了解筛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要求;了解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的要求。 (6)公众参与 熟悉公众参与的要求、对象和形式;了解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熟悉公众反馈意见的出来要求。 (7)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熟悉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社会论证的要求。 (8)环境管理与监测 了解环境管理与监测的主要内容 (9)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 熟悉清洁生产分析的重点;了解循环经济分析的内容。 (10)污染物总量控制 了解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的原则;熟悉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的要求。 (11)方案比较 熟悉同一建设项目多个建设方案比选的要求;熟悉方案比选的重点;了解不同比选方案及推荐方案评价的要求。 (1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总体要求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的总体要求。 2.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1)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 (2)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熟悉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熟悉各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内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 总则 1.1 项目由来 2009年6月,国务院批复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10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和西咸新区建设”,标志着西咸新区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14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西咸新区,明确了“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的发展定位,西咸新区成为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西咸新区作为彰显历史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最终将成为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建设的国家级新区。 为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实施《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有效指导和规范西咸新区建设,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通过十年的建设,使西咸新区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特色功能新区,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西部具有强大积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西咸新区管委会委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11年12月编制完成了《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保护管理条例》和环保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该规划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西咸新区管委会委托陕西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该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制《西咸新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评价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港口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方法探析

港口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般是港口所涉及的行政地理区间,评价时段与规划期相同。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比,它更侧重于评估港口整体布局的环境适宜性和资源利用水平。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的原则规定,借鉴港口和其它规划评价的资料,探讨港口规划评价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将有益于港口规划评价工作的深化和发展。 1制订评价指标体系 港口总体规划主要从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 的角度,拟定港口岸线的布局和建设规模。港口建设和运营将对区域的社会经济、资源格局和环境带来一系列的影响,通过规划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识别和控制港口发展的环境不利因素,可以从宏观战略上保证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港口建设不仅涉及一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功能,还与该区域生态和环境保护规划中的环境约束性条件、资源条件相关。一个地区现有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从环境角度基本决定了港口规划开发规模水平,规划阶段的评价工作就是要同步确定可定量表述的环境与发展对应的指标。“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 )基本框 架体现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因果关系[1]。通过建立与社会经济功能相关的约束性条件的指标体系,分析和评价指标变化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合适的指标建议,使得港口规划规模和布局达到一定的环境适宜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就完成了规划评价的基本任务。 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制订港口行业规划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情况下,可根据国家有关港口行业发展规定、规划所在地的城市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借鉴基于评价标准的分类[1]、基于可 港口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方法探析 李向阳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1) 摘要:通过分析港口污染负荷水平及资源利用水平,判别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变化,进行生态系统安全评估,为港口规划提供环境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港口规划;环境评价;安全评估中图分类号:U6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4972(2008)09-0067-04 Discussionofcontent&measuresonEIAofportplanning LIXiang-yang (CCCCSecondHarborConsultantsCo.Ltd.,Wuhan430074,China) Abstract:Byanalyzingthelevelsofportpollutionloadandresourcesutilization,anddistinguishingthe changesintheecosystemandtheenvironment,thispapercarriedoutasafetyassessmentontheecologicalsystem,andprovidedarationalenvironmentaladviceforportplanning. Keywords:portplanning;environmentalevaluation;safetyassessment 收稿日期:2008-08-04 作者简介:李向阳(1966—),高级工程师,从事交通建设环境工程设计及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008年9月 第9期总第419期 Sep.2008 No.9SerialNo.419 水运工程 Port& WaterwayEngineering

xx经济开发区扩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简本)

xx经济开发区扩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征求意见稿简本)

目录 1 总论 (1) 1.1 评价背景 (1) 1.2 评价目的、时段和范围 (2) 1.3 环境敏感对象和保护目标 (3) 2 开发区发展回顾评价 (6) 2.1 发展历程 (6) 2.2 工业企业分布及统计 (18) 2.3 资源能源消耗 (18) 2.4 污染物排放情况 (18) 2.5 环保基础设施 (19) 3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与变化趋势 (20) 3.1 大气环境质量情况 (20) 3.2 地表水环境质量情况 (20) 3.3 地下水环境质量情况 (21) 3.4 声环境质量情况 (21) 3.5 土壤环境质量情况 (22) 3.6 生态环境质量情况 (22) 4 规划协调性 (23) 4.1 规划简介 (23) 4.2 规划协调性分析结果 (24) 5 主要环境影响与环保措施 (25) 5.1 大气环境 (25) 5.2 地表水环境 (27)

5.3 地下水环境 (27) 5.4 水资源 (28) 5.5 生态环境 (28) 5.5 声环境 (29) 5.6 固废处置 (30) 6 规划完善及调整的建议 (32) 7 评价结论 (40)

1 总论 1.1 评价背景 xxxx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996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6年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最终核准面积为14.37平方公里。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海关总署会同各地区修订的《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版),xxxx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1010.36公顷,主导产业是煤炭、煤机维修、铁合金冶炼,是规划科创商务园区的区域。 xx经济开发区核准范围位于朔城区东北部,大运高速路xx出口处,是整个城市总体规划发展的副中心区,也是xx市新兴的工业区,主导产业煤矿机械加工及设备修理。扩区管辖红旗牧场位于朔城区建成区南约6公里处,产业定位为生态旅游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目前以麻家梁及红旗牧场生活居住设施为主。 2012年,xx省人民政府同意xxxx经济开发区扩区方案,扩区占地为红旗牧场所属用地41.54平方公里。 2017年8月,xx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xx经济开发区扩区的批复(晋政函[2017]101号):xx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xx经济开发区东区、红旗牧场部分地段、神头电力产业园区、固废综合利用园区、富甲工业园区,实施扩区,扩区后规划面积99.86平方公里。文件要求xx经济开发区组织编制扩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报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审查。 2017年4月,xx经济开发区委托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xx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7-2035)》(以下简称“规划”),确定规划面积99.86平方公里,范围包括科创商务园区、神电固废综合利用园区、麻家梁循环经济园区、新兴产业园区与临港物流园区五大园区共同构成“一区五园”空间布局。发展定位:晋北经济区产业聚集的平台,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依托煤电产业链,以发展先进制造、循环经济为重点的综合型产业园区。生态环境目标:到2035年xx经济开发区的能源资源利用水平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进入全国资源型城市先进行列,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为落实省政府关于开发区环保工作要求,贯彻“xx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

南宁港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模板】

附件 南宁港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1规划概述 本次规划修编是在《南宁港总体规划》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南宁港的功能和性质,并与相关规划衔接。 南宁港总体规划修编以《广西内河水运发展规划(2010-2030)》、《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2008-2020)》和《珠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 年)》为指导,规划范围为XX市辖区范围内的右江、左江、郁江及红水河等河段的岸线,规划涉及河段总长474.1km。 本次规划利用港口岸线36.692km,其中货运岸线29.505km,客运岸线4.540km,港口支持系统岸线2.647km。规划利用港口岸线中已开发利用岸线3.114km。规划货运岸线33处,客运岸线34处,港口支持系统岸线23处。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25年,远期为2035年,并为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南宁港划分为六景港区、牛湾港区、中心城港区、隆安港区、XX县港区和马山港点。六景港区为核心港区,为腹地经济发展和六景工业园区服务,以集装箱、件杂货、散货和危险品运输为主,积极拓展现代物流功能。牛湾港区为重要港区,为XX市经济发展和临港产业服务,以集装箱、件杂货运输为主,兼顾散货运输,积极拓展保税及现代物流功能。中心城港区重点发展旅游客运,货运功能逐步退出。隆安港区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临港产业服务,发展散货运输。XX县港区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临港产业服务,发展散货和件杂货运输。马山港点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发展散货和件杂货运输。 南宁港重点规划建设10个公用码头作业区和4个旅游客运码头,其中六景港区规划建设六景转运站作业区、八联联营厂作业区、覃寨村作业区、杨村作业区、新兴村作业区、鹤笋作业区和飞龙作业区;牛湾港区规划建设牛湾作业区;隆安港区规划建设宝塔作业区;XX县港区规划建设石村作业区;中心城港区规划建设亭子、民生、蒲庙和青山旅游客运码头。规划公用码头作业区将形成码头岸线长11.988km,全部为深水码头岸线,可建120个深水泊位,陆域面积782.7hm2,年通过能力为货物5840万吨。

港口工程规范一览表

?港口、水运工程设计规范一览表??ID 编号名称? 1 JTJ200-95 水运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 2 JTJ/T204-96 航道工程基本术语标准?3 JTJ206-96 港口工程制图标准? 4 JTJ211-99 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 5 JTJ213-98 海港水文规范? 6 JTJ214-98 港口工程荷载规范?7 JTJ220-98 渠化工程枢纽总体布置设计规范?8 JTJ221-98 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9 JTJ332-98 干船坞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0 JTJ225-98 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11 JTJ226-97 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12 JTJ231-94 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13 JTJ202-87 水运工程设计节能规范?14 JTJ237-99 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15 JTJ232-98 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流泥沙模拟技术规程?16 JTJ233-98 海崖与河口潮流泥沙模拟技术规程?17 JTJ301-88 波浪模型试验规程(试行)?18 JTJ286-90 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19 JTJ/T239-98 水运工程土工织物应用技术规程?20 JTJ240-97 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21 JTJ241-98 渠化工程地质勘察规范?22 JTJ203-94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23 JTJ250-98 港口工程地基规范?24 JTJ254-98 港口工程桩基规范?25 JTJ/T256-96 塑料排水板施工规程?26 JTJ/T257-96 塑料排水板质量检验评定标准?27 JTJ/T258-98 爆炸法处理水下地基和基础技术规程?28 JTJ/T260-97 港口工程粉煤灰填筑技术规程?29 JTJ/T261-97 港口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大直径管桩设计与施工规程?30 JTJ267-98 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 求(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6799-4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为了防止建设项目产生新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国家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 一、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按照下列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行分类管理:(一)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由国务院环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的 通知 [入库:2005年8月15日][来源] 本文简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的通知 【发文字号】环发[2004]98号 【批准日期】 【发布日期】2004.07.03 【实施日期】2004.07.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 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 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的通知 (环发[2004]98号2004年7月3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第九条“依照本法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报国务院批准”的规定,我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以下统称《范围》)。《范围》已经国务院批准,现予发布。 《范围》吸收了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的意见与建议。《直辖市及设区的市级城市总体规划》和《设区的市级以上商品林造林规划》暂按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意见执行。 现将《范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一: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 一、工业的有关专项规划 省级及设区的市级工业各行业规划 二、农业的有关专项规划 1.设区的市级以上种植业发展规划 2.省级及设区的市级渔业发展规划 3.省级及设区的市级乡镇企业发展规划 三、畜牧业的有关专项规划 1.省级及设区的市级畜牧业发展规划 2.省级及设区的市级草原建设、利用规划

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汇总

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JTJ 226—97 一.总则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好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本规范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制定,目的是统一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提高评价质量,使港口工程建设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具有被法律确定,执行具有强制性。除环境保护法外,国家还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以及国务院颁布的有关条例;国家还制定300多项有关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环境基础、环境方法等标准为环境影响评价所必须执行。 我国海岸线长、内河通航河流多,港口建设项目分布广。各地方政府根据地方环境质量要求和环境功能规划还制定了地方法规和地方环境标准,评价时必须执行。 为统一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标准,防止污染,改善和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海港、河港的新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必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定。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二.一般规定 1 评价阶段和评价程序 根据最近几年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将环评工作阶段作了适当调整,规定第三阶段为报告书审批阶段,工作内容为审查报告书、修改补充报告书,报告书批复,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报告书的质量。 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组成部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第二阶段为评价阶段,第三阶段为报告书审批阶段。 第一阶段:港口建设单位提供已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办理评价任务委托→收集分析项目有关资料→提出评价等级确定评价范围确定环境目标筛选评价因子→编写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审批评价大纲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收费标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收费标准 计价格[2002]125号 一、环境影响咨询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环境影响咨询内容包括: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含大纲)、环境影响报告表和对环境影响报告书(含大纲)、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技术评估。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咨询收费属于中介服务收费,应当遵循公开、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委托方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自主选择有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估机构负责对评价报告进行技术评估工作。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咨询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从事环境影响咨询业务的机构应根据本通知规定收取费用。具体收费标准由环境影响评价和技术评估机构与委托方以本通知附件规定基准价为基础,在上下20%的幅度内协商确定。 四、环境影响咨询收费以估算投资额为计费基数,根据建设项目不同的性质和内容,采取按估算投资额分档定额方式计费。不便于采取按估算投资额分档定额计费方式的,也可以采取按咨询服务工日计费。具体计费办法见本通知附件。 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机构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业务,必须符合国家及项目所在地的总体规划和功能区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六、编制环境评价大纲应符合以下服务质量标准:确定评价范围和敏感保护目标,选定评价标准,阐述工程特征和环境保护特征,识别和筛选污染因子、评价因子、设置评价专题,确定评价重点,选定监测项目、点位(断面)、频次和时段,确定预测评价模式和参数等。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符合以下服务质量标准:建设项目概况,周围环境现状,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环境保护措施经济损益分析,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设和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等。 七、评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应符合以下服务质量标准:初步确认项目选址、选线的环境可行性是否正确,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因子、评价方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总论 1.1规划背景及任务由来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原称金山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7月,原规划面积19.8平方公里。1993年10月被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1995年9月经原国家科委批准在区内建立了国家级的“中国徐州民营科技园”,1996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在区内建立了“江苏省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一区两园”构成了开发区的基本框架,成为徐州市重点发展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基地。2001年6月调整区划后,面积扩大至25.9平方公里。徐政发[2005]84号“市政府关于将铜山县大黄山镇、大庙镇划归鼓楼区管辖的通知”规定将鼓楼区大黄山镇、大庙镇的人、财、物建制交由徐州经济开发区管理。200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开发区辖区面积由25.9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52.8平方公里,下辖2个镇和3个办事处,常住人口16.8万人,成为徐州市市域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徐州市重点建设的综合工业基地。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于2004年对开发区一期环评进行了批复。开发区一期面积为19.8km2,北起京杭大运河,南至扬山、老龙潭山脊线,东界引线河,产业定位为高新机械、电子、轻工、新型建材和信息、生化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 2007年徐州市政府决定在原开发区一期19.8km2的基础上,扩区建设徐州经济开发区二期,开发区二期大至范围为:北至京杭大运河,西至开发区一期西边界,南至规划路,东至大庙居住组团(安然山以南),面积为60km2,产业定位为:光伏特(多晶硅、单晶硅、光电板、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下游产品)、港口物流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机械加工与制造、特种汽车工业。徐州经济开发区二期环评由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徐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合作完成,于2007年11月1日通过了江苏省环保厅的批复。 根据《关于进一步提高全省开发区环境管理水平的工作方案》(苏环管〔2008〕56号)的具体要求,为进一步了解徐州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与环评批复要求的

荆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二号公告

荆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二号公告 为了适应鄂西生态经济圈城市经济与长江经济带流域经济的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长江荆州港的港口与岸线资源,以利于城市与港口的和谐持续科学发展,对荆州港进行总体规划,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要求,现予以第二次公示,如对本规划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于十日内向我们反映。 一、报告书简本 1.1规划的背景 荆州市地处湖北中南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为冲击堆积平原,地形平坦,地势低洼,地面高程一般为28.0~38.0m,地表广布粘土、亚粘土、粉砂及部分淤泥质粘土等。荆州市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是全国内陆水域最广、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地处东经114°32′~115°30′,北纬29°30′~30°20′。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水产资源丰富,轻纺工业基础雄厚,荆州港是交通部公布的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已发展成为长江主干线十大港口和对外开放口岸。 近年来荆州港货物吞吐量迅速增长,2005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521万吨。为了更好地适应荆州市沿江产业布局,荆州市委、市政府在国家和湖北省的政策背景下,提出把荆州建设成为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作出了“依托长江、抓住两路、呼应浦东、服务三峡、发展荆州”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结构,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迈向现代化的新阶段。为了贯彻执行《港口法》,适应港口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开发的需要,协调港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土地和岸线资源,给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做大做强荆州港,荆州市交通局决定将区域内沿江岸线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实施荆州港总体规划。 1.2 总体规划概况 荆州港岸线总长162990米,目前港口已利用岸线39410米,占24.17%,包括长江左岸和长江右岸这两部分。规划岸线总长156720米,规划港口岸线49740米,占31.74%,其中深水岸线长45360米,占28.94%。由城区港区和各县(市)港区共17个港区组成。 荆州港的性质确定为荆州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是长江流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荆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沿江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托。 荆州港总体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规划水平年: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 港口规划的范围为:荆州市所属的荆州区、沙市区以及各县(市)部分地区,重点规划盐卡港区、柳林港区、荆州旅游客运港区、斗湖堤港区和观音寺港区;同时规划郝穴港区、埠河港区、关沮港区、李埠港区、弥市港区和学堂洲港区等

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要点

附件: 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要点 前言 港口总体规划主要确定港口性质、功能和港区划分,根据港口资源条件、吞吐量预测和到港船型分析,重点对港口岸线利用、水陆域布置、港界、港口建设用地配置等进行规划。港口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包括港区总体规划、港口集疏运设施规划和港口仓储、保税、物流等园区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 为提高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质量,规范评估报告内容,根据港口总体规划及其环境影响的特点,制定本技术审核要点。 一、适用范围 本要点规定了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的总体要求、审核内容、审核要点及审核意见的编写要求。 本审核要点适用于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委托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进行的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工作、专家对报告书进行审核及编制审核意见等。其他单位、部门或地方有关部门委托中心进行的港口总体规划以及新港区开发研究等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文件的审核,地方环保部门进行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的可参考执行。

二、总体要求 (一)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审核应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发展战略的要求,贯彻落实资源环境政策与法规为基本出发点。 (二)技术审核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规定,参照相关标准及法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的编制质量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确保审查的科学性、合法性。 (三)技术审核应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及港口特点,重点审查评价内容是否与规划的环境影响性质、范围和程度一致,与规划决策及相关管理要求一致。 (四)技术审核应重点审核港口区域环境变迁历史与现状及问题分析;港口发展对海岸带、河口、港湾生态系统,海域水环境的影响;环境风险分析与对策;规划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规划方案调整建议及环保对策措施等内容。 (五)技术审核应重点从报告书所用资料、数据的有效性,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的全面性,规划协调性分析的完整性,评价方法选择的适当性,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的科学性、针对性,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对策和措施的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的可信性,优化调整建议的合理性、可行性,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可信性等方面给出明确的审核结论,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改进与完善的技术咨询意见。

最新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准则

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局企业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准则Q/SD3-ZY-096-2005 ( C版) 第1页共2页 1 目的 为改进环境绩效,确定重要环境因素、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特制定本准则。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工程局内所识别的环境因素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的方法、判定准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对工程局环境因素进行环境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 3 引用文件 Q/SD3-CH-22-2005《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程序》 4 职责 4.1工程局生产副局长负责本准则的保持和改进; 4.2安监办负责本标准的归口管理和解释; 4.3环境管理评审组负责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4.4各部门、二级单位/项目部参与本准则的实施与运行。 5 工作流程和评价准则 5.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 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和控制措施: a) 各部门、二级单位/项目部根据《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程序》的规定,对本单位内的所有活动、过程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形成《环境因素清单》报安监办: b) 各二级单位/项目部环境管理评审组依据本准则对环境因素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定本部门、单位/项目部的重要环境因素,形成《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安监办: c) 各二级单位/项目部环境管理评审组针对环境因素策划和确定环境影响的控制措施: d) 安监办负责汇总、审核《环境因素清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指导各部门、二级单位/项目部进行环境影响控制措施的实施。 5.2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应采用是非判断法与综合评分法相结合进行评价。 5.2.1是非判断法 对环境因素按照以下条件进行判断,凡满足其中一个条件者,直接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a)环境影响波及全球; b)社会强烈关注; c)不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 d)一旦发生可能引起重大环境事故的环境因素。 2005-5 -8发布2005-5 -8实施编制:审核:批准:

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要点

附件 一、适用范围 本技术审核要点规定了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的重点和基本要求,适用于环境保护部召集审查的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的技术审核。 本技术审核要点所称工业园区,包括国务院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开发区,以及各类产业集聚区等。 其他部门和单位委托的同类型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审核或咨询,可参照执行。 二、总体要求 (一)技术审核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目标,以有效缓解工业园区发展对资源环境的承载压力,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技术审核应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相关导则、标准的要求,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和质量进行全面、客观、公

正的评价,确保审核结论的科学性。 (三)技术审核应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及工业园区产业特点,重点审核报告书的评价内容、评价深度与规划内容、规划环境影响性质、范围和程度,以及相关管理要求的一致性。审核报告书是否综合考虑了规划近、远期方案内容详细程度的差异,既深入评价了规划近期工业园区规划布局、结构、规模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途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又分析了规划远期工业园区规划实施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趋势。 (四)技术审核应从报告书所用资料、数据的有效性,图件的规范性,规划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的全面性,规划协调性分析的完整性,评价方法选择的适当性,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分析的合理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总量控制分析的可信性,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对策和措施的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的合理性和环境目标的可达性,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可信性等方面给出明确的审核结论,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修改和完善报告书内容的技术审核意见。 (五)规划方案本身有下列情形之一时,技术审核应明确提出放弃或调整规划方案的建议: 1.规划内容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与上层位相关规划(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园区涉及行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等)不符。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考试整理稿)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 1、总则 (1)熟悉导则的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等区域开发以及工业园区等类似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 (2)熟悉开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①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②分析确定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研究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③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 ④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包括开发区选址、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 (3)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 2、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1)熟悉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a)开发区规划简介 b)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 c)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 d)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 e)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指标) f)评价专题设置和实施方案 (2)环境影响识别的要求与方法 ①按照开发区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阶段目标和环境保护规划,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等,调查主要敏感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现有环境问题和发展趋势,识别开发区规划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影响,初步判定主要环境问题、影响程度以及主要环境制约因素,确定主要评价因子。 ②主要从宏观角度进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两方面的环境影响识别。 ③一般或小规模开发区主要考虑对区外环境的影响,重污染或大规模(大于10平方公里)的开发区还应识别区外经济活动对区内的环境影响。 ④突出与土地开发、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相关的主要环境影响的识别分析,说明各类环境影响因子、环境影响属性(如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判断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影响时间等。 ⑤影响识别方法一般有矩阵法、网络法、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3)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的内容与要求 ①开发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根据开发区性质、发展目标和生产力配置基本要素,分析开发区规划选址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开发区生产力配置一般有十二个基本要素,即土地、水资源、矿产或原材料资源、能源、人力资源、运输条件、市场需求、气候条件、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启动资金。 ②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 a、按主要的规划要素,逐项比较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其他专项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包括区域总体规划对该开发区的定位、发展规模、布局要求,对开发区产业结构及主导行业的规定,开发区的能源类型、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给排水设计、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中各专项规划的关系,开发区规划中制定的环境功能区划是否符合所在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等。 b、可采用列表的方式说明开发区规划发展目标及环境目标与所在区域规划目标及环境保护目标的协调性。 (4)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专题的设置 ①评价专题的设置要体现区域环评的特点,突出规划的合理性分析和规划布局论证、排污口优化、能源清洁化和集中供热(汽)、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等涉及全局性、战略性内容。 ②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一般设置以下专题: a)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b)规划方案分析与污染源分析 c)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 d)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e)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 f)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流程,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制度,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效能,特制定本办法。 二、定义 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三、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新建、改建、扩建、迁建项目。 四、责任单位 生产与物料控制部、规划发展部 五、环境影响评价分类 1、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六、流程 1、规划发展部明确建设项目是否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办理营业执照。 1.1、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项目,规划发展部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以书面报告通知生产与物料控制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2、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项目,规划发展部应在项目开工前书面报告通知生产与物料控制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3、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钱书面通知生产与物料控制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生产与物料控制部在接到规划发展部的书面通知后,填写《四川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申报表》,并报环保局备案。 3、在征得环保局认可后,规划发展部持立项和规划文件,交生产与物料控制部,由生产与物料控制部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环 评单位)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登记表由生产与物料控制部完成)。 4、生产与物料控制部将环境影响报告书报环保局。由环保局组织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专家组专家对环境影响报告(登记)书(表)进行审查。由环评单位修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生产与物料控制部修改环境影响登记表。 5、审查通过后,生产与物料控制部持环境影响报告(登记)书(表)、专家审查意见和审批申请报环保局。 6、环保局在接到建设项目申请后,出具批复文件。(环境影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环评报告书综述

《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清华大学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

第1章总则 1.1 项目背景 大路工业园区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镇,于2005年启动规划建设,2010年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详细规划(2010-2020年)》中重点推动建设的大路—托克托—清水河工业集中区。内蒙古环科园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依据《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大路区说明》(鄂府[2013]240号)和《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内发改产业字[2013]406号),于2012年12月编制完成《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环境保护厅组织的技术审查(内环字[2014]18号)。 2014年,园区管委会委托内蒙古城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取得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批复(鄂府发[2015]35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开发区和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在新建、改造、升级时均应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开发建设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园区管委会委托清华大学承担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清华大学在资料分析研究、现场踏勘、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

福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福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 规划背景 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合理利用福州市的岸线资源,尽快形成福州港整体优势,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2004年福州市港务局和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共同编制了《福州港总体规划》。交通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2004年10月5日以交规划发【2004】556号文件批复了《福州港总体规划》。 为落实《福州港总体规划》和福建省港口发展“两集两散”的战略,2007年7月福建省交通规划办公室、福建省路港交通咨询中心编制完成了《福州港罗源湾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年3月编制完成了《福州港江阴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福州港罗源湾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福州港江阴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福州港总体规划》的细化和补充。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以《福州港总体规划》和《福州港罗源湾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福州港江阴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评价对象。 2. 规划目标 (1)福州港的规划功能和发展目标 规划功能:福州港将逐步建成以能源、原材料、集装箱和其他外贸物资中转运输为主的,具备运输组织、装卸储运、工业开发、现代物流、通信信息和综合服务等功能的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口。 发展的目标是:2010年基本适应腹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适应并适度超前腹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港口功能得到拓展,港口基本实现现代化。 (2)规划范围、规划年限 规划范围为福州市辖区内的闽江口下游两岸、福清湾、兴化湾、罗源湾的岸线资源和港口陆域、水域。

规划基础年为2000年,水平年为2005年、2010年和2020年。近期指2010年,远期指2020年,2020年之后为远景。 (3)规划预测吞吐量 根据《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福州港预测2010年分担的货物吞吐量为1.01亿吨(其中集装箱300万TEU),2020年货物吞吐量为2.02亿吨(其中集装箱730万TEU)。 (4)岸线利用规划 《福州港总体规划》规划港口岸线总长76.9km,其中闽江口内规划港口岸线19.3km;福清湾规划港口岸线4.1km、规划临港工业岸线3.5km;兴化湾北岸规划港口岸线8.5km、规划港口预留岸线16.5km;罗源湾南北岸规划港口岸线20km,规划港口预留岸线5km。 《福州港罗源湾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福州港总体规划》罗源湾港区规划作了进一步细化和增补。控规规划港口岸线和预留港口岸线41.034km。其中,北岸规划港口岸线11.693km;西岸规划港口预留岸线18.90km;南岸规划港口岸线10.441km。比《福州港总体规划》新增规划了北岸的将军帽岸段、濂澳岸段规划港口岸线和西岸的港口预留岸线。 《福州港江阴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福州港总体规划》江阴港区规划作了进一步细化和增补。控规规划港口岸线和预留港口岸线27.2km、临港工业岸线68.3km。其中,江阴作业区规划港口岸线9.8km、新厝岸段规划预留港口岸线4.8km;龙高半岛规划牛头尾作业区港口岸线7.6km、临港工业岸线9.6km、预留临港工业岸线10.6km,万安段规划万安作业区和临港工业岸线24.4km(环评按:万安段万安作业区和临港工业岸线各占多少规划未明确)、韩瑶~东薛岸段规划临港工业岸线11.4km;草屿岛规划预留港口岸线5km。 (4)港区布局规划 闽江口内港区规划了台江、马尾、青州、筹东、松门、长安、小长门、琅岐等8个作业区和长安预留发展区1段0.6km的港口预留岸线,规划用地503.7万m2。 松下港区规划了松下作业区1个作业区和牛角山以南段1段3.5km的临港工业发展预留岸线。松下作业区规划用地255万m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