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益生产的五大基本原则

精益生产的五大基本原则

精益生产的五大基本原则
精益生产的五大基本原则

精益生产的五大基本原则

[]精益生产方式是继单件生产方式和大量生产方式之后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诞生的全新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具有非常卓越的模式,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工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同时精益生产的思想又被广泛的应用于传统制造业之外的行业,如服务业、物流运输业、饮食业等,并且推行十分成功。

精益生产方式依存于五大基本原则:价值、价值流、价值流动、需求拉动、尽善尽美。华安盛道咨询顾问总结认为:离开五大基本原则的支持,精益生产方式只会“形似”,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企业推行精益生产方式必须坚持五大基本原则,以其为基本出发点,推行过程中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精确的确定产品的价值

产品的价值通常由功效和价格等组成。功效又可分为功能和质量,功能可进一步细分为主要功能和辅助功能。

1、产品的价值是由顾客定义。

在产品的价值构成中,如产品的价格过高,超过顾客的承受能力,尽管产品的功效能够满足顾客的要求,但是这样的产品经常会被顾客舍弃。前GE总裁杰

克·韦尔奇先生在他的自传中曾经写道,GE公司曾经开发出一种电灯泡,这种电灯泡虽然寿命较一般的电灯泡长很多,但是价格是市场上一般灯泡的几倍,最终没能获得较好的市场表现。产品价值的其他构成部分中的辅助功能,虽然也是产品价值的一部分,但一般不会成为顾客购买产品的真正动机之所在,如装饰,对于整个产品来言仅仅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买椟还珠”只是个例。正确认识产品价值的各组成部分,可以对顾客的产品开发、成本控制等起到重大的作用。

2、产品的价值是生产者创造的

产品的价值是由顾客定义的,但是由生产者创造的。来自欧洲,尤其是德国的大多数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通常持有此种想法,认为产品的价值是生产者创造的,生产者的劳动是产品价值形成的原因,也是生产者之存在的理由,所以他们热衷于提高他们产品的性能和生产工艺的水平,然后向他们的顾客去介绍和推销自己的产品,虽然他们的产品功能在用户看来并不实用。生产者创造了产品的价值,但并不是定义了产品的价值,德国企业的这种想法是供小于求、以产定销时代的缩影。

因此,精益思想从一种自觉的尝试开始,通过与用户的对话,为具有特定功能以特定价格提供的产品精确定义价值,这是最基本的原则,也是精益生产的第一步。

二、识别价值流

价值流是使一个特定产品通过任何一项商务活动的三项关键性管理任务时所必须的一组特定活动。此三项关键性管理任务为:从接受订单到执行生产计划发货的信息流;从原材料到转化为产成品的物流;从概念到正式发布的产品设计流程。这是精益生产的第二大步。

从是否增值的角度分析,这些活动可以分为又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明确的创造价值的活动;第二类是不创造价值但是在现阶段不可避免的活动,通常称之为一型浪费;第三种是不创造价值,可立即去除的活动,通常称之为二型浪费。如果按照是否增值的角度来考察企业的产品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方式存在着太多的浪费,这些浪费使得企业在满足用户的要求方面总是力不从心。

以单个产品为例,进行价值流的分析,我们可以分为三步:了解当前工艺流程是怎么运作的;设计一个精益价值流;制定未来状态的实施计划。企业内进行价值流分析,在实施未来状态的计划时通常需要企业的许多部门的协作,甚至需要供方的配合,一起联合检验每一个创造价值的步骤,并且持续到产品的最后。

三、价值流

此为精益生产中最精彩的部分。经过第二步的价值流分析,对于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活动和一型浪费活动应策划使其流动起来。

传统的观点认为应该将各种活动按类型分组而利于管理,比如在生产现场将所有的车床布置在一起,将所有的刨床布置在一起,从事相同工作的人形成一个班组,如车床班、刨床组。这种观点在传统的职能制组织结构下表现为分工明确的几个部门:财务部、设计部、采购部、检验部等。

福特将轿车总装生产转变为连续流动生产,使福特的T型车的总装工作量减少了90%,同样,将产品从接到订单到发货中的活动按照流水线的原理设计也将大大提高效率,保证按期向顾客交货。

精益生产方式的价值流动原则要求企业重新定义职能、部门和企业的作用,使他们能对创造价值做出积极的贡献;说明价值流上每一点的员工的真正需要,因此,使价值流动起来才真正符合员工的利益。这不仅要求为每种产品建立精益企业,还应该重新思考传统的企业、职能、职业,重新考虑精益战略的发展。

四、顾客拉动

从“部门”和“批量”转化到“生产团队”和“流动”,第一个可见的效果是:从概念投产、销售到送货以及原材料到用户所需的时间大大的减少了,可能提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引进了流动以后,需要几年才能设计出来的产品,在几个月内就可以完成;需要若干天才能办完的订货手续,几小时就可以办完。而且精益系统现在可以使正在生产的所有产品进行任意组合,所以变了的需求可以及时得到满足。

精益生产的此种做法能从库存量下降和资金周转速度加快中一下子节省巨量资金。从下图传统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方式中产品生产过程中资金占用对比情况可得出此结论。

精益生产方式是一个革命性的成就。因为,一旦有了在客户需要的时候就能设计、排产和制造出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的能力,就意味着企业可以抛开销售预测,直接按用户告诉企业的实际要求生产就行了,在电脑制造业中,DELL公司就是典型的此种模式。这就是说,企业可以让用户从企业那里按照需求拉动产品,而不是把用户不想要的产品硬推给用户。

五、尽善尽美

当企业精确的定义产品的价值,识别出整个价值路,并且使创造产品价值的活动连续流动起来,并且让顾客从企业的拉动价值开始时,奇迹就出现了。具体表现为,当企业为真正满足用户的要求并且全心全力的为之努力,付出时间、资金、场地、成本和错误时,尽善尽美的原则就不是那么虚无缥缈了。

为什么如此呢?企业满足上述四个原则后,愈想真正的满足用户的要求,让价值流动的更快一些,就越能暴露出价值流过程中的瓶颈和障碍,企业就会不断的改善这些瓶颈,去除障碍,满足用户的要求。

追求尽善尽美的最重要的驱动力就是透明度。在精益系统中的每个人,从分包商、组装厂、批发商、用户到员工,都可以看到所有的事情,因而易于发现创造价值的较好方法。而且,员工做出的改进几乎立刻就可以得到积极的反馈。这

正是精益工作的关键特征,也是不断努力寻求改进的强有力促动。当员工开始从产品开发、接单和生产流动中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能够看到顾客满意时,传统管理中大部分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也就不必要了。

精益生产持续改善的组织结构与改善大课题

精益生产持续改善的组织结构与改善大课题持续改善的组织结构 在精益生产中,持续改善需要非常细致的企业管理。工厂管理没有理论大师,只有实践大师,而实践来源于一点一滴的细节。持续改善还需要从组织上加以保证,因此,需要成立专门的持续改善管理委员会。 如图所示,在持续改善管理委员会中,由总经理担任主任,副总经理或其他愿意变革的人担任副主任。常务推进部门负责全面推进或跨部门推进课题,在国内企业中又称为企划部或全面生产管理部等。每个部门都必须有先锋和联络员,由先锋做起,树立模范榜样,然后水平推广,进行跨部门的改善。 全员参与,自主改善 在精益生产中,中高层管理人员应以改善大课题为核心,形成一种全员参与、自主改善的氛围。改善的课题需要全员的参与,需要个人的提案。改善课题应尽可能从身边工序做起,围绕公司的焦点问题。但是,当企业中高层没有改善课题的时候,员工的个人提案也会无人指导。 改善最开始的时候可以不完全以经济目的为重,随着改善的推进逐渐把经济目标作为一项改善要求,确认其有形的财务效果,经过部门领导的认可后,将事例发表和展示出来,并对当月最有价值的员工进行表彰,过程如图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最有价值的员工不是工作特别辛苦的人,也不是经常抢修设备的人,而是改善提案最多的人。从精益生产的观点来看,经常抢修设备是设备管理人员的一大耻辱,让别人忘记设备管理人员的存在才是设备管理的最高水平。 改善大课题的管理制度 改善大课题管理制度的流程如图所示:首先选取焦点问题作为改善课题,并提出项目实施计划,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对这个计划进行诊断。通过问题点的定义和识别,将问题点暴露出来。认识到问题点后,将改善前后的过程记录下来,带领员工一起实施诊断。改善完成之后,形成正式报告和标准,根据标准实施控制。在完成成果诊断后,要给改善的课题展示成果的舞台,使其他人看到改善的效果。

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

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 很多时候,很多人将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进行对比,寻找而者之间的共同点和区别。本人以多年优秀日资公司的精益生产经验,以及实施六西格玛黑带的实践,再次谈谈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历史比较 1、精益生产历史 20世纪初,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立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以来,大规模的生产流水线一直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特征。大规模生产方式是以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这种方式适应了美国当时的国情,汽车生产流水线的产生,一举把汽车从少数富翁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化的交通工具,美国汽车工业也由此迅速成长为美国的一大支柱产业,并带动和促进了包括钢铁、玻璃、橡胶、机电以至交通服务业等在内的一大批产业的发展。大规模流水生产在生产技术以及生产管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进入了一个市场需求向多样化发展的新阶段,相应地要求工业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的方向发展,单品种、大批量的流水生产方式的弱点就日渐明显了。为了顺应这样的时代要求,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首创的精益生产,作为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的高质量、低消耗进行生产的方式在实践中摸索、创造出来了。 1950年,日本的丰田英二考察了美国底特律的福特公司的轿车厂。当时这个厂是世界上最大而且效率最高的制造厂,每天能生产7000辆轿车,比日本丰田公司一年的产量还要多。丰田英二对这个庞大企业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做了审慎的考察。他在写给丰田总部的报告中说:“那里的生产体制还有些改进的可能”。 战后的日本经济萧条,缺少资金和外汇。怎样建立日本的汽车工业?照搬美国的大量生产方式,还是按照日本的国情,另谋出路,丰田选择了后者。日本的社会文化背景与美国是大不相同的,日本的家族观念、服从纪律和团队精神是美国人所没有的,日本没有美国那么多的外籍工人,也没有美国的生活方式所形成的自由散漫和个人主义的泛滥。日本的经济和技术基础也与美国相距甚远。日本当时没有可能全面引进美国成套设备来生产汽车,而且日本当时所期望的生产量仅为美国的几十分之一。“规模经济”法则在这里面临着考验。 丰田英二和他的伙伴大野耐一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验,根据日本的国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30多年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完整的丰田生产方式,使日本的汽车工业超过了美国,产量达到了1300万辆,占世界汽车总量的30%以上。 制造、电子、计算机、飞机制造等工业中。丰田生产方式是日本工业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日本在重复性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思想。丰田生产方式的指导思想是,通过生产过程整体优化,改进技术,理顺物流,杜绝超量生产,消除无效劳动与浪费,有效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改善质量,达到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产出的目的。 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引起西方企业界的浓厚兴趣,西方企业家认为,日本在生产中所采用的方式是其在世界市场上竞争的基础。8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国家很重视对丰田生产方式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管理。首先推广应用的是美国的通用汽车,接着其他的汽车公司和其他产业的公司也开始实施精益生产。 随着各国对精益生产的理解和应用,加之由于市场的快速变化,迫使企业生产需要做出快速响应,这样,在精益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了敏捷制造(AM)思想,敏捷制造系统是以精益生产的设备,全面生产维护(TPM)以及设备各组合部之模块化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高柔性生产系统。敏捷制造能对顾客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做出快速的反应,以满足顾客需求。目前,国际上一些专家把敏捷制造的优势大致归纳如下: ①由于快捷生产系统各组合部分都尽量模块与标准化,因而可以易于安装和重组,以减少设备的制造时间,同时也缩短了设备交货期; ②降低了与所加工产品的关联程度(可周期性设计); ③提高了生产单元的标准化程度; ④简化工具、夹具的支撑点;

精益生产的五项基本原则

精益生产的五项基本原则 Womack/Jones在《精益思想》中,将由丰田开创的精益生产方式总结出5个基本原则,成为所有踏上精益道路的组织不厌其繁地理解和实行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 正确的确定价值 正确的确定价值就是以客户的观点来确定企业从设计到生产到交付的全部过程,实现客户需求的最大满足。 以客户的观点确定价值还必需将生产的全过程的多余消耗减至最少,不将额外的花销转嫁给用户。 精益价值观将商家和客户的利益统一起来,而不是过去那种对立的观点。 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来审视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过程、服务项目就会发现太多的浪费,从不满足客户需求到过分的功能和多余的非增值消耗。当然,消灭这些浪费的直接受益者既是客户也是商家。 与之对照的是,企业过去的价值观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完全由商家设计和制造的产品、完全由商家设计好的服务项目,大吹大擂那些目的在于增加赢利的、额外的、甚至是“画蛇添足”的功能,并不一定是用户所需要的、或必需的。最后将大量的浪费以成本的方式转嫁给了用户。而用户享受到的仅仅是为实现这个转嫁的殷勤。 识别价值流Value Stream mapping 价值流是指从原材料转变为成品、并给它赋予价值的全部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从概念到设计和工程、到投产的技术过程,从订单处理、到计划、到送货的信息过程,和从原材料到产品的物质转换过程,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和服务过程。精益思想识别价值流的含义是在价值流中找到那些是真正增值的活动、那些是可以立即去掉的不增值活动。精益思想将所有业务过程中消耗了资源而不增值活动叫做浪费。识别价值流就是发现浪费和消灭浪费。识别价值流的方法是“价值流分析Value Stream map Analysis”——首先按产品族为单位画出当前的价值流图,再以客户的观点分析每一个活动的必要性。价值流分析成为实施精益思想最重要的工具。 价值流并不是从自己企业的内部开始的,多数价值流都向前延伸到供应商,向后延长到向客户交付的活动。按照最终用户的观点全面的考察价值流、寻求全过程的整体最佳,特别是推敲部门之间交接的过程,往往存在着更多的浪费。 流动Flow 如果正确的确定价值是精益思想的基本观点、识别价值流是精益思想的准备和入门的话,“流动Flow”和“拉动Pull”则是精益思想实现价值的中坚。精益思想要求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步骤)流动起来,强调的是不间断地“流动”。“价值流”本身的含义就是“动”的,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如部门的分工(部门间交接和转移时的等待)、大批量生产(机床旁边等待的在制品)等等阻断了本应动起来的价值流。精益将所有

第六章:精益生产--节拍管理

第六章:节拍管理 第一节:瓶颈约束理论 引子:通达公司的惊天疑惑 通达公司是一家以制造汽车排气系统为主要产品的国内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徐厂长是这家企业的生产负责人,由于近期国内汽车市场发展迅猛,通达公司也随之快速发展,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如何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徐厂长希望通过添置生产设备的方式来实现生产效率改善,他发现弯管设备区域和焊接设备区域还有闲置场地,如是徐厂长投入了四台弯管工序设备和3台产品焊接设备,经过计算,这样企业的生产效率可以提高38%。? 经过研讨徐厂长的产能提升方案后,公司认同并组织资源实施,方案实施完成后发现弯管和焊接的生产效率飞速提高,这两个环节的设备和人工生产效率提升的速度比预期的还要高,企业管理团队非常兴奋,似乎这样一个简单的投资决策解决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困难了。 在经过一个月的运行之后企业管理者发现了二个不寻常的现象:? 第一个现象:弯管区域和焊接区域的在制品数量越来越多,现有的闲置场地无法存放生产出来的在制品了,车间主任只能让这两道工序的生产员工每天提前下班,不要做这么多来解决场地的危机,并通过报告的形式给徐厂长汇报当前的情况,车间场地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希望公司考虑增加生产场地,以提高车间的生产能力。 第二个现象:工厂由于不能及时给主机厂供货,造成主机厂生产停线的时间相比提升生产能力之前有增无减,工厂不断接到整车工厂的停止供货警告,威胁要降低通达公司的供货份额,以惩戒其给整机企业造成的损失。 徐厂长面对这两件事情非常茫然,他为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制造需要的设备,明显的提高了这些工序的“生产效率”,怎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呢?徐厂长百思不得其解。 企业确实在投入设备之前计算过能够帮助企业提高38%的生产效率的呀!难道增加设备降低了企业的制造效率? 精益专家解析:? 企业制造过程的管理一定要把企业视为一个系统,首先我们要明确提高制造企业经营效率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问题帮助我们回答制造型企业经营效率提升的要点: ? 你的投入是否提高企业有效产出?(有效产出就是整个系统透过销售而获得金钱的速率)λ? 你的投入是否降低了制造过程的存货?(也就是整个系统投资在采购上的金钱) λ ? 你的投入是否降低了企业的营运费用?(就是系统为了把存货转为有效产出而花的钱)λ 其次你必须准确掌握及妥善处理这个系统内各个环节间的互动关系,整个系统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否则,单单个别环节生产能力的改进往往事与愿违,达不到整体提升的效果。? 我们在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务必明确“生产

精益生产实施案例

精益生产实施案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分厂各单位:按照公司、分厂两级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精益管理”三大工作主线,在巩固2014年分厂精益管理推进单位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分厂2015年工作实际,精细各项基础管理,全面提升管理质量和经济效益,特制定下发《北郊分厂2015年度精益管理工作要点》,望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附件:1、北郊分厂2015年度精益管理工作要点2、北郊分厂2015年度精益KPI指标二〇一五年二月十五日 按照公司、分厂两级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精益管理”三大工作主线,在巩固2014年度北郊分厂精益管理推进单位成果的基础上,2015年将结合北郊分厂实际,全面推进精益生产方式,缩小与公司示范单位差距,扩大精益班组覆盖面,精细各项基础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现制定下发《北郊分厂2015年度精益管理工作要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要求按照公司及分厂2015年工作会议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精益管理”三条主线,以消除浪费降成本为目标,推进全过程、全方位精益管理,加快由现场精益为主向管理精益为主转变;以落实责任抓考核,精益成效数字化为导向,建立合理化建议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员工成为自觉践行精益管理的实施主体;以精益KPI指标为手段,全面应用精益生产工具,推进精益生产示范区及班组建设,深化“一线工作法”,持续提升分厂精益管理水平。二、管理目标按照分厂精益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今年要把握重点,努力完成以下目标:全面应用、持续改善、消除浪费。“全面应用”:就是在生产制造、采购、物流、安全、质量、技术、节能环保等各个环节全面应用精益生产理念和方法,积极开展相关精益管理活动,全面实现精益KPI各项指

精益生产的六个方面

精益生产:实现生产精益化企业要做好的6个方面 第一.全员发动,以人为中心,建立“精益”的企业文化。中小企业人员流动性大,而稳定的人员是精益生产所需的条件之一,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中小企业要花大的力气来建立起精益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树立起“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气,并加强对新进员工的培训,使他们能很快的接受浪费是最大的“敌人”的理念。由于精益生产涉及企业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需要全体员工的高度重视与共同参与,强调每个人在生产中的积极参与性和主动性,强调员工之间的协调优化,用激励的手段来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协作性,最大限度地发发挥员工的个人能力和群体智慧。要通过教育、培训,使各层级的员工掌握精益生产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企业的管理者要通过对工效学的研究来改善人的工作环境,减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在生产系统中的作用,提高生产系统的运转效率和可靠性。第二.建立具有高柔性的生产系统,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 生产系统的高柔性是指企业的生产组成形式灵活多变,能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及时组织多品种生产,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生产系统的高柔性不仅仅是设备的柔性,组织柔性和劳动力柔性更为重要,后者主要是通过对员工的不断培训,在企业内建立学习型组织,通过员工不断的自我培养和自我激励达到。只有这样,中小企业在面对市场多变这一问题时。精益生产才能以组织柔性、劳动力柔性、设备柔性为手段,实现高柔性与高效率的统一,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第三.进行市场分析,加强计划的控制作用,采用准时化生产。中小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接到的大部分是小订单,导致生产线改换生产品种频繁。生产安排粗放,在原材料和生产物料的投放上不科学,在前后工序供应上很难达到协调一致,致使生产成本的控制很难达到行业的先进水平。中小企业要克服上述的问题,必须在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加强计划的控制作用,并采用准时化生产管理方式。生产计划的制定要有前瞻性,并且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任务的分解要合理。准时化生产就是只在适当的时间内生产出需要的数量和品种,前工序只生产是后工序所需要的数量。这样精准的生产可以通过“看板”来实现,使用看板能够使得生产和零部件的流量曲线在整个制造过程中是光滑的,能够提供一个简洁的和有效的沟通渠道。通过前一工序和后一工序的连接方式来保证准量和准时,避免过量生产和提前生产。第四.通过5s改善现场管理,通过标准化作业排除无效劳动,提高生产效率。 5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5s 通过对在制品、原材料和辅助用品的整理和整顿。可使每件物品都摆放在规定的

精益生产与持续改善

精益生产与持续改善 课程背景: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源于日本丰田公司所创造的丰田生产方式(TPS,TOYATA PRODUCTION SYSTEM)是继泰勒生产方式(科学管理法)和福特生产方式(大量装配线方式)之后诞生的生产方式。它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寻找和消除生产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浪费现象达到彻底降低成本的目的。 它提出的准时化生产(Just in Time)和自动化(Jidoka)改变了日本企业的经营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工业的飞速发展,并已成为一部国际通用的企业教科书,被称为“改变世界的机器”。今天精益生产又进一步升华为精益思想、精益理念。全球各行业运用精益思想的实践正在进行,如汽车业、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电子、食品、邮政服务等,不一而足。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追求以消灭浪费,提高效率的低成本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力,成为精益制造者,而不再坐等昂贵的资本投入来扩大规模。精益是可以使您的业务得到大发展的最有前途的方式。 培训目标: ●了解精益生产的发展过程及技术体系; ●理解精益生产的精髓,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 ●掌握精益生产的一系列方法、工具; ●为精益生产在企业的具体实施打下基础; ●改变固有意识,持续改善,追求完美。 ● 课程对象: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生产经理,生产工程师,现场管理人员等。 培训方式: ?启发式讲授 ?互动式教学 ?小组游戏 ?角色扮演 ?案例分析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精益生产的理念及技术体系 ●精益生产的理念思想 ●精益生产的发展过程及追求目标 ●精益生产的技术体系 ●认识及消除浪费 特色:通过精益生产漫画、分组讨论,使学员领会精益生产的精髓 第二部分:认识与消除浪费 ●认识浪费 ●浪费的种类

精益质量管理-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的结合

1.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生产管理领域和质量管理领域分别基于企业实践进而理论总结形成了两个革命性的理论,即精益生产管理与六西格玛管理 2.精益生产强调减少浪费,强调生产效率的改进,六西格玛强调减少偏差或波动,强调质量的持续改进。 3.精益生产提出了为下工序交付准确的产品,却未结合实际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和应对,而以“零缺陷"一笔带过。六西格玛管理强调了度量的作业,并给出了西格玛水平这个度量工具,却未针对作业系统JIT三要求进行度量。 .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从理论看实际已有部分交叉。 1.比如精益生产方式两大支柱之一的JIT(三及时,或称准时制)其重要依托是可靠的产品质量,甚至于称为零缺陷质量,另一支柱自动化(包括人的因素的自动化)其特色是自动防错装置,目的是保证质量的高效率。从六西格玛角度看,质量是广义的质量,偏差也可表现为时间的偏差、数量的偏差等,精益生产中JIT指令就可纳入六西格玛方法度量 2. 从六西格玛角度看,质量是广义的质量,偏差也可表现为时间的偏差、数量的偏差等,精益生产中JIT 指令就可纳入六西格玛方法度量。 3.二者在成本与浪费方面均有关注,只是角度有所区别 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除交叉部分外,各自均有相关理论方法和特色应用模式。 如精益生产强调的均衡生产、JIT拉动式、看板工具、5S基础、改善活动等。如六西格玛独特的度量方法、六西格玛项目模式、绿带黑带等组织模式等。 精益质量管理——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的结合 2006-4-20 作者:王振华来源:嘉木[字体:大中小] 关键字:精益质量管理生产结合 精益质量管理是对作业系统质量、效率、成本综合改善的方法,是在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关于作业系统相关理论方法基础上,吸收其他关于作业系统综合改善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形成的管理模式。精益质量管理“精益"的研究重点是作业系统,重点是效率改善,其核心工具是JIT指令;“质量"的研究重点是作业工序,重点是质量改善,其核心工具是Cpk指标。 华安盛道认为,对制造企业而言,管理革新可先以精益质量管理为切入点,精益质量管理方法能平滑实现作业系统质量、效率和成本的综合改善,能克服原有生产项目与质量项目相互孤立以及项目切换困难的弊端。在针对作业系统和作业工序的精益质量管理取得成效后再扩展到精益生产或六西格玛管理,将更利于企业实施应用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成果,促进企业管理变革的推行,达到管理显著改善的最终目的。 一、精益质量管理来源

再谈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知识讲解

再谈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 很多时候,很多人将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进行对比,寻找而者之间的共同点和区别。本人以多年优秀日资公司的精益生产经验,以及实施六西格玛黑带的实践,再次谈谈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历史比较 1、精益生产历史 20世纪初,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立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以来,大规模的生产流水线一直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特征。大规模生产方式是以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这种方式适应了美国当时的国情,汽车生产流水线的产生,一举把汽车从少数富翁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化的交通工具,美国汽车工业也由此迅速成长为美国的一大支柱产业,并带动和促进了包括钢铁、玻璃、橡胶、机电以至交通服务业等在内的一大批产业的发展。大规模流水生产在生产技术以及生产管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进入了一个市场需求向多样化发展的新阶段,相应地要求工业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的方向发展,单品种、大批量的流水生产方式的弱点就日渐明显了。为了顺应这样的时代要求,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首创的精益生产,作为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的高质量、低消耗进行生产的方式在实践中摸索、创造出来了。 1950年,日本的丰田英二考察了美国底特律的福特公司的轿车厂。当时这个厂是世界上最大而且效率最高的制造厂,每天能生产7000辆轿车,比日本丰田公司一年的产量还要多。丰田英二对这个庞大企业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做了审慎的考察。他在写给丰田总部的报告中说:“那里的生产体制还有些改进的可能”。 战后的日本经济萧条,缺少资金和外汇。怎样建立日本的汽车工业?照搬美国的大量生产方式,还是按照日本的国情,另谋出路,丰田选择了后者。日本的社会文化背景与美国是大不相同的,日本的家族观念、服从纪律和团队精神是美国人所没有的,日本没有美国那么多的外籍工人,也没有美国的生活方式所形成的自由散漫和个人主义的泛滥。日本的经济和技术基础也与美国相距甚远。日本当时没有可能全面引进美国成套设备来生产汽车,而且日本当时所期望的生产量仅为美国的几十分之一。“规模经济”法则在这里面临着考验。 丰田英二和他的伙伴大野耐一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验,根据日本的国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30多年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完整的丰田生产方式,使日本的汽车工业超过了美国,产量达到了1300万辆,占世界汽车总量的30%以上。 制造、电子、计算机、飞机制造等工业中。丰田生产方式是日本工业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日本在重复性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思想。丰田生产方式的指导思想是,通过生产过程整体优化,改

精益生产的灵魂——持续改善

精益生产的灵魂——持续改善 近年来,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精益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实施精益管理方法。但有的企业往往实施的是精益管理的工具,却忽略了精益管理的灵魂——持续改善。只关注使用精益管理工具而忽视持续改善的结果是,企业往往难以取得预想的效果。而持续改善的连续性可以不断拉长企业短板,最终促进企业在循序渐进中增强竞争实力。笔者认为,关注精益管理的灵魂远比关注它的方法重要得多。 要想持续改善,首先企业应该认识到自己的短板在哪里,然后再去探究到底是什么阻碍了目标的实现。可以用价值流图反映物资和信息的流程,以及在哪些地方存在障碍,然后绘出理想状态图,注明需要集中改善的突破点,并将精力投入到最为需要且最能取得效果的地方。推动持续改善意味着企业知道应当在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来达到目的,意味着企业确实知道该关注哪个部分、如何作计划性的调整以及采取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当然,这是一个预先规划、永无止境并不断重复的过程,如此才能保证每一次改善都会对企业产生积极影响。 那么,建立推动持续改善的系统性方法对企业内部有何要求呢?首先是建立专家诊断及管理层诊断制度。诊断的过程也是检验前段改善效果的过程,发现目前还有哪些问题,下一步的努力方向。这需要外部专家和企业管理层给出指引。其次是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持续改善的关注度,提升其工作能力和水平。再次是建立全员发表会制度,即将改善的成果在现场展示出来,并让有关参与人员共享改善成果,提高全体员工持续改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企业要想持久保持竞争力,还要形成全员参与和持续改善的文化。精益工具是外在的、浅层次的、表面的,而精益文化则是相对稳定的、本质性的、内涵性的东西。如果在精益管理推进过程中过于强调精益方法、过于注重改善手法的应用,忽视了精益的本质内涵,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精益文化的培养,就有可能导致企业精益改善活动推进缓慢,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应在推行精益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细化和优化相关的精益生

精益生产地五大原则是什么

精益生产的五大原则是什么 最佳答案 精益思想的五个原则: 1、价值观:精益思想认为产品的价值需由最终的用户来确定,价值只有满足特定的用户需求才有存在的意义。 2、价值流:是指从原材料到成品赋予价值的全部活动。识别价值流是精益生产的起步点,并按照最终用户立场寻求全过程的整体最佳状态。 3、流动:精益生产强调要求各个创造价值的活动需要流动起来,强调的是动。 4、拉动:拉动生产亦即按用户需求拉动生产,而不是把产品强行推给用户。 5、尽善尽美:用尽善尽美的价值创造过程为用户提供尽善尽美的价值。 第二种回答: 原则1:消除八大浪费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八大浪费涉及:过量生产、等待时间、运输、库存、过程(工序)、动作、产品缺陷以及忽视员工创造力。 原则2:关注流程,提高总体效益管理大师戴明说过:"员工只须对15%的问题负责,另外85%归咎于制度流程".什么样的流程就产生什么样的绩效。改进流程要注意目标是提高总体效益,而不是提高局部的部门的效益,为了企业

的总体效益即使牺牲局部的部门的效益也在所不惜。 原则3:建立无间断流程以快速应变建立无间断流程,将流程中不增值的无效时间尽可能压缩以缩短整个流程的时间,从而快速应变顾客的需要。 原则4:降低库存需指出的是,降低库存只是精益生产的其中一个手段,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和降低成本,而且低库存需要高效的流程、稳定可靠的品质来保证。很多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时,以为精益生产就是零库存,不先去改造流程、提高品质,就一味要求下面降低库存,结果可想而知,成本不但没降低反而急剧上升,于是就得出结论,精益生产不适合我的行业、我的企业。这种误解是需要极力避免的。 原则5:全过程的高质量,一次做对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检验只是一种事后补救,不但成本高而且无法保证不出差错。因此,应将品质内建于设计、流程和制造当中去,建立一个不会出错的品质保证系统,一次做对。精益生产要求做到低库存、无间断流程,试想如果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后面的将全部停止,所以精益生产必须以全过程的高质量为基础,否则,精益生产只能是一句空话。 原则6:基于顾客需求的拉动生产JIT的本意是:在需要的时候,仅按所需要的数量生产,生产与销售是同步的。也就是说,按照销售的速度来进行生产,这样就可以保持物流的平衡,任何过早或过晚的生产都会造成损失。过去丰田使用"看板"系统来拉动,现在辅以ERP或MRP信息系统

精益生产流程持续改善方法4.doc

精益生产流程持续改善方法4 精益生产流程持续改善方法在价值流程图、精益生产远景图的指导下,流程上的各个独立的改善项目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使员工十分明确实施该项目的意义,持续改进生产流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7种: (1)消除质量检测环节和返工现象:如果产品质量从产品的设计方案开始,一直到整个产品从流水线上制造出来,其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能做到百分百的保证,那么质量检测和返工的现象自然而然就成了多余之举。因此,必须把“出错保护”的思想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也就是说,从产品的设计开始,质量问题就已经考虑进去,保证每一种产品只能严格地按照正确的方式加工和安装,从而避免生产流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消除返工现象主要是要减少废品产生,严密注视产生废品的各种现象(比如设备、工作人员、物料和操作方法等),找出根源,然后彻底解决。 (2)消除零件不必要的移动:生产布局不合理是造成零件往返搬动的根源,在按工艺专业化形式组织的车间里,零件往往需要在几个车间中搬来搬去,使得生产线路长,生产周期长,并且占用很多在制品库存,导致生产成本很高。通过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布局,把生产产品所要求的设备按照加工顺序安排,并且做到尽可能的紧凑,这样有利于缩短运输路线,消除零件不必要的搬动及不合理的物料挪动,节约生产时间。 (3)消灭库存:在精益生产企业里,库存被认为是最大的浪费,因为库存会掩盖许多生产中的问题,还会滋长工人的惰性,

更糟糕的是要占用大量的资金,所以把库存当作解决生产和销售之急的做法犹如饮鸩止渴。 减少库存的有力措施是变“批量生产、排队供应”为“单件生产流程”。在单件生产流程中,基本上只有一个生产件在各道工序之间流动,整个生产过程随单件生产流程的进行而永远保持流动。 理想的情况是,在相邻工序之间没有在制品库存。当然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在某些情况下,考虑到相邻两道工序的交接时间,还必须保留一定数量的在制品库存,精益生产中消灭库存的理念和方法与准时生产JIT的理念和方法类似。 (4)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从生产管理的角度上讲,平衡的生产计划最能发挥生产系统的效能,要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和工作人员,避免一道工序的工作荷载一会儿过高,一会儿又过低。 在不间断的连续生产流程里,还必须平衡生产单元内每一道工序,要求完成每一项操作花费大致相同的时间,使每项操作或一组操作与生产线的单件产品生产时间相匹配。单件产品生产时间是满足用户需求所需的生产时间,也可以认为是满足市场的节拍或韵律。在严格的按照Tacttime组织生产的情况下,产成品的库存会降低到最低限度。 (5)减少生产准备时间 减少生产准备时间一般的做法是,认真细致地做好开机前的一切准备活动,消除生产过程可能发生的各种隐患。 ①辨别哪些因素是内在的(需要停机才能处理);哪些是外

精益生产方式的六大特征

CTPM精益管理文化化咨询——为企业做出效果 咨询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bd11333168.html, 精益生产方式的六大特征 在最早论述精益生产的《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研究者们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精益生产企业的特征。这五个方面是:工厂组织、产品设计、供货环节、顾客和企业管理。归纳起来,精益生产的主要特征为:对外以用户为“上帝”,对内以“人”为中心,在组织机构上以“精简”为手段,在工作方法上采用“综合工作组(Team Work)”和“并行设计”,在供货方式上采用“JIT”方式,在最终目标方面追求“零缺陷”。 一、以用户为“上帝”。产品面向用户,与用户保持密切联系,将用户纳入产品开发过程。以多变的产品,尽可能短的交货期来满足用户的需求,真正体现用户是“上帝”的精神。不仅要向用户提供周到的服务,而且要洞悉用户的思想和要求,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产品的适销性、适宜的价格、优良的质量、快捷的交货速度、优秀的服务是面向用户的基本内容。 二、以“人”为中心。人是企业一切活动的主体,应以人为中心,大力推行独立自主的小组化工作方式。充分发挥一线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积极为改进产品的质量献计献策,使一线工人真正成为“零缺陷”生产的主力军。为此,企业要对职工进行爱厂如家的教育,并从制度上保证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挂钩。企业应下放部分权力,使人人有权、有责任、有义务随时解决所碰到的问题。还要满足人们学习新知识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形成独特的、具有竞争意识的企业文化。 三、以“精简”为手段。在组织机构方面实行精简化,去掉一切多余的环节和人员。实现纵向减少层次,横向打破部门壁垒,将层次多、分工细的管理模式转化为分布式平行网络的管理结构。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柔性加工设备,减少非直接生产工人的数量,使每个工人都真正对产品实现增值。另外,采用JIT和看板方式管理物流,大幅度减少库存,甚至实现零库存,也减少了库存管理人员、设备和场所。此外,精益不仅仅是指减少生产过程的复杂性,还包括在减少产品复杂性的同时,提供多样化的产品。 四、Team Work和并行设计。精益生产强调以Team Work工作方式进行产品的并行设计。Team Work是指由企业各部门专业人员组成的多功能设计组。它对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具有很强的指导和集成能力。综合工作组全面负责一个产品型号的开发和生产,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编制预算、材料购置、生产准备及投产等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原有的设计和计划。综合工作组是企业集成各方面人才的一种组织形式。 五、JIT供货方式。JIT供货方式可以保证最小库存和最少在制品数。为了实现这种供货方式,应与供货商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利益共享。 六、“零缺陷”工作目标。精益生产所追求的目标不是“尽可能好一些”,而是“零缺陷”,即最低的成本、最好的质量、无废品、零库存与产品的多样性。当然,这样的境界是一种最理想的境界,但企业应无止境地去追求这一目标,如此才会使企业永远保持进步,永远走在他人的前头。

『原创』精益生产——持续改善口号

精益生产——持续改善口号 我们的品质是客户成功的保证,我们的努力是自身成功的基石,我们的改善是企业自身发展的源泉。 员工十六勉励 做事勤一点,脾气少一点,行动快一点,嘴巴甜一点,脑筋活一点,理由少一点,语言轻一点,效率高一点,互助多一点,关爱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工作细一点,举止稳一点,微笑多一点,谦虚多一点,贡献大一点。 员工十六忌讳 做事懒,脾气大,行动慢,嘴巴臭,脑筋笨,理由多,语言重,效率低,互助少,关爱无,理解少,工作粗,举止浮,微笑少,谦虚少,贡献小。 学会,理解后,一辈子享有人们尊重。 有计划:策划周详,准备充分。 有条理:轻重缓急,有条不紊。 有能力:思路清晰,执行到位。 有礼貌:文明用语、礼貌待人。 敢担当:重视错误,勇于承担。 守信用:说到做到、信守承诺。 负责任:凡事自省,检讨改进。 爱整洁:穿着整齐,岗位清洁。 没有措施的管理是空谈,没有计划的工作是空洞。 你思考、我动脑产量提升难不倒。

以一流品质获取市场信任; 以优质服务赢得客户满意; 以持续改进寻求企业发展; 以卓越管理树立企业品牌。 反省与启思 保护环境,预防污染;节省资源,减少浪费;全员参与,持续改善;遵守法规,造福社会 争取每一个客户不容易,失去每一个客户很简单市场竞争不同情弱者,不创新突破只有出局 市场是企业的方向,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程度 市场是海,企业是船;质量是帆,人是舵手 服务只有起点,满意没有终点 只有不完美的产品,没有挑剔的客户 良好的销售是打开市场的金钥匙

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 营销的重点不是营销产品,而是营销自己 适应市场,满足市场,创造市场 实施成果要展现,持之以恒是关键 投入多一点,方法好一点,绩效自然高一点 强化竞争意识,营造团队精神 顾客反馈勤分析,品质改善有主意 客户想到的我们要做到,客户没有想到的我们也要做到 重视合同,确保质量:准时交付,严守承诺 追求客户满意,是你我的责任 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承担更大的责任 创新是根本,质量是生命,务实是宗旨,效益是目标 产业竞争靠产品,产品竞争靠品质 以精立业,以质取胜 顾客满意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宗旨。提供一流的服务,让顾客完全满意急用户所急,想用户所想 追求品质卓越,尽显企业精华 抱怨事件速处理,客户满意又欢喜 ?市场是海,质量是船,品牌是帆。 ?今日的质量,明日的市场。 未来的成功属于质量领先者的世纪。 ?21世纪——质量领先者的世纪。

精益质量管理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的结合

精益质量管理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的结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精益质量管理——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的结合 精益是对作业系统质量、效率、综合改善的方法,是在精益生产与六关于作业系统相关理论方法基础上,吸收其他关于作业系统综合改善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形成的管理模式。精益质量管理“精益”的研究重点是作业系统,重点是效率改善,其核心工具是JIT指令;“质量”的研究重点是作业工序,重点是质量改善,其核心工具是Cpk指标。 华安盛道认为,对制造企业而言,管理革新可先以精益质量管理为切入点,精益质量管理方法能平滑实现作业系统质量、效率和成本的综合改善,能克服原有生产项目与质量项目相互孤立以及项目切换困难的弊端。在针对作业系统和作业工序的精益质量管理取得成效后再扩展到精益生产或六西格玛管理,将更利于企业实施应用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成果,促进企业管理变革的推行,达到管理显着改善的最终目的。 一、精益质量管理来源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生产管理领域和质量管理领域分别基于企业实践进而理论总结形成了两个革命性的理论,即精益生产管理与六西格玛管理,这分别发源于日本与美国的两种理论,随着中西方企业的竞争与合作,逐渐被我国企业重视并掀起了学习和应用的热潮。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西方管理基础的差距,重视程度及资源投[下载自管理资源吧]入的差距,以及对理论内涵理解的偏差,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在我国的应用仍处于曲高和寡的状态,表现为一方面是尝试应用的企业数量少,另一方面是多数应用效果不理想,尤其是资金和人才相对受限情况下的中小规模企业。 笔者认为,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这两种理论在我国应用不理想除前述原因外,二者没有有效结合并找到更好的切入点是应用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二者各自核心思想看,精益生产强调减少浪费,强调生产效率的改进,六西格玛强调减少偏差或波动,强调质量的持续改进。质量、效率、成本在管理过程中尤其是生产过程中相互伴随密不可分的,因而改进过程中孤立改善某方面常会限制改进效果。 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从理论看实际已有部分交叉。比如精益生产方式两大支柱之一的JIT(三及时,或称准时制)其重要依托是可靠的产品质量,甚至于称为零缺陷质量,另一支柱自动化(包括人的因素的自动化)其特色是自动防错装置,目的是保证质量的高效率。从六西格玛角度看,质量是广义的质量,偏差也可表现为时间的偏差、数量的偏差等,精益生产中JIT指令就可纳入六西格玛方法度量。另外,二者在成本与浪费方面均有关注,只是角度有所区别。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除交叉部分外,各自均有相关理论方法和特色应用模式。如精益生产强调的均衡生产、JIT拉动式、看板工

2020年精益生产主要内容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 二、精益生产的主要内容 精益生产的内容主要包括减少浪费、准时化生产、“三现”主义和持续改善等四各方面。 1、减少浪费 减少浪费就是把生产分为纯作业、浪费作业和附加作业的基础上,把不产生附加值的一切作业包括浪费作业和附加作业都当做浪费。并指出了七大浪费:生产过程的浪费、制造不良产品的浪费、停工等活的浪费、动作上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加工本身的浪费、库存的浪费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消除浪费的多种方法。 2、准时化生产 准时化生产是按照需要的量生产需要的产品以满足各个工序的生产。准时化生产是以“均衡化生产”为前提条件,由“生产的流程化”、“确定符合需要数量的节拍时间”和“后道工序在必要的时刻到前道工序去领取必要的必要品”三种思想观念组成。 均衡化生产是使产品稳定地平均流动,避免在作业过程中产生不均衡的状态。生产的流程化就是以流水线来生产产品的生产方式。生产流程化可以消除各道工序内部、各道工序之间的物资停滞,实现一个生产流。 节拍时间是生产一个产品所花费的时间,是一天的工作时间和一天的需求量的比值,即作业速度。解决方法:彻底实施标准化作业(节拍时间、作业顺序、标准存货量);建立能够传达生产线异常信息的生产结构。

后道工序领取是指前道工序只生产后道工序所要领取的产品和数量。按照这种生产方式就不会生产多余的产品,也就不会产生浪费。解决方法:实行看板管理、活用看板的搬运、缩短更换作业程序的时间。 3、“三现”主义 “三现”主义是依照“现地(现场)”、“现物(实物)”、“现实(实际情况)”来行动的管理方法。精益生产中的“现地”、“现物”、“现实”被形象地称为“三现”主义。 “三现”主义强调管理人员不能只在办公桌上空发议论,而是要深入到“现场”中去,要用自己的双眼观察“实物”,形成正确的“现实”。丰田的“三现”主义是把它的价值观和打破常规的精神渗透到员工中去的重要手段。解决对策:倡导“三现”主义的现场管理,必须要摒弃以往的个人特有经验的领先优势;要不断地在现场中反复实践,使管理人员不断地获得第一手的正确信息,形成现场问题正确的解决方案;大力倡导五个“为什么”的方法。 4、持续改善 持续改善是指“对企业不同领域或工作位置上所做的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起源于工业内部的培训和管理培训。经过几十年的完善,持续改善成了丰田精益生产的主要内容之一。持续改善包括:全面质量管理、全员生产维修、准时生产体制。为了达到质量、成本和交货期限的控制目标并使顾客满意,企业必须引进这三个基本的系统。此外,企业战略规划、合理化建议、团队活动也是持续改善的重要内容。 总之,持续改善战略的目标就是通过跨部门的计划来实现企业质量、成本、交货期等方面要求的控制目标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

六西格玛与精益生产的比较

1. 六西格玛PK精益生产 (1) 2. 精益、六西格玛与精益六西格玛 (4) 3. 六西格玛与精益生产的比较 (6) 4. 六西格玛哲学与精益思想比较浅析 (10) 5. 精益生产与6西格玛 (12) 1.六西格玛PK精益生产 六西格玛思想起源于本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六西格玛建立在许多其他以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实践的基础之上,其特点是从顾客的要求出发,以流程为导向。其追求的6SIGMA目标是每百万机会3.4个缺陷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不仅在生产制造中起着重大作用,对市场营销、服务、人力资源、财务、销售等流程也同样适用。六西格玛改善方

法论的典型步骤是D(定义)、M(测量)、A(分析)、I (改善)、C(控制),而用于研发设计的典型步骤是D(定义)、M(测量)、A(分析)、D(设计)、V(验证)或I(识别)、D(设计)、O(优化)、V(验证)。六西格玛侧重以数据说话的观点,在实践中结合了许多传统的统计方法和工具如QFD(质量功能展开)、FMEA(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SPC(统计过程控制),MSA(测量系统分析),ANOVE (方差分析),DOE(实验设计)等, 通过相关软件如MINITAB的使用,大大简化了统计的运算过程,使六西格玛得以广泛地推行。在企业高层领导的强力支持和推动下,借助外部力量培养黑带和绿带人员,以黑带和绿带作为火种,领导完成改善项目,达到降低流程的变差和COPQ、优化流程、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同时,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使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高。也就是说,六西格玛所关注的不仅是节流,更强调开源。 众所周知,六西格玛方法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得到广泛运用和发扬,作为公司的四大战略之一,GE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将六西格玛方法演变成一种无边界的企业文化,和员工处理日常工作的行为方式或行为习惯。几年来为企业赢得了近百亿的经济效益。同样,六西格玛方法在联合信号/霍尼韦尔、ABB、东芝、三星等企业中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于一些非制造领域如花旗银行、迪斯尼、希尔顿酒店等也

精益生产的四大类14项基本原则

精益生产的四大类14项基本原则 什么是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汽车项目”研究小组针对日本丰田汽车生产方式进行研究而提出的。1992年,等50多位专家花了5年时间对17个国家90多家汽车企业进行研究,最后发现丰田生产方式是制造业的又一次革命,并将改变世界。针对本次的研究成果,他们命名为《改变世界的机器》(The 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ld)并对美国的企业提出“精简”和“消肿”的建议。二年后,他们又出了本叫《精益思想》的书。 精益生产的精髓是“精益思想”,其目的是期望较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少的时间、较少的资源,获得较大的产出。詹姆斯沃麦克(James Womack)和丹尼尔琼斯(Daniel Jones)在他们精辟的着作《精益思维》中把“精益制造”定义为包含5个步骤的流程:定义顾客的价值(customer value)、定义价值流程(value stream)、建立无间断的操作流程(flow)、拉式(Pulling)生产制度、努力追求卓越。 美国另一位研究精益生产的专家杰弗里莱克把精益生产模式总结为如下14项原则: 长期理念 原则1:管理决策以长期理念为基础,即使因此牺牲短期财务目标也在所不惜。 企业应该有一个优先于任何短期决策的目的理念,使整个企业的运作与发展能配合着朝向这个比赚钱更重要的共同目的。了解你公司的历史地位,设法使公司迈向下一个阶段。企业理念的使命是所有其他原则的基石。起始点应该是为顾客、社会、经济创造价值。评估公司每个部门实现此目的的能力。要有责任。努力决定自己的命运,依靠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行为、保持与提高创造价值的技能等负起责任。 正确的流程方能产生优异成果 原则2:建立无间断的操作流程以使问题浮现。 重新设计工作流程,使其变成创造高附加价值的无间断流程。尽力把所有工作计划中闲置或等候他人工作的时间减少到零。建立快速输送材料与信息的流程,使流程与人员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以便立即浮现问题。使整个企业文化重视流程,这是促成真正持续改进流程及员工发展的关键。 原则3:实施拉式生产制度以避免生产过剩。 在你生产流程下游的顾客需求的时候供应给他们正确数量的正确东西。材料的补充应该由消费量决定,这是准时生产的基本原则。使在制品及仓库存货减至最少,每项产品只维持少量存货,根据顾客实际领取的数量,经常补充存货。按顾客的需求每天变化,而不是依靠计算机的时间表与系统来追踪浪费的存货。 原则4:使工作负荷水准稳定(生产均衡化),工作应该像龟兔赛跑中的乌龟一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