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7.21《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 (7)

第7.21《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 (7)

第7.21《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  (7)
第7.21《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教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  (7)

第21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内容标准】

(1)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2)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的史实,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分析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学生的法制法规意识和风险保障意识,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之情。

【教学要点】

重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其意义。

难点: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专用名词和具体操作环节。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现在,在许多报刊和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整版整页的各种招聘广告和“个人自荐“求职材料。这一现象在改革开放前从未有过。这是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新情况。

【新课探究】

一、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

1.新中国初期:实行“统包统配”劳动就业制度。

介绍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城镇劳动就业实行“统包统配”,即工作岗位无须自己寻找,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安排。

请学生思考、讨论,这种完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做法,有什么弊端 ?

学生讨论回答后 , 教师归纳:养成工作上“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不利于人才特长的发挥,企业用人不能择才而用,个人择业不能扬长避短等。

2.改革开放后:[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11535267.html,]

⑴改革:从“统包统配”,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就业和劳动合同制的逐步推行,最后过渡到完全由市场调节。[来源:学§科§网]

⑵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请学生讨论,这一新的劳动就业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教师归纳:有助于人才的特长发挥,有助于合理配置人才资源,鼓励人们更努力地学习、研究业务。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几幅图片,具体了解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出现的可喜现象。

⑶法律保障:国家颁布实施《劳动法》,从法律上保障了企业自主用工,个人自主择业的权利。

课本第 133 页下图:这是政府的再就业服务中心为失业人员免费提供就业服务。

课本第 134 页上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就业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课本第 134 页下图:介绍的是自主择业,开设个体餐馆“先富起来”的典型。

以上三幅图片资料反映了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 简略介绍新中国初期:初步建立起适合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如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制度、公费医疗制度等。

2.改革开放后

请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为什么要改革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可总结为两大原因:一是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有明显的弊端;二是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后,职工的养老、医疗保障以及企业下岗失业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就更加显得突出。因此,迫切要求建立适合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新的社会保障体制。

⑴主要问题:出现下岗现象,城镇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养老、医疗等方面缺乏保障的社会问题也凸现出来。

⑵改革方向:建立统一的、覆盖全社会的的社会保障新体制。

⑶先介绍我国在建立社会保障新体制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

保障制度:建立起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

⑷主要特点: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费用由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分担。

⑸再请学生思考与讨论:两种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主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教师进行补充,并归纳为下表:

两种社会保障制度比较

由单位管理

请学生议一议:除了以上这些社会保障制度中提供的保障外,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取社会保障?

提问:有谁投保过人身保险?请一位投保过保险的学生讲一讲保单的大体内容。

【总结巩固】

市场经济和社会化保障缺席实施后,我们应该增强保险意识,在国外,我们的保险意识很强,我们中国人的保险意识也逐渐地在加强,外国人往往将相当一部分的收入投入保险,用现在的钱买未来的保障。

【真题训练】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建立的就业制度是( C )

A、自主择业

B、市场调节就业

C、“统包统配”

D、双向选择

2、从法律上保障了企业自主用工、个人自主择业的权利的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后,我国的劳动就业制度将最后过渡到( A )

A、完全由市场调节

B、“统包统配”

C、国家调控制度

D、社会保障制度

4、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形成的新的劳动就业模式的是( C )

A、劳动者自主择业

B、市场调节就业

C、“统包统配”

D、政府促进就业

5、我国人才市场的出现是在( D )

A、建国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以后

6、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产生于( D )

A、建国初

B、“文革”期间

C、改革开放前

D、从20世纪90年代后

7、目前,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C )

①养老保险制度②失业保险制度③医疗保险制度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⑤职业培训制度

A、①②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

③④⑤

8、在报刊和杂志上,现在经常可以看到整版整页的各种招聘广告和“个人自荐”求职材料。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是( D )

A、新中国成立之初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前

D、改革开放后

9、以下关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D )

A、使就业人员丢掉了“铁饭碗”的旧思想

B、就业人员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

C、炒鱿鱼、跳槽、公开招聘等新名词层出不穷

D、由政府根据就业人员的实际情况提供就业岗位

10、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费用由( D )

A、国家负担

B、职工单位承担

C、职工个人承担

D、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分担

11、改革开放后,我国就业制度的改革使( A )

①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②“铁饭碗”逐渐被打破③人们不断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④贫富悬殊进一步加剧,引起社会混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两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异同。

【教学实践与反思】

最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共155页)

最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共155页)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知识技能: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 数学模型的作用。 过程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教师指导 情感态度: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难 教学流程 复习提问: 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 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 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问题1: 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 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问题2: 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 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 一?” 教学内容

1.教科书第3页练习 1、 2 。 2.补充练习:检验下列各括号内的数是不是它前面方程的解。 (1)x -3(x+2)=6+x (x =3,x =-4) (2)2y(y -1)=3 (y =-1,y = 2) (3)5(x -1)(x -2)=0 (x =0,x =1,x =2) 1、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2、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教科书第3页,习题6.1第1、3题。 6.2解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技能:将简单的方程变形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过程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教师指导 情感态度教法学法设计 方程的变形规则是什么? 1、方程俩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2、方程俩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声》测试卷

华师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所有生物都靠声带振动发声 C.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D.敲击课桌发声,是由于课桌振动发声 2.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A.振动B.静止不动 C.一直向右运动D.一直向左运动 (第2题)(第3题) 3.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4.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过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 的一个大响声,这是由于()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 C.吹气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 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5.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D.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6.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计时员分别根据发令枪的烟雾和枪声开始记录同一运动员的成绩,若甲的记录结果为11.3 s,则乙的记录结果约为() A.11.0 s B.11.3 s C.11.6 s D.11.9 s 7.下列哪一个因素会影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A.声源种类B.响度大小C.音调高低D.空气温度高低8.小明游览一座古寺时发现里面有一个变音钟,随着钟下燃烧的香火越旺,敲出的声音越高亢,原因可能是() A.香火使钟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传声效果越来越好 B.任何物体温度升高时,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都会变高 C.香火使振动的幅度加大,使声音响度变大 D.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振动频率改变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叙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 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放低些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频率高 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 10.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C.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D.可以用超声声呐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11.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的声音? 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 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 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

第一章 1.1 与数学交朋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 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 的探索过程。 教学分析: 重点:加强数学意识; 难点:数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与数学交朋友 1、数学伴我们成长 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天就遇到数学,数学将哺育着你的成长。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你变得更聪明了。 从生活的一系列人生活动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位置有关。另外,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2、人类离不开数学

自然界中的数学不胜枚举。 如:蜜蜂营造的峰房;电子计算机等等。 从生活中的常见的天气预报图,从经济生活中的股票指数,到某些图案的组成: 3、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数学,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学好数学要对数学有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要善于独立思考。 学好数学还要关于把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 二、激发训练: 三、作业巩固: 第一章 走进数学世界 1.2 让我们来做数学-----许俊毅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 “做数学”。 教学分析: 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难点: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让我们来做数学: 1、跟我学 要正确地解数学题,需要掌握数学题的方法。 例:如图所示的3 3 的方格图案中多少个正方形? 2、试试看 例:在如图中,填入1、2、3、4、5、6、7、8、9这9个数,使每行、每

(完整版)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顺利完成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进行解释与应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班情分析 本学期带七年级两个班,共100人,其中男51人,女生49人。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关数学书籍的习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 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习和善于分享交流在学习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手实践。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本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 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 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九章:多边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 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 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章:轴对称图形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让学生感知确认最为简单的变换——轴对称中隐含着的数学不变量关系,同时辅以数学说理,给学生一定的理性训练与图形 变换的思想。 本章重点:轴对称中隐含着的数学不变量关系,同时辅以数学说理 本章难点:数学说理。 第十一章:机会的均等和不等。简要地介绍了统计数据分析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重要的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期末考试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期末考试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有() ①Cu②N③H2O2④NaCl⑤CH4 A.①②B.③④C.③⑤D.②④ 2 . 衣服上沾有碘极难洗净。由下表分析,在家庭中去碘污渍最好选用 溶 溶剂 质 水酒精苯(一种有机物,有毒)汽油 碘 难溶可溶易溶易溶 A.水B.苯C.汽油D.酒精 3 . 根据图中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的指向,判断下列四幅图中错误的是() A.B. C.D. 4 . 与自然界碳循环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植物的蒸腾作用 5 . (湘潭中考)蚕豆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主要依靠根尖的 A.分生区B.伸长区C.根毛区D.根冠 6 . 如图是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某种物质(或量)Y依次经过Ⅰ、Ⅱ、Ⅲ三种结构(或时间段)时含量(或速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此曲线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若Y表示血液中的氧气,则Ⅱ为肺部毛细血管

B.若Y表示血液中的尿素,则Ⅲ为肾静脉 C.若Y表示人的身高增长速度,则Ⅱ表示青春期 D.若Y表示栽有大量植物的某温室内的氧气浓度,则Ⅱ表示从早上到晚上的时间 7 . 小明同学寒假在家看电视时,将一个电暖器拿出来取暖;当他将插头插入插座中时,听到“叭”的一声,同时从插座中冒出一股黑烟,电视机和电灯也都熄灭了,这个现象首先会导致的结果是 A.电视机烧坏了B.空气开关断开了C.电暖器烧坏了D.灯丝烧断了 8 . 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称为PM2.5,它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国务院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项目不必列入监测范围的是() A.氮气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D.PM2.5 9 . 如图所示,甲和乙是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物体,物体甲在钩码丙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乙被固定在左边墙上的细绳拉住且保持静止,细绳对物体乙的水平拉力为T。若钩码丙重为2N,滑轮、绳重以及滑轮轮轴间摩擦均忽略不计,那么() A.把物体乙拿掉,甲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发生改变 B.物体甲所受的桌面对它的摩擦力为1N,方向为水平向左 C.物体乙对物体甲的摩擦力和T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D.物体甲对物体乙的摩擦力和T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10 . 德国化学家洛哈德?埃特尔在固体表面化学的研究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成果之一是揭示了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下图所示〕.如图所示微观变化与下列对应叙述正确的是() A.符合上述反应过程的顺序是③①② B.此反应有化合物参加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 D.对应化合反应方程式为 11 . 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 册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1.1 与数学交朋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 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 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教学分析: 重点:加强数学意识; 难点:数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与数学交朋友 1、数学伴我们成长 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天就遇到数学,数学将哺育着你的成长。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你变得更聪明了。 从生活的一系列人生活动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

位置有关。另外,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2、人类离不开数学 自然界中的数学不胜枚举。 如:蜜蜂营造的峰房;电子计算机等等。 从生活中的常见的天气预报图,从经济生活中的股票指数,到某些图案的组成: 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数学,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学好数学要对数学有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要善于独立思考。 学好数学还要关于把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 二、激发训练: 三、作业巩固: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1.2 让我们来做数学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 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教学分析: 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难点: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让我们来做数学: 1、跟我学 要正确地解数学题,需要掌握数学题的方法。 例:如图所示的3 3 的方格图案中多少个正方形?

(完整word版)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纯知识点(最新)

第一章水 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海洋中平均每1000克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35克。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 2.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水按存在空间分为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3.陆地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3.5%,其中淡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2.5%, 4.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地下水。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5.在植物中含水量最大的在水生植物,最少的是干旱环境中的苔藓植物。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所以我们每天必须补充2—2.5L水。 7.标准大气压下,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当冰低于0℃时,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开始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它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此时它的状态是固液并存。直到完全熔化时,,温度又继续上升。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8. 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9.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 10.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 1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①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才能进行。而且在沸腾的过程中,物质还必须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 12.液化:物质由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13.升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 14.以上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以上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开水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冰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湿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樟脑丸消失属于升华;雾的形成属于液化,露水的形成属于液化;雾凇的形成属于凝华;霜的形成属于凝华;酒精挥发属于汽化。 15.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6.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它使水成为可再生的资源。 17.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水是良好的溶剂,在水中可以溶解各种固态、液态,气态的物质。天然水是溶液。 18. 一般来说取用块状的固体药品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也可以用纸槽。 19.不同物 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 19.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期末考试卷 一、细心填一填(本大题共10小题,13空,每空2分,共26分) 1.已知,则x=________. 2.已知x=1是方程2ax -3=a (2-3x )的解,则a=_________.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4x+2m=3x+1和方程3x+2m=6x+1的解相同,则m 的值为__________. 4.在ΔABC 中,若已知∠A=60?,再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 就能使ΔABC 是等边三角形(题中横线上只需写出一个条件即可). 5.如图,ΔABC 的边AC 的垂直平分线交边AB 于点E ,若ΔABC 与ΔBCE 的周长分别为22和14,则AC 的长为___________. 6.(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110?,则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2)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的长是3,另有一边的长是7,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 7.八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__,外角和为_________. 8.一个盒子里面放着搅匀了的4个红球、3个白球和2个黄球,这些小球除颜色不同外,其余均完全相同. 给出下列事件:①随机地从盒子中取出一个小球,是黄色的;②随机地从盒子中取出6个球,则其中一定有红色的球. 其中的“随机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必然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即可) 9.某校初一(2)班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去A 、B 两超市,对他们近几年的销售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后进行了如下的交流: 甲说:A 超市销售额5月份比4月份增加12%; 乙说:B 超市销售额5月份比4月份增加10%; 丙说:A 、B 两超市4月份的销售额共为120万元,5月份的销售额共为150万元. 假如A 、B 两超市4月份的销售额分别为x (万元)和y (万元),那么根据他们的对话, 13 2 2x =-A C B E 第5题

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

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 第1章第2~3节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我会选(每小题2分,共40分) 1.最接近一个初中生的重力的是()A.4000N B.400N C.40N D.4N 2.背在肩上的书包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A.书包 B.背书包的学生 C.地球 D.学生的肩膀 3.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之间一定接触才会发生力的作用 B.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D.关闭发动机后,汽车最终将停止,这是因为汽车不受力的作用 4.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A.汽车匀速转弯 B.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 C.汽车慢慢停下来 D.汽车加速下坡 5.下列现象,不属于力的作用效果的是()A.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 B.用力推车,车由静止变运动 C.小冰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滑动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6.在湖中划船,使船前进的力是()A.水对桨的推力 B.人对船的推力 C.船的重力 D.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7.下列关于力的作图说法正确的是()A.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是一样的 B.力的图示中,标度值可任意选C.同一个受力图,比例大小应固定不变 D.以上说法都正确 8.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弹簧、指针和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C.使用权、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准确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9.如图,比较F1与F2的大小() A.F1>F2 B.F1=F2 C.F1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docx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2.1 数怎么不够用了(1) §2.1 数怎么不够用了(2) §2.2 数轴( 1) §2.2 数轴( 2) §2.3 绝对值( 1) §2.3 绝对值( 2) §2.4 有理数的加法(1) §2.4 有理数的加法(2) §2.4 有理数的减法 §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 单元测验课 试卷评讲课 §2.8 有理数的乘法(1) §2.4 有理数的乘法(2) §2.9 有理数的除法 §2.10 有理数的乘方(1) §2.10 有理数的乘方(2) §2.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 §2.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 §2.11 有理数复习课 §3.1 代数式 §3.2 列代数式 §3.3 代数式求值 §3.4 去括号 (一 ) §3.4 去括号 (2) §4.1 线段、射线、直线 §4.2 比较线段的长短 §4.3 角的度量与表示 §4.4 角的比较 §4.5 平行 §4.6 垂直 §4.7 有趣的七巧板 §5.1 一元一次方程(1) §5.1 一元一次方程(2) §5.1 一元一次方程(3) §5.1 一元一次方程(4) §5.1 一元一次方程(5) §5.1 一元一次方程(6) §5.1 一元一次方程(7)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4)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6)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7) §5.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8)

§复( 1) §复( 2) §复( 3) 第十四 §2.1 数怎么不够用了(1) 二、教学目 1.使学生了解正数与数是从需要中生的; 2.使学生理解正数与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是数; 3.初步会用正数表示具有相反意的量; 4.在数概念的形成程中,培养学生的察、与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点 重点点 数的意.数的意. 四、教学手段 代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式教学 六、教学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知构提出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研究数的学.在我一起来回一下,小学里已学 哪些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指出:小学里学的数可以分三:自然数 (正整数 )、分数和零 (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都是由于需要而生的. 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用到整数1, 2,?? 4.87、?? 了表示“没有人” 、“没有羊”、??,我要用到0. 但在生活中,有多量不能用上述所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生共同研究形成正数概念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 5℃,最低温度是零下 5℃.要表示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 学的数,都作 5℃,就不能把它区清楚.它是具有相反意的两个量. 生活中,像的相反意的量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峰高于海平面8848 米,吐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 米,“高于” 和“低于”其意是相反的. 和“运出”,其意是相反的. 同学能例子? 学生回答后,教提出:怎区相反意的量才好呢? 待学生思考后,学生回答、、充. 教小:同学成了明家.甲同学,用不同色来区分,比如,色5℃表示零下 5℃,黑色 5℃表示零上5℃;乙同学,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其,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采用不同的色来区 分,古叫做“正算黑,算赤”.如今种方法在的候使用.所“赤字”,就是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章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7.1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七年级备课组:李军田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它们的解。 3.通过引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难点;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怎样检验一个数是否是这个方程的解?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二、新授 问题1:暑假里,《新晚报》组织了“我们的小世界杯”足球邀请赛,勇士队在第一轮比赛中共赛9 场,得17 分。 比赛规定胜一场得 3 分,平一场得 1 分,负一场得。分,勇士队在这一轮中只负了 2 场,那么这个队胜了几场?又平了几场呢? 这个问题可以用算术方法来解,也可以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请同学们选一种方法试一试。 解后反思:既然是求两个未知量,那么能不能同时设两个未知数? 学生尝试设勇士队胜了x 场,平了y 场。 让学生在空格中填人数字或式子:(略)(见教科书) 那么根据填表结果可知

x十y=7 ① 3x+y=17 ② 这两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都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 这里的x、y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胜与平的场数和是7场;另一个是这些场次的得分一共是17分,也就是说,两个未知数x、y 必须同时满足方程①、②。因此,把两个方程合在一起,并写成 x+y = 7 ① 3x+y=17 ② 上面,列出的两个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不同,每个方程都有两个未知数,并 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把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①、②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结合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对“元”和“次”作进一步的解释;“元” 与“未知数”相通,几个元是指几个未知数,“次”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 用算术方法或通过列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求得勇士队胜了 5 场,平了 2 场,即x=5, y = 2 这里的x = 5,与y=2既满足方程①即5十2 = 7 又满足方程②,即3X 5十2= 17 我们就说x= 5 与y= 2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三、巩固练习 1 .教科书第25 页问题2。 2.补充练习。 四、小结 1 .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2.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如何检验一对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组的解? 五、作业教科书第26 页习题7.1 全部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试卷(含答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试卷(含答案)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关于如图所示的磁场,图中小磁针涂黑部分为北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的磁场比b处的磁场弱 B.左端为磁铁的N极 C.a点所放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向右 D.如果将此磁体在教室中悬吊起来,静止时图示的右端指南 2 . 下列符号常用来表示微观意义而不表示宏观意义的是 A.H B.H2C.2H D.H2O 3 . 重水可用作反应堆中的减速剂,一个重水分子是由两个重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重氢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相对原子质量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B.重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0 C.重氢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D.重氢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 4 . 在19世纪,化学家对氧化锆的化学式有争议。经测定,锆(Z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3。若氧化锆中锆的化合价与氯化物中的相同,则氧化锆的化学式为 A.ZrO2B.Zr2O C.Zr2O3D.ZrO 5 . 如图所示,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B. A. C.D. 6 . 下列推理或归纳合理的是() A.由同种分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B.离子是带电微粒,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氧原子和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D.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7 . 生活中常用湿润的氯化钯(PbCl2)试纸来检测CO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已知CO与Pb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PbCl2+X==2HCl+Pb↓+CO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与数学交朋友(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人类离不开数学; 2、过程与方法:经历回顾与观察,体会数学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看课本图片,教师诵读文字部分: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数学伴我们成长 出生——学前——小学,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大家不妨举出一些我们身边用到数学的例子,看谁说的例子多。 在回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数学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三、人类离不开数学 展示蜂房图、股市走势图、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图片,解说(解说语参见课本,从第2页倒数第二行至第3页文字部分)。 四、数学应用举例 例1.一个数减去4,再除以2,然后加上3 ,再乘以2,最后得8,问

这个数是多少? (可用算术法或代数法解,答案是6。) 例2.这是一道数学填空题,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入学试卷中选出的。请在下面这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再那根横线上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图。 (分别是由正反数字1—7拼成的对称图。这个趣例说明学习中需要细致观察,需要对数字、图形有一种敏感,也需要想象。) 例3.关于课本第4页的“密铺问题”。思考:①那些基本图形可以密铺? ②为什么正五边形不可以密铺?③讨论课本第4页左下角的“想一想”。 五、课堂小结(略)。 六、布置作业:《数学作业本》第1—2页。 与数学交朋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1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掌握如何设未知数。 2.掌握如何找等式来列方程。 3.了解尝试、代人法寻找方程的解。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教学,应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重点难点】 重点:1、确定所有的已知量和确定“谁”是未知数x ;2、列方程。难点:1、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2、使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相等关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开场白 1、进入学习状态 2、进行教学 2、配合教师学习 3、总结,布置预习和练习 3、记录相关内容和任务一、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2 3 四、试一试,找出方程的解。 五、本课小结 本节主要是学习分析问题列方程的三个步骤: 1、确定未知量; 2、找相等关系; 3、列方程。 还学习了通过尝试、代入寻找方程的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和方法,要记住如何尝试以及如何代入。

(2)看题目问什么,就设什么为未知数x 。 (3)找出相等关系。 (4)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5)试着求出方程的解。 华师七下6.2.1 方程的简单变形 【教学内容】 本小节的内容在教材第4-7页。主要内容为:通过对方程变形的分析,探索求解简单方程的规律,学会通过变形求解简单方程。 4 【教学目标】 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移项和化简未知数的系数为1. 了解未知数的基本变形在解方程中的作用。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方程可以进行的基本变形,知道通过变形可以求出方程的解。 2.了解移项的定义,注意移项要变号。 3.了解未知数系数化为1的方法。 4.知道方程的解的形式是“x=a”,学会通过变形求解简单方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教学,应该达到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的目的。【重点难点】 重点:1、方程的简单变形;2,简单变形的简单应用。 难点:1、移项和简单变形的关系。2、移项要变号,为什么要变号。3、简单变形和方程的解的关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课堂教学试验 1、观察试验,分析结果 2、讲解移项知识 2、学习 3、讲解未知数系数化1 3、学习 4、布置练习 4、练习 5 6 五、本课小结

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

八上第一章机械运动和力单元检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车窗B.铁轨 C.路边的树D.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2.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行李箱安装滚动的轮子B.轮胎上制有花纹C.车轴加润滑油D.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 第2题图 3、假若一切物体间的摩擦力突然消失,则下列哪种现象不可能发生( ) A 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无法开动 B 微风能吹动铁轨上的火车 C 无法手握钢笔写字 D 人轻轻一跳可以离开地球 4.下列事例中,属于运用了重力方向的是() 5.、 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你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6.“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B.用力拉弹簧 A.检查相框是否挂正C.往墙上敲钉子D.往前推桌子

7.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在木块上加放砝码 B .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 C .使木块侧放减小接触面积 D .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 8.小刚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讲台桌,结果没有推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讲台桌不受摩擦力 B .推力与讲台桌的重力大小相等 C .推力小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 D .推力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9.人站在匀速上升的电梯地板上,他受到的力有( ) A.重力、支持力 B.压力、支持力 C.重力、拉力、支持力 D.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10.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B .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C .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11.关于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粉笔与黑板间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 B .在机器的转动部分装滚动轴承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C .在站台上候车的旅客要站在安全线以外,是防止摩擦力过小带来危害 D .鞋底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 12、斌斌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估计了以下数据,你认为合理的是( ) A.一只鸡蛋重约20牛 B.中学生的平均质量约180千克 C.他能举起重约400牛的杠铃 D.世界短跑名将格林百米短跑的平均速度约150米/秒 13.如图所示的四位物理学家中,其名字被用作力的单位的是 14. 还记得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请仔细阅读右边图,则根据 这幅图可以判断比赛的结果是( ) A .龟兔并列第一 B .兔子获胜 第13题图 第7题图

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初一)上下册试卷(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初一)数学上册试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正确,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入题后的括号里) 1.如果+3吨表示运入仓库的大米吨数, 那么运出仓库5吨大米表示为( )。 A .-5吨 B .+5吨 C .-3吨 D .+3吨 2.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33--= B .+(-3)=3 C .(3)3--= D .-(-3)=-3 3.如图,数轴上的A 、B 两点分别表示有理数a 、b,下列式子中不正确的是( )。 A. 0a b +< B. 0a b -< C. 0a b -+> D. b a > 4.地球上的陆地面积约为149 000 000千米2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149×106千米2 B. 1.49×108千米2 C. 14.9×107千米2 D. 0.149×109千2 5.在数12、—20、2 1 1 -、 0 、—(—5)、—|+3|中,负数有( )。 A.2 个 B. 3个 C. 4个 D.5个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是正数 B.-a 是负数 C.-a 是负数 D.a -不是负数 7.在下列的代数式的写法中,表示正确的一个是( )。 A .“负x 的平方”记作-2 x B.“y 与31 1的积”记作y 3 11 C.“x 的3倍”记作x3 D.“a 除以2b 的商”记作 b a 2 8.已知4个矿泉水空瓶可以换矿泉水一瓶,现有16个矿泉水空瓶,若不另拿钱购买,最多可以喝矿泉水( )。 A. 3瓶 B. 4瓶 C. 5瓶 D. 6瓶 9.若,0,5,7>+==y x y x 且那么y x -的值是( )。 A. 2或12 B. 2或-12 C. -2或12 D.- 2或-12 10.计算:1 211-=,2 213-=,3 217-=,4 2115-=,5 2131-=,··· ··· 归纳各计算结果中的个位数字规律,则2010 21-的个位数字是( ) 。 A. 1 B. 3 C. 7 D. 5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入每题 中的横线上) 11.如果3-m 与2m+1互为相反数,则m=_____ ___。 12.万润发出售的某种品牌的面粉袋上,标有质量为(25±0.2)kg 的字样,从中任 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多相差 kg 。 13.在数轴上A 点表示3,B 点表示2-,那么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华师大版(新)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目录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 0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0 6.2解一元一次方程 (2) 6.2、解一元一次方程 (4) 6.3实践与探索 (8) 第六章小结与复习(一) (13)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8) 7.1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18) 7.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20) 7.3 实践与探索 (28) 第七章小结与复习(一) (32) 第8章多边形 (35) 8.1 三角形 (35) 8.1.1认识三角形 (36) 8.1.2.三角形的外角和 (41) 8.1.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44) 8.2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46) 8.3用正多边形拼地板 (49) 第八章小结与复习(一) (52) 第九章轴对称 (55) 9.1生活中的轴对称 (55) 9.2.1 轴对称的认识 (58) 9.2.2 画图形的对称轴 (61) 9.2.3 画轴对称图形 (62) 9.2.4 设计轴对称图案 (64) 9.3.1等腰三角形 (65) 9.3.2 等腰三角形的识别 (68) 第九章小结与复习 (70) 10.1.1 统计的意义 (71) 10.1.2 从部分看全体 (73) 10.2.1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74) 10.2.2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使用 (77) 10.2.3 机会的均等与不等 (80) 10.2 成功与失败 (82) 10.3 游戏的公平与不公平 (84) 第十章小结与复习 (86)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 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授: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有哪些方法? (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作讲评) 算术法:(328-64)÷44=264÷44=6(辆) 列方程解应用题: 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44x人,加上乘坐校车的64人,就是全体师生328人,可得。 44x+64=328 (1)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学生可能利用逆运算求解,教师加以肯定,同时指出本章里我们将要学习解方程的另一种方法。)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小敏同学很快说出了答案。“三年”。他是这样算的: 1年后,老师46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4岁,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2年后,老师47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5岁,也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试题(数学)

2014年春期城区一中第一学月月考 七年级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 共21分) 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012=-x B. 12=x C. 12=+y x D. 2 13=-x 2、下列各对数中,满足方程组? ??=+=-2 3 25y x y x 的是 ( ) A.???==02y x B.???==11y x C.???==63y x D.? ??-==13y x 3、如果单项式2x 2 y 2 2+n 与-3y n -2x 2 是同类项那么n 等于( ). A 、0 B 、-1 C 、1 D 、 2 4、若关于x 的方程2x – 4= 3m 和x +2=m 有相同的解,则m 的值是( ) A 、 10 B 、– 8 C 、– 10 D 、 8 5、下面是从小明同学作业本摘抄的内容,请你找出其中正确的是( ) A.方程 16 1 10312=+-+x x ,去分母,得2(2x +1)-(10x +1)=1. B.方程8x -2x =-12,6x =-12=x =-2. C.方程2(x +3)-5(1-x)=3(x -1),去括号,得2x +3-5-5x =3x -3. D.方程9x =-4,系数化为1,得9 4- =x . 6、某同学在解方程3x -1=□x+2时,把□处的数字看错了,解得x =-1,则 该同学把□看成了( ) A.3 B. 31 C.6 D.6 1- 7、某牧场,放养的鸵鸟和奶牛一共70只, 已知鸵鸟和奶牛的腿数之和为196条, 则鸵鸟的头数比奶牛多……………………………………( ) A.20只 B.14只 C.15只 D.13只 二 填空题(每题3分 共30分) 8、如果________;-8x 3,853==+那么x 9、某数的3倍比它的一半大2,若设某数为y ,则列方程为____. 10、二元一次方程x-3y=12,当x=0时,y=____ __ __. 11、已知2x -3y =6,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_____________. 12、二元一次方程2x+y=7的正整数解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