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 空气和水

专题 空气和水

专题 空气和水
专题 空气和水

例1 下列情况可能引起空气污染的是:

①煤和石油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

(A)只有①②(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

说明:①煤和石油的燃烧易产生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②工业废气一般是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③燃放鞭炮易产生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氮;④飞机、汽车尾气易产生一氮化碳、二氧化氮

例2:标准状况(0℃,1.01×105帕)下,某气体的密度是1.98克/升(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为1.29克/

升),该气体易溶于水,在实验室收集此气体时应用()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以上方法均可以

提示:

应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M为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题中给出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且易溶于水,故收集方法只能为B。

【例3】下列关于空气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中大约含有21%的氧气是指100g空气中含有21g氧气。

(B)人类呼吸排放的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最大的污染源。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的主要成分比较固定,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说明:

空气是混合物,一般说来成分比较固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氮气是78%,氧气是21%,而不是按质量计算。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除空气外,还有一些气体也是无色无味的,如氢气、氧气、一氧化碳等,所以说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是不确切的。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燃料用量的增加,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人类呼吸排放的二氧化碳并不是大气的污染源,例4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

B、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了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C、氧气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易溶于水

D、白磷自燃

提示:

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物质的色、味、态、密度、硬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而化学性质则主要包括物质的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参考答案: C

说明:

A是镁条的化学性质;B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变化;C是O2的物理性质;D是白磷自燃是化学变化

例6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句话是指氧气的:

(A)物理性质(B)物理变化(C)化学性质(D)化学变化

提示:解答此类问题应从概念入手,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同样,物质的性质也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是物理性质。

说明:本题"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句话,显然是氧气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答案应选(A)

例7 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至可分为下列步骤:a、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b、检查装置气密性;c、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带导气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e、熄

灭酒精灯;f、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操作的顺序是()

(A)b-c-a-d-e-f (B)c-b-a-d-e-f (C)b-c-a-d-f-e (D)c-b-a-d-f-e

提示:进行实验一定要以安全,不发生意外事故,现象明显,结果正确,且节约药品为原则。所以实验室制取气体应按照一定的正确步骤顺序进行。

参考答案:C

说明: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实验开始时的操作顺序尤为重要。首先应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向试管中装入药品,用带导气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如果两者顺序颠倒,一旦仪器的气密性不好,则造成药品的浪费。实验室完成时应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然后熄灭酒精灯,如果两者的顺序相反,则易使水槽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热试管内,使试管发生炸裂事故。所以应选C。

参考答案:(A)

例8 做家庭小实验:取2个石棉网,分别放上一小匙白糖,在其中的一小匙白糖上面洒满普通香烟的烟灰然后用燃着的木条分别点燃二处的白糖,观察现象并回答问题:哪一块石棉网上的白糖燃烧?火焰的焰色呈什么色?把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洒在另一块未燃烧的白糖上面,再用燃着的木条点燃,观察现象。请回答烟灰在这个反应中的作用。

提示:这是一组对比实验,做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要联想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运用化学知识理解一些简单化学问题。并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实验能力,发扬探索精神。

参考答案:

未洒香烟灰的白糖点燃时不燃烧。洒满烟灰的白糖点燃能够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把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洒在另一块未燃烧的白糖上面,再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白糖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烟灰在这个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烟灰是这个反应中的催化剂。

说明:洒满烟灰的白糖能够被点燃,未洒烟灰的白糖不能点燃,这说明烟灰能改变白糖着火点。把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洒在未燃烧的白糖上面,白糖依旧可以被点燃,这说明烟灰在白糖燃烧前后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烟灰在这个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烟灰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例9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试回答:

(1)能否用制氧气的装置制甲烷,为什么?

(2)可以用哪些方法收集甲烷,为什么?

三、中考链接

例1: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于19世纪初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②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如果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你认为上述哪几点存在明显的不足。

(A)①(B) ②(C)①②(D)①②都正确

提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认识也会逐步深入。从有关原子的组成、性质,及物质组成的知识考虑本题答案。

标准答案:(C)。

说明: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等微粒构成的。也就是说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氧气就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而硫就是由硫原子直接构成的。显然“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说法是不对的。原子虽小,但它还可以再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还可以再分。原子弹的爆炸,不就是利用原子核变化时所放出的巨大能量吗?

例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提示:从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考虑正确答案。

标准答案:D

说明:分子和原子虽都是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但都具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物质的分子之间,原子之间都有一定空隙。分子和原子作为两种不同的微观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时,构成该物质的分子一定会被破坏分裂成原子,这些原子再重新组合,即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例3、利用所学习过的氢气实验室制法的有关知识解决以下问题:

实验室常利用石灰石(主要化学成份为C a C O3)固体与稀盐酸溶液混合发生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成份为C O2);又知道二氧化碳气体是一种无色无味能溶于水,且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请你依据上而后信息来分析一下:

(1)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时,应该选用下列哪套装置?为什么?它与你学过的哪种气体的发生装置类似?

(2)若想收集一瓶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应

采用下列中种收集方法?为什么?

提示:

这是一道信息给予题,要求我们根据题目所给的二氧化碳气体制取的发生原理及其物理性质,选择适

宜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解这类题,首先要将重要的信息提练出来,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药品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等;然后在已学知识中搜索相关信息,如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知识;再后要将已知知识、给予信息及未和问题三者联系起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最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实验装置,再结合以上分析结果,选择出适宜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解这道题的关键是,要较熟练地掌握已学过的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氢气的原理、装置及方法,并且能总结出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原则,再加以灵活应用。

标准答案:

(1)应选择装置(B)。因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采用固体石灰石和盐酸溶液,在不用国热的条件下进行反应,所以可用锥形瓶做反应容器,不需要用酒精灯。这套装置类似于实验室制备氢气的发生装置。(2)应选择瓶口向上排空气取气法收集(B)。因为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取气法收集;又因为其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说明:

(1)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要依据的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由于二氧化碳是用固体与

液体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制得,与制氢气所需的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一致,所以可以采用大试管、锥形瓶等仪器做反应容器,且容器一般竖直,口向上,不需要酒精灯等热源。

2)实验室收集气体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制取气体的物理性质,其中水溶解性决定了是否可采用排水取气法,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不能采用排水取气法;与空气的密度比决定是采用哪种排空气取气法,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所以可采用口向上排空气取气法。

例4(1)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一般选用的药品是和;反应加热。

(2)利用铁架台、试管、单孔塞、导气管组装发生装置制取氢气时,还存在一些缺限,请你指出这些缺限,并写出解决方法(可以用装置图表示)。

提示:

这道题是关于氢气实验室制法的习题,内容涉及药品、发生条件和发生装置。第二小题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可以通过仔细观察,总结得出课本中用铁架台、试管、单孔塞和导气管组装的这套装置的主要特点:优点是仪器组装方便,缺点是不能随时加酸和无法随意终止反应。关于解决方法,可以参考教材选学内容“启普发生器”,得出相对合理的设计方案。

标准答案:

(1)稀硫酸锌粒不需要

(2)不能随时加酸用双孔塞,加一个长颈漏斗,漏斗底端要伸入液面下

不能随时停止反应在橡胶管处夹一个止水夹,试客内用筛板,将锌粒放在筛板上

(其它合理答案均可,提供以下设计方案供参考)

说明:

(1)实验室制备氢气可以采用金属与酸的反应,但考虑到成本和反应速率等因素,一般采用锌粒与稀硫酸;由于反应在常温下可进行,所以不需要加热;发生氢气的最简单装置是以大试管为反应容器,利用单孔塞和导气管可以把气体导出,再配上铁架台固定大试管。

(2)以上这套装置的特点是组装和操作都比较简便,比较适合于氢气需要量少,使用时间较短的情况。如果要求氢气量较大,而且装置使用时间较长的时候,这套装置就有了较大缺限。①需要氢气量大,酸反应完后,无法加酸。如果加酸,就要拔出塞子,又要重新检查气密性。解决方法之一是国一个可以随时加酸的漏斗,一般采用长颈漏斗。在使用长颈漏斗时,一定要将漏斗底端插入液面下,否则气体会从漏斗口逸出。②药品比较多时,要想在反应进行过程中暂停反应无法实现。要想使反应停止,必须使锌粒和稀盐酸分离开,利用筛板可以将二者隔开。筛板是中间带孔的塑料板,加酸前将锌粒放在筛板上。同时,要在橡胶导气管上加一个止水夹,打开止水夹时,加入稀硫酸,酸与锌粒接触可以产生氢气。关闭止水夹时,试管内氢气压强加大,把酸又压回长颈漏斗中,使酸液与锌粒脱离,反应即自行停止。

归纳起来,就是启普发生器的原理。

例5自然界中水污染主要来自:

①生产中废渣、废液的任意排放②雨水和土壤接触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

④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A)①(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提示:

水对于人类生活、工家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会造成灾难。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很多,阅读教材,并结合生活常识,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标准答案:C

说明:人类活动会给水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主要包括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等。洁净的雨水与土壤接触不会造成水污染。所以①③④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选项(C)正确。

例6从人类长远的角度考虑,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

A、煤

B、氢气

C、天然气

D、酒精

分析:煤、天然气、酒精等都是含碳元素的物质。当它们不充分燃烧时都会产生一氧化碳而造成环境污染,且这些燃料有限,H2与它们相比较具有来源广,热值高,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因此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燃料。

答案:B

例7利用氢气还原灼热氧化铜的实验测定水的组成。

实验记录如下:

请你根据实验前后的实验数据确定水由哪些元素组成,水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提示:

这是一个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测定水的组成的实验。首先,我们必须掌握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原理,即有水生成。然后,分析实验记录的数据。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水的组成和水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但解本题时不能把它当做已知

条件,要学会利用实验数据分析确定未知物组成的方法。先由反应物的变化推断水由哪些元素组成,然后由氧化铜减轻的质量和生成水的质量推断出生成的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计算出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

标准答案:

(1)氢气+氧化铜 铜+水,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2)生成的水中氧的质量=65.6克-59.2克=6.4克

生成水的质量=108.0克-100.8克=7.2克

则生成水中氢的质量=7.2克-6.4克=0.8克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0.8克:6.4克=1:8

说明:

(1)实验结果是氧化铜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了铜和水,可见水是氧化铜中氧化元素被氢气夺取

后生成的,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氧化铜中所含氧元素全部被氢夺取而形成水,所以氧化铜在反应前后减轻的质量就是氧元素的质量,即氧化铜加玻璃管总质量在反应前后减轻的数值就是生成的水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65.6克-59.2克=6.4克)。

(3)在U型管中盛放的是氯化钙(C a C l2)固体,它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生成的水全部被干燥剂吸收,所以氯化钙加U型管在反应前后增加的质量就是生成水的质量(7.2克-6.4克=0.8克)

(4)已分析得知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又通过计算得出水的质量和氧元素的质量,二者的差即是水中氢元素的质量(7.2克-6.4克=0.8克)。

(5)根据以上得出的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二者的比值即是质量比(0.8克:6.4克=1:8)。

水和空气

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四种液体)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分类用图纸。 给每个学生准备:1瓶醋(500 ml,分发给小组)、1瓶牛奶(500 ml,分发给小组)、网状图记录纸1张。 给全班准备的材料:有关水的课件资料、分类用图纸。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水 1.师:关于水,我们了解哪些?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内容进行简单记录。 2.汇报交流,师有目的地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概括、梳理。 3.师生交流总结,把关于水的知识归结为几个方面: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水的作用、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基本特点等。 4.播放一小段关于水的影像资料,进行拓展,同时渗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水在哪个袋中 1.师:在这几个袋子中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水、醋、牛奶、空气这些物质。(出示几个不透明的袋子)在不打开袋子的前提下,你们有什么办法猜测里面装的是什么,水又装在哪个袋中吗?并思考这么猜测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实践,师巡回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观进行感知,并了解学生的想法。

三年级科学上册 认识水和空气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认识水和空气 教学目标 1.能选择正确的方法,观察水和空气;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测量水温和气温;初步常识对实验结果的预测;能用事实证明空气及其重量的存在;能用语言、文字、画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愿意与同学交流和合作。 3.了解水和空气的物理性质。 教学重点: 能选择正确的方法,观察水和空气;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测量水温和气温。 教学难点: 初步尝试对实验结果的预测;能用事实证明空气及其重量的存在;能用语言、文字、画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新 二、认识水和空气 1.观察水,感受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再利用瓶子、盘子、滴管等赶金滴水、装水,观察水的流动性。 2.测量水温 师:(出示两杯冒热气的水)如果要判别这两杯水,哪杯水温度高,有什么方法? 生:(讨论)(可以凭眼观察) 师:如果这里又有两杯水都不冒热气,那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别哪标水温高呢? 生:(讨论、试验)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运用感觉器官来判别水温的高低,这办法不错,但以后要注意,只有在先知道物体的温度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才能用手去感觉物体温度的高低。如果是加热过的油,从外表看不出它温度很高,随便用手摸,就会出事故的。 师:刚才经过讨论,我们知道用手能感觉出温度的高低。但是,这方法是否很可靠呢?(出示三盆水:泠水、温水、热水)请一同学上来,用两只手分别放进冷、热水中,请同学说说两只手对两盆水温度高低的感觉。过了一会儿请这同学将两只手同时放入中间一只水盆中,然后让他说说对这盆水温度高低的感觉。 师:同一盆水,这两只手对它温度的高低的感觉,为什么会有不同呢?说明手对温度的感觉是否可靠? 生:(讨论)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使我们知道了,人的手有时可以判别物体的高低,但有时也不可靠,要精确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用温度表来测量。师:(出示温度表)这是温度表,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它的构造,温度表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生:观察桌上的温度表并讨论。 师:(小结)一般我们把温度表分成封闭的玻璃管和管内的水银两部分,玻璃管的下端是球形的玻璃泡,管上还有刻度。 认识温度表上的刻度及表示温度的读法。 师:谁知道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多少?正确的读法是怎样的?应该怎样写呢? 生“读100摄氏度? 写100℃(板书)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8课《凤仙花的一生》教案

8.凤仙花的一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凤仙花的生长分为种子、发芽、幼苗、长出茎叶、长出蓓蕾、开花、结果、形成种子等几个阶段。 (2)植物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到开花、结果、死亡,所经历的过程叫做植物的生命周期。 (3)凤仙花的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4)凤仙花茎的生长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 (5)凤仙花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温度等条件。 [过程与方法] (1)整理观察记录表,排列图片,了解凤仙花的生长分哪几个阶段。 (2)填写表格,计算凤仙花的的生命周期。 (3)制作凤仙花高度变化统计图,寻找茎生长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了解植物中生命周期的意义 【教学重点】(1)了解凤仙花生长分哪几个阶段。 (2)掌握凤仙花茎生长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知道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不同植物的生命周期是不同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经过长达几个月的种植活动,我们亲历了栽培、管理的过程,观察、记录了风仙花一生的生长变化。整理并分析我们收集的信息,会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思考聚焦问题,创设情境。 二、探索 (一)凤仙花生长阶段 1、展示并交流我们种植的风仙花生长变化记录表 (1)温馨提示 首先小组内汇总,注意植株高度和叶子数量填写平均数。 然后各小组把汇总情况通过展台向全班同学汇报。 最后评价哪组观察记录最好。 (2)评价标准 ◆日期是否完整 ◆测量是否准确 ◆记录是否详细 ◆是否坚持观察 ◆管理是否科学 ◆是否图文并茂 2、将我们记录的不同时期凤仙花的图片,按生长变化的顺序排列起来。 凤仙花的一生经历哪几个阶段?

明确: 种子-发芽-长出茎叶-长出蓓蕾-开花-结果 (二)凤仙花的生命周期 1、植物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到开花、结果、死亡,所经历的过程叫做植物的生命周期。 你计算过吗? 我们栽培、管理的凤仙花,它的生命周期有多长? 2、根据我们的记录,完成下表。计算凤仙花从播下种子到结出新的种子需要多长时间。 3、小结 凤仙花每年3~9进行播种,以4月播种最为适宜,6月上、中旬即可开花,花期可保持两个多月。凤仙花从播下种子到种子成熟大约需要93天。 (三)凤仙花茎的生长变化规律 1、参考下表形式整理不同阶段凤仙花植株的高度。 2、根据风仙花茎的高度变化数据,在下面的方格图中画出不同时期风仙花茎的高度。 3、在时间的垂直线和高度的水平线交叉处点点。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打印版

第一节爱护水资源 一、水资源现状 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 久冻土,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4.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 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2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2污水处理之后,循环 利用。4“一水多用”。 2.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1不使用含磷洗衣粉。2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 准后再排放。3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4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第二节水的净化 一、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 区别关系 纯水纯净物,澄清透明 天然水混合物,常呈浑浊 检验:加肥皂水,泡沫很少的是硬水,有大量泡沫的是软水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方法:蒸馏或煮沸。 二、水的净化方法 (1)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都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都属于混合物。 (2)天然水通过吸附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蒸馏等不同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在这四种净化 水的方法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蒸馏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1.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具体操作见“二、过滤”。 2.吸附沉降:常用明矾、活性炭对水中的杂质吸附而沉降。 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它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对悬浮杂质吸附沉降,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教科版《感受空气》教案3

《感受空气》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的第1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物质科学领域,指向“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这一科学概念。 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将空气和另外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进行对比研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空气与固体、液体之间的相同点,进而对这些相同点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比如,空气和石块、水一样,占据一定空间,有质量;空气和水一样,可以流动。当然,空气还具备其他两种状态的物质不具备或不明显的特征,比如可压缩。在本课活动中,学生要通过对比研究获得关于空气特征的充分的感性认知,从而为本单元后续的内容做好概念、认知上的铺垫。 【学生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7课《认识一袋空气》,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知道了空气、木块、水三种物质,既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他们对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形状不固定的气体,也有了感性认知基础。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和研究方法,他们能用各种简单材料开展研究、用气泡图梳理前概念,这些都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 ●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科学探究目标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空气。 ●能以讨论、绘画、文字、图表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尝试以气泡图组织、整理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空气、石头和水的共同特征。 难点:用与空气有关的游戏和活动,丰富学生的认知,发现空气的更多特征,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用来画气泡图的白纸、透明的自封口塑料袋、塑料杯、碗、气球、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利用空气特性的有趣演示实验。 让学生根据演示实验的现象说出这是利用了空气的什么特点,并说说自己的已有经验。 2.谈话:空气还有什么特征和作用呢? 设计意图:一方面,了解学生关于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的前概念;另一方面,本单元后面的研究内容都需要在此基础上展开,从而完成对空气更全面的、更科学的认知建构。 3.绘制气泡图。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 设计意图:在汇报环节,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描述记录到这张气泡图上。“气泡”最好采用磁贴卡片的形式贴在黑板上,便于移动、修改。教师帮助学生提炼概括,规范科学用词。 二、探索 活动一:传递游戏 1.明确活动要求。 以班级的竖排为小组,用不同的容器盛装3种不同的物质,看看哪一组传递的速度最快。

冀人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水和空气 4 认识空气》优质课教学设计_10

一年级下册科学 第4课 认识空气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明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 2、能说出空气的基本特征。 3、能说出空气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二、材料准备:杯子、塑料袋、扇子、盛有水的水槽、气球、吸管、等。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故做费力的从讲台下抬上个大纸箱。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大箱礼物要送同学们,在打开之前老师要请同学们先猜一猜这是什么礼物。” 让多名学生到讲台上摸礼物。 师:“你们这几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你们在箱子里摸到什么礼物了吗?同学们都很想知道呢。” 生:“空气” 师:对,是空气,那同学们对空气又有哪些认识呢?本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空气吧!(教师板书:认识空气) 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教师抓住了小朋友们喜欢收礼物的心理入手,故弄悬虚地把空气作为礼物送给他们。把所有的学生的精神集中在一起,使课堂气氛一开始就热闹起来,这样很自然地把课题引出。 2、找空气: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空气了吗? 生:没有。

师:是的,空气是看不到的,老师用纸箱找到了空气,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空气就在我们周围呢?或者说你怎样能找到空气呢?咱们就利用同学们准备的这些材料一起来玩一个叫做“我和空气捉猫猫”的游戏怎么样? 生:(1)用塑料袋兜气,塑料袋会鼓起来,说明里面有空气。 (2)吹气球,鼓起来的气球里有空气。 (3)往装水的烧杯里吹气,会有气泡,说明有空气。 (4)用扇子扇风(使空气流动),会有凉丝丝的感觉,头发也会飘起来,说明空气流动。 师:谁还能告诉老师在哪里还可以找到空气呢? 生:在我们周围都有空气。 师:是的,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说明空气是无处不在的,空气对我们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3、空气和水的比较: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那在上一单元中我们还学到了与我们的生活不能分离另一物质?请同学们一起大声告诉老师是什么? 生:水! 师:对,水也是我们生活的必须品,人和动植物也都离不开它,那谁能告诉同学们水有哪些特征呢? 生: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液体。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正确,我们已经知道了水的特征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透明的液体;今天我们就用研究水的方法,一起来研究一下空气的特征吧!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填写在“比较空气和水”的表格中。 生: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 师:请小组代表说一说你们发现的空气的特征。 生:我们小组发现空气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透明的气体。

九年级化学《第4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

第4单元知识点汇总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通电 D.化学反应:2H 2O ===2H 2↑+O 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 2:1 质量比1:8 F.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的。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氢气H 2 A、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B、化学性质: a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点燃 2H 2+O 2====2H 2O (点燃前,要验纯)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b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H 2+CuO ===Cu +H 2O 氢气“早出晚归”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H 2、C、CO) C、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Zn +H 2SO 4=ZnSO 4+H 2↑ Zn +2HCl =ZnCl 2+H 2↑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有强挥发性;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D、氢能源 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3、水的化学性质通电(1)通电分解2H 2O===2H 2↑+O 2↑ (2)水可遇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 2O +CaO==Ca(OH)2(3)水可遇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 2O +CO 2==H 2CO 34、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 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 ,最多的元素是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2)水污染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2课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多种角度来认识问题,能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科学知识目标:建立气体的初步概念,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综合的逻辑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多种感官和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杯子、塑料袋、土块、扇子、盛有水的水槽、粉笔、气球、吸管、细木棍、小打气筒、注射器等。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从讲台下“用力”抬上一个大玻璃杯,玻璃杯四周用纸围起来。 师:同学们,大家想一想这个大玻璃杯里能放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教师也在里面放了一种非常宝贵的东西,你们能猜出里面放的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师否定。 [预设:三年级的学生对玻璃杯里面的东西通常认为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 师:同学们,既然大家都没猜对,那就向前面来“偷偷”地看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让几名学生到讲台上看玻璃杯里面的物体。 生:“空气”。 [预设:在生活中,学生对空气已有初步的了解,对空气的重要性或多或少也有一些认识,所以会有个别学生会说出答案。] 教师缓缓去掉玻璃杯外面的纸,展示给全体学生。 师:对,是空气,那同学们对空气又有哪些认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空气吧!(教师板书:认识空气) 二、探究学习 1、活动一:找空气 师:大家能看到玻璃杯里面的东西吗? 生:不能。 师:是的,空气是看不到的,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空气就在我们周围呢?下面,我们就利用身边的材料一起来把“躲藏”在我们身边的空气找出来,比一比到底哪个小组的方法多,哪个组是我们班的冠军组。 课件展示,教师宣布活动规则: (1)以小组为单位,在五分钟之内,比比看哪个小组能用最多的方法找到空气,或者证明周围有空气。 (2)要充分调动我们的器官(眼、耳、鼻、舌、手等)等感受。

三年级上 科学 水和空气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单元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水和空气”单元共7课。 第1课,提供机会展示学生有关水的初始想法,形成有关水的知识网状图。通过让学生借助感官识别水和其他物质,初步学习对周围物质进行分类。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对水、空气和其他物质进行初步比较,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第2课和第3课,让学生对水和其他液体进行有意义的对比研究。学生将从多个侧面(颜色、气味、黏度、密度、表面张力等)认识到水和其他液体的不同之处,同时对它们的相同点进行概括提升,比如液体具有流动性和不能保持固定形状。 第4课,让学生解决一个常见问题——比较水的多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明白液体的多少可以用多种不同方式和工具进行比较,但标准工具的产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不同测量工具在测量时,测量结果会产生较大的差异,即使用同一种工具,测量单位不同,操作方法不同,也会带来较大的差异,无法进行比较。在这一节课中,学生也会认识到,液体的体积在测量过程中是不会改变的。 从第5课开始,学生探究的主题转向空气。在空气内容的第1课,需要学生用证据证明空气确实存在,并且在实证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水和空气进行初步的对比,这将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活动。 在第6课和第7课中,学生将探究空气作为一种物质的基本属性——能占据空间和有重量。这将是学生关于水和空气概念发展的一次提升,也将深化前面一系列探究水的各种属性的活动。这两节课开展的仍是水和空气的比较活动,不过比较的重心已从性质的差异转向相同特征的抽象。 在第7课中,将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一次反思,对石头、水和空气进行对比,实际上是让学生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特征进行对比。这是一次评价的机会,可以观察到学生在单元学习后在科学概念方面的发展变化。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水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它有许多的用途;水和其他液体比较,在颜色、气味、黏性、流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3.空气确实存在于我们周围,能被我们的感官感知;空气能占据空间,空气有重量。 4.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 过程与方法 1.对液体、固体和气体进行系统的比较观察。 2.识别并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水、空气和其他液体的特征。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知识点总结(自己整理)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一、填空题。 1.水 1.水和空气,是地球上的两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因为有了它们,地球上才有了生命,有了植物、动物和我们人类,地球才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摇篮。 2.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水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透明的、会流动的物体,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4.人们通常将水、醋、牛奶分为一类,称它们为液体;将石头、木头和树叶分为一类,称为固体。空气是单独的一类,称为气体。 5.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 6.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三种不同的存在状态。 2.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1.我们知道牛奶、水、食用油、醋、果汁等都是液体。 2.对一种液体缺乏了解时,不能轻易尝或闻。 3.混合水和食用油,会看到分层现象,油在上层,水在下层,说明油比水轻。 3. 谁流得更快一些 1.水、食用油和洗洁精这三种液体中,流得最快的是水,流得最慢的是洗洁精。 2.水会流动,油会流动,其他的液体也会流动。不同的液体流动的速度不同。 3.液体都有一定的黏度。液体流动的快慢跟液体的黏度有关。 4. 比较水的多少 1.量筒是一个带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2.量筒是玻璃器材,因此在使用时要轻拿轻放,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液体的多少用毫升、升来表示。 5. 我们周围的空气 1. 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透明的、会流动的气体。 2.空气流动形成风。 3.空气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有了空气,地球上才有了生命。

4.离开空气木柴 不能 燃烧。 6. 空气占据空间吗 1.空气和水、石头等一样,可以 占据 空间 。 2.空气是可以被 压缩 和 扩张 的,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 可以 变化的。 3. 气筒 、 篮球 、 喷雾器 。 4. 在喝盒装饮料时,通过吸管能将 空气 吸进去,冒出来。 5.用同样大的力量压缩空气和水,空气 可以 被压缩,而水被压缩。 7. 空气有重量吗 1.空气是有 重量 的,但是重量 很轻 。可以用 天平 来称量空气的重量。 5.物质都能占据 空间 ,具有一定的 重量 。 二、 图表题。 1.水和食用油 2.固体和液体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通通电 通电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2H 2O ===== 2H 2↑+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E.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化学式的含义 H 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 2O====== 2H 2↑+O 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 例如:H 2O + 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 例如:H 2O + CO 2==H 2CO 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 .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 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 A 、 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 、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 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 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小学科学《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册第五单元12课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 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力图贯彻“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新课程标 准的特点,把知识的获取过程看作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个个探 究过程。 【教材分析】《认识空气》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2课,也是学生探 究“空气”的第一课。学生在生活中已初步认识到空气的一些显着特征:空气是 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虽然学生知道有空气这么一 种物质,但对空气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尤其是对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存在,并 且占据空间的事实缺乏认识,学生也没有真正尝试去揭开空气的神秘面沙。而《认 识空气》这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开门课,其目的是引领学生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对空气形成科学的认识。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运用感官感觉空气,知道空气就在自己身边。第二部分:通过“纸团不湿”、“水下倒空气”这两个比较经典的、具有魔术般神秘色彩的实验活动,并借助可见媒介——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 本课的重点在第二部分。教材的思路是让学生学会做这两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从而得出结论。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要求及本课的特点,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指导学生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的性质,即通过“吹气球”的游戏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利用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常见的、有结构的材料,自己动手设计实验,从而得出结论。这样做就能保证学生的探究活动是积极主动、有效的,探究的经历是真实而深刻的。 【学生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初步认识到空气的一些显着特征: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虽然学生知道有空气这么一种物质,但对空气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尤其是对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存在,并且占据空间的事实缺乏认

生命之源阳光空气水空气篇

生命之源:阳光、空气、水 ——空气篇(4) 北京协和医院徐南图 污染空气对于人体的危害 我们周围的空气里充满了看不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不同形态的物质,日常当阳光从门窗缝隙射入室内时,我们会看到空气内漂浮着大量的微粒,当某些有害物质在空气中异常增加时就构成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工业文明和城市发展,在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把数十亿吨计的废气和废物排入大气之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圈却成了空中垃圾库和毒气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人类以及森林、河流、海洋、动植物、各种物体和环境带来巨大灾难。 大气污染物主要通过人体表面接触后受到的伤害,因食用含有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和水引起中毒以及吸入污染的空气后诱发种种疾病。 人为的空气污染主要是由生产性污染、交通运输污染和生活污染造成的。1952年12月5日至9日。在英国伦敦发生一起空气污染事件,一月内死亡人数达4703人,是因呼吸道受二氧化硫等严重刺激的恶果。空气污染不仅使人心神不快,而且会引起诸如慢性气管炎、慢性咽炎、鼻炎,支气管哮喘、尘肺、肺癌、心肌梗塞、胃癌等疾病。近年来,世界各大城市居民中气管炎、肺癌等呼吸道发病率上升,病情亦日趋严重,可能与世界范围内空气污染日趋严重有直接关系。 积极利用空气的保健作用 生命离不开呼吸。据调查,90%以上的成年人卻未必呼吸得正確,更不會有意识地调节呼吸。肺泡壁面积約有70平方米。很多人因為呼吸太短促,使空氣不能深入肺叶下端和肺尖部,导致换气量小。大多數人一生中只使用了肺的1/3功能,未能充分有效开发利用肺功能的潜力。长时间坐办公室,缺少运动,以胸式呼吸为主的人,往往因换气量小的短浅呼吸而可能引起大脑相对缺氧或及二氧化碳未能充分排出体外,从而容易引起头晕、疲劳,诱发或加重多种疾病。 怎样正确呼吸、有效利用氧气是自我保健的重要一环。自古以来,养生方面重视运用呼吸,增强体质。譬如以气功为代表的养生法,所有流派的气功的基本要领是在安静、空气新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

通电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增强水的导电性 D.2↑+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E.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化学式的含义 H 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 22↑+O 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 例如:H 2O + 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 例如:H 2O + CO 2==H 2CO 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 .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 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 A 、 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 、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 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认识空气教案

《认识空气》的教案与反思 一、本课概述:本课通过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和 基本物理性质。首先,从组织学生找空气开始,帮助学生认识 到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空气和水的相同点, 并通过与水的对比,认识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进而引导学生 利用实验证实空气也像水一样占据空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用语言描述空气的基本性质;能举 例说明空气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 在;能独立用正确的方法收集空气;在对比观察中能用各种 感官从颜色、气味、味道等方面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意识到人离不 开空气。 三、1、教学重点: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2、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4、教具:塑料袋、大纸杯、水、粉笔、气球、记录表格(各 若干个)。 四、教学实践:(片段) (一)猜谜引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谜语,想考考大家: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生命离不了。 话音刚落,全体学生就说:“空气。” 师:看来大家都很聪明。对于空气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你还想 了解空气的什么问题? 生:我知道人要呼吸空气才能活。 生:我知道动物和花草树木也离不开空气。 生:我想知道空气里含有什么?为什么人离不开空气?

生:我想知道月球上有空气吗? 生:我想知道空气是怎么形成的? 生:为什么会有风? ………… (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把学生提的问题板书出来) 师:关于空气,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空气,了解空气。 (二)探究新知 1、感觉空气。 师:我们要研究空气,总应该先把空气抓来,你有什么办法抓住空气? 生:可以用气球,把气吹进去就抓住空气了。 生:可以用塑料袋把空气抓住。 生:可以像我这样鼓起嘴巴(学生做示范:闭着嘴巴,把呼出的气封在口中鼓起两腮),(这一动作使得其他学生都笑了。)这样也可以把空气抓住。 生:用瓶子抓住空气。 师:同学们真是非常棒!想出来那么多好的方法。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写材料,咱们就利用这些材料一起来玩一个叫做“我和空气的亲密接触”的游戏。(这时候只见学生都迫不急待的动起来了) 师:请听清楚游戏规则:1、四人小组在七分钟之内,比一比看哪组能用最多的方法感受到空气的存在,或者证明周围有空气。2、要充分调动眼、耳、鼻、手、皮肤等感觉器官,也就是怎样借助其他物体使眼睛能看到有空气的存在,使耳朵能听到空气,使手能摸到空气,使皮肤能感觉到空气。3、(出示记录表格)怎么才能知道哪个组的方法多呢?(指表格)每个组都有这样的一个表格,大家每有一种方法可以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就记下你们用到的材料、做法、发现的现象、以及用到的感觉器官。 (师请各小组组长上台拿材料:塑料袋、大纸杯、粉笔、水、气球)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只见学生拿到塑料袋和气球都能把空气装上,但是面对水、纸杯和粉笔学生就摸不着头脑了,于是,我就走到其中一个小组问:当看到纸杯和水的时候,你们会怎么做? 学生说:“把水倒到纸杯里。”我说:“没错,那旁边放着粉笔时,你会不会拿它来和水一起玩?怎么玩?”学生说:“我会把它放到水里。”我说:“那就试试看。玩的时候要认真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发现。”这小组学生开始着手玩起来啦。我就走到其他组里继续做指导。) 时间到,学生小组基本上把活动完成了。 师:请各小组组长把器材收拾好,放到桌底下。下面给大家2分钟时间把记录表格填好。 生填写记录表格,师巡视指导。 师:请各小组把记录表格交上来。(学生把表格交到教师手上)师:(投影展示各组的记录表格)请同学们评一评看哪组记录的方法既好又多。(展示第一组的)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水和空气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水和空气复习 资料

一、水 1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2、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3、水是重要的物质,它存在于(植物)、(动物)、(人体)、(土壤)中。 4、水是生命的源泉。(植物)、(动物)和(人类)都离不开水。 5、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6、水的用途很多。(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都要用水。 7、人们通常将水、醋、牛奶分为一类,称它们为(液体);将石头、木头和树叶分为一类,称为(固体)。空气是单独的一类,称为(气体)。 8、研究水是什么样的物质时,我们用了(看)、(摸)、(闻)等方法。 二、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1、在科学观察中,我们一般不用(尝)的方法比较物体。 2、水和油相比,(油)较轻。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3、把水和油分别滴在玻璃和蜡光纸上,可以观察到: ①水滴较圆,油滴较扁②水在蜡光纸上不渗透,油在蜡光纸上渗透。 4、像水和油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像(酱油)、(醋)和(墨水)等都是液体 5、水和油的轻重怎样比较?①把同样大小的一杯水和一杯油放在天平上称②将油倒入盛有水的杯子中,油会浮在水面上③将木条分别放入水和油中,然后进行观察 6、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谁流得更快一些 1、水会(流动),油会(流动),其他的液体也会(流动)。 2、在比较不同液体流动快慢的实验中,(液体的量)是相同的。 3、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4、怎样才能做到流动比赛是公平的?①从同样高度流下②同样多的液体③同时流动 5、流动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水、食用油、洗洁精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四 水和空气很重要 3 认识水和空气》优质课教学设计_14

《纯净的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纯净的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水与溶解”的第2课。本课通过区分不同的液体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技能——观察。知道科学的观察是利用各种感觉器官(眼看、手摸、鼻闻、耳听、嘴尝等)对被观察客体实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感知活动。从而理解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学情分析:水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但不一定能描述其特征。遇到外观看起来与水没什么不同的液体时,可能会区分不了,所以引导学生科学地观察和对比区分物质,懂得比较、判断,归纳是很有必要的。本课学习的科学观察方法是利用各种感觉器官对被观察客体实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感知活动,包括眼看、手摸、鼻闻、耳听、嘴尝等活动。其中用手摸、嘴尝的观察方法时要先确保物体没有危险性,所以教学时要重点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 教学目标: 1、欣赏美丽的水体,从而产生珍惜、爱护水资源的情感。 2、通过观察,比较水与白醋、白酒,水与盐水的不同,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 液体。 3、通过观察,比较水、牛奶和食用油的不同,加深对水的理解。 4、通过对不同液体实行观察,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液体实行观察,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并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科学地观察和归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条谜语,想不想猜一猜?(出示PPT)。 小溪里散步,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舞蹈。(打一自然物) 2、欣赏美丽的水体,感受生命之源的美丽与珍贵。(出示PPT)

二、探究活动 活动1:哪杯是水 师:在你们面前,有三杯液体,分别是白醋、白酒,纯净水,你能把纯净水找出来吗? 讨论:根据自己平时对白醋、白酒,纯净水的了解,想想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够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区别出来?然后把结果写在课本P37页“我的方法”处。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师提示:科学的观察方法有多种,包括眼看、手摸、鼻闻、耳听、嘴尝等。但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在不确定被观察物是什么的时候,不能用尝和摸的方法。闻的时候,要用扇闻的方法,以保护我们的鼻子不受刺激。 师示范方法:轻轻地扇动瓶子上方的空气,闻空气的味道。 生探究后归纳,把结果填写在下表。 生汇报观察发现:纯净水的特点——无色、无气味(板书) 师:老师这里有一杯纯净水和一杯食盐水,我们又能够怎样区分它们呢? 请个别学生尝一尝这两杯水,然后说说有什么发现。 小结:纯净水和食盐水都是无色无味,所以用闻是区分不出来的。在已知两杯液体没危险性后,我们能够用尝的方法区分,食盐水是咸的,纯净水是没有味道的。无味道(板书) 活动2:常见的液体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液体,如牛奶、食用油,这两种液体与纯净水有什么不一样?我们能够根据哪些特征把它们区分开来呢? 学生交流讨论。 师:彬彬说油是透明的。我们能够知道哪些特征?淇淇说颜色不一样,说明我们还能够从哪些方面来区分? 学生交流、观察,完成课文P38页表格。 三、总结和拓展

空气水太阳鲜花笔-无锡洛社高级中学

《我的五样》教学设计 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费元超 一、教材情况分析: 什么是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作者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空气、水、太阳、鲜花、笔。理由是,空气、水、太阳是生命要素,对生命不可或缺;鲜花代表爱和美好;作者是一位作家,笔自然是必需的。当被要求五样当中仅能保留一样时,作者先后剔除了鲜花、水、空气、太阳,最终留下了笔。在作者看来,对作家而言,再没有什么东西比写作更重要了,因为作家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审视、思考社会和再现自己的审视与思考,一位作家放弃笔,比让他失去生命还要痛苦!全文就是围绕作者的取舍展开。取舍伴随着痛苦,因为其他四样以及未入选的仿佛都不能舍弃。但是,正是经过这样痛苦的选择,作者最终才明白自己生命存在意义,明白了人生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我的五样》选自苏教版第一模块的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的第三板块(设计未来),编者的目的显而易见,即将《我的五样》这篇课文作为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以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设计自己的未来。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的学生大多十六七岁,朝气蓬勃,胸怀理想。有了这个平台,他们对规划自己的人生,设计自己的未来积极性很高。不管他们的设计是清晰的还是朦胧的,总是他们对自己自我生命存在价值的一次思考。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结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体验,阐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2、能够用流畅的普通话与恰当的语气、语调,表达对文本的思想感悟和自己的理解、感受。 (情感和德育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活动体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能够说出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四、教学重点: 1、分析文章,理清文章思路。 2、归纳作者的观点,并形成文字和表格。 五、教学难点:学生按要求自己规划、设计自己的未来,并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 六、教学方式:活动体验,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裴多菲诗句和画像):匈牙利著名的爱国诗人裴多菲写过 这样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面对生命、 爱情、自由,诗人做出了自己人生的选择:要为自由而活!我们同学正值青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