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儿童诗

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儿童诗

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儿童诗
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儿童诗

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儿童诗

宋 萍

(崇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四川崇州 611200)

摘 要:儿童诗是小学语文教育框架下重要的课程资源。阅读教学应做到: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以养成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为主;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应用准确的评价语,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诗;阅读;兴趣;素养;激励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 5757(2008)02 0090 02

儿童文学是一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它包括童话、小说、

诗歌、故事、寓言等不同品种。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语文一、二年级的实验教材中,选编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其中以儿童诗的篇幅最多,它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很受学生的欢迎。作为语文教育框架下的儿童诗这一重要课程资源,我们应当如何引导学生阅读?下面,我就儿童诗的阅读教学谈几点想法。

一、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以养成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为主

六、七岁的儿童刚入学不久,他们好奇心特别强,什么都想学习,但是学习兴趣的保持时间不长久,且缺少阅读经验。儿童诗虽然语言简朴,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则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引导。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这一心理特征,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情、悟理;在感受儿童诗的韵味美和文字美的同时,适度拓展,情感升华,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在阅读的潜移默化中达到有机统一。如蜀南小学陈西老师在执教 早操 这首儿童诗时,教者把目标定位于可操作、易检测的:(一)运用多种方法趣味识字,重点理解 滚来滚去 跳来跳去 等词;(二)创设情景,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诵、背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懂得锻炼身体、珍惜时间的道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目标采用:做动作激趣,导入课题 早操 ,并重点指导 早 的写法;学生自读课文,趣味识字;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读诗悟情的基础上,以点带面,重点指导第一小节。在学生习得方法,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后,教师发出指令, 我们来练练,看看谁读得最好,老师也要练 。学生阅读的热情被老师煽动起来了,纷纷投入练读。学生自读,互读,比赛读,齐读,做动作读,看插图读等自学了二、三、四小节。在这个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自主识字等方法,而且还在与老师、同学的互助学习中养成一些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当老师把儿童诗的教学引伸到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创编儿童诗时,整个课堂充满童真童趣,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开心,我们听课的人也开心。

二、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

对于低年级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儿童诗的教

学中,我们要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趣味识字,扫清阅读障碍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阅读的最大障碍就是识字。怎样帮助学生扫清这些障碍呢?首先要教给学生一些识字方法,而且要经常使用,并逐渐养成习惯。如梓潼小学邹蓉老师执教儿童诗 我长大了 ,在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时,就用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如在认读 抹 和 妹 时,用了比较偏旁部首区分字形来指导学生识字。蔡老师在 我有一盒彩笔 一课中运用谜语猜字、一句话记字等有趣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及其规律,并把这些方法总结为顺口溜:一看、二问,三拼、四查。学生掌握了识字的方法,自主识字的积极性自然高涨。其次,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趣味识字。如:邹老师在指导学生认读 捉小鸟、乱飞 、 欺负、抹眼泪 时,大胆地让学生去做学鸟儿乱飞,用手抹眼泪等动作,在做的过程中有趣地识字。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能力,也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学生也学得快乐,为他们愉快阅读奠定基础。再次,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精心穿插各种游戏,如 跳跳蛙 、 士兵与将军 、 你做我猜 等。这些识字游戏无疑是低年级孩子所喜欢的,都愿意积极参与。这样使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更加浓厚,同时又在这些多样化的游戏中悄无声息地巩固了识字。

(二)多种形式的诵读,以读激趣

儿童诗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富有感染力,学生喜欢诵读。怎样才能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达到悟情、悟理呢?关键是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1、激趣导入。从心理角度看,一、二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时间不长,教师要抓住开课的关键时期创设情景,想法引导学生有高涨的读诗兴趣。如 早操 一课,陈老师在开课前先和学生一起做早操,然后说:有个叫胡木仁的诗人,他把我们做早操的情景给写成了诗,你们想读读吗?学生们在老师神秘的眼光中,带着好奇心赶紧阅读,且读得非常投入。

90

第24卷 第2期 V o.l 24N o .2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S I CHUAN C O LLEG E OF EDU CAT I ON

2008年2月

F eb .2008

2、范读感染。好的范读能感染学生,令他们情不自禁地想和老师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更何况,儿童诗是那样的富有童真童趣。因此,教师要重视自己的示范作用,引领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儿童诗的美。

3、深入品读。品读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和作者对话的关键。在这里,教师一定要采用多种形式加以点拨。如 早操 ,陈老师在学生齐读课文之后,问: 你们发现这首诗有几个小节? 学生说: 四个。 老师又说: 我最喜欢第一小节。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有学生说: 我喜欢小露珠和绿叶。 老师边画绿叶和露珠,边请那位同学读。学生没有把 露珠 读准,师教生读,学生渐渐可以读准且读得好。老师说: 我听出了露珠的可爱。 学生齐读第一小节。学生自读二、三、四小节,比赛读,同桌比,男女生比,师生比。老师说: 我会做动作读,你们会吗? 学生: 会。 老师说: 我听你们读,还可以把它画出来。 学生在老师的激情煽动下,情绪高涨,读得一个比一个好,一张张兴奋的笑脸充满自信。老师说: 我还能看图背诵,你们会吗? 学生齐答: 会! 学生边看图做动作边背诵,整个课堂洋溢着孩子们获取成功的幸福与快乐。

(三)读写结合,在写中获得快乐

教学内容有趣味,教师的引导有趣味,学生写作就水到渠成。儿童诗的内容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在引导学生阅读儿童诗时,我们不仅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还要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要让每个学生在享受阅读儿童诗中获得极大乐趣的同时,也享受创作的快乐。因此,在教学策略上,我们更要注重学生与作品的互动,并且在这种互动关系中,强调学生的反应,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即儿童诗的阅读教学就是要把生活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将作品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进而产生我要说、我要写的创作愿望,并激发起其潜在的创造意识。

1、创设写诗情景,以教师的语言激发学生。如 我们知道 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三册的一首儿童诗。该诗共三小节,每小节的结构相同,诗人用形象生动、简约朴实的语言,勾画出风的顽皮、可爱。诗中描写的树叶、河水等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与他们很亲近,容易产生共鸣。蜀南小学车老师在指导阅读时,不仅引导学生读好这首儿童诗,而且还把阅读与学生生活相连接,在学生读到高潮时给学生创设一个写诗的场景。老师说: 这首诗我也会写。 老师在学生惊讶的目光中吟诵: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你和我了。但是你们的红领巾飘动的时候 (师不好意思地)哎呀,老师卡壳了,谁来帮助我啊? 学生兴致大发,纷纷举手要帮助老师。有的说: 我们知道风在顽皮了。 有的说: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老师说: 你们真了不起,比老师更像诗人。我们大家合作肯定也能写出诗来。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小诗人产生了。

2、以画引诗,教师的诗画,启迪学生。陈西老师在执教 早操 一课时,当学生读到高潮、被感染时,他利用板书如简笔画:树叶、小鸟、蜜蜂、学生,并在这些图下面对应写上:滚来滚去、跳来跳去、飞来飞去、跑来跑去等,引导学生写诗。老师说: 我喜欢小动物,我也会写诗。 并边画青蛙边吟诵: 小青蛙,起得早,跳来跳去,在草地上做操。 老师又说: 你们会吗?你们说,我给你们画。 在老师的挑动下,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苏霍姆林斯基说: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 诗人 ,学生在 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 的同时,不仅获得快乐与成功感,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

三、应用准确的评价语,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关注过程。在儿童诗的阅读教学中,我们更要将老师对孩子的评价语言贯穿整个过程,并及时地对他们作出鼓励性评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对他们来说,就好像是催化剂。

(一)及时性评价,以点带面。抓住第一个学生的发言及时评价,有利于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如陈西老师在指导 早操 一课时问: 这首诗有几小节? 一个学生说: 四小节。 他立刻夸学生:你真了不起,发现了就标上记号。其他学生也受感染立刻标记号。他在指导一学生读第一小节时,见这孩子从不会读,到能读出感情时,真诚地说: 不错,我听出了露珠的可爱。 其他的孩子也倍受感染,读书的劲头更大。

(二)希望性评价,习惯养成。六、七岁的儿童,注意力不易集中,这段时期是他们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因此,在进行儿童诗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而且还要注重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如 早操 一课,陈老师在请一个学生读时,发现有学生没有认真听,于是说: 会认真听的同学,一定读得好。我发现这边同学听得很认真。 老师话音刚落,学生们一个个认真地边用手指书,边听同学读。孩子就是这样,都喜欢听老师的表扬。把批评换成希望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三)赞赏式评价,激活创作火花。儿童最有文学情结,当他面对富有诗意的老师,面对欣赏他的老师时,那热爱文学的种子,那创作的火花会情不自禁地喷发出来。如 我们知道 一课,当车老师说她会写诗时,孩子们是那样的惊奇和敬佩,当见到老师 卡壳 时,又是那样地迫不及待地要创作,要帮助老师。车老师说: 你们真了不起,比老师更像诗人 ,更是把学生创作的火花点燃。再如 热带鱼 一课,陈西老师见学生的学习热情完全被自己煽动起来时说: 你们能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编成诗吗? 学生说: 小鸟儿,飞来飞去真可爱。 老师问: 还有吗?一句也不错,是自己创作的,能干! 学生说: 小蜻蜓,大眼睛,飞到东,飞到西,飞到竹林吃蚊子。 老师夸道: 了不起,有小动物的外貌,还有小动物的动作,好诗! 学生说: 小花猫,喵喵喵,老鼠一听,就跑开 孩子们在老师一声声的赞扬中,思维的火花完全被激活了。学生就是这样,他们就如一团火种,能否燃烧关键是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吝啬对他们的赞赏,真诚地夸夸他们,也许就真地夸出了一个大诗人。

91

第24卷(总第178期) 宋 萍: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儿童诗

适合儿童阅读的现代诗7篇

适合儿童阅读的现代诗7篇 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也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儿童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儿童诗1 纸船 记得那个夜晚 月儿弯弯 沙滩上 我把梦幻 折叠成 一只没有帆的小船 折叠成 月儿弯弯 哦,明天 我要航海去 妈妈说 那船儿是不能下海的 真的,还没有下海 仅仅一朵浪花

就卷走了 我的那只小船 也卷走了 那个只知道在沙滩上 折叠纸船的童年 哦,明天 我要航海去 去把那个折叠纸船的童年 折叠成海风打湿的帆 儿童诗2 童年 童年的梦都是金色的么? 不,妈妈沉思地说: 有的苍白如洗,有的黑如泼墨; 有的冰冷,有的火热, 有的明亮,有的却是 一团永远化不开的灰色…… 那么,我的呢?我的怎么 不但有各种颜色,还有声音呢: 忽而霹雷闪电,忽而太阳灼灼, 鱼儿在水面唼喋,小鸟在枝头唱歌; 还有妹妹,哭了又笑……

哦,真是彩色的交响乐! 儿童诗3 它那一片片椭圆形的叶子,一朵朵美丽的花儿,都在金色的阳光中点头含笑,好像在欢迎你。 栀子花开了,一道白色的墙; 美人蕉开了,一道红色的墙; 木槿花开了,一道紫色的墙…… 齐刷刷排列着纵队、横队,组成了一方方小院。 这是从废除了泥墙的地方长出来的。 这是从拆掉了砖墙的地方长出来的。 这山村新生的彩色的墙哟── 只要风儿轻吹,家家都荡漾着醉人的香。 蜜蜂来来往往,唱着勤劳的歌; 蝴蝶来来往往,跳着欢乐的舞; 人们欣慰的目光也像蜂蝶一样来来往往…… 怎么没挡住呢? 啊,花墙,原来你不是“墙”。 儿童诗4 《手套》 圣野 一只手套不见了 另一只手套哭了

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1

题目: 分析儿歌和儿童诗的异同 论文研究课题方向: 儿童文学方向 学校:岩山镇朝阳完小 姓名:尹芳

目录 摘要 (2) 导论 (3) 一、..................................... 发展史4 (一)儿歌起源时间早,运用广泛 (4) (二).......... 儿童诗出现时间晚,使用时带有功利,多用于传播新思想4二、............................... 写作内容5 (一)................................................... 儿歌是叙事,写物,内容浅易,重实用性.. (5) (二)儿童诗是写意,抒情,内容较深, .... 重艺术性5三、............................... 语言特色6 (一)语音特征比较:儿歌比儿童诗更注重韵律 (6) (二)....... 词汇特征比较:儿歌词汇简单通俗而儿童诗词汇丰富有内涵7 四、写作功能 (8) (一)儿歌是对儿童基本情感和生活常识的培养 (8) (二)儿童诗是对儿童进行文学的陶冶和提高文学修养 (9) 五、结语 (10) 六、注释 (11) 七、参考文献 (11) 儿歌和儿童诗,统称儿童诗歌,是儿童文学中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二者不管是在内容和形式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与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上都有密切的关

联。但在当今社会两者常被人们混淆,有的人把儿童诗当做儿歌,有的人把儿 歌当成儿童诗。因此,本文从儿歌与儿童诗的发展史、语言特色、写作内容、写作功能等不同角度,来探讨儿歌与儿童诗的文体特征。继而,比较和区分这两种体裁的不同点。 关键词:儿歌儿童诗语言特色写作内容写作功能 导论: 儿歌,也称童谣、儿语等,是一种具有民歌艺术风格的、为低幼儿童创作的, 且符合这一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欣赏趣味的、可吟可唱的诗歌样式。它篇幅短小,结构单纯,一首儿歌说明一个意思或一个目的,特别重视节奏、声韵的美感。其内容活泼生动,曲调欢快。作为幼年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鬓发斑白,仍能记起儿时的歌谣。儿童诗是指切合儿童的心理,抒发儿童的情感,适合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阅读、吟诵,为他们所理解、欣赏和喜爱的诗歌。题材广,主题深,语言词汇丰富,篇幅长,注重多种意象的运用与不同意境的构造等都是儿童诗的特性。 分析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 一、从儿歌、儿童诗的发展史来分析: 每件事物的发生都有自己发展的历史,儿歌、儿童诗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出 现在文学这个大家庭里,理因也有其历史。在儿童诗刚刚萌芽,还沒有成熟的時候,诗与歌是同义的,儿歌和诗歌是很自然的融合在一起。西周春秋时期,《诗经》既是诗歌,也是歌曲。 (一)儿歌起源时间早,运用广泛 儿歌的前身应是童谣,或者说“童谣”与“儿歌”是孪生姐妹。周作人《儿歌之研究》:“儿歌者,儿童歌讴之词,古言童谣。”①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

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与信息时代,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面临着一场“学习的革命”,其基点是终身学习。而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如果一个现代人不会阅读书刊、阅读荧屏、阅读网络,那就无法生存和发展。这正如甘其勋先生所言:“我们主张为生存而积极阅读,更倡导为发展而终身阅读”。一个人良好的阅读习惯甚至阅读品位,主要原因就是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技能训练,一味提倡苦读。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转变观念,努力改变现状,要让学生乐读,让他们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 要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就应当设法使学生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把阅读当作自己的精神需要。 语文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要继承传统,更要有新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应该符合时代的要求。我们再不能讲究传统的师道尊严,把师生置于传道与承道、授业与受业、解疑与听解的两极对立地位。应该进一步转向“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成功”的正确轨道。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把书中的乐趣还给学生,把实践的流程还给学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让学生真正产生阅读的兴趣和强烈的欲望,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才能使他们热爱阅读,把阅读当作自己的精神需要。元人郝经

曾把阅读活动比喻为“精神旅游”,阅读可以使读者“身不 离衽席之上,而游于六合之外;生于千古之下,而游于千古之上。” 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绝不能把阅读的范围限于课本之内,应该延伸到课外和校外。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威 涅斯曾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书报杂志、电视广播、电脑网络都蕴藏着丰富的阅读资源,课外阅读有利于拓宽视野,增加知识积累。课外阅读还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因为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束的心理环境下进行的,这样的心理环境能充分调动各种心理因素的协同参与,个性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扩展和迁移,这样可以加深理解。例如,初中生学习《谈骨气》一文时,教师完全可以从高中《语文读本》中选来《中国人:不跪的人》让学生阅读,让他们更能感受中国人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学习鲁迅的作品,绝不能孤立的把一篇作品分析的支离破碎,而应该把鲁迅的其他作品联系起来阅读,如《为了忘却的记念》和《灯下漫笔》。这样,就能看到在鲁迅的笔下,有一条纵深的历史长河,有一副广阔的社会画卷,从而感受到鲁迅思想的博大精深。 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开展创造性阅读,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金波儿童诗选》阅读题库

一、填空题 1.从五十年代起,金波就开始为儿童写了大量的诗歌,但是诗集,就出了▲、▲、 ▲等好几本。 答案:《回声》、《林中的鸟声》、《会飞的花朵》 2.一列火车长又长,吐着白烟奔前方,不怕▲,不怕▲! 答案:风来不怕雨、冰来不怕霜 3.雪花飞,雪花飞,这片紧把那片追,雪花雪花哪儿去?要给▲去盖被。 答案:麦苗 4.山羊,山羊,你别叫,我去给你割青草。来到山前看见草,青草、绿草,放下篮子弯 下腰,哟,忘了带▲! 答案:镰刀 5.小妞妞,出村口,帮助队里去▲。 答案:拾豆 6.大老哥,真好笑,去打猎,连根▲也没捞到。 答案:兔毛 7.小渠水,慢点跑,请你帮我洗洗▲。 答案:脚 8.头天种下苹果树,又浇水来又培土;浇水培土真费力,不如拔了苹果种▲! 答案:鸭梨 9.弟弟种树怕困难,再也不进果园了。你猜果园现在长的啥?长了一根▲。

答案:狗尾巴草 10.小伙伴,手拉手,去果园,大步走,前前后后一大溜,走在前头的是▲。 答案:豆 11.春风吹,小河开,小朋友们种树来。你种杨我种柳,我们种的是▲。 答案:紫穗槐 12.沙沙沙,哧哧哧,我帮妈妈磨剪子。磨剪子,干啥使?妈到果园去▲。 答案:剪枝 13.妈剪枝,我来拾,收工背回一篮子。粗树枝,烧火熬农药;嫩树枝,送给对上▲吃。 答案:小羊 14.老爷爷,去种树,后边跟着我▲。 答案:铁柱 15.《绑引竿》中,把葡萄比作▲。 答案:玛瑙 16.《护林队》里“大伙儿牵着‘俘虏’回”。“俘虏”指▲。 答案:羊 17.《桃熟了》这首诗中是▲和▲爬上梯子摘桃的。 答案:张姐姐、李阿姨 18.大姐给爷爷送茶水,二姐给爷爷编火绳,小妹心灵手又巧,编了一个▲笼。 答案:蝈蝈

让学生在书香班级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让学生在书香班级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诸城市百尺河小学卢炳富 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教师要抓住机会,潜心于对学生的濡染熏陶,努力创设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书香文化氛围,营造书香班级,让学生与书为伴,与知识为友,学会爱书,学会看书,让学生拥有一个书香浸润的童年,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让校园“墨香弥漫,书声琅琅”,这也正是新教育所倡导的。 作为班主任,有责任引导学生迷上阅读,并把阅读当作一种学习习惯,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的自身发展,也有利于班级的日常管理。我有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营造书香班级,让我们班级的孩子都来享受阅读的快乐! 一、打造书香环境——教室书香环境的布置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书香环境犹如点点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环境建设贵在润物无声,贵在熏陶感染,贵在潜移默化。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校园生活中,班级是学生所在时间最长的地方。班级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对于学生的情感、智力等方面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级里任何一处的布置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注重教室环境的布置。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经验的储备不多,因此班级不应该只是知识的灌输地,更应该是一个经典世界

的熏陶场、磁性场。关注教室书香环境的布置,是创设书香班级的重要一步。 1、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墙壁文化建设 学生每天一走进教室都会面对墙壁,因此谈及教室环境布置,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墙壁布置问题。充分利用墙壁的空白空间,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说好话”,也是教育学生的细节。这里的让墙壁说话不同于把整面墙都贴得花花绿绿,让墙壁说话,是通过墙壁创设班级文化,营造氛围,体现班级建设特色。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等。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置身于浓浓的阅读氛围中。这些名人成了不说话的老师,他们有的揭示阅读的意义,有的阐述读书的方法……试想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学生耳闻目染又怎会无动于衷呢? 2、黑板报布置 黑板报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要要内容。我在黑板报的内容中开辟了一个名为“读书之乐”的板块。不管主题怎样更换,“读书之乐”始终敞开,并在每周末及时更新。如:“新书介绍”、“阅读快递”、“阅读感悟”、“名著导读”等。可以说“读书之乐”的浓厚的文化氛围触动着学生的心灵,激起了学生浓浓的读书兴趣。 3、建设好班级图书角 设立图书角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

儿童诗《捉迷藏》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儿童诗《捉迷藏》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J540 吹面不寒杨柳风 走进孩子们的梦想诗园作业三 《捉迷藏》 圣野 小妹妹跟风 捉迷藏 小妹妹问风: 藏好了没有 呆了好一会 没有听风说话儿 小妹妹就从墙角后 跳出来找风 找来找去找不到 忽然“嘻”的一声 风在一棵树上笑起来了 有一张树叶子没站稳 给风一笑 掉下来了 小妹妹连忙跳过去 把叶子捉住,问它: 风呢? 叶子红起脸孔说: 我也不知道! 文本细读 一、了解作者 圣野原名周大鹿,现名周大康。1922年生,浙江东阳人。1945年就读于浙江大学。 圣野的儿童诗,稚气、清新、有故事情节,并且富有哲理。稚气,使人觉得圣野就是一位小朋友。他的诗,深人到儿童的心灵中去了。他来了个“脱胎换骨”,把自己化为了儿童。他用儿童的眼光,儿童的心理去观察事物,提出了许多奇怪的问题。 二、探索这首诗的语言和内容 1、对话语言叙事 在这首诗中诗人采用了对话试的语言来叙述一件事情。小妹妹和风捉迷藏,她问风藏好了没有,没有得到风的回答却捉住了叶子于是又问叶子:风呢?叶子没有回答,却把脸涨红了。一问一答间塑造了一个可爱天真的小妹妹形象。

在这首诗里对话是主要内容,而且这些对话平实,简单贴近生活。作者用对话创设了一个儿童玩乐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有秋风、有落叶,也有诗中没有描写的蓝天、白云。读这首诗时我的感受是虽然对话很简单但却营造了一个美好的 秋日让人想到了童年秋天的快乐。这种强烈的代入感很容易使小读者产生共鸣,在读这首时很容易被带入情景,把自己想象成诗中的小妹妹,一下子拉近了读者和诗的距离。 2、白描式的语言 在这首诗中诗人的语言十分的朴素,选取的场景和人物都非常的小。就像中国画一样不多加修饰描写的直接纯粹。诗的第一句直接出现主人公“小妹妹”直截了当的说她在和风捉迷藏,没有过多的渲染也没有过多的抒情,看起来没有诗味,但读起来却回味无穷。 儿童的世界本来就是纯粹干净的,所以在这首诗中诗人所描绘的秋日捉迷藏也是纯净简单的。但是在这份纯净中有多了许多童年的快乐和天真。小妹妹没有捉住风却捉住了落叶,从她问落叶“风呢”,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稚气的孩童。 3、运用了儿童熟悉的语言 在这首诗中诗人所运用的语言都是口语化的,儿童十分熟悉的。比如“呆了好一会”“跳出类”“没站稳”,这些都是生活中孩子们常说的话,孩子们所熟悉的。这样的语言用到诗中孩子更容易读懂。 4、对于常识简单的渗透 这篇小诗描写了小妹妹捉迷藏这样一件常见的小事。小妹妹和风捉迷藏最会捉住了落叶,落叶“红了脸”。这个简单的场景中蕴含了一个常识就是秋天树叶变红飘落了。把这个常识蕴含在诗文里没有强加给孩子去理解,不生硬多了几分温馨。 三、对这首诗教学的想法 1、创设情境 带孩子走进秋天,体会秋天的天高云淡,回味做迷藏的趣味。 2、体会语言的趣味 体会诗中常用的儿童语言和有趣的口语。 3、简单的渗透秋天的常识,从诗文出发带孩子们走出室外去亲近自然,寻找秋天。 诵读活动设计: 诵读内容:《捉迷藏》 诵读对象:一年级 诵读时间:下午阅读二十分钟 诵读场地:校园读书长廊 诵读设计 一、带孩子们来到读书长廊 师:说一说今天你看到的读书长廊和夏天有什么不一样? (树树木、花朵) 师:秋天来了,今天我们就读一首和秋天有关的诗 (范读诗文《捉迷藏》)

儿歌儿童诗

第二章:儿歌诗歌 儿童诗歌是具有诗的外在形式和内在节奏,以优美简洁的语言表现儿童生活,抒写儿童情感的充满童趣、洋溢真情,张扬童心的儿童文学体裁。包括儿歌和儿童诗两种具体形式。 第一节儿歌 导入:比较下列作品,判断文体特点: 小老鼠阳光 小老鼠,上案板,阳光,在窗上爬着, 见猫来,打战战,阳光,在花上笑着, 猫走了,再玩玩。阳光,在溪上流着, 阳光,在妈妈的眼睛里亮着。 一、儿歌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以低幼儿童为接受对象,用口语化的韵语唱诵的、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短歌。 从唱诵者的角度划分,儿歌可分为母歌和儿戏两类。 母歌——又称育儿歌,是育儿者唱诵给婴幼儿听的,或者是边唱边让幼儿自编自唱的儿歌。 儿戏——幼儿自己唱诵的儿歌(包括在幼儿园里唱和幼儿自编自唱的儿歌)。 儿歌的审美特征: 1、单纯形象,具体稚拙美。 单纯:内容结构单纯,用最简单的句式结构和最短的篇幅集中描绘幼儿的某一活动,介绍某一事物,简明地说明某一种道理。 形象:表意方面与儿童直观形象思维相吻合,儿歌所描绘的任何事物,所介绍的任何知识、活动都是具体的,突了形、色、声的特点,能给幼儿造成感官上的印象。 例1:《学鸭子》(薛卫民)例2、算术题 鸭子走路,算术题,一道道, 一摇一摆,一排等号像小桥。 小孩学它,算对了,就过桥, 一瘸一拐。算不对,过不了。 身子左扭,老师引我上金桥, 屁股右歪。向着科学大路跑。 左扭右歪,注:两层次,结构清晰简单,表意形象。

绊倒挨摔 注:形象,幽默,稚拙。 《今天我来当爸爸》N038 2、重音乐节奏,具音乐美。音乐性是一切诗体作品的共同特征,儿歌与其他诗体作品相比,更强调音乐性。因为儿歌以幼儿儿童为接受对象,而幼儿对文学的接受更侧重于感官性接受。因此,儿歌强调听觉,重音韵效果,有很强的音乐性。 儿歌的音乐性表现在鲜明节奏和押韵上。 (1)鲜明的节奏——由诗句的停顿构成明显的节拍。节拍有三种构成情况: 节拍字数一致例:《排排坐》: “排排坐,/吃果果,/ 你一个,/我一个,/ 弟弟睡了留一个”。9 节拍字数不一致。《狗熊打蚊子》 蚊子叮,脸上痒, 狗熊接抬手就一掌! 蚊子没拍住, 嘴巴打得响。 节拍不固定。《小猴上楼梯》(教材P90) (2)押韵。押韵有四种情况: 句句押韵例《弯弯腰》弯弯腰,弯弯腰,弯成一只大香蕉。 隔句押韵。例《学猫叫》小老鼠,哭又闹, 大老鼠,学猫叫。 猫叫学得太像了, 大老鼠自己吓一跳。 变换韵脚。(连锁调)例:《小鸟多快活》 鸟多快活,天上遮云朵, 云朵遮不着,树上排排坐。 排排坐,做什么? 嘀里嘀里学唱歌。 用一字押韵——一字韵《好孩子》

阅读让我快乐班级课外阅读活动方案

阅读让我快乐——班级课外阅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创建“书香”班级,从而好读书,读好书。 二、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从小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营造阅读气氛,建设班级文化。 2、使学生开阔视野,学会向课外、向生活学语文,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走课堂内外相结合之路,提高教学质量。 3、激发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去探求答案,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其中坚持每天睡觉前有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 4、周周有读书交流,月月有活动展示,定期向家长进行读书成果汇报。 三、活动主题: 以阅读故事类书籍为主题,伴随故事成长。 五、班级读书口号: 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四、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发动。 1、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建立个人和班级读书资料库。

2、利用升旗进行班级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充分调动他们的读书热情,并对其提出具体要求。 (二)活动具体实施过程。 1、本学期学生课外朗读的主要内容为故事。 2、每天的固定读书时间为早上8点到8点15、中午到校时间,以及在家睡前保证要有半小时的读书时间。周末以及假期自我调整和安排。 3、每天早晨预备时利用五分钟时间进行“词语早餐”活动,每天一名学生向全班推荐3个四字词语,其中要讲词义和造句。其他学生要把这些词语抄写在读书摘抄本上。 4、采用“师生共读”、“亲子家庭读书”的形式,学生在校的固定读书时间老师要陪读,在家时家长要陪读,逐步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的读书兴趣。 5、每位学生要有“读书摘抄本”,记录自己在读书时学到的好词好句。 6、组织学生读书,交流读书体会,介绍近期读书收获(好词好句、自己喜欢的文章片段等)。 7、周周有活动交流会。 (三)活动成果展示。 1、故事的展示可采用配乐朗诵、学生合作表演等形式。 2、开展读书叙述和讲故事活动,组织学生叙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讲自己听过或看过的故事。 3、期末读书总结展示会,请学生畅谈自己读书的收获。 4、把学生的图画日记装订成册。个别优秀的学生可以做成自己的专辑。 五、活动措施。

群文阅读教学案例(设计、实录):儿童诗里的奇思妙想

儿童诗里的奇思妙想 设计意图:以“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根据孩子们年龄和认知特点进行组文,融入生本教育的理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享交流”、“评价补充”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感受“儿童诗里的奇思妙想”。 选文篇目:《小真的长头发》《下巴上的洞洞》《爸爸的鼾声》《冰冻的梦》 推荐篇目:《太阳打翻了》《大海睡了》《小蚂蚁》《我想》《我要把自己寄给你》教学目标: 1.孩子们通过阅读、讨论、交流,感受儿童诗里的奇思妙想,激发阅读兴趣、推进阅读。 2.展开想象,续编儿童诗。 教学重点:体会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创编儿童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阅读材料、练习卡、阅读记录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想象的世界 师:孩子们好,想不想出去玩? 生:想! 师:走,咱们这就去“想象国”逛一逛(课件出示:想象国)。这里的人们可喜欢想象啦!瞧,短头发的小真就常常在想(课件出示:我的头发能长多长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小真站在小桥上用她的长辫子钓鱼,站在栅栏前用她的长辫子套牛,站在院子里用她的长辫子晾衣服,躺在小河边清洗她的长头发,坐在椅子上,十个妹妹排在身后用手拿着她的长头发帮她梳理长头发)。 小真的想象可真丰富,她把这些奇妙的想象都写进了儿童诗里。现在我们走进儿童诗里去感受诗中的奇思妙想。(板书:儿童诗里的奇思妙想) 二、走进儿童诗,感受诗中想象的神奇 (一)读儿童诗,引导感受儿童诗里奇妙的想象。 1. 自读儿童诗《小真的长头发》,感受诗里奇妙的想象。(课件出示图文:小真的长头发)

师:请孩子们自由的读一读《小真的长头发》,想一想:小真的哪一种想象奇妙? 生1:我觉得“小真站在小桥上,把头发垂下去就能把鱼儿钓起”这种想象最神奇!因为我爸爸最喜欢钓鱼,他每次钓鱼都要用鱼竿和鱼线,小真只用头发就可以把鱼钓起来了,既经济又方便,所以我觉得这种想象最神奇。 师:宝贝,你的感受真好!你能从儿童诗中走进生活,真棒!为你们小组加2分。 生2:我觉得诗中最奇妙的想象是“小真站在院子里,把辫子绑在树杈上一拉,就能把所有的衣服都晾完”。如果我的头发也可以晾衣服就好了,就可以帮助妈妈,让妈妈不那么辛苦。 师:宝贝,百善孝为先,你做到了!孩子们,把掌声送给我们的孝心之星(加3分) …… 2. 师:小真的想象为什么会有那么神奇呢?因为她的想象很大胆(板书:大胆)现在,我们也来大胆的想象一下:“小真的长头发还可以做什么?” 生1:还可以当跳绳,和小朋友们一起跳。 师:这个想法真奇妙!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拥有了长长的头发,把它当跳绳跳一跳吧。) 学生起立一起试着跳30秒跳绳。(孩子们一下子就兴奋了,立刻走进了想象的世界。) 生2:还可以当长线,拿去放风筝。 师:你的想法太奇妙了,今天的“奇思妙想大王”就是你了!(加3分) …… 3. 自读儿童诗,填写阅读记录卡。 师:大胆的想象真是太神奇了!它让我们的儿童诗充满了奇思妙想。接下来,请孩子们拿出阅读单,走进儿童诗,再次去感受儿童诗中的奇思妙想吧!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自由阅读儿童诗《下巴上的洞洞》《爸爸的鼾声》和《冰冻的梦》,边读边思考:儿童诗中最奇妙的想象是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并完成阅读记录卡。”)

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1

题目: 分析儿歌和儿童诗的异同 论文研究课题方向:儿童文学方向 学校:岩山镇朝阳完小 姓名:尹芳

目录 摘要 (2) 导论 (3) 一、发展史 (4) (一)儿歌起源时间早,运用广泛 (4) (二)儿童诗出现时间晚,使用时带有功利,多用于传播新思想 (4) 二、写作内容 (5) (一)儿歌是叙事,写物,内容浅易,重实用性 (5) (二)儿童诗是写意,抒情,内容较深,重艺术性 (5) 三、语言特色 (6) (一)语音特征比较:儿歌比儿童诗更注重韵律 (6) (二)词汇特征比较:儿歌词汇简单通俗而儿童诗词汇丰富有内涵 (7) 四、写作功能 (8) (一)儿歌是对儿童基本情感和生活常识的培养 (8) (二)儿童诗是对儿童进行文学的陶冶和提高文学修养 (9) 五、结语 (10) 六、注释 (11) 七、参考文献 (11)

摘要 儿歌和儿童诗,统称儿童诗歌,是儿童文学中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二者不管是在内容和形式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与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上都有密切的关联。但在当今社会两者常被人们混淆,有的人把儿童诗当做儿歌,有的人把儿歌当成儿童诗。因此,本文从儿歌与儿童诗的发展史、语言特色、写作内容、写作功能等不同角度,来探讨儿歌与儿童诗的文体特征。继而,比较和区分这两种体裁的不同点。 关键词:儿歌儿童诗语言特色写作内容写作功能 导论: 儿歌,也称童谣、儿语等,是一种具有民歌艺术风格的、为低幼儿童创作的,且符合这一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欣赏趣味的、可吟可唱的诗歌样式。它篇幅短小,结构单纯,一首儿歌说明一个意思或一个目的,特别重视节奏、声韵的美感。其内容活泼生动,曲调欢快。作为幼年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鬓发斑白,仍能记起儿时的歌谣。儿童诗是指切合儿童的心理,抒发儿童的情感,适合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阅读、吟诵,为他们所理解、欣赏和喜爱的诗歌。题材广,主题深,语言词汇丰富,篇幅长,注重多种意象的运用与不同意境的构造等都是儿童诗的特性。 分析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 一、从儿歌、儿童诗的发展史来分析: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训练《专题1 童诗童谣》(附答案)

专题一童诗童谣 开卷有益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妈抱, 妈不睬,叽里咕噜滚下来!……”听到这些熟悉的 歌谣,小朋友们肯定感到亲切而自然吧?因为从孩 子开始,这些童诗童谣就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 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没有乐谱、和谐 简短的歌谣。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二是有趣、 好玩。童谣的形式有多种,如摇篮曲、游戏歌、数 数歌、问答歌、拗口令、谜语歌等。儿童诗歌是以 儿童为阅读对象的,它的情感最饱满,想象最丰富,语音最天真,意境最优美。 一、反复朗读,熟读成诵。童诗童谣的语言浅显,节奏明快,易于上口,能读能唱能表演,有深厚的生活气息。它的押韵和分行,让人读起来有节奏感,有音乐之美。 二、读诗歌想画面。儿童诗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如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通过我们的想象,把它们串联起来,让它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三、理解诗歌的内容。童诗童谣的内容十分丰富:有的反映了儿童热爱祖国、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有的反映了孩子们讲卫生、爱劳动、懂礼貌等精神风貌;有的描述大自然的美丽及描写有趣的自然现象;有的还会像小辣椒、小刺猬一样,辣我们一下,刺我们一下,作善意的讽刺和批评。 在本单元学习中,我们又将一起去学习童诗童谣,让我们伴随童诗童谣快乐成长。 轻松阅读 春天是这样来的 张国南 叮咚,叮咚! 小溪试了试清脆的嗓子。

啊,春天是唱着歌来的! ( 段解:想象多么丰富!叮咚,叮咚!是小溪流水的声音,但在诗人眼里,那是春天在唱歌。) 呼啦,呼啦, 柳枝弯弯柔软的腰, 啊,春天是跳着舞来的! (段解:呼啦,呼啦,是风吹动柳枝的声音, 但在诗人眼里,那是春天在跳舞。) 哔剥,哔剥, 春笋在泥地里快活地拔节, 啊,春天是放着鞭炮来的! (段解:哔剥,哔剥,春笋拔节原来还有声音,但在诗人眼里,那是春天在放鞭炮。)点评:几个象声词,把我们带到快乐而活泼的春天里。春天是唱着歌来的,是跳着舞来的,是放着鞭炮来的,多形象啊!这些整齐的句式让我们好像看到了春天正迎面大踏步走来!细心的小朋友,你眼中的春天又是怎样来的呢? 快乐练习 训练1 海上的风 刘饶民

儿童诗课外阅读指导课

打开儿童诗的大门 ——儿童诗课外阅读指导课精品教案(有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品童诗、读童诗,激发阅读儿童诗的兴趣。 2、初步学会用“品味诗句、想象画面、体会情感”的方法阅读儿童诗,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读儿童诗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儿童诗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儿童诗4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1、猜猜儿童诗 (板书:儿童诗)你知道什么是儿童诗吗? 指生说。 小结:同学们说得这些,都是你们的猜测。那么儿童诗究竟是不是像大家猜测的那样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打开儿童诗的大门,去掀开儿童诗那神秘的面纱。(补全课题) 2、游戏识童诗 (1)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结束后,你可能就会明白什么是儿童诗了。 师生做游戏:《你问我答》(出示课件) (2)交换角色,再玩一次。 (3)出示《我不想吃鱼》,学生齐读。 (4)我们以前也学过不少的儿童诗,像三年级上册的《听听,秋的声音》,二年级的《一株紫丁香》,一年级的《柳树醒了》《两只鸟蛋》等等。仔细想想这些儿童诗,再结合刚刚读过的这首,你对儿童诗是不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指生说。 小结:是呀,儿童诗就是专门为我们儿童写的诗。它语言优美生动,充满童真童趣、充满丰富的想象,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 了解了什么是儿童诗,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她,一起去感受儿童诗的魅力。 二、依托文本,研究方法 1、出示课件:《朋友》 根据你对儿童诗的了解,你猜猜这首诗会写什么?生猜测。 2、指六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看看是不是和自己猜想的一样。 3、读悟儿童诗,学习方法 一读: 请同学们都来用心地读读这首儿童诗,看看你从这首诗中能读懂什么?可以在空白处写写你的理解,相信同学们能读出自己的发现。 交流:通过读诗,你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诗句中知道的?(教师随机指导)

最新儿童诗课外阅读指导课有课件精编版

2020年儿童诗课外阅读指导课有课件精编 版

打开儿童诗的大门 ——儿童诗课外阅读指导课精品教案(有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品童诗、读童诗,激发阅读儿童诗的兴趣。 2、初步学会用“品味诗句、想象画面、体会情感”的方法阅读儿童诗,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读儿童诗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儿童诗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儿童诗4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1、猜猜儿童诗 (板书:儿童诗)你知道什么是儿童诗吗? 指生说。 小结:同学们说得这些,都是你们的猜测。那么儿童诗究竟是不是像大家猜测的那样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打开儿童诗的大门,去掀开儿童诗那神秘的面纱。(补全课题) 2、游戏识童诗 (1)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结束后,你可能就会明白什么是儿童诗了。 师生做游戏:《你问我答》(出示课件) (2)交换角色,再玩一次。 (3)出示《我不想吃鱼》,学生齐读。 (4)我们以前也学过不少的儿童诗,像三年级上册的《听听,秋的声音》,二年级的《一株紫丁香》,一年级的《柳树醒了》《两只鸟蛋》等等。仔细想想这些儿童诗,再结合刚刚读过的这首,你对儿童诗是不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指生说。 小结:是呀,儿童诗就是专门为我们儿童写的诗。它语言优美生动,充满童真童趣、充满丰富的想象,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 了解了什么是儿童诗,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她,一起去感受儿童诗的魅力。 二、依托文本,研究方法 1、出示课件:《朋友》 根据你对儿童诗的了解,你猜猜这首诗会写什么?生猜测。 2、指六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看看是不是和自己猜想的一样。 3、读悟儿童诗,学习方法 一读: 请同学们都来用心地读读这首儿童诗,看看你从这首诗中能读懂什么?可以在空白处写写你的理解,相信同学们能读出自己的发现。 交流:通过读诗,你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诗句中知道的?(教师随机指导)

让小学生的阅读快乐起来

让小学生的阅读快乐起来 阅读应该是幸福、快乐、享受的。中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博闻强识,可以陶冶情操,增加知识,提高写作水平,可是为什么现在有不少学生感到阅读是枯燥、乏味、痛苦的?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提到阅读教学,背诵被不少教师誉为语文学习的捷径。将名诗警句、精彩章节、妙文华章等语文材料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无疑是掌握一门语言的捷径。但是,目前,阅读教学却陷入尴尬境地,——学生厌读!在初中阶段,阅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力和写文能力,透过优秀文学作品,品读生活,启迪心智。然而,在不少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所谓的阅读训练只是靠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进行详尽透彻分析,学生勤记笔记课后背。将阅读训练变成教师替学生阅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从根本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在阅读时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能在读书发现问题,并且通过进一步的读书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不仅仅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要感悟到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情感的。对语言的理解不能只停留于文字表面,而是把自己融入文章情境,与作者在思想上进行沟通,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使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协调发展。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所提的问题也越来越有价值。当学生的思维产生了碰撞,学生的思想产生分歧时,教师没有急于代替学生的意志,把他们引入自己设置好的答案,而是把握时机,借助课堂生成,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思考,在读中生疑,在读中解疑,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不是停留于表面,对人物内心世界的体会也不是那么肤浅了。随着阅读的进一步深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此循环,充分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反复的读书中找到自学的途径,让学生品尝到读书过程中由“生疑”到“解疑”的乐趣,求得各有千秋的答案。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多向思维。在这样的阅读中,通过一步步的实现目标,体会到思考问题的乐趣,享受阅读所得的成功,学习所带来的满足感,发现学习的乐趣,真正变成“我要学,我想学”。

小学“快乐读书,快乐成长”读书活动方案

小学“快乐读书,快乐成长”读书活动方 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善辩,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让学生快乐读书,给学生以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书成为全校师生的朋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让每一位学生都想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与大师对话,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的视野。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热爱读书,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2、通过活动,使学生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净化自己的心灵。 3、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4、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与经典、好书交朋友,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营造书香校园奠定基础。 活动主题: 1、我读书,我快乐! 2、让学生拥有一个书香浸润的童年。 3、阅读,是与我们相伴一生的精神家园。 活动内容: 1、活动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 必读书:《格列佛游记》、《王子复仇记》、《小学生阅读文选》第10册 选读书:自选两本喜欢的图书 活动过程: 1、创设读书环境,使学生愿意读书 自开展“快乐读书”活动以来,为学生创造了可随时取阅的便捷读书环境。对家长积极宣传孩子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提醒家长不要一味地只给孩子买书,最主要的是督促孩子去看书。平时经常带孩子逛逛书店,感受书店里浓郁的书香气息和读书氛围。 2、提供交流平台,让学生乐意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每个学生喜欢读书、痴迷与读书,我们有充分利用好学校固定的读书时间(每周二的口语交际课、每周四的大阅读课、每周一节自由读书时间)为每个孩子提供

儿童诗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儿童诗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读童诗、品童诗,激发阅读儿童诗的兴趣。 2、初步学会用“读诗文、品诗句、悟诗情"的方法阅读儿童诗,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读儿童诗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儿童诗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儿童诗七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1。课前三分钟美文诵读。 生齐声朗诵儿童诗:金波《星星和花》《其实并没有风吹过》《春的消息》、林焕彰《鸟和海》、何爱民《天趣》。 2.猜猜儿童诗 你知道刚才读的是什么诗吗? 齐声说:儿童诗。 什么是儿童诗呢? 生自由回答。 小结:同学们说得这些,都是你们的猜测.那么儿童诗究竟是不是像大家猜测的那样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打开儿童诗的大门,去掀开儿童诗那神秘的面纱。(补全课题) 3。揭示含义. 儿童诗是指适合儿童欣赏阅读的诗歌作品,它既可以是成人写的,也可以是孩子自己写的。 4。我们以前也学过不少的儿童诗,像三年级下册《春的消息》《带雨的花》,一年级《爸爸,你知道吗》等等。仔细想想这些儿童诗,再结合刚刚读过的这几首,你对儿童诗是不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呢? 指生说。 小结:是呀,儿童诗就是专门为我们儿童写的诗。它语言优美生动,充满童真童趣、充满丰富的想象,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 了解了什么是儿童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儿童诗的世界里畅游,一起去感受儿童诗的魅力吧。 二、依托文本,研究方法 1.出示课件:《锁不住的心》 根据你对儿童诗的了解,你猜猜这首诗会写什么?生猜测。 2.指六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看看是不是和自己猜想的一样。 3.读悟儿童诗,学习方法 一读: 请同学们都来用心地读读这首儿童诗,看看你从这首诗中能读懂什么?可以在空白处写写你的理解,相信同学们能读出自己的发现.

快乐的秘密课外阅读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快乐徜徉

快乐的秘密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快乐 徜徉 一、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什么是课外阅读?笔者这里所指的是教材以外的一切阅读,既包括学生在课外进行的一切阅读,也包括教师统一安排在课内阅读的教材以外的读物。 众所周知,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靠学习一学期28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教育部新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作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九年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然而,现行的语文教学并没有真正把课外阅读摆在重要的位置,学生中谈“书”色变者大有人在。一年前,笔者曾在四年级学生中做过这样一项调查: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外,能主动阅读的学生少得可怜,经常到图书馆去借阅图书的学生几乎为零。学生家中藏书量绝大多数在10册以下,平均每学期新增图书还不到两册。多么令人心寒的数字!

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是什么扼杀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学评估的不完善导致广大师生为追求分数耗尽了精力,从而挤走了学生在校园内的课外阅读时间;偏向农村的社会和家长、教师的一些落后观念或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阅读空间的拓展;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又使得他们对诸如动画片之类的电视节目及网络游戏更感兴趣,这就使学生的业余阅读成为一个泡影。此外,还有一大容易为人们忽略的扼杀学生阅读兴趣的隐形杀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主要有两种:客观性障碍和主观性障碍。客观性障碍主要是由读物内容过深导致的,如有的读物中运用大量的典故或者语言凝练的古诗词等,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主观性阅读障碍则是学生由于没有教师或家长的指导和激励,对课外阅读由无从下手到漠不关心的一种态度。 二、成功阅读策略 成功阅读,指学生在阅读的初始阶段能够毫无思想负担地读一些适合自己水平的趣味读物,从而获取知识和得到心灵上的愉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阅读指导和刺激,使学生产生一种动力。有了这种动力的鞭策,学生就能较主动地克服自身的畏难、懒散等消极心理,从而走向阅读的成功。这种成功的欢乐进而又会产生一种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好好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儿童诗与儿歌比较

儿童诗与儿歌比较 儿歌与儿童诗是儿童文学中常见的两种体裁,大部分人不会把这两者之间的界线分得非常清楚,但是儿歌与儿童诗之间还是有差异的,部分学者研究认为:儿歌在古代为童谣,属于“歌”的范畴,来自于民间歌谣。而儿童诗则是在五四时期“新诗”(即白话诗)的基础上产生的,属于“诗”的范畴,来自于文人的创作,常称为自由体诗。五四运动以前,人们对儿歌与儿童诗的研究常常只是表面上的论及到,五四运动以后,儿歌与儿童诗的研究范围才逐渐扩大,视角也逐渐变广,许多学者从教育心理学、科学、文学和民间文学等角度,分别讨论了儿歌与儿童诗各自在形式、内容和意义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2 语音特征 2.1 儿歌注重韵律化 儿歌形式规整,它的音乐性是外化的,表现在押韵和节拍上。儿歌几乎都押韵,无韵不成儿歌。儿歌的押韵规律主要有三:一是句句押韵。如儿歌《小白兔》: 小白兔,穿棉袄。 耳朵长,尾巴小。 三瓣嘴,胡子翘。 一动一动总在笑。 这首儿歌每句的末字“袄、小、翘、笑”都是押的“ao”的韵,属于句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既容易记住,又动听。 二是隔句押韵。如一首传统儿歌: 刚刚六点过, 太阳就落坡。 鸭子跳上架, 猫儿进了窝。 蝙蝠天上飞,

正把蜜蜂捉。 这首儿歌第一句入韵“o”,然后隔句押此韵,读起来既具有一个韵押到底所产生的流畅活泼的音乐美,又具有隔句押韵所形成的节奏舒缓的特点。 2.2 儿童诗注重散文化 儿童诗形式自由,它的音乐性是内在的,儿童诗对韵律方面没有太多的要求,尤其是儿童诗歌的“诗”和“歌”界线清晰后,儿歌的韵律美更为突出,而儿童诗“概念”的韵律则慢慢淡出,一般都是自由用韵,押韵也只是大概押韵或者是完全自由化,相当于一种“自由体”。如一首儿童诗《草帽》: 草帽上的小洞洞 是我给阳光 开的一扇扇门 你看阳光钻下来了 他们调皮地踩着我的影子 我的影子上留下了他们的脚印 这首儿童诗在韵律上没有什么约束力,自然、朴素的自由风格却更具魅力。尽管儿童诗在节奏韵律上得到了放松,但并没有影响它的音乐美,反而更为随和。从上面的诗歌中也可以看到儿童诗的散文化倾向主要表现在诗句散漫、用字押韵自由等方面。 3 词语特征 3.1 儿歌词语的口语化 儿歌词语的口语化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重叠。儿歌中词语的重叠形式很多,但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AA式,如“亲亲”、“宝宝”、“娃娃”、“乖乖”等。另一种是ABB式,如“红通通”、“亮晶晶”、“笑嘻嘻”、“哗啦啦”等。这些重叠形式在儿歌中随处可见,不仅增加了儿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而且还以口语化的方式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二是拟声词。在儿歌中恰如其分地运用拟声词可以使儿童产生身

快乐阅读--感受中华经典

社团阅读活动

《快乐阅读感受中华经典》 阅读活动主题报告 一、阅读活动背景与现状 大量的课外阅读能使学生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积淀,提高阅读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3—4年级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5—6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7—9年级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常规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农村学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却不尽人意。近年来为缩小城乡差别,逐步实现教育公平,在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西部基础相对薄弱、发展相对滞后的省区都是逐步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达标验收。这对于农村教育来说,真可谓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普九”验收后,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校园变宽了,环境变美了,各种教育设施齐全了。学生要看看课外书藉、老师要查查资料等已经成了近在咫尺的现实。但是有关机构通过对数十所学校的深入调查和详细的了解,发现农村学校的学生普遍对课外阅读兴趣匮乏,甚至多数毫无兴趣。按照“普九”验收的指标要求,就要完成图书借阅的相关资料。于是学校没有办法,只得采取多种方式,强制学生阅读。比如由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将图书统一从图书室借出,分给学生阅读,指定学生完成读后感或心得体会,完成读书笔记等。事实证明强扭的瓜是不甜的。从学生的阅读情绪、心得体会等来看,效果是不理想的。 从社会的角度看,很多学生家长根本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学生看课本以外的书就是孩子“一天只知道看小说,能读成什么书?”因此,要么是责备,要么是抱怨,甚至横加干涉,对孩子的课外阅读基本是给予完全的否认。因此,农村学校的学生普遍的课外阅读量少,作作文能力低下,也极大的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加强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好地提高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进程呢,已成为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阅读活动的意义与价值 通过对本阅读活动课题的探究,将语文学科特点与传统文化经典传承细化结合,探索课外快乐阅读对语文本学科教学的作用、意义与影响。其现实应用价值体现在: 1、对初中学生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对经典书籍进行价值判断。增强学生的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切实感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