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文言文两则

1文言文两则

1文言文两则
1文言文两则

1文言文两则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课前准备: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学弈》)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出示朗读录音,生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五、迁移训练、练读古文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

天下之(12)不助苗长者寡(13)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14)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15)无益(16),而又害之。

注释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2、长(zhǎng)——生长,成长。

3、揠(yà)——拔。

4、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5、谓:对…说

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9、趋——快步走。10、往—去,到..去。11、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12、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13、寡:少 14、耘苗:给苗锄草 15、非徒——非但。徒,只是。 16、益:好处。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韩非子》

注释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②走——跑,逃跑。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④冀——希望。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吕氏春秋》

【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③负——用背驮东西。④椎(chuí)——槌子或棒子。⑤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⑥遽(jǜ)——急速。【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①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战国策》)

释义:①方——刚刚。②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③曝——晒。④支——支持,即相持、对峙⑤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⑥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⑦喙——嘴,专指鸟兽的嘴。⑧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⑨即——就,那就。

⑩谓——对……说。⑾舍——放弃。⑿相舍——互相放弃。⒀并——一起,一齐,一同。⒁禽——同“擒”,捕捉,抓住。⒂且——将要。⒃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⒄禽——通“擒”,捕捉。⒄恐——担心。⒅为——替,给。

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四、激励测试,交流感悟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游:其:为:也:如:此:乎:始出: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五、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o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Co C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 6.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教学反思:《学奕》课堂教学1、注重了文中几个多音字的读音,如“惟弈秋之为听”一句中的“为”应独“wéi”,又如“为是其智弗若愚”一句中的“wèi”,还有“与”在文中出现两种读音,在老师的强调之下,几乎没有学生读错。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因为读是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3.在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时,没有像之前一字一句的解释,而是让学生结合书下

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教学下来,发现学生理解的很好。4.不仅处理了课文内容,还引领学生学习了一篇小的文言文课外阅读《孟母戒子》,文章再一次强化了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不足之处:教学环节设计不够合理,导致课堂没有让学生背诵课文的时间,在处理完课外阅读《孟母戒子》后就下课了,只能把背诵留到课下让学生背诵。《两小儿辩日》课堂教学优点:1.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特别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好,学生有小组汇报的意思,课堂合作学习氛围很浓。2、设计的问题有针对性“孔子不能决也”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引出两个小孩说的话,也就是本课的重点2~4段。3、本课读的比较充分,采用指名读,评价。齐读。同桌合作读。师生对读等形式,目的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感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不足之处:对于孔子的资料介绍有些不合理,应放在课文的后面,在分析完孔子是怎样一个人后出示孔子的资料和学过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样更能衬托出孔子的人物品质。

另外,教师自己精心制作的课也为课堂增色不少,使课堂教学更科学,高效,有趣。

1文言文两则

1、文言文两则 (一)默写《学弈》 1、《学弈》选自,作者,他是我国古代的、,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是孔子之后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尊为 “”。本文通过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绝不可的道理。 2、按要求填空。 “诲”字是结构,共有画,第五笔的笔画名称是;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再查音 节。 3、在括号里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之:通国之善弈者也()其: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虽听之()为是其智弗若与() 虽与之俱学() 4、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使弈秋诲二人弈。 (2)思援弓缴而射之。 5、“难道说他的智力不如人吗?”这句话是句,将它改为陈述句: 6、同是学下棋,为什么两人的学习效果不一样? 7、课文里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联系实际,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二)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 一儿 一儿曰: 一儿曰: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 1、《两小儿辩日》选自一书,编者是时期国人, 名叫。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了认识自然,探究客观真理,要,而两小儿的值得我们学习。

2、联系课文,解释带点字词的意思。 (1)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斗:故: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去:日中: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曰:孰:汝: 4、联系课文,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及其日中如探汤。 5、联系课文,回答问题。 (1)两个小孩争论的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争论不休? (2)作为当时很有学问的孔子能回答这个问题吗?他是怎样做的? (3)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一、我能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字词。 hóng hú jiáo huì xué yì pán yú()()()()cāng liáng tàn tāng zhuān xīn zhì zhì biàn lùn ()()()() 二、我是火眼金睛,我能辨字组词。 惟()援()激() 谁()缓()缴() 决()熟()探() 诀()孰()深()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1课文言文两则课后练习课后练习中学生习题网天翼教育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1课-文言文两则-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中学生习题网-天翼教育小学语文-六年级-第1课-文言文两则-课后练习 基础知识 1.带着问题读书。 1.《学弈》选自( )。( )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名( ),字( ),是孔子以后的( )大师,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 2.《两小儿辩日》选自( )中的一则传说故事。文中的主要人物孔子,名( ),字( )。春秋末期的( )家、( )家、( )家,( )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 )一书,流传于世。 2.注音我最行。(为下面字加上的正确读音) 弈 ( ) 鹄( ) 惟 ( ) 缴 ( ) 弗 ( ) 盂 ( ) 沧 ( ) 汝 ( ) 3.古今意思大比拼。 弈:通国: 诲:援: 弗若:然: 决:孰: 知:其故: 4.读下面句子,看看都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2.孰为汝多知乎?() 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5.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3)虽与之俱学。() 6.联系课堂,说说句子的意思。 1.惟弈秋之为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提升训练 1.《学弈》讲的是( )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 ( ),学习效果却截然不同。第一个人( ),第二个人( )。 2.《两小儿辩日》中“辩”是( )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 ),文中先写了( )路遇( ),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 ),再写( )凭借自己生活 中可以体会的直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 )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 3.第一篇文言文中共出现了( )个人物,其中你最喜欢 ( ),理由是:( )。 8.课内重点语段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 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 文言文两则 作业本答案

1 文言文两则 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孰.(shú√ shǔ)为汝.(rǔ√ nǚ)多知乎 2、为是其智.(zhīzhì√)弗若与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的不同含义: ①助词,相当于“的”;②代词,代指某人或某事;③动词,表示“去、往”的意思。 1、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①) 2、一人虽听之.(②) 3、思援弓缴而射之.(②)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②) 5、送孟浩然之.广陵(③) 三、品读课文,完成练习。 (一)学弈 弈秋,通国 ..(全国)之善.(擅长)弈.(下棋)者也。使弈秋诲.(教导)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拉)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一起)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文中带点字、词的意思,并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2、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奕秋学下围棋,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结果后一个人的棋艺比不上前一个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做事都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3、联系课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是因为他(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二)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判断)也。 两小儿笑曰:“孰.(谁)为汝多知乎?” 1、解释文中带点字、词的意思,并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2、联系课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小儿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我们远,而到了中午时分距离我们近。 ②孰为汝多知乎? 还以为你比我们多知道一些东西呢? 3、从文中“孔子不能决也”一句可见所辩问题的复杂性。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采用的方法是观察—结论。 在辩论过程中,两小儿表现得都很在理、坚决。孔子对待这个问题则表现出了不能决断的态度。 4、写出两句你所知道的孔子的名言。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小练笔。 从课文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则故事,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学弈》这篇古文给我的感触最深,它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第1课《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4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汝、盘、盂,沧沧凉凉、探汤。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读懂句子。 4、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多角度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5、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3、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 1、理解文意。能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2、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习历史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大学问家──孔子,他博学多闻,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但现在有这么一个问题,连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无法判断解决,这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呢?现在我就带大家到《列子?汤问》中去看看孔子是如何被难倒的。教师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师:初读题目能获悉什么信息? 师:两个小孩在争论关于太阳的什么问题? 2、大家课前初看课文,感觉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 困难:难读,有些词语难理解。 解决方法:多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结合注释读明白;理解大意读通顺。

3、教师范读,扫清生字障碍,读通读顺课文。 4、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读课文。 5、在理解的基础上试着复述课文。 三、解析课文 1、学习第一段,由学生说出整句话的含义,重点让学生理解“游”字。 2、让学生区分两小儿,由此引出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学习第二小节。 ⑴从“也”字入手,指导学生朗读。 ⑵学生释意,老师随机板书。 3、小结,让学生明白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就是太阳的远和近。 4、合作学习三、四小节: ⑴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圈划出两小儿辩论太阳远近各自的理由。 ⑵小组间练习朗读,采用你读他译,他读你译的方式(师生进行评价) ⑶重点学习“探汤”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古今两义,课件出示“孟”和“盖”的图片,并指导“孟”的书写,理解句意后指导朗读。 ⑷课件出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句话。让学生找出两句类同之处,(从句式上,内容上)指导学生读出反问,自信的语气,并小结出两小儿各自的理由(远小近大,近热远凉)师板书让学生达成背诵的效果。 5、学习最后一小节: ⑴这时候两小孩子问孔子,孔先生,你说我们两个到底谁说的对呀?孔子能判断吗?能决断吗?古文怎么说? ⑵解释“熟为汝多知乎?”孰是什么?为是什么?汝是什么?多知又是什么?连起来就是? ⑶学生试背这两句话,并提出两小儿说这句话时态度怎么样? 四、研读课文,读后明理 1、让学生重点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态度: ⑴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明白太阳离我们远近的有关科学知识,并让学生当堂概括。 ⑵学生提供孔子的资料,老师对孔子进行评价。 ⑶师生互动后课件出示孔子说过的话,让学生懂得孔子回答不出其实就体现了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学习态度。 ⑷让学生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笑,是在笑什么?并指导朗读。 2、拓展延伸,让学生书写感想,学习孔子实事求是和两小儿善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

语文六年级下册《1.文言文两则》的练习题

1.文言文两则 基础过关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一心以为有鸿鹄.(húgào)将至,思援弓缴.(zhuó jiǎo)而射之。 2.为是其智弗.(fèi fú)若与.(yúyù)? 3.孰.(shúshóu)为汝.(nǔ rǔ)多知乎?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故:A.原因,缘故。B.老的,旧的,原来的。 C.变老,变旧。D.因此,所以。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3.暮去朝来颜色故.。( )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之:A.的。B.指代弈秋的教导。C.指代鸿鹄。D.指代专心致志的人。 5.思援弓缴而射之.。( ) 6.通国之.善弈者也。( ) 7.虽与之.俱学。( ) 8.一人虽听之.。( ) 三、解释画横线的词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通:__________ 弈:__________ 句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是其智弗若与? 为:__________ 弗:__________ 句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探究应用

文言文两则学弈 课文朗读

《文言文两则》学弈课文朗读 学弈 《孟子·告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为是其智弗若与 (yú)?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诲;另一个人虽然也听着,却一心在想着天鹅将要飞过,要怎样拿弓箭去射杀它。虽然两个人在一起学习,可是他的成绩却没有第一个人好。是他的智力不如他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 弈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鲁国人(今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仉氏。:下棋。(围棋)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之:全国的。

通:全。 善:善于,擅长。 页 1 第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虽然也在听讲。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天鹅。 援:引,拉。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缴:本文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天鹅。 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 曰:说。 非然也:不是这样的。 矣:了 读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e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u)将至,思/ 页 2 第 援弓缴[zhuo]/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u)若/之矣(yi)。为是其智/弗若与[yu]?曰:/然也。 读课文时的基调: 用怀着一种好奇、愉快的追求知识的感觉去读。 (2) 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注释

部编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文言文两则》同步练习

部编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文言文两则》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hóng hú gōng zhuó pán yú cāng liáng tàn tā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解释划线的字。 ①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弈:________ 数:________ ②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致志:________ 不得________ ③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________ 故:________ ④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以:________ 日中:________ 3.比一比,再组词。 善________ 探________ 辩________ 盂________

喜________ 深________ 辨________ 孟________ 4.翻译文言文句子。 (1)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5.多音字组词。 数:shù________ shǔ________ 中:zhōng________ zhòng________ 6.从《学弈》这篇课文中得到的启示。 7.《两小儿辩日》的写作特点。 二、阅读理解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蜡烛 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被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说:“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可你呢?土里土气,在桌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 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谦虚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好好想一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高傲呢?”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闪了三下,就再也不发光了。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主人把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是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明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离开人间。 台灯很受感动,心想:“我要学习蜡烛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作贡献。” (1)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谦虚——________ 黑暗——________ (2) 在文中找出三个描写台灯很骄傲的词语,再找出三个描写蜡烛很谦虚的词语。 台灯________ 蜡烛________ (3) 将句子写完整。

1 文言文两则(教案)

1文言文两则 学弈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言文的释义,体会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感悟文言文阐述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有关孟子的资料、课件。 1课时 一、导入新课,读通全文,掌握读法 1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文言文跟以前学的课文有很大的不同。文言文虽然是古代人写的文章,但只要掌握方法,你们就能读懂这些文章。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

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一起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以此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知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点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断句,读不同的语气。 4让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试读质疑 1初读课文并介绍作者。交流对课文的印象,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第二位儒家大师,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肯定了人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的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其著作《孟子》,是儒家经典学术著作之一。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本文选自《孟子·告子》,是孟子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2再读课文。指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故事大意,并就不懂的地方自由提问。 三、研读交流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文言文两则(课堂实录)【新版】

教学实录——《学弈》 师:今天我们学一篇古文(板书“古文”)知道什么叫古文吗? 生:古代的文章 生:古代的人写的文章。 师:说得有道理。古时侯的人写的文章自然就是古代的文章了。古文有时也叫文言文。古文和我们现在学的现代文有很大的区别。我们现在学的文章,包括你们自己习作课上的写的一些文章,都叫“白话文:”。白话文是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大力倡导的。古文与现在的白话文有很大区别。比如这个字(板书“之”)。谁能把它组成一个词语? 生:明日之星。 师:对,你们校园墙上就大大地写着这四个字。知道词语的意思吗? 生:学校让我们好好学习,成为将来的明星。(众笑) 师:解释得不错,但这个“星”可不是让你们都去当影视明星、当歌星,它是指一切有成就的人。我再问你,这个词语中的“之”字当什么讲? 生:就是“的”的意思,明日的星。 师:讲得很明白。谁还能组词? 生:之乎者也。(众大笑) 师:“之乎者也”可不是一个词。这本来是互不相连的四个字,它们是古文里的一些语助词。不过也有人用它来讽刺那些白话文还写

不通,却老想胡撰两句文言的人,如:“这个人之乎者也说了半天,谁也不知道他说了些什么!”明白了吗?(生答明白) 师:还能组词吗? 生:军属门上有时贴一张“光荣之家”的纸。 师:对。其中的“之”字怎么讲? 生:当“的”讲。 师:也当“的”讲。刚才说了这个“之”字是古文中常用的一个字。现在用它一般都当“的”字讲;但在古文中,它却有许多种讲法;我们今天这篇课文里,“之”字行后一共出现了六次,大致有三种讲法;有时即使是同一个讲法,但所指的对象也不同,真的有点复杂。大家一会儿读的时侯要注意细心区分、理解。好了,现在大家打开课文,读一下课题。 生:(齐)学弈。(师板书课题) 师:翻开后页的注释。看看这个“弈”字是什么意思。(生看注释) 生:“弈”就是下棋。 师:“学弈”呢? 生:学习下棋。 师:完全正确。你知道这一课是学习下什么棋?象棋?军棋?还是跳棋? (该生无语,另一生举手) 生:这一课说的是学下围棋。因为古代肯定没有什么军棋,跳棋

1、《文言文两则》阅读练习卷答案

1、《文言文两则》阅读练习卷 姓名: 一、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的)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指弈秋的教导)(它,指鸿鹄)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他,指前一个人) 二、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用文中的话回答)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三、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 1.《学奕》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个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在相同的条件下持不同的态度做事,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 4.理解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四、一词多义: 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孰为.汝多知乎?(说) 2、问其.故。(指两个小孩)及其.日中如探汤。(无意思) 五、古今异义。 1、日中如探汤。 汤:古义(热水)今义(汤水)。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古义(离)今义(到) 六、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七、文学常识填空。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视觉)角度出发,一个从(感觉)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

1、《文言文两则》之《学弈》教案

1、《文言文两则》 教师彭之恒学科语文执教班级六(四)教学时间2012年 2 月 16 日教学地点教室教学内容《学弈》 教学课时第 1 课时教学课型精读是否集体备课否 教材分析 《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4、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教学重点1、对照注释,掌握生字词,弄清句意。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两个人的不同表现。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 2、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 准备 准备《孟母三迁》的故事,了解孟子。 预设过程设计意图 一、导语。 1、出示常见文言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温故而知新。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学好文言文,对于 提高我们的语言感悟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大有好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弈》 这篇文言文。 2、师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古时候一个姓孟的孩子,他的母亲孟母吧!把家安在集市边,不久,她的儿子学会了喊 吆喝着做买卖,孟母想就这样下去,将来孩子就成了小贩了。她就带着孩子搬了家,搬到 了一座山脚下,到了清明节,扫墓祭祀的人很多,她的孩子学会跪、拜等动作,孟母一看,

不得不了,这样下去,孩子不就学会跳神做迷信吗?于是她赶快搬家,搬到了学堂边,孟母就会放心了,她的儿子跟着先生读书了。这位孩子就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儒家代表人孟子。 3、本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4、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孟子的资料?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着作有《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3、出示挂图:仔细看图,他们在干什么?三个各有什么表现? 二、读通课文,体会中心。 1、默读课文,边读边对照注释逐字,理解每句话的意思,逐句了解文章的意思。对理解有难度、有困难的字、词、句做上标记。生自学。 2、总结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谁再来将整篇课文读一读(指名学生读) 5、指导学生理解课文。 ①解题:学弈什么意思?(围旗,下围棋):学习下围棋 看注释是帮我们学懂古文的一种好方法。谁能单讲这个弈字(生答),汉字中有一个字和弈字特别象,谁知道这个字? ②奕秋是个怎样的人?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f11740047.html, 奕秋(人名,因善于下旗,所以称为弈秋),通国(全国)之(的)善(善于,擅长)弈者(的人)也。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弈秋,全国善于下旗的人。者:的人,如读者是读书的人,作者是写作的人,像这样的还有吗?) ③这两个人是怎样学的? 使(让)弈秋诲(教导)二人弈,其(其中)一人专心致志,惟(只)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一人虽(虽然)听之(指弈秋的教导),一心以为有鸿鹄(天鹅)将至,思援(拉,引)弓缴(本课指带有丝绳的箭)而射之(天鹅)。 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④他们一起学棋的结果呢? 虽与之(他,指前一个人。)俱(一起)学,弗若(不如)之矣(了)。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这个人虽然与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但不如专心学习的人啊。) ⑤出示:为其是智弗若与? ⑥学习的结果不同是智力的问题吗?生(不是)既然不是智力的差异,那为什么“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f11740047.html, 出示问题: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从哪句话看出来的)从中我们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 生交流。 引导:“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三、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你给用自己的话把这篇文言文讲成故事吗? 2、生准备后讲。 3、这里老师也准备了几则文言文,请同学们读一读。(示文言文)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4 课《文言文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1. 会写“援、射”等 6 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 了解故事内容。 4. 理解重点词句, 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学习《两小儿辩日》时, 了解两个小孩的观点以及他们的依据。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1.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下棋吧?来说说你们学习下棋(围棋或者象棋)时有什么感悟吧!( 唤起学生对下棋场面的回忆, 从而进入 课文。) 2. 板书课题。说说“弈”指什么, “学弈”又是什么意思。 3.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告子上》里面的一篇文章, 看看两个学生跟随他们的老师弈秋一起学习下棋时, 分别取得了怎样的学习效果。 二、初读课文, 扫清字词障碍。 1. 提出读书要求: 大声朗读课文, 组成小组, 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 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弈(y ì)秋弓缴(zhuó) 3. 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援” “射”“俱” , 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 三、再读课文, 走近作者, 正确断句。 1. 作者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 字子舆。他认为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 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等论点, 著作《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2.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 本文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程度的问题时举的一个案例。 3. 弈秋, 通国/ 之善弈者也。使弈秋/ 诲二人弈,其一人/ 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 虽听之,一心以为/ 有鸿鹄将至, 思/ 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为是/其智/ 弗若与?曰:非/ 然也。 四、通读课文, 感知整体。 1. 默读课文,并根据注释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 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两个学生跟同一位老师学习, 因为两人学习态度不同, 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3. 通读课文,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 作者意图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用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的方法。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收集孔子、孟子、列子相关材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并且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具有哲理性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说起学习,常提我们要“专心致志”,那么“专心致志”这个成语大家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 明确:“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解疑:“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

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 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思考: ⑴谁学下棋? ⑵怎么学下棋? ⑶学得结果怎么样? ⑷《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接下来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可以翻译,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自已背过)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帮助学生朗读。 3、学生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 (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

1文言文两则教案

1、《文言文两则》教案 执教:_______ 时间:________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我能正确读写生字词。 2. 联系上下文,结合注释,掌握故事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重点) 3. 体会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难点)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示范引导(5分钟) 二、阅读学案,明确目标(1分钟) 三、依据学案,自学课文。(23分钟) (一)【字词过关】(3分钟) 1.要求学生独立学习,巡视指导。 2.(PPT)读词语。 (二)【课文诵读】(15分钟) 1.要求学生用多种方式独自、相互读课文,将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指导朗读语气,相机纠正读音,指导学生理解词语。 3、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脉络,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文本梳理】(5分钟) 1.要求学生独立填写导学案。 2.对学评价。 3.指名汇报,规范总结。。 四、组织交流,规范指导(5分钟) 五、学情检测,反馈纠正(5分钟) 六、学习小结。(1分钟)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重点) 2.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难点) 3.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铺垫孕状(3分钟) 二、积极自学,个性认知(5分钟) 三、展示汇报,达成共识(15分钟) 活动一:《两小儿辩日》这则文言文中两小儿为什么而争辩?他们各自的理由和观点分别是什么? 活动二:你同意谁的观点?孔子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5分钟) 五、当堂训练,实践巩固(10分钟) 六、总结学习,反思评价.(2分钟)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1文言文两则

1.文言文两则Array 一、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三、教学难点: 1.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讲授、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 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⑴谁学下棋?⑵怎么学下棋?⑶学得结果怎么样?⑷《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指名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2.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1课《文言文两则》同步练习B卷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1课《文言文两则》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27分) 1. (4分)我知道划线字的正确解释。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 ________ ②这场比赛,他们以少胜多,取得了最后的胜利。________ ③不用管他,让他说去。________ 2. (3分)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弈秋教诲鸿鹄 3. (4分)歇后语是一种隐去后文,以前文表示意思的幽默语言。请将下列歇后语的后半部分找出来。 湘绣被面包画册________香肠做链子________ 香炉里长草________ 香山的卧佛________A.锁不住 B.大手大脚 C.话(画)里有话(画)D.慌(荒)了神 4. (8分)先讲划线字的意思,再解释句子的意思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使:________ 诲:________

弈:________ ________ ②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其:________ 专心致志:________ 惟:________ ________ 5. (4分)给下列带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________思援弓缴(jiǎo zhuó)而射之。 ________孰为汝(nǔ rǔ)多知乎? ________及日中则如盘盂(yú yù)。 ________一心以为有鸿鹄(hào hú)将至。 6. (6分)填空 孟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战国时期________家、________家。是孔子以后的________学大师,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________。 7. (3分)填空。 《学奕》选自________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________ 。《孟子》记录了________ 。 8.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_______ A . 冷笑为难招待安居乐业 B . 出息取笑笑嘻嘻鸟如指掌 C . 囚犯解释实话实说面不改色

1 文言文两则

1、文言文两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学弈》) 教学目的: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之”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文言警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 (请同学们自渎这些警句,再把你的理解讲一讲。) 2、师:古文与现代文有什么区别? (有些字的音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今天,我们要学一篇古文,题目叫《学弈》,什么叫“学弈”?这篇古文全文“之”字出现六次,有三种不同的解释,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多多留意。 现在,老师带你们到一棵古树下去看学下围棋。(出示画面) 二、看图感知。 1、整体感知插图 师:观察这幅图,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图的内容说出来吗? 2、部份观察插图 师:从人物的外貌、神态来说…… 三、初读课文。 师:学古文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那就是诵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各自读读课文。 1、学生各自读(请大胆地读,大声地读) 2、老师范读,学生比较:读古文和现代文有什么不一样? (一、速度比较慢,二、句中停顿比较多。) 四、再读课文。 1、学生各自练习朗读 师: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入境、如痴如醉、摇头晃脑,甚至连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老师试读一遍给你们看(听),待会你们也试一试。 2、继续练读,摇头晃脑地读、试读。 (谁想试读的请站起来,读的像古人的给予充分的肯定。) 五、自学课文。

1、导学: 师:学古文重在理解。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你们是怎样学古诗的,怎样理解的? 2、标记注释,理解内容。 师:学古文,可以对照注释……课文里的注释很多,大家可以“对号入座”,把注释的内容简单地标注在课文中相应字的旁边。注好了连起来读一读,看看该怎么说,句子通顺不通顺——(学生注释) 3、同桌对说,合作学习。 (1)把刚才解释过来的连起来说,同桌交流。 (2)接着一起研读“之”字的不同解释。 出示带有“之”字的句子: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 ②惟弈秋之为听 ③一人虽听之 ④思援弓缴而射之 ⑤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汇报交流:说说“之”的意思。 5、还有哪些字不理解,需要帮助解决的吗?(其、以……) 6、解决问题,理解文意。(出示问题) 师:现在老师想提出几个问题来检验你们的自学效果: ①弈秋这两个学生怎样学下围棋? ②这两个学生的表现不一样,他们的学习结果怎样呢? 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④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或有这样的经历) 六、学讲故事。 1、看谁能把故事讲给大家听,用自己的话来讲。 2、学生试讲,大家赏识评价。 3、作业: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 学弈 一人专心致志 一人三心二意 教学反思: 大多数学生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而且停顿合理,会背诵课文。通过学习,懂得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本课中“之”的理解确实有难度,有些学生被弄得晕头转向的,语文作业本的题目中出错

文言文两则学弈练习题附答案

文言文两则 《学弈》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学弈》这篇课文选自《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 )、( )、。 2、《学弈》这篇课文通过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 ),其学习的结果( )。从中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

二、看拼音写汉字。 yì zhuó ( )秋 弓( ) hóng hú ( ) zhuān xīn zhì zhì( ) 三、给带点的字注音。 弓缴.( ) 为.是( ) 弗若与.( ) 鸿鹄 ..( ) 学弈.( ) 四、组词

弈( )奕( )迹( ) 善( )喜( ) 使( )驶( )吏()史() 诲()悔()侮() 援()缓()暖() 弗()拂()佛()腾() 辩()辨()辫()瓣() 盖()盘()盂()盆() 缴()激()邀() 五、给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一个学生是怎样学习下棋的,另一个学生又是怎样

学习下棋的?(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2、俩个学生都跟一个老师学习为什么学习的结果却不同?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而效果不同? 5、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

不同? 六、写出“之”在下列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惟弈秋之为听。()答案 一、 1、孟子·告子。思想家、

教育家。 2、态度、截然不同、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决不能三心二意。 二、弈缴鸿鹄专心致志三、 zhuó wèi yú hóng hú yì 五、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