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3-14-1国际贸易学习题(第8&10章)

13-14-1国际贸易学习题(第8&10章)

13-14-1国际贸易学习题(第8&10章)
13-14-1国际贸易学习题(第8&10章)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国际贸易学练习题)

第8、10章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课征关税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将()

A. 上升

B. 降低

C. 不变

D. 不确定

2.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

A.零进口关税

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

C.禁止性关税

D.禁止性关税以上

3.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哪两个方面?()

A. 贸易创造,贸易转移

B. 贸易创造,贸易抑制

C. 贸易转移,贸易抑制

D. 贸易创造,贸易分享

4.倾销行为主要分为两种,包括()

A.掠夺性倾销和间歇性倾销 B.攻击性倾销和间歇性倾销

C.持续性倾销和掠夺性倾销D.持续性倾销和间歇性倾销

5.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核心内容是()

A.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B.反倾销政策

C.通过政府干预发展本国产业的竞争优势

D.出口补贴

6. 采取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倾向于()

A.保护贸易政策B.自由贸易政策

C.非关税贸易壁垒D.关税贸易壁垒

7.世界贸易组织是约束各成员之间贸易规范和贸易政策的()

A.世界经济集团 B.国际经济组织

C.区域经济组织D.国际一体化组织

8. 进口替代型增长对小国的影响为( )

A. 进口量减少,出口量增加

B. 进口量减少,出口量减少

C. 进口量增加,出口量增加

D. 进口量增加,出口量减少

三、名词解释

1.关税

2.最优关税

3.配额

4.出口补贴

5.倾销

6.自由贸易区

7.贸易创造

8.贸易转移

9.幼稚工业论

10.进口替代工业化

四、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命题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命题在括号里划"×"。

1.国际贸易会降低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提高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在

WTO体系中,不允许使用关税进行保护。()

2.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选择了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发展战略。()

3.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强调通过政府干预实现规模经济、获取竞争优势。()

4.相对技术差异论提示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

5.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贸易保护程度相对较高。()

6.重叠需求理论适合于解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

五、简答题

1.简述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

(1)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增加生产者剩余。

(2)出口补贴减少了消费者剩余。

(3)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

(4)出口补贴使一国经济福利净损失。

2.简述倾销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

(1)含义: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倾销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2)构成条件:①进口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是否受到低价进口品的冲击,以致其市场份额明显减少;②进口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明显降低;③在低价进口品的冲击下,是否威胁进口国同类工业的建立。

六、分析题

1.简述一个国家参加关税同盟后,其贸易创造大于贸易转移的条件。

S A 表示A 国的供给曲线,D A 表示其需求曲线;P B 、P C 两条直线分别表示B 、C 两国

的生产成本,且 P B > P C 。

(1)贸易创造,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贸易转移,指建立关税同盟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

(2) 在组成关税同盟前,A 国(假设A 国为小国)对来自B 、C 两国的商品征收相同的关税t ,来自B 、C 两国的商品在A 国的价格为P B +t, P C +t(

假设A 国与B 国组成关税同盟,组成关税同盟后的共同对外关税仍为t ,即组成同盟后A 国不再对B 国征收关税,但对来自C 国的商品仍然征收进口关税t 。此时B 国在A 国的销售价格为P B ,低于C 国产品在A 国的销售价格P C +t ,所以B 国取代C 国,成为A 国的供给者,进口量为Q 3Q 4。

组成关税同盟后,A 国的进口由原来的Q 1Q 2扩大到Q 3Q 4,增加部分即贸易创造效应= Q 1Q 3+ Q 2Q 4=生产效应+消费效应。除去贸易创造部分,剩下的Q 1Q 2部分表示,原来从关税同盟外C 国进口的,但是组成关税同盟后改由从关税同盟国成员B 国进口,即贸易方向发生了转

移,故贸易转移为=Q

1Q

2。

(3)①A国的供需曲线弹性越大,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越明显。即图中A国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越平坦,则b和d的面积就越大;

②组成关税同盟前,A国的关税水平(t)越高,则组成关税同盟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越大,而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就越小;

③B、C两国的成本越接近,则A国贸易转移的福利损失就越小。

2.画图分析进口关税(完全竞争条件下小国的情况)与进口配额对进口国福利影响的异同。

(左图)

(右图)

(1)左图为小国情形的关税效应分析(局部均衡):

进口关税,指一国进口商品时,由海关对本国进口商所进口的商品征收的税。

生产效应:国内生产量由Q

1提高到Q

3

,生产者剩余由△ICPw的面积变成△IAPt,的面

积,即生产者增加的福利为a;

消费效应:国内消费量由Q

2减少到Q

4

,消费者剩余由△HGPw的面积变成△HBPt的面

积,即消费者损失的福利为a+b+c+d。

税收效应:征收关税所获得收入=进口量*关税率= Q

3Q

4

*t,即等于矩形AEFB的面积c。

净福利效应:a-(a+b+c+d)+c= -(b+d)<0,会降低社会福利水平,净损失为b+d 。其中b为生产扭曲,d为消费扭曲。

(2)右图为小国情形的配额效应分析(局部均衡):

配额,指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对进口金额加以限制。

现在假定限额为Q

3Q

4

,且Q

3

Q

4

< Q

1

Q

2

同理可知,生产效应=a, 消费效应 = -(a+b+c+d),而实施配额不会给政府带来任何财政收入,即关税效应=0。

故净福利效应= a-(a+b+c+d) = -(b+c+d) 。

( 3 ) 同:进口配额与关税都是一国干预对外贸易的政策,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能够发挥作用。

异:进口配额的结果是价格的调整,而关税的结果是进口量的调整。

关税政府会得到相当于关税数量的财政收入;而实行进口配额的许可证收入可能属于政府或进出口商。

进口配额使得能够进口的数量是明确的;但实行进口关税的结果无法掌握。

进口配额是比关税更加严厉的限制措施。

国际贸易学期末习题

一.单选题(共53题) 1下列有关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国际贸易增强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和生存压力,不利于国内经济发展 2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技术贸易壁垒?( )产品种类壁垒 3下列不属于国际价值规律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的是( ) A、不利于贸易各国改进生产技术 4为什么发达国家愿意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单方面的减免关税待遇。( ) A、因为发达国家在关照发展中国家的同时,也是在扶植本国的制造业。 5下列哪项属于GATT与WTO共同具有的特点( )。关税减让 6在大卫李嘉图的模型中,每个国家的工资水平由( )来决定。绝对优势 7下列哪一种学说不是对里昂惕夫悖论的解释( )。要素密集度逆转说 8中国参加大湄公河经济合作属于( )次区域经济合作 9考虑大国对某一进口产品征收关税t,那么当关税t很低时,贸易条件利得与无谓损失的大小应为( )。贸易利得>无谓损失 10( )是指一个国家根据本国的出口管制法案,设立专门的执行机构,独立对本国某些商品的出口进行审批和颁发出口许可证,实行出口管制。 单边出口管制 11母国生产电视机和手工玩具,现有劳动力从外国流向母国。则在长期移民效应中,母国工资、租金、及两种产品产量将会( )。 D、工资不变、租金不变、电视机产量减少、手工玩具的产量增加 12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和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可以判断( )。 D、丰裕要素从贸易中受益、稀缺要素从贸易中受损 13( )是指除了清单上规定不能干的,其他都可以干,且不再需要政府事前审批。 负面清单 14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中,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两国的( )。 C、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15关于调拨价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根据商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定价 16中心-外围论的提出者是( )普莱维什 17下面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自由贸易区一般设在关境以外。 18美、欧、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三足鼎立,不包括下面哪一个?( )中韩自贸区 19在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中,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两国的( )。 B、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20对于各种类型的贸易,不需要将该贸易的贸易额计入该国总贸易额的是( ) A、过境贸易 21( )指国家通过法令或其他手段和途径,规定本国政府机构在采购时必须优先购买本国产品。 A、歧视性政府采购 22下列有关转口贸易的说法错误的是( )对第三国来讲属于转口贸易,也称过境贸易。 23从垄断竞争模型中的有贸易短期均衡到长期均衡的过程中,该产业中的厂商数量会如何变化( )。有部分厂商退出 24( )是指由出口方的官方金融机构或商业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提供的贷款。这种贷款合同由出口厂商和银行签订。卖方信贷

国际贸易学 期末复习整理

国际贸易学复习整理 考试时间:01-03 上午8:30 考试地点:26-205 考试题型: 一、填空(1*7,共7分) 二、名词解释(3*7,共21分) 三、选择题(1*5单选+2*6多选,共17分) 四、简答题(共36分) 五、论述题(共10分) 六、图示题(共9分) 第一章主要概念 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1、概念 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映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对外贸易: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别国(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反映该国(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经贸关系。 2、联系 本质一样,出发点不一样; 总体与局部关系,其实质内容一致; 全球范围来看—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一个国家角度来看—对外贸易。 3、国际贸易真正确立阶段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 1、共同点 ①都属流通范畴,都通过交换来实现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价值,满足消费需求; ②在生产与交换关系上,都是生产决定交换,交换对生产的发展起着促进的反作用,即贸易规模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贸易的发展对一国的生产起着促进的反作用。 2、区别 ①国内贸易基础是国内的分工和专业化,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国际分工; ②贸易的环境不同 各国货币制度差异 各国经济政策差异 各国法律差异 ③贸易风险不同 信用风险,双方的资信状况不同 商业风险

汇率风险 三、对外贸易政策 1、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的外贸政策中,政府不干预国家之间贸易往来,既不对进出口贸易活动设置障碍,也不给予各种优惠,而是鼓励和提倡市场自由竞争。 2、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的外贸政策中,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施加干预,使用各种措施保护国内市场和生产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对本国的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鼓励扩大出口。简言之,奖出限入政策。 3、管理贸易政策: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一种对外贸易政策,是一种协调和管理兼顾的国际贸易政策,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发展方向。 美国是奉行管理贸易最为突出的国家,是管理贸易的一个典型范式。 4、技术性贸易壁垒:贸易壁垒中非关税壁垒,指一国通过建立技术标准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繁琐的技术标准,提高进口产品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目的。 5、社会壁垒:指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根源是国际劳工标准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 四、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 1、金融保护主义,可能产生的结果是使全球金融业开放步伐放缓。 2、投资民族主义,限制外资的流入以保护国内企业。 3、歧视移民,限制国际劳动力流动,保护本国公民就业。 五、国际贸易值与国际贸易量 1、国际贸易值:指以货币来表示一定时期内各国对外贸易总值,反映出某一时期一国贸易总金额,为避免重复,只统计各国的出口贸易值之和,一般用美元表示。 2、国际贸易量:指以报告期国际贸易值除以基期确定的价格指数,国际贸易量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值。 计算公式为:国际贸易量=报告期的国际贸易值/以固定年份为基期确定的价格指数 六、对外贸易依存度(外贸系数) 1、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 2、经济学意义:反映了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七、贸易条件 1、贸易条件:指一国的出口商品综合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综合价格指数的比率。 2、实质:从价格关系上反映一国在对外商品交换上的数量关系,即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 八、贸易差额、顺差、逆差 1、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一个国家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 贸易顺差:出口值大于进口值,收入大于支出。 贸易逆差:出口值小于进口值,支出大于收入。 2、如何评价贸易差额?

国际贸易学复习试题(含答案)

《国际贸易》考试试卷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从价税率不变的情况下,从价税额与商品价格的涨落成正比关系。(√) 2、世界国际货物贸易额是各国和地区的货物进口额或货物出口额之和。(╳) 3、根据总贸易体系规定,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口额,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不论其是否办理通关 手续,一律列入进口,作为总进口的一部分。(√) 4、战后,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5、财政关税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因此,其税率通常较高,以增加关税收入。(╳) 6、关税是海关直接向本国进出口商征收,但它仍是间接税。(√) 7、如果某种贸易对一个人是好事,那么,它就不能对另外一个人也是好事(╳)。 8、贸易会降低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价格。(√) 9、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所采取的价格。(√) 10、如果一国的人口比较多,那么该国一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国家。(╳)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比较的是(D ) A.贸易顺差 B.对外贸易额 C.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D.对外贸易量 2、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是(A ) A.绝对优势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 C.机会成本学说 D.边际成本学说 4、共同市场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实现了(B ) A. 对外统一的关税税率 B.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C. 制定某些经济社会政策

D.货物的自由流动 5、某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万亿美元,商品进口值为1200亿美元,出口值为800亿美元,则该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A ) A. 10% B. 11% C. 12% D. 9% 6、经济同盟与共同市场相比,不同之处在于(C ) A.实现货物的自由移动 B.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 C.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与社会政策 D.政策完全一致 7、在商品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加强了关税保护作用的税收是(B ) A.从价税 B.从量税 C.选择税 D.混合税 8、贸易顺差是指(A ) A.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 B.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 C.国际收支为正 D.国际收支为负 9、以1990年为基期,2000年某国的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为120,出口价格指数为144,则该国的净贸易条件为(A ) A. 1.2 B. 0.83 C. 1.1 D. 1.3 10、各国征收反倾销税的目的在于(A ) A.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的市场与工业 B.防止本国商品不顾成本到国外倾销 C.保护本国出口商的利益 D.保护本国进口商的利益 11、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期是(C ) A. 2001年11月9日 B. 1997年10月1日 C. 2001年12月11日 D. 1999年11月15日 12、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的日期为(C )

《国际贸易学》期末试题以及答案

《国际贸易学》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 .5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后面括号内。 1.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是(A ) A.绝对成本理论 B.比较成本理论 C.机会成本学说 D.边际成本学说 2.贸易顺差是指(A ) A.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 B.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 C.国际收支为正 D.国际收支为负 3.各国征收反倾销税的目的在于(A ) A.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的市场与工业 B.防止本国商品不顾成本到国外倾销 C.保护本国出口商的利益 D.保护本国进口商的利益 4.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期是(C ) A. 2001年11月9日 B. 1997年10月1日 C. 2001年12月11日 D. 1999年11月15日 5.关境与国境的关系是关境(D )国境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大于、等于、小于 6.以低于国内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在某一国外市场上倾销商品,在打垮大部分竞争对手,垄断市场后,再提高价格,这种倾销方式是(B ) A.偶然性倾销 B.掠夺性倾销 C.长期性倾销 D.永久性倾销 7.某国进口商品以后再向第三国出口而赚取利润,这对第三国而言是( B )贸易。A、过境贸易B、转口贸易 C、直接贸易 D、间接贸易 8.专门贸易是指以( A )作为统计界限。 A.关境B.国境 C.货物进出口D.服务进出口 9.日本对价格6000元以下的手表,每只按其价格征税15%,这种征税方式属于:( A )A、从价税B、从量税

C、混合税 D、选择税 10.接受买方信贷的进口商在使用信贷资金进行采购时,必须购买( B )。 A、本国商品 B、贷款提供国的商品 C、第三国商品 D、以上三项都对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补偿贸易 2.自由边境区 3.“自动”出口配额制 P55 所谓“自动”出口配额制是指出口国在进口国家或地区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限制本国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向其他国家出口的数量的出口国配配额制。 4.包销 P10在一定时间内,把指定商品在指定地区的独家经营权授于该经销商.经销商则承诺不经营其他来源的同类或可替代的商品。通过包销协议,双方建立起一种稳定的长期的买卖关系,而具体的每一笔交易,则以包销协议为基础。另行订立买卖合同。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三小题,每小题13分,共39分) 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一个国家的银行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增强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对本国出口厂商或进口厂商提供的贷款。 卖方信贷(Supplier’s Credit)卖方信贷是指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商(即卖方)提供的贷款。其贷款合同由出口厂商与银行之间签订。 买方信贷(Buyer’s Credit) 买方信贷是指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商(即买方)或进口国银行提供的贷款,其附加条件是贷款必须用于购买债权国的商品。 2.简述在一定时间内,把指定商品在指定地区的独家经营权授于该经销商.经销商则承诺不经营其他来源的同类或可替代的商品。通过包销协议,双方建立起一种稳定的长期的买卖关系,而具体的每一笔交易,则以包销协议为基础。另行订立买卖合同。 P83 3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和宗旨 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1.1 非歧视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关税保护原则、取消数量限制原则,透明度原则、公平贸易原则、互惠原则、贸易争端的磋商调解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特别优惠原则,区域性贸易安排原则,合理保障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全体成员方认识到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和稳定地增加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以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开发世界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寻求对环境的保护和维护,并根据成员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措施。

国际贸易学计算题

第一章计算题 假定1980年世界贸易值为3500亿美元,1990年世界出口值增至21524亿美元,但期间世界出口物价发生了变化。与1980年相比较,1990年的出口物价是1980年的195%。问1990年与1980年相比,国际贸易量增减多少? 90年的国际贸易量:21524/195% = 11038亿美元 90年的国际贸易量比80年的国际贸易量增加了: 11038亿美元/3500亿美元= 3.15 3.15 – 1 = 2.15 第二章计算题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因为16大于10,所以B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因为1/5大于1/8,所以B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第十章 A国从国际市场进口商品X,每单位10美元。该商品在A国国内的需求曲线是D=400-10P,供应曲线是S=50+5P。 (1)试计算自由贸易时A国进口X商品数量。 (2)如果A国对进口X商品征收50%的进口关税,A国国内价格和进口量各为多少? (3)如果A国与B国结成关税同盟,对外关税不变,B国以每单位12美元的价格向A国出口X商品,A国的国内价格和进口量各为多少?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创立效应怎样? 1)进口量为200单位。(2)A国国内价格为15美元;进口量为125单位。

(3)A国的国内价格为12美元;A国的进口量为170单位;贸易创造效应为45单位;贸易转移效应为125单位。 第二章计算题 已知本国与外国使用劳动一种要素可生产出五种商品,每个国家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量由下表反映: (1)如果本国工资是外国工资的五倍,本国与外国将在哪些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它们之间发生贸易,各自出口与进口的产品将会是什么? (2)如果本国工资是外国的三倍,本国与外国将又在哪些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它们之间发生贸易,各自出口与进口的产品将又是什么? (1)本国在香蕉、苹果上具有比较优势并且出口这些产品;外国将在柠檬、柚子与葡萄上具有比较优势并且出口这些产品。 (2)本国在香蕉、苹果与柠檬上具有比较优势并且出口这些产品;外国将在柚子与葡萄上具有比较优势并且出口这些产品。 第六章 设某国小汽车的进口价格为2万美元,关税税率为30%,其零部件成本结构与关税如下:

国际贸易学试题

一、设中国是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Dc = 2000 - 0.02P Sc = 1200 + 0.02P 并设国际市场上汽车的价格为10000,请用数字和图形说明下 列问题: 1. 贸易前,中国汽车的产量和价格; 2. 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口或出口量; 3. 自由贸易对国内消费者、厂商和整个社会的福利影响 思路: 1. 令Dc =Sc ,得贸易前中国汽车价格为20000,产量为1600。 2. 自由贸易下中国进口汽车,由于假设中国为汽车进口小国,则 国内汽车价格等于国际市场价格10000,汽车的需求为1800, 生产为1400,进口量为400。 ? 消费者福利增加a+b=1/2*(1800+1600)*10000=1.7*107 ? 生产者利润减少a=1/2*(1400+1600)*10000=1.5*107 ? 社会福利增加b=(a+b)-a=2*106 价格

选择题 1、要素禀赋学说认为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 A.劳动生产率的国际差异 B.商品价格的国际差异 C.自然资源的国际差异 2、下列哪一种学说不是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A.自然资源说 B.人力资本说 C.技术差距说 3、俄林解释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依据的是() A.商品绝对成本差异B.规模经济效益递增 C.要素禀赋相对差异 4、一国拥有的劳动要素充裕,故它应专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外进行交换。这种说法来自()。 A.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B.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C.赫-俄的要素禀赋理论 5、接生产要素禀赋进行国际分工的理论是由()提出的。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赫克歇尔和俄林 6、从经济资源国际流动的难度看,最难流动的要素是( ) A..资本B.土地C.劳动力 习题: 中国相对于菲律宾而言是资本充裕的国家。假设中国和菲律宾生产每单位大米和钢铁的要素投入如下: 中国菲律宾 大米钢铁大米钢铁 劳动投入50 25 80 35 土地投入20 15 10 20 资本投入30 60 10 45 (1)如果开放贸易,中国应该出口什么,进口什么? (2)如果各种要素都不能自由流动,开放贸易使得中国的哪些要素得益?哪些要素受损? (3)如果只有劳动力可以在国内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而土地和资本不能流动。情况又如何? 1.如果开放贸易,中国应该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大米,进口自 己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钢铁。 2.如果各种要素都不能自由流动,开放贸易使出口产品——大米的价格上 升,大米行业的所有要素都会受益;相反,进口产品——钢铁的价格下降使得钢铁行业的所有要素受损。 3.如果仅劳动力可以在国内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价格上升的行业——大 米行业中的不流动要素——土地和资本继续受益,价格下降的行业——钢铁行业中的不流动要素——土地和资本会进一步受损。流动要素——劳动力的收益不确定。

国际贸易学试题库

第一章导论 一、概念 国际贸易额国际贸易量顺差逆差贸易平衡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地区结构对外贸易依存度二、简答 1.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是哪些问题? 2.国际贸易政策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3.什么是国际贸易制度? 4.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5.简述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 6.简述保护贸易理论和政策的发展。 三、分析与思考 1.分析说明中国2001年以来国际贸易差额的变化特征。 2.请收集中国2001年以来历年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数据,分析其变化趋势和特点。 3.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计算近三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 一、概念 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国际价值资本输出不等价交换 二、简答 1.为什么说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国际分工? 2.列宁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做出了哪些贡献? 3.不等价交换的原因有哪些? 三、分析与思考 1.试用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观点对经济全球化趋势进行评论。 2.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没有完整的国际贸易理论,请对此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三章比较成本说与古典国际贸易模型 一、概念 绝对成本说比较成本说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机会成本无差异曲线交换比率贸易均衡 二、判断改错 1.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是两个国家之间存在绝对成本差异(); 2.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机会成本(); 3.在单要素情况下,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递增,从而边际机会成本递增(); 4.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就是相对价格线的斜率(); 5.当实现国内均衡的时候,一国生产产品的边际机会成本等于产品的交换比率(); 6.开展国际贸易后,一过出口产品的价格将降低,进口产品的价格将提高(); 7.在单要素情况下,开展贸易后,一国出口产品将实现完全专业化生产(); 8.开展贸易后,一国消费者能够消费的产品数量将增加,从而福利得到改善(); 9.当实现贸易均衡的情况下,两国相互的进出口产品数量会相等()。 三、简答 1.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与斯密的绝对成本说有什么关系? 2.比较成本说留下了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3.在边际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为什么一国在开展贸易后会形成生产的完全专业化? 4.根据李嘉图模型说明自由贸易的利益。 四、分析与思考 1.下表给出了中美两国生产一单位大米和小麦的劳动投入量,请分析说明两国各在哪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学习题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 一、单选题 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 、李嘉图B、赫克歇尔C、里昂惕夫D、亚当.斯密 2、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之间货物与服务交换的活动称为() A、国际贸易 B、对外贸易 C、多国贸易 D、双边贸易 3、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资料以() A、欧元表示 B、美元表示 C、本国货币表示 D、日元表示 4、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对于出口额的资料以() A、FOB计价 B 、CIF计价C、CFR计价D、EXW计价 5、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贸易额为() A、3.3万亿美元 B、1.6万亿美元 C、1.7万亿美元 D、1.5万亿美元 6、真正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指标是() A、对外贸易量 B、对外贸易额 C 、对外贸易依存度D、对外贸易值 7、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的是() A、无形商品贸易 B、过境贸易 C、总贸易体系 D、国境贸易 8、在专门贸易体系中,作为进出口统计标准的是() A、海关结关 B 、货物通过国境C、交纳税费D、订立合同 9、我国出口一批货物给香港某公司,该香港公司又将这批货物转卖给美国某公司,这个贸 易现象对香港而言称为() A、间接进口 B、间接出口 C、转口贸易 D、易货贸易 10、当一国的出口额大于其进口额时,称为() A、国际收支逆差 B、国际收支顺差 C、对外贸易逆差 D、对外贸易顺差 11、2003年,美国的进出口额为2万亿美元,GDP为10万亿美元,因此,美国当年的对 外贸易系数约为() A、2% B、4% C、10% D 、20% 二、多选题 1、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包括() A、直接贸易体系 B、总贸易体系 C、专门贸易体系 D、货物贸易体系 E、服务贸易体系 2 、下列产品属于初级产品的有() A、矿物燃料 B、动植物油脂 C、饮料及烟类 D、机械及运输设备 E、塑料制品 3、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服务行业包括的部门有() A、通讯 B、家电制造 C、银行 D、建筑 E、交通 三、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值 2、贸易商品结构 3、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4、过境贸易

国际贸易学练习题

国际贸易学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课征关税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将() A.上升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2.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 A.零进口关税 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 C.禁止性关税 D.禁止性关税以上 3.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哪两个方面?() A.贸易创造,贸易转移 B.贸易创造,贸易抑制 C.贸易转移,贸易抑制 D.贸易创造,贸易分享 4.倾销行为主要分为两种,包括() A.掠夺性倾销和间歇性倾销B.攻击性倾销和间歇性倾销 C.持续性倾销和掠夺性倾销D.持续性倾销和间歇性倾销5.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核心内容是() A.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B.反倾销政策 C.通过政府干预发展本国产业的竞争优势 D.出口补贴 6.采取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倾向于() A.保护贸易政策B.自由贸易政策 C.非关税贸易壁垒D.关税贸易壁垒 7.世界贸易组织是约束各成员之间贸易规范和贸易政策的()A.世界经济集团B.国际经济组织 C.区域经济组织D.国际一体化组织 8.进口替代型增长对小国的影响为( ) A. 进口量减少,出口量增加 B. 进口量减少,出口量减少 C. 进口量增加,出口量增加 D. 进口量增加,出口量减少 三、名词解释

1.关税 2.最优关税 3.配额 4.出口补贴 5.倾销 自由贸易区 贸易创造 贸易转移 幼稚工业论 进口替代工业化 四、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命题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命题在括号里划"×"。 1.国际贸易会降低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提高稀缺要 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在WTO体系中,不允许使用关税进行保护。 () 2.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选择了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 发展战略。() 3.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强调通过政府干预实现规模经济、获 取竞争优势。() 4.相对技术差异论提示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是:“两利相权 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5.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贸易保护程度相对较高。() 重叠需求理论适合于解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 五、简答题 1.简述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 (1)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增加生产者剩余。 (2)出口补贴减少了消费者剩余。 (3)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 2. (4)出口补贴使一国经济福利净损失。 3.简述倾销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 (1)含义: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倾销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国际贸易学期末考试答案汇编

国际贸易学期末考试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国际贸易的分类 对外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互相依靠。 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一是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存在交换行为。从根本上说, 2.国际贸易常用术语: ①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值)(VFT):一国或一定地区一定时期IM(G+S)+EX(G+S)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 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用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 ②世界货物贸易额: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的CIF(FOB)1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到世界货 物进口总额(世界出口货物出口总额)。为把货物贸易额中的服务项目剔除,通常以世界货物出口贸易额代表世界货物贸易额。2 ③世界服务贸易额:各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中的服务额(包括政府服务 和商业服务)减去政府服务额代表。商业服务包括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 ④对外贸易量(QFMT):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 的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⑤总贸易体系(GTS):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凡进入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 的一律列为总出口。 ⑥专门贸易体系(STS):以关境3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以货物经过海关办理结关手续作为统计进出 口的标志。 ⑦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称为总贸易差 额。一般有三种情况:①贸易顺差(出超):出口额>进口额;②贸易逆差(入超):进口额>出口额;③贸易平衡:出口额=进口额。 ⑧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占总 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 1离岸价格(FOB):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到岸价格(CIF)=FOB+运费+保险费。 2由于CIF>FOB,所以前者总是>后者。 3关境(关税领域):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①国境内设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则关境<国境;②有些国家组成关税同盟,成员方对外实行统一关税政策,形成共同关境,则关境>国境;③关境=国境。我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采用总贸易体系,而德国、意大利、法国采用专门贸易体系。

国际贸易学综合2005答案

参考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413国际贸易学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它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实际的预算盈余是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的,因此二者的差别就在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与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差额。 如果用t 、G 、TR 分别表示边际税率、既定的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支出,用y 和*y 分别表示实际收入和潜在收入,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用* BS 表示)和实际预算盈余(用 BS 表示)分别为*BS =t *y —G —TR 和BS=t y —G —TR ,二者差额为*BS -BS =t (y -*y )。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的概念提出具有两个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把收入水平固定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消除经济中收入水平周期性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从而就能更准确地反映财政政策对预算状况的影响,并为判断财政政策是扩张性的,还是紧缩性的,提供了一个较为准确的依据。若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增加了或赤字减少了,财政政策就是紧缩的,反之,则政策是扩张的。第二,使政策制定者充分注重充分就业问题,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确定预算规模从而确定财政政策。但是,这一概念同样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或潜在国民收入本身就是难以准确估算的。 2.平衡关税:也就是差别关税,是指对同一种商品由于输出国或生产国情况的不同而使用的有差别对待的进口关税。一般意义上的差别关税的形式主要有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和报复关税等。此类差别关税的征收税额是在正税之外对有关倾销差额、补贴金额以附加税的形式征收,以平衡其差额,故称平衡关税。 3.复汇率:指一种货币(或一个国家)实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汇率的情况,不同的汇率用于不同的国际经贸活动。复汇率是外汇管制的一种产物。设置复汇率的主要目的在于:(1)鼓励或限制某些商品出口;(2)鼓励或限制某些货物进口;(3)鼓励某些商品在国内生产; (4)借高价卖出或低价买入以充实国库。 4.蒙代尔分配原则:指在调节内外部经济时,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配原则。在调节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的作用上,财政政策通常对国内经济的作用较大,而货币政策则对国际收支的作用较大,因此,应该分配给财政政策以稳定国内经济的任务,分配给货币政策以稳定国际收支的任务,或者根据国内经济与国际收支的不同情况,将二者适当地搭配,以同时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收支的均衡。 5.过期提单:指错过规定的交单日期或者晚于货物到达目的港日期的提单。前者,是指卖方超过提单签发日期后21天才交到银行议付的提单,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规定,如信用证无特殊规定,银行将拒绝接受在运输单据签发日后超过21天才提交的单据。后者,是在近洋运输中容易出现的情况,故在近洋国家间的贸易合同中,一般都订有“过期提单可以接受”的条款。 二、判断题(只判断正误,无需改正,每小题1分,共7分)

国际贸易学》习题及答案参考

第一章导论 1.各国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国际贸易理论又是从那些方面加以解释的? 思路:大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从供给方面解释贸易的原因,包括斯密和李嘉图的技术差异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差异理论;保罗.克鲁格曼的生产规模差异理论以及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还有一些理论从需求角度解释为什么发生贸易,主要从偏好差异和收入差异这两个方面来阐述。 2.从供给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贸易理论对生产技术的假设有何差异? 思路:有关生产技术的假设的差异 (1)古典学派假设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且劳动者生产率在一国内是固定的,所以规模报酬不变。 (2)新古典学派假设有两种以上的要素投入,各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而且规模报酬也是递减的。 (3)当代贸易理论假设规模报酬递增或者生产技术会随时间变动。 3.总体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用总体均衡的方法 来分析国际贸易? 思路: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局部均衡分析主要分析一种商品或要素市场的供求、价格和福利变动情况,而总体均衡分析不仅要分析那种商品或要素市场,还要分析与之相关的商品或要素市场,所以有助于把握任何一种行为和政策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我们分析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影响时主要用总体均衡的分析方法。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 为什么? 思路:在两国模型中一国的贸易顺差等于另一国的贸易逆差,不可能出现两国都顺差的情况,重商主义贸易顺差的目标必有一国无法实现。 2.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 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 思路:这种说法实际是“重商主义”,认为出口有利,进口受损,实际上降低关税多进口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把资源用在更加有效率的产品生产中去再出口,能大大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对一国来说反而是好事。 3.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 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学综合200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413国际贸易学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2.平衡关税 3.复汇率 4.蒙代尔分配原则 5.过期提单 二、判断题(只判断正误,无需改正,每小题1分,共7分) 1.乌拉圭回合签署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将国际服务贸易界定为自然人流动、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跨境贸易四种形式。 2.国际商品协定中,缓冲存货指协定参加国通过建立战略性商品库存以应付可能发生的供应短缺。 3.浮动汇率制度为外汇投机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助长了外汇投机活动,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混乱。 4.欧洲债券是一国借款人在外国证券市场上发行的以该市场所在国货币表明面值的国际债券。 5.FCA、CPT、CIP三种贸易术语中,就卖方承担的责任与风险而言,FCA最小,CPT其次,CIP最大。 6.信用证修改通知书有多项内容时,只能全部接受或全部拒绝,不能只接受其中的一部分,而拒绝另一部分。 7.运输工具在运输途中发生了搁浅、触礁、沉没等意外事故,不论意外事故发生之前或之后货物在海上遭遇恶劣气候、雷电、海啸等自然灾害造成被保险货物的部分损失,属于平安险的承保范围。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5分) 1.“米德冲突”是指()的冲突。 A.经常项目改善与资本项目改善B.贬值与进口 C.外部平衡与内部平衡D.货币政策与外部平衡 2.不属于国际上通常采用的衡量一国在一时点外债负担的指标是() A.外债余额/国民生产总值 B.外债利率/外债总额 C.外债余额/出口商品、劳务的外汇收入额 D.外债还本付息额/出口商品、劳务的外汇收入额 3.我公司出口大宗商品,按CIF新加坡成交,合同规定采用程租船运输,我公司不愿承担卸货费用,则应选择的贸易术语的变形是()。 A.CIF Liner Terms Singapore B.CIF Landed Singapore C.CIF Ex Ship’s Hold Singapore D.CIF Ex Tackle Singapore 4.我某进出口公司按FOB条件出口一批货物,采用程租船运输,若我方不愿承担装船费用,应采用()。 A.FOB Under Tackle B.FOB Stowed C.FOB Trimmed D.FOBST 5.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作为卖方的A公司利和为买方的B公司,B在合同签订后将10万美元定金先付给A公司。后A公司没有履行合同,问A公司应该返还B公司多少万

《国际贸易学》习题及答案参考

第一章导论 1.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 思路: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不仅发生在洲内,而且要求各州之间更加广泛的贸易往来。在15世纪之前,由于技术和知识的局限,贸易主要局限于各州内以及亚欧间。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开辟的一系列新土地、新航道,它联系亚欧非大陆,为洲际贸易创造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从此引发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业机构。 2.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什么主要的区 别? 思路: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表现为 (1)加大贸易需求。工业革命提高生产率,促进生产,从而使贸易成为配置剩余产品的必要手段。 (2)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3)改变贸易模式。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从而使贸易建立在各国分工的基础上。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主要的区别表现为 (1)贸易量迅猛增长。 (2)贸易依存度加大。 (3)改变贸易的产品结构。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举的因素以 外,你还有哪些补充? 思路:二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1)战后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贸易发展的保障。 (2)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促进生产和分工,使贸易成为必然。 (3)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对贸易的需求。 (4)战后较为健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发展。 补充:可能政府的出口鼓励、人口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投资自由化等因素大大推进世界贸易。 4.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思路:新趋势包括 (1)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加大。 (2)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 (3)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 (4)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5.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思路: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特别到了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极大限制中国的对外贸易。 相反,西欧各国割据,资源短缺,急需对外扩张,进口本国所需的产品,于是在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6.比较15世纪初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和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哥伦布、达?迦马、 麦哲伦等远洋探险的不同结果,探讨产生这些不同结果的原因。 思路: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交往,但是并没有对中国的开放拓展和对外贸易乃至经济有实质性的推动。究其原因,远航的主要性质是“宣威异域“的“朝贡贸易”。当时中国仍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对从事海外贸易而获利没有兴趣,政府禁止任何私人出海贸易,所以即便发现了通向它国的新航道却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海外贸易。 相反,西欧的地理大发现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理大发现”,极大地刺激了国际贸易和西欧经济的发展。因为地理大发现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向外输出商品需要的探险行为,政府也极力借助发现新航道对外掠夺和殖民扩张。 7.本章关于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讨论对你有什么启发? 思路:本章用中国和世界的数据说明了贸易与经济增长有密切关系。国际贸易不仅仅是国际商品交换而且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开放经济的发展要快于封闭经济的发展,一国要发展决不能忽视贸易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加入WTO将大大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 8.各国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国际贸易理论又是从那些方面加以解释的?

国际贸易学选择题及参考答案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在一定时期内,将一国出口产品数量与进口产品数量相比较,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则为(),对该国而言该部门是(): A净出口,出口部门 B净进口,进口部门 C净进口,进口竞争部门 2、国际贸易值是(),对外贸易值是(): A各国对外贸易值之和,一国进出口值之和 B各国出口值之和,一国出口值之和 C各国对外贸易值之和,一国出口值之和 D各国出口值之和,一国进出口值之和 3、国际贸易量是() A国际贸易商品数量的总和 B国际贸易值除以按基期计算的进出口价格指数 C国际贸易值除以按基期计算的出口价格指数 D国际贸易值除以按基期计算的进口价格指数 4、总贸易与专门贸易分别以()和()为统计标准: A关境,国境 B国境,关境 C总量,个量 D个量,总量 5、根据GATS的定义,国际服务贸易包括过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流动,以及:

A商业存在B在一国境内向外国消费者提供服务C要素服务D非要素服务 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 A各类商品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B各类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C各国商品在世界进口总额中的比重 D各国商品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7、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是指: A一国对外贸易商品运输所经过的路径,即贸易航线B一国对外贸易商品哪去了 C一国对外贸易商品哪里来 D一国对外贸易商品哪去了,哪里来 8、转口贸易是指: A出口转内销的贸易 B进口原材料加工后再出口 C商品进口后不加改进再出口 D商品进口后稍加改进再出口 9、国际贸易中的净出口与净进口是(): A就某商品而言的 B就一国宏观经济而言的 C就一企业而言的 10、一国的外贸顺差():

07级国际贸易期末试题

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 2007级《国际贸易学》期末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对外贸易依存度 2.关税同盟 3.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4.贸易条件 5.普惠制关税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绝对优势理论是在批判下列()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A.重商主义理论 B.绝对优势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要素禀赋理论 2.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可以从国际分工和交换中获利的理论是()。 A.重商主义理论 B.绝对优势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要素禀赋理论 3.主张一国应出口其具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比较劣势的产品的理论是()。 A.重商主义理论 B.绝对优势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要素禀赋理论 4.把国际分工和交换的领域扩展到了各种类型的、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国家的更广泛范围, 从而论证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普遍实用性和合理性的理论是()。 A.重商主义理论 B.绝对优势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要素禀赋理论 5.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随着贸易的发展,各国相同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将趋于()。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D.不确定 6.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的政策经验,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条件是()。 A.制造大量出口顺差

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是在国内生产 C.本国比贸易国强大 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 7.假定A国生产X产品和Y产品的单位成本分别为100和120单位劳动,B国的单位生 产成本分别是90和80单位劳动,则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B国同时成产X、Y,A国不生产 B.A国生产Y,B国生产X C.A国生产X,B国生产Y D.A国同时生产X、Y,B国不生产 8.人力资本说用对人力投资的差异来解释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符合()学说。 A.H-O定理 B.里昂惕夫之谜 C.比较成本学说 D.劳动熟练说 9.某种产品的价格为300元,其中220元为原料成本。如果对同类产品的进口征收10%的 关税,对原料的进口征收5%的关税,那么该产品的有效保护率为()。 A.15% B.5% C.23.8% D.32.8% 10.按从价法征收进口税时,在商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关税的保护作用()。 A.加强 B.不变 C.削弱 D.不确定 三、判断题(每题1.5分,共15分) 1.后期重商主义理论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2.比较利益可以分为交换所得和分工所得。 3.里昂惕夫之谜验证的是比较优势理论。 4.许可证制度是一种凭证进出口的制度,属于数量限制措施,是一种对贸易的行政干预和 直接干预。 5.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又称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它主张对幼稚工业应当无条件地进行保 护,以发展本国的工业生产能力。 6.只要本国存在潜在进入的厂商,对外国垄断厂商的产品征收小额关税将有助于改善本国 的福利水平。 7.进口大国征收进口关税后,其贸易条件会改善。 8.出口导向是指国家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外国工业品的进口,而以国内生产的产品来取代 原先的进口工业品,从而促进本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 9.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进口商价格的控制上。 10.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是指优先购买本国产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