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基础知识研究第二单元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第9讲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练习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基础知识研究第二单元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第9讲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练习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基础知识研究第二单元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第9讲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练习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基础知识研究第二单元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第9讲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练习

第9讲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时间:30分钟分值:47分)

一、选择题

1. (2017苏州)下列元素名称与元素符号书写都正确的是( )

A. 锌 Zn

B. 硅 SI

C. 氯 cl

D. 贡 Hg

2. (2017北京)“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 )

A. 分子

B. 原子

C. 离子

D. 元素

3. (2017常州)下列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的是( )

A. 干冰和冰

B. 纯碱和烧碱

C. 金刚石和石墨

D. 生石灰和熟石灰

4. (2017重庆巴蜀中学下学期一模)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 )

A. NaCl、CuSO4

B. CH4、HCl

C. Si、CO2

D. Ar、Au

5. (2017玉林)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 质子数不同

B. 核外电子数不同

C. 中子数不同

D.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6. (2017上海)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干冰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A. 分子种类

B. 分子间距

C. 原子大小

D. 原子种类

7. (2018原创)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

8. (2017山西)小美从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中,获取了下列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第8题图

A. 它有两个电子层

B. 它的核电荷数为12

C. 它表示阴离子

D. 它表示相对稳定结构

9. (2017大渡口区二模)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看,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 )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之间有间隙

C.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分子的质量很小

10. (2017安徽)在最新公布中文名称的元素中,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第10题图

A. 元素符号为uUO

B. 原子序数为118

C. 原子的质子数为176

D. 相对原子质量为294 g

11. (2017巴南区指标到校)下列对原子、分子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分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 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C. “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 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间隙较大

12. (2017来宾)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C. 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D. 分子、原子能构成物质,离子不能

13. (2017河北)如图所示的是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3题图

A. 氧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B. 硫、氧均属于非金属元素

C. 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g

D. 硫、氧两种元素形成SO3中硫元素为+4价

14. (2017重庆育才中学一模)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 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5. (2017兰州)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第15题图

A. ①、②的化学性质相似

B. ②所示的粒子符号为Na

C. ③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 ④中X可能为8

16. (2017呼和浩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B. KMnO4和K2MnO4中有相同的原子团

C. 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不同

D. 和化学性质相同

二、填空题

17. (2017天津)(3分)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第17题图

(1)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________种元素(填数字).

(2)D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若E中x=10时,则该粒子属于________(填“原子”或“离子”).

18. (2017陕西)(3分)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第18题图

(1)图A所示是今年5月新命名的元素,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________.

(2)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由B、C两种微粒构成的物质属于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19. (2017重庆江津中学一模)(4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某物质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其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1∶1,该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下列四种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______.

A. 氧化钠Na2O

B. 氧化铝AlO

C. 硫酸钠Na2SO4

D. 氯化铁FeCl2

(3)镁、钠、铝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__________,请写出铝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20. (2017泰安)(5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3周期的元素,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Na、Cl

B. O、S

C. F、Cl

D. Cl、Ar

(2)写出一条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7号元素与第1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当x-y=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

(5)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NO和O2

B. CO和N2

C. SO2和CO2

D. PO3-4和SO2-4

答案

1. A

2. D

3. C

4. A 【解析】NaCl由Na+和Cl-构成,CuSO4由Cu2+和SO2-4构成,A正确;CH4由CH4分子构成,HCl由HCl分子构成,B错误;Si由Si原子构成,CO2由CO2分子构成,C错误;Ar由Ar原子构成,Au由Au原子构成,D错误.

5. A

6. B 【解析】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气体变成固体时,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所以分子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大小都不变,但分子间的间距变小,所以B正确.

7. C

8. C 【解析】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A正确;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2,B正确;该粒子核外电子数(10)<核内质子数(12),表示阳离子,C错误;该粒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D正确.

9. A

10. B 【解析】元素周期表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由三个字母组成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因此的元素符号为Uuo,A错误;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因此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B正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所以原子的质子数为118,C错误;元素周期表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其单位是“1”,省略不写,因此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D错误.

11. B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B不正确.

12.

正误原因反例

A ×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大例如氧原子质量比氢分子质量大

B ×原子可以再分原子可以分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C √原子得失电子之后形成阴离子和阳离子

D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构成物质离子也可以构成物质,例如NaCl 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13. B 【解析】

A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8

B √硫、氧两字均不带“钅”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C ×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D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三氧化硫中硫元素为+6价

14.

学性质的最小粒子,B正确;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正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正确.

15. D 【解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结合图①②可知A错误;图②粒子的质子数为11,核外有10个电子,应为Na+,B错误;图③粒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C错误;图

④如果表示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如果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D正确.故选D.

16.

A ×碳-12和碳-13原子中质子数都为6,但碳-12原子的中子数为12-6=6,碳-13原子的中子数为13-6=7

B ×KMnO4和K2MnO4中Mn的化合价不同,前者中的MnO-4称为高锰酸根离子,离子团化合价为-1价,后者中的MnO2-4称为锰酸根离子,离子团化合价为-2价,两者不同

C √Fe2+和Fe3+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但Fe3+比Fe2+少一个电子,故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 ×最外层电子数为8(如果只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可以看出原子结构中前者的结构稳定,而后者的结构不稳定,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17.

【解析】(1)B、C的质子数相同,所以B、C为同一种元素;则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3种粒子.(2)D 所示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3)E中x=10时,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该粒子属于原子.

18. (3分)(1)115(1分) (2)CD(1分) (3)盐(1分)

【解析】(1)根据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可知,其原子序数为115,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所以镆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5.(2)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C、D核内质子数都是17,C是

氯离子,D 是氯原子,同属于氯元素.(3)B 的核内质子数是12 ,核外电子数是10,是镁离子,C 是氯离子,镁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镁,是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氯离子可以看成盐酸的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类.

19. (4分)(1) 2H 2O 2=====MnO 2 2H 2O +O 2↑(1分) (2)BD(1分) (3)铝、镁、钠(1分) (1分)

20. (5分)(1)BC(1分) (2)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或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最

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等合理即可)(1分) (3)Mg 3N 2(1分) (4)S 2-(1分) (5)BD(1分)

【解析】(1)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因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即同一主族内的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故选BC.(2)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等.(3)第7号元素是氮,最外层电子数是5,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3个电子形成阴离子,因而其化合价为-3价;第12号元素为镁,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阳离子,因而其化合价为+2价,故氮元素与镁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 3N 2.(4)由于x -y =8,可以得出x =8+y ,由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外电子数为10+y ,核内质子数为x ,即8+y ,由此可知核外电子数比核内质子数多2个电子,该粒子得到两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因此符合条件的核内质子数为16,则该

元素为硫元素,其离子符号为S 2-.(5)一氧化氮和氧气的电子数分别是15和16,不属于等电子体;一氧化碳

和氮气的原子个数都是2,电子个数相等都是14,属于等电子体;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电子数分别是32和22,不属于等电子体;磷酸根和硫酸根的原子个数都是4,电子个数都是50,属于等电子体;因而B 、D 选项正确.

化学小专题:运用元素质量守恒解决化学计算题

科目名称化学 课题小专题:运用元素质量守恒解题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学生年级九年级 授课日期年月日时至时授课形式一对 讲授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利用质量守恒法的主要依据是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变,这种解题技巧的优点是基于宏观的统揽全局的方式列式,可以避开繁杂的运算,不去追究细枝末节,因而能使复杂的计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是我们化学计算中必须掌握的方法之一。 由质量守恒法推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1、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2、元素的种类 3、元素的质量 4、原子的种类 5、原子的数目 6、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物质的种类及物质的粒子构成方式; 可能改变的是:元素的化合价或分子总数。下面我们来探讨质量守恒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例1:化学反应中,肯定有变化的是() A.原子的数目B.分子的种类C.分子的数目D.总质量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物质的质量总和;各种原子的数目;可能会发生变化的是:分子的数目;而分子的种类是一定变化的.故选:B. 例2: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 A.只含碳元素B.只含碳、氢元素 C.一定含碳、氧、氢元素D.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解答】解: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氧、氢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D. 例3:物质X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上用三氧化二锑[Sb2O3]生产X的化学方程式为:Sb2O3+2H2O2=X+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A.SbO2B.H3SbO4C.HSbO3D.Sb2O5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方程式中的已知条件可得,反应前:2个Sb,7个O,4个H,反应后:4个H,2个0;比较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可以判断在X中含有:2个Sb,5个O,即其化学式为:Sb2O5.故选D.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复习题 一、在实验室中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实验原理是: 。 2、能否改用木炭、蜡烛做燃料进行实验? ,理由是: 3、若改用其它可燃物来实验,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的因素: 。 4、校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用白 磷燃烧来测定空中氧气的含量。 (1)他们将观察到哪些现象? (2)打开弹簧夹时,水为什么会沿着导气管流入集气瓶中? (3)从这个实验中,他们能得出哪些结论? (4)在该实验中红磷燃烧熄灭后,瓶中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你还可以得出氮气具有哪些性质? (5)如果他们得到的结果中氧气含量小于理论值,试着帮他们分析一下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拓展(一)某同学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通过查阅资料, 获取的有关信息:白磷,有剧毒,易燃,燃烧所需的 最低温度为40℃;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气密性良好):在燃烧匙内放入一粒白磷(适量), 迅速伸入容积为250mL 的锥形瓶中,塞紧瓶塞,导管的 另一端放入盛有100mL 水的量筒里,然后把锥形瓶放 入盛80℃热水的烧杯里,能观察到 , 打开弹簧夹,又能观察到 , 通过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试分析该实验的优缺点: 。 拓展(二)小强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木炭燃烧也需要消耗氧气,所以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左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强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认真分析后,得知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②小强将集气瓶中的细沙改为水,并按左下图装置重复上述①实验,出现了倒吸现象,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79065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中考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大题培优易错难题)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1.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知从0到t1时间内丙物质逐渐减少,甲乙两物质逐渐增加。所以,丙为反应物,甲、乙为生成物,该反应分解反应,描述错误; B、甲的生成量比乙多,但分子个数不知,相对分子质量甲不一定比乙大,描述错误;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描述正确; D、t1时,参加反应的丙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描述错误。 故选C。 2.工业制钛反应为:TiF4+2H2SO4Δ4HF+2X+TiO2,X 的化学式为 A.H2S B.P4C.SO2D.SO3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TiF4+2H2SO4加热 4HF+2X+TiO2可知,反应前后钛原子都是1个,氟原子都是4个,氢 原子都是4个,反应前硫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个,其中6个包含在2X中,X的化学式是SO3。 故选:D。 3.一定条件下,某装置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值等于0.5 B.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1 C.乙一定是催化剂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60g﹣33g=27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7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4g﹣0g=24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3g﹣0g=3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详解】 A、乙的质量不变,x的值等于1.5,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24g:3g=8:1,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托盘天平两边放两个等质量的烧杯、内装浓度和质量都相同的稀盐酸,若左杯中投入一块生石灰,向右边杯中投入一块石灰石,且两块固体质量相等,则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将() A.偏向左边 B.偏向右边 C.仍指零处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生石灰即氧化钙,虽与盐酸反应,但无气体生成;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两固体质量相等,由于石灰石一侧产生气体,故质量减小,天平指针偏向另一侧。选A。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44045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一、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氧气有助燃性;空气中还有4/5体积的气体不可燃烧,也不助燃也不溶于水 4、原理: 化学方程式:4P + 5O2点燃 2P2O5 5、实验误差分析 (1)测得氧气含量小于1/5 A、红磷量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集气瓶(装置)还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2)测得氧气含量大于1/5 A、实验前没有关闭止水夹或没有夹紧,气体受热后膨胀从导管逸出 B点燃红磷后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并盖紧瓶盖(瓶内气体逸出)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铁等物质? 答:不能用木炭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 自的性质。没有固定的化学符号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 不活泼。作用:化工原料、作保护气、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用途:作保护气、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激光技术等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化学初三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水蒸气 2.潜水员长时间潜水,应携带的物质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3.下列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①冰水混合物②洁净的空气③液氮④石灰水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4.下列对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碳酸→水+二氧化碳(分解反应) B.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 C.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5.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 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C.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D.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6.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有关下图所示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生成物中在常温下既有气体,也有液体,还有固体 B.由图示的实验可知,集气瓶也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C.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可燃物要由瓶口迅速伸至瓶底 D.实验Ⅲ中,集气瓶底装的少量细沙可保护集气瓶,防止瓶底炸裂 7.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8.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不可能是()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纳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 纳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反应热。包括燃烧热和中和热。 电 离 : 注意: 水解 : 吸热反应的发生不一定需要 常见的吸热反应: 铵盐与碱的反应:如NH 4Cl 与Ba(OH)28H 2O 加热才能进行。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aCO 3== CaO + CO 2 生产水煤气:C + H 2O == CO+H 2 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C+CO 2=2CO 燃烧反应 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CaO(Na 2O 、Na 2O 2)与水的反应 浓酸与强碱溶于水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 应的焓变。 符号:用ΔH 表示 单位:kJ/mol 放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吸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3、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生成所放出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 二、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点 (1)需注明ΔH 的“+”与“—”,“+”表示 ,“—”表示 ;比较ΔH 的大小时,要考虑ΔH 的正负。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g 、 l 、s 、aq 注意: 放热反应不一定常温下就自发进行,可能需要加热或点燃条件。

中考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1.某仓库工作人员违章操作,在雨天转运“保险粉”引起爆炸。“保险粉”化学名为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主要用于印染工业。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4=Na2S2O3+Na2SO3+X。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X 的化学式为 SO2 B.连二亚硫酸钠与水能剧烈反应,化学性质很活泼 C.Na2SO3 是一种盐,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 D.Na2S2O4 通常要在干燥阴凉处密闭贮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4=Na2S2O3+Na2SO3+X,Na原子个数前后相等,由S、O 原子个数守恒,则X的化学式为SO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连二亚硫酸钠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Na2SO3中Na元素为+1价,O元素为-2价,则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S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由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可知,该物质应在干燥阴凉处密闭贮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 2 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和丙为生成物 B.a 等于 21 C.b 等于 37 D.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1:2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b =64+10+1+16﹣54=37,根据题目提供信息可知,甲、丁是反应物,乙、丙是生成物,故A 正确; B 、设t 时刻生成乙的质量为x ++64g 54g-10g 64g-48g x →甲丁乙丙 64g 64g-48g = 54g-10g x x =11g a =10g+11g =21g ,故B 正确; C 、根据A 中计算结果可知b =37,故C 正确; D 、设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则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m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 + b c + d 26416am bm g g →甲丁乙丙 2am 64g =bm 16g a : b =2:1,故D 错误。 故选:D 。 3.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Z 是由Y 分解生成的 B .一个Y 和W 分子中均有11个电子 C .参加反应的X 与生成的Z 的质量比为9:7 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H 3和NO 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 2和H 2O 两种分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NO+4NH 3催化剂 5N 2+6H 2O 。 【详解】 A 、由微粒的构成可知,X 、Y 都含有氮原子,不能确定Z 是由Y 分解生成的,故A 不正确; B 、由微粒的构成可知,Y 和W 分子分别是氨分子和水分子,一个Y 和W 分子中均有10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 第一章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点复习总结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拉瓦锡用定量法研究空气成分 实验步骤:①把少量的汞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 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内空气的体积减小约1 5 ;①研究剩余的 4 5 体积的气体, 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支持燃烧;①把在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容器里加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减少的气 体体积;①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4 5 体积的气体中,结果得到的气体与空气 的性质完全一样。 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 5 。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u u u u u r 点燃五氧化二磷 ①实验步骤:将仪器连接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集气瓶底 装入少量的水,并将水面上方的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 橡皮管;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然 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集气瓶冷却至 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②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 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 5 。

③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 5 。 (3)空气的组成: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4)纯净物和混合物:像空气这样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保持它们各自的性质;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叫做纯净物,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3.保护空气 (1)空气污染源 ①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硫燃料的燃烧;会引发呼吸道疾病,严重者死亡;造成酸雨,破坏地面设施等);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飞机等的尾气;会引发眼睛、呼吸系统炎症;形成酸雨;破坏高空臭氧层等);一氧化碳(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破坏人体血液输氧功能,使人窒息死亡等);氟氯烃(主要来自空调机;会破坏高空臭氧层)。 ②固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建筑、生活等城市垃圾扩散;会引发咳嗽、咽喉病、“尘肺”;导致云雾增多,使能见度降低)。 (2)防治措施:①加大环境和大气质量检测;②使用清洁能源;③工厂废气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④对化石燃料进行脱硫处理等;⑤使燃料充分燃烧;⑥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⑦消除污染源。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 知识点总结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1、反应热与焓变:△H=H(产物)-H(反应物) 2、反应热与物质能量的关系 3 4 ①多数的分解反应 ② 2NH 4Cl(s)+Ba(OH)2·8H 2O(s)=BaCl 2+2NH 3+10H 2O ③ C(s)+ H 2O(g) 高温 CO+H 2 ④CO 2+ C 高温 2 CO 5、反应条件与吸热、放热的关系: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取决与 反应物和产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6、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放热反应△H 为“-”,吸热反应△H 为“+”,△H 的单位为kJ/mol ②反应热△H 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应注意△H 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H 是在298K 、101Pa 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或小数。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 应已完成的数量,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必须与△H 相对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7、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8、电极反应的书写: 活性电极:电极本身失电子 ⑴电解: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 惰性电极: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 (放电顺序:I ->Br ->Cl ->OH - ) 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 (放电顺序:Ag +>Cu 2+>H +) 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过程 总能量 总能量

【精选】最新中考化学质量守恒专题汇总

最新中考化学质量守恒专题汇总 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生成物质量总和 2.适用范围: (1)只适用于化学变化 (2)只适用于质量 (3)只适用于参与反应的物质 3.规律“五”不变: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②元素的种类不变;③元素的质量不变;④原子的种类不变; ⑤原子的个数不变“二”一定变:①物质的种类一 定变;②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变“一”可能变:物 质的状态和分子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书写步骤 (1)写: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并用横线连接 (2)配:在反应物和生成物前配正确的序数 (3)改:改横线为等号 (4)标:正确标出“↑”“↓” (5)查:检查所写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 “↑”“↓”的适用条件

(1)“↑”:反应物中无气体参与,生成物中有气体 (2)“↓”:在溶液中的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1)宏观:反应物在反应条件下生成生成物 (2)数量:几个反应物分子在反应条件下生成生成物分子 (3)质量:几份反应物在反应条件下生成几份生成物 三、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书写步骤 1.设:设所求量为 x 注:①通常求什么设什么;②x 后不带单位 2.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列:上:系数×相对分 子质量中:实际质 量下:列比例式 4.解:解出 x 的值 5.答:写出答案 例题 (2017?鼓楼二模)在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B 装置中剩余固体成分。

【查阅资料】①四氧化三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 ②氯化铁能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③氧化亚铁和氧化铁不能被磁铁吸引,铁和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 【初步探究】装置中剩余固体全部是黑色的,并且都能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猜想 1:固体成分是四氧化三铁;猜想 2:。 【探究与结论】小华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她认为若固 体全部溶解, 没有气泡冒出,则猜想 1 正确;若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冒出,则猜想 2 正确。 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与拓展】 ①小张根据查阅资料所得的信息分析得出:“小华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 足量的稀盐酸,若固体全部溶解,没有气泡冒出,就认为剩余固体是四氧化三 铁”的结论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 ②若将 B 装置中剩余的黑色固体 20.3g,经过一系列转化,全部变为氧化铁(设转化过程中铁元素无损耗), 增加的质量为 x,则 x 的取值范围为。 【分析】加热条件下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和水反应生成蓝色固体 五水硫酸铜;铁能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1、最早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的是国的化学家,并且他得出的实验的结论是。 2、根据如下图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图回答问题: (1)该反应的实验原理化学方程式: (文字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论: (3)如果测定的结果偏小(小于1/5)有哪些原因: 如果测定的结果偏大(大于1/5)有哪些原因: 3、我们已知,空气的组成成分很多,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空气成分 体积分数 用途举例 4、纯净物的定义:;混合物的定义: 。请用括号内的“纯净物”“混合物”加以区分下列物质到底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①紫菜蛋汤;②冰水混合物;③新鲜空气;④洁净空气;⑤长江江水;⑥雨水;⑦蒸馏水。 5、请回答氮气最重要的几个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而氮气除了具有物理性质外还有很多的化学性质,请写出氮气的化学性质和利用这样的化学性质,请写出氮气有什么样的用途: 。 6、请写出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用途(最少两点):。 7、空气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请写出三点): 。空气质量日报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 8、氧气能够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化学性质),但氧气本身不能燃烧,不具有 。氧气具有一系列的物理性质,例如从色、味、态的角度来说氧气为 气体,溶解性(对于水而言)。 9、氧气的检验操作为: 氧气的验满操作为:

二氧化碳的检验操作为: 二氧化碳的验满操作为: 10、一些物质在氧气中和在空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 空气中氧气中 硫 木炭 铁丝 红磷 11、在做硫的燃烧试验和铁丝的燃烧试验的时,通常在集气瓶的底部放上一些水,其中,在硫的燃烧试验中,在底部放水的目的是:;在铁丝燃烧试验中,在底部放水的目的是:,并且,除了放水外,我们也可以在集气瓶的底部放一些的。 12、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夹住木炭的坩埚钳要,目的是使木炭和氧气充分反应,如果伸入过快,会使大部分氧气逸出,使木炭很快熄灭,现象不明显。 13、请简述什么是化合反应:;什么是氧化反应: ;并请简单叙述下,它两者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氧化反应,我们一般根据它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我们分为和,我们已知的呼吸作用、食物腐败、金属锈蚀是属于的 ,而爆炸和燃烧基本属于。 14、关于氧气的制取,我们已知的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叫做:,它主要的原理是利用,这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属于(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15、请根据下图并结合已学知识,完善下表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苏教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 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 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原电池: 1、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_______ 2、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 3、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 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 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 总反应式:Zn+2H+=Zn2++H2↑

中考化学计算题常用技巧和专项练习

中考化学计算题常用技巧和专项练习 2019年中考化学计算题常用技巧和专题训练 【一】复习内容和要求 1.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1)守恒法:包括原子个数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法、质量守恒法等。 (2)极值法:从问题的极端去思考、去推理、判断,使问题得到解决。 (3)讨论法:当题中含有不确定的因素时,对每一种可能情况进行的讨论。 (4)十字交叉法:混合中某一量的平均值,求混合物中两物质的质量比。 (5)差量法:运用前后量的差,根据方程式中的计量数的关系直接求解。 2.化学计算的常用技巧 (1)定量问题定性化;(2)近似估算;(3)运用整体思维,化繁为简;(4)利用图象 解题等等。 【二】解题方法和技巧: 1.守恒法: 例1、由Mg(OH)2和MgO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取该混合物10g,将其投入110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12% B.24% C.20% D.30% 解析:根据在化学反应中Mg元素的质量守恒,建立Mg元素和MgS O4 的质量关系可求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MgSO4的质量,即可求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Mg ~MgSO4 24 120 10g48% =4.8g x 2.平均值法

例1.锌、铁、镁三种金属中的两种混合物13 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g,那么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锌(B)铁(C)镁(D)无法推断 解析:根据锌、铁、镁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均生成二价金属阳离子得:(R为金属,设平均式量M) R + 2HCl= RCl2+ H2 M 2g 13 1g M:13=2:1 M=26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整理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考点一)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点燃 4.原理:表达式: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 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 开止水夹;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二) (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考点三)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考点四)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氧气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氮气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考点五)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七、未来化学将朝着“绿色化学”——“绿色消毁”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原料无毒无害②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应中体现)④生产出环境友好产品。见教材P32。 课题2 氧气 考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空气练习题

2.1空气 1、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 ...是() A.真金不怕火炼B.百炼方能成钢C.纸里包不住火D.玉不琢不成器 2、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到一些保护气。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作为保护气的一组是() A、氢气、氮气 B、氮气、氧气 C、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D、氮气、氩气 3、空气质量日报是环境监测部门对一个地区空气质量情况所做的监测报告。目前计入空气主要污 染物的是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下列情况能直接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把煤作为主要燃料 B.随意丢弃塑料垃圾 C.随意丢弃废电池 D.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4、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A.用天然气作燃料B.焚烧垃圾 C.汽车排放的尾气D.用煤和石油产品作燃料 5、目前很多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超标,原因之一是() A.人的呼吸B.植物的光合作用 C.矿物燃料的燃烧D.氢气的燃烧 6、近年来我国北方的沙尘暴频发,它在空气中增加的有害成分是()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 C.可吸入颗粒物 D.氮气 7、为了使灯泡经久耐用,灯泡应填充()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氮气和氩气的混合气体 D.二氧化硫气体 8、(北京市朝阳区)“可吸入颗粒物”是北京地区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下列关于其污染说法符合科学原理的是() A.颗粒物直接与人体内组织作用形成病变

B.颗粒物吸附有害物质使人患病 C.颗粒物作为催化剂促使人体内发生破坏性的化学反应 D.以上三种作用都有可能,但需实验验证 9、(2009·苏州市)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 D.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 10、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下列几种说法: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②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将导致温室效应;③酸雨主要是由于空气受到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污染所致;④沙尘暴是因为汽车排放的尾气引起的。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11、我们知道食物较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就会变质,这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 ) A.氧气 B.氮气 C. 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12、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液面高度超过广口瓶容积的l/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13、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氧气——供人呼吸 B.二氧化碳——造成酸雨 C.氮气——作保护气 D.稀有气体——做电光源 14、在图1所示的装置中放有金鱼藻,用该装置可以收集到某种气体。下列对该气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不易溶于水 C、铁能在该气体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铁 D、能与血红蛋白结合 15、医务人员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下列有关说法

中考计算专题--元素质量守恒法

元素质量守恒法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没有改变,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守恒.在解一些化学计算题时,也可以运用元素质量守恒的思想来解题. 例1 7. 3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98g 1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C ). A. 14.5g B. 15.5g C. 16.1g D. 18.1g 例2 ( 2015郴州中考)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0%,将50g该混合物高温锻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B ) A.6g B.8g C.13.2g D.20g 练习题 1.在探究某物质的组成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3g该物质放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测得生成物有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你认为该物质的组成为( C ) A.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 D.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为1:4 2.有一种含CaCO3和CaO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取该混合物16 g,经高温煅烧后,将所得剩余固体全部投入足量盐酸中,固体全部溶解生成CaCl2,则生成CaCl2的质量为( D) A.3.7 g B.7.4 g C.14.8 g D.22.2 g 3.由Mg(OH)2和MgO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取该混合物10g,将其投入110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C ) A、12% B、24% C、20% D、30% 4.在某H2O2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7,现向19g该H2O2溶液中加入1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 ) A.1g B.1.6g C.4.2g D.8.5g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