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2章原子结构第3节玻尔的原子模型第4节氢原子光谱与能级结构教学案鲁科版选修3_

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2章原子结构第3节玻尔的原子模型第4节氢原子光谱与能级结构教学案鲁科版选修3_

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2章原子结构第3节玻尔的原子模型第4节氢原子光谱与能级结构教学案鲁科版选修3_
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2章原子结构第3节玻尔的原子模型第4节氢原子光谱与能级结构教学案鲁科版选修3_

第3节玻尔的原子模型第4节氢原子光谱与能级结构

1.了解玻尔理论的主要内容.

2.掌握氢原子能级和轨道半径的规律.(重点+难点)

3.了解氢原子光谱的特点,知道巴尔末公式及里德伯常量. 4.理解玻尔理论对氢光谱规律的解释.(重点+难点

)

一、玻尔原子模型

1.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能够很好的解释α粒子与金箔中原子碰撞所得到的信息,但不能解释原子光谱是特征光谱和原子的稳定性.

2.玻尔理论的内容

基本假设内容

定态假设

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能量不连续的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

定的,电子虽然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做定

态.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只能处在一些分立的轨道上,它只能

在这些轨道上绕核转动而不产生电磁辐射

跃迁假设

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时,吸收(或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能

量hν,假如,原子从定态E2跃迁到定态E1,辐射的光子能量为hν=

E2-E1

轨道假设

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电子的不同运行轨道.原子的能量状态是

不连续的,电子不能在任意半径的轨道上运行,只有轨道半径r跟电

子动量m e v的乘积满足下式m e vr=n

h

(n=1,2,3,…)这些轨道才是可能的.n是正整数,称为量子数

1.(1)玻尔的原子结构假说认为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 )

(2)电子吸收某种频率条件的光子时会从较低的能量态跃迁到较高的能量态.( )

(3)电子能吸收任意频率的光子发生跃迁.( )

提示:(1)√(2)√(3)×

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

1.能级:在玻尔的原子理论中,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在每个状态中,原子的能量值都是确定的,各个不连续能量值叫做能级.

2.氢原子能级结构图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在不同能级上的能量和相应的电子轨道半径为 E n =E 1n 2(n =1,2,3,…) r n =n 2r 1(n =1,2,3,…)

式中,E 1≈-13.6__eV ,r 1=0.53×10-10__m .

根据以上结果,把氢原子所有可能的能量值画在一张图上,就得到了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图(如图所示).

n =∞————————E ∞=0

?

n =5 ————————E 5=-0.54 eV

n =4 ————————E 4=-0.85 eV

n =3 ————————E 3=-1.51 eV

n =2 ————————E 2=-3.4 eV

n =1 ————————E 1=-13.6 eV

3.玻尔理论对氢原子光谱特征的解释

(1)在正常或稳定状态时,原子尽可能处于最低能级,电子受核的作用力最大而处于离核最近的轨道,这时原子的状态叫做基态.

(2)电子吸收能量后,从基态跃迁到较高的能级,这时原子的状态叫做激发态.

(3)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原子会辐射能量;当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原子要吸收能量.因为电子的能级是不连续的,所以原子在跃迁时吸收或辐射的能量都不是任意的.这个能量等于电子跃迁时始末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能量差值不同,发射的光频率也不同,我们就能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

1.只要原子吸收能量就能发生跃迁吗?

提示:原子在跃迁时吸收或辐射的能量都不是任意的,只有这个能量等于电子跃迁时始末两个能级的能量差,才会发生跃迁.

三、氢原子光谱

1.氢原子光谱的特点

(1)从红外区到紫外区呈现多条具有确定波长(或频率)的谱线; (2)从长波到短波,H α~H δ等谱线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2.巴尔末公式:1λ=R ? ??

??122-1n 2(n =3,4,5…)其中R 叫做里德伯常量,其值为R =1.096 775 81×107 m -1

.

3.红外区和紫外区:其谱线也都遵循与巴尔末公式类似的关系式.

2.(1)光是由原子核内部的电子运动产生的,光谱研究是探索原子核内部结构的一条重要途径.( )

(2)稀薄气体的分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会变成导体并发光.( )

(3)巴耳末公式中的n 既可以取整数也可以取小数.( )

提示:(1)× (2)√ (3)×

四、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1.理论推导:由玻尔理论可知,当激发到高能级E 2的电子跃迁到低能级E 1时,就会释放出能量.根据 E n =-13.6n

2 eV(n =1,2,3,…) 得E 2=-13.6n 22 eV ,E 1=-13.6n 21

eV 再根据hν=E 2-E 1,

得ν=13.6h ? ??

??1n 21-1n 22 此式在形式上与氢原子光谱规律的波长公式一致,当n 1=2,n 2=3,4,5,6,…时就是巴尔末公式.

2.巴尔末系:氢原子从相应的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得到的线系.

2.玻尔理论是量子化的理论吗?

提示:不是,玻尔理论的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并根据量子化能量计算光的发射和吸收频率,这是量子论的方法;而电子轨道的半径是用经典电磁理论推导的,所以玻尔理论是半经典的量子论.

对玻尔原子模型的理解

1.轨道量子化:轨道半径只能够是一些不连续的、某些分立的数值.

模型中保留了卢瑟福的核式结构,但他认为核外电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它们只能在某些可能的、分立的轨道上运动,而不是像行星或卫星那样,能量大小可以是任意的量值.例如,氢原子的电子最小轨道半径为r 1=0.053 nm ,其余可能的轨道半径还有0.212 nm 、0.477 nm 、…不可能出现介于这些轨道半径之间的其他值.这样的轨道形式称为轨道量子化.

2.能量量子化:与轨道量子化对应的能量不连续的现象.

电子在可能轨道上运动时,尽管是变速运动,但它并不释放能量,原子是稳定的,这样的状态也称之为定态.

由于原子的可能状态(定态)是不连续的,具有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样的能量形式称为能量量子化.

3.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2)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1)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h ν=E 2-E 1(或E 1-E 2).

可见,电子如果从一个轨道到另一个轨道,不是以螺旋线的形式改变半径大小的,而是从一个轨道上“跳跃”到另一个轨道上.玻尔将这种现象叫做电子的跃迁.

4.总而言之: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假设,电子只能在某些可能的轨道上运动,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时不辐射能量,处于定态.只有电子从一条轨道跃迁到另一条轨道上时才辐射能量,辐射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等于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这就是玻尔理论的主要内容.

(1)处于基态的原子是稳定的,而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

(2)原子的能量与电子的轨道半径相对应,轨道半径大,原子的能量大,轨道半径小,原子的能量小.

按照玻尔原子理论,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 1(E 1<0),电子质量为m ,基态氢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一频率为ν的光子被电离后,电子速度大小为________(普朗克常量为h ).

[思路点拨] 根据玻尔原子理论与能量守恒定律求解.

[解析]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中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能量越大,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

h ν+E 1=12mv 2,所以电子速度为:v =

2(hν+E 1)m .

[答案] 越大2(hν+E1)

m

电子被电离后可认为离原子核无限远,即电子的电势能为零,所以此时电子的能量等于电子的动能.

1.(多选)按照玻尔原子理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运动轨道半径可取任意值

B.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越大

C.电子跃迁时,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由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E n(m>n) D.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的过程,可能辐射能量,也可能吸收能量

解析:选BC.根据玻尔理论,核外电子运动的轨道半径是确定的值,而不是任意值,A 错误;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能级越高,能量越大,B正确;由跃迁规律可知C正确;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的过程中,应辐射能量,D错误.

对氢原子能级跃迁的理解

1.能级跃迁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它会自发地向较低能级跃迁,经过一次或几次跃迁到达基态.如图带箭头的竖线表示原子由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的跃迁.所以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

数为n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为:N=n(n-1)

2

=C2n.

2.根据玻尔理论,当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原子在始、末两个能级E m和E n(m>n)间跃迁时,辐射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个能级之差(hν=E m-E n),由于原子的能级不连续,所以辐射的光子的能量也不连续,因此产生的光谱是分立的线状光谱.

3.原子能量的变化

(1)光子的发射

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发射光子的频率由下式决定.

hν=E m-E n(E m、E n是始、末两个能级且m>n)

能级差越大,放出光子的频率就越高.

(2)光子的吸收

由于原子的能级是一系列不连续的值,任意两个能级差也是不连续的,故原子发射一些特定频率的光子,同样也只能吸收一些特定频率的光子,原子吸收光子后会从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吸收光子的能量仍满足hν=E m-E n.(m>n)

(3)原子能量的变化

当轨道半径减小时,库仑引力做正功,原子的电势能E p减小,电子动能增大,原子能量减小.反之,轨道半径增大时,原子电势能增大,电子动能减小,原子能量增大.

4.原子跃迁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一群原子和一个原子

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在某个时刻只能处在某一个可能的轨道上,在某段时间内,由某一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可能的情况只有一种,但是如果容器中盛有大量的氢原子,这些原子的核外电子跃迁时就会有各种情况出现.

(2)注意直接跃迁与间接跃迁

原子从一种能量状态跃迁到另一种能量状态时,有时可能是直接跃迁,有时可能是间接跃迁.两种情况的辐射(或吸收)光子的频率不同.

(3)注意跃迁与电离

原子跃迁时,不管是吸收还是辐射光子,其光子的能量都必须等于这两个能级的能量差.若想把处于某一定态上的原子的电子电离出去,就需要给原子一定的能量.如基态氢原子电离,其电离能为13.6 eV,只要能量等于或大于13.6 eV的光子都能被基态氢原子吸收而电离,只不过入射光子的能量越大,原子电离后产生的电子具有的动能越大.

(1)对于处于高能级状态的一群氢原子,每个原子都能向低能级状态跃迁,且跃迁存在多种可能,有的可能一次跃迁到基态,有的可能经几次跃迁到基态.同样,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不同能量时,可以跃迁到不同的激发态.

(2)实物粒子和原子碰撞时,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被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动能大于或等于原子某两定态能量之差,就可使原子受激发而向较高能级跃迁.

大量氢原子处于不同能量激发态,发生跃迁时放出三种不同能量的光子,其能量值分别是:1.89 eV,10.2 eV,12.09 eV.跃迁发生前这些原子分布在________个激发态

能级上,其中最高能级的能量值是________eV(基态能量为-13.6 eV).

[思路点拨] 由于发出三种不同能量的光子,由N =n (n -1)2可知,大量氢原子跃迁前

处于n =2和n =3两个激发态上.

[解析] 大量氢原子跃迁发出三种不同能量的光子,跃迁情况为n =3的激发态到n =2的激发态或直接到n =1的基态,也可能是n =2的激发态到n =1的基态,所以跃迁发生前这些原子分布在2个激发态能级上,最高能量值满足E =-13.6 eV +12.09 eV ,即E 为-

1.51 eV.

[答案] 2 -1.51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氢原子的能级跃迁有深刻的理解.

2.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则氢原子( )

A .从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比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长

B .从n =5能级跃迁到n =1能级比从n =5能级跃迁到n =4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速度大

C .若要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必须吸收光子

D .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核一定向外放出能量

解析:选A.氢原子跃迁时辐射出电磁波,h ν=hc λ

=E m -E n =ΔE .可见λ与ΔE 成反比,由能级图可得从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时,ΔE =0.66 eV ,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时,ΔE =1.89 eV ,所以A 正确;电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B 错误;若有电子去碰撞氢原子,入射电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被氢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电子的动能大于氢原子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也可使氢原子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C 错误;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是氢原子向外放出能量,而非氢原子核,D 错误.

对氢原子光谱的理解

1.对氢原子光谱的几点说明

氢原子是自然界中最简单的原子,通过对它的光谱线的研究,可以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和性质.

氢原子光谱线是最早发现、研究的光谱线.

(1)氢光谱是线状的,不连续的,波长只能是分立的值.

(2)谱线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可用一个统一的公式

1λ=R ? ??

??1m 2-1n 2表达. 式中m =2对应巴尔末公式:1λ=R ? ??

??122-1n 2,n =3,4,5….其谱线称为巴尔末线系,是氢原子核外电子由高能级跃迁至n =2的能级时产生的光谱,其中H α~H δ在可见光区.由于光的频率不同,其颜色不同.

m =1 对应赖曼线系;

m =3 对应帕邢线系

即赖曼线系(在紫外区)

1λ=R ? ????112-1n 2,n =2,3,4… 帕邢线系(在红外区)

1λ=R ? ????132-1n 2,n =4,5,6… 2.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1)理解导出的氢光谱规律:按玻尔的原子理论,氢原子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n 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2时辐射出的光子能量:hν=E n -E 2,但E n =E 1n 2,E 2=E 1

22,由此可得:hν=-E 1? ??

??122-1n 2,由于ν=c λ,所以上式可写作:1λ=-E 1hc ? ????122-1n 2,此式与巴尔末公式比较,形式完全一样.

由此可知,氢光谱的巴尔末系是电子从n =3,4,5,6等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时辐射出来的.

(2)成功方面

①运用经典理论和量子化观念确定了氢原子的各个定态的能量,并由此画出了其能级图.

②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辐射出光子,辐射光子的能量与实际符合的很好,由于能级是分立的,辐射光子的波长也是不连续的.

③导出了巴尔末公式,并从理论上算出了里德伯常量R的值,并很好地解释甚至预言了氢原子的其他谱线系.

④能够解释原子光谱,每种原子都有特定的能级,原子发生跃迁时,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即原子光谱是

线状光谱,利用光谱可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

(3)局限性和原因

①局限性: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但不能解释稍微复杂原子的光谱.

②原因:保留了经典粒子的观念,把电子的运动仍然看作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

(多选)关于巴尔末公式1

λ

=R?

?

??

?

1

22

1

n2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此公式是巴尔末在研究氢光谱特征时发现的

B.公式中n可取任意值,故氢光谱是连续谱

C.公式中n只能取不小于3的整数,故氢光谱是线状谱

D.公式不但适用于氢光谱的分析,也适用于其他原子的光谱分析

[思路点拨] 根据巴尔末公式及氢原子能量的量子化解答.

[解析] 此公式是巴尔末在研究氢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时得到的,只适用于氢光谱的分析,且n只能取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则λ不能取连续值,故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故选AC.

[答案] AC

3.对于巴尔末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氢原子光谱的波长都与巴尔末公式相对应

B.巴尔末公式只确定了氢原子发光的可见光部分的光的波长

C.巴尔末公式确定了氢原子发光的一个线系的波长,其中既有可见光,又有紫外光D.巴尔末公式确定了各种原子发光中的光的波长

解析:选 C.巴尔末公式只确定了氢原子发光中一个线系波长,不能描述氢原子发出的各种波长,也不能描述其他原子的发光,A、D错误;巴尔末公式是由当时已知的可见光中的部分谱线总结出来的,但它适用于整个巴尔末线系,该线系包括可见光和紫外光,B错误,C正确.

原子的能量与能量变化

1.原子的能量包括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和电子与核系统具有的电势能.

(1)电子的动能

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由库仑力提供 k e 2r 2=m v 2r ,故E k n =12mv 2n =ke 22r n

. (2)系统的电势能

电子在半径为r n 的轨道上所具有的电势能

E p n =-ke 2

r n

(E p ∞=0). (3)原子的能量

E n =E k n +E p n =ke 22r n +-ke 2r n =-ke 2

2r n

. 即电子在半径大的轨道上运动时,动能小,电势能大,原子能量大.

2.跃迁时电子动能、原子电势能与原子能量的变化:当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轨道半径减小,库仑引力做正功,原子的电势能E p 减小,电子动能增大,向外辐射能量,原子能量减小.反之,原子电势能增大,电子动能减小,原子能量增大.

氢原子在基态时轨道半径r 1=0.53×10-10 m ,能量E 1=-13.6 eV.电子的质量m =9.1×10-31kg ,电荷量e =1.6×10-19 C .求氢原子处于基态时:

(1)电子的动能;

(2)原子的电势能.

[思路点拨] 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可根据库仑力充当向心力求出,电子在某轨道上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为原子在该定态的能量E n ,即E n =E k n +E p n ,由此可求得原子的电势能.

[解析] (1)设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核外电子速度为v 1,则k e 2r 21=mv 21r 1

所以电子动能E k1=12mv 21=ke 2

2r 1

=9×109×(1.6×10-19)22×0.53×10-10×1.6×10

-19 eV ≈13.6 eV. (2)因为E 1=E k1+E p1

所以E p1=E 1-E k1=-13.6 eV -13.6 eV =-27.2 eV.

[答案] (1)13.6 eV (2)-27.2 eV

该类问题是玻尔氢原子理论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综合应用,用电子绕核的圆周运动规律与轨道半径公式、能级公式的结合求解.

4.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的轨道的过程

中( )

A .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增大

B .原子要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减小

C .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减小

D .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

解析:选 D.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在离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能量较大,必须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后,电子才能从离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远的轨道,故B 错误;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由原子核对电子的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即:k e 2r 2=m v 2

r ,又E k =12mv 2,所以E k =ke 2

2r

.由此式可知:电子离核越远,即r 越大时,电子的动能越小,故A 、C 错误;由r 变大时,库仑力对核外电子做负功,因此电势能增大,从而判断D 正确.

[随堂检测]

1.(多选)由玻尔理论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就要向外辐射电磁波

B .处于定态的原子,其电子做变速运动,但它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C .原子内电子的可能轨道是连续的

D .原子的轨道半径越大,原子的能量越大

解析:选BD.按照经典物理学的观点,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一定会向外辐射电磁波,很短时间内电子的能量就会消失,与客观事实相矛盾,由玻尔假设可知选项A 、C 错误,B 正确;原子轨道半径越大,原子能量越大,选项D 正确.

2.白炽灯发光产生的光谱是( )

A .连续光谱

B .明线光谱

C .原子光谱

D .吸收光谱 解析:选A.白炽灯发光属于炽热的固体发光,所以发出的是连续光谱.

3.如图所示是某原子的能级图a 、b 、c 为原子跃迁所发出的三种波长的光.在下列该原子光谱的各选项中,谱线从左向右的波长依次增大,则正确的是( )

解析:选C.能量越大,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根据能级图可以看出,三种光的能量按a 、c 、b 的顺序依次降低,所以波长也是按这个顺序依次增大.

4.试计算氢原子光谱中巴尔末系的最长波和最短波的波长各是多少?

解析:根据巴尔末公式:1λ=R ? ????122-1n 2,n =3,4,5,…可得λ=1R ? ??

??122-1n 2(n =3,4,5,…).

当n =3时波长最长,其值为

λmax =1R ? ????122-1n 2=1

536R =1

536×1.10×107 m ≈6.55×10-7 m , 当n →∞时,波长最短,其值为

λmin =1R ? ??

??122-0=4R =41.10×107 m ≈3.64×10-7

m. 答案:6.55×10-7 m 3.64×10-7 m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玻尔的原子模型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可以处于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B .原子的能量状态不是连续的

C.原子中的核外电子绕核做变速运动一定向外辐射能量

D.原子中的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是连续的

解析:选B.玻尔依据经典物理在原子结构问题上遇到了困难,引入量子化观念建立了新的原子模型理论,主要内容为: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处在定态的原子不向外辐射能量.由此可知B正确.

2.关于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光源发出的光谱都是连续谱

B.一切光源发出的光谱都是线状谱

C.稀薄气体发出的光谱是线状谱

D.作光谱分析时,利用连续谱和线状谱都可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

解析:选C.不同光源发出的光谱有连续谱,也有线状谱,故A、B错误.稀薄气体发出的光谱是线状谱,C正确.利用线状谱和吸收光谱都可以进行光谱分析,D错误.

3.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 )

A.放出光子,能量增加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

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D.吸收光子,能量减少

解析:选 B.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光子,原子能量减少.

4.汞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现让一束单色光照射到大量处于基态的汞原子上,汞原子只发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单色光,那么,关于入射光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大于或等于7.7 eV

B.可能大于或等于8.8 eV

C.一定等于7.7 eV

D.包含2.8 eV,5 eV,7.7 eV三种

解析:选 C.由玻尔理论可知,轨道是量子化的,能级是不连续的,只能发射不连续的单色光,于是要发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只有从基态跃迁到n=3的激发态上,其能量差ΔE =E3-E1=7.7 eV,选项C正确,A、B、D错误.

5.已知处于某一能级n上的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够发出10种不同频率的光,下列能表示辐射光波长最长的那种跃迁的示意图是( )

解析:选 A.根据玻尔理论,波长最长的跃迁对应着频率最小的跃迁,根据氢原子能级图,频率最小的跃迁对应的是从5到4的跃迁,选项A正确.

6.如图甲所示的a、b、c、d为四种元素的特征谱线,图乙是某矿物的线状谱,通过光谱分析可以确定该矿物中缺少的元素为( )

A.a元素B.b元素

C.c元素D.d元素

解析:选B.把矿物的线状谱与几种元素的特征谱线进行对照,b元素的谱线在该线状谱中不存在,故选项B正确,与几个元素的特征谱线不对应的线说明该矿物中还有其他元素.

二、多项选择题

7.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中量子数n越大( )

A.电子的轨道半径越大B.核外电子的速率越大

C.氢原子能级的能量越大D.核外电子的电势能越大

解析:选ACD.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中量子数n越大,电子的轨道半径就越大,A正确;

核外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库仑力提供向心力k e2

r2

=m

v2

r

,则半径越大,速率越小,B错

误;量子数n越大,氢原子所处的能级能量就越大,C正确;电子远离原子核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D正确.

8.关于经典电磁理论与氢原子光谱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典电磁理论很容易解释原子的稳定性

B.根据经典电磁理论,电子绕原子核转动时,电子会不断释放能量,最后被吸附到原子核上

C.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原子光谱应该是连续的

D .氢原子光谱彻底否定了经典电磁理论

解析:选BC.根据经典电磁理论,电子绕原子核转动时,电子会不断释放能量,最后被吸附到原子核上,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并且原子光谱应该是连续的.氢原子光谱并没有完全否定经典电磁理论,而是要引入新的观念.故正确答案为B 、C.

9.如图所示,氢原子可在下列各能级间发生跃迁,设从n =4到n =1能级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λ1,从n =4到n =2能级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λ2,从n =2到n =1能级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λ3,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λ1<λ3

B .λ3<λ2

C .λ3>λ2

D .1λ3=1λ1+1λ2 解析:选AB.已知从n =4到n =1能级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λ1,从n =4到n =2能级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λ2,从n =2到n =1能级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λ3,则λ1、λ2、

λ3的关系为h c λ1>h c λ3>h c λ2,即1λ1>1λ3,λ1<λ3,1λ3>1λ2,λ3<λ2,又h c λ1=h c λ3+h c λ2

,即1

λ1=1λ3+1λ2,则1λ3=1λ1-1λ2,即正确选项为A 、B.

10.氢原子能级如图,当氢原子从n =3跃迁到n =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 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氢原子从n =2跃迁到n =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 nm

B .用波长为325 nm 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n =1跃迁到n =2的能级

C .一群处于n =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

D .用波长为633 nm 的光照射,不能使氢原子从n =2跃迁到n =3的能级

解析:选CD.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和能级跃迁规律,当氢原子从n =2能级跃迁到n =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一定小于656 nm ,因此A 选项错误;根据发生跃迁只能吸收和辐

射一定频率的光子,可知B 选项错误,D 选项正确;一群处于n =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以产生3种频率的光子,所以C 选项正确.

三、非选择题

11.氢原子光谱除了巴尔末系外,还有赖曼系、帕邢系等,其中帕邢系的公式为1λ=R ? ????132-1n 2,n =4,5,6…,R =1.10×107 m -1.若已知帕邢系的氢原子光谱在红外线区域,试求:

(1)n =6时,对应的波长?

(2)帕邢系形成的谱线在真空中的波速为多少?n =6时,传播频率为多大?

解析:(1)根据帕邢系公式1λ=R ? ??

??132-1n 2,当n =6时,得λ=1.09×10-6 m. (2)帕邢系形成的谱线在红外区域,而红外线属于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故波

速为光速c =3×108

m/s.由v =λT =λν,得ν=v λ=c λ=3×1081.09×10-6 Hz =2.75×1014

Hz.

答案:(1)1.09×10-6 m

(2)3×108 m/s 2.75×1014 Hz

12.原子可以从原子间的碰撞中获得能量,从而发生能级跃迁(在碰撞中,动能损失最大的是完全非弹性碰撞).一个具有13.60 eV 动能、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与另一个静止的、也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发生对心正碰,问是否可以使基态氢原子发生能级跃迁(氢原子能级如图所示)?

解析:设运动氢原子的速度为v 0,完全非弹性碰撞后两者的合速度为v ,损失的动能ΔE 被基态氢原子吸收.

若ΔE =10.2 eV ,则基态氢原子可由n =1能级跃迁到n =2能级.

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得:mv 0=2mv ①

12mv 20=12

mv 2×2+ΔE ②

1

mv20=13.60 eV③

2

由①②③得ΔE=6.8 eV<10.2 eV. 所以不能使基态氢原子发生跃迁.答案:不发生跃迁

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2

第一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知识要点1]原子结构 2. 原子结构 在原子中: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 3. 电子的质量在整个原子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中子的质量和质子质量相近,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原子核的体积仅为整个原子的几百万亿分之一。 4. 水的微观层次分析: 例1有下列粒子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其中带正电荷的有,带负电荷的有。 例2. 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 B. 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 一切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 对原子而言,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

例3. (2)分析此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①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②中子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 ③在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并不都相等; ④原子种类不同,质子数一定不同。 [知识要点2]元素和离子 1.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如氧元素就是所有氧原子的总称。 注意:(1)区别元素的本质依据:原子的核电核数即质子数不同。 (2)“一类原子”是指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2. 同位素: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 同位素原子属于同种元素但不是同种原子。 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如氢有氕、氘、氚三种同位素原子,我们依次用符号写成,表示它们的质子数均为1,中子数依次为0、1、2。 同位素原子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化学分析、消除细菌、医学诊断、发电等。 3. 离子 (1)离子的定义: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的叫阳离子,如钠离子(符号Na+);带负电的叫阴离子,如氯离子(符号Cl-)。 (3)离子与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如氯化钠(俗称食盐)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硫酸铜晶体由铜离子(Cu2+)和硫酸根离子(SO42-)构成。 例1. 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的() A. 最外层电子数 B. 中子数 C. 电子数 D. 质子数

第4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

第4节玻尔的原子模型 [随堂巩固] 1.(对玻尔理论的理解)根据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中电子绕核运转的轨道半径A.可以取任意值 B.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取任意值 C.可以取不连续的任意值 D.是一些不连续的特定值 解析按玻尔的原子理论:原子的能量状态对应着电子不同的运动轨道,由于原子的能量状态是不连续的,则其核外电子的可能轨道是分立的,且是特定的,故上述选项只有D正确。 答案 D 2.(对玻尔理论的理解)根据玻尔的氢原子理论,电子在各条可能轨道上运动的能量是指A.电子的动能 B.电子的电势能 C.电子的电势能与动能之和 D.电子的动能、电势能和原子核能之和 解析根据玻尔理论,电子绕核在不同轨道上做圆周运动,库仑引力提供向心力,故电子的能量指电子的总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 C 3.(氢原子能级及跃迁)(多选)氢原子能级如图18-4-3所示,当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 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图18-4-3 A.氢原子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 nm B.用波长为325 nm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n=1跃迁到n=2的能级 C.一群处于n=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 D.用波长为633 nm的光照射,不能使氢原子从n=2跃迁到n=3的能级 解析由氢原子能级图可知氢原子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的能级差大于从n=3跃 迁到n=2的能级的能级差,根据E n-E m=hν和ν=c λ可知,|E n-E m|=h c λ ,选项A错误;同 理从n=4跃迁到n=2的能级需要的光子能量大约为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差的五倍左右,对应光子波长应为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辐射光波长的五分之一左右,选项B错误;一群氢原子从n=3跃迁到n=1的能级的能级差最多有三种情况,即对应最多有三种频率的光谱线,选项C正确;氢原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必须满足|E n-E m|=h c λ ,选项D正确。 答案CD 4.(氢原子能级及跃迁)(多选)用光子能量为E的光束照射容器中的氢气,氢原子吸收光子后,能发射频率为ν1、ν2、ν3的三种光子,且ν1<ν2<ν3。入射光束中光子的能量应是A.hν3B.h(ν1+ν2) C.h(ν2+ν3)D.h(ν1+ν2+ν3) 解析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射三种频率的光,可知氢原子由基态跃迁到了第三能级,能级跃迁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该氢原子吸收的能量为hν3或h(ν1+ν2)。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B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a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 2、了解原子核内各种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3、了解同位素的概念和结构特点。 4使学生了解原子核内各种微粒的电性。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2、知道物质也可以由离子构成,认识离子微粒大小的数量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同位素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体会科学理论是不断发展完善的。 二、教学重点 1、a粒子散射实验原理及原子核式结构的建立。 2、组成原子核的几种微粒。 3、构成同位素的粒子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难点 1、组成原子核的各种微粒之间的联系。 2、离子的概念和形成。 四、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师生共同讨论、启发、诱导、设问、激疑、形象比喻、讨论、练习、讲述五、教具准备 第1课时:高亮度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多媒体、鸡蛋1只、盛水烧杯1只 第2课时:投影仪、胶片、画面一样的音乐贺卡和普通贺卡、铁锁、电脑 第3课时:投影片、钠、氯气、表面皿

六、课时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新课引入 出示一只鸡蛋并设问:假如你以前从来没有吃过鸡蛋,甚至没有见过鸡蛋,你想知道蛋壳里面是什么,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把它打碎! 又问:如果你不想打破它但又想知道这里面是什么,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议论,提出实验方案:透视、摇晃、称量……等等 演示实验:将鸡蛋放入清水中。 实验现象:这只鸡蛋漂浮在水面上 学生讨论: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想、假设 演示实验:得出鸡蛋里面是空的 归纳得出: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时常用的思维方法:即观察物理现象——建立理想模型——理论实验验证。 (注1:用1只鸡蛋作为课题的引入,一是寓意原子的核式结构;二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们对第一个问题会不介意,对第二个问题觉得有点棘手。但为了能展现他们的聪明才智,个个开动脑筋争先恐后地发言。当他们看到鸡蛋漂浮在水面上时,他们感到惊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猜测,此时教学气氛十分活跃。创设具有感染力的物理情境,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是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索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l)电子的发现 简单介绍汤姆生发现电子的过程。 提问:①不同物质都能发射电子,这说明了什么?②电子的发现有何意义? 让学生讨论并回答。 (2)汤姆生原子模型 根据原子是电中性的、电子是带负电的事实,让学生讨论、猜测原子的结构投影展示学生提出的原子结构方案,并介绍汤姆生原子模型。

第一节原子结构模型

第一节原子结构模型 知识结构梳理: (一)、原子结构的演变: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古代原子学说→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孙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电子云模型。 道尔顿原子模型: 1808年英国自然科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的理论模型。他的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原子都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汤姆生葡萄干布丁模型: 1904年汤姆生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汤姆生认为: ①电子是平均的分布在整个原子上的,就如同散布在一个均匀的正电荷的海洋之中,它们的负电荷与那些正电荷相互抵消。 ②在受到激发时,电子会离开原子,产生阴极射线。 卢瑟福核式模型: 1911年以经典电磁学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卢瑟福行星模型主要内容有: ①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②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③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在原子核内,且几乎全部质量均集中在原子核内部。带负电的电子在核空间进行绕核运动。 卢瑟福的原子结构理论遇到的问题:根据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和经典的电磁学观点,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电子一定会自动且连续地辐射能量,其光谱应是连续光谱而不应是线状光谱。那么,氢原子的光谱为什么是线性光谱而不是连续光谱呢?(氢原子从一个电子层跃迁到另一个电子层时,吸收或释放一定的能量,就会吸收或释放一定波长的光,所以得到线状光谱) 波尔的轨道模型: 1913年为了解释氢原子线状光谱这一事实,玻尔在行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是: ①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不辐射能量; ②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E),轨道能量值依n(1,2,3,...)的增大而升高。而不同的轨道则分别被命名为K(n=1)、L(n=2)、M(n=3)、N(n=4)、O(n=5)、P(n=6)。(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③当且仅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才会辐射或吸收能量。如果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并被记录下来,就形成了光谱。 2、基态:电子处于能量最低的状态,称为基态。 激发态:电子能量处于高于基态的状态,称为激发态。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要点详解 知识点1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1.汤姆生的模型(又叫西瓜模型)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电子带负电),而原子是呈电中性的,即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因此,他提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有人形象地把该模型称为“枣糕模型”或“西瓜模型”。2.卢瑟福的模型(又叫行星模型)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甚至有极个别的α粒子被(如图所示)。 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行星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 3.玻尔的分层模型 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如图所示)。 4.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说,体积很小,但质量却很大,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由于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例1 (绍兴中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选填序号)。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玻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知识点2 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1.原子核的构成 (1)原子核是由更小的两种粒子——和中子构成的。 (2)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2.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 (1)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如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则氧原子核带8个单位正电荷,科学上把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故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其核外电子数也为8。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如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而中子数为12,两者并不相等;而普通氧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8,两者相等。 (3)原子核内一定有质子,但不一定有。如普通氢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而没有中子。 3.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比较 (1)原子的构成及各微粒的质量: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练习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练习 1.玻尔原子结构的基本观点是: ①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的圆周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并且不辐射能量。 ②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而且能量是量子化的,即能量是一份一份的,不能任意连续变化而只能取某些不连续的数值。轨道能量依n值(1,2,3…)的增大而升高,n称为量子数。对氢原子而言,电子处在n=1轨道时能量最低,称为;能量高于基态的状态,称为。 ③只有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才会辐射或吸收能量。如果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并被记录下来,就形成了光谱。 2.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成功之处是 。 3.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最大不足之处是。 4.我们引入四个量子数是来描述原子中单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其中: ①用主量子数n来描述,n值表示的电子运动状态称为。 ②角量子数l表示同一电子层中具有不同状态的分层,从能量的角度,也常叫。在一个电子层中,l有多少个取值,就表示该电子层有。若两个电子的n、l值均相同,说明。 ③对每一个确定的l,m值可取,共有个值。一旦确定了n、l、m,就确定了原子核外电子的,我们通常用表示n、l、m确立的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 ④一旦确定了n、l、m和m s,就确定了。 5.假定有下列电子的各套量子数,指出可能存在的是() A. 3,2,2,1/2 B. 3,0,-1,1/2 C. 2,2,2,2 D. 1,0,0,0 6. 下列各组量子数哪些是不合理的,为什么? (1)n=2,l=1,m=0 (2)n=2,l=2,m=-1 (3)n=3,l=0,m=0 (4)n=4,l=1,m=1 (5)n=2,l=0,m=-1 (6)n=4,l=3,m=4 7. 磁量子数决定了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共有多少种() A. m种 B. n+1种 C. 2n种 D.2l+1种 8. 在多电子原子中,具有下列各组量子数的电子中能量最高的是() A. 3、2、+1、+ 2 1 B. 2、1、+1、- 2 1 C. 3、1、0、- 2 1 D. 3、1、-1、- 2 1 9. 主量子数n=3能级层中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几种() A. 4 B. 7 C. 8 D. 9 10. 在下表中填充合理的量子数。 11. 试回答:n=3,l有多少可能值?共有多少个轨道?电子的最大可能状态数为多少? 12. 玻尔理论不能解释() A. H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 B. 在一给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的核外电子不发射能量—电磁波 C. H原子的可见光区谱线 D. H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13. 写出具有下列指定量子数的原子轨道符号 (1)n=2,l=1 (2)n=3,l=0 (3)n=5,l=2 (4)n=4,l=3 14. 2p轨道的磁量子数可能有() A. 1,2 B. 0,1,2 C. 1,2,3 D. 0,+1,-1 15. (1)当n=4时,l的可能值是多少?(2)当n=4时,轨道的总数时多少?各轨道的量子数取值是什么?

新课标人教版3-5选修三18.4《玻尔的原子模型》WORD教案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物理(选修3- 5)[人教版]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新课标要求 1 ?内容标准 (1)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 例1用录像片或计算机模拟,演示a粒子散射实验。 (2)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 例2 了解光谱分析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2.活动建议 观看有关原子结构的科普影片。 新课程学习 18. 4玻尔的原子模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玻尔原子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了解能级、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玻尔理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氢光谱的产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我们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教学难点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a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 ?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3?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 辐射电磁波频率等于绕核运行的频率 电子沿螺旋线轨道落入原子核原子光谱应为连续光谱 (矛盾:实际上是不连续的亮线)教师: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1913年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二)进行新课 1 ?玻尔的原子理论 (1)能级(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 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n)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 能量为E m)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A = E m - E n (h为普朗克恒量) (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 (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练习附答案第二章第三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1.核电荷数取决于下列微粒个数中的 ( ) A.质子数 B质子数+中子数 C.中子数 D.都不对 2.在原子的结构中,微粒数目相同的是 ( ) A.质子数和中子数 B.质子数和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 D.都不相同 3.下列微粒:①质子、②中子、③电子,在原子中一定存在的是 ( )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4.科学家制造出原子核内质子皴为112的新原子,关于该新原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其核内中子数为112 B.其核外电子数为112 C.原子带正电荷112个 D.以上都不对 5.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 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对原子而言,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属于同位素不同原子即其核电荷数相同但核外电子数不同 B.属于同位素不同原子即其核电荷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 C.属于同位素不同原子即其核外电子数相同但核电荷数不同 D.属于同位素不同原子即其中子数相同但核外电子数不同

7.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1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成功发射升空,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氮3。氦3的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 A.1 B.2 C.3 D.6 8.有两种原子,所含的质子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B.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 C.它们属于同种原子 D.以上叙述都不对 9.下列有关氯化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B.氯化钠由钠原子和氯原子构成 C.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D.以上叙述都不对 10.硫酸铜晶体由、和构成。 11. 氕、氘、氚三种原子的相同,互为。 12.具有相同的同类原子总称为元素,铁钉、铁锈中都含有。 13.根据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关系填写下表。 原子种 质子数中子数电子致相对原子质量 类 氢 1 1 氧8 8 钠11 23 14.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

第一节原子结构模型

第1课时原子结构模型 【学习目标】 1.了解“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知道其合理因素和存在的不足。 2.知道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3.能利用“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解释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4、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意义。 【学习难点】: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概念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原子核外的电子是________排布的,研究表明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共分 为______个电子层,也可称为能层,分别为: 第一、二、三、四、五、六、七……电子(能)层符号表示、、、、、、…… 能量由低到高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个电子。 (3)原于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 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个), 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个电子 2.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的电子层,然后由向,依 次排布在能量逐步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例如: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电子层上,第一层个电子,第二层个电子,第三层个电子。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一、原子结构理论发展史: 1.1803年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建立原子学说的是英国化学

家,1903年汤姆逊提出原子结构的“”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 的原子结构模型,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模型已成为现代化学的理论基础。 二、氢原子光谱 人们常常利用仪器将物质吸收光或以射不的波长和强度分布记录下来,得到所谓的光谱,光谱分为和氢原子光谱为。丹麦科学家玻尔在原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的原子结构模型,该理论的重大贡献在于指出了原子光谱源自在不同能量的上的跃迁,而电子所处的的能量是。 三、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1.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基本观点: (1)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________的圆周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并且_______能量。可理解为行星模型,这里的“轨道”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电子层。(2)定态假设:玻尔原子结构理论认为:同一电子层上的电子能量完全相同。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E),而且能量是_________的,即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各电子层能量差具有不连续性,既E3-E2≠E2-E1。 (3)只有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能量为E i)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才会____________能量。如果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并记录下来,就形成了______________。 2.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____________光谱的实验事实,但不能解决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问题和多原子复杂的光谱现象。 四、原子轨道、电子层与能级 1、原子轨道是描述,原子轨道的空间分布在 中表示出来,S轨道在三维空间分布图形为,具有对称性,P轨道轴对称。 2、电子层:用量子数n来描述,n的取值为正整数1,2,3,4…,对应符号为,n值越大,电子离核,能量。对于同一电子层,分为若干能级,如n=2时,有和,如n=3时,

高中物理-玻尔的原子模型达标练习

高中物理-玻尔的原子模型达标练习 1.(多选)关于玻尔的原子模型,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它彻底否定了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学说 B.它发展了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学说 C.它完全抛弃了经典的电磁理论 D.它引入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解析:玻尔的原子模型在核式结构模型的前提下提出轨道量子化、能量量子化及能级跃迁,故A错误,B正确;它的成功就在于引入了量子化理论,缺点是被过多的引入经典力学所困,故C错误,D正确. 答案:BD 2.(多选)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受力变小 B.原子的能量减少 C.氢原子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D.氢原子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 解析:由玻尔理论知,当电子由离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要放出能量,故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电子的轨道半径减小了,由库仑定律知它与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增大了.故A、C错误,B、D正确. 答案:BD 3.(多选)如图所示给出了氢原子的6种可能的跃迁,则它们发出的光( ) A.a的波长最长 B.d的波长最长 C.f比d的能量大 D.a频率最小 解析:能级差越大,对应的光子的能量越大,频率越大,波长越小. 答案:ACD

4.(多选)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群原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回到n=1的状态过程中,最多放出6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B.一群原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回到n=1的状态过程中,最多放出3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C.一个原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回到n=1的状态过程中,最多放出6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D.一个原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回到n=1的状态过程中,最多放出3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解析:由于处在激发态的氢原子会自动向低能级跃迁,所以一群原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回到n=1的状态过程中,最多放出C24=6种频率不同的光子,故A正确,B错误;一个原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回到n=1的状态过程中,只能是4→3→2→1或4→2→1或4→1三种路径中的一种路径,可知跃迁次数最多的路径为4→3→2→1,最多放出3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故C错误,D正确. 答案:AD 5.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2.49 eV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群氢原子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2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B.这群氢原子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1所发出的光频率最小C.这群氢原子发出不同频率的光,只有一种频率的光可使金属钠发生光电效应 D.金属钠表面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9.60 eV 解析: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可能发出C23=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n=3和n=2间能级差最小,所以从n=3跃迁到n=2发出的光子频率最低,根据玻尔理论hν=E2-E1=hc 可知,光的波长最长,选项A错误.因为n=3和n=1间能级差最大,所以氢原子从n=3跃λ 迁到n=1发出的光子频率最高.故B错误.当入射光频率大于金属钠的极限频率时,金属钠能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第十八章第4节玻尔的原子模型同步练习(I)卷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第十八章第4节玻尔的原子模型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 (2019高二下·洛阳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光子的能量由光的频率所决定 B . 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 C .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1个原子核了 D . 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原子的总能量减小 2. (2分) (2020高二下·顺德期中)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按照玻耳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当氢原子处于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 B . 一个氢原子从n=4能级向基态跃迁,最多可辐射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C .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以吸收14 eV的光子而发生电离 D . 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核外电子的动能减少,电势能增加 3. (2分)(2019·宝坻模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的,它是爱因斯坦首先发现并加以理论解释的 B . 235U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半衰期可能变短 C .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的结构 D . 据波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小,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 4. (2分) (2020高二下·天津期末) 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 A . 辐射光子,原子能量增加 B . 辐射光子,原子能量减少 C . 吸收光子,原子能量增加 D . 吸收光子,原子能量减少 5. (2分)(2019·大余模拟) 2019年2月14日消息,科学家潘建伟领衔的中国“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获得了克利夫兰奖.有关量子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量子理论是普朗克首先提出的,光量子理论则是爱因斯坦首先提出的 B . 光的强度越大,则光子的能量也就越大

第1章原子结构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 精品学案8

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 1.了解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及如何用其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点。 2.能应用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进行描述。(重点) 3.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含义。(难点 ) 1.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 2.光谱和氢原子光谱 (1)光谱 ①概念:利用仪器将物质吸收的光或发射的光的波长和强度分布记录下来的谱线。 ②形成原因:电子在不同轨道间跃迁时,会辐射或吸收能量。 (2)氢原子光谱:属于线状光谱。 氢原子外围只有1 个电子,故氢原子光谱只有一条谱线,对吗? 【提示】 不对。 3.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1)基本观点

①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实验事实。 ②阐明了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的跃迁,而电子所处的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1)道尔顿原子学说涉及到原子内部结构。(×) (2)氢原子光谱属于线状光谱。(√) (3)基态氢原子转变成激发态氢原子时释放能量。(×) (4)焰色反应与电子跃迁有关,属于化学变化。(×) [核心·突破] 1.光谱 (1)基态原子吸收能量 释放能量激发态原子。 (2)同一原子不同状态的能量激发态大于基态;不同原子的能量不一定存在激发态大于基态。 (3)基态原子和激发态原子相互转化时吸收或释放能量,形成光谱。 (4)光谱分析: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如焰色反应产生的原因是原子中的电子在能量不同轨道上跃迁。 2.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1)基本观点:①电子在确定的轨道上运动 ②轨道能量是量子化的 ③电子跃迁产生能量变化 (2)意义:①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②说明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不足:无法解释复杂光谱问题 [题组·冲关] 1.下列有关化学史知识错误的是( ) A .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是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 B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C .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气体反应体积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优教学】第4节玻尔的原子模型

【优教学】第4节玻尔的原子模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仔细观察氢原子的光谱,发现它只有几条分离的不连续的亮线,其原因是( ) A .氢原子只有几个能级 B .氢原子只能发出平行光 C .氢原子有时发光,有时不发光 D .氢原子辐射的光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所以对应的光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2.对于玻尔理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继承了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但对原子能量和电子轨道引入了量子化假设 B .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状态中,每个状态都对应一定的能量 C .用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原子发光频率与原子能量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 D .氢原子中,量子数n 越大,核外电子的速率越大 3.处于n=5能级的大量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光的频率有( ) A .6种 B .8种 C .10种 D .15种 4.一群氢原子处于同一较高的激发态,它们向较低激发态或基态跃迁的过程中( ) A .可能吸收一系列频率不同的光子,形成光谱中的若干条暗线 B .可能发出一系列频率不同的光子,形成光谱中的若干条亮线 C .只吸收频率一定的光子,形成光谱中的一条暗线 D .只发出频率一定的光子,形成光谱中的一条亮线 5.原子从a 能级跃迁到b 能级时辐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 能级跃迁到c 能级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那么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将要( ) A .辐射波长为1212 λλλλ-的光子 B .辐射波长为λ1-λ2的光子 C .吸收波长为λ1-λ2的光子 D .吸收波长为1212 λλλλ-的光子 6.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锌的逸出功是3.34eV ,下列对氢原子在能级跃迁过程中发射或吸收光子的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

八年级下第一章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第1课时)

新世纪教育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ba13129297.html, 精品资料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2、了解原子的构成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难点:对原子结构知识的初步了解 三、课前自学 1、最早提出原子概念的是谁?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谁?他提出了什么模型? 2、阅读教材P8面,说说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分别是通过什么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 3、阅读P9,后来那几位科学家对核式结构模型进行了修正? 4、你能建立一个原子结构图吗? 四、拓展交流 1、现代原子结构与哪个模型最接近?你能说出原子的结构吗?原子核能够再分吗? 2、阅读P10面的表格,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3、原子是否带电?若不带电,为什么显电中性? 五、当堂检测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绕原子核运行 B、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 C、波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 D、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 2、假如把原子放大到一个大型运动场的话,那么原子核就像运动场内的 ( ) A、一粒芝麻 B、一只乒乓球 C、一只篮球 D、一头水牛 3、如图,α粒子是一种带正电荷的粒子,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小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极少的α粒子甚至像碰到硬核似地反弹回来,大部分α粒子却能通过原子,这一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 新世纪教育网--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玻尔的原子模型教案

第4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 2014年5月9日星期五 主讲:方树君 教学内容 高二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第四节《玻尔的原子模型》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玻尔原子结构假说的主要内容。知道轨道量子化、能级、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的概念;知道原子跃迁的频率条件。 (2)了解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3)了解玻尔模型的局限性。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对玻尔理论的学习,探索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两个问题的答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养成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索答案的科学习惯。 教学重点 玻尔的原子结构假说的两个内容: (1)轨道量子化与定态; (2)频率条件。 教学难点 1.原子的能量包括哪些;原子能量、动能、势能的变化。 2.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讲解,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汤姆孙发现电子:原子是可分割的―→汤姆孙的“西瓜模型”或“枣糕模型”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① 原子的稳定结构;② 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二、玻尔原子结构假说的内容 1.轨道量子化与定态 (1)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必须满足:12r n r n (n=1,2,3……) 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转动是稳定的,不产生电磁辐射,所以原子是稳定的。电子的轨道半径只可能取某些分立的数值。如氢原子:r 1=0.053nm ,r 2=0.212nm ,r 3=0.477nm ……轨

道半径不可能介于这些数值中间的某个值。 请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可以是不连续的? ①人在楼梯走动时脚停留的位置; ②棋盘上棋子的摆放位置。 电子绕核运动轨道与卫星的运动轨道是不一样的。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轨道半径可按需要去任意值,轨道半径是连续的。 (2)定态 在不同轨道上运动,原子的状态是不同的,原子有不同的能量。轨道是量子化的,原子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满足:121E n E n = (n=1,2,3……) 问题:原子的能量包括哪些? ① 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r v m r e k 2 22= mr ke v 2 = ② 电子——原子核这个系统具有的势能。 能级: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能级。 定态:原子中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定态。 基态:能级最低的状态叫做基态。 激发态:其他的状态叫做激发态。 以氢原子为例,基态::E 1=-13.6eV 代表电子在最靠近原子核的轨道上运动时整个原子的能量,此时原子是最稳定的。 问题:原子的能量为什么是负值? 激发态:n=2,E 2=-3.4eV ;n=3,E 3=-1.51eV ;n=4,E 4=-0.85eV ;……此时原子比较不稳定。 综上:轨道量子化与定态,解释了为什么原子是稳定的。 氢原子能级图 2.频率条件 问题:电子在定态轨道上运动,不会发生电磁辐射,为什么我们会观察到原子光谱? (1)跃迁:原子由一个能量态变为另一个能量态,称为跃迁。 ①高―→低:放出光子νh (自发的) ②吸收光子νh :低―→高

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

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测试题 2019.9 1,写出具有下列电子排布的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符号: 1s22s22p63s23p6 2,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在氪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前,当此元素的原子失去3个电子后,它的角量子数为2的原子轨道内,电子恰好为半充满,则该元素的名称,位于第周期,第族。 3,在某一周期(其稀有气体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4s24p6)中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2,7;A,C的次外层电子数为8,B的次外层电子数为14,D的次外层电子数为18,则:(1)写出A、B、C、D的元素符号:A ,B ,C ,D ,(2)画出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有6个电子处于n=3,l=2的能级上,推测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并根据洪特规则推测在d轨道上未成对的电子数有几个?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 B.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基态原子 C.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

运动 D.同一原子中,1s、2s、3s所能容纳的电子数越来越多 6,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中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原子--分子学说的观点看,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①②③ 7,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3的是() A.S能级 B.P能级 C.d能级 D.f能级 8,以下能级符号正确的是() A.6s B.2d C.3f D.1p 9,下列哪个能层中包含d能级的是() A.N B.M C.L D.K 10,同一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相比较 () A.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高 B.基态时比较稳定 C.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低 D.激发态时比较稳定 测试题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5教学设计 2.3 玻尔的原子模型 教案

2.3 玻尔的原子模型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玻尔原子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了解能级、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玻尔理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氢光谱的产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我们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教学难点: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3、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教师: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1913年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新课教学: 1、玻尔的原子理论 (1)能级(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 (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n )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m )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n m E E h -=ν(h 为普朗克恒量)(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的补充)2.玻尔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氢原子的电子的各条可 能轨道半径和电子在各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公式:轨道半径: 12r n r n =

最新《原子结构的模型》优秀说课稿

《原子结构的模型》说课稿 一、说教材 《原子结构的模型》是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下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在此之前,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特性,知道了分子的概念,并初步形成通过建模的方法来研究一些复杂或微小的事物。这些内容的学习为本节课奠定了知识基础。本节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修正模型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学好本节课也为后续的元素的性质、周期表、化合物的形成及化合价的学习做好铺垫,所以本节课在整个教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和修正”的探究学习,了解原子的结构,体验建模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及勇于质疑、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过程,原子的内部结构 教学难点 由于原子本身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学生在生活中方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再说学生对于建模方法的运用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原子模型的建立与修正过程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下面我说说本节课的教法学法:根据教材内容特点以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启发式、问题讨论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合作、讨论、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自主建构知识,培养能力。体验科学学习的方法。 下面我将对如何体现教材的重要性、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及把握教法学法上做具体的说明,也就是本次说课的最主要环节: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一开始,我首先出示中科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用硅原子组成的两个最小的汉字——中国的图片 并提出问题:你知道图片上两个字的实际大小吗?知道是怎样形成的吗? 通过师生互动、解释图片上文字的有关内容自然引出今天的课题《》。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起复习引入新课具有更好的效果。]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我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单纯去记忆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史,而是让学生也经历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过称,具体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我首先进行提问:你知道原子是谁发现的?当时认为原子是什么形状?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我再讲述:后来在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里有带负电子,而整个原子是电中性的,引导学生进行推测:说明原子里还有什么?为什么? 在学生推理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再让学生给汤姆生的原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