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

各单元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厘米和米的认识

1.厘米和米都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它们的关系是1米=100厘米.

2.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做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时用米做单位.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物体的左端和尺子的0刻度对齐,物体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4.数学书的厚和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张开手臂和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

5.线段是直的并有两个端点.

6.数图形有几条线段就数有几条边.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笔算加法和减法要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4.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退一当十),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要注意看清楚运算符号.

三、加减估算

估算方法:

1.读题,弄懂题意,有“大约”要估算.

2.把每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

3.口算整十数,得出估算结果,记着得数前面写约等于号.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角的画法:先点一个点,从这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画直角:先画一个顶点,再从一个点出发画一条线,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再从这个点出发沿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画一条线,最后画出直角标志.

4.判断直角的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5.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张开的角度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角度越小,角就越小.

6.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所有的直角都相等.用放大镜看角,角的大小不变.

7.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

8.数角:先数单个小的再数组合成大的,最后全部加.

.数角窍门:如右图:数出单个的角有4个,然后从4开始依次递减相加:4+3+2+1=10(个)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但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先看成几个几.如:5+5+5+5 看成4个5,可以表示:

5×4或4×5

3.加法改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 快速算乘法,背熟乘法口诀是关键.

5.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6.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因数×因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7.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8.“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

如:5的3倍就是3个5,用算式3×5或5×3.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1.每个图形对折后的左、右部分或上、下部分都是一样的,我们就把这样的物体叫做对称图形.

2.用虚线把图形平分成完全对称的两个部分,这条虚线叫做对称轴.

3.倒影属于上下对称.照镜子时,前后、上下位置不变,左右方向相反.

4.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5.从任意位置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可以看到它的(三)个面.

6.从任意位置观察球体看到的形状都是(圆)

7.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呈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8.一个面是正方形,它不一定是个正方体.

第六单元统计

1.收集和整理数据:用画“正”字法记录,每一笔代表一个数量,“正”表示数量5,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2.在统计图中,如果一格表示数量2,那么半格就表示数量1.

3.注意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的区别

4.看条形统计图时,数格子要先看清左边的数,也就是1个格子代表几,再用格子数乘几求出相应的数据,或者不数格子直接看每个条形顶端对应的左边的那个数. 5.在画统计图时,要找到数量所对应的位置,注意用尺子打斜线或涂黑,认真填充,不空,不超.并在直条上面标注数量.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1.简单的排列:用两个数排列时,可以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用三个数排列两位数时,让每一个数作十位数(0除外),其余的数依次和它组合.排列数字时要有序,这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2.简单的推理:用排除逆推法解决问题,在推理、猜测时,可以用排除法将含有多

个条件的复杂推理转化成含有两个条件的简单推理.推理时要抓住题中有价值的信息即关键句,找出与问题有关系的条件进行推想.也可以尝试利用表格图肯定的打勾,否定的打叉进行排除删选.

总结解决应用题的方法:

1.知道几部分,求总数用加法.(特别记住求“原来一共有多少”用加法)

2.求其中一部分用减法;

3.求……比……多多少用减法(相当于比较求多出的一部分所以用减法)

求……比……少多少用减法

4.求比一个数多几是多少用加法(相当于求大的数加上几给它)

求比一个数少几是多少用减法(相当于求小的数减掉几)

5.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6.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

7.每份数×份数=总数

8.求判断“够不够”的问题,先算出所需要的总数,再用这个总数和给的总数比较. 如:一本故事书6元,买三本20元够吗?

6×3=18(元)

18元<20元,够

答:买三本20元够.

《解应用题儿歌》

题目读几遍,从中找关键;

先看求什么,再去找条件;

合理列算式,仔细来计算;

一题可多解,单位莫遗忘;

结果要检查,最后写答题.

“学数学有方法,数学数学真有趣,我爱数学!”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详细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详细知识点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1 统一长度单位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2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2.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2.2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2.3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4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5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 2.6 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2.7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1、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8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练习课)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简单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9 连加、连减 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二年级应用题80题 1.同学们排队做操,站了8行,每行9人,一共多少人? 8×9=72(人)答:一共72人。 2.二年级有6个小组,每个小组7人,一共有多少人? 6×7=42(人)答:一共42人。 3.小红带了50元钱,买6本书,每本书4元,应找回多少元? 6×4=24(元)50-24=26 (元)答:应找回26元。 4.小红、丽丽、圆圆、蒙蒙每人都有8支铅笔,刚刚有9支,他们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4×8=32(支) 32+9=41(支) 答:他们一共有41支铅笔。 5、笔书尺子 3元/支 5元/本 2元/把 买一本书和4把尺子共需要多少元? 4×2+5=13(元)答:买一本书和4把尺子共需要13元。 6.小朋友们在游乐园玩碰碰车,每辆车可以坐2个人,4辆车可以坐几个人?2×4=8(人)答:4辆车可以坐人。 7.同学们在操场上跳绳,每3个人一组,分成了2组,一共有多少人在跳绳?3×2=6(人)答:一共有6人在跳绳。 8.小松鼠摘松果,每个筐里放了5个松果,一共放了7筐,小松鼠一共摘了多少个松果?5×7=35(个)答:小松鼠一共摘了35个松果。

9.有4个盘子,每个盘子放3个苹果,一共需要放几个苹果? 4×3=12(个)答:一共需要放12个苹果。 10. 一件衣服需要5粒扣子,那么4件衣服要多少粒扣子? 5×4=20(个)答:那么4件衣服要20粒扣子。 11. 一只手有5个手指,那么一双手有几个手指? 5×2=10(个)答:一双手有10个手指。 12.同学们参加合唱比赛,每排站了5名同学,总共站了3排,问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比赛? 5×3=15(名)答:一共有15名同学参加比赛。 13.小明一家三个人去公园去玩,一张门票是5元,他们一共花了多少元门票钱?5×3=15(元)答:他们一共花了15元门票钱。 14.一块橡皮5角,丫丫买了2块橡皮,一共花了多少钱? 5×2=10(角)=1(元)答:一共花了1元钱。 15.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吃水果,每个小朋友吃了2个苹果,5个小朋友吃了多少个苹果?5×2=10(个)答:5个小朋友吃了10个苹果。 16.小东今年6岁,妈妈今年30岁,小东12岁时,妈妈多少岁?12-6=6(岁)30+6=36 (岁)答:妈妈36岁。 17.会议室里有单人椅30把,双人椅有8把,一共能坐多少人? 8×2=16(人)16+30=46(人)答:一共能坐46人。 18.有40人要过河,租8条小船(每条小船限乘4人)和1条大船(每条大船限乘6人)够坐吗? 8×4+6=38(人)38<40 答:不够坐。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预习要点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 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 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 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注意个位进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加掉了。 1、不进位加法; 2、进位加法。 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十位借一作十。注 意十位借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减掉了。 1、不退位减法: 2、退位减法。 两步计算:无括号,一个竖式来计算,有括号,分两步,先算括号 再算外,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有括号:括号在后面两个数上。 解决问题: 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的数。 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一、认识角 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 二、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 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 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 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三、解决问题。 第四、六单位表内乘法(一)(二)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1、意义: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相同的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 2、名称:乘数×乘数=积 二、1-9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会口算乘法算式。 1、补充口诀。 2、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看图写乘法算式。 三、解决问题。 1、已知每个多少和个数,求一共多少?每个数量×个数=一共的数。 2、加法和乘法对比解决问题:求一共有多少? 理解题意、仔细审题、选择方法:看单位,分方法,单位相同用加法,单位不同用乘法。 3、乘加、乘减的算法多样化:根据不同的观察方位选用不同的解决问题。先算乘法,再算加、减。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概念知识点

二年级上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刻度数减去起点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爸爸的身高 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 120厘米或1米20厘米小朋友的头围 48厘米 第二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要点归纳: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减法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1、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汇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集锦 集锦一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把()对齐,从()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向()位进1;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应向()位退1。 2、判断:计算加减法时,是从高位算起最方便。(对错) 3、姐姐今年31岁,妹妹今年19岁,再过10年,姐姐和妹妹的年龄相差()岁。 4、计算7×8-7时,可用乘法口诀()求得数。 5、一支钢笔8元,妈妈买了4支,还剩18元,妈妈带了多少钱?() 6、从一个点,用尺子向()的方向,画()条笔直的线,能画成一个()。 7、()大格=()小格 8、时针走一大格是(),走5小格是();分针走1大格是(),走1小格是()。 9、6×7读作(),表示()个()相加的和是()。计算时所用的口诀是() 二、 = 或= 2、

= 3、相同数相加可以用()计算;四只兔子有()条腿 任何一句乘法口诀都可以写两个乘法算式(对错) 4、动物园售票处,成人票6元,儿童票3元,小兰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一共用多少钱?() 画表示4×3 6×2 三、 1、2×7改写成加法算式是()。 2、两个数的积一定大于两个数的和(对错) 3、两个乘数都是8,积是()。 4、3个8相加,和是(),3与9的和() 5、一个乘数是8,另一个乘数是4,乘法算式是()。 6、7和9的和是(),7个9的和() 7、4+4+4+4+3可以改写成算式()或() 5+5+5+4可以改写成()或() 8、一个乘数是8,另一个乘数是5,积是(),6个9相加,和是()。 9、三七二十一,乘法算式()和() 10、积是28的算式是()11、一只猴子4条腿,6只猴子()条腿。 11、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必考题汇总

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课堂讲评卷 班级: 姓名: 1.量一量 2.填一填. (1)1米=( )厘米 (2) 23米-6米=( )米 (3)300厘米=( )米 (4) 26厘米-8厘米=( )厘米 3.在○里填上“>”“<”或“=”. 12厘米○58厘米 50厘米○35厘米 7米○6米 100厘米○1米 4.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 跳绳长约2( ). 小红的身高是126( ). 字典厚约6( ). 大树高约8( ). 2.画一画. (1)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课堂检测卷 班级: 姓名: 一、填一填 1米=( ) 4厘米+20厘米=( )厘米 300厘米=( )米 1米-20厘米=( )厘米 60厘米+40厘米=( )厘米=( )米 二. 在( )里,填上“>”“<”或“=”.(32分) 5米( ) 8米 2厘米 ( ) 40厘米 8米( ) 800厘米 5米 ( ) 500厘米 20厘米( ) 2米 5米 ( ) 50厘米 三、在括号里天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 跳绳的长是2( ) 2 、爸爸的身高大约是175( ) 3、 学校操场的长是40( ) 4 、 一支钢笔长13( ) 四. 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 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 五、量一量 ( )厘米 六、数一数下面一共有( )条线段 百以内的加、减法课堂讲评卷 班级: 姓名: 一、笔算

43-18=60-28=43+28= 38+27-19=82-(43+17)= 二、看图列式 (1)(2) 三、解决问题 (1)一个足球比一个排球贵多少元? (2)一个足球比一个篮球便宜16元,一个篮球多少元? 四、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百以内的加、减法课堂检测卷一、笔算 二、解决问题 海洋馆里有13条红金鱼,白金鱼比红金鱼多9条,黄金鱼比红金鱼少8条. (1)白金鱼有多少条? (2)红金鱼和白金鱼一共有多少条?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码? 三、 四 五 百以内的加、减法课堂讲评卷讲评卷 班级:姓名: 一、笔算 45+37=94-76=100-38=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精选100题(答案版)

同学们,喜欢迎接挑战吗?现在,就请你以最快乐的心情轻松自信地迎接挑战,认真完成每道题,老师相信你能行!加油哦! 1、16与14的和是(),再减去20,结果得()。 2、85比91少(),比62多8的数是()。 3、按规律填数。 ⑴ 9 ,11 ,13 ,15 ,(),(),()。 ⑵ 34 ,30 ,26 ,22 ,(),(),()。 4、小明有19块糖,小星的糖比小明多,小红的糖比小明少。小星最少有()块糖,小红最多有()块糖。 5、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一行添上()个△,就和第二行同样多。 第二行拿走()个△,就和第一行同样多。 从第二行拿()个△到第一行,两行△就同样多。 6、数一数,填一填。 ()边形()边形()边形 7、妈妈买了20块糖,红红先吃了4块,还剩()块,又吃了9块,还剩()。 8、兰兰有8张邮票,明明有12张邮票,兰兰比明明少()张,明明给兰兰()张,两人就同样多了。

9如图,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后,剩下的图形是()边 10、得数比60大的算式是()。 A. 70-20+35 B. 45-25+35 C.42+30-27 11、比64少18的数是()。 A.82 B.46 C.73 12、下面的图形中,不是四边形的是()。 13、右图中有()个四边形。 A.4 B.5 C.9 14、直接写得数 30+5=28-22=90+6= 16-6= 78-70=66-6=45+5=78-6= 96+4=47+20= 15、列竖式计算 23+47-39= 85-18-29= 45+17+35= 76—28+44= 40+7—28= 36+36—50= 16、把下面图形分成2个四边形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班级姓名 【长度单位】课本第2页到第10页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和()。 2、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可以用“cm”表示,()可以用“m”表示。 3、测量物体长度时:一般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黑板边、桌子边、书边也可以看成()。线段是()的,可以量出长度;线段有()个端点。 6、画线段:例如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开始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别忘记画上端点、标上长度。 7、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的宽大约1厘米。 8、课桌宽60()黑板长约4() 跳绳长2()数学书长26() 房间高约3()教室门高2() 麻雀的脚印长约1()篮球场长28() 旗杆高13()大树高约6()补:小明的身高是1()25(),也可以说是125()。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课本第11页到第37页 1、用竖式计算(也叫笔算)时应该注意:①相同()要对齐; ②从()算起; 请认真阅读课本第14页和第19页 ③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课本第27、28页) 3、解决问题:求多的,用加法;求少的,用减法。(课本第23、24页) 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按顺序解决两个问题。(课本第32页)注:本单元的课本上的解决问题都很经典,请认真复习。 【角的初步认识】课本第38页到第45页 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标出下图角的各部分名称。 2、比较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大小有关。 3、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4、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上的直角比一比。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5、画直角:①画顶点和一条边;②用三角尺画出另一条边;③标上直角符号(如图所示) 6、锐角、直角和钝角 7、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肯定是()。 8*、数角:先标出(数出)基本角,再数由两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接着数三个基本角组成的角,以此类推,最后全部加起来。 () () () 直角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全套

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讲义 第一单元认识长度单位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3.回形针的长大约是3()。 4.1米=( )厘米,操场跑道的长是250()。 5.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刻度要对准这物体的左端。 6.一张床的长度大约是2(),手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7.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8是()厘米,从6到13是()厘米。 10.三角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 11.一条线段长是100个1厘米,这条线段长()米。 12.小红今年上二年级,她的身高大约是125()。 13.下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 )条 二.正确的在( )里画√,错误的在( )里画×。 1、小明今年读二年级了,他的身高是128厘米。 ( ) 2、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的绳子长。( ) 3、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1画到6。( ) 4、爸爸的身高有178米。( ) 三.计算。 5米+8米=()米32厘米+40厘米=( )厘米 35厘米一25厘米=()厘米45厘米+54厘米=( ) 厘米 39厘米+17厘米=()厘米85厘米一26厘米=()厘米 1米一15厘米=()厘米36厘米+64厘米=()厘米=()米 四、比较大小。

99厘米()1米4米()400厘米3米10厘米()400厘米 5厘米()5米 五.小小画家。 1.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 4.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六.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支粉笔的长是7()。 2. 铅笔盒长是23( ) 3. 教室宽6( ) 4. 一棵树高3( ) 5.小明的身高130( ) 6. 操场长80( ) 7.手掌宽7( ) 8. 毛巾宽29( ) 9. 教学楼高10( ) 10. 妈妈的身高165( ) 11. 铅笔长11( ) 12. 教室门高2( ) 13.一张床长2( ) 14. 茶杯高10( ) 15.黑板长3( ) 16. 小刀长5( ) 17. 电视屏幕宽39( ) 18. 电视塔高120( ) 19.课桌的长大约是80()20.窗户的高大约是2()21. 图钉的长是1()22. 语文书长21()23.红领巾最长的边长50()24. 筷子长15() 七、哪种量法是正确的?在下面的()里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大全 一、长度单位 1、厘米和米 (1)厘米和米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1米=100厘米。 (3)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 (4)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2、线段 (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笔算加法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1。

2、笔算减法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是的数合起来后再减; (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3)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 (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 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 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 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 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41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41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必考题汇总

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课堂讲评卷 班级:姓名:1.量一量 2.填一填。 (1)1米=()厘米(2) 23米-6米=()米 (3)300厘米=()米(4) 26厘米-8厘米=()厘米 3.在○里填上“>”“<”或“=”。 12厘米○58厘米50厘米○35厘米 7米○6米100厘米○1米 4. 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跳绳长约2()。小红的身高是126()。 字典厚约6()。大树高约8()。 2.画一画。 (1)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课堂检测卷班级:姓名: 一、填一填 1米=() 4厘米+20厘米=()厘米300厘米=()米 1米-20厘米=()厘米 60厘米+40厘米=()厘米=()米 二.在( )里,填上“>”“<”或“=”。(32分) 5米( ) 8米 2厘米 ( ) 40厘米 8米( ) 800厘米 5米 ( ) 500厘米 20厘米( ) 2米 5米 ( ) 50厘米 三、在括号里天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跳绳的长是2() 2 、爸爸的身高大约是175() 3、学校操场的长是40() 4 、一支钢笔长13()四.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 五、量一量 ()厘米 六、数一数下面一共有()条线段 百以内的加、减法课堂讲评卷 班级:姓名: 一、笔算

43-18=60-28=43+28= 38+27-19=82-(43+17)= 二、看图列式 (1)(2) 三、解决问题 (1)一个足球比一个排球贵多少元? (2)一个足球比一个篮球便宜16元,一个篮球多少元? 四、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百以内的加、减法课堂检测卷一、笔算 二、解决问题 海洋馆里有13条红金鱼,白金鱼比红金鱼多9条,黄金鱼比红金鱼少8条。(1)白金鱼有多少条? (2)红金鱼和白金鱼一共有多少条?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码? 三、 四 五 百以内的加、减法课堂讲评卷讲评卷 班级:姓名: 一、笔算 45+37=94-76=100-38=

2014-2015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人教版2014-2015年度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36分) 1、78厘米+22 厘米=( )厘米=( )米 ( )小时=60分 2、6个3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是( ),这个式子读作( )。 3、在下面的( )里最大能填几? ( )× 3 < 27 ( )<5×7 4、在算式2×8=16中,2和8是( ),积是( )。 5、在( )里填上“米”或“厘米”。 小明身高132( ) 小花身高1( )32( ) 6、一个 要9元, 买7个要( )元。列式是( ),口诀是( ) 7、一把三角板上有( )个直角。长方形有( )个直角。 8、在○里填上 “<、>、=”或“+、-、×” 9+56○64 36○73-37 9×7○65 1小时○65分钟 20○4=16 4 ○ 9=36 0 ○9=9 0 ○ 9=0 10、 小刀长( )厘米 蜡笔长( )厘米 11、用 这三张卡片能组成( )个两位数。 12、7+7+7+7+7=( )×( ); 4×4-4 =( )×( ); 13、把口诀补充完整,并写出乘法算式。 ( )二十四 ( )二十四 14. ( : )也可以表示成( )。过20分钟是( ) 。 . 二、选择题(3分) 1、小明有50元钱,买故事书花了28元,他还剩( )元。 A 、22 B 、30 C 、20 2、5+5+5+4,不可以改写成算式( )。

A、5×4 B、5×3+4 C、4×5-1 3、3个好朋友见面互相握手一次,共要握手()次。 A、3次 B、4次 C、6次 三、判断(4分) 1、9个4相加的和是13。() 2、小强身高大约是137厘米。() 3、1米和100厘米一样长。() 4、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是不一样大的。() 四、我会连(6分) 小芳 下面图形是谁看到的,请你连一连。 2.小华吃完饭前做作业,后去看电影,他9点50吃饭。 做作业看电影吃饭 9:50 10:20 8:30 五、计算(22分) 1、口算(6分) 64-18= 36+24= 5+35= 0×76×7= 3×9= 6×7+24= 8×(71 - 66)= 30-(19+6)= 2、用竖式计算。(12分) 80-57= 69+16= 73-38= 36+46-58= 80-32-37= 62-34+57=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

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

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 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 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 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 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注意个位进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加掉了。 1、不进位加法; 2、进位加法。 二、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十位借一作十。 注意十位借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减掉了。 1、不退位减法: 2、退位减法。 三、两步计算:无括号,一个竖式来计算,有括号,分两步,先算 括号再算外,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有括号:括号在后面两个数上。 四、解决问题: 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的数。 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一、认识角 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 二、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 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 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 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 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三、解决问题。 第四、六单位表内乘法(一)(二)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1、意义: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相同的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 2、名称:乘数×乘数=积 二、1-9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会口算乘法算式。 1、补充口诀。 2、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看图写乘法算式。 三、解决问题。 1、已知每个多少和个数,求一共多少?每个数量×个数=一共的数。 2、加法和乘法对比解决问题:求一共有多少?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与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 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就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瞧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就是几厘米。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 )刻度画起,画到( )厘米的地方; 还可以从尺的( )刻度画起,画到( )厘米的地方。 4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瞧成一条线段。两点之间可以画(1)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线段的特点:①直直的。②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就是有限的。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 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 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8、(尺子)就是测量(长度)的工具。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尺子 )来量。 9、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与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应注意: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应注意: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 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 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笔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注意:瞧清加减号,不要混乱。 3、【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瞧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瞧,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瞧,瞧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如:49+42≈90 28+45+24≈100 50 40 30 50 20 注意:当问题里上出现了“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4、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就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5、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 先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一个问题,再把答案作为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二个问题。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一个角有(1)个顶点,有(两)条边;两条边就是(直直的),都从顶点出发。 【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 边) ( 顶点) ( 边) 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再画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及答案

角的初步认识》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每小题一、我会填。2分共24分) 1、一个角是由()个顶点和()条边组成的。))个直角,((2、一个三角板有)个角,其中有(个锐角。)角。)角,两个(3、红领巾上有一个( )对折可以得到直角。、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4( 角) )角比直角小,( 、在我们学过的角中,5( 比直角大。6、写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 )( ()() 里打“√”,不是的打“×”。是角的在7、下面的图形中,( )

( ) ( ) ( ) ( ) 、数一数下面图形按要求填空。8 ()个钝角()个直角()个钝角()个角 9、下列各角中,( )是直角,( )是锐角,( )是钝角。 ①②③④⑤⑥ 二、我会连.12分

三、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4分) 1、直角是角中最大的角。() 2、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最大的一个角是直角。() 3、直角比锐角大,但比钝角小。() 4、一个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5、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6、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角就大,角的两得边张开得小角就小())(、用一副三角尺拼出来的角一定是钝角。7. )

分(每小题5共20四、我会找。”)里画“√ 1、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在下面的( ))()()(()(”)里画“√ 2、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在它下面的( ()()()()()3、下面哪几个图形是锐角,在它下面的()里画“√” ()()()()()五、我会比。(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下面各题左右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在○里填上“>”“<”或“=”)(10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全册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1单元长度单位 一、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2、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 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六、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 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 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直尺、纸条、回形针、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感受长度这个量: (1)出示新铅笔、教师书写笔,比一比,谁长谁短? (2)提出新问题: 铅笔和教师书写笔到底有多长呢?这就要用长度来表示。(板书:长度) 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学生看图教师叙述: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某区图文结构式备课教案 总评: 2分 某区图文结构式备课教案 教学 要素 导入 授课人 班级 内容 日期:2016年 月 日 学校:某小学 教师: 老师 班级:二( 1)班 学科:数学 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 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课型方式:要素组合 课时形态:标准课 1.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听+讲+做) 2.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听+讲) 3.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想) 4.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想+讲) 生:尺子。 自主探究 5分 17分 结束 16分 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听+讲)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练习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看+讲)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 长?(讲+想) 3.用厘米量。 (看+做)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讲)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讲+想)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做)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听+讲)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做) 教学 要素 导入 授课人 班级 内容 日期:2016年 月 日 学校:某小学 教师:老师 班级:二( 1)班 学科:数学 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 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 进行测量。3.根据1厘米 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课型方式:要素组合 课时形态:标准课时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听+讲)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看+做) 3.学生用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做) 4.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 (看+做) 自主探究 5分 18分 15分 巩固练习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 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看+做)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看+想) 3.让学生量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看+做)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 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做+想) 1.教师出示1盘卷尺 生这是1盘卷尺,比较长的距离。量离。(看)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 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厘米 200厘米=( )米4.实践活动:试测量 的长度。(做) 量跳远的距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