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绘画透视学复习资料

绘画透视学复习资料

绘画透视学复习资料
绘画透视学复习资料

绘画透视学

--

3、透视学常用名词术语及原理

(1)、常用名词术语(图1-3-1)

●视点E(Eye Point):视者眼睛的位置。又叫目点。

●停点S(Standing Point):视点在基面上的垂直落点。又叫站点、立点。

●主点CV(Center of Vision):中视线与画面的垂直交点。又叫心点、视心。

●画面PP(Picture Plane):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平行于画者的颜面,

垂直于中视线。

●画幅(Picture):在60~视角的视圈线范围以内选取的一块作画面积。

●中视线(Central Visual Ray):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连线,是视域圆锥的中轴线。又叫中

心视线。

●视垂线CL(Central Line):过视心所

作的视平线的垂线。又叫中心线。

●视平面(Horizon Plane):视平线所在

的水平面。

●视平线、地平线HL(Horizon Line):

过视心所作的水平线。平视时,视

平线与地平线重叠,即视平线等于

地平线;仰视、俯视时,视平线与

地平线分离。

●水平视心CVO:过视心位置的垂直线与地平线相交的点,称水平视心。由视点至水

平视心的视线与中视线的夹角为仰视或俯视角。

●视高H(Height):视点到停点的垂直距离。

●视距VD(VisualDistance):视点到视心的垂直距离。

●视线SL(Sight Line):视点到物体上各点的连线。

●视角(Sight Ang]e):任意两条视线与视点构成的夹角,绘画中采用的视角不超过60。。

●视域(VisualThreshold):视点看出去的60。空、司范围。在此范围内的视域称为正

常视域。

●视向(V1sion Direction):作画时所看的方向,分为平视、仰视、俯视三种。

●基面GP(Ground Plane):物体所在的平面,也是停点所在的面。

●基线GL(Ground Line):画面与基面的交接线。

●灭点V(Vanlshlnq PoInt):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的投影点。又叫消失点、消点。

●测点M(Heasurlnq PoInt):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与

视平线的交点。又称量点。

●距点D(Distance Point):在视平线上,距视心和视距相等的点。

●天点(Above Horizonta]Point):在地平线以上的灭点。

●地点(Below HorizontalPoInt):在地平线以下的灭点。

●余点(Rest Point):成角透视在视平线上,除距点和视心点以外的其他灭点都叫余点。

●真高线:在透视图中能反映物体或空间真实高度的尺寸线。

二、平行透视

1、平行透视的特征

什么叫平行透视

日常生活中的物体,不管它们的形状结构多么复杂,

均可归纳为个或数个正平行六面体。以立方体为例,只

要存在着与画面平行的面,其他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必

然只有一个主向灭点:主点。在这种情形下的作图称平

行透视。由于平行透视只有一个灭点,所以又称“一点

透视”。

2、平行透视的画法

作透视图的实质就是如何表现各种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和长度的变化。在透视的纵深关系中,不同透视方向的线段有两类:一类是与画面成垂直关系的线段;另一类是与画面成倾斜关系的线段。平行透视图中,测定与画面垂直的线段透视长度可采用距点法。

距点法是运用距点来测量的方法,就是利用45。直角三角形原理,在平行透视图上来测量垂直于画面线段长度的画法。距点用“D”表示,它到主点的距离和视点到主点的距离相等,位于视平线上主点的左侧和右侧。

(1)、正方体的画法

距点法作图步骤:(图2—2—1)

●定视点E,视平线HL,主点CV。画与画面平行的

正方形A B C D。从ABCD各引消失线至主点CV。

●延长CD线得E点,CD—DE。由E点引线至距点D

得F点(即DCV线与印线交叉点),DF之长就是正方

形伸向远方的透视长(深)度。

●由F点分别连接作垂直、水平线与BCV、CCV、ACV各线相交,各点连接形成方体,

即正方体的平行透视图。

(2)、边长不等的立方体的画法

距点法作图步骤:

以一个宽4米、高3米、深5米的房间为例,画面中的

比例为4:3:5。

●定出视平线HL,主点CV,按比例定出宽度尺寸AB,

AB线段为基线,过CV作A、B及各点的连线,确

定距点D,DCV的距离等于视距。(图2—2—2A)

●按比例作AB两点的垂直线,AC、BD即房间的真高

线,连接DCV、CCV。在AB延长线上确定0点,

B0线等于一个刻度。过点0作D的连线,与视心

CV的各透视线形成交点,作各交点的水平线与

ACV、BCV相交。(图2—2—2B)

●继续作垂直线、水平线,完成房间室内空间透视结

构图。(图2—2—2C)

(3)、室内透视图的画法

距点法作图步骤:

●将准备好的平面图按l米×1米画上网格作为辅助线。(图2—2

—3A)

●按室内实际比例尺寸4米宽、3米高确定房间外框,并标

上刻度。设定GL线、HL线、CV点和距点D。分别过CV

点作A、B和0、l、2、3、4各点的连线;过D点分别作0、

1、2、3、4各点的连线。(图2—2—3B)

●过4CV线上各交点分别作水平和垂直线,完成室内空间结

构图。(图2—2—3C)

●根据平面图中家具在网格中的

位置,在透视图中找到相应的

地面投影。(图2—2—3D)

●过地面家具投影的各点作垂直

线,通过真高线寻求家具的真实

高度和形状。(图2—2—3E)

●家具的高度和形状求得后,进行

细节处理,画出各家具的形象特

征,完成室内平行透视效果图。

(图2—2—3F)

(4)、等距离景物的透视画法

如图2—2—4:先画最近第一根灯杆,从顶端

和底端对CV点作灭线,确定灯杆高低范围,再从灯杆二分之处对CV点作灭线。根据需要(或按实际比例)画第二根杆,过第一根杆顶端经第二根杆中点画直线,相交于杆底端灭线的点就是第三根杆的位置。照此类推,画出第四、五、六根灯杆。

三、成角透视

1、成角透视的特征

什么叫成角透视

以立方体为例,只要离画幅最近的是立方体的一个角,

那么立方体左右两个竖立面必然与画幅呈一定角度,且两

角相加为90。,在这种情形下作图称为成角透视。由于它有

两个消失点,两个角互为余角,所以又叫“两点透视”、“余

角透视”。(图3一l一1)

2、成角透视的画法

与平行透视一样,成角透视作图的关键也是如何表现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和长度的变化。所不同的是,成角透视的纵深线段与画面形成倾斜关系,且有两组消点各不相同的线段,一般采用测点法来表现。

测点法是以两个距点或余点为圆心,距点或余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与视平线相交得相应的两个H点(测点),并由此测量物体两个侧面透视深度的一种作图法。由此而知,成角透视的测点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才能找到。

(1)、正方体的画法

测点法作图步骤:

●如图:根据画面,已知两个余点V1、V2,以及

分别以V1、V2为圆心,Vl E、V2E为半径与视

平线相交得的两个测点Hl、M2,主点CV,视点

E,正方体的一条垂直线段AB。

●如图3-2-1B:经过B点画一根与AB线段相垂直

的水平线D’C’,并且D’B=BC’=AB,从B点

分别向余点V2、Vl消失,自D’C’分别向测点

M1、M2相连,与BV2、BVl相交于D、C,使得

DB=BC。

●如图:自D、C分别向余点V2、V1消失,相交得

E,分别自C、D、E向上引垂线,与AV2、AVl相

交得G、F,再分别向余点V2、V1消失,相交得

H,成角正方体透视图完成。

(2)、室内透视图的画法

测点法作图步骤:

如图:室内空间尺寸=5米×4米×3米(长×宽×高)

A、建立室内空间的透视构架

●如图:确定视平线HL、真高线AB(按以上给出的

3米)、两个灭点V1、V2,作A、B两点与V1、

V2的连线,并使之延长,以V1V2为直径画圆弧,

交AB延长线于视点E,分别以Vl、V2为圆心,

V1 E、V2E为半径作圆弧,交视平线HL于点M1、

点M2,M1、M2为透视进深的测量点。

●如图3-2-3B:过

点A作基线GL,

按真高线同样

的比例标明刻

度,点A左右

两侧分别代表

两侧的进深尺度,分别过点M1、M2作基线GL上各刻度的连线,并延长至A点两

侧的透视线上交于各点,将各点分别连接Vl、V2延长形成地面网格。

●如图:整理细节,完成空间的透视构架。

B、在空间透视构架上完成室内家具配

●如图:按图的比例在透视网格中

安置相应的家具地面投影。

●如图:在真高线上寻求家具高度。

●如图:建立起不同高度和形状的

家具的立方体。

●如图D:整理细节,刻画家具陈设,

完成室内空间透视图。

四、倾斜透视

1、平视的倾斜透视

在透视投影中,凡是直线(平面)与基面和画面两者都倾

斜时形成的透视,称为倾斜透视。由于倾斜透视大多有三

个消失点,故又称三点透视。

(2).斜面透视的画法

A.斜面平行透视的画法

已知三棱柱长、宽、高的规格和斜面角度。

●如图4一l一5A:定视平线HL、基线

GL、主点CV、距点D,过主点作垂线,

确定视点E。按已知的三棱柱的斜面角

度,从距点D引向上和向下的斜面线,

与视垂线相交为V1、V2。

●如图4—1—5B:在基线上定三棱柱长度和宽度的量线AB和BC,

过A、B连CV,过C连D(距点),求出三棱柱的平面透视图。

●如图4—1—5C:过A、B引斜线连V1,过V2向上引斜线连平

面图的C’、D并延长与AVl和BVl两连线相交于E、F,连接ABFE

为上斜面的透视图,连接C’DEF为下斜面的透视图,将两斜

面连接起来即为三棱柱平行透视图。

B.斜面成角透视的画法

已知房屋的长、宽、总高(方体的高加上斜面的高)

的尺寸。

●如图4—1—6A:运用方形物的成角透视画

法,画出房屋整体透视(把斜屋顶看成方体

的一部分)。

●如图4—1—6B:作AC、BD对角线相交,过

交点作垂直线与BC线相交于点1,点2也

按同理求出。连接点l、点2,将斜屋顶的边

缘线A1、l D、E2、2F连接起来,完成房屋

的成角透视图。

B.平行仰视、平行俯视(两点透视)

①平行仰视、平行俯视的作图(测点法)

●图4—2—6A:确立视平线、主点

CV、视垂线CL、视点E,画水平线

段AB,再根据仰视角度大小定出底

消点V1,经过Vl的水平线即是地

平线,然后根据两角相加等于90。

原理定出天点V2。

●如图4—2—6B:经水平线段A点

画垂直线段,使线段等分,等分长度与线段AB相等。分别

以V1、V2为圆心,Vl E、V2E为半径定出测点Ml、M2。

●如图4—2—6C:分别从A点和B点向Vl、V2消失,再从

等分线段两端分别与测点H1、H2连线,得连线的两交点C、

D。最后依次连接完成正方体的其余部分。

注意:平行仰视作图,地平线在视平线之下;平行俯视作图,

地平线在视平线之上。平行俯视的作图与平行仰视同理,从略。

C.成角仰视、成角俯视(三点透视)

①成角仰视、成角俯视的作图(测点法)

●如图4—2—9A:先确定视平线、主点CV、经过主点的

视垂线CL、视点E,画垂直线段DA、水平线段BC并相交于A点,使BA、AC、DA

三条线段相等,再从点E向下确定水平视心CV0,经

过CVO的水平线即是地平线。根据两角相加等于90。

原理定出天点V3,以CVO为圆心,CVOE为半径与

CVOV3相交得另一视点E1,接着得左右底消点V1、

V2。以V1、V2、V3为圆心,V1 El、V2El、V3E为半径,

分别交得测点M1、M12、M13。

●如图4—2—9B:自A点分别向V1、V2、V3三个消点

消失,再分别从B、C、D与三个测点H1、M2、M3

相连,和AVl、AV2、AV3相交。

●如图4—2—9C:依次连接完成成角仰视正方体的透

视。

注意:成角仰视、成角俯视作图,视平线与地平线分离。

仰视,地平线在视平线之下:俯视,地平线在视平线之上。成

角俯视的作图与成角仰视同理,从略。

五、曲线透视

(2)、圆的透视画法

方中有圆。正圆形透视的基本画法是先把圆形纳入一个方

形中,在弧上找出几个点,把方形及点画在透视图中,然后再依照各点的位置用线仔细地将它们连接起来。其方法主要有两种:8点法和1 2点法。

A、8点求圆法

先求正方形ABCD四个边的中点a、b、c、d4点,然后求其余4

点:在A B边的二分之一处画等腰三角形ALa,以点a为圆心,aL

为半径画半圆,与AB线相交得E、F,过E、F向上作垂线,得e、f、

g、h4点,与原来4点合为8点,用曲线连接起来,即得平面图(图5

—1—7)。接下来作透视图。

●确定视平线HL、基线GL、主点CV、距点D,在基线上定正

方形边长AB,作正方形透视图。

●连接对角线AD和BC得交点0。过0作直

线连接CV,与AB交于a点,与CD交于

c点,再过0作水平线得交点b、d两点。

●在AB线二分之一处作等腰三角形,以a

为圆心,aL为半径画半圆,与AB线相交

得E、F两点。过E、F两点连线CV,与

对角线相交得e、f、g、h4点。

●最后用曲线仔细连接这8个点,即得平面图的透视图。

(图5—1—8)

B、1 2点求圆法

在需要画较大或较准确的透视圆时,可用1 2点求圆法。

将正方形ABCD分成16个小方格得出a、b、c、d4点。把靠边的4个小方格当作长方形并画出对角线,对角线与小方格相交得8个点1、2、3、4、5、6、7、8,加上原来4个点共得1 2个点。将1 2个点用弧线连接起来,即得平面圆。(图5—1—9)

1 2点法画平面圆的透视图见图5一l一1 0。

B、半圆拱顶走廊的透视画法

如图5—2—2:有四道平行的半圆拱顶,先在第一道

拱的直线开始转入圆形的地方A点处,画一横线达另一边

的直线上,经横线二分之一处为圆心,拱的宽度的一半为

半径,画一半圆形就是第一个拱的半圆顶。再从A点对主

点作直线,它与后面三道直线相交处就是各自半圆形的起

点,见B、C、D。每一点都作横线,再从第一个圆心处对

主点作直线,直线与后面三横线相交处就是其余三个半圆

心,用同样的方法画半圆,这四道半圆拱顶就完成了。

透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透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绘画源于人类的社会生活。透视则是为了满足反映客观事物的绘画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透视是视觉艺术从二度空间向三度空间推进的基本构架。人类艺术在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到路之后才找到这个科学的方法。透视的原理和法则属于自然科学,但透视的实际运用,却是为了实现画家的创作意图,更重要的是用它的规律来指引我们认识事物。一个法则的确立存在一个领域中产生一场深刻的革命。中世纪后期人类对真理的渴望被重新唤醒。虽然早期艺术家的想象力在总体上被束缚在二度平面是,然而他们在不断试图打破平面的吸引力,从古代文物看出人类长期不断探索表现客观物象的方法。通过画家,建筑家,数学家,手工业者的劳动又得到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透视学科学空间 “透视”一词的含义,就是透过透明平面来观看景物,从而研究它们的形状的意思。(1)当我们观看景物时,由于我们站立的高低注视方向,距离的远近等等因素,景物的形象常常与原来的视觉状态有了不同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透视现象。透视学是在平面上研究如何把我们看到的物象投影成形的原理和法则的学科。即研究在平面上立体造型的规律。(2)透视学是从“形”这一方面研究平面上的图形表现景物的立体感,空间感的原理和规律的学科。研究物象的色彩变化清晰情况等称为色彩透视,空气透视或视觉透视,是一种光学解决方法。色彩学即研究这方面的学科。透视学中投影成形的原理和法则属于自然学科,但透视学的实际运用却是为了实现画家的创作意图,建筑师和工业美术的设计意图服务的。透视学不仅是为了掌握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景物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用它的规律来指导我们认识事物。透视原理是客观现象的理论总结,是科学的,严密的,唯一的。但在绘画实践中我们常常感到如果完全按照透视原理作画,会有许多局限。在绘画中不能生硬搬用,根本之点是运用透视规律为塑造艺术形象,传达绘画作品的主题思想服务。 “透视”这种方法并非首创于西欧,在我国早在公元前三,四百年的《墨经》中已记载了中国人对小孔成像现象的观察。南北朝时,宋·宗炳(公元375~443年)在他著的《画山水序》中说:“且乎昆仑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绢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尽,体百里之迥。”概括论述了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和透视原理的运用。晋·顾恺之(公元343~405年)《画云台山记》;“山有面则背有影。-----下有涧,物影皆倒。”谈倒阴影和水中倒影的透视规律。以后历代画家对透视现象及艺术的表现方法都不乏精辟的论述和创造性的运用。特别是北宋郭熙(公元11世纪)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说:“-----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取其质。-----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是如此,远十数里看又是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画面看也。-----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深远之意冲融而漂漂缈缈-----”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宋·韩拙(公元1121年以前)

绘画中的透视 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原理》教案 彭富江08345820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分析,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基本透视原理并且能够基本正确的运用到今后的各种绘画中 教学重点:学生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把透视原理基本正确运用到绘画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上课之前,线看看这张图片,在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铁路随着距离的变化有呢些不同呢?旁边这个电线架子随着距离的变化又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再想,(示意图)公路是属于哪一个属性呢?(近宽远短窄 公路旁边的树呢?(近高远低 这同学们,种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绘画中的透视原理 二,具体理解 现在我们把这个粉笔盒可以画成这样的样子

(平行透视)在我们这幅一点透视中就能够基本涵盖刚才所讲的透视关系 我们观察相等的横线近处与远处的横线由长到短的关系。 相等竖线由距离的变化的由高到低的关系 我们把这个粉笔盒再这么旋转一下,就可以画成这样的成角透视

同样的能够发现大小高低的变化 我们再观察下面这幅图片 在图片中我们看到,相同大小的船随着距离的变化有呢些变化?能够得出哪样的透视关系呢?(近大远小) 我们同样可以想到生活生活中很多这样的现象,比如公路上的小汽车等近处和远处的大小变化

但是在我们的绘画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透视原理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 我们先看这张图片

在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脸随着距离的变化出现,近处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人的五官,但随着距离的变化,五官越来越模糊,最后只剩下一个影子我们用简笔画就可以这样变现出来(简笔画 为什么我们说这个关系很重要呢?是因为在我们绘画的过程中,不管是油画还是国画素描水粉等绘画中,空间层次的前后关系的区别拉开这个关系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同学们今后的作画中能够切身体会到 比如下面这幅画 综上所述,我们在绘画中用线和面表现出物体空间位置,轮廊和投影的绘画原理就叫透视 三,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 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对透视这个基本概念有所了解,那么我们怎么

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赏析 ——绘画的两大体系赏析 内容摘要:中西方艺术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演变的同时,既继承先辈留下来的风格,也加入每个时代赋予的新元素。 这篇文章中将中西方艺术中两大体系的主要代表绘画作品进行各个角度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共性和各自特色为今后的艺术学习研究创作夯实基础。 中西方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既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既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野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示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 关键词:绘画的两大体系赏析;中国画;壁画;水彩、水粉画;版画;素描;新画种。 绘画的两大体系:欧洲油画和中国水墨画。 油画艺术可以说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油画是以油为调和剂调和颜料在经过制作的不吸油的平面上描绘而成的绘画。其特点是颜料色彩丰富鲜艳,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量感,能够传达物象所处空间的光线、色调和气氛,使描绘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统称。从广义上说,中国画包括中国传统绘画的各种 类别,但我们所说的中国画通常是指以水为调和 剂,以墨为主要颜料的一类,又称“水墨画”、“彩 墨画”。中国画表现出变化无穷的线条情趣,以墨 代色则表现了中国画独具特色的丰富的艺术表现 力。

第四单元第一课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 第一课描绘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结合校园建筑物, 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难点: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幅作品是如何表现景物空间的?”(分析、讨论) 1.出示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密德尔哈尼斯的林阴道》 2. 展示带有透视线的作品《密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教师总结并阐述这件作品是运用了透视规律来表达景物空间的。[来源学科网] 二、发展阶段 提问:什么是透视画法?透视的分类是怎样的?教师讲解:透视是一种符合正常视觉感受的科学变形,根据透视的特点,可以将透视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种。

1.展示PPT 课件:与学生分析学习平行透视的规律,教师讲解平行透视的概念并与学 生讨论探究平行透视的规律特点。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物体的正面,而且这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由于透视的视觉上的变形,产生了“近大远小”的感觉,透视线和消失点就应运而生。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因为近大远小的变形,所以形体产生了纵深感。展示学生运用平行透视方法的绘画。 2.展示PPT 课件:教师与学生分析学习成角透视的规律,教师讲解成角透视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探究成角透视的规律特点。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看到物体两个面以上,相应的和视角成一定的角度。成角透视所有垂直方向的线条都是垂直的,没有变化。不过较中间的垂直线比相对两侧的垂直线较长一些,这样的“近长远短”符合透视的规律。成角透视是最符合正常视觉的透视,也最富立体感。 3. 通过刚才的学习,请同学们讨论比较总结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样的消失规律? 教师总结: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作业布置】 展示两幅学生便于利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方法表达的校园图片,安排练习。 作业要求:用线条来表达作业。

深邃的世界:西方绘画中的科学2019

本文内容详情如下: 是艺术,也是科学 1 从(B)时期开始,建筑与科学被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A、 古希腊 B、 古罗马 C、 中世纪 D、 文艺复兴 2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发明与创造的根源在(A)。 A、古希腊 B、古罗马

C、古埃及 D、中世纪 3 西方绘画可以被称为视觉的幻觉主要是因为其在(C)。 A、世俗的背景中创造宗教的神圣形象 B、宗教的情景中创造世俗的人物形象 C、二维的平面中创造三维的立体形象 D、三维的立体中创造二维的平面形象 4 巴洛克时期的代表画家包括伦勃朗、维米尔、梵高等。(错误) 5 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性的艺术家包括阿尔贝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人。(正确) 是艺术家,也是科学家 1 从雷诺阿的《包厢》可以看出,印象派让(A)产生了极大的魅力。 A、色彩 B、光线 C、空间 D、线条 2 《加拉的波林娜·埃莲诺尔》属于(C)风格作品。

A、巴洛克 B、洛可可 C、新古典主义 D、浪漫主义 3 古希腊的绘画风格不包括(D)。 A、风格古拙 B、人物平面 C、没有穿插关系 D、色彩单一 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一些西方绘画开始倾向于回归写实主义。(正确) 5 中世纪的绘画抹杀明暗关系,装饰效果严重地丧失掉了。(错误) 来自古希腊的艺术、科学传统 1 中国画中采用的透视方法主要是(D)。 A、空气透视 B、隐没透视 C、焦点透视 D、散点透视

2 大气透视中,远处的景色一般呈(D)。 A、灰白色 B、浅绿色 C、淡黄色 D、蓝紫色 3 下列作品中,尚未能准确成熟地表现出透视效果的是(B)。 A、马萨乔的《三位一体》 B、乔托的《宝座上的圣母》 C、曼坦尼亚的《哀悼基督》 D、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4 《动物四篇》是苏格拉底的生物学著作,主要是介绍了不同生物的基本结构。(错误) 5 考古研究发现,庞贝时期的壁画中已经有了精确的透视。(错误) 绘画与几何透视 1 中世纪的西方绘画的风格以(C)为主。 A、立体感 B、真实感

绘画透视教案

素描中的透视原理 教学目的:透视一直是绘画初学期的难点,本章讲述了细致的透视原理及在透视中我们常用到概念,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绘画中基本透视理论知识、了解绘画基础知识中透视的重要性并基本掌握绘画中的透视原理,为绘画及设计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介绍透视中所包含的各个概念,并将这些概念配合图形讲述清楚,让学生能够及时在图形中理解并记忆这些内容。 教学难点:透视原理中所涵盖的概念比较多,将这些概念理解并应用是本章的难点。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1)《绘画》.谷嶙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 参考书目:(1)《素描基础》. 张恒国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教学内容与过程:

素描写生的时候观察到的景物及其状,因为有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的透视变化,不是单凭视觉和感受就能画得正确的,而是需要借助于一些科学理论知识(如透视学)才能画正确。透视学是根据眼睛视物成像的原理,讲述透视规律和画法有关知识。在写生时,要运用这些知识深入分析错综复杂的现象,得出正确的认识,把物象的形状画正确,反复练习,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这样,即使所想象设计的物象尚未做成,也可用透视画法将它预先正确如实的画出来。 一、透视的类型 透视有三种: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散点透视。(前两种又叫焦点透视) 1.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一点消失。 2.成角透视:成角透视也叫二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二点消失。 3.散点透视:散点透视也叫多点透视,即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消失点, 这种透视法在中国画中比较常见。

二、透视在绘画中应注意的一些特性 1.近大远小:近大远小是视觉自然现象,正确利用这种性质有利於表 现物体的纵深感和体积感,从而在二维的画面上来表现 出三维的体积空间。 2.近实远虚:由於视觉的原因,近处的物体感觉会更清晰,而远处的 物体感觉会有些模糊,这一现象在绘画中也经常用来表 现物体的纵深感.事实上,在绘画过程中,往往会对近 实远虚更加以强调。(另外应注意的是:并非在所有的 绘画过程中都遵守"近实远虚"这一规则,在一幅作品中 主与次的关系往往更为重要,主体物的实和次体物的虚 是更好的视觉导向,这也是艺术优於现实的取舍和区 别。)

关于透视学课程的总结与体会

2008-9-22 19:54:00 关于透视学课程的总结与体会 艺术产生于艺术,而不是产生于自然。艺术家通过观察现实世界,在其视网膜上 留下有触觉价值的印象,并运用自身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气质创造出艺术作品。在这 个过程中,透视法的运用技巧对于画家表达主观意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让利奥塔 尔说:“绘画是最让人吃惊的女巫,她会用最明显的虚伪,让我们相信她是完全真实的。”绘画所借助的魔法之一就是透视法,在本次课程中我有幸了解到了一些透视法 在绘画史上的运用与发展,透视法通过制造“虚伪”而更深一层的表达“真实”的效 力使我对于艺术表达语言有了很多新的思考。 本次课程第一节主要从科学的角度讲了透视法,也涉及到一些基本的透视法的运用,如距点的运用和被画物体的最佳位置选择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学画的过程中能够 较早就了解到的基本表达方法。更吸引我的是第二节部分:西方现代派绘画的空间表 现法。 第二节第一部分:走向现代主义绘画。 现代主义绘画越来越向纯粹的审美对象发展,在空间透视法方面则表现为由“幻 觉”上的立体表现向符合画面本身的平面性表现发展。如老师介绍的从乔尔乔内的 《入睡的维纳斯》到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再到马奈的《奥林匹亚》,已经 逐渐摆脱宗教、政治、文学等的影响,人物表现更加世俗化,线条向平面化转变。印 象派的表现重点则更转向对于光与色彩的研究,是一种无功利的纯粹的审美趣味。后 来的立体派,则把物体归纳为具有永恒感和形象更为坚固的几何形体,这是一种经过 归纳总结的感受,强调“第二质感”,体现出艺术家对形而上的追求。毕加索的《亚 威农少女》用使画面结构化的方法,把描绘对象分割,打散,再重新组合,仅考虑画面 的形式,更注重绘画自身的研究。现代主义追求创造性,旨在创造新的形式。 第二部分:媒介的作用。 人人具有“视觉概念”,而艺术家有常人所不能为的“再现概念,他们能够通过特 定媒介去捕捉和体现通常经验的本质和意义,而绘画媒介的平面性也使艺术家运用平 面构型与之相适应。毕加索希望尊重绘画本身的平面性,运用天性在二维平面中表现 对象,而不制造立体的欺骗性幻觉,突出媒介本身的特性。马蹄斯的《红色餐桌》强 调平面性,彻底的走向了现代主义。德洛内的《红色铁塔》让我印象深刻,他甚至把 光与空气都归纳为几何形,是一种形式的创造。“艺术就是创造有意味的形式”这句 话表现了当时艺术的发展倾向。 第三部分:点线面的作用。 康定斯基强调艺术的精神承载功能;现代主义艺术家把物像归纳为精确的几何形更 直接的表现自然结构本质,而现实主义艺术再现这种自然结构的物质对象,以及发生 在物质世界的各种事物中的表现形式,它的本质是间接揭示出的,格式塔心理学诠释 了点线面构成空间的思维逻辑。受西方文化特点影响的蒙德里安的画极度严谨理性, 表达了崇尚次序的理念,所描绘的不是表象,而是用经过归纳的形式,和独特的媒介 诠释自己眼中的世界。这又表现了现代艺术推崇形象,形式的想像力,向观效应艺 术,视幻艺术发展。

透视学教案

《透视》教案 课程名称:透视学 教学班级:艺术设计环艺0902班 授课教师:王赟 授课时间:2009-2010年度第二学期15-16周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系

第一部分基础透视 第一章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西方透视的发展和区别,并对透视的常用术语有基本的了解。 【教学重点】 1、西方透视的发展。 2、透视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原理。 【计划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西方透视学发展简述 一、透视的由来 透视学,perspective,原意为透而视之。 所谓透视,即是在绘画中,眼睛通过一块假想的透明平面来观察对象,并借此研究在一定视觉空间范围内,物体图形产生原理、变化规律,以及作图方法的一门学科。 二、视觉中的空间反映 从某种意义上,绘画是一种以平面为载体,通过人的视觉观察来反映一定空间内容的艺术,因此,对于空间的认识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透视的三要素 (一)物体(二)画幅(三)眼睛 四、透视的三种类型 (一)色彩透视法因为空气阻隔,同样颜色的物体距离近则色彩鲜明,距离远则色彩灰淡。 (二)消逝透视物体在不同距离上的明暗对比和清晰度的减弱的现象,例如处在同样距离处,物体小,映入人眼的夹角(视角)就小,视角越小就越不容易知觉,所以远方的物体细部就会隐去。物体越远越模糊。 (三)线透视指一定范围内向远处延伸的平行线,会随着距离的推远越聚越拢并最终集于一点的现象。 五、透视学发展简史 (一)文艺复兴前 原始时期:在岩画和洞窟壁画上,通过上下错位的排列、大小刻画的手法吧一些表示距离远近的关系反映出来。 古埃及时期:在湿壁画上通过人物横向并列排序的手法来完成。 古希腊时期:与古希腊较相似。 古罗马时期:对平行透视的表现和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中世纪:继承了古希腊人研究线透视的成果,并试图解决深远空间的表现手法,但未取得多大进展。 (二)文艺复兴期间 布鲁内莱斯奇发现了失传的“中心透视法”,并在消失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

中西方绘画的差异“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

中西方绘画的差异---“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 “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是两种绘画结构方式,前者是穿越一条时间轴线的视觉收集,后者是站在一个空间点上的视觉总结。中国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画者作画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其感受和需要,使“立足点”移动作画,摄入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它就像照相一样,观察者固定在一个立足点上,把能摄入镜头的物象如实地照下来,比较真实客观地体现了物体的形象。 中西方文化传统、思维模式的不同,必然导致各自的绘画在审美观念上的差异。中国文化的基本思维模式是“天人合一”。中国文化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特别强调顺应自然,强调个人的“小我”必须融入民族的乃至宇宙的“大我”。这种文化精神反映在绘画观念上,就是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精神与物质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认为艺术的最高层次不是站在客体之外把握它的特点与规律,而是尽可能融入到客体之内去,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因此,中国画历来不以再现自然、悦人眼目为目的,而是重在“立意”,使作品成为画家修养、人格和情绪的载体。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局部) 画家虽没有准确地再现现实景象,但却气韵生动,给人以豁达壮阔之感,带给人一种意境之美,充满诗情画意,回味无穷。 与中国文化相反,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和哲学传统,大体上是以人与自然的对立,即天人相分的观念为基础的。在西方,人与自然的关系,或是神临自然、宗教的权力至高无上,或是人要驾驭自然、征服自然。这两者的观念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天人对立、天人相分的。从这种观念出发,西方人文理想的最终目标就是认识自然、征服自然;西方的自然科学自伽利略以来的400年间,都是在走一条分析的道路,总是不断地将客观物质世界

透视学课程教学大纲

《透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透视学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是在平面上研究如何把看到的物象投影成形的原理法则的科学。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法则,掌握基本的透视画法,理解透视形变化的规律,在绘画和设计实践中,能有效地观察和分析物体的形象,准确而艺术地表现物象,表达其创作和设计意图,并能适应艺术教育工作的需要。(二)教学基本要求 1、讲授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俗易懂。 2、尽可能利用模型、挂图、幻灯、录像等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抽象的透视原理有形象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把透视理论的学习与绘画、设计实践结合起来。结合讲授内容和专业特点,安排写生、作图、设计等作业。帮助学生解决在专业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和练习为主。可配合教学进行一些专题讲座和学术讨论活动。(三)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透视的基本概念 本章重点、难点:

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及透视中几个重要关系 教学内容: 1、透视图的形成原理 2、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3、近大远小与消失 4、视点位置的选择与构图 第二章视觉运动中的几种单视域空间本章重点、难点: 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成角透视的做法 教学内容: 1、平行透视 2、成角透视合理运用平行透视、成角透视表现物体和空间 第三章曲线透视 本章重点、难点: 对曲线透视的正确应用 教学内容: 1、曲线透视画法 2、曲线透视的应用 第四章人物透视 本章重点、难点: 视高与人物高度的关系 教学内容: 1、曲线透视画法曲线透视的应用 2、视高与人物高度的关系头部的透视变化 第五章阴影与反影透视 本章重点、难点: 1、阴影的形成规律反影透视的做法 2、不同环境中的阴影透视和反影透视 第六章视觉运动中的集中复合视域 本章重点、难点:

绘画社团校本课程

东原实验学校绘画社团校本课程 指导教师:焦德仓 2015.03

《素描》教程 第一部分: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教案 课程名称: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 教学目的:通过本科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静物、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 掌握写生的观察方法、作画步骤、和技巧。为上好其他绘画专业课奠 定造型基础。 教学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和分析,透视现象和原理。教学难点: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绘画透视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参观法、图片展示法,谈话法。 教材:《素描》刘虹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7—5621-1893-0 参考书目: 《素描静物教学对话》宫六朝编河北美术出版社ISBN 7-5310 -1463 -7 《素描石膏几何体》宫六朝,张新凯著河北美术出版社 ISBN7-5310-1180-8/j.973 《素描静物》张路光著河北美术出版社 ISBN7-5310-1177-8/J.970 教学工具准备:1 教具---写生台、衬布、景物、石膏几何体若干、范画、印刷画页、画册。2 学具---素描纸、中华绘图铅笔、HB、B、2B、4B、削笔刀、橡皮。 学时:6╳10 课时分配: 一理论部分6课时。 1 概述:素描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和学习的意义;素描的工具材料。 2景物、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目的和意义。

3景物、石膏几何形体写生基本透视原理。 4景物、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光影规律。 5写生中的角度选择及构图。 6写实素描的观察方法与表现。 7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 8长短期素描作业的表现方法。 二实践部分54课时 作业1:立方体、白衬布 要求:线造型,立方体的各条棱边线必须服从透规律。简单画出白 色石膏不同面,由于受光角度不同所呈现的不同深浅调子。 作业2:立方体,陶罐,浅灰色衬布写生。 要求:线造型略加光影,仍然训练学生对形体和透视现象的理解。 作业3:深灰色衬布,圆锥体,瓷灌,立方体。(要求同上) 作业4:球体景物,十字交叉体,金属器、黑色衬布。 要求:全因素描,画出物体的质感量感。 作业5:学生自己选择摆放一组静物作为考试得题目。 评分标准:物体的形状比例准确,符合绘画透视原理;构图大小前后要有层次感、有节奏感。明暗素描关系正确,有空间感,立 体感,能体现出物体的质感量感。 写实素描-----静物、石膏体几何写生课讲义一概述 (一)素描的基本概念:

中西方绘画透视的区别及其艺术特征

中西方绘画透视的区别及其艺术特征中西方美术在本质上并无优劣之分,二者的差别在于各自的指导哲学的不同,因而给我们带来不同风格的震撼和美的感动。中国人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因而在美术创作中比较多的以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西方人较少了以人的情感角度进行创作,他们更多以理性去思考问题。 中西方美术的最主要差异就在于透视,这是最根本的,中国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在透视上将焦点(一点)透视与散点(多点)透视结合。中国人的哲学讲求天人合一等,这在中国画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比较客观科学地体现了物体的外观,真实客观是其特点。绘画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它本身也收到了社会的影响,甚至可以说绘画是社会在精神,艺术方面的投影。。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即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即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中国传统绘画讲究以行写神,形神兼备,注重画面情趣的表达,因此,在透视表现上既遵循透视上基本法

则和规律,又不被一般法则和规律所限制。中国画提倡用活动的视点观察景物,强调“景随人移”使画面所表现的内容更全面、更生动,不受视域的局限,具有时空的跨越性,故又称之为散点透视。散点透视有移动视点、以大观小、高视位三种特点。中国山水画家历来主张对所表现的景物要左看右看、前看后看。对于一座山,可从山麓观至山顶,可从前山观至后山,每一处景物均尽收眼底,既能体现整座山峰的气势,又能于细微之处见精彩,形成一个整体印象。例如,五代画家顾宏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设计了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宾客酬应五个段落,把韩熙载在夜间一段时间中 的活动生 动而清楚 地表现出 来。在一 幅画面中 把不同时 空的生活 片段有机的组织在了一起,每个片段巧妙的用屏风隔开,既得到一个连贯的画面空间,又展现了不同时空的具体场景,不同场景以床榻、屏风加以分割连接,使观者十分清楚的看到韩熙载的生活场景。又如在《清明上河图》中,画家为表现清明时

透视详细讲解

透视详细讲解章节 1.透视的分类: 分为形体透视(几何形透视)和空气透视。 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数学的原则,在平面上用线条来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暗投影的科学;按照灭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一个灭点)、成角透视(两个灭点)和斜透视(三个灭点)。 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现空间距离对于物体的色彩及明显度所起的作用。因为透视现象是远小近大,所以也叫“远近法”。 2.透视的基本术语 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3.透视的画法 在素描中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素描时,大多是以对三个面所进行的观察方法来决定立方体的表现。另外,利用面与面的分界线所造成的角度,也能暗示出物体的深度,这就涉及到透视规律。 (1)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就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2)成角透视(两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

素描入门教学计划

素描入门教学计划 素描入门教学计划 基础素描教学计划 目标: 1、建立素描的完整概念、明确素描学习的方法、步骤和要求,通过训练基本技法的途径, 提高素描造型能力。 2、本学期时间较短,要求学生强化课后训练,巩固课堂知识点,做到熟能生巧。 3、通过学习基础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任务: 1教学内容:美术理论2教学内容:素描写生基础知识3教学内容:几何体结构素描的造型手段4教学内容:结构的再认识 ①教学要求:运用正确的方法表现形体的结构②教学目的:明确结构素描的表现方法③教学重点:几何体结构与形、透视的关系④教学难点:形体、透视的分析5教学内容:辅助线 ①教学目的:了解什么样的线是辅助线,辅助线在结构素描中的意义 ②教学要求:学会运用辅助线,把握物体的形、比例、结构③教学重点:辅助线与结构的关系④教学难点:辅助线的运用技法6教学内容:

空间感 ①教学要求:通过线条的轻重、浓淡、粗细、虚实来表现物体的空间感;②教学目的:通过比较,感受线条的表现力;③教学重点:线条的表现力与空间感的体现;④教学难点:线条的灵活度7教学内容:结构素描中线的表现①教学要求:理解结构线、辅助线的作用,并在写生过程中运用;②教学目的:使学生对形体结构有认识,理解结构素描的表现方法;③教学重点:如何提高线条的表现力8教学内容:作画步骤 ①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掌握有序的作画步骤;间构造的体会和研究上; ③教学重点:每一步骤中的主要表现内容④教学难点:作画过程中的整体把握9教学内容:正确的观察 ①教学目的:理解观察在作画中的作用及影响;②教学要求:学会动笔前的观察,作画中有效的观察;③教学重点、难点:观察方法、表现技巧10教学内容:物体形态的掌握及表现①教学目的:使学生更好的表现出形体的立体感;②教学重点:如何掌握物体的形态11教学内容:作品的表现艺术①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表现的技巧;②教学要求:掌握整体画在作画过程中的运用以及能正确意识到画面整体表现的效 果及完美性; ③教学重点、难点:作画过程中的整体性12教学内容:多面体的形体分析①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方式;②教学要求:能分

中西方传统绘画中的透视法分析

中西方传统绘画中的透视法分析 作者:张帆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10期 摘要:绘画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受到人文背景及地域环境的影响,中西方传统绘画表达形式上存在巨大的不同。中国传统绘画以“形散神不散”著称,更追求意向之美,西方绘画则注重内容的形象逼真,试图运用光线、空间等细节实现对事物的动态表达。本文从透视法角度探析中西方传统绘画中存在的差异,以期为我国绘画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西方;传统绘画;透视法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9-0029-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021 透视是一种绘画理论术语,指利用透明的思维去看待景物,通过对景物成像原理的分析,最终实现对景物空间关系的诠释。透视法的运用使绘画的形象更加鲜明,使绘画的主题更显深刻。中西方绘画由于自身立意不同,所采取的透视法则也存在巨大的差异,而加强对中西方绘画透视法的比较与分析,能够实现对中西方艺术史的探究,为绘画艺术工作积累丰富的理论经验。 一、中西方传统绘画中透视法的应用分析 (一)中国传统绘画中透视法的应用 古代哲学致力于研究人与自然间的共生关系,古人热衷于运用虚构化的手法描绘宇宙之浩瀚,固造就了绘画中“意象”的特质。随着古代文明的不断推移,古人艺术鉴赏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线条,而是要透过画作感悟其意境美,绘画中的事物也逐渐从二维空间实现向三、四维空间的延伸,作者开始注重对景物长、宽、高等空间元素的把握。中国传统绘画与古代哲学可谓相辅相成,其展现出人类对事物本源的追求,用“布白”的手法是画作的寓意得到无限延伸,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中国传统绘画的透视观实则是对同一物景的多重角度描绘,通过对实体景观中多个细节的聚焦,力求达到“面面俱到”的效果。诸如,将四时节气融汇到一幅图景中,或将某一个体的运动过程汇聚到一幅画中,构建以时间、空间位基点的场景,使画作的意象更加广泛。此外,

绘画透视学-复习资料

绘画透视学 -- 3、透视学常用名词术语及原理 (1)、常用名词术语(图1-3-1) ●视点E(Eye Point):视者眼睛的位置。又叫目点。 ●停点S(Standing Point):视点在基面上的垂直落点。又叫站点、立点。 ●主点CV(Center of Vision):中视线与画面的垂直交点。又叫心点、视心。 ●画面PP(Picture Plane):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平行于画者的颜面, 垂直于中视线。 ●画幅(Picture):在60~视角的视圈线范围以内选取的一块作画面积。 ●中视线(Central Visual Ray):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连线,是视域圆锥的中轴线。又叫中 心视线。 ●视垂线CL(Central Line):过视心所 作的视平线的垂线。又叫中心线。 ●视平面(Horizon Plane):视平线所在 的水平面。 ●视平线、地平线HL(Horizon Line): 过视心所作的水平线。平视时,视 平线与地平线重叠,即视平线等于 地平线;仰视、俯视时,视平线与 地平线分离。 ●水平视心CVO:过视心位置的垂直线与地平线相交的点,称水平视心。由视点至水 平视心的视线与中视线的夹角为仰视或俯视角。 ●视高H(Height):视点到停点的垂直距离。 ●视距VD(VisualDistance):视点到视心的垂直距离。 ●视线SL(Sight Line):视点到物体上各点的连线。

●视角(Sight Ang]e):任意两条视线与视点构成的夹角,绘画中采用的视角不超过60。。 ●视域(VisualThreshold):视点看出去的60。空、司范围。在此范围内的视域称为正 常视域。 ●视向(V1sion Direction):作画时所看的方向,分为平视、仰视、俯视三种。 ●基面GP(Ground Plane):物体所在的平面,也是停点所在的面。 ●基线GL(Ground Line):画面与基面的交接线。 ●灭点V(Vanlshlnq PoInt):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的投影点。又叫消失点、消点。 ●测点M(Heasurlnq PoInt):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与 视平线的交点。又称量点。 ●距点D(Distance Point):在视平线上,距视心和视距相等的点。 ●天点(Above Horizonta]Point):在地平线以上的灭点。 ●地点(Below HorizontalPoInt):在地平线以下的灭点。 ●余点(Rest Point):成角透视在视平线上,除距点和视心点以外的其他灭点都叫余点。 ●真高线:在透视图中能反映物体或空间真实高度的尺寸线。 二、平行透视 1、平行透视的特征 什么叫平行透视 日常生活中的物体,不管它们的形状结构多么复杂, 均可归纳为个或数个正平行六面体。以立方体为例,只 要存在着与画面平行的面,其他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必 然只有一个主向灭点:主点。在这种情形下的作图称平 行透视。由于平行透视只有一个灭点,所以又称“一点 透视”。 2、平行透视的画法 作透视图的实质就是如何表现各种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和长度的变化。在透视的纵深关系中,不同透视方向的线段有两类:一类是与画面成垂直关系的线段;另一类是与画面成倾斜关系的线段。平行透视图中,测定与画面垂直的线段透视长度可采用距点法。 距点法是运用距点来测量的方法,就是利用45。直角三角形原理,在平行透视图上来测量垂直于画面线段长度的画法。距点用“D”表示,它到主点的距离和视点到主点的距离相等,位于视平线上主点的左侧和右侧。 (1)、正方体的画法 距点法作图步骤:(图2—2—1) ●定视点E,视平线HL,主点CV。画与画面平行的 正方形A B C D。从ABCD各引消失线至主点CV。 ●延长CD线得E点,CD—DE。由E点引线至距点D 得F点(即DCV线与印线交叉点),DF之长就是正方 形伸向远方的透视长(深)度。

透视学论文

绘画艺术的舵轮——透视学 一、阐述透视学的概念。 透视学是绘画、设计等视觉艺术的一门基础技法理论学科,他从理论上解释了物体在二维平面上呈现三维空间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掌握透视学知识,能够使我们判断出所描绘对象的形体应该发生何种变化,怎样变化,从而在绘画的创作和设计构思过程中,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透视法则,表现出丰富、多元的视觉效果,使得绘画和设计作品能够更准确、更具艺术感染力。 二、透视学与绘画的关系。 第一,缩形透视,研究物体在不同距离处的大小(即线透视)。 绘画以透视学为基础,透视学不是别的,只不过是关于我们肉眼功能的彻底的知识。眼睛的功能很简单:在一个锥体中摄进一切摆在眼前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线透视研究视线的功能,并借助测量发现第二物比第一物缩小多少,第三物比第二物缩小多少,依次类推到最远的物体。我们实验发现,几件大小相同的物体若第二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是第一物体与眼睛的一倍,则大小只有第一物体的一半;再者,第三物体距离与第二物体距离第一物体的距离相等,则大小只及第一物体的三分之一,依次按比例缩小。 像平面——透视无非是从一片光滑透明的玻璃后面观看某一地点。在玻璃面上可以描绘下在它后面的一切物体,这些物体形成一个锥形射入我们的肉眼。 在这里举个例子:两匹马沿着平行的跑道奔跑至同一个目标,假使眼睛从两条跑道的中间望去,可见它们越跑越相互靠拢,这是因为映在眼睛上的马的像往瞳孔表面的中心移动了。速度相等的物体之间,离眼睛远的显得慢,而离眼睛近的显得越快。 亮度和背景对透视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样远近、同等大小的几个物体之中,被照的最亮的一个物体显得最近、最大。 远处看许多发光物体,虽然它们是相互分开的,但是看上去会连成一片。 物体一远看就失去了自己的比例。这是因为较明亮的部分比较暗的部分以较强的光线向眼睛发射它的形象。就好比一个女人身上穿着黑衣,头上缠着白布巾,她的头似乎比穿黑衣的肩部宽两倍。 如果不是由于物体的边缘尽出和界限处背景的差别,人眼就不能和正确判断任何一件可见物体。月亮虽然距离太阳很远,但是在日食的时候正介于太阳和我们的眼睛之间,以太阳为背景,人眼看去时,月亮似乎连接在太阳上一样。

透视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透视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透视基础 总学时数32 讲课16 实 践 16 周 学 时 16 理论授课13 市场调研、考察0 学分 2 习题作业16 作业小结 3 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学院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专业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平面构成》 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群——必修选用教材《透视学》.何靖泉.恩刚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年1月1日.第一版 主要教学参考书1、《透视学原理》.马连弟.刘运符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年1月1日.第一版 2、《绘画·设计透视学》.恩刚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8年10月1日.第一版 本课程地位(作用)和任务 透视基础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熟练掌握透视技巧,对绘制完善的设计透视图,准确表达设计意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透视基础课程就是要学习对基本透视原理,透视图绘制技术以及几何原理在透视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透视感受,提高手绘设计图能力,为其他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目的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和原则,能够熟练应用透视画法绘制准确的透视图。通过对几何原理应用方法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绘制透视图的便捷方法,做到活学活用。 实践目的:实践阶段主要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检验课上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为后期的手绘效果图表现大写基础。 2、要求 教学要求:端正态度、保证质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结合建筑实物等实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求学生具有四维意识,熟练应用几何知识,培养其严谨的绘图习惯。教师要本着对学院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的教学,抓住各知识点的关键部分进行讲解,确保教学的高质量。 实践要求:实践阶段中,结合课上内容循序渐进进行练习。根据平面图进行透视图的绘制。要求透视准确、构图适中、线条灵活、画面整洁。 3、重点及难点 重点:透视的原理、投影画法、三种主要透视的画法。 难点:根据平面布置,绘制不同角度透视图。 (二)教学基本内容概况(共32学时) 第一章认识透视(2学时) 第一节透视基本工具(1学时) 第二节透视画法的基本原理和原则(1学时) 第二章透视的基本规律(4学时) 第一节原线(1学时) 第二节变线(0.25学时) 第三节消点(0.25学时) 第四节消线(0.25学时) 第五节侧点(0.25学时) 习题作业:临摹黑板上的透视,将透视过程保留(2学时) 第三章常用透视的画法及技巧(18学时) 第一节平行透视(一点透视)(2学时) 习题作业:临摹平行透视一张(4学时) 第二节余角透视(二点透视)(2学时) 习题作业:临摹余角透视一张(4学时) 第三节微动态余角透视(2学时) 习题作业:临摹微动态余角透视一张(4学时)

石膏几何体素描写生教案

石膏几何体素描写生教案 实习老师: 课题:石膏几何体 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 课时:1课时 课型:单一课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掌握写生的观察方法、透视规律、作画步骤。 教学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和分析,透视现象和原理。 教学难点: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绘画透视原理。 教学方式:讲授法、示范法、图片展示法。 课程内容: 一、概述 (一)素描的基本概念: 在绘画艺术中素描是指一切所有的单色绘画。基本分为线素描和光影素描,线造型素描是中国绘画的主要特征,西方绘画也很讲究线的运用,但其特点和中国绘画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是由于使用的工具不同,所以目的取向易不同,有硬笔和软笔的区别。线素描着重表现形体的形状和结构,光影素描表现形体受光后所产生的形态,立体空间关系等。 (二)素描的基本分类: 从绘画风格方面来讲,我们把它分为写实素描和意向素描。一般来说写实素描是比较尊重客观实体的特征。意向素描是比较强调画家本人的主观感受和想法。 (三)素描的工具材料 铅笔、炭笔、木炭条、素描纸、橡皮、画板、等。 (四)明暗五调子 光源与三面五调规律 1、三面,即:黑、灰、白三面。由于光源照射的角度不同,面向光源的部分稍亮一些,即“白”面,背对光源部分稍暗一些,即“黑”面;中间的过渡部分呈现“灰”的效果。 2、各个面中因为形体的变化和光照的不同,还有一些层次变化称为:“五调”即:高光、明暗交界线、暗部、反光、投影。 二、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目的和意义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石膏几何体是基础的基础。石膏在一定的光线下,因其质地洁白,会呈现出不同的黑、白、灰色调,结构比较简单,轮廓比较明确。石膏是静止不动的,作画者有足够的时间冷静的分析对象结构的穿插,衔接、体面的转折关系,表现其体积结构、比例、空间、质感、明暗等因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