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真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大比较

真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大比较

真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大比较

特征真细菌古菌真核生物核膜和细胞内膜系统无无有基因组DNA 共价闭环共价闭环线形组蛋白无有有

细胞壁上有无胞壁酸有无无

细胞壁上有无肽聚糖有无无

膜脂分子内连接方式酯键醚键酯键核糖体大小70S 70S 80S 起始tRNA运载的氨基酸甲酰甲硫氨酸甲硫氨酸甲硫氨酸大多数基因有无内含子无无有操纵子有有无mRNA有无加帽和加尾无无有质粒有有少见白喉毒素对核糖体的作用不敏感敏感敏感

RNA聚合酶一种(6个亚基)几种(每种8~12个

亚基)细胞核有三种(每种12~14个亚基)

转录因子无有有

启动子序列-10区和-35区TATA盒TATA盒氯霉素、链霉素和卡那霉

素的敏感性

敏感不敏感不敏感甲烷产生无有无S或SO43-→H2S 有有无Fe3+→Fe2+有有无硝化有无无

去硝化有有无

固氮有有无

基于叶绿素的光合作用有无有

基于细菌视紫红质的代谢有有无糖酵解有有有化能无机营养有有无

合成多聚β羟链烷酸酯有有无在80度以上生长有有无实例大肠杆菌甲烷八叠球菌变形虫

原核生物基因组和真核生物基因组比较区别

原核生物基因组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的区别: 1、真核生物基因组指一个物种的单倍体染色体组(1n)所含有的一整套基因。还包括叶绿体、线粒体的基因组。 原核生物一般只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其上所含有的基因为一个基因组。 2、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分子量较小,基因组含有大量单一顺序 (unique-sequences),DNA仅有少量的重复顺序和基因。 真核生物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非编码序列。包括: .内含子和外显子、.基因家族和假基因、重复DNA序列。真核生物的基因组的重复顺序不但大量,而且存在复杂谱系。 3、原核生物的细胞中除了主染色体以外,还含有各种质粒和转座因子。质粒常为双链环状DNA,可独立复制,有的既可以游离于细胞质中,也可以整合到染色体上。转座因子一般都是整合在基因组中。 真核生物除了核染色体以外,还存在细胞器DNA,如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为双链环状,可自主复制。有的真核细胞中也存在质粒,如酵母和植物。 4、原核生物的DNA位于细胞的中央,称为类核(nucleoid)。 真核生物有细胞核,DNA序列压缩为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5、真核基因组都是由DNA序列组成,原核基因组还有可能由RNA组成,如RNA病毒。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区别(从细胞结构、基因组结构和遗传过程分析)主要差别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包括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从细胞结构】 1.真核细胞具有由染色体、核仁、核液、双层核膜等构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无核膜、核仁,故无真正的细胞核,仅有由核酸集中组成的拟核 2.真核细胞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等细胞器,原核细胞没有。 真核细胞有发达的微管系统,其鞭毛(纤毛)、中心粒、纺锤体等都与微管有关,原核生物则否。 3.真核细胞有由肌动、肌球蛋白等构成的微纤维系统,后者与胞质环流、吞噬作用等密切相关;而原核生物却没有这种系统,因而也没有胞质环流和吞噬作用。 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为80S型,原核生物的为70S型,两者在化学组成和形态结构上都有明显的区别。 4.原核细胞功能上与线粒体相当的结构是质膜和由质膜内褶形成的结构,但后者既没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组,也没有自己特有的合成系统。真核生物的植物含有叶绿体,它们亦为双层膜所包裹,也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组和合成系统。与光合磷 酸化相关的电子传递系统位于由叶绿体的内膜内褶形成的片层上。原核生物中的蓝细菌和光合细菌,虽然也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膜结构,称之为类囊体,散布于细胞质中,未被双层膜包裹,不形成叶绿体。 【从基因组结构】 1.真核生物中除某些低等类群(如甲藻等)的细胞以外,染色体上都有5种或4种组蛋白与DNA结合,形成核小体;而在原核生物则无。 2.真核生物中除某些低等类群(如甲藻等)的细胞以外,染色体上都有5种或4种组蛋白与DNA结合,形成核小体;而在原核生物则无。 3.真核细胞含有的线粒体,为双层被膜所包裹,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组、核酸合成系统与蛋白质合成系统,其内膜上有与氧化磷酸化相关的电子传递链

古细菌的介绍及其与真细菌的比较

古细菌的介绍及其与真细菌的比较 **** ***** ******** ·定义 古细菌(archaeobacteria),(又可叫做古生菌、古菌、古核生物的结构核细胞或原细菌),是一类多生活在极端的生态环境中的特殊细菌。 ·生存环境及形态 很多古菌是生存在极端环境中的。一些生存在极高的温度(经常100℃以上)下,比如间歇泉或者海底黑烟囱中。还有的生存在很冷的环境或者高盐、强酸或强碱性的水中。然而也有些古菌是嗜中性的,能够在沼泽、废水和土壤中被发现。很多产甲烷的古菌生存在动物的消化道中,如反刍动物、白蚁或者人类。古菌通常对其它生物无害,且未知有致病古菌 单个古菌细胞直径在到15微米之间,有一些种类形成细胞团簇或者纤维,长度可达200微米。它们可有各种形状,如球形、杆形、螺旋形、叶状或方形。它们具有多种代谢类型。值得注意的是,盐杆菌可以利用光能制造ATP,尽管古菌不能像其他利用光能的生物一样利用电子链传导实现光合作用。 ·代表性古细菌 极端嗜热菌(themophiles):能生长在90℃以上的高温环境。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发现的古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100℃,80℃以下即失活;德国的斯梯特()研究组在意大利海底发现的一族古细菌,能生活在110℃以上高温中,最适生长温度为98℃,降至84℃即停止生长;美国的. Baross发现一些从火山口中分离出的细菌可以生活在250℃的环境中。嗜热菌的营养范围很广,多为异养菌,其中许多能将硫氧化以取得能量。 极端嗜盐菌(extremehalophiles):生活在高盐度环境中,盐度可达25%,如死海和盐湖中。 极端嗜酸菌(acidophiles):能生活在pH值1以下的环境中,往往也是嗜高温菌,生活在火山地区的酸性热水中,能氧化硫,硫酸作为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极端嗜碱菌(alkaliphiles):多数生活在盐碱湖或碱湖、碱池中,生活环境pH 值可达以上,最适pH值8~10。 产甲烷菌(metnanogens):是严格厌氧的生物,能利用CO2使H2氧化,生成甲烷,同时释放能量。CO2+4H2→CH4+2H2O+能量 ·嗜热细菌 嗜热细菌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良好地生长。迄今为止已分离出50多种嗜热细菌。在这些细菌中有一种最抗热的菌株(Phyolobous fumarii),在105℃繁殖率最高,甚至在高达113℃也能增殖。有人认为嗜热细菌生存的极限温度可能是150℃,若超过这一温度,无论哪种生命形式都不可避免地使维持DNA和其他重要的生命大分子完整性的化学键遭到破坏。 深海极端嗜热和产甲烷细菌,备受人们关注,因为它位于生命进化系统树的根部附近,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我们弄清世界上最早的细胞是如何生存的问题。PCR 技术中所使用的Taq酶就是从水生嗜热菌)中分离到的。

通过对16s rRNA测序发现古菌位于最深的根部

通过对16s rRNA测序发现古菌位于最深的根部(例如,比古生球菌属更深),区别于其他的甲烷菌。按照古菌属进行分类,与相关表达蛋白的比较,将其分成不同的分支。(图2)另外他有有个RNA polyB的基因分支。这个不同的支系区别的显著性是其他的古菌的四倍以上。这种有关菌在系统树图中较远并且比古菌的进化更快。如果这种说明是正确的,这表明其表明这种进化程度与微生物的不连贯。这与近期古菌建树一致,并没有报道16S rRNA 与许多高taxa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快速的进化程度也表明了纳古菌门equitan(看表19)。N. equitant 是一种共生的,hyperthermophilic archaeon,有最短的已知细胞生物体基因组(481kbp),并生存与依赖硫的hyperthermophilic,Ignicoccus有关。(看表14)N. equitant是纳古菌门的一个新的的成员,其属于Crenarchaeota Euryarchaeota的分支。然而,rDNA和蛋白质却给出了矛盾的结果。推测基因减弱的信号关系到vital基因的删除,产生一种寄生的菌种,相当于共生关系的Igicoccus。其基因组显示出大范围的基因重排现象,包括缺少实质的操作子,是许多古菌的特征(看表6和8)。N. equitant有许多的基因与广古菌门的成员相似,通过BLAST比对。N. equitant可能表明一种高提取,和快速进化的广古菌系,与Thermococcale有关(图1)。N. equitant的RNA序列的测序得到了综合的影响因素,与hyperthermophily,共生生物,基因组减弱,和快速进化变化。 古菌的最近的第四个分支成员,初古菌门,在炎热的环境中丰富,但纯分离物并没有培养出来。大多数人推断初古菌门的发现源自宏基因组学的研究。初古菌门的测序工作已经正在进行中了,并且也将公布很多重要的信息关于此界的特点。 许多hyperthermophiles 生长chemolithoautotrophically以二氧化碳作为碳源的能源。此外,大多数hyperthermophiles(古菌和细菌)有远的分支点,在树枝状图中,多数有短的分支。从这种发现物推出一种假设:所有生物的共同祖先是hyperthermophilic cheolithotroph 并且来着高温的环境,例如海底热液喷口。关于生命的起源很受欢迎,但也有争议的假说令其他的科学家感到兴奋,其有重要的含义关于蕴涵演变和第一个细胞微生物特性;关于这个假说的讨论正火热的进行中。支持hyperthermophile生命起源的理论来自关于生命起源之前FeS表面metabolism进化和从实验中展现出一些反应是化学上可能的假说。然而,许多原因与所用生命的共同起源假说相悖,包括: Hyperthermophiles中rRNA的G+C含量高(平均60%),不考虑基因组G+C含量,(等,许多Sulfolobales目的有~35%)。在Hyperthermophiles的rRNA 高G+C碱基含量导致长分枝(在树枝状图),这是可靠的。 蛋白质的表达不总是支持16S rRNA树,Hyperthermophiles位于基因树的根部。 Hyperthermophiles的进化与温度的影响一致,除了16S rRNA有助于热保护的修饰。例如,tRNA修饰的比例随着最优生长温度而变化。相似地,随温度增加膜脂的环化反应比例。许多Hyperthermophiles也包含显着量的thermoprotiective次级代谢产物,如循环二磷酸和dimyoinositol的磷酸。所有这些修改都需要特定的生物合成途径。它似乎是不可能的,这些修改是在细胞进化的早期阶段和在LUCA时出现的。认为mechanism进化发展反应了Hyperthermophiles变化。 一些重要的生物分子(NAD(P)(H)和ATP)的半衰期随着温度和pH的升高而减少,从而降低这些条件下的生命可能已演变的可能性。 水温高,可能会导致在一个不太受控制的方式来进行反应比低水温,从而使之更难以微生物进化,而不是在炎热低温。

细菌、放线菌及古菌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

细菌、放线菌及古菌在环境工程的应用 细菌、放线菌及古菌在环境工程或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细菌在环境工程或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1)细菌在水处理中的作用 1、污(废)水生物处理的工作主体是曝气池活性污泥中的细菌 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稳定塘法等人工生物处理技术对有机物的降解起主要作用的都是细菌。 好氧活性污泥(绒粒)的结构和功能中心是能起絮凝作用的细菌形成的细菌团块——菌胶团。活性污泥的主体细菌来源与土壤、河水、下水道污水和空气中的微生物。它们多数是革兰氏阴性菌。如动胶菌属和从毛单细胞属,可占70%。好氧活性污泥的细菌能迅速稳定污(废)水中的有机物,有良好的自我絮凝能力和沉降能力。 在处理废水的过程中吸附能力很强的菌胶团将废水中的杂质和游离细菌等吸附在其上,形成了活性污泥的絮凝体。作为絮凝体主体骨架的菌胶团细菌在废水处理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菌胶团在水处理中的作用: 1>有很强的生物絮凝、吸附能力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菌胶团对有机物的吸附和分解,为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3>具有指示作用:通过菌胶团的颜色、透明度、数量、颗粒大小及结构的松紧程度可衡量好氧活性污泥的性能。如新生菌胶团颜色浅、无色透明、结构紧密,则说明菌胶团生命力旺盛,吸附和氧化能力强,即再生能力强。 此外,活性污泥中还辅以少量丝状细菌作为骨架而组成结构紧密的大絮体,也是活性污泥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状菌在活性污泥中可交叉穿织在菌胶团之间,或附着在絮凝体的表面。当废水中的丝状细菌的数量超过菌胶团时,会使活性污泥沉降性变差,严重时引起活性污泥的膨胀,使出水水质下降。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生物 一、协作学习任务设计 1、展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图片或者视频 生物体可以分为非细胞结构和细胞结构。科学家又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两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提出问题: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在哪? 二、教师进行指导,并提供资源 (一)回顾并总结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特点以及主要类群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进行比较 (三)在认识和比较的基础上,探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发展史。 学习资源 1、教材 2、生物进化史课本 三、开展协作学习 学生之间进行分组,组内进行收集资料,讨论、总结。 四、开展学习活动 五、小组内部进行分工,可以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收集资料、进行总结。 原核生物的结构特点: 1、细胞大小:支原体是原核生物中最小的生物体。 2、细胞壁:肽聚糖(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不含纤维素。 3、细胞膜:与真核细胞的相似。 4、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无其他复杂的细胞器。 5、拟核:有丝状DNA分子,分布于细胞质的一定区域,没有核膜。 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蓝藻,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和乳酸菌) 放线菌,(链霉菌)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的结构特点: 1.生物膜结构:以生物膜为基础而形成的膜性结构和细胞器 2.细胞骨架结构:包括细胞质骨架和核骨架 3.细胞质溶胶:为均质半透明液体,是代谢反应进行的场所 4:细胞核:遗传信息储存、表达的部位 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动物 植物 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比较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的比较(我好想比较过了,是不是?)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 原核:一般只有一个复制起点,即一个复制子,复制子较长,复制起始点oriC含有3个13bp 的串联重复保守序列,复制起始之后在OriC上形式两个复制叉沿着整个基因组双向等速移动,并且形成θ形中间产物,两个复制叉在距离起点180°处汇合,在快速生长时,一个复制起点上可以形成多个复制叉,可以连续开始新的DNA复制; 真核:有多处复制起点,复制子相对较小,复制叉的移动速度较慢,由于有多个复制起点,所以后随链是以半不连续的方式复制的,在染色体全部完成复制之前,各个起始点上的DNA 的复制不能再开始。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转录的特点: 相同点:都是以DNA双链中的反义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催化下,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核苷酸间以磷酸二酯键相连,不需要引物的参与,按5’- 3’方向合成 不同点:真核生物RNA聚合酶必须借助辅助蛋白才能与启动子结合;原核生物中一种RNA 聚合酶几乎负责所有mRNA、rRNA、tRNA的合成,真核生物有3类RNA聚合酶:I负责rRNA 合成,II负责hnRNA(前体mRNA)合成,III负责tRNA合成;原核生物基因启动区范围较小,而真核生物的启动区范围较大。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mRNA的特征比较(这个也总结过了吧)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基因结构、转录和翻译方面的总体差异: (1)真核细胞中,一条mRNA链只能翻译出一条多肽链,原核生物则以多基因操纵子形式存在; (2)真核细胞DNA与组蛋白和大量非组蛋白结合,只有一小部分DNA是裸露的; (3)高等真核细胞DNA中很大一部分不转录,存在很多重复序列,而且基因内部还存在不被翻译的内含子; (4)真核生物能够有序根据生长发育阶段的需要进行DNA片段重排,还能根据需要改变基因的拷贝数,原核生物中则非常少见; (5)原核生物转录的调节区很小,而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调节区则大得多; (6)真核生物RNA在细胞核中合成,需要通过核膜进入细胞质才能被翻译,原核生物中不存在这样严格的空间间隔; (7)真核生物的基因只用经过复杂的成熟和剪接过程才能被顺利翻译为蛋白质。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的比较: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都含有核糖体合成蛋白,都含有细胞质基质作为生理生化反应的场所,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半保留复制方式进行DNA复制; 不同点:(1)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细胞只有核区、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2)真核细胞含有以高尔基体、内质网为代表的细胞内膜系统,原核细胞则没有;(3)真核细胞DNA与组蛋白及非组蛋白结合为染色质,原核细胞DNA则是裸露的DNA分子;(4)原核生物DNA一般边转录边翻译,而真核生物mRNA则需要先转录然后转运至细胞质基质中再进行翻译

细菌、古菌和真菌(主霉菌、酵母菌)的比较

细菌、古菌和真菌(主霉菌、酵母菌)的比较 2013生技基一班刘雨桐 1.细胞构造比较 细菌: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区,特殊环境下形成的特殊构造有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包括荚膜和黏液层)和芽孢。 古菌: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区。 真菌: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细胞基质和细胞骨架,内质网与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微体,线粒体,叶绿体,液泡,膜边体,几丁质酶体,氢化酶体) 细菌古菌真菌细胞壁有有有 细胞膜有有有 细胞质和细胞器有细胞质无细胞器有细胞质无细胞器有细胞质和众 多细胞器

2. 细胞膜结构与组分的比较 细菌:内外两暗色层间夹着一浅色中间层的一种双层膜结构,20%~30%磷脂、50%~70%蛋白质。其中每个磷脂分子由一个带正电荷且能溶于水的极性头和一个不带电荷不溶于水的非极性端所构成,所有细菌细胞膜上都含磷脂酰甘油。G-细菌中还富含磷脂酰乙醇胺。磷脂双分子中嵌埋着整合蛋白或膜内在蛋白。细胞膜是合成细胞壁和糖被有关成分的重要场所;膜上含有与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有关的酶系,是细胞产能基地;是鞭毛基体着生部位。原核细胞膜上一般不含胆固醇等甾醇 。 古菌:细胞膜具有某些独特性和多样性。①其磷脂的亲水头仍由甘油组成,但疏水尾却由长链烃组成,一般为异戊二烯重复单位。②亲水头和疏水尾间由特殊的醚键连接,而其他原核或真核生物是酯键③古菌的细胞膜中存在独特的单分子层或单双分子层混合膜。④在甘油分子C3位上,可连接多种与细菌和真核生物细胞膜上不同的基团。⑤细胞膜上含有多种独特脂质。 真菌:与细菌的细胞膜构造和功能十分相似。但其膜上有甾醇,磷脂种类为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在高等真菌中含有的是偶数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在低等真菌中含有奇数碳原子的不饱和脂肪酸。真菌细胞膜上有糖脂,具有细胞间识别受体的功能。真菌上可进行胞吞作用。 甾 磷脂种类 脂肪酸种类 糖电子基因转胞吞 细胞核 无核膜包被完整细胞核 无核膜包被完整细胞核 有核膜包被完整细胞核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区别

真核生物的特征 原核细胞功能上与线粒体相当的结构是质膜和由质膜内褶形成的结构,但后者既没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组,也没有自己特有的合成系统。 真核生物的植物含有叶绿体,它们亦为双层膜所包裹,也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组和合成系统。与光合磷酸化相关的电子传递系统位于由叶绿体的内膜内褶形成的片层上。原核生物中的蓝细菌和光合细菌,虽然也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膜结构,称之为类囊体,散布于细胞质中,未被双层膜包裹,不形成叶绿体。 原核生物的特点 ①核质与细胞质之间无核膜因而无成形的细胞核(拟核或类核); ②遗传物质是一条不与组蛋白结合的环状双螺旋脱氧核糖核酸(DNA)丝,不构成染色体(有的原核生物在其主基因组外还有更小的能进出细胞的质粒DNA); ③以简单二分裂方式繁殖,无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 ④没有性行为,有的种类有时有通过接合、转化或转导,将部分基因组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的准性行为(见细菌接合); ⑤没有由肌球、肌动蛋白构成的微纤维系统,故细胞质不能流动,也没有形成伪足、吞噬作用等现象; ⑥鞭毛并非由微管构成,更无“9+2”的结构,仅由几条螺旋或平行的蛋白质丝构成; ⑦细胞质内仅有核糖体而没有线粒体、高尔基器、内质网、溶酶体、液泡和质体(植物)、中心粒(低等植物和动物)等细胞器; ⑧细胞内的单位膜系统除蓝细菌另有类囊体外一般都由细胞膜内褶而成,其中有氧化磷酸化的电子传递链(蓝细菌在类囊体内进行光合作用,其他光合细菌在细胞膜内褶的膜系统上进行光合作用;化能营养细菌则在细胞膜系统上进行能量代谢); ⑨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核糖体散在于细胞质内,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70S;

⑩大部分原核生物有成分和结构独特的细胞壁等等。总之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要比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简单得多。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①真核细胞具有由染色体、核仁、核液、双层核膜等构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无核膜、核仁,故无真正的细胞核,仅有由核酸集中组成的拟核。 ②真核细胞的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而原核细胞的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交联在一起进行。 ③真核细胞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等细胞器,原核细胞没有。 ④真核生物中除某些低等类群(如甲藻等)的细胞以外,染色体上都有5种或4种组蛋白与DNA 结合,形成核小体;而在原核生物则无。 ⑤真核细胞在细胞周期中有专门的DNA复制期(S期);原核细胞则没有,其DNA复制常是连续进行的。 ⑥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是原核细胞所没有的。 ⑦真核细胞有发达的微管系统,其鞭毛(纤毛)、中心粒、纺锤体等都与微管有关,原核生物则否。 ⑧真核细胞有由肌动、肌球蛋白等构成的微纤维系统,后者与胞质环流、吞噬作用等密切相关;而原核生物却没有这种系统,因而也没有胞质环流和吞噬作用。 ⑨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为80S型,原核生物的为70S型,两者在化学组成和形态结构上都有明显的区别。 ⑩真核细胞含有的线粒体,为双层被膜所包裹,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组、核酸合成系统与蛋白质合成系统,其内膜上有与氧化磷酸化相关的电子传递链。 11真核生物细胞较大,一般10~100纳米,原核生物细胞较小,大约1~10纳米。

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采集

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采集、分离、培养技术规程 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目次 前言 (3) 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采集、分离、培养技术规程 (4) 1 范围....................................... (4) 2 术语和定义................................. .. (4) 3 样品采集................ (4) 4 样品分离..................... .. (5) 5 分离菌种的培养 (6) 参考文献 (7) 前言 对于厌氧细菌和古菌,在进行取样、分离和培养的各个环节均必须注重这类微生物的特性,采用相适应的方法,使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尽可能保持其在原生境的种类和数量,并通过分离和培养将其反映和显示出来,同时取得所需的试验菌种。 本规程规定了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采集、分离、培养的方法和要求。 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采集、分离、培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采集的要求及根据样品量的大小所应采取的采样方法;规定了厌氧细菌、古菌样品分离和培养的具体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不同生境中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的采集;以及各类厌氧细菌和古菌的分离培养。 2 术语和定义 本规范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2.1 厌氧细菌和古菌 Anaerobic Bacteria and Archaea 厌氧细菌和古菌如梭菌属(Clostridium)、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等,是指要求在没有分子氧条件下才能生活的各种细菌和古菌。本文所指厌氧细菌和古菌为专性厌氧细菌和古菌, 2.2 Hungate厌氧技术 Hungate method Hungate厌氧技术是美国微生物学家Hungate于1950年发明的一套有效的用于厌氧菌分离和培养的技术,它包括培养基预还原和在无氧环境中进行的菌株分离和培养操作技术。利用该技术,许多严格厌氧细菌和古菌的分离、培养获得了成功。 2.3 厌氧手套箱 Anaerobic chamber (glove box) 厌氧手套箱利用预置在箱内的钯催化剂,催化氢气与氧结合生成水,从而达到除去箱内氧气的目的。它包括操作室和交换室两部分。操作室用于厌氧分离、培养,交换室用于操作室内外物品的传递。 3 样品采集 采集厌氧细菌和古菌样品时,应尽可能避免将样品较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尽快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实验室。根据放置样品所用容器的不同,可将样品的采集方法分为:厌氧试管法、厌氧罐或厌氧袋法、棉拭子法三种,采集时应视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方法。 3.1 厌氧试管法 3.1.1 仪器和用具 3.1.1.1厌氧试管 带丁基胶塞的可密封的试管、小瓶,或其他容器。可通入无氧气(O 2 )的氮 气(N 2)、二氧化碳气体(CO 2 )、或氮气、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气的混合气体(CO 2 、 N 2和H 2 ),以置换管内空气,创造厌氧条件。 3.1.1.无菌注射器。 3.1.2 稀释液 常用磷酸盐缓冲液做为稀释液(NaCl 0.85g,Na 2HPO 4 0.25g, NaH 2 PO 4 0.56g, 蒸馏水 100ml)。 3.1.3 取样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复制的区别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复 制的区别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二)D N A 的复制的必要条件 1、摸板:母链DNA 解链成单链后的两条链均可作为摸板。 2、原料: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 3、需要一小段RNA 作为引物,提供3'-OH 末段。 4、需要ATP 和无机离子。 5、需要多种酶和蛋白因子:如引物酶、DNA 聚合酶、拓扑酶、SSB 蛋白等。 以上必要条件中,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DNA 的复制所需要引物、酶和蛋白因子等存在差别。其中DNA 聚合酶种类存在较大的差别。DNA 聚合酶是指以DNA 为摸板,在RNA 引物3'-OH 末段沿5'→3'方向按照碱基互补的原理催化合成DNA 链的酶,也称为依赖DNA 的DNA 聚合酶。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 聚合酶的区别主要见下表1 表1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 聚合酶的区别 原核生物三种 DNA 聚合酶都有 5'→3'聚合活性和3'→5'外切酶活性,不同的是DNA-polⅠ还有5'→3'外切酶活性,即外切酶活性有双方向。真核生物五种DNA 聚合酶都有5'→3'外切酶活性,DNA-polα,DNA-polβ无3'→5'外切酶活性,DNA-polβ无5'→3'聚合活性。 原核生物DNA 聚合酶 真核生物DNA 聚合酶 DNA-polⅠ复制过程中的校读,填补缺口,修复。 DNA-polⅡDNA 损伤的应急修复。 DNA-polⅢ延长新链核苷酸的聚合。 DNA-polα起始引发,引物酶活性。 DNA-polβ低保真复制。 DNA-polγ催化线粒体DNA 的复制。 DNA-polδ延长子链的主要酶,解螺旋 酶活性。 DNA-polε填补引物空隙,切除修复,重组。 (三)DNA 复制的过程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 的过程大致可分为:起始+延长+终止三个阶段。 1、起始阶段表2 (1)解链/旋,解链/旋酶催化。 (2)起始点识别。 (3)原核生物形成复制叉。(真核生物形成多个复制单位) (4)引物酶催化引物合成。引发体与引物酶结合到DNA 链上,在引物酶的作用下合成一小段引物。 表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 复制的起始阶段的特点比较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复制起始点 起始点识别 引物 起始点长度 复制单位 参与的酶和蛋白因子 一个OriC DnaA 长、多 长 一个双向复制 DnaA 识别复制起始点 DnaB 解螺旋酶活性 DnaC 运载和协助DnaB DnaG 引物酶活性 多个 可能有“蛋白质-DNA 复合物 参与” 短、少 短 多个双向复制 DNA-polα起始引发,引物酶 活性 DNA-polδ解螺旋酶活性

古细菌,真细菌,真核生物的比较

请根据文献报道(非教材、ppt)列表比较古细菌、细菌和真核生物的不同点 教材和PPT中的不同点: 细胞壁:古细菌细胞壁为蛋白质或假肽聚糖(肽聚糖类似物); 细菌的细胞壁主要为肽聚糖,还有多糖类物质; 真核生物的细胞壁为多糖或几丁质或无; 细胞膜:古细菌细胞膜含有支链烃以及甘油醚键; 细菌有些有荚膜(多糖类物质)在外表覆盖,且细菌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类,还有糖类组成; 真菌的细胞膜由直链脂肪酸和甘油分子以醚键相连构成 基因组成:古细菌中有环状DNA分子,类组蛋白结合,存在质粒;有关基因组成操纵子, 有些基因有intron结构; 细菌中环状DNA分子,类组蛋白结合,存在质粒;有关基因组成操纵子 个别基因有intron结构; 真核生物中线状DNA分子,与组蛋白结合;有关基因组成操纵子 基因有intron结构; 特征细菌古细菌真核 膜围细胞器无无有 细胞核无无有 内含子无无有 参考文献中的不同点 特征古细菌细菌真核 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主要是二分裂形式)大多为有性生殖,也有无性 生殖(如:酵母菌) 生存环境目前发现的古细菌都生活在极 端的环境中,如(产甲烷菌、 极端嗜盐菌和硫依赖嗜热菌 等)。根据不同种细菌生存环境也不同 (如:厌氧型细菌生活在无氧环 境中,兼性厌氧型细菌在无氧和 有氧环境中均可进行,而需氧性 细菌则必须在有氧环境在才能生 存)。 真核生物的生存环境很广 泛,也是根据不同真核生物 的代谢类型而有不同的生存 环境。 形态单个古菌细胞直径在0.1到 15微米之间,有一些种类形成 细胞团簇或者纤维,长度可达 200微米。它们可有各种形状, 如球形、杆形、螺旋形、叶状 或方形。细菌的基本形态有三:球形、杆 形和螺旋形。此外,有的细菌还 有荚膜,鞭毛以及芽孢。但在不 利的生活环境下或菌龄老时会出 现不规则的多形性。 真核生物范围很广,有大有 小,形态各异。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及异同点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复制的过程及其异同点。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复制的过程大体上均分为复制的起始、DNA链的延伸和复制的终止三个过程。 原核生物DNA的复制过程(以大肠杆菌为例): 复制起始:OriC起始位点由四个9个核苷酸(9-mer)的重复序列和三个13个核苷酸(13-mer)的重复序列组成。DnaA蛋白结合到9-mer结构上,使DNA形成一个环。结果,双链DNA在富含A-T碱基的13-mer区域分开成为单链。随后,DnaB-DnaC复合体结合到复制起始点上,形成预引发复合物。然后,DnaB利用其解旋酶的活性使解链部分延长,并激发DnaG引发酶,进而形成一段RNA引物,起始DNA的复制(DNA 聚合酶只能从3’羟基端起始复制)。 DNA链的延伸:DNA链一般形成两个复制叉进行双向复制。DNA链的复制是半不连续复制,以3’-5’方向DNA链为模板合成的子链为前导链,另一条为后随链,后随链的合成以合成冈崎片段的方式进行。延伸过程主要依靠DNA聚合酶III(核心酶由α、θ、ε构成),DNA聚合酶III靠其β夹钳牢固地结合在DNA链上并延DNA链移动。冈崎片段一端的引物由DNA聚合酶I以切口平移的方式去除,然后由DNA连接酶连接为一体。复制叉前进时由解旋酶依靠水解ATP的能量(一个ATP一个碱基)打开双链,单链与SSB结合并保持稳定。DNA拓扑异构酶去除正超螺旋。 复制的终止:复制叉前行,当遇到22个碱基组成的重复性终止子序列(Ter)时,Ter-Tus复合物使DnaB停止解链,复制叉前移停止,等相反方向复制叉到达后,由修复方式填补两个复制叉间的空缺。随后,在DNA拓扑异构酶IV的作用下复制叉解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及异同点

1底物成分: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四种脱氧三磷酸核苷(dNTP)为底物,多种酶及蛋白质:DNA拓扑异构酶、DNA解链酶、单链结合蛋白、引物酶、 DNA聚合酶、RNA酶以及DNA连接酶等; 2过程:分为起始、延伸、终止三个过程; 3聚合方向:5'→3'; 4化学键: 3',5'磷酸二酯键; 5遵从碱基互补配对规律; 6一般为双向复制、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不同的特点: 1真核生物为线性DNA,具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形成多个复制叉,DNA 聚合酶的移动速度较原核生物慢。原核生物为一般为环形DNA,具有单一复制起始位点。 2真核生物DNA复制只发生在细胞周期的S期,一次复制开始后在完成前不再进行复制,原核生物多重复制同时进行。 3真核生物复制子大小不一且并不同步。 4原核生物有9-mer和13-mer的重复序列构成的复制起始位点,而真核生物的复制起始位点无固定形式。 5真核生物有五种DNA聚合酶,需要Mg+。主要复制酶为DNA聚合酶δ(ε),引物由DNA聚合酶α合成。原核生物只有三种,主要复制酶为DNA聚合酶III。 6真核生物末端靠端粒酶补齐,而原核生物以多联体的形式补齐。 7真核生物冈崎片段间的RNA引物由核酸外切酶MF1去除,而原核生

物冈崎片段由DNA聚合酶I去除。 8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γ负责线粒体DNA合成。 9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δ的高前进能力来自于RF-C蛋白与PCNA蛋白的互相作用。原核生物DNA聚合酶III的前进能力来自与γ复合体(夹钳装载机)与β亚基二聚体(β夹钳)的相互作用。 10原核生物的聚合酶没有5→3外切酶活性,需要一种FEN1的蛋白切除5端引物,原核生物DNA聚合酶工具有5→3外切酶活性。 11原核的DNA Pol─Ⅱ复制时形成二聚体复合物,而真核生物的聚合酶保持分离状态。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差异

古细菌介绍

古细菌界 古细菌界一类称为古细菌的有机体,与其他细菌(真细菌)一样不具有明确的细胞核,过去被一起归之于原核生物,以与有核的真核生物相区分。古细菌界分为两种:嗜热细菌、嗜盐细菌。 1977年,美国伊斯诺斯大学进化学家卡尔·伍斯发现,古细菌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都颇有差别,在分类学上似可单... 【分类号】:Q913.84 【DOI】:cnki:ISSN:10003185.0.1995-01-013 1.嗜热细菌 嗜热细菌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良好地生长。迄今为止已分离出50多种嗜热细菌。在这些细菌中有一种最抗热的菌株(Phyolobous fumarii),在105℃繁殖率最高,甚至在高达113℃也能增殖。深海极端嗜热和产甲烷细菌,备受人们关注,因为它位于生命进化系统树的根部附近,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我们弄清世界上最早的细胞是如何生存的问题。有人认为嗜热细菌生存的极限温度可能是150℃,若超过这一温度,无论哪种生命形式都不可避免地使维持DNA和其他重要的生命大分子完整性的化学键遭到破坏。PCR(多聚酶链反应)中所使用的Taq酶就是从T.aquaticus嗜热细菌中分离到。最近又从Pyrococcus furiosus分离一种Pfu聚合酶取代了Taq酶,Pfu酶在100℃时能最好地发挥作用。 2.嗜盐细菌 它能在极端地盐环境下生长和繁殖,特别是在天然地盐湖和太阳蒸发盐池中生存。由渗透势原理可知,高盐溶液中的细胞将失去更多的水分,成为脱水细胞。而嗜盐细菌可产生大量的内溶质或保留从外部取得溶质的方式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如嗜盐杆菌(Halobacterium salinarum)在其细胞质内浓缩了高浓度氯化钾,其中有一种酶只有在高浓度的氯化钾中,才有活性,才能发挥其功能。而与环境中盐类接触的盐杆菌,其细胞质中的蛋白质需要有高浓度的氯化钠才能发挥作用。 所谓古细菌就是远古时代特殊生态环境下生活的细菌,其生活习性和化学组成都很特殊。它适合生活于高温、高盐和缺氧的环境。细胞壁不含肽聚糖;细胞膜的脂类与其他任何生物都不一样;RNA聚合酶和核糖体中的一种蛋白质都和真核细胞相似而和原核细胞不同。它们可能是地球形成初期古老细菌的代表,保持了古老的形态,很早就和其他细菌分道扬镳。所以,有人主张把古细菌从原核生物中划出来另立一个古细菌界,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并列为界。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分类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分类 原核生物 一支蓝线支毛衣 藻类:蓝藻(蓝细菌)自养有氧呼吸,念珠藻,鱼腥藻,颤藻,螺旋藻,发菜,色球藻 细菌:标志,杆,弧,球 硝化细菌自养无线粒体有氧呼吸,大肠杆菌兼氧,乳酸杆菌无氧,放线菌,螺形菌,固氮菌无线粒体有氧,硫细菌无线粒体有氧呼吸自养,铁细菌无线粒体有氧呼吸自养,古细菌,产甲烷菌,光合细菌 体:衣原体,支原体最小的原核生物,唯一不具细胞壁,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 一团酵母发霉了 藻类:红藻,绿藻,衣藻,团藻,褐藻(海带),石花菜,紫菜,海绵 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

酵母菌有线粒体,黏菌兼氧 霉菌(根霉,青霉,曲霉,毛霉) 真菌(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灵芝) 常见的题中出现的就这么多,如果只是靠顺口溜记忆,很难判断。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完成)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比较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大小 较小(1μm ~10μm) 较大(10μm ~100μm) 细胞壁成分 肽聚糖 纤维素、果胶 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 有多种细胞器 细胞核 (主要区别)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只是把遗传物质储存、复制的场所称作拟核。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 遗传物质 拟核:大型环状DNA 质粒:小型环状DNA (无染色体) DNA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增值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是否遵循遗传规律 否 是(核基因)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转录翻译 同一地点、同时进行; 先转录,后翻译; 呼吸类型 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无线粒体时) 有线粒体时:有氧呼吸 无线粒体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共有结构或物质 细胞膜、核糖体、DNA 实例 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蓝藻、衣原体 动物、植物、真菌 重点记忆 乳酸菌:细菌——原核生物 噬菌体:病毒——无细胞结构 大肠杆菌:细菌——原核生物 蓝藻:原核生物——include 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 绿藻:真核生物 注1: ???? ???? 单细胞生物:单独完成生命活动(草履虫)具细胞结构生物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多细胞生物:依赖于各种分化细胞的密切合作(人) 非细胞结构生物——病毒:依赖活细胞进行生命活动(HIV ) 注2:细胞学说: 科学家 贡献 不足 虎克 用显微镜观察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观察到的是死细胞 列文虎克 用显微镜观察到了活细胞 未上升到理论 施莱登 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未与动物界联系 施旺 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未搞清细胞来源的过程 魏尔肖 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未考虑非细胞结构生命的繁殖

原核生物包括古菌和细菌的区别

原核生物包括古菌和细菌,与真核生物的区别综合列于表1-1 。主要差异有 (1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以双螺旋DNA 构成的一条染色体(chromosome) ,仅形成一个核区,没有核膜包围,无核仁,称为原核(nucleoid) 或拟核,无组蛋白与之相结合。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以双螺旋DNA 构成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多条染色体群,形成一个真核(nucleolus) ,有一核膜包围,膜上有孔,有核仁,明显有别于周围的细胞质,并有组蛋白与之相结合。而且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携带有自己的DNA ,可自主复制。 (2 )、原核生物细胞的细胞质由细胞膜(cell membrane) 包围,并有细胞膜大量褶皱内陷入细胞质中形成中间体或称为间体(mesosome) 。不含其他分化明显的细胞器(organelles) 。真核生物细胞同样由细胞膜包围,但不内陷,内含多种细胞器,如主要进行呼吸能量代谢的线粒体(mitochondria )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chloroplast) 等。各种细胞器有各自的膜包围,细胞器膜与细胞膜之间无直接关系。 (3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的蛋白质合成都是在核蛋白体上进行,但大小不同,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为70S ,而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为80S ,其细胞器的核蛋白体也为70S 。而且它们各自的亚单位构成也不一样,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是由50S 和30S 的两个亚单位构成,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是由60S 和40S 两个亚单位构成,各亚单位的构成上也有区别。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三域 原核生物中,古菌和细菌在细胞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物质存在方式等方面相类似,因而同属原核生物。但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古菌和细菌之间有明显差别,主要表现见表1-1 。从这些差异可见,古菌确是不仅在细胞化学组成上更是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不同于同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和真核生物的另一类特殊生物类群。古菌(archaea) 、细菌(bacteria) 和真核生物(eucaryoutes) 三域(urkingdoms) 的概念是沃斯(Woese) 及其同事1977 年根据对代表性细菌类群的16S rRNA 碱基序列进行广泛比较后提出的,认为生物界的发育并不是一个由简单的原核生物发育到较完全、较复杂的真核生物的过程,而是明显存在着三个发育不同的基因系统,即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并认为这三个基因系统几乎是同时从某一起点各自发育而来,这一起点即是至今仍不明确的一个原始祖先。这一生物界三域观念已被广泛接受。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差异描述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差异 原核生物指的是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而真核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并且真核生物种类特别多,小到微生物,大到动植物,都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此处仅指微生物)的差异可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细胞结构方面: 原核生物没有细胞骨架,而真核生物有细胞骨架。原核生物的鞭毛属于亚显微结构,细而简单;而真核生物的鞭毛属于显微结构,有微管组成,并且粗而复杂。原核生物的细胞壁中多糖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核生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几丁质。原核生物的细胞膜也不含甾醇和胆固醇,但有呼吸或光合的组分,真核生物与之相反。 原核生物的细胞质膜也常缺少固醇,细胞质结构也简单,没有微管结构,没有流动性,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呼吸系统位于质膜或中体。相比之下真核生物的细胞质结构就复杂得多。另外,原核生物的核糖体是70S的,而真核生物是80S的。 原核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只有无核膜包裹的拟核。原核生物的拟核中没有核仁,没有组蛋白,仅有由环状DNA分子构成的单个染色体,但其DNA含量高。在真核生物中染色体是由线状DNA和组蛋白组成的。原核生物基因的重复顺序、重复次数极少,所占基因组的比率很低,同时重复片段小,没有高、中重复顺序之分。而在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重复顺序DNA 普遍存在,不仅重复次数多,而且所占基因组比率高,并具多样性。不仅如此,基因组内基因的排列在原核生物中功能相关的基因有高度集中的表现, 且愈是简单的生物愈是集中,而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功能相关基因的排列更多的是处于分散状态,在一条染色体上常被一些不编码的顺序所隔开。 二、个体形态学方面 原核生物的细胞体积一般较小,只有1~10微米,而真核生物体积较大,一般是10~100微米。 原核生物的个体形态也简单,且形状较少,。细菌只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大类;放线菌也只有基内菌丝会断裂成大量杆菌状体、菌类顶端形成少量孢子、具有孢囊并产孢囊孢子和具有包囊并产游动孢子这四种类型;蓝细菌可分为色球蓝细菌群、宽球蓝细菌群、颤蓝细菌群、念珠蓝细菌群和分枝异形胞蓝细菌群这五群。而真核生物的形态种类就较多。酵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