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壳物质循环专练

地壳物质循环专练

地壳物质循环专练
地壳物质循环专练

地壳运动规律练习

随着页岩气开采技术的成熟,“烃源岩”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烃源岩指的是富含有机质、可大量生成与排出油气的岩石,该岩石形成于有利于有机质大量繁殖和保存的环境。下图为我国柴达木盆地部分地区烃源岩沉积厚度等值线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在沉积烃源岩的地质年代,图中地势最低的地区可能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从烃源岩的丰富程度,可以推论该地区地质历史时期变化情况是()

A. 所处地块是从热带漂移过来的

B. 所在区域气候发生巨大变化

C. 所属岩层经历过强烈变质作用

D. 所在地区自然环境比较稳定

【答案】

1.C

2.B

【解析】

1.由材料可知,沉积烃源岩属于沉积岩,地势越低洼,沉积厚度越大,读图可知,丙地区烃源岩沉积厚度最大,所以在沉积烃源岩的地质年代,图中地势最低的地区为丙,故选C。

2.根据材料可知,“该岩石形成于有利于有机质大量繁殖和保存的环境”说明该地在地质时期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而各地厚度不一,且现在柴达木盆地地区气候干旱,说明所在地区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故选B。

下图为独龙江流域的高黎贡山地区局部等高线地形图,独龙江流域位于横断山区,是中国境内仅有的独龙族聚居地区。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3.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是

A. 地形破碎,千沟万壑

B. 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C. 相对高度大,绝对高度小

D.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4.假设两隧道口的岩石年龄比隧道中部岩石年龄老,则高黎贡山是()

A. 背斜山

B. 向斜山

C. 断块山

D. 火山

5.图示地区建设公路往往工程艰巨,其主要原因有()

①山高谷深,地形崎岖②地壳不稳定,地质构造复杂③植被茂密,野兽出没④多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

3.D

4.B

5.C

【解析】

3.读图结合题目材料可知,独龙江流域位于横断山区,横断山区的地形特征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D对。地形破碎、千沟万壑为黄土高原的特征,A错。喀斯特地貌是云贵高原特征,B错。图示地区相对高度小,绝对高度大,C错。故选D。

4.两隧道口的岩石年龄比隧道中部岩石年龄老,说明该地两翼岩层老,中间岩层新,为向斜构造,高黎贡山为向斜成山,故选B。

5.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地形复杂,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降水多,多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交通线路建设,故选C。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野外科考,绘制由图中等高线和主要河流图.并于北京时间2015年12月22日13:20在图中丁地测得该日最大太阳高度为4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某风电企业准备在田中设立风电发电场,该学习小组提供的最佳参考位置应该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相关地质部门资料,绘制出丁到戊的地质统计图(右图).曲线上各数据表示各测量点对应的地下某相同岩层的深度,则可以判断出沿读剖面线为( )

A. 背斜山

B. 向斜谷

C. 背斜谷

D. 向斜山

8.下列是该研宄性学习小组对该区域的发晨提供的参考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A. 大力发展旱地小麦生产,提高粮食总产量

B. 利用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发晨立体化农业

C. 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旅游业

D. 加大当地人口生态搬迁,扩大环境承载力

【答案】

6.B

7.C

8.C

【解析】

6.设立风电场,应布局在风力稳定、空间面积平坦宽广的区域。图中丙地位于山麓,丁位于山顶,风力不稳定,空间狭小,不适合建设风力发电场,C、D错。甲地位于两

山之间,平地面积小,不适合风电场布局,A错。根据河流判断,乙处位于湖滨,地形平坦,且湖陆风持续稳定,适合建设风电场,B对。

7.根据题目,曲线上各数据表示各测量点对应的地下某相同岩层的深度,数值越大,表示某相同岩层埋藏越深。所以该处岩层是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根据河流出现在山谷中,该处地貌是谷地。所以是背斜谷,C对。

8.该地北京时间2014年12月22日13:20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可以计算出该地经度是100°E,根据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是42°,可计算出纬度是24.5°,所以判断该地位于云南西部山区。所以该地不适合大力发展旱地小麦生产,提高粮食总产量,A错。水资源丰富,但地势起伏大,不适合发展农业,B错。应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发展旅游业,C对。控制当地人口数量,搬迁不能扩大环境承载力,D错。【点睛】

第1题,考查风力发电场选址条件,注意选择地势开阔、风力大的地区;第2题,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注意读取地貌并根据材料右图为同一岩层的埋藏深度,据此结合背斜向斜的特点进行判读;第3题,主要是区域定位及发展的措施分析。根据题目信息推断出该地位于云南山区,再结合问题分析即可。

图1示意某旅游爱好者夏至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拍摄到的日落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景观拍摄于当地时间(地方时)()

A.12月22日18时30分

B.6月22日18时30分

C.12月22日19时30分

D.6月22日19时30分

10.图示区域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答案】

9.D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9.图中所示的日期为夏至日,驼队的影子朝向东南,说明该日该地日落的方向为西北方,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该景观位于中国塔克拉玛干沙漠,该地夏至日的日期为6月22日,该地纬度较高,夏至日时的日落时间最可能为19时30分。

10.该景观位于中国塔克拉玛干沙漠,主要的地表景观为沙丘,主要的外力作用是风力搬运、沉积作用,所以B正确。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采煤是一个高危险行业,稍微一点麻痹或者松懈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获救115人,遇难38人。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1.在图中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12.图中各地区地质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处地貌均为地壳运动形成

B.乙处地貌受外力作用影响,背斜成谷

C.丙处受内力作用影响,背斜成山

D.丁处为谷地,可修建水库蓄水

【答案】

11.D

12.B

【解析】

试题分析:

11.图中a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易聚集瓦斯气体,易发生瓦斯爆炸;b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易储存地下水,易发生透水事故,D正确。

12.图中乙背斜成谷,是因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形成,为外力作用,B正确;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谷地;丁处两侧岩层发生错动位移,是断层,断层处岩层不稳定,不能建水库。

【考点定位】地质构造

读沙尘暴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的植被覆盖率比乙地高

B.乙地风速小于丙地

C.乙地的海拔高度高于丙地

D.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14.甲地常见的地貌类型是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

13.D

14.C

【解析】

试题分析:

13.由图中沙尘的箭头可知,沙尘由甲地到乙地,最后落在丙地,因此甲植被覆盖率较低;沙尘在丙地沉积,丙地风速最小;无法判断乙地海拔高度;沙尘从甲地吹到乙,因此甲地气压高于乙地,D正确。

14.甲地气候干旱,以风力作用为主,因此常见的地貌类型是③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形成),④沙丘(风力堆积作用形成),C正确。

【考点定位】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丹霞地貌是水平或平缓的层状砾岩和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宝塔状、柱状、峰林状的地形。湿润地区丹霞地貌(左图)很多只露出“腰身”,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右图)几乎是“全裸”的,甚至变得“圆头圆脑”,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5.湿润地区丹霞地貌露出“腰身”的主要原因是

A.“腰身”雨水冲刷严重,植物易遭破坏死亡

B.河流下切作用强烈,“腰身”陡峻挺拔

C.“腰身”地势陡峻、土壤浅薄,植物难以生长

D.岩石硬度不同,差异风化显著,“腰身”耸立

16.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圆头圆脑”的形成条件是

A.物理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烈

B.光照强烈,对岩石破坏作用大

C.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球状风化显著

D.冰雪融水冲刷地表岩石

【答案】

15.C

16.A

【解析】

试题分析:

15.从图中可看出两地地貌的主要差异是湿润地区相比干旱地区“腰部”垂直耸立,土壤不易堆积,因此土层浅薄,植物难以生长,C正确。

16.由材料可知丹霞地貌由砾岩和砂岩组成,“圆头圆脑”的形成条件是物理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烈,A正确。

【考点定位】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乌伦古湖是新疆仅次于博斯腾湖的第二大渔业基地,渔业资源丰富,鱼类经过春殖、夏长、秋壮和半冬眠(一旦水温低于七摄氏度,湖鱼就会进入半休眠状态,不再吃东西,鱼体内干净无腥味),每年1月是起网捕捞最佳时节。同时为保护乌伦古湖,当地政府采取了诸如伏季休渔、按时向湖内投放鱼苗等措施。2017年冬捕节共捕鱼10万斤,现场吸引疆内外游客累计9.5万人。

下左图为我国某区域河湖分布图,右图为乌伦古湖及周边水域图。1969年,修建了从额尔齐斯河引水至乌伦古湖的调水渠。

材料二:额尔齐斯河上游峡谷处,有一种山体表面形态既圆润平滑,又十分陡峭,被当地人称“神钟山”(也称穹状山峰)的花岗岩景观。下为神钟山景观图和形成过程示意图

(1)分析乌伦古湖冬季捕鱼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描述神钟山的形成过程。

(3)比较1969年之前乌伦古湖与吉力湖的盐度高低,并用水循环的原理说明原因。(4)每年4月中下旬,在乌伦古湖东岸还常常出现特有的“风积冰山”奇观,请说明原因。

【答案】

(1)冬季气温低,便于储藏;经过夏季的休渔和投放鱼苗,渔业资源丰富;鱼类进入半休眠,无腥味、鱼肥味美;临近节日,销售市场好。

(2)岩浆侵入冷却形成巨大的花岗岩体;后经地壳抬升;外力风化侵蚀使花岗岩体暴露于地表;后由于花岗岩内部存在同心穹状节理,岩体经风化、侵蚀作用形成表面光滑的穹状山峰(该点答出花岗岩体后经风化侵蚀形成穹状山峰也可得分)(3)乌伦古湖盐度高。

原因:乌伦古湖面积大,水体更新周期长;乌伦古湖有河流注入带来盐分,但无径流流出排盐;水分支出绝大部分为蒸发,故盐度积累明显。

(4)春季气温升高,湖面冰层消融、断裂;在偏西风作用下,冰块相互碰撞、抬升、重叠,在湖东岸堆积形成“冰山”。【解析】

(1)由材料可知夏季实行休渔政策,投放鱼苗,经过半年的生长,渔业资源丰富;另一方面,冬季气温较低,便于鱼的储藏。

(2)任何一种地表形态都是在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由材料可知,神钟山的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岩,而花岗岩属于侵入岩,而现在出露于地表,肯定是经过地壳抬升,上升后经外力侵蚀而形成。所以神钟山首先是岩浆喷发,形成的花岗岩,然后经过外力风化、侵蚀等作用形成。

(3)湖泊盐度高低主要看是否有盐分排出通道,读图可知,吉利湖位于乌伦古湖上游,有水道与乌伦古湖相连,有盐分进入也有排出,所以吉利湖的盐分低,而乌伦古湖面积大,水体更新周期长;乌伦古湖有河流注入带来盐分,但无径流流出排盐;水分支出绝大部分为蒸发,故盐度积累明显,盐度高。

(4)每年4月中下旬,在乌伦古湖东岸还常常出现特有的“风积冰山”奇观的原因主要从风向以及冰的来源角度考虑。春季气温升高,湖面冰层消融、断裂;在偏西风作用下,冰块相互碰撞、抬升、重叠,在湖东岸堆积形成“冰山”。

高一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和板块运动专题复习题有答案

1.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可能为( ) A.软流层B.地壳C.下地幔D.地核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2~4题。 2.下列哪个过程可以使石灰岩变成大理岩( ) A.①B.②C.③D.④ 3.有关上图的叙述正确的( ) A.甲类岩石的特征之一是有层理构造B.乙类岩石中常常能找到化石C.⑤⑥⑦表示重熔再生作用D.主要有外力作用参与的环节是③⑧4.下图中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 A.①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⑥ 读图,回答5~6题。

5.云南路南石林的岩层属于图中的( ) A.沉积岩B.岩浆岩C.岩浆D.变质岩 6.人们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的大理岩,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 A.东非大裂谷B.日本列岛C.阿尔卑斯山脉D.落基山脉 8.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 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9.左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方框表示岩浆及三大类岩石,箭头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右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A:、B:、C:、D:。 (2)左图中N处岩石类型对应于右图中的。(甲、乙、丙、丁) (3)甲、乙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就地表形态而言甲处是,其形成原因是。(4)如果开采地下水,应该选在左图中(甲、乙)处。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0.东北长白山天池所在山体主要组成岩石是( ) A.玄武岩B.石英砂岩C.花岗岩D.片麻岩 11.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①——重熔再生B.②——冷却凝固 C.③——变质作用D.④——外力作用 12.主要由图中②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是( ) A.安第斯山脉B.东非大裂谷 C.夏威夷群岛D.湄公河三角洲 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完成4~5题。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知识点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矿物 (1)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2)与矿产的关系 (3) (4)分类:金属矿、非金属矿。 (5)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石英。 岩石 (1)概念:岩石是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2)按成因分类 ①岩浆岩

③变质岩 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成,举例: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等)) 【思考】 1.矿物、矿产和岩石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称为矿产;矿物聚集成岩石,岩石中存在矿产。 2.为什么只有沉积岩中才可能含有化石? 提示:沉积岩是地表物质沉积、固结形成的,生物遗体、遗迹可能会被沉积物所埋没。岩浆岩是高温的岩浆冷凝形成的,不可能含有化石。变质岩是经高温、高压变质形成的,化石也不可能存在于此。 [图表导读] 读教材图2-4、2-5、2-6,思考下列问题。 (1)山谷中峭壁上露出的沉积岩表现出的直观特征是什么? 提示:成层分布,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2)花岗岩与片麻岩有何关系? 提示:片麻岩是由花岗岩变质而成的。 (3)花岗岩、片麻岩的质地如何?有何用途? 提示:花岗岩、片麻岩质地紧密、坚硬,是良好的建筑材料。 材料下面两图是某校学生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岩石照片。 结合材料探究: (1)组成图中岩石的最基本单元是什么? (2)两图分别属于哪一类岩石?试说出判断的依据。 (3)两图岩石中能找到生物化石的是哪类?为什么? 提示:(1)矿物。

(2)甲图岩石有层理构造,为沉积岩。乙图岩石有气孔,为岩浆岩(喷出岩)。 (3)甲。具有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两个特征,所以甲类岩石可以找到生物化石。 1.矿物与矿产的含义 (1)矿物的含义有三点: ①矿物是岩石圈中的化学元素存在的形式,以区别于大气或生物体中的化学元素; ②矿物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以区别于人工合成的; ③矿物有稳定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以区别于杂乱无章的混合物,例如泥沙不是矿物。 (2)矿产是有用矿物的富集,并且富集的程度要达到能够被人类开采利用的要求,否则就不能称为矿产。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矿产利用的范围和深度将不断增加。 [方法技巧]图解法记忆化学元素、矿物、矿产的关系 2.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及特点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练习卷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3题。 1.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岩石,则它们中形成原因相同的一组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2.图中字母与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a—变质作用B.b—风化作用C.c—重熔再生作用D.d—侵蚀作用 3.经过d过程形成的岩石,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A.有层理构造B.常含有化石 C.多气孔构造D.矿物结晶充分,岩石坚硬 在云南省的冲市,市政建设铺设在街道上的黑色玄武岩地砖,渗水性较好,耐用而又美观。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铺设的黑色玄武岩 A.为图中的B类岩石B.为图中的C类岩石 C.形成过程为图中的④D.形成过程为图中的⑤ 5.这种玄武岩地砖对城市环境建设的意义是 A.增强地表径流,使城市内涝加剧B.有效增加下渗,减弱地表径流 C.使热岛效应显著增强,气温升高D.促进地表径流蒸发,降低温度 干热岩是温度大于200℃、埋深3—10千来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的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当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时,海底天然气便在板块交界带边缘上涌,在接触冰冷海水和深海压力下形成水合物。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图中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 A.①、乙B.②、丙C.③、沉积岩D.④、甲 7.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里 A.地处高海拔的高原B.地壳的厚度较薄 C.靠近板块交界地带D.玄武岩地层广布 8.可燃冰多形成于 A.海岭附近的深海盆B.海沟附近的沉积岩 C.三角洲附近的浅海D.高纬的较寒冷海域 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甲图),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完成9—10题。 9.乙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0.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将岩石折叠如被,下面左图为“某地地质景观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图(甲→戊代表岩浆、三大类岩石和沉积物)”。读图完成11—12题。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习题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好能量交换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是() A.岩石 B.矿物 C.矿床 D.矿产 2.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 A.石油 B.天然气 C.汞 D.石英 3.下列四种物质的组成与被组成关系正确的是( ) A.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物 B.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 C.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 D.矿物---------化学元素---------地壳--------岩石 4. 下列矿物中,能在所有物体上刻划出痕迹的是( ) A.石英 B.石墨 C.刚玉 D.金刚石 5.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 ) A .变质岩 B.沉积岩 C.喷出岩 D.侵入岩 读下图,完成6~7题。 6.由造岩矿物方解石集合而成的岩石是( ) A.石英岩B.大理岩 C.砾岩D.砂岩 7.图中,地表起伏的直接成因是( ) A.火山活动B.地壳运动 C.流水侵蚀D.风力堆积 在家庭装修中,各种大理石(岩)已越来越被广大用户选用,请回答8-9题。8.就岩石类型而言,大理石(岩)属于( ) A.变质岩B.岩浆岩C.侵入岩D.沉积岩 9.大理石(岩)被广泛使用于家庭装修,主要是由于( )

A.大理石(岩)价格低廉,适合广大的普通居民购买力 B.大理石(岩)较好地调节室内小气候,使室内冬暖夏凉 C.大理石(岩)坚固、美观、耐用 D.大理石(岩)能释放出对人体有用的稀有元素 10.下列物质属于矿物的有( ) A.生铁B.铜丝C.玻璃D.方解石11.花岗岩的主要组成矿物是( ) A.大理石、长石、石英B.长石、石英、云母 C.方解石、石英、云母D.石灰石、长石、石英 12.下列各组岩石中,都属于沉积岩的是( ) A.大理石、板岩、石灰岩B.石灰岩、砾岩、页岩 C.砂岩、石灰岩、花岗岩D.玄武岩、砾岩、片岩 13.下列非金属矿产中,属于能源类矿的是( ) A.萤石 B.石油 C.石膏 D.磷灰石 14.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物质循环是( ) A.水循环 B.大气循环 C.地质循环 D.生物循环 15.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 A.太阳辐射能 B.地球内部的放射能 C.天体间的潮汐能 D.生物能 16.地质循环发生的范围是( ) A.岩石圈和它以下的软流层之间 B.水圈和地幔之间 C.地壳和地核之间D岩石圈内部 17、关于沉积岩不同种类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细粒黏土固结而成的是页岩 B.由沙砾组成的是砾岩 C.由化学沉积而成的是砂岩 D.砂岩主要是由生物沉积而成 18、岩浆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必须经过( ) A.搬运作用 B.变质作用 C.喷出作用 D.熔化作用 19、读右图,判断下列四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甲处为喷出岩,含有化石 ②乙处为侵入岩

2021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三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试题

2019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三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 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试题 考点一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 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5.(xx江苏单科,21,3分)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双选)( )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 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5.答案AD 图中①②所示箭头均指向沉积岩,表示的是水圈、岩石圈中的各种沉积物经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作用变为沉积岩的过程,故A项正确,B项错误。③所示箭头由变质岩指向沉积物,应是对岩石的风化侵蚀作用,故C项错误。④表示岩浆中的物质进入大气圈,应指火山喷发作用,故D项正确。 考点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下题。 地层新老关 系地层代 号 观测点坐标 新↓老C (31°38'13″N,117°50'12″E) (31°37'54″N,117°50'59″E) D (31°38'10″N,117°50'19″E) (31°37'57″N,117°50'52″E) S (31°38'05″N,117°50'32″E) (31°38'01″N,117°50'43″E) 4.(xx山东文综,12,4分)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

4.答案 C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由表中信息可知,地层由C→D→S为两翼向中心分布,岩层年龄依次变老,应为背斜构造,结合图示可知,C项正确。 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题。 5.(xx福建文综,9,4分)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5.答案 A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分析,X地的岩层是中部老两翼新,为背斜,从X地的河流分布及等高线弯曲特征可以判断其为山谷,故A项正确。 考点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下题。 7.(xx江苏单科,2,2分)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 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7.答案 C 画③描绘的是黄土高原景观,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堆积作用的结果。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造成的。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下题。

高中地理地壳物质循环

2014高考地理复习疑难问题专项突破:地壳物质循环 疑难点: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的理解和解析。 规律方法: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其中沉积岩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和保存生物化石。三类岩石及岩浆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判断岩层新老关系 (1)沉积岩地层:在岩层未倒置之前,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最准确的是根据沉积岩中化石的年代来确定岩层的新老顺序。(2)岩浆岩地层:首先判断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侵入岩末端一般呈尖状,在剖面图上,有岩脉切断岩层,具参差不齐的接触面的特点;喷出岩顶部相对较圆滑,呈堆积状,有火山锥形成的一定是喷出岩。如果是侵入岩,则与其他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3)变质岩地层: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提供的。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 如果是在海岭附近的喷出岩,则应根据其距海岭的距离来判断。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按此进行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可从以下概念来认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对以上概念需把握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1.地质作用是形成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动力; 2.地壳运动是地质作用的一种形式;(过程) 3.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的成因,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4.构造地貌是地质构造的反映。(表现形式) 【技巧点拨】六大板块图的常考区域 (1)属于亚欧大陆的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却属于印度洋板块。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北运动,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形成东西走向的阿尔卑斯山。 (2)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最北几乎达到了北回归线,这意味着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而安第斯山脉则是南极洲板块同美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 (3)雅鲁藏布江谷地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分界线,珠穆朗玛峰位于印度洋板块。 (4)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是两个板块彼此分离形成的,其

考点: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地壳物质循环(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

考点: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地壳物质循环(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2017天津卷)读图 3,回答第 3 题。 1.图 3 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 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该处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属于沉积岩,排除A、C;图示岩层向某一个方向倾斜,应该为岩层挤压所致,而且岩层没有明显的断裂,呈现出明显的弯曲变形,由此判断此处地质构造为褶皱,故B正确、D错误。故选B。 考点:三大岩石的分类和特征,地质构造与地貌。 【点睛】本题以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三大岩石的判断、地质构造与地貌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解决该题需要明确以下知识点:岩石按照其形成原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中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且有可能含有化石;山地按照其形成原因分为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三大类,其中褶皱山的岩层受到水平挤压作用发生拱起和凹陷,断块山具有明显的断层存在,火山明显的特点是有火山口。(2016江苏卷)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2.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 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答案:AD①箭头由水圈指向沉积岩,应为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包括机械沉积作用和化学沉积作用,A对;②箭头由土壤/沉积物指向沉积岩,应为沉积作用,B错; ③箭头由变质岩指向土壤/沉积物,应为外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C错;④箭头显示岩浆中 的物质进入大气圈,应为火山喷发作用,D对。 3.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专题训练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地壳物质循环 过程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复活岛是位于咸海内最大的湖心岛,50年来,岛屿面积不断增大,并逐渐与陆地相连,下图是两幅咸海的卫星图片,据图回答1-2题。 1.复活岛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 A.地壳上升B.湖泊萎缩C.泥沙淤积D.围湖造田 2.符合图示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是() A.昼夜温差变小B.湖水盐度下降C.生物多样性减少D.土壤盐碱化减轻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③为石灰岩),完成3-4题。 3。对于图中各岩石的分类,说法错误的是 A.②属于沉积岩B.③属于沉积岩C.④属于变质岩D.⑤属于岩浆岩 4.图中岩石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③⑤①②④C.③①⑤②④D.⑤①②③④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右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5-6题5.形成“蜂巢”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 6.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下图所示岛屿面积约为15万平方千米。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该岛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②终年受西南风控制,降水丰富 ③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力丰富 ④西南部冰川地貌发育显著 ⑤位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面积不断扩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专题23 地壳物质循环和地理意义

专题23 地壳物质循环 原图一: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图 【核心知识】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图中的a、b、c、d分别表示喷出岩、侵入岩、变质岩、沉积岩;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1)地球内部的岩浆(源于地幔的软流层)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b。 (2)地球内部的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a。 (3)图中向上的箭头表示地壳抬升运动导致岩石出露地表,接受外力的破坏(风化、侵蚀)作用。 (4)被破坏的岩石受外力的搬运作用,在相对低洼地带沉积,形成沉积岩d。 (5)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会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c。 (6)岩浆岩可以直接转化为沉积岩、变质岩,而沉积岩、变质岩需要通过岩浆才能转化为岩浆岩。原图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变式一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岩石 读图1,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 【解析】近年世界各地地震和火山喷发类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受到世人强烈关注。该题以发生低强度喷发的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东南70公里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为背景,以火山喷发的景观图片切入,重点考查的内容却不是地质灾害,而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原理。既关注到全球瞩目的地理热点问题,又有对自然地理核心知识考查的独特视角。考查考生从图像中准确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准确运用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原理,认识具体的地壳岩石圈物质循环和转化的过程,相互转化的关系,转化发生的空间和参与循环的各物质存在的空间。 第1题,该山体为正在喷发的火山,山体的岩石应该是岩浆岩,而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原理明示,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组成岩浆岩的矿物只能由地球内部地壳以下地幔中的岩浆转化而来。【答案】D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解析】第2题,考查内容与第1题有承接关系,必须以判断出该山体岩石主要是岩浆岩为前提,才能顺利解答第2题。岩浆岩的转化方向可以在地表被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形成沉积岩,也可以由地壳的下沉运动而深入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或进一步重融再生,转化为岩浆。而在地球表层这一特定的空间就只能转化为沉积岩。【答案】 C

精修版高中地理全程训练:课练(5)地壳物质循环(含答案)

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 课练5地壳物质循环 双基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黑曜石形成于火山喷发时岩浆流的外缘,具有类似于玻璃的特性。读地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与黑曜石及其形成过程相对应的是() A.a-③B.b-② C.c-④D.d-① 2.图中b到d的过程() A.均在地表进行 B.岩石性质发生改变 C.物质来自地壳 D.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岩石的形成过程。因为“黑曜石形成于火山喷发时岩浆流的外缘”,可见其性质为岩浆岩,是在岩浆喷出过程中形成的。图中a为岩浆岩,③为岩浆上升过程,综上所述,A项正确。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岩石的性质。由b到d说的是岩石裸露在地表,受外力作用形成新的沉积岩,并最后在变质作用下形成新的岩石的过程,综上所述,B项正确。 大约七到八亿年前,如今的新疆南部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遇岩浆热液而形成的。读图回答3~4题。 3.从岩石成因看,山玉属于()

A.沉积岩B.变质岩 C.岩浆岩D.玄武岩 4.籽玉是山玉经“天琢”而成,与“天琢”有关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 C.岩浆作用D.冰川作用 答案:3.B 4.A 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岩石的类型。根据材料,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遇岩浆热液而形成的,所以为变质岩。第4题,读图可知,山玉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地,经受了流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了籽玉,所以与“天琢”有关的地质作用是流水作用。 辽宁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有“古生物化石宝库”之称,2016年入选第九批中国推荐的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名单。下面图a为该地质公园含化石地层剖面图,图b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层所属的岩石类型为图b中的() A.甲B.乙 C.丙D.丁 6.目前,易对图a中景观造成损毁的地质作用对应于图b中的()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5.D 6.A 解析:第5题,本题考查岩石类型的判断。从左图可知,该地层层理构造清晰,属于沉积岩,据右图及所学知识可知,能够直接相互转化的是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所以乙是岩浆,丙是岩浆岩,变质岩可形成岩浆,甲是变质岩,丁是沉积岩,因此该地层所属的岩石类型为图b中的丁。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类型。目前,该景观已出露地表,对其造成损毁的地质作用主要是外力作用。结合上题的分析,图b中的①是外力作用,A对。②是变质作用,③是重熔再生作用,④是冷却凝固作用,B、C、D错。 翡翠玉石是矿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浆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翠玉白菜(下左图)是用翡翠雕刻成的工艺品,它是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下右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回答7~8题。 7.这件翠玉白菜工艺品与图中岩石类型相同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岩层年代不同 ②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地质作用的差异 ③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下降运动 ④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伴随着图中褶皱的产生 A.①②B.③④

湘教版必修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案1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3.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4.初步掌握矿物、岩石的区别与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对不对矿物、岩石的对比,初步学会对常见岩石的识别方法。 2.通过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了解矿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 能力。 3.通过填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想像能 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提高学生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 变化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三大类岩石的分类及成因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以及地壳物质循环 (二)难点: 1.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 2.地壳物质循环,包括对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的理解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矿物、岩石标本 瓷板 多媒体教学软件 (二)学生准备: 从石材店中收集一些各不相同的岩石(课前布置) 、食盐晶体、小刀。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的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因此要准备一些比较形象直观的岩石、矿物标本、电 子图片和相关的录像带。岩石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密切,也容易收集到,可能通过对岩石 及岩石中的矿物进行简单的识别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实践欲。本节内容共分为两大模块: 1.地壳的物质组成;2.地壳的物质循环。第一模块由于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实践,采用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按小组重新排列座位(6-8 人一组) ,每组桌子拼接在一起,放置岩石、 矿物标本、学生收集的岩石和自带的小刀。第二模块按照正常的座位就座。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016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壳物质循环-与三大类岩石-考点18

考点十八:地壳物质循环与三大类岩石【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3年考情统计题型示例考点分析命题趋势 3年8考,分值 22分 2015天津,3、4, 8分 2015上海,13、14,4 分 2014上海,11,2分 2013江苏,8,2分 2013上海,5、6,4分 通过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分析,全 国新课标卷直接考查三类岩石 与地壳物质循环试题不多,其他 省份的课标卷也是偶尔考查,但 是上海和江苏的地理单科卷每 年都考查这一考点,考查形式以 选择题为主,难度系数0.70左 右 根据对近5年来对 这个考点考查的统 计来看,该考点也是 属于高频考点,主要 以热点事件或地质 景观图、示意图为背 景,考查分析不同岩 石的成因及对人类 的影响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2015·天津,3、4·8分)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 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⑴~⑵题。 ⑴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 ⑵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解析】第⑴题,首先岩层断裂,然后上地幔软流层的矿物沿断层上升到地表,即岩浆喷

发,形成岩浆岩,再经过外力作用,依次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河滩泥沙。第⑵题,图示纵坐标单位为米,横坐标的单位为千米,两者比例尺差距较大,所以绘制火山剖面图坡度比实际坡度要大。 【答案】⑴C ⑵A 【考点透析】三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和用途 类型 形成特点用途 岩浆岩 侵入 岩 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岩 石圈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 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 业生产的原料喷出 岩 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沿地壳 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细 小,有的有流纹或 气孔 沉 积 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形 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 结而成的岩石 层理构造、常含有 化石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 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 煤、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 要的能源 变 质 岩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 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 分、结构发生改变而成的岩石 片理构造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 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 [考点规律揭秘]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技巧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可通过变形产生多种不同的变式,常见的岩石圈物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 1、岩石的分类: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地质作用表现: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图中①④分别代表: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 3、地质作用能量来源: ①内力作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产生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产生地壳运动与构造地震等 ②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重力能使大气、水和生物生变化,形成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 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地质构造的类型: (1)褶皱(背斜、向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反而成为山岭。 (2)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①地垒(地貌上为断块山)--华山、庐山、泰山;②地堑--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小结 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见下图(2)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法如煤、铁矿等.订计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时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3)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的地烈度会变大 (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是雨水汇集区,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6)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见下图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1)流水作用:侵蚀冲刷:沟谷、峡谷、瀑布等,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 溶蚀: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堆积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2)风力作用: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如戈壁 堆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等 (3)冰川作用:侵蚀角峰、冰斗、U形谷堆积冰碛丘 (4)波浪作用:侵蚀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等)堆积海滩(泥质海滩、沙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跟踪训练:地壳物质循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跟踪训练:地壳物质循环 [2019山西平遥一中月考]九寨沟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海拔1 900~3 100米,山顶终年积雪,海拔2 000米以下为耐旱灌丛带。4亿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清澈温暖的浅海,大量古生物死亡后残留的骨骼不断沉积在海底,总厚度达4 000米。据此回答第1题。 01九寨沟的岩石大多属于() A.花岗岩B.大理岩 C.石灰岩D.流纹岩 答案:C解析:根据题中的材料可以看出九寨沟属于浅海沉积,有大量古生物死亡后残留的骨骼不断沉积在海底,岩石为沉积岩,所以说九寨沟的岩石大多属于石灰岩,选C项。[2019浙江宁波上学期期末联考]2017年11月21~27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阿贡火山陆续猛烈喷发,大量灰黑色火山灰最高上升到8 000米高空,岩浆涌出地表。据此回答2~3题。02岩浆来源的地球圈层和此次火山灰喷发到的大气层分别是() A.地壳对流层B.岩石圈平流层 C.上地幔对流层D.软流层平流层 03关于火山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少大气逆辐射使夜晚气温偏高 B.削弱太阳辐射使白天气温降低 C.反射地面辐射多使夜晚气温偏低 D.降落地表使土壤中有机养分增加 答案:2.C 3.B解析:第2题,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其位置一般位于地面以下80~400千米处。对流层的高度最高大约17~18千米,此次火山灰喷发的高度是8 000米,属于对流层,故选C项。第3题,火山灰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夜晚地面温度偏高,削弱太阳辐射使白天气温降低,降落地表使土壤中矿物质养分增加。 [2019北京石景山期末]北京市某中学师生到门头沟灵水举人村野外考察。图1是灵水八景之一“独山莲花”的照片,构成“独山莲花”的岩体为浅层侵入岩的一种。图2示意当地另一处的含煤岩层。图3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图1图2 图3 04图1中的“独山莲花”和图2中的含煤岩层分别属于图3中的() A.A和B B.B和D

(完整版)高考地理专项:岩石圈物质循环练习题

(六)岩石圈物质循环 【课标·解读】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1、知道岩石圈的三大岩石。 2、阅读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演练探究】 1、请阅读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图,思考下列问题: (1)在横线上,填出促使岩浆与岩石 相互转化的环节。 A、B、 C、D、 E、 (2)上述环节中,BE属于作 用,ACD属于作用。 【拓展巩固】 1、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 A、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 B、是地壳运动内力作用的结果 C、是地壳运动外力作用的结果 D、都受岩浆活动的影响 2、三大类岩石的划分依据是() A、分布规律 B、利用类型 C、形成原因 D、埋藏条件 3、下列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A、花岗岩 B、石灰岩 C、板岩 D、大理岩 4、江西“三清山”常见到的球状花岗岩的成因是() A、侵蚀作用 B、风化作用 C、变质作用 D、堆积作用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分析判断5—7题:

5、有关图示各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沉积岩 B、②—喷出岩 C、④—火山岩 D、⑤—岩浆 6、各种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能正确反映地壳物质循环的是() A、③②④③ B、③④①③ C、③①④③ D、②④①⑤ 7、从地质条件看,下列各处可能形成的相应矿床是() A、①—天然气 B、②—煤炭 C、④—石灰岩 D、⑥—石油 8、下列有关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浆岩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B、三大类岩石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都可以形成沉积岩 C、变质岩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D、变质岩是位于地壳深处的一种岩石 9、三大类岩石形成的物质来源分别是() A、岩浆岩—下地幔 B、沉积岩—风化壳 C、变质岩—岩浆岩 D、变质岩—下地幔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石灰岩是岩浆岩,大理岩是沉积岩 ②石灰岩是在浅海环境中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 ③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后形成的 ④石灰岩是矿产,大理岩不是矿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矿物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下列各组矿物中,均属于常见造岩矿物的是( ) A、石英、长石 B、蓝宝石、方解石 C、花岗岩、石英岩 D、石墨、石灰岩 12、读图回答: (1)A是___________岩,B是___________岩,它们是 活动经过_______后形成的。C是___________岩,它是在

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0:地壳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0:地壳物质循环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38题;共84分) 1. (2分) (2016高三上·漳州期末) 读我国江南地区某河谷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的地貌为() A . 背斜山 B . 向斜谷 C . 背斜谷 D . 向斜山 (2)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甲乙两地位置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处地层受变质作用明显 B . ②处地层年龄最老 C . 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D . ④处地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2. (2分) (2015高一上·大同期末) 读下列模式图,回答下题. (1)若图中甲、乙、丙表示地球表面三个不同气压带,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则乙表示() A . 赤道低气压带 B .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 极地高气压带 (2)若甲代表沉积岩,乙代表岩浆岩,丙代表变质岩,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为() A . 箭头①表示岩浆活动 B . 箭头②表示重熔再生 C . 箭头①表示地壳下沉

D . 箭头②表示变质作用 3. (2分) (2017高一下·福建期中) 下图中甲和c分别代表() A . 岩浆岩外力作用 B . 岩浆变质作用 C . 岩浆岩变质作用 D . 岩浆冷却凝固 4. (2分) (2016高三上·如东期中) 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A . 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B .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C . 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D . 美洲板块、亚欧板块 5. (2分)下列岩石中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的是() A . 大理岩 B . 石灰石

高三地理地壳物质循环跟踪练习

高三地理地壳物质循环跟踪训练 地质剖面图表示地质剖面上的地质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示意图。右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1.图中砂岩属于 A .岩浆岩 B .沉积岩 C .变质岩 D .玄武岩 2. 图中甲处岩石的特点是 A .矿物晶体颗粒细小,多气孔 B .颗粒细小,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C .颗粒定向排列,具有片理构造 D .矿物晶体颗粒较粗,色泽较浅 3.该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 A .火山喷发作用 B .地层沉陷作用 C .风力侵蚀作用 D .流水溶蚀作用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 4.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 ①断层的发生; ②砂岩沉积; ③页岩沉积; ④岩浆的侵入; 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③②④① C .③②①④⑤ D .⑤③④②① 5.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可能含有化石 B .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 C .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隆起的 D .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砂岩 岩浆岩 洞穴 石灰岩 岩浆岩 甲

读红海剖面示意图。 6.有关图中①类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B.沉积物固结成岩而成 C.板块张裂而成 D.板块碰撞而成 7.图示区域的地壳 A.以水平张裂运动为主B.以水平挤压运动为主 C.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D.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 8.图示区域的板块名称及其边界类型分别是 A.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生长边界B.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消亡边界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D.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 9. 形成右图所示地貌的外力对应左图中环节 A.① B. ③ C.④ D.⑤ 10.图6中黄山“飞来石”景观的形成过程是() A. 岩浆活动-地壳抬升-风化作用 B. 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地壳抬升 C. 风化作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 D. 地壳抬升-岩浆活动-风化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地壳的物质循环

地壳的物质循环 【教学构思】 本节教材所描述的地理原理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没有经验体会,难以理解。故本课教学拟采用模拟实践,互动讨论,案例分析等到方法,力求将抽象的地理现象具体化,将学生没有体验过的地理事物通过模拟实践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团体合作的精神,自主探索,寻找问题,相互协助,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从课本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用于对身边地理现象的分析和对现实地理问题的解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理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知道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地表形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模拟实验和互动讨论等学习过程,主动去寻找、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培养他们收集、整理、分析、运用地理信息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培养他们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并让其学会关注自己身边的地理环境。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两个部分:1、地质作用及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2、地壳运动的各种形式及所形成的地表形态。课时安排两节课,本节课完成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 重点难点: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貌 【教学方法】 互动讨论,模拟实践,案例分析等 【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67页“板块构造运动”和70页案例研究“科罗拉多大峡谷”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播放录像)《地壳运动》 (讲述)中国有句成语叫“沧海桑田”,描写了地表形态的不断演变,在高高屹立的青藏高原上科学家们竟然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台湾海峡现在是中国和平统一的一个天然障碍,但有谁知道,多少年前这里却是一片陆地。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时时刻刻都在不断地发生着改造和演变。 引起地球发生改变的因素很多,其中由自然原因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展示)地质作用的概念。 (提问)请问下列各例子是否属于地质作用? 1.火山爆发。 2.荷兰人围海造陆工程。 3.上海经大量抽取地下水之后引起地表下陷。 4.老鼠钻洞破坏地表植被。 (学生回答) (讲述)按能量来源分,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展示图表)《内、外力作用的比较》 (展示图片)《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受侵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