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内容及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内容及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内容及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内容及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内容及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读书笔记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

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三个阶段: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萌芽始于多德(Dodd, 1932) ,但是,它作为一个明确的理论概念是在1963年由斯坦福研究所( SRI, 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提出的,而利益相关者观点形成一个独立的理论分支则得益于瑞安曼( Eric Rhenman)和安索夫(Igor Ansoff)的开创性研究,经弗里曼(Freeman)、布莱尔(Blair)、多纳德逊( Donaldson)、米切尔(Mitchell)、克拉克森(Clarkson)等学者的共同努力,使利益相关者理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框架,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自此,利益相关者理论开始引人关注。

而比较受大众认可的还是1984年,弗里曼出版《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中明确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其中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相比较,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

二、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及分类

(一)、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自1963年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定义利益相关者以来,至今已有近30种定义。按照米切尔等人的归纳,利益相关者定义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泛指所有受公司经营活动影响或者影响公司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或社会团体,如弗里曼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过程影响的人”。

第二层次,专指那些与公司有直接关系的自然人或社会团体,这样排除了政府、社会团体等,如纳斯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与企业有关系的人,他们使企业运营成为可能”。

第三层次,特指在公司下了“赌注”,其利益于公司利益紧密相关的自然人或社会团体,典型的如布莱尔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所有那些向企业贡献了专用性资产,以及作为既成结果已经处于风险投资状况的人或集团”。

(二)、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多维细分法和米切尔评分法是对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以上三个层次的概念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利益相关者的含义,我们认为,可以将利益相关者分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间接利益相关者。直接利益相关者如布莱尔所说,是那些对公司投入了专用性资产而这些资产又在企业中处于风险状态的自然人或法人,没有他们的参与,公司就不能作为一个经营主体存在下去,如股东、经营者、职工、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等;间接利益相关者指虽然不与公司发生直接商事关系,但客观上影响公司或受到公司影响,公司必须对其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利益主体,如社区、政府、社会团体、新闻媒介等。

现实企业中利益相关者的类型是复杂多变的。就我国而言,企业的10种利益相关者在其主动性、重要性和紧急性三个维度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大体可以这样分类:股东、管理人员和员工是我国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供应商、消费者、债权人、分销商和政府是企业中的蛰伏利益相关者;而特殊利益团体和社区则是企业的边缘利益相关者。

不同的个体因素和企业因素会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认识产生差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工龄、不同职务的人可能会对某一群体作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差异;同样,这种差异也会发生在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以及是否上市的企业之中。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精髓

在陈宏辉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三则案例的启示》中,通过默克公司、壳牌石油公司和BK公司三个和利益相关者有关的案例中,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三条精髓:1、企业不仅仅是为股东利益而生存的,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主动考虑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2、企业管理的成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层对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回应质量,忽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必将会受到影响;3、要正确认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属性,并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平衡协调好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冲突。

四、利益相关者理论下的企业绩效评价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从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两个维度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是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最新前沿课题。由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许多的利益相关者,而且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因此这种方法需要考虑的变量很多,并且需要企业决策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和平衡。但这一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思路清晰,可以按照高度结构化的程序来处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并对企业的绩效做出整体评价,进而适时地改进企业公司治理架构的安排。

一般来说,基于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企业绩效评价可以按照以下的程序性步骤来进行分析(如图):

(1)、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和分类。虽然说斯坦福研究院早在1963年就引入了利益相关者一词,而且曾经出现过多达27种有代表性的利益相关者定义,但50年来“没有一个定义得到普遍的赞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每一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其利益相关者的性质和特征也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从应用层面来讲,必须针对每一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在科学界定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治理”。在现有理论文献中,一般都认同以下十类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股东、管理人员、员工、债权人、政府、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特殊利益团体(如环保组织)和社区。笔者从重要性、主动性和紧急性三个维度上对这十类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从而构建了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治理的基础。

(2)、明确每一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显然是不同的,股东追求的东西与消费者追求的东西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企业决策者非常清楚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究竟是什么,哪些利益要求是合法的、合理的,哪些利益要求又是无理的甚至荒谬的。只有真正明确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才可能使之得到相应的满足,从而改进企业的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一般来说,完成这一工作需要与各种利益相关者进行实地访谈,并恰当地运用德尔菲法来归纳各种利益要求。

(3)、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排出先后顺序。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要求不仅会有差异,而且还可能是冲突的和矛盾的。例如,员工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资水平就可能与股东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要求发生冲突,社区要求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会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左右为难。让企业同时满足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哪怕全都是合法、合理的利益要求,也只会让企业中充满了争执和混乱,并导致企业运营的瘫痪。要想对企业绩效做出正确的评价,必须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运用统计方法,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排出优先顺序,为决策提供依据。

(4)、确定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多种实现方式。事实上,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多种方

式来实现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只是有些方式运作良好,而有些方式则令利益相关者不满意,进而影响了企业绩效。类似地,一般都需要采用实地访谈和德尔菲法来完成这一工作。

(5)、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评分,判断企业绩效情况。一般来说,需要设计一份结构化的问卷来衡量企业的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并让相应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态度和意愿的评分,运用统计软件计算出企业的绩效得分。

(6)、考察企业绩效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的关系。根据上述步骤得到的数据,可以进行回归分析,找出某一利益相关者的哪些利益要求、哪些利益要求的实现方式是影响企业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的原因,从而为企业改进绩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这一步骤是必不可省的,否则绩效评价就演变成“为评价而评价”,却不清楚究竟是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及其实现方式的哪些因素是导致企业绩效优劣的原因,也就无法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企业绩效了。

五、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

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下,企业面对社会责任的强烈挑战,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各种利益关系的焦点就必须发生相应的变革,从“股东至上”财务管理模式转变为“利益相关者合作”财务管理模式。要实现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就必须对企业的财务目标、财务治理、财务政策和财务评价等内容加以变革。

1、企业财务目标的变革。在企业财务学研究中,由于企业财务目标的导向作用,使企业财务目标颇受人们的关注,但至今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其中最流行的观点是“股东财富最

大化”。这种观点认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凡是有利于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决策与行为才是最优的,否则就是不优的。但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万能的市场、无瑕的制度环境以及企业风险全部由股东来承担等前提条件,因此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就可能导致企业忽视社会责任,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针对这一问题,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考虑到企业社会责任,我们把企业财务目标确定为“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分配公平化”。

2、企业财务治理机制的变革。企业财务治理机制是指各治理主体为了维护其产权权益,基于一组契约关系,对企业财务行为施加有效控制和积极影响的一套制度安排。它直接关系到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是否公平、是否有效。长期以来,受“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目标的导向作用,有关企业财务治理机制的研究主要是遵循“股东至上”逻辑,认为一种有效的企业财务治理机制是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单边治理,把企业财权(包括财务收益权和财务控制权)集中地分配给股东是一种最有效的企业财权安排。毫无疑问,这种“股东至上”的财务治理机制难以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现代资源依赖理论认为,凡是为企业提供了重要资源的个人或团体都应该具备对企业行为施加影响或控制的权力。也就是说,企业所有权安排要以资源为基础。这无疑是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重要支持。按照这种理论,由于股东投入的股权资本、债权人投入的债务资本、客户和供应商投入的市场资本、政府投入的公共环境资本、职工投入的人力资本等都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因此这些利益相关者都应该参与企业所有权的分配,而不仅仅是股东。为此,在企业财权安排方面就必须突破“股东至上”逻辑,遵循“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建立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相结合的财务治理模式,以发挥各利益相关者在企业财务治理中的作用。

3、企业财务政策的变革。企业财务政策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为了实现财务目标所采取的财务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每一种财务政策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取向,而这种价值取向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目标。也就是说,在不同的财务目标下便会形成不同的财务政策。长期以来,受“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目标的影响,企业一般都会采取风险较大并对股东有利的财务政策,尤其是在投资政策方面注重选择对股东有利的投资项目,而忽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投资。面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强烈挑战,企业财务政策必须发生相应的变革,从服从“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目标转向服从“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分配公平化”财务目标。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选择比较稳健的财务政策,如选择比较稳健的资产结构、融资结构、债务水平、信用政策和股利政策等,以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在考虑企业经济责任的同时考虑企业社会责任。例如,在投资政策方面,不能只对股东有利的项目进行投资,还要对环境保护、员工的工作条件和能力、产品的安全与质量、支持慈善事业等社会责任进行投资;在利润分配政策方面,要以自由现金流量为基础,不能只考虑股东的利益,还要考虑企业的未来发展和债权人的权益保障;在融资政策方面,不能只考虑融资的成本,还要考虑融资的风险以及融资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如果不是这样,企业就不可能从各利益相关者那里获得各种资源和良好经营环境,就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4、企业财务评价的变革。长期以来,受“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目标的影响,企业财务评价主要是从企业经济责任方面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而没有考虑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积极影响。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实证研究都支持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达、制度环境完善的国家或地区表现得更加显著。从短期或长期上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虽然在短期内要付出一定的财务成本,从而导致盈利水平下降,但在未来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良好的经营环境,降低隐性成本(如产品质量成本、环境成本等)和显性成本(如借款利息等),保持可持续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利润从直接或间接影响上看,企业对员工、客户、供应商、债权人等直接利益相关者承担社会责任,可以直接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对社区、公众、政府等间接利益相关者承担社会责任虽然不能直接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但能够为企业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最终促进企业经

营业绩的持续增长。总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虽然会发生一定的财务成本,但可以通过降低法律风险、减少浪费、改善与监管部门的关系、增强品牌美誉度、改善企业内部人际关系以提高职工工作效率、降低获取各种资源的成本等作用,使企业经营业绩稳定增长。所以,要把企业从事社会责任活动的情况和业绩纳入企业财务评价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评价企业的整体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否则,就会低估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公司的价值,同时也会看不到一些繁荣的公司存在的潜在危机,从而导致决策失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财务报表列报模式的影响

1、资产权益表

资产权益表列报企业财务状况的存量信息、静态结果。从其列报的时间节点看,企业成立之时,资产权益表将以各企业签约主体作为集合标准,根据企业独具特色的资本类型,列报企业初始价值;企业经营期间,资产权益表将列报某一时点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及其分布状况,提供企业的资本来源信息及其结构特征,体现为等式,资产=内部利益相关者权益+外部利益相关者权益。等式的左边资产方面,将依据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过程中签订的企业契约与交易契约内容,充分列报企业中多元化的资本类型,包括货币资产、实物资产、金融资产、知识资产、关系(网络)资产等,等式的右边权益方面,将以各契约为线索充分挖掘企业中各类利益相关者权益关系,列报企业资产来源的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权益结构,资产权益表结构如下所示:

2、增值收益表

增值收益表旨在列报特定期间内企业经营边界的拓展程度。企业经营边界拓展主要归因于企业以所有者投入资本为基础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签订交易契约、开展价值增值活动,带来价值增值。通用财务报告将列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取得的期间收益,即企业开展价值增值活动所签订的交易契约执行情况,体现为反映企业经营增值的流量信息。如表: 项目

本期金额 上期金额 一、广义营业活动增值

1.经营活动

主营业务交易契约收入:

减:主营业务交易契约成本费用 资产 期末数 期初数 权益

期末数 期初数 货币资产 实物资产 金融资产 知识资产 关系(网络)资产 (其内部根据流动性安排) 外部利益相关者权益

外部利益相关者1权益

外部利益相关者2权益

……

外部利益相关者n 权益

外部利益相关者权益合计

内部利益相关者权益

内部利益相关者1权益

内部利益相关者2权益

……

内部利益相关者n 权益

内部利益相关者权益合计

资产总计 权益总计

(1)经营活动增值额

2.投资活动

已实现的投资活动交易契约收入(投资

收益、资本处置收益)

已实现的投资活动交易契约费用(资产

交易、处置费用)

已实现投资活动增值额

可实现、已确认投资资产增值额(公允

价值变动)

(2)投资活动增值额

3、筹资活动

(3)筹资活动增值额(通常为负值,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发生的耗费)

二、其他综合收益

本期增值额

3、广义资本流量表

在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企业观下的资本流量表,不再是最初以营运资金为基础的财务状况变动表,也不是现行以现金及其等价物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而是使用内涵更广的资本口径,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反映利益相关者投入企业的各类资本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中的流入及流出状况。

广义资本流量表以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视角的企业观为基础,在该理论之下,利益相关者所具备的凭借享有集体选择权的资本禀赋更加多元化,这就意味着能够给会计主体带来价值增值的关键资源要素超出了货币资本至上的范畴,网络资本、知识资本同货币资本一样在价值创造中占用重要地位,非货币资本的变化质量一样可以制约企业未来的价值创造潜力。因此,修正后的资本流量表以广义资本为基础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将经过两个层次的集体选择之后、确定会计主体初始边界的要素资本(如货币资本、实物资本、金融资本、知识资本、关系(网络)资本等)一起纳入资本流量表之内。将资产权益表中资本要素期初期末时点数的差异还原为由具体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引起的资本流入流出的变动过程。在还原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解析涉及各项资本流动的契约信息,从契约发生时到契约执行中直至契约履行完毕,将复杂和无序的经济活动导致的资本流动,映射到它的“契约触发点”,企业任何形式的资本流入、流出对应到与之关联的“契约闸门”,追契约之本即可溯资本之源,以契约为切入点反映由三大类活动引起的资本流入、流出的全过程。资本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因此只要将本期引起资本变动的所有契约按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进行分类,对应资本的实际流入流出依次填入对应项目,即可得到广义资本的流量表。对于不同的企业,其内部利益相关者权益主体不同,决定企业初始边界的资本类型不同将体现不同的广义资本特征,但无论任何情况,均可以通过这样一个统一的列报模式给予充分反映。同时,会计主体的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资本流量表可以准确反映资本流动来龙去脉,以使得内部利益相关者、外部利益相关者用以评价会计主体当前的资本类型和资本状况并据以预测后期会计主体发展状况。

4、内部利益相关者权益变动表

传统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基于物质资本至上、股东享有企业所有权的企业形成逻辑,所有者即是股东,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即股东权益变动情况,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在一个会计期间中的增减变动情况,便于企业所有者对自身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做出判断。在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视角的企业观下,内部利益相关者

是企业的权益主体,反映内部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变动是该表信息表达的应有之义,反映内部利益相关者投入资本的变动、企业未分配增值收益份额、企业已分配收益流向、各权益项目结转变动等。

5、基本报表之间的联系

资产权益表反映企业资产存量及结构信息;增值收益表解释资产权益表中的存量变化原因;资本流量表对资产权益表中设计的广义资本的来源和运用状况进行解释,反映影响企业核心增值能力的资本在价值活动中的流转情况;内部利益相关者权益变动表解释资产权益表中本期内部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变化原因。以上报表格式设计,是对传统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修正,旨在提高传统报表的通用性,将具有不同组织特点、不同资源配置方式及盈利模式的会计主体纳入统一的列报框架,是在传统报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报告外延的扩充,“标准会计主体、股东权益至上”的列报体例成为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下会计主体列报的特殊情况。要实现本文所构想的财务列报方式,各报表均存在需要尤其关注的技术问题。目前,无论从企业外部发展环境还是企业内部各报表要素的计量考虑,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通用财务报告报表设计均存在实现可行性。

阅读文献:

1、丁宝辉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谈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J]

2、席龙胜会计目标重构-基于企业利益相关者契约理论[J]

3、贾生华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绩效评价-一个分析框架和应用研究[J]

4、郑晓琳基于利益相关者治理的财务报告模式[J]

5、贾生华利益相关者管理-新经济时代的管理哲学 [J]

6、陈宏辉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三则案例的启示[J]

7、张智霞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我国会计发展的启示[J]

8、杨久利利益相关者理论下财务报告问题探讨[J]

9、柳艺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通用财务报告列报研究[D]

10、陈佳利益相关者与财务报告发展研究[D]

11、陈玮论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及系统科学的视角[J]

12、陈宏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实证研究[D]

13、陈宏辉企业利益相关者三维分类的实证分析[J]

14、白云霞企业契约的利益相关者模型 [J]

15、张兆国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变革-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J]

16、王辉企业理论、公司治理与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 [J]

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

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现代经济学家对人力资本的研究) 197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W·舒尔茨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年会上的演说中系统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在此之前,费雪在1906年发表的《资本的性质与收入》一文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并将其纳入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中。与舒尔茨同时代及以后对人力资本理论作出突出贡献的主要有贝克尔、明赛尔、丹尼森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力资本进行了论述。 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第一次系统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并冲破重重阻力使其成为经济学一门新的分支。舒尔茨还进一步研究了人力资本形成方式与途径,并对教育投资的收益率以及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做了定量研究。因此,舒尔茨被称为“人力资本之父”。 贝克尔弥补了舒尔茨只分析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宏观作用的缺陷,系统进行了微观分析,研究了人力资本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贝克尔学术研究特点在于他把表面上与经济学无关的现象与经济学联系起来,并运用经济数学方法进行分析。 爱德华丹尼森对舒尔茨论证的教育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做了修正,他将经济增长的余数分解为规模经济效应、资源配置和组织管理改善,知识应用上的延时效应以及资本和劳动力质量本身的提高等等,从而论证了1929至1957年间美国的经济增长中教育的贡献率应是23%,而不是舒尔茨所讲的33%。 雅各布明赛尔首次将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并给出了完整的人力资本收益模型,从而开创了人力资本研究的另一个分支,同时他还研究了在职培训对人力资本形成的贡献。 总之,人力资本理论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已经形成并发展起来,把它运用到微观企业层次中,特别是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起来,会起到预防国有资产流失,解决国家所有者虚拟、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等问题,激励企业员工,最终会形成更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加里·贝克尔在人力资本理论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著作《人力资本》(1964年)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在这本书中,他系统地阐述了形成人力资本的各类投资及其产生的收益。 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于他对人力资源的微观经济分 析上。他对家庭生育行为的经济决策和成本—效用分析,他提出的孩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概念,家庭时间价值和时间配置,家庭中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的概念,令人耳目一新。他在人力资本形成方面、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的支出与收入以及年龄—收入曲线等问题展开分析,强调教育与培训对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贝克尔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颇具开创性,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加里·贝克尔(Gary S.Becker,1930-)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领域中最有创见的学者之一,他曾和舒尔茨同在芝加哥大学执教,同时成为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热潮的推动者,并成为著名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人力资本》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以至当他在199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对之人们竟有一种姗姗来迟的感觉。

贝克尔在学术研究方面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他几乎可以把从表面上看和经济学没有任何联系的现象,与经济学联系起来,并运用经济数学方法对之分析计算得头头是道。他涉猎的领域宽阔,思路敏捷,甚至写过一本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究犯罪问题的书,其中给定了犯罪的预期收益,并且用被捕和受惩罚的可能性来表示犯罪的预期成本和罪犯的特殊风险偏好。这种分析使犯罪看上去更象是罪犯因完全理性的原因而从事的一种职业。贝克尔的这些语惊四座的著述正是芝加哥自由主义学派的典型思路之表现。这个学派坚持认为,关于"经济人"的假设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标准假设,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作为最小理性单位的个人的必然选择,从这一点出发,不但能够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而且能够解释人类的一切行为。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他在1960年后发表的一系列著作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生育率的经济分析》(1960)、《人力资本》(1964)和《家庭论》(1981)。贝克尔对人力资源理论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对人力资源的微观经济分析上。他对家庭生育行为的经济决策和成本-效用分析,他提出的孩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概念,家庭时间价值和时间配置的概念,家庭中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的概念,都令人耳目一新。他在人力资本形成方面,教育、培训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过程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也都具有开创意义。追求效用最大化、市场均衡和稳定偏好是贝克尔丰富的理论著述中贯穿始终的主线。

利益相关者的研究探究综述 - 最终2003新

利益相关者及其公司治理关系的研究综述 李玲 (山东淄博,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255000) 摘要: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反对传统股东至上主义理念挑战的一种公司治理理论,在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治理三个方面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以期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治理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在对美、英等奉行“股东至上”公司治理实践的质疑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所奉行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要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展开进行。与传统的股东至上理论相比,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和参与,比如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股东只是众多利益相关者中的一个,仅仅关注股东的利益是远远不够的。在国外,斯坦福学院的学者、安索夫(Ansoff)等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后,弗里曼(Freeman)、克拉克森(Clarkson)、布莱尔(Blair)、米切尔(Mitchell)等学者致力于完善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整体框架和实际应用,并取得丰硕的成果。而在国内,杨瑞龙、周业安、陈宏辉、贾生华、江若尘等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基础上,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比较深入,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思想体系。 本文试图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现状做一个梳理,从而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形成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以期对以后的理论研究有所帮助,为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 利益相关者理论遇到的首要问题是怎样界定,究竟谁是利益相关者。如果利益相关者本身都界定不清,就无法展开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公司治理(杨瑞龙,2000)。因此,在界定方面的研究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取得研究成果最多的地方,众多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界定利益相关者。 西方学者真正给出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这个词首先出现在斯坦福研究中心1963年的内部备忘录中一篇管理论文。利益相关者概念最初是对“股东”这一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案例】: 浅谈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引言 人力资本概念起源可以追溯到Theodore Schultand Gary Becker1960年代的工作。随着新增长理论的出现,为了解释经济增长率差异,人力资本积累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成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将人力资本作为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一起的解释变量,但是,它的缺陷是将技术变化看作是外生的。新增长理论将技术看作是生的,强调人力资本和知识积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人力资本集中于个人的经济行为,尤其是关其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方式。由于人力资本在创新过程中是一个关键的因子,所以社会思想的开放、有技能的人力资本的吸引就会不断增强。在国家背景下,区域人力资本越高,就能支持更多的公司,而且从其它区域吸引公司的能力也越强。Becker 认为个人积累的技能和能力等人力资本是收入分配的重要决定性因素,Rauch 则认为人力资本平均水平较高的城市,居民工资也相应较高。Coulombe S 考察了加拿大各省之间人力资本指数和人均收入的条件收敛。Ali Youssef 等指出,发展中国家会通过提高当地技术和加强人力资本来吸引FDI,较高的人力资本能够吸引更多的FDI,而FDI 的流入又给本地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外溢效应,进而促进了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吸引了众多国际学者的关注。James J. Heckman 认为中国现在的投资政策是物质投资高于教育投资,城市人力资本投资高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国学者也围绕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年来,中国经济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同时,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增长的作用不断提高尤其是人力资本因素在加速区域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国未来几年人口总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劳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此一来,作为创新主体和新技术应用主体的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将日益凸现。因此,对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模型构建与分析 (一)模型构建 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物质资本投入量、人力资本投入量。为了估计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将考察有效劳动投入对国生产总值的影响和作用,这里将人力资本投入量与劳动力投入量之积作为有效劳动投入的代表量。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给出了人力资本投入与物质资本投入对产量的贡献比例关系生产函数式如下: ()t t t t t t Y A K L H e αβ= 其中, t Y 为t 年的GDP, t K 为t 年的固定资产投资, t L 为t 年的劳动力数量, t H 为t 年三个层次学校的学生在校人数, α和β为方程的参数。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校率分别为:小学学生在校人数(1t H ),中等学校 学生在校人数(2t H ),大专及以上学校学生在校人数(3t H )。这就是说,有三个模型需要估计检验。估计下列线性模型。为了消除异方差,对上式两边分别取自然对数后,得到: 0123log log log log t t t t t Y a a K a L a H e =++++ (1) 将方程(1)中的t H 分别用1t H 、2t H 、3t H 代入,可得到相应如下的三个模型:

财务报告的主体和特征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财会月刊□.上·03· □论财务报告主体的界定和基本特征 许亚湖(教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武汉430073) 【摘要】IASB 的财务报告主体新概念的正式推出,使得财务报告主体在表述上发生了变化。认识这一变化,正确界定财务报告主体概念和明确财务报告主体的基本特征是必要的。 【关键词】财务报告主体经济活动经济法律主体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 )在2008年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初步意见中提到“报告主体”这一概念后,又在2010年发布了《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报告主体》,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在改进现有概念框架的基础上,确定联合概念趋同框架的第2章为“报告主体”。为了正确使用报告主体概念和提供满足各财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有必要深入了解报告主体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正确界定财务报告主体概念和明确报告主体的基本特征。 一、财务报告主体的界定 笔者认为,不论是经营主体、公司个体概念的提出,还是会计主体或实体概念的提出,都是为了解决会计为谁记账和编制报表的问题。佩顿和利特尔顿(1940)认为,个体为整个主体的简称,会计所记账册和所编报告是经营个体账册和报告,而不是业主合伙人或股东的账册与报告。莫茨(1977)认为,账户的登记、业务的分析以及报表的编制,都是从特定企业的观点出发进行的。从会计视角界定主体,将会计记账和编制报表的主体与主体的所有者和其他主体分开的观点,在长时期内被人们所普遍接受。有人将这种观点称之为会计服务对象观。一般认为,会计实体前提主要规定了会计所服务的对象,即为谁核算、核算谁的经济业务,哪些经济业务应记入企业的账户体系。这也就是说,服务对象决定会计实体的存在。 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已经明确规定会计实体是企业,其对会计实体的解释是,它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集中反映特定对象的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保证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 IASB 新推出的财务报告主体概念是,现有及潜在权益投资者、贷款人及其他资源提供者所关注的经济活动的特定领域。财务报告主体概念涉及财务报告活动的基本要素,是财务报告活动观的具体体现。财务报告活动作为一种会计活动,包 括报告的主体、对象、目标和方法等基本要素。在这样的认识下,报告的主体是由报告的对象所决定的,报告的对象是经济活动。由经济活动来决定报告的主体是与过去由会计服务对象来决定主体的认识和表述有所不同的。决定报告主体的经济活动受两个条件约束:一是由资源提供者所关注;二是最终应可以货币计量。资源提供者所关注的经济活动是资源及其运作变化情况,在关注的具体内容上是具有发展性的。资源提供者过去所关注的经济活动与现在所关注的经济活动在内容上有所不同,如过去关注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现在所关注的经济活动表现为资产、负债、利润和现金流量情况。决定报告主体的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还应最终可以货币加以计量,统一以货币计量的形式反映数量化的经济活动。 IASB 的财务报告主体概念并不强调某特定主体与其他主体的分开,而是强调“资源提供者不能直接获得是否需要向企业提供资源和这些资源是否被管理层有效利用的决策有用的信息”。笔者认为,这里的“不能直接获得”的表述改为“不能直接加工和生成”更合适。不能直接加工和生成信息者是财务报告主体以外的信息使用者,IASB 曾归纳有七个方面的使用者,即投资者、雇员、贷款人、供应商和其他商业债权人、顾客、政府及其机构和公众。“资源提供者”的概念是一个新的概念,它使得一定主体以外的主体具有更为宽泛的内涵,而不仅仅只是股东或业主这类投资者。一定主体的管理层是可以直接获得有关信息的,不是外部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从资源提供者不能直接获得有关信息上看,财务报告主体应是公开的。公开的报告主体提供公开的财务信息。尽管非公开主体也可能是由会计人员提供服务,但非公开的报告主体不应是这里所定义的报告主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财务报告主体是指现有及潜在的权益投资者、贷款人及其他资源提供者所关注的、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所决定的、公开的特定领域,这些资源提供者不能直接加工和生成是否向企业提供资源和资源有效运用情况的决策有用信息。

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产生以前,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固定式企业的所有者,利益相关者理论保障了所有为企业投入资源的个人或群体,而不仅仅是注入物质资本的股东。 股东中心理论认为,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的财产是由他们所投入的实物资本形成的,他们承担了企业的剩余风险,理所当然成为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享有者(Crossman & Hart,1986;Hart & Moore,1990)。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应是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注入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同时也分担了企业的一定经营风险,或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因而都应该拥有企业的所有权(Freeman,1984;Blaire,1995,1998)“利益相关者”这一词最早被提出可以追溯到1927年,通用电气公司一位经理的就职演说中首次提出公司应该为利益相关者服务的思想(刘俊海,1999)。 基于公司的出资不仅来自于股东,而且来自于公司的雇员、供应商、债权人和客户,后者提供的是一种特殊的人力投资。 因此,利益相关者理论学者指出,公司本质上是一种受多种市场影响的企业实体,而不应该是由股东主导的企业组织制度,股东并不是公司唯一的所有者(Donaldson & Preston,1995)。 其否定了“股东利益至上”的观点。 公司的股东并没有承担理论上的全部风险,而其他利益相关者有的分担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有的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有的对企业进行监督和制约,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或接受他们的约束。 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社区、媒体、环保主义等的压力集团,甚至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后代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 Freeman在1984年给出利益相关者的经典定义,即“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被企业目标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并从所有权、

腾讯-财务报告分析报告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TENCENT HOLDINGS LIMITED 投资分析报告审计学院温泉小组 2013年10月20日

目录 一、公司摘要 (3) 二、外部环境分析(PEST) (4) (一)政治环境(political) (4) (二)经济环境(Economical) (5) (三)社会环境(social) (6) (四)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6) 三、部资源分析 (7) (一)核心竞争力 (7) (二)品牌价值 (8) (三)财务资源 (8) (四)人力资源 (8) (五)企业文化.................................................................. (9) 四、行业环境分析(SWOT分析) (10) (一)优势与劣势分析(SW) (10) (二)机会与威胁分析(OT) (11) 五、财务分析 (14) (一)腾讯的偿债能力分析 (14) (二)腾讯的营运能力分析 (18) (三)腾讯的盈利能力分析 (22) 六、风险分析 (27) (一)贝塔系数概述(β) (27) (二)贝塔系数的计算 (28) (三)Beta的含义............................................................... (28) (四)Beta的一般用途.................................................................. (28) 七、腾讯控股的企业价值评估.................................................................. .31 (一)企业价值评估概述 (31) (二)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31) (三)腾讯公司的企业价值评估 (34) 八、资本结构 (35) (一)资本结构概述 (35) (二)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比例关系 (37) (三)资产负债率 (38) (四)股东权益结构 (39)

人力资本理论观点16页word文档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内容 (一)对人力资本概念的论述 在贝克尔《人力资本》一书出版之前,人力资本概念已存在很长时问。1766年,亚当·斯密给人力资本下了较为完整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国家全体居民的所有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当作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在社会的固定资本中,可提供收入或利润的项目,除了物质资本外.还包括社会上一切人学得的有用才能。这种优越的技能.可以和职业上缩减劳动的机器工具,作同洋的看法.就是社会上的固定资本”。德国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进一步发展『这一观点.他在抨击古典学派将体力劳动看做是惟一生产力的观点时.提出“物质资本”与“精神资本”概念。他认为由物质财富的积累形成的资本是物质资,本由人类智力成果积累而成的资本是“精神资本”。李斯特特别强调,青少年和成年的教师、作曲家、音乐家、医师和行政官都应当被列入生产者之列,而且他们的生产性要比单纯的体力劳动者的生产性要大得多。但人力资本概念产生以后,由于受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世纪中叶,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人力资源状况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传统的资源禀赋学说不能解释象日本、德国这样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何以能从二战废墟中迅速崛起,以及美国对外贸易结构中存在的所谓“里昂惕夫之谜”,部分学者终于冲破传统伦理道德及人性自由束缚,掀起了“人力资本革命”。贝克尔是这场革命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关于人力资本投资,贝克尔认为用于教育、在职训练、

卫生保健、劳动力迁移以及收集价格与收入信息等实际活动的支出都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消费.因为它们不仅在短期内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长期起作用。 关于人力资本的内涵,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不仅意味着才干、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意味着时间、健康和寿命。 关于人力资本的特性,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首先是一种人格化的资本,表现为人的能力与素质,与人本身不可分离。因此,工作性质、种类等都会影响人力资本的使用,同时也意味着人力资本具有私有性质,如何使用取决于个人。 其次,人力资本生产率取决于拥有这种资本的人的努力程度.因此.适当而有效的刺激可以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这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最大的区别。 再次,人力资本的价值是由人力资本的各项开支所构成,但是人力投资的成本计量除这些实际费用支出外,还必须计算“放弃收入”,即“机会成本”或“影子成本”(“放弃收入”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成本)。如某人在校学习或在企业接受培训,显然某人就没有时间来从事商品或劳务。由此而失去的收入,即所谓的“放弃收入”。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后天投资获得.并影响以后时期的生产率和收益.因此,用于物质资本的投资收益分析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人力资本研究。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的理解极大地突破了囿于物质资本的传统经济学局限.使经济学研究朝着主体化的方向发展。

财务报表分析开题报告

财务报表分析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意义和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整体的财务管 理水平,本选题旨在对柏杉林木业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从而反映出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但是单纯从财务报表上的数据还不能直接或间接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特别是不能说明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经营成果的高低,因此通过各种方法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找出企业存在的不足,为企业的管理者更好的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并且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陈晓红(20XX)在《完善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思考》一文中认为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对于企业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来说显得十分重要。张新民、钱爱民在(20XX)《财务报表分析精要》中指出,目前常用的财务状况的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荆新、王化成(20XX)在《财务管理学》中写道:财务报表的分析经历了由资产负债表到利润表再到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也经历了一个由外部分析扩大到内部分析的过程。 戴维。F.霍金斯教授结合实际的企业情况写出了《公司财务报表与分析一书》(20XX)一文,文中对财务报表在公司管理过程中的作用给予了肯定。日本著名会计学专家森疼一男(20XX)针对日

本企业活动对财务的影响写出了《企业经济活动与财务分析》,其中指出现金流量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逐渐使财务报表充实完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采取的办法 本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是: 1、介绍柏杉林木也业有限公司概况。 2、对柏杉林木业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主要进行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分析,以及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 3、通过以上分析找出公司存在的问题。 4、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建议。 拟采取的方法有: 1、趋势分析法:根据企业近几年的会计报表,比较各个有关项目的金额、增减方向及幅度,从而揭示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增减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2、比率分析法:在同一财务报表的不同项目之间,或在不同报表的有关项目之间进行对比,以计算出的比率反映各个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据此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因素分析法:确定影响综合性指标的各个因素,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个用是技术替换影响因素的基数,借以计算各项因素影响程度。 四、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难点及解决办法

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思考

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思考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结构和战略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传统的“股东至上”理论受到了挑战。本文在分析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形成和涵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理论进步性和存在的局限性。本文认为公司治理应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理论;股东至上;公司治理 传统的理论认为,目标是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治理结构是“资本雇佣劳动”型的单边治理结构,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全部归股东所有。这就是所谓的“股东至上”理论。然而,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代里,随着物质资本社会化及证券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和团队性的不断增强以及之间战略伙伴关系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社会责任的日益关注,致使“股东至上”理论受到了越来越强烈的挑战。利益相关者理论便应运而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普遍的关注。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形成过程。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思想由来已久。20世纪中叶以来,知识经济引领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对公司治理理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直接促成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生。1929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一位经理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不仅股东,而且雇员、顾客和广大公众都在公司中有一种利益,因此公司的经理人员有义务保护他们的利益。1932年,伯利和米因斯等也发表了相关论述,表明在“股东至上”理论盛行的同时,少数学者“已有了不同的声音”。 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美国经济学家Freeman的《战略性管理:一种利益相关者方法》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问世后,学术界出现了讨论利益相关者概念的热潮。但是,真正使利益相关者理论成为当今和社会至少某一个重要方面主旋律的事实,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和国际组织对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普遍重视。1990年,美国商业圈桌会议发布的《公司治理声明》指出,对公司而言,善待员工、优质服务于消费者、鼓励供应商长期合作、偿还债务并拥有良好的社会责任声誉都是股东长期利益所在……事实上,美国一些州已经颁布法令以特别授权董事会要考虑股东及其他相关者的利益,还有少数州通过立法

腾讯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腾讯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院系:经济学院 班级:财务管理3班 姓名:钟秦 学号:201402160344

目录 ●腾讯公司的基本情况 ●腾讯公司的盈利模式 ●腾讯公司的盈利现状 ●盈利下降的主要原因及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1、发展历程 1)1998年腾讯公司成立 2)1999年2月腾讯QQ诞生 3)2001年6月,它成为中国首家盈利互联网企业 4)2004年6月,香港主板上市 5)2005年全面布局互联网业务 6)2007年5月成立公益慈善基金会 7)2007年市值超过1000亿 2、主要管理团队 马化腾,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之一,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本集团的策略规划、定位和管理。 刘炽平,腾讯公司总裁。2005年加入腾讯,出任本公司首席战略投资官,负责公司战略、投资并购和投资者关系方面的工作;于2006年升任总裁,负责管理公司日常营运。 张志东,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之一,身兼执行董事和首席技术官,全面负责本集团专有技术的开发工作,包括基本即时通信平台和大型网上应用系统的开发。 1998年创立本集团前,张先生在深圳黎明网络有限公司任职,主要负责软件和网络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张先生于1993年取得深圳大学理学士学位,主修计算机及应用,并于1996年取得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及系统架构硕士学位。 许晨晔,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之一,首席信息官,全面负责网站财产和社区、客户关系及公共关系的策略规划和发展工作。1998年创立本集团之前,许先生在深圳数据通信局任职,累积丰富软件系统设计、网络管理和市场推广及销售管理经验。许先生于1993年取得深圳大学理学士学位,主修计算机及应用,并于1996年取得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硕士学位。 陈一丹,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之一,首席行政官,全面负责集团行政、法律、人力资源和公益慈善基金事宜。陈先生亦负责集团的管理机制、知识产权、政府关系。1998年创立本集团之前,陈先生在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数年。陈先生于1993年取得深圳大学理学士学位,主修应用化学,并于1996年取得南京大学经济法硕士学位。 3、业务体系 腾讯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该公司目前提供互联网增值服务、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和网络广告服务。通过即时通信QQ、腾讯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bd12011759.html,)、腾讯游戏、QQ空间、无线门户、搜搜、拍拍、财付通等中国领先的网络平台,打造中国最大的网络社区,满足互联网用户沟通、资讯、娱乐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需求。截至2011年10月27日,QQ即时通信的活跃帐户数达到5.686亿,最高同时在线帐户数达到1.053亿。腾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数以亿计网民的沟通方式和生活习惯,并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开创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 1984年,弗里曼出版了《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相比较,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 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本地社区、媒体、环保主义等的压力集团,甚至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后代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这些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他们有的分担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有的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有的对企业进行监督和制约,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或接受他们的约束。从这个意义讲,企业是一种智力和管理专业化投资的制度安排,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回应的质量,而不仅仅取决于股东。这一企业管理思想从理论上阐述了企业绩效评价和管理的中心,为其后的绩效评价理论奠定了基础。 “利益相关者”这一词最早被提出可以追溯到1984年,弗里曼出版了《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相比较,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 利益相关者分析 1、权力-行为矩阵

分析如下: 圖示列出了一個權力/動態性矩陣,在這個矩陣上可以畫出各利益相關者的位置。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很好地評估和分析出在新戰略的發展過程中在哪兒應該引入“政治力量”。 A、最難應付的團體是處於D區內的那些團體,因為它們可以很好地支持或阻礙新戰略,但是它們的觀點卻很難預測。其隱含的意思非常明顯:在已建立一個不可改變的地位前一定要找到一種方法,來測試這些利益相關者對新戰略的態度。 B、相反,在細分市場C內的利益相關者,可能會通過管理人員的參與過程來影響戰略,這些管理人員同意他們的’觀點’並建立那些代表他們期望的戰略。 C、雖然細分市場A和B內的利益相關者權力很小,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它們不重要。事實上,這些利益相關者的積極支持本身,會對權力更大的利益相關者的態度產生影響。 2、权力-利益矩阵 分析如下: 權力/利益矩陣的一個有價值的發展,如圖示中所示,它根據利益相關者與其持有的權力大小的關係,以及從何種程度上表現出對組織戰略的興趣,對其分類。因此稱其為權力/利益矩陣。 這個矩陣指明瞭組織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不同類型。顯然,在戰略制定和實施過程中,應重點考慮主要參與者(D區)是否接受該戰略。因為他們既有權力又有興趣。關係最難處理的一類利益相關者是C區內的利益相關者,雖然總的說來他們是相對被卻的,但卻可能因某些特定事件而對戰略產生興趣,並施加有力的影響。因此,全面考慮利益相關者對未來戰略的可能反應非常重要。如果低估了他們的利益而迫使其突然重新定位於D區內,並且阻止戰略變革,那麼情況就會很糟。類似地,需要正確地對待B區中利益相關者的需要,因為企業的經營業績和戰略,與他們的利益密切相關,而他們並沒有太大的權力,所以可以通過保持信息交流來滿足他們對利益關註的心理要求。 通過權力/利益矩陣可以明確以下一些問題。

腾讯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腾讯公司财务报表分析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腾讯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院系:管理学部 班级:财务管理3班 姓名:闫超 学号: 日期:2013年12月5日 目录 一、研究对象及选取理由 1、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2、公司商业模式介绍 3、影响企业的重要风险因素 二、腾讯财务报表分析 (一)、盈利结构的分析 (二)、公司的综合指标 (三)、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四)、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五)、获利能力分析 (六)、营运能力分析 (七).获现能力 (八).发展能力分析 三、杜邦分析

四、财务对比分析 五、总结 一、研究对象及选取理由 (一)研究对象 本报告选取了腾讯控股有限公司(“简称腾讯”),股份代号:00700。 作为研究对象,我们除分析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损益表外还从短期,长期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获现能力等方面分析了腾讯公司的发展情况。 (二)行业概况 2007年是中国互联网业振奋的一年。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资料显示,中国互联网用户于2007年首次突破2亿,截至2007年底已达2.10亿,按年增长率为53%,2006年则为23%。尽管用户基数增加,互联网增长率实际上不跌反升,反映行业欣欣向荣的基本走势。广泛普及的宽频网络促进了各种宽频应用,不仅帮组人们保持联系,还可以网上娱乐和查阅所需资讯。 在社区方面,社交网络(一种让用户跟朋友网络分享个人资料、日志、相片及其他资讯的互联网服务)大为流行,补充了即时通信及电邮等传统通信服务。 在娱乐方面,据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的资料显示,网络游戏经历了又一年的强劲增长,中国的网络游戏人数较去年增加 23%至二零零七年的 4,000万。网络游戏已日渐成为中国年青人的主流娱乐,用户在网络音乐及网络视频的诉求仍大为提高。

人力资本理论和地位论述

第二章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 人力资本开发是需要投资的,投资对经济成长的意义是以短期或长期的回报来体现。人力资本理论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社会经济增长和社会丰裕的主要秘密——单纯从自然资源、实物资本角度已不能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特别是一些资源不充沛的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起飞的事实,表明除了使经济增长的已知物化要素外,一定还有一个秘密的要素——人力资本。 第一节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资本 由企业或个人拥有的有形的财产或无形的权利的价值体现的总称,是未来生产的基础。也有人认为,“资本是一种未被消费掉的劳动”,“资本可以带来剩余价值”,“资本的形成也是投资的结果”。 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各学派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形成了不同的经济理论,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他们各自的理论中或多或少地都论述了有关人力资本的观点,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二、古典人力资本思想 古典政治经济学在研究人力资源之始就提出了人力资本观念。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中,明确地表述了人力资本思想,成为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学术源头。 斯密崇尚劳动是财富之源,把人力要素和人的劳动技能作为资本看待。 斯密将资本按使用方法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部分。他对固定资本的描述是:人的能力是一种资本,人们经过学习得到的有用的才能,可以变成社会财富的一部分,一个国家全民所有后天所获得的有用能力是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获得才能需要花费费用,所以对个人而言,这种投资形成的才能可以认定是固定资本。而且该投资“可以得到偿还,赚取利润”。按照斯密的解释,人力资本可以理解为两部分,即:一般劳动技能的“流动资本”和特殊才能的“固定资本”。 斯密认为,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社会财富或者国民财富的增长上,财富增长取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专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即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劳动者数量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原创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住宅小区物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以 诸暨市为例 摘要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重要理论,最早由弗里曼提出,近年来得到广大学者和企业家的广泛关注,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它与传统的以企业管理者利益为核心的理念不同,重视与企业利益相关的投入与参与者,追求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某些主体的利益。利益相关者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投入了相当的智慧和力量,分散了企业经营的压力和风险,企业在做经营决策时应该综合考量利益相关者创造的价值,对利益相关者给予人文关怀,更应该重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战略规划产生的重要影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谋划布局。 基于此,本论文以诸暨市物业公司相关者理论为研究主线,诸暨市两家典型的住宅小区为案例,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分析。旨在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印证当前的企业相关者理论在具体的实施效果和经营的具体过程中,需要结合战略实施,进而能够推进整个企业本身的发展。当然,在两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在其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来驱动企业发展,使企业走上良性循环之路,给予利益相关者合理的利益分配,从而优化企业经营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 本论文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系统梳理,阐释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演化过程和重要因素,以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为基础,结合战略管理理论以及在实际的利益相关者分析的矩阵模型,重点体现了物业公司、政府、业主以及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分析和行为影响。最终,结合诸暨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符合诸暨市物业公司发展的整体战略实施的建议。同时,对诸暨市政府在协助物业管理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推进诸暨市在物业管理公司治理上的进展。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物业公司;诸暨市;战略;研究

人力资本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

人力资本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 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必须依赖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增加已不再符合今天的事实,对于现代经济来说,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 l、人力资本的概念: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资本实际上仅仅是指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和燃料等各种物质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这是不完整的。完整的资本概念应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形式。物质资本是体现在物质产晶或生产资料上的资本,人力资本则是体现在人主要是劳动者身上的资本。人力资本是国民财富的组成部分。和物质资本一样,人力资本也有着数量和质量上的规定。从数量上看,一个社会中劳动力人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表示该社会人力资本的规模。从质量上看,每个劳动者的素质,即知识、智力、技能、经验和健康状况各不一样。 2、人力资本是投资的产物: 早在18世纪中叶,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已认识到教育或训练的支出可以被看作一种投资。但这一思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未得到足够重视。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力的投资而形成的,这种投资包括:用于人们接受教育或培训的支出,保健方面的支出,劳动力国内流动支出和移民入境支出。教育投资又称智力投资,其可以转化为知识的存量,提高人口的智能,知识和技术水平;保健投资转化为健康资本存量,可提高人口身体素质,增强劳动者工作能力;劳动力在国内的自由流动有助于解决国内劳动力的余缺调剂和发挥专一长;减少人力资本的浪费;移民是人力在国际间的流动,移民入境是增加人力资本的一条经济合算的途经。对人力进行投资的目的,按照舒尔茨的说法,是为了通过人力资本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人力资本的多少,直接影响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因此可用人力资本形成说明人们收入的差异。一部分犹太人在人力资本上投入了较多的资本,因而他们有了较高的收入。 3、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根本基础: 大量统计数字表明,美国二战后国民收入的增长大大快于国民资源的增长,即与用于产生收入的土地、实际劳动量和再生产性资本的数量三者结合起来的数量相比,美国国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速度要高得多,而且从一个商业周期到另一个商业周期,两个增长速度之差变得越来越大。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定人力资本比能进行再生产的非人的资本以更快的比率增长,是二者产生缺口的根本原因。他由此提出,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膺或资本存量的多寡,处于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人力资本,其作用远比物质资本重要得多。他还从战后某些物质资本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的国家能以飞快的速度复兴经济的实例,证明增加对人的资本投资要比对物力资本投资更为重要。他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原因,得出同传统经济发展理论完全不同的结论,指出贫穷国家经济之所以落后,根本原因不在于物质资本短缺,而在于人力资本匾乏。由于向这些国家提供的新的外国资本通常被用于建筑物、设备、有时也被用来购置存货,而一般不被用来增加人力投资,所以,人的能力没有与物质资本齐头并进,而变成经济增长的约束因素。 4、教育投资及教育收益: 人力资本论认为,人口质量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育造成的。教育的投资带来的收益远比对非人的资本投资更加有益于经济增长。美国从1900年到1957年,实际的物质资本增加大约4.5倍,而对劳动力进行教育和训练的投资增加大约8.5倍,同时物质资本投资获得的利润增加3.5倍,而教育投资增加的利润达17.5倍。教育收益率原则上与物质形态投资收益相同,即收益率一收益/成本。如果将教育分为不同阶段,则某一阶段教育收益率一该阶段毕业生对前阶段毕业生工资差额/本阶段教育费用。

一、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特征及重要性

一、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特征及其重要性。 1.1、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 在经济学家眼中,有两类资本:一是物质资本(Physical Capital );二是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所谓人力资本,是对人力进行投资,包括学习、上学及在职培训等所形成的资本。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主要指凝结在劳动者本身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劳动能力,这是现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他认为人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但人力的取得不是无价的,需要耗费一定的稀缺资源,人力,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形成,都是投资的结果,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因此,他所论述的人力资本投资概念大体包括如下内容:一是人力资本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表现为人的健康、体力、知识、技能、经验和其他精神等,一句话,表现为人的素质;二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人力资本特别是企业家型的人力资本是稀缺的;三是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于教育、健康等而形成的资本,这种投资支出是生产性的;四是人力资本像一切资本一样应当获得回报,人的时间的经济价值提高是一种趋势;五是人力资本对一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1.2、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 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如下四大特征: (1)、投资收益的长期性和滞后性 一般来说,对人力资源最初的投资是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见到效益,如在小学期间的教育投资,可能需要经过一二十年才能体现出来。这就是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滞后性。但是,人力资本在见效后,就能体现出受益的长期性,因为人力资本能够长期使用。 (2)、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倍增效应 人力资源投资能够促进人力资源载体的知识和技能的增长,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增加人力资本存量。舒尔茨通过对美国在1900~1957年间的物质资源的投资收益和人力资源的投资收益进行详细调查和计算,发现在这段时期的人力资源投资收益率是物质资源投资收益的率的5倍。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具有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和物质资源的投资相比,对人力资源进行的投资具有更高的效益。 (3)、人力资源投资收益具有递增效应 物质资本投资有个收益递减规律,经济学发现了土地肥力递减的趋势。唯独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却具有收益的递增效应,即在人力资源上投资得越多,经过一段特定的时期后所获得的边际收益也将越多,这将克服其它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从而保证经济的长期增长。 (4)、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具有多样性 对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效益是多样的,不仅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对人力资源的投资能增长人力资源载体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劳动者的体质、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3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 在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中,加里·贝克尔把以往宏观的人力资本研究转向微观的人力资本研究中,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继往开来的研究,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一系列复杂的经济现象。他断言,当投资教育和训练的收益大于不投资教育和训练时,人们就会着眼于长远,积极投资教育。而如果教育在经济上是重要的,那么教育的货币回报率应该是显著的,于是贝克尔开始对人力资本进行研究,最初是想估计美国大学和中学教育的货币回报率,但在研究过程当中,发觉很少人对投资于人的过程进行理论探索,于是他从经济学的角度,深入研究人力资本、教育、家庭、婚姻、歧视及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贝克尔计算,美国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起码相当于国民收入总值的17 %至25 %。他根据过去40 年的资料分析,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与只受过低等教育的人,薪酬差距日渐扩大,可以说,知识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