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流程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流程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流程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流程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流程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的内容

基础地理信息主要是指通用性最强,共享需求最大,几乎为所有与地理信息有关的行业采用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和进行空间分析的基础地理单元,主要由自然地理信息中的地貌、水系、植被以及社会地理信息中的居民地、交通、境界、特殊地物、地名等要素构成,另外,还有用于地理信息定位的地理坐标系格网,并且其具体内容也同所采用的地图比例尺有关,随着比例尺的增大,基础地理信息的覆盖面应更加广泛。基础地理信息的承载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数据、卫星像片、航空像片、各种比例尺地图,甚至声像资料等等。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的意义

通过制定统一的分类代码标准,将多格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统一整理转换进行入库形成统一的数据库,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共建共享与交换及数字化城市建设奠定良好的准备,同时通过建立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避免各部门间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社会资源。

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的基本流程

1)、规范及标准的制定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为了能将它们有机地进行组织,有效地进行存储、管理和检索应用,只有将所有的地理信息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和编码,使其有序地存入计算机才能对它们进行按类别存储,按类别和代码进行检索,以满足各种应用分析需求。因此首先必须对基础地理信息

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编写相应的元数据标准。根据绍兴项目的实施其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主要有以下内容:

(1)、《4d产品数据成果入库提交技术规定》

(2)、《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

(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规定》

(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技术规定》

(5)、《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属性》

(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字典》

(7)、《基础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整理及入库

数据整理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中工作量最大的部分,因其原始的测绘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进展,所以在接收原始数据时必须要了解清楚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现状。

在接收到原始数据后就可以根据其数据特点针对性的进行技术方案的设计及数据处理及数据转换程序的开发。

结合绍兴项目的实施情况在数据整理过程中主要采用将原始测绘数据统一转换为MapGIS数据利用MapGIS平台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编辑,然后利用数据转换程序将编辑整理好的MapGIS成果数据批量转换为ArcGIS的GDB文件。

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检查

数据整理及入库后必需对入库后的数据进行检查,即对数据进行监理。由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所以必需利用数据监理软件结合人工检查

的方式进行数据检查。其中数据监理软件主要对数据的拓扑关系、逻辑关系等有规律可循的方面进行检查,同时必需对数据进行人工检查,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比对原始数据检查地物是否变形、遗漏及表示是否合理等方面。

由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一般都有测绘主管部门进行负责。所以主要客户群体是各政府部门,如规划局、测绘局、国土局、安全局、公安部门等。

目前,我国已建成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400万地形数据库,1∶100万地形数据库,1∶1 00万数字高程模型库,1∶25万地形数据库,1∶25万地名数据库,1∶25万数字高程模型库,这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已经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些基础数据库的建成为促进我国信息化进程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基础地理信息是各类地理信息用户的统一空间载体,数字地球的基础信息,面向社会,应用面宽,具有极高的共享性和社会公益性,其数字化信息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关系到国家的信息自主权,是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和实力的重要标志。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编制说明(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西安710054)

要:《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是在当前采用的多种分类编码标准和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对其修订背景、编制原则,以及与相关标准的关系和修订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该标准的制定解决了当前实际生产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基本内容问题和矛盾。

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基础标准;比较

随着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各省市都在积极加快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在省级数据库建设中可供1:10 000 DLG要素使用的分类编码标准或方案多达4种,而各省自订演变的版本则更多,在横向上明显地表现出1:10 000 DLG 数据的不一致性。与此同时,国家1:1 000 000、1:250 000 DLG数据库已经建成,1:50 000 DLG数据正在采集,并即将完成。目前1:10 000、1:50 000、1:250 000、1:1 000 000以及1:500~1:2 000 DLG的要素内容、分类代码各自独立,从纵向上体现出不同尺度地理空间数据的不一致性。除分类代码外,DLG数据还在其他更多方面体现了各省数据的不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DLG数据的用途定位不一致(制图,建库,制图与建库);

2)DLG数据选择的要素内容不一致;

3)DLG数据的要素数学模型不一致(面向制图,面向对象);

4)DLG数据的结构体系不一致;

5)DLG数据的取舍原则不一致。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DLG的标准化问题,国家测绘局于2003年6月立项,形成了以上述1:10 000 DLG要素分类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的全系列比例尺基础地理信

息要素分类代码。

此外,国家测绘局于1998年立项对GB/T 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进行修订,该项目于2003年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并形成了2套方案(方案一和方案二),而该项标准的分类代码也是立足于全系列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

鉴于以上2个项目的确立和2个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为了加强标准的适用性和科学性,杜绝以往标准的重复性和不协调性,国家测绘局确定以2个项目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形成1+3的模式,即顶层为科学、合理和系统的要素分类(大类和中类),并保持在相当时间内稳定;向下以顶层分类为基础形成大、中、小3个比例尺段的分类代码执行规范,保持大、中、小比例尺执行规范之间在要素名称、分类及编码等方面的一致性,并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扩充性,同时保持与目前正在制定的国家基本比例尺系列地形图图式、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之间的充分协调。

1 本标准的编制原则

1.1 科学性和系统性

要素分类要符合科学性与系统性的基本原则。分类的科学性体现在能反映各类要素最主要、最稳定的信息特征;分类的系统性则体现在既要完整地反映基础地理信息的层次结构,又要反映要素类之间的相关性、继承性和行业之间的协调性。

1.2 面向实体对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面向对象技术是目前计算机领域中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为此,本标准打破以往面向地图(符号)对象的要素分类方法,引入面向实体对

象的概念,以人们长期以来所认识和共识的、性质最为稳定的实体要素为研究对象,保持实体对象要素名称和代码的唯一性,从而解决了以往不同比例尺之间要素分类、名称以及代码的不稳定性和不协调性问题。

1.3 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保持顶层的分类和代码结构在长时间内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同时使底层的分类和要素可根据行业或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及要求在此基础上具有可扩充性。

1.4 基础性和实用性

要素的分类和代码充分体现其基础性,以满足各个行业和不同地区的使用。各个行业和地方可根据此要素分类与代码增加其相关的信息要素,本标准不过多体现各专业的信息内容。

1.5 准确性和完整性

根据概念模型确定要素的具体内容(即标准中所包含或选取的要素对象),要素的选择取决于对现实世界抽象原则的确定。本标准是从基础地理信息角度去选择要素的,所选择的要素应具备语义上的准确性与内容上的完整性。

1.6 扩展性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大类、中类、小类和子类)及要素代码内部留有足够的空码位,以便能够满足其他专业对各类专题要素的扩充需求。

2 本标准的目标

确立我国基础地理信息的要素内容,解决长期以来有关地理信息分类代码标准的多样性,以及相互独立、不一致等矛盾,适应当前新技术的发展需要,统一基础

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保持各比例尺之间要素名称和代码的唯一性、科学性和稳定性,具有科学的分类体系,代码有足够的可扩充空间以满足其他行业或专业的扩展需求。充分加强与相应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字典”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标准的协调,达到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目的。

3 标准编制的依据及资料

1)GB/T 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2)GB/T 15660―95 1:5 000 1:10 000 1:25 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3)GB 917.1―2000 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命名、编号和编码。

4)GB 917.2―2000 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国道名称和编号。

5)GB/T 919―2002 公路等级代码。

6)GB/T 17730―1999 国、省道主要控制点编码规则。

7)SL 213―98 水利工程基础信息代码编制规定。

8)JT/T 307―1997 公路及主要构筑物、管理养护单位代码、省干线(公路、桥梁、隧道、渡口)代码。

9)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更新与建库技术设计指南。

10)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与建库总体技术纲要。

11)1:5万矢量地形要素(DLG)内容及分类代码表(暂行规定)。

1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征求意见稿)(方案一)。

1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征求意见稿)(方案二)。

14)土地分类法。

4 有关内容的说明

4.1 与相关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是在我国现有1:500~1:1 000 000地形图图式及其相关的地形要素分类与代码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分类体系,从基础地理信息角度对地理信息要素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整理、归类与补充,通过要素的分类和编码确定类别、等级明确的代码结构,最终形成了我国统一和协调一致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标准,以满足我国当前大、中、小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建库以及数据交换、应用等需求。通过制定本标准代替现有的标准GB/T 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 14804―93 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和GB/T 15660―1995 1:5 000 1:10 000 1:25 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与所替代的3个标准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引入了面向实体对象而非地形图的对象概念;

2)各级比例尺地形要素统一考虑,并对原3个标准中要素分类以及同一要素名称进行了统一;

3)要素的分类及其代码具有唯一性;

4)对要素重新进行6位编码。

修订的本标准与其他3个标准在编码结构及要素分类方面的比较见表1。

表1 编码结构及要素分类的比较

4.2 修订的主要内容

4.2.1 要素大类

将要素划分为以下8大类:

1)定位基础;

2)水系;

3)居民地及设施;

4)交通;

5)管线;

6)境界及政区;

7)地貌;

8)植被与土质。

要素大类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

1)将“测量控制点”和新增的“数学基础”一并放入到“定位基础”中;

2)将原有的“管线与垣栅”分开,“管线”独立,垣栅归入“居民地及设施”中;

3)将原有的“地貌与土质”分开,土质与“植被”合并为一大类“植被与土质”;

4)将居民地、工矿、农业、公共设施和垣栅等内容归为一大类,统称为“居民地及设施”。

4.2.2 定位基础

1)取消“土堆上”和“埋石点”等非对象分类要素,整个要素分类中类似这样的属性内容都放入到相应要素的属性中进行描述,具体描述见相应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字典”标准。

2)增添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和卫星定位控制点等作为小类。

3)将三角点和水准点等控制点作为子类。

4)增添卫星定位点等要素。

4.2.3 水系

1)将等深线和水深注记点等内容归入“地貌”大类的“水域等值线”和“水下注记点”中。

2)将渡口、码头、停泊场、助航标志和通航起讫点等归入“交通”大类中。

3)盐田归入“居民地及设施”的“工矿及其设施”中类中。

4)水文站归入“居民地及设施”的“科学观测站”中类中。

5)陡岸和垄归入“地貌”类。

6)水产养殖场归入“居民地及设施”的“农业及其设施”中类中。

7)增添有关岛和沙洲等要素。

4.2.4 居民地及设施

1)温室和大棚归入“农业设施”。

2)将居民地划分为:街区、单幢房屋/普通房屋、突出房屋和高层房屋等。

3)将工矿及公共服务及其设施等归入本大类。

4)公共服务设施中增加了商业设施、休闲娱乐、景区以及殡葬设施等内容。

5)增添了行政机构驻地及各类单位标识名称代码,以解决建筑性质分类及其名称注记问题。

4.2.5 交通

1)将涵洞由原“交通”要素归入到“水系”要素。

2)公路按照城际公路、城市道路和乡村道路类进行划分。

3)将城际公路按管理等级进行分类,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专用公路等。公路的技术等级(高速公路、等级公路(一、二、三、四级)和等外公路)作为其属性内容考虑;另外根据公路国标的要求,增加了公路主要控制点(高速公路的出口、入口)等要素实体。

4)根据我国大中城市的现代化发展现状以及参考城市道路设计等标准,城市道路划分为:轨道交通、快速路、高架路(桥)和街道等,街道区分主干道、次干道和支线。

5)缆车道、索道和渡口等归入其他交通设施中。

6)增添了城市道路信息(如地铁、轻轨、高架路、街道等)和“零公里标志”等要素实体。

4.2.6 境界及政区

1)增添了各级行政区域要素。

2)中类按国外、国家、省级、地级、县级和乡级的等级进行行政对象划分,其他类型的界线归入到其他区域中。

地貌按照其类型划分为自然地貌和人工地貌,并将斜坡、田坎、路堑、沟堑、乱掘地、石垄和土垄归入“人工地貌”中。

4.2.8 植被与土质

将原先的“植被”及“地貌与土质”中的“土质”类进行合并归为一大类,有关“植被”的内容划分为“农林用地”和“城市绿地”,并增加与城市相关的“人工绿地”、“花圃花坛”和“带状绿化带”等城市植被内容。

4.3 关于术语“基础地理信息”

本标准所描述的术语“基础地理信息”只适用于本标准。在本标准中已明确且定义在实体对象上,至于实体对象通过何种技术手段和形式的信息来反映,例如是通过矢量还是栅格等形式,在本标准中不涉及。

4.4 关于要素图形、图形码和属性

对于要素的图形、图形码和属性的规定及描述已放入到相应的“数据字典”标准中考虑,这样强化了要素分类代码与数据字典的协调和统一。

4.5 与相关专业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一致性

1)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100万数字交通图分类与图式规范》和《公路数据库编目编码规则》,将公路按管理等级进行分类,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专用公路和其他公路。公路的技术等级(高速公路、等级公路(一、二、三、四级)和等外公路)作为其属性;另外按公路国标要求,增加国道、省道主要控制点(高速公路的出口、入口)等要素实体。

2)根据我国大中城市的现代化发展现状以及参考城市道路设计等标准,在要素中将增加城市道路信息,按等级分为:轨道交通、高架路、主干道、次干道和

3)“管线”中的“城市管线”主要在城市的大比例尺图中存在和使用。我国城市建设部门已有城市管线方面的分类和编码的行业标准,本标准的编制采纳了其行业的分类体系,并保持与其衔接性和一致性。

4.6 关于“注记编码”

在本标准的2次征求意见稿上都将注记与所描述的对象联系,并在对象要素分类编码的第7位扩充码上进行扩充,即将注记分为2种,一种是有要素实体对应的注记,另一种是没有实体对应的地名注记。对于有实体对应的注记代码则在所对应的要素代码的第7位加9,如常年河的“地面河流”名称代码为2101019。对于没有实体对应的地名注记,其中具有行政意义的居民地名称在大、中比例尺中与“310900行政机构位置标识”小类下的子类相对应,在小比例尺中与“31010 0城镇、村庄”小类下的子类相对应。而区域性的表面注记,如“陕西省”则对应于“6境界”中所表示的“区域”,一些山名和山峰名则对应于“75自然地貌”,其代码为“7500009”。

以上的注记编码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不确定性,特别是在具体的操作应用过程中不易掌握。所以根据有关专家的意见对注记重新进行了编码,即取消了上述的注记编码方法,在要素分类的中类上增加“注记类”及代码,使得该中类所涉及的注记都归入到该注记类中,在实际的应用中可视具体情况在后3位上进行扩充。

5 结语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是在经历了长期生产实践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

础上完成的。本标准的制定解决了我国长期以来各级数据库建设中由于可采用分类代码标准或方案的多样性而产生的不一致性的矛盾。由于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提高,本标准的局限性和不足会逐渐地显现出来,但它解决了当前实际生产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基本内容问题和矛盾。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需要对本标准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更新。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大全

绪论 简述GIS的理解(需具体说明)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服务、地理信息解决方案 GIS的概念 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用户、空间数据和不同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用来支持空间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是以一种全新的思想和手段来解决复杂的规划、管理和地理相关问题,例如城市规划、商业选址、环境评估、资源管理、灾害监测、全球变化。 地理信息的定义 理解1: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 理解2: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理解3:一切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都叫做地理信息。它起源于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具有存储、分析与显示地理信息的功能。 地理信息的特点 空间分布性:地理信息的定位特征多维性:单点多重属性信息动态性(时间性):随时间动态变化数据量大:具有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 地理信息含义 “有地理参照的信息”(Geographically Referenced Information)或者,“与地理位置有关的信息”GIS的定义、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具有采集、存储、查询、分析、显示和输出地理数据功能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以地理坐标为骨干的信息系统。 GIS的组成 ①系统硬件 GIS主机:大型、中型、小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微型计算机 GIS外部设备:输入设备:数字化仪、扫描仪、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设备、全站仪等;输出设备:绘图仪、打印机、图形显示终端等;数据存贮与传送设备:磁带机、光盘机、活动硬盘、U盘、MP3等 GIS网络设备:布线系统、网桥、路由器、交换机等 硬件的三种应用模式 单机模式: 由基本外设、处理设备和输出设备构成 适用于小型GIS建设 数据传输与资源共享不方便 局域网模式: 部门或单位内部GIS建设 专线连接 资源共享较方便 广域网模式: 用户分布地域广泛,不适合专线连接 公共通讯连接 资源共享方便 局部范围为局域网,通过若干通道与广域网连接 ②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主要是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以及各种标准外设的驱动软件,目前流行的有DOS、Windows98/Nnt/2000/XP、UNIX 等。系统软件关系到GIS软件和开发语言使用的有效性,是GIS软硬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软件 数据库软件 流行数据库软件主要有Oracle、Sybase、Informix、DB2、SQL Server、Ingress等。 Oracle、Informix、Ingress等关系数据库管理软件都相继增加了空间数据类型。而ESRI公司的SDE(Spatial Database Engine)也是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管理平台。 图形平台 某些GIS软件中图形处理平台。如AutoDesk公司开发的基于AutoCAD的AutoMap GIS软件、Intergraph公司的基于MicroStation的MGE GIS软件 ③空间数据是GIS的血液 GIS的操作对象为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特征:空间参考、属性、时间数据; 空间数据组织:矢量结构、栅格结构。 ④管理人员 GIS的开发是以人为本的系统工程。 业务素质与专业知识是GIS工程及应用成功的关键。 不但对GIS的技术和功能有足够的了解,而且要具备组织管理管理的能力。 技术培训、硬件维护与更新、系统升级、数据更新、文档管理、数据共享建设等。 GIS 功能:采集、处理、分析、查询、管理、显示、输出空间查询:位置查询、属性查询、拓扑查询 空间查询是最基本的分析功能,包括从空间位置检索空间物体和从属性条件检索空间物体 空间分析:地形分析、网络分析、缓冲区分析、几何量测、地图分析、叠置分析、统计分析、决策分析 缓冲区分析:解决近邻度问题 缓冲区分析就是对一组或一类地物按缓冲的距离条件,建立缓冲区多边形图,然后将这个图层与需要进行缓冲区分析的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得到所需要的结果。 网络分析:解决路径分析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 GIS中的网络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线状要素组成的,是对城市网络的抽象。 叠加分析:解决设施的选址问题 把同一地区的两幅或两幅以上的图层重叠在一起进行图形运算和属性运算,产生新的空间图形和属性的过程。 GIS的产生和发展(选择或判断) 1963年加拿大测量学家Tom linson创造了GIS系统 ①60年代起步阶段②70年代巩固阶段③80年代突破阶段④90年代产业化阶段⑤21世纪网络化阶段 简述GIS的建模过程:了解目的(实际问题);准备所需数据,建立所需空间数据库;建模;查询和分析;生成报表。 举例说明GIS可应用的行业 所谓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就是人们应用GIS对地球表层人文经济和自然资源及环境等多种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以掌握城乡和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联系和空间过程的演变规律,使它成为国家宏观决策和区域多目标开发的依据,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气象部门、环境评估、宏观决策、规划决策、A VHRR、城市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电信资源管理、铁路地理信息系统、公安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医疗机构信息查询 GIS的地学基础 GIS中为什么要考虑地图投影 地理坐标为球面坐标,不方便进行距离、方位、面积等参数的量算与分析。 地球椭球体为不可展曲面 地图为平面,符合视觉心理,并易于进行距离、方位、面积等量算和各种空间分析 地球椭球体是不可展曲面,而地图是一个平面,当球面展开为平面时必然产生破裂或褶皱。“地图投影”就是要解决球面不可展的矛盾。 地图投影 由于球面上一点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标(经度、纬度)表示,而平面上是用直角坐标(纵坐标、横坐标)或者极坐标(极径、极角)表示,所以要想将地球表面上的点转移到平面上,必须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来确定地理坐标与平面直角坐标或极坐标之间的关系。这种在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保证地图精确度的重要的数学基础之一。 地图投影变形:面积变形、角度变形、长度变形 地图投影分类 投影面及球面的位置:圆锥投影、圆柱投影、方位投影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元数据标准(草案)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NFGIS)元数据标准草案(初稿)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提供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NFGIS)元数据的内容,包括NFGIS数据的标识、内容、质量、状况及其他有关特征。本标准可用于对NFGIS数据集的全面描述、数据集编目及信息交换网络服务。 2. 参考标准 ISO 15046-15地理信息--元数据(CD 2.0) FGDC 地理空间数据元数据内容标准(CSDGM)v.2.0 3. 术语 3.1 元数据 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即关于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性的信息。也可译为描述数据或诠释数据。 3.2 元数据元素(元数据Element) 元数据最基本的信息单元。 3.3 元数据实体(元数据Entity) 同类元数据元素的集合。 3.4 元数据子集(元数据Section) 相互关联的元数据实体和元素的集合。 3.5 信息交换网络(Clearinghouse) 数据生产者、管理者和用户之间的分布式、电子连接的网络。 3.6 数据志(Lineage) 数据继承信息,包括获取或生产数据使用的原始资料说明、数据处理中的参数、步骤等情况及负责单位的有关信息等。 3.7 引用文献(Citation) 数据集引用或参考使用的资料、数据集、模型、文献等。 4. NFGIS 元数据层次结构和性质 4.1 元数据层次结构 本标准规定NFGIS元数据分为三层:元数据子集、元数据实体和元数据元素。 元数据元素是元数据的最基本的信息单元,元数据实体是同类元数据元素的集合,元数据子

集是相互关联的元数据实体和元素的集合。在同一个子集中,实体可以有两类即简单实体和复合实体,简单实体只包含元素,复合实体既包含简单实体又包含元素,同时复合实体与简单实体及构成这两种实体的元素之间具有继承关系。 4.2 元数据性质 本标准定义三种性质的元数据子集、实体和元素: 必选(Mandatory)──元数据的核心内容,适用于各种被描述对象,是元数据文件必须包含的子集、实体或元素。 一定条件下必选(Conditional )──针对不同的被描述对象特征元数据文件所必须提供的子集、实体或元素。 可选(Optional)──该子集、实体或元素是可选的,由用户决定是否将其包含在元数据文件中。 5. NFGIS 元数据分级和特征 5.1 元数据分级 本标准规定元数据分为两级,即: 基本元数据──提供地理数据源基本文档所需要的最少的元数据元素集。它包括回答下列问题的元数据元素: "是否有特定主题的数据集('什么')?"、"是否有特定地区的数据集('何处')?"、"是否有特定时段的数据集('何时')?" 以及"订购或了解数据集更多情况的联系人('谁')? 完全元数据──提供完整的地理数据源(单独的数据集、数据集系列、各种地理要素)文档所需要的必选的和可选的元数据元素集。它完整地定义全部元数据,以便标识、评价、摘录、使用和管理地理信息。 5.2 元数据特征 本元数据标准定义了8种特征: 5.2.1 名称 赋给元数据实体或元素的标记。 5.2.2 标识码 计算机中使用的定义每个元数据实体和元素的唯一代码。代码结构为: xx xx xx 前两位为元数据子集,两位数字码 中间两位为元数据实体/独立元素,两位数字码 后两位为元数据实体包含的元素,两位数字码

国家1:2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说明与代码

国家1:25万数据说明与代码 由ouyangjunxiang于 2004-05-18 9:05 国家最新1:25万数据量太大,不便共享,这里先提供国家最新1:25万数据 说明 1:25万更新后数据说明 一、概述 1、覆盖范围 全国1:25万更新数据库共包含按照1:25万地形图分幅的数据816幅,覆盖整个国土范围。 二、更新数据说明 1、数据源: 国家测绘局于1995年组织,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建立而成的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数据库的内容是覆盖中华人民共和国整个国土范围的共816幅,每幅图的经差为1.5度,纬差为1度。 2、坐标系统: 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3、高程基准: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地图投影: 采用经纬度坐标----以度为单位 5、现势性: 本次建立的数据库的内容现势情况最低达到2000年底,有的资料现势性情况要更好,达到2002年 6、更新资料: 更新的基本资料有1:5万卫星数字影象数据;全国骨干交通网数据;1:5万地名数据;最新勘界成果。以及一些更新参考资料,如各省测绘局收集的现势资料、1:1万数据库成果、其他满足1:25万数据库更新要求的资料、图件、图集等。 7、更新内容: 更新内容涉及主要更新要素如全部铁路;全部境界;省道及以上等级道路;乡镇及以上等级点状居民地、县级及以上等级真形居民地;五级及以上等级河流;大型工程设施等重要地物。一般更新要素如县乡级道路;行政村级点状居民地、乡镇级真形居民地;六级河流等。 8、存储方式、内容: 内容是地理要素以经纬度表示的ARC/INFO 1:25万更新数据分为13层存放,各层包括一个或多个属性表,是以ARC/INFO COVERAGE格式分层存放的。 要素名层名属性表主要内容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构思]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构思] 〖摘要〗测绘工作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一项基础性、前期性和公益性的工作。测绘技术的发展,给测绘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传统的测绘管理方法(包括行业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测绘资料管理及对外提供服务等)已不能满足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及GIS技术建设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有关问题提出作者的初步见解。 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1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GPS技术给传统的大地测量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使传统的航测技术产生了根本的变革。以GIS、GPS、RS为代表的3S的技术给测绘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家测绘局以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为起点,以推广3S技术应用为龙头,先后在四川、北京、黑龙江、陕西、湖北、广东、海南等地建立七个数字化测绘技术生产示范基地,并将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确定为测绘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归宿,1995年底,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正式成立,同时在原来技术工作的基础上,开始筹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广西地区的GIS技术应用属全国较早的省份之一,北海市规划局、北海市土地局、南宁市土地局、柳州市规划局等均已建立或正在建设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系统,3S技术应用起步虽然较晚,但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进步很快。以广西测绘局为代表的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已基本形成生产规模,GPS应用技术已比较成熟,广西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其它专题GIS技术开发与应用正在起步,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在今后几年的1:5万、1:1万地形图更新建库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主要知识点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 什么是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有什么特性? 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表达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或者定义为: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切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都叫做地理信息。 (1)空间分布性:属于空间信息,其位置的识别是与数据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地理信息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的最显著的标志。 (2)数据量大。 (3)信息载体的多样性。 什么是GIS?它具有什么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GIS ,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以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并能产生高层次的地理信息。 具有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所有的地理要素,要按经纬度或者特有的坐标系统进行严格的空间定位,才能使具有时序性、多维性、区域性特征的空间要素进行复合和分解,将隐含其中的信息变为显示表达,形成空间和时间上连续分布的综合信息基础,支持空间问题的处理与决策。 地理信息系统从外部来看,它表现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而其内涵却是由计算机程序和地理数据组织而成的地理空间信息模型,是一个逻辑缩小的、高度信息化的地理系统。 GIS与其它信息系统有什么区别? GIS有别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GIS具有以某种选定的方式对空间数据进行解释和判断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数据管理,这种能力使用户能得到关于数据的知识,因此,GIS 是能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的DBMS,GIS必须包含DBMS。 GIS有别于地图数据库,地图数据库仅仅是将数字地图有组织地存放起来,不注重分析和查询,不可能去综合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提供辅助决策的信息,它只是GIS的一个数据源。 GIS有别于CAD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CAD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GIS有别于MIS(管理信息系统),GIS要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库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GIS的软硬件设备复杂、系统功能强;MIS则只有属性数据库的管理,即使存贮了图形,也是以文件形式管理,图形要素不能分解、查询、没有拓扑关系。管理地图和地理信息的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使用许可协议(甲类)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6921 (协议范本系列) 甲方:XXXXXX 乙方:XXXXXX 签订日期:XXXXXX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使用许可协议(甲类) 标准版本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使用许可协议(甲类)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协议文件为经过平等协商和在真实、充分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本着诚实守信、互惠互利的原则,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达成如下条款,并由双方共同恪守。,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本使用许可协议赋予使用方仅享有本协议所明确规定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使用权。提供方保证,提供方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法定授权提供者,并被授权具体行使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版权及相关权利。本许可协议为不可转让和非独占的。本许可协议由许可协议文本和附表组成。 1.使用方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使用方仅限于在本单位(本单位以使用方构成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为限)的范围内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不得扩展在所属系统和上级、下级

或者同级其他单位。但获得特别许可的除外。 (2)使用方必须在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所形成的成果的显著位置注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版权的所有者(所有者名称见附表)。 (3)使用方对被许可使用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不拥有复制、传播、出版、翻译成外国语言等权利,不得向第三方提供原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不得以商业目的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或者开发和生产产品。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任何格式或者任何复制品视同原始数据。使用方可根据需要对数据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但未经许可,不得将修改、转换后的数据对外发布和提供,并应将修改、转换的情况及修改、转换的内容向提供单位备案。使用方不得将原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或者其衍生成果在计算机互联网上登载。

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设计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学院: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姓名:乔婷婷 学号:201301181122

摘要: 目前,各种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兴未艾,它们的建设都需要有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作为其基础。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把基础地理数据获取、处理、管理、维护等各个环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文以平原区某市数字城市建设项目为例进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 与实现的研究。 该数字城市建设项目中的地形数据库建设涉及1:500、1:1000、1:10000、1:50000等多种比例尺;图形信息以点状、线状以及面状地物等形式存在;数据的属性信息以扩展属性和文字描述等方式存在,形成多尺度、多数据格式的数据源。 关键词: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概念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实现其输入、编辑、浏览、查询、统计、分析、表达、输出、更新等管理、维护与分发功能的软件和支撑环境的总称。 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组成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和支撑环境三部分组成,一般包括现势库和历史库。 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核心,按类型分为大地测量数据、数字线划图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和数字正射影像数据五个分库,分库又根据比例尺和分辨率的变化细化为子库,子库也可根据要素分成若干层; 管理系统和支撑环境是数据存储、管理和运行维护的软硬件及网络条件。 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总体流程: 总体流程如下:基础地理数据收集、数据检查分析、数据库结构设计、数据库编辑整理、质量检测、数据入库。 (一)基础地理数据收集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核心,按类型分为大地测量数据、数字线划图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和数字正射影像数据五个分库,分库又根据比例尺和分辨率的变化细化为子库,子库也可根据要素分成若干层; 研究数据为2012年野外实测,由南方CASS软件编辑成的数字线划图;图层依据《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编码》按八大类进行分层;要素编码采用国际码+图形代码组成,地形图数据中点状地物的编码在要素的Z比例属性中;线状地物的编码在要素的厚度属性中;要素的扩展属性为地物的实体名称。 地形图数据根据《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标准,要对需要面状表示的要素进行构面处理,如池塘面、植被面,构面前需进行拓扑关系处理。 (二)数据检查分析

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分析

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分析 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分析 1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一个省级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不是简单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而是基础测绘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有相应的行政管理体系与技 术标准体系与之配套。因此,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 硬件及网络环境、软件环境、技术标准体系、管理体系、数据库等 构成。 1.1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将以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网络中心,其它各测绘院、机关、测绘管理处、质量检查站等为网络节点,构 成一个C/S网络结构。硬件以微机为主,网络中心使用部分服务器 及工作站,外围设备包括绘图仪、扫描仪、打印机、光盘机、磁带机、数字化仪等。 1.2软件环境 1.3技术标准体系 系统应具有统一完整的技术体系,如数据采集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建库标准、数据质量检查与控制标准、数据更新标准、数 据使用标准等。技术标准应采用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当没 有国标和行标时,可按国标和行标的建标指导原则建立自己的标准。此外,还应有一批训练有素的技术干部作为系统的支撑。 1.4管理体系 严格地说,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为满足现代基础测绘管理需要而建立的一套现代化的测绘管理系统,因此必须根据现代计算机 网络及办公自动化的特点,建立一套新的管理体系,包括测绘行业

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成果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版权管理等。 1.5数据库 数据库是系统的核心。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部分包括: ●管理数据库:行政办公、人事档案管理、财务管理、测绘行业管理、质量监督管理、测绘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数据。 ●技术数据库:所有的技术标准、设计书、技术文档说明等。 ●1/25万数据库:是全国1/25万数据库的分库,包括地形、地名、数字高程模型、景观影象四个部分。 ●1/5万数据库。 ●1/1万数据库及基础数字地面高程模型。 ●1/5千数据库(重点地区)。 ●数字正射影像库。 ●大地测量成果数据库。 ●地名数据库。 ●境界数据库:包括国界、省界、地区界、市界、县界、乡界、村界、屯界等。 ●其它专题数据库:如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9202)专题等。 2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一个省级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不是简单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而是基础测绘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有相应的行政管理体系与技术标 准体系与之配套。 因此广西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软件环境、技术标准体系、管理体系、数据库等构成。 2.1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环境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流程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流程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的内容 基础地理信息主要是指通用性最强,共享需求最大,几乎为所有与地理信息有关的行业采用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和进行空间分析的基础地理单元,主要由自然地理信息中的地貌、水系、植被以及社会地理信息中的居民地、交通、境界、特殊地物、地名等要素构成,另外,还有用于地理信息定位的地理坐标系格网,并且其具体内容也同所采用的地图比例尺有关,随着比例尺的增大,基础地理信息的覆盖面应更加广泛。基础地理信息的承载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数据、卫星像片、航空像片、各种比例尺地图,甚至声像资料等等。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的意义 通过制定统一的分类代码标准,将多格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统一整理转换进行入库形成统一的数据库,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共建共享与交换及数字化城市建设奠定良好的准备,同时通过建立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避免各部门间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社会资源。 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的基本流程 1)、规范及标准的制定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为了能将它们有机地进行组织,有效地进行存储、管理和检索应用,只有将所有的地理信息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和编码,使其有序地存入计算机才能对它们进行按类别存储,按类别和代码进行检索,以满足各种应用分析需求。因此首先必须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编写相应的元数据标准。根据绍兴项目的实施其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主要有以下内容: (1)、《4d产品数据成果入库提交技术规定》 (2)、《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 (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规定》 (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技术规定》(5)、《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属性》 (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字典》 (7)、《基础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整理及入库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建库技术要求

项目编号: ZXPR-SU020-2003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基础地理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 Version: 2.1 本文档使用部门:■主管领导■项目组 □客户(市场)□维护人员□用户

编制:评审:项目评审委员会 日期:日期: 分发编号: 目录 1.前言 (4) 1.1范围 (4) 1.2引用标准 (4) 2.总则 (4) 2.1编制目的 (4) 2.2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工作 (4) 2.3数据成果 (4) 2.3.1成果资料 (4) 2.3.2成果格式 (5)

3.基础地理数据集规范 (5) 3.1数据文件命名 (5) 3.2图层名称结构 (5) 3.3图层定义 (6) 3.3.1测量控制点(POINT)*A01P (7) 3.3.2测量控制点辅助线(LINE)*A02L (8) 3.3.3测量控制点注记(POINT)*A03P (8) 3.3.4居民地(POLY、LINE、POINT) *B01A、*B01L、*B01P (9) 3.3.5居民地附属物(POLY、LINE、POINT) *B02A、*B02L、*B02P (9) 3.3.6居民地注记(POINT)*B03P (9) 3.3.7工矿建(构)筑物(POLY)*C01A (10) 3.3.8工矿建(构)筑物辅助线点(LINE、POINT)*C02L、*C02P (10) 3.3.9工矿建(构)筑物注记(POINT)*C03P (10) 3.3.10交通道路(POLY 、LINE)*D01A、*D01L (11) 3.3.11交通道路辅助设施(LINE、POINT)*D02L、*D02P (11) 3.3.12交通道路注记(POINT)*D03P (11) 3.3.13管线(LINE)*E01L (12) 3.3.14管线辅助设施(POINT)*E02P (12) 3.3.15管线注记(POINT)*E03P (12) 3.3.16水系(POLY、LINE)*F01A、*F01L (13) 3.3.17水系辅助设施(LINE、POINT)*F02L、*F02P (13) 3.3.18水系注记(POINT)*F03P (13) 3.3.19境界(POLY、LINE、POINT)*G01A、*G01L、*G01P (13) 3.3.20境界注记(POINT)*G03P (14) 3.3.21地貌与地质(POLY)*H01A (14) 3.3.22高程点(POINT)*H01P (14) 3.3.23等高线(LINE)*H01L (14) 3.3.24地貌与地质辅助设施(LINE、POINT)*H02L、*H02P (15) 3.3.25地貌与地质注记(POINT)*H03P (15) 3.3.26植被(POLY、LINE、POINT)*I01A、*I01L、*I01P (15) 3.3.27植被辅助设施(LINE、POINT)*I02L、*I02P (15) 3.3.28植被注记(POINT)*I03P (16) 3.3.29图幅索引图层(POLY)*INDEX01 (16) 4.数据转换流程 (16) 4.1数据转换技术流程 (16) 4.2代码转换、数据分层 (17) 4.2.1测量控制点 (18) 4.2.2居民地及垣栅 (18) 4.2.3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 (20) 4.2.4交通及附属设施 (25) 4.2.5管线及附属设施 (29) 4.2.6水系及附属设施 (30) 4.2.7境界 (33) 4.2.8地貌和土质 (33) 4.2.9植被 (34) 4.2.10注记 (35) 4.2.11其他特殊要求 (35) 4.3数据接边处理 (36) 4.4数据检查 (36) 4.4.1质量控制指标 (36) 4.4.2自(互)检 (36) 4.4.3过程检查 (36)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使用许可协议(甲类)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使用许可协议(甲类)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使用许可 协议(甲类)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年月日

本使用许可协议赋予使用方仅享有本协议所明确规定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使用权。提供方保证,提供方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法定授权提供者,并被授权具体行使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版权及相关权利。本许可协议为不可转让和非独占的。本许可协议由许可协议文本和附表组成。 1. 使用方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 使用方仅限丁在本单位(本单位以使用方构成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为限)的范围内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不得扩展在所届系统和上级、下级或者同级其他单位。但获得特别许可的除外。 (2) 使用方必须在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所形成的成果的显著位置注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版权的所有者(所有者名称见附表)。 (3) 使用方对被许可使用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不拥有复制、传播、出版、翻译成外国语言等权利,不得向第三方提供原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不得以商业目的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或者开发和生产产品。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任何格式或者任何复制品视同原始数据。使用方可根据需要对数据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但未经许可,不得将修改、转换后的数据对外发布和提供,并应将修改、转换的情况及修改、转换的内容向提供单位备案。使用方不得将原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或者其衍生成果在计算机互联网上登载。 (4) 使用方主体资格发生变化时,应向提供方重新提供使用申请,并需重新签订使用许可协议。 2. 使用方必须根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密级按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严防泄密。 3. 违约条款 (1) 使用方在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者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主管部门的规定,其使用权即无条件终止。 (2) 使用方违反本协议的任何约定,提供方有权收回其所提供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相关资料,使用方不能保留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任何拷贝或者使用基丁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开发的任何成果,并须赔偿因违约侵权给提供方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 4. 提供方所提供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许可的用途等见附表。提供方在向使用方提供国家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时,同时提供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相应数据说明和使用说明。 提供方不承诺对所提供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可能存在的与现势的某种不一致或者缺陷进行修改。提供方不因该数据本身的瑕疵而对使用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承担任何责任。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元数据标准(草案)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NFGIS)元数据标准草案(初 稿)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提供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NFGIS)元数据的内容,包括NFGIS数据的标识、内容、质量、状况及其他有关特征。本标准可用于对NFGIS数据集的全面描述、数据集编目及信息交换网络服务。 2. 参考标准 ISO 15046-15地理信息--元数据(CD 2.0) FGDC 地理空间数据元数据内容标准(CSDGM)v.2.0 3. 术语 3.1 元数据 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即关于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性的信息。也可译为描述数据或诠释数据。 3.2 元数据元素(元数据Element)元数据最基本的信息单元。 3.3 元数据实体(元数据Entity)同类元数据元素的集合。 3.4 元数据子集(元数据Section)相互关联的元数据实体和元素的集合。 3.5 信息交换网络(Clearinghouse)数据生产者、管理者和用户之间的分布式、电子连接的网络。 3.6 数据志(Lineage)数据继承信息,包括获取或生产数据使用的原始资料说明、数据处理中的参数、步骤等情况及负责单位的有关信息等。 3.7 引用文献(Citation)数据集引用或参考使用的资料、数据集、模型、文献等。 4. NFGIS 元数据层次结构和性质 4.1 元数据层次结构 本标准规定NFGIS元数据分为三层:元数据子集、元数据实体和元数据元素。 元数据元素是元数据的最基本的信息单元,元数据实体是同类元数据元素的集合,元数据子集是相互关联的元数据实体和元素的集合。在同一个子集中,实体可以有两类即简单实体和复合实体,简单实体只包含元素,复合实体既包含简单实体又包含元素,同时复合实体与简单实体及构成这两种实体的元素之间具有继承关系。 4.2 元数据性质 本标准定义三种性质的元数据子集、实体和元素:

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

第五节某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 一、概述 二、某市基础地理信息基础 (一)、网络基础设施 (二)、某市地理信息标准 (三)、地理信息数据现状 1、各部门现有地理信息数据 2、市规划局现有数据 三、某现有地理信息系统 (一)、各部门地理信息系统 (二)、各部门构建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三)、市规划现有系统 1、规划信息动态监控系统 2、测绘成果管理与分发系统 3、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 4、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5、街道社区管理信息系统 6、农村住房防灾管理信息系统 四、地理信息地图的应用 1、卫星底图 2、彩红外影像图 五、某地理信息建设组织机构 六、某地理信息使用单位

第五节某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 一、概述 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是用以满足各个行业进行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应用、交互、共享和服务,并能提供标准框架数据及运行环境的集合,是各行业、各单位和部门进行数据共享、数据交换的公共平台。它可以为各种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提供最为基础的数据支持,是城市极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 随着某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政府、企业和公众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特别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数字某”的宏伟目标后,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提出了建立为单位业务服务的地理信息系统需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管理的数据主要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目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建筑物、交通、境界、地貌、植被、管线、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其部分属性信息,是各种地理信息的载体和空间定位基础,具有公用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几乎为所有地理信息系统使用。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中期,经过30多年的迅猛发展,目前发达国家已将它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用于城市动态管理和规划设计,并将它作为城市重大问题和突发性事件进行科学决策的现代化手段。 我国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以遥感为先导,1980年在天津和1983年在京、津、渤地区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989年,在常州、洛阳和沙市三个中等城市进行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和研究探索和建设。1990年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在经济特区和东南沿海城市,对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应用为导向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建设速度加快,已进入城市管理和规划的业务应用阶段。用户对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需求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在迅速增强。目前我国有相当一批城市,如广州、北京、上海、重庆、青岛等大城市,深圳、海口、北海、厦门等中小城市等建立起了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及其他专题数据库,诸如规划与土地管理数据库、地下综合管线数据库、水利数据库和交通数据库等。在城市信息的查询,政府职能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土地、规划或房地产管理的计算机化,乃至部分城市问题的分析评价与科学决策,以及某些数据或信息更新等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借助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这一先进技术,并产生了非常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浙江省省内城市中杭州、宁波两市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起步较早。“数字宁波”早在2001年就成为建设部的应用试点,“数字宁波”总体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宁波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为“数字宁波”的统一数据平台。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已建立宁波多源、多尺度的基础空间数据库,并在次基础上,建立起了“规划管理”、“综合管线”“网上发布”等若干个应用示范工程。杭州市基础空间数据系统经过几年的建设,也已基本完成,并开发了“数字社区”、“数字民政”、“地下综合管线”等若干个应用示范。嘉兴市已在2005年底初步建立起全市同意的基础地理空间框架,以此作为统一的数据平台,完成了“规划管理”、“综合管线”、“网上发布”、“三维虚拟城市”等应用示范工程的建设。 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是用以满足各个行业进行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应用、交互、共享和服务,并能提供标准框架数据及运行环境的集合,是各行业、各单位和部门进行数据共享、数据交换的公共平台。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管理的数据主要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目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建筑物、交通、境界、地貌、植被、管线、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其部分属

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发表时间:2018-11-16T20:38:16.2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作者:崔雪妍[导读] 摘要: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河北大地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河北保定市 071000摘要: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阐述了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及应用。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发展趋势地理信息数据库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满足城市信息化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外,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建设和管理好地理信息数据库,就应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好数据库的建库方案,这样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1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数字城市”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数字城市”建设是指将有关城市的信息,包括城市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各个方面,以数字的形式进行获取、存储、管理和再现,通过对城市信息系统的综合分析和有效利用,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数字城市系统的开发、应用和服务是以数据的采集与更新、数据的共享与交流、数据的分发与挖掘、数据的商业化和社会化为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达到一定的要求目标,如:系统需要易于使用、管理及维护,能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成为可依托的有力工具;系统建设的结构、功能和界面需操作方便、灵活,适合各层次用户使用且易于更新和管理;系统采用基于COM组件机制和AreGIS En-gine组件包的开发方式,进而使代码实现很大程度地重复应用、保证系统广泛的自适应性和良好的可扩展性;系统的内容、数据分类与编码、数据精度等应采用有关国家标准;系统在设计时以系统功能方便扩充、组可重复应用为指导思想;系统应采用先进的方法、设备、技术等,提高系统的技术水平及质量,目标是围绕省级基础地理数据建库、测绘资料档案管理、数据增值服务、数据分发、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等核心业务和工作,建立满足内部和外部地理信息分发服务需要的业务系统,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水平,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办公效率和应急响应速度,形成信息化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系统应成为综合性地理信息资源的基础和保证。 2数据库建库 2.1库体创建。根据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按照选择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物理空间的分配、参数的设置、数据表的创建等。 2.2入库检查。数据入库前依据数据生产中使用的技术设计书和有关技术规定、数据生产技术总结、数据生产中的数据检查报告和验收报告等,采用程序进行批量检查和人工交互检查两种方式进行质量检查。 2.3数据处理。为保证各种数据库逻辑无缝、关系正确和要素属性一致,要进行矢量数据属性及图形接边、影像色调调整、数字高程模型、高程接边处理及代码转换、数据格式转换、坐标转换和投影转换等入库数据转换处理。 2.4数据入库。数据入库分为分区入库和分要素两种模式。分区入库是以区域或图幅为单位组织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分要素入库是以要素层为单位组织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对影像数据和DEM数据采用分区入库的模式,对矢量数据采用分要素入库的模式。所有入库都采用程序批量入库的方式进行。 3数据库功能与应用 3.1功能。1)数据库的基本功能。用户管理、日志管理、数据库管理、视图管理、数据导入、信息查询、数据导出、数据转换和输出打印等,实现对多种空间数据的集成和管理、海量数据的查询和提取及投影、格式转换。2)数据库的更新。提供两种更新方案,一是对数据存储单元内的数据进行整体替换的方法,来实现对数据或数据库的更新,即用新的数据来替换旧的数据。二是在数据库系统中直接对某一数据单元内的局部数据进行增、删、改操作。无论哪种更新手段,替换下来的数据都存储在历史库中,以便对现实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3.2应用。在应用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已从最初的学领域扩展到测绘、国土、环境、水利、农业、林业和矿产等传统资源管理和城市规划、应急、公安、交通,旅游、工商、卫生和统计等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并逐步在通信,电力、石油石化、银行、保险、煤矿、物流、烟草、广告、大型制造业、大型零售企业等工商领域和个人位置服务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4发展趋势 4.1GIS数据的共享和开放 目前,我国GIS的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一些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所承担的大型项目中,社会普及率低,对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还不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GIS数据的保密性不够,数据获取困难是GIS技术发展的严重障碍。随着各种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获取成本已极大地降低,提升数据共享和开放,可让GIS更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提高经济活动效率,减少GIS数据重复建设的成本。 4.2GIS产业化及市场化 当前,我国GIS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现阶段,我国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IS软件品牌,这些软件品牌已在较多领域中得到了应用。在今后,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信息市场、产品市场、技术市场和劳务市场等将初步形成,产业结构会比较合理,地理空间数据将更加丰富,自主产权软件市场占有率将大幅提高,将涌现出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并形成合理的地理信息产业链。 4.3网络GIS的发展 网络GIS是将Intemet与GIS相结合,使地理信息能在高速的网络环境中实现漫游和共享,这极大地开拓了GIS的应用领域。利用网络发布空间数据,为用户提供空间数据浏览、查询和分析等功能,形成一个网络化的地理空间平台,将是GIS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4.4三维GIS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 三维GIS和二维GIS相比,能帮助人们更加准确真实地认识我们的客观世界。三维GIS能支持真三维的矢量和栅格数据模型及以此为基础的三维空间数据库,解决三维空间操作和分析问题,可以预见,三维GIS的发展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4.5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与GIS结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