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岁半宝宝的教养

一岁半宝宝的教养

家有好奇宝宝
宝宝从独自站立的那一天开始,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站立使宝宝的视角发生改变。宝宝喜欢充满挑战的运动,上桌子、钻柜子、走台阶、爬沙发,等等。宝宝开始对空间方位感兴趣,他们不断变化身体姿势,体会不同位置带来的新奇感。

为宝宝创设安全、多样的环境。保护宝宝的好奇心,带领宝宝一起玩耍,让宝宝体会不同的方位并使用准确的方位词给宝宝解释。

随时对宝宝进行安全教育。不要低估宝宝的能力,与其等发生危险再后悔,不如提前对宝宝进行安全教育。告诉宝宝家里哪些地方、哪些物品是危险的,教会宝宝如何从高处退着爬下来(如图所示)。

彻底检查家中的家具,利用防撞桌角、安全门卡、插座保护罩为宝宝创造安全的活动场所。

宝宝喜欢私密、封闭的小空间,可以和宝宝一起搭建“宝宝小屋”,与宝宝一起躲在小屋里藏猫猫、做游戏。

带宝宝到适合低幼儿童玩耍的游乐场去,爬软体积木、溜小滑梯、荡秋千,让宝宝尽情体会不同的空间方位感并随机让宝宝理解不同的方位词。如:滑滑梯时告诉宝宝:“走上去”“滑下来”;荡秋千时告诉宝宝“向前荡”“向后荡”……

多带宝宝到户外活动,带领宝宝观察天空中的小鸟、水中的小鱼、风中飞舞的树叶,培养宝宝对自然的观察能力。\

学步期宝宝的乐感练习
从爬行到直立行走,小宝宝用自己短短一年的成长经历生动地再现了整个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

在此之前,宝宝们只能被动地任由大人抱着四处移动,但从现在开始,他们可以充分地享受双腿行动自由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喜悦。他们能花上整晚的时间不知疲倦地在家来回奔跑,还喜欢手脚并用爬上爬下,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及时地用不同的方式来培养宝宝的乐感:

1.节奏感的练习:宝宝坐在手推车上或抱在手上的时候,家长边走边数一、二、三、四,还可以变换简单的节奏类型,或用自编的短句进行节奏的变换,这种变换常常让这个时期的宝宝们觉得乐趣无穷。

2.律动练习:小宝宝们大多喜欢节奏分明的歌曲及童谣,学步期的宝宝肢体活动余地增大,能更好地掌握律动练习,这种练习也能极大地增强宝宝们的肢体协调性。家长们可跟随CD或自己边唱边做一些简单的动作:点头、转动手腕、原地旋转、踏步、双腿蹦跳等动作,你会发现宝宝们看得目不转睛,只要多重复几次,这些小音乐家就会随着歌曲节奏的不同来随机地选择不同的动作来表达他们所领会到的情感。

3.音高音准的练习:无一例外的,学步期的宝宝们都喜欢爬高低不平的台阶,想象一下,那高高低

低的台阶就是黑白琴键,每当宝宝踩上去,妈妈顺着唱“1、2、3、4......”,在这个过程中,就轻松而形象地让宝宝掌握了音阶及高低音的区别。

总之,只要我们提供丰富的素材,宝宝们就能有更多选择来度过他们的快乐时光,同样,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让我们的亲子时光变得其乐融融。
幻想与真实之间的小宝贝
假装游戏,是18个月到2~3岁儿童早期象征能力发展良好的例子。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通过假装游戏,年幼儿童学会并加强了新获得的表征图式(图式,是指对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认知)。这个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宝宝都喜欢玩假装游戏,比如,假装拿杯子喝水,假装自己是医生给布娃娃看病,等等。

为了更好地引导宝宝玩假装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增加宝宝的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让我们先来了解幼儿假装游戏发展的特点吧。

(1)假装活动与现实生活日益分离

2岁之前的宝宝只是利用现实物体进行假装游戏,如假装吃玩具水果,假装用杯子喝水。到2岁左右他们开始使用一些现实程度小的玩具,如把积木当车开,而且越来越频繁。不久,儿童开始利用身体的一部分来代表,如把手指当香肠。到3~5岁,即使在没有任何现实物体支持的条件下,儿童对物体和事情的想象依然会发展得很好。

(2)假装游戏的自我中心倾向逐渐减弱

起初,假装游戏是指向自己的,如假装自己吃饭。过了一小段时间后,儿童会把假装行为指向物体,如喂洋娃娃吃饭。在3岁初,假装游戏的对象会变成一个分离的部分,如让洋娃娃自己喂自己吃饭,或让玩具父母给玩具宝宝清洗,或者让洋娃娃按一个按钮来启动火箭。当儿童认识到用来假装的物体可以自己进行假装行为的时候,他们假装游戏的自我中心倾向就减弱了。这一发展表明,当儿童意识到假装游戏中代理者和接受者都能独立于他们而存在时,假装行为就逐渐成为一个以非自我为中心的活动。

(3)假装游戏的复杂性不断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后,假装游戏中包含了更复杂的图式组合。例如,幼儿可以假装用一个杯子喝水,但是他还不能把喝水与倒水结合起来。到了2岁半时,儿童才开始与他人一起玩假装游戏。到3岁左右,幼儿已经能够对角色之间的关系以及故事情节有一个较为复杂的理解了。4~5岁时,儿童能有效地建立相互游戏的主题,并在精心策划的游戏中创造并准确扮演多种角色。

由上可知,假装游戏实际上主要是在幼儿时期开始蓬勃发展的。家长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孩子一起玩各种形式、复杂性不

断提高的假装游戏(比如,过家家,角色扮演),促进宝宝各项能力的综合平衡发展。
如何培养宝宝的阅读兴趣?
阅读的习惯从满月开始就要养成。宝宝满月后,妈妈每天都可以给宝宝读故事。宝宝一周岁后,随着思维能力的增强,宝宝越来越喜欢有妈妈陪着看书,讲图书里面的故事。此时,家长应给孩子提供阅读的空间和时间,培养婴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教会他拿书的方法,阅读时的正确姿势,阅读后把图书放回原来的位置等。随着宝宝手指灵活性的增强,宝宝可以帮妈妈翻翻书,翻到哪里妈妈就讲到哪里,更增加了宝宝看书的兴趣。家长还可以允许婴儿自己独立地看书。你会发现,宝宝一会儿把书颠倒了,一会儿又从后向前翻书,一会儿又连翻好几页。家长千万不要因此而制止他,这表明婴儿正在“研究”和“探索”书。

另外,家长和宝宝一起看图书时,宜采取有问有答的方式,从而提高宝宝对语言和语境的领悟能力。慢慢地,可鼓励宝宝说出来,即使说得不好也没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宝宝既领会了故事的内容,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会对读书越来越感兴趣。

一岁多的宝宝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给他们看书,应以小动物和生活常识为主要内容,最好配有色彩鲜艳的大幅图片,便于吸引宝宝的视线,也容易理解,比如看图识物类图书;也可选择故事结构简单、页数很少的书或两三页一个独立故事的故事集。小宝宝的书只能有很少的字,甚至没有字,宝宝的阅读是从读图起步的。同时,宝宝书画面中的景物不要太零乱,绘图要准确,人物的神态好,印刷质量好,以免误导宝宝。在形式上,小开本、卡通造型、有声音的书、洗澡书、布书等都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宝宝。

在阅读时间的安排上,每天应给宝宝安排相对固定的读书时间,比如早饭后半小时、下午起床后、晚饭后半小时等。久而久之,每到这个时候,宝宝心里就会有一种期待。在亲子阅读的时候,父母最好能读出声音来,而且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对其中不同的角色最好能用粗细、高低不同的声音讲述,让宝宝直观地感受到角色之间的区别。
怎么应对宝宝的“挑战”
人格养成关键期——挑战权威。宝宝会对大人进行试探,尝试着去做大人不让他做的事情,拒绝做大人要求他做的事情。17~20月期间,孩子的自我意识和个人权利意识发展起来,但是孩子对挫折的忍受能力达到最低点。这时候的孩子理性不足、喜欢自作主张,富有反抗精神,但抗挫折的能力很低,和他生活在一起确实压力很大。但是这个阶段正是主要看护人对宝宝的人格养成会产生

巨大影响的时期。做得好的家庭会让孩子在两岁之后拥有一个让让人愉快的性格。

这段时期孩子通常会对大人进行试探,尝试着去做你不让他做的事情,拒绝做你让他做的事情。这时你要做好准备应对这场意志力之争。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让孩子认为他有比你更多的权威,坚定的遵守已经制定的家庭规则,当然你自己也要身体力行。如果你自己言行不一,会严重影响你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感。但是,不要试图完全压制这种挑战,也不要试图赢得所有的争执。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小小的胜利有着重要意义。

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你可以告诉他“遇到什么事儿了,说出来会好些。”通常在这个时期,孩子会使用的词汇量也开始增加。鼓励和引导孩子养成“说出来”的习惯,对于缓解孩子的焦虑和压力很有好处。
给宝宝提供良好的模仿环境
模仿关键期——模仿语言、动作、表情。宝宝会重复父母的动作、语言、表情;而且喜欢重复模仿其他小朋友的一举一动。模仿是孩子从自我中心到关注外部世界的必经之路。从形式上看,模仿别人时完全没有自我,但实际上孩子必须经历这段时期才能形成完整的自我。

作为家长,在这一阶段不必干涉孩子的模仿行为,但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给孩子提供负面的模仿榜样。模仿能力是孩子身心快速成长的催化剂,同时也可能是学习坏习惯的途径。举例来说,如果孩子小时候看到爸爸常打妈妈,虽然很讨厌甚至憎恨这种行为,但是等长大之后,还是容易模仿爸爸的行为,因为潜意识里已经埋下了用暴力去解决问题的种子。因此,在模仿的关键期中,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模仿环境非常重要。
如何应对“入园焦虑”?
依恋关键期——分离焦虑。宝宝非常粘人,—离开主要看护人就会感到不安,严重时寸步也不愿离开。这个阶段的宝宝最粘人,这是因为这段时期容易产生强烈的“分离焦虑”。建议不要在这个阶段送孩子去幼儿园,他适应起来会非常困难。

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是宝宝感觉离开看护人就不安全。所以要想减轻这个问题,你就必须让他懂得虽然有时你不在他身边,但是你一定还会回来,而且不论能不能看见他,你都是爱宝宝的。

注意,在你需要离开时,不要把自己的焦虑传给孩子,只要坚定而平静地对他说:“妈妈下班就回来”,使离开变得很自然。切忌不要偷偷溜走,会显得你真的消失不见了。在你回来时要对宝宝说:“我回来了,你玩得高兴吗?”经常这样说,能强化宝宝对你一定会“回来”的信心,渐渐就能在看不到你的时候,也有足够的安全感了。关于如何减轻

分离焦虑,还可以参考亲子游戏“妈妈还回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