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诗配画秋之颂

古诗配画秋之颂

古诗配画秋之颂
古诗配画秋之颂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

晚上天气清凉带来了秋意。松林

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

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洗衣服的

妇女们归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春天的芬芳留不住就由它去吧,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赏析:

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

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

译文:月亮初升时秋露已经稀微,

身着单薄的罗衣并未更换别的衣

裳。

漫漫长夜满怀深情地银筝拨动,

心中害怕独守空房,不忍进屋睡

觉。

赏析:

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诗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流露出女主人公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表现出诗人诗艺的功力。

《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

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

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赏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译文:

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

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

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

子;江上两座桥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烟之中;秋色苍茫,梧桐也已经显得衰老。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

赏析: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静寂的,山冈一带的丛林里冒出人家一缕缕的炊烟,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呈现出一片苍寒景色,使诗人感到是秋光渐老的时候了。

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完全沉浸在他的视野里,他的观察是深刻的,细致的;而他的描写又是毫不粘滞的。他站得高,望得远,抓住了一刹那间的感受,用极端凝炼的形象语言,在随意点染中勾勒出一个深秋的轮廓,深深地透漏出季节和环境的气氛。他不仅写出秋景,而且写出了秋意。他在高度概括之中,用笔丝丝入扣。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译文: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

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

分乡愁。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

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

合情投……

赏析: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

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

轻盈地扑打流萤。天街上的夜

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卧榻

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赏析: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

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

译文: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

下;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有

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活困

苦,常恨鬓如霜白;困顿潦倒精神衰颓,

我且戒酒停杯。

赏析: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是大历二年(767)在夔州写的。“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

盘旋,悲凉沉郁之作。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

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

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

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

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

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赏析:这首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结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

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

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

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

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

之外。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

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赏析: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

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阳

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

情意。随着军营的号角声

响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笛的声音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将军和征人们不能入寐,愁白了头发,流下伤心眼泪。

赏析: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

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

白云红叶两悠悠。

译文: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

悬空一泻而下,澄清的水与蓝天在月

色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副空明澄澈的秋

景画卷。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

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

是悠闲自在的红叶。幽静的秋色是多

么令人陶醉啊!

赏析:

在这首《秋月》中,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仔细品味一下,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

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

译文:一轮秋月刚刚升

起秋露初生,丝绸已嫌

太薄了却懒得更衣。更

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

筝,原来是怕空房寂寞

不忍回归。

赏析:

这是写宫怨的。前两句写秋夜微凉,景物凄清;后两句写寂寞难寝,所以殷勤弄筝。所谓“心怯空房”,其实是无人临幸的委婉说辞而已。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掩蔽得严严实实。一经点破,怨情即跃然眼前。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译文:

不知从哪里吹来了秋风,

在萧萧的风中送走了雁群。凌

晨,秋风吹动着庭园的树木,

树叶瑟瑟。秋风的来去虽然无

处可寻,无形的秋风却分明已

经尽在庭园。来到耳边了,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赏析: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可能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开头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但诗人没有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驰骋诗亿。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宵.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

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

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

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

上了。

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秋雨中赠元九》

【唐】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

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

比君校近二毛年。

翻译:

青苔地上落满红叶,秋天的悲凉气

氛,实令人不堪忍受,何况又是凉风劲

吹,晚间落雨的天候。不要怪我因秋而

悲伤,比起你来与老年更临近了。

赏析:

元九:元稹行九。《秋雨中赠元九》是一首七言绝句。“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这两句是说,青苔地上落满红叶,秋天的悲凉气氛,实令人不堪忍受,何况又是凉风劲吹,晚间落雨的天候。“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可见因秋而思友,因秋而悲叹年华易逝,白发(二毛)将生,不觉距老年临近了(白居易长元稹七岁)。以景寓情,委婉含蓄,虽语调沉郁,却韵味有致。

【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

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

阶下丛莎有露光。

翻译:

不知不觉就立秋了,夜也渐

渐长了。清凉的风缓缓地吹着,

又感到凉爽了。酷热的夏天热气

终于消退,房子里也安静了。台

阶下的草丛也有了点点露水珠。赏析:

这是一首恋情诗。通过处于恋爱状态下的女儿家听觉、视觉、触觉的敏感体认,多层次写出秋光之“嫩”,又通过初秋风物的逐层展现和主人公的行为举止,透露出恋情初炽的女儿家的特殊心理情态,情、景、人巧妙合一,趣味隽永。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

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

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

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

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

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

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

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

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

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

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赏析: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游子的心态。在消息传达不便的封建社会,长期客居异地的人常有类似的体验,一经诗人提炼,这件极平常的小事、极普通的题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义。

《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

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砧声

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

牵系玉关的情人。什么时候才能

把胡虏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赏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译文:

荆溪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少,河床

上露出了白色的石头,天气慢慢地变

凉了,枝头的红叶渐渐稀少。弯曲的

山路上原来没有下雨,可这浓浓的青

松翠柏中烟雾迷蒙,水气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湿了行人的衣裳。

赏析:

《山中》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由满是白石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表达了诗人悲己思乡之情。

古诗配画活动方案

“古诗文配画”经典诵读活动 ------东门塘小学诗文配画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我国古老的文化长河中,诗与画是一对关系十分密切的姐妹艺术,“诗画同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学生们对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挑选,配上相应的图画,让浓浓的诗情变成生动鲜活的画面。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经典文化内涵,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学生身心,近日,准备在我校开展古诗配画活动。通过古诗配画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经典文化内涵,体验古诗的独特韵味,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从诗画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 二、活动主题 “诗文中有画,画中有诗文”古诗文配画活动。 学生先通过自己对古诗文的朗诵,再用一幅幅稚嫩而充满想象力的画配以相关诗文来展现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对诗意的追寻、对生活的热爱。 三、活动时间 2015年9月14日——9月25日 四、活动要求 1、学生自选一首古诗或古文进行朗诵、配画。以各年级诵读的诗文为依据,综合体现学生诗文背诵、诗意理解、等方面知识。 2、朗诵要有古诗韵味,富有情感;配画构图要饱满,主题鲜明,内容突出。 3、画中要有诗文书写,字体应有书法色彩,体现书画相辅相成特点。

4、纸张:统一在8开纸上绘画,绘画形式不限。 5. 学生自备彩笔,学校统一纸张,书写工整,整洁。画面清晰,色彩搭配合理。 五、配画内容选择(可自选) 三年级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春日》《大林寺桃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游园不值》《村居》《绝句》(迟日江山丽)《咏鹅》 《蜂》《梅花》 四、五年级古诗:《泊船瓜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 《清平乐村居》《如梦令》《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滁州西涧》《惠崇<春江晓景>》《小池》《元日》 六年级古诗: 1.长歌行汉乐府2.七步诗曹植3.敕勒歌北朝民歌 4.咏鹅骆宾王5.回乡偶书贺知章6.咏柳贺知章 7.凉州词王之涣8.登鹳鹊楼王之涣9.春晓孟浩然 10.宿建德江孟浩然11.凉州词王翰12.出塞王昌龄 五、奖项设置 本次活动分低、中、高三个组,每个组分别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 六、具体活动安排 1、活动准备阶段:自由选择好适合配画的古诗内容。 2、活动初赛阶段:2015年9月18日前各班进行初选,选出4人参加学校决赛。 3、决赛阶段:学校组评委进行于9月25前进行决赛。

古诗配画.pdf

教学内容: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什么是家庭氛围,认识到家庭氛围与孩子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解,组织教师和家长进行讨论,找出目前我校学生家庭氛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使家长了解如何创造和谐的 家庭教育氛围并能自觉执行。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1、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内涵不同,职能不同,责任不同,无法相互替代。 2、家长养育子女,“望子成龙”,但不能只重视“养”,更应重视“育”,否则对子女的教育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二、家庭氛围和孩子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 (一)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子女成长: 1、例:美国纽约州有一个酒鬼兼赌徒马克斯·朱克,在他之后七八代的子孙中有300多人成了乞丐和流浪者,7

人因杀人被处死刑,63人因偷盗被判刑,因喝酒死亡或成残废者竟多达400余人!“人种论”者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然而当时的教育学家作出 另一种统计是:美国纽约有一个儿童救护会,它收容和 照顾的孩子大多是乞丐、流浪者及贫民窟的孩子,即当 时所谓的“低能儿童”。由于救护会付出酬金,把孩子 送到可靠的家庭里接受良好教育,结果在50年内总计收容的2.8万儿童中,有87%成为教授、医生、技工等有 用之才。最有趣的是,前面提到的马克斯·朱克一个第 九代孙,也被该救护会收容,送到一个有教养的家庭寄养。截至1917年所作统计为止,他的操作和学习成绩都特别好。他已经20多岁,被舆论认为是“地方上的模范青年,前途大有希望”。 2、结论:人的未来发展成功与否不是取决于血统,而是取决于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 (二)什么是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是指家庭组成的人、物、精神等方面给予 人某种强烈的感觉或印象。家庭氛围有物质的、精神的,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姓名:朱丽静 学科:信息技术 学校:北京师范大学承德附属学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未来科技视频 2.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这节课朱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上课前老师给大家播放了一个小视频,为我们展示了未来人类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学习和生活,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我们的生活特别具有现代感是不是,那么要在未来好好的生活,是不是要认真努力的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啊? 跟着老师的脚步赶紧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好不好。 3.老师知道,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一个特别神奇的软件,这个软件可以把图片和文字进行加工,这个软件叫什么名字来着? 生答:word 师:太棒了,老师还听说上节课大家还学习了一个小窍门,不用在键盘上打字,用鼠标就可以让文字变多,粘来粘去的那个小窍门怎么用来着? 生答:复制粘特 师:真好,同学们对上节课掌握的不错呀,那么今天老师要教给大家新招数了,学会了这一招,你就可以让你的word文档变得更加漂亮,就可以变身成为真正的小编辑。 二、新课 1.创设情境 PPT显示“文字+图片=what?” 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欣赏老师这位老编辑所制作的几个作品。 广播教学:打开IE浏览器,在搜索栏中输入文字“北京师范大学承德附属学校”点击搜索。 师:这些信息有的是介绍学校的办学规模,有的是介绍地理位置,我们通过网络搜索就能了解这么多的关于这所学校的信息,是不是很方便啊! 师:同学们,我们看一看,网上关于北京师范大学承德附属学校的信息多不多啊? 生:多。 师:我们认真看了一下发现,网上的信息大概有54万条,信息真的是太多啦,见图1。可见计算机能帮助我们方便的获取大量的信息。 图1 北京师范大学承德附属学校信息数量

诗配画方案

诗配画方案 一、活动目的 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诗画同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学生们对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挑选,配上相应的图画,让浓浓的诗情变成生动鲜活的画面。通过古诗配画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经典文化内涵,体验古诗的独特韵味,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从诗画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 二、活动主题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配画。 学生用一幅幅稚嫩而充满想象力的画来展现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对诗意的追寻、对生活的热爱。 三、活动时间 2010年12月20日 四、内容要求 1、学生自选一首古诗进行配画。 2、配画构图要饱满,主题鲜明,内容突出。 3、纸张:统一在A4纸上绘画,绘画形式不限。 五、奖项设置 本次活动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 六、具体活动安排 1、活动准备阶段

自由选择好适合配画的古诗内容。 2、活动开始阶段 2010年12月20日班会课完成 3、展示阶段 选出优秀作品在教室张贴展览 七、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播放《春晓》音乐. 在我国古老的文化长河中,诗与画是一对关系十分密切的姐妹艺术,“诗画同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苏东坡曾经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好画常常洋溢着诗情,好诗也总是充满了画意。给诗配上画,发挥了两者的长处,相得益彰。今天,我班将开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配画活动。 (二)宣布活动要求 1、自选一首古诗在A4纸上进行配画 2、要求主题鲜明,内容突出 3、绘画形式不限 (三)示例引路 课件出示诗配画作品:以古诗《咏鹅》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其画出富有诗意的图画。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维。 1、欣赏优秀的诗配画作品。 2、欣赏小朋友们的诗配画作品。

古诗配画教案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的特点,并运用不同的绘画形式为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配画。 能力:2、在为古诗配画中,让学生把文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 情感:3、在教师讲授与学生创作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一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及内容。 教学难点 画面内容的选择,事物的组织及构图安排。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学生画画用作业纸。 学生搜集学过古诗的相关资料及图片、黑色水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大家以前都学过很多古诗,那今天我们先来做个“古诗接龙”的游戏怎么样?规则是:我来挑两纵队命名为A队和B队的同学来参加,其他同学做观众。游戏开始后,A队和B队的同学同时开始轮流每人背一首古诗,但不要和别人的重复,看哪队同学在最短时间内先进行完,哪队同学就是获胜队。 2、教师组织学生开始做“古诗接龙”游戏。 3、这么多古诗你喜欢哪一首?谁能给大家简单说一下你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4、小结,引入课题: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古人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形容诗与画的关系。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为古诗配画。(板书课题) 二、交流分析 1、老师让大家课前搜集有关古诗的资料及图片,都谁带了?带的同学给你的同桌介绍一下这些资料,没带的同学想一想:学过的古诗当中,你最喜欢哪一首? 2、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一首古诗,或是你搜集到的有关古

诗的资料? 3、老师也搜集了几幅古诗配画作品,请大家看一下(点击课件,逐一介绍) 4、你认为这几幅配画与古诗所描写的内容相符吗?生:相符。因此,图文相符就是古诗配画的第一个特点。(板书:图文相符) 5、每首诗一般都有四句。那么,这几幅配画是选择一两句作为画面还是把全部诗句都表现在了画面上?生:选择一两句表现画面。 师小结:以诗中的名句表现画面是古诗配画的第二个特点。 三、探究总结 1、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小组讨论:如何为其画出富有诗意的画面。 2、交流汇报小组讨论意见,使其他学生广开思路,激起为古诗配画的兴趣。 3、刚才,我们听了几位同学为《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构思的画面。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为古诗配画的方法、步骤: (1)选择古诗,理解诗意。 (2)根据名句构思、构图。 ①确定画面的主题。②思考画面内容与诗句是否吻合。 (3)绘画、涂色。 ①先画出主题与背景的轮廓。②然后分层次涂色。 (4)选择合适的位置署名、写诗。 4、欣赏教材上的古诗配画,你知道这几幅图分别是哪些古诗的配画吗?看完书上的古诗配画以后,你们想不想也画一幅古诗配画?生:想。 四、创作实践 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线描、彩铅画、水彩笔画、油画棒画),为喜欢的古诗画一幅配画。 五、巡视辅导 指导要点:1、先画主题,后画背景。 2、图画要符合诗句描写的情景。 3、涂色分层次,对比要突出。 六、展示评价 1、学生自评: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古诗配画? 2、互评:(1)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2)你觉得谁的作品,哪个地方修改一下会更好? 七、总结延伸 1、通过这节课,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新收获? 2、老师建议大家课下可以探索、尝试用其它新形式来表现古诗配画。

宋词配画欣赏

宋词配画欣赏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 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赏析: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加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的已任。转站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拾旧山河”。这首词所抒写的即是这种英雄气。上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片表达雪耻复分,重整乾坤的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三十”两句,自伤神州未复,劝人及时奋起,可为千古箴铭,而“八千里路”严峻激烈的复国征战,尚露热血之奋搏,遂以“莫等闲”自我激励,实现其驱除胡虏,复我河山之壮志。

【南乡子】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赏析: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犹如长流不息的江水。“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醒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一年级古诗配画社团活动方案

古诗配画社团活动方案 水集中心小学一年级 一、活动目的 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我国古老的文化长河中,诗与画是一对关系十分密切的姐妹艺术,“诗画同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学生们对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挑选,配上相应的图画,让浓浓的诗情变成生动鲜活的画面。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经典文化内涵,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学生身心,我们一年级开展古诗配画社团活动。通过古诗配画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经典文化内涵,体验古诗的独特韵味,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从诗画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 二、活动主题“诗文中有画,画中有诗文”古诗文配画活动。 三、活动时间每周五社团活动时间 四、参加对象一年级各班六名学生 五、活动要求 (1)画的内容必须与古诗文匹配。 (2)画面色彩和谐、线条流畅、有层次性。 (3)配画构图要饱满,主题鲜明,内容突出。 (4)画中要有诗文书写,字体应有书法色彩,体现书画相辅相成特点。 (5)一篇古诗文配一幅画。注明班级、姓名。 (6)绘画形式不限,可以是素描、色彩、电脑设计等。 六、具体内容安排 第1周古诗配画《春晓》 第2周古诗配画《咏柳》

第3周古诗配画《村居》 第4周古诗配画《咏鹅》 第5周古诗配画《江南》 第6周古诗配画《风》 第7周古诗配画《古朗月行》 第8周古诗配画《山村》 第9周古诗配画《绝句》 第10周古诗配画《所见》 第11周古诗配画《小池》 第12周古诗配画《静夜思》 第13周古诗配画《蜂》 第14周古诗配画《画鸡》 第15周古诗配画《梅花》 第16周古诗配画《画》 第17周古诗配画《寻隐者不遇》第18周古诗配画《春夜喜雨》

精美的诗配画

精美的诗配画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能力。 2、知识技能目标: (1)知道如何使用word文档,了解信息技术和探究方法的一些常识。 (2)通过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学习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和文本框。(3)通过练习操作学会在文字中插入图片,调整图片,编辑图片,使学生熟练掌握插入图片的各种技巧。 3、过程目标: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的学习过程,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感受学习插入图片和文本框的过程。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在以前的信息技术课中已经掌握了word处理软件进行打字排版的方法,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分组教学,通过温故知新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图片及文本框的应用。 教学重点: 1、插入图片的方法,调整图片的位置、大小,会使用文字环 绕工具。

2、插入文本框,用文本框写一个制作人的落款。 教学难点: 使用文字环绕工具调整文字与图片的关系。 3、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任务卡片 一、导入 在语文课上同学们都学过很多古诗,请大家欣赏老师手中的两种古诗作品,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图文并茂的宣传作品,那么如何用word 制作一幅精美的诗配画作品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传授新知 师出示任务卡片引导出第一项任务: 1、输入文字 (1)学生将《江雪》这首古诗输入到word文档中然后对所输入的文字按作品要求进行相应的字体、字号和颜 色的设置。 如输入: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20课诗配画 教案

新课标苏教版美术小学五年级第十册教案第二十课时:诗配画 第二十课时:诗配画 教学内容: 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创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2、用单幅水墨画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3、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诗配画这种艺术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审美情感。了解诗配画的特点,激发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课件、绘画工具。学生准备各种绘画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 2、老师今天给大家猜两个与众不同的谜语,谜面是两幅画,大家看,请说出符合画面意思的诗名。(出示咏鹅和游园不值) 3、同学们真聪明,中国的古诗精彩绝伦,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漂亮的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配画》。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中国的古诗短小精悍,简洁抒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胸怀志向及他们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它犹如一杯醇香的老酒,只有耐心品读、背诵,才能品出其中的甘醇。老师这里有一首特别喜欢的诗。(出示《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尼仿佛看到了什么? (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3、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逐句分析: 泉眼无声惜细流——泉水悄无声息,像是珍惜细细的水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阳光透过树荫在水面上留下斑驳的光芒,闪闪烁烁。 小荷才露尖尖角——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 早有蜻蜓立上头——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这两句诗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这里面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小荷,蜻蜓)有静有动 4、找得很好,说说你看到的荷花与蜻蜓是什么样子的? 荷花——半开的欲说还羞,全开的雍容典雅,花骨朵含苞欲放,粉的似霞,白的如雪。 蜻蜓——轻盈的身姿,嫩绿的颜色 好花还需绿叶配呢,说说荷叶的样子——近处的,远处的,颜色怎样。

诗配画教学设计

新课标苏教版美术小学五年级第十册教案诗配画 诗配画 一、教案背景: 诗配画,不仅是诗的形象的解说图,更是诗的意境的再创造。抓住诗中的一两处关键,根据个人对诗的理解和生活经历、体验,将诗的意境画出来。本课教学不但激发学生参与背诵古诗、了解诗意,更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想象绘画能力。中国的古诗意境优美,想象丰富,语言朴素。结合中国画材料来表现,中国画的韵味可将诗境发挥的淋漓尽致。为古诗配画能使学生更好地实现文学语言和水墨语言之间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分析: 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联系。用单幅水墨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结合学校或者班级活动开展“古诗配画展”,或者“看画背古诗”的活动,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改画、添画和创作。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操作目标:用单幅水墨画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目标: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四、教学准备: 老师:收集诗配画的优秀作品和古筝音乐磁带。 学生:准备各种绘画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近期开展了振兴阅读的活动,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知识,下面老师要考一考大家,引导学生看视频,通过欣赏视频你想到了哪一些你知道的古诗。 banyanqiangwei_523376_1[1].mp4

古诗配画活动方案1

古诗配画活动方案1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古诗文配画”亲子活动 ------松江学校诗文配画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我国古老的文化长河中,诗与画是一对关系十分密切的姐妹艺术,“诗画同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学生们对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挑选,配上相应的图画,让浓浓的诗情变成生动鲜活的画面。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经典文化内涵,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学生身心,近日,准备在我校开展古诗配画活动。通过古诗配画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经典文化内涵,体验古诗的独特韵味,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从诗画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 二、活动主题 “诗文中有画,画中有诗文”古诗文配画活动。 学生用一幅幅稚嫩而充满想象力的画配以相关诗文来展现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对诗意的追寻、对生活的热爱。 三、活动时间 2017年10月25日——11月1日 四、活动要求 1、学生自选一首古诗或古文进行配画。以各年级诵读的诗文为依据,综合体现学生诗文背诵、诗意理解、等方面知识。 2、配画构图要饱满,主题鲜明,内容突出。 3、画中要有诗文书写,字体应有书法色彩,体现书画相辅相成特点。

4、纸张:统一在8开纸上绘画,绘画形式不限,可以是素描、色彩、电脑设计等。 5. 每班学生自备彩笔,学校统一纸张,书写工整,整洁。画面清晰,色彩搭配合理。 五、配画内容选择 小学一年级 《静夜思》《春晓》《村居》《所见》《小池》 小学二年级 《赠刘景文》《山行》《回乡偶书》《赠汪伦》 《草》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望庐山瀑布》李白,《绝句》 小学三年级 《夜书所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咏柳》《春日》《乞巧》《嫦娥》 小学四年级 上册:《题西林壁》苏轼,《游山西村》陆游,《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下册:《独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刘禹锡,《忆江南》白居易,《乡村四月》翁卷,《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渔歌子》张致和 小学五年级 上册:《泊船瓜洲》王安石,《秋思》张籍,《长相思》(山一程)纳兰性德下册:《牧童》吕岩,《舟过安仁》杨万里,《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

古诗词配画比赛

红寺堡中心小学学生经典古诗词书写配画 比赛活动实施方案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历代许多著名的优秀诗人,非常成功地运用诗词这一文学形式,来表现时代的风貌,人民的思想感情。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创新能力及人文素养,现决定在全校举办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及古诗词书写竞赛活动。为更好地组织此次活动,特制订方案如下: 一、大赛宗旨 以“华夏情,中国梦”为主题,彰显中华语言与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通过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国学经典诵读大赛,加强少年儿童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建设,用我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源泉滋润少年儿童的心田,使孩子们从小接受传统文明的熏陶,从而不断提高人文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挑战。 二、赛事组织 组长:张玉英 副组长:纪玉虎、张艳、李秀琴、李海源、赵金萍 组员:全体语文教师 三、参赛对象、内容及参加决赛名额分配 (一)参加活动对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二)参赛形式 1、本次的参赛选手按年级分为六个组别。 2、书写竞赛内容为新课标规定必背的古诗文,一二年级给定古

诗抄写,三到六年级给定题目默写。再给古诗词配上相应的图画。 (三)参加决赛名额分配:一至六年级学生中每班挑选5名优秀选手参加决赛. 四、活动时间及步骤安排 2019年9月17日 五、评奖办法 具体奖项设置为:分年级活动设个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六、活动要求 (1)各班要充分认识发到开展此活动是通过广泛诵读诗词经典,彰显中华语言与文化魅力,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水平;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诗词的文化内涵,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各班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营造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古诗词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动经典诵读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探索和建立经典诵读活动能够深入、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3)各班要认真组织好每一个阶段的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背诵及组织好初赛、挑选优秀选手参加决赛等相关活动。各班要认真发动、号召学生全员参与。各班要在组织学生全员参与诵读的基础上,组织好本班的初赛工作,参加决赛的优秀选手应该在初赛的基础上产生。 (4)各班按要求切实组织好学生参加古诗文背诵及古诗文书写

古诗首配画

古诗首配画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1、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寄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2、江畔(pàn)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 3、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句一景的描写,深深地反映了诗人浓郁的家乡之情和博大的胸襟。) 4、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名作。他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5、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诗人把秋天的景物写得极富生命力。) 6、己(jǐ)亥(hài)杂诗 【清】龚(gōng)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全诗抒发了自己辞官离开京城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7、村居 【清】高鼎(dǐng)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8、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cái)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借柳树歌咏之美的创造者——春风,表达了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古诗配画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中的第十七课。它是学生初步了解 Word ,学习了打字、排版等重要概念后编排的,是学生掌握使用 word 进行图文创作的重要一步, 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在word 文档中插入图片,并根据诗词内容合理安排图片的位置,使文档图文并茂。本课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艺术学科的整合,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在Word中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文稿。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利用 word 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增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古典文学——古诗的喜爱, 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word中插入图片,设置图片格式。 难点:利用 word 软件,对图文的格式进行编排与设计,实现图文的美观,体现诗文的意境。 教具准备: 课件、古诗与图片素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任务

1、师:同学们都知道,现在是大语文时代,那么诗词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你能不能选择一首古诗给大家分享一下呢? 学生背诵古诗 2、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首古诗,真让老师刮目相看。老师也有自己喜欢的古诗,也想一起给大家分享一下。 播放课件《古诗欣赏》 欣赏各种配图古诗作品,激发学生给古诗配画的兴趣。 3、同学们刚才看的非常投入,听的也非常认真,那么看过这些,你有什么感受?(同学交流感受)你们也可以把喜欢的古诗做出这样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Word制作古诗配画。 二、浏览素材,确立任务 1、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好朋友——信息小精灵(学习网站),她会帮助你来完成这节课的任务。 师打开学习网站作简单介绍。在操作过程中有问题,可以打开桌面的信息小精灵,点击提示按钮,她会告诉你怎样去做。如果仍然解决不了的,我可以去帮你。现在同学们先了解素材,选取任务。 三、演示转播,集中答疑 1、广播示范,观察学习 (1)打开“古诗小屋”选取一首古诗,然后查找合适的图片插入到古诗当中,并调整图片的大小和版式。 注意:调整图片大小时让学生观察鼠标指针指向图片边框和角上小方点后的变化。 版式的设置可以尝试不同的环绕方式,仔细观察不同的效果。 (2)美化文稿。运用学过的知识对文稿进行修饰和美化,比如

五年级上古诗配画教案

五年级上古诗配画教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内容,属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 我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诗配画、给画提诗,是中国古代文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诗配画,不仅是诗的形象的解说图,更是诗的意境的再创造。抓住诗中的一两处关键,根据个人对诗的理解和生活体验,将诗的意境画出来。本课教学不但激发学生参与背诵古诗、了解诗意,更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想象绘画能力。 因此本课在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明确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配画应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抓住古诗意境和相应的手法进行表现。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诗歌的文字形象语言与绘画的视觉造型语言互补、融合而创作情景交融的作品,激发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美的陶冶、美的感受。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能背诵多首古诗,对古诗的内容及表现的意境已经有初步的理解能力,学生们已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能进行简单的创作。。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观察力,乐于尝试各种能表达自己情感的表现形式,在美术活动中体现出积极主动的精神。三、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2、学习《诗情画意》,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 3、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激发学生的按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 (2)学生:学习用具

诗配画

《诗配画》教案 苏教版美术第十册第二十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画家们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诗配画的意境美,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了解诗配画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3、为喜欢的诗词进行诗配画。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配画的基本要素和方法。 2、合理布局画面,适应诗词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诗配画图片,老师准备一些诗配画相关图片欣赏资料(教师范画一幅及其他优秀诗配画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课:欣赏图片(2~3分钟) (介绍画面内容,介绍画的作者及相关知识。)

二、(欣赏完毕)教师提问: 1、刚才欣赏的这些画与平时看到的一些画有什么不同 呢? 2、画中的诗句和图片是否有什么联系? 3、画面是如何表达诗的意境及情感的(从诗的角度出 发,感受诗所表达的情感,从何联系画面中的景物 与诗的联系)? (学生自由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三、揭题,教授新知识 苏东坡曾经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同学们读到一首好诗时,眼前所呈现的画面也就是你所感受到的诗的意境,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诗配画。 (出示课题“诗配画”。) 四、讲授新课(配合课件): 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例,讲解创作诗配画的过程: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西出阳关无故人(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在创作一幅诗配画之前,我们要先诵读这首诗,了解这首诗的简单背景,然后慢慢感受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最后根据你的感受创作一幅属于你的“诗画”。) 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在“安史之乱”以后。当时的社会,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安史之乱”暴发后,兵力大量外调,而此诗约作于作者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 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三四两句写惜别,是一个整体。 注意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为:愁郁,依依惜别,(对远行者的)关心、祝愿。 五、鼓励创新,即兴“创作” 不同的人画同一首诗会有不同的诗意画出现,因为每个人对诗的理解不同,表现方法也有所差异。请同学们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给大家讲一讲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要如何去将这种情感在画面中表现出来。 课堂小结 本节课大家学习了用诗配画的方式来表现诗歌中所包含 的情感,通过对这种绘画形式的学习,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喜

古诗配画教案(1)知识分享

《春晓》 教学内容: 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创作。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为古诗配画。 2、通过欣赏古诗配画作品,培养学生对古诗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修养。 3、通过为古诗配画,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了解诗配画这种艺术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审美情感。了解诗配画的特点,激发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 2、学具准备:古诗、绘画工具及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的古诗精彩绝伦,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漂亮的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配画《春晓》。(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受 1、中国的古诗短小精悍,简洁抒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胸怀志向及他们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它犹如一杯醇香的老酒,只有耐心品读、背诵,才能品出其中的甘醇。老师这里有一首特别喜欢的诗。(出示课件《春晓》) 2、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3、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三、欣赏作品 1、你觉得哪一幅配画你最喜欢。为什么?请从画的色彩、用笔、构图等方面加以讨论。 2、你准备用怎样的给它配画? 3、刚才同学们看到的都是用儿童画的方法表现出的作品,其实诗配画除了用儿童画的方法表现,还有其它的表现方法,请看: (课件出示诗配画作品,有国画,儿童画,卡通画,手工制作等)小结:从这里我们看出诗配画的形式多种多样,要想让你的画面洋溢诗情画意,首先选材要精准,把古诗当中的关键词当做主景,其次构图要恰当,色彩要符合古诗的意境。) 四、学生创作 1、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诗配画是不是特别想自己亲手画一幅。老师想搞一个画展叫做《诗情画意作品展》,下面请同学们把这首诗配上画,赶快动手吧!(板书)诗配画小提示:(1)构图。 A、确定主景 B、画面内容与诗中关键字相对应表达出诗的意境 (2)着色、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评价

美术-小学六年级-古诗配画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执教:徐菲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给古诗配画的创作方法,能选择已学的或自己喜爱的一首古诗,抓住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配上适合诗情的图画,进行形象化的再创作。 2、通过古诗配画的创作,使文学和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进一步培养创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3、激发学生的创美激情,能借用绘画的方法,给小说或自己的作文作插图,扩大创新之路,为更好地掌握只是而努力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前提下,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将诗意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诗画结合,画龙点睛,相映成趣,使古诗更有生命力和普及性。 教学难点:领会古诗,吃透古诗,将诗境巧妙地化为画意,培养学生的再造学生的再造想象。 教具准备:学生的诗配画作业、示范作品、有关参考资料。 学具准备:笔、颜色、纸、自己喜爱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想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给大家听吗? 2、能说出你喜欢的原因吗? 3、不错,古诗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民族艺术的精华,它不仅朗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这节课我们就来给古诗配画(板书课题——古诗配画) 二猜一猜 1、观看黑板上的画面,能说出是哪首古诗描写的内容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老师这里为同学带来了一些故事的情景图,让大家猜猜它画的是哪一首古诗?看谁能最先猜到? 师:出示几幅画 (生回答) 师分别请同学说说你是怎么猜到的? 这些古诗配上图画,你们说美吗?(生回答) 三、讲解要点逐步分析: 1、作品中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你们在作品中看到了些什么? 3、作品中的人(物)与景,反映的时间、季节有哪些特征? 4、了解色彩与画面和古诗的关系。 ①能反映古诗的季节特征或天气情况。 ②有助于突出主体形象,渲染画面气氛。 ③具有美化画面的作用。

诗配画咏柳

诗配画咏柳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咏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古典诗歌启发学生语言文字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热爱情感。 2、通过制作诗配画的造型过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境,将它变成视觉形象意境。了解诗配画的相关知识,学会用画面表达诗意。 教学难点:领会古诗将诗境巧妙地化为画意,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纸、笔、颜色。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多媒体展示)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欣赏春天景物的图片,并讲述春天的特征:春天,太阳暖洋洋的照着大地,草地上一片嫩绿,五颜六色的小花在草地中竞相开放。柳树发芽了,桃树、杏树、梨树……各种各样的花次第开放。沐浴在春色之中我们的心情也格外得欢畅。不止我们喜爱春天,就连古代的诗人也都情不自禁借助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二、新课部分: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刚才大家观看了一首小诗,老师要看一下,哪一位同学最聪明,知道这首古诗的作者及内容呢? 生: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如果老师让你们给《咏柳》这首古诗配上一幅画的话,你首先要知道什么内容? 生:首先要知道这首古诗的大意是什么! 2、学习古诗大意: 师领学生分析翻译古诗《咏柳》,并出示古诗大意。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咏柳》这首古诗的诗意。”)如果现在老师让你们给古诗配上一幅画的话, 师:课件提示。 3、精美图片欣赏: 师:大家找的既快有准,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组精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图片,师生一起欣赏图片。学生欣赏其他同学配画范作。 三、活动内容: 1、作画布骤: (1)、理解古诗的诗意、诗境。 (2)、构思:思考想象怎样用绘画的形体、空间、线条、色彩、构图的语言表现古诗的诗境。 (3)、构图:将想象的画面安排到纸上,画出草图。 (4)、制作:描绘、着色、完成。 诗境是基础,塑造绘画视觉形象是关键。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绘画较弱的学生。 四、佳作讲评:

古诗配画活动方案

“古诗文配画”亲子活动 ——松江学校诗文配画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在我国古老的文化长河中,诗与画是一对关系十分密切的姐妹艺术,“诗画同 源” 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学生们对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挑选,配上相应的图画,让浓浓的诗情变成生动鲜活的画面。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经典文化内涵,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学生身心,近日,准备在我校开展古诗配画活动。通过古诗配画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经典文化内涵,体验古诗的独特韵味,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从诗画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 二、活动主题 “诗文中有画,画中有诗文”古诗文配画活动。 学生用一幅幅稚嫩而充满想象力的画配以相关诗文来展现自己对古诗文的理 解,对诗意的追寻、对生活的热爱。 三、活动时间 2017年10月25日——11月1日 四、活动要求 1、学生自选一首古诗或古文进行配画。以各年级诵读的诗文为依据,综合体现学生诗文背诵、诗意理解、等方面知识。 2、配画构图要饱满,主题鲜明,内容突出。 3、画中要有诗文书写,字体应有书法色彩,体现书画相辅相成特点。

4、纸张:统一在8开纸上绘画,绘画形式不限,可以是素描、色彩、电脑设计等。 5.每班学生自备彩笔,学校统一纸张,书写工整,整洁。画面清晰,色彩搭配合理。 五、配画内容选择 小学一年级 《静夜思》《春晓》《村居》《所见》《小池》 小学二年级 《赠刘景文》《山行》《回乡偶书》《赠汪伦》 《草》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望庐山瀑布》李白,《绝句》 小学三年级 《夜书所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咏柳》《春日》《乞巧》《嫦娥》 小学四年级 上册:《题西林壁》苏轼,《游山西村》陆游,《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下册:《独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刘禹锡,《忆江南》白居易,《乡村四月》翁卷,《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渔歌子》张致和 小学五年级 上册:《泊船瓜洲》王安石,《秋思》张籍,《长相思》(山一程)纳兰性德下册:《牧童》吕岩,《舟过安仁》杨万里,《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小学六年级 上册:《诗经?采薇》(节选),《春夜喜雨》杜甫,《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 弃疾,《天净沙?秋》【元】白朴 五、奖项设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