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高中历史 第7单元第21课 从蒸汽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

2019高中历史 第7单元第21课 从蒸汽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

2019高中历史 第7单元第21课 从蒸汽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
2019高中历史 第7单元第21课 从蒸汽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

第21课从蒸汽时代到互联网时代

[学习目标]

一、蒸汽时代

1.时间

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上半期,蒸汽技术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2.瓦特改良蒸汽机

(1)1765年,瓦特发明了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

(2)1769年,瓦特取得了第一台蒸汽机的专利权。

(3)此后,又制成联动式蒸汽机,还发明了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于1784年获得了新式蒸汽机的专利。

3.影响

(1)引发了动力革命。

(2)推动着工场手工业向近代工业过渡,极大地加快了西方国家工业化的进程,改变了原有的工业布局,使其经济面貌焕然一新。

1.对电的研究

(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感应电流,此后各种电机陆续出现。

(2)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

(3)1876年,由英国移居美国的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

(4)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2.进入电气时代

(1)随着发电机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远距离输变电技术也日臻成熟。

(2)1882年,爱迪生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发电工厂。

(3)欧美国家相继成立一批电气公司,电力技术的产业化基本完成。人类社会从此进入电气

时代。

3.影响

(1)电气革命使人类得到了强大、清洁的能源,推动了具有高效率的大机器的运转,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不仅推动西方主要国家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也改变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

(3)由于竞争的加剧,到19世纪末,主要西方国家出现了垄断和垄断组织,它们与财政资本相结合,又出现了财政寡头。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互联网时代

1.发展历程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研制成功,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2)网络技术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用于军事,随后转为民用。

(3)1963年,美国航空公司订票联网系统投入使用。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

(4)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国际互联网,中文音译为“因特网”。

2.影响

(1)互联网把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犯罪、信息垃圾等,也干扰甚至破坏着人们的正常生活。

教师用书独具) 知识精要

1.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史料解读] 根据句号可将史料分为三层:一层为现象,二、三层为态度。可抓住关键词“火车”“民主人士”“封建制度”来进行分析归纳。

(1)史料一中现象与哪一技术有关?分析“保守人士”惊呼和“民主人士”拍手称赞的原因。

【提示】技术:蒸汽机经瓦特改良得到推广,出现了火车等交通工具。原因: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史料二]

[史料解读] 史料二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形式,即出现了垄断,注意图中箭头的指向,据此分析垄断组织形成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根据史料二,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社会影响。

【提示】变化:垄断组织(大企业组织)出现。影响:推动了科技创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垄断资本家干预国家政治经济生活;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①瓦特蒸汽机出现后,机器生产在几乎所有工业部门得到迅速发展,而蒸汽动力驱动的轮船和火车又使交通运输更加便捷,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发电机的发明及其他电气技术的应用,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工业革命出现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

①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②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3)社会财富的增加和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蒸汽机出现以后,新兴城市不断涌现,加快

了近代城市化进程。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4)不能忽视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环境污染的逐步加剧。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影响

1.人类历史上曾经使用过多种动力,以下动力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导学号:14322349】

①水力②蒸汽动力③畜力④电力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C[人类最初借助的是自然界的动力,如水力、风力,然后利用了畜力;②④是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动力。]

2.“英国在18世纪以前内陆交通极坏,道路基本上是泥尘土路,下雨就完全不能行走,运输工具是骡车马车。”针对交通落后的局面,英国工业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的突破是( )

【导学号:14322350】A.飞机的发明B.汽车的发明

C.汽船的发明D.火车的发明

D[英国工业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的突破是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即火车;A、C两项是美国人发明的,B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由德国人发明,故排除。] 3.“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材料中的“发明”是指( )

A.蒸汽机B.发电机

C.电动机D.内燃机

A[题干中的关键词“开始”“不再受制于大自然”可以得出应该是蒸汽机,故选A项。B、C、D三项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不符合题意。]

4.恩格斯在评价某项技术的意义时曾指出:“这一发现使工业彻底摆脱几乎所有的地方条件限制,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这里的“某项技术”应该指( ) A.蒸汽机B.内燃机

C.发电机D.电力传输技术

D[蒸汽机、内燃机不可能使工业摆脱所有地方条件限制。如果使遥远的水力利用成为可能,只能把水力变为电力传输过来,用电力为工业提供能源。因此,材料所指的发明应是D项。] 5.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气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 )

【导学号:14322351】A.信息化B.规范化

C.网络化D.国际化

A[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航天、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它产生了一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其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开辟了信息时代。所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信息化,故答案选A项。] 6.当代美国法学家凯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一书中指出,应该对互联网及其对言论自由、观念市场和民主制度的影响投注更多关心。互联网可以有效保存上述价值并将其发扬光大,但也潜藏着破坏上述价值的能力。对上述认识错误的是( )

【导学号:14322352】A.互联网有利于民主制度发展

B.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C.要“善待、善用、善管”网络媒体和虚拟社会

D.互联网下影响政治制度的变革

D[人们以互联网为平台表达观点,有利于民主制度发展,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互联网的利弊同时存在,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因为互联网“潜藏着破坏上述价值的能力”,因此要“善待、善用、善管”网络媒体和虚拟社会,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互联网的使用与政治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7.科学技术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归根结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14322353】材料一《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科学家占38位。下图两位科学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了时代发展。

瓦特及其改良的蒸汽机法拉第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了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丁建宏《德国通史》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用具体史实说明“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了时代发展”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德国科技发展的政治因素。

(3)根据材料三,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的瓦特和法拉第的主要成就作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及基础知识作答,根据题干“设立科研机构”“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得出科技发展途径。政治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3)问,材料三中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是指科技发展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即环境恶化和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的应对策略是: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答案](1)蒸汽机解决了当时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为电力的发明和运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途径:内部研发(科学研究机构、科技革新);外部引进(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

因素:国家统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政府重视。

(3)理解: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等问题。

应对: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019高考历史全国卷(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

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专题七 三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三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 1.推动瓦特改良蒸汽机的直接的社会动力是() A.瓦特勤奋好学,且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 B.早期蒸汽机存在着大量的弊端 C.工业革命的展开需要便捷可用的动力驱动机器 D.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有浓厚的兴趣 答案:C 2.“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由来已久的依赖。”这是对哪一发明的描述() A.发电机B.纺纱机 C.电动机D.蒸汽机 答案:D 3.全球因焚烧矿物燃料而释放出的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的出现起始于() A.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B.蒸汽机的大量使用 C.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D.人类对核能的利用 答案:B 4.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

应用和发明”。下图所示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C 5.观察下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 B.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C.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能源 D.核能和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答案:B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蒸汽动力在希腊化时代的埃及已为人们所知道,却仅被用于开关庙宇的大门。不过,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这种需要引起了一系列发明和改进……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材料三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请回答: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13课从蒸汽时代到互联网 说课教案设计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课标要求 新课标要求以蒸汽机、电气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依托教材开展教学,我说课的第二部分是教材分析。我将从教学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个方面来分析教材: 1、教材地位简析 本节课讲述了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的巨大进步,每一种科技发明都离不开当时政治和经济的推动,本课是对必修一和必修二相关内容的补充和拓展。 在第四单元中,本课内容是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它有助于学生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原因及脉络,体会科技发展对人类产生的巨大作用。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指导方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对本课内容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掌握三次革命的影响。能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科学与技术之间,不同发明之间的关系。知道科技进步的积极作用,同时了解科技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运用阅读材料、观看影片等方法了解蒸汽机、电灯、计算机技术的发明创造。学会收集和运用相关历史学习资料,进行判断分析,说明科技发明对历史进程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索,勤于实践,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面对挫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只有让学生掌握本课重点,理解本课难点,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重点】以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应用,互联网的传播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全面评价信息化社会的影响。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我说课的第三方面是学情分析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也有一定的认知感悟能力。但他们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帮助他们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一次科技革命,认识到科技影响人们生活,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这突出了教师主导作用,说课的第四部分是教学方法。本课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学案导学法、史料教学法、设问质疑法开展教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十分重要,我将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情景体验、成果展示 下面进行重中之重第五部分教学设计的讲解,第一步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世博会的演进”思考三次世博会出现了哪三种影响巨大的发明?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又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二步:新课讲授 依据本课内容条理清晰、知识易理解的特点,我将本课的讲授分为以下几步 (一)【理清发展脉络】(5分钟) 基于教材对三次变革的发展脉络有清楚地说明,且学生易于把握的特点,我拟用表格归纳的方式开展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依据教材内容填写教师展示的表格。学生填写完毕后,教师出示表格校对完善。 (二)【探究思考】 探究一:蒸汽时代的到来产生了什么影响? 将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均依据教师提供的四则材料进行讨论,分析蒸汽时代的到来在社会生产力、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生产组织形式、城市面貌

2019高考历史全国1卷(答案版)

2019全国卷历史 一、选择题 B C C D B A C D B D A D 二、材料题 (1) 趋势: 美国: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70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 日本: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产量增长迅猛,70年代放缓。 苏联:稳步增长,70年代中后期放缓。 中国:快速增长。 原因: 美国:国家采取大力干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受滞胀影响。 日本:采取引进技术等方式促进经济高速发展,70年代在经济滞胀冲击下,经济发展减 速。 苏联: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后经济发展逐渐停滞。 中国:重视发展重工业。 (2) 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增大;科技水平提 高;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投资大幅增加。 言之有理即可

(1) “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 (2) 对象:“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五等器”主要授予官员。 作用:“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 (1)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 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 (2) 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之一;基本实现了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 (1) 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丰富了中 国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 热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

第21课 从蒸汽时代到互联网时代 教学设计

第21课从蒸汽时代到互联网时代 内容标准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蒸汽机发明和改良的大致过程,认识其历史背景以及划时代作用。 了解电力的发现及运用,认识电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意义。 了解第一台计算机、互联网诞生及迅猛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历史背景、对人类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影响,归纳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蒸汽机、电气技术和互联网的了解,多层次归纳人类先后迈入三个“时代”的划时代历史内涵。 结合课内外知识,拓展认识蒸汽机、电气技术和互联网对人类生产、生活层面的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联系三个“时代”的历史大背景,思考其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三个“时代”的分析,认识科技成果产生过程中发扬与继承的关系。 通过了解科技进步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改变,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结论。 通过学习和思考,认识科技成果是一柄“双刃剑”,人类要正确地对待和使用科技成果。

教学策略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经历过以往的历史必修1、必修2的学习,对本课涉及的科学常识会有初步了解,但贯穿300多年、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互联网时代整合为一个历史学习的单元,跨度依然很大。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通过历史背景、科技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作用分析,促使学生对科技推进社会发展有一个宏观、整体的认识,并认识到科技是一柄“双刃剑”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蒸汽机、电气技术、互联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蒸汽机、电气技术和互联网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 设计思路 从历史学的角度探寻人类科技进步的足迹,让学生在体会工业化、信息化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喜悦与隐忧,以及促进了科技进步和发展的同时,感悟历史,触动心灵。 制作一份简易的PPT,包含本节课简要知识结构与典型图片,设计既符合教材主旨,又贴近学生生活,并具有历史纵深感的问题,供师生讨论和交流。 依据“内容标准”的描述,围绕“作用”和“影响”这两个关键词,层层设计问答与讨论,依托主干知识,迁移其他课程,最终回归到“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的宏大议题,达成知识与能力基础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教材知识结构 一、蒸汽时代 1.历史背景 (1)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前提) (2)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基础) (3)科技与教育的进展(条件) 2.过程 (1)纽可门蒸汽机:抽水 (2)瓦特:从单动式蒸汽机到联动式蒸汽机(18世纪60—80年代)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2卷) 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畅通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了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他的死讯”。这种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退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32、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源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A、神 B、自然 C、人 D、政治 33、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34、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四川省2019年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四川省2019年高考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 2.(4分)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 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 3.(4分)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4.(4分)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5.(4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测试题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诺贝尔获奖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被奇迹般的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进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作者提出最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D.各国间交往密切 【答案】A 2.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答案:B 3.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车主集中洗车时间 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答案】 D 4 答案:A 5.据某史料记载:1911年8月,法国巴黎商人埃克·皮埃法尔打电话到英国伦敦订购产品,通过远洋货轮运到巴黎销售。然后,他又把赚到的钱投资到中国上海和日本东京等地,结果获利丰厚。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 A.无线电技术的发展B.交通工具取得巨大进步

(统编版)2020高中历史第7单元课时分层作业21从蒸汽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北师大版必修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一) 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学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练] 1.英国最初的工厂大都建在河流和山谷附近,后来工厂开始逐渐向人口集中的城镇迁移,向各行各业扩展。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条件是( ) 【导学号:14322354】A.珍妮机的问世B.电力的广泛应用 C.改良蒸汽机的推广D.交通工具的革新 C[蒸汽机以蒸汽作为动力来源,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动力问题,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C项正确;珍妮机的问世只是提高了纺纱的速度,与题意无关,A项错误;工厂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生产组织形式,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B项错误;交通工具的革新,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与工厂的修建无关,D项错误。] 2.“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在“它”的推动下,交通领域出现的新发明是( ) A.火车B.电车 C.汽车D.飞机 A[根据材料信息“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它”是蒸汽机,因此A项说法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均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与题意不符,可以排除。] 3.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 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 【导学号:14322355】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发明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D[题干信息“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说明知识与科技的紧密结合,故选D项。] 4.1879年,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该科技成果是( ) A.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B.本茨研制的汽车

人教版2019-2020高中高考历史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总结 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019高中历史新课标选择性必修课程

选择性必修课程 模块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本课程通过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相关内容,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发展。本课程由6个专题组成,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递进与拓展。 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国家的产生,国家统治依赖一系列制度建设,包括建立组织和制定规则。以权力分配、机构设罝和运行为主的政治体制,规定了国家制度的基本框架。人事管理、法律、外交、财政都是国家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则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自古及今,西方各国的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学习这些内容,加深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阶级分析方法,对上层建筑的各领域的实质进行深入分析,认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 1.1政治体制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 1.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了解中国科举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1.3法律与教化 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期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1.4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安徽省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与答案

安徽省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与答案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3.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4.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5. 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6.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7.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8.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9.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 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0.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11.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1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

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7 3 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

三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 知识点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 1.发明 (1)18世纪,凯伊发明了飞梭。 (2)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3)1769年阿克莱特与别人合作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4)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5)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2.意义 (1)一系列技术创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2)棉纺织业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知识点二“万能的原动机” 1.条件 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过程 (1)1690年,法国工程师巴本发明的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可以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2)1705年,纽可门等人制造出了纽可门蒸汽机,但仍不能满足新的需要。 (3)瓦特改良蒸汽机 ①提高热效率:1769年,在纽可门蒸汽机汽缸后加上冷凝器,1782年,设

计出双向汽缸的蒸汽机。 ②改进连接:1782年,设计了一套连杆曲柄传动装置,使蒸汽机动力运动形式变为旋转运动。 3.应用 (1)交通运输 ①1803年,美国工程师富尔顿制成汽船。 ②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成功蒸汽机车。 (2)机械加工 ①发明:1794年,英国人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1797年制成车床,使刀具制作实现机械化。 ②意义:19世纪初,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4.影响 (1)蒸汽机是人类继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 (2)工厂取代工场,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知识点三“科”“技”结合的典范 1.电的发明和应用 (1)理论创新: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2)技术创新 ①1838年,俄国物理学家雅可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电动机。 ②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③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制成了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 ④1882年,美国人爱迪生在纽约创建第一个中心发电厂,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 (3)意义: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为电力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Ⅰ卷试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Ⅰ卷(带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答案】:B 解析:商朝兄终弟及的传位制度较为普遍,导致出现了同代的王很多,西周这种现象基本杜绝,反映兄终弟及逐渐被父死子继取代,因此选B。禅让制是早期的一种按才能和威望而非血缘来继承的制度,与材料不符,A错。C选项与材料的变化无关。血缘关系弱化无法体现,材料反映的是父子血缘关系(嫡长子继承制)更加受到重视,兄弟血缘关系不受重视。 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C

解析:白鹿皮币定价40万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必须购买,而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约20万,因此,诸侯王需要耗费两年的租税才能买一张白鹿皮币。这一做法加强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削弱了地方的经济实力。因此C正确。A,B不符合题意,D选项“实现了”过于夸大了其作用。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答案】:C 解析:唐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仍然在北方,一种体育娱乐活动不能说明江南文化成为主流,A错。耕战结合是一种兵农合一的体制,北魏到唐初的府兵制就是一种典型的兵农合一体制,但后来逐渐没落,到唐玄宗时完全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职业兵役制,即募兵制,B错。D选项说法错误。从唐玄宗的诗句“壮徒”“勇”“英雄志”等词可以看出,唐朝时期阳刚、力量、英雄气概等受推崇,具有尚武精神。 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知识点总结(全站免费)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㈠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一、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 ②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 ③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④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具体措施 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 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 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 ⑴表现: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③徭役繁重。④刑法严酷。 ⑵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四、评价秦始皇 ①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②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㈡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一、“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⑴原因: ①客观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 ②主观上: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与能,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⑵主要表现: 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②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③法律上:慎用刑法,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 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 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或控制,促进民族关系发展; 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和开放政策,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二、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广东省2019年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广东省2019年高考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4分)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3.(4分)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4.(4分)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

2019年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今天公文收集整理了以下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认真复习,考出好的成绩! 中国古代史 先秦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册知识点总结

一、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册知识点总结 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称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礼乐制的影响 维护了等级制度,又使社会得到团结,维护了西周的统治,也对儒家影响深远;加剧等级分化。 宗法制影响 ①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保证王权的稳定。 ②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封建等级结构 宗法制特点 (1)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2)它是家族制度和国家组织的紧密结合; (3)它实质上是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 分封制: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一、不同之处: 1、实行条件:前者与宗法制联系;后者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 2、建立基础:前者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后者按地域划分。 3、官爵制度:前者,有很强的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后者,官吏由皇帝任免,只是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及其官长。 4、历史作用:前者很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后者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二、相同之处: 1、巩固阶级的统治。 2.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3、维护了国家统一方面。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①目的不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统治辽阔的疆域;宗法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权力继承的规范有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②内容不同:分封制下,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重要的诸侯国有燕、鲁、宋等。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为大宗,庶子进行分封,为小宗。 ③作用不同:分封制通过分封强化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宗法制形成了森严的宗法等级,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④结果不同:分封制下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而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在封建社会继续传承,到今天在民间还有影响。 二、联系 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和纽带。 中央集权制度:①创立皇帝制度: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后,首创了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②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太尉,负责全国军事。③郡县制建立: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2019高考历史详细知识点总结

2019高考历史详细知识点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