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少教多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少教多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少教多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夫子一语道破“学”与“思”的辩证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往往为了直奔高考的主题却渐渐地忽略了“思考”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积累知识比较集中的模块里尤为突出,如,文言文模块。

文言文模块无论从其所占课本的比重,还是从其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而言,无疑都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然而由于文言文本身的语言文字特性,如,距离现代社会时间比较久远、社会的变革、民族的融合、文化的融合等因素,使词义、语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导致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陷入“死记、硬背”的死胡同,不但抹杀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而且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从另一个层面讲,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高考语文试题也逐步向“考查素质”靠拢,学生“死记、硬背”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无法迁移运用到课外,这种情况下如何教会学生“思考”就成为教学中的“必修课”。

如何引导学生走出这个“胡同”,少教多学,高效地学习文言文,已成为每一个高中语文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应该从课内教学、课外牵引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如何理解文言知识,如何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打开思维,如何在文言文学习中“思考”。

通过课内教学转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思想认识是教学生学会思考的关键所在。高中的学生已经有独立认知事物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但要从理论上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理解性积累文言文知识,更要在课内文言文的讲授中,让学生打开思维,通过实际操作,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既是“高效课堂”的有效运用,又是新课改“少教多学”的必然要求。

课内的思考性学习方法及理解性的知识积累是文言文知识的“源泉”,然而不流动的“源泉”实际上就是死水一潭,更无法与我们的素质教育接轨。因此,必须把我们课内积累的知识迁移运用到课外,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文言文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课外的文言文阅读之中,这样学生的知识与理解能力的“雪球”就会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越滚越大”。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第一中学)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石发喜 地址:灵川县青狮潭镇西岭小学 邮编:541209 电话:

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通过近些年的教学探讨,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一、用"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2÷4=3 120÷40=3 1200÷400=3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石静手举了起来。我高兴的把她叫了起来,但她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她,学习好的孩子也不耐烦的埋怨她耽误时间。再看石静,脸涨的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她胆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觉到连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计划

语文阅读教学计划 语文教学内容在总结以往成功教学经验的同时,将在生态课堂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于高一和高二年级教学中侧重阅读教学。高一和高二是提高语文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关键时期学生语文将在高一和高二时期通过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为高三语文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课本篇目必修部分,选择经典篇目进行课堂学习精讲。这一部分,主要是老师引导,按照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推行课堂学习模式,力图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地完成对高考题的针对性题型练习,扎实的完成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第二,课本篇目选修部分,采取由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先有老师制定选修课文部分的学案,学生在学案的指引下,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自行完成课文内容的学习。这一部分主要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本中的经典篇目进行集中学习。 第三,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进行阅读。可以采取隔周阅读的方式,利用语文课堂连堂两节课的时间进入学校图书馆进行自由阅读。老师对学生的阅读有总体规划,有具体要求,定期查阅学生的阅读笔记和阅读心得,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选择图书,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第四,主题单元阅读。这一教学活动以课文单元教学目标为指导,结合相关课外资料,通过学生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阅读、写作及组织活动能力的锻炼。老师明确单元阅读主题目标,提供与本单元主题相

关的参考资料的篇目,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课外资料的搜索、筛选和阅读。因为之前通过对课本必修部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元主题内容,所以在搜集资料阅读时倾向性会比较明显,单元教学目标会得到更深入的实现。老师每周利用一节课对学生的课外搜索阅读成果进行总结,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评出最佳的课外资料和最优的阅读心得。 尔后,班级汇总。以班报的形式编排成阅读资料进行班内传阅。班报采取小组轮流编辑的方式,每周一期,报纸主题切合课本单元主题,版块内容全部来源于学生自己的资料搜索和整理,形式灵活多样。这种教学形式既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寓知识于趣味中,无形中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学期新气象。希望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实现对教学领域的突破,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巩固学生语文知识基础,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创造高考语文学科成绩的新高。

少教多学论文

如何正确地看待“少教多学” 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有这样的表述:“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而学生却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这种教育思想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想能够实现“少教多学”。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老师有这样的感叹:为什么我讲了好几遍的题型还是不会呢?为什么我上了那么多的课而成绩却没有提高呢?也就是说,很多老师觉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成正比的,教师教得越多,学生就应该学的越多,其实大家也知道,这种关系并不成立。那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少教多学”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少教多学”的积极意义 1.从教师方面看,能有效的体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 “少教多学”的重心在学生的学习,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有效的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局面。更加注重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做到少讲精练,把重心放在凸显问题的解决和个别辅导上,当好组织者和指导者。 2.从学生方面看,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少教多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现实的途径。当学生有疑问时,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或与老师一起探究,即学生的自学和互学,真正把学生放在了首要位置。 3.从课程理论看,能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学生学会学习并具备相应的能力,新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要切实转变学生模仿依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少教多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合作与多变交流,使学生逐渐由学会达到会学,并具备了相应的学习能力。 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1.不能正确理解少教 多教存在不少的弊端,但如果把少教理解成不教,理解成教师的不作为,把少教当成偷懒的正当理由,少教只能是少学。少教多学并非是让老师投入得更少,而是要求教师教得更好,教得更有智慧,从重视教学内容的数量到重视教学的质量转移。为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2. 课堂活动量上的不对称,学生无法多学 “少教多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合作,而其重心又是在中差生,采取的是高就低的办法,由于课堂时空的限制,多数学生特别是中等以上的学生明显的被边缘化,只能作壁上观,任凭个别学生在那里接力,不能有所表现,因此这部分学生的思维就处于停顿或空耗状态,难以发挥优等生的引领作用,这仍然是抬高一边压低一边的做法,并且以偏概全,好学生同样有问题。 三、如何正确地实施“少教多学”这种教学模式 1.做好课前准备 首先要熟悉教材,认真备教材。上课前不仅要全面的阅读教材,还要深刻地研究,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把教学内容分为学生已会的,容易学会的,难学会的三类,分别思考

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李云韬

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李云韬 发表时间:2017-01-11T11:37:08.250Z 来源:《素质教育》2016年10月总第221期作者:李云韬[导读] 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注重“知识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机械的,教者设法把课文的知识系统教给学生,这才感到踏实。 湖南省凤凰县高级中学416200 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注重“知识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机械的,教者设法把课文的知识系统教给学生,这才感到踏实。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对象具有创造性。为此,我们应该着手开创一种开放互动的“智能型”、“实践性”的阅读教学模式,以教者创设问题和学生发现问题相结合为前提,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真心肯定学生的活动过程,实意预言学生的成功人生。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开发,阅读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 我在教《窦娥冤》一课时,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结合课本内容与当今时代中学生的思想,我搞了一次以“穿越时空隧道的心灵碰撞”为题的《窦娥冤》探究学习讨论会。我预设了以下几个问题:1.窦娥有引经据典的文化吗?2.这折戏的开头,窦娥指天斥地,可结尾发出誓愿要感天动地,这不是自相矛盾吗?3.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了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却偏偏写成了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我设计的意图是针对论题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因为通过探究这几个论题是为了深化理解作品——作品的主题,窦娥这一人物形象,关汉卿的语言特色,艺术表现手法。预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抓规律找方法,化知识为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讨论时生成出新的问题,有的说:“窦娥发愿‘抗旱三年’,只想惩贪没想到受干旱之苦的还是楚州百姓,未免有些自私之嫌吧?”有的学生提出:“我们不希望窦娥死,当初她可以选择嫁给张驴,然后再找机会伸冤报仇。”当这些问题生成之后,课堂掀起波澜,学生争先恐后表明自己的态度,大胆发言,学生与作家的心灵交汇,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气氛更为活跃。着实让我颇感意外,这让我觉得课堂教学好像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在旅程中发现意外的信息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我在课堂上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进行世界观、爱情观的探讨,抓住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明白作者创作的意图,理解作品抨击社会黑暗反封建主题,体会关汉卿的剧作特色。 在预设与生成中整合三维教学目标,“问题”是切入点,“问题”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源头活水。找准问题切入点,就可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这就要求老师设计的问题一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是“一问能抵许多问”的主问题,而不是那种浅层的琐问碎问。例如,关汉卿的《窦娥冤》这篇课文,鉴赏剧作超越现实情节进而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是一个难点。我通过预设的问题来解决这一难点。如:“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了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了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通过讨论可以理解为:作者连写三桩誓愿是借助超越现实的想象,夸张的手法的艺术构思,这样的处理在作品现实主义的躯干上洒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显示了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它于事于理不合,却为人情所求。这也正是本剧最为成功的一处,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为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奇异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而在学生生成的问题也涉及到了与之相关的问题。如:“窦娥发愿‘抗旱三年’只想惩贪没想到受干旱之苦的还是楚州百姓,未免有自私之嫌吧?”学生生成这样有深度的问题应该是有价值的“生成”,在讨论中老师加以引导,让学生理解:文学欣赏是以情感人,当观众沉浸在戏剧的氛围中,完全忘记了其他利害关系,为她而悲,为她而恨,已达到文学作品的教育目的。如果欣赏文学时用纯现实的观点来赏析,那么文学作品便没有它独特的价值了。实质上它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学价值。既然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就不必那么现实主义地去分析问题。 生成是个性化的,就像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这些生成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是极为精彩的,但是也有一部分值得我们商榷。当然,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成出错误的结论,也并不是坏事,关键在于我们的老师在“预设”时一定要注意抓住这一“错误生成”所带来的契机,要有耐心地去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改正,使学生“生成”出正确的认识,引导学生对问题重新审视,“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理解趋于正确、深入、全面,以体现良好的、动态的“生成”式教学。 通过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以“问题”为切入点,启发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始终处在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的兴奋中,并且有很多新鲜的创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课文的基本内容外,还体验了学习内容中隐含的语文学习方法与人物的情感、态度甚至文化意义。教师如果能从问题的角度选择切口关注学生值得体验的内容,提供学生体验的时间与空间,那么就能真正把握和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实施开放型阅读教学模式,有一点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必须守住教学效益这个底线。以此为前提,让学生大胆思考,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投石荡开水中天,真正地激活课堂,为学生创设张扬个性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语文奇境的探索和渴望。也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课堂成为有生命的课堂。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一、前言 近年来,我们的课题研究始终围绕我们的原定研究目标展开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延伸了我校生命教育的内涵 (一)我校生命教育具体体现为四句话:呼唤知识的生命态,彰显学生的主体位,讲究方法的灵活性,拓展课堂的时空度。最初申报“概念教学”课题时,我们也只是打算在小范围内进行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但在全体数学老师们的努力下,我们有意识地把本课题作为学校的总课题时,我们的研究一下子引起了老师们的热情参与,变得鲜活起来,凸显出更多的研究价值与意义来。近年来,围绕概念教学怎样让知识活跃起来,让学生活动来,让方法灵活起来,课题小组的实验老师们认真研讨探索,达成了“概念教学的过程更应是一种师生共同体验的生成过程”。 (二)研究共识 “体验”“建构”“内化”等一些富有生命气息的词汇更多地以一种实践的积极姿态出现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小课题研究,教师的角色任务、师生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使得我校生命教育的内涵得以进一步充实。 (三)探讨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概念教学的组织模式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对于小学生

来说,概念教学的过程是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通过一年的摸索实践,我们初步将小学概念教学模式操作程序分为五个阶段: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内化――概念的巩固――概念的发展。 具体说来我们归纳为下面五句话: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明确目标。引入是否得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而小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的,因此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产生探求新知的强列兴趣,很有研究的必要。 2.在概念教学的引入环节,我们总结出下列几种主要引入方法: (1)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际事物中引入。提供足够的直观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看、听、摸、做等,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引出概念。 (2)从旧概念引入。有些概念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在学生已有的概念基础上,引入新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同时又强化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体系。 (3)通过计算观察引入。这种引入通常适用于揭示概念的属性、基本法则中。 3.操作感知,运用迁移,掌握概念。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成都石室白马中学熊轶内容提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成了高中语文改革的重点。但是在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课堂主体地位不明确,阅读教学拘泥于形式等问题。笔者在本文中,试就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2010年四川省开始高中新课程改革,阅读教学成了语文改革的重点。但是在我们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阅读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因此笔者就这一问题谈如下一些看法。 一、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阅读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对话。当然,这种对话,是无声的对话,是精神的对话,是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问答,是人的生命体验运动。当我们调动深度情感体验,对文章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注,以强有力的参与行为进入文章的艺术世界和情感领域时,便会蓦然发现作家正在向我们走来,和我们直面对话,倾心相谈。我们可以与他一起走在生命高度亢奋的意识刀锋上,从而目睹生命的本相,听见真理的告诫,悟得文章的真义,感到有一种心智为之洞开、灵魂得以抚慰的惬意。 可是我们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分析教学,肢解教学,表演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在当前的教学中,

我们的教师用统一的教材和单一的思维方式,用讲授和训练的方法向学生传播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语文智力,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客观因素,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主体意识的形成则被认为根本不关语文老师的事,根本不是阅读教学的目标,把学生雕琢成一个模样,泯灭了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真实的自我,直至完全丧失了作为人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的欲望。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其阅读情况又是令人吃惊的,几乎所有的学生除了课堂上跟着老师分析课文的思路进行简单的阅读之外,课后的阅读很少,就是阅读了,也是随意性较大,或者因为任务,或者用来消遣,或者凭兴趣翻翻,至于研究性阅读,自然,只有少数几个学生知道,大部分同学不太清楚研究性阅读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进行研究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对提高思维能力有什么帮助等。 这种现状的存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教学目标过于单一,为应付高考教师多将目标集中在知识技能的获得上,而忽视了德育目标、情感目标、美育目标在阅读教学中的落实,学生的个性情感得不到发展。 其次,教学内容上忽视学生主体的需求和特点,没有从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生阅读兴趣出发来理解和挖掘教材内容。 再次,学生个体学习存在差异性,而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常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抑制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和个性化的体验、理解与表达。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首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包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所以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

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开放型课堂教学必将成为课改后较长的一段时期的 教学主旋律。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是怎样的呢?这是现在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 1开放型阅读教学的目的 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极少体现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明确新时期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 1.1加大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1.2开拓文学鉴赏领域。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

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总目标第二条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文化之博大,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单靠课本去体会它,是很困难的。 1.3培养人文批判精神。开放型阅读教学要努力改造“科学主义”教学念观:以博取科学知识为目的,着意构建“人文主义”理念:以自主性为目标,培养批判能力,形成人文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但是不能再“以科学为本”了,而是要“以人为本”,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主体的人文主义气息才能体现出来。阅读教学才能血肉丰满。 1.4练就语言表达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让学生感悟到语言表达技巧的优劣与语言表达效果的好坏的密切关系,从而加强训练,达到总目标第八条“文从字顺”和第九条“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的要求,造就良好的表达能力。 2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任何事物的生存与发展都有其相适应的环境。当然,开

“少教多学”语文新课堂

“少教多学”语文新课堂-中学语文论文 “少教多学”语文新课堂 强敏钟正平 “少教多学”是为了适应发展性教学,将传统课堂中教师教得多转变为学生自己探知的一种新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的学真正成为教与学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让学生成为教师指导下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更广阔的进步空间,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从而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具体来说,“少教多学”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教”,不讲废话,将教精缩到关键处,把关键处讲深讲透;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该扶就扶,该放就放。从课前的预习、读书、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解决生字新词、初步读懂课文,质疑并解疑,后将这一系列的活动体会带到课堂当中,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最终依靠大家的力量解决问题。 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继新加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该项措施后,在我国的不少学校也在尝试使用并初见成效。这些实践表明,“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实施,大幅度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树立起一种学习的责任感。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教师教,学生被动地学,而是“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互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乐趣,教师也因此而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有效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做到:一、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语文学习新环境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学习的兴趣,就无法很好地掌握知识,这

就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松鼠》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松鼠的图片或者视频,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松鼠这一动物上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顺利引入《松鼠》这一篇课文。 (二)建立新的评价观念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也需要教师的肯定和认可,才能更好地学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语文学习中非对即错的简单化评价,对学生的表现做更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例如,给学生的作文写评语时,应在指出学生文章不足之外,善于发现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更多积极正面的评价。 (三)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 学生作为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独立个体,因受到多种主观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允许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的存在,而不强求统一。例如,在阅读最经典的道德两难故事《海茨偷药》时,开放性问题:海茨该不该去偷药?为什么?有的学生认为海茨应该去偷药,因为人的生命价值远远大于药剂师财产的所有权,有的学生则认为海茨不该去偷药,因为偷窃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这样,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使得学生们敢于说出心中所想,这样做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二、把学生的学习权利还给学生 (一)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基本学习方式是研读课本,要做到“少教多学”,就必须把课本研读权归还到学生手中,将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由“以教师讲读为主”转变

小学教育教学类论文

小学教育教学类论文 导读: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但是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实践应用的能力。我国现有的数学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应结合实际生活所需的'数学知识,来改造数学教材。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中数学知识,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然而这种创新精神也是需要培养的。教师不再按教材内容去讲解,而是着创造性地选择使用教材。改变原有的数学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更开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就很难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环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索机会,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

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生活中找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收集起来和同学们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并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生活时间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热情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小学教育教学类论文】 1.小学音乐教育类论文 2.小学教育类论文内容 3.小学班级管理类论文 4.小学优秀教育教学论文 5.小学教育教学科研论文 6.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7.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论文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漠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除了要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还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彻底改变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技巧 语文教学研究表明: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在阅读过程中,尊重阅读者的主体地位,激发强烈的自我需要意识,还学生以自我感悟的机会,重视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这种模式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自由的空间与和谐的情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承认和肯定,学生的兴趣和想法得到尊重,并由此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有效地提高了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设置悬疑,引发兴趣 "引而不发,跃如也",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在于一个"引"字。"引"就是启发,就是暗示。要求教师"不发"是为了让学生"发",而且"会发",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体,而"引"的最佳方式是设疑提问。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设疑,抓住启发的最佳时机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求知兴趣,从而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如在讲述5项链6一文时,我们只着重在理解作者莫泊桑构思深意上提出问题:"

作者为什么在小说的结尾要安排一个玛蒂尔德与佛来思节夫人相会的场面?为什么要点明项链是假的这个事实?"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能够没有兴趣吗?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们实际上把握了小说全部构思的匠心,也把握了全篇的精华。 二、分层教学,注重钻研思考。 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选择不同的侧重点。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各抒已见,大胆讨论,上台陈述。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民主的环境,提供自主条件,既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更要高屋建瓴,敢于率先打破传统,走出思维定势,以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一步“逗”起学生探究的热情,让他们充分享受钻研思考过程的乐趣。如学习《篱笆那边》时,在分析“上帝”这个形象时,在学生的思维都固定在“权威的代表”、“正统思想的化身”、“别人思想行为的禁锢者”、“以自身刻板僵化的理念来扼杀世间美好事物的冷面统治者”上面,为了使探索更为深入,可提出疑问:草莓的甜美只是想象的结果,若草莓是酸的,是苦的,我们真的不需要“上帝”吗?这样的问题一抛出,学生的思维一定会被激活,从而走向更远更深。而如果不加以分析,一味地肯定追求、否定规则,结果自然会造成一种无序的世界。事实上,在现实社会里,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是上帝和孩子的组合,真正完美的人生,不但应该有一半上帝的理智,还应该有着一半孩子的激情。 三、优化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标准

国家一等奖论文——开展“少教多学”课题研究的几点体会

开展“少教多学”课题研究的几点体会 全国范围的“少教多学”课题研究启动一年有余,怎样才能确保课题实验一步一个脚印并真正达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回归语文教学本真”的目标?我们在实验中积累了如下几点体会。 1. 课题研究必须有符合本地区实际需要的个性化研究方案。虽然国家课题组有实验方案,但那是面向全国的方案,是起宏观指导作用的方案。具体到不同的地区,语文教学的差异性明显存在,所以,应该在认真分析本地区语文教学现状和总结现有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在国家课题方案基本理念指导下,制订出旨在解决本地区现实问题且具有可行性的实验方案。课题方案就是针对长期以来学生读书不充分、思考不充分、表达不充分的现实,立足课改以来本地区在整合教学目标、消除阅读心理障碍、凸显阅读主体地位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订出来,在两次征求全体语文教师意见修订后才形成正式文件的。 2. 坚持典型引路、稳步推进的策略。既是改革,就一定有风险。知道有风险,就应该先小范围实验,取得经验后再推广。试点过程中,要秉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科研态度。我们的做法是先从首席实验教师做起。第一批首席实验教师选了8 个人,每所初中1 人,都是旗级以上教学能手和兼职教研员。课题组优先对他们进行培训。除了领会方案精神,课题主持人直接参与他们的备课、上课、反思、研讨;一个人一个人地抓,一堂课一堂课地磨。他们的课堂成型后再逐渐扩大实验范围。 3. 课题研究要有常态化学术研讨活动。有很多所谓的“实验项

目”不是中途夭折,就是有名无实,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开题之后没有常态化的学术研讨活动。“少教多学”实验既需要每个实验教师的单兵作战,更需要全体实验教师的定期交流。如果大家各人自扫门前雪,就失去了课题研究的意义。我们每学期初都要召开全旗性的课题研讨会。每次会上都有课堂教学展示,有针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交流,有课题主持人的专题讲座。每次研讨会都有比较单纯而明确的主题,不管是课堂教学观摩还是讨论交流、主题讲座,都紧紧围绕一个专题进行。比如2013 年上半年的专题就是“在语言教学中整合教学目标”,下半年的专题就是“定向阅读”环节的“主问题设计”。每次学术研讨会都对一个学期的课题研究重点做了认真的部署,有理论指导,有课堂示范,有问题交流,营造了比较浓郁的研究氛围。 4. 搞好经常性的信息交流。实验过程是动态的,每个人都会随时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都随时可能得到这样那样的体会。课题组要建立起大家及时交流分享的平台。我们课题组创办的《语文人生》报和课题QQ 群,就很好地搞活了课题的日常交流。《语文人生》网络下传,两周一期,及时反映课题研究的最新动态,特别是交流实验教师备课、上课的体会,发表实验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录,展示学生学习的成果。在课题QQ 群上,实验教师之间,实验教师与课题主持人之间,经常进行交流,很多问题都能通过这个渠道随时得以解决。 5. 定期组织成果展评。作为课题研究的主管单位,我们课题组以教研室的名义每学年组织一次课题成果展评。先在学校内部全体实验教师会上展示课,大家共同听课,共同评议,然后推选出代表学校参加全旗展示的教师。旗级成果展示由课题指导中心组织部分首席实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探讨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17-07-26T15:41:20.2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7期作者:古丽班·吾力合别克[导读] 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积极探索、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互动合作、注重总结。有目的性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新疆托里县第一中学8345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社会各界对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不断进行着反思和总结。最后得到的结论几乎都是:中学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弱点。关键在于忽视学生阅读的 主体性,忽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主的阅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 一、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几个误区 1.教学目标偏离,即忽视、轻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这种主体性。 2.教学过程简化,即教师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学生的个体化的认知过程。 3.教学教法单一,即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文、局限于课堂、偏重于考试,未能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失误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与《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相背离,影响着语文教育的效果,甚至扼杀了学生对语文原本的兴趣。 二、根据整个高中阅读教学内容,并结合高中三年的教学进度来说,可以从整体上来考虑,具体说来可分三个阶段 1.个性化阅读。第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强调阅读的兴趣。主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进行放开,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对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日本石井勋博士说:“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因为每一门学问都是从阅读书籍开始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在实际教学中是这样进行的:(1)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从课内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2)可以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以通过每天语文课的5分钟的口语训练,内容是个人的阅读心得;利用各种节日、班会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读书报告会等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3)努力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2.探究性阅读。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化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化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学生的视线引导到老师指示的范围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培养学生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尽量使学生阅读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向教学的要求。并且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著名学者靳玉乐在《探究教学论》中指出:“探究性学习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探究性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结合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经历阅读探究过程,从而有效地改变纯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创造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性阅读。 3.目的性阅读。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目的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当然,后两学年也并不排除个性兴趣阅读,最好是能把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就目的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四个步骤:(1)明确问题,确立阅读目标。用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2)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3)讨论交流,提高阅读效率。分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加以启发引导。(4)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 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讨论。所以,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再询问老师的看法并与之讨论;如不同意教师的意见,要进一步质疑,再讨论。 当然,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并且应有很强的驾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自由的教学心态。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积极探索、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互动合作、注重总结。有目的性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f12285733.html, 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科研工作.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1期.胡吉丹.胡吉省.章连娣. [2].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年3期.孙有福. [3].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权的法理探讨.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4期.翁莹秀. [4].基于网络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探究与实践. 《师道:教研》.2012年9期.李巧儿. [5].中小学教师在职称评审政策执行中的偏差行为分析. 《教育学术月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1期.张宝灵. [6].对中小学教师权益的观察与思考.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8年4期.王德勇. [7].基于宁夏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资源库建设的构想.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1期.马瑞芳. [8].基于行动跟进的论文写作. 《上海教育科研》.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8期.郑明理. [9].不断深化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建议. 《才智》.2011年28期.姜涛. [10].公众对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满意度调查. 《教师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4期.李琼.韦小满.杜亮.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有效实施策略研究.被引次数:7 作者:周新.教育学原理东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探析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探析 【摘要】众所周知,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特别是在高中阶段,阅读更是学生把握文章主旨,提高理解能力,实现语文创新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师应对阅读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当前语文教学现状,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在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分析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创新;应对策略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已经成为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拓展阅读内容和空间,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创新。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语感 想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必须要经过较长时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很多学生在阅读时无法将一篇文章顺畅地读下来,在写作中下不了笔这样的情况。从根本上说,这就是没有语感的原因。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语感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不能将语文的学习仅仅依靠在学校所发的语文教材上,在平常的课外活动中,学生应当多阅读语文著作和优秀文章,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就能够在语感上有所提升。 (二)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通过长时期的阅读素材的收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写作水平的高低,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的积累,自然在写作时写不出东西。所以,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看书,积累更丰富的知识,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内容质量低 由于课堂的学习时间有限,能够学到的知识也有限,因而想要有效扩大语文阅读量,就不能仅仅依靠教材上的内容,仅仅是教材内容的阅读,对于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来说,远远不够。所以扩大阅读量还需要学习和收集更多的课外读品。从我国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大部分师生都还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除此之外,很多学生对课外很多阅读资料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f12285733.html,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作者:孙爱琴 来源:《文理导航》2020年第09期 【摘要】以核心素養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现已被教育界广泛认同,基于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强大的助推力。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开展实践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核心素养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入手,重点探讨了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有效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现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教育目标。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同样要求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而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产生强大的助推力。因此教育工作者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转变教学理念,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焕发新的生命力。 一、“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内涵解读 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落实到教育层面,即致力于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应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以提高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效性。语文学科是一门母语教育课程,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良好个性形成及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语文教育所获得的最具终身发展价值的人格修养与关键语文能力,具体而言,其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语言的建构与应用:要求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梳理和整合,对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逐步加以掌握,可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合理运用这些进行沟通和交流。小学语文针对这一层面的教学主要是围绕识字、组词、造句等展开,同时通过基础的阅读教学,让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为语言的建构打下良好的基础。②思维发展与提升:即学生通过对语言的运用不断发展思维品质。这要求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对学生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③审美鉴赏与创造:即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丰富情感体验。④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自信感,树立其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感、责任感。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