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室间隔缺损知识讲解

室间隔缺损知识讲解

室间隔缺损知识讲解
室间隔缺损知识讲解

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概述】室间隔缺损(venticular septal defect VSD)是指在室间隔上存在缺口,为最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20%,如包括其他疾病合并的VSD,将超过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50%。

【发生原因及病理解剖】

胚胎第4周末,原始心室开始分隔,原始室间孔的下方向腔内形成突起室间嵴,并沿心室的前缘和后缘向上生长,形成肌部室间隔;室间嵴基底部加深,两侧不断吸收,小梁部室间隔、肌部间隔向头侧发育会合圆锥间隔,向背侧会合心内膜垫。第七周末,三部分汇合形成室间隔膜部,关闭室间孔将左右心室分开。

依据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室间隔缺损分类方法很多,有Anderson 分类法,Van Praagh分类法,以及我国朱晓东院士提出的分类方法。主要分为四种类

1.膜周型是最常见的室间隔缺损类型,因为膜周部是室间隔最后封闭分隔的部位,所以容易出现缺口。缺损位于室上嵴的后下方,上缘邻近主动脉瓣,向下延伸至圆锥乳头肌,传导束走行于其后下缘,右侧邻近三尖瓣隔瓣。

2.动脉干下型位于右心室流出道漏斗部,肺动脉瓣的正下方,上缘与主动脉右冠瓣相连。缺损的上缘是肺动脉瓣环和主动脉瓣环,下缘是室上嵴。传导束远离室间隔缺损边缘。

3.肌型多位于室间隔的小梁部,可多发;也可位于肌性室间隔的任何部位。

4.混合型存在上述两种类型以上的缺损。

如果间隔某部分发育不全往往造成较大室缺,如TOF伴圆锥发育不全,大干下缺损;心内膜垫缺损

【病理生理】室间隔缺损的分流量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和肺血管阻力。初生婴儿由于肺血管阻力较高,限制了左向右的分流量,症状较轻。数周后,肺血管阻力逐渐下降,分流量增加,杂音随之明显,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期大量的左向右分流,使肺小动脉中

层增生,内膜增厚,肺血管阻力进一步增加,形成肺动脉高压。若不及时治疗,肺小动脉病变将进行性加剧,形成不可逆性肺血管阻塞性病变,肺血管阻力甚至超过体循环的阻力,导致右向左分流,患者出现发绀,此即艾森曼格综合征。此时,右向左的分流已经成为右室减压的通道,不能进行缺损的修补。患者最终会死于严重缺氧和右心力衰竭。

关于缺损大小分类要结合年龄、体重及患儿心脏大小,不能简单机械以实际测量值来分,同样是10mm的室缺,对婴幼儿和对成人的影响完全不一样。

【临床表现】

1.症状患者的症状取决于分流量的大小。小分流的室间隔缺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仅在查体时发现心脏杂音。大分流的缺损,随着出生后肺血管阻力的下降,患者很快会出现症状,表现为多汗、呼吸急促、喂养困难、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迟缓和活动量受限,甚至充血性心力衰竭。当肺动脉压力与主动脉压力接近时,左向右分流量减少,患者的症状可能反而会减轻。病变进一步发展,出现右向左分流,患者逐渐出现发绀,甚至杵状指,并表现为缺氧的症状。

2.体征:典型杂音为胸骨左缘第3、4肋间Ⅲ级以上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心前区可以触及收缩期震颤。随着肺动脉压力增高,伴随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亢进。重度肺动脉高压者可以出现肺动脉瓣反流和三尖瓣反流的杂音。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这种疾病,可能很多朋友对于它的治疗方法跟发病症状是不太了解的。其实,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它的表现症状主要是婴儿的心脏跳动不足跟心脏的肺活量很低,容易导致婴儿出现缺氧的情况,所以我们一般是通过手术的方法来填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对于室缺3MM,很小,对心脏功能没有明显影响,可以不做手术,定期观察。但是不做手术,今后有出现主动脉瓣脱垂,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性,发生率很低。这些情况需要家属自己考虑,手术风险不高,但是有创伤,不做手术也有一些风险的可能。如果不做手术,今后需要加强预防感染,每年做超声观察主动脉瓣状况。也可以考虑做介入封堵手术,创伤很小。 在发达国家,介入封堵仅限于肌部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相对于比较成熟的心血管外科手术而言,风险非常大啦,所以发达国家目前严格限制介入封堵治疗。只有肌部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少数外科手术风险更大的疾病才采取介入治疗。不要因为害怕皮肤切口大一些而忽视介入的更大危险(包括射线的危害)。

小缺损是指缺损的直径小于0.5厘米,临床症状轻,小孩活 动量仍大,除了体格检查时有心脏杂音外,其余检查包括心电图、X线胸片等均正常,但超声心动图或心脏彩色多谱勒(彩超)检查有时可证实为小缺损。这种小缺损,从出生至5岁之前,约1/2~2/3可自然关闭,5岁以后仍不能自然关闭的应考虑手术治疗。对于这些小缺损如果开胸开心手术,对孩子身体的损伤又十分的大,自然是不划算的。目前,我国有几家大型医院的小儿心内科已正式开展了“经心导管行室间隔缺损进行修补的手术”治疗,也就是说不需要进行开胸开心的治疗,这是一个十分有效,且创伤很小的十分理想的手术。 大型缺损是指缺损直径大于1.0厘米以上,这种病儿从小症状重,常有反复发生的肺炎、心力衰竭及多次住院治疗的经历,这种病儿因肺动脉高压形成早,所以在婴儿期应定期到心脏科医生处复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使患儿渡过难关,这种情况下病儿应争取在1岁前进行手术治疗。因缺损较大,用心导管手术进行治疗困难很大,一般不予考虑,主要以开胸开心手术进行治疗为主。 通过这篇文章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介绍,我们都知道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病情治疗跟缺损的大小有很大

室间隔缺损护理常规

室间隔缺损 ﹙一﹚定义 室间隔缺损是指室间隔在胎儿期因发育不全,在左右心室之间形成的异常交通。 ﹙二﹚临床表现 1、缺损小者无症状,缺损大者在出生2~3个月后即开始出现症状。 2、婴儿期可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甚至左心衰竭,但随生长发育缺损逐渐缩小,症状亦逐渐减轻;2岁后症状好转,但常见劳累后气促、心悸。 3、进行性阻塞性肺动脉高压者,幼年即可出现发绀和右心衰竭。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2、心输出量减少与心功能减退、水电解质失调有关。 3、有脱管的危险与患者烦躁、管道固定不当有关。 4、体温升高与术后炎症应激反应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6、皮肤受损的危险与被动体位、活动受限有关。 7、潜在并发症急性左心衰竭、肺功能不全等。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心功能监测,严密的观察心律的性质和心率。 (2)肺功能监测,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有无咳嗽,咳痰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3)监测体温,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2、术后 (1)循环系统的护理。 (2)呼吸系统的护理。 (3)肾功能的监测。 (4)管道护理。 (5)体温监测。

(6)并发症观察。 ﹙五﹚护理措施 1、术前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测量四肢血压。 (3)活动:卧床休息嘱患者减少活动量,有肺动脉高压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缺氧发作。 (4)预防感染:保暖防寒,避免受凉后感冒,并发呼吸道感染。 (5)密切观察其有无心力衰竭、感冒或肺部感染等症状。 (6)遵医嘱吸氧,提高肺内氧分压,利于肺血管扩张、增加肺的弥散功能,纠正缺氧。 (7)遵医嘱给予极化液,调整心功能者,使用强心、利尿、扩管药,确保药物的准确输入,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记录出入量或尿量。 2、术后转入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CICU一般护理常规。 (2)术后易出现心动过缓、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应密切观察心律变化。 (3)术前肺动脉高压患者,预防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 (4)维护左心功能:控制晶体入量,LAP不能高于CVP。 (5)室缺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者,LAP、CVP、BP维持在保证有效心排出量的低水平,严格控制入量,加强利尿。 (6)室缺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控制血压平稳。 3、术后转出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转出CICU一般护理常规。 (2)可能出现传导阻滞者,应及时启用起搏器或输入异丙肾上腺素。 (3)根据病情指导适量运动。 4、并发症护理 (1)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 (2)低心排 ①症状:平均动脉压<50mmhg,尿量<0.5ml/kg/h,中枢与末梢温差>4度,指端

心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心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了解病人心脏及循环情况、既往治疗过程、用药及有无药物过敏反应等。 2、协助自理能力较差的病人完成心肺功能、心电图、心导管、超声心动、磁共振、胸部影像及生化等检查。 3、减轻心脏负荷适度安排病人的活动与休息,对不能独立完成的活动,给予适当的协助。保证充足的睡眠。 (1)对呼吸困难、肺动脉高压、发绀的病人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2)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3)鼓励病人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常。 (4)避免激动,保持良好心态。 4、长期应用利尿剂的病人,鼓励多食动物蛋白及含钾高的食物。 5、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6、水肿明显者,遵医嘱给予低盐饮食。 7、服用洋地黄及利尿剂者,注意副作用的观察及护理。 8、指导并教会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及腹式呼吸的方法。 9、指导病人缓慢深吸气后缩唇吸气,可将气管内的分泌物由下往上推,使下呼吸道的分泌物上移而咳出,利于肺扩张,预防肺不张。 10、术后由于留置各种管道,活动受限,为预防并发症,向病人讲解翻身及肢体活动的重要性。 【术后护理】 1、入住监护病房,按全身麻醉护理要点 2、定时监测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呼吸、心电图及体温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3、持续心电监测,观察有无传导阻滞,心房纤颤、室性心

动过速等症状,术后常规做全导联心电图。 4、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观察病人是否存在与呼吸机对抗,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等。拔除气管插管后血气值应保持在正常范围。 5、带气管插管的病人,定时吸痰,拔管后每1~2小时协助深呼吸及咳嗽1次,定时给予雾化吸入;无法自行咳痰者,协助咳痰并观察痰液的颜色。 6、定时观察尿量的变化,是否存在因循环血量不足而造成的少尿或无尿,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7、在心电监护下指导病人进行活动,术后第一天,协助病人床上坐起;第二天可在床旁椅上坐数分钟;第三天协助病人床边走动,一旦出现疲乏、气急、脉率过快等症状应立即停止。

儿科学精讲室间隔缺损考点考题

《儿科学》精讲复习:室间隔缺损 一、血流动力学 室间隔缺损(VSD)是先天性心脏病里最常见的类型,我国几乎占小儿先心病的一半。按照胚胎发育特点。可分为簇部、肌部和干下型三类。室间隔胁部缺损小,有可能自发闭合。高位缺损多位于室间隔膜部,缺损多较大。由于左室压力高于右室,故血液自左心室向右心室分流,一般不出现青紫。分流使右心室及肺循环血量增多,左心室、主动脉及体循环血流减少。缺损<0.5cm,分流量小,可无症状;缺损大者分流量大,肺循环可达体循环的3~5倍,久之肺小动脉中层及内膜层增厚,纤维化影成梗阻性的肺动脉高压,此时右心室压力高于左心室,导致双向分流,乃至右向左分流,出现永久性青紫(即艾森曼格综合征)。室间隔缺损可单独存在,亦可与其他畸形共存。 二、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小型缺损可无明显症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仅体检时发现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响亮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第二音稍增强(即所谓Roger病)。 2007-4-075.所谓Roger病是指C A.原发孔房间隔缺损 B.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C.小型室间隔缺损 D.中型室间隔缺损 E.大型室间隔缺损

答案:56、Roger:小室缺(确定) 大型缺损出现体循环供血不足的表现,如生长发育落后、呼吸急促,多汗,吃奶费劲常要间歇,消瘦、苍白、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甚至心力衰竭。有时出现声音嘶哑(系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当剧烈哭吵、咳嗽或肺炎时,可出现暂时性青紫。体检;心前区隆起,心界增大,心尖搏动弥散,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Ⅲ-V 级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传导广泛,杂音最响部位可触及震颤。肺血流量大于体循环一倍以上时,在心尖区听到舒张期杂音(系二尖瓣相对狭窄所致)、肺动脉第二音亢进。缺损很大且伴有明显肺动脉高压者,右心室压力亦显著升高,此时左向右分流减少,甚至出现右向左分流,而出现青紫。形成永久性肺动脉高压时,患儿呈现持续青紫,即称艾森曼格综合征。并发症与房间隔缺损相同。 室间隔缺损的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杂音是(2001) A2 B4 C2肋间II D4 E4 188岁患儿,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响亮而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应考虑为(2004) A B

室间隔缺损.资料

室间隔缺损 【疾病概述】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是左右心室之间存在异常交通,引起心室内左向右分流,产生血流动力学紊乱。VSD可为单纯性,也可是其他心血管畸形的一部分,如法洛四联症、大血管错位、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等。单纯VSD占初生婴儿的0.2%,占先天性心脏畸形的20%。胚胎第4周末,在房间隔形成的同时,由原始心室底部肌小梁汇合成肌肉隆起,沿心室前缘和后缘向上生长,与心内膜垫融合,将原始心室分为左右两部分,其上方暂留一孔,称为心室间孔,形成室间隔的肌部。约在胚胎第7周末,心球的膜状间隔由上向下斜向生长,同时心内膜垫也向下延伸,使心室间孔闭合,组成室间隔膜部。因此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室间隔肌部发育不良可形成室间隔低位缺损,如肌部缺损。室间隔流入道、小梁部、流出道组成室间隔膜部。如膜部融合不良,则形成室间隔高位缺损,如膜周缺损等。根据其解剖学关系将室间隔缺损分为膜部型、漏斗部室间隔缺损、肌部型、房室通道型和混合型。 正常成人左室收缩压可达120mmHg,而右室收缩压仅30mmHg,两室压差显著。当室间隔出现缺损时,则左室血液将有一部分经缺损流入右心室。分流量的大小与缺损的大小及两心室的压差有关。小型室间隔缺损其直径不超过主动脉根部直径的1/4,左向右分流量小、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流量之比Qp/Qs<2:1,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肺动脉压力正常。中型室间隔缺损其直径为主动脉根部直径的1/4~1/2,分流量中等,肺循环血流量超过体循环的2倍,回流至左房及左室血流量明显增加,左室舒张期负荷增加,使左房、左室扩大。大型缺损其直径超过主动脉根部半径,或等于主动脉直径,Qp/Qs>3:1。不仅左房、左室扩大,同时由于肺循环血流量增加,肺小动脉产生动力高压,右室收缩期负荷增加,导致右室肥大。肺血管病变的发生与患儿年龄有关。单纯大缺损的患儿很少在2岁前发生肺血管器质性病变。4~5岁之后呼吸道感染减少,但随着长期大量的分流,使肺小血管增生,增厚,硬化,管腔变小,最后形成器质性肺动脉高压,左向右分流量减少,后期出现双向分流,最后导致右向左分流,出现Eisenmenger综合征,肺血管发生不可逆性的阻塞性病变。 小型室缺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活动量无明显减小,有些患者易患上呼吸道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图解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图解 一、手术切口位置 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及左心室切口 二、各个切口位置适应于不同缺损 (一)右心房切口--膜部、隔瓣下型、室间隔中部肌型VSD 适用于膜部、隔瓣下及室间隔中部肌型VSD的修补,对于嵴上型及低位近心尖区的缺损暴露困难 (二)右心室切口--嵴下型VSD 除了肌型多发性VSD以外,其他各种VSD均可以获得良好的暴露,对于右心室流出道狭窄、肺动脉瓣狭窄、双腔右心室也可以同时修补,右心室切口造成的损伤与瘢痕,对于心功能有影响,因子目前不主张右心室切口 (三)肺动脉切口-干下型VSD 适用于干下型VSD,切口暴露满意、对心功能影响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四)左心室切口--中下部肌型VSD 室间隔中下部较大的肌型缺损,左心室为一个单一缺损,但是右心室看起来为多发缺损,所以从左心室入,但是对于心功能影响大 三、具体不同的切口手术方法 (一)经右心房切口VSD修补术膜周部、隔瓣下型、中部肌型VSD 用细线或是静脉拉钩牵开三尖瓣前叶,暴露VSD边缘

1、间断平行褥式缝合法修补VSD 用3-5个带小垫片平行褥式间断缝合,从VSD后下缘,第一针缝线可以从圆锥乳头肌止点开始,顺时针方向缝合,距离VSD肌肉缘3-5mm进针,仍由缺损缘右室面出针,缝线需要有一定的深度,但是不能超过室间隔厚度二分之一,避免损伤走行于VSD后下缘左心室内膜下的传导束,缝合在三尖瓣隔叶止点时候,带垫片褥式缝线可以缝在三尖瓣隔瓣根部,避免损伤房室结

缝合在VSD后上缘,即三尖瓣隔叶与前叶交界时,这部分邻近主动脉瓣,有时仅有稍有的组织与主动脉瓣环隔离,缝线可以从三尖瓣前叶根部和心室漏斗皱褶进针,必要时候穿过主动脉瓣环,此时可以从主动脉根部灌注少量心脏停搏液,看清主动脉瓣膜在进针,以防损伤主动脉瓣 然后转至室上嵴继续缝合,缝合完后再上垫片,然后打结

【实用】-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护理常规

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手术体位:体外正中切口,胸下垫软枕。 手术用物:心脏基础+特殊器械包,导尿管,无菌灯柄,电动胸骨锯,电除颤仪,无菌冰盐水,电刀,骨蜡,涤纶片,14#红色尿管3-4根,阻断带,2-0,3-0无损伤线,4-0或5-0 Prolene(滑线),2-0或3-0的强生荷包线,胸骨连针。 手术步骤: 1.常规消毒铺巾,前胸正中切口,准备电动胸骨锯,纵劈胸骨,骨蜡止血。切开心包2-0单针缝并悬掉,2-0双针缝主动脉荷包、灌注针荷包,游离主肺间隔,及上、下腔静脉,并在上、下腔静脉处套阻断带,核对管道,准备插管。 2.主动脉插管,上、下腔静脉插管:要递11号尖刀做切口,10号丝线加固,主动脉插管与机器动脉连接时用盐水注射器排气,并予扣钳加固,角针7号线缝一针,核对管道,并行循环开始。插灌注针。 3.待温度降至浅低温,约30℃左右时,阻断上、下腔静脉,升主动脉,灌注停跳液,心包腔内置冰屑(此时器械护士要提前做好冰屑),心脏停跳。 4.切开右心房,心内探查,插左心引流管。修补室缺:常用切口有两个①右心房切口,②右心室或肺动脉切口。修补有两种方法:①直接缝合法:适用于缺损小于1cm,边缘为白色纤维组织者,一般选用5-0Prolene(滑线)双头针带垫片连续缝合②补片缝合法:适用于缺损大,周边纤维不全者,可采用间断带小垫片褥式缝合,也可采用连续缝合。此时应准备足量的5×12双头带垫片的无损伤线,涤纶片,所有的器械均无损伤。根据室间隔缺损大小,将涤纶片剪成稍大于实际缺损2mm~3mm大小的涤纶片,备术者修补缺损用。 5.缝合切口,开放腔静脉、升主动脉,此时应及时备好除颤仪,待心脏跳动有力,循环稳定后,停机观察,先拔除腔静脉引流管。巡回护士要及时配置好鱼精蛋白,注完后拔除主动脉插管。 6.将体外循环管道递给台下,安放胸腔引流管,清点用物,缝合心包,胸骨穿钢丝,再次清点用物,关胸。 注意事项:

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概述】室间隔缺损(venticular septal defect VSD)是指在室间隔上存在缺口,为最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20%,如包括其他疾病合并的VSD,将超过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50%。 【发生原因及病理解剖】 胚胎第4周末,原始心室开始分隔,原始室间孔的下方向腔内形成突起室间嵴,并沿心室的前缘和后缘向上生长,形成肌部室间隔;室间嵴基底部加深,两侧不断吸收,小梁部室间隔、肌部间隔向头侧发育会合圆锥间隔,向背侧会合心内膜垫。第七周末,三部分汇合形成室间隔膜部,关闭室间孔将左右心室分开。 依据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室间隔缺损分类方法很多,有Anderson 分类法,Van Praagh分类法,以及我国朱晓东院士提出的分类方法。主要分为四种类 1.膜周型是最常见的室间隔缺损类型,因为膜周部是室间隔最后封

闭分隔的部位,所以容易出现缺口。缺损位于室上嵴的后下方,上缘邻近主动脉瓣,向下延伸至圆锥乳头肌,传导束走行于其后下缘,右侧邻近三尖瓣隔瓣。 2.动脉干下型位于右心室流出道漏斗部,肺动脉瓣的正下方,上缘与主动脉右冠瓣相连。缺损的上缘是肺动脉瓣环和主动脉瓣环,下缘是室上嵴。传导束远离室间隔缺损边缘。 3.肌型多位于室间隔的小梁部,可多发;也可位于肌性室间隔的任何部位。 4.混合型存在上述两种类型以上的缺损。 如果间隔某部分发育不全往往造成较大室缺,如TOF伴圆锥发育不全,大干下缺损;心内膜垫缺损 【病理生理】室间隔缺损的分流量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和肺血管阻力。初生婴儿由于肺血管阻力较高,限制了左向右的分流量,症状较轻。数周后,肺血管阻力逐渐下降,分流量增加,杂音随之明显,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期大量的左向右分流,使肺小动脉中层增生,内膜增厚,肺血管阻力进一步增加,形成肺动脉高压。若不及时治疗,肺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详细介绍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详细介绍 发表时间:2011-04-07 发表者:孟庆智 (访问人次:94) 一、室间隔缺损封堵术适应证及禁忌征 (一)室间隔缺损封堵术适应征 1.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1)年龄:要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通常≥3岁; (2)对心脏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单纯性室间隔缺损; (3)室间隔缺损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2mm,无主动脉右冠瓣脱入室间隔缺损及主动脉瓣返流。 2.肌部室缺,通常≥5mm。 3.手术外科后残余分流。 4.其他:心肌梗死或外伤后室缺虽非先天性,但其缺损仍可采用先心病室间隔缺损的封堵术进行关闭术。 (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禁忌证 1.活动性心内膜炎,心内有赘生物,或引起菌血症的其他感染。 2.封堵器安置处有血栓存在,导管插入处有静脉血栓形成。 3.缺损解剖位置不良,封堵器放置后影响主动脉瓣或房室瓣功能。 4.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双向分流者。 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操作方法 (一)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准备 1.心导管术前常规。 2.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体征、心电图、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3.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相关化验检查。 4.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1天静脉注射抗生素一剂。术前1天口服阿司匹林,小儿3~5mg/(Kg.d),成人3mg/(Kg.d)。 (二)常规诊断性导管术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1.左右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局麻或全麻下做股静脉及股动脉插管,常规给予肝素100U/Kg,先行右心导管检查,测量压力及血氧,检测肺动脉压力及Qp/Qs。以猪尾巴导管经股动脉达主动脉及左室侧压,左室长轴斜位造影,测量室间隔缺损大小及其距主动脉瓣的距离,随后作升主动脉造影观察有无主动脉瓣脱垂及返流。 2.经胸超声(TTE)或经食道超声(TTE)检查 评价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大小、数目、邻近结构、与瓣膜的关系,膜部室间隔缺损需测缺损边缘距主动脉瓣距离,膜部室隔瘤形成等。近心尖部肌部室间隔缺损,随后作升主动脉造影观察有无主动脉脱垂及返流。 (三)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封堵方法 1.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方法:目前最常用的为Amplatzer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及输送系统进行封堵术。

室间隔缺损护理查房

室间隔缺损护理查房 一室间隔缺损的概念:在胚胎期心室间隔的发育不全造成的,左右心室之间的异常交通,并在心室水平出现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称为“室间隔缺损”,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12%~20%。 二病理解剖: 室间隔缺损可分为:1.膜部缺损 2.漏斗部缺损 3.肌部缺损 其中膜部缺损最多见,漏斗部缺损次之,肌部缺损最少见。 三病理生理: 1室间隔缺损的病理生理产生血流动力学的基础,是心内自左向右分流及其流量的多少。 2由于左室收缩期压力大大高于右室因此通过缺损口的血液分流方向为由左室至右室,分流量取决于缺损口大小和肺循环阻力。 3小型缺损:直径为0.2~0.7cm分流量很小,一般不会造成明显的血流动力学紊乱。 4中等缺损:(0.7~1.5cm)常有明显的左向右分流,分流量为肺循环血量的40%~60%,肺循环血量增加,肺动脉收缩而处于痉挛状态,左房左室扩大或双室扩大,右心室和肺动脉压力高于正常。 5大型缺损:(1.5~3.0cm)分流量占肺循环血量的60%以上,肺小血管内膜和肌层逐渐肥厚,发生器质性变化,阻力增加,最终由动力型肺动脉高压发展成阻力型6肺动脉高压,常有左、右心室扩大明显,双向分流甚至右向左分流,最后发展成重度肺动脉高压症(Eisenmenger综合症)而失去手术时机。 四临床表现 (一)症状: 1缺损小,一般无临床症状,生长、发育也正常。 2缺损大,分流量大者,可在婴儿期即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体型瘦小、面色苍白、喂养困难、多汗、发育生长滞后及反复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常有显著的呼吸窘迫、肺部湿锣音、肝肿大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表现;孩子长大后可出现活动后易疲劳、心悸和气促 (二)体征: 1缺损小者患儿发育可不受影响,心尖搏动正常,胸骨左缘收缩期震颤短促或触不到。缺损大者心前区可隆起呈鸡胸状。 2心脏听诊:缺损小者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全收缩期或收缩中、晚期3~4级杂音,缺损大者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3级以上粗糙全收缩期杂音,拌收缩期震颤,同时在心尖区闻及低音调舒张期杂音,艾森曼格综合征病人可出现中央型紫绀,杵状指的体征。 (三).X线检查: 1缺损小,分流量少者,心脏X线所见可大致正常。 2缺损中等者,左心室增大,主动脉较小,肺动脉圆锥突出。 3缺损大,分流量大者肺动脉段明显扩张,肺动脉分支粗大,呈充血状态,且见肺门舞蹈扩大,左、右心房均扩大,左、右心室均肥厚。 (四).心电图检查 :

室间隔缺损患者外科手术后护理

室间隔缺损患者外科手术后护理 发表时间:2012-07-18T17:44:13.9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2年第10期供稿作者:李红张麟 [导读]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术后应注意观察主动脉瓣的功能情况,控制血压平稳,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主动脉瓣反流情况。 李红张麟王丹丹黄磊(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0351-02 【摘要】目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系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全而形成的单个或多个缺损,由此产生左、右两心室的异常交通。讨论室间隔缺损患者外科手术后护理。方法配合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结论术后监测心律、心率及预防发生肺高压危象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密切观察病人心律、心率的变化。定期或连续描记心电图。维护左心功能VSD修补术后,左向右分流消除,左心血容量增大,因此,左心功能的维护尤为重要。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外科手术后护理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系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全而形成的单个或多个缺损,由此产生左、右两心室的异常交通。VSD可以单独存在或是构成多种复杂心脏畸形,如法洛四联症、主动脉窦瘤破裂、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主动脉弓中断、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三尖瓣闭锁等畸形中的一个组成部分。VSD是临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内畸形之一。 护理要点 1.婴幼儿有大VSD,大分流量以及肺高压发展迅速的需要作肺动脉束窄手术。这类小儿手术的目的,是争取短暂的调治时间,以便作室间隔缺损闭合手术。所以,护理要密切观察病情的转化,并按医嘱积极纠正心力衰竭、缺氧,有的需要积极补充营养,提高体质。应密切观察病情并及时向医生报告病情,以便不失时机地进行根治性手术。 2.小婴幼儿反复肺炎,多次住院,持续低热以及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危重病例,心外科术前的准备及护理尤为重要。这类患儿应按医嘱收住院实施积极的抗感染、强心利尿,增强营养等治疗。护理观察如发现病情有改善及稳定,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按医嘱配合抓住时机进行闭合室间隔缺损的紧急手术。 3.术后回ICU的小儿,如血压等反映血流动力学的指标不稳定或病情由平稳转变为不平稳,则应注意及早发现下述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 (1)残余漏:注意24小时监测左房压,如高过右房压,应及时报告FR生,并准备配合作食管超声或多普勒彩色血流显像检查,如能证实修补的室间隔处还有左向右分流,应配合准备急症开胸手术。 (2)医源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或)术后高烧(感染):术后应监测血压有无脉压宽,及时发现新出现的心杂音,并向医生报告以便尽早地确诊或早做手术。这样受累的半月瓣及局部的病变如较轻,再次手术较易修复。反之,手术延误,瓣叶病变严重的手术难度极大,手术效果也差。 术后护理 术后监测心律、心率及预防发生肺高压危象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1.心律失常的监测与护理密切观察病人心律、心率的变化。定期或连续描记心电图。如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或心率减慢,可以静脉输人异丙肾上腺素(0.01~0.2μg/(kg?min)),同时给激素或极化液等心肌营养药物。如术中已安好临时起搏导线,需要时应启动起搏器,并按常规进行监护。如出现室性早搏,每分钟多于6次,应静脉给利多卡因(1mg/(kg?次)),必要时可重复3次。然后用2:1或3:1的利多卡因溶液维持静脉点滴。 2.预防发生肺高压危象术前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小儿,术后注意采用的预防措施如下: (1)辅助通气时间相对延长。因肺动脉高压病儿的肺动脉压力在手术后短期内仍较高,术后必须较长时间辅助通气及充分供氧。 (2)肺动脉高压者,在辅助通气期间,提倡适当的过度通气,使pH在7.50~1.55,PACO2在25~35mmHg,PaO2> 100mmHg,这将有利于降低肺动脉压。辅助通气要设置PEEP (4cmH2O),增加功能残气量,以防止肺泡萎陷。 (3)肺高压病人吸痰的时间间隔应相对延长。吸痰及体疗的次数应减少到最低限度。尽可能减少刺激,吸痰前应给镇静剂,待小儿安静后再吸痰,以防躁动加重缺氧,使肺动脉压力进一步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及引起肺高压危象。 (4)如果肺动脉压力增高不明显,吸入氧浓度应逐渐降到50%,使PaO2保持在95mmHg左右,PaCO2可以逐渐上升到正常水平。 (5)气管插管拔除后,要保证充分给氧。可采用口罩雾化吸氧或鼻塞给氧。密切观察病儿呼吸情况并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 3.维护左心功能VSD修补术后,左向右分流消除,左心血容量增大,因此,左心功能的维护尤为重要。 术后早期应控制静脉输入晶体液,以1ml/(kg?h)为宜,并注意观察及保持左房压不高于中心静脉压。 室间隔缺损合并其他畸形的术后护理: 1.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术后护理 (1)按PDA手术术后常规,观察有无乳糜胸(术中损伤胸导管),有无声音嘶哑、呛咳等喉返神经损伤的症状。如可疑喉返神经损伤,注意术后防止呛咳或误吸。 (2)要特别注意维护心功能,预防并及早发现灌注肺、脑(窃血)缺血或机体缺血(氧)等早期征象,对术后要幼儿应密切观察是否有与上述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清醒程度、肺部异常等,以便配合医生及时进行处理。 (3)有时会出现高血压。因此,术后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将血压维持在最佳状态。轻度血压增高,可给予适量的镇静剂(咪达唑仑0.05mg/kg/h静脉泵入,或水合氯醛30mg/kg,口服)。也可用输液泵输入硝普钠2~7μg(kg?min)。输入硝普钠时为防止输入过量,血压过低,应注意以下几点: 1)配制药液过程中,要严格三查七对,并用标签标明病人姓名、床号、药物名称、浓度和应用剂量等,严防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2)输液泵虽有报警装置,但对管道漏液及液体输入皮下不能报警,故在使用时,仍需十分小心,经常检查输液局部有无外渗。 3)应用硝普钠期间,要根据血压情况调整箱液泵的速度。需要延续使用时,要预先配制好药液,更换操作要迅速、准确,避免因给药

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步骤及体会

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步骤及体会(一助) 陈宏伟主治医师 一室间隔缺损 1.开胸、显露心脏,建立体外循环,术中注意心肌保护。 2.心脏切口的选择 ⑴经右室切口: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常用。在心外检查震颤部位,与冠状血管平行,斜行切开右室心肌。注意保护冠状血管,不得损伤。 ⑵经右房切口:从右房通过三尖瓣进行较低位置的室缺修补,或高位膜部缺损,具有左室右房漏者,显露相当满意,而心脏负担较经右室切口轻得多,对有肺动脉高压者尤为有利。 ⑶经肺动脉切口:通过肺动脉瓣修补干下型缺损。 ⑷经左室切口:肌部缺损,尤其是多发、筛板状缺损,右室切口显露不佳者可作左室切口,清楚显露缺损。 3.显露缺损部位用牵引线和拉钩轻柔拉开心壁切口,仔细寻找缺损部位。如被腱索或乳头肌覆盖,可绕粗丝线轻柔牵开。如找不到缺损口,可请麻醉师扩肺,使肺内血液进入左心室,并从缺损口涌入右室,从而发现缺损。 4.修补缺损 补片修补膜部缺损: ⑴间断褥式缝合后下缘:显露全部缺损后,用4-0或5-0双头针涤纶线加垫片先在后下缘离边缘约0.5cm处沿边缘方向作3~4针褥式缝合。缝针不要穿透室间隔全层,深度达室间隔厚度的一半即可,以免损伤传导束。各褥式间断缝针之间的距离要小,以免出现间隙,修补不全。褥式缝线之一除穿过室间隔肌肉之外,同时应穿过三尖瓣隔瓣根部贴近瓣环部位,使室间隔与三尖瓣之间不致遗漏空隙。 ⑵缝涤纶片:将各间断褥式缝式穿过比缺损稍大的涤纶片后下缘,分别收紧、结扎牢靠(因涤纶线较滑,线结应打6个)。除保留最上和最下一针缝线外,剪除多余线头。 5.连续缝合用一长线将缺损其余边缘与涤纶片连续缝合,上、下线头与保留的间断褥式线头结扎。结扎前应予扩肺或向左室灌水排气。在三尖瓣隔瓣部位均应在根部,紧靠瓣环缝合;最上一针瓣根部缝线应与室上嵴一起穿过、拉紧,以免中间留有空隙。 直接缝合:如缺损较小,四周有完整的白色纤维环存在,且肺动脉压不高,可作直接缝合。 ⑴间断褥式缝合:根据缺损大小,先作1~2针带垫片褥式缝合,每针均穿透纤维缘,不予结扎。 ⑵8形或连续缝合:同样在纤维环作8形或连续缝合。一般1、2个8形缝合即能包括缺损全长。缝合后即予扩肺或将左室内灌水排气后结扎。 ⑶结扎褥式缝线:最后将间断褥式缝线结扎。 6.检查修补是否彻底如在建立体外循环时已作左房或左室引流,可经引流管注入盐水,观察修补部位有无残留缺损,溢出盐水。如无引流管,可请麻醉师扩肺。如发现缺损部位仍有盐水或血涌出,说明尚有残留缺损,即应在溢血部位加作褥式或8形缝合,直至不再有溢血为止。

室间隔缺损的术后护理

室间隔缺损的术后护理 [疾病简介] 室间隔缺损是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系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全而形成的单个或多个缺损,由此产生左右两心室的交通,出现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分为膜部、动脉干下漏斗部及肌部型。[治疗原则] 内科治疗:目的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积极控制呼吸道的感染,对重症患儿,除吸氧治疗外,静脉泵入前列腺素E1以缓解肺静脉血管痉挛,加强对大分流心功能的维护。 外科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适用于绝大部分室间隔缺损的患者 [治疗方法] 1.中央型缺损 直径小于3CM者,直接缝合再加间断缝合几针加固、缺损大者或周围组织薄弱者,用相应的补片,成人建议用补片。 2.上腔静脉型缺损 用补片修补,补片的宽度比缺损的直径长50%,长度比肺静脉异位连接口的上缘的长度长 25%。 3.下腔静脉型缺损 缺损在2.5CM以下,无非静脉异位连接者,直接缝合;缺损大于2.5CM则用补片修复;三尖瓣矫正瓣环缝缩术。 [常见的护理问题] 1.焦虑与恐惧与心脏疾病和体外循环手术有关。 2.低效型呼吸形态与手术、麻醉、人工辅助呼吸,体外循环和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3.心排出量减少与心脏疾病、心功能减退、血容量不足有、心律失常、水电解质失衡有关 4.潜在的并发症出血,急性心包压塞,肾功能不全、感染脑功能障碍等 [护理目标] 1.病人能描述自己的焦虑和应对模式 2.病人能维持正常的呼吸型态 3.病人能维持正常的心排出量 4.病人未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 执行心脏大血管外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精神支持:给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良好的服务,消除恐惧及陌生感。 3. 改善心肺功能,保证最佳的手术状态;预防受凉感冒;卧床休息,减少耗氧量。 4. 加强营养: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鼓励病人多进食。 5. 做好健康教育:指导患儿掌握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 6. 手术前一天,做好皮肤、肠道准备及抗生素的过敏实验。 7. 依照医嘱完成手术当天的准备。 二、术后护理: 1. 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血压、心率、体温及末梢循环。观察有无血压低心律快等低心排的表现,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高热时行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降温。 2. 呼吸系统的护理:呼吸机辅助呼吸期间每小时吸痰一次,保持呼吸道通畅。拔管后每日超声雾化4次,20min/次。观察胸廓运动、口唇、皮肤颜色及SpO2变化,每小时听呼吸音一次,了解肺部情况,拍背协助病人咳嗽排痰。 3. 胸腔引流管的护理:维持心包、纵膈引流管的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每30~60min挤压

急诊护理常规试题

急诊护理常规 一、单选题 1、鼻腔后部及鼻咽部出血处理( )A A。后鼻孔填塞B。切开引流行鼻孔填塞C、切开引流不行鼻孔填塞 D、前鼻孔填塞 E. 前后鼻孔填塞 2、处理鼻出血得方法,错误得( )C A、轻微出血可以采用局部止血法 B.找不出出血点可采用鼻孔填塞 C。凡有鼻孔出血都采用后鼻孔填塞 D。明确出血可用冷冻、电灼 E、药物止血 3、遇到大量鼻出血得急诊患者首先应做得就是( )A A。迅速判断患者得一般情况与出血程度,观察有无休克征象 B。详细询问病史C、仔细检查鼻腔D。鼻腔纱条填塞E、输血 4、与有机磷中毒无关得症状就是( )D A。肌肉颤动B、多汗 C. 瞳孔缩小D、呕吐物有酸酵味 E 唾液多 5、病人突然昏迷、抽搐、瞳孔缩小、皮肤湿冷、多汗、呼吸困难,应考虑下列哪种疾病可能性大( )D A。CO中毒 B、巴比妥类药物中毒C.中暑D.阿托品中毒E有机磷农药中毒 6、有机磷农药生产或使用过程中,导致人体中毒得主要途径就是( ) B A.消化道B、皮肤C.粘膜 D、呼吸道E、消化道与粘膜 7、强阳光照射头部,大量紫外线进入颅内,引起颅内温度升高(可达41~42℃),出现脑及脑膜水肿、充 血。故发生剧烈得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意识障碍,严重者发生抽搐昏迷、为中暑哪一类( )D A。中暑高热 B. 中暑痉挛 C、中暑衰竭 D.日射病 E热射病 8、电击伤主要损害( )A A.心脏 B.肝 C、呼吸 D。脑 E.肾 9、溺水患者救助首要措施( )C A。观察意识状态B.建立静脉通路C。保持呼吸通畅 D、了解就是淡水还就是海水淹溺E。触摸大动脉 10、休克早期动脉血压变化得特点就是( )C A、升高 B。降低 C.正常或略降 D.先降后升 E。先升后降 11、休克早期血流量基本不变得器官就是( )A A、心脏 B、肝C。肾 D.肺E。脾 12、休克时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必然导致( )B A。高碳酸血症 B、乳酸堆积 C.酮体堆积 D.呼碱E、代碱 13、休克时易发生得酸碱失衡类型就是( )c A、代碱 B、呼酸 C。代酸D、呼碱 E、以上都不就是 14。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升高不就是下列哪型休克得血液动力学特点( )c A。心源性休克B。感染性休克C、过敏性休克D.失血性休克E、创伤性休克 15、休克病人治疗过程中中心静脉压为3cmH2O,血压90/60mmHg,处理原则为:( )E A、适当补液B.收缩血管C。舒张血管D。补液实验E、充分补液 16、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不全伴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用利多卡因无效,应优选下列哪种药物治疗? ( )C A。普鲁卡因酰胺 B、普罗帕酮 C。胺碘酮 D、氨酰心安 E。维拉帕米 17、下列对多发伤描述错误得( )E A。多发伤就是指在同一伤因得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得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B、创伤其中之一即使单独存在创伤也可能危及生命 C、四肢骨折不伴休克不属于多发伤 D、多发伤处理应先处理后诊断、边处理边诊断

室间隔缺损知识讲解

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概述】室间隔缺损(venticular septal defect VSD)是指在室间隔上存在缺口,为最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20%,如包括其他疾病合并的VSD,将超过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50%。 【发生原因及病理解剖】 胚胎第4周末,原始心室开始分隔,原始室间孔的下方向腔内形成突起室间嵴,并沿心室的前缘和后缘向上生长,形成肌部室间隔;室间嵴基底部加深,两侧不断吸收,小梁部室间隔、肌部间隔向头侧发育会合圆锥间隔,向背侧会合心内膜垫。第七周末,三部分汇合形成室间隔膜部,关闭室间孔将左右心室分开。 依据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室间隔缺损分类方法很多,有Anderson 分类法,Van Praagh分类法,以及我国朱晓东院士提出的分类方法。主要分为四种类

1.膜周型是最常见的室间隔缺损类型,因为膜周部是室间隔最后封闭分隔的部位,所以容易出现缺口。缺损位于室上嵴的后下方,上缘邻近主动脉瓣,向下延伸至圆锥乳头肌,传导束走行于其后下缘,右侧邻近三尖瓣隔瓣。 2.动脉干下型位于右心室流出道漏斗部,肺动脉瓣的正下方,上缘与主动脉右冠瓣相连。缺损的上缘是肺动脉瓣环和主动脉瓣环,下缘是室上嵴。传导束远离室间隔缺损边缘。 3.肌型多位于室间隔的小梁部,可多发;也可位于肌性室间隔的任何部位。 4.混合型存在上述两种类型以上的缺损。 如果间隔某部分发育不全往往造成较大室缺,如TOF伴圆锥发育不全,大干下缺损;心内膜垫缺损 【病理生理】室间隔缺损的分流量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和肺血管阻力。初生婴儿由于肺血管阻力较高,限制了左向右的分流量,症状较轻。数周后,肺血管阻力逐渐下降,分流量增加,杂音随之明显,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期大量的左向右分流,使肺小动脉中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 室间隔缺损是指在左心室和右心室间存在缺损,给全身的血液供给带来很大的影响,缺损较大时患者出现发育不良,活动后出现心悸、气急,反复出现肺部感染,严重时可出现呼吸窘迫和左心衰竭等症状。缺损较小时,可无明显表现症状。 室间隔缺损分类--北总二院介入治疗中心 1.室上嵴上缺损:缺损邻近肺动脉瓣环或主动脉瓣环。面积较大的主动脉瓣环下缺损,由于右冠瓣缺乏足够的支持,舒张期时该瓣可向缺损处脱垂,产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室上嵴下缺损:高位膜部室间隔缺损,又称膜周部缺损,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如缺损较大,可因位于其上方的无冠瓣失去支持而脱垂,产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3.隔瓣后缺损:又称房室管型缺损,为低位膜部缺损,其特点是缺损面积一般较大,其右后缘为三尖瓣隔瓣其部及瓣环,房室传导束即沿缺损左右、后、下缘通过。极少数病例缺损位于隔瓣的心房侧,形成左心室与右心房之间相沟通。 4.肌部间隔缺损:缺损位于右室流入道或近心尖部的肌性室间隔处,常是多发的,比较少见。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室间隔缺损,以及室间隔缺损的分类,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是怎样的。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优势--北总二院介入治疗中心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是在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的情况下,通过穿刺周围血管(如股动脉、股静脉、颈动脉、挠动脉等),在动脉血管造影系统(DSA)的引导下将堵闭器沿血管送达心脏的特定部位,安放封堵器,矫治室间隔缺损,彻底根治室间隔缺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相比于其他的治疗方式而言,介入治疗具有极大优势: 优势一、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无需在胸背部切口,仅在腹股沟部有2~3毫米的切口。无需打开胸腔和心包,更不需要切开心脏,对心脏几乎毫无损伤,术手48小时可下地走路术后恢复快,更重要的是不影响以后的劳动能力; 优势二、无副作用,只需要进行局部麻醉,避免了全身麻醉对大脑、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毒副作用,避免了全身麻醉带来的风险; 优势三、不需要输血,由于介入治疗出血少,不需要输血,避免了输血可能引起的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 优势四、手术、住院时间短,介入治疗手术时间较短,以封堵一个房间隔缺损为例,手术所需时间仅需30分钟左右,一般不超过一周可出院。

IAA护理常规

IAA护理常规 1.定义 主动脉弓离断(IAA)是主动脉峡部或降主动脉的一段缺如,主动脉连续中断,最常发生在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之间。可伴有室间隔缺损、主肺动脉隔缺损、永存动脉干等畸形。主动脉弓中断的降主动脉血流是由右心室通过未闭的动脉导管供给,生后随着动脉导管的关闭,下半身血供减少,出现下肢紫绀、肾功能下降和代谢性酸中毒。右心室血流大量流入肺循环,导致心力衰竭,如得不到成功的外科纠治,75%的患儿在生后一周死亡。 IAA又分类三型: 1.1 A型:中断发生在峡部水平,有一由短而无腔隙的纤维素带跨过连接中断部分,这种轻微类型并不少见,又被称为主动脉闭锁。同长段的主动脉弓中断相比,手术难度较小。 1.2 B型:发生在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之间,是最常见的类型。 1.3 C型:发生在无名动脉起始处至左颈总动脉,这种类型少见。 2.临床表现 2.1患儿大多数在生后第一周即出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症状,随着动脉导管的逐渐关闭,股动脉和足背动脉减弱,下肢青紫。 3.手术方法 IAA是一个动脉导管依赖性的畸形,因此,诊断明确、代谢性复苏后,应立即手术。现普遍在新生儿期实施一期手术根治。 4.术前观察要点及护理 4.1观察要点 4.1.1观察血气分析的变化。 4.1.2观察尿量。 4.1.3观察有否缺氧症状。 4.1.4观察是否有腹胀,便血症状 4.2护理要点 4.2.1呼吸系统:肺血增多,容易并发上呼吸道感染和肺动脉高压,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以免诱发心衰。 4.2.2循环系统功能:危重患儿需要正性肌力药支持,输注前列腺素E1以维持动脉导管开放,改善降主动脉血供,维持肾灌注和及时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避免吸氧引起的动脉导管关闭的危险。注意关注乳酸、尿量和股动脉搏动的改变,做好紧急手术的准备工作。 5.术后观察要点及护理 5.1观察要点 5.1.1呼吸系统的观察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手术基本操作规范标准[详]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手术基本操作规范 (一)适应证。 1.诊断明确 . 辅助检查提示左心容量负荷增加 . 肺血增多 . 或心导管检查 Qp/Qs≥1.5 者. 需要手术治疗。 2.对于存在严重肺部感染 . 经严格抗菌药物治疗仍不能改善的患者.以及严重心力衰竭经强心、利尿治疗不能改善的患者 . 应当考虑急诊手术。 3.限制性室间隔缺损的患儿 .l 岁以内室间隔缺损自发闭合的可能性较大 .5 岁以后几乎不可能自发闭合 . 对于这类患者是否手术仍有争议。 (二)术前准备。 1.完成术前常规化验检查。 2.所有患者应当测量四肢血压以排除可能合并的主动脉畸形 . 如主动脉弓中断和主动脉缩窄。 3.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 . 术前给予间断吸氧治疗和应用血管扩张药.有利于降低全肺阻力 . 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4.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 . 首先考虑强心利尿治疗以改善心脏功能。 5.病情严重的婴幼儿应当注意术前的营养支持治疗。 (三)麻醉、体外循环方法。

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升主动脉 . 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简称 ACT)保持在 400秒以上 . 使用抑肽酶者保持在 750 秒以上。 (四)手术方法。 1.体位及切口 多为仰卧位胸前正中切口。为了美容的效果 . 可以选择左侧卧位右侧胸部切口。 2.心脏切口 右心房切口显露膜周室缺最佳 . 操作方便 . 易于避免误伤传导系统 . 容易显露及避免误伤主动脉瓣 . 保全了右心室的完整 . 极少发生术后切口出血问题。 经右心室切口闭合室间隔缺损已非常少用。多用于经右心房切口显露欠佳的室缺 . 如巨大的膜周漏斗部室缺、干下或小梁部靠近心尖的肌部室缺以及合并漏斗部或肺动脉瓣狭窄(如法洛四联症)。这些手术常要做右心室直切口。如做跨环补片或建立心外通道 . 右心室切口要远离左前降支 5- 10mm。 干下型室缺经肺动脉切口修补。 3.显露室间隔缺损 切开右心房前壁 . 用牵引线将切口的后缘缝在右纵隔胸膜上 . 切口前缘上、下两端各缝一牵引线并用心房拉钩显露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