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十三章 下肢骨折

第二十三章 下肢骨折

第二十三章 下肢骨折
第二十三章 下肢骨折

第二十三章下肢骨折

第一节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由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易发生髋内翻及下肢外旋畸形。

[诊断]

1 有跌倒时伤肢旋转、内收、臀部着地及粗隆部内翻和向前成角的外伤史。

2 多发于老年人。

3 髋部疼痛,肿胀,检查大粗隆处压痛、上移,伤肢缩短、内收、外旋畸形,功能障碍。

4 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其类型。

5 应注意与股骨颈骨折相鉴别。

[证候分类]

1 顺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达小粗隆部。

2 反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外展,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达小粗隆的上方。

[治疗方法]

1 整复方法

1.1 无移位或不完全性骨折:局部外敷中药,患足穿“丁”字鞋或砂袋保持伤肢外展30°~40°中立位制动,亦可用皮牵引,重量3~5kg,时间约6~7周。骨折处稳定后,在外展夹板保护下扶双拐不负重行走,

直至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再开始伤肢负重行走。

1.2有移位型骨折:先行顺势拔伸牵引后内旋外展以复位,再行骨牵引,足穿“丁”字鞋使伤肢保持外展中立位6~8周,待骨折愈合后去牵引,扶拐离床。

2 药物治疗

2.1 早期治疗

治法: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例方:肢伤一方。

2.2 中期治疗

治法:和营止痛,接骨续损。

例方:续骨活血汤。

2.3 后期治疗

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例方:补肾壮筋汤。

3 练功疗法

应根据骨折类型、选用的固定方法决定练功活动方式。一般来讲,复位固定后,即积极锻炼股四头肌及踝关节的跖屈背伸活动。固定牵引者,第2~3周开始直坐床上,并练习抬臀活动。3~4周后,两手拉吊环,健足踏在床上,作抬臀活动,臀部可完全离开床,使身体与大腿、小腿成一平线,以加大髋、膝关节活动范围。

4 其他疗法

手术治疗

1 外固定支架:适用于顺粗隆间型骨折。

2 粗隆下外展截骨术:适用于陈旧性粗隆间骨折遗留严重髋内翻畸形者。

[疗效标准]

1 治愈:骨折对位满意,骨折处已骨性愈合,无跛行及疼痛,能恢复正常行走、下蹲及劳动。

2 好转:骨折线模糊,对位基本满意,髋内翻在25°以内,轻度外旋,短缩畸形在2cm以内,轻度跛行及下蹲受限,能参加一般劳动及自理生活。

3 未愈:骨折畸形愈合,髋内翻25°以上,患肢缩短2cm以上,伤肢不能负重。

第二节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的骨折。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诊断]

1 有跌倒时臀部着地、下肢突然扭转的外伤史。

2 好发于老年人。

3 患侧髋部疼痛(或膝上反射痛),腹股沟中点压痛,髋关节功能障碍。

4 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有移位骨折的诊断及类型,但如临床检查有骨折体征,应2周后再摄片以确诊有无无移位骨折。

5 应注意与粗隆间骨折相鉴别。

[证候分类]

1 外展型:伤肢呈外旋畸形,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直线所成的夹角小于30°。

2 内收型:伤肢呈内收内旋、短缩畸形,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直线所成的夹角大于30°。

[治疗方法]

1 整复方法

1.1 无移位骨折:伤肢制动,卧床休息6~8周后摄X线片复查,如骨折位置保持且已愈合,则可扶双拐伤肢不负重行走。

1.2 有移位骨折:对新鲜有移位骨折的治疗,需先行复位,再选用不同方法进行固定。

1.2.1手法复位:远折端上移应据骨折外展、中立、内收移位情况而采用内收、中立、外展方向的拔伸牵引以纠正;内旋患肢纠正骨折向前成角。

1.2.2 骨牵引逐步复位。

2 药物治疗

2.1 早期治疗

治法:补气活血,消肿止痛。

例方:桃红四物汤。

2.2 中期治疗

治法:补气血,舒筋活络。

例方:舒筋活血汤。

2.3 后期治疗

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例方:壮筋养血汤。

3 练功疗法一般固定后,即应进行股四头股收缩,踝关节屈伸运动。无移位骨折采用牵引疗法,应3个月后摄X线片复查认可,再作挟双拐不负重行走活动,有移位骨折,应根据X线片及骨折临床愈合情况,考虑患肢逐步负重锻炼。

4 其他疗法

4.1 力臂式固定架:适用于股骨颈骨折之基底型及颈中型。

4.2 三翼钉内固定、滑动式内固定、螺蛳栓加压内固定、多针(或多钉)内固定。

[疗效标准]

1 治愈:对位满意,局部无疼痛,无跛行,伸髋正常,屈髋超过90°,X线片示骨折线消失。

2 好转:对位良好,轻度疼痛,跛行,可半蹲,生活可自理,X线片示骨折线消失。

3 未愈:伤肢不能行走,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

第三节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是包括自股骨小粗隆至股骨髁以上部位的骨折。骨折后出血较多,易伴有休克,也可能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而危及生命。

[诊断]

1 有直接暴力打击、挤压或间接暴力的杠杆作用的外伤史。

2 多发于20~40青壮年和10岁以下的儿童。

3 局部肿胀、疼痛明显,压痛敏锐,功能丧失,出现短缩、成角或旋转畸形,可扪及骨擦音及异常活动,下1/3骨折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4 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证候分类]

1 上1/3骨折:骨折近端屈曲、外展、外旋移位,骨折远端向后、向上、向内移位。

2 中1/3骨折:除两骨折端重叠外,骨折远端多有向外成角和向内后移位。

3 下1/3骨折:骨折远端多向后移位。

[治疗方法]

1 现场急救及搬运:根据受伤史注意伤者有无休克、颅脑损伤和胸腹部损伤等并发症,若无并发症,则作临时有效固定。

2 整复方法

根据骨折不同类型移位方向分别采用拔伸牵引、端提夹挤、折顶回旋等手法予以纠正。

3 固定方法

复位后,儿童及年老体弱患者用皮肤牵引,成人在骨牵引维持牵引下(下1/3骨折远端向后移位者行股骨髁上牵引,向前移位者行胫骨结节牵引),根据上、中、下1/3不同部位及移位情况放置压垫,然后用四块夹板固定。

4 药物治疗

4.1早期治疗

治法: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例方:肢伤一方。

4.2 中期治疗

治法:接骨续筋。

例方:肢伤二方。

4.3 后期治疗

治法:补肝肾、养气血、壮筋骨。

例方:肢伤三方。

5 练功疗法

5.1 早期: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及踝关节屈伸。

5.2 中期:用健足和双手支持体重抬臀。

5.3 后期:扶拐下床行走,循序渐进增加负重。

6 其他疗法

6.1 手术治疗

经手法复位或牵引治疗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或折断端有软组织嵌入,或合并主要血管和神经损伤,需要探查的股骨干骨折应切开复位

内固定。

6.2 或选择外固定支架固定。

[疗效标准]

1 治愈:骨折对位对线满意,骨折处已骨性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2 好转:对位对线尚满意,骨折愈合,患肢缩短2cm以内,髋、膝关节伸屈受限在45°以内,

生活能自理。

3 未愈:骨折对位对线差,或骨折不愈合,有明显疼痛及异常活动,生活不能自理。

第四节髌骨骨折

髌骨骨折又称膝盖骨骨折,多见于30~50岁成年人。

[诊断]

1 有因某种情况屈膝,股四肌肉突然强烈收缩或屈膝位同时有外翻动作或膝前部直接碰撞等外伤史。

2 多见于30~50岁的成年人。

3 局部肿胀、疼痛、压痛,皮下瘀斑,膝关节不能伸直,有移位者可在髌骨骨面摸到裂隙。

4 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证侯分类]

1 无移位型:骨折端无移位,可有横型、边缘、星状粉碎及纵型等多种形态的骨折线出现。

2 移位型:以髌骨的中1/3或下1/3多见,骨折端分离,骨折远端可向前下方翻转。

[治疗方法]

1 无移位骨折:以超关节夹板将膝关节固定于伸直位4周。

2 轻度移位骨折:骨折端分离小于1cm者,用双手拇、食指、中指捏住骨折断对推,使之相互连接,外加抱膝圈固定,再用托板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

3 骨折分离超过1cm或闭合复位不满意者,可行手术复位固定。

4 练功

拆除外固定后,逐渐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海桐皮汤熏洗。

5 药物治疗

5.1早期治疗

治法: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例方:肢伤一方。

5.2 中期治疗

治法:接骨续筋。

例方:肢伤二方。

5.3 后期治疗

治法: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

例方:肢伤三方。

[疗效标准]

1 治愈:骨折对位满意,骨折处已骨性愈合,行走无疼痛,膝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2 好转:对们位尚满意,骨折愈合,行走有疼痛,膝关节自主伸直受限5~10°,屈曲受限45°以内者。

3.未愈:行走疼痛,骨折对位差,膝关节伸直受限10°以上,屈曲受限45°以上。

第五节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

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是指胫骨结节、腓骨小头及胫腓骨远端内、外踝以上的闭合性骨折。胫腓骨中下1/3交界处骨折易发生迟缓愈合或不愈合。

[诊断]

1 有交通事故或工伤直接暴力外伤史;逐步固定时小腿扭转受伤或小腿固定时有扭转暴力作用于足上致伤。

2 局部肿胀、疼痛、压痛、畸形、功能丧失。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 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证候分类]

1 胫腓骨上段骨折:小腿上段肿胀,压痛,有异常活动。

2 胫腓骨中段骨折:小腿中段肿胀,压痛,有异常活动。

3 胫腓骨下段骨折:小腿下段肿胀,压痛,有异常活动。

4 胫骨中下1/3骨折,腓骨上段骨折:小腿下段及腓骨近端肿胀,压痛,可能有腓总神经损伤表现。

[治疗方法]

胫腓骨干骨折以恢复小腿长度和轴线为原则,以处理胫骨骨折为重点。

1 整复方法

有移位骨折:麻醉下,通过拔伸牵引、提按推挤、夹挤分骨或回旋捺正矫正移位。

2 固定方法

2.1无移位骨折:用五块夹板固定,至骨折愈合。

2.2有移位稳定型骨折(如横断骨折):手法复位后,用五块夹板固定,至骨折愈合。

2.3不稳定骨折(如螺旋形、斜面骨折或粉碎骨折):手法复位后,用五块夹板固定、跟骨牵引4~6周。

2.4合并筋膜间隙综合征者,应及时切开减压。

3 药物治疗

3.1早期治疗

治法: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例方:肢伤一方。

3.2中期治疗

治法:接骨续筋。

例方:肢伤二方。

3.3 后期治疗

治法: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

例方:肢伤三方。

4 练功疗法

整复固定后即作跖趾、踝关节及股四头肌伸缩活动,跟骨牵引者,用健足和双手支持体重抬臀。骨折愈合后可逐步进行负重步行锻炼,并用海桐皮汤熏洗踝膝关节。

5 其他疗法

外固定支架固定。

[疗效标准]

1 治愈:骨折对线对位满意,骨折处已骨性愈合,局部无压痛、叩痛,伤肢无明显短缩,骨折成角小于5°,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在15°内,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在5°以内。

2 好转:骨折对线对位尚可,骨折线模糊,伤肢短缩小于2cm,成角小于15°,膝关节活动受限在30°~45°以内。踝关节屈伸受限在10°~15以内。

3 未愈:骨折对位对线差或不愈合,患肢短缩3cm以上,膝关节活动受限在45°以上,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在15°以上,伤肢不能负重。

第六节闭合性踝关节骨折脱位

闭合性踝关节骨折脱出是指胫腓骨远端踝部骨折或脱位,是最常见的骨与关节损伤。

[诊断]

1 有跌倒时足部处于旋后位,距骨受外旋和垂直压缩等联合外力致伤史。

2 踝部肿胀,疼痛、压痛、踝部可呈内翻或外翻畸形,功能障碍。

3 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移位情况。

[证候分类]

1 外旋骨折:暴力使足部极度外旋所致。

2 外翻骨折:暴力使足部极度外翻所致。

3 内翻骨折:暴力使足部极度内翻所致。

4 垂直压缩骨折:由高处跌落,足部着地所致。

[治疗方法]

1 整复方法

通过拔伸牵引、踝内翻外翻或背伸压跖屈,挤按纠正骨折移位和关节脱位。

2 固定方法

骨折复位后正确放置塔形垫和梯形垫,五块夹板超关节固定。内翻骨折固定在外翻位,外翻骨折固定在内翻位,外旋及垂直压缩骨折固定在中立位。三踝骨折如后踝骨折块较大,超过胫骨下关节面的1/3时,可用袜套悬吊伤肢,超关节固定内外踝。

3 药物治疗

3.1早期治疗

治法: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例方:肢伤一方。

3.2 中期治疗

治法:接骨续筋。

例方:肢伤二方。

3.3 后期治疗

治法: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

例方:肢伤三方。

4 练功疗法

早期患者可作伤肢足趾活动和一定背伸位的踝关节活动,4~6周后摄片骨折有愈合可解除外固定,练习平地步行,并扶床头作起蹲活动,用海桐皮汤熏洗。

[其他疗法]

1 复位后,可酌情采用“U”形石膏固定。

2 骨折愈合后,配合按摩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疗效标准]

1 治愈:骨折解剖或接近解剖复位,骨折处已骨性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2 好转:对位良好,骨折线模糊,踝部轻微疼痛,劳累后加重,内外踝侧移位在2mm以内,前后移位在2~4mm以内,后踝向后上移位在2~

5mm之间。

3 未愈:踝关节畸形,骨折不愈合,经常疼痛、踝关节功能障碍。

第七节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是足部最常见的损伤,多发生于成年人。

[诊断]

1 有高处坠落足跟着地垂直压缩或足内外翻暴力或直接外力致伤史。

2 好发于青壮年。

3 足跟肿胀,疼痛剧烈,压痛和冲击痛敏锐,骨折严重者可呈现足底扁平,增宽或外翻畸形。

4 X线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分类。

5 高处坠落足跟着地,跟骨严重骨折者,注意有无脊柱压缩骨折。[证候分类]

1 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结节部纵行骨折或呈“鸭嘴样”骨折,骨折片可向后上方移位,甚至有翻转移位,但不波及跟距关节面。

2 波及关节面的骨折:跟骨体部完全塌陷或粉碎性骨折,碎骨片挤压关节面,结节关节角减小、消失或成为负角,跟骨横径变宽。

[治疗]

1 整复方法

1.1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麻醉下,通过拔伸牵引、侧向扣挤或跟骨夹复位以减少跟骨体向两侧的增宽和结节关节角的变小。

1.2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手法复位同前,还可用1根斯氏针在跟骨结节后缘打入,用撬拨复位法,改善跟距关节面。

2 固定方法

取小夹板2块,长约10cm,上边剪成半月形,双踝下方跟骨处各放置

马蹄垫1个,然后斜压夹板,半月形边抵双踝下缘包扎固定。也可用木制鞋底板纸壳固定法,或用石膏固定法,固定时间4~6周,若粉碎性骨折可延长固定至7~8周。

3 药物治疗

3.1 早期治疗

治法:补气活血,消肿止痛。

例方:桃红四物汤。外敷跌打膏,双柏散。

3.2 中期治疗

治法:接骨续损,舒筋活络。

例方:新伤续断汤。

3.3 后期治疗

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例方:六味地黄汤。

4 练功疗法

麻醉消退后,鼓励病人活动足趾和一定背伸位的踝关节活动。双踝骨折从第2周起,可加大踝关节的自主活动范围,并辅以被动活动(只作背伸或跖屈活动,不能旋转及翻转)。2周后病人可扶拐下地,逐渐负重步行。4周后解除外固定,在平地上练习步行,扶床头作起蹲活动。并用海桐皮汤熏洗。

5 其他疗法

5.1 功能疗法:适用于年龄大的伤者。伤后即卧床休息抬高伤肢,24小时后主动活动踝关节,3~5天后开始用弹力绷带包扎,1周后拄拐

行走,3周后部分负重,6周后完全负重,伤后4月以后逐渐恢复轻工作。此法可遗留足跟加宽,结节关节角减少,足弓消失或足外翻畸形等,患者多不能参加较激烈的活动,但有些病例发现距下关节面及关节结节角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5.2 严重粉碎性骨折时,可于早期手术治疗。

[疗效标准]

1 治愈:足跟外观无畸形,对位满意,骨折处已骨性愈合,行走无不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2 好转:骨对位尚好,骨折线模糊,足跟轻度畸形,足弓轻度变平,行走轻度疼痛,距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

3 未愈:足跟畸形明显,足弓塌陷。或骨折未愈合,疼痛明显,行走困难,距下关节活动障碍。

股骨颈骨折(肝肾亏虚)

主诉:左髋肿痛、活动受限44天、 现病史:患者于44天前夜间上厕所时滑到在地,伤及左髋部,当即感伤处疼痛难忍,左下肢站立、行走不能,继而患处肿胀,伤时无流血及意识障碍,无恶心及呕吐、至本院拍X线片示:“左股骨颈骨折”。建议其入院手术治疗,未采纳。自行在家休息,外敷膏药后感症状无明显缓解,昨日来本院就诊,门诊摄X线片示:左侧股骨颈骨皮质连续性中断,移位明显。于今日以“左股骨颈骨折”收入院。现患者左髋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无发热、恶寒,饮食及睡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平素体健,述有“高血压”10余年,间断服药治疗,病情控制不详。无重大外伤、手术及输血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及密切接触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随本地、?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出生并长于本地,无长期异地居住史,无疫区接触史。平素无不良嗜好,生活规律。无冶游史。月经:155/855,绝经后无阴道流血及异常分泌物。20岁结婚,育3子1女,配偶及子女均健。否认家族性遗传病病史。 中医望、闻、切诊:患者神色疲惫、语声力弱,气息匀称,舌淡胖,苔薄白,脉细。?体格检查 T 36.6 ℃P65 次/分R 20 次/分BP140/95mmHg?患者老年女性,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面容自如,被动体位,抬入病房,神志清楚,精神可,查体合作,对答切题,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眼睑无水肿,睑结膜未见苍白,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存在、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乳突区无压痛、鼻腔通畅,鼻中隔居中,各鼻副区无压痛。口唇无紫绀,咽部无红肿,伸舌居中,扁桃体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颈部无抵抗,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5次/分,心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阴性,肝肾区无叩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存在、脊柱生理性弯屈存在;四肢发育正常,肢端血运及感觉正常;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巴宾斯基征及克尼格氏征均阴性。?专科情况:左髋部软组织轻度肿胀,左下肢屈曲、外旋畸形,较健侧短缩约4cm,左侧腹股沟区压痛明显,可触及骨擦感,左股骨干纵向叩击痛阳性,左侧大粗隆叩击痛阳性,左髋关节活动受限,左下肢肢端血运感觉良好,脚趾活动自如。 辅助检查: 2012-04-11 双髋正位片示:左侧股骨颈骨皮质连续性中断,移位明显,断端可见部分硬化、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骨折肝肾亏虚 西医诊断:1、左股骨颈骨折(陈旧性)?2.高血压病?郑闫承 病程记录 1。老年女性,平素体健。急性2012-04—11 10:30首次病程记录?病例特点:? 起病,44天前摔伤史。?2。左髋部肿痛,活动受限44天、患者于44天前夜间上厕所时滑到在地,伤及左髋部,当即感伤处疼痛难忍,左下肢站立、行走不能,继而患处肿胀,伤时无流血及意识障碍,无恶心及呕吐。至本院拍X线片示:“左股骨颈骨折”。建议其入院手术治疗,未采纳。自行在家休息,外敷膏药后感症状无明显缓解,昨日来本院就诊,门诊摄X线片示:左侧股骨颈骨皮质连续性中断,移位明显。于今日以“左股骨颈骨折”收入院、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 各种年龄段均可能发生股骨颈骨折,但以5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由于常在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上发生,外伤暴力可以较轻。而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常由较大暴力引起。股骨颈骨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已成为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或死亡的主要威胁之一。 症状体征 1. 症状老年人跌倒后诉髋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走路,应想到股骨颈骨折的可能。 2. 体征 (1) 畸形: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 (2) 疼痛:髋部除有自发疼痛外,移动患肢时疼痛更为明显。在患肢足跟部或大粗隆部叩打时,髋部也感疼痛,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常有压痛。 (3) 肿胀:股骨颈骨折多系囊内骨折,骨折后出血不多,又有关节外丰厚肌群的包围,因此,外观上局部不易看到肿胀。 (4) 功能障碍:移位骨折病人在伤后就不能坐起或站立,但也有一些无移位的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病例,在伤后仍能走路或骑自行车。对这些病人要特别注意。不要因遗漏诊断使无移位稳定骨折变成移位的不稳定骨折。患肢短缩,在移位骨折,远端受肌群牵引而向上移位,因而患肢变短。 (5) 患侧大粗隆升高,表现在:①大粗隆在髂-坐骨结节联线(Nelaton线)之上②大粗隆与髂前上棘间的水平距离缩短,短于健侧。 股骨颈骨折分类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为3类:①根据骨折的解剖部位。②骨折线

的方向。③骨折移位程度。 ①按解剖部位分型:许多作者曾根据骨折的解剖部位将股骨颈骨折分为3型: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其中头下型和经颈型属于关节囊内骨折,而基底型则属于关节囊外骨折。头下型是指位于股骨颈中部的骨折,基底型是指位于股骨颈基底部与粗隆间的骨折。Klenerman、Garden等人认为在X线片上由于投照角度不同,很难区分头下型与经颈型。Klenerman、Marcuson及Banks均认为单纯的经颈型骨折极为罕见。由于经颈型骨折发生率很低,各型X线表现受投照角度影响很大,目前此类分型已很少应用。 ②按骨折线方向分型(Pauwels分型):1935年,Pauwels根据股骨颈骨折线的方向将股骨颈骨折分为3型:Ⅰ型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为30°;Ⅱ型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为50°;Ⅲ型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为70°。Pauwels认为,夹角越大,即骨折线越垂直,骨折端受到剪式应力,骨折越不稳定,不愈合率随之增加。该分型存在2个问题,第一,投照X线片时股骨颈与X线片必须平行,这在临床上难以做到。病人由于疼痛等原因,在摄X线片时骨盆常发生倾斜,而骨折线方向便会改变。同一股骨颈骨折,由于骨盆倾斜程度的不同,在X 线片上可以表现出自Pauwels Ⅰ型至Pauwels Ⅲ型的不同结果。第二,Pauwels分型与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无明显对应关系。Boyd、George、Salvatore等人发现在140例Pauwels Ⅰ型病人中不愈合率为0,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为13%。295例Pauwels Ⅱ型的病人中不愈合率为12%,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为33%。在92例PauwelsⅢ型的病人中,不愈合率仅为8%,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为30%。由于Pauwels分型受X线投照影响较大,与骨折不愈合率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率缺乏对应关系,目前较少应用。 ③骨折移位程度分型(Garden分型):Garden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将股骨颈骨折分为4型(1961)。Ⅰ型不全骨折,股骨颈下方骨小梁完整,该型包括所谓“外展嵌插型骨折;Ⅱ型完全骨折,但无移位;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该型骨折X线片上可以看到骨折远端上移、外旋,股骨头常后倾,骨折端尚有部分接触;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该型骨折X 线片上表现为骨折端完全无接触,而股骨头与髋臼相对关系正常。Garden分型中自Ⅰ型至Ⅳ型,股骨颈骨折严重程度递增,而不愈合率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也随之增加。Garden分型在国际上已被广泛应用。Frandsen等人对100例股骨颈骨折分别请8位医生进行Garden 分型,结果发现,8位医生分型后的相互符合率只有22%。对于移位与否的争议占33%。由此可见,Garden分型中移位的判断与主观因素有密切关系。Eliasson等人(1988)建议将股骨颈骨折简单地分为无移位型(Garden Ⅰ、Ⅱ型)及移位型(Garden Ⅲ、Ⅳ型)。 ④ AO分型:AO将股骨颈骨折归类为股骨近端骨折中的B型。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一、定义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由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以上的骨折。 二、诊断依据和诊断标准 (一)诊断依据 1、有明显或轻微外伤史。 2、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3、患侧髋部肿胀明显,可有皮肤瘀斑,移位型骨折肢体呈短缩、内收、外旋畸形,移动肢体时疼痛加剧,大粗隆上移,按压或叩击大粗隆时疼痛加剧,有时可触及骨擦感,纵轴叩击痛阳性,髋关节功能障碍。 4、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和骨折的类型。 (二)骨折分型 1、顺粗隆间骨折:伤肢呈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点开始,斜向下方行走,达小粗隆部。 2、反粗隆间骨折:伤肢呈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上方,达小粗隆上方。 三、入院指征 (一)符合转子间骨折的诊断依据 (二)符合转子间骨折的骨折分型 四、治疗常规

1、手法整复牵引固定: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一般行股骨髁上牵引。维持屈髋屈膝各15-30°,外展30°,足部旋中位牵引,牵引重量要足够大,复位后维持牵引量不得少于体重的1/10,如果牵引后复位欠佳,则可用股骨颈骨折整复办法(顺粗隆间骨折)或端提、挤按方法(反粗隆间骨折)整复,尔后维持髁上牵引固定,直至骨折愈合,牵引一般维持8-10周。 2、手法整复固定器固定 主要适用于顺、逆粗隆间骨折,在电视X线机监控下,患者取平仰卧位,两助手分别把持腋窝及小腿行顺势拔伸牵引复位,保持患者肢外展,足部旋中位或稍内旋位,常规皮肤消毒,铺巾局麻。按股骨胫骨骨折鳞纹钉固定方法分别将2板骨圆针,顺股骨颈纵轴,呈倒“V”形,用锤击入至股骨头软骨板下0.5cm,针尾留于皮外3cm,尔后以股骨髁上方100m处与骨干垂直由外向内打入第3板骨圆针及第4板骨圆针,不透过对侧皮肤,然后安装固定器,将打入的4板钢针分别套于固定夹上,固定于主体杆上,拧紧螺母,一般固定6—8周。 3、切开复位内固定 适用于各种类型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用股骨上段解剖型钢板,先用连硬外麻醉,外侧切口,钢板臵于恰当位臵,

股骨颈骨折分型

股骨颈骨折分类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为3类:①根据骨折的解剖部位,②骨折线的方向,③骨折移位程度。 ①按解剖部位分型:许多作者曾根据骨折的解剖部位将股骨颈骨折分为3型: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其中头下型和经颈型属于关节囊内骨折,而基底型则属于关节囊外骨折,头下型是指位于股骨颈中部的骨折,基底型是指位于股骨颈基底部与粗隆间的骨折,Klenerman,Garden等人认为在X线片上由于投照角度不同,很难区分头下型与经颈型,Klenerman,Marcuson及Banks均认为单纯的经颈型骨折极为罕见,由于经颈型骨折发生率很低,各型X线表现受投照角度影响很大,目前此类分型已很少应用。 ②按骨折线方向分型(Pauwels分型):1935年,Pauwels根据股骨颈骨折线的方向将股骨颈骨折分为3型(图2):Ⅰ型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为30°;Ⅱ型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为50°;Ⅲ型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为70°,Pauwels认为,夹角越大,即骨折线越垂直,骨折端受到剪式应力,骨折越不稳定,不愈合率随之增加,该分型存在2个问题,第一,投照X 线片时股骨颈与X线片必须平行,这在临床上难以做到,病人由于疼痛等原因,在摄X线片时骨盆常发生倾斜,而骨折线方向便会改变,同一股骨颈骨折,由于骨盆倾斜程度的不同,在X线片上可以表现出自Pauwels Ⅰ型至Pauwels Ⅲ型的不同结果,第二,Pauwels 分型与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无明显对应关系,Boyd,George,Salvatore 等人发现在140例Pauwels Ⅰ型病人中不愈合率为0,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为13%,295例Pauwels Ⅱ型的病人中不愈合率为12%,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为33%,在92例Pauwels Ⅲ型的病人中,不愈合率仅为8%,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为30%,由于Pauwels分型受X 线投照影响较大,与骨折不愈合率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率缺乏对应关系,目前较少应用。 ③骨折移位程度分型(Garden分型):Garden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将股骨颈骨折分为4型(1961)(图3),Ⅰ型不全骨折,股骨颈下方骨小梁完整,该型包括所谓“外展嵌插型骨折;Ⅱ型完全骨折,但无移位;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该型骨折X线片上可以看到骨折远端上移,外旋,股骨头常后倾,骨折端尚有部分接触;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该型骨折X 线片上表现为骨折端完全无接触,而股骨头与髋臼相对关系正常,Garden分型中自Ⅰ型至Ⅳ型,股骨颈骨折严重程度递增,而不愈合率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也随之增加,Garden分型在国际上已被广泛应用,Frandsen等人对100例股骨颈骨折分别请8位医生进行Garden分型,结果发现,8位医生分型后的相互符合率只有22%,对于移位与否的争议占33%,由此可见,Garden分型中移位的判断与主观因素有密切关系,Eliasson等人(1988)建议将股骨颈骨折简单地分为无移位型(Garden Ⅰ,Ⅱ型)及移位型(Garden Ⅲ,Ⅳ型)。 ④AO分型:AO将股骨颈骨折归类为股骨近端骨折中的B型。 B1型:头上型,轻度移位,①嵌插,外翻15°②嵌插,外翻<15°,③无嵌插。 B2型:经颈型,①经颈部基底,②颈中部,内收,③颈中部,剪切。 B3型:头下型,移位,①中度移位,内收外旋,②中度移位,垂直外旋,③明显移位。

骨伤大题

名解: 成角移位:两骨折段之轴线交叉成角,以角顶的方向称为向前,向后,或向内,向外成角。 尺侧倾斜角:桡骨下端外侧的基突较内侧长1.5cm,故其关节面向尺侧倾斜20-25度。 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 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 复位: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 骨折:由于外力作用破坏了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骨擦音:无嵌插的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的肢体时,两断端互相摩擦可发出音响或摩擦感,称骨擦音。 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仍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 固定:固定是治疗骨折的一种重要手段,复位后固定起主导和决定性作用。已复位的骨折必须持续的固定在良好的位置,防止再移位,直至骨折愈合为止。 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和对线完全良好时,称为解剖复位。 颈干角: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形成一个内倾角,称颈干角。正常值在100-140度之间。 颈椎病: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继而发生相应症状和体征。 桡骨下端骨折:是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 伤科学:研究防治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损伤疾患的科学。 损伤:人体受到外界不同的因素所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后果,轻则影响生活,重则危及生命。 伤筋: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所造成的筋的损伤。 弹性固定: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位置上,对该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时,仍可有轻微活动,但又弹性阻力,被动活动停止时脱位的骨端又恢复原来特殊位置,称弹性固定。 脱位:凡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发生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血肿: 纤维性骨痂:血肿逐渐机化,肉芽组织再演变成纤维结缔组织,使骨折断端初步连接在一起,称此。 异常活动:在肢体没有关节处出现了类似关节的活动,或关节原来不能活动的方向出现了活动,多见于骨折和韧带断裂。 掌侧倾斜角:桡骨远端与腕骨形成关节面,其背侧边缘长于掌侧,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度。大题: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世界上第一本记载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2. 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我国现存第一部伤科专著3.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在世界上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治疗脊柱骨折 4. 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5.. 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B 髌骨脱位:1.分类:根据移位方向分为外侧,内侧,向下脱位;根据病因分为新鲜外伤性与习惯性脱位。2.病因:多由直接暴力引起3.诊断要点:明确的外伤史,膝内侧或外侧疼痛肿胀,损伤重时可有关节血肿,皮肤瘀斑。膝前方凹陷,膝关节呈微屈位,活动受限。X线可明确诊断。 髌骨骨折:1.病因:可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造成,以后者多见。直接暴力多导致粉碎骨折,间

规培出科小结各科

作为一名外科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骨科是我培训的外科第一站。骨科在外科系统中是一门很重要的科室,骨科患者的年龄层次从小到老都很多,他们的就诊病因也因就诊人群的年龄而呈现不同的变化。我轮转的科室在温人医骨科3病区,这里有优秀师资力量,高端的辅助检查工具及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我在骨科轮转的2个月中收获颇丰。时光飞逝,骨科轮转的2个月很快就结束了,回顾这2个月的骨科生活,我感触很多。 在患者方面,骨科的患者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多见,大多数因年纪偏大,伴骨质疏松而不慎摔倒致骨折,或者是脊柱的压缩性骨折及椎体退形行变引起的疼痛等。年轻患者因剧烈的外伤致使的骨折较多见,另因过度锻炼或外伤致使的肩袖损伤或韧带损伤等。小儿有先天性病因及外伤两种可能。在专科查体方面,骨科患者就诊时物理查体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物理查体的准确到位,再加上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大多数的诊断可以明确。我对于骨科的一般查体有所知晓,但是经过上级主任、主治医师不断的指导,渐渐可呈现一体系,视患者病情的需要而做相应的查体,另加上骨科常规查体,不再是想到什么就检查什么,这是我们的通病。如,1.颈椎病(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又称Eaten试验、头部叩击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Jackson压头试验、直臂抬高试验、转身看物试验、头前屈旋转试验,也称Fenz试验),2.肩袖损伤(neer征、hawkins试验、冈上肌试验、冈下肌试验、摸背试验、疼痛弧、落臂试验、肩峰撞击试验等),3.肩关节脱位(杜加斯(Degas)征、卡拉威(Callaway)试验、布莱恩特(Bryant)征、肩三角试验),4.髋部疾病(“4”字试验、髋关节撞击试验、单腿独立试验、内拉通(Nelaton)线、大腿滚动试验、腰大肌孪缩试验、托马斯(Thomas)征、外

股骨颈骨折的健康教育

股骨颈骨折的健康教育 股骨颈骨折的术后护理和锻炼 1骨折后功能锻炼 无论是何种骨折,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后期都需要进行功能锻炼早日恢复功能。早期阶段:骨折后1~2周内,此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 除肿胀,防止肌萎缩。功能锻炼应以患肢肌主动舒缩活动为主。原则上,骨折上、下关节暂不活动。 中期阶段:即骨折2周以后,骨折处已有纤维连接,日趋稳定,应开始进行骨折上、下关节活动,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逐渐缓慢增加活动强度和范围,以防肌萎缩和关节僵硬。 晚期阶段:骨折已达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已拆除,此时是功能锻炼的关键 时期。促进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的恢复,早日恢复正常功能. 2骨颈骨折的注意事项 适当的补充饮食的营养。后期的心里也很重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是病情恢复的关键。还要注意加强护理。老人一般都有骨质疏松,这时发生骨折或骨裂,是非常不容易愈合的。所以强调保持平卧硬板床,尽量减少体位变动非常重要。 股骨颈骨折的具体注意事项: 首先,要保持患侧下肢中立位(股骨粗隆间骨折时为外展位),避免髋关节内收,一定不能坐起,特别在前6周,要准备使用在医院用的卧式便器,学会躺着排大、小便。当排便时可以把健侧的肢体弯曲。每天可以用按摩乳按摩臀部、腰氐部容易压迫摩擦的部位,防止褥疮发生,如果已经发生褥疮要每天清洗换苭,尽快控制感染。 其次,要多与病人谈天,转移注意力,减少焦虑和痛苦。护理员每天要为病人进行肢体被动按摩,避免肌肉萎缩,导致以后难以行走,肢体被动按摩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因为血栓形成后如果一旦脱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和下肢动脉栓塞,甚至危及生命。易发生在久卧病床以后起床的一瞬间,因此要特别警惕。在4至6周后可以酌情鼓励病人做局部的肌肉紧张性训练,保持肌力,

外科学2重点之2骨折

肾癌的病理:肾癌从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有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和梭形细胞癌。转移途径有直接浸润,血行转移至肺`脑`骨`肝等。淋巴转移最先到肾蒂淋巴结。肾癌临床表现1血尿、疼痛和肿块;2副瘤综合征(肾癌的肾外表现):发热、高血压、血沉快等;3 转移症状:如病理性骨折等。肾癌的肾外表现1血沉快;2发热;3 高血压;4高血钙;5 红细胞增多症;6肝功能异常;7贫血;8体重下降;9库欣综合症表现;10血糖增高;11神经病变;12精索静脉曲张;13淀粉样变。 92.膀胱肿瘤的病理:①组织类型:大多数为上皮细胞癌,其中绝大多数为移行细胞乳头状瘤,磷癌和腺癌各占2%~3%。非上皮细胞性肿瘤极少见,多数为肉瘤。②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③生长方式:分为原位癌`乳头状癌及浸润性癌。④浸润深度TNM分期标准分为:Tis原位癌;Ta无浸润黏膜固有层;T2金润肌层,又分为T2a浸润浅肌层(肌层内1/2),T2b浸润深肌层(肌层外1/2);T3浸润膀胱周围脂肪组织;T4浸润前列腺及子宫登临进器官。临床上将Tis\Ta\T1期肿瘤称为表浅膀胱癌。膀胱肿瘤行膀胱全切术的适应症膀胱全切除术是切除整个膀胱,在男性尚应包括前列腺和精囊;同时行尿路改道手术。1多发膀胱癌且有浸润者。2位于膀胱颈、三角区的较大浸润性癌。3肿瘤无明显边界者。4反复复发的表浅膀胱癌伴严重粘膜病变者。5肿瘤体积大,部分切除膀胱后其容量过小时。 骨折:即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分类:1。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2.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端刺破皮肤或粘膜从内向外所致。完全骨折:1。横向骨折2。斜形骨折3。螺旋形骨折4。粉碎性骨折5。嵌插骨折6。压缩性骨折。 全身表现:1.休克,:达2000以上2.发热. 局部表现:1.骨折的一般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2 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主要表现为缩短`成角获旋转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具有以上三个骨折特有体政治以即可诊断为骨折。早期并发症:1.休克2.脂肪栓塞综合征3.重要的脏器官损伤.肝脾破裂,肺损伤,膀胱和尿道损伤,直肠损伤.4.重要的周围组织损伤5.骨筋膜室综合征,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常由创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其室内内容物体积啬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容积减小而致骨筋膜室内的压力增高所致. 晚期并发症:1.坠积性肺炎2.褥疮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感染5.损伤性骨化6.创伤性关节炎7.关节僵硬8.急性骨萎缩.9.缺血性骨坏死10.缺血性肌挛缩. 骨折愈合过程:1.血肿炎症机化期.2.原始骨痂形成期3.骨板形成塑型期. .骨筋膜综合症:骨筋膜室综合征有骨、骨间隔、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最常见于小腿和前臂。早期诊断要点:(1有患肢受挤压、骨折等受伤史(2)患肢肿胀、剧烈疼痛(3)扳指、趾试验阳性(指、趾被动牵拉后疼痛加剧)(4肢端苍白、麻木、皮温低、氧饱和度下降治疗原则:一经确诊,立即手术治疗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1全身因素:(1)年龄(2 健康状况2局部因素:(1骨折的类型和数量(2)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3)软组织损伤程度(4)软组织嵌入(5)感染3治疗方法的影响:(1)反复多次的手法复位(2)切开复位,软组织和骨膜剥除过多(3)开放性骨折清创时,过多摘除骨碎片(4)骨折行持续骨牵引治疗时,牵引力过大(5)骨折固定不牢固(6)过早或不恰当的功能锻炼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局部无异常活动。X线片显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已模糊。拆除外固定后,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物持续达1分钟,下肢不扶拐能在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临床愈合时间为最后一次复位之日至观察达到临床愈合之日所需的时间。

下肢骨折的功能锻炼

下肢骨折的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应自骨折复位固定后开始,至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到最大程度为止。功能锻炼强度应根据骨折愈合及肌肉恢复的程度而循序渐进,必须加强重要关节的功能锻炼,不能忽视相邻的关节。以主动练习为宜,被动练习为辅,严禁反复强力地被动关节活动。增强有利骨折修复的活动,避免不利于骨折的活动。一般来说下肢骨折以后三个月以内不允许患肢负重,除非在医生直接指导下的康复治疗。功能锻炼需要毅力,因为总是伴随一些痛苦,锻炼常有酸胀感,但是更重要的是不能过度,一般不应当有显著疼痛。 骨折后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的一部分,可促使患肢尽快恢复正常功能,但功能锻炼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按一定的方法循序进行,四肢骨折病人在做了内、外固定后,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对预防骨折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功能锻炼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骨折早期,伤后1—2周此期患肢肿胀、疼痛明显,骨折端不稳定, 容易发生再移位。所以,此阶段功能锻炼主要是在骨折邻近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使肌肉收缩和舒张以锻炼患肢肌肉,防止废用性萎缩。骨折后功能锻炼的原则是:与骨折部位相邻的上下关节暂不活动,而身体其他各部位均应进行功能锻炼。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消肿,防止肌肉萎缩,预防关节僵硬。例如股骨及小腿骨折后的锻炼方法是绷紧、收缩和放松股四头肌(大腿肌肉);同时进行踝关节背屈及足趾屈伸活动,每日各100次左右。要注意,骨折邻近上、下关节不能活动。禁忌做患肢强力牵伸,以防引起局部再次出血和骨折移位。此期功能锻炼的目的主要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肿胀消失。 ●第二阶段:骨折中期,伤后3—8周此时患肢肿胀已基本消退,疼痛明显减轻, 骨折端已经有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断端趋于稳定。此期的锻炼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还应该在健肢帮助下,逐渐活动骨折的上、下关节,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伤后6~8周,骨折部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加大运动幅度和力量,肌肉锻炼也应加强。如进行下肢直腿抬高、膝关节屈伸,以避免关节僵硬。此时,可扶拐下地练习行走(患肢负重要小),但活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渐多,时间由短渐长,强度由弱渐强。不利于骨折稳定的剧烈活动须限制。 ●第三阶段:骨折后期,伤后9—13周此时外固定已解除,通过前两个阶段的锻 炼,关节活动范围已逐渐接近正常。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内容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各关节活动迅速恢复至正常范围,肢体肌力接近正常。所以,应进行全面的肌肉和关节活动,加大活动量和活动范围,直到患肢得到最后的功能恢复。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多需要手术治疗。术后的功能锻炼是否及时,正确,直接影响骨折的康复及预后。一:术后8周。1,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髋膝关节屈伸练习,髋关节内收外旋练习,注意屈髋角度逐渐增加,但应小于90度,保持术侧髋关节外展位。2,知道下床方法,即先移至健侧床边,健腿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患肢外展屈髋小于45度,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腿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再扶住助行器站立。3,上床时按相反顺序进行。4周后根据功能恢复情况,也可扶双拐下地练习步行,上楼时健侧先上,下楼时患侧先下。 二:术后8周至3个月。重点训练髋关节伸展,直腿抬高和单腿平衡练习。每日10-15次,每次1-2分钟,直至患肢能单腿站立。术后使用双拐6周后改用单拐4周。嘱患者活动量不能过大,坚持锻炼,方法正确,保持术侧髋关节外展位,屈髋小于90度。 三:3个月后。如无疼痛,跛行,可弃拐长,可从事日常家务劳动。做到三不:不盘腿,不负重,不侧卧。四避免:避免重体力活动和奔跑等髋关节大范围剧烈活动的项目;避免在髋关节内收,内旋位时从坐位上站起;避免在双膝并拢双足分开的情况下,身体向术侧倾斜取物,接电话等;避免在不平整或光滑的路面上行走。

医患沟通之股骨颈骨折

×××人民医院 首次床旁医患沟通记录单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1、初步诊断:股骨颈骨折 2、诊断依据:1、髋部外伤病史;2、髋部疼痛,活动时加重; 3、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缩短外旋畸形; 4、X线检查作为骨折的分类和治疗上的参考,有些无移位的骨折在伤后立即拍摄的X线片上可以看不见骨折线,可行CT、磁共振检查,或者等2~3周后,因骨折处部分骨质发生吸收现象,骨折线才清楚地显示出来。 3、病情情况及病程阶段:股骨颈骨折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脑血管病等基础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其临床治疗中存在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两个主要难题,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易并发肺部感染、褥疮、泌尿系感染、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病人生命。现患者刚入院,除暂时必须行伤肢牵引制动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必要的医技辅助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伤处局部情况及患者、家属意愿来决定治疗方案。 4、初步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化疗):1、伤肢行牵引制动。2、药物治疗:抗血小板凝集,扩管,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支持治疗。3、病因治疗:积极寻找病因,针对可能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疾病等进行有效治疗。4、加强基础护理,指导督促患者及家属积极主、被功能锻炼,防止发生肺部感染、褥疮、泌尿系感染、血栓栓塞、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5、进一步治疗及检查方案:1、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相关血生化检查。头胸X片、CT或MRI检查。心脏、颈动脉、腹部、双下肢彩超。心电图检查等。3、如身体条件允许建议行内固定或髋关节置换术。否则行牵引保守治疗。 6、拟行治疗时间:如手术治疗一般在伤后3-7天,如无并发症术后2周出院。保守治疗一般需6-10周。 7、治疗风险、药物副作用及花费估算: 1、手术及保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均可发生肺部感染、褥疮、泌尿系感染、血栓栓塞、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股骨颈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保守治疗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高于手术治疗。2、手术治疗还可能发生相关并发症(祥见手术知情同意书)。3、保守治疗住院费用根据时间及身体状况决定;手术治疗费用在15000-80000元之间(具体以术者交待为准)。 8、需要患者及家属配合的事宜:1、严格遵循医嘱及医院相关规定,配合医院治疗; 2、积极准备必要医疗费用及相关证件。3、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有病情变化及异议时及时反馈。 9、患者需要了解的其他情况:1、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是常见病多发病,一般通过积极手术治疗,如无并发症的发生,绝大部分患者能够取得良好疗效。2,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是股骨颈骨折公认最佳治疗方案。3、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属要有承受发生并发症的心理素质。 今日与患者(或家属)就上述情况进行了沟通,并作了详细解释,患者(家属)已充分理解,表示同意。 患者(或其代理人)签字: 参加沟通的医师签名: 记录时间:

骨折病人健康宣教

全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病人的健康教育 1,手术要防止感冒,练习床上大小便,术前暂行皮牵引或牵引着,保持患肢外展内旋位,有异常感觉及时汇报医师。 2,术前给予饮食指导;进食高营养的普食,手术前2日进不含纤维素的流质饮食,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3,术后指导;(1)平卧2-4周(2)禁止盘坐动作即;健侧肢体压在患侧肢体上(3)保持下肢外展30度,内旋15 度。 4,2个月内避免两腿交叉,尤其勿将患侧肢体放在健侧肢 体上。 5,髋部屈曲不超过90度,术后一周不可超过60度,避免髋部旋转。 6术后3周逐渐活动关节,配合理疗和按摩 股骨颈骨折的健康教育 1,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的患者可睡普通床,患肢做直腿皮牵引,稍外展,限制患肢不外旋。注意盖被不要压在脚上,以免导致患肢外旋。患者应仰卧,在牵引期间应鼓励患者尽早进行活动锻炼,患肢要积极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牵引3~4周后,即可去掉牵引在床上自由活动患肢,练习抬腿,并继续锻炼股四头肌活动。练1周左右,如果下肢肌力好,即可用双拐下地行走,患肢不负重。一般3个月左右可去拐活动。 2,股骨颈骨折行三翼钉内固定的患者睡普通床,患肢放在外展、中立位,内固定术后患者早期在床上坐起。术后第二天一般即可扶助患者坐起,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术后几天内即可坐轮椅下床活动。当伤口疼痛消失后,应开始做髋关节及膝关节的主动活动及两下肢的股四头肌锻炼。根据患者体质情况,术后3~4周可指导并帮助患者扶双拐下地,患肢不负重。至少需6个月方可完全去拐;患肢负重。 在术后恢复期间须要特别注意防止患肢外旋、内收,因为这样的动作是重复受伤机制,可以使钉子脱出。患者患肢不要做盘腿动作,而内收和外旋患肢。睡觉时还要平卧,不要侧卧。必要时还要穿用防外旋的鞋。也可在患者的两大腿之间放一个枕头以防内收。

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 (1)

股骨颈骨折 【一般概念】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女性多见。主要是由于间接暴力损伤所致,由于局部血供因素,可导致骨不连接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 临床以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为主要特征。 中医护理常规 【临床表现】 患髋疼痛,髋关节运动明显受限,不能站立行走,患肢短缩,45°-60°外旋畸形,髋部有压痛叩击足跟部或大粗隆部时髋部疼痛,大转子明显突出。 【临证护理】 1.患肢制动,矫正鞋固定,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髋关节外旋脱位。 2.卧硬板床休息。更换卧位时,避免患肢内收,外旋,髋部屈曲,防止移动。

3.注意观察末梢血运,正确搬运病人。 4.指导病人正确功能锻炼。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及含钙丰富之食物,多饮水。 【用药护理】 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观察用药的效果及反应。 【情志护理】 观察患者情志变化,做好心理疏导,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并发症护理】 1.知道患者呼吸,鼓励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 2.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3.指导患者顺时针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 4.指导患者进行有规律功能锻炼,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健康指导】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和身体的协调性,防止骨质疏松,减少骨折的发生。

2.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骨折。3.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4.去除牵引和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患肢太早负重。避免坐低于20厘米的矮凳及交叉盘脚动作,6个月弃拐逐步行走。 5.定时到医院复查。 手术护理常规 一.按骨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二.术前护理 1.安慰患者,解除焦虑情绪,积极配合 治疗。 2.给予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鼓励多饮水。 3.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发生。 4.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雾 化吸入,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5.采用骨牵引、皮牵引患者应按骨牵 引、皮牵引护理常规。 三.术后护理 1.取去枕平卧位,禁食水6小时。

骨折术后康复方法

骨折术后康复方法 1、理疗 (1) 温热疗法 (2) 冷疗法 2、关节活动度练习(ROM)方法 恢复伤区关节的活动度通常是病人的首要要求。长骨干骨折经石膏固定邻近关节后,所导致的关节活动度障碍一般程度较轻,经过主动、助力及被动运动练习,可以逐步消除。关节内骨折经长期的石膏固定后会后遗较牢固的关节挛缩粘连.常用恢复关节活动度的方法有: (1)关节功能牵引 (2)持续被动运动(CPM) (3)关节松动技术 3、肌肉力量的训练 肌力训练的注意事项 ①在许可范围内运动。 ②训练时应避免出现剧烈疼痛。 ③功能锻炼后第二天不应出现全身性的疲劳疼痛。 ④恰当的负荷量(次数、时间、速度、负重量)。 ⑤掌握渐进性原则和个体性原则,应根据每个病人原有体质、年龄和骨折性质的不同开具不同的运动处方。 ⑦肌力练习应与关节活动练习配合进行。关节活动度恢复较快,肌力增长过慢,可造成关节不稳,异致关节慢性损伤。 4、支具的使用

支具在骨折病人中有多种用途,正确使用可起到良好的作用,错误使用则会加重损伤。例如,使用腰围、护膝装置等,长期使用后腹肌、腰背肌、股四头肌等出现萎缩,稳定性反而降低,因此以短时间使用为好。从材料学上来说,支具材料的结构并不是说越坚固越好,而必须与其用途相适宜。 5、作业治疗 骨折病人重点在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上肢骨折后重点训练持物、穿衣、梳洗、进餐、书写等。下肢骨折后重点训练站立、下蹲、步行、上下楼梯、跑步、踏自行车等。 6、平衡及协调功能练习 多发骨折和复杂骨折长期固定后受累肌肉范围较广,老年人的平衡力和协调能力本来就比较差,此时应特别强这方面的训练,以降低再次摔跤的可能性。 7、其他 如按摩。热疗后要进行按摩并着重于深推和按压,以牵伸纤维粘连及消除残存肿胀,与早期相比这时的治疗手法明显加强,按摩可以减轻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 (6ygqvwsh) 参考资料:上海养老院:https://www.wendangku.net/doc/b812423172.html,

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指导

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指导 发表时间:2015-11-24T13:34:07.957Z 来源:《健康文摘》2015年第9卷第10期供稿作者:梁燕 [导读] 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对于对照组的治疗来说,主要采取一些最为基本的护理方法,例如对患者的睡姿以及躺卧姿势进行指导,患者可以在两腿间放置梯形垫或软枕,使患者感觉舒适。 梁燕(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0) [ 摘要] 为研究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指导的具体效果,将我院收治的70 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对比治疗。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35 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术期护理,而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予以专业的护理调节,经过三到六个月的专业护理进行效果分析,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具体效果,来进一步促进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快速恢复。 [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指导 [ 中图分类号] R248.2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1620(2015)10-142-02 引言: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采用人工股骨头及髋臼假体对破坏的髋关节进行替代的手术方式,通过这种人工骨关节置换的手术,可以进一步改善老年人的关节状况,促进老年人身体状况的改善。而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大多数老年人都伴有骨关节疼痛的疾病,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不断地提高医院的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水平,并且进一步改善医院的护理状况,促进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指导,提高身体恢复水平。 1. 实验资料和方法 1.1 实验资料 本文采用的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 年6 月— 2015 年4 月中 70 例肱骨干骨折患者数据,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 例患者数据。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术期护理,而观察组不仅仅作者简介:梁燕,女,(1965-),大专,重庆市巴南区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骨科护理工作。 要进行一些简单的护理,还要进行准也的护理训练和护理调节,进行科学的术后指导。两组在护理人员的数量、患者的病情状况、患者的年龄构成以及性别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不存在统计学上的误差影响,具有实际的统计分析学意义(P < 0.05)。通过分析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指标比较,采用 SPSS 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 检验。(P < 0.05)为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治疗来说,主要采取一些最为基本的护理方法,例如对患者的睡姿以及躺卧姿势进行指导,患者可以在两腿间放置梯形垫或软枕,使患者感觉舒适。髋关节严禁内收或外展,以防止屈髋过度活动造成脱位。另外还会对患者的下肢以及皮肤颜色进行及时的观察,并且及早的进行治疗,这样就会及时的发现一些特殊的症状,防止患者术后的情况恶化。并且对患者进行一些基本的术后注意事项的讲解,来促进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而对于观察组来说,主要采用在基本的护理知道的基础之上,进行一些定期的康复训练,这样一来就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例如,给患者制定一个科学的训练计划,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7 个小时中,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坐起,来进行关节活动,允许< 90°的髋关节屈曲;在手术后5 周的时间里,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屈臂、伸膝等练习,卧2-3 次,每次15 分钟左右。在患者即将出院的时候,要做好出院指导,对患者讲解出院后的正确锻炼方式并坚持连续锻炼,这样一来就会大大缩短患者恢复的周期。 2. 实验结果分析 2.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髋关节愈合率比较 如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患肢愈合率比较可知,采用专业护理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愈合率最高(P<0.02),采用简单护理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愈合率略低(P<0.02)。按照折临床愈合标准评定可知,两组患者治愈率可知两组的治愈率依次为观察组>对照组,P<0.02,有统计学意义。 2.2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髋关节愈合时间比较( ±s)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髋关节愈合时间比较如表2 所示,且系统误差P < 0.01,有统计学意义。采用专业术后护理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最短,采用传统护理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愈合时间次之,患者关节功能在后期的跟踪治疗中均得到基本恢复,两种护理治疗方法的髋关节活动范围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 3. 促进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的策略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可知,在实际治疗中仍然存在很多影响实验的风险因

下肢骨折术后康复流程

下肢骨折术后康复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髋臼骨折术后康复 1. 术后皮牵引3周,用枕头固定患髋外展15度屈曲30度位,2-3天拔除负压引流后开始踝关节及腓肠肌,股四头肌主动运动,每日分3组,每组至少50次以上。 2. 术后每2小时翻身抬臀一次,健侧翻身时双膝之间夹一软枕,以翻身时保持外展立位,患侧翻身时不必夹软枕,但患者因伤口受压易加剧疼痛。 3. 2周后伤口拆线。 4. 术后3周后开始髋关节的被动屈伸活动,可用cpm做下肢持、续被动运动,30度开始,2次/每日,每次1小时,每日增加5度,鼓励患者每天2-3次主动进行髋、膝关节屈伸运动,并继续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5. 术后4周开始扶双拐下地,不负重,1个月后扶单拐,3个月后复查,若骨折愈合可去拐逐渐负重。 出院指导: ①禁止过早下床活动。 ②骨折愈合后坚持功能锻炼。 ③每月定期复查。 股骨颈(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康复 1. 术后2天拔引流,疼痛减轻后即可进行适当足趾,踝关节主动练习及腓肠肌、股四头肌及臀大肌等长收缩运动。 2. 术后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髋关节旋转与内收,可用沙袋固定。 3. 术后每2小时翻身或抬臀一次,健侧翻身时,双膝之间夹一软枕,以翻身时保持外展中立位,免患侧翻身。

4. 术后第5天开始练习髋的屈伸练习,并可以适当抬高床头,但避免髋关节旋转。可应用cpm,以30度开始,2次/日,每次1h,每日加5度-10度。继续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5. 2周后切口愈合拆线可出院。 出院指导: ①出院应教会患者康复训练的方法,包括主动下肢屈伸运动,股四头肌锻炼,床边站立,扶拐部分负重行走等。 ② 4-6周后复查,若有骨痂生长,可拆除外固定,根据骨折愈合程度,8-12周可逐渐开始完全负重并增加髋关节旋转练习。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1. 术后2天,病痛减轻后即可进行适当足趾、踝关节主动练习及腓肠肌、股四头肌及臀大肌等长收缩运动。 2. 术后患肢牵引,固定于外展中立位,避免髋关节旋转与内收,可用沙袋固定。 3. 术后每2小时翻身或抬臀一次,健侧翻身时,双膝之间夹一软枕以翻身时保持外展中立位,免患侧翻身。 4. 术后2-3天,床头摇高30-60度,作踝关节主动伸屈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保持肌肉张力。 5. 术后1周,床头摇升至90度,进行坐位练习,双手撑床坐起,锻炼腰背肌及股四头肌,时间不宜过长,避免髋关节疲劳。 6. 术后3周去除牵引,从坐位到立位训练。训练方法:病人双手握住床上支架,保持整个移至健侧床边,重心在健侧,慢移至床边下垂,健肢负重,患肢不负重。 出院指导: ①坚持患肢功能锻炼,教会各种体位时患肢所取的各种姿势,保持患肢外展位,避免患肢屈髋大于90度或并拢下肢做下蹲动作和内收盘腿以及跷二郎腿动作。出院后使用双拐两个月,逐渐过度单拐一个月,三个月复查,骨折愈后可弃拐患肢负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