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年级科学下册简答题

三年级科学下册简答题

三年级科学下册简答题
三年级科学下册简答题

三年级科学下册简答题

1、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你见到那些材料制成的杯子?

答:用陶瓷材料制成的杯子;用玻璃材料制成的杯子;用塑料材料制成的杯子;用纸材料制成的杯子;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杯子。

1、说一说蜻蜓与麻雀的翅膀有什么不同?

答:蜻蜓有2对翅膀,外形光滑,透明,有脉纹,较薄,无骨骼。麻雀有1对翅膀,外披羽毛,较厚实,内有肌肉和骨骼,可伸展。

2、说说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

答:蝌蚪——长腿的蝌蚪——有尾的小青蛙——青蛙。

4、说说猫和壁虎的身体外形特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各属于哪类动

物?答:相同:身体都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组成。不同:猫,身体表面有毛,四肢支撑身体,善奔跑;壁虎:体表被覆鳞片,四肢从体侧横出,腹部常贴着地面爬行。

5、说说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步骤?(天平的使用方法?)

答:(1)调节天平平衡。(2)天平左侧的托盘放物品,用镊子把砝码放在右侧的托盘上。(3)天平平衡时,就能测出物体的质量。

6、书包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按材料的不同把它们分类?

答:塑料:直尺,圆珠笔等。金属:文具盒,钢笔等。纸:书,本等。

木材:铅笔,本夹等。

7、写出两种以上比较两个物体质量大小的方法?

答:(1)用手掂量。(2)用天平测量质量。(3)借助橡皮筋来比较。8、你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答:利用太阳东升西落来辨别方向;利用向日葵来辨别方向;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利用星座辨别方向:利用北极星来辨别方向。

9、昆虫和鸟类这两类动物各有什么特征?

答: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翅膀,胸部有三对足,大部分昆虫还有两对翅膀;鸟类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身体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翅膀,头部有角质的喙。

10、两栖类和鱼类这两类动物各有什么明显的特征?

答:两栖类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皮肤裸露,四肢具有五趾,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鱼类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体表多数覆盖鳞片,用鳍游泳,终生生活在水中。

11、爬行类动物和哺乳类动物各有什么特征?

答:爬行类动物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体表被覆鳞片,四肢从体侧横出,腹部常贴着地面爬行;哺乳类动物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体表被毛,四肢能支撑身体,善奔跑。

12、灌木区、乔木区、阳生植物区、阴生植物区各有什么特点?

答:树干低于人体高度的称为灌木;树干大体超过人体高度称为乔木;在强光环境中生长发育健壮,在隐蔽和弱光的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称阳生植物;在弱光的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植物称为阴生植物。

13、怎样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

答: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也就是说,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就要知道它在另一个物体的什么方位,距离有多远。

14、太阳的位置与影子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答:太阳的位置与影子的方向正好相反,如:太阳在东,影子就在西;太阳在东南,影子就会在西北。

15、为什么一幅小小的地图能表示不同的地理位置?

答:因为地图是根据实际距离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图形,所以能表示很大的地方。16、你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过地图?地图给了你什么帮助?

答:我在旅游时使用过地图,地图可以给我们指引方向。

17、举例说说地图的种类?

答:中国地图、城区地图、掌上电脑的电子地图、地球仪。

18、怎样准确的测量长度?

答:选择比较精确的测量工具;多测几次,然后求它们的平均值。

19、你能按哪些方法给物体分类?

答:如:按大小分类、按材料分类、按颜色分类、按形状分类等。

20、根据不同的需要,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购物袋?

答:装较重的物体用布袋,因为布袋的承重性较好;装较烫的物体用布袋或纸袋,因为它们耐热性好;装有水有油的物体用塑料袋,因为塑料袋不吸水不吸油。

21、我们用哪些方法给植物分类?

答:按乔木区和灌木区分类;阳生植物区和阴生植物区分类;按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分类;按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分类等。

22、蜻蜓与麻雀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各有几对足?

答:蜻蜓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三对足。麻雀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一对足。

2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粗棉绳、海绵绳、塑料绳、化纤绳这四种材

料,谁的吸水性最强,请写出验证实验方法,不要求写实验结果。

答:实验材料:同等长度的粗棉绳、海绵绳、塑料绳、化纤绳,试管,试管架,天平,砝码。试验方法:先测量各种材料的质量,然后放入水里一段时间,取出材料在测量质量,通过比较质量的变化判断材料的吸水性。

24、自己动手做塑料:

答:工具与材料:酒精灯、烧杯、牛奶、醋、勺子。实验过程:(1)当牛奶慢慢沸腾时,加入几勺醋。(2)移去酒精灯,不停地搅拌,直到混合物变黏。

(3)让混合物冷却后,用水冲洗掉多余的液体,放置几天,一块“塑料”就做成了。

25、分类:⑴信天翁、⑵黄鳝、⑶猫头鹰、⑷大鲵、⑸银鲳、⑹丽蝇、⑺鸡、

⑻蟾蜍、⑼蝗虫、⑽褐家鼠、⑾火蝾螈、⑿乌龟、⒀海豚、⒁短吻鳄

鱼类:⑵⑸鸟类:⑴⑶⑺哺乳类:⑽⒀两栖类:⑷⑻⑾昆虫类:⑹⑼爬行类:⑿⒁

26、地图有什么用途?

答:地图广泛地应用军事、旅游、探险、交通等方面,利用地图可以找到合理的行动路线。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苏教版科学(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综合复习题(含答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和()。 2.()和()是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3.我们可以从()、()、()等方面来描述天气。 4.30摄氏度写作();0摄氏度写作()。 5.声音是由()产生的,它可以在()()和()中传播。 6.植物的形态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 7.()是用来放置气温计等仪器的木箱。它一般都架设在草坪上,箱底距离地面()米。 8.纸片、木片、塑料、铁片这四种材料中吸水性最好的是(),韧性最好的是(),硬度最好的是()。 9.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包括()、()、()、()、()、()六部分。 二、判断题 1.在不同的地方所测量的温度是相同的。() 2.纸非常便宜,我们可以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3.声音可以在任何地方传播。() 4.水里的植物不需要呼吸。() 5.水瓶树适合生长在气候寒冷的地方。() 6.塑料制品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三、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用来描述秋季的是()。 A.硕果累累 B.白雪皑皑 C.含苞待放

2.刮风时,红旗飘动的方向和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是()。 A.相反的 B.相同的 C.相交的 3.卫生间一般都铺瓷砖,是因为()。 A.瓷砖防水性能好 B.物美价廉 C.好打扫 4.不属于沙漠植物的共同特点的是()。 A.耐旱 B.抗病 C.根系发达 5.我们常吃的玉米粒、黄豆、花生仁是这些植物身体上的部分()。 A.根 B .茎 C.果实 四、连线题 给材料分类 陶瓷 棉花天然材料 玻璃 纸人造材料 布料 黏土 五、填图题 1.请在下图中标出箭头所指的风向。 六、简答题

最新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全册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科 学 教 案

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学期 期末测试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1.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外还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的速度是目前宇宙中已知的运动最快的,它的速度可以达到每秒 ____________千米。 3.蚕的一生要蜕6次皮,其中结茧前会蜕____________次,在茧中会蜕____________次 4.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______________牙,一副______________牙。 5.地球是一个不规则____________,我们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制成____________。6.相对静止的物体就是相对任何物体都是静止的。(______) 7.运动的物体位置一直发生变化,我们也可以描述它的位置。(______) 8.苹果落地是直线运动。(______) 9.蚕茧由许多根蚕丝相互缠绕而成。(______) 10.蚕卵是扁圆形的,像花生那么大。(______) 11.要给蚕盒加盖,不然蚕蛾会飞出来。(______) 12.为了保证蚕盒卫生,要经常在室内喷杀虫剂。(______) 13.我们经常在月亮的边上看到一颗亮星是金星。(______) 14.中国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______) 15.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恒星。(______) 16.母鸡将鸡蛋放在身体下面孵卵,()天左右小鸡破壳而出。 A.11 B.15 C.21 17.经常划船是能使窄肩变宽的好运动。因为划船时上肢活动量最大,呼吸深而有节奏,可以促进背部、肩部、胸部肌肉的发育。你认为这种说法()。 A.不对B.有道理C.不确定 18.吃饭后应该()进行体育锻炼。 A.马上B.休息一会儿后C.随便什么时候 19.想要画一张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图,要标明的是()。 A.方向B.距离C.路线D.以上都是20.坐在船上看到两边的景物在(),说明船正在前行。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含答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1、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蚂蚁)、(屎壳郎)、(蟋蟀)。 2、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3、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4、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5、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6、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 7、(陶器)、(砖)都是(土壤)烧制出来的。 8、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9、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 10、(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11、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12、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13、大多数植物都适宜生长在(壤土)里。 14、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15、(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 16、土壤中的细菌和小动物将(死亡的动植物)分解成(养分),供植物生长。 17、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18、(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9、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长出的植物(茁壮、呈绿色),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细弱、柔软、枯黄)。 20、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上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那里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 21、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22、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增加(腐殖质)(施肥)加以改良。常用的方法有(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 23、做肥料袋的方法:(1)塑料袋中装土、水果皮、菜叶等,也可放几条蚯蚓。(2)洒水、轻轻扎上袋口。(3)塑料袋放黑暗处。 24、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25、科学家从土壤中已发现(1000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如:蚂蚁、蚯蚓、蜈蚣、蜘蛛等。 26、在普通树林里,(1平方米)约有(5万)个土壤动物。 27、(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记忆)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在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手)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了解)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记忆)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凹透镜)。(了解)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了解) 7、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的动物之一,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昆虫的(口器)、(触角)、(翅膀)等特殊的构造。会画昆虫的各种触角。(了解)

8、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了解) 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记忆) 1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记忆) 11、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体)。晶体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等,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记忆) 12、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记忆) 13、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14、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记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会用) 15、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记忆) 16、(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鱼缸里的水发绿,原来是(绿藻)的作用。 17、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了解) 18、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记忆)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 202006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3分,计30分) 1、“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为参照物。毛泽东的诗“坐地日行八万里”是以()为参照物。 2、我们设计和搭建的“过山车”既有()轨道,又有( )轨道。 3、蚕的一生经历了()、幼虫、蛹、()四种形态。其中()是蚕的生命周期的开始,()的死亡是蚕生命的结束。 4、汽车、自行车刹车都是采取变()为()的方法使车子停止运动。 二、判断题。(每题2分,计22分) 1、手影只需要手和光屏,不需要光源。() 2、猎豹比羚羊跑的快,所以猎豹会追到羚羊并把所有羚羊都吃光。() 3、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给我们进一步了解地球提供了方便。() 4、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行为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5、应该要用毛笔或者羽毛把剪成细条的食物扫进小蚕的盒子里。() 6、环形山全是月球上火山爆发遗留下来的痕迹。()

7、蚕卵孵化对温度和湿度没有要求。( ) 8、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9、自行车1小时能通过100千米的距离。() 10、蚕的身体无法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 11、一天之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三、选择题。(每题2分,计20分) 1、以下不是现代定位系统的是()。 A、北斗导航系统 B、GPS导航系统 C、北极星定向法 2、在匀速行驶的汽车上,小强看到地上的树向前移动,可以判断汽车向()方向行驶。 A、前方 B、后方 C、静止不动 3、蚕卵的颜色变化是()。 A、淡黄色一紫黑色 B、紫黑色一淡黄色 C、紫黑色一玫瑰红色 4、以下关于太阳描述错误的是()。 A、太阳的温度很高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太阳表面有太阳黑子 5、蚕喜欢吃( )。 A、桑叶 B、白菜叶 C、竹叶 6、蚕宝宝一共蜕( )次皮。 A、2 B、3 C、4

六年级下册科学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形成性测试题 一.我会填: 1.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动物、植物的子代和亲代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叫做()。 2.人类有遗传不仅遗传现象,()和()也有遗传现象。 3.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指()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的变异;另一种是指在()下产生的变异,其()没有发生变化,称为()的变异。 4.金鱼品种繁多,这些品种的培育就是利用了金鱼繁殖时的()现象。 5.()和()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6.()被人们成为现代遗传学之父,我国的()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7.除了生物自身产生的变异,用()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 8.有些变异对生物是()的,有些变异对生物是()的,还有一些变异()。 9.()使物种延续,()使物种后代出现差别。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父母双方都是高个的,因为遗传的缘故,所生子女一定是高个的。() 2、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得果大色艳,籽少肉厚的。() 3、生物的每一个特征都是能遗传的。() 4、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5、变异都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6、同遗传一样,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7、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遗传培育而成的。() 8、孟德尔被人们称为遗传学之父。() 9、变异对生物体都是有益的。() 10、袁隆平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①遗传; ②变异; ③繁殖。 2、俗话说:“一猪生九崽,连母个个样”就是对()现象的生动描述。 ①遗传; ②变异; ③繁殖。 3、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 ①繁殖; ②变异; ③遗传。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说的是()现象。 ①遗传; ②变异; ③遗传和变异。 5、10万株的三叶草中,才有一株会长出四片叶子,这是生物的()现象。 ①遗传; ②变异; ③自然选择。 6、人的智力与遗传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智力是先天遗传的; ②人的智力与遗传无关; ③后代的智力与遗传有关,但不是完全靠遗传决定的。 7、大自然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这是因为生物()的缘故。 ①变异; ②遗传; ③自然选择。 8、科学家对生物的变异现象做了一些有趣的利用。如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猪等都是利用了()现象。 ①遗传; ②变异; ③自然选择。 9、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没有发生变化,称为()。 ①变异; ②可遗传的变异; ③不可遗传的变异. 10、下列项目中,()不能被遗传。 ①相貌;②身高;③知识。 四、智慧问答: 1、写出关于遗传与变异的谚语。(各写三个) 2、什么叫可遗传变异?什么叫不可遗传变异? 五、分析与讨论: 生物变异现象有哪些利弊?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三年级科学下册-问答题

三年级科学下册问答题、实验题、填空题 1、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哪里土壤多?哪里土壤少? 答:在农村随处都可以看到土壤:田野里、道路旁、农家院子里等,只有荒山上的土壤少。在城市里,土壤就不多见了,只有花圃里、水塘边、操场上才有裸露着的土壤。 2、挖开田野、花圃和水塘边等不同地方的土壤,观察这些地方的表层,你能发现什么?答:土壤中有枯死的植物的根、落叶、有岩石和沙子。有活着的植物的根、幼芽、还会 有蚂蚁、蚯蚓等小动物或动物尸体。 3、小草的根为什么这么长? 答:小草的根长得这么长,可以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并从土壤深处吸收水份和养料, 供给小草生长。 4、看看土壤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生活在土壤什么地方? 答:土壤中的小动物除了蚯蚓、青蛙、屎壳郎、蚂蚁还有蟋蟀、田鼠等,它们都生活在 土壤的表层。 5、仔细观察土壤的外观你发现有什么特征? 答:土壤是褐色的,土壤有些潮湿,能成团,土壤里有石子、小虫子、落叶、草根 …… 6、为什么渗出来的水不一样多呢? 答:因为三种土的渗水性不同,沙土渗水性强,渗出来的水最多,黏土渗水性差,渗出的水最少,壤土的渗水性居中,渗出来的水也居中。 7、用更多的方法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答:①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沙粒多。黏土颗粒小,黏粒多。②用手捻一捻:沙土的沙粒硬捻不碎。黏土的黏粒不硬,一捻就成粉末。③和点水握一握:沙土不能握成团。黏土能握成团。 8、仔细观察土壤的上层和下层,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答:土壤的上层颜色黑褐色,松散、有丰富的腐殖质。土壤的下层颜色浅黄色,较硬、 岩石增多。 9、你还知道哪此增加土壤肥力的例子? 答:除了种植绿肥,收集落叶和人畜粪便沤肥,修筑梯田外,还有秸杆还田,放养蚯蚓等。 10、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答:①蚯蚓在土中钻洞,有利于土壤通气排水,起到了松土的作用。 ②蚯蚓吃土及枯草,分解生物残体,排出粪便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11、你还能说出哪些动植物及人类离不开土壤的事例? 答:土壤里生长的粮食、瓜果、蔬菜可供人类食用,生长的棉花麻等可供人类作纺织材料。土壤里生长的树木可供人类作建筑材料、家具材料、燃料等。土壤里生长的草是很多动物的食物。土壤里有很多动物的洞穴…… 12、为什么有的地方草木林茂,而有的地方寸草难生呢? 答:有的地方草丰是因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地肥沃能适宜很多植物生长。 有的地方寸草难生是因为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是土地荒漠化的表现,这种土壤干旱、贫瘠,不能适宜植物生长。 13、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答: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到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会变弱,没有了植被水会很快流失 或蒸发掉,土地干旱。 14、人们的这些活动会破坏土壤吗?应该怎么做才对? 答:1、喷洒农药会造成土壤污染,肥力下降板结。2、抛散垃圾会使垃圾中的有毒物质侵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总结题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题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1、在我们周围的(田野)、(果园)、(菜园)等地方都可以找到土壤。平原的(土壤多),山区的(土壤少)。 2、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3、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4、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5、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6、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 7、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 8、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9、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不能握成团。 10、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11、(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2、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13、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 14、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15、(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 16、土壤的贡献有: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 17、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18、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有:(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山毁林)、(开窑烧砖)、(乱丢废旧电池)等。 19、保护家乡土壤的方法有:(不乱喷洒农药)、(积极回收垃圾)、(植树造林)、(环保宣传)、(保护蚯蚓)等。 1/ 51

六年级科学下册简答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简答复习题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足迹 1、人类的祖先是怎样演变成人的? 答:人类的祖先是由古猿经过用手长期劳动,下肢能直立行走后进化成人的。 2、关于人类的祖先,你还有哪些要提问的问题? 答:如:人类的祖先吃什么?人类的祖先是怎样生活,人类的祖先住在什么地方等问题。 3、面对运用各种方法所搜集到的资料,我们该怎样做?答:运用各种方法所搜集到得资料,往往是杂乱无章的,有的可以作为证据验证我们的猜想,有可能不符合我们的猜想。因此,需要把搜集到得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这也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 4、你知道女娲造人的传说吗?请你讲讲吧? 答:古时候,有一位神仙名叫女娲。她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感到很孤独,于是就按照自己的模样,用泥土捏成一个个小人,吹口仙气,小人就活了,都叫做女娲妈妈。女娲为了人类不会绝种,边让男人和女人结为夫妻,繁衍后代 5、科学家是怎样推测出猿人的生活方式的呢? 答:科学家主要是通过观察分析人类祖先的骨骼化石及遗留痕迹来推测猿人类的生活方式。 6、很久以前,非洲原始森林里的古猿是怎样生活的?答:距今大约1500万年前,非洲的原始森林里,生活着很多古猿。后来,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森林随之减少,其中一些古猿被迫从树上下来,开始直立行走,并用石块、树枝等天然工具获取食物和防御敌人。 7、科学探究是怎样的过程? 答:科学探究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8、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是从单细胞生物长期发展来的。 9、请你对不同肤色人种在世界的分布给出一种解释。答:人类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例如,非洲光照强烈,主要生活着黑种人,欧洲人光照较弱,主要生活着白种人,这就是各种不同肤色的种族在世界各地分布状况的一种可能解释。 第二单元:绿色社区调查 1、什么是绿色社区? 答: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符合环保要求的设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共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2、绿色社区包括哪些因素? 答:绿色社区建设,除了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设施以外,还包括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居民良好生活习惯等因素。 3、我们心目中的绿色社区应该是什么样的? 答:我们认为,绿色社区应该是这样的: 绿化:各种花草树木,绿地面积要达到20%。 节能:普遍使用节能灯,少开空调。 节水:每家都能做到节约用水。 行为: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不乱扔垃圾。 4、我们做调查研究时所采取的步骤有哪些? 答:做调查研究时所采取的步骤有: ①选择调查内容。 ②明确调查目的、方法。 ③制定调查计划。 ④展开调查,搜集数据。 ⑤分析和整理数据。 ⑥得出结论,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⑦展示调查研究的成果。 5、调查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调查研究的方法主要有访谈、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 6、筛选获得的资料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筛选资料时要思考: ①这些是我们所需要的资料吗? ②资料是否真实可靠。 ③它们是最新的吗? ④记下获取资料的时间了吗? 7、针对小区居民浪费水的现象,我们可以提出哪些建议? 答:①平时注意节水,尽可能安装和使用节水器具。 ②继续推进中水利用技术,使用中水浇灌绿地,并采用喷灌等节水技术。 8、请你列举《绿色社区居民环保公约》的几条内容。答①节约用水,一水多用,随手关紧水龙头。 ②选用无磷洗涤用品,减少水污染。 ③节约用电,少开空调,尽量使用节能灯和无氟电器。 ④以自行车、公交车为代步工具。 ⑤珍惜纸张,少用贺卡;使用再生纸,保护树木。 9、调查研究过程中要做到哪几点? 答:调查研究要做到:①团队合作。②准备充分。③文明礼貌。④注意安全。

三年级科学(下册)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 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_______ 开始它的新的生命。 2、选种要挑选_______ 的、没有受过_____________ 的种子。 3、种子萌发先萌发出_____ ,再长出_______ ;植物的根向___ 生长,根的生长速度_____ 。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______ 和_____ ,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_______在土壤中。 5、植物的茎具有_______ 植物及_______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6、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__________、________,以及适宜的_________和________等条件。 7、植物的_________能依靠提供的能量,利用_______和_________制造自己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8、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二、判断 1 、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 ) 2 、“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只有春天才是播种的好季节。( ) 3、凤仙花是从种子开始它新的生命的。( ) 4、植物一生生长所需养料全部是叶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的。( ) 5、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 6、凤仙花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 7、凤仙花的种子先长芽,再长出根。() 8、每种果实中的种子的数量是一定的。() 三、选择 1、在自然条件下,______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A.有些 B .很多 C .全部 2、植物自己制造“食物”的器官是________。 A.根 B .茎 C .叶 D .根、茎、叶 3、植物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主要是为了________。 A.植物身体的平衡 B .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太 4、金鱼缸里养些小草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A.释放氧气 B .显得美观 C. 清洁水质 5、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一定都需要_______。 A. B. 水分 C. 土壤 6、具有支撑植物作用的是_______。 A. 根 B. 茎 C. 叶 四、连线将下面的植物与它们的外部形态连线。 凤仙花攀援茎 牵牛花缠绕茎 葡萄直立茎 红薯匍匐茎 五、回答: 开花植物的生长一般经历哪几个阶段?它们的身体分为哪六个部分?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 密封线 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科学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绿色开花植物的新生命都是从 开始的。 2.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 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3.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 、生长发育、繁殖和 四个阶段。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 ,通常用符号 表示。 5.磁铁有通常有两个磁极,指北的磁极叫 ,指南的磁极叫 。 6. 如果3摄氏度写作3℃,那么25摄氏度可以写作 。零下8摄氏度可以写成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1.蚕的生命是从( )开始的。 A 卵 B. 蚕蛾 C.蚁蚕 2.下列物体能被磁铁吸引的是( ) A 、塑料尺 B 钥匙 C 梳子 3.植物的叶片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是( ) A 、能使植物更好看 B 、能进行光合作用 C 、能避免鸟类的伤害 4.水结冰的温度时( ) A 、2℃ B 、-1℃ C 、0℃ 5.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时,应该( )放置指南针。 A 、水平 B 、倾斜 C 、垂直 6.下列动物中是由母亲直接生下来的是( )。 A.金鱼 B.猫 C.蚊子 7.为了观测比较正确的温度,观测时要( )。 A.俯视 B.仰视 C.平视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 1.植物通常都是先开花,再结果的。 ( ) 2.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后还将继续发生变化。( ) 3.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测量的时间越长,结果就越准确。 ( ) 4.形状、大小不同的磁铁,他们的磁力不一定相同。 ( ) 5.把温水和热水放在同一张桌子上,不管过多久,他们的温度都不同。 ( ) 五、填图题。(10分) 1、蚕的一生。(4分) 2、温度计。(4分) 四、简答题(8分) 小明刚洗完头,有什么办法让他的头发干的快一点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简答题总复习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简答题总复习 简答题: 1.请您写一写放大镜下的昆虫有哪些秘密?(5年1考) 答:(1)昆虫的翅膀上布满小鳞片;(2)昆虫的眼睛分单眼与复眼,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3)昆虫的耳有各种各样的外形,在身体上的位置也不固定;(4)昆虫的头部有一对触角,不同种类的昆虫,触角的形状与生的位置也各不相同。 2.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义?(5年1考) 答:①除病毒外的所有生物,都由细胞构成。②细胞就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③细胞就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④细胞就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⑤细胞就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⑥细胞就是遗传的基本结构单位。 微生物对人类有利不?举三个例子说明。 答:微生物对人类有利。例如:(1)微生物为人类提供食用菌等食品,(2)人类利用微生物蒸馒头、酿酒,(3)人类利用微生物提取出各种抗生素与药品,保护人类健康。 3.写一写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与步骤? 答:一、取镜与安放 :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与物镜。二、对光 :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瞧到白亮的视野。 4.如何正确的使用放大镜? 答: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与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与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到图像大而清楚。方法二:把放大镜防止眼睛前,移动物体,直到图像大而清楚。 5.怎样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答: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与胶带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6.制作供显微镜观察用的生物标本的步骤? 答:制作生物标本的步骤:①采集标本②培养③制片。 说一说细胞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答:细胞就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繁殖、变化、衰老与死亡。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就就是细胞不断生长、繁殖、变化的过程,生物的衰老、死亡也就是细胞的衰老与死亡引起的。 7.您知道哪些微生物,把它们的名字写出来? 答:我知道的微生物有:变形虫、鼓藻、草履虫、船形硅藻等。 35、说出几种我们周围物质发生的变化?(至少写出4种) 答: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如: ①煮饭的时候,米变成了米饭;②写字时纸上留下了字迹;③自然界中的岩石风化变成了沙子;④雨后路上的水慢慢地变成了水蒸汽消失在空气中。 8、传染病的流行与微生物有关,请问微生物都就是有害的不?请简单说出人类利用微生物服务生活的例子。

2020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2020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科学复习题 第一单元目标测试题 一、我会填空: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各不相同。 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4、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5、植物的养料是由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6、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7、凤仙花的身体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8、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和(温度)等。 9、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10、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二、我会选择: 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 D )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A.根 B.茎 C.叶 D.种子 2、我们种下的种子最先长出来的是( A )。 A.根 B.茎 C.叶 3、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是植物的( A )。 A.根 B.茎 C.叶 4、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的是植物的( C )。 A.根 B.茎 C.叶 三、我会判断: 1、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 2、植物都是用根来繁殖后代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

4、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茎。(×) 5、植物的茎能从上向下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6、植物的茎能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四、能力题: 1、小朋友们,你们在种植凤仙花时,一定都做好了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吧,请简要写下来。 答:播种前的准备工作:(1)准备一些凤仙花的种子。(2)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3)准备播种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在种植凤仙花的中。你学到了哪些播种方法呢? (答案参照课本第4页“播种方法”。) 3、在做研究的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时,你观察到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吗?说明了什么? 答:试管中的水量减少了。说明了植物的根能够吸收试管中的水分,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4、用画图和文字将你观察到的凤仙花生长中的一些过程记录下来。 ⑴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是什么样子的?请将它们的样子画下来。 ⑵请描述一下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茎的颜色。(红色) ⑶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的叶子在植株上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交叉分布) 五、我会填图: 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略)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