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多机器人系统发展应用研究

多机器人系统发展应用研究

多机器人系统发展应用研究
多机器人系统发展应用研究

机器人的组成与结构

3、简介机器人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包括三大部分、六个子系统 答:机器人由三大部分六个子系统组成。三大部分是机械部分、传感部分和控制部分。六个子系统是驱动系统、机械结构系统、感受系统、机器人一环境交换系统、人机交换系统和控制系统。 驱动系统,要使机器人运作起来,各需各个关节即每个运动自由度安置传动装置。这就是驱动系统。驱动系统可以是液压传动、气压传动、电动传动、或者把它们结合起来应用综合系统,可以是直接驱动或者通过同步带、链条、轮系、谐波齿轮等机械传动机构进行间接传动。 机械结构传动,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系统由机座、手臂、末端操作器三大部分组成,每一个大件都有若干个自由度的机械系统。若基座不具备行走机构,则构成行走机器人;若基座不具备行走及弯腰机构,则构成单机器人臂。手臂一般由上臂、下臂和手腕组成。末端操作器是直接装在手腕上的一个重要部件,它可以是二手指或多手指的手抓,也可以是喷漆枪、焊具等作业工具。 感受系统由内部传感器模块和外部传感器模块组成,用以获得内部和外部环境状态中有意义的信息。智能传感器的使用提高了机器人的机动性、适应性和智能化的水准。人类的感受系统对感知外部世界信息是极其灵巧的,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信息,传感器比人类的感受系统更有效。 机器人一环境交换系统是现代工业机器人雨外部环境中的设备互换联系和协调的系统。工业机器人与外部设备集成为一个功能单元,如加工单元、焊接单元、装配单元等。当然,也可以是多台机器人、多台机床或设备、多个零件存储装置等集成为一个去执行复杂任务的功能单元。 人工交换系统是操作人员与机器人控制并与机器人联系的装置,例如,计算机的标准终端,指令控制台,信息显示板,危险信号报警器等。该系统归纳起来分为两大类:指令给定装置和信息显示装置。 控制系统的任务是根据机器人的作业指令程序以及传感器反馈回来的信号支配机器人的执行机构去完成规定的运动和功能。假如工业机器人不具备信息反馈特征,则为开环控制系统;若具备信息反馈特征,则为闭环控制系统。根据控制原理,控制系统可分为程序控制系统、适应性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控制系统。根据控制运行的形式,控制系统可分为点位控制和轨迹控制。

机器人控制器的现状及展望概要

第21卷第1期1999年1月 机器人ROBO T V o l.21,N o.1 Jan.,1999机器人控制器的现状及展望α 范永谭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100080 摘要机器人控制器是影响机器人性能的关键部分之一,它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机器人的发展.本文介绍了目前机器人控制器的现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探讨了机器人控制器的发展方向和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机器人控制器,开放式结构,模块化 1引言 从世界上第一台遥控机械手的诞生至今已有50年了,在这短短的几年里,伴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工业生产的需要及相关技术的进步,机器人的发展已经历了3代[1]: (1可编程的示教再现型机器人;(2基于传感器控制具有一定自主能力的机器人;(3智能机器人.作为机器人的核心部分,机器人控制器是影响机器人性能的关键部分之一.它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机器人的发展.目前,由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传感器技术及其它相关学科的长足进步,使得机器人的研究在高水平上进行,同时也为机器人控制器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如有腿的步行机器人与关节型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综合方法有较大差别,控制器的设计方案也不一样.本文仅讨论工业机器人控制器问题. 2机器人控制器类型

机器人控制器是根据指令以及传感信息控制机器人完成一定的动作或作业任务的装置,它是机器人的心脏,决定了机器人性能的优劣. 从机器人控制算法的处理方式来看,可分为串行、并行两种结构类型. 211串行处理结构 所谓的串行处理结构是指机器人的控制算法是由串行机来处理.对于这种类型的控制器,从计算机结构、控制方式来划分,又可分为以下几种[2]. (1单CPU结构、集中控制方式 用一台功能较强的计算机实现全部控制功能.在早期的机器人中,如H ero2I,Robo t2I等,就采用这种结构,但控制过程中需要许多计算(如坐标变换,因此这种控制结构速度较慢. (2二级CPU结构、主从式控制方式 一级CPU为主机,担当系统管理、机器人语言编译和人机接口功能,同时也利用它的运算能力完成坐标变换、轨迹插补,并定时地把运算结果作为关节运动的增量送到公用内存,供二级CPU读取;二级CPU完成全部关节位置数字控制.这类系统的两个CPU总线之间基本没有联系,仅通过公用内存交换数据,是一个松耦合的关系.对采用更多的CPU进一步分散 α1998-09-03收稿 67机器人1999年1月 功能是很困难的.日本于70年代生产的M o tom an机器人(5关节,直流电机驱动的计算机系统就属于这种主从式结构. (3多CPU结构、分布式控制方式

机器人控制系统组成、分类及要求

机器人控制系统 一、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应具有的特点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工业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中的运动位置、姿态和轨迹、操作顺序及动作的时间等项。其中有些项目的控制是非常复杂的,这就决定了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应具有以下特点: (1)工业机器人的控制与其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要使工业机器人的臂、腕及末端执行器等部位在空间具有准确无误的位姿,就必须在不同的坐标系中描述它们,并且随着基准坐标系的不同而要做适当的坐标变换,同时要经常求解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 (2)描述工业机器人状态和运动的数学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模型,随着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及环境而改变。又因为工业机器人往往具有多个自由度,所以引起其运动变化的变量不止个,而且各个变量之间般都存在耦合问题。这就使得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不仅是一个非线性系统,而且是一个多变量系统。 (3)对工业机器人的任一位姿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路径达到,因而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还必须解决优化的问题。 二、对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一般要求 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对操作机的控制,以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其基本功能如下: ?记忆功能:存储作业顺序、运动路径、运动方式、运动速度和与生产工艺有关的信息。 ?示教功能:离线编程,在线示教,间接示教。在线示教包括示教盒和导引示教两种。 ?与外围设备联系功能:输入和输出接口、通信接口、网络接口、同步接口。?坐标设置功能:有关节、绝对、工具、用户自定义四种坐标系。 ?人机接口:示教盒、操作面板、显示屏。 ?传感器接口:位置检测、视觉、触觉、力觉等。 ?位置伺服功能:机器人多轴联动、运动控制、速度和加速度控制、动态补偿等。?故障诊断安全保护功能:运行时系统状态监视、故障状态下的安全保护和故障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组成及典型结构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组成及典型结构 一、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所要达到的功能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对操作机的控制,以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其基本功能如下: 1、记忆功能:存储作业顺序、运动路径、运动方式、运动速度和与生产工艺有关的信息。 2、示教功能:离线编程,在线示教,间接示教。在线示教包括示教盒和导引示教两种。 3、与外围设备联系功能:输入和输出接口、通信接口、网络接口、同步接口。 4、坐标设置功能:有关节、绝对、工具、用户自定义四种坐标系。 5、人机接口:示教盒、操作面板、显示屏。 6、传感器接口:位置检测、视觉、触觉、力觉等。 7、位置伺服功能:机器人多轴联动、运动控制、速度和加速度控制、动态补偿等。 8、故障诊断安全保护功能:运行时系统状态监视、故障状态下的安全保护和故障自诊断。 二、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 1、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调度指挥机构。一般为微型机、微处理器有32 位、64 位等如奔腾系列CPU 以及其他类型CPU 。 2、示教盒:示教机器人的工作轨迹和参数设定,以及所有人机交互操作,拥有自己独立的 CPU 以及存储单元,与主计算机之间以串行通信方式实现信息交互。 3、操作面板:由各种操作按键、状态指示灯构成,只完成基本功能操作。 4、硬盘和软盘存储存:储机器人工作程序的外围存储器。 5、数字和模拟量输入输出:各种状态和控制命令的输入或输出。 6、打印机接口:记录需要输出的各种信息。 7、传感器接口:用于信息的自动检测,实现机器人柔顺控制,一般为力觉、触觉和视觉传感器。 8、轴控制器:完成机器人各关节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控制。 9、辅助设备控制:用于和机器人配合的辅助设备控制,如手爪变位器等。 10 、通信接口:实现机器人和其他设备的信息交换,一般有串行接口、并行接口等。 11 、网络接口 1) Ethernet 接口:可通过以太网实现数台或单台机器人的直接PC 通信,数据传输速率高达 10Mbit/s ,可直接在PC 上用windows 库函数进行应用程序编程之后,支持TCP/IP 通信协议,通过Ethernet 接口将数据及程序装入各个机器人控制器中。

机器人控制器的现状及展望概要

机器人控制器的现状及展望 摘要机器人控制器是影响机器人性能的关键部分之一, 它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机器人的发展。本文介绍了目前机器人控制器的现状, 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探讨了机器人控制器的发展方向和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1引言 从世界上第一台遥控机械手的诞生至今已有 50年了,在这短短的几年里,伴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工业生产的需要及相关技术的进步,机器人的发展已经历了 3代:(1 可编程的示教再现型机器人; (2 基于传感器控制具有一定自主能力的机器人; (3 智能机器人。作为机器人的核心部分, 机器人控制器是影响机器人性能的关键部分之一。它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机器人的发展。目前,由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传感器技术及其它相关学科的长足进步, 使得机器人的研究在高水平上进行, 同时也为机器人控制器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机器人, 如有腿的步行机器人与关节型工业机器人, 控制系统的综合方法有较大差别,控制器的设计方案也不一样。本文仅讨论工业机器人控制器问题。 2机器人控制器类型 机器人控制器是根据指令以及传感信息控制机器人完成一定的动作或作业任务的装置, 它是机器人的心脏,决定了机器人性能的优劣。 从机器人控制算法的处理方式来看,可分为串行、并行两种结构类型。 2.1串行处理结构 所谓的串行处理结构是指机器人的控制算法是由串行机来处理。对于这种类型的控制器, 从计算机结构、控制方式来划分,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单 CPU 结构、集中控制方式

用一台功能较强的计算机实现全部控制功能。在早期的机器人中, 如 Hero-I, Robot-I等, 就采用这种结构, 但控制过程中需要许多计算 (如坐标变换 , 因此这种控制结构速度较慢。 (2二级 CPU 结构、主从式控制方式 一级 CPU 为主机,担当系统管理、机器人语言编译和人机接口功能,同时也利用它的运算能力完成坐标变换、轨迹插补, 并定时地把运算结果作为关节运动的增量送到公用内存, 供二级 CPU 读取;二级 CPU 完成全部关节位置数字控制。 这类系统的两个 CPU 总线之间基本没有联系,仅通过公用内存交换数据,是一个松耦合的关系。对采用更多的 CPU 进一步分散功能是很困难的。日本于 70年代生产的 Motoman 机器人(5关节,直流电机驱动的计算机系统就属于这种主从式结构。 (3多 CPU 结构、分布式控制方式 目前, 普遍采用这种上、下位机二级分布式结构, 上位机负责整个系统管理以及运动学计算、轨迹规划等。下位机由多 CPU 组成,每个 CPU 控制一个关节运动,这些 CPU 和主控机联系是通过总线形式的紧耦合。这种结构的控制器工作速度和控制性能明显提高。但这些多 CPU 系统共有的特征都是针对具体问题而采用的功能分布式结构,即每个处理器承担固定任务。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商品化机器人控制器都是这种结构。 控制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位置控制部分,几乎无例外地采用数字式位置控制。 以上几种类型的控制器都是采用串行机来计算机器人控制算法。它们存在一个共同的弱点:计算负担重、实时性差。所以大多采用离线规划和前馈补偿解耦等方法来减轻实时控制 中的计算负担。当机器人在运行中受到干扰时其性能将受到影响, 更难以保证高速运动中所要求的精度指标。

多机器人系统

在本文中, 基于自组织映射(SOM)神经网络的任务分配方法被提出用于存在不确定因素的动态环境的多机器人系统。它能够动态地控制一群移动机器人来实现在不同位置的多个任务以致于预期数量的机器人将从任意的初始位置到达每一个目标位置。在此方法中,机器人运动与规划任务分配相结合,因此一旦给定全局任务机器人便开始运动。机器人导航可以保证当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一些机器人出故障的情况下动态调整使每个目标位置仍将有预期数量的机器人到达。该方法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其有效性通过仿真实验得到验证。 自1970年代以来多机器人系统在各种各样的任务中已经得到多方面研究。在将总体任务分为几个子任务、将团队分为单个机器人并同时执行子任务时,移动机器人团队可以很快且高效的完成被分配的任务。多机器人系统相比单个机器人有更加明显的优势,比如更快的操作,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可靠性。关键的挑战是协调与合作这些机器人完成总体任务时实现令人满意的表现。多机器人系统的任务分配是控制一群移动机器人使他们到达指定的目标位置, 使每个机器人之间进行协调与合作。 已经有一些有效控制一组机器人移动到目标位置的相关研究。大多数算法在静态的环境中提出了对任务分配问题,例如,[1]图像匹配算法, [2]单纯的网络算法,[3]分布式拍卖算法, [4]遗传算法,[5]机器人的基本算法,和[6]动态禁忌搜索算法。这些算法主要关注任务分配问题而不考虑机器人运动问题。其结果是机器人不能移动直到他们的目的地被指定。此外,这些方法不能处理移动目标。分析师et al。[7]提出了使用出于流体自发的模式形成的模式形成原则,流体加热和冷却从上面可以生成卷或六角模式的算法。获取自我行为的模式构成原理的关键思想是构建一个合适的动态系统,在此系统中动态变化可以被识别的机器人系统。该算法执行二维或三维空间中自治移动机器人到目标任务的分配。然而,它不能用在复杂的情况下,例如多数机器人被分配到同一个目标位置。此外,这种方法不能够处理移动目标的情况。受到生物系统自组织导致许多复杂的模式出现在同质细胞现象的启发,沈,开发了称为“数字荷尔蒙模型”的模型,通过假设一个机器人作为一个细胞自组织形成一个全局多机器人系统。它适用于一些掌握和监控给定区域或建筑物的任务;自主修复全局模式的漏洞; 通过绕道避免陷阱。为了搜索和锁定目标任务该算法不能处理包含多个目标和动态目标的情况。如果有两个目标和四个机器人,所有的机器人离一个目标近而远离另一个,结果将导致一个目标吸引所有的四个机器人而另一目标没有机器人到达。该算法没有考虑机器人之间谈判与合作。

机器人发展概况

目录 (一)、机器人运动系统的组成、基本结构 (1) 1、驱动系统 (2) 2、感受系统 (2) 3、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 (3) 4、人机交互系统 (3) 5、控制系统 (3) 6、机械传动结构 (3) (二)、国内外机器人厂家的对比 (4) 1、技术差距 (4) 2、品牌厂家 (5) 3、产品系列 (5) 4、产品价格及成本 (8) (三)机器人控制的智能化、网络化发展 (9) 1、国产机器人的发展状况 (9) 2、应用市场和产品类型的变化 (10) 3、高端智能化机器人将成重点 (11)

智能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综述及发展摘要:本文简述了机器人控制系统,讨论了该系统的分类。综述了机器人控制系统最新的研究内容和成果,调研了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市场应用。发现,机器人在工业、国防、科研、教育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都已广泛应用,并向着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不展。 关键词: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市场 (一)、机器人运动系统的组成、基本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机器人由机械部分、传感部分、控制部分三大部分组成。这三大部分可以分成驱动系统、机械结构系统、感受系统、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六个子系统。

图1 机器人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 机器人基本组成示意图 1、驱动系统 要使机器人运作起来,各需各个关节即每个运动自由度安置传动装置。这就是驱动系统。驱动系统可以是液压传动、气压传动、电动传动、或者把它们结合起来应用综合系统,可以是直接驱动或者通过同步带、链条、轮系、谐波齿轮等机械传动机构进行间接传动。 2、感受系统 它由内部传感器模块和外部传感器模块组成,获取内部和外部环境状态中有意义的信息。智能化传感器的使用提高了机器人的机动性、适应性和智能化水准。人类的感受系统对感知外部世界信息是极其灵巧

机器人控制器的现状及展望

第21卷第1期1999年1月 机器人 ROBOT V ol.21,No.1  J a n.,1999机器人控制器的现状及展望⒇ 范 永 谭 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北京 100080) 摘 要 机器人控制器是影响机器人性能的关键部分之一,它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机器人的发展.本文介绍了目前机器人控制器的现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探讨了机器人控制器的发展方向和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机器人控制器,开放式结构,模块化 1 引言 从世界上第一台遥控机械手的诞生至今已有50年了,在这短短的几年里,伴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工业生产的需要及相关技术的进步,机器人的发展已经历了3代[1]: (1)可编程的示教再现型机器人;(2)基于传感器控制具有一定自主能力的机器人;(3)智能机器人.作为机器人的核心部分,机器人控制器是影响机器人性能的关键部分之一.它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机器人的发展.目前,由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传感器技术及其它相关学科的长足进步,使得机器人的研究在高水平上进行,同时也为机器人控制器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如有腿的步行机器人与关节型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综合方法有较大差别,控制器的设计方案也不一样.本文仅讨论工业机器人控制器问题. 2 机器人控制器类型 机器人控制器是根据指令以及传感信息控制机器人完成一定的动作或作业任务的装置,它是机器人的心脏,决定了机器人性能的优劣. 从机器人控制算法的处理方式来看,可分为串行、并行两种结构类型. 2.1 串行处理结构 所谓的串行处理结构是指机器人的控制算法是由串行机来处理.对于这种类型的控制器,从计算机结构、控制方式来划分,又可分为以下几种[2]. (1)单CPU结构、集中控制方式 用一台功能较强的计算机实现全部控制功能.在早期的机器人中,如Hero-I,Robo t-I等,就采用这种结构,但控制过程中需要许多计算(如坐标变换),因此这种控制结构速度较慢. (2)二级CPU结构、主从式控制方式 一级CPU为主机,担当系统管理、机器人语言编译和人机接口功能,同时也利用它的运算能力完成坐标变换、轨迹插补,并定时地把运算结果作为关节运动的增量送到公用内存,供二级CPU读取;二级CPU完成全部关节位置数字控制.这类系统的两个C PU总线之间基本没有联系,仅通过公用内存交换数据,是一个松耦合的关系.对采用更多的CPU进一步分散 ⒇1998-09-03收稿 DOI:10.13973/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12490356.html, k i.rob ot.1999.01.014

多机器人协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的能力不断提高,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在不断的扩展,与此同时,机器人的工作环境以及任务复杂度也在逐步上升,单个机器人越来越难以满足需求,而多机器人系统凭着其在任务适用性、经济性、最优性、鲁棒性、可扩展性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目前已成为机器人领域最为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多机器人协调合作作为一种全新的机器人应用形式,正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自上世纪40年代中,Walter Wiener和Shannon在研究龟型机器人时,就发现这些简单个体在互相作用中能反映出“复杂的群体行为”其后,80年代末建立了首个多智能体的多机器人系统,多机器人系统在应用和理论研究上都有了长足进展。[1]多机器人系统的最重要特征和关键指标最早由Noreils定义为:多个机器人协同工作,完成单个机器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或改善工作过程,并获得更优的系统性能。由此也能看出对比单个机器人,多机器人系统的巨大优势。正因为多机器人系统有着如此众多的优点,欧美各国都在多机器人系统领域上大量投入,如: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涉及到多机器人作战平台研究包括MARS-2020、TASK、TMR和SDR等,欧盟也很早开始研究多机器人协同搬运的MARTHA 项目,日本则将精力更多投入在仿生多机器人系统上。[2]相比国外,国内的多机器人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各大高校都展开了各自的研究工作,并在国际多机器人足球赛上屡获佳绩,证明我国在多机器人的技术研究方面有了巨大进步。 根据协作机制的不同,多机器人系统可分为:无意识协作和有意识协作两类,无意识协作乃是数量众多的简单个体通过本地交换得到全局突现行为,从而获得高层协作行为,有意识协作则是,拥有全局目标且数量较少、个体智能水平较高的个体组成的多机器人系统,主要依赖规划提高效率,对通信要求较高,对协调控制机制依赖性大。无意识协作系统主要是模仿社会性生物群落的运行机制,适用于大空间、无时间要求的重复性任务,而有意识协作适用于更加复杂的任务。[2] 对于有意识协作的多机器人系统而言,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合理的系统体系结构、正确的环境感知能力、优化的决策控制能力。首先,系统体系结构定义了整个系统内的各机器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功能分配,确定了系统和各机器人之间的信息流通关系及其逻辑上的拓扑结构,决定了任务分解和角色分配、规划及执行等操作的运行机制,提供了机器人活动和交互的框架。在这方面国外提出了许多系统结构,如:日本Asama等提出的ACTRESS系统结构,美国学者Beni等研究的SW ARM系统结构等。[2] 然而对于任意一个系统体系结构,都必须有良好的组织结构、通信方式和控制结构,多机器人系统的组织结构可分为:集中控制结构和分散控制结构,而分散控制结构又可分为分布控制结构以及混合控制结构,集中式结构适合强协调任务,主机器人拥有完全控制权,此种结构实时性和动态性差,结构不灵活、鲁棒性差。分布式结构适合弱协调任务,该结构提高了拓展性和鲁棒性,但对通信要求较高,不保证全局最优解。混合式结构是集中式和分布结构的互补,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协调效率,但复杂性高,不易实现。[3] 对于通信方面来说,机器人之间的通信方式可分为隐式通行和显式通信,隐式通信利用机器人的行为对产生环境的变化来影响其他机器人的行为,显式通信则需要专用硬件通信设备以及复杂的信息表示模型。控制结构则可分为:反应式和慎思式。多机器人系统要实现优化决策,并获得良好的协调控制性能,必须依赖于准确可靠的环境感知能力,现在热门的重点是信息融合以及协同定位。多机器人的协作是从系统整体规划上减小冲突概率,减少资源浪费,保证系统的最优性.协作机制可以存在于机器人的控制结构、通信机制和相互作用中,并主要表现为任务分配问题机器人的任务分配问题在不同情况下可分别看作最优分配问、整数线性规划问题、调度问题、网络流问题和组合优化问题[4],其解决方法主要有基于行为的分配方法、市场机制方法、群体智能方法、基于线性规划的方法、基于情感招募的方法和基于空闲链的方法等。

机器人系统组成基础知识大全

机器人系统组成基础知识大全 本文以fanuc为例,详细讲解机器人的组成及系统,i/0,示教器等,不同品牌机器人有差异,但很多相通之处,希望对各位机友有所帮助。 一.机器人简单介绍 1、机器人的构成 是由伺服电机驱动的机械机构组成的,各环节每一个结合处是一个关节点或坐标系。 2、机器人的用途

Arc welding(弧焊),Spot welding(点焊),Handing(搬运),Sealing(涂胶),Painting(喷漆),去毛刺,切割,激光焊接.测量等. 3、FANUC机器人的型号 主要型号:型号轴数手部负重(kg) LR Mate 100iB/200iB 5/6 5/5 ARC Mate 100iB/M-6iB 6 6/6 ARC Mate 120IB/M-16iB 6 16/20 R-2000IA/M-710IAW 6 200/70 S-900IB/M-410IA 6/4 400 4、机器人的主要参数 1)手部负重 2)运动轴数 3)2,3轴负重 4)运动范围 5)安装方式 6)重复定位精度 7)最大运动速度 5、FANUC机器人的安装环境 1)环境温度:0-45摄氏度

1、发那科硬件系统 1)基本参数:马达交流伺服马达CPU 32位高速输入电源R-J3IB 380伏/3相:R-J3IB Mate 200伏/3相I/O设备Process I/O, Module A,B 等

2)单机形式:(见图1) 3)机器人系统构成(见图2) 4)机器人控制器硬件(见图3) 三、控制器 一. 认识TP(Teach Pendant) 1、TP的作用 1 )点动机器人 2 )编写机器人程序 3 )试运行程序 4 )生产运行 5 )查阅机器人的状态(I/O设置,位置,焊接电流) 2、认识TP上的键(见下图) Status Inicators(状态指示灯):指示系统状态。 ON/OFF Switch(开关):与DEADMAN开关一起启动或禁止机器人运动。PREV:显示上一屏幕。 SHIFT key(键):与其它键一起执行特定功能。

多移动机器人编队控制

基于Multi-Agent的多机器人编队控制 摘要:多移动机器人协调是当前机器人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多移动机器人之间的协调与 合作将大大提高机器人行为的智能化程度,完成由单个机器人难以完成的更加复杂的作业。多 移动机器人协调技术的研究对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及加快机器人的实用化进程具有重要的 理论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结合多智能体技术对多机器人编队控制进行了研究,同时根据 具体的多机器人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了多智能体技术在机器人编队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完成了小规模的编队控制。 关键词:多智能体;多机器人;编队控制;协调控制;模糊控制 Multi-robot Formation Control Based on Multi - Agent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multi-robot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is central to mobile robotics.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will improve the intelligent performance of robots and can complete lots of impossible missions for single robot.The research on multi-robot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is of great academic and applied significance. The multi-robot formation is developed combined with the multi-agent technology in this dissertation, and the simulation is done with the multi-robot system.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agent is verified in the multi-robot formation control through a small system adopt the fomation control. Key words: Multi-agent ;Multi-robot ;Formation control;Coordination control;Fuzzy control 1. 国内外机器人系统发展现状 自80年代末以来,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理论研究多机器人协作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从军事领域到工业与民用领域,从星际探险到海底考察,从比赛到教学,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近年来,在IEEE R&A,IROS等著名的国际机器人学术会议上,几乎每次会议都有多智能体协作机器人系统的专题。一些机器人学术刊物出版了有关多智能体机器人的研究专辑。一些研究项目,如ACTRESS,CEBOT,GOFER,SWARM等,已进行了多年[1]。 目前,国内关于群体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刚刚起步,基本上还处于基础技术的研究阶段,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报道比较少。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机器人开放研究实验室是国内研究多机器人技术较早也较全面的科研单位。 (1)CEBOT(Cellular Robotic System) CEBOT是一种自重构机器人系统(Self-Reconfigurable Robotic System),它的研究是受生物细胞结构的启发,将系统中众多的具有相同和不同功能的机器人视为细胞元,这些细胞元可以移动,寻找和组合。 根据任务或环境的变化,细胞元机器人可以自组织成器官化机器人,多个器官化机器人可以进一步自组织,形成更加复杂的机器人系统。细胞结构机器人系统强调是单元体的组合如何根据任务和环境的要求动态重构。因此,系统具有多变的构型,可以具有学习和适应的系统智能(Group Intelligence),并具有分布式的体系结构[3]。 (2)ALLANCE/L-ALLANCE系统

机器人控制技术论文

摘要 为使机器人完成各种任务和动作所执行的各种控制手段。作为计算机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包括范围十分广泛,从机器人智能、任务描述到运动控制和伺服控制等技术。既包括实现控制所需的各种硬件系统,又包括各种软件系统。最早的机器人采用顺序控制方式,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机器人采用计算机系统来综合实现机电装置的功能,并采用示教再现的控制方式。随着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机器人应用范围的扩大,机器人控制技术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离线编程、任务级语言、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智能行为控制等新技术。多种技术的发展将促进智能机器人的实现。 当今的自动控制技术都是基于反馈的概念。反馈理论的要素包括三个部分:测量、比较和执行。测量关心的变量,与期望值相比较,用这个误差纠正调节控制系统的响应。这个理论和应用自动控制的关键是,做出正确的测量和比较后,如何才能更好地纠正系统。 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作为最早实用化的控制器已有50多年历史,现在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工业控制器。PID控制器简单易懂,使用中不需精确的系统模型等先决条件,因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控制器。 它由于用途广泛、使用灵活,已有系列化产品,使用中只需设定三个参数(Kp,Ti 和Td)即可。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一定需要全部三个单元,可以取其中的一到两个单元,但比例控制单元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机器人,机器人控制,PID,自动控制

目录 摘要.......................................................... I 第1章绪论................................................ - 1 - 1.1机器人控制系统 (1) 1.2机器人控制的关键技术 (1) 第2章机器人PID控制...................................... - 2 - 2.1PID控制器的组成 (2) 2.2PID控制器的研究现状 (2) 2.3PID控制器的不足 (3) 第3章 PID控制的原理和特点 ................................ - 4 - 3.1PID控制的原理 (4) 3.2PID控制的特点 (5) 第4章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 - 5 -后记...................................................... - 6 -

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

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由于移动机器人具有能够自治与移动的特征,在机器人领域处于核心地位。在复杂、危险的环境中,移动机器人所发挥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对此,对当前国内外较为常见的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发展方向 移动机器人属于能够自动执行工作任务的机器,不但能够按照事先编译的程序运行,同时人类还可对其指挥。当前主要被运用在生产业、建筑业以及航空航天领域,而该领域的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速度,对此加强对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势在必行。 1 国内外常见的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 相对于国内在移动机器人的研究状况,能够看出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是较早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Saphira、TeamBots以及ISR。而在国内方面,代表性的有OSMOR、ZJMR以及Agent。下面,便对较为常用的控制系统进行介

绍: 1.1 国外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 1.1.1 Saphira控制系统 Saphira控制系统是移动机器人领域中最早的系统,是有SRI国际人工智能中心在1990年所研发的,此系统是基于本地感知空间的共享内存与黑板,来实现协调与通信进程。由于Saphira是采用C语言来进行开发的,同时支持Windows 与Unix系统,因此具有文档资料相对完整、系统资源占用少等特征。但是需注意的是,由于Saphira系统在定位方面无法达到当前的实际需求,因此运用是相对较少的。 1.1.2 TeamBots控制系统 本系统是基于Java包与Java应用程序而构建的,经过20余年的发展后,此系统截止到目前已经被运用到多种类型的机器人平台当中。除此之外,在适用的操作系统方面,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Windows、MacOS以及Linux等,因此其运用的范围是更加广泛的。 1.1.3 ISR控制系统 ISR是基于行为的控制模式,其中是有任务执行层、反映层以及推理层所构成的,是有CAS研究中心所研发的。其中,任务执行层的作用是执行推理层所传输的指令;反映层其中包含资源、控制器以及行为;推理层的功能是根据用户的指令来对决策进行制定。此外,ISR控制系统仅能够在

机器人地组成系统

一.工业机器人组成系统 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主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腰部、肩部、肘部和手腕部,其中手腕部有3个运动自由度。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用以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控制系统是按照输入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 工业机器人按执行机构运动的控制机能,又可分点位型和连续轨迹型。点位型只控制执行机构由一点到另一点的准确定位,适用于机床上下料、点焊和一般搬运、装卸等作业;连续轨迹型可控制执行机构按给定轨迹运动,适用于连续焊接和涂装等作业。 工业机器人按程序输入方式区分有编程输入型和示教输入型两类。编程输入型是将计算机上已编好的作业程序文件,通过RS232串口或者以太网等通信方式传送到机器人控制柜。 示教输入型的示教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由操作者用手动控制器(示教操纵盒),将指令信号传给驱动系统,使执行机构按要求的动作顺序和运动轨迹操演一遍;另一种是由操作者直接领动执行机构,按要求的动作顺序和运动轨迹操演一遍。在示教过程的同时,工作程序的信息即自动存入程序存储器中在机器人自动工作时,控制系统从程序存储器中检出相应信息,将指令信号传给驱动机构,使执行机构再现示教的各种动作。示教输入程序的工业机器人称为示教再现型工业机器人。 几个问题: (1)巨轮机器人JLRB20KG机器人是点位型还是连续轨迹型? (2)能不能编写一个简单程序,使机器人能够的末端能够走一个圆? (3)能不能控制机器人中每一个电机的输出功率或扭矩? (4)机器人每一个关节从驱动电机到执行机构的传递效率有没有? 二.工业机器人的主体 机器人本体由机座、腰部、大臂、小臂、手腕、末端执行器和驱动装置组成。共有六个自由度,依次为腰部回转、大臂俯仰、小臂俯仰、手腕回转、手腕俯仰、手腕侧摆。机器人采用电机驱动,电机分为步进电机或直流伺服电机。直流伺服电机能构成闭环控制、精度高、额定转速高、但价格较高,而步进电机驱动具有成本低、控制系统简单。 各部件组成和功能描述如下:

机器人控制系统

一、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 工业机器人要与外围设备协调动作,共同完成作业任务,就必须具备一个功能完善、灵敏可靠的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对其自身运动的控制,另一部分是工业机器人与周边设备的协调控制。 机器人的结构是一个空间开链机构,其各个关节的运动是独立的,为了实现末端点的运动轨迹,需要多关节的运动协调。 1.机器人控制系统特点 (1)机器人的控制与机构运动学及动力学密切相关。机器人的状态可以在各种坐标系下进行描述,应当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参考坐标系,并作 适当的坐标变化。经常要求正向运动学和反向运动学的解,除此之外, 还要考虑惯性力、外力(包含重力)、哥氏力及向心力的影响。 (2)描述机器人状态和运动的数学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模型,随着状态的不同和外力的变化,其参数也在变化,各变量之间还存在耦合。因此, 仅仅利用位置闭环是不够的,还要利用速度甚至加速度闭环。系统中 经常使用重力补偿、前馈、解耦或自适应控制等方法。 (3)机器人的动作往往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路径完成,因此存在一个最优的问题。 总而言之,机器人控制系统是一个与运动学和动力学原理密切相关、有耦合、非线性的多变量控制系统。 2.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工业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中的运动位置、姿态和轨迹、操作顺序及动作的时间等项目,其中有些项目的控制是非常复杂的。 2.1示教再现控制 示教再现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示教及记忆方式和示教编程方式。 示教及记忆方式 (1)示教方式 示教分为集中式示教和分离式示教。集中式示教是指同时对位置、速度、操作顺序等进行的示教方式。分离示教方式是指在示教位置之后,再一边动作,一边分别示教位置、速度、操作顺序等的示教方式。 (2)记忆方式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示教编程方式 示教编程可分为手把手示教编程和示教盒示教编程。手把手示教编程主要用于实现连续轨迹控制,具体方法是人工利用示教手柄引导末端执行器经过所要求的位置,同时由传感器检测出工业机器人各关节处的坐标值,并由控制系统记录、存储下这些数据信息。示教盒示教编程是人工利用示教盒上所具有的各种功能的按钮来驱动工业机器人的各关节轴,按作业所需要的顺序单轴运动或多关节协调运动,从而完成位置和功能的示教编程。 2.2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是指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从一点移动到另一

多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

多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 北京理工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苏治宝龚建伟熊光明陆际联 概述 在当今的数字时代,人们对于用现代科技解决复杂任务的需求日益高涨。虽然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能力不断提高, 机器人应用的领域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展,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任务,单个机器人不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而由是多个机器人组成的系统。 多机器人系统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单个机器人的简单代数相加,其作用效果也不是单个机器人作用的线性求和,它应该还包括一个“线性和”之外的基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增量。这种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包含两个因素:“协调”与“合作”。 因此,多机器人系统是指若干个机器人通过合作与协调而完成某一任务的系统。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多机器人合作与多机器人协调。当给定多机器人系统某项任务时,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组织多个机器人去完成任务,如何将总体任务分配给各个成员机器人,即机器人之间怎样进行有效地合作。当以某种机制确定了各自任务与关系后,问题变为如何保持机器人间的运动协调一致,即多机器人协调。对于由紧耦合子任务组成的复杂任务而言,协调问题尤其突出[1]。 多机器人合作和协调是多机器人系统研究中的两个不同而又有联系的概念。前者研究的重点是高层的组织与运行机制问题,侧重实现系统快速组织与重构的柔性控制机制;后者则是研究机器人之间合作关系确定后具体的运动控制问题。 1 多机器人系统的优点 与单个机器人相比,多机器人系统具有许多优点[2]: (1) 单个机器人不能完成某些任务,必须依靠多个机器人才能完成。例如让机器人搬运一个重物,对于这样的任务也许可以设计一个能力特别强的机器人来完成,但从设计的复杂性和成本等方面来考虑,这样的方案不如让多个简单的机器人组成系统来协作搬运。还有一些任务,如执行战术使命、足球比赛等,必须要由一个机器人团队来完成而非单个机器人。 (2) 对于可以分解的任务来说,多个机器人可以分别并行地完成不同的子任务,这比单个机器人完成所有的子任务要快得多。就是说,多机器人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未知的区域建立地图、对某区域进行探雷均属于这类任务。 (3) 对于多机器人系统来说,可以将其中的成员设计成完成某项任务的“专家”,而不是设计成完成所有任务的“通才”,使得机器人的设计有更大的灵活性,完成有限任务的机器人可以设计得更完善。 (4) 如果成员之间可以交换信息,多机器人系统可以更有效和更精确地进行定位。这对于野外作业的机器人尤其重要。 (5) 多机器人系统中的成员相互协作可以增加冗余度,消除失效点,增加解决方案的鲁棒性。例如,装配有摄像机的多机器人系统要建立某动态区域的基于视觉的地图,那么某个机器人的失效不会对全局任务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这样的系统可靠性更强。 (6) 多机器人系统与单个机器人相比,可以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因此可以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优化选择方案。 2 多机器人系统的应用领域 由于多机器人系统的优点,使得它的潜在应用领域非常广泛[2],列举如下: 远地作业 某些应用要求群体自主机器人系统能够自动完成复杂的工作,而人类可以不时地从远处进行干预,以改变操作过程,弥补机器人的能力不足,与机器人协作共同完成复杂的任务。这类应用领域如行星科学探险,在煤矿、火山口等高危环境下作业以及在水下培育作

机器人基本构成

机器人基本构成 机器人系统通常分为三大部分:机械部分、传感部分和控制部分;六个子系统:驱动系统、机械系统、感知系统、人机交互系统、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控制系统等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机器人系统的基本构成 1.机械系统 机械系统又称操作机或执行机构系统,由一系列连杆、关节或其他形式的运动部件组成,通常包括机座、立柱、腰关节、臂关节、腕关节和手爪等,构成多自由度机械系统。 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由机身、手臂和末端执行器组成,机身可具有行走机构,手臂一般有上臂、下臂和手腕组成,末端执行器直接装在手腕上,可以是两手指或多手指手爪,可以是喷漆枪、焊枪等作业工具。 2.驱动系统 驱动系统主要指驱动机械系统的机械装置,根据驱动源不同可分为电动、液压、气动三种或三者结合一起的综合系统;驱动系统可以直接与机械系统相连,或通过皮带、链条、齿轮等机械传动机构间接相连。 3.感知系统 感知系统由内部传感器模块和外部传感器模块组成,获取内部和外部环境状态信息,确定机械部件各部分的运行轨迹、状态、位置和速度等信息,使机械部件各部分按预定程序和

工作需要进行动作。智能传感器的使用提高了机器人的机动性、适应性和智能化水平。人类感知系统对外部信息获取比较灵巧,但一些特殊信息传感器感知更有效。 4.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的任务是根据机器人的作业指令程序以及从传感器反馈回来的信号支配机器人的执行机构完成规定的运动和功能。若不具备信息反馈特种,则为开环控制系统;具备信息反馈特征则为闭环控制系统。根据控制原理可分为程序控制系统,适应性控制系统,人工智能控制系统;根据控制运动形式分为点位控制和轨迹控制。 5.交互系统 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是实现机器人与外部环境中的设备相互联系和协调的系统。机器人可以与外部设备集成为一个功能单元,如加工制造单元、焊接单元、装配单元等;也可以是多台机器人、多台机床、设备、零件存储装置等集成为一个可执行复杂任务的功能单元。 人机交互系统是操作人员参与机器人控制并与机器人进行联系的装置,如计算机终端、指令控制台、信息显示板及危险信号报警器等。主要有两类:指令给定装置和信息显示装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