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据中心存储工作负载 Workload 测试

数据中心存储工作负载 Workload 测试

数据中心存储工作负载 Workload 测试

Calypso数据中心存储工作负载(Workload)测试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存储Workload捕获采集、分析、生成测试脚本回拨.

2018年6月,SNIA协会官方通过了采用美国Calypso公司所提供的IO Profile Real World Storage Workload测试解决方案作为协会数据中心

SSD/Server Workload测试规范标准.

深圳市锐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Calypso公司在中国区的官方授权代理商,目前可以提供Calypso Workload测试样机供客户演示及试用评估,;同时Calypso也是SNIA唯一官方认可,提供SNIA标准测试平台(RTP)以及根据SNIA PTS(Performance test specification)所编写出标准测试脚本(CTS).透过Calypso SSD性能测试解决方案进行性能测试可生成SNIA性能标准测试报告.除SNIA标准测试脚本外,另外提供Calypso独家提供上百项之测试脚本,提供给SSD全方位测试。

针对数据中心客户的应用服务器系统皆已搭载高效的储存系统,对于访问速度(MB/s)、读写数量量(IOPS)及读写延迟时间(Latency)之性能指针要求严格,相当重要的。Calypso提供全世界独一无二测试工具IO Profiler,可撷取数居中心大型存储服务器系统上的读写负载(Real World Work Load),透过IPF工具撷取Workload后,客户可在实验室内进行各种读写性能分析以及生成测试脚本,测试自家SSD/Server以确保SSD/Server在数据中心客户的存储环境中符合性能需求.

客户也可以将自身的SSD放入如EMC,HP或是华为的存储服务器中,透过Calypso独家开发的back end软件,即可与Calypso控制服务器互连,并可预先将测试脚本放入”队列”中执行测试,并可生成相关测试报告.

数据中心假负载验证测试实战指导方案

数据中心假负载验证测试实战指导方案

目录 1. 假负载验证测试前提条件 (3) 1.1.完成数据中心各系统建设、调试 (3) 1.2.建立验证测试项目团队 (3) 1.3.确认最终测试方案 (3) 1.4.假负载验证测试工具 (4) 2. 假负载验证测试 (6) 2.1.空载测试 (6) 2.2.半载测试 (6) 2.3.满载测试 (6) 2.4.BA群控系统测试 (8) 2.5.故障测试及监控测试(动环及管控) (8) 2.6.极限温升测试 (9) 2.7.系统联调测试 (10) 3. 结束语 (11)

前言 数据中心作为一个由多个系统高度结合的复杂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各系统调试结束后,就具备了开展假负载验证测试的基本条件。一场规模宏大的数据中心规划、建设的质量检测就此拉开了帷幕。 1.假负载验证测试前提条件 1.1.完成数据中心各系统建设、调试 开展假负载测试要求项目团队确认各系统已经按要求完成建设、调试工作,亦即数据中心各系统已经达到投产前的各项设计要求及开展运行的基本条件。 1.2.建立验证测试项目团队 1.3.确认最终测试方案 通常在项目招标环节将加入测试要求,并与各方初步确认假负载验证测试方案。在数据中心各系统具备基本运行条件后,各方仍需根据项目建设实际情况,梳理数据中心系统架构及设计要求,并确认最终测试方案。

1.4.假负载验证测试工具 磨刀不误砍柴工。测试前,必须对测试工具进行严格的检查,以确保验证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常由第三方测试公司提供测试工具合格报告,同时现场抽查测试工具是否正常和准确。 1.4.1.假负载 为了尽可能模拟机房实际运行情况,通常采用机架式假负载。机架式假负载由发热电阻和散热风扇及控制电路组成。每台功率4-6KW ,每台分1-1.5KW可调;可高度模拟服务器的电热转换效率和散热风量,提供完整配电链路的压力测试和制冷系统热负荷的模拟测试。 图1 机架式假负载 1.4.2.测试工具(仪器、仪表等) 假负载测试期间主要使用的仪表有热成像仪、电能质量分析仪等。

数据中心服务器及存储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服务器及存储解决方案第一章:数据中心服务器方案 一:系统设计原则 在系统设计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设计的前瞻性。 充分考虑到用户需求,确保在系统满足未来的业务发展需要。 (2)系统设计的先进性。 在经费的技术许可的范围内,引进、吸收和应用先进技术。在数据存储管理系统软件设计和存储网络设计以及存储设备选择上采用目前国际先进方案,在建立先进的存储结构的同时,获得较好的数据系统运行效率。 (3)开放性原则 系统采用的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均遵循国际标准或工业标准及国际流行标准,符合开放性设计原则,使用权其具备优良的可扩展性、可升级性和灵活性。 (4)安全性原则 数据备份系统构成应用系统的保障子系统。数据备份系统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故障恢复机制,系统设计的首要目标是建立这一系统安全体系。 (5)稳定性原则 在采用国际先进的存储技术的同时,着重考虑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行性,其中又重点考虑系统可靠的平滑升级方式,使系统的运营风险降

低到最小。这样,系统能够充分享受先进的存储技术带来的巨大收益。 (6)系统设计的可扩展性 在考虑各子系统的设计中,均按业务要求对系统扩展的可行性进行了考虑。 (7)经济性 在满足所有需求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存储管理软件,存储设备和相关存储设备,使系统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 二:系统产品选型说明 鉴于用户业务性质需求。在本方案设计中所有设备完全使用冗余架构确保系统任意一点出现故障时业务的可持续运行。 (1)产品选型 NF8260M5 是浪潮基于最新一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设计的一款2U4 路机架式服务器,在2U 空间内最大可支持 4 颗Intel 至强可扩展处理器,集成48 个DDR4 内存插槽,24 块 2.5 寸硬盘,达到业界最高计算密度. (2)产品特点 超高计算密度: ?2U空间内集成4颗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最高主频可达3.6GHZ,具备38.5MB大容量三级缓存,最多112个物理核心,224个线程,处理器 之间采用全互联架构,互联UPI速率达10.4GT/s,提供强大的并行计算处 理能力,计算性能较上一代提升65%。 ?最大支持48条DDR4 ECC内存,最高频率2666MHZ,支持RDIMM、LRDIMM、NVDIMM,可以满足对内存容量有较高需求的关键应用。 ?采用浪潮独有的PCIE拓扑均衡设计,最大限度提升IO性能。 ?支持4个双宽GPU,单GPU能提供112TFLOPS(每秒万亿次浮点运算)的T ensor计算性能。 ?相比2台2U2路服务器,根据第三方权威实验室实际测试,在虚拟化场景下相同应用能够给客户带来更高的TCO收益。

华为数据中心防火墙和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华为数据中心防火墙和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2011/07/06 概述 数据中心是数据大集中而形成的集成IT应用环境,通过网络互联,成为数据计算与存储的中心来承载各种IT应用业务。通过数据中心的建设,企业能够实现对IT信息系统的整合和集中管理,提升内部的运营和管理效率以及对外的服务水平,同时降低IT 系统建设成本。 安全和高效是数据中心网络运行中需要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 其一,数据中心网络面对着各种混杂流量,恶意攻击流量往往混杂在正常的流量之中,同时由内部和外部攻击导致的窃密也屡见不鲜。安全问题是始终是数据中心的一大挑战。 其二,承担基础运算任务的服务器,其性能差异很大,业务处理繁忙程度都或多或少影响着系统最终的服务性能。如何通过有效合理的业务调度,充分发挥硬件整体的最佳性能是数据中心的另外一大挑战。 为此,华为提出了数据中心防火墙和负载均衡解决方案,以解决数据中心安全性与服务器使用效率的问题。 方案介绍 数据中心按照其功能区划分可以分为Internet服务器区、Intranet服务器区和Extranet服务器区。 Internet服务器区中布放了支持Internet业务开展的服务器群,通常可以按照功能模块进一步划分为web应用服务器区、业务处理和中间件服务器区和数据库服务器区。在web应用服务器组和业务处理服务器组中需要部署负载均衡器和防火墙。 Intrannet服务器区中布放了支持了企业内部IT运作需要的服务器;Extranet服务器区中部署了提供给合作厂商进行访问的服务器。同样,在这些区域也需要部署负载均衡器和防火墙。 一个具体的部署实例如下图所示:

根据业务需要,在不同分区的汇聚交换机(S9306)上合理部署负载均衡和防火墙单板,来有效支撑相应的服务器群的业务展开需要;在核心的汇聚交换机(S9312)上也配置防火墙单板为不同的功能分区间的流量进行有效控制。 方案特点 基于多核的先进硬件架构 通过应用多核CPU能够提供基于软件的灵活业务处理能力,满足应用智能化的需求;通过各种硬件加速引擎的协同工作,来确保高性能业务处理能力。相比通用CPU,S9300汇聚交换机的业务处理CPU集成了多种硬件加速引擎,能够将业务分离给专用的硬件加速引擎处理,从而提高并行处理性能。 通过这些专有硬件引擎的支持,并结合高效可靠的软件处理,结合华为内部强大的路由、安全软件平台VRP,S9300能够充分发掘硬件的能力。S9300防火墙和负载均衡单板能够提供每槽位10GE线速的处理能力,并保持强大的应用感知能力。 内嵌设计支持可靠、灵活的部署和扩容 S9300防火墙和负载均衡单板作为系统的业务板内嵌于交换机,利用系统背板实现可靠高速的业务连接,与通过光纤、电缆外联的独立设备相比,其可靠性更高;同时,通过灵活选配业务单板,系统可以平滑地支持网络扩展,无需对网络拓扑进行改变。 功能强大、易于维护,业务需求匹配度高 传统的防火墙根据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包过滤防火墙、代理防火墙和状态防火墙三种。当前主流是向状态防火墙方向发展,S9300防火墙单板就是状态防火墙单板,可提供强大的保护和过滤功能。

假负载制作

在电子产品尤其是电源产品的生产检验过程中,经常需要对产品的各项电气性能进行测试,如输出特性参数等,其中经常要用到电子负载,象滑动变阻器就是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一种电子负载,但由于它不具有恒流负载的特性,在许多测试场合并不适用,同时由于它是绕制的,还带有一定的感性。为此有不少电子工程师购买了专用的有源电子负载,但这类设备通常比较昂贵,而且体积较大、携带不便,同时还必须在有外部电源的场合才能使用,本文给大家介绍一种无需外部电源的可调式恒流电子负载,其成本很低,电路体积小,具有纯阻特点,并且容易自制。 其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中的N1 为三端可调精密稳压二极管AZ432,其特性类似于TL431,只是它的基准电压为1.25V,而TL431为2.5V ,它的等效电路如下图。当AZ432的R输入端电压大于1.25V的基准电压时,等效电路图中的运放输出电压变高,使NPN三极管由截止向导通转变,反之,当R端电压小于1.25V时,该三极管由导通向截止转变,使之达到调整的目的。 整个电路工作原理分析如下: 将电源按图示极性接入该电路,此时N1呈截止状态,V1迅速导通,并使V2也导通,电流经R2、V2的C极、V2的E极、R5返回到电源负极。随着电流迅速增大,R5上的电压也越来越高,当R5两端的电压在R3、R4上的分压值达到1.25V时,N1导通,使V1基极的电压下降,V1、V2的基极电流都减小,流过V2的C极电流也随之减小,并保持恒定,使N1的R端保持在1.25V,而一旦电流变大或变小,会使N1的R端电压偏离1.25V,此时N1的导通状态就会改变,并控制V1与V2的基极电流,从而使V2的C极电流在R5上的压降保持恒定,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恒流电子负载。 R3起调节恒流值的作用,如图中所设参数,当R3为0Ω时,该电子负载可设的最小恒流值为Imin=1.25V/R5=0.379A,当R3为最大30k时,电子负载可设的最大恒流值为Imax=(R3+R4)/R4*1.25V/R5=1.51A。通过调整R3或R5,就可以改变可调整的恒流值范围。 该电路适用于给大于4V电压以上的电源作恒流电子负载,若电源电压较低,可调的

数据中心建设架构设计

数据中心架构建设计方案建议书 1、数据中心网络功能区分区说明 功能区说明 图1:数据中心网络拓扑图 数据中心网络通过防火墙和交换机等网络安全设备分隔为个功能区:互联网区、应用服务器区、核心数据区、存储数据区、管理区和测试区。可通过在防火墙上设置策略来灵活控制各功能区之间的访问。各功能区拓扑结构应保持基本一致,并可根据需要新增功能区。 在安全级别的设定上,互联网区最低,应用区次之,测试区等,核心数据区和存储数据区最高。 数据中心网络采用冗余设计,实现网络设备、线路的冗余备份以保证较高的可靠性。 互联网区网络 外联区位于第一道防火墙之外,是数据中心网络的Internet接口,提供与Internet高速、可靠的连接,保证客户通过Internet访问支付中心。 根据中国南电信、北联通的网络分割现状,数据中心同时申请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1条Internet线路。实现自动为来访用户选择最优的网络线路,保证优质的网络访问服务。当1条线路出现故障时,所有访问自动切换到另1条线路,即实现线路的冗余备份。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将来一定会有中国移动接入的需求,互联区网络为未来增加中国移动(铁通)链路接入提供了硬件准备,无需增加硬件便可以接入更多互联网接入链路。 外联区网络设备主要有:2台高性能链路负载均衡设备F5 LC1600,此交换机不断能够支持链路负载,通过DNS智能选择最佳线路给接入用户,同时确保其中一条链路发生故障后,另外一条链路能够迅速接管。互联网区使用交换机可以利用现有二层交换机,也可以通过VLAN方式从核心交换机上借用端口。 交换机具有端口镜像功能,并且每台交换机至少保留4个未使用端口,以便未来网络入侵检测器、网络流量分析仪等设备等接入。 建议未来在此处部署应用防火墙产品,以防止黑客在应用层上对应用系统的攻击。 应用服务器区网络 应用服务器区位于防火墙内,主要用于放置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所有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可以通过F5 BigIP1600实现服务器负载均衡。 外网防火墙均应采用千兆高性能防火墙。防火墙采用模块式设计,具有端口扩展能力,以满足未来扩展功能区的需要。 在此区部署服务器负载均衡交换机,实现服务器的负载均衡。也可以采用F5虚拟化版本,即无需硬件,只需要使用软件就可以象一台虚拟服务器一样,运行在vmware ESXi上。 数据库区

数据中心灾备系统的分类

数据中心灾备系统的分类 根据数据中心的安全要求,应对灾难恢复系统采用的技术路线做出全面的考虑。 1.数据级容灾和应用级容灾 按照容灾系统对应用系统的保护程度可以分为数据级容灾和应用级容灾,业务级容灾的大部分内容是非IT系统。 数据级容灾系统只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但提供实时服务的请求在灾难中会中断。应用级容灾系统能够提供不间断的应用服务,让服务请求能够透明(在灾难发生时毫无觉察)地继续运行,保证数据中心提供的服务完整、可靠、安全。因此对服务中断不太敏感的部分可以选择数据级容灾,以便节省成本,在数据级容灾的基础上构建应用级容灾系统,保证实时服务不间断运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1)数据级容灾。通过在异地建立一份数据复制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当本地工作系统出现不可恢复的物理故障时,容灾系统提供可用的数据。数据级容灾是容灾的基础形式,由于只需要考虑数据的复制和存放,不需要考虑备用系统,实现起来相对简单,投资也较少。数据级容灾需要考虑三方面问题:在线模式与离线模式问题;远程数据复制技术问题;同步与异步容灾问题。 (2)应用级容灾。应用级容灾能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在数据级容灾的基础上,建立备份的应用系统环境,当本地工作系统出现不可恢复的物理故障时,容灾系统提供可用的数据和应用系统。 应用级容灾系统是建立在数据级容灾系统基础上的,同时能完成数据和应用系统环境的复制存放和管理。为实现发生灾难时的应用切换,容灾中心需要配置与工作系统同构和相同功能的业务网络、应用服务器、应用软件等。 应用级容灾还需要考虑数据复制的完全性、数据的一致性、数据的完整性、网络的通畅性、容灾切换的性能影响、应用软件的适应性改造等问题,以及为保证业务运行的所需设备、环境、人员及其相应的管理。 2.灾难恢复系统的在线/离线模式 (l)在线模式。在线灾难恢复系统要求工作系统与灾难备份系统通过网络线路连接,数据通过网络实时或定时从工作系统传输到灾难备份系统。对数据保护的实时性高,对业务连续性要求高,就需要采用在线模式。 (2)离线模式。离线灾难备份系统的数据通过存储介质(磁带、光盘等,搬运到异地保存起来实现数据的保护。离线模式适合于对数据保护的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合,离线模式设备比较简单,投资较少。 3.数据备份技术 正常情况下系统的各种应用在数据中心运行,数据存放在数据中心和灾难备份中心两地保存。当灾难发生时,使用备份数据对工作系统进行恢复或将应用切换到备份中心。灾难备份系统中数据备份技术的选择应符合数据恢复时间或系统切换时间满足业务连续性的要求。目前数据备份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种: (1)磁带备份。 (2)基于应用程序的备份。通过应用程序或者中间件产品,将数据中心的数据复制到灾难备份中心。在正常情况下,数据中心的应用程序在将数据写入本地存储系统的同时将数据发送到灾难备份中心,灾难备份中心只在后台处理数据,当数据中心瘫痪时,由于灾难备份中心也存有生产数据,所以可以迅速接管业务。这种备份方式往往需要应用程序的修改,工作量比较大。另外,

可靠性试验方法与标准

目录 1.目的 2.范围 3.样品要求 4.试验项目和方法 1)高温动作 2)低温动作 3)高温贮藏 4)低温贮藏 5)常温(3- 5 PCS)老化 6)高温高湿试验 7)高低温循环冲击试验 8)跌落试验 9)振动试验 10)高压测试 11)静电测试 12)过压、欠压测试 13)内部检查 14)机械操作试验 15)涂膜试验 16)CD门、卡门耐强度试验 17)按钮、CD门、面壳压力试验 18)移行试验 19)撞击试验 20)盐雾试验 21)电池寿命试验 22)温升试验 23)手挽强度试验

1. 目的 为了保证本公司的产品设计、开发和制造质量,规范可靠性试验的方法和标准。 2. 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产品,若客户有指定规格,将以指定规格为根据。 3. 样品要求 3.1 产品外观应整洁,表面不应有凹痕、划伤、裂缝、变形、毛刺、霉斑等缺陷,表面涂 层不应起泡、龟裂、脱落。金属零件不应有锈蚀及其他机械损伤。灌注物不应外溢。 开关、按键、旋钮的操作应灵活可靠、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指示正确,各种功能应 正常工作,说明功能的文字和图表符号标准应正确、清晰、端正、牢固。 3.2 样品应检查OK后才可以进行可靠性试验。如果存在不良,在该不良对所做试验无影响 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相关试验,但试验前必须详细地记录不良现象。 4. 试验项目和方法 4.1 高温动作(3-5 PCS) a.试验方法: 样品应在不包装,将处于温度40℃或45℃湿度60%的恒温槽中工作8H以后,在当时的温度环境下进行检查,所设置的动作状态是指CD+REC/MP3+REC/TAPE+REC/RADIO+REC状态,VR开到最大,电压设定为规格加10% 。 b.产品备注条件: 出口产品: 45℃/4小时/湿度60%/音量开100%/电压提高10% OEM产品: 40℃/8小时/湿度60%/音量开70%/电压提高10% 内销产品: 40℃/4小时/湿度60%/音量开100%/电压提高10% c.标准 样品在温度为40℃±2℃湿度60% RH(手板机和PP机为45℃±2℃)湿度60% RH时应能持续工作8H,并符合“3”的规定。 4.2 低温动作(3-5 PCS) a.试验方法: 样品在不包装,试验机将处于温度-10℃的恒温箱槽内工作8小时以后,在当时的温度环境下进行检验,所设置的动作状态要求同4.1相同。 b. 产品备注条件: 出口产品: 0℃/4小时/音量开100%/电压提高10% OEM/内销产品: -5℃/4小时/音量开100%/电压提高10% c. 标准: 样品在温度为-10℃±2℃(带有CD功能为0℃±2℃)时持续工作8H,样品应符合“3” 的规定。 [注:低温情况下无须湿度否则会结冰 OEM定义: 代工,帮代其他厂商做的产品]

数据中心存储与灾备解决方案

灾备流程 》》灾备切换 整个切换过程分切换准备和正式切换两步。 ●切换准备 用户以电话方式告知解密密码后,需要进行切换前的状态检查工作,包括: ◆用户真实交易网管是否已经关闭(灾备中心询问,客户检查并得到灾备中心确认); ◆灾备中心是否还有灾备运行机给予切换(灾备中心检查); ◆灾备中心是否可以连通交易所(灾备中心检查); ◆用户信息是否齐全(灾备中心检查)。 ●正式切换 在用户提供正式切换密码并完成上一步所有操作(是否完成需要灾备中心人员确认)后,即可由灾备中心通过管理程序进行正式切换: ◆根据用户号,读取用户的相关信息,如该用户的版本信息。 ◆分配一组灾备运行机。 ◆数据准备。 ◆调用“灾备数据恢复模块”启用灾备运行机。 ◆当日交易完成,调用“柜台环境复原模块”复原灾备运行机。 ②期货经纪公司的操作流程 ◆发生灾难或其他重大事故 ◆判定本地已经无法维持正常交易 ◆通过电话通知共享灾备中心进行切换操作(分两步)。 切换准备:告知灾备中心加密密码,确认主交易系统已经关闭; 正式切换:检查确认所有切换准备工作,告知灾备切换密码并经灾备中心确认后实施切换。 ◆当共享灾备中心完成切换以后,自己先检验数据是否正确,否则要求中心重导数据。 ◆发布消息,通知客户和营业部连接灾备中心的托管网关。 ◆进行正常交易 ◆盘后尽快恢复自己的交易系统

③切换后状态图 1),RAID-Based基于磁盘阵列的容错方式 一)、RAID是单点故障解决的标准方案。常见结构为RAID5。在RAID5+多盘热备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冗余电源、先进冷却系统、HBA、双主动/主动RAID控制卡,以及符合SAF -TE监控标准的机架,将会使数据从存储系统到服务器的路径都得到完全保护。 二)、其他关注的焦点,应当转向服务器应用系统的保护。同样,可以在服务器系统上应用RAID1。 具备以上两点,存储系统就已具备完整的容错和恢复能力。 三)、硬件或软件 1、服务器6台,配置RAID1 2、RAID5+多盘热备+SCSI热插拨+冗余电源+冷却系统+ HBA+双主动/主动RAID控制卡 3、Win2003 + 应用程序 4、RAID阵列数据恢复专用软件(东智) 优点 1、服务器RAID1有效避免由于应用程序自身缺陷导致系统全部宕机,故障发生后可快速恢复系统应用。 2、数据全部存贮在磁盘阵列柜中,如果出现单盘故障时,热备盘可以接替故障盘,进行RAID 重建。理论上,RAID5+多盘热备可以支持多点单盘故障。 3、通过冗余电源、冷却系统、HBA、双主动/主动RAID控制卡,以及符合SAF-TE监控标准的机架,可以实现数据从存储系统到服务器的路径都得到完全保护。 缺点 虽然有效避免单点或多点故障,但在选配这种方案时,需要选用一个品质与售后服务较好的硬件和软件产品。因此成本较高。

大型企业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目录 第1章总述 (4) 1.1XXX公司数据中心网络建设需求 (4) 1.1.1 传统架构存在的问题 (4) 1.1.2 XXX公司数据中心目标架构 (5) 1.2XXX公司数据中心设计目标 (6) 1.3XXX公司数据中心技术需求 (7) 1.3.1 整合能力 (7) 1.3.2 虚拟化能力 (7) 1.3.3 自动化能力 (8) 1.3.4 绿色数据中心要求 (8) 第2章XXX公司数据中心技术实现 (9) 2.1整合能力 (9) 2.1.1 一体化交换技术 (9) 2.1.2 无丢弃以太网技术 (10) 2.1.3 性能支撑能力 (11) 2.1.4 智能服务的整合能力 (11) 2.2虚拟化能力 (12) 2.2.1 虚拟交换技术 (12) 2.2.2 网络服务虚拟化 (14) 2.2.3 服务器虚拟化 (14) 2.3自动化 (15) 2.4绿色数据中心 (16) 第3章XXX公司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17) 3.1总体网络结构 (17) 3.1.1 层次化结构的优势 (17) 3.1.2 标准的网络分层结构 (17) 3.1.3 XXX公司的网络结构 (18) 3.2全网核心层设计 (19) 3.3数据中心分布层设计 (20) 3.3.1 数据中心分布层虚拟交换机 (20) 3.3.2 数据中心分布层智能服务机箱 (21) 3.4数据中心接入层设计 (22) 3.5数据中心地址路由设计 (25) 3.5.1 核心层 (25) 3.5.2 分布汇聚层和接入层 (25) 3.5.3 VLAN/VSAN和地址规划 (26) 第4章应用服务控制与负载均衡设计 (27) 4.1功能介绍 (27) 4.1.1 基本功能 (27)

UPS测试方法和步骤

UPS测试方法和步骤 为保证用电系统的安全性,供电的连续性,UPS电源在供电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蓄电池是UPS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UPS是否正常工作。,为以后UPS正常供电不发生重大安全隐患事故。大功率UPS电源大量应用于机房,主要为其用电设备提供不间断供电服务,市电中断后要求UPS至少保证支撑20分钟以上供电 现场一般只能对产品的基本功能进行检查,检查的项目有: 1、自检 UPS一般都有故障自检功能,可以检查出主要故障,并报警。 UPS接入交流电,并合上市电开关,系统将进入自检状态,自检完成后,会报警该故障。 2、无电池市电开机 UPS应该能在无电池情况,由市电逆变工作。 断开电池开关,接入市电,合上市电开关,(这时若报电池故障可暂不理会)按“开机”键,稍后UPS指示灯由“市电”、“旁路”指示灯亮,转为“市电”、“逆变”指示灯亮。这时测量的输出电压、频率应该是稳定的,波形是正弦波。 3、市电逆变转电池逆变无间断 正常情况下,UPS由市电逆变给负载供电,若这时电池正常,市电停电,应该由电池不间断地给负载供电。 让UPS工作在市电逆变状态,断开市电开关;UPS自动由市电逆变状态转到电池逆变状态,指示灯相应的由“市电”、“逆变”指示灯亮转为“电池”、“逆变”指示灯亮。在此转变过程中,可以用一台计算机做为负载,以便检测在转变过程中对负载的影响。 4、电池逆变转市电逆变 如果UPS工作于电池逆变方式,在市电正常后,UPS应不间断地转到市电逆变方式。先断开市电开关,让UPS工作在电池逆变状态,指示灯为“电池”、“逆变”指示灯亮;再合上市电开关,UPS将自动由电池逆变转为市电逆变,指示灯由“电池”、“逆变”指示灯亮转为“市电”、“逆变”指示灯亮。在此过程中,可以用一台计算机做为负载,以便检测在转变过程中对负载的影响。 5、转维修旁路供电

开关电源节能测试方案

开关电源节能测试方案 测试实施单位: 一、试点项目名称 开关电源节能测试项目 参与厂家: 测试实施地点:测试方案在得到各地市分公司认可下,项目组成员: 试点机房、基站清单及相关特性与背景说明: 开关电源带休眠功能,负载率低,智能电表数据能正常上传 二、项目背景 为响应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要求和移动集团公司节能减排的需求,降低能源损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拟对基站使用开关电源进行节能改造。 其中艾默生公司提供的节能休眠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开关电源能耗的同时通过模块轮替工作进一步提高开关电源使用寿命,且已经在相关通信单位使用,拟对该公司的产品进行试用。 三、试点实施方案及计划 1、勘查 测试基站中选取具有全省代表性的负载率为10-20%,20-30%各两个,尽量选择交流效果好、负载波动小的站点。 2、设计 此次测试方案设计可据2008年详尽测试的基础上,用更清晰直观 的方法验证不同负载率开关电源节能改造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 1)根据工程设计规范,开关电源系统配置整流模块时需考虑N+1冗余,并要考虑电池均充电的需要。而上述由于整流模块在平时系统浮充运行状态时都是多余的,导致浮充状态时整流模块负载率偏低,从而影响运行效率,导致大量电能损耗。

2)安装高精度电表,同时保证抄表读数的准确性。务必 确认电表的指示为被测电源的用电量,排除其他负载。每天抄表的时间必须严格一致,精确到分钟。升级监控具有休眠功能,关闭休眠功能,让设备工作在普通工作模式下,抄下电表的初始数据,和现场的设备配置及电压和负载等相关数据。 图1:安装高精度电表图2:现场安装节能芯片 3)以两天为一个周期,48小时后对记录电表数据和设备配置、电压、负载等相关信息,同时打开休眠功能,使开关电源进入休眠节能工作模式。 图3:现场开启节能状态图4:记录现场电表数据 4)一个节能开启周期过后,记录现场电表数据,关闭节能状态。为保证测试结果科学合理,重复以上循环再记录一个周期数据。 3、方案评估 该方案操作简单,结论清晰直观,只需在开关电源前端加装临时电表及用F43表实际功率,计量开关电源不同工作模式下的输入

数据中心项目方案

江阴电教馆云数据中心项目方案 目录 1 方案建设思路 (1) 2方案拓扑 (2) 3方案的优势 (2) 3.1可靠性 (2) 3.1.1服务器硬件高可用 (2) 3.1.2虚拟化集群高可用 (3) 3.1.3存储系统高可用 (4) 3.1.4数据备份高可用 (5) 3.2可扩展性 (7) 3.2.1动态添加虚拟化集群 (7) 3.2.2容灾升级扩展 (8) 3.3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 (8) 3.4简化管理 (9) 3.4.1浪潮云海OS的管理平台ICM概述 (9) 3.4.2浪潮ICM管理特性 (9) 3.4.3浪潮ICM主要功能 (10) 3.4.4整体架构和管理界面 (10) 4方案配置清单 (10) 5公司简介 (13) 1方案建设思路 根据用户的需求,本次方案采用软硬一体化的虚拟化解决方案。 本次方案采用3台浪潮TS850八路服务器做双机,配置8颗Intel Xeon E7-8837 CPU (2.66GHz/8c),整机达到64核心,配置256 GB ECC registered DDR3 内存,3个300GB SAS硬盘组成RAID5阵列。在服务器上部署vmware vsphere 5.1虚拟化平台,将电教馆的相关业务转移到vmware vsphere 5.1虚拟化平台上去,实现上层应用与底层硬件的无关性,提高可管理性和对异构设备的兼容性。通过在浪潮ICM管理平台,对各个应用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功能上实现应用业务在本地的HA、FT、vMotion、DRS、DMP、在线业务迁移等功能,保障服务器硬件故障业务不中断。 后端采用虚拟化存储解决方案,打破实体存储设备间的疆界,构建高弹性的存储基础架构,以最经济的方式实现存储高可用。即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器所组成的虚拟存储层以高可用集群架构存在,在服务器和存储磁盘阵列之间构建了一个虚拟逻辑磁盘,底层数据

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最新)

构建永不宕机的信息系统 ——双活数据中心

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目录 案例分享 12

存储层 应用层 双活数据中心端到端技术架构 数据中心A 数据中心B 双活存储层双活访问、数据零丢失 异构阵列 双活应用层 Oracle RAC 、VMware 、FusionSphere 跨DC 高可用、 负载均衡、迁移调度 双活网络层高可靠、优化的二层互联 最优的访问路径 ≤100km 裸光纤 Fusion Sphere Fusion Sphere 接入层 汇聚层核心层DC 出口网络层 GSLB SLB GSLB SLB

前端应用的双活(VMware ) vm vm vm vm vm vm vm vm vm vm vm vm AD vm vm vm vm SQL node1MSCS vCenter Server vm vm vm vm APP……. APP……. SQL node2MSCS vm vm vm vm vm vm vm vm vm 大二层互通网络,跨数据中心VM 配置双活应用,使用虚拟化网关提供的镜像卷作为共享存储 Weblogic 业务集群 管理集群 vm Weblogic ?vSphere Cluster HA ?vSphere Cluster DRS ?配置PDL 参数 ?Huawei OceanStor UltraPath for vSphere ? 配合负载均衡设备实现 Weblogic 访问自动漂移和均衡 VMware 配置要点 业务访问效果 ?业务访问负载均衡 ?虚拟机分布按业务压力自动均衡 ?故障自动切换访问?Weblogic 可动态扩展 ? 单数据中心故障恢复后,虚拟机自动回切

自己动手DIY电子假负载

自己动手DIY电子假负载 本文制作的电子假负载能替代传统的负载电阻箱、滑线变阻器等,尤其能设置恒定电流或恒定电压应用于传统的滑线变阻器不能解决的领域里。用于发电机、AC/DC、DC/DC变换器、不间断电源(UPS)、干电池、蓄电池、变压器、充电器等输出特性进行测试。最大假负载功率高达600W,假负载电阻可调节在30mΩ~14.352kΩ。 一、基本思路 电子假负载的功率器件,一般选用所需控制功率小的场效应管和IGBT管、选用时一定要有超过满载时的功率余量,避免使用中烧毁;电子假负载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加装散热器,并且功率器件与散热器之间的热阻要尽量小,必要时可安装散热风扇;电子假负载的功率器件极易发生寄生自激振荡,一旦产生振荡,不但工作状态完全变了,还会烧坏功率器件。所以防寄生自激振荡非常重要的,也是制作电子假负载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本制作产生一个基准电压分别送到三个运放,通过恒压、恒流实现电子假负载的基本功能。总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原理框图 二、电路原理 原理图如图2所示,基本电路为除虚线框⑤和两个万用表以外的部分,由恒压电路、恒流电路、过流保护电路、驱动电路组成。V =12V输入电压,经过限流电阻R1到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U1(TL431)的阴极K后,由参考端R得到输出基准电压VR为2.5V,经电阻R1到调整滑动变阻器R6,一路经电阻R2为U3A提供电压,另一路经电阻R7为U3C提供电压。

1.恒压电路 如图2虚线框①所示。当负载端输入电压增大时,U3A同相输入端电压增大。当同相输人端电压大于反相输入端电压(基准电压)时,U3A输出高电平,在场效应管Q1、Q2、Q3、Q4的栅极G电压VG上产生压降,使得漏极D和源极S之间的电压VDS减小,从而达到恒压的目的。 2.恒流电路 如图2虚线框②所示。当负载电流增大时,R19、R22、R25、R28上的电压增大。即R18、R21、R24、R27上的取样电压增大,也即是U3C反相输入端电压增大,当U3C反相输入端电压大于同相输入端电压时,U3C输出低电平,场效应管Q1、Q2、Q3、Q4的栅极G电压VG减小,Q1、Q2、Q3、Q4的内阻RDS增大,负载电流减小,从而达到恒流的目的。 3.过流保护电路 如图2虚线框③所示。当负载电流增大时,R19、R22、R25、R28上的电压增大,即R18、R21、R24、R27上的取样电压增大,U3B反相输入端电压增大,但电流继续增大。当反相端电压大于所设定过流保护电流的基准电压(同相端输入电压)时,U3B输出低电平,场效应管Q1、Q2、Q3、Q4的栅极G电压VG减小,Q1、Q2、Q3、Q4的内阻RDS增大,负载电流减小,从而起到过流保护作用。 4.驱动电路 如图2虚线框④所示。Q1、Q2、Q3、Q4选用大功率场效应管IRF540作为功率器,但是多管并联后,由于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相应增加,使放大器的高频特性变坏,通过反馈容易引起放大器的高频寄生振荡。为此,并联复合管一般不超过4个,而且在每管基极或栅极上串接防寄生振荡电阻。R17、R20、R23、R26为驱动电阻,R18、R21、R24、R27为取样电压电阻,R19、R22、R25、R28为限流电阻。C9一端接场效应管IRF540漏极,另一端接地,用于防震荡。

EMC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V4.0

EMC数据中心容灾系统 建设方案建议书 EMC电脑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Version 1.0,2014/10

前言 信息是用户的命脉, 近十年来信息存储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用户取得长足的进步。从内置存储转向外置RAID存储,从多台服务器共享一台外置RAID阵列,再到更多台服务器通过SAN共享更大型存储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容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其功能也不断增强,从提供硬件级RAID保护到独立于服务器的跨磁盘阵列的数据镜像,存储服务器逐渐从服务器外设的角色脱离出来,成为单独的“存储层”,为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提供统一的数据存储,保护和共享服务。 随着用户业务的不断发展,对IT系统尤其是存储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鉴于用户业务由于信息的重要性,要求各地各用户多中心来预防单一数据中心操作性风险。 多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可以预防单数据中心的风险,但面对多数据中心建设的巨额投资,如何同时利用多数据中心就成为IT决策者的首要问题。同时利用多数据中心就必需实现生产数据跨中心的传输和共享,总所周知,服务器性能的瓶颈主要在IO部分,数据在不同中心之间的传输和共享会造成IO延时,进而影响数据中心的总体性能。 同时,各家厂商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容量不断扩展,性能不断提高,功能越来越丰富,但由于不同存储厂商的技术实现不尽相同,用户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界面来使用不同厂商的存储资源。这样,也给用户业用户带来不小的问题,首先是无法采用统一的界面来让服务器使用不同厂商的存储服务器,数据在不同厂商存储服务器之间的迁移也会造成业务中断。 作为信息存储行业的领先公司,EMC公司针对用户跨数据中心信息传输和共享的迫切需求,推出存储VPlex解决方案,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本文随后将介绍VPlex产品及其主要应用场景,供用户信息存储管理人士参考。

(完整word版)数据中心网络架构VL2详解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VL2详解 vl2通过一种新的网络架构解决传统数据中心中存在的超额认购,资源利用率低,数据中心成本高等问题。增加数据中心内的带宽,并用一种新的寻址方式解决资源分段问题。 一、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已经成为提供IT网络服务、分布式并行计算等的基础架构。数据中心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应用需求不断增加,业务数据量达T/P级以上。另外,如视频、金融业务数据等对服务质量、时延、带宽都有严格要求,因此构建数据中心网络时,对于数据中心网络的性能要求很高。 1. 数据中心成本开销 表1中为数据中心的成本开销,其中大部分开销来源于服务器,然而数据中心的服务资源利用率并不高,服务器利用率通常在30%以下。除了利用率低外,供应周期长,需求变化不确定、需求更新快,管理风险大,需要冗余资源来保证容错性等原因都造成了数据中心的成本过高。

表1. 数据中心的成本开销 2. 数据中心性能要求 数据中心的性能要求包括:实现灵活性,可扩展性,多路径传输,低时延、高带宽,模块化设计、网络扁平化设计,低成本、绿色节能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灵活性,即把数据中心的服务可以分配到任何一个服务器上。这样可以提高服务开发的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灵活性的三个重要方面: ?工作负载的管理:可以快速的在服务器上部署服务代码。 ?存储管理:在分布式的存储系统中,服务器可以快速访问存储的数据。?网络:服务器可以和数据中心的其他服务器进行通信。 二、树形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在传统数据中心中使用最多的为树形架构,如图1所示。传统数据中心网络为一个三层架构,最底层为处理服务的服务器,第二层为进行数据交换的交换机,第三层为进行路由的接入路由器和边界路由器。 1. 处理请求的过程 多种应用同时在数据中心内运行,每种应用一般运行在特定的服务器集合上,在数据中心内部,来自因特网的请求通过负载均衡分配到这个应用对应的服务池中进行处理。其中接收外部请求的IP地址称为虚拟IP地址(VIP),负责处理请求的服务器集合为直接IP地址(DIP)。来自因特网的请求通过3层边界路由器(BR)和接入路由器(AR)被路由到2层域,应用对应的VIP地址被配置在图1中连接的交换机的负载均衡器上(LB),对于每个VIP,LB配置了一个DIP列表,这个列表包括服务器(A)的内部私有地址,根据这个列表,负载均衡器将接收到的请求分配到DIP对应的服务器池中进行处理。

数据中心灾备系统建设案例

数据中心灾备系统建设案例 根据数据中心的安全要求,应对灾难恢复系统采用的技术路线做出全面的考虑。 1.数据级容灾和应用级容灾 按照容灾系统对应用系统的保护程度可以分为数据级容灾和应用级容灾,业务级容灾的大部分内容是非IT系统。 数据级容灾系统只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但提供实时服务的请求在灾难中会中断。应用级容灾系统能够提供不间断的应用服务,让服务请求能够透明(在灾难发生时毫无觉察)地继续运行,保证数据中心提供的服务完整、可靠、安全。因此对服务中断不太敏感的部分可以选择数据级容灾,以便节省成本,在数据级容灾的基础上构建应用级容灾系统,保证实时服务不间断运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1)数据级容灾。通过在异地建立一份数据复制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当本地工作系统出现不可恢复的物理故障时,容灾系统提供可用的数据。数据级容灾是容灾的基础形式,由于只需要考虑数据的复制和存放,不需要考虑备用系统,实现起来相对简单,投资也较少。数据级容灾需要考虑三方面问题:在线模式与离线模式问题;远程数据复制技术问题;同步与异步容灾问题。 (2)应用级容灾。应用级容灾能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在数据级容灾的基础上,建立备份的应用系统环境,当本地工作系统出现不可恢复的物理故障时,容灾系统提供可用的数据和应用系统。 应用级容灾系统是建立在数据级容灾系统基础上的,同时能完成数据和应用系统环境的复制存放和管理。为实现发生灾难时的应用切换,容灾中心需要配置与工作系统同构和相同功能的业务网络、应用服务器、应用软件等。 应用级容灾还需要考虑数据复制的完全性、数据的一致性、数据的完整性、网络的通畅性、容灾切换的性能影响、应用软件的适应性改造等问题,以及为保证业务运行的所需设备、环境、人员及其相应的管理。 2.灾难恢复系统的在线/离线模式 (l)在线模式。在线灾难恢复系统要求工作系统与灾难备份系统通过网络线路连接,数据通过网络实时或定时从工作系统传输到灾难备份系统。对数据保护的实时性高,对业务连续性要求高,就需要采用在线模式。 (2)离线模式。离线灾难备份系统的数据通过存储介质(磁带、光盘等,搬运到异地保存起来实现数据的保护。离线模式适合于对数据保护的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合,离线模式设备比较简单,投资较少。 3.数据备份技术

数据中心四大存储需求

数据中心四大存储需求 我们都知道问问通IDC数据中心存储系统要有足够的存储容量去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量。说得容易做得难,下面具体分析下其透析IDC数据中心四大存储需求。 1.大容量问问通 目前,Internet上的数据量爆炸性增长,数据总量呈指数上升,IDC数据中心存储系统必须具有足够的容量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数据量。存储系统不光要有大量的现实容量,还应该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能根据数据量的增长提供无缝的、不停机的容量扩充。 2.高性能问问通 信息是具有时效性的,对于企业而言,及时获得所需数据非常关键;对于ICP而言,较高的访问速度是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宽带应用,存储系统的带宽要与网络带宽相适应。因此,存储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吞吐率是IDC数据中心存储系统应该密切关注的问题。从历史上看,计算机速度的瓶颈已逐渐从20世纪80年代的CPU和90年代的网络带宽转移到I/O 子系统。因此,要提高IDC数据中心存储系统的整体性能,存储系统的性能提高是一个关键问题。 3.高可用性问问通 IDC数据中心存储系统存储了企业大量的关键数据,因此,必须保证这些数据始终是安全可用的。在任何情况下,例如系统产生错误或遇到意外灾难,数据都不能丢失。系统应具有快速故障恢复能力,保证应用系统永不停机(7×24小时不间断工作),数据始终保持完整性和一致性。 4.可管理性问问通 IDC数据中心存储系统保存着大量的业务数据。对这些数据的管理不光体现在应用层的管理,还体现在存储系统的管理。这主要表现在集中的自动化管理,如数据按特定规则的备份、对系统性能和流量等特性的监测、存储设备的负载平衡等。 以上IDC数据中心存储系统特点需要用相应的技术进行保障。某些技术能在几个方面对存储系统做出贡献,特别是存储系统的管理渗透到整个系统的各个方面,我们很难把它从系统中单独分离出来。但作为讨论方便,我们仍从系统要求出发分别对上述特点进行讨论。 问问通针对存储容量问题,现在最成熟的还是基于磁盘、光盘和磁带的存储技术。这些技术在很长时间内仍将占有主流地位。现在磁盘、磁带的存储容量每年增长1倍,基本上能适应数据的增长。在IDC数据中心存储系统,存储任务是由以上述技术为基础构成的存储系统来完成的,主要有问问通、磁盘阵列、磁带库和光盘库。新出现的SAN(存储区域网)、NAS(附网存储)和集群存储等新的网络存储结构为存储系统容量和性能的扩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另外,数据共享技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缓解容量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