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深圳市人口增长及医疗需求预测参考论文

深圳市人口增长及医疗需求预测参考论文

深圳市人口增长及医疗需求预测参考论文
深圳市人口增长及医疗需求预测参考论文

中 国 人 口 预 测 模 型

摘要

本文对人口预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一次线性回归模型,灰色序列预测模型和逻辑斯蒂模型。考虑到三种模型均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又用加权法建立了熵权组合模型,并给出了使预测误差最小的三个预测模型的加权系数,用该模型对人口数量进行预测,得到的结果如下:

单位:(万人)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预测值 134840.9 137027.35 1377785.7 139360.4 140857.4 其中加权系数为:0.24282,0.34055,0.41663。

其次,建立Leslie 人口模型,充分反映了生育率、死亡率、年龄结构、男女比例等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并利用以1年为分组长度方式和以5年为分组长度方式预测短期和长期人口增长,得如下数据: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人数(万) 130990 131230 131430 131620 131800 132000 132220 然后对Leslie 人口模型进行了改进,构建了反映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化率负指数函数,并给出了反映城乡人口迁移的人口转移向量。

最后我们BP 神经网络模型检验以上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字:一次线性回归 灰色序列预测 逻辑斯蒂模型 Leslie 人口模型

BP 神经网络

年份 2016-2020 2021-2025 2026-2030 2031-2035 2036-2040 2041-2045 2046-20

50

人数

(万)

144000 148000 150000 150000 151000 150000 149000

一、问题重述

1. 背景

人口增长预测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提出来的。在过去的几千年里,由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发展缓慢,人口变动和增长也不明显,生产自给自足或进行简单的以货易货,因而对未来人口发展变化的研究并不重要,根本不用进行人口增长预测。而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产力达到空前水平,这时的生产不仅为了满足个人需求,还要面向社会的需求,所以必须了解供求关系的未来趋势。而人口增长预测是对未来进行预测的各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准确地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人口规划和人口布局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 2. 问题

人口增长预测有短期、中期、长期预测之分,而各个国家和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短期、中期、长期的人口预测。例如,中国人口预期寿命约为70岁左右,因此,长期人口预测最好预测到70年以后,中期40—50年,短期可以是5年、10年或20年。根据2007年初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附录一)及《中国人口年鉴》收集的数据(附录二),再结合中国的国情特点,如老龄化进程加速,人口性别比升高,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建立合理的关于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预测,同时指出此模型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二、问题的基本假设及符号说明

问题假设

1.假设本问题所使用的数据均真实有效,具有统计分析价值。

2.假设本问题所研究的是一个封闭系统,也就是说不考虑我国与其它国家的人口迁移问题。

3.不考虑战争 瘟疫等突发事件的影响

4.在对人口进行分段处理时,假设同一年龄段的人死亡率相同,同一年龄段的育龄妇女生育率相同。

5.假设各年龄段的育龄妇女生育率呈正态分布

6.人类的生育观念不发生太大改变,如没有集体不愿生小孩的想法。 7.中国各地各民族的人口政策相同。

符号说明

()i a t --------------------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人口总数

()i c t --------------------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人口总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k i c t --------------------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中第k 年龄值人口总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A t --------------------第t 时间区间内各年龄段人口总数的向量

()P t --------------------第t 时间区间各年龄段人口总数向量转移矩阵

()i b t -------------------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人的生育率 ()i d t -------------------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人的死亡率

()k i d t -----------------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中第k 年龄值的死亡率 ()i s t -------------------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人的存活率

()h t --------------------- 第t 时间区间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的比值

()i e t ---------------------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育龄妇女的生育率 m---------------------------每个年龄段上年龄值的数目

三 问题分析

本问题是一个关于人口预测的问题,与以往不同,本问题需要根据中国特殊的国情去研究,我们根据对问题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认为对人口产生主要影响的因素有以下四个:生育率、死亡率、年龄结构、男女比例。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人口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如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环境情况、已婚夫妇对生育所持的态度、医疗技术的发展等,我们认为它们对人口的增长是通过作用于以上四个指标而间接发挥作用的。而对于诸如战争爆发、疾病流行等突发因素,由于其不可预测性,我们不考虑

1.生育率

生育率代表育龄妇女生育人口的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生育率的高低控制着人口增长率高低,通常来说生育率越高人口增长率越高,所以说生育率是人口增长的源头。生育率的影响因素很多,首先是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的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不同,通常20岁至30岁的育龄妇女的生育率最强;此外是地域因素,受政策因素、观念认识、周边环境等影响乡村育龄妇女的生育率高于城市育龄妇女的生育率;还有其它因素的影响,比如大规模疾病会降低育龄妇女的生育率。

2.死亡率

死亡率表示一定时期内一个人口群体中死亡的人数占该人口群体的比值,和生育率一样死亡率的高低同样控制着人口增长率高低,如果说生育率是人口增长的源头,则死亡率是人口增长的汇点。同样影响死亡率的因素很多,首先不同年龄段的死亡率不同,通常老年人和刚出生的婴儿的死亡率较高;从长远来看,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整个人口群体的死亡率将会成下降趋势;此外一些突发事件,如战争、疾病等,将会使使那一段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提高。

3.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反映了总体人口在各年龄段分布情况,年龄结构蕴涵的信息量很大,从其中我们可以实现对很多问题的分析,比如从年龄结构我们可以分析出社会的老年化程度,此外从年龄结构我们可以判断出不同时间段人口出生的情况,比如年龄结构不仅反映了总体人口在各年龄段分布情况,而且考虑到不同年龄段

人口生育率、死亡率不同等情况,我们可以在年龄结构中有效反映这些差异

4.男女比例

男女比例反映了总体人口中男性与女性人数的比较关系,男女比例值能反映出体人口中男性与女性人数是否协调,男女比例主要受男女出生比和男女死亡率的影 响,男女出生比正常范围在103-107,也就是说出生100个女儿的同时会有103 —107个男儿出生,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女性死亡率低于男性,所以男性与女性人数大致相等,社会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但目前我国男女出生比超过110,这不仅将导致男女比例失调,还会对人口的预测产生影响,所以在人口预测时必须将男女比例问题考虑进去。

考虑到人口预测分为中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两类预测因为涉及的时间长短不同,所以考虑的因素不同,采用的方法不同。

对于中短期预测,我们假设生育率、死亡率、年龄结构、男女比例均维持在同一稳定水平,这样我们采用方法有很多,。

对于长期预测,我们需要考虑生育率、死亡率、年龄结构、男女比例等因素随时间变化,此外城乡人口迁移对城乡人口结构产生影响,尽管以上因素短期内积累效应较小,但在长期中必须考虑。

在预测方法上我们选用了基于以往人口数据的一次线性回归,灰色、时间序列预测,逻辑斯蒂模型和基于年龄结构并生育率、死亡率随时间Leslie 人口模型

年龄结构

按影响增长因素建立模型

男女比例

Leslie 人口模型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

按人口统计量建立模型

一次线型回归

逻 辑 斯

色 预 测

熵权法组合模型

中短期

BP 神经网络模型

四 数学模型

4.1.熵权组合模型

有关于人口增长预测的模型很多,比如灰色GM (1,1),移动平均数法,指数平滑法,一元线型回归,马尔萨斯人口模型,宋健人口模型等等,但是每种预测方法的精度往往也不同。组合模型和单个模型比起来,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组合预测的关键就在于确定各个预测方法的权重。

本文将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研究,即从信息论的观点出发,根据各个体预测方法误差指标的信息熵,确定组合预测模型的权重,进行人口组合预测模型。

本文选用了一元线性回归法,逻辑斯蒂模型法,灰色GM (1,1)模型法对中国人口增长进行预测。而1978至2005年的数据见本文表一。

.4..1.1灰色预测模型 1.模型建立

灰色系统是指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灰色系统的理论实质是将无规律的原始数据进行累加生成数列,再重新建模。由于生成的模型得到的数据通过累加生成的逆运算――累减生成得到还原模型,再有还原模型作为预测模型。

预测模型,是拟合参数模型,通过原始数据累加生成,得到规律性较强的序列,用函数曲线去拟合得到预测值。 灰色预测模型建立过程如下:

1) 设原始数据序列()0X 有n 个观察值,()()()()()()(){}

n X X X X 0000,...,2,1=,通过累加生成新序列 ()()()()()()(){}

n X X X X 1111,...,2,1=,利用新生成的序列()1X 去拟和函数曲线。

2) 利用拟合出来的函数,求出新生序列()1

X 的预测值序列(1)X

3) 利用(0)(1)(1)()()(1)X k X k X k =--累减还原:得到灰色预测值序列: ()()(){}00001,2,...,X X X X n m =+ (共n +m 个,m 个为未来的预测值)。 将序列()0X 分为0Y 和0Z ,其中0Y 反映()0X 的确定性增长趋势,0Z 反映()0X 的平稳周期变化趋势。

利用灰色GM (1,1)模型对()0

X 序列的确定增长趋势进行预测

2 模型求解

根据2006全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得到全国历年年度人口统计表如表1. 表1:全国历年年底的人口统计

年份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总人口 /万人 96259 98705 105851 112704 114333 115823 117171

年份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总人口 /万人 11857 119850 121121 122389 123626 124761 125743 年份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 2005年 总人口 /万人

126743 127627 128453 129227

129988

130756

根据上述数据,建立含有20个观察值原始数据序列()0X :

()[]

9625998705105851112704127627128453129988130756X = 利用Matlab 软件对原是数列()0X 进行一次累加,得到新数列为()1X ,如表2:

表2:新数列()1X 误差和误差率

()1X

()()12X ()()13X ()()14X ()()15X

()()16X ()()17X ()()18X 拟核值

108504

109773 111056

112354 113668 114997

116343 误 差 -9799.1 -3921.8 1647.8 1978.3 2154.6 2173.6 2175.0 误差/﹪

-9.93 -3.70 1.46

1.73

1.86

1.86

1.84

()1X

()()19X ()()110X ()()111X ()()112X ()()113X ()()114X ()()115X 拟核值 117702 119079 120471 121879 121879 123304 124746 误 差 2147.7 2042.5 1918.2 1746.6 1456.6 1039.9 538.3 误差/﹪

1.79

1.69

1.57

1.41

1.17

0.83

0.42

()1X

()()116X ()()117X ()()118X ()()119X ()()120X ()()121X 拟核值 126204 127680 129173 130683 132211 133757 误 差

-53.3

-720.1 -1456.4 -2223.4 -3001.3 -3010.4

误差/﹪ -0.04 -0.56 -1.13 -1.71

-2.30

-2.42

1、利用表2,拟合函数,如下: 0.011624(1)92800439183784t

x t e

+=-

2、精度检验值

c =0.3067 (很好) P =0.9474 (好)

3、得到未来20年的预测值:

表3:全国历年年底的人口统计未来20年预测值

年份 2006年 2007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总人口 /万人 135321.2 136903.4 138504.1 140123.5 141761.9 143419.4 145096.2 年份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总人口 /万人 146792.7 150245.5 152002.2 153779.4 155577.4 157369.5 159236.8 年份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 总人口 /万人 161098.7 162982.2 164887.8 166815.7 168766.2

4.1.2一元线性回归法

根据表一中的数据,本文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 a bX =+进行预测; Y 为人口数 单位:万人 X 为年份。利用Matlab 软件,用麦夸特法进行回归拟合,得到拟核值及回归方程,如下:

表八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值 104546.9 106119.3 107691.6 109264 110836.4 112408.8 113981.

2

拟合值 115553.5 117125.9 118698.3 120270.7 121843.1 123415.5 124987.

8

126560.2 128132.6 129705 131277.4 132849.7 134422.1

由此,建立如下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102974.50531572.3805Y X =+ 相关系数:R =0.9359

4.1.3 逻辑斯蒂模型(Logistic growth model )

考虑自然资源和环境对人口的影响,并以m N 记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所能允许的最大人口数。把人口增长的速率除以当时的人口数称为人口的净增长率。如果人口的净增长率随着)(t N 的增加而减小,且当m N t N →)(时,净增长率趋于零。因此人口方程可写成

)())

(1()(t N N t N r dt t dN m

-= 其中r 为常数,此模型就叫逻辑斯蒂模型。

我们把1978年至2005年全国历年年底总人口的数值组成一个观察矩阵,其中的每一个数值称之为观察值。本文利用spss 软件,得出与观察值一一映射的拟核值,残差值和cook 距离,见下表:

表九 用spss 软件得到各观察值所对应的拟核值,残差值和标准残差

拟合值 97077.7 101458.9 105412.108940.8112057.9114787.4 117159.2

6 4 1

残差 -818.74 -2753.91 438.35 3763.15 2275.08

1035.51 11.73 标准残差

-0.7505 -2.0548 0.3051 2.5699

1.5537 0.7098

0.0080

拟合值 119206.2 120962.7 122462.4 123737.3 124817.2 125729.2 126497.3 残差 -689.28 -1112.76 -1341.41 -1348.34 -1191.28 -968.25 -711.37 标准残差

-0.4707 -0.7540 -0.9009 -0.8985 -0.7899 -0.6410 -0.4720 拟合值 127142.9 127684.4 128138.0 128517.4 128834.5

129099.2

残差 -399.93 -57.47

314.93 709.50 1153.45 1656.76

标准残差 -0.2670 -0.0387 0.2147 0.4906

0.8101 0.941

从新数据得到 F =372.3471 p -值=0.001

本文建立逻辑斯蒂模型:0.8840.185130517.5/(1)x y e --=+

相关系数R =0.9888

4.1.4. 组合模型建立

1、熵权法的概念及基本步骤

熵权法是一种决定指标的方法,我们知道,综合指标取决于单个指标数的确定,一般情况下的权重是根据经验来确定的,但是这种确定权重的方法缺少科学根据,也不能保证确立的综合指标能反映原始指标的大部分信息,且权重的确立因人而异,所以其应用受到了限制,而熵权法就能够避免这些问题,使权重的确立具有科学的根据,具有说服力。熵权法的步骤确立如下: ① 计算第j 项指标下第i 个方案的指标比重1

ij

ij m

ij

i y p y

==

② 计算指标j 的熵值 1

ln m

j ij ij i e k p p ==-∑ (1

ln k m

=

) ③ 计算第j 项指标的差异系数 1j j g e =- ④ 定义权重1

j

ij m

j

i g w g

==

则 ij w 就为熵权法确定的权重。

2、误差指标的选举

为了能全面的各个预测方法以及组合预测的预测效果,必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误差指标。按照预测效果的评价惯例,本文选取如下指标作为参考:

(1)、平方和误差

2

1

()n

i i t SSE y y ==-∑

(2)、平均绝对值误差

1

1n

i i t MAE y y n ==-∑

(3)、均方误差

1

1

()n

i

i

t MSE y y n

==

-∑ (4)、平均绝对值百分比误差

1()1n i i t i

y y MAPE n y =-=∑

(5)、均方百分比误差

2

1

()1

n

i i t i y y MSPE n

y =-=

∑ 3、组合模型权重的确定

设以选定m 种个体预测方法,n 个误差指标,m 种个体预测方法对应n 个误差指标构成了评价指标值矩阵;

()ij R r m n =?

第j 个指标下第i 种个体方法的指标比重值ij P 为 1/m

ij ij ij t P r r ==∑

第j 个指标的熵值为:

1ln m

j ij ij t E P P ==-∑

ln j j e E = 第i 个指标的权重为:

1(1)/(1)m

j j j t e e θ==--∑

记矩阵R 中每列最优值为j r *,对该矩阵所有元素做标准化处理,可得:

//ij j ij j ij r r j d r r j *

*??=???指标的指标值越大越好

指标的指标值越小越好

这样,各个体预测方法的熵权评价值i λ,可以表示为: 1(0,1,2,,)m

i j ij t d i m λθ===∑

将上式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可以得到各个个体的权重。

4.1.6熵权组合模型求解

本文利用Matlab 软件对上述的模型、指标进行综合的运算处理,得到熵权系的基本数据资料,见下表:

加权系数为:0.24282,0.34055,0.41663。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预测值 134840.9 137027.35 1377785.7 139360.4 140857.4

4.2 Leslie 人口模型

4.2.1模型建立

在这里我们将人口按年龄大小等分为n 个年龄组,记i=1,2,… , n

同时将时间离散为时段,长度与年龄组区间相等,记k=1,2,…

定义()i a t 为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人口总数,()i b t 为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人的生育率。 则有下面关系:

11(1)()n

i i i a t a t b =+=∑

定义第i 年龄组在1时段内的死亡率为i d , 则存活率为i s =1- i d 则有下面关系

1(1)(),1,2,,1i i i a t a t s i n ++==-

定义()A t 为第t 时间区间内各年龄段人口总数的向量

[]12()(),(),()n A t a t a t a t =

定义()P t 为第t 时间区间各年龄段人口总数向量转移矩阵

11

2

2110

00()000000n n n

b s b s P t b s b --??

??????=??

??????

由以上定义有

(1)()()A t A t P t +=

进而有以下关系

1

1()(1)()n i A t A P i -==∏

需要说明的是为减小误差每次计算A(t)完后用 公式11(1)()()n n n n n a t a t s a t s --+=?+?校正(1)n a t +

4.2.2数据分析及处理

我们分别对m=1和m=5进行说明 m 表示每个年龄段上年龄值的数目 4.2.2.1对于m =1的情况,

1、各年龄分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

对于m =1的情况,各年龄分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就是各年龄值占总人口的比率,

为消除各年数据随机性我们我们采用对各年数据取平均值的方法得到数据。

2、各年龄分层人口的死亡率

与上面分析相同我们采用对各年数据取平均值的方法得到数据。 3、各年龄分层上育龄妇女的生育率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2003年生育率很低,我们猜想这是由于那一年有非典的原因,因此在剔除这一年的数据后对各年数据取平均值的方法得到数据。

我们假设各年龄分层上育龄妇女的生育率呈正态分布进行数据拟合。

图2 m =1时育龄妇女的生育率正态分布图

4.2.2.2 对于m=5的情况

为了实现年龄结构分析,同时也为了对生育率和死亡率这些与年龄段有明显联系的指标分析

我们决定对人口统计数据进行年龄分层处理。具体实现办法为以5年为年龄分段长度对附件中数据进行分层,例如0-4岁为第1年龄段,15-19岁为第4年龄段,90岁以上老人由于所占比例较小,不对统计产生显著影响,故与最后一组一起研究。

需要说明的是与m =1情况的处理方法一样,我们先对各年数据取平均值的方法得到分析数据。

1.各年龄分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

附表的数据给出了不同年龄值男性和女性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对于某一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为该年龄段中各年龄值男性或女性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之和,公式如下

5

1

()()k ij ij k c t c t ==∑

式中 j=1,2 其中1表示男性,2表示女性

附表中给出的数据是分别给出男性比率和女性比率,这里由于我们要把男女作为一个整体,所以我们对各年龄分层男性比率和各年龄分层女性比率相加得到各年龄分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公式如下

12()()()i i i c t c t c t =+

式中()i c t 表示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人口总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1()i c t 表示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中男性比率 2()i c t 表示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中女性比率

2. 各年龄分层人口的死亡率

各年龄分层男性死亡率或女性死亡率为各年龄分层中不同年龄值男性死亡率或女性、系数加权得到 ,公式如下:

5

1

5

1

()()

()()

k k ij ij k ij k ij

k c

t d t d t c

t ==?=

∑∑

式中 j=1,2 其中1表示男性,2表示女性

与上面一样我们对各年龄分层男性死亡率和各年龄分层女性死亡率系数加权得到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人的死亡率

112212()()()()

()()()

i i i i i i i c t d t c t d t d t c t c t ?+?=

+

式中()i d t 表示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人的死亡率 1()i d t 表示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男性的死亡率 2()i d t 表示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女性的死亡率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0岁较高,出现奇异,分析原因我们认为这是婴儿的出生造成的,

我们对第1个年龄段人的死亡率进行校正,

5

11215

12

()()()()

k k j j k j k j

k c t d t d t c

t ==?=

∑∑

说明:为便于表示令第0岁为第1年龄值

表10 城镇乡各年龄段人口的死亡率

1.6488 0.26803 0.21926 0.32918 0.36874 0.43237 镇

2.3776 0.33735 0.31755 0.49186 0.68 4.1292 乡 4.0589 0.49789 0.46164 0.88289 1.2982 1.4728 城 0.61871 0.93316 1.4475 2.493

3.5018 5.2388 镇 0.86522 1.2753 1.85 2.8108

4.4551 6.6904

乡 1.8095 2.0885 2.5254 3.8554 5.1256 7.9473 城8.9228 15.181 24.601 41.706 69.243 104.09 镇10.68 17.744 29.187 49.59 81.085 88.734 乡13.105 21.894 37.04 59.392 94.537 114.41

3.各年龄分层上育龄妇女的生育率

同以上分析()

e t为每个年龄段上对应各个年龄值的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之和

i

我们假设()

e t呈正态分布:

i

图3 m=5时育龄妇女的生育率正态分布图

4.2.3模型求解

4.2.3.1对于m=1的情况

表十一 m=1时人口预测

年份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130990 131230 131430 131620 131800 132000 132220 人数(万

人)

图4 m =1时人口预测图象

4.2.3.2对于m=5的情况

表12 m =5时人口预测

图5 m =5时人口预测图象

4.2.4模型改进

年份 2006-2010 2011-2015 2016-2020 2021-2025 2026-2030 2031-2035 2036-2040 2041-204

5 人数(万人)

134000 139000 144000 148000 150000 150000 151000 150000

1.考虑到生育率和死亡率是随时间变化的,我们可以定义生育率和死亡率为时间函数

(1)生育率

影响生育率因素有受政策因素、观念认识、周边环境等,通常来说农村的生育率高于城市,为了有效区分这种差异性,我们定义b(t)为反映城、镇、乡平均生育率水平的基准生育率,定义cb(t)、tb(t)、vb(t)分别为城、镇、乡平均生育率 则1()()cb t a b t =?,2()()tb t a b t =?,3()()vb t a b t =?

其中1a 、2a 、3a 为反映生育率高低的系数,系数的大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显然有123a a a <<

考虑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农村生育率将降低 用下面函数反映这种变化

()(0)bt vb t vb a e -=??

式中a,b 为参考系数

(2)死亡率

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将下降,但死亡率中有一部分是非疾病死亡,对于青年人死亡率比较平稳,死亡率变化主要体现在老年人。

定义()i d t 为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人的死亡率

(0),()(0),i i bt

i d i l d t d a e i l

-≤??=???>?? 式中a,b 为参考系数,用来区分青年与中老年

2.考虑到城乡人口转移因素

城乡人口转移将会对城乡人口结构产生影响,因此必须进行研究,考虑到人口主要是从镇转入城,从乡转入城,从乡转入镇

因此定义B(t)为从镇转入城的转移向量,C(t)为从乡转入城的转移向量,D(t)为从乡转入镇的转移向量。 以C(t)为例说明转移向量,

{}1122()()(),()(),,()()n n C t w t v t w t v t w t v t =???

式中()i v t 表示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的农村人数,

()i w t 表示第t 时间区间内第i 个年龄段人的农村转入城市的百分比 则A ’(t)=A(t)+B(t)+C(t) 表示城乡人口转移后的人口向量 每次计算完()(1)(1)A t A t P t =-- 再计算A ’(t)=A(t)+B(t)+C(t)

4.2.5模型优缺点分析

1.Leslie人口模型可以分析不同年龄组生育率与死亡率不同的情况

2.Leslie人口模型中可以考虑生育率与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3.Leslie人口模型中可以分析出年龄结构的情况

4.Leslie人口模型中对给出的关于年龄结构的统计数据要求较高

5.Leslie人口模型对男女比例不平衡情况反映敏感

6.Leslie人口模型中选取分组的年龄段长度不同,适于的预测期长短不同

4.3 BP神经网络人口预测模型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与传统模型不同的是:此模型只需以历史数据作为输入,通过抑制与激活神经结点,自动决定影响性能的参数及影响程度,自动形成模型,无需进行模型假设,再加上神经网络对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具有曲线拟核能力,预测能力强,所以是合适的对比检验模型。

matlab实现:

P为输入样本矢量集;T为对应的目标样本矢量集.设:输入样本

p=[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

(年份归一化后的数据)

p=[0.1996 0.1997 0.1998 0.1999 0.2 0.2001 0.2002 0.2003 0.2004 0.2005]

输出样本观测值(对应1996-05年的总人口归一化后的数据):

T=[0.122389 0.123626 0.124761 0.125786 0.126743 0.127627 0.128453 0.129227 0.129988 0.130756]

采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运算,系统仿真

产生输入数据的收敛结果见图示:

图6:BP训练函数

表13:BP算法的结果:

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人口

131340131940132490133010133490133940134360134750数(万

五模型优缺点的评判

在上文中,每个模型的后面,针对该模型的优缺点本文都做了深刻地评判,此时就不再重复赘言了,却还没有从宏观角度出发,对本文的所有模型进行整体的优缺点的总评判。

优点:

1、具有很好的创新性,在对传统模型的理解的基础,取模型之长,利用熵权法

对模型进行组合预测,大幅度提高了预测准确度;

2、本文的思路宽阔,在不同时期,建立起不同的模型,能够与实际紧密的联系,

结合当前具体国情,对问题进行求解,使该模型具有很好的推广性和通用性;

3、模型的的计算采用专业软件求解,例如Matlab软件,spss软件,dps软件等,

数据可信度较高。

4、对于题目附录里为涉及到的数据,均到“中国统计局”下载官方数据加以补

充,并且对论文中涉及到的众多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处理,使得论文的说服里更强,实际性更高。

缺点

1、影响人口增长预测的动态因素很多,而且不可能都能波及到,所以模型与实

际还是有一些距离的;

2、不同模型在相应的时间阶段具有很高的预测能力,但是一旦脱离了这个时间

阶段,模型的预测能力就会回落。

六全文总结

人口预测就是根据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口的现状,考虑到社会政治经济条

件对人口再生产和转化的影响,分析其发展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测算未来某个

时期人口的发展状况。人口的预测包括通常指的是中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为了

能够提供合理地预测值,本文进行了深刻地研究,建立了4个模型,进行全方位

的深刻讨论。

通过,灵敏度的分析比较,模型一适合中短期的预测,模型二综合面广,考

虑全面,在本文假设的条件下,就符合中国人口特点,例如,老龄化进程加速、

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都作为模型中的因子元素,对中

国的人口未来长期发展状况进行了科学性的预测。

本论文的创新性和技术性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本文为了提高预测的精确度,对于各种的传统预测方法,有针对性的做了筛

选,通过权重关系,建立起了组合模型,特别地在权重问题上,采用了熵权

法分配权重,思路巧妙,可以为以后提供合理参考。

2、本文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无需进行模型假设,同时能利用模型自身对复

杂的非线性曲线进行拟核,利用拟核函数对人口增长趋势作出了合的预测。3、本文与计算机实用软件,计算机编程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在本文中运用了

诸如spss,dps等一些统计性软件,同时利用Matlab进行了一些编程,大

大提升了数据的处理能力,也使得数理统计变得不在十分棘手了。

4、本文的模型具有很好的推广性,而且在其它领域发挥很好的效果。

七相关建议

一、最近几年中国人口发展特点

(一)人口增长速度快但增长速度回落

表一:全国历年年底的人口统计

年份1978年1980年1985年1989年1990年1991年1992年96259 98705 105851 112704 114333 115823 117171 总人口

/万人

年份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11857 119850 121121 122389 123626 124761 125743 总人口

/万人

年份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 2005年

总人口 /万人

126743 127627 128453 129227 129988 130756

20年中国人口走势

0.0000

20000.0000

40000.000060000.000080000.0000100000.0000120000.0000140000.0000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系列1

(二)农村人口比重大 ,但人口城市化快速发展

20年农村人口走势图

72000

74000760007800080000820008400086000880000

5

10

15

20

25

(三)人口老龄化加剧 男女性别比偏高有所回落

010000

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1

3

5

7

911131517192123

20年城镇走势

系列1

0.00

20.0040.00

60.0080.00100.00120.00140.00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05年不同年龄段性别比系列1

05年不同年龄段在总人口比重0.00 2.00 4.00 6.008.0010.00

12.00

1

深大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深大教务[2006]41号 深圳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及要求 (二○○六年十二月修订) 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保证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高本科生科究能力和学术素养,促进校内外学术交流,特制定《深圳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及要求》。 一、基本结构 1.前置部分:封面、诚信声明、论文目录。 2.主体部分: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正文、注释与参考文献、致谢、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 3.附录部分(非必需):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图纸等。 二、装订顺序 1.封面 2.诚信声明 3.目录 4.主体部分 5.附录 三、内容要求 (一)前置部分 1.封面:学校统一设计。 2.诚信声明:学生对所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的独立性予以郑重声明。其格式和内容由学校统一设计,学生手签生效。 3.目录 目录由论文(设计)的章、节、附录等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 (二)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要保证文章结构清晰,纲目分明,撰写论文 通行的标题层次按以下五种格式编排: 撰写论文可任选其中的一种格式,但所采用的格式须前 后统一,不混杂使用。

1.中文摘要 摘要是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内容及结论的简明概述。其内容应说明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试验方法、结果、结论和意义等。中文摘要不少于200字。 2.关键词 关键词是指论文中最主要、最关键、重复频率最高的专业名词或词组,有助于读者了解全篇主旨。设置数量一般为3-4个,每词字数一般在6个字之内。关键词之间以一个分号符分隔。 3.前言(引言或序言) 简要说明本项研究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学术、实用价值);本项研究的前人工作基础及其欲深入研究的方向和思路、方法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 4.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设计)的核心部分,应占主要篇幅。正文内容必须客观准确、论证充分严密、论据充分、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符合学科及专业的有关要求。正文中出现的符号和缩语应采用本专业学科的权威性机构或学术团体所公布的规定。各学院可制定细则,报教务处备案。 5.注释与参考文献 规范的注释或参考文献体现了学术工作的严谨性。凡正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研究结论、观点、数据、图表等均需标注。注释与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标注顺序列于正文后。文献是期刊时,内容有:“序号、作者、文献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号”;文献是著作时,内容有:“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年月、页码”;文献是网络资源时,内容有:“序号、作者、文献题目、网址”(若网上搜集的资料已正式出版或发表,最好以期刊和著作标注)。文科和理科在注释和引用参考文献时的要求与格式有差异。文科可参照深圳大学学报社科版,理工科可参照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若各学院还有学科的特殊要求,可制定实施细则报学校批准备案。 6.图表 正文中出现的图表力求简明,图次和表次一律写成图1,图2…或表1,表2…,并尽可能随文排。 7.致谢 向指导教师,曾经支持和协助自己完成论文课题研究工作的教师、技术人员以及合作伙伴等人表示谢意。 8.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 将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翻译成英文。 四、篇幅、参考文献和文献翻译字数要求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字数须在12000字以上;参考文献不低于1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低于2篇。艺术类、建 筑学等专业的毕业设计须完成6张以上设计图和2000字以上的设计说明书;参考文献不低于8篇,其中外文文献不低于2篇。其它有特殊要求的专业由各学院根据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参照相关高校经验制定标准报学校批准执行。 2.专业外文文献翻译要求:每位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要求翻译

人口增长的预测(数学建模论文

关键字:人口数平衡点方程模型运动预测曲线稳定增长人口 一题目: 请在人口增长的简单模型的基础上。 " (1)找到现有的描述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增长的模型; " (2)深入分析现有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验证; " (3)选择一个你们认为较好的数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未来20年的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人口作出有关预测; " (4)就人口增长模型给报刊写一篇文章,对控制人口的策略进行论述。 二摘要: 本次建模是依照已知普查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进行预测。首先假设人口增长符合Logistic模型,即引入常数,用来表示自然环境条件所能容许的最大人口数。并假设净增长率为,即净增长率随着人口数N(t)增长而减小,当N(t) 时,净增长率趋于零。按照这个假设,。用参数=3.0,r=0.0386, =1908, =14.5。画出N=N(t)的图像,作为人口增长模型的一种近似。 做微分方程解的定性分析,求出N=N(t)的驻点和拐点,按照函数作图方法列出定性分析表,作出相轨迹的运动图。当初始人口<时,方程的解单调递增到地趋向,这意味着如果使用Logistic模型描述人口增长,则人口发展地总趋势是渐增到最大人口数,因此可作为人口的预测值,也称谓平衡点。 用导数做稳定分析,为判断平衡点是否为稳定,可在平面上绘制f(x)的图象,然后像函数绘图那样,用导数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图看出人口数N(t)按时间是递增的,当人口数未达到饱和状态的时候,将逐渐地趋向,这意味着是稳定的平衡点。按该模型,未来人口的数量将随着时间的演化,从初始状态出发达到极限状态,这样就给出了人口的未来预测。 三问题的提出 1. Malthus模型 英国统计学家Malthus(1766-1834)发现人口增长率是一个常数。设t时刻人口为N(t),因为人口总数很大,可近似把N(t)当作连续变量处理。Malthus的假设是:在人口的自然增长过程中,净相对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是常数,即单位时间内人口的增长量与人口总数成正比。根据这个假设有: , (1.1)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可分离变量方程,用符号微分方程求解器desolve容易求得方程的解为:

人口预测论文

人口增长预测 数学实验 指导教师:何仁斌 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1班 姓名:郑惋月 学号:20096545

人口增长预测 摘要:人口问题是当前世界上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认识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作出较准确的预报,是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的前提。 本文主要介绍了两个最基本的人口模型,即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和阻滞增长模型,并利用美国1790年至1980年人口统计数据,对模型做出检验,最后用它预测2010年美国人口。 模型一:建立了指数增长模型,根据规律建立模型公式——年增长率r不变。我们要验证该模型是否适用。取题目中给出的数据1790年至1900年的,数据拟合用MATLAB软件计算的增长率r以及初始人口数。讲以上两参数带入公式,算的人口数量,将之与实际人口数相比较画出对比图形,发现比较相符。又取1790至2000年的数据,重复刚才步骤。发现算出数据前半部分相符,但后半部分明显增加的比实际数据快。所以,Malthus人口模型只适用于短期,并不适用于长期的人口预测。因为人口在增长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资源和环境对人口增长的阻滞作用使增长率下降。 模型二:建立了阻滞增长人口阻滞增长模型,利用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根据公式做出人口的时间变化率与人口容量的关系图,以及人口与时间的关系图。选择1860年至1990年的数据(去掉个别异常数据),用MATLAB软件计算出增长率和人口容量。根据得到的数据带入公式的到计算的人口数量与实际数据作比较。可以看出这个模型的吻合度相当好,由于阻滞增长人口模型。可以据此模型有效的预测在以后一段时间内如2020的美国人口增长。依次内推也可以利用此模型来预测世界人口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的人口增长。 模型三:对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 最后,分别对三模型进行优缺点评价与改进。 关键字:人口预测; matlab软件;人口指数增长模型;阻滞增长模型

2021年深圳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审(重新认定)流程汇总

2021年深圳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审(重新 认定)流程汇总 申请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都知道,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自颁发证书之日起有效期为三年。企业应在期满前三个月内提出复审申请,不提出复审申请或复审不合格的,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到期自动失效。属于复审范围的高新技术企业,本着自愿的原则,按照《管理办法》及《工作指引》有关要求,提供以下复审材料: 1、《高新技术企业复审申请书》,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由网络生成后打印; 2、企业近三年开展研究开发等技术创新活动的报告; 3、附件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书(复印件); (2)企业职工人数、学历结构以及研发人员情况说明、企业在职人员花名册;

(3)经具有资质并符合《工作指引》相关条件的中介机构出具的近三个会计年度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近一个会计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 (4)企业近三年获得授权的自主知识产权证书复印件,其中:通过受让、受赠、并购取得的知识产权,需提供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的变更证明;通过独占许可方式取得的,需附独占许可协议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的备案证明; (5)企业近三年科技成果转化汇总表及证明材料(如:国内外申请的知识产权、技术合同、技术诀窍等); (6)研发活动证明材料(如:生产批文、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查新)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省级(含计划单列市)以上科技计划立项证明等证明材料)及体现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的证明材料。 以上材料组织好后,请按照《复审材料准备注意事项》进行自查,无误后打印网上申请书并连同附件材料按照以上顺序胶装成册(书脊打印企业全称)。初审是找专业代理机构合作申报的企业,以便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能顺利通过。

深圳大学商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之令狐文艳创作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 令狐文艳 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广东九江酒厂市场营销战略研究学生姓名陈丽华 准考证号010********* 学科专业商务管理 指导老师钱立元 论文提交日期2016年 3月 15 日论文答辩日期2016年 4月 10 日

内容提要: 佛山是广东米酒的发祥地,佛山米酒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中国豉香型白酒的代表。广东是全国酒类消费第一大省,年消费额超过200亿元。目前,佛山全年酒类商品销售总额在45亿元左右,其中白酒类约32亿元。然而,在大众的眼中,米酒仍只属于一种低端酒,一般售价在10元左右,在社交、应酬场所无法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本文主要对广东省九江酒厂有限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和市场营销战略进行分析,分析其营销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其解决方法,提升产品的竞争优势,以抵御省内外竞争对手对其市场份额的侵蚀,并且为有类似营销问题的中小企业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市场营销营销战略九江酒厂

目录 一、绪论1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 1.选题的背景1 2.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 (二)相关理论1 1.市场营销学的概念1 2.市场营销学的核心概念1 3、市场营销战略2 二、广东九江酒厂内外部环境分析3 (一)广东九江酒厂的概况3 1.九江酒厂的简介3 2.九江酒厂的产品简介4 (二)广东九江酒厂的外部环境分析4 1.白酒市场的总体走势4 2.广东米酒的基本市场状况4 3.白酒业内的市场竞争5 (三)广东九江酒厂的内部环境分析5 1.远航九江,万家飘香5 2.现代科技,科学管理6 3.百年经典,米酒至尊6 (四)广东九江酒厂的SWOT分析6 1.九江酒厂的内部优势6 2.九江酒厂的内部劣势7 3.九江酒厂潜在的外部机会7 4.九江酒厂潜在的外部威胁7 三、广东九江酒厂市场营销策略选择分析7 (一)广东九江酒厂市场营销战略7 (二)广东九江酒厂细分目标市场定位及选择8 1.九江酒厂的细分市场及目标市场8 2.九江酒厂的市场定位8 四、广东九江酒厂市场营销策略的建议9 (一)市场营销组合9 (二)产品策略10 (三)营销渠道12

人口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浙江农林大学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题目:人类生存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学生姓名:张琬群 学号:201004010201 学院: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 班级:园林102

人类生存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人口增长迅速,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日趋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面临着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和保护环境、创造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双重任务.只能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人口增长、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可持续发展 人口增长 为了清晰阐明未来人口增长怎样影响人类前途,我们从16个方面进行分析。 对粮食和农业的影响 1.粮食生产 从1950年到1984年,世界粮食产量的增幅远远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但此后粮食产量的增长一直落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人均粮食产量下降了7%(每年下降0.5%)。1984年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增长减缓,其原因是缺少新垦土地和减少了灌溉和用肥的投入增长量,所以土地回报率下降。 既然农业已元尚待开发的耕地供开垦,那么未来粮食产量的增长几乎完全要靠提高现存土地的生产率来实现。令人遗憾的是这正变得越来越困难。在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均灌溉量下降和作物产量随过量用化肥而减少时,世界农业正面临着扭转这种日渐下滑局面的挑战。 2.耕地 从本世纪中叶以来,产粮面积——通常作为耕地的代名词——增加了19%,而世界人口却增长了132%。人口增长使耕地退化、产量减少,乃至挪作他用。随着人均粮食面积的缩减,越来越多的国家承受着失去粮食自给自足能力的危险。 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4个国家的情况十分明显他说明这种发展趋向。在1960-1998年问,巴基斯但、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和伊朗等国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40~50%,预计到205O年将进而减至60-70%——这只是假定农耕地不再减少条件下的一项保守估计。其结果会使上述4国人口总数在10亿以上,而人均耕地面积仅仅在300-600平方米——小于1950年人均耕地面积的1/4。 3.淡水

深圳高新科技园区(优.选)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深圳高新区,始建于1996年9月,位于深圳经济特区西部,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是国家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的首批试点园区之一。深圳高新区坚持以人为本,技术创新。营造产业生态、人文生态、环境生态“三态合一”的综合环境。倡导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开放包容、崇尚竞争,富有激情、力戒浮躁的创新文化。高新区正成为“创业的沃土,成功的家园”。 深圳高新区管理体制 一、建立高新区新型管理体制的原则深圳高新区管理体制的原则是:在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及深圳特区法规、规章之下,不改变政府各部门现有职权管辖范围;不中断各种审批链条;赋予高新办必要的权限和调控手段,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加快高新区发展的合力。 二、高新区管理体制的构架根据高新区目前的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国内其他高新区的成功管理经验,建议我市高新区现阶段实行决策层(高新区领导小组)——管理层(高新办)——经营服务层(服务中心)的三级管理体制,对高新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待高新区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再对这种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调整。 决策层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负责高新区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协调,负责高新区内改革和发展重大事项的决策,批准或审查高新区的规划和发展目标,协调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管理层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高新办),它既是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又是市政府管理高新区的派出机构,还是政府有关部门管理高新区的协调办公机构。负责组织、实施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计划,协调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纵向管理,对高新区内的项目、土地审批、工商注册、企业监管、资金运作、人员入户和出境等方面进行资格审查和全过程管理。 经营服务层即服务中心,通过这个机构的设置,将为高新区内的企业提供政策、法律服务,物业管理服务,财务服务,信息服务以及其他配套服务;同时还负责组织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物业开发等经营活动。 深圳高新区特色 深圳高新区有六大特色: 一、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高新区企业研发生产的基因抗癌药物、SARS与禽流感病毒检验试剂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计算机与通讯产品、软件产品、光器件产品、数字电视产品、数字无线对讲机产品以及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材料、装备制造业产品等都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辐射与带动作用。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光机电一体化已成为高新区主导产业。 二、不断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链高新区已形成了从移动通信、程控交换到光纤光端、网络设备的通讯产业群;从配件、部件到整机的计算机产业群;从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到系统集成软件的软件产业群;从检验试剂、基因疫苗、基因药物到医疗器械的医药产业群。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了一批产值超十亿甚至百亿元的大、中型企业。

数学建模大赛A题中国人口增长预测与控制题目和论文赏析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与控制 摘要 针对中国人口的实际特点,建立了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得到了中国人口随年份变化的增长率,解决了中国人口中短期和长期的人口预测与控制问题,包括人口总数、年龄结构、性别比、城乡比变化等各因素的预测与控制研究。 关键词:人口控制差分模型预测拟和Leslie模型Logistic方程 一、问题重述 中国人口增长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升高和乡村人口城镇化。而老龄化程度、出生人口性别比和城镇化程度是由死亡人口、出生人口及城、镇、乡迁移人口所决定的。因此,人口增长的根本性影响因素是环境条件(决定死亡率)及国家政策(决定出生人口数量及性别结构)。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首先对中国人口增长做出分析;其次建立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对人口在一至十年的中短期内及二十五年的长期内的增长情况做出预测,并向国家提出政策上的建议;最后将此模型与经典模型做出比较,指出差异及此模型的优缺点。 二、假设和符号说明 2.1 问题的假设

假设一每一年的人口总数,人口结构及分布和其他有关各量仅在年末发生变化,变化顺序是:一部分人先死亡,然后一部分人生小孩,最后一部分人迁移 假设二本文中所提到的婴儿出生率指的是婴儿出生且在一岁前存活的概率 假设三生育妇女一年只生一胎 假设四九十岁以上的人口变化对总人口变化影响不大,因此不予以考虑 假设五人口的迁移路径仅考虑从村到镇,从村到城 假设六国际迁入迁出对于人口的影响较小 三、问题分析 为了与机理分析结合求得较精确的结果,可以建立递推模型,利用附录中所给数据确定未知参数,进而确定描述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用此进行中短期、长期预测。 首先,由于人口增长受多个因素影响,我们分别建立描述各因素的数学模型,包括:死亡率模型、出生人口模型、生育性别比模型和迁移模型。由于死亡率模型和生育性别比有性别差异,各模型皆有城、镇、乡差异,所以需将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城、镇、乡人口分开考虑。 其次,由于中短期、长期预测时问题的复杂程度不同,侧重点不同,因此中短期、长期预测的模型有所差异。中短期预测仅利用现有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长期预测需要通过机理分析得到。 最后,要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必须参照别的模型实际数据,因此我们用两个经典的模型:Logistic模型和Leislie模型进行求解并与本文模型进行比较。

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预测=数学建模好论文

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B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j4228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工程大学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日期: 2012 年 9 月 10日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 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预测模型 摘要 众所周知,人口结构和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国家发展和制定政策的基础和依据。如果不能进行合理的预测,就会给政策制定带来困难甚至做出错误决策。因此,有必要对人口结构和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建立定量的数学模型。 问题一:首先建立了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计算出技术进步、固定资产投资、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1997年-2000年产业规划) (送审稿)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规划组 一九九七年三月 前言 发展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办好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把深圳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需要,是实现深圳市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6年9月,深圳市政府根据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决定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高新区)扩大到平方公里,实行“一区多园”的管 理体制,并得到国家科委的批准。高新区的建立和发展迫切要求进行新的统一规划。根据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的要求,在高新区规划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产业规划组从1996年10月开始编制《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1997年~2000年产业规划)》。本规划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次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力争做到高新区产业规划与深圳市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相吻合,与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吻合;做到规划是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对高新区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高新区产业规划是高新区总体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按照本规划,从现在起到2000年,高新区将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有一个飞跃的发展。为2000年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出现在深圳湾畔。

第一部分目的和依据 一、规划的目的 本规划是在《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和《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订的,其目的在于: (一)确立高新区的发展目标 高新区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 (二)确立高新区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 高新区应成为我市大规模、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企业运行机制的试验区;科技成果的转化区;国内、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教育区。 (三)确立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 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四大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高新区的重点支柱产业。 二、高新区的现状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西部,北起广深高速公路,南到滨海大道,西临麒麟路、南油大道,东至沙河西路,面积平方公里。北 环大道和深南大道横贯其中,将高新区自然分割为南、中、北三个区域。 (一)北区 北区位于广深高速公路和北环大道之间,包括第五工业区和松坪山生活区。总面积平方公里。 1.第五工业区

人口增长模型数学建模论文

基于最小二乘拟合法的人口增长模型 摘要: 针对题目所提问题,本文结合题目所给数据,采取最小二乘拟合法,利用1982年到1998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对1999年到2008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行预测,并得出此时间段内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而得出1999年到2008年的人口总数,并和实际人口总数进行对比。 一、问题背景及重述 1.1 问题的背景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自1973年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生育率迅速下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面临着人口的形势和严峻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人口政策的实施,未来我国人口高峰期到底有多少人口,专家学者们的预测结果不一。因此,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 1.2 问题的重述 下表列出了中国1982~1998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去1982年为起始年(t=0),1982年的人口10165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以36亿作为我国人口的容纳量,试建立一个较好的人口数学模型并

给出相应的算法和程序,并与实际人口进行比较。 时间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人口(万人)101654 103008 104357 105851 107507 109300 时间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人口(万人)111026 112704 114333 115823 117171 118517 时间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人口(万人)119850 121121 122389 123626 124810 二、问题分析 三、模型假设与符号说明 3.1、模型假设 1.在未来50年人口生存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即没有战争及毁 灭性灾难)。 2.国际人口迁入与迁出量相等。

基于回归分析的人口预测.doc

统计系课程实验论文基于回归分析的人口数量预测 学号:2014962005 姓名:李洋 年级:2014级 专业:统计学 课程:回归分析 指导教师:姜喜春 完成日期:2016年6月19日

摘要 .................................................................................................................................... I 前言 .. (1) 第1章一元线性回归 (2) 1.1 指标的选择 (2) 1.2 样本确定 (2) 1.3 一元回归分析 (3) 1.3.1 绘制总人口与粮食产量的散点图 (3) 1.3.2 设定理论模型 (4) 1.3.3 回归诊断 (4) 第2章多元线性回归 (5) 2.1 数据中心化标准化 (5) 2.2 多元回归模型建立 (5) 2.3 逐步回归法 (6) 2.4 多重共线性 (7) 2.3.1 多重共线性检测 (8) 2.4 主成分分析 (9) 2.4.1 主成分分析模型建立 (9) 第3章非线性模型 (11) 3.1 曲线回归 (11) 3.1.1 曲线拟合 (11) 3.2 Logistic模型 (13)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回归分析法是在掌握大量观察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函数表达式(称回归方程式)。同时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来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走势,它是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定量预测方法,又称回归模型预测法或因果法,应用于经济预测、科技预测和企业人力资源的预测等。回归分析可以说是统计学中内容最丰富、应用最广泛的分支。这一点几乎不带夸张。包括最简单的t检验、方差分析也都可以归到线性回归的类别。而卡方检验也完全可以用logistic回归代替。 众多回归的名称张口即来的就有一大片,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cox回归、poission回归、probit回归等等。 关键词: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

需求预测习题与案例

计算题: 一、某公司新设一条生产线,包括A、B、C、D、E五类工作,根据现有资料得知这四类工作所需的标准任务时间为0.4,2.2,1.8,2.0,1.5(小时/件),在估计未来两年每一类工作所需工作量的基础上,见下表: 假设每人每年工作小时数为1200小时,预测未来操作所需的最低人力数。 二、假设有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与销售额紧密联系,且其劳动生产率每年以5%的比率增加,根据下表的历史数据预测未来三年的实际员工需求: 三、已知某企业当年的营业额是80 000 000元,预计四年后营业额将增长为107 200 000元,生产效率每年提高1%。根据以往市场数据和工作设计推算,每50人能完成50 000 000元的销售额,依次推算四年后企业用人需求。

小组案例讨论:你会计算离职率吗? 人事部李经理走进总经理办公室,她想总经理可能要和她讨论月度人事报告的事宜,不过她充满信心,因为报告内容详尽,数据分析有条有理,并对下一阶段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报告应该是完美的。 “你的报告我看过了,总的来说是一份很不错的报告。但我很奇怪,你在计算各部门的人员离职率时,为什么会出现离职率大于100%的情况呢?你能解释一下它代表什么意义呢?”总经理指着她的报告问道。 李经理看着报告,发现后勤部门原来有17人,后来由于后勤部门的保安工作外包给保安公司,清洁工作也外包给清洁公司,后勤部门的人员降到只有5人。按通常离职率计算方法,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在职人数+期末在职人数)/2]*100%,得出的结果是109%。这代表什么意思呢?当初李经理也有疑问,但没有深究下去。现在面对总经理的提问,李经理低下了头:“很抱歉,我确实不知如何解释,可能是计算方式不对,我会尽快找出解决办法。” 李经理很困惑:翻过很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书籍,离职率的计算公式都是按自己所采用的公式,难道这个公式错了吗?否则为什么会出现离职率超过100%的现象呢?如果错了,那离职率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呢? 离职率是企业用以衡量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流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离职率的考察,可以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和员工的满意情况。离职率过高,一般表明企业的员工情绪较为波动、劳动关系存在较严重的矛盾,企业的凝聚力下降,它可导致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含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织的效率下降。但并不是说员工的离职率越低越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员工流动,可以使企业利用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制度,保持企业的活力和创新意识。 按字面理解,离职率应指员工离职的数量占“员工”的比率,也可以理解为每100个员工中有多少个员工离职,因此离职率应不超过100%。在众多的资料中,离职率通常是以某一单位时间的离职人数与正式职工平均人数之比表示,正式职工平均人数又为单位时间期初人数与期末人数的平均值。但按这样的计算方法,就有可能出现上面的情况,即离职率超过100%,难道员工全部离职了吗?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员工真的全部离职,则按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离职率为200%,这与人们通常情况下理解的离职率是矛盾的。离职率怎样计算才合理呢? 现假设某公司一年的前六个月中每个月的期初人数、期末人数、录用人数、离职人数如下表所示: 该公司在一月份时跳槽员工较多,故二、三月份开始大量招聘新员工,四、五、六月份员工的变动则较为平稳。请讨论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来求离职率,并给李经理提出合理的计算方法建议。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1) 前言 (1) 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及特点 (1) (一)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 (1) (二)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2) 二、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现状及前景 (2) (一)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现状 (2) (二)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前景 (2) 三、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分析 (4) (一)宏观环境 (4) 1.地理环境 (4) 2.政治/法律环境 (5) 3.经济环境 (6) 4.社会文化环境 (7) 5.技术环境 (7) 6.宏观环境机会、威胁分析 (8) (二)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整体素质评价 (9) (三)SWOT分析 (13) 1.优势 (13) 2.劣势 (14) 3.SWOT矩阵 (15) (四)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参考建议 (16) 结语 (17) 注释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英文摘要(关键词) (20)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姜宏(学号:2003123098) 化学与化工院化学系化学专业 指导教师:崔世娟 【摘要】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着来自北京、上海以及其他一些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迅猛发展起来的城市的竞争。在这样的形势下,本论文运用G-PEST、SWOT分析模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素质评价体系对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宏观环境的机会、威胁以及产业整体的竞争优势、劣势进行了较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提升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发展战略思路,为有关部门制定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战略分析;发展战略 前言 20世纪90年代初期,深圳市政府抓住机遇,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在过去十多年里创造了年均增长速度超过50%的神话。现在,深圳已形成了以华为、中兴、大族激光、迈瑞、腾讯等知名企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之所以能获得如此迅猛的发展,原因在于深圳在制定产业政策方面有前瞻性,率先将高新技术产业放到了重要的战略位置,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使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并成为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家先后提出了“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战略,给予这些地区许多优惠政策。深圳的特区功能日益淡化,“特区不特”已成为现实。现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除了面临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竞争以外,在深化改革中迅猛发展的苏州、杭州、大连以及中西部一些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对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构成的威胁也不可小觑。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应该如何获取并保持其在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这对深圳的发展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本文将针对这一课题,运用G—PEST、SWOT分析模型以及构建的高新技术产业素质评价体系对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宏观环境的机会、威胁以及产业整体的竞争优势、劣势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提出未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参考建议。 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及特点 (一)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 目前,由于世界各国国情的差异,国际上对高新技术的定义并不统一。经合组织(OECD)采用R&D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或增加值)的比重来筛选行业(主要是工业制造业中的行业),将相对于其他制造业而言R&D密集度较高的飞机及航空器制造业、办公及计算设备制造业、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品制造业、科学仪器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六大产业界定为高新技术产业。美国商务部和日本通产省则将高新技术产业定义为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智力

深圳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总结报告

深圳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基于ARM9的智能家居控制平台 学生姓名许卓清学号2007130148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院信息工程指导教师李斌 本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状况: 衣食住行一直以来在我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我们国家,“住”已成为 大家的头等大事,而且对居住环境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从原来的仅限于物理空间发展到追 求安全、方便、舒适的高品位居住环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家电层出不 穷,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生活的同时也给出了一个难题:数量的增加必将导致在操作管理上 难度的加深,这就要考虑如何将各种电器设备统一起来管理,使它们的性能充分发挥出来 更方便地为我们服务。“智能家居"这一概念就应运而生了。 随着“物联网“这个越来越热的话题,智能家居的研究也充分得到了发展,这也是人 们未来居住环境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这一研究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 这主要得益于当时电子技术在家用电器上的大量使用。只不过当时的定义是住宅电子化 (HomeElectronics, HF)。随后在短短的三十年间得到了极大的发 展,智能家居这一概念也得到了定型。而且目前在美国、欧洲、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已形 成了一种技术标准。 我们国家对于智能家居的研究起步比较晚,至今也没有一定的国家标准。但发展的速 度和前景却是令人可喜的,并在我国已涌现出一大批比较知名的产品,比如海尔的 U- Home,清华同方的e-Home 数字家园等。 研究内容: 1.家居环境亮度的智能控制:用电气化的开关代替传统的物理性开关,并对灯光的 强度与窗帘的开闭程度根据外部环境情况进行智能化控制,使之更加节能舒适。 2.温度条件:控制平台与空调控制器连接,使之根据用户的个人习惯进行智能调节 3.智能防盗设计:当家里发生盗情时自动发出警报信号并作出相应措施

人口增长模型数学建模论文

人口增长模型数学建模 论文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基于最小二乘拟合法的人口增长模型摘要: 针对题目所提问题,本文结合题目所给数据,采取最小二乘拟合法, 利用1982年到1998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对1999年到2008年的出生 率和死亡率进行预测,并得出此时间段内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而得出1999年到2008年的人口总数,并和实际人口总数进行对比。 一、问题背景及重述 问题的背景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自1973年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生育率迅速下降,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就,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面临着人口的形势和严峻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人口政策的实施,未来我国人口高峰期到底 有多少人口,专家学者们的预测结果不一。因此,根据已有数据,运用 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 问题的重述 下表列出了中国1982~1998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去1982年为起始 年(t=0),1982年的人口10165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以36亿作为我国人口的容纳量,试建立一个较好的人口数学模型并给出相应 的算法和程序,并与实际人口进行比较。 时间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人口(万人)101654 103008 104357 105851 107507 109300 时间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人口(万人)111026 112704 114333 115823 117171 118517 时间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人口(万人)119850 121121 122389 123626 124810 二、问题分析 三、模型假设与符号说明 、模型假设 1.在未来50年人口生存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即没有战争及毁灭 性灾难)。 2.国际人口迁入与迁出量相等。 3.在本世纪中叶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稳定。 4.题目所给抽样数据是随机的,真实地反映了整体实际情况。 符号说明 t:1982年t=0,往后年份一次累加

中国人口预测数学建模论文

中国人口政策问题模型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近三十年来,我国的人口政策在控 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使得人口发展逐步走向有计划、可控制的平稳增长时期。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等现象的出现,如何调整人口政策使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我们亟待研究思考的问题。 本文根据我国近三十年的人口数据对其人口现状,人口老龄化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我国调整人口生育政策的时机、具体方案以及根据模型给出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预测结果。 【关键词】:人口现状、老龄化、预测结果、人口政策 一、问题的重述 近三十年来,我国的人口政策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等现象的出现,使得我国调整人口生育政策成为可能。 (1)利用有关数据,给出我国人口现状的统计结果; (2)试建立模型,给出我国调整人口生育政策的时机、具体方案并预测结果。 (相关数据在下文的附录中给出) 二、模型的假设 (1)在模型中预期的时间内,人口不会因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突发事故或战争等而受到大的影响; (2)在我国视为没有人口的迁入和迁出; (3)人口增长只与人口基数、生育、死亡和老龄化有关; (4)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的死亡率不发生大的波动,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分布也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三、问题的分析 问题一:根据附表1中给出的相关数据关数据,将近30年人口数量用MATLAB 软件画出图形,给出我国人口现状的统计结果。 问题二:根据历年出生率和死亡率,利用MATLAB程序对数据进行拟合,分别得到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计算公式。但结合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数据画出具体图形分析发现,数据分段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于是对数据进行分段拟合,并最终确定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得到人口数的计算公式。此公式能够较好反应中国近期及预测未来近15年内的人口数量。根据公式得出相应图(图),发现人口数呈现的相关规律。 另外为了更好的分析人口的具体情况,我们根据附表2中的数据拟合并计算出人口老龄化的计算公式,根据直观图得出中国老龄化指数在未来15年内一直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讲解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调查表 填表时间(Q0002):2008年月日 填表人: 姓名(Q0003):办公电话(Q0004): 手机(Q0005):传真(Q0006):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土地使用情况

三、企业经营状况 四、融资情况 单位:万元 1、是否上市(Q0404): □没有□深交所□上交所□新加坡主板□新加坡创业板□香港主板□香

港创业板□纳斯达克□纽约交易所□韩国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 其他 2、若未上市,拟上市(Q0405): □没有上市计划□深交所□上交所□新加坡主板□新加坡创业板□香港主 板□香港创业板□纳斯达克□纽约交易所□韩国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 易所□其他 五、经营产品情况 注:1、上表所属技术领域、是否认定为高新技术项目、产品水平、技术来源、是否专利,用序号选填。 2、所属技术领域:01、电子与信息02、生物医药技术0 3、农业0 4、新材料0 5、光电一体化0 6、新能源/高效节能0 7、环境保护08 海洋工程09、核应用10、航空航天技术11、其他 3、高新技术项目:01、是02、否 4、产品水平:01、国际领先02、国内领先03、国内先进04 其他 5、技术来源:01、国外购买02、引进技术本企业消化创新03、本企业自主研发 04、本企业与其他企业合作研发05、本企业与高校合作研发06本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发07、本企业与港澳合作开发08 本企业与国外合作研发09、高校成果转让10、其他 6、是否专利:01、发明专利02、实用新型专利03、外观设计专利04、国外专利05、非专利产品 六、人力资源状况

人口增长模型论文精修订

人口增长模型论文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人口增长分析以及模型建立 目录 一、我国人口转变的过程及特点 (3) (一)我国人口转变过程及带来的人口红利 (3) (二)我国人口转变的特点 (3) 四、我国充分利用机遇,有效迎接挑战的政策措施 (11)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利用人口红利 (11) (四) ................................................................................................................................ 、按照人 口转变的规律设计未来的养老模式 (11) 论文摘要: 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共少出生4亿多人,使世界人口数量达到60亿推迟4年。纵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认识人口变化规律,作出较准确预测,是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的前提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我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对我国制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健康的人口发展计划有着决定性意义。 论文关键词:人口转变;人口红利经济增长数学建模 一、我国人口转变的过程及特点 (一)、我国人口转变过程及带来的人口红利 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亦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 口红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