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代系统标准参数(供参考)
Model: 900ME Version: 10.69
Modification Date: 2006/09/24 Time: 15:08:16 Model: 900ME Version: 10.69
Modification Date: 2006/09/24 Time: 15:08:16
No Value Title
1 800 *设定第一轴轴板基址
3 512 *设定第一轴IO板基址
5 7 *IO板组态(0:EIO;1:H+3R1;2:H+R2+2R1;3:2R2+4R1)
9 3 *轴板型态(0:E2;1:S4;2:S4+A;3:S4+B;4:E4;5:S6)
10 0 *伺服警报接点型态(0:A;1:B;S6卡)
11 2 *轴板时脉来源(0:轴板;1:Bus;2:VIA)
12 400 *Servo6轴板最高时脉(Kpps)
13 1 *设定轴板数目
15 3 I/O板数位滤波程度
17 2 *设定控制精度,BLU(1:条;2:微米;3:次微米)
21 1 *设定X 轴对应的伺服轴
22 2 *设定Y 轴对应的伺服轴
23 3 *设定Z 轴对应的伺服轴
24 0 *设定第四轴对应的伺服轴
25 0 *设定第五轴对应的伺服轴
26 0 *设定第六轴对应的伺服轴
41 1 X 轴运动方向反向(0:正 1:反)
42 0 Y 轴运动方向反向(0:正 1:反)
43 1 Z 轴运动方向反向(0:正 1:反)
44 0 第四轴运动方向反向
45 0 第五轴运动方向反向
46 0 第六轴运动方向反向
61 4000 X 轴感应器解析度(编:次/转;光:次/mm)
62 4000 Y 轴感应器解析度(编:次/转;光:次/mm)
63 4000 Z 轴感应器解析度(编:次/转;光:次/mm)
64 2500 第四轴感应器解析度(编:次/转;光:次/mm)
65 2500 第五轴感应器解析度(编:次/转;光:次/mm)
66 2500 第六轴感应器解析度(编:次/转;光:次/mm)
81 4 X 轴的回授倍频
82 4 Y 轴的回授倍频
83 4 Z 轴的回授倍频
84 4 第四轴的回授倍频
85 4 第五轴的回授倍频
86 4 第六轴的回授倍频
101 200 X 轴马达的增益(RPM/V)
102 200 Y 轴马达的增益(RPM/V)
103 200 Z 轴马达的增益(RPM/V)
104 200 第四轴马达的增益(RPM/V)
105 200 第五轴马达的增益(RPM/V)
106 200 第六轴马达的增益(RPM/V)
121 1 X 轴螺杆侧齿数
122 1 X 轴马达侧齿数
123 1 Y 轴螺杆侧齿数
124 1 Y 轴马达侧齿数
125 1 Z 轴螺杆侧齿数
126 1 Z 轴马达侧齿数
127 1 第四轴螺杆侧齿数
128 1 第四轴马达侧齿数
129 1 第五轴螺杆侧齿数
130 1 第五轴马达侧齿数
131 1 第六轴螺杆侧齿数
132 1 第六轴马达侧齿数
161 10000 X 轴的PITCH(BLU)
162 10000 Y 轴的PITCH(BLU)
163 10000 Z 轴的PITCH(BLU)
164 5000 第四轴的PITCH(BLU)
165 5000 第五轴的PITCH(BLU)
166 5000 第六轴的PITCH(BLU)
181 120 X 轴伺服系统的回路增益(1/sec)
182 120 Y 轴伺服系统的回路增益(1/sec)
183 120 Z 轴伺服系统的回路增益(1/sec)
184 30 第四轴伺服系统的回路增益(1/sec) 185 30 第五轴伺服系统的回路增益(1/sec) 186 30 第六轴伺服系统的回路增益(1/sec) 201 0 *X 轴感应器型别(0:编码器;1:光学尺;2:无;3:绝对)
202 0 *Y 轴感应器型别(0:编码器;1:光学尺;2:无;3:绝对)
203 0 *Z 轴感应器型别(0:编码器;1:光学尺;2:无;3:绝对)
204 0 *第四轴感应器型别(0:编码器;1:光学尺;2:无;3:绝对)
205 0 *第五轴感应器型别(0:编码器;1:光学尺;2:无;3:绝对)
206 0 *第六轴感应器型别(0:编码器;1:光学尺;2:无;3:绝对)
221 0 X 轴轴的型态(0:线性轴;1-5:旋转轴型态A-E)
222 0 Y 轴轴的型态(0:线性轴;1-5:旋转轴型态A-E)
223 0 Z 轴轴的型态(0:线性轴;1-5:旋转轴型态A-E)
224 0 第四轴轴的型态(0:线性轴;1-5:旋转轴型态A-E)
225 0 第五轴轴的型态(0:线性轴;1-5:旋转轴型态A-E)
226 0 第六轴轴的型态(0:线性轴;1-5:旋转轴型态A-E)
241 0 *设定X 轴位置双回授对应机械轴
242 0 *设定Y 轴位置双回授对应机械轴
243 0 *设定Z 轴位置双回授对应机械轴
244 0 *设定第四轴位置双回授对应机械轴
245 0 *设定第五轴位置双回授对应机械轴
246 0 *设定第六轴位置双回授对应机械轴
261 250 X 轴位置双回授解析度(编:次/转;光:次/mm)
262 250 Y 轴位置双回授解析度(编:次/转;光:次/mm)
263 250 Z 轴位置双回授解析度(编:次/转;光:次/mm)
264 250 第四轴位置双回授解析度(编:次/转;光:次/mm)
265 250 第五轴位置双回授解析度(编:次/转;光:次/mm)
266 250 第六轴位置双回授解析度(编:次/转;光:次/mm)
281 0 X 轴直径轴或半径轴(0:半径轴;1:直径轴)
282 0 Y 轴直径轴或半径轴(0:半径轴;1:直径轴)
283 0 Z 轴直径轴或半径轴(0:半径轴;1:直径轴)
284 0 第四轴直径轴或半径轴(0:半径轴;1:直径轴)
285 0 第五轴直径轴或半径轴(0:半径轴;1:直径轴)
286 0 第六轴直径轴或半径轴(0:半径轴;1:直径轴)
301 4 X 轴位置双回授回授倍频
302 4 Y 轴位置双回授回授倍频
303 4 Z 轴位置双回授回授倍频
304 4 第四轴位置双回授回授倍频
305 4 第五轴位置双回授回授倍频
306 4 第六轴位置双回授回授倍频
321 100 *X 轴名称
322 200 *Y 轴名称
323 300 *Z 轴名称
324 400 *第四轴轴名称
325 500 *第五轴轴名称
326 600 *第六轴轴名称
341 1 X 轴命令倍率分子
342 1 Y 轴命令倍率分子
343 1 Z 轴命令倍率分子
344 1 第四轴命令倍率分子
345 1 第五轴命令倍率分子
346 1 第六轴命令倍率分子
361 1 X 轴命令倍率分母
362 1 Y 轴命令倍率分母
363 1 Z 轴命令倍率分母
364 1 第四轴命令倍率分母
365 1 第五轴命令倍率分母
366 1 第六轴命令倍率分母
381 2 *X 轴位置伺服方式(0:CW;1:电压;2:AB)
382 2 *Y 轴位置伺服方式(0:CW;1:电压;2:AB)
383 2 *Z 轴位置伺服方式(0:CW;1:电压;2:AB)
384 2 *第四轴位置伺服方式(0:CW;1:电压;2:AB)
385 2 *第五轴位置伺服方式(0:CW;1:电压;2:AB)
386 2 *第六轴位置伺服方式(0:CW;1:电压;2:AB)
401 250 切削时的加减速时间(ms)
402 150 重力加速度加减速时间(ms)
404 10 后加减速切削钟型加减速时间(ms)
405 5000 切削时的最高速度(mm/min)
406 500 转角参考速度(mm/min)
408 1500 半径5mm圆弧切削参考速度(mm/min) 409 10 螺牙切削时的 1m/min加减速时间(ms) 410 200 手轮加减速时间(ms)
411 0 G00运动方式(0:线性;1:各轴独立)
413 0 G92座标座标保留模式(0:否;1:重置;2:关机)
414 0 工件座标系统保留模式(0:否;1:重置;2:关机)
415 0 *重置或关机时保留目前刀长资料(0:否;1:是)
416 1000 刚性攻牙偶合时间(0.001 rev)
417 0 刚性攻牙速度回路增益
418 0 刚性攻牙加速度回路增益
419 0 刚性攻牙主轴减速时间(ms)
421 30 X 轴切削位置检查视窗(BLU)
422 30 Y 轴切削位置检查视窗(BLU)
423 30 Z 轴切削位置检查视窗(BLU)
424 30 第四轴切削位置检查视窗(BLU)
425 30 第五轴切削位置检查视窗(BLU)
426 30 第六轴切削位置检查视窗(BLU)
441 200 X 轴快速移动时(G00)的加减速时间(ms)
442 200 Y 轴快速移动时(G00)的加减速时间(ms)
443 200 Z 轴快速移动时(G00)的加减速时间(ms)
444 200 第四轴快速移动时(G00)的加减速时间(ms)
445 200 第五轴快速移动时(G00)的加减速时间
(ms)
446 200 第六轴快速移动时(G00)的加减速时间(ms)
461 12000 X 轴快速移动最高速度(mm/min)
462 12000 Y 轴快速移动最高速度(mm/min)
463 10000 Z 轴快速移动最高速度(mm/min)
464 5000 第四轴快速移动最高速度(deg/min) 465 5000 第五轴快速移动最高速度(deg/min) 466 5000 第六轴快速移动最高速度(deg/min) 481 30 X 轴快速移动位置检查视窗(BLU)
482 30 Y 轴快速移动位置检查视窗(BLU)
483 30 Z 轴快速移动位置检查视窗(BLU)
484 30 第四轴快速移动位置检查视窗(BLU) 485 30 第五轴快速移动位置检查视窗(BLU) 486 30 第六轴快速移动位置检查视窗(BLU) 501 0 X 轴快速移动F0速度(mm/min)
502 0 Y 轴快速移动F0速度(mm/min)
503 0 Z 轴快速移动F0速度(mm/min)
504 0 第四轴快速移动F0速度(deg/min)
505 0 第五轴快速移动F0速度(deg/min)
506 0 第六轴快速移动F0速度(deg/min) 521 5000 X 轴JOG 速度(mm/min)
522 5000 Y 轴JOG 速度(mm/min)
523 4000 Z 轴JOG 速度(mm/min)
524 6000 第四轴JOG 速度(deg/min)
525 6000 第五轴JOG 速度(deg/min)
526 6000 第六轴JOG 速度(deg/min)
541 100 X 轴切削加减速时间(ms)
542 100 Y 轴切削加减速时间(ms)
543 100 Z 轴切削加减速时间(ms)
544 100 第四轴切削加减速时间(ms)
545 100 第五轴切削加减速时间(ms)
546 100 第六轴切削加减速时间(ms)
561 100 X 轴遗失位置检查视窗(0.001 mm)
562 100 Y 轴遗失位置检查视窗(0.001 mm) 563 100 Z 轴遗失位置检查视窗(0.001 mm) 564 100 第四轴遗失位置检查视窗(0.001 mm) 565 100 第五轴遗失位置检查视窗(0.001 mm) 566 100 第六轴遗失位置检查视窗(0.001 mm) 581 0 X 轴速度前馈补偿百分比
582 0 Y 轴速度前馈补偿百分比
583 0 Z 轴速度前馈补偿百分比
584 0 第四轴速度前馈补偿百分比
585 0 第五轴速度前馈补偿百分比
586 0 第六轴速度前馈补偿百分比
601 3600000 X 轴转角参考速度(mm/min)
602 3600000 Y 轴转角参考速度(mm/min)
603 3600000 Z 轴转角参考速度(mm/min)
604 3600000 第四轴转角参考速度(mm/min)
605 3600000 第五轴转角参考速度(mm/min)
606 3600000 第六轴转角参考速度(mm/min)
621 5000 X 轴切削时的最高速度(mm/min)
622 5000 Y 轴切削时的最高速度(mm/min)
623 5000 Z 轴切削时的最高速度(mm/min)
624 5000 第四轴切削时的最高速度(mm/min) 625 5000 第五轴切削时的最高速度(mm/min) 626 5000 第六轴切削时的最高速度(mm/min) 641 0 X轴重力加速度加减速时间(ms)
642 0 Y轴重力加速度加减速时间(ms)
643 0 Z轴重力加速度加减速时间(ms)
644 0 第四轴重力加速度加减速时间(ms) 645 0 第五轴重力加速度加减速时间(ms) 646 0 第六轴重力加速度加减速时间(ms) 701 1 *X 轴所属轴群
702 1 *Y 轴所属轴群
703 1 *Z 轴所属轴群
704 1 *第四轴所属轴群
705 1 *第五轴所属轴群
706 1 *第六轴所属轴群
721 1 *第一轴群对应的MST通道
722 1 *第二轴群对应的MST通道
723 1 *第三轴群对应的MST通道
724 1 *第四轴群对应的MST通道
731 2 *CNC主系统轴群数目
803 0 *Home Dog来源(0:I/O; 1:轴卡)
821 1500 X 轴寻原点速度(mm/min)
822 1500 Y 轴寻原点速度(mm/min)
823 1500 Z 轴寻原点速度(mm/min)
824 5000 第四轴寻原点速度(deg/min)
825 5000 第五轴寻原点速度(deg/min)
826 5000 第六轴寻原点速度(deg/min)
841 500 X 轴寻原点的第二段低速速度(mm/min)
842 500 Y 轴寻原点的第二段低速速度(mm/min)
843 500 Z 轴寻原点的第二段低速速度(mm/min)
844 2000 第四轴寻原点的第二段低速速度(deg/min)
845 2000 第五轴寻原点的第二段低速速度(deg/min)
846 2000 第六轴寻原点的第二段低速速度(deg/min)
861 0 X 轴寻原点方向为负方向(0:正方向1:负方向)
862 0 Y 轴寻原点方向为负方向(0:正方向1:负方向)
863 0 Z 轴寻原点方向为负方向(0:正方向1:负方向)
864 0 第四轴寻原点方向为负方向
865 0 第五轴寻原点方向为负方向
866 0 第六轴寻原点方向为负方向
881 0 X 轴寻原点的偏移量(BLU)
882 0 Y 轴寻原点的偏移量(BLU)
883 0 Z 轴寻原点的偏移量(BLU)
884 0 第四轴寻原点的偏移量(BLU)
885 0 第五轴寻原点的偏移量(BLU)
886 0 第六轴寻原点的偏移量(BLU)
901 3 X 轴零速检查视窗(count)
902 3 Y 轴零速检查视窗(count)
903 3 Z 轴零速检查视窗(count)
904 3 第四轴零速检查视窗(count)
905 3 第五轴零速检查视窗(count)
906 3 第六轴零速检查视窗(count)
921 0 X 轴Home Dog极性(0:正;1:负)
922 0 Y 轴Home Dog极性(0:正;1:负)
923 0 Z 轴Home Dog极性(0:正;1:负)
924 0 第四轴Home Dog极性(0:正;1:负)
925 0 第五轴Home Dog极性(0:正;1:负)
926 0 第六轴Home Dog极性(0:正;1:负)
941 0 启动X 轴寻原点栅格功能(0:关闭;1:启动)
942 0 启动Y 轴寻原点栅格功能(0:关闭;1:启动)
943 0 启动Z 轴寻原点栅格功能(0:关闭;1:启动)
944 0 启动第四轴寻原点栅格功能(0:关闭;1:启动)
945 0 启动第五轴寻原点栅格功能(0:关闭;1:启动)
946 0 启动第六轴寻原点栅格功能(0:关闭;1:启动)
961 0 设X 轴寻原点方法(0:DOG;1:索引;2:DOG+预设)
962 0 设Y 轴寻原点方法(0:DOG;1:索引;2:DOG+预设)
963 0 设Z 轴寻原点方法(0:DOG;1:索引;2:DOG+预设)
964 0 设第四轴寻原点方法(0:DOG;1:索引;2:DOG+预设)
965 0 设第五轴寻原点方法(0:DOG;1:索引;2:DOG+预设)
966 0 设第六轴寻原点方法(0:DOG;1:索引;2:DOG+预设)
1221 0 X 轴启动背隙补偿功能(0:关闭 1:启动)
1222 0 Y 轴启动背隙补偿功能(0:关闭 1:启动)
1223 0 Z 轴启动背隙补偿功能(0:关闭 1:启动)
1224 0 第四轴启动背隙补偿功能
1225 0 第五轴启动背隙补偿功能
1226 0 第六轴启动背隙补偿功能
1241 5 X 轴的背隙补偿量(BLU)
1242 5 Y 轴的背隙补偿量(BLU)
1243 0 Z 轴的背隙补偿量(BLU)
1244 0 第四轴的背隙补偿量(BLU)
1245 0 第五轴的背隙补偿量(BLU)
1246 0 第六轴的背隙补偿量(BLU)
1301 0 启动X 轴齿节误差补偿(0:无;1:单向;2:双向)
1302 0 启动Y 轴齿节误差补偿(0:无;1:单向;2:双向)
1303 0 启动Z 轴齿节误差补偿(0:无;1:单向;2:双向)
1304 0 启动第四轴齿节误差补偿(0:无;1:单向;2:双向)
1305 0 启动第五轴齿节误差补偿(0:无;1:单向;2:双向)
1306 0 启动第六轴齿节误差补偿(0:无;1:单
向;2:双向)
1321 50000 X 轴齿节误差补偿节距长度(BLU) 1322 50000 Y 轴齿节误差补偿节距长度(BLU) 1323 50000 Z 轴齿节误差补偿节距长度(BLU) 1324 50000 第四轴齿节误差补偿节距长度(BLU) 1325 50000 第五轴齿节误差补偿节距长度(BLU) 1326 50000 第六轴齿节误差补偿节距长度(BLU) 1341 50 X 轴原点在补偿表的位置编号
1342 50 Y 轴原点在补偿表的位置编号
1343 50 Z 轴原点在补偿表的位置编号
1344 50 第四轴原点在补偿表的位置编号1345 50 第五轴原点在补偿表的位置编号1346 50 第六轴轴原点在补偿表的位置编号1361 0 X 轴圆弧尖角正向补偿量(BLU) 1362 0 Y 轴圆弧尖角正向补偿量(BLU) 1363 0 Z 轴圆弧尖角正向补偿量(BLU) 1364 0 第四轴圆弧尖角正向补偿量(BLU) 1365 0 第五轴圆弧尖角正向补偿量(BLU) 1366 0 第六轴圆弧尖角正向补偿量(BLU) 1381 30 X 轴圆弧尖角补偿时间常数(ms) 1382 30 Y 轴圆弧尖角补偿时间常数(ms) 1383 30 Z 轴圆弧尖角补偿时间常数(ms) 1384 30 第四轴圆弧尖角补偿时间常数(ms) 1385 30 第五轴圆弧尖角补偿时间常数(ms) 1386 30 第六轴圆弧尖角补偿时间常数(ms) 1401 0 X 轴机构补偿时间常数(ms)
1402 0 Y 轴机构补偿时间常数(ms)
1403 0 Z 轴机构补偿时间常数(ms)
1404 0 第四轴机构补偿时间常数(ms) 1405 0 第五轴机构补偿时间常数(ms) 1406 0 第六轴机构补偿时间常数(ms) 1421 10000 X 轴静态最大双回授误差(BLU) 1422 10000 Y 轴静态最大双回授误差(BLU) 1423 10000 Z 轴静态最大双回授误差(BLU)
1424 10000 第四轴静态最大双回授误差(BLU) 1425 10000 第五轴静态最大双回授误差(BLU) 1426 10000 第六轴静态最大双回授误差(BLU) 1441 0 X 轴圆弧尖角负向补偿量(BLU)
1442 0 Y 轴圆弧尖角负向补偿量(BLU)
1443 0 Z 轴圆弧尖角负向补偿量(BLU)
1444 0 第四轴圆弧尖角负向补偿量(BLU) 1445 0 第五轴圆弧尖角负向补偿量(BLU) 1446 0 第六轴圆弧尖角负向补偿量(BLU) 1581 0 前馈补偿时间常数(ms)
1621 4 *第一主轴所对应的伺服轴或轴向轴1622 0 *第二主轴所对应的伺服轴或轴向轴1631 0 第一主轴零速OFFSET速度(0.1 mV) 1632 0 第二主轴零速OFFSET速度(0.1 mV) 1641 0 第一主轴编码器极性(0:正;1:负) 1642 0 第二主轴编码器极性(0:正;1:负) 1651 1000 第一主轴马达编码器一转的Pulse数1652 1000 第二主轴马达编码器一转的Pulse数1661 4 第一主轴的回授倍频
1662 4 第二主轴的回授倍频
1671 1800 第一主轴马达的增益(RPM/V)
1672 200 第二主轴马达的增益(RPM/V)
1681 1 第一主轴第一档螺杆侧齿数
1682 1 第一主轴第一档马达侧齿数
1683 1 第二主轴第一档螺杆侧齿数
1684 1 第二主轴第一档马达侧齿数
1711 0 *第一主轴是否安装编码器(0:否;1:是)
1712 0 *第二主轴是否安装编码器(0:否;1:是)
1721 10 第一主轴寸动速度(RPM)
1722 10 第二主轴寸动速度(RPM)
1731 100 第一主轴最低转速(RPM)
1732 100 第二主轴最低转速(RPM)
1741 50 第一主轴定位速度(RPM)
1742 50 第二主轴定位速度(RPM)
1751 0 第一主轴定位偏移量(0.001deg)
1752 0 第二主轴定位偏移量(0.001deg)
1761 1000 第一主轴定位减速时间(ms)
1762 1000 第二主轴定位减速时间(ms)
1771 0 第一主轴原点偏移量(0.001deg)
1772 0 第二主轴原点偏移量(0.001deg)
1781 0 第一主轴定位最低速度(RPM)
1782 0 第二主轴定位最低速度(RPM)
1791 0 *第一主轴马达型态(0:变频;1:P主轴;2:V主轴;3:伺服)
1792 0 *第二主轴马达型态(0:变频;1:P主轴;2:V主轴;3:伺服)
1801 17500 第一主轴最高转速(RPM)
1802 8000 第二主轴最高转速(RPM)
1811 0 第一主轴编码器安装位置(0:主轴侧;1:马达侧)
1812 0 第二主轴编码器安装位置(0:主轴侧;1:马达侧)
1821 0 第一主轴伺服微分增益
1822 0 第二主轴伺服微分增益
1831 0 第一主轴加减速时间(ms)
1832 0 第二主轴加减速时间(ms)
1841 0 第一主轴Y-Delta切换速度(RPM) 1842 0 第二主轴Y-Delta切换速度(RPM) 1851 150 第一主轴重力速度加减速时间(ms) 1852 150 第二主轴重力速度加减速时间(ms) 1901 1 第一主轴第二档螺杆侧齿数
1902 1 第一主轴第二档马达侧齿数
1903 1 第二主轴第二档螺杆侧齿数
1904 1 第二主轴第二档马达侧齿数
1921 1 第一主轴第三档螺杆侧齿数
1922 1 第一主轴第三档马达侧齿数
1923 1 第二主轴第三档螺杆侧齿数
1924 1 第二主轴第三档马达侧齿数
1941 1 第一主轴第四档螺杆侧齿数
1942 1 第一主轴第四档马达侧齿数
1943 1 第二主轴第四档螺杆侧齿数
1944 1 第二主轴第四档马达侧齿数
2001 100 手轮第四段倍率(最小输入单位,LIU) 2003 1 MPG程式模拟对应手轮号码
2021 5 *设定一号手轮对应的伺服轴
2022 0 *设定二号手轮对应的伺服轴
2023 0 *设定三号手轮对应的伺服轴
2031 0 一号手轮对应的轴向轴(0:MLC;1~6:轴向)
2032 0 二号手轮对应的轴向轴(0:MLC;1~6:轴向)
2033 0 三号手轮对应的轴向轴(0:MLC;1~6:轴向)
2041 100 一号手轮解析度(Pulse/转)
2042 100 二号手轮解析度(Pulse/转)
2043 100 三号手轮解析度(Pulse/转)
2051 4 一号手轮回授倍频
2052 4 二号手轮回授倍频
2053 4 三号手轮回授倍频
2061 1 一号手轮螺杆侧齿数
2062 1 一号手轮马达侧齿数
2063 1 二号手轮螺杆侧齿数
2064 1 二号手轮马达侧齿数
2065 1 三号手轮螺杆侧齿数
2066 1 三号手轮马达侧齿数
2401 1000 X 轴第一软体行程正极限(BLU)(根据实际的机床距离设定)
2402 -800000 X 轴第一软体行程负极限(BLU) (根据实际的机床距离设定)
2403 2000 Y 轴第一软体行程正极限(BLU) (根据
实际的机床距离设定)
2404 -700000 Y 轴第一软体行程负极限(BLU) (根据实际的机床距离设定)
2405 2000 Z 轴第一软体行程正极限(BLU) (根据实际的机床距离设定)
2406 -300000 Z 轴第一软体行程负极限(BLU) (根据实际的机床距离设定)
2407 999999999 第四轴第一软体行程正极限(BLU) 2408 -999999999 第四轴第一软体行程负极限(BLU) 2409 999999999 第五轴第一软体行程正极限(BLU) 2410 -999999999 第五轴第一软体行程负极限(BLU) 2411 999999999 第六轴第一软体行程正极限(BLU) 2412 -999999999 第六轴第一软体行程负极限(BLU) 2441 0 X 轴第二软体行程正极限(BLU)
2442 0 X 轴第二软体行程负极限(BLU)
2443 0 Y 轴第二软体行程正极限(BLU)
2444 0 Y 轴第二软体行程负极限(BLU)
2445 0 Z 轴第二软体行程正极限(BLU)
2446 0 Z 轴第二软体行程负极限(BLU)
2447 0 第四轴第二软体行程正极限(BLU) 2448 0 第四轴第二软体行程负极限(BLU) 2449 0 第五轴第二软体行程正极限(BLU) 2450 0 第五轴第二软体行程负极限(BLU) 2451 0 第六轴第二软体行程正极限(BLU) 2452 0 第六轴第二软体行程负极限(BLU) 2801 0 X 轴第二参考点机械座标(BLU)
2802 0 Y 轴第二参考点机械座标(BLU)
2803 0 Z 轴第二参考点机械座标(BLU)
2804 0 第四轴第二参考点机械座标(BLU) 2805 0 第五轴第二参考点机械座标(BLU) 2806 0 第六轴第二参考点机械座标(BLU) 2821 0 X 轴第三参考点机械座标(BLU)
2822 0 Y 轴第三参考点机械座标(BLU)
2823 0 Z 轴第三参考点机械座标(BLU)
2824 0 第四轴第三参考点机械座标(BLU)
2825 0 第五轴第三参考点机械座标(BLU)
2826 0 第六轴第三参考点机械座标(BLU)
2841 0 X 轴第四参考点机械座标(BLU)
2842 0 Y 轴第四参考点机械座标(BLU)
2843 0 Z 轴第四参考点机械座标(BLU)
2844 0 第四轴第四参考点机械座标(BLU)
2845 0 第五轴第四参考点机械座标(BLU)
2846 0 第六轴第四参考点机械座标(BLU)
3201 0 *启动车床规则(0:关闭;1:C;2:A:3:B) 3202 2000 *I/O扫瞄时间(0.001 ms)
3203 2000 *补间时间(0.001 ms)
3204 8000 *PLC扫瞄时间(0.001 ms)
3205 1 *功能键型态(0:5个键;1:8个键;2:触控)
3207 1 *C/S界面版本编号(1:百分比;2:段数) 3209 1 *Language(0:English;1:Chinese;2:Local;3:Simplified) 3211 0 *使用单色萤幕(0:彩色;1:单色)
3213 3 磁碟机代号(0:A;1:B;2:D;3:N)
3215 0 *选刀时呼叫模式(0:一般;1:副程;2:
巨集)
3217 0 *控制键盘型态
3219 3 *系统安装组态(0:NoSRAM;1:SRAM;2:HardDisk;3:CFCard)
3221 0 除错模式(0:一般;1:应用;2:系统)
3223 1 启动系统管理功能(0:关闭;1:启动)
3225 0 *萤幕保护功能延迟时间(分,0:关闭) 3227 0 *萤幕解析度(0:640x480;1:800x600) 3229 0 关闭工件座标功能(0:启动;1:关闭)
3230 0 关闭车床刀长设定画面(0:启动;1:关闭)
3231 0 *COM1远端装置型态(0:No;1:FX2;2:视觉;3:FX2-V2)
3232 0 *COM2远端装置型态(0:No;1:FX2;2:视觉;3:FX2-V2)
3236 0 *网路局号(0:关闭;1-31:网路局号) 3237 1024 *公布资料起始R暂存器编号
3238 0 *公布资料R暂存器长度
3241 0 *工件程式小数点型态(0:标准;1:计算机)
3243 0 *键盘重置键由PLC处理(0:人机;1:PLC)
3245 1000 刀长补偿输入增量最大值(BLU)
3247 0 速率显示方式(0:mm/min;1:m/min) 3251 0 *触摸式萤幕型态(0:无;1:PenMount) 3252 25 *触摸式萤幕Xmin
3253 996 *触摸式萤幕Xmax
3254 28 *触摸式萤幕Ymin
3255 1006 *触摸式萤幕Ymax
3401 0 MLC暂存器81(设置为R81=100 进给、模式等为键盘控制)
3402 0 MLC暂存器82
3403 0 MLC暂存器83
3404 0 MLC暂存器84
3405 1000 MLC暂存器85(设置注油器注油关的时间)
3406 83805 MLC暂存器86(设置注油器注油开的时间)
3407 0 MLC暂存器87
3408 0 MLC暂存器88
3409 0 MLC暂存器89
3410 0 MLC暂存器90 (对刀次数设定)3411 0 MLC暂存器91
3412 0 MLC暂存器92
3413 0 MLC暂存器93
3414 0 MLC暂存器94
3415 0 MLC暂存器95
3416 0 MLC暂存器96
3417 0 MLC暂存器97
3418 0 MLC暂存器98
3419 0 MLC暂存器99
3420 0 MLC暂存器100
3601 0 *M码呼叫巨集登录表编号1
3602 0 *M码呼叫巨集登录表编号2
3603 0 *M码呼叫巨集登录表编号3
3604 0 *M码呼叫巨集登录表编号4
3605 0 *M码呼叫巨集登录表编号5
3606 0 *M码呼叫巨集登录表编号6
3607 0 *M码呼叫巨集登录表编号7
3608 0 *M码呼叫巨集登录表编号8
3609 0 *M码呼叫巨集登录表编号9
3610 0 *M码呼叫巨集登录表编号10
3701 0 *G码呼叫巨集登录表编号1
3702 0 *G码呼叫巨集登录表编号2
3703 0 *G码呼叫巨集登录表编号3
3704 0 *G码呼叫巨集登录表编号4
3705 0 *G码呼叫巨集登录表编号5
3706 0 *G码呼叫巨集登录表编号6
3707 0 *G码呼叫巨集登录表编号7
3708 0 *G码呼叫巨集登录表编号8
3709 0 *G码呼叫巨集登录表编号9
3710 0 *G码呼叫巨集登录表编号10
3801 0 G95时进给量与主轴位置紧密偶合
3802 1 内定高精控制模式(0:G64;1:G62;2:G62.1)
3804 99 工件计数M码编号
3805 1000 静态双回授误差检查时间(ms)
3807 5 圆弧终点不在圆弧上检查视窗(BLU) 3809 0 *是否UVW为XYZ轴增量命令(0:否;1:是)
3810 0 *启动同一单节M code同时执行功能(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