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热爆炸喷涂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分析_魏世丞

电热爆炸喷涂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分析_魏世丞

电热爆炸喷涂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分析_魏世丞
电热爆炸喷涂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分析_魏世丞

电热爆炸喷涂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分析*

魏世丞,徐滨士,王海斗,金国

( 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72 )

摘 要:电热爆炸喷涂是一种新型的表面工程技术,可用于零件内孔以及外表面的耐磨、防腐涂层的制备。电热爆炸喷涂反应可形成冶金结合层,同时涂层为微晶、纳米晶组织结构,这些特点提高了涂层的强度和塑性、耐磨性和耐蚀性。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如何研发高稳定性喷涂装置、如何解释电热爆炸喷涂反应机理、如何提高喷涂效率、如何降低喷涂成本等一系列问题。若上述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将极大的拓展电热爆炸喷涂工艺应用领域。关键词:电热爆炸喷涂;表面工程;发展;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G174.4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289(2008)04–0008–06 The Development and Key Technology Analysis of Electro-thermal Explosion Spray

WEI Shi-cheng,XU Bin-shi,WANG Hai-dou,JIN Guo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for Remanufacturing, Beijing 100072)

Abstract: Electro-thermal explosion spray,as a new surfac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an be used in the wear-resistant and anti-corrosion coating preparation of in-hole parts and equipment surface. Electro-thermal explosion spraying reaction can form a metallurgy layer which has ceramics, nano-crystalline structure. These features can improve the strength and plasticing of the layer wear-resistance and anti-corrosion ability of the layer.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 range of problems have been discovered, for example, how to develop high stability spraying devices, how to explain the explosion spraying electric reaction mechanism,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praying, how to reduce the cost of spray and so on. If these problems can be effectively solved,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ic-thermal explosion spray will be greatly expanded.

Key words: electro-thermal explosion spray;surface engineering;development;technology analysis

0 引言

电热爆炸喷涂(Electro-thermal explosion spray)是继火焰喷涂、电弧喷涂、等离子喷涂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喷涂技术,又称线爆炸喷涂,它是利用金属导体(丝、片、箔)瞬间通放电发生爆炸后,产生冲击波力学效应,经过快速凝固后形成喷涂层。电热爆炸喷涂过程可扩大亚稳固熔度,生成亚稳相,减少偏析现象产生,可形成微晶和纳米晶等结构,这些特殊的组织结构使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收稿日期:2008–06–18;修回日期:2008–07–10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2003AA331130)、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5073500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B27B02-04)作者简介:魏世丞(1974–),男(汉),辽宁鞍山人,副研究员,博士。发生显著的变化,可以提高零件表面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增强耐磨性、提高耐蚀性、改善磁性能等[1]。目前电热爆炸喷涂工艺已在内孔喷涂、耐摩擦磨损、抗热腐蚀等领域得到一定应用,但从国内外的研究及应用来看,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居多,实际应用情况相对较少。

1 国外电热爆炸喷涂发展状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金属丝电爆炸现象的研究在国外掀起了第一个高潮。六十年代初在美国波士顿接连召开三届电爆炸金属丝研究国际会议。主要是有关金属丝电爆炸机理,电爆炸金属丝雷管及应用,电爆炸断路开关等方面的研究。美国Los.Alamos实验室与加利福尼亚大学联合

第4期魏世丞等:电热爆炸喷涂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分析9

开展了电爆炸丝引爆方面的研究[2]。瑞典学者对金属丝爆炸的再触发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3]。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皇家大学材料系Hocking报道了在大气环境下进行管件内孔喷涂的研究成果[4]。爆炸产生的金属蒸气首先到达基体并排净空气,使得随后的熔融金属颗粒在不被氧化的情况下沉积在基体表面。研究结果表明:金属液滴呈球形状,约在2~3 μm之间,喷射速度为600 m/s。金属丝在轴向爆炸喷涂的情况下,约有60 %重量的金属沉积在基体表面。涂层的厚度可达5~15 μm,并可进行重复喷涂以使涂层变厚[5]。在Al和钢板上电爆炸喷涂Mo、W、不锈钢时,所得涂层的结合强度为火焰喷涂的5倍。研究同时表明:当金属丝横置时,重力对金属颗粒的沉积将产生重要影响,而当金属丝竖直放置时则能达到最佳喷涂效果[6]。此外,爆炸气氛下气体压力对粒子沉积也有显著影响,较低的氛围压力使得金属蒸气快速扩散,震动波之后的能量集中程度相对较低,这样所得涂层较为均匀但厚度较薄[7]。

八十年代中期,德国学者Grabatin等人利用电热爆炸技术在火箭喷嘴出口段内孔喷涂铊和铌涂层的抗高温燃料气体腐蚀的实验研究[8]。试验时燃料气体的脉冲宽度为30 ms,温度达2 500 K,喷嘴内压力为105 kPa。在这样的环境下,上述两种涂层都呈现出极好的抗磨抗蚀特性;其中铊涂层的抗磨抗蚀性能要比铌涂层更为优越,这与燃料气体与不同金属之间的反应特性不同有关。电热爆炸过程的特性与爆炸过程中的电流和电压有关,在低电压下,释放电流呈非周期性振荡;随着电压的增高,电流趋于阻尼振荡。

日本学者在电热爆炸喷涂(线爆炸)方面起步较早,应用也较广泛。九州大学栖原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最先开始线爆炸内孔喷涂研究,内孔线爆喷涂颗粒速度为400~600 m/s[9]。Suhara利用线爆喷涂方法在低碳钢基体和Al基体上制备W涂层的研究表明[10],涂层与基体结合良好,在界面区域存在一个熔焊区域。文献[11]研究了电热爆炸喷涂层的微观组织和涂层基体结合机理发现:在低碳钢上喷涂W涂层时,基体表面区域存在熔化现象,剪切结合强度在200~260 MPa范围,且认为喷涂过程中,高温、高速的喷涂颗粒是涂层基体高结合强度的原因。中村良三等人用电热爆炸的方法在SS400钢板上喷涂了Ni,Ni-Cr、Ni-Cr-Fe涂层,研究了能量密度与表面粗糙度、涂层厚度、涂层硬度以及结合强度的关系[12]。近腾龙彦等研究了电热爆炸喷涂法制备Al+W复合涂层体系 [13]。今井田等研究了基体表面温度对电热爆炸喷涂层性能的影响[14,15]。

2 国内电热爆炸喷涂发展状况

国内对金属丝电爆炸现象的研究方面,一些科研院所及大学主要是利用金属箔(丝)经快速加热爆炸之后产生的冲击波力学效应、并结合快速凝固技术进行工业应用,例如爆炸喷涂、除垢、模拟水中核爆炸、模拟震源、污水处理、液电成型等[16,17]。其中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的张六一等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对金属丝爆炸冲击波进行了实验和理论研究[18]。中科院流体物理所与西安24所联合开展电爆炸金属材料的研究[19]。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电爆炸制备金属纳米微粉[20]。国防科技大学研究激励气体产生的近红外强光辐射的物理过程及机理[21]。华中理工大学研究了水中金属丝电热爆炸的压力特性[22]。

华北电力大学刘宗德教授近年来在电热爆炸金属材料、电热爆炸等离子体随时间的演化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研究,已成功地将电热爆炸金属丝开关应用到脉冲功率技术中[23~26],研制了电热爆炸定向喷涂装置,并初步制备了具有超细晶、纳米晶组织结构的涂层,涂层具有晶粒细化、低孔隙率、高结合强度等诸多优点,能形成具有良好的抗磨损性能的金属陶瓷涂层,所制备的电热爆炸喷涂层已在电厂测温热电偶护套外表面成功应用。

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与华北电力大学合作,利用定向电热爆炸喷涂装置,制备了具有纳米结构的防腐、耐磨涂层体系[27~30]。其中FeCrAlRE电热爆炸喷涂层成功应用于重载车辆废旧发动机排烟管抗热腐蚀研究领域,NiCr–Cr3C2涂层应用于重载车辆废旧扭力轴盖耐摩擦磨损的试验研究。通过与新品件一同进行实车考核,施加了电热爆炸喷涂层的两种再制造件分别在防腐、耐磨领域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其防腐、耐磨寿命分别较

10 中 国 表 面 工 程 2008年新品件延长了2~4倍,从而提高了零件的重复利

用率,实现了节能、节排、环保的目的。

3 电热爆炸喷涂的关键技术问题

3.1 电热爆炸喷涂的反应过程

电热爆炸反应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很多领域有

潜在的应用价值,如材料表面喷涂、超细粉末制备、

脉冲高压电源、等离子体聚爆、模拟核爆炸等。此

外,电热爆炸技术在材料加工领域的应用同样受到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超细粉末制备和表面喷涂领域,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华北电力大学、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863”研究课题初步认为电热爆炸喷涂反应过程分为4个阶段:

①金属导体固态加热阶段。储能电容向金属导体(丝、片、箔)瞬时放电,施加强大电流使导体加热逐步趋向熔化;

②金属导体熔化、气化阶段。欧姆加热的持续作用促使导体熔化、气化,熔融的导体破裂成液滴,并产生等离子体,由于电磁箍缩效应及周围介质气体的冷却作用使蒸汽的膨胀受到限制而产生内部高压,最终导致金属导体发生爆炸反应;

③电热爆炸阶段。高温金属蒸气及粒子以约2000 m/s的速度膨胀,同时产生冲击波,驱使金属蒸气与介质气体分子剧烈碰撞,并以很高的速度冷却下来,形成簇团或超细颗粒,喷射到材料表面沉积后形成性能优良的涂层。当金属颗粒高速运动过程中,如果与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将形成金属化合物。如果电容储存足够多的电能,将在爆炸后的粉末颗粒和介质气氛中继续放电。在此过程中,电流密度达107~109 A/cm2,放电功率高达100~200 MW,放电时间约为100~500 μs;

④冷凝阶段。几乎达到沸点的散射金属粒子在与基体材料碰撞过程中10-8s即可固化,金属粒子以107~109km/s的速度冷却。

电热爆炸喷涂装置电路图如图1所示,图2为电热爆炸喷涂装置示意图。目前电热爆炸喷涂工艺可以制备Fe基、Ni基、Ti基等不同组分的涂层体系。

尽管电热爆炸喷涂技术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但其尚属起步阶段,反应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尚未解1.变压器 2.电阻 3.电容器组 4.三电极开关 5. 触发装置 6.电爆炸室

图1 电热爆炸喷涂实验装置电路图

Fig.1 The eletric circuit diagram of the electro- thermal explosion spray experiment system

1.压块

2.喷腔

3.起爆箔

4.电极

5.基体

6.支撑物

7.底座

图2 电热爆炸喷涂装置示意图

Fig.2 The diagram of the electro-thermal explosion spray system

释清楚的反应机理问题,例如电热爆炸喷涂反应阶段如何定量划分,更有针对性的了解反应过程,进而能有效的控制反应过程,例如通过人为的延长金属导体熔化、气化阶段,或人为的缩短冷凝阶段,来观察和探索电爆炸喷涂反应过程的实质。因此,电热爆炸喷涂反应过程的研究还应从整个体系的反应动力学、热力学以及喷涂粒子的沉积路径等几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3.2 电热爆炸喷涂层的组织结构和结合强度

结合试验结果及应用分析,认为电热爆炸喷涂层与基体的组织结构、结合强度关系主要受反应时间、反应过程能量加载以及反应过程中气化金属粒

子的行为等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分析影

5

2

3

4

5

6

7

第4期魏世丞等:电热爆炸喷涂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分析11

响涂层组织结构和结合强度的因素,才能改善涂层的组织结构,增强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

①电热爆炸反应时间的影响。电热爆炸喷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喷涂粒子喷射时的动能。粒子飞行速度越快,其动能越大,对基体表面的撞击程度也越大,这将促进涂层与基体的结合。由于电热爆炸喷涂反应在瞬间发生,反应过程中积聚了相当大的能量,并在瞬间释放能量,同时发生冷却过程,从而提高喷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

②能量加载的影响。喷涂粒子内部热焓值大小是决定涂层与基体形成冶金结合的重要因素。热焓值越高,粒子内部温度越高,加速了粒子熔融的进程。当熔化态或气态的粒子以极高的速度喷射到基体表面,粒子发生剧烈变形并瞬间凝固时,粒子之间进行了充分的物理接触。当喷涂熔滴或蒸气到达基体表面的温度高于基体熔点时,喷涂粒子与基体之间结合将由机械结合向冶金结合过渡。

由于电热爆炸喷涂装置的喷腔形状呈敞开式,粒子在喷射过程中,压力逐渐降低,喷射时间缩短,导致喷涂粒子的热焓损失减少,这样喷涂粒子到达基体表面时仍具有相当高的热焓值,粒子与活化基体表面相互作用,将有利于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的提高。

③气化金属的影响。涂层与基体、涂层与涂层之间的致密度是影响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涂层越致密,其孔隙率越低,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也就越高。而涂层的致密度由熔化或气化的金属粒子大小来决定,金属粒子大则涂层表面粗糙,金属粒子小则涂层表面致密。此外,涂层的孔隙率还与喷涂过程中粒子的温度和速度有关,由于电热爆炸反应产生的粒子温度极高,粒子喷射速度可达3000~4500 km/s,因此粒子在与基体接触的快速冷凝过程中,在极短的时间内粒子由气态或熔融态转变成固态,使得金属粒子的尺寸明显降低,涂层组织得以细化可达到微纳米结构,从而可以形成致密涂层。

综合三种影响因素的分析,对于改善电热爆炸喷涂层组织结构、提高结合强度的有效途径,可归纳如下:①尽量缩短爆炸反应时间;②拉近喷腔与基材的距离,缩短粒子的行走路径,最大限度的保持粒子内部的热焓,促进涂层与基体形成冶金结合。

3.3 高电压、高稳定、高效率电热爆炸喷涂装置研发

从电热爆炸喷涂反应动力学分析来看,随着喷涂电压的增高,反应体系的内聚及释放的能量将剧增,产生的冲击波力学强度也将呈几何数量级的倍数增加,所制备出的涂层组织结构将更加致密,同时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也将更加增强。但其负面的影响也将会出现,即可能会出现后一层喷涂时将前一层涂层打飞、减薄的现象。改善这一问题的措施可以采取前几层喷涂时,喷腔与基体距离近些(10 mm左右),后几层升高喷腔与基体之间距离(20 mm左右)的方法,确保在高电压喷涂状况下,一方面保证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另一方面又可以保障喷涂层的厚度。

由于电热爆炸喷涂装置的核心大多为电子元器件,诸如高压变压器、高压整流硅堆、充电电阻、储能电容器组等,由于喷涂反应过程是瞬间充电、瞬间放电的过程,对电子元器件的承载能力考验极大,其寿命的长短决定了电热爆炸喷涂装置的稳定性。因此,需要选取耐用的、高承载能力的电子元器件,从而确保喷涂装置的作业稳定性。

针对目前电热爆炸喷涂反应效率低的不足,可从3个方面加以改进:①力争实现喷涂材料(起爆丝)的自动更换,减少因更换喷涂材料而浪费的时间;②增加喷腔数量,实现一次装填喷涂材料,多个喷腔逐个或同时起爆;③点阵式分布喷涂材料(起爆丝),逐点或多点同时发生喷涂反应。3.4 电热爆炸喷涂反应能量的利用率

利用高压大电流脉冲放电技术的电热爆炸喷涂工艺,反应体系中能量的利用程度在研究过程中受到广泛关注。反应过程中喷涂材料经历了加热、熔化、汽化、爆炸、冷凝等各阶段,通过对反应过程的动力特性分析,可以得到喷涂瞬态过程中电压、电流功率和电阻等参数的变化特性,利用示波器采集到瞬时喷涂电流与喷涂电压的波形曲线,通过积分计算反应过程中消耗能量,即2

22

1

CU

E=,电容器储能由式∫=Pdt

E1计算出不同电压下电容器

12 中 国 表 面 工 程 2008年

的储能。而电容器输出能量与电容器储能之比即为电热爆炸反应的能量利用率(η)。以FeCrAlRE电热爆炸喷涂反应能量利用率计算为例,按照计算公式,分别得出了不同喷涂电压(3 000 V、4 000 V、5 000 V)条件下,电热爆炸反应体系的能量利用率分别为36.1 %、49.5 %、67.7 %。结果表明随着喷涂电压的增高,反应体系的能量利用率也相应增加。

由于喷涂材料的加热速率、电流密度决定着能量密度,而能量密度对喷涂材料的爆炸反应、喷射速度影响很大,因此在电流密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分析能量的利用比率对于确定不同物性的喷涂材料爆炸参数具有实际意义。尤其是在当前“节能减排”的大形势下,如何避免高耗能、如何提高反应的能量利用率,将是电热爆炸喷涂工艺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

3.5 降低电热爆炸喷涂的材料成本

目前电热爆炸喷涂采用的喷涂材料为金属丝/片/箔,一般是首先通过设计喷涂材料成分后铸锭,再利用线切割制成所需尺寸的喷涂材料,其加工成本高,且周期长,同时不宜安装(过薄易折)。

因此,可以将喷涂材料改成金属粉末,直接喷涂金属粉,降低因铸锭、线切割制片所产生的间接费用,同时缩短安装喷涂材料的周期。

4 结论

(1) 电热爆炸喷涂技术是一项新兴的且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喷涂技术,其制备的喷涂层组织致密,孔隙率低,可以形成微米晶、纳米晶组织结构,尤其是在解决小直径孔类零件内、外表面喷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2) 电热爆炸喷涂工艺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环节,诸如保障喷涂装置稳定性、降低喷涂成本、提高喷涂效率、提高喷涂过程的能量利用率等,这些环节若得到改进,将大大提高电热爆炸喷涂工艺的应用领域。

致谢:

论文内容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华北电力大学刘宗德教授的大力协助,在此深表感谢!

参考文献:

[1] 徐滨士, 等. 再制造工程基础及其应用 [M]. 哈尔

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2] 李业勋. 金属丝电爆炸机理及特性研究 [D]. 绵阳:

中国核物理研究院, 2001.

[3] Vlastōs A E. Near-infrared radiation intensily from

restrikes of exploding wires [J].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968,38(7):3081-3083.

[4] Hocking M G. Thermal plasma weld and detonation

[M]. 1975: 168-175.

[5] Grabatin H, Schlett V, Stuke H, et al. Resistance of

tantalum and columbium coating to propellant gas

erosion [J]. 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Technology.

1985, 3(6): 2545-2550.

[6] Mizusako F, Tamura H, Horioka K, et al. Zr-O-B

ceramics/Ni-20%Cr alloy graded coating produced by

electrothermal explosion spraying [J]. Surface and Coating Technology. 2004, 187(2-3): 257-264.

[7] Kodama T, Keda Y, Tamura H. Reactive thermal

spray by high velocity ceramic je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atings [J]. Journal of

Thermal Spray Technology. 1999, 8(4): 537-544. [8] Kawahara Y. Evaluation of new corrosion-resistant

superheater tubing in high-efficiency waste-to-energy

plants [J]. Corrosion. 1998, 54(7): 576-589.

[9] Tamura H, Konoue M, Sawaoka A B. Zirconium

boride and tantalum carbide coatings sprayed by

electrothermal explosion of powders [J]. Journal of

Thermal Spray Technology. 1997, 6(4): 463-468. [10] Suhara T, Eng D, Kltajima K. Coatings by wire

explosion spraying-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C].

6th International Metal Spraying Conference, Paris,

1970, B: 179-184.

[11] Suhara T, Kitajima K, Fukuda S. The structure and

adhension of coatings deposited by wire explosion

spraying [J]. 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Technology.

1974, 11(4): 787-792.

[12] Nakamura R, Fukuzumi K. Coating properties of

Ni and Ni alloys seposited by wire explosion

spraying method [J]. Welding Journal. 2000, 38(3):

127-133.

[13] Kondo T, Hasebe T, Imaida Y. Wire explosion

spraying for composite coating [C]. The 51th

Japanese Joint for the Technology of Plasticity.

第4期魏世丞等:电热爆炸喷涂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分析13

2000: 27-28.

[14] Tamura H. Effect of surface temperature of substrate in

explosion spraying [C]. The 50th Japanese Joint Conference for the technology of plasticity. 1999: 249-250.

[15] Tamura H, Ogura T, Nagahama M. Spraying of the

brittle ceramic zirconium diboride by a wire explosion technique [J]. Journal of Applied of Physics. 1994, 75(3): 1789-1797.

[16] 卢新培, 张寒虹, 潘垣, 等. 水中脉冲放电的压力特

性研究 [J]. 爆炸与冲击, 2001, 21(4): 282-286. [17] 朱亮, 张周伍. 电爆技术用于超细粉末和表面喷涂

的研究进展 [J]. 材料导报, 2005, 19(12): 76-79.

[18] 张六一. 金属丝爆炸流体动力学方程的数值解法

[C]. 第四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 1988, 10.

[19] 盛季胜, 王依野. 金属丝线爆熔射涂层法 [J]. 表面

技术, 1992, 21(2): 83-85.

[20] 王群. 电爆炸方法制备纳米微粉及其物性研究 [D].

吉林: 吉林大学, 1999.

[21] 张晓萍. 电爆炸丝爆炸冲击波激励气体红外脉冲强

光辐射产生机理的研究 [D]. 长沙: 国防科技大学,

2000.

[22] 吴为民, 刘娆, 张玉萱. 线爆喷涂技术的研究 [J].

电工电能新技术. 1994, 1: 32-36.

[23] 刘宗德, 杨昆, 段鹏, 等. 线爆炸法制备WC-Co

硬质合金涂层的实验研究 [J]. 爆炸与冲击.

2003, 23(2): 116-121.

[24] 刘宗德, 杨昆, 安江英, 等. 纳米材料及其在电力工

业中应用前景 [J]. 现代电力, 2001, 18(4):1-5. [25] 蒲泽林. 电热爆炸法制备亚微米晶涂层的研究 [D].

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 2005.

[26] 徐亮. 电热爆炸超高速喷涂法制备NiAl-TiC复合涂

层的实验研究 [D]. 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 2005. [27] Wei Shi-cheng, Xu Bin-shi, Wang Hai-dou, et al.

Comparison on corrosion-resistance performance of electro-thermal explosion plasma spraying FeAl-base coatings [J].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2007 (201): 5294-5297.

[28] Wei Shi-cheng, Xu Bin-shi, Wang Hai-dou, et al.

High-Temperature corrosion-resistance performance of electron-thermal explosion plasma spraying coating

FeAl-base coatings [J].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2007(201):6768-6771.

[29] 金国, 徐滨士, 王海斗, 等. 电热爆炸喷涂WC/Co

涂层组织性能研究 [J]. 金属热处理. 2006, 342(31):

23-25.

[30] Jin G., Xu B S, Wang H D, et al. Microstructure and

wear resistance performance of the electro-thermal

explosion sprayed stellite coating used for remanufacturing [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 12(suppl. 2): 207-210.

作者地址:北京丰台杜家坎21号院士办 100072

Tel:(010)66718541

E-mail:wsc33333@https://www.wendangku.net/doc/b112650989.html,

****************************************** ?学术动态?

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

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10月在武汉召开

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主办的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定于2008年10月10~13日在武汉召开。大会主题是:中国表面工程的创新与挑战。内容:(1) 行业、技术发展方向概论;(2) 国外考察报告;(3) 表面工程基础理论,表面和界面科学;(4) 表面工程新技术和新方法;(5) 涂料和涂层技术;(6) 材料的腐蚀行为研究;(7) 电化学表面工程技术;(8) 物理气相沉积和化学气相沉积薄膜技术;(9) 分子薄膜技术与微纳米制造;(10) 三束表面改性、化学热处理;(11) 各种热喷涂技术;(12) 摩擦、磨损与润滑;

(13) 钢铁及有色金属表面转化技术;(14) 防锈及缓蚀技术;(15) 表面装饰和防护;(16)再制造中的自动化表面工程;(17)表面技术的典型工程应用;(18) 表面工程装备、检测技术与环境保护;(19) 其它表面工程相关研究。

大会秘书处地址:武汉市宝丰路126号(430030)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组委会)

电话:(027)83641631

E-mail:changfan02@https://www.wendangku.net/doc/b112650989.html,

2020年喷涂机器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020 年【喷涂机器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 分析报告 2020 年 3 月

目录 1. 喷涂机器人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6) 1.1 喷涂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6) 1.2 喷涂机器人行业结构分析 (6) 1.3 喷涂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6) 1.4 喷涂机器人行业 PEST 分析 (7) 1.5 喷涂机器人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分析 (10) 1.6 喷涂机器人行业特征分析 (11) 2. 喷涂机器人行业驱动 (12) 2.1 市场驱动分析 (12) 2.2 人口红利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14) 2.3 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4) 2.4 宏观环境下喷涂机器人行业的定位 (15) 2.5 “十三五”期间喷涂机器人建设取得显著业绩 (15) 3. 喷涂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景 (16) 3.1 中国喷涂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6) 3.2 喷涂机器人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18)

3.3 中国喷涂机器人行业市场增长点 (18) 3.4 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19) 3.5 喷涂机器人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19) 3.6 喷涂机器人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20) 3.7 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22) 3.8 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22) 3.9 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22) 4. 喷涂机器人行业竞争分析 (24) 4.1 喷涂机器人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24) 4.2 中国喷涂机器人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6) 4.3 中国喷涂机器人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6) 4.4 初创公司大独角兽领衔 (27) 4.5 上市公司双雄深耕多年 (28) 4.6 互联网巨头综合优势明显 (29) 5. 喷涂机器人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30) 5.1 基础工作薄弱 (30) 5.2 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30)

焦化厂炼焦车间火灾爆炸危险分析实用版

YF-ED-J279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焦化厂炼焦车间火灾爆炸危险分析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焦化厂炼焦车间火灾爆炸危险分 析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炼焦车间由焦炉、熄焦(湿法)系统和筛、 贮焦系统组成,本系统涉及焦炭、焦炉煤气、 高炉煤气、焦油、粗苯、氨气等易燃易爆物 质,因此如果系统内大量的阀门、管道、设备 如上升管、集气管、废气开闭器、焦炉加热设 备如果存在焊接缺陷、密封不严、安全附件不 全、密封不严、材质选用不当导致泄漏,存在 火灾爆炸的危险。 在焦炉地下室或者在带煤气抽堵盲板时, 如煤气大量逸出,与火源接触,存在发生着

火、爆炸事故的危险性;在带煤气作业时如使用铁质工具、附近有火源或裸漏的高温蒸汽管道,存在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煤气管道停产检修时,管道内的萘等存积物或硫化铁有自燃起火的危险;煤气设备动火时泄漏以及煤气设备停产检修时,煤气未清扫干净,又未准备好灭火设施而动火,以及雷击或焦炉煤气放散口积存硫化铁,均存在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 在炼焦生产及检修中,如果存在设备缺陷、切断煤气措施不力,存在火灾爆炸的危险,如1981年7月29日某焦化厂一炼焦车间1号炉回炉煤气总阀检修,因用于切断煤气的阀门不严,仍有部分煤气泄霉,当打开检修时,煤气冒出引起火灾,烧坏焦炉配电线路,造成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考试题

案例分析 一、材料:某年某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4人死亡。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矿井需要总风量4700M2/min,总入风量5089M2/ min,总排风量5172M2/min。该矿2000年经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事故地点位于-水平某采区左翼已贯通等移交的准备采煤工作面。事故调查组确认这是一起特大瓦斯爆炸责任事故,其中事故的原因是: 1、事故直接原因: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回风上山通风设施不可靠,严重漏风,导致工作面处于微风状态,造成瓦斯积聚;作业人员违章实验放炮器打火引起瓦斯爆炸。 2、事故间接原因 (1)安全管理松散,安全责任制不落实。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矿各级领导没有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巷道贯通和贯通后通风系统调整实施现场指挥。风门没有专人管理,致使风门打开,风流短路,造成准备采煤工作面微风,导致瓦斯积聚。 (2)瓦斯检查制度不健全,瓦斯检测员漏岗、漏检。没有制定瓦斯检测员交接制度,没有按规定检查瓦斯、漏检、假检。在没有对工作面进行瓦斯检查情况下,违章指挥工人进入工作面作业。 (3)违规作业。贯通后的通风系统构筑物未按设计规定材质要求安设木质调风门,而是设挡风帘,漏风严重,造成准备工作面风量不足。 (4)“一通三防”管理工作混乱。瓦斯检测员未经矿务局培训就上岗作业;瓦斯日报无人检查和查看,记录混乱;通风调度水平低下,不能协调指挥生产。 (5)技术管理不到位。巷道贯通和通风系统调整计划与安全措施等,矿总工程师未按规程规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批,导致作业规程编制内容不全,无针对性安全措施和明确的责任制,无法指挥生产。 (6)安全投入不足。全矿共有9个作业地点,仅有14台便携式报警仪使用,全矿无瓦斯报警矿灯,二道防线不健全。 (7)采煤工作面接续紧张,导致只注意进尺,不注意安全,无规程作业,违章指挥现象经常发生。 问题:请根据事故调查组分析的事故原因,为该矿拟订事故整改和预防措施。

喷涂机器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分析)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112650989.html, 喷涂机器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用途:发改委甲级资质、立项、审批、备案、申请资金、节能评估等) 版权归属:中国项目工程咨询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112650989.html, 编制工程师:范兆文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112650989.html,/ 【微信公众号】:中国项目工程咨询网或 xmkxxbg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喷涂机器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喷涂机器人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喷涂机器人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喷涂机器人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喷涂机器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喷涂机器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喷涂机器人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喷涂机器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喷涂机器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北京国宇祥国际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咨询公司,我们拥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咨询资格、我单位编写的可行性报告以质量高、速度快、分析详细、财务预测准确、服务好而享有盛誉,已经累计完成6000多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编写,可以出具如下行业工

涂装车间调漆间安全规定

调漆间安全操作规程 主要危险因素:火灾、爆炸。 主要危害因素:中毒。 主要环境因素:大气污染、土地污染。 1.调漆间基本要求 1.1.所有操作必须先接地,后进行正常作业。所有操作有双手完成,严禁用脚做蹬踏等危险动作。 1.2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鞋或导电鞋,穿着时及时清理鞋底的污垢。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不得穿用丝绸、合成纤维等易于产生和积聚静电荷的材料制成的内衣。定期清洗连体服。 1.3. 作业人员不应佩戴孤立的金属物体 1.4. 在调漆间工作的人员,应进行定期的防静电危害培训以及紧急逃生培训。调漆间作业人员都应采用定岗、定职、定责进行管理,接受安全作业、维修、个人防护、意外情况处理、放火灭火、涂料储存与管理及使用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再培训,并将培训日期、内容等记录在案备查。所有接受培训人员应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 1.5. 非授权人员禁止进入调漆间,对检查考核人员,经车间主任或安全工程师确认并同意后,配备公用的个人防静电装备。由车间对口人员陪同并告知有关规定。

1.6. 严禁将火源以及非防爆设备带入作业场所。调漆间入口及其他禁止明火和产生火花的场所,应由禁止烟火的安全标志。 1.7.在调漆间等易燃易爆场所未经授权严禁使用明火。加漆设备、储存容器、通风管道和物料输送系统等停产检修时,如需采用电焊、气焊、等明火作业,应经安全、消防部门审核批准,严格执行动明火安全制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1.8. 严禁在调漆间内使用手机、对讲机等一切通讯器材,调漆间应当设置醒目的防火标志,进入调漆间区域的人员,必须交出携带的对讲机及手机; 1.9. 沾有涂料、溶剂等易燃物质的棉纱、抹布等物品应放入带盖的金属箱内,当班清除处理,严禁乱抛。易燃易爆区域内的金属容器均需要进行接地。 1.10. 调漆区域允许存放一定量的涂料及辅料,但不应超过一次加漆的用量。 1.11. 通风与净化:确保送排风风设备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1.1 2. 严禁在调漆间用铁器敲打设备; 1.13. 调漆间使用的工具、设备必须是防爆级别; 2涂料接货、输送、调漆 2.1输送涂料、溶剂、稀释剂的管道应连接完好,严禁滴漏,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点检。 2.2. 按标识堆入存放点,醒目处标明储存物品的名称、性质且贴有MSDS资料,搬运时要小心轻放,13KG包装堆放高度不得超过2层;

喷涂机器人项目立项报告

喷涂机器人项目 立项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摘要 该喷涂机器人项目计划总投资6217.5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174.7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3.23%;流动资金1042.7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77%。 达产年营业收入7727.00万元,总成本费用5890.73万元,税金及附加106.43万元,利润总额1836.27万元,利税总额2195.98万元,税后净利润1377.2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818.7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9.53%,投资利税率35.32%,投资回报率22.15%,全部投资回收期6.01年,提供就业职位113个。 坚持安全生产的原则。项目承办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设项目消防、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管理规定,认真贯彻落实“三同时”原则,项目设计上充分考虑生产设施在上述各方面的投资,务必做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工作贯穿于项目的设计、建设和投产的整个过程。 喷涂机器人是可进行自动喷漆或喷涂其他涂料的工业机器人。喷漆机器人主要由机器人本体、计算机和相应的控制系统组成,液压驱动的喷漆机器人还包括液压油源,如油泵、油箱和电机等。喷漆机器人广泛用于汽车、仪表、电器、搪瓷等工艺生产部门。 报告主要内容:基本信息、项目必要性分析、市场分析、调研、建设规模、选址评价、建设方案设计、工艺技术说明、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

安全管理、项目风险、项目节能评估、项目进度计划、项目投资方案分析、项目经济评价、评价结论等。

喷涂机器人项目立项报告目录 第一章基本信息 第二章项目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建设规模 第四章选址评价 第五章建设方案设计 第六章工艺技术说明 第七章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第八章安全管理 第九章项目风险 第十章项目节能评估 第十一章项目进度计划 第十二章项目投资方案分析 第十三章项目经济评价 第十四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第十五章评价结论

钢桶喷涂生产发生火灾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示范文本

钢桶喷涂生产发生火灾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钢桶喷涂生产发生火灾的原因分析及预 防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钢桶喷涂烘干线的概况 这几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全国各制桶厂 家,为了争夺市场,除提高钢桶本身的质量外,纷纷在钢 桶的外观涂装上投资,花大本钱,改变钢桶的外观质量。 为此钢桶的外表面清洗、喷涂、烘干设备及输送生产线纷 纷在全国各制桶厂家建成。由于各厂家的经济情况不等, 所以所建的生产线良莠不齐。但大体的结构原理基本相 同。喷涂方式大都采用静电喷漆和高压无气喷漆两种;清 洗方法有浸渍清洗和喷淋清洗;烘干窑有立式和卧式之 分,大多采用远红外辐射干燥。 由于各生产厂家的清洗、喷涂、烘干生产线质量不

同,有的是成套购买的;有的是单件购买自己组装的;有的是自行设计制作的。所以生产线的生产能力也不相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尽相同的。 二、钢桶喷涂烘干线发生火灾的原因分析 钢桶喷涂烘干线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大概有一下几种: 工程设计施工遗留的问题 在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最大的遗留问题是不作建筑防火分隔。整个一个钢桶喷涂烘干室有的1000平方米,有的几千平方米的厂房都不作分隔,发生特大火灾时束手无策,经济损失严重。有的烘干炉在施工时,质量低劣,炉内电热元件的接线头接触不良,从而产生打火现象,极易引发火灾。还有的烘干炉引风滤气装置质量差或不稳定,常常失去作用,导致炉内可燃性气体不能及时排出而超出允许浓度而发生爆炸。

沟煤矿“3.24”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一、通沟煤矿“3.24”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简况 事故时间:2011年3月24日8时36分 事故单位: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通沟煤矿 经济类型:私营企业 事故地点:井下+428.5m回风巷与第一小川的交叉口处事故类别:瓦斯事故事故性质:责任事故 人员伤亡情况:死亡13人,伤6人 直接经济损失:892.5万元 (二)矿井概况 通沟煤矿位于白山市浑江区通沟街道,原为通化矿务局八道江煤矿小井公司一号井,1997年建井并投产,设计生产能力2万吨/年。后几经转卖,现由吕春和独自经营,属乡镇煤矿。矿井核定生产能力4万吨/年,法定代表人、矿长为吕春和。该矿井“五证一照”齐全,均在有效期内。 通沟煤矿井田内含煤两层,即3A层和3B层,3B层全区发育,为主采层,煤层平均厚度为2.91米。该矿属低瓦斯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0.29立方米/分钟,相对瓦斯涌出量5.9 立方米/吨;煤尘无爆炸性,属自燃煤层。 矿井开拓方式为两斜井一立井联合开拓,通风方式为边界抽出式(斜井入风、立井回风),主要通风机为FBCZ№10/15型,安装有 KJ-19N安全监控系统,采用斜井串车提升。 该矿地面标高为+485米,井下最低开采标高为+421米。 新鲜风流通过主井进入井下后在+421入风巷分成两股,一股流向井田东侧,通过设在第一回风巷外侧的两台局部通风机向井田东侧的两个掘进工作面强制供风。 另一股新鲜风流流向井田的西侧,通过设在+422米的一台局部通风机向井田西侧掘进工作面强制供风。 井下乏风最后在+432米回风巷汇合,经回风立井排到地面。 事故前,该矿井下有三个掘进工作面,没有正规回采工作面。井田的西侧一个,叫第二掘进工作面,当时正常掘进;在井田的东侧两个,叫第一、三掘进工作面,当时正在进行巷修作业。 在井田的东侧沿煤层底板平行掘送了两条下山,分别叫一号下山、二号下山,在这两条下山之间平行布置了五条联络小川。 2011年春节前后,省、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均对煤矿春节放假和节后复工工作做出安排,要求所有煤矿都必须经政府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复产,但该矿今年春节放假后,在未经政府有关部门验收的情况下擅自复产。 全国“两会”前,省政府办公厅于2月28日发出明传电文(吉政办明电〔2011〕28号),要求全省小煤矿在“两会”期间一律停产排查隐患,按安全标准进行整改,不经政府有关部门验收坚决不准复产。白山市及浑江区政府安委会根据上级对小煤矿的要求,在“两会”前相继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所属煤矿“两会”期间(3月1日至16日)停止井下全部作业,只允许通风、排水,并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两会”结束后必须经验收合格方可复产。浑江区安委会办公室还专门下发文件,要求“两会”期间对全区煤矿等高危行业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包保,明确了包保人员、包保对象和责任分工。

全球喷涂机器人发展概述(上海环盟)

全球喷涂机器人发展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2012-2017年9月全球喷涂机器人发展情况概述 (2) 3.1.1 全球喷涂机器人发展现状 (2) 3.1.2 全球喷涂机器人发展特征 (2) 3.1.3 全球喷涂机器人市场规模 (4) 3.2 2012-2017年9月全球主要地区喷涂机器人发展状况 (4) 3.2.1 欧洲喷涂机器人发展情况概述 (4) 3.2.2 美国喷涂机器人发展情况概述 (4) 3.2.3 日本喷涂机器人发展情况概述 (5) 3.3 2017-2025年全球喷涂机器人发展前景预测 (7) 3.3.1 全球喷涂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 (7) 3.3.2 全球喷涂机器人发展前景分析 (7) 3.3.3 全球喷涂机器人发展趋势分析 (8) 1

3.1 2012-2017年9月全球喷涂机器人发展情况概述 3.1.1 全球喷涂机器人发展现状 在国外,机器人喷涂已经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有着三十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历史。目前,国外尤以喷枪的建模分析和轨迹优化的研究居多。1986年,Klein首次探讨了喷涂机器人的离线编程技术,建立了喷涂离线编程系统,并能进行交互式设计和喷枪仿真与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分析。1999年,Balkan等人用实验方法建立了涂料的分布方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喷枪模型在平面上的轨迹优化方法,并完成了实验研究。Hansbo等人针对旋转物体热喷涂机器人喷涂时的涂料累积模型进行了机器人运动轨迹优化分析,并进行了实验验证。Vejko等人以降低涂料浪费和电机负载为目标,在保证喷涂质量的前提下对相关的参数进行了优化。2001年,Arikan等人开发了一种喷涂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实现了在线控制涂层厚度。2005年,Sheng等人提出了复杂自由曲面上喷涂机器人喷枪路径规划方法,通过建立优化目标函数来优化喷涂机器人喷枪路径模式及行走方向。Chen等人首次提出复杂曲面喷枪轨迹组合优化时的涂层干涉问题,并通过仿真数据讨论了解决方案。Duncan等人在空间频域的方法上给出了喷涂时路径间距的优化方法。2009年,Chen等人将基于曲面CAD模型的喷涂机器人轨迹规划方法与Atkar的方法进行比较,讨论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2010年,Gyorfi等人考虑到喷枪路径规划时的约束问题,用遗传算法和图搜索方法实现了方案优化。 3.1.2 全球喷涂机器人发展特征 发达国家开始进行工业机器人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位于美国的奥斯汀长桥汽车公司开始设计了三轴工业机器人,主要对车身的表面进行喷漆作业。到了五十年代末年,位于美国考利莫里斯汽车公司设计了一条外车身自动喷涂生产线,主要由三台三轴串联机器人对其进行喷涂作业,大大提高了喷涂效率。但受制于当时三轴喷涂机器人有限的工作范围和其末端较低的挠性,还无法对形状较为复杂的对象进行喷涂作业,或者 2

粉末喷涂车间安全措施(新版)

粉末喷涂车间安全措施(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26

粉末喷涂车间安全措施(新版) 粉末涂料是可燃性物质,具有燃烧和粉尘爆炸的危险。另外,粉尘易引起飞散,有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粉尘爆炸是在粉末涂料与空气呈混合状态,在爆炸下限浓度(随涂料品种而异,一般为20-50g/m3,如环氧树脂粉末的爆炸下限浓度为30g/m3)以上的场所,在有最小着火能(10mJ—40mJ,环氧树脂粉末的着火能为15mJ)以上的点火源场合才能产生。为防止粉尘爆炸,首先消除油粉末喷涂设备产生的点火源,控制粉尘浓度和粉尘飞散。 具体措施: 1、由于在静电涂装设备上使用高压电,须定期检查喷枪和电缆的绝缘性等。 2、在喷涂中,喷枪不能过分接近,更不能接触接地的导体

3、喷漆室、风道、回收装置、运输链、挂具、被涂物等金属机器设备都必须接地良好。 4、被涂物、挂具等不应掉落在喷漆室内。 5、附着在运输链和挂具上的涂膜应定期清理,确保被涂物接地良好。 6、涂装作业人员应穿导电鞋(1MΩ以下),戴除尘口罩。 7、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电气部件与设备应复合该地区的电气规则。电气器具、开关箱等应为除尘型,粉末不应进入。 8、回收装置上设防爆风门,门应朝无人通过的方向开启。 9、回收装置应装备压差计,便于检查。 10、喷漆室、操作室、回收装置、粉末箱等中应备有火灾检测装置及灭火器。 11、为安全,主要设备间应设有连锁装置 如:运输链停……停喷 回收装置压差异常……报警、停喷、运输链停止 火灾检测装置动作……停喷、回收装置停车、风门关闭、报警

某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目录 1、三交河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1) 2、三交河煤矿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4) 3、三交河煤矿“5.30”事故案例 (8) 4、回坡底煤矿“6.25”运输事故案例 (12) 5、回坡底煤矿“2.20”放炮崩人事故案例 (15) 6、回坡底矿洗煤厂“8.26”排矸上站变压器室触电事故案例 19 7、霍宝干河煤矿“11.9”顶板事故案例 (23) 8、霍宝干河煤矿“12.4”2-1081返掘巷断层滞后出水事故案例26 9、霍宝干河煤矿2-112综采工作面出水事故案例 (30)

三交河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三交河煤矿始建于1971年,原属于地方国营矿,1997年霍州煤电集团公司接收为子矿井。 1980年6月8日11时20分左右,三交河煤矿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造成30人死亡,50多人中毒,经济损失约70万元。 一、矿井基本情况 1980年,三交河煤矿为地方国营矿,有职工679人,年产煤150000吨,瓦斯含量为4.06%,属于瓦斯矿井。 二、事故经过 1980年6月4日,矿上决定从6月7日转到西部采区第六顺槽掘进。该顺槽已有四个月没生产,不通风,造成瓦斯积聚,本应先在检查瓦斯,加强通风,排除有害气体后再作业。但是该矿领导没有这样做,而是仓促组织生产。8日11时20分左右,当在六顺槽工作的工人将绞车、电线运到该顺槽210米处时,由于电工带电作业,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当时在井下西区工作的26名工人全部死亡。接着,在抢救过程中,由于管理者没有制定救援方案,冒然指挥,工人自发下井进行抢救,造成二次伤亡,其中50多人中毒,4人死亡,经济损失约700000元。 三、事故原因 1、矿领导一味追求产量、利润,全然不顾工人的生命安全。1980年以来,该县接到国务院和省、地区等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文件共计14个,有的无人阅看,有的只阅不办,有的批给主管部门,但无具

智能机器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智能机器人的现状和发 展趋势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现状和发展 姓名 学号 班级: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现状及其发展 摘要:本文扼要地介绍了智能移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世界各国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发展水平,然后介绍了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分类,从几个典型的方面介绍了智能移动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讨论了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未来技术的展望,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设想,分析我国在智能移动机器人方面发展并提出期望。 关键词:智能移动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趋势 1 引言 机器人是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智能移动机器人则是一个在感知- 思维- 效应方面全面模拟人的机器系统,外形不一定像人。它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试验场,可以全面地考察人工智能各个领域的技术,研究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在有害环境中代替人从事危险工作、上天下海、战场作业等方面大显身手。一部智能移动机器人应该具备三方面的能力:感知环境的能力、执行某种任务而对环境施加影响的能力和把感知与行动联系起来的能力。智能移动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的根本区别在于,智能移动机器人具有感知功能与识别、判断及规划功能[1]。

随着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应用领域的扩大,人们期望智能移动机器人在更多领域为人类服务,代替人类完成更复杂的工作。然而,智能移动机器人所处的环境往往是未知的、很难预测。智能移动机器人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复杂;对智能移动机器人行为进行人工分析、设计也变得越来越困难。目前,国内外对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研究不断深入。 本文对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国内外的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发展,讨论了智能移动机器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智能移动机器人发展的一些设想。 2 国内外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综述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智能移动机器人是第三代机器人[2],这种机器人带有多种传感器,能够将多种传感器得到的信息进行融合,能够有效的适应变化的环境,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治功能。 目前研制中的智能移动机器人智能水平并不高,只能说是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初级阶段。智能移动机器人研究中当前的核心问题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提高智能移动机器人的自主性,这是就智能移动机器人与人的关系而言,即希望智能移动机器人进一步独立于人,具有更为友善的人机界面。从长远来说,希望操作人员只要给出要完成的任务,而机器能自动形成完成该任务的步骤,并自动完成它。另一方面是,提高智能移动机器人的适应性,提高智能移动机器人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这是就智能移动机器人与环境的关系而言,希望加强它们之间的交互关系[3]。 智能移动机器人涉及到许多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关系到智能移动机器人的智能性的高低。这些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多传感信息耦合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就是指综合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感知数据,以产生更可靠、更准确或更全面的信息,经过融合的多传感器系统能够更加完善、精确地反映检测对象的特性,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导航和定位技术,在自主移动机器人导航中,无论是局部实时避障还是全局规划,都需要精确知道机器人或障碍物的当前状态及位置,以完成导航、避障及路径规划等任务;路径规划技术,最优路径规划就是依据某个或某些优化准则,在机器人工作空间中找到

焦化厂炼焦车间火灾爆炸危险分析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2743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焦化厂炼焦车间火灾爆炸危险分析标准版本

焦化厂炼焦车间火灾爆炸危险分析 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炼焦车间由焦炉、熄焦(湿法)系统和筛、贮焦系统组成,本系统涉及焦炭、焦炉煤气、高炉煤气、焦油、粗苯、氨气等易燃易爆物质,因此如果系统内大量的阀门、管道、设备如上升管、集气管、废气开闭器、焦炉加热设备如果存在焊接缺陷、密封不严、安全附件不全、密封不严、材质选用不当导致泄漏,存在火灾爆炸的危险。 在焦炉地下室或者在带煤气抽堵盲板时,如煤气大量逸出,与火源接触,存在发生着火、爆炸事故的危险性;在带煤气作业时如使用铁质工具、附近有火

源或裸漏的高温蒸汽管道,存在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煤气管道停产检修时,管道内的萘等存积物或硫化铁有自燃起火的危险;煤气设备动火时泄漏以及煤气设备停产检修时,煤气未清扫干净,又未准备好灭火设施而动火,以及雷击或焦炉煤气放散口积存硫化铁,均存在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 在炼焦生产及检修中,如果存在设备缺陷、切断煤气措施不力,存在火灾爆炸的危险,如1981年7月29日某焦化厂一炼焦车间1号炉回炉煤气总阀检修,因用于切断煤气的阀门不严,仍有部分煤气泄霉,当打开检修时,煤气冒出引起火灾,烧坏焦炉配电线路,造成停产事故。另外,如果炼焦系统的放散管未按规范要求设计,存在放散管放散时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1985年10月3日某焦化厂以废旧不用的45m焦炉烟囱作煤气自动放散管之用,使煤

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及防范措施

煤矿瓦斯燃爆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第一章采煤工作面瓦斯燃爆事故 案例1:山西焦煤屯兰煤矿2009.2.22瓦斯爆炸事故 2009年2月22日凌晨2时17分,山西焦煤屯兰煤矿井下南四盘区12403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当时在井下的矿工有436人,共造成74人死亡,114人受伤(其中重伤5人),直接经济损失2386.94万元。 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在南四盘区12403综采工作面区域,该工作面开采2#、3#煤层,煤层厚度4.26米,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一次采全高,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37.77 m3/min,瓦斯抽放率44.13%。采用“二进一回”(皮带巷、轨道巷进风,尾巷回风)的通风方式。在1号联络巷安装有两部2×30kw局部通风机和4台风机开关向工作面尾巷14号联络巷密闭施工点供风,在1号联络巷靠尾巷侧约6m处设一料石密闭墙,密闭墙上设有一个调节风窗。2月22日凌晨2时17分,12403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 事故原因:1、12403采煤工作面1号联络巷微风或无风,局部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界限。 2、引爆瓦斯的火源是12403工作面1号联络巷内风机开关内爆炸生成物冲出壳外,引爆壳外瓦斯。爆炸破坏瓦斯抽放管路,管路内瓦斯参与爆炸并沿瓦斯抽放管路传爆。 案例2:余吾煤业2011.6.22瓦斯燃爆事故 2011年6月22日,余吾煤业N1203工作面发生一起瓦斯燃爆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经过:N1203工作面位于北一采区,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2.1m3/t,煤层平均厚度为6.6m,采用大采高低位放顶煤综合机械化开采,采高3.2m,放煤高度3.4m。工作面长度301.67m,推进长度1024.3m,工作面采用“两进两回”通风系统,工作面总风量为5592 m3/min(回风巷1420 m3/min、瓦排巷4172m3/min)。回采至停采线约80m处时,工作面距煤溜机头45-60架左右发生瓦斯燃爆。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事故发生前,工作面有明显的顶板来压声响,同时工作面煤墙有片帮漏矸现象。经综合分析认为,顶板周期来压造成工作面机组后滚筒附近顶梁上部瓦斯突然大量涌出,同时遇火(可能是顶部煤矸冒落摩擦支架前梁或其他原因产生火源)引起局部瓦斯爆燃。 间接原因:瓦斯抽采未真正实现高瓦斯矿井变低瓦斯矿井;对支架顶梁上部等非可控范围内局部瓦斯积聚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对支架顶梁上部岩石垮落与支架前梁摩擦或采煤机滚筒切割石头产生火源可能导致事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且相关安全制度和技术措施不完善;防治瓦斯燃烧应急装备、措施不完善。 综合防范措施 1、依据初采期间采空区顶煤可能大面积冒落最大瓦斯绝对涌出量计算工作面配风量,工作面各条巷道的风速和风量要根据瓦斯涌出量情况合理调配。严禁风量不足作业和超通风能力生产。 2、高瓦斯、突出矿井要建立瓦斯抽采达标评判体系,严禁超瓦斯抽采能力生产。 3、严禁在微风、无风的联络巷、硐室等处和瓦排巷、专回等瓦斯易积聚区域安设电气设备。安在采掘工作面回风巷的电气设备每班至少检查一次瓦斯。 4、严禁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失爆。

涂装车间危险辨识(2020年)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涂装车间危险辨识(2020年)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涂装车间危险辨识(2020年) 涂装二车间承担神龙汽车公司3号平台T63系列、X7、W23乘用车(属于乘用车)车身优质装饰保护性涂层的涂装任务。新增设备包括:前处理设备、电泳设备、水处理设备、喷涂机器人、烘干室等。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有: 1.火灾爆炸 (1)由于喷涂用漆(有机溶剂二甲苯)为易燃易爆物质,这些物质一旦发生泄漏,遇到明火、热源、静电等激发能源,可能发生火灾甚至爆炸事故 (2)调漆间生产时有甲苯及二甲苯等易燃易爆挥发性气体产生,这些气体一旦在车间内达到爆炸极限浓度后,遇到明火或由于静电产生的火花、金属物体撞击产生的火星,都会发生火灾甚至爆炸。 (3)如果烘干室炉涂料挥发气体没有及时充分排空,可能会导致爆炸、爆燃事故,爆炸事故往往是伴随着二次灾害——火灾。一

般来说,导致炉内可燃气体集聚而燃爆的原因有很多:通风系统出现故障使室内爆炸性混合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室内气体压力超过警戒值而报警系统未报警、泄压装置失效等。 (4)天然气调压站主要是将城市中压管网来的天然气调压后供应涂装车间使用,天然气为易燃易爆物质,一旦发生泄漏,遇热源、明火、火星、火花等,可能发生火灾甚至爆炸事故。 2.物体打击 悬挂链系统由轨道、链条、导轮、驱动装置和吊具等组件构成。如果其组件中有一个出现故障或缺陷,可能会导致链条断裂而造成物体打击伤害。 3.触电 涂装车间外将贴建配电所、车间变电所,由于人员误靠、接地装置失灵、外壳带电、操作工人在检查或者维修过程中没有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进而发生触电事故。 4.毒物伤害 尽管整个调漆及喷涂过程为封闭过程,但由于油漆溶剂为易挥

国内外机器人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国内外机器人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世界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1、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过去十多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景气度较高,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销售量达到248000台,同比增长15%,2002-200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为8.6%,2009-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为23.5%,是过去6年的2.7倍,近几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增速明显加快。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的总销量占全球销量的3/4。中国、美国、韩国、日本、德国、以色列等国是近年工业机器人技术、标准及市场发展较活跃的地区。 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 2、工业机器人发展高度集中 工业机器人的主要产销国集中在日本、韩国和德国,这三国的机器人保有量和年度新增量位居全球前列。 日本、韩国和德国的机器人密度和保有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据IFR统计,2014年日本每万名工人拥有323台工业机器人,韩国为437台,德国为282台;2013年日本的机器人保有量为30.4万台,韩国为15.6万台,德国为16.8万台。 2014年,日本、韩国、德国三国的机器人市场新增量占全球的30.9%,市场规模分别为2.9万台、2.1万台、2万台。受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2014年三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占全球市场总额的30.9%,同比减少6.6%。日本机器人市场成熟,其制造商国际竞争力强,发那科、那智不二越、川崎等品牌在微电子技术、功率电子技术领域持续领先。韩国的半导体、传感器、自动化生产等高端技术为机器人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德国工业机器人在人机交互、机器视觉、机器互联等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德国本土的库卡公司是世界工业机器人四大制造商之一,年产量超过1.8万台。 3、服务机器人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服务机器人主要包括专业服务机器人和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化程度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受到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刚性需求的驱动,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和物联网、大数据、计算机、人机交互等先进技术快速迭代的影响,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空间巨大。2017年服务机器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4%,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17年达到461.8亿美元。

“8.2”昆山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1]

“8.2”昆山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背景 江苏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坐落于昆山经济开发区,创办于1998年,已有10多年的历史,主要从事铝合金表面处理,表面镀层有铜镍铬,对高低档的铝合金制品均可以进行电动加工。公司通过了相关的ISO和美国的OEM认证,厂房面积达到五万多平方,职工有五百多名,有4条现代化全自动电镀生产线。2014年8月2日上午7时37分许,该公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当时在车间上班的员工261人。爆炸发生后,当场确认死亡44人,随后在前往医院救治途中和在抢救过程中死亡24人,截至8月4日,爆炸共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 二、事故分析 (一)直接原因 事故车间除尘系统较长时间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集聚。除尘系统风机开启后,打磨过程产生的高温颗粒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1号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桶内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粉尘云的引燃温度,引发除尘系统及车间的系列爆炸。 因没有泄爆装置,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燃烧物瞬间经除尘管道从各吸尘口喷出,导致全车间所有工位操作人员直接受到爆炸冲击,造成群死群伤。

原因分析: 由于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整个环境具备了粉尘爆炸的五要素,引发爆炸。粉尘爆炸的五要素包括:可燃粉尘、粉尘云、引火源、助燃物、空间受限。 1.可燃粉尘。 事故车间抛光轮毂产生的抛光铝粉,主要成分为88.3%的铝和10.2%的硅,抛光铝粉的粒径中位值为19微米,经实验测试,该粉尘为爆炸性粉尘,粉尘云引燃温度为500℃。事故车间、除尘系统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沉积。 2.粉尘云。 除尘系统风机启动后,每套除尘系统负责的4条生产线共48个工位抛光粉尘通过一条管道进入除尘器内,由滤袋捕集落入到集尘桶内,在除尘器灰斗和集尘桶上部空间形成爆炸性粉尘云。 3.引火源 集尘桶内超细的抛光铝粉,在抛光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初始温度,比表面积大,吸湿受潮,与水及铁锈发生放热反应。除尘风机开启后,在集尘桶上方形成一定的负压,加速了桶内铝粉的放热反应,温度升高达到粉尘云引燃温度。 (1)铝粉沉积:1号除尘器集尘桶未及时清理,估算沉积铝粉约20千克。

某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某年某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4人死亡。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矿井需要总风量4700M2/min,总入风量5089M2/ min,总排风量5172M2/min。该矿2000年经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事故地点位于-水平某采区左翼已贯通等移交的准备采煤工作面。事故调查组确认这是一起特大瓦斯爆炸责任事故,其中事故的原因是: 1、事故直接原因: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回风上山通风设施不可靠,严重漏风,导致工作面处于微风状态,造成瓦斯积聚;作业人员违章实验放炮器打火引起瓦斯爆炸。(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 2、事故间接原因(为什么会有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 (1)安全管理松散,安全责任制不落实。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矿各级领导没有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巷道贯通和贯通后通风系统调整实施现场指挥。风门没有专人管理,致使风门打开,风流短路,造成准备采煤工作面微风,导致瓦斯积聚。 (2)瓦斯检查制度不健全,瓦斯检测员漏岗、漏检。没有制定瓦斯检测员交接制度,没有按规定检查瓦斯、漏检、假检。在没有对工作面进行瓦斯检查情况下,违章指挥工人进入工作面作业。

(3)违规作业。贯通后的通风系统构筑物未按设计规定材质要求安设木质调风门,而是设挡风帘,漏风严重,造成准备工作面风量不足。 (4)“一通三防”管理工作混乱。瓦斯检测员未经矿务局培训就上岗作业;瓦斯日报无人检查和查看,记录混乱;通风调度水平低下,不能协调指挥生产。 (5)技术管理不到位。巷道贯通和通风系统调整计划与安全措施等,矿总工程师未按规程规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批,导致作业规程编制内容不全,无针对性安全措施和明确的责任制,无法指挥生产。 (6)安全投入不足。全矿共有9个作业地点,仅有14台便携式报警仪使用,全矿无瓦斯报警矿灯,二道防线不健全。 (7)采煤工作面接续紧张,导致只注意进尺,不注意安全,无规程作业,违章指挥现象经常发生。 问题:

喷涂工艺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喷涂工艺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近年来,国内电子产品制造业迅速发展,带动了与之相关的零部件喷涂业的发展,喷涂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仅在苏州地区近两年来生产规模能力就扩大了2-3倍,工艺和装备变革迅速,在消防技术方面也面对着新的课题和任务。笔者认为,相对于传统的喷涂技术和工艺,新工艺表现为高度的自动化和大规模的流水作业,厂房的结构、规模向大型钢结构演变,消防装备和技术上更为先进,因此,需要在消防设计、消防技术审批方面及时应对这些新的变化,而应对的基础则建立在对喷涂工艺特点及火灾危险性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上,显然,喷涂工艺的火灾危险性分析十分必要,现结合生产实例,提出几点看法。 一、喷涂车间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其重要性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以下简称《建规》)规定,“生产的火灾危险性是按生产过程中使用或加工的物品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类的”,喷涂车间随着不同的生产工序,有着不同的火灾危险性。喷漆室和油漆调配存放间使用或存放甲、乙类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如有机溶剂、油漆等,为甲、乙类火灾危险性。占车间面积比例较大的前处理等其他工序,火灾危险性较小,一般为丙、丁、戊类生产。因此,在喷涂车间工厂设计中,有的将车间整体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定为甲、乙类的,也有的将其定为丙、丁、戊类的。针对不同的生产类别,消防系统选择和设施规模、配置要求差别很大,同时对厂房耐火等级、结构防火措施、防火分区面积划分乃至工艺材料的选择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例如,将车间整体火灾危险性定为甲、乙类,根据《建规》要求,厂房耐火等级必须是一、二级,而目前喷涂车间普遍采用的轻钢结构厂房耐火性能较低,按照现行规范要求,较难达到较高的耐火等级。因此,合理确定涂装车间整体的生产类别,是关系到车间经济、适用和生产安全性的首要问题。 二、喷涂车间火灾危险性的确定 根据喷涂工艺的特点,其火灾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使用的涂料本身具有一定的火灾危险性。在我国现行的《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GB6514-95)中将含各种有机溶剂的涂料分为甲类,粉末涂料为乙类,水性涂料、乳胶涂料为丙类。参照涂料本身的火灾危险性,可以对不同的工序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定性。但如何确定涂装车间整体的生产类别,则应参照《建规》的有关的规定。 在《建规》中,根据生产性质、操作条件、保护措施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现有生产厂房的火灾危险性按照甲、乙、丙、丁、戊的顺序分为5类,其中甲类厂房火灾危险性最高,戊类最低。 从喷涂工艺使用甲乙类物品的范围来看,其使用有机溶剂和涂料的区域限定于厂房的局部,不可能笼统地整体定性为甲、乙类。《建规》第3.1.1条中规定:对于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时,封闭喷漆室间内保持负压,且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油漆工段占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不应超过20%”。该规定是对封闭喷漆工艺面积的规定,目前新建的喷涂车间,多数采用了专门的喷漆设备,如水帘、水旋和文氏喷漆室,均为钢制封闭设备,送排风系统完备,室内可通过调节保持负压,电器设备和灯具等均按防爆要求设置,并大都配备可燃气体浓度报警系统,具备了封闭喷漆工艺的要求,该工段占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不应超过20%。所以对于丁戊类厂房整体而言,包括喷漆、封闭流平(晾干)、封闭烘干设备和油漆调配存放间在内的面积总和不应超过全车间面积的20%。否则,生产类别不应定性为丁戊类生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