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巧用阐释学方法提升高中学生阅读能力

巧用阐释学方法提升高中学生阅读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312804077.html,

巧用阐释学方法提升高中学生阅读能力

作者:张晓丽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3年第05期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68-02

高中语文教学计划中,阅读是重要的内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各种文体文本,能够比较贴切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并且能够上升到审美的层次,是语文老师的主要任务。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除了传统的“多读、多看、多写”等理念之外,借鉴西方阐释学的理论对学生进行拓展性训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对理论资源的灵活运用。

一、阐释学的理论

阐释学(hermeneutik),有称为“解经学”或“注释学”。其实解经学在中国不乏传统,比如我们的注经传统,这就是一种阐释学的研究方式。但阐释学从理论建构上来讲,还是来自于西方的哲学理论。其理论资源来源有三,即古代的巫师占卜圆梦、基督教牧师讲经布道以及学者对远古典籍的注疏。19世纪,德国神学家和哲学家弗里德利希施莱尔马赫把语义学和《圣

经》注疏的局部规则结合起来,建立起总体的阐释学。施莱尔马赫从具体文字的诠释技巧出发,首先研究如何把阐释过程各个方面统一起来这一核心问题。他认为,关键是避免误解。文字的字面意思不一定能够完全表达文字的原意,因为时间的流逝,阅读语境的变化造成了今人对过去的文字的理解可能有误解,甚至已不能理解,因此需要通过一种设释技巧,利用科学方法重建当时的历史环境,才能把隐没的意义再现出来。

施莱尔马赫之后,德国哲学家狄尔泰受当时实证主义的影响,进一步发展了诠释学。狄尔泰一直力图将历史科学改造成如同自然科学那样的确凿知识。在他看来,人类生活留下的诸多痕迹和符号,是后人籍以与前人建立跨时空联系的桥梁。通过阐释认识前人,由此认识当时的生活,最终认识到历史。最具超越时空意义的符号是文字著述,是文学、艺术、哲学等精神文化的创造。所以,狄尔泰也把文字的理解和诠释看成最基本的阐释活动。

结合现象学之后,现代阐释学有了更重要的发展和理论突破,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加德默尔。现代阐释学认为,历史是过去、现在和将来之间一种活的对话,应尽力清除实现这种对话的障碍。阐释学倾向于对过去的作品进行集中性研究,认为批评的主要作用即在于认识经典的作用。在文学批评实践中,阐释学对作品原意的兴趣非常浓厚,并尝试寻找作者意向与这种原意之间的联系,这就超出了文字诠释的范围。海德格尔从哲学的角度,对“阐释的循环”进行了重新评价,他认为,对任何东西的理解,都不是用空白的头脑去被动接受的,而是以头脑里预先准备好的思想内容为基础的,这就是所谓的“先结构”,这使理解和解释总带着解释者自己的历史时代的色彩。所以,阐释的循环不可避免,认识过程本身就是螺旋式上升的。一方面恪守传统的阐释学者认为批评都是创作的附庸,另一方面,现代阐释学在某种意义上又赞成批评作为一种创作的合理性意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