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产业结构趋同分析_以京津冀为例

产业结构趋同分析_以京津冀为例

产业结构趋同分析_以京津冀为例
产业结构趋同分析_以京津冀为例

瞭望环渤海

摘要:京津冀,覆盖了北京、天津、河北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因而区域间过度的产业结构趋同必然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目前,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已经阻碍了区域整体的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京津冀产业结构趋同的现状,并提成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京津冀;产业;趋同;对策

Abstract:beijing-tianjin-hebei includes three dif ferent administrational regions,thus the overwhelmimg industry isomorphism among the regions would bring about negtive influence on the regional economy. Undoubtedly,at present,the industry isomorphism has been hampering the local development among beijing-tianjin-hebei.In this paper,the position of the industrial isomorphism is analyzed,and relative countermeasures are given.

Keywords:beijing-tianjin-hebei;industry;isomorph ism;countermeasure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产业趋同已经成为经济学界长期关注的主题。目前,学者们普遍认为产业趋同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竞争,而过度的趋同将对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京津冀,覆盖了北京、天津、河北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加之处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的核心重要区域,越来越引起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瞩目。诸多学者也将彻底改变我国区域发展“南高北低”的不平衡状况的重任寄厚望于京津冀。但目前,与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相比,京津冀区域整体实力尚有明显差距。区域间经济发展尚未形成互补、互动、互促的关系。重要的是,产业结构趋同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繁荣。

一、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现状

产业结构趋同也称作产业结构同构化,是指各地区产业结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种共同的相似倾向。也可以指在各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不断出现和增强的区域间结构的高度相似趋势。与长三角相比,京津冀区域的产业趋同更多体现的是由资源要素禀赋催生。在此种情况下,相邻省市间达到一定程度,容易产生局部市场内的供过于求的现象,从而会影响、制约区域经济整体的发展。

1.产业结构相似性高

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化程度或差异程度,可以用联合国推荐的相似系数来衡量。相似系数越接近于1,说明这两个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化程度越高。总体上,京津冀各省市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京津之间在1993~2005年间,绝大多数年份的相似系数在0.93以上,2003年更是达到了0.9803,而2007年此数值下降至0.87。京冀之间经过15年的调整,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已经从0.8765下降至低于0.4。2000年前,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还高于0.8,而2000年之后,在前五年时间里,此系数低于0.6。在京津冀区域间,京津之间的产业结构趋同化程度最高,一直处于0.9左右。津冀之间次之,但也维持在0.5以上,而自2000年之后,京冀之间产业结构趋同化程度减弱,效果明显。这通过主要产品专业化相似系数的计算也得到了证实。在4种主要机械加工领域,汽车、轿车是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的主要优势产品。天津和河北之间相同的的主要优势产品有摩托车、碳酸钠、化学纤维、化学农药原药原盐、精制食用植物油。

京津冀各省市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

产业结构趋同分析

□邱凤霞1陈凤新1贺桂欣1王小东2

(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0;2.中共昌黎县委党校)

年份京/津京/冀津/冀

19930.95970.81970.8312

19940.95850.87650.8391

19950.86440.77660.8346

20000.95720.43460.5661

20010.93360.44830.5781

20020.97200.48920.5262

20030.98030.51140.5720

20040.96100.48180.5326

20050.95970.35890.5104

20070.87000.38400.6769—以京津冀为例

65

2009年12月Special Zone Economy特区经济

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 2009年12月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计算所得。相关的变化,先反映了各地已主动调整各自的产业发展,调整也出现了成效。但由于京津冀区域在历史基础、资源结构、社会文化、地方制度等决定经济行为的主要外生变量上具有较多的相似性,无形中形成了一个接受产业转移的“无差异平台”,均质化的环境使各层次区域在接受来自核心地区和地区外的产业和技术转移中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进而在相关区域形成“重合”产业,从而造成产业趋同现象有所回升。

2.工业中各行业区际分工程度不高

通过比较2007年京津冀三地工业区位商大于1的行业,可以得到如下结论。2007年北京市工业区位商大于1的行业有6个,占工业行业总数的24%,天津市有7个,占其总数的29.17%,而河北省有10个,占工业行业总数的38.46%。在北京和天津之间,区位商均大于1的行业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四个。而在北京和河北之间,区位商均大于1的行业有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及炼焦加工业、医药制造业三个。在天津和河北之间,区位商均大于1的行业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

3.工业中各行业整体利润率低

一般而言,若产业趋同带来“重复建设”,区域内集聚程度高的行业应呈现出更为典型的“恶性竞争”现象,带来的必然结果是行业具有较低的利润水平。本文中,以行业的利润总额与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来测度相关利润水平。考察京津冀三地的工业全行业状况,北京工业行业中52%的行业利润水平低于全国相关行业的水平,天津为82.6%,河北为42.3%。

在北京市区位商大于1的6个行业中,只有1个行业的利润水平低于全国相关行业的水平。天津区位商大于1的7个行业中,有4个行业的利润水平低于全国相关行业的水平。而河北区位商大于1的10个行业中,有5个行业的利润水平低于全国相关行业的水平。

二、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对策

总体上,京津冀区域趋同的优势行业,其行业本身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较强的政府投资或行政推动背景。因而,地方利益的刺激下重复建设现象有可能预演愈烈。而这时产业趋同所导致的恶性竞争最终会破环产业的发展。

1.消除壁垒,强化促进产业协调、错位发展的环境

京津冀区域整体要不断进行协调,以形成更高层次的错落有致的产业结构。在环境营造上,三方要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北京是我国科技实力最雄厚、人力资本最丰富的地区;天津制造业在总体规模和技术密集度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河北省虽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也具有很多优势。特别是在资源供给(包括农产品供应)、物流方面,河北省对北京、天津

贡献很大。

2.京津冀三地产业错位发展

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结构趋同,使得区域缺乏相互连接的产业链和较好的行业集中度,另外,单一产品的市场规模较小,阻碍了区域整体的经济发展速度。因而,区域整体要不断进行协调,以形成更高层次的错落有致的产业结构。北京应充分利用其在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照例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等。天津,应依托其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优良的运输条件,着重发展现代制造业、物流业、海洋经济等。河北省,应注重改造传统的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利用其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和工业。

3.区域内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产业链

目前,京津冀三地之间的产业合作程度不高,区域内还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产业链,跨区域的产业集群太少。而在区域产业发展中,京津两大中心城市在地域功能分工上尚不完全明确,产业的发展相对封闭。而相关问题的解决,要依靠京津冀地区打破行政壁垒,从区域整体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出发,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注: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与地方政府行为分析”(项目编号:HB08BYJ041)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子霖,武建奇.京津冀地区产业协调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J].经济与管理,2007,(02).

[2]张同升.北京市主导产业选择[J].统计与决策,2008,(12).[3]冯玫.京津冀产业协调发展的障碍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09).

[4]周立群,江霈.京津冀与长三角产业同构成因及特点分析[J].江海学刊,2009,(01).

作者简介:邱凤霞,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财经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国际贸易。

66

沧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调整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12903649.html, 沧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调整分析 作者:吕媛刘孜仪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6年第19期 摘要:在环渤海地区,沧州市是一座长期被忽视、被低估的城市。2014年3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河北省各地市,尤其是处于沿海经济区的沧州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沧州要抓住机遇,正确认识自身的产业结构演进历史和发展现状,进而做出调整及优化,加快促进沧州的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沧州;产业结构;优化 一、沧州市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1.沧州所处经济发展阶段 2014年,沧州市地区生产总值3133.38亿元,比上年增长8.0%,在2014年河北省11个地市GDP排名中名列第三位,其经济发展水平在河北省中发展较高。2014年沧州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1:51.9:38.0。因此,目前沧州的产业结构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二三一”型。 2.沧州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根据2005年—2014年沧州三产的占比数据可知,沧州市三次产业的变动规律符合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目前,第一产业所产比重比较稳定,所占比重基本维持在10%以上,主要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动。沧州的第二产业发展与全国基本一致,除2008年奥运会所造成的2009年二产比重有所降低之外,其余年份都发展相对稳定,基本维持在50%以上,但相较于2005年二产比重还是有所下降。沧州的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还有逐步增长的趋势,说明沧州的第三产业发展虽与发达城市相比尚有差距,但仍有发展潜力。 二、沧州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对比分析 1.第一产业内部结构 国际第一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是,随着地区经济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种植业所占比重将会逐步降低,而畜牧业和渔业的比重将逐步提高。根据沧州2014年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的显著特征呈现出种植业所占将近60%的比重,种植业比重偏高;而其区位商较高的畜牧业与其所占比重也不相符。除此之外,沧州位于环渤海的核心位置,属于临海经济发展区,然而其渔业发展所占比重却只占5%,区位商也只有0.4,可以看出,沧州没有充分发挥其临海的优势而大力发展渔业。由此可知,沧州目前的第一产业结构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

产业结构协调理论综述

产业结构协调理论综述 1引言 产业结构协调问题是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之一。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既意味着产业结构本身的协调和优化,也意味着区域之间在产业发展上合理的分工。以区域的协调发展为例,区域是为管理社会、经济等活动的应用性整体,作为国家领土的一部分,区域有大有小、有强有弱、彼此相连,相互之间存在各种关系。区域之间或区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经济关系,这种关系和谐则会对区域经济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摩擦和冲突。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但是,国民经济却并不等于各区域经济的简单累加。区域经济协调则会产生“1+1>2”的效果,反之,若区域经济之间摩擦和冲突不断则结果往往是“1+1<2”[1]。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一直较大,改革开放以来非平衡发展模式的实施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的地区协调来实现。目前正处于转轨期的我国经济改革,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的干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产业结构区际矛盾的具体表现就是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以及由此导致的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地方利益抬头、产品的过剩与短缺并存、产业过度竞争等,所有这一切都使得我国各种经济资源的配置远未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研究探索产业结构协调的理论,以减少或协调产业发展的矛盾,促进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产业结构协调的重要性 2.1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任何社会,只要存在社会化大生产,在客观上都要求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对一国来讲,整个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互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国民经济要实现持续稳步增长,产业之间的发展必须协调,即在再生产过程中,应经常注意保持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这种内在联系和数量的比例关系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各个部门和行业之间;每个部门和行业内部各环节之间;同类产品生产的各部门和行业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等,产业结构协调意味着从产业的角度看这些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是协调的。 2.2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和社会分工日趋专业化的背景下,市场上的中间产品需求日益增多,产业部门之间彼此依赖程度日渐增大,结构效益的权重日益上升,以至于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基本支点。这种来自结构聚合的经济效益,其意义已大大超过个体劳动生产率提高对效益增长所带来的影响。 现代经济增长应该是速度与效率的统一,只有产业结构协调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否则社会商品要么是短缺与过剩并存,要么是以周期性的波动甚至经济危机爆发出来。对第二次产业而言,由于三次产业之间存在着供求关系和一系列数量比例关系,因此其发展必须与第一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的发展相适应。只有产业结构合理,才能保证各

业务费用的投入产出分析报告如何写

业务费用的投入产出分析报告如何写?。 浏览次数:358次悬赏分:0 |提问时间:2011-3-17 15:23 |提问者:wqbdwkwq 我公司要求对业务宣传费用、广告费用以及新产品、新业务发生的费用支出在进行项目立项时提供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报告,请问如何写此报告,有否固定模板? 其他回答共1条 一、要清楚明白地知道报告阅读的对象(内部管理报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公司管理者尤其是领导)及报告分析的范围。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比如,提供给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当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 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了解的信息”。 三、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 “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 “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 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 “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

京津冀区域经济中河北省产业结构分析

京津冀区域经济中河北省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近些年,作为京津冀地区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河北省经济发展迅速,但与北京、天津的经济全面发展状况相比,河北省产业结构存在着很多缺陷和隐患,如经济梯度不合理、资源未能有效配置、经济结构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缺少区域整体协调规划体制、产业结构趋同等,这些都需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来解决。 关键词:产业结构;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 一、河北省三大产业现状分析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同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区一样,是我国重要的区域经济核心聚集建设之一。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河北省起到了承载、辅助的特殊作用,沿海靠山、中部平原、环绕京津地区的地理特征也构成了河北省经济发展的特殊区位优势。2004年6月,环渤海合作机制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成立,2010年8月《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上报国务院,提出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落差,加强京津两地的经济扩散效应,推进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些年随着改革力度的推进,河北省经济发展迅速。 河北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农业大省,第一产业的发展一直保持着稳中有升的态势,同时河北省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出区,第一产业的发展在河北省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在第一产业中种植业比例有所下降,畜牧渔业发展较快,第一产业对经济贡献比重在下降,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不断发展,市场化程度提高。第二产业接近占全省经济产出总量的1/2,比重明显高于另两大产业,由于河北省产业经济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二三一”形态,第二产业对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河北省二次产业历史悠久,缺少在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品种多样性等方面的结构优化。随着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在改革推动下,正在由封闭式内向型向开放式外向型转变,所占生产总值比例不断增大,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运输、商业、旅游,饮食、物流等产业快速发展。 二、河北省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产业结构分析 (一)整体缺乏总体规划 缺乏有效的总体规划主要表现在:缺乏整体合作的概念,京津冀政府没有形成有共同利益的规模化合作,由于北京、天津、河北属于三个不同的行政管辖区域,而北京作为首都、天津作为直辖市在制定各自发展计划时,经常只顾及到自身的利益,对京津冀区域的整体发展不够重视,而对各自管辖区域利益的一味追求,造成了北京与天津凭借其在区域竞争中的地理和政策优势,从周围省市获取资源,虽然京津冀的高层领导近些年来进行了多次协商会议,但却一直未能建立起正式有效的协调机制,也未能找到合适有效的合作切入点,而且由于目前京津冀对区域经济合作进行鼓励的政策力度不大,在生产要素市场、产品市场等方面

从产业结构演变来看河北省城市发展趋势

产业经济学论文 从产业结构演变来看河北省城市发展趋势 系别商贸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xxxx班 姓名xxx 学号xxxxx 指导教师王刚 201x年10 月04日

从产业结构演变来看河北省城市发展趋势 摘要 产业结构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河北省经济不断发展,但在全国范围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尽管其也在不断的优化升级,但速度缓慢。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GDP总量比改革开放之初增长了近95倍。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迅速,第二产业稳中求进,第三产业增长缓慢。 河北省产业结构虽然发生了积极变化,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为“三低”:产品档次低、产业结构优化度低、整体竞争力低。河北省目前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变化特征是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规模不等于质量,因此第二产业须优化提升。稳定农业,做强工业,壮大服务业成为河北省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产业结构,河北省,三次产业

目录 1产业结构的概念 (4) 2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 (4) 3 河北省产业结构分析 (4) 3.1 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 (4) 3.2 河北省产业结构演变 (5) 3.3 河北省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 (8) 3.4 河北省现阶段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9) 4河北省城市发展趋势 (10) 致谢 (12) 参考资料 (13)

1产业结构的概念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资金、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全民各部门的配置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反映着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发达程度、内在活力与增长潜力,一般通过两类指标来反映:一类是反映资源在各产业部门配置状况和变化的指标,如三次产业就业及投资比重等;另一类则是反映各产业部门产出和效益的指标,如产业GDP及利润比重等。 2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 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是劳动力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第三次产业转移,国民收入的主要生产产业由第一次产业转变为第二、第三次产业。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存在第一次产业逐步下降,第二、三产业依次逐步上升的趋势,相应的有三次产业构成的产业结构类型存在由以第一次产业为主的金字塔型产业结构,逐步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产业结构转变,再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的倒金字塔型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就业人口首先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大,产业结构也会由以第一产业为主的金字塔型结构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结构转变;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后,就业人口又会大量向第三次产业转移,第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会增大,产业结构则会由以第二次产业为主的鼓型结构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的倒金字塔型结构转变,主要由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变化引起三次产业地位变动的趋势。 3河北省产业结构分析 3.1 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文献综述》论文纲要

论文纲要 题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理论综述 张晨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2010级世界经济研究生) 学号:20100210018 一、文章主要内容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始于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的研究,目前,在世界金融危机蔓延之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缺乏动态性研究,优化升级基准与指标体系不相匹配等问题凸显出来,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研究现状与方法进行回顾、整理、归纳、分析。以期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对维持经济持续增长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归纳以后,我们认为进行基础理论再研究,开展优化升级,进行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和培育支持体系研究,将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二、研究背景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根据产业结构的特征,结合经济发展的约束因素,优化升级出最佳产业,从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积极、主动、有效的战略行为。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各地区在“十一五”规划中,都纷纷提出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各自的龙头产业。尤其在当今世界金融危机之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与重点研究课题,很有必要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的回顾,查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系统分析,从而促进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进一步研究。 三、国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发展回顾 国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主要是以国家层面的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在产业结构理论研究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一)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华尔特.特曼.罗斯托(Walt Whit man Bristow ,1916 — 2003) 曾经出版过《经济成长的阶段》。他通过研究各国经济发展效率之中存在的差异,发现了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某种行业部门,在每个阶段,甚至在一个比较成熟并继续成长的发展阶段中,都存在一些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结构发展的部门,并称这些部门为行业领头羊,从而描绘出经济成长阶段的依次更替与部门依次变化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家罗斯托同时认为,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正是这些在产业部门中占主导地位的行业迅速扩大的结果。 (二)美国人赫希曼(A.O.Hir schman)是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也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资源的稀缺性,企业家缺乏和平衡增长的不可行性等原因,从而提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资本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重点发展一部分拳头品牌产业,并以此逐步扩大其他产业结构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三)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华尔特.特曼罗斯托在对发达国家与政府的各个经济成长阶段进行研究时,发现产业结构的存在,并对产业结构的特征和作用进行了论述,指出了优化

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水平对比 虽然从总体的经济规模来看,三个地区对京津冀地区的GDP 贡献率中河北最高、北京次之、天津最低,但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却刚好相反。从整体趋势来看,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呈增长趋势,但经济规模大小却有所不同。其中,北京最大,天津次之,河北最小。2019年,北京市人均GDP达到16.4万元,天津市人均GDP达到9万元,而河北省的人均GDP仅为4.6万元,与北京、天津相比较多。同样,这也显示了在京津冀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北京市依旧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在经济圈中的生产效率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天津市则展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充分合理的利用劳动力资源,使各项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人均产出逐渐超过北京地区。而河北省虽然是经济圈中地理面积最大、资源最富饶的区域,但人均生产的效率可谓也是最低的,并且相差极为悬殊,成为巨大的经济断带。为了保证京津冀地区能够平稳健康的发展,当务之急,必须要加快对河北地区的调整和规划,将闲置的、不合理的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优化产业结构,逐渐缩小地区之间较为悬殊的经济差距。 二、产业结构对比 从产业结构整体来看,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三、二、一”的梯度分布。从三大产业的GDP构成来看,北京市第一产业的产值总体比较平稳,并且只占据了极少的份额。第二产业的产出份额呈现先平稳后下降的趋势。相反,与前两个产业不同的是,

第三产业显现出了较高的发展态势。2019年,北京市三次产业构成为0.3︰16.2︰83.5。第一产业的产值贡献为0.3%,不到整个城市产值的1%,第二产业的产值贡献为16.2%。而第三产业单纯一个产业就提供了整个城市产值的4/5,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天津市的产业结构在2014年发生了一定的调整,由开始的“二、三、一”变为“三、二、一”的梯度分布。和北京地区类似,天津市的第一产业结构也处于总体平稳,但轻微下降的趋势,在地区GDP的产出份额中只占据着极少的比例。相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则处于此消彼长、你追我赶的趋势。2019年,天津市第一产业的产值贡献为1.3%,第二产业的产值贡献为35.2%,第三产业的产值贡献占比63.5%。天津逐渐演变为工业型和服务型并重的潜力城市。 对比北京、天津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河北省产业结构存在很大的不足。河北省的第一产业结构处于先平稳后下降的趋势,但与北京、天津相比,河北省的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依旧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平均占比在10%以上。作为地域辽阔、资源丰厚、气候适宜的河北省,第一产业依旧是产业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依靠传统的种植业和畜牧业。河北省是工业和制造业大省,在全国钢铁和机电等行业的制造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第三产业处于向上增长的发展趋势,2019年第三产业的产

河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

河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

河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 12级产业经济学王文楠10011312302 摘要: 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并分析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在河北省经济体系中,第二产业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贡献率最小,最后对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河北产业结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历来也有众多国内外学者对此做过大量研究探讨。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重视劳动、资本、知识的积累及技术进步等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库兹涅茨、钱纳里为代表的经济学家突破了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提出经济结构的转变对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部门,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不一样的。我国的经济学者刘伟、李绍荣( 2002) 利用计量经济模型的方法,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经济增长的方式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是:“在中国经济中,最

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的产业,除建筑业外几乎全是第三产业的部门,农业和工业排在最后。”但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要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高度发达为前提。本文运用刘伟和李绍荣提出的计量经济模型, 对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实证分析,得到结论,河北省应该改造传统的农业结构、生产方式,改革传统工业的生产组织形式、生产结构,保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同时努力发展第三产业。 一、数据来源与河北省GDP、三次产业产值数据 本文从河北省统计局的统计年鉴中选取了1996年至2010年河北省的生产总值(单位是亿元,下同)、三次产业的产值、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以及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等数据,用来做回归分析。下表是1996年至2010年河北省的生产总值与三次产业产值的数据,其中,第二产业的两个重要部分——工业和建筑业的相关数据也存在下表中。 表1 1996年至2010年河北省的生产总值与 三次产业产值 年份地区生产总 值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理论综述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经济理论研究 7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理论综述 杨国庚1 杨奇2 (1.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长兴学院,浙江长兴313100; 2.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杭州310024) 摘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始于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的研究,目前,在世界金融危机蔓延之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缺乏动态性研究、优化升级基准与指标体系不相匹配等问题凸显出来,进行基础理论再研究、开展优化升级,进行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和培育支持体系研究,将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综述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根据产业结构的特征,结合经济发展的约束因素,优化升级出最佳产业,从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积极、主动、有效的战略行为。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各地区在“十一五”规划中,都纷纷提出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各自的龙头产业。尤其在当今世界金融危机之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与重点研究课题,很有必要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的回顾,查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系统分析,从而促进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进一步研究。 一、国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发展回顾 国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主要是以国家层面的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在产业结构理论研究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华尔特?特曼?罗斯托(Walt Whit man Bristow ,1916—2003)曾经出版过《经济成长的阶段》。他在分析经济史料的基础上,将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并通过考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世界经济和历史普遍的经济成长与发展的一般模式,即人们所说的经济成长阶段论。他通过研究各国经济发展效率之中存在的差异,发现了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某种行业部门,在每个阶段,甚至在一个比较成熟并继续成长的发展阶段中,都存在一些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结构发展的部门,并称这些部门为行业领头羊,从而描绘出经济成长阶段的依次更替与部门依次变化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家罗斯托同时认为,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正是这些在产业部门中占主导地位的行业迅速扩大的结果。这种扩大作用是通过主导行业部门的扩散效应,包括前项效应、旁侧效应和回顾效应来实现的。主导行业部门正是通过所表现出的这三种效应的产业结构关联作用,使其带动的作用远远超过其本身发展的作用,并能在整体上带动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全面增长。罗斯托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系统性总结研究,奠定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坚实理论基础。 美国人赫希曼(A.O.Hirschman )是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也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资源的稀缺性、企业家缺乏和平衡增长的不可行性等原因,从而提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资本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重点发展一部分拳头品牌产业,并以此逐步扩大其他产业结构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应在投资上不均衡,使得供给与需求上也不均衡,从而对重点产业行业部门进行重点性投资,并带动关联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进而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达到整体发展。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华尔特?特曼?罗斯托在对发达国家与政府的各个经济成长阶段进行研究时,发现产业结构的存在,并对产业结构的特征和作用进行了论述,指出了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必要性,实质上是一种总结。美国人赫希曼对产业结构研究的贡献在于他对产业结构关联效应的研究。他们都没有明确提出怎么样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但正是他们对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结构发展,进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注意,并吸引了专家学者们的眼球,引起各级地方政府领导重视,从而要求专家学者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的再深入研究。 上世纪50年代,日本为实现赶超战略梦想,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在产业结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编撰了《产业结构论》一书,首次对产业结构如何优化升级进行了研究,明确提出了二个基准条件,“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他认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率先在生产率上升快的主导产业中优化升级。同时又他认为,在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应优化升级需求增长快的产业作为龙头产业或主导产业。此理论是以非均衡发展理论作为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这对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制定的产业结构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日本政府政策研究部门在筱原三代平的产业结构理论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鹤壁市为例 2013年10月29日18:50 来源:《当代经济》2013年第9期作者:刘兴宇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13 摘要:采掘业和初加工业位于产业链的上游,产成品附加值低、耗费劳动多、环境污染严重。因此,资源型产业必然要向产业链下游的深加工业发展。本文研究了鹤壁市产业结构优化的问题,分析了资源型产业结构优化对能源和环境的影响,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源型产业,产业链,结构优化,循环经济 一定时期内,城市由于资源长时间大量开采加工逐渐形成规模产业,这些依靠资源开采和初加工而形成的产业通常被称为资源型产业,这些城市被称为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产业的上游是资源的生产和加工,受储量影响大,生产极度依赖资源,耗能多,环境污染严重,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下游产业附加值高,资金需求大,技术生产条件高。本文以鹤壁市为例分析资源型产业的优化途经。 一、鹤壁市资源型产业发展状况 鹤壁市地处河南北部,是依托资源兴起的工业城市,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共发现矿产30多种,已探明矿藏11种,是河南省重要的资源产地和能源重化工基地,为河南省乃至中原经济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矿产资源。2005年鹤壁被国家确定为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市初,鹤壁仅有煤炭生产工业,属于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且产业发展一直依赖矿产资源。自2000年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以来,截至2011年,鹤壁市煤炭资源一直为16亿吨,周边并未发现特大型煤矿。面对有增的产业和无增的矿产资源,其产业发展遭遇到了瓶颈。以下从鹤壁市资源型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科研状况和能源产出与消费结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产业结构 鹤壁2000—2011年国民生产总值总体呈上升趋势,2000年第一产业生产总值19.2亿元,2011年为55.95亿元,是2000年的2.9倍。200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1.4亿元,2011年为365.36亿元,是2000年的8.8倍。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4.6亿元,2011年为89.62亿元,是2000年的3.64倍。第二产业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最大,其中工业增加值最多,约占第二产业的90.8%、鹤壁市国民生产总值的70%,贡献率最高。鹤壁产业结构大体呈“枣核型”,且中心部分越来越大。 从资源型产业总体来看,2000年资源型产业分行业工业增加值约为2.56亿元,占行业总数的61.9%,2011年约占48%,较2000年资源型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减缓,非资源产业增速加快,资源型产业的比重降低。可见,单一的煤炭工业结构逐渐被打破。2000年煤开采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0.9%,2011年下降到18.3%。2005年循环经济实施以后,农副食品加工业打破了煤炭行业的统治地位。从资源型产业内部来看,2000—2003年煤炭选采业工业增加值占比约为30%,比其他资源型产业占比的总和还多。这表明上游资源型产业发展较为迅速,规模较大。2004年后煤炭选采行业独大的状态逐渐发生变化,一些非资源产业挤占了煤炭选采业的份额,同时,资源型产业也逐渐向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下游产业转移。 2、就业结构

项目财务分析报告样稿

项目财务分析报告样稿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项目财务分析报告(样稿) 一、分析依据 1 、项目建设、经营期初定 10 年,并按 10 年周期对项目进行经济分析。 2 、项目建设期 10 个月,起止时间为 2009 年 2 月至 2009 年 12 月。 3 、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聚氨酯树脂 3 万吨,产品销售价格为 1.1 万元 / 吨。其中: 2010 年 1 月试产, 2010 年 3 月正式投产,当年生产负荷为33% ,年生产聚氨酯树脂 1 万吨; 2011 年达标生产,年生产聚氨酯树脂 3 万吨。 4 、项目定员 70 人。其中:生产人员 46 人,月均工资福利 1800 元;生产管理人员 3 人,月均工资福利 3500 元;销售人员 8 人,月均工资福利4500 元;管理人员(包括科研、后勤人员) 13 人,月均工资福利 4000 元。 5 、增值税按 17% 核算,所得税按 25% 核算。其中,城市建设维护税按增值税 7% 核算,教育附加费按增值税 3% 核算,防洪费按增值税 1% 核算。 6 、固定资产折旧率:房屋建筑为 4.75% ,生产仪器设备为 10% ,检测仪器设备、工具和运输工具为 15% 。 7 、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无形资产按 10 年摊销,递延资产按 5 年摊销。 8 、固定资产修理费按折旧额的 35% 估算,其他制造费用按销售收入的 0.25% 估算,其他管理费用(不包括管理人员工资福利)按销售收入的 2.5% 估算,其他销售费用(不包括销售人员工资福利)按销售收入的 3.5% 估算。 9 、公积公益金按当年盈利时净利润的 15% 提取。

基于财政收入视角的河北省产业结构分析

基于财政收入视角的河北省产业结构分析 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地方财政收入的特点,如:与GDP总量反差巨大,税种结构不合理等,并从增值税和营业税征收的角度,提出以政策调控、税收优惠等手段来发展征收营业说的产业,以实现产业升级并提高河北省地方财政收入的观点。 标签:财政收入产业结构增值税营业税 1 产业结构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1.1 基于财政收入的相关概念界定 1.1.1 产业的界定产业作为一个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经济单位,其分类的明确阐述最早出现在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1940年所著的《经济进步的诸条件》中。该书对三次产业的基本划分,广泛应用于各个国家及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2005年5月,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进行了重新划分,明确: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本文从研究产业结构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了税收的复杂性,将产业划分为:主要缴纳增值税的产业和主要缴纳营业税的产业,前者主要包括除建筑业以外的第二产业;后者主要包括第三产业以及以缴纳营业税为主的建筑业,具体涵盖:建筑业、运输业、通信业、仓储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科学、教育、新闻、广播,以及社会服务、娱乐、个人生活服务等行业。同时,因为增值税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且地方的分成比例是1/4,而营业税属于地方税,全部纳入地方财政收入,所以,根据两者对地方收入边际贡献的不同,将主要缴纳营业税的产业划分为第一位地方财政收入贡献产业(简称为第一位产业),将主要缴纳增值税的产业划分为第二位地方财政收入贡献产业(简称为第二位产业)。 1.1.2 产业结构的界定传统的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系统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本文的产业结构主要研究缴纳增值税的各产业部门和缴纳营业税的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从“量”的角度而言,是静态地分析一定时期内各产业比例关系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数量,即产业投入对财政产出的比例关系;从“质”的角度而言,是指动态地解释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各产业部门的替代规律以及产生的相应的财政收入效果。 1.2 基于以上分类的产业结构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产业结构通过税收收入影响财政收入,具体表现为:①产业结构影响地方税收结构。2008年河北省的税收中,增值税占21.66%,营业税占31.80%,两者共占税收收入的53.46%。由此看出,缴纳增值税的各产业部门和缴纳营业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直接影响了河北的税收结构。②税收结构影响地方财政收入。营业税属于地方税,除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外,其余的营业税都纳入地方财政收入;而增值税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并且中央占大头。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角

推进厦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思考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厦门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如何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在优先、快速发展工业的同时,带动第三产业,提升第一产业,使现代服务业和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迅速提高,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 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先进制造业主要是指以先进制造技术为主要生产手段的制造业,一般说来,其具有三大特征:一是科技含量高;二是生产效率高;三是创新能力强。对于厦门来说,发展先进制造业首先是适应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要求;其次,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快速发展工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业强市的必然选择;再次,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构建“厦门制造”、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没有强大的先进制造业,就失去了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就难以提前基本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也就难以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 1、做大做强三大支柱产业。厦门特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电子、机械、化工三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制造业结构体系。综观厦门制造业,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明显优势:一是较强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厦门作为我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对外、对内开放程度居于全国前列,尤其是利用外资水平较高、对外贸易活跃,加上四通八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以及较为完善的市场机制,使落户厦门的企业发展空间较大,整体竞争力较强。同时,经过这些年快速发展涌现出的一大批制造业骨干企业,如戴尔电子、金龙汽车、翔鹭石化等,也形成了较强的后发优势。二是较强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厦门地方不大,面积仅1569.3平方公里,但高等院校密集,尤其是厦门大学享誉海内外,每万人中大学生比例高居全国前列,企业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内地城市中排名第九位。三是有一定的市场优势。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厦门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目前已经和周边地区以及江西、广东等地初步形成了相互开放、相互衔接、相互依存的统一市场。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厦门先进制造业发展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集中体现在产业整体配套能力较弱、产业链条较短,尚未形成真 推进厦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思考 谢启标 (中共厦门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福建厦门361012) [摘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厦门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应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着力提升第一产业,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产业结构;厦门 [中图分类号]F4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684(2006)04-0022-05 [收稿日期]2006-07-03 [作者简介]谢启标(1963-),男,福建永定人,中共厦门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经济与银行经营管理、特区经济。

浅析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浅析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浅析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摘要:论文分析了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总结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存在问题提出了改革措施。 关键词: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问题 所谓产业结构即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即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状态,产业发展水平即各产业所占比重,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方式。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核心,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以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一、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 河北地处华北东部,毗邻渤海,环绕京津,各种自然资源相对丰富,既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丰富,又有较为丰富的生态和旅游资源,而且还有如秦皇岛港、京唐港、黄骅港,以及曹妃甸矿石码头和原油码头等港口资源,为资源的流动与利用提供了渠道。但多年来的经济发展质量始终难以令人满意,原因是河北省产业体系主要建立在资源型工业的基础上,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集中度不高,低水平扩张问题非常严重等等。 二、河北省产业结构存在问题 1.从三次产业看,农业比较效益低,工业内部结构重,新兴产业起步晚、规模小,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现代农业发展缓慢,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带动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效益型农业和都市型农业发展不足;工业中,钢铁、石化、建材3大资源型产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

值中的占比一直在50%左右,新兴产业规模明显偏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10年低于全国8.7个百分点,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优势。 2.从生产力布局看,沿海和环首都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沿海地区经济总量占比低,临港产业起步晚。环首都4市尽管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承接的项目大多属于传统产业,而真正利用首都技术、人才等优势催生的新兴产业项目还不多。 3.从企业看,领军企业少、规模小,且行业分布不均衡。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我省只有17家,其中,我省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的企业仅2家,超100亿元企业只有36家。从主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36家企业行业分布看,有22家属于钢铁、石化和煤炭等能源、原材料行业,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仅有4家。 4.从产品结构看,存在“三多三少”问题,普通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原材料产品多、终端消费少,配套产品多、集成产品少。 5.从增长方式看,主要是”两拼一靠”(拼资源、拼环境、靠投资),粗放发展。 6.从投资结构看,基础设施和资源型工业占比高,新兴产业占比低。“十五”、“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共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0.3%、44.2%。工业投资中,“十一五”时期原材料工业投资占比达36.8%,六大高耗能产业投资占比达31.7%,而装备制造业投资占比最高的年份也未超过30%,高技术产业占比一直在20%以下。

项目投入产出分析报告

项目投入产出分析报告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项目投入-产出分析报告 由于企业网已成为我行重要的应用平台,其运行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行的办公效率和信誉。现在企业网上实现的应用有电子邮件系统、信贷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企业网的使用为我行节省的直接经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及对我行的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企业网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我行的工作效率。此次进行企业网 Domino/Notes R5升级,通过对基本的服务器结构的改进和优化,有效地提高了数据库的稳定性和服务器的运行效率,有利于提高各应用系统的运行速度。 根据已有的系统升级案例分析,由于文件存取格式由ODS:20升级到了ODS:41,使数据库信息的数据量普遍压缩50%,按照每兆数据的运行开销(4500元/9GB)=500元/GB,现有全行各系统的信息总量达到:OA 10GB*80=800GB 邮件系统*41000人=4000GB 其他应用5GB*400分行=2000GB 系统消耗5GB*400分行=2000GB 总数据量8800GB*500元/GB=4400000元 节约存储4400000元*50%=2200000元 随着信息的逐渐增多,新版本的数据存取将更合理的利用系统资源,每年都将相对减少数据存储的扩充投入。

Domino R5通过改善数据库结构和视图索引运行效率提升了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使数据处理的效率提高1倍,导致整体生产效率提高20%-30%。 Domino R5中,单个的Domino目录可以支持高达100万的用户数。由于可以减少Domino服务器的资源,使设备的二次投入得到根本控制。 由于查询功能的增强,至少减少了购买专门搜索工具平台以及组织系统开发等一系列工程费用。 在Domino/Notes的新版R5.0.4以后已经不受出口限制,密钥分别为1024 和 64 位,加密安全性大大优于原来版本的 512 和 40 位。使我们的应用安全达到美国本土的安全标准。使我们可以普通的系统建设费用实现高级别的安全策略。系统安全性提高了,使系统的维护费用降低。无形之中,使我们节约了几十万美金的代价。 综上所述,Lotus Domino/Notes系统平台的升级,由于消除了旧版系统存在的部分功能与性能隐患,保证企业网上的各种应用系统正常运行,将可以在1、2年内为全行开源节流数千万元的费用支出,使企业网及应用系统更好的为生产服务。

浅析河南省产业结构的现状

浅析河南省产业结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第一产业占 GDP 的比重由 1980 年的40.7%下降到 2009 年的14.3%;第二产业的比重由 1980 年的 41.2%上升到 2009 年的 56.6%;第三产业的比重由 1980 年 18.1%的低起点起步后逐步攀长,到 2003 年达到 34.3%的顶点后,近年来一直在 30%左右徘徊。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 1981 年的 61.5%演变为 2009 年的 5.1%;第二产业对全省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由1981 年的 6.9%上升到 2009 年的 64.8%,其中工业贡献率由 10.2%提高到55.1%;第三产业贡献率由 31.6%下降到 30.0%。在工业主导作用发挥的同时,传统优势行业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据资料显示,2010年河南省全年生产总值2294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第一产业增加值3263.20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3226.84亿元,增长14.8%,其中工业增加值实现11950.82亿元,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6452.64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4.2:57.7:28.1。 据河南统计局局长刘永奇介绍,在去年“十一五”期间,河南重点培育打造的食品、有色、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六大优势行业比上年增长22.1%,高技术产业增长15.6%,均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煤炭、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15.6%,低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3.4个百分点。在重点监测的全省59种主要工业品中,44种产品产量较上年有所增加,增产面达74.6%。经比较,2010年,河南省全年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9.0%,同比加快4.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3.3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8.3%。 “十一五”时期,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加快、四个转变,”即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型,促进经济发展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投资与消费、出口拉动并重转变,由工业推动为主向三次产业协调推动转变,由资源主导型向创新主导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通过持续不断地推进结构调整,特别是紧紧围绕发挥资源优势,拉长短板,做大总量,全省经济总体实力不断增强,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历史性转变。 我省产业结构所存在的问题 尽管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南持续不断地推进结构调整。但长期形成的产业结构粗放、发展水平低、质量效益差,尤其是主导产业竞争力不强、技术水平低和过于依赖能源原材料行业的状况尚未有根本性的改变。(一)河南产业结构层次低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2009 年,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为14.3: 56.6: 29.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