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高速铁路安全技术体系

中国高速铁路安全技术体系

万方数据

中国高速铁路安全技术体系耿志修

1中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3开通运营前的安全保障

中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主要包括高速动车组、线路工程、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运营调度、客运服务、系统集成等部分…,结构基本框架见图1。

图1中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结构基本框架2建设工程和设备质量保障

建设工程及产品制造企业实施准入制度,建立了源头质量保障体系。

2.1工程建设

勘察阶段实行专项监理制度,设计阶段实行审查鉴定制度,施工图实行建设单位审核制度。施工过程严格执行相关技术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和施工质量检验制度。严格按工程验收程序进行验收。

2.2动车组

整车及部件的生产企业实行生产资质管理和设计型号合格证管理,严格整车及部件出厂验收合格证制度。2.3基础设施相关产品

工务工程、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的主要产品,实行行政许可、产品认证、上道质量检验等准入制度,对生产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强化上道产品的质量监督。

中国高速铁路严格落实高速铁路设计、施工、监理和产品制造企业生产质量终身负责制和质量追溯制。

CHINESERA/l_WAYS2010/"/2[篡曼磊烹

为保证新建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安全、平稳、舒适,铁道部统一组织协调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设备制造、科研、高校等开展联调联试、运行试验,在初步验

收的基础上进行安全评估。

3.1联调联试

检验动车组运行的安全性、

平稳性、舒适性;检验牵引供电

系统和接触网的安全性、稳定

性,评价其设计参数和设备选型

的合理性;验证通信信号系统的

功能、性能、安全性;验证线

路、桥梁、路基、路桥过渡段等

T务工程的基本设计参数、减振

降噪措施的合理性、安全性;对

全线的各个子系统的运转和子系

统之间的配合进行充分的检验、

调试。

3.2运行试验

检验线路、车站、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动车组、调度指挥、客运服务设施以及行车组织方式;检验对各种非正常行车的能力,特别是设备故障条件下的调度指挥调整能力;为优化设备配置、提高设备性能、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输组织方案和应急救援方案,提供技术依据。

3.3安全评估

新建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前,铁道部组织成立各专业管理和技术专家构成的安全评估组,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员工素质、设备质量等方面和开通运营准备情况实施安全评估。

4中国高速铁路技术规章

中国高速铁路技术规章以《铁路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为依据,包括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移动设备、运营管理和养护维修等,由铁道部和铁路局实施两级管理。

铁道部技术规章制度由基本规章和专业规章组成。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以下简称《技规》)是

一1

3—万方数据

铁路技术管理的基本规章阻I。随着中国铁路既有线大面积提速和高速铁路投入运营,铁道部先后制定了《铁路200~25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办法》、《京津城际铁路技术管理暂行办法》、《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200~250km/h部分)、《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300~350km/h部分)4个基本规章,作为对《技规》的重要补充。

铁道部专业规章由车务、机务、T务、电务、车辆、客(货)运及其他一系列专业规章组成。铁道部专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各部门、各单位制定的技术管理文件等,都必须符合《技规》的规定。

铁路局根据铁道部发布的基本规章和专业规章,制定高速铁路行车组织细则以及相应的铁路局专业技术规章(见图2)。

图2中国高速铁路技术规章管理框架图

5运营安全检测,监测及监控技术

高速铁路采用动态检查为主,动、静态检查相结合的全方位检查。

5.1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状态检测及监测技术

5.1.1高速综合检测列车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由轨道、接触网、通信、信号检测和数据综合处理等系统组成,主要检测内容为:(1)轨距、轨向、高低、水平、三角坑等轨道几何参数;(2)车体加速度,轮轨力;(3)接触网几何参数,弓网动态作用,接触线磨耗和受流参数;(4)

一14一

中国高速铁路安全技术体系耿志修

GSM—R和450MHz场强覆盖;(5)轨道电路,应答器信息,车载ATPT.作状态等。

5.1.2基础设施专业检测系统

(1)轨道检查车。检测轨道几何参数和轮轨动力性能。(2)接触网检查车。检测接触网几何参数、弓网性能参数和弓网受流状态。(3)电务检查车。检测钢轨回流、轨道电路、轨道电路绝缘破损、补偿电容及容量、点式信息,以及450MHz无线列调场强覆盖、GSM—R场强覆盖和GSM—R移动通信系统。(4)钢轨探伤车。以大型钢轨探伤车为主、小型钢轨探伤仪为辅的方式进行。(5)地质雷达检测车。检测道床路基病害、道床厚度、道床污染状况、基床和道床含水状况、基床平整度及承载能力等,并进行分析和评估。(6)车载式检测设备。动车组车载式线路检查仪、便携式线路检查仪检查线路的垂向加速度、水平加速度。5.1.5基础设施静态检测

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控制测量网实施勘测控制网(CPI)、施工控制网(CPⅡ)和运营维护控制网(CPⅢ)“三网合一”。利用精测网对轨道几何状态进行测量,指导轨道几何精调,对构造物进行变形监测。

5.2高速动车组状态监测技术

(1)高速动车组运行状态自诊断及监控。利用高速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的安全设计,对动车组各系统运用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以保护系统设备的安全运行。高压系统监控:对网压、网侧谐波过滤器、主变压器油流、油位、油压及油温、高压电路过流等进行监测;牵引系统监控:监测功率平衡、直流环节电压等,监测变流器或牵引电机温度等;安全监控功能:司机警惕(DSD)监控、火灾报警及转向架轴温监测等;车门系统监控:利用列车的网络控制系统,接收释放/开f-j/关门指令。网络通信系统安全策略:列车控制系统中某个网络硬件设备故障情况下,列车将实施故障导向安全。

(2)动车组运行安全状态实时监测和报警。通过车载计算机及车一地通信系统,分析处理高速列车运行数据,动车组车载计算机数据,高速列车运行状态、司机操纵状态等数据,实现动车组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和报警。

5.3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指标

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性指标包括脱轨系数、轮重减

‘:::e。要点悬.Ch|NESE/:?,4/LWAYs

2070/12万方数据

中国高速铁路安全技术体系耿志修

载率、轮轴横向力、转向架横向稳定性等。

(1)脱轨系数:

Dq=(p/尸)≤0.80

式中:p一一轮轨横向力,kN;

Jp一一轮轨垂向力,kN。

(2)轮重减载率:

Ur=(4尸垆)≤0.80

式中:4尸一一轮重减载量,kN;

Jp一一平均静轮重,kN。

(3)轮轴横向力:

日≤10+Po/3

式中:尸n一一轴载荷,kN。

(4)转向架横向稳定性:

当构架横向加速度带通滤波0.5~10Hz、峰值有连续6次以上达到或超过8m/s2时,判定转向架横向失稳。5.4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

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对自然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及预警吲(见图3)。

图3高速铁路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组成基本框图

5.4.1防灾设计

在《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中,规定了对自然灾害进行防护的设计要求一1。(1)选线:绕避不良地质体;(2)抗震:线路、桥梁及隧道工程按国家标准《铁路:F程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3)防洪:按照防灾减灾要求,提高基础设施抵抗连续强降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能力;(4)防风降噪:在强风地段设置风屏障;在人口密集地段设置声屏障;(5)

ch|NESERA/LWAYS2070/12(:::景f÷§苎。防冰雪:道岔设置除雪融雪装置,接触网设计考虑温度、覆冰厚度等气候条件要求;(6)防雷及防电磁干扰:电子电气设备考虑防雷、防电磁干扰设计。5.4.2防灾安全监控系统

(1)风监测系统:沿线风速值超过15m/s的地区建立风监测系统。(2)雨量监测系统:沿线年降雨量大于200inm的地区设置雨量监测系统。(3)降雪监测系统:10年最大积雪深度36cm以上的地区设置降雪监测系统。(4)地震监测系统:目前已开始在京津城际高速铁路设置地震监测系统。(5)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公跨铁桥梁上方、部分公铁并行路段、部分隧道口和高路堑地段设置落物监测系统。

6中国高速铁路养护维修

高速铁路实行工务、电务、供电设备“三合一”养修管理和动车组一体化检修体制。

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优化配置、合理布局”的原则,建立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维修基地、动车

检修基地,强化专业管理,综合利用

资源。按照预防修、故障修和大修分

类。

高速铁路养护维修的高级修程由

基础设施维修基地负责,包括工务、

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设施等。

动车检修基地负责全路动车组

三级、四级、五级高级修程;各铁路

局动车组运用所负责动车组日常维修

(一、二级修)瓯61。

7应急救援

高速铁路以安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了铁道部、铁路局、站段三级应急救援网络。并与地方政府、部队、医疗、消防、大型企业、工程单位建立了应急救援联动机制(见图4)。

8结束语

(1)高速铁路安全技术体系包括:技术标准、工程建设及设备质量保障、开通运营前的安全保障、规章制度、运营安全检测及监控技术、养护维修和应急救援。

一1

5—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中国高速铁路安全技术体系

作者:耿志修, Geng Zhixiu

作者单位:铁道部,北京,100844

刊名:

中国铁路

英文刊名:CHINESE RAILWAYS

年,卷(期):2010(12)

参考文献(6条)

1.何华武;耿志修;康熊中国铁路既有线200 km/h等级提速技术 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2006

3.铁道科学研究院高速铁路总体组高速铁路技术 2005

4.TB 10020-2009,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

5.TG/03-2009,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200~250 km/h部分)

6.TG/04-2009,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300~350 km/h部分)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赵春雷.刘志明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铁路2010(12)

2.郭竹学.李学伟我国高速铁路的理论与实践[期刊论文]-中国铁路2010(10)

3.康高亮.Kang Gaoliang高速铁路工务运营维护与管理[期刊论文]-中国铁路2010(12)

4.王娟.WANG Juan高速铁路与非高速铁路的差异[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11,37(9)

5.程先东.Cheng Xiandong中国高速铁路系统集成方法与工程实践[期刊论文]-中国铁路2010(12)

6.李健必须加强我国高速铁路安全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产业2011(3)

7.安国栋.An Guodong中国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期刊论文]-中国铁路2010(12)

8.安路生.An Lusheng中国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期刊论文]-中国铁路2010(12)

9.傅选义.Fu Xuanyi高速铁路与资源节约[期刊论文]-中国铁路2010(12)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b312906278.html,/Periodical_zhongguotl201012004.aspx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