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纳洛酮和纳美芬比较

纳洛酮和纳美芬比较

纳洛酮和纳美芬比较

纳洛酮与纳美芬区别

纳洛酮

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说明书 【通用名】盐酸纳洛酮注射液 【英文名】Naloxo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成份】本品主要成份及其化学名称为:17-烯丙基-4,5 -环氧基-3,14—二羟基吗啡喃-6-酮盐酸盐二水合物。 【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本品为纯粹的阿片受体拮抗药,本身无内在活性。但能竞争性拮抗各类阿片受体,对μ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盐酸纳洛酮生效迅速,拮抗作用强。盐酸纳洛酮同时逆转阿 片激动剂所有作用,包括镇痛。另外其还具有与拮抗阿片受体不相关的回苏作用。可 迅速逆转阿片镇痛药引起的呼吸抑制,可引起高度兴奋,使心血管功能亢进。本品尚 有抗休克作用。不产生吗啡样的依赖性、戒断症状和呼吸抑制。 急性毒性LD50(mg/kg):小鼠,口服565。 【药代动力学】本品口服无效,均须注射给药。静注后1~3分钟即产生最大效应,持续45分钟;肌注后5~10分钟产生最大效应,持续2.5~3小时。本品吸收迅速,易透过血脑屏障,代 谢很快,人血浆T1/2为30~78分钟,主要在肝内生物转化,产物随尿排出。 【适应症】吗啡拮抗药,用于吗啡类复合麻醉药术后,解除呼吸抑制、催醒及急性酒精中毒。【用法用量】肌注或静脉注射。成人常用量一次0.4~0.8mg(1~2支),儿童酌减,根据病情需要可重复给药。重度酒精中毒0.8~1.2mg(2~3支)。一小时后重复给药0.4~0.8mg(1~2支)。【不良反应】1.本品不良反应少见,偶可出现嗜睡、恶心、呕吐、心动过速、高血压和烦躁不安。 2.用于复合麻醉催醒时,少数病人有轻微躁动,可能因拮抗镇痛药的镇痛作用所致。【禁忌】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1.应用盐酸纳洛酮拮抗大剂量麻醉镇痛药后,由于痛觉恢复,可产生高度兴奋,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律失常,甚至肺水肿和心室颤动。 2.由于此药作用持续时间短,用药起作用后,一旦其作用消失,可使患者再度陷入昏 睡和呼吸抑制。用药需注意维持药效。 3.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压患者慎用。 4.本品应严格遵医嘱使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属于妊娠危险C级的药物,所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用本品应特别谨慎。 【药物相互作用】尚不明确。 【规格】1ml:0.4mg 【贮藏】密闭,在凉暗处保存。 【包装】安瓿装,1ml/支,5支/盒。 【有效期】四年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说明书--乐萌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盐酸纳美芬注射液 汉语拼音:Y ansuan Nameifen Zhusheye 商品名:乐萌 英文名:Nalmefe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成份】 1.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纳美芬,化学名称:17-环丙甲基-4,5α-环氧-6-亚甲基吗啡喃-3,14-二醇盐酸盐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21H25NO3·HCl 分子量:375.9 CAS No.:58895-64-0 2. 辅料:氯化钠、注射用水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纳美芬用于完全或部分逆转阿片类药物的作用,包括由天然的或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 【规格】1ml:0.1mg(以C21H25NO3计) 【用法用量】纳美芬注射液一般为静注,也可肌注或皮下注射。 一般原则: 本品可通过剂量滴定逆转不期望的阿片类作用。因为不期望逆转痛觉缺失而引起危害或产生撤药反应,一旦达到了足够的逆转效果,就不应继续用药。 逆转术后阿片类药物抑制的推荐剂量: 使用100μg/mL的剂量浓度,见表1的初始剂量。术后使用纳美芬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逆转阿片类药物过度的抑制作用,而不是引起完全的逆转和急性疼痛。初始剂量为0.25μg/kg,2-5分钟后可增加剂量0.25μg/kg,当达到了预期的阿片类药物逆转作用后立即停药。累积剂量大于1.0μg/kg不会增加疗效。

对已知的心血管高危患者用药时,应将本品与氯化钠注射液或无菌注射用水按1:1的比例稀释,并使用0.1μg/kg作为初始剂量和增加剂量。 对阿片类药物耐受或产生躯体依赖的患者: 纳美芬对阿片类药物耐受或躯体依赖的患者能引起急性戒断症状。在初次或持续用药时应密切观察这些患者是否出现戒断症状。至少应在2-5分钟后再次用药,以增加剂量达到最大疗效。 重复用药: 如果复发呼吸抑制,应再增加剂量来达到临床治疗效果,增加剂量时应避免过度逆转。【不良反应】 对健康者用药者,即使剂量达到推荐剂量的15倍或15倍以上,纳美芬的耐受性都很好、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少数患者,当本品的剂量超过推荐剂量时,纳美芬产生的症状显示出对内源性阿片类药物(例如以前报道的其它麻醉拮抗剂)作用的逆转。这些症状(恶心、寒战、肌痛、烦躁不安、腹部痉挛和关节痛)常为一过性的且发生率低。 对术后或阿片类药物过量患者使用临床推荐剂量后出现预期的阿片类戒断症状,后来发现这些患者都使用过阿片类药物。使用纳美芬出现的戒断症状与使用其它阿片类拮抗剂出现的类似,术后低剂量用药出现的戒断症状是一过性的,对药物过量患者大剂量用药后出现的戒断症状持续时间长。 据报道术后使用纳美芬与使用生物等效剂量的纳洛酮出现心动过速和恶心的频率是相同的。当用药剂量只能部分逆转阿片类作用时这两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随着剂量的增加其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因此,推荐剂量为术后使用时不超过1.0μg/kg、治疗阿片类药物过量时不超过1.5 mg/70 kg。 发生率低于1%的不良反应 心血管系统:心动过缓、心律失常 消化道:腹泻、口干 神经系统:嗜睡、神经衰弱、激动、神经过敏震颤、意识错乱、戒断症状、肌痉挛 呼吸道:咽炎 皮肤:瘙痒 泌尿道:尿潴留 在本品的使用剂量超过推荐剂量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高。 实验室结果:据报道对术后用药患者进行的研究中,CPK值一过性增高,发生率为0.5%。研究认为该值的增高与手术有关而与纳美芬的使用无关。使用纳美芬或纳洛酮的患者中有0.3%出现AST增高。还不知道该发现是否具有临床显著意义。在临床试验中未观察到纳美芬或纳洛酮引起的肝炎或肝损伤。 【禁忌】 纳美芬禁用于药物过敏患者。 【注意事项】 紧急使用纳美芬注射液 本品与其它同类药一样,不是治疗通气衰竭的主要手段。在大部分紧急情况下,应首先建立人工气道、辅助通气、给氧和建立循环通道。 复发呼吸抑制的危险 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如美沙酮和左-α-醋美沙朵(LAAM)]可能延长呼吸抑制。因为受到麻醉剂、神经肌肉抑制剂和其它药物的作用影响,术后和药物过量后出现的呼吸抑制都很复杂。同时,纳美芬的作用时间较纳洛酮长,应提醒医生注意可能出现呼吸抑制的复发,即使在最初使用了足够的纳美芬治疗后也应注意。使用纳美芬治疗的患者应持续观察,直到医

纳洛酮的抢救应用

纳洛酮在急危重症抢救中的临床应用 纳洛酮(Naloxone,NX)又名烯丙羟吗啡酮,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是吗啡样物质的特异拮抗剂。在各种急危重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内源性损伤因子特别是内源性阿片肽有重要作用。机体在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昏迷、休克、急性药物、乙醇中毒等应激状态下,内源性阿片肽主要是β-内啡肽(β-EP)释放增加,参与了各种应激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NX为阿片受体特异拮抗剂,能阻断和逆转内阿片肽的毒性作用,因此对上述应激性疾病有治疗效果。自1971年使用以来,其应用日趋广泛,且效果比较理想。本文就纳洛酮临床急危重病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1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及心肺复苏过程中,机体经历完全血流停止,严重缺氧、中毒和缺血再灌流等一系列应激过程,细胞内氧自由基大量增加,损伤细胞的正常结构并可发生再灌注损伤,包括β-EP在内的大量神经内分泌因子参与了应激反应的过程。作为β-EP的拮抗剂,NX能大大提高复苏成功率,NX通过逆转β-EP所介导的心肺脑功能抑制,使心脏神经放电加强,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心血管系统使复苏中外源性肾上腺素效应得以更好发挥,促进心脏复苏成功;同时NX还具有促进自主呼吸恢复,增加脑缺血区血流量,减轻脑水肿;降低自由基损伤,减轻

再灌注的损伤程度。陈天铎[1]观察42例心搏、呼吸停止时间分别为4.1min 和3.0min患者,21例在常规复苏基础上给予NX 2mg静注,间隔30min重复应用,自主呼吸恢复11例,心搏复跳16例,复苏成功9例,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2 Ⅱ型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均使血浆β-EP明显释放增加,其参与了呼吸调控及呼吸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起到呼吸抑制的作用。而NX能阻断β-EP类吗啡样物质的作用,从而兴奋呼吸,尚有减少肺间质水分的积聚,大剂量时对减轻肺的分流有效。对于并发肺性脑病的患者有明显改善呼吸紊乱的疗效,能改善肺通气功能,从而达到改善呼吸衰竭的作用。杨志雄[2]对62例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NX 1.6mg加入5%的葡萄糖250ml中静滴,1次/d,观察12d,结果在治疗后,肺功能、血气分析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 3 肺性脑病 近年发现,肺性脑病处于呼吸抑制状态,体内产生大量β-EP,它对意识状态及呼吸循环均有抑制作用。而且β-EP可促进脑水肿形成,造成继发性脑功能障碍。NX能特异性阻断β-EP作用,并对血脑屏障有良好通透性,却无受体激

第四节 阿片受体阻断药

第四节阿片受体阻断药 一、纳洛酮 【体内过程】纳洛酮又名N-烯丙去甲羟基吗啡酮,此药首关消除明显,口服大部分被肝脏迅速代谢失效。静脉或气管内给药1~3min,肌内注射或皮下5~12min产生效应。作用持续45~90min。主要在肝脏中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纳洛酮-3-葡萄糖醛酸化合物,经肾脏排泄。纳洛酮代谢快,常需重复给药以保持所需血药浓度。 【药理作用】纳洛酮与吗啡结构相似,为阿片受体的完全、特异性阻断药,对阿片受体的阻断作用强度依次为受体。注射0、4~0、8mg纳洛酮后,1~2min即能拮抗吗啡、哌替啶、芬太尼、二氢埃托啡的作用,消除中毒症状,如呼吸抑制、瞳孔缩小、胃肠道痉挛、颅内压升高,并立即诱导吗啡等成瘾者的戒断症状。 治疗量(0、4~0、8mg)的纳洛酮本身无明显药理效应及毒性作用,使用比治疗剂量大几十倍(6~12mg)的纳洛酮也没有明显的药理效应。动物使用较大剂量才对呼吸和循环产生轻微影响。 【临床应用】用于麻醉性镇痛药急性中毒,或手术后因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中枢抑制的解毒,对脑梗死、急性乙醇中毒、镇静催眠药中毒也有较好的疗效。纳洛酮能拮抗吗啡所产生的全部效应,也作为成瘾者或复吸者的诊断及用戒毒药后的支持疗法,在镇痛药的研究中时重要的工具药。最近研究发现,而极小剂量(仅为常用量的1%%左右)使用不仅能减少或减轻吗啡所致的不良反应,还能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 【不良反应】毒性很低,偶有纳洛酮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水肿、惊厥、抽出等不良反应报道,个别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多发生于用药后5min,为一过性。 二、纳曲酮 纳曲酮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与纳洛酮极为相似,可竞争阿片受体,阻断吗啡及类似物的各种作用,作用强而持久。对阿片类成瘾者可促发戒断症状。常用于防止成瘾者戒断后的复吸。用于戒毒治疗,成瘾者必须先戒断7~10d,或尿检分析及纳洛酮激发试验阴性,方可应用。由于此药目前只有口服制剂,临床麻醉中无应用价值。 三、纳美芬 纳美芬为纳曲酮的衍生物,与后者的区别是6位的氧被亚甲基取代,这6位的亚甲基团不仅可增加其效价和延长半衰期,而且增加其生物利用度。纳美芬的作用于纳洛酮相似,但作用维持时间长。口服有效,半衰期为11h,静脉注射后为8~9h。 用于术后阿片类药物的呼吸抑制和阿片类药物过量中毒解救。先静脉注射0、5mg/70kg,2~5min后增加至1mg/70kg,总量不超过1、5mg/70kg。不良反应主要为眩晕、嗜睡、疲劳感和恶心。

纳洛酮

纳洛酮---化学名丙烯吗啡酮、烯丙羟吗啡醇 是阿片类的特异拮抗剂,以前临床应用主要是抢救阿片类中毒,近年来临床证实用于抢救休克,脑卒中及心肺复苏等急症也有显著疗效。本品具有疗效快、疗效高和耐受性好等优点(尚未有不良反映)的报道。 【作用机制】:近年来实验发现,在各种应激状态下休克、心绞痛 心脏及呼吸骤停、低氧血症及脑卒中机体内可释放大量的B一内啡肽、即B一EP,CT扫描己证实,急性脑卒中及脑局部缺血损害时,脑脊液中B一EP显著增多,休克时的血液中B一EP可较正常时高出10倍之多。B一EP可抑制前列腺素《PG、尤其是PGE》和儿茶酚胺的循环作用,故B一EP增多或活性增强,是许多应激状态和急性发病过程中的重要诱因。本品能有效的拮抗B一EP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恢复PG和儿茶酚胺的正常循环机制,逆转应激状态下的恶性循环,给内毒素,低血容量或脊髓横断等所致休克的动物,注射本品后,可迅速改善组织灌流,死亡率从79%降至15%,此外本品还有以下作用: 1、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减少溶酶释放; 2、抑制钙离子内流; 3、降低血管内皮素。ET水平。 。<<ET是最强的血管收缩因子,其升高可致病情加重和死亡>>。提高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保护神经元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ρ亦日趋广泛。 【药动学:】本品口服吸收较差,因肝首过作用强度,仅为同量注射给药的1%,故均采用注射给药。肌肉注射后15分钟显效。静脉注射后迅速透过血脑屏障,1—2分钟起效,脑内浓度为血药浓度的4.6倍,作用可持续1—4小时,蛋白结合率为46%,半衰期为1.5小时,嗜酒者半衰期仅为0.5小时,在体内分布广泛,本品主要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由尿排除。 【临床应用:】 1、休克,:临床在各种应激状态下应用本品,均已获得显著疗效。综合治疗无效的心源性,过敏性、创伤性、神经源性及感染中毒性休克,及时加用本品后均获得满意的抗休克效果,且疗效随剂量增大而提高,本品应用越早效果越佳。因此,对其它常规综合治疗疗效差或无效的各种休克,及时加用本品是最佳选择,由于本品作用时间短,抢救时需反复给药,国外许多国家已将本品作为治疗各种原因所致休克的必备药物。休克时血管的有效循环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是血压下降的根本原因,人的机体在缺氧. 缺血的情况下,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纳诺酮对逆转休克下降的血压具有辅助作用是因为有效的桔抗了应激状态下大量释放的β-Ep的基础上使前列腺素和儿茶酚胺的循环机制得以修复重建,同时增加心肌收缩力、保护缺血的心肌改善组织灌注在休克出现的前3小时内应用效果更佳超过7小时效果不佳,心脏骤停及心肺复苏过程中机体及器官经历完全血流停止严重缺氧中毒和缺血后在灌注等一系列应激过程,细胞内氧自由基大量增加损伤细

纳美芬基本介绍资料

最新一代用于神经保护治疗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美芬 从第一代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在临床应用以来,国内外研究者对纳洛酮在神经内外科的应用进行了持续的研究。继1981年Baskin首次报道纳洛酮静注治疗脑梗塞,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后,纳洛酮陆续成功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损伤等神经功能性损伤疾病的治疗。在国内,自2001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组织完成511例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双盲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后,纳洛酮的应用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神经保护作用的临床疗效卓越。 作为最新一代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美芬,和纳洛酮具有相同的作用机制,有着比纳洛酮更优越的药理、药代动力学参数,在国外已经成功应用于脑梗塞、脑外伤的治疗。 本文谨就纳美芬在神经保护方面的特点和应用作简要概述。 一、神经系统损伤的生理病理机制 在人体中枢和外周系统,都存在着内啡肽、强啡肽、脑啡肽等内源性阿片类物质。这类物质能与体内广泛存在的μ、κ和δ等阿片受体结合,对人体神经、内分泌、呼吸和心血管等生理功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神经系统损伤,是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共有的病理性过程。外伤、卒中、中毒、感染、变性等疾病都会使神经系统受到致病因子的损害,导致不可逆性神经功能丧失。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兴奋性神经递质,如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兴奋性氨基酸、单胺类神经递质等含量过度升高,且含量越高,损伤程度越严重。这些神经递质的含量增高导致了相应受体(阿片受体、NMDA)过度兴奋,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继发性损伤。 二、阿片受体拮抗剂的神经保护治疗作用 阿片受体拮抗剂是能够与阿片受体竞争性结合,且自身无激动作用的一类物质。它通过竞争性阻断内阿片肽与阿片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病理反应的通路来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作为临床广泛应用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在神经保护方面的剂量和疗效是呈正比关系的,κ和δ受体对颅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小剂量纳洛酮只能作用

盐酸纳布啡注射液说明书

盐酸纳布啡注射液 核准日期:2013年11月27日 修改日期:2014年04月28日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盐酸纳布啡注射液 商品名:瑞静? 英文名:Nalbuph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纳布啡。 化学名称:(-)-17-(环丁烷甲基)-4,5α-环氧吗啡-3,6α,14-羟基盐酸盐倍半水合物。 化学结构式为: 分子式:C 21H 27NO 4 ·HCl·11/2H 2O 分子量: 本品的辅料:枸橼酸,枸橼酸钠,氯化钠。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盐酸纳布啡作为复合麻醉时诱导麻醉的辅助用药。 【规格】2ml:20mg 【用量用法】诱导麻醉时,盐酸纳布啡的用量为kg,应在10---15分钟内静脉输注完。使用盐酸纳布啡注射液过程中,若出现呼吸抑制现象,可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逆转。 【不良反应】据国外文献报道,临床用纳布啡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镇静,临床1066例接受该药治疗的患者381例出现了镇静(发生率为36%)。不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多汗99例(9%), 恶心/呕吐68例(6%)、眩晕58例(5%)、口干44例(4%)和头痛27例(3%)。 此外还可发生一些罕见的不良反应(报道的发生率为1%或更低) 中枢神经系统效应:神经质、抑郁、坐立不安、烦躁尖叫、欣快、敌意、多梦、精神错乱、晕厥、幻觉、焦虑、悲观、麻木、麻刺感,心理反应,如非真实感、人格解体、妄想、 焦虑和幻觉的发生率较使用喷他佐辛时低。 心血管系统: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 消化系统:胃肠绞痛、消化不良、口苦; 呼吸系统:呼吸抑制、呼吸困难、哮喘; 皮肤:瘙痒、干燥、荨麻疹; 其他症状:吐字不清、尿急、视物模糊、面部潮红; 过敏反应:在使用纳布啡过程中可出现过敏反应。严重过敏反应也有报道,若出现了过敏反 应应立即采取药物支持治疗。严重过敏反应包括休克、呼吸抑制、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心 跳骤停、低血压、喉头水肿。一些过敏反应可能危及生命。其他报道的典型的过敏反应有喘 鸣、支气管痉挛、哮喘、水肿、皮疹、瘙痒、恶心、呕吐、发汗、乏力和寒战。

纳洛酮

纳洛酮+维脑路通治颈性眩晕效果好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及脑小动脉供血不足,引起患者出现以眩晕、呕吐、颈部活动受限的一系列表现。诊断颈性眩晕,除依靠颈椎病史和眩晕症状外,还需要通过颈椎X线摄片及经颅多普勒检查来加以证实。如果颈椎正侧位摄片显示颈椎增生,多普勒显示椎动脉痉挛,就可以明确颈性眩晕的诊断。 颈性眩晕的防治必须兼顾颈椎病与眩晕两个方面,但在眩晕发作情况下则要将重点放在缓解脑血管痉挛方面,以增加脑供血量,迅速缓解症状。眩晕缓解后再针对颈椎病予以治疗,以减少眩晕发作次数。 当前针对颈性眩晕的治疗方案较多,其中纳洛酮与维脑路通或丹参注射液联合用药被认为是一个起效快、疗效好的方案。 纳洛酮具有对抗内啡肽、抑制钙离子内流作用,能够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细胞及神经传导功能。维脑路通和丹参注射液能够扩张血管,缓解脑血管痉挛,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纳洛酮与后两种药物联用,具有迅速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血液状态,增加脑供血及保护脑细胞的临床效应,由此迅速缓解颈性眩晕症状,减轻病人痛苦。 确定颈性眩晕的诊断后,可分别将纳洛酮0.8毫克与维脑路通0.5克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或将纳洛酮0.8毫克、丹参注射液40—60毫升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临床报道指出,连用3日可使80%的患者眩晕症状与体征消失,而后停用纳洛酮,单用维脑路通或丹参注射液维持治疗7—10天,以巩固疗效。 癫痫 癫痫是反复性短暂性大脑功能失调,神经细胞有异常放电,临床表现为发作性意识改变或丧失,同时有肢体抽搐、感觉异常、特殊感觉现象或行为障碍。癫痫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由脑内外多种疾病引起;而原发性则无病因可查,多在少儿时起病。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1.部分性发作: 单纯部分性发作:不伴意识障碍。临床和脑电图变化提示开始的神经元异常活动限于一侧大脑半球的某一部分。病灶在运动区表现为一侧口角或一侧肢体远端反复抽搐动作,发作部位遗留下暂时性瘫痪称为托德(Todd )瘫痪。抽搐按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分布顺序扩展(如从一侧拇指开始,向腕部、肘部、肩部扩展),称为杰克逊(Jackson)癫痫。病灶在颞叶可有精神运动发作,如似曾相识感、不识感、视物变大或变小、恐惧、愤怒等症状。 复杂部分性发作:伴有意识障碍。脑电图为单侧或双侧异常,在额部或额颞部者,又称精神运动发作。有时可出现自动症,机械地重复某个动作,如搓手、咀嚼、摸索衣服等。 2.全面性发作:临床表现与脑电图改变均属双侧性。 3.失神发作:多见于儿童,发作时突然停止原有活动,两眼直视,茫然若失,阵挛性眼肌抽动,点头动作或上肢颤动,手中所握持物品坠落。每次发作5~10秒。脑电图可见规律性和对称的3周/秒棘慢波。 4.强直–阵挛性发作(GTCS):又称为大发作,以意识丧失及全身抽搐发作为特征。发作可分为3期:强直期,全身肌肉持续性收缩,约10~20秒;阵挛期,抽搐呈间歇性痉挛,可持续1/2~1分钟,同时口唇青紫,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反射呈伸性,呼吸逐渐恢复,有口吐白沫(或血沫),部分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说明书乐萌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说明 书乐萌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盐酸纳美芬注射液 汉语拼音: Yansuan Nameifen Zhusheye 商品名:乐萌 英文名: Nalmefe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成份】 1.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纳美芬,化学名称: 17-环丙甲基-4,5α-环氧-6-亚甲基吗啡喃-3,14-二醇盐酸盐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 C 21H 25 NO 3 ·HCl 分子量: CAS No.:58895-64-0 2. 辅料:氯化钠、注射用水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纳美芬用于完全或部分逆转阿片类药物的作用,包括由天然的或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 【规格】1ml:(以C 21H 25 NO 3 计) 【用法用量】纳美芬注射液一般为静注,也可肌注或皮下注射。 一般原则: 本品可通过剂量滴定逆转不期望的阿片类作用。因为不期望逆转痛觉缺失而引起危害或产生撤药反应,一旦达到了足够的逆转效果,就不应继续用药。 逆转术后阿片类药物抑制的推荐剂量: 使用100μg/mL的剂量浓度,见表1的初始剂量。术后使用纳美芬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逆转阿片类药物过度的抑制作用,而不是引起完全的逆转和急性疼痛。初始剂量为μg/kg,2-5分钟后可增加剂量μg/kg,当达到了预期的阿片类药物逆转作用后立即停药。累积剂量大于μg/kg不会增加疗效。

对已知的心血管高危患者用药时,应将本品与氯化钠注射液或无菌注射用水按1:1的比例稀释,并使用μg/kg作为初始剂量和增加剂量。 对阿片类药物耐受或产生躯体依赖的患者: 纳美芬对阿片类药物耐受或躯体依赖的患者能引起急性戒断症状。在初次或持续用药时应密切观察这些患者是否出现戒断症状。至少应在2-5分钟后再次用药,以增加剂量达到最大疗效。 重复用药: 如果复发呼吸抑制,应再增加剂量来达到临床治疗效果,增加剂量时应避免过度逆转。 【不良反应】 对健康者用药者,即使剂量达到推荐剂量的15倍或15倍以上,纳美芬的耐受性都很好、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少数患者,当本品的剂量超过推荐剂量时,纳美芬产生的症状显示出对内源性阿片类药物(例如以前报道的其它麻醉拮抗剂)作用的逆转。这些症状(恶心、寒战、肌痛、烦躁不安、腹部痉挛和关节痛)常为一过性的且发生率低。 对术后或阿片类药物过量患者使用临床推荐剂量后出现预期的阿片类戒断症状,后来发现这些患者都使用过阿片类药物。使用纳美芬出现的戒断症状与使用其它阿片类拮抗剂出现的类似,术后低剂量用药出现的戒断症状是一过性的,对药物过量患者大剂量用药后出现的戒断症状持续时间长。 据报道术后使用纳美芬与使用生物等效剂量的纳洛酮出现心动过速和恶心的频率是相同的。当用药剂量只能部分逆转阿片类作用时这两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随着剂量的增加其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因此,推荐剂量为术后使用时不超过μg/kg、治疗阿片类药物过量时不超过 mg/70 kg。 发生率低于1%的不良反应 心血管系统:心动过缓、心律失常 消化道:腹泻、口干 神经系统:嗜睡、神经衰弱、激动、神经过敏震颤、意识错乱、戒断症状、肌痉挛 呼吸道:咽炎 皮肤:瘙痒 泌尿道:尿潴留 在本品的使用剂量超过推荐剂量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高。 实验室结果:据报道对术后用药患者进行的研究中,CPK值一过性增高,发生率为%。研究认为该值的增高与手术有关而与纳美芬的使用无关。使用纳美

注射用盐酸纳洛酮说明书

LIEIN? 注射用盐酸纳洛酮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对本品过敏的患者禁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盐酸纳洛酮 英文名:Naloxone Hydrochloride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Yansuan Naluotong 【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为盐酸纳洛酮, 化学名称:17-烯丙基-4,5α-环氧基-3,14-二羟基吗啡喃-6酮盐酸盐二水合物。 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C19H21NO4?HCl?2H2O 分子量:399.87 【性状】 本品为白色块状物或粉末。 【适应症】 本品为阿片类受体拮抗药。 1、用于阿片类药物复合麻醉药术后,拮抗该类药物所致的呼吸抑制,促使病人苏醒。 2、用于阿片类药物过量,完全或部分逆转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 3、解救急性乙醇中毒。 4、用于急性阿片类药物过量的诊断。 【规格】 0.8mg 【用法用量】 因本品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应用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由医生确定给药剂量及是否需多次给药。 本品可静脉输注、注射或肌内注射给药。静脉注射起效最快,适合在急诊时使用。 因为某些阿片类物质作用持续时间可能超过本品,所以,应对患者持续监护,必要时,应重复给予本品。 静脉输注静脉输注本品可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稀释。把2mg本品加入500ml的以上任何一种液体中,使浓度达到0.004mg/ml。混合液应在24小时内使用,超过24小时未使用的剩余混合液必须丢弃。根据患者反应控制滴注速度。 成人使用 阿片类药物过量 首次可静脉注射本品0.4mg~2mg,如果未获得呼吸功能的理想的对抗和改善作用,可隔2~3分钟重复注射给药。如果给10mg后还未见反应,就应考虑此诊断问题。如果不能静脉给药,可肌内给药。 术后阿片类药物抑制效应 部分纠正在手术使用阿片类药物后阿片的抑制效应,通常较小剂量本品即有效。本品给药剂量应根据患者反应来确定。首次纠

纳洛酮的急诊使用

纳洛酮为阿片受体竞争性药物,能有效阻断阿片类药物及内源性阿片样物质(OLS)引起的各种效应。目前临床医生已广泛用于各科临床急诊的治疗,并做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本文现简述于下。 ■治疗脑卒中 脑梗死早期局部有大量内源性吗啡样物质释放、聚积,同时释放兴奋性氨基酸,这在脑梗死病理过程中起的作用已被证实。有人用纳洛酮0.8~1.2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250毫升静滴,每日1次共14日,治疗脑梗死60例总有效率为94%,优于丹参组,明显优于维脑路通组,治疗1天内显效占33%。国内多份资料显示,纳洛酮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并减轻患者神经缺损症状,意识障碍患者能明显提前清醒时间。 ■治疗各种急性中毒 应用纳洛酮0.8~1.2毫克静脉注射,继用2.4毫克/小时加入5%葡萄糖250毫升静脉滴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迷者,起效快,一般于1~2小时内清醒,且对酒精中毒致心电图异常有较好疗效。在观察纳洛酮治疗镇静安眠药物中毒中发现,病人一般3~8小时就可清醒,总有效率为93.8%。一项研究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有机磷致中毒性心肌炎34例,结果显示对于改善临床症状及保护心肌有较好作用。一项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研究表明,纳洛酮能明显缩短昏迷时间,降低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致残率、植物状态和病死率。通过纳洛酮联用盐酸异丙嗪对中毒鼠的救治效果分析,认为使用纳洛酮是对偏二甲基肼中毒的救治新途径。亦有报道小儿的复方苯乙哌啶(含苯乙哌啶2.5毫克、阿托品0.025毫克/片)、氟乙酰胺中毒,用纳洛酮治疗均

有良效。 ■抢救休克 内科和儿科应用纳洛酮抢救失血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等均有良好。应用纳洛酮联合其他药物抢救重度休克患者13例,取得一定疗效。方法是用纳洛酮0.8毫克静脉注射,然后0.4~0.8毫克加入10%葡萄糖10毫升静脉注射,每小时1~2次,直至休克被纠正。小儿感染性休克55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纳洛酮,每次0.02~0.04毫克/千克加入5%葡萄糖20毫升静脉注射,每日2~4次,与59例对照治疗组纠正休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研究认为,早期应用不但血压迅速改善,还能提高存活率。国外已将纳洛酮用于各类休克患者,疗效满意。 ■治疗呼吸衰竭 先用纳洛酮2毫克加入生理盐水25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呼吸衰竭40例,症状显著改善。应用纳洛酮佐治小儿呼吸功能不全及呼吸衰竭18例,除两例死亡外,其余均在用药后病情逐渐好转,无1例上呼吸机,故认为纳洛酮可增强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兴奋呼吸中枢,有阻断炎症介质作用,可减轻肺间质水肿及肺动、静脉分流。 ■抢救新生儿窒息 应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窒息21例,给予0.2毫克后有15例在2.5分钟内恢复自主呼吸,5分钟Apgar评分为8分以上,4例追加纳洛酮0.2毫克后平均6分钟自主呼吸,10分钟评分达8分以上,优于对照组(P <0.05)。

纳美芬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纳美芬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纳美芬对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与纳洛酮对比观察其疗效特点。方法:从2010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入院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中抽取3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纳美芬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纳洛酮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症状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药效起作用时间、症状缓解和消退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且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纳美芬对急性乙醇中毒患者进行抢救相比纳洛酮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加快药效起作用时间,减少症状的缓解和消退时间,具有稳定、安全、有效的特点,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标签:纳美芬;纳洛酮;急性乙醇中毒 急性乙醇中毒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内科急诊疾病之一,随着近年来人们社会节奏的加速和交往方式的改变,该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1]。如无法对该病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引起急性胃穿孔、胃炎、胰腺炎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内科疾病,甚至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2]。临床中对该病的治疗多使用纯阿片受体拮抗剂,因其能够使乙醇中毒导致的呼吸抑制与昏迷逆转。纳美芬作为纳洛酮的更新产品,受到更多临床医师的认可。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部分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分别使用纳美芬与纳洛酮进行治疗,对比观察其治疗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入院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中抽取340例,男277例,女63例,年龄19~61岁,平均(36.18±9.14)岁。所有病例均确诊为急性乙醇中毒,且符合以下临床诊断标准:有明确超量饮酒史,呼吸或呕吐物中含有强烈乙醇味,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明显兴奋或抑制;排除化学性物品及其他药物所致昏迷、有精神病史或认知障碍、伴随严重创伤或其他器官有严重功能障碍患者[3]。所有患者均了解治疗方案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服从治疗安排。将340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70例,男137例,女33例,年龄20~61岁,平均(36.41±8.76)岁;对照组患者170例,男140例,女30例,年龄19~59岁,平均(35.86±8.83)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结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药物起效时间、症状缓解和消失时间进行记录,同时观察两组

纳洛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纳洛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关键词】纳洛酮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特异拮抗剂,肌肉注射或静滴小剂量纳洛酮能迅速翻转吗啡作用,静滴1~3分钟就能消除呼吸抑制,能明显纠正中枢性呼吸衰竭,促进清醒,其见效快,但维持时间短。由于纳洛酮是吗啡样物质的特异拮抗剂,内源性吗啡样物质有3组:β-内啡肽类、脑啡肽类及强啡类,存在于脑组织、垂体及下丘脑中。它们在调节感知与运动、睡眠与觉醒、心血管功能与呼吸活动等方面均起着神经递质和调质作用。吗啡样物质与体内吗啡受体结合。吗啡受体不仅存在于中枢神经内,也存在于心、肺、肾、小肠等器官内,故可产生广泛的生理、病理效应。纳洛酮与吗啡受体的亲和力比吗啡或β-内啡肽大,能竞争阻止并取代吗啡样物质的作用,实现其疗效。近年来,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因此纳洛酮在临床广泛应用于抢救休克,各类中毒,心脑血管疾病、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本药有治疗方法简便、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本文将纳洛酮在临床的应用进展情况概述如下: 1 用于治疗各种中毒 1.1 镇静催眠药中毒由安定、氯丙嗪、鲁米那等非阿片类镇静催眠药所致中毒,尤其昏迷时,肌体处于应激状态,脑内β-内啡肽(β-EP)释放增加,加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除先进行洗胃外,静注纳洛酮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阻断内啡肽的抑制作用,解除中毒患者呼吸循环抑制和昏迷状态,使中毒者呼吸频率增加,通气量增加,血压升高及心率增快,防止休克血肿发生。有报道纳洛酮用0.4~ 2.4mg/次可缩短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催眠时间[1-2]。 1.2 乙醇中毒急性乙醇中毒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可促使内源性阿片肽(OLS)释放,同时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在体内与多巴胺缩合成OLS,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脑内阿片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严重中毒引起呼吸与循环衰竭。纳洛酮是吗啡受体异性拮抗剂,有强有力的催醒和解除乙醇对呼吸循环的抑制作用,使中毒患者呼吸频率增加,通气量增加,血压升高及心率增快至正常。应用纳洛酮轻度中毒0.4~0.8mg/次静注。30~60分钟逐步清醒,重度中毒0.8~1.2 mg,30~60分重复0.4~0.8 mg,直至神态清醒[3]。 1.3 一氧化碳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伴有β-EP释放增加引起中枢抑制,加重了脑缺氧,纳洛酮通过拮抗以上作用而促醒,且可以抑制某些一氧化碳中毒后白质脱髓鞘和小脑蒲氏细胞变性,从而减少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发

纳洛酮使用办法

注射用盐酸纳洛酮说明书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80548 【中文名称】 注射用盐酸纳洛酮 【产品英文名称】 Naloxone Hydrochloride For Injection 【生产企业】 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 【功效主治】 本品为阿片类受体拮抗药。 1、用于阿片类药物复合麻醉术后,拮抗该类药物所致的呼吸抑制,促使病人苏醒。 2、用于阿片类药物过量,完全或部分逆转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 3、解救急性乙醇中毒。 4、用于急性阿片类药物过量的诊断。 【化学成分】 主要成份:盐酸纳洛酮,辅料为甘露醇,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化学名称:17-烯丙基-4, 5a -环氧基-3, 14-二羟基吗啡喃-6-酮盐酸盐二水 合物。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19H21NO4·HCl·2H2O 分子量:399.87 【药理作用】 本品为阿片受体拮抗药,本身几乎无药理活性,但能竞争性拮抗各类阿片受体,对m 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一)药理作用 1、完全或部分纠正 阿片类物质的中枢抑制效应,如呼吸抑制、镇静和低血压。 2、对动物急性乙醇中毒有促醒作用。 3、为纯阿片受体拮抗剂,即不具有其他阿片受体拮抗剂的“激动性”或吗啡样效应;不引起呼吸抑制、拟精神病反应或缩瞳反应。 4、未见耐药性,也未见生理或精神依赖性。 5、虽然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是,有充分证据表明是通过竞争相同受体位点拮抗阿片类物质效应的。(二)临床药理在一项由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和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组织的临床研究中,全国18家大型医院(包括神经专科医院) 对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颅脑损伤进行了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完成500余例,试验组是在基础治疗方案上加入本品,用药剂量为0.3mg/kg/ 体重/日,用生理盐水或平衡液稀释至500ml后使用输液泵24小时持续滴注,连用3日后,统一减量为4.8mg/日,连续7日后停药。结果试验组 与未加入本品而仅用基础治疗的安慰剂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死亡率为 12.5%,安慰剂对照组为17.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并且试验组GCS评 分、GOS评分、语言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在治疗期间共有8名病人在用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异常,但无证据证明为与用药有关。(三)毒理 1、单剂量静脉给药,大鼠和小鼠的LD50 分别为150mg/kg、109mg/kg;单剂量皮下注射给药,新生大鼠LD50为 260mg/kg。 2、尚未进行过可评价的本品致癌性动物实验。 3、给小鼠和大鼠人用剂量的50倍本品进行生育实验表明未对生育能力有损害作用。【药物相互作用】

纳洛酮的15种临床新用途)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业交流> 纳洛酮的15种临床新用途 纳洛酮的15种临床新用途 2012-06-18 09:36阅读:10340 来源:爱爱医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纳洛酮是阿片类受体拮抗剂,最早是用于对抗阿片类药物中毒,具有解除呼吸抑制和催醒作用。近年纳洛酮的应用更加广泛,且取得了较好效果,先将纳洛酮的15种临床新用途简介如下。 1.纳洛酮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致昏迷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人纳洛酮,首剂2 纳洛酮是阿片类受体拮抗剂,最早是用于对抗阿片类药物中毒,具有解除呼吸抑制和催醒作用。近年纳洛酮的应用更加广泛,且取得了较好效果,先将纳洛酮的15种临床新用途简介如下。 1.纳洛酮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致昏迷 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人纳洛酮,首剂,静脉推注,再以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1次/d.直至患者意识完全恢复。表明在综合治疗的前提下,尽早应用纳洛酮,可提早恢复意识,减少并发症,提高存活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2.宫内胎儿复苏 纳洛酮加质量分数为5%葡萄糖20ml缓慢静推,争取在较短时间内终止妊娠。临床观察表明,母体注射纳洛酮进行胎儿宫内复苏效果很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效果明显优于氨茶碱。 3.早期大剂量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

在常规溶栓、扩血管、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q8h静推,连用10天后停药,7天CT复查脑梗死面积明显缩小。结果表明,纳洛酮不仅可以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治愈率,而且对呼吸抑制、意识障碍及语言障碍的恢复疗效显着,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初建平等应用纳洛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体会,王国立应用纳洛酮注射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州,其结果与之有相似之处。 4.纳洛酮鉴别诊断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 应用盐酸纳洛酮加5%葡萄糖注射夜20ml静注闭。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及神志变化。效果不明显者,每30min重复上述剂量1次。盐酸纳洛酮用量一,平均,观察发现用盐酸纳洛酮后清醒,症状体征消失的患者,后经CT检查颅内无异常。而应用盐酸纳洛酮无好转的病例,CT分别显示有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患者注射纳洛酮后,急性酒精中毒的症状体征消失,仅存有颅脑器质性损伤的表现,若无颅脑器质性损伤,患者神志逐渐清楚。对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诊断有困难着,可用盐酸纳洛酮进行鉴别诊断,它具有准确率高、方便、经济的优点,对无CT、MRI机的基层医院更为适用。 5.治疗椎一基底动脉缺血 在血栓通注射夜6ml/d.口服美可乐或眩晕停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加%生理盐水40ml静推,然后以,d加%生理盐水250m1静滴,3~7天内部分缓解率及完全缓解率优于一般的治疗方法。 6.纳洛酮及/醒脑静治疗镇静催眠药中毒 纳洛酮~静推,同时用醒脑静20ml~40ml静滴,之后以纳洛酮静滴,必要时重复使用,纳洛酮日用量不超过,醒脑静日总量不超lOOml,治疗后病人平均催醒时间明显缩短。

纳美芬对脑肿瘤术后的脑保护作用

收稿日期:2011-05-03;修回日期:2011-06-10 作者简介:胡枢坤(1982-),男,硕士,医师,主要从事脑肿瘤和脑血管病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郑康,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从事各种颅内肿瘤的诊断治疗,尤其颅底肿瘤的手术治疗的研究等。·论著· 纳美芬对脑肿瘤术后的脑保护作用 胡枢坤,黄峰平,郑康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上海市200040 摘要:目的探讨纳美芬对脑肿瘤手术后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312例脑肿瘤手术的病人,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0例,对照组15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美芬治疗5天,治疗后3,7,14和90天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barthel评分,治疗后90天予Karnofsky评分进行远期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3天和90天,治疗组GCS评分好于对照组。治疗后14天和90天,barthel评分提示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90天Karnofsky评分优于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纳美芬对脑肿瘤手术后的患者可能具有脑保护的作用。 关键词:纳美芬脑肿瘤意识神经功能 Brain protective efficacy of nalmefene for patients with brain tumor undergone operation HU Shu-Kun,HUANG Feng-Ping,ZHENG Kang.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HuaShan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04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almefene in the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rain tumor.Methods312patients with brain tumors operate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Treatment group has160 patients and control group has152patient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administered with nalmefene injection for5days beside the conventional therapy.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evaluated by the GCS3,7,14and90 days after treatment.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was evaluated by the Barthel Index(BI)3,7,14and90days after treatment.The long-term prognosis was evaluated by the Karnofsky Index90days after treatment.Results The GCS scor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3and90days after treatment(P<0.05).After treatment,the BI indicated a higher re-covery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controls(P<0.05)in day14and90.the Karnofsky Index shows better clinical prognosis in the treatment group(P<0.05)90days after treatment.No adverse events were found.Conclusions Nalmefene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brain tumor operated. Key words:nalmefene;brain tumor;awareness;neurological function 任何颅脑手术均伴随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兴奋性神经递质如内源性阿片肽类物质、兴奋性氨基酸、单胺类神经递质等含量在此过程中过度升高,这些神经递质的含量增高导致了它们的相应受体(阿片肽受体、NMDA)超兴奋,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继发性损伤[1,2]。阿片肽受体拮抗剂可以与阿片肽受体激动剂竞争,与阿片肽受体结合,且自身无激动作用,从而阻断病理反应的通路起到神经保护作用[3,4]。 纳洛酮作为传统的阿片肽受体拮抗剂,在脑外伤、中风等病理状态下已经被证实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在脑肿瘤术后的患者中也被广泛应用[5,6]。纳美芬(nalmefene)作为全新一代的阿片肽受体拮抗剂,将有逐渐替代纳洛酮的趋势[7]。目前,由于该药临床应用的时间较短,国内还缺乏对其疗效的评价。因此,本文通过随机、单盲、对照研究总结了我院脑肿瘤手术后应用纳美芬(乐萌,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临床疗效及其副作用,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