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针灸治疗学习题----内科病症

针灸治疗学习题----内科病症

针灸治疗学习题----内科病症
针灸治疗学习题----内科病症

第一章内科病症

第一节痹证附:股外侧皮神经炎

一、填空题

1.《灵枢·痹论》说:。

2.痹证可分为多种证型,但其总的发病病机为气血痹阻不通,其总的针灸治疗原则为通经活络止痛。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行痹的治疗除在病变局部选穴外,可再加:A 膈俞、血海可活血调血,宗“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A 膈俞、血海

B 阴陵泉、足三里

C 大椎、曲池

D 肾俞、关元

E 风池、百会

2.痛痹治疗除在病变局部选穴外,可再加:D 肾俞、关元可温补阳气,祛寒外出

A阴陵泉、足三里B风池、风府C 大椎、曲池 D 肾俞、关元E膈俞、血海

3.热痹治疗除在病变局部选穴外,可再加:B 大椎、曲池可清泻热毒

A 肾俞、关元

B 大椎、曲池C内关、合谷D膈俞、血海E阴陵泉、足三里

二B型题

A行痹 B 痛痹 C 热痹 D 着痹E湿热痹

1.痹证中主要由寒邪所致的为:B

2.痹证中主要由风邪所致的为:A

3.痹证中主要由热邪所致的为:C

4.痹证中主要由湿邪所致的为:D

三D型题

1.热痹的针灸治疗原则是:AC 热痹用泻法,不用灸法

A 泻法

B 补法

C 只针不灸

D 只灸不针

E 针灸并用

2.针灸治疗着痹可配用的穴位是:DE 着痹应配合健脾除湿穴位,阴陵泉、足三里可健脾除湿

A 肾俞B关元 C 大椎 D 阴陵泉 E 足三里

四X型题

1.热痹的针灸治疗原则是:ABCD 热痹不用灸法,刺络拔罐可促进热毒的清泻。

A泻法B只针不灸 C 刺络出血D 拔罐 E 针灸并用

2.行痹的针灸治疗原则是:ABDE 健脾除湿用于着痹

A通经活络B活血祛风 C 健脾除湿 D 泻法 E 针灸并用

三、改错题

1.治疗着痹宜只针不灸。针灸并用。着痹主要由湿邪所致,湿为阴邪,灸可除湿

2.治疗痛痹的穴位针刺均用泻法。以泻法为主。因为肾俞、关元用补法或温针灸法

四、简答题

1.简述如何运用皮肤针治疗痹证?皮肤针重叩背脊两侧和关节病痛部位,使出血少许,加拔火罐,隔日1次

2.简述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针灸治疗原则。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针灸治疗原则为疏经通络、行气活血,针刺为主寒湿引起者加灸,泻法或平补平泻

五、问答题

1.试述行痹的病机及处方配穴的深刻含义。行痹是风寒湿邪尤其以风邪为主,

侵入人体关节肌肉筋络,使气血痹阻不通所致的病症。由于风邪具有善行数变的特点,因此,临床以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舌淡,苔薄白,脉浮为主要表现。在针灸处方配穴时,除局部选穴外,要加膈俞、血海等具有活血调血作用的穴位,这是“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理论的深刻体现

2.试述痹证的针灸治疗原则。通经活络止痛。行痹兼活血祛风;痛痹兼温经散寒;着痹兼除湿化浊;热痹兼清热消肿。行痹、痛痹、着痹针灸并用,泻法;热痹只针不灸,泻法。

3.试述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选穴及操作方法。以风市、伏兔、血海、环跳、阿是穴为主穴,腰椎病变或腰大肌压迫引起者加腰夹脊、大肠俞。局部阿是穴采用围刺法,或用三棱针散刺,加拔火罐,或隔姜灸;余穴常规操作。

六、病案分析题

李某,女,36岁,演员,1981年6月26日初诊。

以四肢关节疼痛40天为主诉。患者于1981年5月16日感冒发烧,体温达38.9℃,伴四肢关节疼痛,服“感冒片”、四环素等药3日后,热渐退但四肢肌肉、关节

仍痛。5月20日再次发烧、恶寒,腰及四肢肌肉关节疼痛加剧,经注射庆大霉素,服用消炎痛等后症状有所减轻,但下肢肌肉关节疼痛较著。6月26日再次发热,症状加重,服用APC等药无效。查:双下肢关节红肿,舌体胖,色淡,苔黄略腻,脉濡。实验室检查:血沉为50毫米/第1 小时;抗“O”+。

试写出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风寒湿邪入侵经络关节,气血闭阻,蕴郁化热,而致关节红肿热痛,遂成痹证。

诊断:痹证。

证型:热痹

治则:通经活络,清热消肿。

处方:大椎、曲池、肩髃、合谷、外关、犊鼻、膝眼、梁丘、阳陵泉、丘墟方义:大椎、曲池,可清泻热毒。其余腧穴均为病痛局部穴及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

第二节腰痛

一、填空题

1.腰痛的发生从经络辨证角度主要与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带脉和肾经经脉有关。

2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治疗腰痛的基本处方为:A

A委中、阿是穴、大肠俞、肾俞、腰阳关 B 阳陵泉、肾俞、委中C 照海、委中、阿是穴 D 秩边、环跳、委中、阿是穴 E 大椎、环跳、委中、阿是穴2.治疗寒湿腰痛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D 大椎具有温经散寒作用

A 膈俞B肾俞C大肠俞 D 大椎 E 委中

二B型题

A内关B膈俞C 命门D大椎 E 丰隆

1.腰痛以腰部有劳伤或陈伤史,劳累、晨起、久坐加重,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痛处固定不移为主证者,宜配用的腧穴是:B 本证属于瘀血腰痛,故选膈俞以活血化瘀

2.腰痛以腰眼肾区隐隐作痛,起病缓慢,或酸多痛少,乏力易倦,脉细为主

证者,宜配用的腧穴是:C 本证属于肾虚腰痛,故选命门益肾壮腰

3.腰痛以腰部有受寒史,值天气变化或阴雨风冷时加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为主证者,宜配用的腧穴是:D 本证属于寒湿腰痛,故选大椎温经散寒

三D型题

1.虚证腰痛的针灸治疗原则为:CE 虚证腰痛的针灸治疗原则为益肾壮腰,并且可用灸法

A 活血化瘀

B 温经散寒

C 益肾壮腰

D 祛风通络

E 针灸并用

2.寒湿腰痛的针灸治疗原则为:AC 寒湿腰痛的针灸治疗原则为温经散寒,一般不用点刺出血,灸法可温散寒邪,寒湿腰痛属实证,故不用补法。

A 温经散寒

B 点刺出血

C 可用灸法

D 用补法

E 只针不灸

四X型题

1.腰部有劳伤或陈伤史,劳累、晨起、久坐加重,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痛处固定不移,宜选用的腧穴是:ABCDE 本证属瘀血腰痛,故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加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膈俞。

A 阿是穴B膈俞 C 大肠俞 D 腰阳关 E 委中

2.肾虚腰痛宜选用的腧穴为:ACDE 膈俞用于瘀血腰痛

A 阿是穴B膈俞 C 大肠俞 D 肾俞 E 命门

三、改错题

1.针灸治疗寒湿腰痛时,只灸不针。针灸并用。灸法可温散寒邪

四、简答题

1.简述腰痛的针灸治疗原则。实证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以针刺为主,用泻法;寒湿腰痛可用灸法,瘀血腰痛可用刺络拔罐法。虚证益肾壮腰,针灸并用,针用补法

2.简述用皮肤针治疗寒湿腰痛、瘀血腰痛的方法。寒湿腰痛和瘀血可用皮肤针治疗,选择腰部疼痛部位,用梅花针叩刺出血,加拔火罐,一般可隔日一次3.如何用耳针治疗腰痛?取患侧耳穴腰骶椎、肾、神门,毫针刺后嘱患者活动腰部;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五、问答题

1.试述治疗腰痛的针灸操作。寒湿腰痛者,大椎用灸法,或温针灸;瘀血腰痛者,委中、阿是穴点刺出血,并可在腰部进行拔罐;肾虚腰痛者,命门用灸法;余穴均用常规操作。

2.试述针灸治疗腰痛的疗效及预后。针灸治疗腰痛因病因不同,疗效常有差异。风湿性腰痛和腰肌劳损疗效最好;腰椎病变和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针灸可明显缓解症状;腰部小关节周围的韧带撕裂疗效较差;内脏疾患引起的腰痛要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因脊柱结核、肿瘤等引起的腰痛,不属针灸治疗范围。

六、病案分析题

魏某,男,50岁,工人,2003年3月5日出诊。

腰痛2年,劳累加剧。患者从事搬运工作20余年,近2年来,常常感到腰痛不舒,遇劳累或久坐后加重。查: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局部有压痛,下肢无放射性痛。腰椎CT检查,未见椎间盘突出。舌暗,苔薄白,脉弦。

试写出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气血阻滞,不通则痛。

诊断:腰痛。

证型:瘀血腰痛。

治则:活血化瘀。

处方:委中、大肠俞、阿是穴、膈俞。

方义:委中是腰背两支足太阳经在膕窝的汇合点,“腰背委中求”,可疏调

腰背部经脉之气血;大肠俞、阿是穴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膈俞为血会,可活血化瘀

第三节坐骨神经痛

一、填空题

1.在《灵枢·经脉》中,论述足太阳经病症“脊痛,

如结,腨如裂……”,形象地描述了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2

型两类。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治疗足太阳经型坐骨神经痛的穴位处方为:A

A环跳、秩边、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 B 秩边、承扶、殷门、委中、足临泣C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足临泣 D秩边、承扶、殷门、委中、丘墟E 秩边、承扶、殷门、委中、光明

2.治疗足少阳经型坐骨神经痛的穴位处方为:D

A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悬钟、太溪 B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C秩边、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 D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阳辅、悬钟、足临泣 E 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阳辅、昆仑

二B型题

A大肠俞B 大椎C 膈俞 D 委中 E 环跳

1.坐骨神经痛有气滞血瘀者,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C 膈俞为血会,有活血化瘀作用

2.坐骨神经痛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者,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灸: B 大椎为督

脉要穴,温灸可温通阳气而散寒。

3.坐骨神经痛兼腰骶部痛者,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A 大肠俞位置在下腰部,因此,可疏通腰骶部经络。委中为主穴之一。

三D型题

1.坐骨神经痛的针灸治疗原则为:AB 坐骨神经痛治疗以疏经通络、行气止痛为大法。滋补肝肾、补益气血、健补脾胃一般不作为治疗原则

A 疏经通络 B行气止痛 C 滋补肝肾 D 补益气血 E 健补脾胃

四X型题

1.坐骨神经痛的针灸治疗原则为:BCDE 坐骨神经痛治疗以疏经通络、行气止痛为大法。滋补肝肾一般不作为治疗原则

A滋补肝肾B疏经通络C 行气止痛D 针灸并用 E 泻法

三、改错题

1

四、简答题

1.简述用皮肤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法。用皮肤针叩刺腰骶部及在压痛点剌络出血,加拔火罐,隔日1次

2.简述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法。根性:腰4~5夹脊,阳陵泉或委中。干性:秩边或环跳,阳陵泉或委中。进针后通电,采用密波或疏密波,刺激量逐渐由中度到强度,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五、问答题

1.试述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选穴和操作方法。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主穴为:1 足太阳经型: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2 足少阳经型: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阳辅、悬钟、足临泣。有腰骶部疼痛者,加肾俞、大肠俞、腰阳关、腰夹脊、阿是穴疏调腰部经络之气;与天气变化

有关者,加灸大椎、阿是穴温经止痛;气滞血瘀者,加膈俞、合谷、太冲化瘀止痛。操作:诸穴均用提插捻转泻法,以沿腰腿部足太阳、足少阳经向下放射感为度,不宜多次重复。

六、病案分析题

刘某某,男,58岁,干部,2002年11月10日初诊。

以左下肢疼痛1个月为主诉。患者于去年春季乘车出差,途中感受风寒,后出现左下肢疼痛,在某区级医院经针刺治疗半个月,而疼痛缓解,基本痊愈。今年10月上旬,因久居潮湿之地,自觉小腿部酸痛、沉重,日渐加重。在某医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予“消炎痛”、“伤湿止痛膏”及热敷等治疗,均未见效。11月初左下肢疼痛剧烈,呈放电样,影响活动,遇寒加重,得热则舒,以大腿后侧明显。查:左臀、腘、踝点压痛+,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左侧直腿抬高55度,肌力、肌张力正常。舌淡、苔白微腻,脉弦。

试写出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风寒湿邪入侵,痹阻下肢足太阳经脉,不通则痛。

诊断:坐骨神经痛。

证型:足太阳证型。

治则:疏经通络、行气止痛。

处方: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方义:由于坐骨神经痛沿足太阳经放射疼痛,故循经取足太阳经穴,以疏导太阳经之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环跳为足太阳与足少阳经的交会穴,一穴通两经;阳陵泉为筋之会穴,可疏筋通络止痛

第四节痿证附:末梢神经炎

一、填空题

1.针灸治疗痿证的选穴原则,《素问·痿论篇》曰:。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痿证以肢体逐渐痿软无力,下肢为重,微肿而麻木不仁,或足胫热感,小便赤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主证,针灸治疗选穴在基本选穴的基础上,再配:C 本证属于湿热浸淫型痿证,因此,应选具有清利湿热的穴位。阴陵泉具有利湿作用,中极具有利小便作用,使湿热有泄利之路。

A脾俞、胃俞、章门、中脘B肝俞、肾俞、太冲、太溪C 阴陵泉、中极D 大椎、尺泽、肺俞、二间 E 内关、合谷、脾俞、胃俞

2.痿证以发热多汗,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心烦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细数为主证,针灸治疗选穴在基本选穴的基础上,再配:D 本证属于肺热伤津型痿证,因此,应选具有清利肺热的腧穴。鱼际为肺经荥穴,可泻热毒,尺泽为肺经合穴,肺俞为肺之背俞穴,加强清肺热的作用。

A 阴陵泉、中极

B 脾俞、胃俞、章门、中脘

C 肝俞、肾俞、太冲、太溪

D 鱼际、尺泽、肺俞

E 内关、合谷、脾俞、胃俞

二B型题

A尺泽B脾俞C太溪D 中极 E 风池

1.治疗肺热伤津型痿证,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A 尺泽为肺经合穴,善清肺热

2.治疗湿热浸淫型痿证,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D 中极利尿,故可清利湿热。

3.治疗脾胃虚弱型痿证,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B 脾俞可健补脾胃4.治疗肝肾亏虚型痿证,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C 太溪可滋补肝肾

三D型题

1.治疗肺热伤津、湿热浸淫型痿证的针灸治疗原则为:1.AB 肺热伤津、湿

热浸淫型痿证,有热邪为患,故不用灸法。两型均以邪盛为主,故不用补法。一般在本病的中后期,有经络瘀阻时,才用活血化瘀法,该两型属于早期,故不用活血化瘀法

A清热祛邪 B通行气血 C 活血化瘀 D可用灸法 E 补法

2.治疗脾胃虚弱型痿证的针灸治疗原则为:AC 脾胃虚弱型痿证属于虚证,故不用泻法。脾胃虚弱可有脾胃阳虚,因此,可用灸法温补脾胃

A濡养筋脉 B补泻兼施 C 健补脾胃 D只针不灸E 只灸不针

四X型题

1.肝肾亏虚型痿证针灸治疗可选的穴位为:ABCDE

A肩髃 B髀关 C 胸夹脊 D腰夹脊 E 太溪

2.湿热浸淫型痿证针灸治疗可选的穴位为:ABE 腰阳关主要具有温经通阳、壮腰作用,本证为湿热邪为患,故不用腰阳关

A 胸夹脊

B 腰夹脊

C 腰阳关

D 地仓

E 中极

三、改错题

1.治疗湿热浸淫型痿证应针灸并用。只针不灸。湿热证不灸

2.手阳明、足阳明经排刺适用于痿证的初期。中后期。当肌肉出现萎缩时,采用排刺法。

四、简答题

1.简述痿证的针灸治疗原则。痿证的针灸治疗原则是肺热伤津、湿热浸淫者,清热祛邪、通行气血,只针不灸,泻法;脾胃虚弱、肝肾亏虚者,补益气血、濡养筋脉,针灸并用,补法

2.简述痿证的针灸选穴原则。针灸治疗痿证的选穴原则为以手、足阳明经穴和夹脊穴为主

3.简述皮肤针治疗痿证的操作方法。用皮肤针反复叩刺背部肺俞、脾俞、胃俞、

膈俞和手、足阳明经线。隔日1次

五、问答题

1.试述针灸治疗痿证选夹脊穴的意义痿证是各种因素导致的经络阻滞,筋脉功能失调,筋肉失于气血津液的濡养而成。夹脊穴位于督脉之旁,又与膀胱经第一侧线的脏腑背俞相通,因此,选择夹脊穴可调脏腑阴阳,行气血,健督脉、强筋肉,达到治疗痿证的目的。。

2.试述针灸治疗末梢神经炎的治则、选穴和操作。末梢神经炎的针灸治则为早期疏经通络、活血化瘀,只针不灸,泻法;后期补益肝肾、养血柔筋,针灸并用,补法或平补平泻。处方为上肢:曲池、合谷、手三里、外关、八邪;下肢:伏兔、足三里、丰隆、环跳、风市、阳陵泉、八风。早期可加太冲、膈俞以助活血化瘀之力;后期可加血海、三阴交、太溪补益肝肾,养血柔筋。操作:八邪、八风可点刺出血;余穴常规操作。

六、病案分析题

李某某,男,1岁,2003年2月25日初诊。

右下肢瘫痪5天。患者5天前发烧,嗜睡,无呕吐。3天后热退,但出现右下肢瘫痪,不能曲伸,被某医院确诊为“小儿麻痹”,今转我科治疗。查:神清,身无发热,右下肢呈弛缓性瘫痪,痛觉存在,右下肢肌力I级,左下肢活动自如,右下肢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

试写出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肺热叶焦,筋脉失养。

诊断:痿证。

证型:肺热伤津。

治则:清热祛邪、通行气血。

处方:髀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腰夹脊、大鱼际、尺泽、肺

方义:阳明经多血多气,选阳明经穴位髀关、伏兔、足三里,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取“治痿独取阳明”之意;夹脊穴位于督脉之旁,又与膀胱经第一侧线的脏腑背俞相通,可调脏腑阴阳,行气血;阳陵泉乃筋之会穴,能通调诸筋;三阴交可健脾、补肝、益肾。大椎、尺泽,可清泻肺之余热。

第五节中风

一、填空题

1

2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中风中经络的针灸基本处方为:A

A 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

B 百会、神阙、关元、足三里、内关

C 气海、关元、丰隆、委中、三阴交

D 神门、内关、大陵、三阴交、足三里

E 神阙、关元、委中、太溪、昆仑

2.风痰阻络型中风可在基本处方上再加:B 丰隆善于祛痰,合谷可搜风通络A 曲池、内庭、丰隆B丰隆、合谷C足三里、气海D太溪、风池E太冲、太溪

3.肝阳暴亢型中风可在基本处方上再加:E 太冲可镇肝熄风治标,太溪可滋补肝肾,滋水涵木以治本

A足三里、气海B 太溪、三阴交C丰隆、合谷D风池、完骨E太冲、太溪

二B型题

A 内庭、丰隆B气海、血海C丰隆、合谷D太冲、太溪E太溪、三阴交1.以半身不遂,兼见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弦,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为主证的中风,治疗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C 因本证为风痰阻络型,故选丰隆、合谷

2.以半身不遂,兼见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黯、苔白腻,脉细涩为主证的中风,治疗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B 因本证为气虚血瘀型,气海补益元气,足三里补益中气,益气而化瘀3.以半身不遂,兼见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为主证的中风,治疗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D 肝阳暴亢型,故选太冲镇肝熄风、太溪滋阴潜阳,标本兼治

4.以半身不遂,兼见口粘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为主证的中风,治疗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因本证为痰热腑实型,故选内庭清腑热、通腑气,丰隆化痰。

三D型题

1.中风中经络的针灸治疗总原则为:AB

A 疏通经络

B 行气活血

C 祛风除湿

D 只针不灸

E 通经止痛

2.以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角喎斜,而无意识障碍为主症者,属:AC

A 中风

B 中脏腑C中经络 D 中风先兆 E 真中风

四X型题

1.中风中脏腑可选用的主穴有:ACDE

A 水沟B曲池 C 百会D内关 E 素髎

2.中风中脏腑脱证的针灸治疗原则为:ABCD

A醒脑开窍B回阳固脱 C 重用灸法D补法 E 只灸不针

三、改错题

1.中风发生的病位主要在肝肾。脑

2.“窍闭神匿”的“神”指人的思维活动。脑神

3.“窍闭神匿”的“窍”指人体的七窍。脑窍

4.中风的名称是根据本病感受风邪,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去掉“感受风邪”

四、简答题

1.简述中风中脏腑的针灸治疗原则。中风中脏腑的针灸治疗原则是醒脑开窍,闭证兼开窍启闭,只针不灸,泻法;脱证兼回阳固脱,重用灸法,补法

2.简述中风先兆的临床表现。患者经常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偶有发作性语言不利、肢体痿软无力,但很快缓解者,为中风先兆

3.简述头针治疗中风的方法。选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及顶旁2线,毫针平刺入头皮下,快速捻转2~3分钟,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捻转2~3次。行针后鼓励患者活动肢体

五、问答题

1.试述针灸治疗中风中经络的主穴和操作方法。针刺治疗中风中经络主要选穴有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内关用捻转泻法,持续运针1~3分钟;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度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其余穴位常规操作。

2.试述针灸治疗中风中脏腑的选穴和操作方法。针灸治疗中风中脏腑的主穴有水沟、素髎、百会、内关,内关用捻转泻法,持续运针1~3分钟;水沟、素髎用雀啄法,以患者面部表情出现反应为度;百会捻转泻法或平补平泻。配穴:闭证加十宣、合谷、太冲,十宣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

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六、病案分析题

张某某,男,67岁,农民,1980年9月24日初诊。

患者以左半身不遂伴语言欠流利13天为主诉,1980年9月11日夜间因感受风寒,翌日晨出现左半身不遂,神清,肢麻言蹇,遂送某医院治疗。腰穿报告脑脊液无色透明,诊为“脑血管意外”。予脉通、抗感染治疗。9月23日转我院治疗。患者神清,口歪,语言欠流畅,无头痛,患肢活动不遂,心烦失眠,眩晕,手足蠕动,舌质红,苔黄腻而干,脉弦细。查:血压32kpa/16kpa(否认既往有高血压史),左上肢肌力II级,下肢肌力III级。左霍夫曼+,巴氏征+。

试写出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素体阴虚,肝风风动。

诊断:中风中经络。

证型:阴虚风动。

治则: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滋阴潜阳。

处方: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太溪、风池

方义:心主血脉,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气,促进气血的运行;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太溪为肾经原穴,可滋补肾水,风池可平抑肝阳而熄风。

第六节面瘫(附:面肌痉挛)

一、填空题

1.

2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针灸治疗面瘫的基本处方为E:

A 阳白、四白、颊车、地仓、翳风、颧髎

B 翳风、颧髎、合谷、太冲、丰隆

C 阳白、四白、颊车、地仓、翳风、列缺D颊车、地仓、翳风、颧髎、大陵 E 阳白、四白、颊车、地仓、翳风、颧髎、合谷

2.针刺治疗风寒阻络型面肌痉挛加:D 翳风为主穴之一,风池具有祛风散寒作用

A内庭B太溪C大椎D风池 E 翳风

二B型题

A风池 B环跳 C足三里 D 百会 E曲池

1.针灸治疗风寒型面瘫可在基本处方上加:A 风池具有祛风散寒作用

2.针灸治疗风热型面瘫可在基本处方上加:E 曲池具有清泻热邪的作用3.针灸治疗气血不足型面瘫可在基本处方上加:C 足三里具有补益气血,濡养筋脉的作用

三D型题

1.治疗面肌痉挛的主穴有:AB

A 翳风B合谷C足三里 D 关元 E 列缺

2.针刺治疗风热袭络型面肌痉挛,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BD 曲池为手阳明合穴,内庭为足阳明荥穴,可清泻经络之郁热

A太溪、三阴交B曲池C风池D内庭E丰隆

四X型题

1.针灸治疗面瘫的原则是:ABC 面瘫只有在后期出现气血不足时才用补法

A 活血通络 B疏调经筋 C 针灸并用 D补法 E不用灸法

2.针灸治疗面瘫的主穴有:ACDE

A 阳白 B足三里 C 颊车 D 翳风 E颧髎

3.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原则是:ABDE

A舒筋通络B只针不灸C针灸并用D泻法为主E熄风止搐

三、改错题

1.在面瘫患者面部腧穴针刺,宜用泻法。平补平泻。本虚标实,不宜单行补法或泻法

四、简答题

1.简述皮肤针治疗面瘫的方法。用梅花针叩刺阳白、颧髎、地仓、颊车,以局部潮红为度,隔日1次。适用于恢复期。

2.简述刺络拔罐法治疗面瘫的方法。用三棱针点刺阳白、颧髎、地仓、颊车,拔罐。每周2次。适用于恢复期

3.简述皮肤针治疗面肌痉挛的操作方法。取面部扳机点,将揿针埋入,胶布固定,3~5天重新埋藏。

4简述刺络拔罐法治疗面肌痉挛的操作方法。取颧髎、太阳、颊车,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用闪罐法,隔日1次

五、问答题

1.试述针灸治疗面瘫的选穴和操作方法。以局部取穴为主。以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为主穴。风寒证加风池,祛风散寒;风热证加曲池,疏风泻热;抬眉困难加攒竹;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鼻唇沟浅加迎香;恢复期加足三里,用补法可补益气血,濡养经筋。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合谷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施行补法。

2.试述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选穴和操作方法。以局部取穴为主。选翳风、攒竹、太阳、颧髎、合谷为主穴。风寒阻络加风池祛风散寒;风热袭络加曲池、内庭清泻郁热;虚风内动加太溪、三阴交滋补肾阴而熄风。操作:

先刺合谷,后刺翳风及面部穴,用捻转泻法;面部穴操作手法不宜重。其余穴常规操作。

六、病案分析题

张某某,男,50岁,工人,2002年9月15日初诊。

患者以左侧口眼歪斜5天为主诉。5天前,患者夜间睡眠,用风扇直吹面部,次日晨起发现,左侧面部麻木,漱口流涎,至中午左侧眼闭目露睛,左额纹消失,左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右侧,左耳后疼痛。舌淡、苔薄白,脉弦。

试写出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风寒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喎僻。

诊断:面瘫。

证型:风寒证。

治则:活血通络、疏调经筋。

处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

方义:面部腧穴可疏调局部筋络气血,活血通络;合谷为循经远端选穴,与近部腧穴翳风相配,祛风通络

第七节三叉神经痛

一、填空题

1

2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下列穴位除……外,均为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基本处方穴位:C 太溪为肾经原穴,可滋补肾水,一般不作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基本穴位

A 攒竹B下关 C 太溪D合谷E内庭

二B型题

A 列缺

B 内关C曲池D太冲E内庭

1.风寒型三叉神经痛,在基本处方上加:A 列缺为肺经络穴,具有疏散风寒作用

2.风热型三叉神经痛,在基本处方上加:C 曲池为大肠经合穴,具有疏风清热作用

3.气血瘀滞型三叉神经痛,在基本处方上加:B 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具有调理心气,促进气血运行而活血化瘀的作用

三D型题

1.三叉神经痛的上颌支,在基本处方上加:AD

A颧髎B颊车C翳风D迎香E阳白

2.三叉神经痛的下颌支,在基本处方上加:BC

A颧髎B颊车C承浆、D迎香E丝竹空

3.三叉神经痛的眼支,在基本处方上加:AC

A丝竹空B三阴交C阳白D内关E 太溪

四X型题

1.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原则是:ABCD 三叉神经痛一般不用补法

A 疏通经络B祛风止痛C针刺为主D泻法E补法

三、改错题

针灸学练习题

针灸学练习题--1 总分:200.00 及格分:120.00 一、单选题(共200题,每题1.00分) 1.耳穴屏尖位于( ) A.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B.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 C.耳郭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D.耳屏游离缘上部尖端E.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2.散刺法又称( ) A.点剌B.豹纹刺 C.循经刺D.毛刺E.半刺 3.根据骨度分寸法,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 ) A.4寸B.5寸 C.6寸D.7寸E.8寸 4.冲脉在腹部并何经而行( ) A.任脉B.胃经 C.肾经D.脾经E.以上都不是 5.两眉头的中间是( ) A.攒竹B.印堂 C.鱼腰D.太冲E.球后 6.手阳明经的输穴是( ) A.三间B.后溪 C.中渚D.陷谷E.束骨 7.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的穴位是( ) A.印堂B.太阳 C.球后D.丝竹空E.上明 8.下列穴位中所属经脉属土,穴性属水的是( ) A.冲阳B.解溪 C.太白D.大都E.阴陵泉 9.既是八会穴又是合穴的是( ) A.委中B.委阳 C.阳陵泉D.足三里E.太渊 10.针灸治疗便秘的正确取穴方法是取( ) A.大肠经俞、募穴及下合穴为主B.三焦经以宣通三焦气机 C.肝经荥穴以疏肝解郁D.脾俞胃俞以扶助中气E.温通下焦阳气为主 11.归来向会阴部斜向透刺,治疗什么病( ) A.顽固性遗尿B.顽固性头痛 C.顽固性腹胀D.顽固性呕吐E.顽固性痛经 12.《难经》全书共有( ) A.七十八难B.八十一难 C.六十九难D.七十二难E.八十八难 13.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理论强调了( ) A.人体四肢与头身的密切联系B.上肢与下肢的密切联系 C.前胸与后背的密切联系D.脏腑与五官的密切联系E.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密切联系14.牙痛取“大肠”的选穴原则是( ) A.按相应部位取穴B.按临床经验取穴

中国医学史 参考试题三 及答案

中国医学史参考试题三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翰林医官院 2、六气致病说 3、导引 4、《治百病方》 5、广惠司 6、鬼注、尸注 7、医案 8、郭守敬 9、翰林医官院10、医师 二、填空 1、宋代设置的保健慈善机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甲骨文中记载的“鬯其酒” 是目前所知关于____的最早记载。 3、“三品分类法”中上品为____药、中品能____、下品专属____药。 4、“五运六气”中五运指____、____、____、____、____,六气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献记载及考古研究表明,针灸术起源于____时代。 6、____所著的《本草蒙筌》是便于诵记的____性本草。 三、单项选择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临证医方专书是() A.《黄帝内经》B.《肘后救卒方》C.《五十二病方》D.《伤寒杂病论》 E.《治百病方》 2、世界上最早开办管理药事的药局是在我国的( ) A. 隋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E. 清代 3、系统提出四气五味、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等中药学理论的本草著作是() A.《治百医方》B.《五十二病方》C.《药论》D.《神农本草经》E.以上都不是 4、《素问》最早的注释本是() A.《素问悬解》B.《注黄帝素问》C.《素问训解》D.《黄帝内经太素》 5、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是() A.《小儿要证直诀》B.《颅囟经》C.《仁斋直指小儿方》D.《幼幼新书》 E.《活幼心书》 6、“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一语见于() A.《尚书》B.《论语》C.《礼记》D.《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E.《汉书?艺文志》 7、我国现存最早医案“诊籍”的作者是() A.华佗B.涪翁C.郭玉D.淳于意E.程高 8、“六气致病说”载于( ) A.《周礼》 B.《礼记》 C.《左传》 D.《周易》 E.《诗经》 9、“掌养万民之疾病”职责的是( ) A. 食医 B. 疾医 C. 疡医 D. 兽医 E. 医师 10、明代地方本草的代表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食疗本草》 C.《食物本草》 D.《本草备要》 E.《滇南本草》 四、多项选择 1、《内经》运用五行学说的最大特点是() A. 说明疾病发生 B. 说明疾病传变 C. 说明疾病预后 D. 说明诊断原则 E. 说明脏腑联系 2、西周时期对疾病的认识有了较大进步,有相关记载的早期文化典籍有( ) A.《周礼》 B.《诗经》 C.《山海经》 D.《左传》 E.《尚书》 3、《外台秘要》的文献学价值有()

针灸治疗学儿科妇科试卷1603231433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试卷1603231433 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围:xxxxx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请使用2B铅笔填涂 2.提前5分钟收答题卡 一、单5选1 (本大题共50小题,共50分。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 的一项) 1.产后乳少而浓稠,乳房胀满而痛,伴胃脘胀闷,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气海、血海 B. 足三里、中脘 C. 关、期 门 D. 行间、三阴交 E. 公、关 2.针灸治疗滞产气滞血瘀型,宜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太冲 B. 气 冲 C. 关 D. 气海 E. 足三里 3.针灸治疗急惊风的常用方法为 A. 补法 B. 泻法 C. 可以用补法,也可以用泻法 D. 补法与泻法交替运用 E. 平补平泻 4.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关、合谷 B. 三阴交、太冲 C. 太冲、太 白 D. 脾俞、胃俞 E. 肾俞、关元 5.治疗肾阳亏虚型崩漏,除针刺主穴外可再加 A. 气海、命门 B. 膈俞、中脘 C. 肾俞、 太溪 D. 期门、肝俞 E. 足三里、脾俞 6.治疗子宫脱垂日久伴湿热下注者,可在基本方基础上再加 A. 中极、蠡沟 B. 中脘、足三里 C. 肾俞、 阴陵泉 D. 三阴交、维道 E. 归来、带脉

7.产后乳少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伴神疲食少,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关元、气海 B. 足三里、三阴交 C. 关、期门 D. 太冲、行间 E. 血海、膈俞 8.治疗气血不足型经前期紧综合征,除针刺主穴外,还应加用 A. 脾俞 B. 太 溪 C. 肾俞 D. 丰隆 E. 中脘 9.治疗子宫脱垂初期之脾气虚证,可在基本方基础上再加 A. 中极、蠡沟 B. 中脘、足三里 C. 归来、 足三里 D. 肾俞、阴陵泉 E. 中极、带脉 10.治疗经前期紧综合征的主穴是 A. 神门、百会、太冲、膻中、三阴交 B. 脾俞、太溪、三阴交、足三里、膻中 C. 肾俞、神门、百会、太冲、血海 D. 丰隆、百会、太冲、血海、三阴交 E. 中脘、太溪、三阴交、气海、膻中 11.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心肾不交型在基本处方基础上加心俞外,还应加用 A. 肾俞、肝俞 B. 期门、足三里 C. 太冲、 涌泉 D. 气海、脾俞 E. 神门、关 12.对于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下列各项中除( )外皆为须注意的事项 A. 帮助患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B. 对患儿不良行为要耐心教育 C. 关怀和爱护患儿 D. 打骂、歧视患儿 E. 对学习困难者应予指导、帮助 13.治疗百日咳初咳期,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合谷、外关 B. 天突、孔最 C. 太渊、 太白 D. 脾俞、足三里 E. 关、庭 14.下列各项中除( )外皆为治疗急惊风的常用穴 A. 水沟 B. 中 冲 C. 合谷 D. 太冲 E. 关元 15.治疗疳证如用穴位割治的方法,一般取 A. 外关 B. 八 邪 C. 八风 D. 大鱼际 E. 小鱼际 16.治拧肝肾亏虚型闭经,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中脘、足三里 B. 太溪、肝俞 C. 膈俞、 血海 D. 脾俞、太冲 E. 太冲、期门 17.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治疗气血不足型闭经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 一、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与脏腑器官联系:大肠、肺;下齿、口、鼻、膈。 (二)主治概要: 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歌决:L 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神热与胃肠。 (三)本经腧穴 1、商阳 (Shāngyáng,LI1)(大肠经井穴) [定位] 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取法] 伸食指,依定位取穴“商阳食指外侧取”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③甲沟炎、手指麻木。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2、三间 (大肠经输穴) [定位] 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第2掌指关节后凹陷处。 [取法]微握拳,依定位取穴。“三间握拳节后当”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腹胀,肠鸣等肠腑病证; ③嗜睡(《甲乙经》“多卧善唾,胸满肠鸣,三间主之”);④手背肿痛、手指握固。 [操作] 直刺 0.3~0.5寸。 3、合谷 (大肠经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取法]1。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2。拇食二指合拢,肌肉隆起最高处是穴。“合谷虎口歧骨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病;“面口合谷收”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 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④上肢半身不遂。 [知识拓展]镇痛要穴针刺合谷可使全身皮肤痛阈不同程度提高,40~50 min达最高点。 [操作] 直刺0。5~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 若治疗癫狂、痉证:向劳宫方向透刺1。5~2。0寸;若治疗手指功能障碍:向三间方向透刺; 治疗难产:针尖呈60°向腕关节方向针刺,进针约 0。8~1寸,捻转补法。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题库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学》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答题说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佳或最恰当的答案,请用钢笔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 1.阴虚火旺型口疮,除选主穴外,肝肾阴虚配用( ) A.肝俞 B.肾俞 C.脾俞 D.三阴交 E.阴陵泉 2.不属八脉交会组穴的是( ) A.内关、公孙 B.合谷、太冲 C.列缺、照海 D.后溪、申脉 E.外关、足临泣 3.通里是心经的( ) A.原穴 B.“输”穴 C.郄穴 D.络穴 E.合穴 4.徐疾补法是( ) A.先在深层得气,快速地退出,缓慢地进入 B.先在浅层得气,缓慢地进入,快速地退出 C.先在浅层得气,快速地进入,快速地退出 D.先在深层得气,缓慢地退出,快速地进入 E.以上都不是 5.腰部扭伤,除选委中、腰阳关外,还宜加用( ) A.环跳 B.肾俞 C.悬钟 D.阳陵泉 E.秩边 6.阳维脉的郄穴是( ) A.阳交 B.跗阳 C.飞扬 D.阳辅 E.养老 7.被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 A.阴维脉 B.阴蹻脉 C.任脉 D.冲脉 E.带脉 8.大肠的下合穴是: () A.足三里 B.上巨虚 C.下巨虚 D.委中 E.委阳 9.天灸又称为( ) A.化脓灸 B.发泡灸 C.直接灸 D.实按灸 E.间隔灸 10.阳经五输穴井、荥、输、经、合分别配属五行: () A.金、水、木、火、土 B.水、木、火、土、金 C.火、土、金、水、木 D.木、火、土、金、水 E.以上都不是 11.以下何穴宜用斜刺法( ) A.合谷 B.环跳 C.神门 D.肺俞 E.天枢 12.听宫位于( ) A.面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B.面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闭口呈凹陷处 C.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D.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闭口呈凹陷处 E.面部,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13.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 A.14寸 B.15寸 C.12寸 D.9寸 E.13寸 14.治疗胎位不正的常用穴是: () A.太冲 B.内庭 C.大都 D.至阴 E.至阳 15.手三阳经的起始穴是: () A.商阳、关冲、中冲 B.商阳、关冲、关冲 C.商阳、关冲、少府 D.商阳、关冲、少泽 E.商阳、关冲、少冲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答题说明: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用钢笔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1.治疗血滞经闭,宜取( ) A.任脉穴 B.足太阴脾经穴 C.足阳明胃经穴 D.足太阳膀胱经穴 E.足厥阴肝经穴 2.风阳上扰型眩晕耳针取穴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 A.肝 B.胆 C.脾 D.缘中 E.胃 3.直接与头部有联系的经脉是( ) A.手阳明大肠经 B.足厥阴肝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太阳膀胱经 4.针刺睛明穴要注意: () A.闭目 B.眼球向外固定 C.不提插不捻转 D.针刺1-1.5寸 E.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5.下列各穴中,平第4肋间隙的穴位有( )

针灸学试题库完整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 A1型题 1.现存最早、较完善的针灸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阴阳十一脉灸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资生经》 E.《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答案:1.C 2.《甲乙经》成书朝代及作者是 A.唐代—孙思邈 B.晋代—葛洪 C.宋代—王执中 D.晋代—皇甫谧 E.宋代—王惟一 答案:2.D 3.《针灸甲乙经》考证了腧穴 A.354个 B.359个 C.361个 D.349个 E.152个 答案:3.D 4.《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者是 A.王执中 B.杨继洲 C.王惟一 D.李时珍 E.滑寿 答案:4.C 5.铸造第一个针灸铜人的朝代是 A.唐代 B.晋代 C.战国 D.元代 E.宋代 答案:5.E 6.《针灸大成》的作者是 A.王焘 B.李学川 C.杨继州 D.高武 E.李时珍 答案:6.C 7.继《内经》、《甲乙经》之 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是 A.《针灸大成》 B.《针灸大全》 C.《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D.《十四经发挥》 E.《奇经八脉考》 答案:7.A 8.《十四经发挥》的作者是 A.滑伯仁 B.李学川 C.杨继洲 D.皇甫谧 E.王惟一 答案:8.A 9.考证了361个经穴的医家 是 A.李时珍 B.李学川 C.杨继洲 D.王惟一 E.滑寿 答案:9.B 10.针灸医学传到欧洲是 A.公元6世纪 B.公元7世纪 C.公元8世纪 D.公元17世纪 E.公元9世纪 答案:10.D 11.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 是 A.阳明、少阳、太阳 B.少阳、太阳、阳明 C.太阳、阳明、少阳 D.少阳、阳明、太阳 E.太阳、少阳、阳明 答案:11.A 12.手三阴经在四肢的排列 是 A.厥阴、少阴、太阴 B.少阴、太阴、厥阴 C.太阴、厥阴、少阴 D.厥阴、太阴、少阴 E.太阴、少阴、厥阴 答案:12.C 13.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 以下部位排列是 A.太阴、少阴、厥阴 B.厥阴、太阴、少阴 C.少阴、太阴、厥阴 D.厥阴、少阴、太阴 E.少阴、厥阴、太阴 答案:13.B 1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错 误的是 A.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B.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C.手三阳经从胸走手 D.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E.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答案:14.C 15.阴经与阳经(指表里经) 交接的部位在 A.头部 B.胸腹部 C.面部 D.手足末端 E.上肢部 答案:15.D 16.阳经与阳经(指同名经) 交接部位在 A.头面部 B.颈项部 C.胸腹部 D.四肢末端 E.胸部 答案:16.A 17.阴经与阴经(指手足三阴 经)交接部位 A.胸腹部 B.胸中 C.腹部 D.四肢部 E.头面部 答案:17.B 18.不属于表里络属关系的 是 A.手少阴—手太阳 B.足厥阴—足少阳 C.手阳明—手太阴 D.手少阳—手少阴 E.足太阳—足少阴 答案:18.D 19.不属于奇经八脉循行的 特点是 A.除带脉横向循行外 B.其余均为纵向循行 C.纵横交错地循行 D.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 E.经与经之间有相互交接规 律 答案:19.E 20.十二经别是指 A.十二正经离、入、出、合 的别行部分 B.十二正经离、合、出、入 的别行部分 C.十二正经离、出、入、合 的别行部分 D.十二正经离、出、合、入 的别行部分 E.十二正经离、入、合、出 的别行部分 答案:20.A 21.不是十二经筋的循行走 向 A.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 B.行于体表 C.不入内脏 D.结聚于关节、骨骼部 E.入走体腔 答案:21.E 22.不是经络的作用 A.运行气血 B.濡养周身 C.抗御外邪 D.保卫机体 E.活血祛瘀 答案:22.E 23.十二经脉中,脾经与心经 的交接部位在 A.心中 B.肺中 C.肝中 D.胃中 E.胸中 word 可编辑..

中医针灸学中级考试总结

中医针灸学中级考试总结 或许针灸是个小专业,各网站关于针灸学的中级考试的资料相当少,本人考完了2009年的考试,愿意发到网站上跟诸位要考针灸的朋友共享考试经验: 中医针灸学中级考试复习要点、考试技巧及各科考试比例 注意:试题完全出自题库,随机抽取,没有所谓重点非重点的区别。所以千万不要押重点。 第一场:总体评价:难度偏难 基础知识:中医基础理论22%、内经3%、伤寒3%、金匮3%、温病3%、中药学33%、方剂学33%。(以上为大概比例) 复发的基本特点: 1. 轻粉的散剂剂量? 2. 连朴饮主治: 3. 三仁汤主治: 4. 三仁汤和甘露消毒丹都含有的药物是: 5. 肺其华在? 6. 五脏的生理特点?考察内经原文 7. 非疠气致病特点的是? 8. 下列药物苦寒有毒的是:选项有甘遂、芫花等 9. 既能祛风湿又能清湿热的药物是: 10. 砂仁、豆蔻的共同功效? 11. 既能利尿清淋又能清肺止咳的是? 12. 温脾汤和黄龙汤都有的药物是? 13. 《脉要精微论》中:胸中之府指的是? 14. 温热类温病阴虚火炽型所选方剂? 15. 血虚之寒疝方剂? 第二场:总体评价:难。相关知识:中医诊断学25~35%、诊断学基础(原名为西医诊断学)25~35%、医古文5~10%、传染病学5~10%、医学心理学5~10%、医学伦理学5~10%、卫生法规5~10%。 诊断学基础 1.发热伴眼结膜充血的是: 2.满月面容见于: 3.面具面容见于: 4.左心功能不全的体位: 5.语颤增强见于:备选有胸腔积液、气胸、压迫性肺不张 6.奥-弗杂音见于: 7.格-斯杂音见于: 8.板状腹见于: 9.轻度脾肿大见于: 10.中度脾肿大见于:选项有败血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疟疾、红斑狼疮、骨髓纤维化 11.白细胞减少见于:

针灸学基础题库精选文档

针灸学基础题库精选文 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针灸学基础》题库 第一章:针灸学基础概论 一、判断题 1、2、3、4、5、6、7、8、9、10、 二、单项选择 1、C2、B3、D4、E5、C6、A7、C 三、双选题 1、AE2、BC 四、多选题 1、ABCE2、ABCDE3、ACD4、ABE5、ABCE6、ABDE 一、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 1、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石针石针刺的原始工具。() 2、从“针灸”两字的先后顺序可推知,针法的出现早于灸法。() 3、我国针灸传入朝鲜、日本等国的时间是在公元8世纪。()

4、针灸开始传入欧洲的时间是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 5、《灵枢》较完整地论述了经络腧穴理论、刺灸方法和临床治疗等,对针灸医学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6、“足臂十一脉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经络、腧穴等,反映了针灸学的早期面貌。() 7、八会穴是由《内经》首先提出的。() 8、《针灸甲乙经》石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着。() 9、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是经络学说形成的依据之一。() 10、经络学说的产生是建立在古代医家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研究的基础上。 () 二、单项选择1、C2、B3、D4、E5、C6、A7、C 1、 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着是() A.《灵枢》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大成》 E.《足臂十一脉灸经》 2、最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 A.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惟一 D.王焘 E.杨继洲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1.2.3套完整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1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 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并将其前面的字母 填在题后的括号。)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绮石论述的虚劳后天之因?( b ) A、酒色 B、药误 C、劳倦 D、七情饮食 2、晋唐时期,研究《伤寒论》的代表医家是:( a ) A、王叔和 B、王冰 C、洪 D、上善 3、朱肱治伤寒之学从:d A、脏腑立论 B、病因立论 C、病机立论 D、经络立论

4、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病机的医家是:( a ) A、完素 B、从正 C、元素 D、王清任 5、完素自制的方剂是:c A、半夏汤 B、犀角地黄汤 C、双解散 D、栀子鼓汤 6、东垣的代表著作是:( a ) A、《脾胃论》 B、《中藏经》 C、《千金方》 D、《格致余论》 7、下述哪一条不是完素的贡献?d A、创立“火热论” B、影响温病学说的形成 C、启示攻邪派的形成 D、影响温补学派的发展 8、对三焦辨证有所创见的医家是:( c ) A、元素 B、河间 C、罗天益 D、王好古 9、杲升阳益气治则的代表方剂是:b A、升阳益胃汤 B、补中益气汤 C、沉香温胃丸 D、补气升阳和中汤 10、丹溪认为人身相火寄存的部位是:( b ) A、肝 B、肝肾 C、脾胃 D、心肺 11、从正认为人之六味是:c A、酸苦甘辛咸涩 B、酸苦淡辛咸涩

C、酸苦甘辛咸淡 D、酸苦甘涩淡咸 12、左归丸的创制所根据的理论是:( b ) A、甘温除热 B、阳中求阴 C、阴中求阳 D、滋阴泻火 13、子和认为影响人体血气流通的根本原因是:c A、气虚 B、血虚 C、邪气 D、气滞血瘀 14、《妇人大全良方》的作者是:( d ) A、朱丹溪 B、唐宗海 C、叶天士 D、自明 15、“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是哪位医家提出的:a A、戴思恭 B、献可 C、朱丹溪 D、河间 16、奠定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a ) A、《黄帝针灸》 B、《黄帝经》 C、《黄帝外经》 D、《难经》 17、薛已认为阳气虚弱不能生阴血者,应选用:b A、补中益气汤 B、六君子汤 C、四物汤 D、六君子汤加炮 18、方有执治伤寒之学的学术特点是:( b ) A、维护旧论 B、错简重订 C、按方类证 D、分经审证

针灸治疗学考试试卷A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中风脱证选用神阙穴宜采用 A隔姜灸B隔蒜灸C隔盐灸D隔附子饼灸E温针灸 2.下列属于近部取穴的是 A高热取大椎、曲池B气病胸闷取膻中C目赤肿痛取行间 D口喎取地仓、颊车E脱肛灸百会 3.下列属于本经取穴的是 A咳嗽取尺泽、列缺B胃病取内关、足三里C牙痛取行间、合谷 D脱肛取百会、长强E流涎取合谷、承浆 4.治疗失眠多梦取神门、大陵是哪类取穴法 A远部取穴B对症取穴C近部取穴D上下取穴E左右取穴 5.下列哪个穴位不常用于治疗脱证 A关元B气海C人中D足三里E中冲 6.下列各穴,即是脾之募穴,又是脏的会穴的是 A中脘B章门C期门D巨阙E以上都不是 7.八脉交会穴中与任脉跷脉相通的穴位是 A公孙B后溪C照海D足临泣E列缺 8.男患67岁。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脘腹痞满,时有疼痛,纳少,舌苔薄白,脉弦。宜选穴 A支沟,期门,太冲B支沟,天枢,大肠俞,太冲C支沟,气海,上巨虚 D支沟,大横,上巨虚E以上都不是 9.阳经五输穴与其表里经的同名五输穴所属五行属性的关系是 A我生B我克C生我D克我E以上都不是10.小儿遗尿属肾气不足的治疗,除取膀胱俞、中极之外还应加用 A肾俞,命门,肺俞B肾俞,命门,腰俞C肾俞,太溪,三阴交 D肾俞,交信,水道E肾俞,水分,归来 11.对于肝肾亏损的痿证治疗上宜以 A足少阴肾经穴为主B足少阴肾经和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C足太阴脾经穴为主D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E足太阴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 12.和眩晕的病因病机关系最小的是 A风阳上扰B心神不宁C痰浊上蒙D气血亏虚E肝肾阴虚 13.高热宜选下列哪组穴位最合适 A大椎,曲池,外关,合谷B大椎,风池,内关,神门 C大椎,陶道,神门,合谷D大椎,足三里,复溜,合谷 E印堂,百会,内庭,肩井 14.面瘫的发病是由于

湖北中医学院针灸学考试试题

湖北中医学院针灸学考试试题 试题1 一、名词解释 1.针灸学: 2.经络系统 3.十二经脉: 4.砭石: 5.“阳脉之海”: 6.经气: 7.“一源三歧”:8.十五络脉:9.经络学说: 10.“六合”:11.“气街”:12.五输穴: 13.“肺系”:14.募穴:15.“陷下则灸之”: 16.“感觉阈”:17.隔姜灸:18.平刺: 19.四总穴”20.艾炷灸 二、判断题 1.《针灸大成》记载了361个经穴。( ) 2.《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 3.唐代初期,针灸发展成为一门专科,有“针师”、“灸师”等专业称号。( ) 4.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上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 5.经脉循行中与耳有联系的经脉有2条。 ( ) 6.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 7.下合穴中,三焦下合委中,胆下合穴为阳陵泉。( ) 8.丰隆穴的定位: 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 ) 9.十二经脉皆有“标”部与“本”部。( ) 10.胎位不正首选至阴穴。( ) 11.十二经筋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而走向头面躯干,行于体表,并深入内脏。 ( ) 12.肺经的五输穴是少商、太渊、鱼际、经渠和尺泽。( ) 13.八脉交会穴中,公孙通带脉,而内关通阴维脉。( ) 14.火罐法是利用燃烧时火的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将罐吸皮肤上。( ) 15.大肠经的郄穴是手三里。( ) 16.十二经脉中,六阳经均不经过手(足)掌部。( ) 17.拇短、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取阳池。( ) 18.瘀血腰痛的配穴为膈俞、次髎。( ) 19.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故有“阴脉之海”,“血海”之称。( ) 20.中风的中经络型的针灸治法为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主穴选内关、水沟。( ) 三、单项选择题 1.最原始的针刺工具是() A.骨针 B.竹针 C.砭石 D.陶针 E.铜针 2.创子午流注针法的是( )

针灸学试题及答案1

针灸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 C ) A.《灵枢》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大成》 E.《足臂十一脉灸经》 2、最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 B ) A.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惟一 D.王焘 E.杨继洲 3、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D ) A.孙思邈 B.杨继洲 C.王执中 D.王惟一 E.滑伯仁 4、《针灸甲乙经》发展确定了多少个腧穴( E ) A.345 B.453 C. 354 D. 361 E.349 5、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历代诸家学说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针灸专著是( C ) A.《医宗金鉴·刺灸心法》 B.《针灸甲乙经》 C.《针灸大成》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6、最早提出总结十四经脉的著作是( A ) A.《十四经发挥》 B.《黄帝内经》 C.《针灸甲乙经》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7、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C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帛书》 D.《灵枢》 E.《甲乙经》: 二、双项选择 1.反映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 E ) A.《足臂十一脉灸经》 B.《灵枢》 C.《素问》 D.《难经》 E.《阴阳十一脉灸经》 2.北宋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对针灸学的主要贡献是( B C ) A.首次绘制彩色针灸挂图 B.设计制作两具针灸铜人 C.编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著《十四经发挥》 E.创用阿是穴和指寸法 1.手三阳经下合穴是( C) A.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B.委中、足三里、阳陵泉 C.上巨虚、下巨虐、委阳 D.委阳、委中、阳陵泉 E.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 2下列穴位中不属郄穴的是( E) A.会宗 B.温溜 C.梁丘 D.附阳 E.大钟 3.下列穴位中不属募穴的是( E) A.章门 B.日月 C.石门 D.关元 E.俞府 4.足厥阴肝经的五输穴,依序排列应该是( B) A.曲泉、中封、太冲、行间、大教 B.太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针灸治疗学试卷B答案

针灸治疗B 一、名词解释 1、热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是浅刺疾出或点刺出血,手法宜轻快,可以不留针,且针用泻法以 清泻热毒。 2、经穴触诊又称“经穴按压”、“经穴切诊”,是根据内脏有疾可通过经脉在体表出现各 种不同的病理反应区或反应点的原理,在一定经络循行部位或有关腧穴进行触扪、按压,寻 找各种阳性反应,从而判断病在何经的方法。 3、又称“腹背阴阳配穴法”,是以身体前后部位所在腧穴相互配伍的方法。 4、胃脘痛系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或胃腑失于温煦及滋养所致。临床上以腹部近心窝处经 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又称“胃痛”,是临床常见病证。 5、中经络为中风的一种,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口眼斜,偏身麻木。无神昏,病位浅,病 情轻。 二、填空题 1、疏通经络 2、以经取之 3、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相应组织器官 4、局部选穴、邻近选穴、循经远取、辨证选穴 5、补,泻 6、,↓ 7、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 8、孔最,梁丘 9、腑病,上巨虚 10、太溪,神门 三、简答题 1、(1)、疏通经络(2)、扶正祛邪(3)、调和阴阳 2、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解表。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 处方:鱼际、尺泽、合谷、曲池、外关、大椎。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大椎、少商点刺出血。 四、判断题√√×√√ 五、病案分析 病名(1分):中风 证型(2分):中脏腑,脱证 治法(1分):回阳固脱。 所选经脉(2分):以任脉、督脉穴为主。 处方(3分):关元、神阙、足三里、水沟、内关。 随证配穴(2分):烦躁不安者,加:四神聪。 刺灸方法(2分):以大艾炷灸关元、神阙,无问壮数,以危候转轻为佳,足三里可针灸并施。水沟、内关平补平泻法。 方义(2分):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且又联系命门之真阳,故为阴中有阳之穴;神阙位于脐中,脐为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故取任脉的关元、神阙两穴重灸,以回阳救逆而救虚脱。足三里可益气养血。水沟、内关开窍醒神。 六、选择题ACCAB AADCA AACDD AABCA

针灸学 名词解释

经络:是指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包括经脉和络脉。 奇经八脉:是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任冲带阴阳维跷脉。 一源三歧:是指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故称为“一源三歧”。 血海:由于冲脉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其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上下两极间的关系。 气街:是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乃头、胸、腹、胫。 四海:是指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内经》中又称作节、会、气穴、骨空。 十四经穴: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四经脉系统的腧穴。该类腧穴具有治疗本经和相应脏腑病证的共同作用,又简称“经穴”。 奇穴:是指即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末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脉系统的腧穴。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又称“经外奇穴”。 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局部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 特定穴: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将特定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10类。 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称为五输穴,简称“五输”。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原穴:是指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止于十二经脉四支部的腧穴,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 郄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阳维跷之经气深聚的部位称为郄穴。郄穴共有16个,除胃经的梁丘穴之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背俞穴:脏腑之气输注与背腰部的腧穴,简称“俞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主治脏之虚证。 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腹募穴”。主治腑之实证。 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精气会聚的8个腧穴。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骨会大杼血膈俞,气膻中兮脉太渊 八脉交会穴: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通的8个腧穴。均位于碗踝部上下。 公孙冲脉心胸胃,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蹻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蹻照海隔喉咙。 骨度折量定位法: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经穴定位的方法。 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横指同身寸: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又名“一夫法”。 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使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谓之得气;医者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患者针下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可沿着一定的部位向一定的方向扩散传导。 行针:毫针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

针灸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针灸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针灸学: 2.经络系统 3.十二经脉: 4.砭石: 5.“阳脉之海”: 6.经气: 7.“一源三歧”: 8.十五络脉: 9.经络学说: 10.“六合”: 11.“气街”: 12.五输穴: 13.“肺系”: 14.募穴: 15.“陷下则灸之”: 16.“感觉阈”: 17.隔姜灸: 18.平刺: 19.四总穴” 20.艾炷灸 二、判断题 1.《针灸大成》记载了361个经穴。( ) 2.《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 3.唐代初期,针灸发展成为一门专科,有“针师”、“灸师”等专业称号。( ) 4.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上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

5.经脉循行中与耳有联系的经脉有2条。( ) 6.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 7.下合穴中,三焦下合委中,胆下合穴为阳陵泉。( ) 8.丰隆穴的定位: 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 ) 9.十二经脉皆有“标”部与“本”部。( ) 10.胎位不正首选至阴穴。( ) 11.十二经筋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而走向头面躯干,行于体表,并深入内脏。( ) 12.肺经的五输穴是少商、太渊、鱼际、经渠和尺泽。( ) 13.八脉交会穴中,公孙通带脉,而内关通阴维脉。( ) 14.火罐法是利用燃烧时火的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将罐吸皮肤上。( ) 15.大肠经的郄穴是手三里。( ) 16.十二经脉中,六阳经均不经过手(足)掌部。( ) 17.拇短、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取阳池。( ) 18.瘀血腰痛的配穴为膈俞、次髎。( ) 19.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故有“阴脉之海”,“血海”之称。( ) 20.中风的中经络型的针灸治法为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主穴选内关、水沟。( ) 三、单项选择题 1.最原始的针刺工具是() A.骨针 B.竹针 C.砭石 D.陶针 E.铜针 2.创子午流注针法的是( ) A.徐凤 B.何若愚 C.窦默 D.李梃 E.高武 3.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 A.14寸 B.15寸 C.12寸 D.9寸 E.13寸

(完整版)针灸病案汇总

病案分析(要求写出诊断、分型、治法、处方及方义) l.吴某,女,68岁,家庭妇女。平素有高血压病史,测血压为26.6/14.63kPa。患者因情绪激动,突然昏倒,面赤气粗,牙关紧闭,双手紧握,喉中痰鸣,无二便失禁,脉弦滑而数。 2.赵某,女,40岁,工人。素质薄弱,一周前患急性肠炎,经治疗痊愈,今日晨起后感到头晕目眩,眼前昏黑,重时昏眩欲仆,面色觥白,心悸失眠,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 3.陈某,男,41岁,干部。因气候突变大风降温.患者感阵发性巅顶或满头部疼痛,痛如锥刺,痛无定处。以后每遇气候骤变则头痛,反复发作,舌暗红脉浮紧。 4.杨某,男,26岁,司机。睡眠醒来时,突然感觉一侧面部肌肉板滞,耳后乳突部疼痛,口角向右侧歪斜,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左侧眼睑不能闭合并流泪,左侧额纹消 失,鼻唇沟平坦,舌红苔少脉弦紧。 5.甘某,女,56岁,干部。因劳累后受凉右肩部疼痛,向上肢放散至肘关节,肩关节内旋外展活动受限,局部有明显压痛,甚则夜间痛醒,晨起肩关节稍活动后疼痛有所减轻。 6.张某,男,23岁,农民。因居处潮湿,加之劳累,突然出现左侧臀部疼痛并沿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向足部放射,烧灼样疼痛,行动时加重,环跳、承山、委中等处有明显压痛点,左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左跟腱反射减弱,病情呈逐渐加重趋势。 7.刘某,女,28岁,未婚。平素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1周前经闭不行,胸胁胀满,小腹胀痛拒按,舌质紫黯,边有瘀点,脉沉弦。 8.元某,女,30岁。自述每逢月经来潮前几天开始少腹部疼痛,正值经期腹痛加剧,腹痛拒按,血块多,血块排出后痛稍减轻,脉沉弦,舌黯淡有瘀点。 9.王某,男,3岁。患儿自幼喂养,饮食甚少,面色萎黄,午后手足心热。现不思饮食,形体消瘦,皮肤干燥,毛发稀疏,腹大脐突,脉细数,舌绛苔黄。10.患者男性,7岁。夜梦遗尿,每周l~2次,甚则每天1次,面色晄白,精神不振。苔薄脉细。 11.患者女性,52岁。阴部有物下坠,平卧则回缩,下腹部有重坠感,腰酸不适,面色晄白。神疲尿频,苔薄,脉细。 12.某女,30岁。一年来自觉带下量多如脓,夹有血块,臭秽异常,阴中时觉瘙痒,伴见口苦咽干,巍房胀痛,舌红苔黄,脉滑数。 13.赵某,女,24岁。已婚。近半年来月经先期而至,每次提前约10余日,量多,色紫。质稠有块,经前腹胀腰痛,心烦急躁。现经前1周,舌质红,苔黄,脉弦滑。 14.张某,女,25岁。于暑假期间结伴到沿海某地游玩,于食海鲜之后忽觉腹部不适,逐渐出现大便溏薄,气味臭秽,全身异常瘙痒,皮肤出现成片淡红色疹块,大小不等,边界清楚。 15.某女,5岁。元旦放假其母将其从幼儿园接回,回家后哭闹不止,其母发现其左耳下腮部肿胀,拒按,测体温38.5℃,畏寒,咽红。访其周围儿童,多患此疾。 16.王某,女,25岁。于游泳后第二天自觉目赤胀痛,羞光、流泪、眵多,前往

针灸治疗学儿科妇科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试卷33 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范围:xxxxx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请使用2B铅笔填涂 2.提前5分钟收答题卡 一、单5选1 (本大题共50小题,共50分。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 的一项) 1.产后乳少而浓稠,乳房胀满而痛,伴胃脘胀闷,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气海、血海 B. 足三里、中脘 C. 内关、 期门 D. 行间、三阴交 E. 公孙、内关 2.针灸治疗滞产气滞血瘀型,宜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太冲 B. 气 冲 C. 内关 D. 气海 E. 足三里 3.针灸治疗急惊风的常用方法为 A. 补法 B. 泻法 C. 可以用补法,也可以用泻法 D. 补法与泻法交替运用 E. 平补平泻 4.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内关、合谷 B. 三阴交、太冲 C. 太冲、 太白 D. 脾俞、胃俞 E. 肾俞、关元 5.治疗肾阳亏虚型崩漏,除针刺主穴外可再加 A. 气海、命门 B. 膈俞、中脘 C. 肾俞、 太溪 D. 期门、肝俞 E. 足三里、脾俞 6.治疗子宫脱垂日久伴湿热下注者,可在基本方基础上再加 A. 中极、蠡沟 B. 中脘、足三里 C. 肾俞、 阴陵泉 D. 三阴交、维道 E. 归来、带脉

7.产后乳少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伴神疲食少,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关元、气海 B. 足三里、三阴交 C. 内关、期 门 D. 太冲、行间 E. 血海、膈俞 8.治疗气血不足型经前期紧张综合征,除针刺主穴外,还应加用 A. 脾俞 B. 太 溪 C. 肾俞 D. 丰隆 E. 中脘 9.治疗子宫脱垂初期之脾气虚证,可在基本方基础上再加 A. 中极、蠡沟 B. 中脘、足三里 C. 归来、 足三里 D. 肾俞、阴陵泉 E. 中极、带脉 10.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主穴是 A. 神门、百会、太冲、膻中、三阴交 B. 脾俞、太溪、三阴交、足三里、膻中 C. 肾俞、神门、百会、太冲、血海 D. 丰隆、百会、太冲、血海、三阴交 E. 中脘、太溪、三阴交、气海、膻中 11.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心肾不交型在基本处方基础上加心俞外,还应加用 A. 肾俞、肝俞 B. 期门、足三里 C. 太冲、 涌泉 D. 气海、脾俞 E. 神门、内关 12.对于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下列各项中除( )外皆为须注意的事项 A. 帮助患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B. 对患儿不良行为要耐心教育 C. 关怀和爱护患儿 D. 打骂、歧视患儿 E. 对学习困难者应予指导、帮助 13.治疗百日咳初咳期,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合谷、外关 B. 天突、孔最 C. 太渊、 太白 D. 脾俞、足三里 E. 内关、内庭 14.下列各项中除( )外皆为治疗急惊风的常用穴 A. 水沟 B. 中 冲 C. 合谷 D. 太冲 E. 关元 15.治疗疳证如用穴位割治的方法,一般取 A. 外关 B. 八 邪 C. 八风 D. 大鱼际 E. 小鱼际 16.治拧肝肾亏虚型闭经,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A. 中脘、足三里 B. 太溪、肝俞 C. 膈俞、 血海 D. 脾俞、太冲 E. 太冲、期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