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鱼类两栖爬行类主要物种介绍

鱼类两栖爬行类主要物种介绍

鱼类两栖爬行类主要物种介绍
鱼类两栖爬行类主要物种介绍

(1)鳗鲡

分类:鳗鲡目ANGUILLIFORMES 鳗鲡科Anguillidae

拉丁文: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

保护等级:未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未列入CITES(1995)

特征描述:体长,圆筒形,尾部稍侧扁。上下颌具细齿。鳞甚小,隐埋于皮下。背、臀鳍低,基部长,后端均与尾鳍相连。胸鳍小,圆形。腹鳍缺失。体无斑点。

江河性洄游鱼类。海中产卵。仔鱼为透明的叶鳗,春季,当仔鱼发育成幼鳗时,成群游入江河,在于支流或湖泊中肥育,成熟后降河泅游至海中繁殖,以食小负、蟹、虾和水生昆虫为主。一般夜间活动。生长迅速,肉质细嫩多脂、营养丰富。现已进行人工养殖。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各河流。

湿地公园分布状况:在湿地公园各湖区有分布。

(2)光倒刺鲃

分类:鲤形目Cypriniformes 鲤科Cyprinidae

拉丁文:Barbodes (Spinibarbus) caldwelli(Nichols)

保护等级:未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未列入CITES(1995)

特征描述:体稍呈圆筒形。吻较圆钝,须之对。鳞大,侧线鳞川~26。背鳍无硬刺,在背鳍起点处有“平卧向前的尖刺,埋于皮内。中下层鱼类。喜生活于水流较急、砾石底质、水色清澈的江河中。杂食性,食水生昆虫、高等植物碎屑等。在水流湍急的江段产卵。最大个体可长至12中斤。肉鲜嫩,可作为山谷水库的驯化收养对象。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

湿地公园分布状况:在湿地公园各湖区有分布。

(3)鲤鱼

分类:鲤形目Cypriniformes 鲤科Cyprinidae

拉丁文:Cyprinus (Cyprinus) carpio Linnaeus

保护等级:未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未列入CITES(1995)

特征描述:体长,略侧扁。须2对。下咽齿呈臼齿形。背鳍基部较长。背鳍、臀鳍均具有粗壮的、带锯齿的硬刺。多栖息于底质松软、水草丛生的水体。冬季游动迟缓,在深水底层越冬。以食底栖动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一般于清明前后在河湾或湖汉水草丛生的地方繁殖,分批产卵,卵粘附于水草上发育。适应性强,能耐寒、耐碱:耐缺氧。可在各种水域中生活。为广布性鱼类,个体大,生长较快,为淡水鱼中总产最高的一种。

鲤鱼养殖历史悠久,经过长期人工选择,业已培育出许多养殖品种,如江西、浙江的红鲤均为优良品种。

湿地公园分布状况:在湿地公园各湖区有分布。

(4)鲫鱼

分类:鲤形目Cypriniformes 鲤科Cyprinidae

拉丁文: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Linnaeus)

保护等级:未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未列入CITES(1995)

特征描述:体侧扁而高。头较小,吻钝。无须。下咽齿侧扁。背鳍基部较短。背鳍、臀鳍具粗壮的、带锯齿的硬刺。为广布、广适性鱼类,分布自亚寒带至亚热带,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杂食性,食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及水草等。繁殖力强,成熟早。3~7月,在浅水湖汊或河湾的水草丛生地带繁分批产卵,卵粘附于水草或其它物体上。为中小型鱼类,常见为

半市斤左右,最大达3市斤以上。肉质细嫩、味鲜美,为广大群众喜食的上等鱼类。广布于全国各水系。

鲫鱼的品种很多,金鲫便是鲫鱼的一个变种,经过长期培育和选择,即成为名贵的观赏鱼——金鱼,现己在世界各地饲养。

湿地公园分布状况:在湿地公园各湖区有分布。

(5)草鱼

分类:鲤形目Cypriniformes 鲤科Cyprinidae

拉丁文: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保护等级:未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未列入CITES(1995)

特征描述:体形与青鱼相仿,吻略钝,下咽齿2行,呈梳形。栖息于江河、湖泊的中、下层。为草食性鱼夹。3~4龄成熟,4~7月繁殖,产漂流性卵.膜径5毫米左右。生殖季节成熟亲鱼胸鳍条上出现珠星。大型经济鱼类,最重达70市斤,生长迅速,3年鱼可达近10市斤。肉质佳,产量高,为我国优良的饲养鱼类。分布广。

湿地公园分布状况:在湿地公园各湖区有分布。

(6)鲢鱼

分类:鲤形目Cypriniformes 鲤科Cyprinidae

拉丁文: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Cuvier et Valendennes)

保护等级:未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未列入CITES(1995)

特征描述:头大,;吻钝圆,口宽,眼位于头侧下半部,眼间距宽。鳃耙特化,彼此联合成多孔的膜质片,有螺旋形的鳃上器。鳞细小。胸鳍未端不达腹鳍基部。腹部狭窄,自喉部至肛门有发达的腹棱。

我国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适宜于湖泊、水库放养,天然产量也很高。活动于水的中、上层,性活泼,遇惊后即跳跃出水。4月下旬水温达18C以卜时,江水上涨或流速加剧时间开始产卵,产卵期持续到7月上旬。受精卵吸水膨胀,随水漂流孵化,生长快,从2年到3年鱼体重可由2市斤增长到8市斤。池塘养殖第二年即可上市。最大个体重达40~50市斤。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湿地公园分布状况:在湿地公园各湖区有分布。

(7)鳙鱼

分类:鲤形目Cypriniformes 鲤科Cyprinidae

拉丁文:Aristichys nobilis(Ricardson)

保护等级:未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未列入CITES(1995)

特征描述:头很大,几乎占身体长度的1/3。吻宽,口大。眼位于头侧下半部、,鳃耙呈页状,但不联合。具螺旋形的鳃上器。鳞细小。胸鳍未端超过腹鳍基部。自腹鳍至肛门有狭窄的腹棱。

活动于水的中上层,性较温和,行动迟缓。以浮游动物力食。在长江4年达性成熟。4~7月,当水温在18C以上、江中涨水时产卵,卵漂流性。生长迅速,1年鱼体重1~2市斤,一般3年鱼可长到10多市斤。个体大,最大达70~80市斤。天然产量较高,为重要纤济鱼类,也是我国优良的养殖鱼类。分布全国各主要水系。

湿地公园分布状况:在湿地公园各湖区有分布。

(8)团头鲂

分类:鲤形目Cypriniformes 鲤科Cyprinidae

拉丁文:Megalobrama amblvcephaia Yih

保护等级:未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未列入CITES(1995)

特征描述:体高,侧扁。腹棱自腹鳍至肛门。上下颌角质较薄。背鳍刺较短,其长度不及头长。尾柄高大于长鳔3中,中室最大。生殖季节雌雄体。上均具珠星,雄鱼第1根胸鳍条肥厚,略呈波浪形弯曲。

适应于静水环境,通常在湖泊水草丛生的区域栖息。草食性。雌鱼2龄成熟,体重1市斤左右。产卵期5~6月,产卵场一般具一定流水,静水中也能繁殖卵附着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上。中型鱼类,最大达6市斤。生长较快,肉味腴美。含肉量多,深受群众欢迎,是一种优良的养殖鱼。自古闻名的武昌鱼,乃泛指鲂和鳊而言,但目前普遍饲养的武昌鱼,主要是团头鲂。原产于长江中游的湖泊,以湖北省梁子湖所产为最著。

湿地公园分布状况:在湿地公园各湖区有分布。

(9)翘嘴红鲌

分类:鲤形目Cypriniformes 鲤科Cyprinidae

拉丁文:Erythroculter ilisaeformis(Bleeker)

保护等级:未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未列入CITES(1995)

特征描述:体侧扁,头背面平直。口上位,下颌坚厚,上翘,竖于口前。眼大。鳞小,侧线鳞80~93。背鳍具强大而光滑的硬刺。臀鳍条3,21~25。

生活在敞水区的中上层,行动迅速,善跳跃。性凶猛,捕食其他鱼类,体重1市斤的个体能吞食4寸左右的鲢、鳙鱼种。6~7月产卵.产卵场多在近岸水区,卵粘附在水生植物的茎、叶上。生长迅速,体型较大,最大者重达20~30市斤,常见为4~5市斤。天然水体渔获物中占比重较大。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湿地公园分布状况:在湿地公园各湖区有分布。

(10)南方大口鲶

分类:鲶形目Siluriformes)鲶科Siluridae

拉丁文:Silurus soldatovi meridionalis Chen

保护等级:未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未列入CITES(1995)

特征描述:外形与鲶相似。口裂未端达到或超过眼中部的下方。上颌须达到胸鳍基部。胸鳍刺前缘具2~3排颗粒状突起。尾鳍不对称,上叶比下叶长。

多栖息于江河缓流区。性凶猛,白天隐居水底或潜伏于洞穴内,夜晚猎食鱼、虾及其他水生动物。雌鱼体长达700毫米左右达性成熟。4~6月,在江河砂石底质的激流浅滩处产卵。卵沉性。幼鱼喜集群。最大可长至一百市斤。经常捕获个体力20~40市斤。是重要的大型经济鱼类。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人江河中。

湿地公园分布状况:在湿地公园各湖区有分布。

(11)鲶鱼

分类:鲶形目Siluriformes)鲶科Siluridae

拉丁文:Silurus asotus Linnaeus

保护等级:未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未列入CITES(1995)

特征描述:体长,后部侧扁。头平扁。口大,口裂未端止于眼前缘的下方。下颌突出,上下颌具细齿。成鱼须2对1颁须达到胸鳍未端。胸鳍刺前缘锯齿明显。臀鳍基部甚长,鳍条数目多。尾鳍小,微内凹,上下叶等长。

栖息于水体中、下层,尤喜在缓流和静水中生活。性不活跃,白天隐居十水草丛或洞穴中,黄昏和夜间外出觅食,以小鱼、虾为食。雌鱼体长200毫米左右达性成熟。4~6月产卵,卵粘附在水草上。在长江最大达5~6市斤,常见1~2市斤。肉鲜嫩、少刺,为群众喜食的鱼类。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湿地公园分布状况:在湿地公园各湖区有分布。

(12)乌鳢

分类:鲈形目Perciformes 鳢科Channidae

拉丁文:Ophicephalus argus Cantor

保护等级:未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未列入CITES(1995)

特征描述:体略呈圆筒状。头尖,稍平扁。口裂斜伸至眼后。上下颌具尖齿。头部覆盖鳞片。背、臀鳍基部很长。胸鳍、尾鳍圆形,腹鳍小。

闪猛性鱼类,常潜伏在水草丛中伺机袭捕食物,主食鱼、虾。口腔内具辅助呼吸器,常吞吸空气,能适应缺氧环境。产卵期在5至7月。亲鱼将水草搅成环形的巢,产卵于其中。卵为浮性。亲鱼有守巢和护仔鱼的习性,最大个体重十余市斤,生长快,细刺少,是群众喜爱的食品。分布很广,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几乎遍于全国各水系。

湿地公园分布状况:在湿地公园各湖区有分布。

(13)黄鳝

分类:合鳃鱼目Synbgranchiformes 合鳃科symbranchidae

拉丁文:Monopterus albus (Zuiew)

保护等级:未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未列入CITES(1995)

特征描述:体圆,细长,呈蛇形。尾尖细,唇发达,上、下颁有细齿。眼小,为皮膜覆盖。左右鳃孔在腹面相联。体无鳞。无偶鳍,奇鳍退化仅留下不明显的皮褶。

栖息于河道、湖泊、沟渠、塘堰及稻田中,穴居,日间潜伏于洞穴中,夜间出穴觅食,为肉食性。能吞吸空气,借口腔及喉腔的肉壁表皮辅助呼吸,可适应缺氧的水体,且离水不易死亡、黄鳝具性逆转的特性,一次性成熟前均为雌性,产卵后,卵巢渐变成精巢。雌鳝达性成熟最小个体长约340毫米。产卵在洞穴中,亲鱼有护卵的习件。最大可达1市斤。分布广泛,产量高,肉味鲜美,具特殊风味,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分布于全国各类水体。

湿地公园分布状况:在湿地公园各湖区有分布。

(14)鳜鱼

分类: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

拉丁文: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

保护等级:未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未列入CITES(1995)

特征描述:体较高、侧扁,背部隆起。头大,口裂略倾斜,下颌突出,上颌后伸至眼后缘。上下颌前部有犬齿状小齿。前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幽门垂200左右。

栖息于静水或缓流水域。有在湖底下陷处躺卧的习性,夜间活动觅食。凶猛性鱼类,食其他鱼类和虾。生殖季节在5~7月,产浮性卵。肉质优良,少细刺,向披誉为名贵鱼。产最较高。现已试行人工繁殖和饲养。分布于全国各主要要水系。

湿地公园分布状况:在湿地公园各湖区有分布。

(1)灰鼠蛇

分类:有鳞目Squamata 游蛇科Colubridae

拉丁文:Ptyas korros

保护等级: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

未列入CITES(1995)

特征描述:生活在海拔100米以下的山区、丘陵和平原地带,常活动於河谷,农田、路边和河边的草坡、灌木林下;能在树梢上爬行,故有过树榕之称,雨后常在近水处活动,一般不主动袭击人。过树榕为无毒蛇,行动敏捷,性温顺,一般不主动袭击人。过树榕在被捉住时,有断尾逃逸的习性。

体形特征体长:70-160厘米,体重300-500千克。眼大而圆。背面棕褐色或橄榄灰色,躯干后部和尾背鳞片边缘黑褐色,整体略显网纹。上唇和腹面淡黄色。

食性捕食蛙和蜥蜴,间或也吃小鸟和鼠类。

分布在我国的云南、贵州、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区。

湿地公园分布状况:在湿地公园各湖区有分布。

(2)滑鼠蛇

分类:有鳞目Squamata 游蛇科Colubridae

拉丁文:Ptyas mucosus

保护等级:⒈CITES濒危等级:附录II;

⒉IUCN濒危等级:濒危;

⒊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

特征描述:背面黄褐色,体后部有不规则的黑色横纹,至尾部成为网状;腹面前段红棕色,后部淡黄色。国内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国外分布于印度、阿富汗、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生活于海拔800m以下的山区、丘陵、平原地带;常出现在坡地、田基、沟边以及居民点附近。行动迅速,昼夜活动,捕食蟾蜍、蛙、蜥蜴、蛇、鼠等,其中以鼠为最嗜好,在发现鼠时即快速追捕,鼠若逃入洞,也跟踪入洞捕捉,洞口比蛇体小时,便在洞口等待,及鼠再现于洞口,便闪电式似地将其捉住。5~7月产卵,其时雌蛇于灌木丛中的落叶下面作盆状凹,将卵产于其中,随后雌蛇盘于其上保护之。卵数7~15枚,卵径45~50mm×25~30mm,50~70天孵化。11月至次年3月冬眠,冬眠情况与灰鼠蛇同。

此蛇虽然会吞食其它蛇类,但常是眼镜王蛇的食物,此蛇的成年较大个体也怕眼镜蛇科的蛇类;性比较凶猛,攻击速度快,和其它蛇类一样,惧怕人类。在福建城市边缘的个体要比山区里的大,颜色斑纹各异,和灰鼠蛇的最大区别是其腹部的颜色不是像灰鼠蛇那样黄。湿地公园分布状况:在湿地公园各湖区有分布。

(3)眼镜蛇

分类:有鳞目Squamata 眼镜蛇科Elapidae

拉丁文:Naja naja atra

保护等级: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渐危

CITES(1995):附录II

特征描述:是眼镜蛇科的一种具有混合性毒素的毒蛇。肉可食用,又可入药。蛇体长1米以上,头部椭圆略扁,毒牙前面有沟,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状圈纹。激怒时颈膨扁尤为明显。颈部和躯干部的颜色和花纹变异很大,头和背部呈黑褐色,躯干部有环纹15个,腹部黄白色或淡褐色。

眼镜蛇生活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丘陵、低山或平原地带的灌木丛、竹林中或溪水边。耐热性较强,多表现向阳性。主要白天活动,性凶猛,主要捕食其它蛇类、鼠类、鸟类、鸟蛋、

蜥蜴、蛙、蟾蜍和鱼类等。长江中下游地带一般此蛇在12月初开始入洞冬眠,翌年3月上旬出蛰。适宜气温为20~35℃。多见5~6月交尾,6~8月产卵,每次产卵9~19枚。雌蛇有护卵习性。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岛、福建、台湾、云南、贵州、湖南、江西、湖北等省。

湿地公园分布状况:在湿地公园各湖区有分布。

(4)眼镜王蛇

分类:有鳞目Squamata 眼镜蛇科Elapidae

拉丁文:Ophiophagus hannah

保护等级: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

CITES(1995):附录II

特征描述:眼镜王蛇生性凶猛。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它们的颈部两侧会膨胀起来,并发出呼呼的响声。外形一般与眼镜蛇相似,蛇头部成椭圆形,颈部能膨大,但无眼镜蛇状斑纹;其与眼镜蛇的明显区别是头部顶鳞後面有一对大枕鳞。眼镜王蛇体色乌黑色或黑褐色,具有40-54条较窄而色淡的横带,尾部为土黄色,腹部为灰褐色,有黑色线状斑纹。

体形较大,常长达3~4 m,最大长度纪录几达6 m,是世界上毒蛇中最大的一种。头背除典型的9枚大鳞外,顶鳞之后尚有一对大的枕鳞;颈部扩展时,扩展部位较窄而长,且无眼镜蛇的特有斑纹;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V 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40-50 个,激怒时其前身1/2 竖起,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背鳞中段15行,尾下鳞部分成单。背面暗褐色或黑色,具横斑;腹面黄白色。颈部腹面橙黄色。幼蛇黑色,具34~45个黄白色环玟。

眼镜王蛇只分布在亚洲。分布在我国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国外分布于东南亚、及印度。

湿地公园分布状况:在湿地公园各湖区有分布。

(5)蟒蛇

分类:有鳞目Squamata蟒科Pythonidae

拉丁文:Python molurus

保护等级: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

CITES(1995):附录Ⅰ

IUCN等级:易危

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

特征描述:我国产最大的蛇,体长3~7 m,重数十公斤。头小,吻端扁平,通身被覆小鳞片,腹鳞窄,尾短,肛孔两侧有爪状的角质物,为后肢痕迹,雄性更显著。头背有对称的大鳞片,吻鳞及前两枚上唇鳞具唇窝,尾下鳞大部为双行。体背及体侧有云豹状的大斑纹,头背黑色,顶部有一条黄褐色斑,眼后下方有大黑斑,喉下黄白色。体鳞光滑,在颈部约56~64行,体中部64~71行,肛前40~44行,腹鳞250~262枚,尾下鳞63~70对。

分布: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国外分布于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湿地公园分布状况:在湿地公园各湖区有分布。

(6)平胸龟

分类:龟鳖目Testudines 平胸龟科Platysternidae

拉丁文: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

保护等级: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

未列入CITES(1995)

特征描述:头大,呈三角形,且头背覆以大块角质硬壳,上喙钩曲呈鹰嘴状,眼大,无外耳

鼓膜。背甲棕褐色,长卵形且中央平坦,前后边缘不呈齿状。腹甲呈橄榄色,较小且平,背腹甲借韧带相连,有下缘角板。四肢灰色,具瓦状鳞片,后肢较长,除外侧的指、趾外,有锐利的长爪,指、趾间有半蹼,既利于陆地爬行,又便于水中游泳。

尾长,个别已超过自身背甲的长度,尾上覆以环状短鳞片。此龟的头、四肢均不能缩入腹甲,是中国已知龟类中较特殊的一种。

中国主要分布于安徽、重庆、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浙江、江苏、湖南等。国外分布于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

湿地公园分布状况:在湿地公园各湖区有分布。

(7)中华鳖

分类:龟鳖目Testudinata 鳖科Trionychidae

拉丁文:Pelodiscus sinensis

保护等级:未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未列入CITES(1995)

特征描述:体躯扁平,呈椭圆形,背腹具甲。通体被柔软的革质皮肤,无角质盾片。体色基本一致,无鲜明的淡色斑点。头部粗大,前端略呈三角形。吻端延长呈管状,具长的肉质吻突,约与眼径相等。眼小,位于鼻孔的后方两侧。口无齿,脖颈细长,呈圆筒状,伸缩自如,视觉敏锐。颈基两侧及背甲前缘均无明显的瘰粒或大疣。背甲暗绿色或黄褐色,周边为肥厚的结缔组织,俗称“裙边”。腹甲灰白色或黄白色,平坦光滑,有7个胼胝体,分别在上腹板、内腹板、舌腹板与下腹板联体及剑板上。尾部较短。四肢扁平,后肢比前肢发达。前后肢各有5趾,趾间有蹼。内侧3趾有锋利的爪。四肢均可缩入甲壳内。

中华鳖在我国广泛分布,除新疆、西藏和青海外,其它各省均产。国外分布于越南,人们将它引入到了日本、帝汶岛(Timor)和夏威夷群岛。

湿地公园分布状况:在湿地公园各湖区有分布。

(8)虎纹蛙

分类:无尾目Anura 蛙科Ranidae

拉丁文:Rana rugulosa

保护等级:未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CITES(1995):附录Ⅱ

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

特征描述:是蛙类中体形较大而粗壮的一种,雌性比雄性大,体长可超过12厘米,体重250—500克。它的皮肤极为粗糙,头部及体侧有深色不规则的斑纹。背部呈黄绿色略带棕色,有十几行纵向排列的肤棱,肤棱间散布小疣粒。腹面白色,也有不规则的斑纹,咽部和胸部还有灰棕色斑。前后肢有横斑。由于这些斑纹看上去略似虎皮,因此得名。趾端尖圆,趾间具全蹼。前肢粗壮,指垫发达,呈灰色。雄蛙具外声囊一对。

头部一般呈三角形,头与躯干部没有明显的界限。头端部较尖,游泳时可以减少阻力,便于破水前进。口十分宽大,除捕食外,一般很少张开。眼睛位于头的背侧或头两侧。上方和下方都有眼睑,与眼睑相连的还有向内折叠的透明瞬膜。

我国在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广西、贵州、福建、台湾、云南、江西、海南、上海、河南、四川和陕西南部等地均有分布,在国外还见于南亚和东南亚一带。

湿地公园分布状况:在湿地公园各湖区有分布。

(9)棘胸蛙

分类:无尾目Anura 蛙科Ranidae

拉丁文:Rana spinosa

保护等级: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稀有

未列入CITES(1995)

特征描述: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棘胸蛙全身披灰黑色,皮肤粗糙,雄蛙背部有成行的长疣和小型园疣,雌蛙背部散布小型园疣,腹部光滑有黑点。棘胸蛙雄大雌小,雄蛙体长约8至12厘米,体重可达250~750克,皮肤粗糙,背部、头、四肢、体侧布满圆疣,疣上还有分散的小黑棘,胸部有大团刺疣,刺疣中央有角质黑刺,故名棘胸蛙。棘胸蛙肉质细嫩洁白,味道甘美,营养丰富,列为宾馆、酒家推荐的山珍名菜,亦是人们难得的珍稀佳肴。且具有滋补强身、清心润肺、健肝胃、补虚损,以及解热毒、治疳疾等功效,故有“山珍”之称。但因该蛙白天生活于山涧或阴湿岩石缝中,黄昏以后才出洞活动,扑以小型鱼、虾及各种昆虫为食,其活动规律和生长环境与毒蛇相似,因此捕捉时较危险。

分布于我国南方诸省

湿地公园分布状况:在湿地公园各湖区有分布。

八年级生物5_1_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学案新人教版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学案导学 1.概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性。 2.举例说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先学后教 1.观察青蛙(或牛蛙)的形态特征: 青蛙的眼睛后面有,可感知声波;头部前段有一对,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青蛙的前肢,可支撑身体;后肢,趾间有噗,即可跳跃有可划水。 2.阅读教材P26的第二、三段文字,并结合图5-21和5-22,完成下列问题: ⑴青蛙的肺结构,不发达。皮肤裸露且能分泌,湿润的皮肤里密布,也可以进行交换,以辅助肺的呼吸。 ⑵两栖动物出青蛙外,还有、、等。 ⑶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用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也可在水中游泳,用呼吸,辅助呼吸。 3.阅读教材P27的文字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⑴常见的爬行动物----蜥蜴,头部后面有,因此它的可以灵活的转动,便于在陆地上 和;四肢,不能跳跃,但能贴地面迅速爬行;皮肤,表面覆盖着角质 的,既可以保护身体又可以减少的蒸发。 ⑵蜥蜴的肺比青蛙的,气体交换能力,只靠肺的呼吸,就能满足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要。 ⑶蜥蜴将受精卵产在上,卵内较多并含有一定的,卵外还有坚韧的 保护,使卵能够在陆地环境中发育成幼蜥。 ⑷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有角质的;用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代表动物除蜥蜴外,还有、、等。 三、小组合作

1.龟、鳖、鳄鱼等动物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为什么它们是爬行动物,而不是两栖动物? 2、蛇没有四肢,但它属于爬行动物,为什么? 四、当堂达标 1.下列有关两栖动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的动物是两栖动物 B.体温不恒定 C.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D.成体一般在陆地生活 2.下列动物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A.甲鱼 B.娃娃鱼 C.水蛇 D.鸭子 3.青蛙的幼体和成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A、鳃;肺和皮肤 B、肺;皮肤和肺 C、鳃;皮肤 D、鳃;气管 4.青蛙的生殖特征是() A.雌雄异体,体内受精 B.雌雄同体,体外受精 C.体外受精,幼子体内发育 D.体外受精,幼子水中发育 5.青蛙体温不恒定的根本原因是() A.体表没有鳞片,散热较快 B.经常生活在水中,难以保持恒温 C.心室有混合血,输氧的能力比较低 D.体型较小,难以保持体热 6.蛇能适应相对干燥的陆地环境,是因其体表有防止水分过度蒸发的() A.外骨骼 B.贝壳 C.甲壳 D.鳞片 7.下列动物都属于两栖类的一组是() A.大壁虎、蛙、黄金蟒 B.蛙、大鲵、蟒蛇 C.蟾蜍、蝾螈、红瘰疣螈 D.娃娃鱼、红瘰疣螈、大壁虎 8.下列动物中,真正适于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是() A.环节动物B.节肢动物C.两栖动物D.爬行动物 9.蜥蜴的皮肤干燥又粗糙,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样的皮肤有利于()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青蛙和蜥蜴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注意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看图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对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青蛙的观察实验 2、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教学流程】 一、导入 青蛙和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乌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内容。 二、互动授课 (一)两栖动物 教师出示青蛙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第25页“观察与思考”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经验,,回答以下问题: 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的?

提供不同体色的青蛙图片 2、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3、青蛙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的皮肤有什么特点? 4、前肢与后肢有何区别?这与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关系? 5、除此外,你还知道哪些两栖动物? 6、试归纳两栖动物的特征。 学生找出问题并回答,教师总结。 1、与环境保持一致,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现象是生物不断适应环境的结果,是生物 进化的方向。 2、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青蛙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作用。提出问题:青蛙冬眠 时用什么呼吸? 3、引导学生观察青蛙幼体,幼体用什么呼吸?像什么?指出两栖动物与鱼类的关系。让学生找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并默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通过回答培养学生的应 变能力。 (二)爬行动物 多诶提延时蜥蜴的生活,学生观看图片,自学教材第27~28页并思考以下问题:1.蜥蜴生活在哪里? 2.蜥蜴的身体分部有何喝点?有何好处? 3.蜥蜴的四肢有什么特点? 4.蜥蜴的皮肤是怎么适应陆地生活的? 5.蜥蜴用什么呼吸? 6.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学生观看图片讨论、分析题目。找出答案;教师检查自学成果,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简 要赤矶课堂备课组教案

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在脊椎动物中,鱼类在种的数量上占优势。目前世界上有鱼类2万多种,其中圆口纲占%,软骨鱼纲占%,硬骨鱼纲约占%。我国近产2831种,分隶于43目,282科,1077属。圆口纲4种,软骨鱼纲162种。硬骨鱼纲2655种。其中海水鱼纲约72%,淡水鱼约28%。这么多的鱼,要全部认识,的确是个问题,所以,为了有利于鉴定和分类工作,必须对这些鱼类按照系统演化的规律加以分门别类。 所谓鱼类的分类和其它动物一样,是以形态生理、生活习性、胚胎发育、遗传等各方面的异同之处,找出它们的血缘关系,然后再分门别类,给每一个类群一个分类位置和适当的名称,这样排列成了一个自然系统,这就是所谓的鱼类分类学。 目前鱼类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以鱼的形态结构为主(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还有鱼体外部和内部结构的主要特征(口的位置、形状、牙齿的形状,幽门垂等)。为了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还要了解鱼类的生理特点、生活习性、分布等方面内容,进行综合考虑。 第一节鱼类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阶元和命名法 鱼类分类阶元和其它生物一样,在脊索动物门下分为纲、目、科、属、种六个基本分类阶元。 一、种的概念 种又称物种,它是鱼类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最重要的分类阶元。它由种群组成的生殖单元,在自然界占有一定的生境地位。 二、种以上的分类阶元

(一)属的概念:它是一个聚合的分类阶元,是包括了一个种或一群在系统发育上来自于共同祖先的物种,它们具有共同的形态特征即属的特征。分布局限于一个大陆或相邻的大陆,属与属之间有明显的间断。 (二)科的概念:它是比属更高一级的分类阶元。它由一个属或一群在系统发育上来自共同祖先的属组成。科有它的共同特征,科与科之间有明显的间断。它的分布是世界性的。 (三)目、纲、门的概念:它们是科以上的分类阶元。是分类系统中最稳定的分类阶元。相关的科归为一个目,相关的目归为一个纲,相关的纲归为一个门。 为了确切的确定一个种的分类地位,往往在上述的6个基本分类阶元之间增设了总级或亚级,如总纲、亚纲、总目、亚目、总科、亚科、亚属。举例说明:鲤的分类位置——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鲤形总目,鲤形目,鲤亚目,鲤科,鲤亚科,鲤属,鲤。 三、命名法:由于各地区的语言和方言不同,所以,同一种鱼,却名称不相同。会出现同物裂名和同名异物的现象。如同物异名:真鲷在水分称加吉鱼,而浙江称铜盆鱼。同名异物:白鱼有些地区代表白鲢,有的地区代表翅嘴红鱼白。为了知识交流以及避免文字上的误会,所以国际上采用了瑞典科学家林奈提出的生物命名法。 (一)双名法:对每一种生物的名称采用双名法,即每一种生物的名称都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所组成。属名在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种名在后,全部小写,另外在学名后面加上定种人的姓名(凭记名),第一个字母也是大写。如鲤的学名即Cyprinus carpio Linnaeus。若发现新种时,在凭记名方面属上或,若新种尚不能确定,则在属名后加sp。 (二)三名法:即亚种的定名法,由属名加种名+亚种名+凭记名。如果为亚属,则亚属名用括号写在属名后面。如刺鱼巴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导学案(表格式)

导学案 课题(内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课时数 1 第 1课时课型新授课 三维目标1.探究水螅、涡虫的形态结构。 2.概述水熄、珊瑚虫涡虫、猪肉绦虫、血吸虫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3.概述腔肠动物类、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4.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难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资源准备 学案导案 一、自主学习 (1动物与植物的区别。 2腔肠动物的代表有哪些.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3.水螅的生活环境身体呈色, 形,长约。水螅用身体的一端附着在物体上,另一端有 , 周围有6~10条细长的。 4.水螅的体壁是由和两层细胞构成的。两层细胞之间又有一层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由体壁围成的空腔叫做 ,它与相通。 5.珊瑚是由珊瑚虫群集而成的。在热带海洋中,许多种珊瑚虫的生长和繁殖都很快,它们的骨骼在海岛的四周或海边堆积,逐渐形成了和。珊瑚的软组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能转化成石油。有些珊瑚可制成品,如红珊瑚;有些珊瑚能供药用,如柳珊瑚。 6.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哪 些。 7.涡虫生活在全身只有10—15cm 背部呈 色,腹部颜色较浅。身体柔软,背腹 ,体形像一片柳叶。身体前端呈 ,两侧各有一个耳状突起,头部背面一、教师导学 阅读P2-P7文字并观察水螅涡虫图片及水螅纵切片,回答下列问题:

有两个黑色的 ,可以辨别光线的明暗。 8扁形动物的身体呈对称,生活方式代表动物有哪些。 9.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背腹 , 对称,有个胚层。 二、合作探究 三、成果展示 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 【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重难疑点,一网打尽;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教师解答释疑。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血吸虫体长仅十几毫米,身体前端有口吸盘和腹吸盘,它依靠吸盘吸附在人体肠壁的血管和肝脏的血管内,以吸血为生,能造成人的贫血等结果,甚至引起死亡。解放以前,血吸虫病严重威胁我国特别是南方水乡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 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开展了消灭血吸虫的群众爱二、教师参与 在自己不理解的情况下由组长带领相互讨论,交流解决疑难统一问题答案,准备展示本组学习成果 【学生探究·教师引领】 根据老师的安排有序 展示所学内容,脱稿展示,其他小组认真听随时补充和点评。 三、教师激励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发现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学生、优秀作业随时进行展示和鼓励。 四、教师引领 源于教材,宽于教材,举一反三显身手

两栖类和爬行类习题(含答案)课件

两栖类和爬行类习题 (含答案) ,共26.0分) (本大题共13小题 一、选 择题 1. 下列动物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A. 蟾蜍B龟.C蝾.螈D大. 鲵 2. 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变温动物B既. 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 物C脊.椎动 物D幼. 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助呼吸 用皮肤辅 同时 3. 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是从()开始的. A. 两栖类B鸟.类C爬. 行类D节.肢类 4. 下列各项中属于青蛙的呼吸特点的是() A. 只用肺呼吸 B .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C只.用皮肤呼吸D用. 腮呼吸 5. “一只青蛙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可是青蛙既不能完全在水中生活,又不能完全地上生活,其主要原因是() 在陆 A. 青蛙的呼吸依赖肺和皮肤B青. 蛙体表无覆盖物,失水较快C水. 中或陆 地都没有足够的食物D身. 体散时间 留在水中 热快,不能长 6. 与蝌蚪相比,只有成蛙才具有的结构是() A.鳃B肺. C尾. 巴D后.肢 7. 爬行动物体表覆盖鳞片或甲,其作用是() A. 适应陆地生活 B .有利于爬行 C.减少体内水分蒸 发D保. 持体温 8. 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相比,其进化意义是() A. 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生活B个.体的身体高大C既. 能生活在 地D种.类 多,种群大 水中,也能生活在陆 9. 下列动物中,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A.龟B大.鲵C蜗.牛D扬.子鳄 10. 属珍稀的爬行类动物是() A. 大鲵B中.华鲟C扬.子鳄D白.鳍豚 11. 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主要原因是() A. 幼体只能生活在水里,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 B. 在水中生殖,在陆地上发育 C. 幼体在陆地上生活,成体既能在陆地上生活,又能在水中生活 D.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12. 下列生物中,“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的是() A.鲨鱼B鳄.鱼C娃. 娃鱼D章.鱼 13. 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幼体的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B幼. 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 对两栖动 物的影响不 境的改变 生活 C.环 大D成. 体可用肺呼吸

渔业资源分类

渔业资源亦称水产资源,是具有经济性开发利用价值的水生生物资源。如鱼、虾、贝、藻和海兽类等,它是渔业生产的自然资源和物质基础。 (一)按不同特性分类1)按食物生态特征分。 如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底栖生物食性鱼类、地 方性鱼类。 2)按鱼类洄游途径及性质分。如溯河性鱼类、降河性鱼类、大洋性鱼类。 3)按水层划分。底层鱼类、中下层鱼类、上层鱼类。 (二)按开发利用程度1)枯竭的渔业资源。 指资源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恢复到正常水 平。 2)过度利用的渔业资源。是指资源已经衰退,但采取保护措施尚能恢复。 3)充分利用的渔业资源。 指能适应资源自然更新能力,能保持最大的持 续产量。 4) 未充分利用的渔业资源。 是指资源的利用尚有潜力,资源利用的数量小 于资源再生更新的数量 (三)按渔业资源蕴藏量分类1)总的渔业资源。 指在一定水域内渔业资源的蕴藏量,在目前条 件下已被确定可以利用的。 2)潜在的渔业资源。 指总的渔业资源的一部分,就其性质来说可以 利用但未完全查明,是制定渔业长期发展规划 的重要依据。 3)查明的渔业资源。 是潜在渔业资源的组成部分,它已经查明,可 以列入开发计划,是制定近期发展规划的重要 依据 4)确定的渔业资源。 是指查明的渔业资源的一部分,从经济上看可 以在不损害其再生能力的情况下开发利用,并 且是安排年度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 (四)按渔业资源的生理习性分类1)产卵资源 指准备产卵或正在产卵的那一部分资源,是保 护渔业资源的重点。 2)索饵资源 指在水域中摄食的那部分资源,应分清是幼鱼 索饵还是成鱼索饵,幼鱼应保护,应控制成鱼 的捕捞量。 3)越冬资源 是指在冬季活动在水温较高的深水区的那部分 资源,可以捕捞,但不宜过度。 此外,还可按水温、品种和作业渔法等标准来分类。

5.1.5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案

适用 初中生物
适用年级
学科
适用区域 人教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知识点
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4.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初二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使用建议:本节内容可以从生活常识入手,让学生通过对青蛙的观察,总结 两栖动物的特征。
分析“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句诗词,引发对于青蛙的外形、环境的思考。
二、知识讲解
考使点用1建议两:栖春动末物夏的初特,征在野外观察时,会发现池塘、小溪内游来游去的小蝌 蚪,稻田中、陆地上甚至水中也有蹦来蹦去的青蛙。由蝌蚪到青蛙的发育过程是 如何的?
1.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 第1页/共12页

2.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一般用肺呼吸 3.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4.体温不恒定,是变温动物 5.体外受精,抱对受精 6.有脊椎
考考点点 22 两扁栖形动动物物与的人主类生活的关系 使用建议:“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说明青蛙与庄稼有怎样的联
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 系?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其他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吗?
关系
1.能有效减轻农作物的虫害,可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由于环境污染及水域面积缩减等原因,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正在日益减少。 3.我们应大力保护两栖动物的栖息环境。
考考点点 32 爬扁行形动动物物的的主主要特征 使用建议:两栖动物属于水陆两栖的脊椎动物,那么真正脱离水环境的脊椎
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 动物是从哪种动物开始的?
关系
1.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2.用肺呼吸,适应陆地生活。
3.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
考考点点使用24 建扁爬议形行:动动夏物物天的与的主人晚类上生,活常的常关发系现墙壁上有很多壁虎,他们在干什么呢。 要1.人特工征养及殖与的人鳖类可食生用活,的鳖甲可以入药。 关2.我系国约有 50 余种毒蛇,毒蛇能伤人,但蛇毒也能治病。
三 、例题精析 使用建议: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课堂的精讲,每个题目结合试题本身、答
案和解析部分,覆盖基础、巩固和拔高三个例题。
下列例动题物1中,属于两栖动物的一组是(

第2页/共12页

北京市怀沙-怀九河市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鱼类物种多样性及其资源保护

!"#"$%&’#"(’)*+’,#%-’.-+$%/("0’1+,23(’-4%#’(&’5%6"#&66,$5%6"7"%8"0’-#6,$(&’5%6"-+%-’#’-0+"-,(&’"-69%6("/-’#+%-/’##&+%1$:’.-+(’/(’$;&"1’$’0’1+.",2(&’1+/61’/+,+4<) !"#$%&’(:5%6"#&635%6"7"%8"0’-#,=’"7",2;>9%6("/?6(%-’8’#’-0’;@"#&#.’/"’#$"0’-#"(<;A.6("616,$(’4.+-61 /&6,2’#; B+,#’-06("+, 图)怀沙*怀九河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区域和调查点示意图 +,-.)/%00"12,3-(,2"(%425"67862,13628&"&"("&9"%425":86,(56*:86,;,8<,9"&( 随着北京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 发生了巨大改变,境内水环境普遍趋于恶化,水 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开展水生生态系 统现状调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将北京建 设成为绿色国际化大都市有着重要意义。 怀柔水库位于北京市怀柔县城区西南部, 是CDEF 年修建的北京市第一座大型水库[C ],除了在防洪、灌溉、旅游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外,怀柔水库还是密云水库向北京城区供水的枢纽,是北京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命脉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怀沙河和怀九河是怀柔水库惟一的两 条自然入库河流。 CDFE 年,北京市在怀沙河和怀九河流域内建立了第一个市级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建立以来,一直缺少对生物多样性的本底调查。鱼类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资源状况进行调查,有利于了解保护区的生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保护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对保护区进行科学有效地管 理。另外,对于保护怀柔水库的水源和流域内 的生物多样性,实现自然保护与当地经济活动 协调发展,促进当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也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G H ?动物学杂志!"#$%&%’()*$+,(-.((,(/0IJ 卷

初二生物直播课堂学案

初二年级生物直播课堂构建生物知识地图第十一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总复习学案 2018年12月14日 一、请完善导学案P88页关于第十一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图: 二、例题 1.判断:下列谚语属于遗传现象的有;属于变异现象的有。 ①虎父无犬子;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③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④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⑤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 2.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B.遗传和变异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生物体上 C.遗传是普遍存在的,而变异只是在某些生物体上出现 D.变异是普遍存在的,而遗传只是在某些生物体上出现 3.下列各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的是() A.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 B.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C.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D.豚鼠的长毛和卷毛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父母的性状可以直接传递给子女②父母的一些性状是通过遗传物质传递给子女的③遗 传物质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的④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一定相同⑤父母双方均具有的性状,孩子也一定会具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5.请根据某家庭成员的调查表回答问题。 (1)表格中所涉及的是否患白化病,单双眼皮, 能否卷舌等特征,在遗传学中称为, 患白化病和表现正常是一对。 (2)根据父母以及孩子是否患白化病的情况, 可以判断白化病为性状。 (3)如果用a表示白化病的致病基因,则父亲、 母亲以及孩子的基因组成分别 为、、。 (4)如果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孩子是否会患白化 病?。 (5)如果用b表示控制单眼皮的基因,则孩子的基因组成是,做出此推断的依据是:隐性性状只有在成对基因都是时才表现出来。父亲的基因组成是,父亲之所以表现为双眼皮是因为:当体细胞内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共存时,通常是的作用得到表现。 (6)如果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孩子是双眼皮的几率是。 (7)从本资料的结果中是否可以判断,能否卷舌这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6.某人的基因组成为Ee,下列哪幅图能正确表示这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 7.右图是关于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中代码1、2、3、4 依次为() A.染色体、双螺旋结构、基因、遗传信息 B.染色体、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基因 C.细胞核、染色体、基因、遗传信息 D.细胞核、基因、染色体、遗传信息 8.下图能正确反映所列各概念间关系的是() 9.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男性体细胞及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的是() A.44+XY和22+X B.44+XY和22+X、22+Y C.44+XY和X、Y D.22+XY和X、Y 10. 一对夫妇结婚后,生育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孩,生育第二个孩子是男孩的机会是。有人说, 生男生女取决于女性,你认同这种说吗?,理由是生男生女取决于。 11.判断:下列哪些疾病属于遗传病。 ①由于一对基因异常造成的某种酶的缺陷,进食蚕豆后诱发溶血性贫血; ②怀孕期间病毒感染导致的新生儿畸形;③多对基因异常引起的家族性智力低下; ④性染色体为XXY的男性,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 ⑤饮食中缺少维生素A,家族中多个成员患有夜盲症。 12.近亲婚配的夫妇两人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了白化病的致病基因c,但他们却表现正常,如果他们 想生一个子女,患白化病的几率是,为了防止隐性遗传病的发生,我国婚姻法规 定。 13.下列实例中,哪些属于可遗传变异。 ①一对孪生兄弟,老大长期在野外工作,老二长期在室内工作,结果老大肤色黑,老二肤色白; ②由于控制颜色的基因发生改变,野生果蝇由红眼变为白眼; ③路灯下的植物,落叶比正常植物晚; ④22号染色体片段缺失,患精神分裂症风险比常人高30倍; ⑤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草莓比普通草莓个体大。 14. 将下列育种实例与所用的方法进行连线. 杂交育种通过卫星搭载后播种形成的太空椒 人工选择育种人类筛选原鸡的不同变异类型,培养多种鸡的优良品种 性状类型父亲母亲孩子有无白化病正常正常白化病单双眼皮双眼皮单眼皮单眼皮舌头的特征能卷舌能卷舌能卷舌

鱼类 习题(含答案)

鱼类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 1. 鲫鱼在水中不停地用口吞水从鳃排水,其主要目的是() A. 排泄 B. 调节体重 C. 平衡身体 D. 呼吸 2. 下列哪项不能减少鱼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 A. 身体呈流线型 B. 用鳃呼吸 C. 体表有黏液 D. 体外没有突出物 3. 以下哪个动物不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 A. 鲨鱼 B. 蚯蚓 C. 草鱼 D. 白鳍豚 4. 与鱼类适于水中生活无关的特征是() A. 身体呈流线型 B. 用鳃呼吸 C. 体温不恒定 D. 用鳍游泳 5. 鱼在游泳时,主要的前进动力来自() A. 鳍的前后摆动 B. 头的左右晃动 C. 鳍的左右摆动 D. 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6. 小强观察到鱼缸内的小金鱼的口和鳃盖不停地交替张合,这是鱼在() A. 取食 B. 呼吸 C. 喝水 D. 运动 7. 我们到菜市场买鱼时,你认为哪类鱼是新鲜的() A. 鳃丝呈黄色 B. 鳃丝呈黑色 C. 鳃丝呈鲜红色 D. 鱼体挺直 8. 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生活,下列特点中最关键的是() A. 鱼用鳃呼吸,用鳍辅助游泳 B. 鱼必须在水中繁殖 C. 鱼的体形呈流线型,减少水中阻力 D. 鱼体表有鳞片 9. 鱼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是() A. 鱼离开了水,就不能游泳 B. 缺少水分会使鱼体表干燥 C. 鱼要不断喝水和吐水 D. 缺少水分会使鱼鳃丝粘连,不利于气体交换 10. 鲫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下列关于“探究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性”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 鲫鱼在水中用肺呼吸 B. 鲫鱼主要靠眼感知水流的方向和速度 C. 鲫鱼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胸鳍和腹鳍 D. 鲫鱼的身体呈流线型,能减少游泳时遇到的阻力 11. 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江河湖泊,因此鱼类十分丰富,据调查我国的淡水鱼就有1000多种,其中属于四大家鱼的是() A. 鲫鱼、鲢鱼、草鱼、大马哈鱼 B. 鲫鱼、乌鱼、草鱼、鲳鱼 C.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D. 鲫鱼、乌鱼、草鱼、鲳鱼 12. 下列动物中,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体表被覆鳞片的是() A. 乌龟 B. 鲤鱼 C. 海豚 D. 珊瑚虫 13. 鱼离开水后会很快死亡,原因是() A. 不能游泳 B. 不能呼吸 C. 不能保温 D. 不能取食 14. 下列哪种动物是真正的鱼() A. 甲鱼 B. 娃娃鱼 C. 鲨鱼 D. 章鱼 15. 下列各种生物中,真正属于鱼类的是()

八年级生物上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导学案及教学反思

主备人: 张爱文 刘翠丽 第 1 页 共 1 页 课题: 第四节 鱼 课型:新授课 课时:1 【学习目标】 1、记住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主要特征。 2、观察与思考鱼的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 【学习重点】 1、了解动物分类。 2、记住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主要特征。 【难点预测】 记住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主要特征。 【学生预习·教师导学】 一、仔细阅读教材p19页第1、2段,明确动物的种类及主要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温馨提示:脊柱是由脊椎骨构成的. 1、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 多万种,根据体内有无 ,可分为脊椎动物(有脊柱)和 (无脊柱)。 2、了解多种多样的鱼。 二、认真观察课本p20-21页图片,归纳一下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有哪些? 温馨提示:我国的四大家鱼是指(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1、能靠 来获取食物和 。 2、能在水中 。 【学生合作·教师参与】 小组内交流以上内容:要求1、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交流自学所得。 2、小组长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请同学们大胆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提出自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认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探究·教师引领】 同学们要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分析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阅读教材p22----p23的观察与思考,简要归纳鲫鱼哪些特点是适于水中生活的? 温馨提示:(1)、鱼体的侧线:感知水流的大小、方向和速度。 (2)、鱼鳔:上浮下沉、减轻比重。 (3)体色:背深腹浅(有利于防御敌害)。 (4)鱼的鳃有鳃丝、鳃弓、鳃耙三部分。 1、体形:梭形,有利于克服鱼在游泳时对水的 。 2、鱼的游泳器官是鳍(鲫鱼的鳍有 种): 胸鳍(成对)—维持 ,辅助转变方向。腹鳍(成对)—维持平衡。 背鳍—掌握鱼体的平衡(关键)。 臀鳍—维持平衡,协调运动。 尾鳍—产生前进的 和改变运动方向。 3、鱼的鳃是 色,说明内含丰富的 。 4、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常被有鳞片;用 呼吸,通过 和 摆动以及 的协调作用游泳。 【学生达标·教师测评】 1、鲫鱼身体呈梭形,这有利于( ) A 、游泳 B 、漂浮 C 、捕食 D 、升降 2、与鱼的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 ) A 、体表有鳞片 B 、用鳃呼吸 C 、有各种鳍 D 、以上三项都是 3、水由鱼口进入,经鱼鳃,鳃盖后缘流出时,溶解的气体成分的变化是( ) A 、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高 B 、氧含量增高,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 、氧、二氧化碳含量都增高 D 、氧、二氧化碳含量都减少 4、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是因为鱼在陆地上无法用 ( )来呼吸 A 、皮肤 B 、体表 C 、体壁 D 、鳃 5、活鲫鱼的鳃丝颜色鲜红的原因是鳃丝的 ( ) A 、毛细血管丰富 B 、静脉血管丰富 C 、大的血管丰富 D 、动脉血管丰富 【拓展提高】(考点链接—相信你能行!) 1、下列动物类群有口无肛门、有消化腔的是 ( ) A 、软体动物 B 、甲壳动物 C 、腔肠动物 D 、两栖动物 2、下列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 A 、螃蟹 B 、河蚌 C 、乌龟 D 、珊瑚虫 3、鲫鱼游泳时的动力来自 ( ) A 、胸鳍和尾鳍的摆动 B 、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 C 、尾鳍的摆动 D 、所有鱼鳍的协调运动 4、目前已知的动物种类150多万种,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 ( ) A 、脊索 B 、脊柱 C 、脊椎 D 、脊髓 5、下列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 ( ) A 、海马 B 、鱿鱼 C 、章鱼 D 、鲸鱼 6、当人从潜水滩上走过时,水中的鱼会迅速游开,这是因为 ( ) A 、鱼能通过眼睛看见有人走过来 B 、鱼能通过侧线感知水流变化 C 、鱼耳能听到水声 D 、通过鼻孔鱼感知了水的波动 7、鲫鱼不停地用口吞水,水从口进入再从鳃孔排出,完成的生理过程是 ( ) A 、呼吸 B 、排泄体内代谢废物 C 、呼吸和取食 D 、游泳时产生动力 8、养鱼的鱼缸如果不经常换水,鱼会出现"浮头"现象,甚至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 ) A 、水中缺少食物 B 、水中微生物过多 C 、水中缺氧 D 、水质容易变坏 【教学反思】

北江鱼类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北江鱼类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江鱼类资源调查组暑期三下乡服务队 蓝昭军2007年8月 引言 北江是珠江水系中第二大水系,鱼类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在广东省的内河渔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由于酷渔滥捕,拦河水利工程没有配套过鱼设施以及工业三废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北江鱼类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七十年代后期以来北江捕捞产量一直持续下降,一些重要的经济鱼类资源如唇鱼等已由盛而衰,由衰而竭,面临灭绝的危险;中华鲟、鲥鱼等自六十年代以来在北江已经绝迹;昔日重要的经济鱼类如桂华鲮、倒刺鲃等自九十年代以来在北江也面临濒危的处境。八十年代初期,北江渔业捕捞产量只有五十年代中期的约三分之一。因此,我们对北江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但这些都必须以北江鱼类资源的全面调查和系统研究为前提。 一、调查目的 了解如今北江鱼类资源具体的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造成鱼类资源锐减的原因,为科学地恢复北江鱼类资源提供基础材料。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1)、北江流域韶关与清远段渔民。大部分在40岁—70岁之间,文化水平较低,靠打鱼为生。 (2)、韶关市区及清远市区市民。选择买河鱼的市民进行调查,一般对河鱼有相对较多的了解。 三、调查方法

1、对渔民和普通市民进行问卷调查,以由我们向对方提问并作记录的方式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58份,回收58份,回收率100%。 2、跟渔民出河捕鱼,或者到河里寻找正在捕鱼的渔民,直观了解北江鱼类资源的现状。 四、调查时间:2007年7月11日―2007年7月18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对渔民主要的捕鱼方法、捕获鱼类的种类和数量、造成鱼类资源现状的原因进行了调查。针对渔民和市民的问卷各一份,分别向渔民和市民提出了二十七个及十七个问题(见附录1、2)。 六、调查结果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以及结合我们跟渔民出去捕鱼的亲身感受,发现北江的渔业资源现状令人堪忧。 (一)鱼类资源现状 1、鱼类资源急剧下降 调查发现,37.93%的渔民平时一天的渔获量少于2.5kg,37.93%的渔民平时一天的渔获量在2.5kg—5kg之间,只有6.89%的渔民平时每天经常捕到10kg 的鱼,而这少数渔民用的是较大的渔船。另外,93.10%的受访渔民及53.57%的受访市民表示由于北江鱼类资源的剧减,北江上渔船和渔民的数量减少了很多。 在我们跟随清远市渔政支队清城大队的飞艇出河寻找正在捕鱼的渔民的时候,发现大多数渔民捕到的是一些个体很小的鲮鱼和赤眼鳟等,而且总量均不多。 渔民告诉我们,80年代的时候,一天一般都可以捕到25kg以上的鱼,多的时候可以达到100kg,而且以大鱼为多。 由上可知,北江鱼类资源已经急剧下降,鱼类的种群数量大不如前。 2、名贵、特色鱼类越来越少

两栖类与爬行类特征总结:

两栖类与爬行类特征总结: 两栖类爬行类 主要特征现生两栖类的成体虽已具有陆生的身 体结构,但繁殖和幼体发育仍必须在淡 水中进行。幼体形态似鱼,用鳃呼吸, 有侧线,无附肢,靠尾鳍游泳,发育中 需经变态才能上陆生活。 爬行类是体被角质鳞片、在陆地繁 殖的变温羊膜动物。羊膜动物的卵 膜和胚胎与无羊膜动物有显著不 同,羊膜卵的结构和发育特点确保 了在干燥的陆地上繁殖成为可能。 外形身体分头、躯干、尾(无尾两栖类成体 无尾)和四肢(蚓螈类四肢退化)。被 覆光滑、多粘液的皮肤,有的种类背部 有纵行的皮肤褶。大蟾蜍皮肤粗糙,并 有毒腺。 头:扁平而吻端尖的三角形,口裂宽阔 吻端两侧有一对外鼻孔,有可开闭的瓣 膜,经鼻腔,以内鼻孔开口于口腔前部。 鼓膜一对,圆形,位于眼后方,覆盖在 中耳外。蟾蜍的鼓膜后方有一对耳后 腺。声囊:雄性的咽部或口角有1—2 个内声囊或外声囊。外声囊是由咽壁扩 展形成的皮肤囊,充气时可膨胀成泡 状。鲵螈和蟾蜍无声囊。 躯干:是颅骨后缘至泄殖孔间部分,附 有前后2对附肢。蛙蟾类的躯干短宽, 前肢短,四趾,趾间无蹼,主要用于撑 起身体。生殖季节雄性第1、2趾内侧 膨大加厚成棕黑色,叫婚垫,抱对时对 雌性个体有刺激排卵作用。后肢长,五 趾,趾间有蹼,适于游泳和陆地上的跳 跃。有的种类趾端形成吸盘,吸附在攀 爬物上。附肢在蚓螈类中退化。 尾:泄殖孔以后的身体。蛙蟾类无尾; 鲵螈的尾侧扁,适于游泳;蚓螈的尾蚯 蚓型。 体表被有鳞片,体形差异很大,可 分为蜥蜴型、蛇型、龟鳖型,分别 适应于地面爬行、树栖、穴居、水 栖等不同生活方式。 除蛇类外,身体可明显区分为头, 颈,躯干和尾部。有可活动的眼睑 (壁虎科例外),鼓膜下陷与外耳道 的深处;四肢强健有力(蛇类例外), 五指(趾)型,末端具爪,善于攀 爬,疾驰和挖掘活动。 皮肤综 述 古两栖动物的体表被鳞,有些种类的头 部和背部还覆有骨板。现生两栖类的皮 肤裸露富含腺体,鳞退化,仅穴居生活 的蚓螈保留有真皮性骨质鳞。皮肤由表 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

两栖类和爬行类

两栖类和爬行类 一、夯实基础 1.青蛙背部的皮肤呈___________色,间有___________斑纹,腹面呈___________色,这使青蛙无论在陆上或水中生活,都不易被天敌发现。 2.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呼吸;多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潮湿的___________上,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___________,主要用___________呼吸;皮肤___________,有辅助___________的作用;体温___________。 3.蜥蜴头部的感觉器官比两栖类___________,颈能灵活___________,有利于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它的皮肤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表面覆盖有 ___________ ,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4.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皮肤表面覆盖有角质的 ___________或骨质的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呼吸;体温___________;四肢短小或无___________;爬行。 二、巩固提升 1.青蛙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不包括() A.身体的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 B.用肺呼吸 C.后肢比较粗壮,适于跳跃 D.后肢趾间有蹼 2.下列关于青蛙呼吸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B.幼体、成体都用鳃呼吸C.幼体用鳃呼吸,成体完全用肺呼吸 D.幼体、成体都用肺呼吸3.下列有关青蛙的描述,正确的是() A.蝌蚪用鳃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成蛙用肺呼吸 B.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C.青蛙后肢发达,跳跃能力强,有利于在陆地上运动和捕食昆虫 D.由于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所以被称为两栖动物 4.下面关于青蛙的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陆两栖动物 B.体内受精,没有变态发育 C.庄稼的保护神 D.变态发育

鱼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对比

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类动物对比

第1 章鱼类 第1.1节常见类群 第1.2节形态结构 第1.3节鱼的运动 第1.4节生理特征 第1.4节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第1.5节和人类的关系第2 章两栖动物 第2.1节代表动物 第2.2节形态结构 第2.2节生理特征 第2.2节与人类的关系第3 章爬行动物 第3.1节代表动物 第3.2节形态结构 第3.2节生理特征 第3.2节与环境相适应

鱼类 常见物种: ·鱼分为淡水鱼和海水鱼两大类。我国淡水鱼有1000多种,著名的 “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鲤鱼、鲫鱼都是我国主 要的优良淡水鱼。 ·我国的海洋鱼已知的约有2000种,常见的有带鱼,大黄鱼,小黄 鱼,鲳鱼,鲅鱼,大马哈鱼,鲥鱼等。 四大家鱼 鲢鱼:体色较淡,又称白鲢,在水域的上 层活动,以硅藻、绿藻等浮游植物为食。 鳙鱼:头较大,又名“胖头鱼”,背面暗黑色,并 有不规则黑点。栖息在水的中上层,以水蚤等浮 游动物为食。 草鱼:体色为青黄色,栖息在水域的中下 层和水草多的岸边,主要以水草为食。 青鱼:体色为青黑色,栖息在水域中下层, 主要以螺、蚌等软体动物为食。

常见海鱼 形态结构 : 鱼的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通常左右侧扁,大多呈流线型,这样的体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鱼的体表常常有鳞片覆盖,鳞片表面有滑滑的黏液,起保护身体的作用。 鲳鱼:身体略呈菱形,头小,背鳍和臀鳍较长,尾鳍呈叉形。 石斑鱼:体色与四周岩石的颜色相似。幼体为雌鱼,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可以转变为雄鱼。 头部 躯干部 尾部

鱼的运动: 鱼的脊柱能支撑整个身体,它的两侧附着有发达的肌肉,对运动起着重要作用。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生理特征: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鳃由鳃丝、鳃耙和鳃弓组成。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鳃 鳃丝 鳃弓 鳃耙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学案教案

第六单元第一章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教师寄语: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教材分析: 在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前,应首先回顾一下初中生物第一册(上)《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一章的知识,特别是几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合课本81页“观察与思考”栏目,对表解中的各类植物对号入座,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表解后的讨论题,然后围绕分类的理由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进而总结出植物分类应注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采取同样的方法,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重点突出分类方案的制定,并做好交流和总结。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 能力目标:学会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增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难点:通过分类活动来学习生物的分类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把生物分为和不同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和。分类的依据是 。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2、生物学家在对植物进行分类时,要仔细观察植物的,在被子植物中,、和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要依据。 3、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和。

4、细菌和真菌的分类也要根据他们的来进行。例如根据不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征可以将真菌分为、等类群。 二、导入新课 怎样对生物进行分类呢让我们学习生物学家的一些分类方法,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将一些常见的生物进行分类,做一个小小的分类学家。 二、合作探究 认真阅读课本P80的内容,探讨问题,并相互交流: 1、什么是生物分类为什么要对生物进行公类 2、生物分类的依据和基本单位是什么 课前多采集一些植物,小组一起讨论研究,分析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仔细阅读课本P81—82。 (一)提出学习中不明白的地方(问题)例:叶脉、子叶、果皮等 (二)同组成员尝试对植物分类,并解决下列问题 1、图片中的植物分类属于A、B、C、D、E、F中的哪类植物 2、A、B、C、D、E、F各类植物都属于同一分类等级吗 3、有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哪些类群 4、无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哪些类群

5.1.5 爬行动物 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是农村八年级的学生。虽然不免基础较差,但通过七年级一学年的学习过程,学生大多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对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已有一定的基础,初步具有分析资料、图片的能力。作学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模式仍然有明显的形象思维痕迹,很大程度上仍需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知识,课堂教学要多引用资料、图片,多联系贴近生活的事例,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分析资料,学会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们对于使用多媒体教学,普遍充满兴趣。对于本节所涉及的动物,他们许多都曾经接触、观察过,比较熟悉,这些经验可以利用。但怎样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认识它们,需要教师细心引导。 教学目标 1.理解蜥蜴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外部形态、生理结构的特点,形成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掌握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树立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归纳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问:我们了解了以青蛙为代表的两栖动物,那么龟也能在水中游动,为什么不属于两栖动物呢? 展示图片:龟产卵、青蛙卵图片。对比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环境。 提问:更多的爬行动物在陆地环境中生存,有的甚至在干旱的环境下生存,我们以蜥蜴为例,来共同学习有关爬行动物的知识。 二、师生互动,共同学习 (一)介绍爬行动物 (师):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它们完全能够适应陆地生活。而鱼类、两栖动物的生活仍然不能脱离水的限制。主要表现在呼吸、生殖等方面。 (二)学生自主学习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27~28页,回答下列问题: (1)、列表比较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区别?(提示:皮肤、呼吸、生殖和发育、生活环境) (2).常见的爬行动物有哪些? (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播放视频:爬行动物 (三)、组织学生交流汇报上述问题 1、比较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学生填表,教师适时纠正、补充并评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