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pkpm第一平动周期不满足,扭转出现在第二周期

pkpm第一平动周期不满足,扭转出现在第二周期

pkpm第一平动周期不满足,扭转出现在第二周期
pkpm第一平动周期不满足,扭转出现在第二周期

pkpm第一平动周期不满足,扭转出现在第二周期

2013-07-31 12:02 翛翛2222|分类:工程技术科学|浏览3963次

向左转|向右转

如何调整?是X方向刚度太大,还是Y轴方向刚度太大??

分享到:

2013-07-31 19:54 提问者采纳

不管多层还是高层,都是超限的。

按照抗规的条文说明,仅周期比超0.9这一条就判定属于特别不规则,要超限审查。

你这周期比都接近1.0了。

问题很明显,这个结构的抗扭刚度偏小,且X方向的刚度太大。

增加抗扭刚度的方法:减小或减少平面中间部分的竖向受力构件(墙、柱)的布置,而将这些构件尽量布置到建筑物平面的边角部分。

降低X方向刚度的方法:减少X方向的竖向受力构件刚度,例减少X方向的剪力墙肢,缩小柱子在X方向的边长或者去掉一些柱子……

追问

谢谢,但是您是从哪个地方看出X轴刚度太大,希望具体一点,感激不尽。。。回答

看你第三周期,平动系数后面的括号,代表X和Y方向平动的成分,X方向是1(即100%),Y方向是0,说明这个周期完全代表了X方向平动的情况。

同理,第一周期是100%的Y方向平动,第二周期是100%的扭转。

周期越短说明刚度越大。

一般前三个周期为主要周期,在这三个主要周期中,理想的情况是:

X和Y方向平动周期长度接近,扭转周期则比较短。也就是说,建筑物两个方向的平动刚度差不多,而扭转刚度要尽量大。因为两个刚度接近的话结构相对规则也比较经济,而地震作用下产生扭转是很不利的。

扭转周期/最长周期=周期比,规范要求这个比值不能大于0.9,比较复杂和超高的高层要求更高。

pkpm里平动扭转系数怎么确定,结构第一平动周期和第一扭转周期怎么确定

2011-03-30 20:37 军事★人生|分类:学习帮助|浏览23865次

分享到:

2011-03-31 09:44 提问者采纳

在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菜单中周期振型地震力里找

平动系数最大的对应的是第一平动周期,扭转系数最大的对应的是第一扭转周期。

例如:

考虑扭转耦联时的振动周期(秒)、X,Y 方向的平动系数、扭转系数

振型号周期转角平动系数(X+Y) 扭转系数

1 0.2729 90.09 0.99 ( 0.00+0.99 ) 0.01

2 0.2070 89.87 0.01 ( 0.00+0.01 ) 0.99

3 0.1712 0.0

4 1.00 ( 1.00+0.00 ) 0.00

4 0.1433 90.16 0.13 ( 0.00+0.13 ) 0.87

5 0.1248 89.65 0.03 ( 0.00+0.03 ) 0.97

6 0.1159 90.13 0.69 ( 0.00+0.69 ) 0.31

7 0.0962 86.39 0.13 ( 0.00+0.13 ) 0.87

8 0.0721 173.94 0.03 ( 0.01+0.01 ) 0.97

9 0.0714 90.06 0.07 ( 0.00+0.07 ) 0.93

第一平动周期为:0.2729

第一扭转周期为:0.2070

周期比:0.2070/0.2729

追问

谢谢回答不过平动系数最大的不是第三振型吗我问的还有平动系数和扭转系数怎么确定的

回答

是我看错了,不好意思,应该是第三阵型,系数pkpm不是给了吗,表最后两排追问

1 1.2693 151.23 0.51 0.49

2 1.1268 60.38 1.00 0.00

3 1.0259 149.49 0.49 0.51

4 0.3903 146.27 0.54 0.46

5 0.345

6 55.73 1.00 0.00

那我这个2、5振型的平动系数一样可周期相差很多我到底取哪个有什么依据没

回答

看看周期比是不是都满足,如果都满足就不用管,2,5系数超90%了吗?刚才没看到表,扭转系数最大0.51没问题,我有本书叫pkpm从入门到精通,里有介绍

追问

如果选择第三振型为第一扭转周期(1.03)两个都超了

回答

你这不行啊,要改设计,几级抗震?

追问

呵呵我这个是自己随便建模的是学习生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pkpm

五层框架四级抗震主要是想知道第一平动周期和扭转周期怎么确定

还有上次看到在设计总信息里为什么两个同方向的风荷载产生的倾覆弯矩不一样

回答

四级可不用抗震计算,倾覆弯矩不一样很正常,荷载组合的原因,

追问

辛苦你了在风荷载信息里倾覆弯矩为什么会小于抗倾覆弯矩验算里风荷载产生的倾覆弯矩验

我觉得应该是大于关系我是6度设防丙类建筑是不用抗震设计的不过我就是想要抗震设计所以就取了四级框架为什么四级框架就不需要抗争设计呢规范哪里有说明

回答

这个具体我还真没仔细看过,你看的很仔细,有空我研究下。

你可以看下混凝土规范,表11.1.4,凡是抗震等级被划为四级的都是6度烈度且不算较高建筑(即使建在4类场地上也允许不进行抗震计算),所以四级抗震一般都不用算抗震,但要满足相应的抗震构造要求,

提问者评价

谢谢你耐心的解答好人好报

振动周期(秒),X、Y方向的平动因子及Z向扭转因子,振型质量参与系数

功能说明 该文件主要输出与结构整体性能相关的一些内容。输出内容如下: (1)振动周期(秒),X、Y方向的平动因子及Z向扭转因子,振型质量参与系数 其格式如下: 振型号,周期,X向平动因子,Y向平动因子,Z向扭转因子 振型号,X向平动质量系数,Y向平动质量系数,Z向扭转质量系数 最后输出: X向平动振型质量参与系数总计 Y向平动振型质量参与系数总计 Z向扭转振型质量参与系数总计 结构的周期比(Tt/T1) 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 (度) 注意事項 (1)有效质量系数是判断结构振型数够否的重要指标,也就是地震作用够否的重要指标。当有效质量系数大于90%时,表示振型数、地震作用满足规范要求,否则应该增加计算振型数量; (2)《高规》第4.3.5条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对第一扭转周期Tt与第一平动周期T1之比给出明确规定。程序中对于第一周期是这样判断的:X或Y向平动因子最大对应振型的周期为第一平动周期;Z向扭转因子最大,且扭转因子大于0.5对应振型的周期为第一扭转周期; (3)用户对于第一周期的判断还应该结合振型图的形状,查看结构在该振型作用下是否为整体振动,第一周期对应的振型必须是整体振动的振型,而不是局部振动的振型。因此建议对于程序自动计算的周期比结果还应该人为核算一下是否合理; (4)输出的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为与整体坐标系X轴的夹角,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功能说明 (2)各振型的地震力及基底剪力的输出 输出用户定义的各个方向地震作用工况(RS_*)及最不利地震作用工况(RS_C(*))下的地震力。

其格式如下: 【RS_*】振型**的地震力 塔号,层号,F.x,F.y,F.t 其中: F.x:X方向的地震力分量(kN); F.y:Y方向的地震力分量(kN); F.t :X(Y)方向的地震力的扭矩(kN.m)。 【RS_*】各振型的基底剪力 振型,基底剪力(kN) 【RS_*】各层地震作用(CQC(耦联)或SRSS(非耦联))塔号,层号,层地震力,楼层剪力,剪重比,倾覆弯矩 最后输出: 抗震规范(5.2.5条)中要求的最小剪重比(%)= x.xx%。

(完整版)周期比合理情况与调整

今天看到一个悬赏的帖子,关于振型为扭转时的调整的,给他回复了,不过很多人可能不容易找到,并且这是我们这种新手一般会遇到的问题,所以就再发一个帖子,当然了,帖子的内容不是我写的,谁写的这些也无从查起了,但是其内容还是很有价值的,在这里对其人表示敬意。如其人看到了,感觉有不妥之处联系我,立刻删除,绝对尊重别人的成果,当然了,最好一直留着供是大家互相学习。 1)SATWE程序中的振型是以其周期的长短排序的。2)结构的第一、第二振型宜为平动,扭转周期宜出现在第三振型及以后。见抗规3.5.3条3款及条文说明“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周期和振型)宜相近”;高规7.1.1条条文说明“在抗震结构中……宜使两个方向的刚度接近”;高规8.1.7条7款“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宜使各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接近”。3)结构的刚度(包括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与对应周期成反比关系,即刚度越大周期越小,刚度越小周期越大。4)抗侧力构件对结构扭转刚度的贡献与其距结构刚心的距离成正比关系,结构外围的抗侧力构件对结构的扭转刚度贡献最大。5)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两个主轴(第二振型转角方向和第三振型转角方向,一般都靠近X轴和Y轴)的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宜沿两主轴适当加强结构外围的刚度,或沿两主轴适当削弱结构内部的刚度。6)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其中一主轴(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是合理的;但相对于另一主轴(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则过小,此时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沿沿沿沿““““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的刚度的刚度的刚度,或适当加强结构外围或适当加强结构外围或适当加强结构外围或适当加强结构外围((((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角方向角方向角方向角方向))))的刚度的刚度的刚度的刚度。7)某主轴方向的层间位移角小于限值(见高规表4.6.3,下同)较多时,对该主轴方向宜采用“加强结构外围刚度”的方法;某主轴方向的层间位移角大于限值较多时,对该主轴方向宜采用“削弱结构内部刚度”的方法;某主轴方向的层间位移角接近限值时,对该主轴方向宜同时采用“加强结构外围刚度”和“削弱结构内部刚度”的方法。8)在进行上述调整的同时,应注意使周期比满足高规4.3.5条的要求。9)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周期比肯定不满足规范的要求;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周期比较难满足规范的要求。【答1】简单的说,当扭转周期不在第一周期时,就是有一个轴的平面刚度超过了扭转刚度。把扭转周期下面那个轴的刚度调弱或把第一周期对应的轴刚度调强就解决了。举个例子,振型号周期转角平动系数(X+Y) 扭转系数1 2.1675 177.14 0.95 ( 0.95+0.00 ) 0.05 2 1.7877 13.5 3 0.08 ( 0.07+0.01 ) 0.92 3 1.5541 88.93 0.99 ( 0.00+0.99 ) 0.01 第一周期是X向的,刚度正常,第二周期是扭转周期,调这个,把第三周期对应的Y轴调弱点,让Y轴刚度小于扭转刚度。扭转就调过来了。【答2】理论上不错,实际上应尽量调小结构中部Y向刚度,要不在调大Y向周期时,扭转周期也在变大. 【答3】1,2周期平动,3周期扭转,不成主要削弱中间,加强周边,通过振型图看哪里强虚弱哪里,哪里弱加强哪里【答4】周边不宜过分加强.不然会引起内力过于集中,对基础和构件设计不利合理的结构应该有合适的刚度大小和布置.举个例

第一或第二振型为扭转时的调整方法

第一或第二振型为扭转时的调整方法 1)SA TWE程序中的振型是以其周期的长短排序的。 2)结构的第一、第二振型宜为平动,扭转周期宜出现在第三振型及以后。见抗规3.5.3条3款及条文说明“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周期和振型)宜相近”;高规7.1.1条条文说明“在抗震结构中……宜使两个方向的刚度接近”;高规8.1.7条7款“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宜使各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接近”。3)结构的刚度(包括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与对应周期成反比关系,即刚度越大周期越小,刚度越小周期越大。 4)抗侧力构件对结构扭转刚度的贡献与其距结构刚心的距离成正比关系,结构外围的抗侧力构件对结构的扭转刚度贡献最大。 5)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两个主轴(第二振型转角方向和第三振型转角方向,一般都靠近X轴和Y轴)的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宜沿两主轴适当加强结构外围的刚度,或沿两主轴适当削弱结构内部的刚度。6)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其中一主轴(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是合理的;但相对于另一主轴(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则过小,此时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沿“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或适当加强结构外围(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 7)某主轴方向的层间位移角小于限值(见高规表4.6.3,下同)较多时,对该主轴方向宜采用“加强结构外围刚度”的方法;某主轴方向的层间位移角大于限值较多时,对该主轴方向宜采用“削弱结构内部刚度”的方法;某主轴方向的层间位移角接近限值时,对该主轴方向宜同时采用“加强结构外围刚度”和“削弱结构内部刚度”的方法。 8)在进行上述调整的同时,应注意使周期比满足高规4.3.5条的要求。 9)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周期比肯定不满足规范的要求;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周期比较难满足规范的要求。 【答1】 简单的说,当扭转周期不在第一周期时,就是有一个轴的平面刚度超过了扭转刚度。把扭转周期下面那个轴的刚度调弱或把第一周期对应的轴刚度调强就解决了。举个例子, 振型号周期转角平动系数(X+Y) 扭转系数 1 2.1675 177.14 0.95 ( 0.95+0.00 ) 0.05 2 1.7877 13.5 3 0.08 ( 0.07+0.01 ) 0.92 3 1.5541 88.93 0.99 ( 0.00+0.99 ) 0.01 第一周期是X向的,刚度正常,第二周期是扭转周期,调这个,把第三周期对应的Y轴调弱点,让Y轴刚度小于扭转刚度。扭转就调过来了。 【答2】 理论上不错,实际上应尽量调小结构中部Y向刚度,要不在调大Y向周期时,扭转周期也在变大.

【设计经验】为什么结构计算第一振型应是平动

为什么结构计算第一振型应是平动 动力学认为结构的第一周期应该是出现该振形时所需要的能量最小,第二周期所需要的能量次之,依次往后推.我认为规范规定 Tt/T1<0.9就是为了让对结构产生作用的能量中的大部分只够激起结构的平动而不是扭转. 按照动力学理论,结构第一周期只与结构本身的质量、刚度和边界条件有关,与外界力没有关系,地震只是提供一个激振力,基底剪力是反映这个激振效果的一个指标,这个除了以上的条件外,同时就跟地震参数有关,比如加速度的值.而结构最容易出现振动的振型就应该是第一振型,这个振型所需要的能量最小,最容易发生.这个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扭转振型不能太靠前,起码不能出现再第一振型. 通高层设计中是可行的.关于第二平动周期与扭转周期比较接近的问题是相对的,我个人认为就是说能拉大到0.9以下最好,但是不能拉到0.9以下,也尽量不要超的太多.

怎么理解主振型?pkpm采用了wilson教授的质量参与系数的概念(可以查看sap和etabs),比如我们计算15个振型,质量参与系数达到了98%,那么15个振型当中就有一个质量参与系数最大的振型,比如是2振型,它对这个98%的贡献最大(比如达到40%),那么我们就认为它就是主振型.而其它的振型的贡献可能相对很小.主振型的意义在于:它可能不是最容易被激励起的振型,但是它一旦被激励起了,那么它就是结构振动的主要成分,所以我们在抗震的时候我特别给与关注,尽量避免它与扭转振型靠近.这也就是我建议ljbwhu将T2与Tt拉大点的原因. 在常规的高层结构设计中,由于各种限制,不容易出现以下这种情况:当结构中存在某些相对软弱的部分或者构件的时候,则结构的主振型会出现的比较靠后,这很容易理解,因为软弱的地方在激励能量相对小的时候就会局部振动,此时不是整体振动,所以该振型的质量参与系数很小,但是它们却是低阶振型.所以我前面的贴子提到了模型错误,这里的错误并不是指模型逻辑上的错误,而是某些构件的刚度、尺寸、材料等原因的错误,造成局部软弱.这种情况比较特殊,但是也可能出现,所以要避免. 主振型:对于某个特定的地震作用引起的结构反应而言,一般每个参与振型都有着一定的贡献,贡献最大的振型就是主振型,贡献指标的确定一般有两个,一是基底剪力的贡献大小,二是应变能的贡献大小.一般而言,基底剪力的贡献大小比较直观,容易被我们接受 扭转为主的振型中,周期最长的称为第一扭转为主的振型,其周期称为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平动为主的振型中,根据确定的两个水平坐标轴方向X、Y,可区分为X向平动为主的振型和Y向平动为主的振型.假定X、Y方向平动为主的第一振型(即两个方向平动为主的振型中周期最长的振型)的周期值分别记为T1X和T1Y,其中的大者位T1,小者为T2.则T1即为《高规》第41315条中所说的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2姑且称作平动为主的第二自振周期.

怎么调平动和扭转

高规4.3.5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在设计过程中往往Tt/T1会大于0.9该怎么处理呢??? 以下是从论坛里看到网友给出的一些意见 ,供大家讨论学习. 根据经验,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建筑物端部的刚度,主要采取的措施有:1.加高建筑端部的梁高,前提是该位置没有阳台,开窗是没有问题的梁可以上翻。阳台就不行了。2.有剪力墙的话也可以加厚或者拉长。3.合理的布局,使得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尽量重合。 楼上的做法加强建筑物端部的刚度不管是加高边梁或拉长边墙都是为了增加了抗扭刚度使第三周期减小,而达到小于0.9的目的,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但很多情况就靠加大外围刚度是没效果的,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调整剪力墙的布置使其尽量均匀来减小扭转周期,这也是达到规范要求的最普遍做法··· 个人意见,请多指点 首先周期比反映的是结构扭转刚度和平动刚度之间的一种比值关系,如果周期比大于0.9的话说明你的结构扭转刚度相对于平动刚度来说小了,地震中会发生扭转严重破坏,,既然周期比反映的是扭转刚度合平动刚度的关系的话很显然,处理办法就是两个:第一增加结构的扭转刚度,第二,减小结构的平动刚度。那么什么时侯用第一呢,当结构的平动刚度比较合适的时候就是层间相对转角位移比较大(当然不能超过规范限制)这时候可以考虑增加扭转刚度,具体的做法是加强结构周边的梁和柱。很多新人搞不懂为什么要加强周边,在这里可以举个简单的列子,同志们你们的自行车车架为什么用钢管做而不用相同钢材的钢筋做,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钢管抗扭比钢筋强,当然自行车还涉及到抗压等其他的因素。用第二种方法的话和第一个相反,就是结构平动刚度比较大而导致平动周期小,着时候考虑消减平动周期,具体做法是消减结构中部刚度,达到降低平动刚度同时增强扭转刚度的目的。 第二种消弱刚度的办法本人曾经指导群里面的兄弟调过模型,效果很好。

平动与扭转周期

一、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控制 规范条文: 新高规的3.4.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高规4.6.3条规定,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间之比(即最大层间位移角)Δu/h应满足以下要求: 结构休系Δu/h限值 框架1/550 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1/800 筒中筒,剪力墙1/1000 框支层1/1000 名词释义: (1)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2)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 其中: 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 平均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 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 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 控制目的: 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墙柱出现裂缝,控制楼面梁板的裂缝数量,宽度。 2.保证填充墙,隔墙,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坏。 3.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结构位移输出文件(WDISP.OUT) Max-(X)、Max-(Y)----最大X、Y向位移。(mm) Ave-(X)、Ave-(Y)----X、Y平均位移。(mm) Max-Dx ,Max-Dy :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 Ave-Dx ,Ave-Dy : X,Y方向的平均层间位移 Ratio-(X)、Ratio-(Y)---- X、Y向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的比值。 Ratio-Dx,Ratio-Dy : 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即要求: Ratio-(X)= Max-(X)/ Ave-(X) 最好<1.2 不能超过1.5 Ratio-Dx= Max-Dx/ Ave-Dx 最好<1.2 不能超过1.5 Y方向相同

结构周期的调整方法-九

结构周期的调整方法九 扭转周期发生在第五阵型需不需要调整?说明了什么,扭转周期能不能发生在第一周期,如果发生在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怎么调整? 答:从结果上看抗扭刚度偏大,抗扭构件可削弱些造价上可能会经济些,也就是说出现在第五阵型是可能的,主要是不经济,具体要不要调整是各结构优化的问题,而不是结构安全问题。 个人认为扭转周期发生在哪个振型都是有可能的,是平动还是扭动,是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比值的体现,扭转周期越靠前,说明扭转刚度越大,结构越不安全,构件更容易因为扭转而破坏,因为竖向构件在受到扭矩总用时,离结构刚心越远的竖向构件将承受越大的剪力,构件的剪力破坏是脆性的,而目前结构设计均基于小震作用的组合内力进行配筋,中震和大震通过构造措施来实现的,例如强柱弱梁,强剪弱弯,也就是在结构在中震和大震作用下产生的扭矩作用将明显增大结构构件的剪力,造成竖向墙柱构件不足以抵抗水平剪力,从而导致发生脆性剪切破坏,甚至导致整体结构倒塌,当第一阵型是扭转周期的时候,扭转时间最长,使得发生扭转破坏的几率最大,非常危险。附: 第一或第二振型为扭转时的调整方法

1)SATWE程序中的振型是以其周期的长短排序的。 2)结构的第一、第二振型宜为平动,扭转周期宜出现在第三振型及以后。见抗规3.5.3条3款及条文说明“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周期和振型)宜相近”;高规7.1.1条条文说明“在抗震结构中……宜使两个方向的刚度接近”;高规8.1.7条7款“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宜使各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接近”。 3)结构的刚度(包括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与对应周期成反比关系,即刚度越大周期越小,刚度越小周期越大。 4)抗侧力构件对结构扭转刚度的贡献与其距结构刚心的距离成正比关系,结构外围的抗侧力构件对结构的扭转刚度贡献最大。 5)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两个主轴(第二振型转角方向和第三振型转角方向,一般都靠近X轴和Y轴)的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宜沿两主轴适当加强结构外围的刚度,或沿两主轴适当削弱结构内部的刚度。

周期比调整

周期比调整常遇问题分析 1.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一周期为平动的原因 按照动力学理论,结构第一周期只与结构本身质量、刚度和边界条件有关,与外界力无关,地震只是提供一个激振力,基底剪力是反映这个激振效果的一个指标,除此以外,结构周期还与地震参数有关,比如加速度的值。动力学上认为结构的第一周期应该是发生振型时所需能量最小(第二周期所需要的能量次之,依次往后),因此第一振型所需要的能量是最小且最容易发生的,这也接受了扭转振型不能出现在第一周期的原因。 ●主振型 主振型:对于地震作用引起的结构反映而言,每个参与振型都有一定的贡献,贡献最大的振型就是主振型,其中贡献指标是指基底剪力和应变能。一般而言,基底剪力的贡献大小比较直观。对于主振型来说,它可能不是最容易被激振起的振型,但是一旦被激振起,那么它就是结构振动的主导因素。 对于扭转为主的振型, 周期最长的称为第一扭转为主的振型, 其周期称为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 。平动为主的振型中, 根据确定的两个水平坐标轴方向X 、Y , 可区分为X 向平动为主的振型和Y 向平动为主的振型。假定X 、Y 方向平动为主的第一振型(即两个方向平动为主的振型中周期最长的振型) 的周期值分别记为T1 X和T1 Y,其中的大者位T1,小者为T2。 结构扭转第一自振周期与地震作用方向的平动第一自振周期之比值接近时,

由于振动耦联作用,扭转效应明显。对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 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 之比值进行了限制的目的就是控制结构扭转刚度不能过弱, 以减小扭转效应。 关于T1和T2的要求,如下: (1)如果一个结构X,Y方向周期相差很大时,前几个平动周期往往是一个方向的(如均为X方向或均为Y方向)。此时要求Tt/T1<0.9即可; (2)如果一个结构X,Y方向周期相差不大时,应使第一第二振型周期以平动为主(此时第一第二振型分别是X,Y向),此时要求Tt/T1和Tt/T2均<0.9。 2.常遇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问题1. 关于扭转周期发生在第五周期的调整 若第一扭转周期发生过于靠后,说明其结构抗扭刚度偏大,经济性差,宜削弱抗扭构件的刚度。扭转周期越靠前,说明扭转刚度越小,结构越不安全,构件更容易因为扭转而破坏,其原因是由于结构在受到扭矩时,离结构刚心越远的竖向构件将承受越大的剪力,易发生脆性破坏。当第一阵型是扭转周期的时候,扭转时间最长,使得发生扭转破坏的几率最大,结构风险性很大。 ●问题2.关于第一或第二振型为扭转时的调整方法 1)SATWE程序中的振型是以其周期的长短排序的。 2)结构的第一、第二振型宜为平动,扭转周期宜出现在第三振型及以后。见抗规3.5.3条3款及条文说明“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周期和振型)宜相近”;高规7.1.1条条文说明“在抗震结构中……宜使两个方向的刚度接近”;

第一阵型应是平动的原因

动力学认为结构的第一周期应该是出现该振形时所需要的能量最小,第二周期所需要的能量次之,依次往后推。我认为规范规定Tt/T1<0.9就是为了让对结构产生作用的能量中的大部分只够激起结构的平动而不是扭转。 按照动力学理论,结构第一周期只与结构本身的质量、刚度和边界条件有关,与外界力没有关系,地震只是提供一个激振力,基底剪力是反映这个激振效果的一个指标,这个除了以上的条件外,同时就跟地震参数有关,比如加速度的值。而结构最容易出现振动的振型就应该是第一振型,这个振型所需要的能量最小,最容易发生。这个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扭转振型不能太靠前,起码不能出现再第一振型。 通高层设计中是可行的。关于第二平动周期与扭转周期比较接近的问题是相对的,我个人认为就是说能拉大到0.9以下最好,但是不能拉到0.9以下,也尽量不要超的太多。 怎么理解主振型?pkpm采用了wilson教授的质量参与系数的概念(可以查看sap和etabs),比如我们计算15个振型,质量参与系数达到了98%,那么15个振型当中就有一个质量参与系数最大的振型,比如是2振型,它对这个98% 的贡献最大(比如达到40%),那么我们就认为它就是主振型。而其它的振型 的贡献可能相对很小。主振型的意义在于:它可能不是最容易被激励起的振型,但是它一旦被激励起了,那么它就是结构振动的主要成分,所以我们在抗震的时候我特别给与关注,尽量避免它与扭转振型靠近。这也就是我建议ljbwhu将T2与Tt拉大点的原因。 在常规的高层结构设计中,由于各种限制,不容易出现以下这种情况:当结构中存在某些相对软弱的部分或者构件的时候,则结构的主振型会出现的比较靠后,

第一振型应是平动的原因

第一振型应是平动的原因 动力学认为结构的第一周期应该是出现该振形时所需要的能量最小,第二周期所需要的能量次之,依次往后推。我认为规范规定Tt/T1<0.9就是为了让对结构产生作用的能量中的大部分只够激起结构的平动而不是扭转。 按照动力学理论,结构第一周期只与结构本身的质量、刚度和边界条件有关,与外界力没有关系,地震只是提供一个激振力,基底剪力是反映这个激振效果的一个指标,这个除了以上的条件外,同时就跟地震参数有关,比如加速度的值。而结构最容易出现振动的振型就应该是第一振型,这个振型所需要的能量最小,最容易发生。这个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扭转振型不能太靠前,起码不能出现再第一振型。 通高层设计中是可行的。关于第二平动周期与扭转周期比较接近的问题是相对的,我个人认为就是说能拉大到0.9以下最好,但是不能拉到0.9以下,也尽量不要超的太多。 怎么理解主振型?pkpm采用了wilson教授的质量参与系数的概念(可以查看sap和etabs),比如我们计算15个振型,质量参与系数达到了98%,那么15个振型当中就有一个质量参与系数最大的振型,比如是2振型,它对这个98%的贡献最大(比如达到40%),那么我们就认为它就是主振型。而其它的振型的贡献可能相对很小。主振型的意义在于:它可能不是最容易被激励起的振型,但是它一旦被激励起了,那么它就是结构振动的主要成分,所以我们在抗震的时候我特别给与关注,尽量避免它与扭转振型靠近。这也就是我建议ljbwhu 将T2与Tt拉大点的原因。 在常规的高层结构设计中,由于各种限制,不容易出现以下这种情况:当结构中存在某些相对软弱的部分或者构件的时候,则结构的主振型会出现的比较靠后,这很容易理解,因为软弱的地方在激励能量相对小的时候就会局部振动,此时不是整体振动,所以该振型的质量参与系数很小,但是它们却是低阶振型。所以我前面的贴子提到了模型错误,这里的错误并不是指模型逻辑上的错误,而是某些构件的刚度、尺寸、材料等原因的错误,造成局部软弱。这种情况比较特殊,但是也可能出现,所以要避免。 主振型:对于某个特定的地震作用引起的结构反应而言,一般每个参与振型都有着一定的贡献,贡献最大的振型就是主振型,贡献指标的确定一般有两个,一是基底剪力的贡献大小,二是应变能的贡献大小。一般而言,基底剪力的贡献大小比较直观,容易被我们接受 扭转为主的振型中, 周期最长的称为第一扭转为主的振型, 其周期称为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 。平动为主的振型中, 根据确定的两个水平坐标轴方向X 、Y , 可区分为X 向平动为主的振型和Y 向平动为主的振型。假定X 、Y 方向平动为主的第一振型(即两个方向平动为主的振型中周期最长的振型) 的周期值分别记为T1 X和T1 Y,其中的大者位T1,小者为T2。则T1 即为《高规》第41315 条中所说的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 T2 姑且称作平动为主的第二自振周期。 研究表明, 结构扭转第一自振周期与地震作用方向的平动第一自振周期之比值, 对结构的扭转响应有明显影响, 当两者接近时, 结构的扭转效应显著增大[7 ] 。《高规》第41315 条对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 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 之比值进行了限制, 其

]结构第一周期扭转调整方法

结构第一周期扭转调整方法2 规范条文:新高规的4.3.5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 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一旦出现周期比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这一状况,这种改变一般是整体性的,局部的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总的调整原则是要加强结构外 圈,或者削弱内筒。 周期比:主要为限制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使结构具有必要的抗扭刚度,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见高规4.3.5及相应的条文说明。周期比不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结构的抗扭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扭转效应过大,结 构抗侧力构件布置不合理。 周期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结构调整:只能通过调整改变结构布置,提高结构的抗扭刚度。由于结构外围的抗侧力构件对结构的抗扭刚度贡献最大,所以总的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围墙、柱或梁的刚度,或适当削弱结构中间墙、柱的刚度。利用结构刚度与周期的反比关系,合理布置抗侧力构件,加强需要减小周期方向(包括平动方向和扭转方向)的刚度,削弱需要增大周期方向的刚度。当结构的第一或第二振 型为扭转时,可按以下方法调整: 1)SATWE程序中的振型是以其周期的长短排序的。 2)结构的第一、第二振型宜为平动,扭转周期宜出现在第三振型及以后。见抗规3.5.3条3款及条文说明“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周期和振型)宜 相近”。 3)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的抗扭刚度相对于其两个主轴(第二振型转角方向和第三振型转角方向,一般都靠近X轴和Y轴)的抗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宜沿两主轴适当加强结构外围的刚度,并适当削弱结构内部的刚度。 4)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抗侧移刚度相差较大,结构的抗扭刚度相对其中一主轴(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抗侧移刚度是合理的;但相对于另一主轴(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抗侧移刚度则过小,此时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沿“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并适当加强结构外围(主要是沿 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 5)在进行上述调整的同时,应注意使周期比满足规范的要求。

周期比详解

规范条文:新高规的4.3.5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 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之比,A 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 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对于通常的规则单塔楼结构对于通常的规则单塔楼结构,,如下验算周期比: 1)根据各振型的平动系数大于0.5,还是扭转系数大于0.5,区分出各振型是扭转振型还是平动振型 2)通常周期最长的扭转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扭转周期Tt ,周期最长的平动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平动周期T1 3)对照对照““结构整体空间振动简图”,考察第一扭转/平动周期是否引起整体振动,如果仅是局部振动部振动,,不是第一扭转/平动周期平动周期。。再考察下一个次长周期。 4)考察第一平动周期的基底剪力比是否为最大 计算Tt/T1,看是否超过0.9 (0.85) 周期比控制什么? 如同位移比的控制一样,周期比侧重控制的是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之间的一种相对关系,而非其绝对大小,它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更合理,,使结构不致于出现过大结构不致于出现过大((相对于侧移相对于侧移))的扭转效应。一句话,周期比控制不是在要求结构足够结实,而是在要求结构承载布局的合理性 X 周期比不满足要求,如何调整?一旦出现周期比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这一状况布置来改善这一状况,,这种改变一般是整体性的,局部的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周期比不满足要求 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总的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圈刚度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圈刚度,,削弱结构内筒刚度。 验算周期比的目的验算周期比的目的,,主要为控制结构在罕遇大震下的扭转效主要为控制结构在罕遇大震下的扭转效应应。 F 多塔结构周期比:对于多塔楼结构,不能直接按上面的方法验算。如果上部没有连接如果上部没有连接,,应该各个塔楼分别计算并分别验算,如果上部有连接如果上部有连接,,验算方法尚不清楚。 F 体育场馆体育场馆、、空旷结构和特殊的工业建筑,没有特殊要求的,一般不需要控制周期比。 当高层建筑楼层开洞口较复杂,或为错层结构时,结构往往会产生局部振动,此时应选择此时应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制刚性楼板假定””来计算结构的周期比来计算结构的周期比。。以过滤局部振动产生的周期以过滤局部振动产生的周期。。 [规范条文: 新高规的4.3.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 、B 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 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 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

结构第一扭转第一平动周期大于0.9该如何处理

结构第一扭转/第一平动周期大于0.9该如何处理? 高规4.3.5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在设计过程中往往Tt/T1会大于0.9该怎么处理呢??? 以下是从论坛里看到网友给出的一些意见 ,供大家讨论学习. 根据经验,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建筑物端部的刚度,主要采取的措施有:1.加高建筑端部的梁高,前提是该位置没有阳台,开窗是没有问题的梁可以上翻。阳台就不行了。2.有剪力墙的话也可以加厚或者拉长。3.合理的布局,使得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尽量重合。 楼上的做法加强建筑物端部的刚度不管是加高边梁或拉长边墙都是为了增加了抗扭刚度使第三周期减小,而达到小于0.9的目的,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但很多情况就靠加大外围刚度是没效果的,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调整剪力墙的布置使其尽量均匀来减小扭转周期,这也是达到规范要求的最普遍做法··· 个人意见,请多指点 首先周期比反映的是结构扭转刚度和平动刚度之间的一种比值关系,如果周期比大于0.9的话说明你的结构扭转刚度相对于平动刚度来说小了,地震中会发生扭转严重破坏,,

既然周期比反映的是扭转刚度合平动刚度的关系的话很显然,处理办法就是两个:第一增加结构的扭转刚度,第二,减小结构的平动刚度。那么什么时侯用第一呢,当结构的平动刚度比较合适的时候就是层间相对转角位移比较大(当然不能超过规范限制)这时候可以考虑增加扭转刚度,具体的做法是加强结构周边的梁和柱。很多新人搞不懂为什么要加强周边,在这里可以举个简单的列子,同志们你们的自行车车架为什么用钢管做而不用相同钢材的钢筋做,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钢管抗扭比钢筋强,当然自行车还涉及到抗压等其他的因素。用第二种方法的话和第一个相反,就是结构平动刚度比较大而导致平动周期小,着时候考虑消减平动周期,具体做法是消减结构中部刚度,达到降低平动刚度同时增强扭转刚度的目的。 第二种消弱刚度的办法本人曾经指导群里面的兄弟调过模型,效果很好。 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情况下是结构内部刚度相对较大所致,调整方法为增加结构外围的刚度,减小内部刚度。 主要解决手段是1.打断或减少核心筒剪力墙长度,2.增加离核心筒较远处即四角处剪力墙的刚度,在改变四角剪力墙长度时根据“周期平动系数(X+Y)”给出的数据判断是加强X向还是Y向,并且还可以据此来相应加强对应方向的周边墙肢长度。3。对于四周的有凸窗处的梁尽量按两层凸窗间的全高来做梁。以上几点调整基本可以解决这类问题。

扭转周期调整

1)SATWE程序中的振型是以其周期的长短排序的。 2)结构的第一、第二振型宜为平动,扭转周期宜出现在第三振型及以后。见抗规3.5.3条3款及条文说明“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周期和振型)宜相近”;高规7.1.1条条文说明“在抗震结构中……宜使两个方向的刚度接近”;高规8.1.7条7款“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宜使各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接近”。3)结构的刚度(包括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与对应周期成反比关系,即刚度越大周期越小,刚度越小周期越大。 4)抗侧力构件对结构扭转刚度的贡献与其距结构刚心的距离成正比关系,结构外围的抗侧力构件对结构的扭转刚度贡献最大。 5)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两个主轴(第二振型转角方向和第三振型转角方向,一般都靠近X轴和Y轴)的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宜沿两主轴适当加强结构外围的刚度,或沿两主轴适当削弱结构内部的刚度。6)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其中一主轴(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是合理的;但相对于另一主轴(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则过小,此时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沿“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或适当加强结构外围(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 7)某主轴方向的层间位移角大于限值(见高规表4.6.3,下同)较多时,对该主轴方向宜采用“加强结构外围刚度”的方法;某主轴方向的层间位移角小于限值较多时,对该主轴方向宜采用“削弱结构内部刚度”的方法;某主轴方向的层间位移角接近限值时,对该主轴方向宜同时采用“加强结构外围刚度”和“削弱结构内部刚度”的方法。 8)在进行上述调整的同时,应注意使周期比满足高规4.3.5条的要求。 9)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周期比肯定不满足规范的要求;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周期比较难满足规范的要求。 10)尽量使两个主轴方向刚度相近。某轴刚度太大,则减少该段连续墙、梁,变为不连续。某轴刚度低,可增加墙长,梁高。

结构周期的总结

我个人理解的扭转和平动系数应该是:3的倍数都是扭转系数除三的倍数以外奇数1、5、7。。。是X方向平动偶数2、4、8。。。都是Y方向的平动 按我个人理解下面显示的结果满足《高规》第4.3.5条A级高度高层建筑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比不大于0.9的规定 而总工说我的已经大于0.9了(其理由是1.616/1.7853>0.9)那我就纳闷了我的理解是对的吗如果不对那么又应该如何理解《高规》的4.3.5条 请高手指明谢谢 以下结果中我个人理解的扭转和平动系数应该是:振型号是:3的倍数都是扭转系数除三的倍数以外奇数1、5、7。。。是X方向平动偶数2、4、8。。。都是Y方向的平动 按我个人理解显示的结果满足《高规》第4.3.5条A级高度高层建筑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比不大于0.9的规定 而我的总工说我的已经大于0.9了(其理由是1.616/1.7853>0.9)那我就纳闷了我的理解是对的吗如果不对那么又应该如何理解《高规》的4.3.5条 为了给大家看清楚上传图片如下

你的同志说的对 请注意以下几点 1.抗侧力构件是否均匀 2.建筑物是否过长 人结果回答是:平动系数与扭转系数的和为1,前者大于0.5为平动周期,否则为扭转周期。请问为什么??真的对吗?? 为了更清晰 再次发下面的振型的地震力图 发基地剪力

←- 发送此图片到手机

我想问的关键是:建筑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比是根据什么理论来判断的在所有的工程中根据什么来判断第一扭转周期和第一平动周期

于震动形态的判断,pkpm参考了ETABS的方法,也就是通过震动方向因子和振动方向角Angle来判断。(也及裁图中的平动、转动系数和转角) 对于一个振形来说,若扭转振动方向因子等于1,则说明该振型为纯扭转振动;若平动振动方向因子等于1,则说明该振型为纯平动振型,若angle=0度,则为X方向平动,若angle=90度,则为y向平动,否则为沿angle角度的空间振动。若扭转振动方向因子和平动振动方向因子都不等于1,则该振型为扭转振动和平动振动混合振型。将各振型相应的周期从大到小排序,第一个以扭转为主的振型(即扭转系数大于0.5)对应的周期为T1t,第一个以平动为主的振型对应的周期为T1. 第一侧振周期T1:周期最长的侧振振型对应的周期就是第一侧振周期T1 第一扭转周期Tt,周期最长的扭振振型对应的周期就是第一扭转周期Tt 侧振振型:如果某个振型的侧振成分大于扭振成分,那么这个振型就是侧振振型。 扭振振型:如果某个振型的扭振成分大于侧振成分,那么这个振型就是扭振振型。 扭振和侧振之分,是从能量的观点出发来区分的,TAT等软件,是从能量的观点计算算出每个振型的侧振成分和扭振成分(两者成分之和等于1),如果某个振型的侧振成分大于扭振成分(也就是50%为界吧),那么这个振型就是侧振振型。反之,也一样 主振型:对于某个特定的地震作用引起的结构反应而言,一般每个参与振型都有着一定的贡献,贡献最大的振型就是主振型,贡献指标的确定一般有两个,一是基底剪力的贡献大小,二是应变能的贡献大小。一般而言,基底剪力的贡献大小比较直观,容易被我们接受。 以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应避免与提供最大剪力的平动为主周期接近;至于第一周期为以扭转为主,说明该体系抗扭有问题,也不符合规范要求,不允许。” 所以我判断周期比,还是用前面我说的那个概念来判断!而且不知道诸位注意到没有,对于

第一周期扭转周期

刚入行自己的理解如下正好和前人有相同之处不足不对的额地方请大家指教扭转系数和平动系数加起来为一,第一个扭转系数超过50%,也就是0.5以上的,就可以认为是以扭转为主的周期,平动也是这样 平动系数中须X或Y方向任一方向大于0。5,则视为平动; 若平动系数中X或Y方向无任一方向大于0。5,则视为扭转;我也是这样理解这样做的。 PKPM软件如何判断扭转周期 昨天,有一个纯剪力墙结构的工程问过来,透露一个小技巧——如何判断“纯”扭转周期。 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 (侧刚分析方法) ===================================================================== 考虑扭转耦联时的振动周期(秒)、X,Y 方向的平动系数、扭转系数 振型号周期转角平动系数 (X+Y) 扭转系数 1 1.4675 88.39 0.61 ( 0.00+0.61 ) 0.39 2 1.3954 93.54 0.44 ( 0.00+0.44 ) 0.56 3 0.852 4 0.57 1.00 ( 1.00+0.00 ) 0.00 4 0.3356 92.82 0.06 ( 0.01+0.0 5 ) 0.94 5 0.3174 91.93 1.00 ( 0.00+1.00 ) 0.00 6 0.2319 2.03 1.00 ( 1.00+0.00 ) 0.00 7 0.1594 103.11 0.09 ( 0.02+0.07 ) 0.91 ===================================================================== 如果看这个您判断扭转周期是第二周期吗?有人会断定第四周期才是第一扭转周期吗? 【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怎么看数据文件呢? 继续看WZQ.OUT文件的下面的内容

pkpm第一平动周期不满足,扭转出现在第二周期

pkpm第一平动周期不满足,扭转出现在第二周期 2013-07-31 12:02 翛翛2222|分类:工程技术科学|浏览3963次 向左转|向右转 如何调整?是X方向刚度太大,还是Y轴方向刚度太大?? 分享到: 2013-07-31 19:54 提问者采纳 不管多层还是高层,都是超限的。 按照抗规的条文说明,仅周期比超0.9这一条就判定属于特别不规则,要超限审查。 你这周期比都接近1.0了。 问题很明显,这个结构的抗扭刚度偏小,且X方向的刚度太大。 增加抗扭刚度的方法:减小或减少平面中间部分的竖向受力构件(墙、柱)的布置,而将这些构件尽量布置到建筑物平面的边角部分。 降低X方向刚度的方法:减少X方向的竖向受力构件刚度,例减少X方向的剪力墙肢,缩小柱子在X方向的边长或者去掉一些柱子…… 追问 谢谢,但是您是从哪个地方看出X轴刚度太大,希望具体一点,感激不尽。。。回答

看你第三周期,平动系数后面的括号,代表X和Y方向平动的成分,X方向是1(即100%),Y方向是0,说明这个周期完全代表了X方向平动的情况。 同理,第一周期是100%的Y方向平动,第二周期是100%的扭转。 周期越短说明刚度越大。 一般前三个周期为主要周期,在这三个主要周期中,理想的情况是: X和Y方向平动周期长度接近,扭转周期则比较短。也就是说,建筑物两个方向的平动刚度差不多,而扭转刚度要尽量大。因为两个刚度接近的话结构相对规则也比较经济,而地震作用下产生扭转是很不利的。 扭转周期/最长周期=周期比,规范要求这个比值不能大于0.9,比较复杂和超高的高层要求更高。 pkpm里平动扭转系数怎么确定,结构第一平动周期和第一扭转周期怎么确定 2011-03-30 20:37 军事★人生|分类:学习帮助|浏览23865次 分享到: 2011-03-31 09:44 提问者采纳 在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菜单中周期振型地震力里找 平动系数最大的对应的是第一平动周期,扭转系数最大的对应的是第一扭转周期。 例如: 考虑扭转耦联时的振动周期(秒)、X,Y 方向的平动系数、扭转系数 振型号周期转角平动系数(X+Y) 扭转系数 1 0.2729 90.09 0.99 ( 0.00+0.99 ) 0.01 2 0.2070 89.87 0.01 ( 0.00+0.01 ) 0.99 3 0.1712 0.0 4 1.00 ( 1.00+0.00 ) 0.00 4 0.1433 90.16 0.13 ( 0.00+0.13 ) 0.87 5 0.1248 89.65 0.03 ( 0.00+0.03 ) 0.97 6 0.1159 90.13 0.69 ( 0.00+0.69 ) 0.31 7 0.0962 86.39 0.13 ( 0.00+0.13 ) 0.87 8 0.0721 173.94 0.03 ( 0.01+0.01 ) 0.97 9 0.0714 90.06 0.07 ( 0.00+0.07 ) 0.93 第一平动周期为:0.272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