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平面构成教案DOC

平面构成教案DOC

平面构成教案DOC
平面构成教案DOC

平面构成教案

授课日期:2011-11(1-2)

标题:第一章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引导学生产生对这门课程进一步

学习的兴趣,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平面构成的一些相关概念、源流;中国传统中的构成。

教学内容及过程:

通过提问(什么叫构成)结合图片的分析,引出构成概念,切入课题。

由理论的讲授,图片展示,让同学初步了解平面构成概念及意义,构成的源流。最后,教学

互动环节。

教授内容纲要:

第一章概述

1.1平面构成的概念

构成:

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组合在一起,或者将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分解

后再进行组合。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将既有的形态(点、线、面、体)在

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组合方式。

1.2平面构成的源流

1、平面构成——历史源流——产生的根源

艺术渗透力——审美价值

1.3中国传统中的构成

1.3.1作为表意体系的汉字,就是构成最好的体现,它是意符和音符的组合体。

1.3.2构成形式在中国的传统图案造型中也显而易见。

1.4平面与立体

平面构成——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底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它所表现的立体空间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立体构成——通过材料的组合(例如:线材、板材等)组成占有立体空间的实体,即以实际的厚度、高度及宽度来塑造形象。

1.5研究对象

着重于研究二维平面内基本形态的创造

1.6平面构成的目的、意义及应用范围

1.6.1目的: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基本掌握视觉元素中的点、线、面的种类、性质以及

它们之间在二次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构成表现、肌理的表

现与意义;探索形式美法则怎样在具体构成中体现;培养创造思维在具体构成中的表现;对绘画材料的性能具有基本认知和把握,熟练掌握描绘的基本功,为今后的专业造型设计打好基础。

1.6.2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为今后的专业设计构思提供

方法和途径,也为将来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1.6.3应用的范围: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印染设计、时装设计、书籍装帧

设计、舞美设计等广泛的领域。

1.7平面构成的学习方法

1.7.1借鉴前人的经验,立足与时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7.2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力,引发构思、培养独创精神;

1.7.3通过对平面构成基本原理的学习,掌握构成的组织方法;

1.7.4在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尝试多种材料、工具及技法表现,力求新的组织方法。

1.8了解平面构成的材料与用具

思考题(作业):

阅读课本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平面构成的实际应用情况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授课日期:2011-11(3-4)

标题:第二章平面构成造型要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视觉要素,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及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平面构成的视觉形态要素及划分;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及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内容及过程:

通过提问(什么叫构成)结合图片的分析,引出构成概念,切入课题。

由理论的讲授,图片展示,让同学初步了解平面构成概念及意义,构成的源流。最后,教学互动环节。

教授内容纲要:

第二章平面构成造型要素

构成设计的点、线、面是一切造型要素中最基本的,存在于任何造型设计之中。

2.1认识点

2.1.1点的概念

(1)从几何学意义上说,点是只有位置而没有大小的,点是线的开端和结束,是直线与直线的相交。

从艺术设计的角度上来说,形象之狭小者为点。而所谓“小”是相比较而言的。作为视觉的表现,点没有一个特定的形象标准,形成点的因素与形状无关,(可以是圆形、三角形、方形以及不规则图形等)而与大小、空间有关,它是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

(2)在平面构成设计中,点作为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始终是相对意义上发生视觉上的审美作用。一般来说,点越小,其点的感觉越强,点变大,则开始有面的倾向。点的界限无法设定,其境界也极为深远,点为构成设计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2.1.2点的基础性质与特征

从本质上来说,点是最简洁的形,它具有细小性和可视性;同时,由于点在画面中的位置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得点还具有简洁性和生动性。

2.2.3点的情感表达:

在平面构成中,作为视觉形象的点由于大小、形态各异,在排列中的多样化使点也具有丰富的情感,不同的点具有不同的情感表达。

(1)圆点具有完美、圆润、充实、饱满、运动的感觉;

(2)方点具有沉稳、静止、坚实和次序感的特点;

(3)多变和异形点具有紧张、尖锐、不安定机自由、随意的感觉;

(4)不规则点由于没有规则的形状,所以性格富于变化、显得自然、生动;

(5)大点具有简洁、单纯、单一的感觉,小点具有琐碎、有光泽、丰富的表情。

2.2认识线

2.2.1线的概念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极薄的面相交也形成线。

从几何学角度上看,线只有长短、方向和位置而没有粗细之分;

作为视觉形象的线,它不仅具有长短、方向、位置还具有粗细。在艺术设计中,线与点一样具有其他元素在视觉上无法取代的表现力。

2.2.2线的种类与表情

(1)线的种类

(2)线的表情

直线——简单、明了、直率;速度感、紧张感、锐利;阳刚

细线——速度感、敏锐感、紧张感

粗线——粗犷、豪爽、阳刚、厚重等

长线——时间性、持续性

短线——间断性、迟缓性

水平线——联想到地平面——安定稳重,能产生视觉上的横向扩张感

垂直线——干脆、坚定、直接、阳刚、明确

斜线——打破了视觉平衡——动态、冲击飞跃感,强烈的不安定感,更具运动感

折线——焦躁、动荡不安

曲线——感性、弹性、轻快、优雅、丰满等感觉,具有较强女性特征,柔弱

几何曲线——借助绘图工具完成——规范、准确、冷静、单纯、明快

自由曲线——随意、自由、柔和、偶然——自由、奔放、洒脱感

所有线的这些表情都取决于对生活的直接经验和感受。

2.2.3线的构成

2.3认识面

2.3.1面的概念

(1)几何学中面是线移动的轨迹。二维性质的面有长度、宽度,无厚度,具有方向性。

(2)通常情况下,是指视觉首先接触到的形态,它可以是自然形态,也可以是抽象形态。

点的扩大,线的集中排列及增宽都能产生面感。

在平面构成中,线是以视觉形象而出现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面有轮廓线,比点和线更具形的特征。

2.3.2面的形态、类别及表情

(1)面的形态、类别

面的形态可分为几何形、有机形和偶然形,还可分为实面和虚面两大类

概念:

几何形:借助于尺规等制图工具来完成,具有一定的数理性和秩序性,制作简便,易识别。由:圆形、四边形(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三角形等

有机形:自然界中任何一客观事物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形态变化。

偶然形:通过材料运用特殊的技法偶然得到意想不到的形态,它具有不可重复性。

实面:有明确形状的,能实在看到的面。

虚面:不真实存在但能被我们感觉到的,由点、线密集而形成

1、面的构成变化

面的构成变化可以从不同的组合方式中充分感受到

(6)将二维空间中面形通过线性分割可以得到各种面的形态;

(7)通过面的大小、疏密、位置及方向的变化组合造成画面的强烈流动感;

(8)面与面的组合得到新的面;

(9)面与面通过构成向立体和空间状态转化,形成具有体感和量感的面;

(10)在二维平面上将形态作出具有三维空间感和扭曲构成等

2.3.3面的构成变化

2.4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分割与比例

2.4.1对称与平衡

1、对称——对称是等量、等形的图形的组合

2、平衡——平衡是支点两边的图形相异而等量,在力量上保持一致,使不对称的形体能赋予人视觉上的平衡感。它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2.4.2节奏与韵律(相对于对称与平衡,节奏和韵律是一对十分抽象化的概念)

1、节奏

2、韵律

2.4.3变化与统一

1、变化

2、统一

(1)统一是与变化相对应的同化性质的运动结果,是同一律的体现。

(2)统一给予造型活动以条理性、秩序性,但统一无变化的形式又会显得单调、呆板、枯燥,很难引人注目。

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是“多样统一”的形式法则

2.4.4分割与比例

1、分割

2、比例与数列

在此介绍几种相对常见的数理比例形式:

(1)黄金比(1:0.168)

(2)平方根矩形

(3)等差数列——具有相同公差的数列

(4)等比数列

(5)费波纳奇数列

(6)贝尔数列

(7)调和数列

思考题(作业):

实训一平面构成造型要素——点,线,面情感综合训练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授课日期:2011-11(1)

标题: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基本形,集团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中的基本形、骨骼以及一些基础构成形式。基本形的概念;产生;构成的方法。

授课时数:1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基本形的产生及构成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运用课件,通过代表性的作业分析讲解,引入相关理论,讲授新课。

教授内容纲要: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基本形,集团化

3.1基本形

基本形是平面设计中构成图形的基本单位,在造型活动中基本形是以形象出现的。

一个完整的单独的形象

简单的图形如:圆形、方形等

基本形

在简单图形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和分割

·基本形自身具备形状、大小、方向、色彩、肌理等基本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变化,使基本形有不同的变化形式。

·基本形的设计要尽可能地简化,以便于排列及制作。

3.2基本形的遇合方式

当两个以上的基本形相遇时,能引起许多空间变化,最常见的形与形的遇合方式有:

分离、接触、覆叠、透叠、结合、减缺、差叠、重合、

形在遇合过程中,还存在正负形的关系。一般黑色代表正形,白色代表负形。

3.3骨格

我们在设计中常借助于骨格来排列基本形,使之成为有规律、有秩序的构成。骨格网决定了基本形在构图中的彼此关系。有时,骨格也成为形象一部分,骨格的不同变化会使整体构图发生变化。

骨格分类

规律性骨格非规律性骨格

有作用性骨格无作用性骨格

3.4 集团化(群化)构成

思考题(作业):

实训二集团化(群化)构成训练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授课日期:2011-11(1-2)

标题: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重复与近似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鉴赏及分析过程,掌握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形式---重复,有效地利用其整齐、秩序的视觉特征;掌握近似的骨骼;近似的基本形;近似的形式。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重复、近似构成的形式表现。

教学内容及过程:

运用课件,通过代表性的作业分析讲解,引入相关理论,讲授新课。

教授内容纲要: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重复与近似

3.1 重复构成

3.1.1概念

将相同的形象在同一画面中连续、有规律地反复排列,这种构成方式称为重复构成。

3.1.2基本形的重复

基本形是重复构成的一个重要基本单位。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相同的基本形不断重复使用称为基本形重复。

在设计中,基本形重复构成能使画面达到和谐、统一,但若不注意构成方法的变化,也会出现呆板、单调感。因此,在设计活动中应考虑画面的整体效果,注意画面中正负形及方向、位置的转换、变化。

应用:“基本形重复”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如:高楼上的一个个窗户、地面上的砌砖、布匹上的图案等等。

3.1.3骨格的重复

重复骨格属于无规律性骨格,它是基本形所占的空间单位完全相同,是最基本的骨格形式。

重复骨格可以是水平线、垂直线等距离划分,也可以通过线的排列及角度、方向、距离的变化得到更复杂、更富于规律性的骨格变化。

3.1.4重复构成的分类——绝对重复、相对重复

3.2近似构成

3.2.1概念

自然界中完全一样的形态是不存在的,“近似”指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特征,它表现了在统一中呈现生动变化的效果。

近似构成可看作是重复的轻度变异,它突破了重复的精确性但又不失规律性,能体现统一中求变化的效果。

3.2.2近似基本形构成

(1)将同类别的基本形进行有序地排列构成

(2)将两个及两个以上基本形通过切割、取舍、联合等手法进行画面组合、重复构成近似(3)将基本形进行填色变动,做黑白交叉变化、方向位置改变构成近似。

3.2.3近似骨格

骨格单位的形状、大小、距离较重复骨格有了变化而形成。

近似骨格是半规律骨格,即:有规律但不十分严谨。

基本形的近似加上骨格的近似,易引起画面的杂乱,因而应注意两者之间的搭配,以达到画面的最合理安排。

3.2.4重复骨格的基本形近似

有作用性骨格的基本形近似

无作用性骨格的基本形近似

有作用性骨格的基本形近似:

指近似基本形必须按照有作用性骨格制作,将形态相对有差异的基本形控制在骨格内,进行变化组合,形成既统一又富于变化的画面。

无作用性骨格的基本形近似:

因基本形没有骨格的明显约束,甚至可以用视觉来分布,只受基本形的大小、方向、形状等方面的管辖,所以称为无作用性骨格的基本形近似。

思考题(作业):

(1)骨骼的构成练习

(2)近似的构成练习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授课日期:2011-12(3-4)

标题: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渐变构成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渐变的类型;渐变的构成法则——阶段性变化的美。

授课时数:1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渐变特有的规律性效果。

教学内容及过程:

运用课件,通过代表性的作业及案例分析讲解,引入相关理论,讲授新课。

授课内容纲要: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渐变构成

3.1概念

渐变是富于规律性的变动,这种变动是循环的,以节奏韵律和自然性取胜。渐变的构成形式

能产生视觉上的幻觉及空间感和速度感。

渐变与近似的区别:

渐变的变化是规律性很强的变化,其基本形排列非常严谨;

近似的变化规律性不强,基本形和其他视觉要素变化较大,也比较活泼。

3.2基本形的渐变

(1)形象渐变

(2)大小渐变

(3)方向渐变

(4)空间渐变

(5)增减渐变

3.3骨格渐变

(1)单元渐变

(2)双元渐变

(3)等级渐变

(4)分条渐变

(5)阴阳渐变

3.4渐变中基本形与骨格的关系

(1)将渐变的基本形纳入重复的骨格中;

(2)将重复的基本形纳入渐变的骨格中;

(3)将渐变的基本形纳入渐变的骨格中

思考题(作业):

渐变构成训练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授课日期:2011-12(5-6)

标题: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发射与结集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发射概念;发射的种类;发射点的组织规律。点的结集、线的结集、结集的形式规律。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发射与结集的区别。

教学内容及过程:运用课件,通过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讲解,引入相关理论,讲授新课。

授课内容纲要: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发射与结集

3.1发射

3.1.1概念

发射是特殊的重复和渐变,是基本形态和骨骼线围绕一个或几个中心向内或向外均匀地放射开来。发射中是最重要的视觉焦点。

3.1.2发射骨格的构成要素

(1)发射点与发射线

(2)发射骨格种类

A.同心式发射——向心、离心

B.移心式发射(螺旋式发射)

C.多心式发射

3.2结集构成

3.2.1概念

结集(密集)是对比的特殊形式,是基本形数量,大小,方向在疏密关系上的自由排列,基本形在组织画面时不必遵循严格的骨格关系,主要是通过“疏”、“密”等形式的对比来体现。密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水中的浮萍,广场上的人群等等随处可见。

3.2.2结集的种类

(1)点的结集

(2)线的结集

(3)面的结集

(4)自由结集

思考题(作业):

实训三发射与结集的构成训练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授课日期:2011-12(1)

标题: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特异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特异的概念;构成的形式。

授课时数:1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图形的的形和意,元素替代的原则。

教学内容及过程:运用课件,通过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讲解,引入相关理论,讲授新课。

授课内容纲要: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特异

3.1概念

特异指构成要素在有秩序的关系里,有意违反秩序,使少数个别的要素显得突出,以打破规律。

特异效果是从比较中得出来的,通过小部分不规律的对比,使人在视觉上受到刺激,形成视觉焦点,打破单调,以得到生动活泼的视觉效果。

特异具有比较性——过分明显特异——破坏画面统一,显得格格不入。

不明显特异——不易觉察,失去特异意义。

3.2基本形的特异

(1)整体与局部的特异

(2)形状的特异

(3)大小特异

(4)色彩特异

(5)方向特异

(6)位置特异

3.3骨格特异

(1)多数无序中的有序;多数有序中的无序;

(2)处于规律状态的骨格中一小部分发生变化,形成另一种规律结构;

(3)通过破坏规律而得到特异,被破坏部分有可能交错、断裂、相互纠缠,甚至消失。

思考题(作业):

实训四特异的构成训练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授课日期:2011-12(1)

标题: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对比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节的讲授,让学生能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的应用与创作实践,从而进一步理解图形创意的意义。

授课时数:1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综合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及过程:运用课件,通过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讲解,引入相关理论,讲授新课。

授课内容纲要: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对比

3.1概念

(1)比较产生差异的现象即是对比,对比实际上是一种比较,通过比较能使双方互异的地方更加突出。

(2)形的大小、色彩、肌理及它们的位置、方向、疏密、空间变化都可作为对比因素。(3)对比是一种自由构成形式,它不以骨格线为依据,不具备严谨的数理关系,仅通过视3.2连续对比与同时对比

同时对比——空间并置下的对比时间的先后关系;

连续对比——时间连续显现下的对比,从甜味到酸味,有时间的先后关系。

3.3对比基本形的协调

(1)保留一个相近或相同的因素,求其共性在对比中的协调;

(2)对比双方一些要素相互渗透,虽然对比双方差异较大,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是寻求协调的一种方法;

(3)在对比的双方建立兼有双方特点的中间形态或过度区域,使对比得到视觉上的过度,取得协调。

3.4对比构成的类型、分类

(1)形状对比

(2)方向对比

(3)大小对比

(4)位置对比

(5)肌理对比

(6)重心对比

(7)色彩对比

(8)空间对比

思考题(作业):

对比的构成训练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授课日期:2011-12(2)

标题: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空间构成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节的讲授,让学生能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的应用与创作实践,从而进一步理解图形创意的意义。

授课时数:1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综合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及过程:运用课件,通过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讲解,引入相关理论,讲授新课。

授课内容纲要: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空间构成

3.1立体与空间

(1)立体感的表现

(2)进深感的表现

A、近清晰远模糊的表现手法;

B、重叠形的覆盖效果取得前后、上下的空间进深感变化;

C、大小、长短的对比表现手法;

D、阴影效果与肌理效果的变化;

E、用色彩的冷暖、远近关系来表达空间的进深感。

(3)透明感的表现

3.2视错觉现象

3.2.1概念

视错觉(又称错视),是人眼在观察形与物体时由于受到各种制约因素(如:环境光线、色彩方向等)的限制而产生的,它是视知觉主观认识和错误判断的视觉现象。

错视使我们看到的视觉现象与客观存在的事实产生矛盾,形成了误差;但在平面构成中我们可以利用错视的原理去创造具有视觉美感的设计作品。

3.2.2错视现象的表现类型

1、对比错视现象

2、形的错视现象

3、反转的错视

(1)正倒共存形

(2)远近反转形(可逆性图形)

(3)图底反转

4、矛盾空间

矛盾空间的获取方法:

(1)共用面

(2)矛盾连接

(3)反透视法

思考题(作业):

矛盾空间的构成训练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授课日期:2011-12(3-4)

标题: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变异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变异的概念;构成的形式。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变异的构成形式。

教学内容及过程:运用课件,通过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讲解,引入相关理论,讲授新课。

授课内容纲要: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延异变异

3.1 概念

“延异”是指在图形中,将一种物形通过某些过渡变成另一种物形,从而显示出渐变的过程。

在自然界的发展中:如从猿到人,从鸡蛋到鸡,从蚕到蛹再到蛾的过程,都是非常完美的渐变现象,延异同构在视觉上展现要比自然变界来得奇特有趣,它可以将炮弹变成面包,可以将钢盔变成和平鸽,也可以将汽车变成大树。其价值和意义在于物形之间的相互转化而达到一种新的整合。

3.2变异的方法

通过联想和想象,找出这些看似孤立的形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在通过反复的艰苦的思维活动进行分析和判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有意义的形象,重新整合、同构共生,孕生并创造出全新的图形来。

3.3变异构成的情感特征

思考题(作业):

实训五变异的构成训练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授课日期:2011-12(1)

标题: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肌理与材料

教学目的与要求:肌理的概念,肌理的运用在构成中的意义。

授课时数:1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肌理的具象性带来的心理联想以及对构成的影响

教学内容及过程:运用课件,通过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讲解,引入相关理论,讲授新课。

授课内容纲要: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肌理与材料

3.1肌理的概念

肌理——自然肌理

人工肌理——通过对材料的巧妙选择及特殊技法和加工工艺可以得到。

肌理——视觉肌理——平面构成主要研究

触觉肌理——立体构成主要研究

3.2视觉肌理的表现手法

1、描绘法

2、颜料的运用

3、工具的使用

4、特殊材料手法的肌理表现

(1)拼贴

(2)烟熏烙烫

(3)蜡染手法

(4)摄影、复印技术

5、现代科技手法的运用

3.3触觉肌理

3.3.1概念

能够被皮肤直接感知到的,有凹凸起伏感的肌理效果,触觉肌理在光影效果下也能被看到,在某种程度上。它比视觉肌理感知更精确。

3.3.2触觉肌理材料及手法的运用

材料:纸、布、绳、毛、麻、金属片、木块、玻璃、沙石等。

手法:敲打、拼贴、刻画、冲压等

思考题(作业):

实训六肌理的构成训练

课后教学效果自评:

最新平面构成 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教学目的:平面构成是一门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造型要素的分割与组合。研究视知觉与表现形式探讨形 式美的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更高层 次的造型能力,审美判断力。 通过学习,明确构成设计的目的,理解造型的基本要素, 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熟悉设计法则,能将构成的知识 运用到专业设计中。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造型元素及形式。 教学难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及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概论. 2.设计中形式美的基本要素. 3.平面构成成的造型要素. 4.基本形. 5.骨骼. 6.平面构成的形式. 授课方式:讲授,实训,多媒体,范例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论 教学目的:认识构成的理念,阐述平面构成的意义.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概念,构成设计的理念. 教学难点:构成设计作为造型训练的一种手法与传统,美术具象手法的差异与关联.授课方式:讲授 课题导入:包豪斯: 1919年,德国建筑大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建立"国家包豪斯学院" 是欧洲 现代主义设计核心。 包豪斯奠定了平面设计的思想和风格基础,将构成纳入现代教学体系。 包豪斯构成主义摆脱纯艺术目的,把它与艺术结合,为生活服务。 1923年伊顿辞职,由匈牙利出生的艺术家纳吉接替他负责基础课程。 纳吉是构成派的追随者,他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强调形式和 色彩的客观分析,注重点、线、面的关系。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 地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这些就为工业设 计教育奠定了三大构成的基础,同时也意味着包豪斯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理 性主义。另一方面,构成主义所倡导的抽象几何形式,又使包豪斯在设计上 走向了另一种形式主义的道路。 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 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 主义。 一.构成的概念: "构成"就是将造型元素按一定的原则组合具有美好形象和色彩的一种新的形体,这种组成的行为及过程就叫"构成". 构成分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三种形式,被当今设计领域称为三大构成,广泛应用到诸多的现代科技美学设计领域中. 二.构成与设计,绘画的区别 1.构成与绘画的区别 绘画讲概括,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都是整体的. 构成讲分解,它把对象分解成最小的单位,然后根据作者的思想配合一定规律重新组合.2.构成与设计的区别 相同点:都是在技术性,事物性的同时,伴随着理性的直观探求. 不同点:构成不等于设计,构成去掉了时代性,地方性,社会性,生产性等诸多发面的活动,因而被称为是纯粹的构成.

平面构成教案(一)(点线面的构成)

平面构成(一) 一、室内设计的概念 室内设计: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两方面的一门学科,其中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艺术氛围、意境等 心理因素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二、室内设计具有以下作用和意义 (一)提高室内造型的艺术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二)保护建筑主体结构的牢固性,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增强构筑物、景观的物理性能,以及辅助设施的使用效果,提高室内空间的综 合使用性能。 三、构成的含义 所谓构成是指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四、什么是平面构成? 具象抽象

平面设计通过透视错视等原理营造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五、学习平构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构成能力,丰富造型设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平构作为设计的的基础训练,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它是摒弃功能、材料、造价等关系,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造型能力的训练,特别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形象思维的敏感性,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是一条必经的途径。重点在于开发思维技巧,最大限度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艺术可以借助摄影、电脑处理等方式来提高,而设计的超群创意则只能通过设计师构思的奇巧和视觉美感的独特来完成。

六、设计中美的形式法则 (一)、对称与均衡 1、对称:可以重叠的图形称为对称。 对称形式2、均衡 均衡

(二)、对比与调和1、对比 2、调和

装修风格上 古朴的简约现代的色彩运用上 冷色调明快色调 (三)、节奏与韵律 1、节奏

2、韵律 重复 渐变

平面构成优秀教案1

第一章概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一些基本知识,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平面构成、什么是“二维设计”,以及什么是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平面构成概念,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 2、学习难点: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板书) 四.课时安排:4课时 五.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 1、导入阶段 2、主要内容 第一节平面构成概论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训练方法。(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第二节什么是“二维设计” 整个课程更多的是围绕“二维”这一概念展开的。谈到“二维”,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下“二维”的定义以及它与“三维”的关系,即“纬度”的基本概念:如果说“一维”只有长度,呈一种相对的线性状况;“二维”则有长度与宽度,呈现一种相对的面形状况;而“三维”有长度,宽度与高度,呈一种体积或空间的状况。这里我们所谈论的均是在“二维”,也就是平面范围中的一些设计造型的基础问题。 说到“二维设计基础”,首先要提及二维形态的基本元素,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相关的质地(肌理)和色彩。可以说所有的形态都是相对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想国的又有他们的质地,再就是色彩的问题。这两方面都与形态相辅相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希望叫给学生的是关于点、线、面三元素有关的综合组织关系与形式法则。告诉学生如何从感性与理性两个方面,去灵活有效地把握这三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所谓“理想形态”的造型关系。这一“理想形态”更多地是指人们在造型的创作实践中,根据自己对审美的认识与理解,营造出的一种自我满意的组合形式与效果。 “二维设计基础”应该包括自然的具体形态与抽象的形态。但在本课程中,我们把讨论的范围基本限定在抽象的形态语言之中,因为在以后的学习中有另一门课程专门研究如何把具体的“物”变成“图像”的“图形语言”的问题。所以,在这门课中我们暂且不讨论自然、具象

平面构成教案——完成教学内容

教 案 首 页 课 目 第一章 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在于通过对理论的学习,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以及在设计中的意义及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更高层次的造型能力、审美判断力。 教学重点与措施: 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以及在设计中的意义及应用。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与措施: 了解平面构成在今后学习中的重要性,讲解结合图片说明。点、线、面的灵活应用及灵活理解。 课型与教法: 理论指导与实践。多媒体演示、举例分析 课后要求及作业: 作业一:点、线、面及点线面组合的构成各四个, 规格:A4 要求:1.注意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画面的整体感 2.草稿数个,教师确定 详细见作业样板 本节课确定作业底稿 2011年 2月 23日 教学步骤及内容: 装 订 线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概论 一、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 构成就是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成具有美好形象和 色彩的一种新的形体.这种组成的行为及过程就叫构成.所谓平 面构成就是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将造型要素(点、线、面) 进行 理性的组合排列主要在二维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 的界 限,描绘形象。 二、平面构成的目的和意义 构成设计作为基础训练的一种手法,它打破了传统美术的具 象描写手法,主要是从抽象形态入手.构成和绘画不同;绘画讲概 括,其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都是整体的;构成讲分解,它把对象分 解成最小的单元,然后再根据作者的思想配合一定规律重新组合 起来.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是现代美术设计不可缺少的训 手段之一, 是引导学生建立理性思维的基础。 平面构成作为设计的基础训练,在于着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 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把注意力集中于造型能力的训练.特别 在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形象思维的敏感性,反 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是一条必经的途径. 教 页 装 订 线

(完整版)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 中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马媛

一.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即能熟练应用各种元素进行平面设计,提高审美和对设计元素的解读能力,形成新的设计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并使学生熟练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与意义、基本要素、形式美法则以及表现方法等。 二.教学章节: 1.平面构成概述 2.平面设计的门类、元素和形象 3.点、线、面构成 4.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5.构成的形式种类 三.授课计划:平面构成共3周48学时, 四.授课地点:9号楼9603画室 五.授课方式:课堂理论讲授、辅导写生实践 六.授课内容: 1.构成的起源 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佩马斯创建了“国立魏玛建筑学

校”,这就是著名的“包豪斯(bahous),包豪斯顺应工业社会的发展,致力于纯美术与应用视觉艺术的研究,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建立起了现代工业设计的新体系(就是包豪斯学院成立),也是现代教育史上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院,充分展现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和造型设计的新形态。包豪斯设计学院贯彻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建筑设计为中心,以艺术设计综合化为手段,倡导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性,在不断深入实践的教学中寻求现代工业相适应的教育途径,包豪斯的设计基础是其核心内容,现代造型和设计教育,主要是教育内容。 1921年,荷兰“风格派”艺术运动领袖温·杜斯伯格来到魏玛,驱散了包豪斯的神秘主义烟蒂,反对神秘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旧教学理论,提出“艺术和生活不再是分离的两个领域”,在理论上两者的追求目标不谋而合,均倡导致力于艺术与科学,工业与生活相结合的自然形态构成观,从而促使包豪斯学院的主导地位,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正式引入教学,这种基础设计教学方式,不仅为包豪斯开了先河,也一度成为设计基础教育的典范。 2.构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简况 我国构成教育较晚,当时受到日本和香港的影响。日本学者水谷武焱先生曾留学德国魏玛Bahaus学院,回国后在东京国立建筑大学执教,他将Bahaus的基础造型教育应用于日本艺术设计教育当中,称之为“造型法”或“构成”,由此构成课程在日

平面设计,教学设计

篇一:平面设计类教案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内,按照一定法则组构既有形态,从而创造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平面构成课程体系建立在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研究与实践相融会的基础上,它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平行互补,形成一门相对独立完整的构成体系.一切造型活动都必须从平面入手,培养平面造型能力,成为一切造型活动的基础. 为以后的专业设计提供技法支持,使我们在从事设计之前学会运用视觉语言. 二、课程教学目的 1.教学目的: 平面构成教学是研究探讨形式美在所有平面艺术中的构成原理、规律及法则,探讨用多变的外部视觉形式来保证形式美所追求的永恒性。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平面构成的理论知识水平、思维想象能力和对形体变化、组合规律的敏锐感受力,善于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和表现事物的能力,启迪艺术设计灵感,为今后从事任何艺术设计门类的创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2、教学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为一切造型设计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平面中各个构成要素的组织能力,要求学生了解平面中各个要素的特点和关系,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设计出符合形式美普遍法则、构成要素和谐的作品。本课程在主要研究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演的同时,对形体进行广泛性和普遍性规律的探讨,讲求图形给人视觉以引导作用并具有审美价值,借鉴当今前卫艺术的成果,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理论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对材料、工具的认识和掌握,设计画面的平整、洁净,良好的描绘秩序,对自身高标准的要求和纪律性,对于学生今后设计专业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熟悉和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理论,提高思维想象能力,研究元素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规律及相关表现技巧。 三、教学内容与纲目 第一章:概论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平面构成的理论和由来以及其原理,知道平面构成是学习什么的。 2、教学内容: 第一节:平面构成简述: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由来: 第三节:平面构成的概念: 第四节:平面构成的广泛意义: 第五节:平面构成

设计基础教案

设计基础 湘南学院美术系 毛鸿达 第一课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概述及平面构成的元素、基本形与骨骼 课程类型:设计·工艺 教材:平面构成(安徽美术出版社) 授课方式:讲解、展示、示范、练习 授课对象:2010级美术学3班 课时:90分钟 教学工具:教师准备——教材、范图 学生准备——教材、参考书、素描纸或白卡纸、铅笔、 直尺、勾线笔、水粉颜料、水粉笔、调 色盘等绘画工具 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构成的特点与分布、平面构成的产生与发展、平面构 成与艺术设计的联系。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平面构成的构成元素、基本型、图与底和平面构成的多种基本构成骨骼 形式。 教学重点: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面构成的确切含义,重点掌握平面构成中图与底的运用和基本构成骨骼的 多种形式。 教学难点:1.使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平面构成的骨骼形式的用途以及将其灵活运用于此后的练习作业当中。

2.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了解绘制平面构成练习作业中基本的重要的绘制技巧。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5分钟) 调整课堂秩序,集中在座学生的注意力。 二、展示少量范图(5分钟) 展示教师自备的平面构成作品范图。 教师提问:我想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在设计类型中,我 们以上所看到的这些作品通常被称为什么?是 立体构成?色彩构成?还是平面构成? (学生回答) 三、引入新课(5分钟) 借学生回答的问题,把课堂进度引入到下面将要讲述的新课内容当中来。 教师提问:请一位同学谈谈,在你的头脑当中,你觉得什 么叫平面构成? (学生回答) 四、讲授新课(40分钟) 第一部分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 平面构成是一种以研究视觉语言的特性和审美原理为主要内容的二维视觉形象的造型活动,它主要解决长、宽两度空间中的造型问题。

(完整版)平面构成教案——完成

平面构成教案——完成 教案首页 课目第一章概论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在于通过对理论的学习,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以及在设计中的意义及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更高层次的造型能力、审美判断力。教学重点与措施: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以及在设计中的意义及应用。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举例说明。教学难点与措施:了解平面构成在今后学习中的重要性,讲解结合图片说明。点、线、面的灵活应用及灵活理解。课型与教法:理论指导与实践。多媒体演示、举例分析课后要求及作业:作业一:点、线、面及点线面组合的构成各四个,规格:A4 要求:1.注意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画面的整体感 2.草稿数个,教师确定详细见作业样板本节课确定作业底稿20XX年 2月 23日 装订线No 教学步骤及内容: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论一、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 构成就是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成具有美好形象和色彩的一种新的形体.这种组成的行为及过程就叫构成.所谓平面构成就是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将造型要素(点、

线、面) 进行理性的组合排列主要在二维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的界限,描绘形象。 二、平面构成的目的和意义 装构成设计作为基础训练的一种手法,它打破了传统美术的具象描写手法,主要是从抽象形态入手.构成和绘画不同;绘画讲概括,其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都是整体的;构成讲分解,它把对象分解成最小的单元,然后再根据作者的思想配合一定规律重新组合起来.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是现代美术设计不可缺少的训订手段之一, 是引导学生建立理性思维的基础。 平面构成作为设计的基础训练,在于着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把注意力集中于造型能力的训练.特别在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形象思维的敏感性,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是一条必经的途径. 线 No 教页 课目第二章设计中的点、线、面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理解平面构成概念,了解平面构成在今后学习中的重要性。要求培养学生练习点线面的构成,这也是学好其他专业的基础,并能灵活运用。教学重点与措施:理

构成基础教案

构成基础教案 第一章平面构成部分 1、平面构成的概念 一、平面构成的概念: 1组织教学、大体叙述构成所讲内容 2教授新课 首先将构成学习与学生的关系: ●构成艺术指是艺术形态的艺术构成.及时将形态要素按照视觉原理,力学原理,组织 成离乡的形态与色彩的造型效果. ●举例: 太极图:阴阳鱼太极图源于道教 平面构成就是研究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的形态(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按照一定原理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多种理想的形式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如在企业标志、商品广告、商品包装、ci设计等现代各个艺术设计领域中被大量应用。 1 平面构成的由来 包豪斯 包豪斯都应该被视为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而建立的学校,通过十年的发展,集中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对于设计的新探索与试验成果,特别是荷兰风格派运动、苏联构成主义运动和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成果,使这个学院成为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精华的中心,把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推倒一个空前的高度。 包豪斯把绘画、建筑、舞台设计、摄影、编织、陶瓷、染织、印刷等统一运筹,抛弃了纯艺术与实用艺术的分解观念,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不是脱离社会。物质可分解成分子、原子、电子、核子等等,绘画艺术可分解为最简单的点、线、面等形体,以及空间色彩个元素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2 平面构成的特点 平面构成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征的,但它反映了自然现象运动变化的规律性。他有两方面的特点。 第一,她以知觉为基础。平面构成不是以简单的模仿具体的物体形象,而是以直觉为基础,强调客观现实的构成规律。 第二,它是一种高度强调理性活动的、自觉地、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平面构成运用了数学逻辑、视觉效果、空间构成等方法,并突出它的运动规律,表现出具与超越时间、空间的图形效果。 第三,平面构成与传统几何图案的连续纹样有所区别。几何图案的连续纹样实在非常有规

构成设计教案

构成设计 任课教师:王娟所教班级:14建筑可视化学院:软件学院

构成设计 【教学目标】 建筑可视化专业的学生没有绘画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什么是构成,什么是设计,以及对本专业的帮助和影响,今后努力的方向。了解构成设计的背景,什么是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教学重点和难点】 构成设计产生的背景,平面构成的三大元素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章构成设计概述 19世纪70年代,日本从西方引进DESIGN一词,初译为“图案”,20世纪中叶,又译作“设计、意图”。DESIGN本意为设计、构思、绘制、计划(动词),名词为设计、图样、图案。构成设计的观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开始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活动。无论是在绘画还是在设计当中,都主张以抽象的形式来表现,放弃传统的写实,这种观念经过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的新造型主义,风格派,以及在造型设计中影响最大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步从新的思维方式、美学观念建立起一个新的造型原则、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也随之发展成为现代设计教学训练的基础。本世纪70年代以来,平面构成已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纺织与印染设计、时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舞台美术、商业美术设计、视觉传递等领域广泛运用。

构成的概念 构成: 是一种造型概念,既把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单元或元素(包括不同的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 第二章二维构成 作为基础造型的平面构成,我们虽处三次元的空间,但就造型表现来说,在二次元的空间中进行的情况反而较多。从绘画到平面甚至曲面乃至立体形态的广泛领域内,我们都会不断碰到下面的问题,那就是,它的表面如何处理;如何将立体的东西表示于纸上才好? 平面构成可以说是具有各种造型领域共同必要的基础内容,它是基本的造型活动之一。它以基础造型活动为其内容。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入门知识的基础,基础置于造型之后,造型基础,所谓基础造型乃是以各种造型领域(绘画、雕刻、各种设计等)共同存在的基础性问题。以形态、色彩、质感、构图、表现方法、或美的感觉、作为研究及教授的对象。 丰富的构想(IDEA)及敏锐的感性(SENSE)是区别艺术家与工匠的关键。工匠(材料、工具、技术、知性、经验五者俱备),而感性与构想是构成创造力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平面构成的最终目标就是在于创造力的培养。 平面构成是现代基础造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平面构成在于探索

平面构成教案+

平 面 构 成 教案 授课班级:213/214 授课时间:2017下学期

构成基础 课程编号 总学时:60 适用专业:室内设计专业 一、课程教学目标 《构成基础》是室内装饰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体系,是以非具象性的抽象思考,对造型要素进行分解和构成的研究。以培养能力和素质为目的,它是以观察、分析、表现走向探索,想象、发现与创造的历程,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数字化环境和新媒体潮流,并为设计创意的表达、交流和实现提供良好的媒介。 除锻炼抽象思维能力之外,重点训练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培养造型意识和审美趣味。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平面构成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一、概念要素 二、视觉要素 三、关系要素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重复构成形式 二、近似构成形式 三、渐变构成形式 四、特异构成形式 五、发射构成形式 六、肌理构成形式 第三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第四节、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第三章色彩构成 第一节色彩构成概述 一、色概念 二、色表现 三、色彩构成概念 第二节色彩的本质 一、光源 二、光与色 三、色彩的产生 第三节色的属性 一、彩的范畴 二、色彩三属性 1、度(Valuc) 2、相(Hue) 3、彩度(Chroma) 三、色立体 第四节、基本配色法 一、同类色配合 二、邻近色配合 二、邻近色配合 四、互补色配合 五、中性色配合 第五节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一、色彩对比的概念: 二、色彩对比的种类与基本规律:(1)同时对比: (2)顺序对比 (3)色相对比

平面构成.doc

,平面构成 美术教案-平面构成学科:初二年级美术课课题:《平面构成》课业类型:工艺设计 课时安排: 《平面构成》第一课时。本课题分两课时进行,本课时进行铅笔纹样设计, 第二课时进行纹样的色彩配置。 一、教学简案下一页 一.教学目标 认知: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意义、用途及方法。 操作:按平面构成的要求设计一种构成练习。 情感: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秩序美。 创造: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基本形和构成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l.重点:主要掌握基本形和构成形式的设计。 2.难点:如何启发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三.达标规程 概念;基本要素;基本形;构成方式 四.教学准备 师:1.收集平面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实物、以前学生的优秀作 2.绘制平面构成范画与骨格图

3.绘制自然界有关生物体的几何结构图例 生:1.收集几何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实例,布置学习专栏。 2.准备铅笔、圆规、三角尺。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前提测评 回顾单独纹样、二方连续中的点、线、面极其特征,了解学生状况。 (三)导入新课 根据唐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学生展开想象,抽几位学生上黑板,用点、线、面概括地表现景色。教师总结:这种用点、线、面抽象形态构成的图形就叫平面构成。 (四)认定目标 板书《平面构成》极其简要提纲。 指出在这节课上,要学习掌握平面构成的几种主要构成形式,并进行设计练习。 (五)导学达标 l.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师生共同列举、观摩平面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进而说明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2.基本要素;点、线、面 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有点、线、面特征的例子,结合图例进一步明了点、线、面的特征。

线的平面构成教案

一笔流出万象之美 ———线的平面构成 慈溪市浒山中学马丹娜教学目标: 1、改变学生常规的思维方式,学会用多角度、多方式去观察、分析和实验。 2、掌握了平面构成中的三种主要形式。 3、理解了平面构成在设计应用中的广泛性,加深对构成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平面构成的三种主要形式及特点。 教学难点:同一种材料创造多样的线及线的组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读心术”入手,通过学生用线条无意识地表达自己的活动环节轻松而自然地进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认识线。 认识线有2个要点: ①形态是多样 分为直线和曲线,几何线和自由线。 ②性格有差异 不同的线有不同的视觉感受,线是最能代表情绪和最具表现力的视觉元素。(此教学环节使学生认识到线就像一段多变的旋律,有形态和性格的差异,改变了他们以往对线单一的认知)。 2、寻找线。 让学生在熟悉的校园环境中寻找线。 教师图片展示人的生命之线,让学生感受线的另一种存在意义。 (线无处不在,通过此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与观察的能力。) 3、线的表演 ㈠讲解环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至今,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美的追求,为了美化生活,设计师常以线为元素进行设计。但是如何设计呢?这些线条如何来点缀生活呢? 主要分两种表演形式来表现美: ①有序的美 教师讲解:涉及到重复 ..的多种平面构成,以具体的作品展示说明问题。 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用线在黑板上做线的多种重复排列。 教师讲解:涉及到渐变 ..的多种平面构成,以具体的作品展示说明问题。 学生实践:用线及线的重复、渐变构成装饰纸盒。 材料:白色纸盒、记号笔。 时间:10分钟 ②自由的美 学生活动:请一组学生做线的接力游戏。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 课程性质:必修课——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皮具设计、环境艺术、服装设计、影视动画)专业 先修课程:素描、色彩 后续课程: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总学分:2.5 总学时:48 教学目的: (1)认知:使同学们掌握平面构成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设计理念。(2)操作:使同学们正确掌握制作平面构成的方法。 (3)情感: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 (4)创造: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从具象走向抽象以及制作方法。 课时:48 教具准备:图片、制作工具、教材、多媒体 学具准备:卡纸(黑、白)、圆规、鸭嘴笔、水粉色(黑、白、灰)、针管笔(0.4、0.8)、三角尺、衣纹笔、大白云、小白云、水粉笔、铅笔、橡皮、参考资料以及其他材料。

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应用 一、艺术设计的概述 艺术设计的概念 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将艺术的形式、美感结合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因素,再现于和我们生活精密相关的设计当中,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使用功能。换句话说,艺术设计首先是为人服务的(大到空间环境,小到衣、食、住、行、用等),艺术设计应是人类社会一定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 二、设计与艺术(重点) 1、设计(Design)的概念 (1)设计是按一定目的,在实施工作之前所预先制定的方案、图样——《现代汉语词典》 (2)设计是通过行为而达到某种状态形成某种计划——《实用英汉辞典》 (3)设计常指拟定计划的过程,又特指记在心中或者制成草图或模型的具体计划——《大不列颠自然全书》 (4)设计是一种针对目的问题的求解活动——阿切尔《设计者运用的系统方法》 (5)设计是一种复杂的半科学性的有功能作用的实践模式——罗杰.斯克鲁登《建筑美学》

平面构成教学案例精编

平面构成 设计的概念 "设计"一词源于英语Design,意思是通过符号把计划表示出来。设计是一种构思(设想)与计划,以及把这构思与计划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之视觉化的形象创作过程。设计的目的是消除不符合人类使用目的因素而满足人类生存直接需求的实用性功能。与造型艺术相比,设计首先满足的是人类生理方面的需求,其次才是心理方面的需求。 设计的基础理论 作为设计的最基本的领域是关于形和色的研究。前者称之为形态的理论或形态学,后者则称为色彩理论或色彩学。形态又有平面与立体之分。 作为设计教学的基础,可以概括地划分为三个方面: 一、平面设计 二、立体设计 三、装饰色形 设计基础的学习目的 学习设计基础的目的,主要是进行一种视觉语言的系统训练,使学者在进入专业设计之前,全面地掌握关于形象创造的原理、规则、以及掌握一种系统的形象创造思维方式。 初学设计者应持的态度 环境与时代是作用于我们观念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一个初学设计者来说,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加以细心地观察,这包括科学技术、审美时尚等各个方面。同时,初学设计者不宜固执自己的主观看法.应采取开放式的学习态度,要善于思考和发现新的东西,勤于构思和加强制作方面的练习,以培养出一种创造性的和独立的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平面设计构图是绘画的基础,也是广告设计的基础。广告构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广告的视觉传达;不同的广告构图风格体现出不同的广告氛围;独特而有创见的构图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广告效果……。总之,我们处在注重设计和注重效率的时代,广告客户精益求精,设计师更要注重现代构图原理的灵活运用,提高设计的水准,这对于静态的平面广告设计而言,尤为重要。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平面广告设计属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平面构成原理广泛应用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构图和编排中。平面构成作为一种设计基础的训练方法,在很早就被设计家和设计教育家所重视,并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完善起来。 平面构成设计是一种理性的创作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和律动等的同时,又要求讲究构图和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的视觉传达规律,视觉形象的建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课程教案 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地位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学习、启发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起步,是知识与技法相结合而且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通过平面构成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构成形态的观察力、直觉判断力和创意力,开拓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能力,并基本掌握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创造图形。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构成设计概念及理论有较深的理解,熟悉艺术设计的要素与技法,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及构成设计所需的形态语言,提高学生较强的设计意识、构思能力、激发想象力、掌握设计要领。在形与形构成方式的研究中,加强学生在平面设计中对形体的合理组合以及美感的理解,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拓展其思维与技法,发展其空间塑造与想象能力,激发创新能力,在实践中使学生的个性不断完善。 第二部分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的 通过从逻辑思维到形象思維的构思活动及设计实践练习,注重抽象手法的训练及表现,增强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并科学地上升到理性境界,艺术地再现生活,从而为今后的专业设计生活提供了内容丰富的素材,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方式、感知意识和创新能力打下了了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1.要具有形态美感形式的素质; 2.要求学生具有图形的判断力和审美能力; 3.要有严格的学习态度; 4.要有创新的想象能力。

第三部分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性质、地位,及学习平面构成的目的。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概念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构成处于基础绘画到设计的过渡阶段,两者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点。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方式:讲授 教学内容: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 一、构成的含义 人类所有的发明创造行为其本身就是对已知要素的重构,大到宏观宇宙世界,小到微观原子世界,都可以有自己的组合关系、结构关系。我们进行这种分解与组合关系的联系,就是要利用各种可能形,从不同角度做组合排列,从而产生新的造型。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就用一块石头和一根棍组合,形成了斧头、铲子、刀子等器物。现代社会汽车的发明、火车的出现也都是多种机械的组合,显现出各种新的功能。 ●构成首先是一种造型的概念。所谓构成就是数种以上的单元重新组合成 为一个新的单元。 ●同时,构成更多的是哲学和科学的含义:“对象世界诸要素的分解与组 合,使新的功能显现。” ●构成是创造形态的方法,研究如何创造形象,形与形之间怎样组合,以 及形象的排列方法,可以说是一种研究形象构成的科学。 ●实际上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被称为三大构成,是构成的主 要内容。

平面构成教案DOC

平面构成教案 授课日期:2011-11(1-2) 标题:第一章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引导学生产生对这门课程进一步 学习的兴趣,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平面构成的一些相关概念、源流;中国传统中的构成。 教学内容及过程: 通过提问(什么叫构成)结合图片的分析,引出构成概念,切入课题。 由理论的讲授,图片展示,让同学初步了解平面构成概念及意义,构成的源流。最后,教学 互动环节。 教授内容纲要: 第一章概述 1.1平面构成的概念 构成: 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组合在一起,或者将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分解 后再进行组合。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将既有的形态(点、线、面、体)在 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组合方式。 1.2平面构成的源流 1、平面构成——历史源流——产生的根源 艺术渗透力——审美价值 1.3中国传统中的构成 1.3.1作为表意体系的汉字,就是构成最好的体现,它是意符和音符的组合体。 1.3.2构成形式在中国的传统图案造型中也显而易见。 1.4平面与立体 平面构成——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底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它所表现的立体空间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立体构成——通过材料的组合(例如:线材、板材等)组成占有立体空间的实体,即以实际的厚度、高度及宽度来塑造形象。 1.5研究对象 着重于研究二维平面内基本形态的创造 1.6平面构成的目的、意义及应用范围 1.6.1目的: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基本掌握视觉元素中的点、线、面的种类、性质以及 它们之间在二次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构成表现、肌理的表

平面构成教案

第一章、基本概念 (一)、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的。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二)、平面设计的形式美法则 1.和谐:从狭义上理解,和谐的平面设计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的。广义上理解,是关系时,各部分给我们的感觉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 2.对比:又称对照,把质或量反差很大的两个要素成功的配列在一起,使人感觉鲜明强烈而又具有统一感,使 3.对称:假定在一个图形的中央设定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分为相等的左右两个部分,其左右两个部分的图形完 4.平衡:从物理上理解是指的重量关系,在平面设计中指的是根据图像的形量、大小、轻重、色彩和材质的分 5.比例:是指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比例是构成设计中一切单位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 6.重心:画面的中心点,就是视觉的重心点,画面图像的轮廓的变化,图形的聚散,色彩或明暗的分布都可对

7.节奏:节奏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于在构成设计上指以同一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 8.韵律:平面构成中单纯的单元组合重复易于单调,由有规律变化的形象或色群间以数比、等比处理排列,使 (三)、平面设计的元素 1.概念元素,所谓概念元素是那些不实际存在的,不可见的,但人们的意识又能感觉到的东西。例如我们看到边缘线。概念元素包括:点、线、面。 2.视觉元素:概念元素不在实际的设计中加以体现,它将是没有意义的。概念元素通常是通过视觉元素体现的 3.关系元素:视觉元素在画面上如何组织、排列,是靠关系元素来决定的。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4.实用元素:指设计所表达的含义、内容、设计的目的及功能。 下面我们具体介绍平面设计的构成方式。

平面构成教案——完成

平面构成教案——完成

教学步骤及内容: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论 线 一、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 构成就是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成具有美好形象和色彩的一种新的形体.这种组成的行为及过程就叫构成.所谓平 面构成就是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将造型要素(点、线、面) 进 行理性的组合排列主要在二维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 地的界限,描绘形象。 二、平面构成的目的和意义 构成设计作为基础训练的一种手法,它打破了传统美术的具象描写手法,主要是从抽象形态入手.构成和绘画不同;绘画 讲概括,其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都是整体的;构成讲分解,它把 对象分解成最小的单元,然后再根据作者的思想配合一定规律 重新组合起来.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是现代美术设计不可 缺少的训手段之一, 是引导学生建立理性思维的基础。 平面构成作为设计的基础训练,在于着重培养学生的形象 装 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把注意力集中于造型能力的训练.特 别在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形象思维的敏感性, 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是一条必经的途径. 订

教 页 课 目 第二章 设计中的点、线、面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平面构成概念,了解平面构成在今后学习中的重 要性。要求培养学生练习点线面的构成,这也是学好其他专业的基础,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与措施: 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以及在设计中的意义及应用。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举例说明。侧重培养学生利用点、线、面带来的视觉效果,构成点线面的最佳画面。查阅资料,练习点线面的构成作业。 教学难点与措施: 了解平面构成在今后学习中的重要性,讲解结合图片说明。点、线、面的灵活应用及灵活理解。查阅资料,练习点线面的构成作业。 课型与教法: 理论指导与实践。多媒体演示、举例分析 课后要求及作业: 作业一:点、线、面及点线面组合的构成各四个, 规格:A4 要求:1.注意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画面的整体感 2.草稿数个,教师确定 详细见作业样板 本节课确定作业底稿 装 订 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