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程序的基本要素

程序的基本要素

程序的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掌握vb 中算术运算符的

1、任务一:利用vb 求出62

51434678-+16?2 的值。 提示:

Private Sub Form_Click() x =62

51434678-+16? 2

Print x

End Sub

算术运算符及含义请参考书本34页。

以上程序中,

变量是( )

赋值语句是( )

显示语句是( )。

2、任务二:通过对算术运算符的了解,写出下面表达式的运算结果:

(1)12 mod 5 ( )

(2)2+3^3*4 ( )

(3)5< >8 ( )

软件工程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1.用逐步求精方法解决下述的更新顺序主文件的问题。 美国某杂志社需要一个软件,以更新存有该杂志订户姓名、地址等数据的顺序主文件。共有插入、修改和删除等3种类型的事务,分别对应于事务代码1、2和3。也就是说,事务类型如下: 类型1:INSERT(插入一个新订户到主文件中) 类型2:MODIFY(修改一个已有的订户记录) 类型3:DELETE(删除一个已有的订户记录) 事务是按订户名字的字母顺序排序的。如果对一个订户既有修改事务又有删除事务,则已对那个订户的事务排好次序了,以便使修改发生在删除之前。 2.分析图 3.1所示的层次图,确定每个模块的内聚类型。 3.分析图3.2,确定模块之间的耦合类型。 在图3.2中已经给模块之间的接口编了号码,表3.1描述了模块间的接口。

4. 假设你在一所职业高中工作,负责该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维护。财务科长请你研究用学校拥有的微型计算机生成工资明细表和各种财务报表的可能性。请详细描述你用结构化分析方法分析上述问题的过程。用面向数据流方法设计工资支付系统的软件结构。 5.用3种方法计算图3.3所示流图的环形复杂度。 6. 图3.4是用程序流程图描绘的程序算法,请把它改画为等价的盒图。

7. 某交易所规定给经纪人的手续费计算方法如下:总手续费等于基本手续费加上与交易中的每股价格和股数有关的附加手续费。如果交易总金额少于1000元,则基本手续费为交易金额的8.4%;如果交易总金额在1000元到10000元之间,则基本手续费为交易金额的5%,再加34元;如果交易总金额超过10000元,则基本手续费为交易金额的4%加上134元。当每股售价低于14元时,附加手续费为基本手续费的5%,除非买进、卖出的股数不是100的倍数,在这种情况下附加手续费为基本手续费的9%。当每股售价在14元到25元之间时,附加手续费为基本手续费的2%,除非交易的股数不是100的倍数,在这种情况下附加手续费为基本手续费的6%。当每股售价超过25元时,如果交易的股数零散(即,不是100的倍数),则附加手续费为基本手续费的4%,否则附加手续费为基本手续费的1%。 要求: (1)用判定表表示手续费的计算方法;

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13小题.每题1.0分,共13.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关于社会政策的对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社会政策对象是社会政策的接受者 B .社会政策对象的被动性是绝对的 C .低保差额补助是社会政策对象差异性的表现 D .青少年作为社会政策对象是与未成年人保护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连在一起的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B 项,社会政策对象是一定政治产品的消费者。在许多情况下,由于产品的原因或者消费者自身的原因,消费者对某些政治产品是没有选择的,只能逆来顺受,表现出一定的被动性。然而,这种被动性是相对的,消费者也可以依据自己作为公民的权利,对某些政治产品提出自己的意见,间接地参与社会政策过程。 第2题 社会政策的直接主体有( )。 A .行政机关 B .利益集团 C .参政党 D .公民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解析] 社会政策的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社会政策的制定者,这类社会政策主体主要包括以下社会政策制定者:①立法机关;②行政机关;③执政党。BCD 三项属于社会政策的间接主体。 第3题 社会政策对象在社会政策过程中主要扮演的角色不包括( )。 A .政策诉求者 B .政策接受者 C .信息提供者 D .政策调整者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与社会政策主体相比,社会政策对象在社会政策过程中主要扮演以下三个角色: ①政策诉求者;②政策接受者,社会政策主体是社会政策的实施者,社会政策对象则是社会政策的接受者;③信息提供者,相对于社会政策主体来讲,社会政策对象也是信息提供者。D 项属于社会政策主体的角色。 第4题 为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部分地区开展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从社会政策主体角度分析,政府在这些社会过程中扮演了( )的角色。 A .政策制定者 B .政策实施者 C .资源提供者 D .政策调整者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资源提供者是社会政策主体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政策制定是对社会资源的再分配,社会政策实施则是把这种对社会资源的再分配落到实处。即使是社会政策的评估和调整,也不能没有社会资源

社会工作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b15296926.html,/newsview4.asp?id=436&categoryid=93&url=news 社会工作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来源:中国社会报发布时间:2011-9-14 17:27:03 浏览次数:205 社会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或者说是同服务对象一起工作。社会工作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过程。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活动,社会工作由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念、工作方法和社会互动等几个基本要素构成。 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也称受助者、案主或工作对象)是社会工作者直接服务或帮助的对象。服务对象的概念把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看做是提供服务,接受服务者即服务对象。而受助者这一概念反映的是社会工作者向对方提供帮助,对方是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实际上,在社会工作中,提供帮助与提供服务具有基本一致的含义,即当事人遇到比较大的、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需要别人帮助和支持。 服务对象或受助者的存在是社会工作得以发生的基本前提。没有服务对象或受助者,没有他们遇到的问题,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对象,失去了必要性。所以,服务对象是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正如前面已经说过的,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不只是个人,还可能是家庭、群体和社区。不应把他们看做是被动接受帮助的人,而应该把他们看做是有主动性、有潜能的人。 社会工作者 没有社会工作者就没有社会工作,所以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或者可以说,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受助者)是社会工作的两个缺一不可的要素。 社会工作是专业助人的活动。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了解、评估服务对象的困难与需要,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通过与对方的相互配合与合作,达到助人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助人行动的主体,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没有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就不会发生。 社会工作者是接受一定的专业教育或培训从事职业化社会服务的人。社会工作者的素质、能力和经验直接影响着社会工作的进程和成效。应该说明的是,社会工作者不只是一个个体概念,它也是一个群体概念。从事社会工作的不只是指单个的社会工作者,也指一个机构和一个团队。 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它包括社会工作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和服务对象的看法。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即以帮助他人、服务于他人、促进社会福利和社会公正为自己行动的目标。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因为社会工作是在其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社会工作作为专业的、职业性的助人活动,只有在牢固的价值观的指导下才会自觉地、持久地进行,才会尽最大可能去帮助他人、服务于工作对象。由于社会工作是一种真心实意的服务,而不是社会工作者要行使手中的权力,所以利他主义的价值观十分重要。价值观不仅表现在社会工作者对自己工作的看法上,更反映在他的全部工作之中。 专业助人方法 社会工作是专门的助人活动,助人方法作为达到助人目的的手段和措施,在服务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工作的助人方法不只是指在实际工作中所使用的一般方法,而且指社会工作者群体在长期的助人实践中形成的、经过实践检验后

山大网络教育《社会政策》含答案

社会政策概论模拟卷(一) 一、填空题 1、社会政策的学科性质有综合性、应用性、(系统性)。 2、社会问题的特点包括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 3按照社会政策行动的运作方式,社会政策的对象可以分为(一般性对象)和选择性对象。 4、从政府或其他组织资源投入的方式上看,社会政策资源大致上可以分为资金性资源和(服务性资源)。 二、名词解释 1、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领域,是公共政策中关于公民福利、社会公平的政策,旨在满足人们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是国民经济的二次分配,它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政策、劳动就业政策、教育政策、社区社会政策、公共住房政策、个人性社会服务政策等。 3、剩余性福利模式:是由维伦斯基和莱博提出来的社会福利的两种福利模型之一,也叫补缺型福利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只有在家庭和市场不能满足个人需要的时候,社会福利设施才介入运作,并且只该时暂时的。这种模式有种慈善和施舍的印迹,救助者被视为弱者,被贴上耻辱的标签。 三、简答 1、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客观方面:社会政策的需求情况、社会政策的成本与效果、社会政策的信息系统、社会政策的制定机制。 主观方面:政府和政党的目标、政治领袖、政府职能部门、利益集团。 2、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有哪些主要环节? ⑴确立社会政策议程⑵社会政策的方案设计⑶社会政策的可行性研究⑷社会政策的试点⑸社会政策的审批与文本发布 3、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有哪些责任和作用? 政府组织是一种公共性组织,它对福利领域的全面介入是现代社会政策产生的基础。没有政府部门对公共福利的干预,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社会政策。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是社会政策的发起者和实施者(2)政府为社会政策行动提供资源支持(3)政府直接提供社会服务 四、论述 1、分析下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的关系 社会政策的研究以福利为基本着眼点,因此可以把社会福利视为与社会政策重合的学科。 福利被作为社会政策主体的价值基础,因此,社会福利的变迁和福利的改变必然引起社会政策的变迁和发展。不同的福利观会影响社会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政治:1.1.2《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A教案

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第一节社会财富增长之源 第二框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A) 审核:李小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理解各个要素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作用;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分析现实具体的问题。通过完成企业投资策划书幻灯片制作,锻炼学生电脑操作和制作技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小组活动,分工合作完成企业投资策划书,锻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课内阅读、讨论及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总结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举例说明各类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领会各类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都与人的素质有密切关系,感悟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提高对“可持续发展”以及“科教兴国”的认同感。 二、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学习小组完成企业投资策划书,部分学生制作幻灯片。 2、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三、教学内容: 【导入】: 【多媒体演示】请一个学习小组的学生交流企业投资策划书。 学生投资策划书(作者:蔡杨珺、许奕琛、沈超、俞艳) ●投资方向:智能玩具公司 ●投资理由:如今社会充满压力,适当放松,利于健康。

●投资理念:让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玩具。针对不同年龄层次需求,推出系列玩具。 幼儿——智力,行为,感官开发 儿童——智力,行为,爱心培养,素质,娱乐 少年——智力,心理,思维,纯娱乐 成年——实践模拟,纯娱乐,怀旧 ●公司选址、厂房规划: ●设备技术要求: ?先进的设备,技术与国际接轨(次品少、低噪音、低消耗) ?新型的安全的材料(柔软、耐磨、无毒) ?全自动流水线(智能终端电脑控制) ?全自动回收装置 ●员工招聘条件: ?经理: 年龄不限,男女不限,本科以上学历,能领导群众,有较强的号召力,口才好,人际交往能力强。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设计师:男女不限,年龄20~45岁,本科以上学历。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对儿童的想法有一定的了解,有美工基础和电脑绘图制作能力者优先考虑。 ?工厂工作人员:男女不限,18~4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对待工作认真、务实,有良好的纪律观念和时间观念,责任心强。 提问学生:从同学策划书的内容看出,要创办一个企业哪些条件是必要的? (学生回答:钱、厂房、设备、人力、土地……) 从同学的回答可以总结归纳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课题】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要素顺序按照同学回答机动安排) (一)劳动者的劳动 地位: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 根据学生《投资策划书》中“人员选聘条件”提问:招聘中对各个岗位的诸多条件限制是否合理?你认为这份策划书是否需要改善?(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应该对各个岗位的劳动者提出不同的素质要求,因为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 同学是未来的劳动者,应从现在开始注重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请同学看一下教室过道里的纸团(教师课前准备)是否被捡掉了?请捡纸团的同学说说出于什么理由去捡。(同学发言)这就是道德品格素质一种表现。培养各种素质应从身边小事做起。 (二)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社会政策概论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政策和公共政策 一、政策 (一)政策的基本特征 1、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 2、政策具有明确目的性和方向性 3、政策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 4、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 (二)政策概念的定义 1、多元视角 孙光之《政策科学》:“政策是国家和政党为了实现一定的总目标而确定的行动准则,它表现为对人们的利益进行分配和调节的政治措施和复杂过程。” 林金德之《政策研究方法论》:“政策是管理部门为了使社会或社会的一个区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提出的法令、措施、条例、计划、方案、规则或项目。” 张金马之《政策科学导论》中认为:“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关团体和个人行为的准则或指南。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 陈振明之《政策科学》:“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策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策、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辞海》:“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准则。” 2、定义 “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理解: (1)政策的主体可以是社会中的各种组织,但政府和政党的政策体系在社会中的影响最大。 (2)政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以及围绕组织的目标而有序地处理各项日常事务。 (3)政策包含了规则体系和各种具体的行动。 (三)政策与制度的关系 1、什么是制度 制度指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并能够体现在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关系模式之中的有关规则的复合体。 由有关的规则集合构成的制度可以分为两类,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前者指由比较明确地表达出来的一系列规则构成的,而且有相应的奖惩措施来保障其更有可能得到遵守的制度。后者往往是由没有那么明确地表达出来的规则构成的。 2、制度与政策的关系 相通之处: (1)都包含有规则的要素。 (2)绝大部分政策都是在既定的制度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的。 (3)政策行动可以建立一套新的制度或改变现有制度。 不同之处:

认识程序中基本元素

4.1.3认识程序中的基本元素 舒城县龙河中学查斯进 一、三维目标 1、了解软件的构成,掌握程序的各组成部分的数据类型,掌握常量、变量、运算符和函数。 2、通过观察幻灯片上的各个例子,并通过与数学语言上的组成部分比较。 3、建立计算机软件的程序存储的意识,养成程序解决问题的习惯思路。 二、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各量的表示方法和之前的区别 四、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看看以下这幅图里有哪些软件? 观察图片,由学生观察回答哪些是软件?区分文件、文件夹、软件的区别。 总结归纳软件。 提问:这些软件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程序。 了解程序代码的模样。 比较:学习人类语言要先学汉字,汉字是人类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那么程序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什么呢? 引入课题 2、一个程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显示在屏幕上的程序界面。另一部分是存放在计算机内部的、看不见的程序代码。 3、是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就象不同国家的语言有各自的字、词、句和语法规则一样,由一系列控制计算机操作的指令代码组成的。 常量 变量 函数 运算符 4、(1)常量:常量是在程序运行中不变的量。 常量的声明格式:Const 常量名=表达式 求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完整的程序 Private Sub Form_Click() Const pi=3.14 Dim r as single Dim p as single Dim s as single R=text1.text P=2*pi*r S=pi*r*r Text2.text=p Text3.text=s

End Sub (2)变量:常量是在程序运行中变化的量。 变量的声明格式:dim 变量名as 数据类型 求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完整的程序 Dim r as integer Dim p as single Dim s as single (3)函数:标准函数能完成特定运算处理。VB程序中特定了许多的函数,提供了多种功能选择。 绝对值函数:abs(x) 平方根函数:sqr(x) 5、课堂练习 (1)认真领会表中所列出的四类表达式,并能够计算表达式的值。 (2)求下列表达式的值: 6-3-sqr(36) not(not(3>=4)) (2>3)or(3>4) 带领学生做题并公布答案 -3 f f 五、课后练习 要求:请记下以下程序中的基本元素 Private Sub Form_Click()

社会保障的构成要素

第五章社会保障的构成要素 案例一:职工的哪些收入应列入工资总额 案情描述: 2006年3月,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在过去4年对9680户次缴费单位进行的专项审计显示,64.54%的被审计单位存在漏逃社会保险费问题。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有关人员介绍,缴费单位漏缴、少缴社会保险费的方法主要是在缴费人数和缴费基数上做手脚,有的单位只给部分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缴费手续,而以各种理由不给季节工、外地城镇职工、农民工缴纳保险费,逃避缴费义务;有的单位不按职工实际发生的工资收入申请缴费基数,奖金、津贴等补助没有列入缴费工资额,致使社会保险缴费大量流失。其中,不按职工人数缴费的单位占22%,不按职工工资总额缴费的单位占78%。针对这一状况,北京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出了补缴通知书,限期整改补缴。职工的哪些收入应该列入工资总额? 案例分析: 根据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规定,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为个人缴费工资基数。职工月平均工资应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其中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职工月平均工资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200%或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60%的,则按60%计入。根据2004年国务院公布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时,瞒报工资总额或者瞒报缴费职工人数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处以瞒报工资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对有重大违法情节的缴费单位,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本案中,瞒报缴费工资或者职工人数的单位要受到相关的处罚。 本案暴露了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征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征缴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征缴、欠缴社会保险费。一些企业经济效益比较好,但是,就是拒缴、欠缴社会保险费。这同我国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方

社会政策(山大网络教育练习题答案)

社会政策概论模拟卷1 一、填空题 1、社会政策的学科性质有综合性、应用性、(系统性)。 2、社会问题的特点包括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 3按照社会政策行动的运作方式,社会政策的对象可以分为(一般性对象)和选择性对象。 4、从政府或其他组织资源投入的方式上看,社会政策资源大致上可以分为资金性资源和(服务性资源)。 二、名词解释 1、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政策 是公共政策的重要领域,是公共政策中关于公民福利、社会公平的政策,旨在满足人们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是国民经济的二次分配,它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政策、劳动就业政策、教育政策、社区社会政策、公共住房政策、个人性社会服务政策等。 3、剩余性福利模式 是由维伦斯基和莱博提出来的社会福利的两种福利模型之一,也叫补缺型福利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只有在家庭和市场不能满足个人需要的时候,社会福利设施才介入运作,并且只该时暂时的。这种模式有种慈善和施舍的印迹,救助者被视为弱者,被贴上耻辱的标签。 三、简答 1、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客观方面:社会政策的需求情况、社会政策的成本与效果、社会政策的信息系统、社会政策的制定机制。主观方面:政府和政党的目标、政治领袖、政府职能部门、利益集团。 2、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有哪些主要环节? 一、确立社会政策议程 二、社会政策的方案设计 三、社会政策的可行性研究 四、社会政策的试点 五、社会政策的审批与文本发布 3、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有哪些责任和作用? 政府组织是一种公共性组织,它对福利领域的全面介入是现代社会政策产生的基础。没有政府部门对公共福利的干预,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社会政策。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是社会政策的发起者和实施者 (2)政府为社会政策行动提供资源支持

粤教版 信息技术 必修 4.1.3 认识程序中的基本元素 课程教学设计

4.1.3 认识程序中的基本元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认知:(1)掌握计算机程序中常用的常量、变量、函数、运算符、表达式语句等基本元素(2)能读懂简单的程序 情感: 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求表达式的值 教学难点:读懂简单的程序 三.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引入 同学们在读文章的时候一看就明白,那么程序代码却不是一下子就看明白,因为程序代码是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就象不同国家的语言有各自的字、词、句和语法规则一样,计算机语言也有它的基本组成元素和书写规定。要读懂和编写计算机程序就首先要懂得计算机语言中的这些元素和规则,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些常用的元素。 活动2【活动】常量 (1)常量:常量是在程序运行中不变的量, 常量的声明格式:Const常量名=值 字符型常量要用引号引起来 例题1、求圆的周长和面积中,完整的程序应该是: Private Sub Form_Click() Const pi=3.14 Dim r as single Dim p as single Dim s as single R=text1.text P=2*pi*r S=pi*r*r Text2.text=p Text3.text=s End Sub 任务一:请同学门指出以上程序中的常量。 活动3【活动】变量 (2)变量:变量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其值可以发生变化的量。使用变量前,一般必须先声明变量和其类型,字符型变量要跟“$”符号。 变量的声明格式:dim 变量名as 数据类型保留字 例题2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t As Integer s = 0 t = 1 For i = 1 To 100 s = s + (1 / i) * t t = -t Next i

认识程序的基本要素

《认识程序的基本要素(一)》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九十三中学黄劲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VB程序设计初步》第三节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VB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常量与变量、表达式等基本要素以及赋值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教学重点: 1、常量、变量的概念和作用,赋值语句格式及功能。 2、变量的命名规则。 教学难点: 1、赋值号的理解 2、变量的命名规则。 二、教学对象分析: 由于本次教学的学生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已初步了解了程序的作用、对VB程序设计有简单的认识;但对VB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规则了解甚少,对程序代码中出现的各种要素比较陌生,因此对程序代码本身所要表达的意思还不太清楚,对程序要完成的功能也不太明白。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动手能力也较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量、变量、表达式的含义和作用,了解赋值语句功能。 (2)熟悉变量的命名规则以及赋值语句的格式。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从简单问题出发,运用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观察、分析和实践等手段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体验程序解决具体问题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 四、教学策略: 由于本节课中所涉及到的内容都是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基本要素,概念性的知识较多,故结合程序实例来介绍,通过讲解、观察、比较、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常量、变量和表达式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对程序中的语句分析,让学生了解赋值语句的格式和功能。通过上机实践让学生尝试如何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程序,从中体会程序的作用和编写的一些要求。 课堂上采用以任务驱动式教学为主,演、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媒体选择: 1、多媒体网络课室、多媒体网络平台 2、大屏幕投影 六、教学过程: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本节课从简单的计算“圆的面积”的程序作为引入,通过分析程序中语句的组成,讲解常量、变量及表达式,通过不同的任务,让学生体会各个组成要素在程序中的作用,并从中慢慢理解并掌握程序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2、教学过程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包括哪些要素

物质资料生产三个基本要素 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主要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活动。它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主要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它分成两类:一类是未经人加工可直接纳入生产过程的自然物,如原始森林的树木、地下埋藏的煤层和矿石等;另一类是经过人的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如棉花、钢铁等原材料。 扩展资料 作用: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凭借他们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改进劳动资料,创造新材料,推动技术革命不断向前发展。

劳动资料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在生产力物的因素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劳动资料是人类支配和控制自然的强大手段,它的状况表明人类征服自然的水平。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往往是从劳动资料的发展开始的。劳动资料的改进和提高,还可以促使劳动者技术水平的提高,引起劳动对象范围的扩大。劳动资料不仅是衡量生产力发展的指标,而且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标志。 劳动对象是人类劳动加于其上的物质条件。它是生产力物质要素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没有劳动对象就不能进行生产,也就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劳动对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条件下,劳动对象的革命已成为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劳动对象范围的扩大和质量的改进,使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生产力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人类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社会政策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畴 1.政策 定义: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定义的三层含义: 第一,政策的主体可以是社会中的各种组织,但政府和政党的政策体系在社会中的影响最大;第二,政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以及围绕组织的目标而有序地处理各项日常事务;第三,政策包含了规则体系和各种具体的行动。 政策的基本特征: (1)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 (2)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 (3)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4)政策具有明确的行动容 2.制度 定义:“制度”(或“社会制度”)主要指一种规体系,以及与其相对应的结构(组织或群体等)和必要的物质条件。——辨析:而政策则是一个组织为达其目标而制定和实施各种规则和方案而采取的行动。 制度与政策不同之处(理解): 一,从基本视角上看,制度主要是指一套既定的规则、结构和行为规,而政策则主要是指一个组织在一个领域中的行动体系;(制度概念是从静态的视角,而政策概念则主要是从动态视角去反映一个领域的状况) 二,就规的要素而言,尽管政策和制度都包含了规的要素,但制度概念所反映的规要素主要是一种客观的、既定的规体系。而政策概念中的规要素主要是指一个组织制定和实施规的行动; 三,从产生的方式上看,制度即可以是自上而下规定的,也可以是以约定俗成的方式自然形成的;而政策则是一个组织有目的地制定和实施的。或者说,制度可以是自发和自然形成的,但政策却是人为的。 3.公共政策 定义: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核心特征:公共性 公共政策基本特点: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4.社会政策 定义(了解):政府或其他组织在社会公平等价值目标的指导下,为了达到满足民众基本需要、解决社会问题,进而维护社会稳定和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等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行动的总和。 社会政策实质: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社会政策根本特征:福利性

认知过程学习资料

认知过程

一、认知过程: 1、注意 注意的特征: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的分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 2、感觉 感觉的基本规律: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比、感觉的补偿、联觉3、知觉 知觉的特征: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4、记忆 记忆的分类: 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形象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根据信息加工和储存内容的不同: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根据时间的长短不同: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现 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①学习材料的性质 ②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③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④记忆的方法。 ⑤时间因素 ⑥识记的态度

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5、思维 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具体化和系统化。 思维的种类: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知觉思维、分析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再造思维、创造性思维、经验思维、理论思维。 二、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如何提高记忆)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三、复习方法: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7、掌握复习的量、坚持适度超额。(150%) 四、情绪情感过程: 情绪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五、意志过程:

生产关系各基本要素

(一)生产关系各基本要素(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原理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物质资料生产要消费生产资料;人口自身生产要消费生活资料;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与生产之间具有同一性,生产是消费(生产性的消费),消费也是生产(消费性的生产)。 2.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分配分为生产条件的分配和生产成果的分配。日常生活中,我们较多接触到的往往是生产成果的分配。其实,社会的分配是先有生产条件的分配,其次才是产品的分配。生产决定分配,而不是分配决定生产。“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就对象说,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就形式说,参与生产的一定方式决定分配的特殊形式,决定参与分配的形式。” 3.生产和交换(流通)的关系交换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中介环节。生产决定交换:“交换就其一切要素来说,或者是直接包含在生产之中,或者是由生产决定。”生产过程中和社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交换本身就属于生产,独立于生产之外的产品与消费者的交换也是由生产决定的。 如果没有生产的分工,也就没有交换;即使是私人交换也以私人生产为前提;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由生产的发展和结构所决定。交换反作用于生产,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既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又可以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使用于交换的产品需求增长,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 归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联系可以看出: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关系,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分配、交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任何把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割裂和并列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二)价格机制的相关原理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物价上涨可能有以下的情况:价值真正增加,就是说生产一件商品的平均劳动时间增加,在这件商品中含的劳动价值增加;商品供应少于需求,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商品成了稀有物品,价格自然上扬。当然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商家一起哄抬物价,造成供小于求的假象,使人以为商品中的价值增加,从而价格升高。 (三)结合物价上涨的社会现象予以分析1.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价格上扬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生产关系的链条出了问题?我们的社会生产是不 是不够?我们的交换、分配甚至是消费有不均衡和大量的泡沫?单从市场来看,是不是商家故意形成垄断,哄抬物价? 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从目前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状况看,中国宏观经济在快速的运行。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

社区基本要素

1.人口要素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口要素是社区的第一要素。对社区的人口要素进行分析主要从数量、质量、人口结构、分布和流动等方面进行。人口是社区发展的承担者,是社会生活的主体;社区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社区人口数量是指生活在某一时期社区的人数。人口数量决定了社区的社会关系的数量和复杂程度,它既是衡量社区规模的重要标志,又是确定社区层次的重要依据。人口质量是指一定时间、地域和一定社会制度下,人口群体所具有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人口质量既是社会进步的力量和基础,又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和表现。人口结构是指一定时间内社区人口的内部组合状态,如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民族、宗教等方面的情况。社区的人口结构有时间上的规定性,没有具体时间标志的社区人口结构是不存在的。人口分布是指居民及其活动在社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状况,即社区内人口的自然或地理分布情况,包括人口密度大小、距离、互相交往或与其他社区相互联系的方式。人口流动是指社区内居民数量的进出和增减,及其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 2.地域因素 地域是人们从事各项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是人们基本的生存空间,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作用形成的综合体。不同的地域会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别具一格的地域景观。地域要素是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相区别的根本之处,社区要素有一定面积的区域,有明确的地域界限。社区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包括地势、气候、动植物等,对整个社区的性质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3.组织要素 社区内成员必须在一定的社区组织的管理下生活,需要有一定的机构来协调人们的行为,这样就产生了社区组织,社区组织保证了社区内人们共同、协调地生活在一起,它也是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社区组织是指社区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以满足社区居民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种团体和机构。根据社区内组织的人际关系性质的不同,社区组织可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大类。正式组织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严格的组织制度、体系和运行方式,以及组织的场地、设备、资源等特点,如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服务中心、工作站、银行、学校等;非正式组织具有自然形成、规模较小、组织规范约束力弱、成员间关系紧密和认同感强等特点,如社区合唱团、舞蹈队等。 4.文化要素 社区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区成员在社区社会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社区文化反映了社区的地域特点、人口特性以及居民长期共同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全部,包括社区内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地方语言和特定象征等内容。社区内人们在经常性的互动中,逐渐产生共同的、特有的行为规范和观念。社区文化能使社区成员获得相似的行为或价值观念,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并使社区产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5.心理要素 社区居民在情感和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社区产生的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被称为社区的心理要素。不同社区的不同结构会对社区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人们对生活的社区会产生或自豪或羞耻的情感,这就是社区的归属感;一个人与他人互动,把自己看成是社区的成员并承担着一定的义务,这就是社区的认同感,它既与社区特有的风土地貌相联系,更与血缘、地缘、业缘等所结成的

软件工程课后作业

第1次作业 路松峰_20140062 2018-07-29 10:32:40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是关于软件生产的各个方面的工程学科。 二、判断题 1、软件危机的主要表现是软件需求增加,软件价格上升。 正确 2、软件就是程序,编写软件就是编写程序。 错误 三、选择题 1、用来辅助软件开发、运行、维护、管理、支持等过程中的活动的软件称为软件开发工具,通常也称为( A )工具。 A. CASE B.CAI C. CAM D. CAD 2、在下列选项中,( C )不是软件的特征。 A.系统性与复制性 B.可靠性与一致性 C.有形性与可控性 D.抽象性与智能性 3、软件工程的三要素是( B ) A.技术、方法和工具 B.方法、工具和过程 C. 方法、对象和类 D.过程、模型和方法

1、快速原型模型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软件产品的开发基本上是线性顺序进行的。 2、什么是模型? 模型是认识客观事物时,用文字、符号或者图表等进行简化问题描述的一种方式。 二、判断题 1、在软件开发中采用原型系统策略的主要困难是成本问题。 正确 2、软件过程改进也是软件工程的范畴。 正确 三、选择题 1、包含风险分析的软件工程模型是( D )。 A.喷泉模型 B.瀑布模型 C.增量模型 D.螺旋模型 2、软件过程是( C )。 A.特定的开发模型 B.一种软件求解的计算逻辑 C.软件开发活动的集合 D.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3、CMM模型将软件过程的成熟度分为5个等级。在(B )使用定量分析来不断地改进和管理软件过程。 A.管理级 B. 优化级 C. 定义级 D.可重复级

社会工作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 社会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或者说是同服务对象一起工作。社会工作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过程。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活动,社会工作由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念、工作方法和社会互动等几个基本要素构成。 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也称受助者、案主或工作对象)是社会工作者直接服务或帮助的对象。服务对象的概念把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看做是提供服务,接受服务者即服务对象。而受助者这一概念反映的是社会工作者向对方提供帮助,对方是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实际上,在社会工作中,提供帮助与提供服务具有基本一致的含义,即当事人遇到比较大的、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需要别人帮助和支持。 服务对象或受助者的存在是社会工作得以发生的基本前提。没有服务对象或受助者,没有他们遇到的问题,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对象,失去了必要性。所以,服务对象是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正如前面已经说过的,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不只是个人,还可能是家庭、群体和社区。不应把他们看做是被动接受帮助的人,而应该把他们看做是有主动性、有潜能的人。 社会工作者 没有社会工作者就没有社会工作,所以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或者可以说,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受助者)是社会工作的两个缺一不可的要素。 社会工作是专业助人的活动。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了解、评估服务对象的困难与需要,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通过与对方的相互配合与合作,达到助人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助人行动的主体,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没有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就不会发生。 社会工作者是接受一定的专业教育或培训从事职业化社会服务的人。社会工作者的素质、能力和经验直接影响着社会工作的进程和成效。应该说明的是,社会工作者不只是一个个体概念,它也是一个群体概念。从事社会工作的不只是指单个的社会工作者,也指一个机构和一个团队。 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它包括社会工作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和服务对象的看法。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即以帮助他人、服务于他人、促进社会福利和社会公正为自己行动的目标。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因为社会工作是在其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社会工作作为专业的、职业性的助人活动,只有在牢固的价值观的指导下才会自觉地、持久地进行,才会尽最大可能去帮助他人、服务于工作对象。由于社会工作是一种真心实意的服务,而不是社会工作者要行使手中的权力,所以利他主义的价值观十分重要。价值观不仅表现在社会工作者对自己工作的看法上,更反映在他的全部工作之中。专业助人方法 社会工作是专门的助人活动,助人方法作为达到助人目的的手段和措施,在服务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工作的助人方法不只是指在实际工作中所使用的一般方法,而且指社会工作者群体在长期的助人实践中形成的、经过实践检验后行之有效的做法,它们作为一种知识被社会工作者共享,并有效地支持着社会工作者的实践。科学的助人方法是现代社会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以至于有相当多的社会工作者认为社会工作的核心就是一整套助人的方法。特别是在微观社会工作中,助人方法更凸显出其重要性。从大的角度来说,社会工作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几种,它们之中的每一个又由多种具体的方法组成。专业助人方法是社会工作者的基本功,也是社会工作者区别于一般助人者的明显之处。 助人活动 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依据其价值观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动,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及合作的过程。助人或服务活动将受助者的需求与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活动连

《社会政策》期末复习题

2013秋《社会政策》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工业社会的社会政策主要是在()时期形成的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20世纪中期; D.18世纪 2.对政策文本中的歧义性语言、非大众化的专业术语以及一些模糊性语言作出具体的解释是(A)。 A.语义解释 B.操作化解释 C.狭义解释 D.扩张解释 3.李普斯基认为,影响政策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政策之间的不协调性 B.行政系统之间的复杂性 C.基层官僚的生存策略 D.政治家之间的利益分肥 4.一些政策方案可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风险,必须对各个备选方案的风险强弱程度、防范措施的准备程度进行分析评估,从中选择风险最小的政策方案,这是(D)。 A.价值标准 B.成本-效益标准 C.可行性标准 D.风险标准 5.储蓄保险型保健计划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雇员和雇主双方缴费,以雇员的名义建立保健储蓄账户,用于支付个人及家庭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度。(D)是这一类型的代表。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新加坡 6. 狭义社会福利服务是针对特殊群体(B)的专业服务和生活照料。 A.社会需求 B.个人生活需求 C.公共需求 D.社会发展 7.下列关于社会救助的观点不正确的是(A)。 A.社会救助的对象是普遍性的 B.社会救助的标准是低层次的 C.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统一的财政拨款 D.社会救助水平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8.1990年代,在教育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中国逐步建立了(D)的教育经费体制。 A.以教育税费为主,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为补充 B.以非义务阶段学杂费为主,社会捐资集资办学为辅 C.以教育税费为主,社会捐资集资办学为补充 D.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以教育税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教育基金等为补充 9.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就业政策是(C)。 A.计划配置就业 B.全员就业 C.市场主导、政府支持 D.就业终身制 10.(),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全国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汇报提纲》,正式宣布将实行住房商品化的政策,提出个人可以新建、购买、拥有住房。 A.1979年 B.1980年 C.1982年 D.1988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