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疗卫生:护理学基础知识之基础护理学知识点问答汇总

医疗卫生:护理学基础知识之基础护理学知识点问答汇总

医疗卫生:护理学基础知识之基础护理学知识点问答汇总

医疗卫生:北京卫生人才网为广大备考医疗卫生的考生提供护理学基础知识之基础护理学知识点问答汇总,通过汇总护理学基础知识的问答题帮助考生掌握基础护理学的知识点。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问答(一)

1.简述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

解答: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是帮助个体和人群减轻痛苦;维持健康;恢复健康;促进健康。

2.请简述对健康有影响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哪些?

解答: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人际关系、

3.请简述护理人员在保护环境维持人类健康中所应承担的职责是什么?

解答:(1)帮助发现环境对人类的不良影响和积极的影响。

(2)告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有害物质。

(3)加强宣传保护环境资源,采取措施预防环境的不良因素对健康的威胁。

(4)与卫生当局共同协作,提出住宅污染对健康的威胁。

(5)帮助社区处理环境卫生问题。

(6)参加研究和提供措施,以早期预防各种有害于环境的因素。

4.良好医院环境的要求是什么?

解答:良好医院环境的要求是:保证病人安全;满足病人舒适需求;保持病室的整洁和安静

5.医院适宜的温度是多少?过高或过低会带来什么影响?

解答:(1)医院适宜的温度是:一般病室的℃保持在18~22℃;新生儿、老年科室及治疗检查时温度保持在22~24℃。

(2)室温过高会使神经系统受到限制,干扰消化及呼吸功能,不利于体热的散发,使人烦躁,影响体力恢复;室温过低则因冷的刺激,使人畏缩,缺乏动力,又可能会造成病人在诊护理时受凉。

6.何谓湿度?适宜的病室湿度是多少?过高或过低会带来什么影响?

解答:(1)湿度一般指相对湿度,即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量与其饱和是含量的百分比。

(2)适宜的病室湿度为50%~60%。

(3)当湿度过高时,蒸发作用减弱,可抑制出汗,病人感到气闷不适,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对患有心、肾疾病的病人尤为不利;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引起口干舌躁,咽痛,烦渴等表现,对呼吸道疾患或气管切开病人不利。

7.为什么室内要保持通风?

解答:室内通风可以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调节室内温湿度,增加病人舒适感,降低室内空气污染,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8.通风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通风多少时间就可达到置换空气的目的?

解答:通风的效果与通风的时间、室内外温差的大小、气流的速度、通风面积有关。一般情况下通风时间为30min就可达到置换室内空气的目的。

9.何谓噪音?医院白天的噪音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解答:噪音是指凡与环境不协调的声音,患者感觉不愉快的声音均为噪音。WHO规定:医院白天的噪音强度在35-45dB内。

10.医院为控制噪音,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做到哪“四轻”?

解答:医院为控制噪音,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问答(二)

1.如何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安静、舒适的物理环境?

解答: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安静、舒适的物理环境包括:

(1)空间:为了保证病人有适当的活动空间,以及方便治疗和护理,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1m。床与床之间应用围帘遮挡。有条件的医院可提供一个供病人看书、会客的场所等。

(2)温度:一般病房温度保持在18~22℃。新生儿、老年人、手术室的温度可适当升高保持在22~24℃较为适宜。

(3)湿度:病室湿度以50%~60%为宜。过高过低均会给病人带来不适。

(4)通风:病室内应每天定时通风换气,一般情况下,开窗通风30min即可到达置换室内空气的目的。通风时注意保护遮挡病人,避免直接吹风。

(5)光线:协助病人道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但应避免光线直接照射病人的眼睛,以免引起目眩。楼梯间、治疗室、抢救室、监护室内的光线要明亮,普通病室除有吊灯外,还应有床头灯、地灯装置,以保证病人自用和夜间巡视时进行工作,又不影响病人的睡眠。

(6)音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噪音的标准,白天医院较为理想的噪音强度维持在35~45dB。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护理人员在说话、行动和工作时应注意尽量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另外,病室的门窗和桌、椅脚应钉上橡皮垫,推车的轮轴应定期检查并润滑,以减少噪音的产生。同时要向病人及家属宣传保持病室安静的重要性,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在床头增设耳机装置,通过医院广播,播放轻松愉悦的节目,既丰富病人的休养生活,又减少寂寞感的产生。

(7)装饰: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根据各病室的不同需求来设计和配备不同颜色,并应用各式图画、各种颜色的窗帘、被单等来布置病室。如儿科病室可用暖色系及卡通图片装饰,减少儿童的恐惧感,增加温馨甜蜜的感受。手术室可选用绿色或蓝色装饰,可使病人产生安静、信任的感觉。另外在病室的走廊适当摆放一些绿色植物、花卉盆景等以美化病室环境。在病室的周围栽种树木、种植草坪和修建花坛、桌登等,供病人休息、散步和观赏等,为病人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休养环境。

2.如何满足病人在医院环境中人际交往的需要?

解答:帮助病人满足在医院环境中的人际交往需要:

(1)创造和谐的护患关系。

(2)建立良好病友关系。

(3)鼓励病人与其他人员的沟通和交往,提倡病友间的互相照顾和帮助。

3.护士应提供哪些帮助?使病人和家属尽快理解、熟悉、遵守院规,适应医院环境?

解答:护士应提供以下帮助,是病人和家属尽快理解、熟悉、遵守院规,尽快适应医院环境:

(1)耐心解释相关的院规和遵守院规的意义,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理解。

(2)允许病人对周围环境有部分的自主权。

(3)满足病人需求,尊重探视人员。

(4)提供有关医疗护理及其他信息。

(5)尊重病人的隐私权和保密权。

(6)鼓励病人自我照顾。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问答(三)

1. 一般病人入病区后的护理内容有哪些?

解答:①准备床单位。

②迎接新病人。

③测量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需要时测量身高。

④通知医生诊视病人,必要时协助体检或治疗。

⑤填写住院病历和有关护理表格。

⑥做好介绍与指导。

⑦按医嘱执行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通知营养室准备膳食。

⑧进行入院护理评估。

2. 简述特别护理的适用对象及护理内容。

解答:(1)使用对象:病人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以便进行抢救。如严重创伤、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灼伤,以及某些严重的内科疾患等。

(2)护理内容:

①安排专人24h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

②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逐项填写特别护理记录。

③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和用物。

④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3. 病人出院前的护理内容有哪些?

解答:(1)通知病人与家属:护士根据出院医嘱,将出院日期提前通知病人及家属,协助其做好出院准备。

(2)评估病人身心需要:出院前护士应对病人的身心状况进行评估,并填写病人出院护理评估单。适时进行恰当的健康教育,指导病人出院后在休息、饮食、用药、功能锻炼和定期复查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给予安慰与鼓励,增强其信心,以减轻离开医院所产生的恐惧与焦虑。

(3)征求病人及其家属意见,以便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 举例说明支撑面的大小与稳定度的关系。

解答:支撑面的大小与稳定度成正比,如用一只脚站立时,由于支撑面小,人体站立不稳,为了维持平衡稳定,人体必须采取两脚站立,扩大支撑面;而老年人站立或行走时,为了增加稳定度,防止跌倒,常使用手杖以扩大支撑面。

5.王先生,36岁,由于车祸急诊入院,怀疑颈椎损伤,左下肢开放性骨折。病人经急诊室抢救后病情基本稳定,现要护送病人入病区。

(1) 采用何种搬运法搬运病人?如何搬运?

(2) 如何护送病人入病区?

解答:王先生经急诊室抢救后病情基本稳定,现要送病人入病区。

(1)采用四人搬运法。在平车上垫木板,固定好病人骨折部位。搬运时移开床旁桌椅,松开盖被,在病人腰臀下铺帆布中单。搬运者甲站在床头托住病人的头、颈、肩部;乙站于床尾托住病人的两腿;丙、丁二人分别站于病床及平车两侧,紧紧抓住帆布中单四角,四人同时抬起将病人轻放于平车上。搬运时腰保持病人头部处于中立位,并沿身体纵轴向上略加牵引颈部或由病人自己用双手托起头部,缓慢移至平车中央,病人取仰卧位,并在颈下垫小枕或衣物,头颈两侧用衣物或沙袋加以固定,保持头颈中立位,盖好盖被。

(2)护理人员携病历用平车护送病人入病区;护送途中注意安全和保暖,继续输液和给氧等治疗措施;护士站在病人头侧,便于观察病情、病人面色、呼吸及脉搏的变化;护送时还应注意病人卧位舒适,保持头颈中立位,防止骨折部位受压。护送病人入病区后,与病区值班护士就病人的病情、治疗护理措施、个人卫生情况及物品进行交接。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问答(四)

1.病人因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时应采取哪种卧位?为什么?

解答:(1)病人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时,应采取半坐卧位。

(2)因为由于重力,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脏器内,可使静脉回流减少,从而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半坐卧位使胳肌位置下降,有利于呼吸肌的活动,利于气体交换,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困难。

2.如何评价保护具使用是否正确?

解答:(1)使用约束带前应向病人家属解释清楚。

(2)在可用可不用情况下尽量不用。

(3)只宜短期使用,注意病员的卧位舒适。

(4)使用约束带应衬垫好,松紧适宜,定时放松,按摩局部,促进血液循环。

(5)使病人肢体处于功能位置。

3.简述护理不舒适病人的原则。

解答:(1)预防为主,促进病人舒适。

(2)加强观察,及时发现不舒适的原因。

(3)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轻不舒适。

(4)互相信任,给予心理支持。

4.病人张某,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呼吸极度困难不能平卧而焦虑不安,作为值班护士你认为应帮助其取何种卧位?说明病人卧位的性质以及采用此种卧位的原因及方法。

解答:(1)应给此病人采取端坐卧位。

(2)卧位性质:属于被迫卧位。

(3)采取端坐位的原因,此种卧位,可减轻病人的呼吸困难,因为坐位可使静脉回流血减少,从而减轻肺部淤血,同时可使胳肌下降,有利于呼吸肌的活动,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困难。此体位较高要注意安全,必要使使用床档予以保护。

(4)采取端坐位的方法:病员坐在床上,身体稍向前倾,床上放一跨床桌,桌上放软枕,病员可伏桌休息,并用床头支架或靠背架将床头抬高,使病员的背部也能向后靠。

5.病人李某,男、42岁,在高空作业时不慎坠落,诊断为颈椎骨折,左下肢骨折,行颅骨牵引,左下肢石膏固定,留置导尿,静脉输液,为病人翻身时,应注意什么?

解答:该病人有颅骨牵引: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下肢石膏固定:翻身后应将伤口侧处于适当位置,防止受压;留置导尿管和输液导管:翻身前应将各种导管安置妥当,翻身后应检查导管是否脱落、移位、扭曲、受压,以保持通畅。翻身时,护士应注意节力,让病人尽量靠近护士,使重力线通过支撑面保持平衡,缩短重力臂,达到省力。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问答(五)

1.压力蒸汽灭菌过程应注意哪些事项?

解答:(1)器械或物品灭菌前必须洗净并晾干或擦干。

(2)灭菌包的体积不大于30cm×30cm×25cm。

(3)灭菌包放置合理,各包之间留有空隙,布类物品放于金属、搪瓷类物品之上。

(4)盛装物品的容器应有孔,必要时将容器盖打开,以利于蒸汽进入。

(5)被灭菌物品待干燥后才能取出。

(6)随时观察压力及温度情况。

(7)定期监测灭菌效果。

2.简述化学消毒灭菌剂的使用原则?

解答:(1)根据物品的性能及不同微生物的特性选用恰当消毒剂。

(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3)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并定期检测,调整浓度。

(4)待消毒的物品必须洗净、擦干。

(5)消毒液中不能置放纱布、棉花等物,因这类物品可吸附消毒剂,降低消毒效力。

(6)消毒后的物品须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方可使用,以免消毒液刺激组织。

3.皮肤消毒为什么不用95%乙醇?

解答:95%乙醇能使菌体蛋白迅速凝固,形成坚固的菌膜,影响乙醇渗透到菌体内,降低灭菌效果。

4.同一温度条件下,为什么湿热灭菌较干热灭菌效果好?

解答:湿热消毒灭菌是由空气和水蒸气导热,传热快,穿透力强,透入菌体后,可使菌体胞膜膨胀、破裂,原浆流出,受热凝固变性。同时蒸汽具有潜热,能迅速提高灭菌物品的温度,从而加强了灭菌的效果;干热消毒灭菌是由空气导热,传热的速度较慢,故必须提高温度和延长消毒时间,才能达到灭菌的目的。在同一温度下,如:100℃,一般繁殖体在干热下需经1h才可被杀灭,而湿热煮沸消毒只要5~10min即可杀灭。所以,湿热灭菌较干热灭菌的时间短,效果好。

5.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解答:(1)环境清洁宽敞:环境要定期消毒,操作半小时需停止扫地、更换床单等工作,减少走动,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2)无菌操作前,工作人员要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3)物品管理有序:①无菌物品必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且有明显标志。②无菌物品不可暴露于空气中,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③无菌包外需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④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⑤无菌物品一经取出,虽未使用,也不得放回无菌容器内。⑥物品疑有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

(4)明确无菌区与非无菌区: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

(5)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