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第四章

心理学第四章

心理学第四章
心理学第四章

第二部分心理学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一、名词解释

1、感觉:是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观察:是指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并且贯穿着积极思维的知觉。

4、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间限:差别感受性是指刚感觉察出最小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间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5、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间限:是指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间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二、填空题

1、窥一斑而知全豹体现的心理学原理是(知觉得理解性)。

2、良好观察的品质包括主动性、客观性、精细性、动态性。

3、感觉阙限是刚刚引起感觉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性。

4、感觉作用作用的一般规律是微弱的刺激能提高其他感觉的感受性,强烈的刺激则会降低其他感觉的感受性。

5、知觉有选则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四个特征。

6、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在一定时间内,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为知觉的对象,把它们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7、感受性的变化主要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相互作用、联觉,感受性变化受后天生活条件和劳动实践的影响。

三、选择题

1、(感觉)是比较简单的心理过程。

2、感觉属于(认识过程)

3、下列哪一种感觉属于外部感觉(联觉)。

4、下列哪一种感觉属于内部感觉(机体觉)。

5、感觉适应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或降低)。

6、视觉的明适应是感受性的(降低)。

7、看到一面红旗,这时心理活动是(感觉)。

8、观察实质上是一种(知觉)。

9、能够察觉出两个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的能力,叫做感觉的(差别敢受性)。

10、知觉时把对象丛背景中分离出来,这是知觉的(选择性)。

11、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指的是社会知觉中的(晕轮效应)。

12、甜甜的话语,情情的音乐,体现的是感觉的(联觉)现象。

13、军事上的伪装是运用了知觉的(选择性)。

四、判断题。

1、感觉对比是指相同的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分析器而引起感觉性变化的对象。(NO)

2、当人的某种感觉失缺后,可以用其他的感觉来补偿。(YES)

3、感觉和知觉是没有联系的两个独立的心理过程。(NO)

4、在相对固定的背景下,活动的事物容易被感知。(YES)

5、人的感觉性是天生的,它并不能随生活实践的增多而改变。(NO)

6、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转换的。(YES)

7、人的感觉器官只能接受特定的刺激的作用,否则就不进行反映。(NO)

8、人的感觉性是由感觉阙限来衡量的,它们之间成正比关系,感觉性好,感觉阙限就大。(NO)

9、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这种心理现象称为适应现象。(YES)

10、下雨时,我们把落下的一个雨点看成一条线,这是一种错觉。(NO)

11、明适应是指由于光刺激的持续作用而视觉感受性下降的一种现象。(YES)

五、简答题

1、运用感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的方式有哪些?

答:教学中通常采用以下几种直观方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2、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1)有名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

2)有必要的知识准备。

3)有周密的观察计划。

4)要做好观察记录。

5)要巩固观察的结果。

3、感知觉的关系如何?

答:联系:(1)二者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都属于感性认识阶段(2)感觉是知觉

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3)感知觉密不可分,单纯的感觉很少存在,它是以知觉的形式反映事物的,一般统称为感知。

区别:(1)反映的形式不同:感觉是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2)产生的过程不同: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共同活动的结果。(3)依赖的因素不同:经验在感觉中可有可无,感觉更多的依赖于客观刺激物的性质,而经验却是产生知觉不可缺少的条件。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练习题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晚期 2.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A.学习需要 B.学习动机 C.学习迁移 D.学习期待 3.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4.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A.内部动机 B.直接动机 C.外部动机 D.一般动机 5.林林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而认真学习,他的学习动机表现为()。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求知欲 6.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标准是()。 A.社会意义 B.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C.个人的前途 D.动力来源 7.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是()。 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低级动机 D.外部动机 8.阿特金森以为个体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

是()的动机。 A.追求利益 B.追求刺激 C.避免困难 D.避免失败 9.以下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 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读书是一种乐趣 C.“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0.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 A.格式塔派 B.认知派 C.联结派 D.建构派 11.学习动机有高尚与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是学习动机的()。 A.作用 B.社会意义 C.动力来源 D.个人的前途 12.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或学习名次结果的兴趣的动机是()。 A.高尚的动机 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低级的动机 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13.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学习动机是()。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内部动机 C.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D.外部动机 14.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追求刺激的倾向 C.追求成功的倾向 D.回避困难的倾向 15.维纳认为,学习动机中“稳定的内部因素”是指()。 A.努力 B.能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6.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则他的学习动机是()。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外部动机

04第四章个性心理(心理学基础)

第四章个性心理 第一节需要、动机与兴趣 一、需要 (一)需要的概念: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需要是活动的原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二)需要的种类 对需要种类的划分有不同的角度,通常从需要的起源和需要的对象两个角度进行分类。 1、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需要的起源) 生理需要是为保存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种族延续所必需的。生理需要包括:①维持有机体内不平衡的需要,如对饮食、运动、睡眠、排泄等需要;②回避伤害的需要,如对有害或危险的情景的回避等;③性的需要,如配偶、嗣后的需要。生理需要是生而有之的,人与动物都存在,但人与动物表现在生理上的需要是有本质区别的。人的生理需要已被深深地烙上社会的痕迹,已不是纯粹的本能驱动。 社会需要使人们为了提高自己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而产生社会性需要,包括对知识、劳动、艺术创作的需要,对人际交往、尊重、道德、名誉地位、友谊和爱情的需要,对娱乐消遣、享受的需要等。它是人特有的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高级需要。人的社会需要因受社会的背景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而有显著的个别差异。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需要的对象) 物质需要是指人对物质对象的需求,包括对衣、食、住有关物品的需要,对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的需要。物质需要是一种反映人的活动对于物质文明产品的依赖性的心理状态,因此,物质需要既包括生理需要又包括社会需要。 精神需要是指人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求,包括对知识的需要、对文化艺术的需要、对审美与道德的需要等。这些需要既是精神需要又是社会需要。 对需要的分类,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如为了满足求知的精神需要就离不开对书、笔等学习工具的物质需要;对食物的需要虽然是生理需要,但其对象的性质又是物质的。因此不同种类的需要之间是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的。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该理论将需要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 1、基本内容 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顺序及强弱顺序,把需要归纳为5个基本层次: (1)生理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生存就成了问题。

心理学 第四章

第四章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 ㈠动机以及功能 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具有的三种功能:①激活功能;②指向功能;③强化功能。 ㈡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不表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看两者互相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⒈学习需要内驱动力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主要体现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动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动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动力和附属的内驱动力。 ①认知驱动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②自我提高的内驱动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是把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③附属内驱动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地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自我提高和交往的内驱动力都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认知驱动力、自我提高内驱动力和附属内驱动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 ⒉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评估。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诱因是指能够及其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凡是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即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的刺激物称为积极诱因。 消极的诱因可以产生负性行为,即离开或回避某一目标。 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 ㈠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 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㈡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远景的简介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的。 ㈢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外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往往是以学习行为为中介的。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既一致又不一致。 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正向一致)相反,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也不好,其学习效果差(负向一致) 不一致的情况: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负向不一致)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正向不一致)。 两者关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 2.心理过程包括什么: 知觉,情绪,意志力 3.个性心理包括什么: 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4.心理学流派以及代表人物和观点: 一、构造主义:冯特【1879,德国,莱比锡,现代心理学】,铁钦纳 (1)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成三个部分:感觉,表象,情感。 (2)内省法 二、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1)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流】(2)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三、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 (2)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实验方法 (3)环境决定论 四、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1)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五、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奥地利】,荣格 (1)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 (2)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5.研究方法有哪几种,哪些可以探索因果关系,哪些不能探索【除实验法外,其他方法均不能探索因果关系。】 一、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 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二、心理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 方法。 (1)基本要求: ○1信度: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 ○2效度:一个测验有效的测量了所需的心理品质 三、相关法:事物间的一种关系。 四、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 (1)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也进行的。

(2)自然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 【自变量或独立变量:能够引起心理或行为变化的主观条件。 因变量或依从变量:这些条件引起的心理或行为的变化。】五、个案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 心理现象的原因。 6.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是?前两个势力是? 第三势力: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 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 第二章: 1.神经元的构成: 胞体,树突和轴突 2.大脑皮层的构成: 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3.大脑的偏侧化: P75【结构和功能】 结构:(1)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 功能:(1)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 (2)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则定位于右半球。 (3)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化并不是绝对的。 4.联结大脑半球的组织是? 胼胝体 5.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 (1)电传导: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 ○1服从全或无法则,即神经反应的强弱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弱而改变。(2)化学传导:神经元之间传导 ○1在突触间传递,借助神经递质。 【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最简单的一种神经回路就是反射弧】6.神经元之间的结构: 突触(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 7.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皮下中枢: 下丘脑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机能上具有拮抗性质,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抑制】 第三章

《教育心理学》教案第四章 学习动机及其激发

课程教案设计首页

一、导入 每位老师都认同,对于学习的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过分! 然而,学生眼中的学习呢? 用图画和图片反映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态。 探讨: 为什么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变得被动、沮丧? 二、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有机体的行为被内驱力所激起,并指向一定的诱因就是动机状态。 ◇使有机体产生动机的过程叫做激励。 动机的作用/功能: ◎激发功能 ◎定向功能

◎强化功能 动机——激发、定向和维持有机体行为的心理过程。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探讨:学习动机越强越好吗? 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三)学习的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及有关研究 (一)外部强化 行为主义提倡通过外在诱因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学校中获得奖励(如高分、奖品、赞扬、给予权利或荣誉称号等)的学生将会产生进一步的学习动机;没有得到强化的学生将不会产生动机;被惩罚(训斥、被嘲笑、剥夺权利、低分等)的学生则可能逃避学习。 强化: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 强化的依随性——强化总是伴随着反应之后而出现,强化与反应之间的这种依随关系称为强化的依随性。 普雷马克原理——又叫“奶奶的规则”,即一个经常出现的或较喜爱的活动可以作为强化物去强化一个较少出现的或较不喜欢的活动。 运用强化的注意事项: 必须是先有行为,后有强化,这种前后关系不容颠倒。 必须使学生在主观上认识到强化与他的学习行为之间的依随关系。 必须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去强化相对不喜欢的活动,而不能相反。

心理学基础第四章 参考答案

第四章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CABBB 6-9.DABD 二、多选题 1.ABD 2.ABCD 3.ABCD 4.ABC 5.ABC 三、填空题 1、行为或行为潜能 2、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条件刺激 3、观察学习 4、连续强化、间隔强化 5、认知地图、位置学习实验 6、观察学习 7、替代强化 8、替代 四、判断正误 1、正 2、误。“负强化”改为“消退” 3、正 4、误。“正惩罚”改为“负惩罚” 5、误。“分化”改为“泛化”。 6、正 7、误。“经典”改为“操作” 8、正 五、简答题答题要点 1、答:学习是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的变化的过程。 学习的特征: 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 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 2、答:强化原理是斯金纳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利用斯金纳的强化原理对个体进行训练是一种重要的行为训练方法。 (1)斯金纳的强化原理 斯金纳认为,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就叫做织。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物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且有助于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物或事

件。强化物每在相应的操作反应行为之后出现一次,我们就说这一操作反应行为得到一次强化。 ○1强化的类型。斯金纳按照强化的性质将它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类型。在建立操作反应时,如果呈现某一后继的强化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这一反应就称为正强化;如果撤去某一刺激物,有机体的反应概率增加,这一反应就称为负强化。 ○2强化程式。斯金纳认为,最有的强化程式有四个:第一,定时距强化程式。第二定比率强化程式。第三变时距强化程式。第四变比率强化程式。 (2)强化程序安排 案例:张栋上小学三年级,最喜欢的课外活动是玩电子游戏。在此之前,他的成绩一直很好,学习和玩游戏两不误。但到了三年级下学期,学校的几次竞赛他都滑取得理想的成绩,于是,老师建议张栋减少玩游戏的时间。以往,张栋每天下午四点半放学回家,先玩游戏到六点半,爸妈回来后吃饭,吃完饭就七点半,再开始写作业,一般八点半能完成,然后看电视或再玩一会儿游戏,九点开始洗澡。 根据以上案例,可按照以下程序来逐步控制张栋玩游戏的时间。 ○1确定最终行为目标。本案例的最终行为目标是逐渐减少玩游戏的时间 ○2确定基准线。如每阶段减少玩游戏的时间至少半小时。 ○3划分阶段。本案例划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行为达标以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训练。 第一阶段:取消八点半到九点的玩游戏时间,改为读书。 第二阶段:下午四点半至六点半之间的玩游戏时间缩减到六点费事,剩余时间为写作业、读书和户外活动。 第三阶段:下午四点半到六点半之间玩游戏的时间缩减到五点半结束,剩余时间为写作业、读书和户外活动。 第四阶段:下午四点半到五为半之间玩游戏的时间缩减到五点结束,剩余时间为写作业、读书和户外活动。 最后控制在每天只玩半小时的游戏。 上述四个阶段,周一到周五之间犯一次就取消双休取消双休日玩游戏的权利。 ○4选择强化物。如双休日的玩游戏权利,双休日不上学,这对张栋是很有效的强化物。 ○5安排后果。严格执行规定,如有违反,取消强化物。 ○6评估效果。对前四项进行评估,呼气良要及时调整。 3、答:(1)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所谓完形,也称“格式塔”,指的是一种心 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一切学习,其实质艾在于通过对情境中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理解而构造完形,学习并非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2)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顿悟是指对情境的突然理解。学习的顿悟说,又称完形说,它与桑代克的联结说针锋相对。顿悟说否认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系,强调二者以意识为中介。 4、答:(1)道德行为是通过改变学习,模仿学习而形成和发展的,起决定因素的是环境、 社会文化、榜样、强化等。 (2)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社会学习的结果,不存在固定不变的阶段性和顺序性。 (3)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是社会学习的最重要形式。它包括注意、保持、行为再生和动机四个过程。

普通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1、心理与行为之间是什么关系? 心理不同于行为,又和行为有密切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2、人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是什么关系?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总之,无意识活动也是人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人借助于它来回答各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应的整个过程或它的个别阶段。在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是紧密联系着的。意识和无意识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9、小脑有哪些功能? 答:小脑功能主要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功能; 与某些高级的认真功能也有关系; 小脑损伤后,一些简单的动作也无法做出且会产生口吃,阅读困难等。 。 10、什么叫边缘系统?它在人的心理行为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答: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缘,有一些结构,它们组成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叫边缘系统;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附近的大脑皮层、以及丘脑、丘脑、丘脑下部、中部内侧被盖等 边缘系统与动物的本能有;支配动物的喂食、攻击、逃避危险、配偶活动等

边缘系统中的海马在记忆中起重要作用,海马损坏,空间信息记忆和时间编码功能就会被损坏;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与情绪有密切关系;其中的扣带回与注意有密切的关系。 11、试述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 答:◆ 初级感觉区:它们(眼睛、耳朵、皮肤表面和内脏)是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区域。 ◆ 初级运动区: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它的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 言语区:对大多数人来说,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脑区组成。若损坏了这些区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失语症。 ◆联合区:从系统发生上来看,联合区是大脑皮层上发展较晚的一些脑区。依据联合区在皮层上的分布和功能,可分成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和前额联合区。感觉联合区受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不识症”;运动联合区负责精细的运动和活动的协调;前额联合区可能与动机的产生、行为程序的制订及维持稳定的注意有密切关系。 12、关于脑的机制系统说,有心理学家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试问由哪些部分组成?彼此之间的关系是? ◆ 鲁利亚根据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 动力系统也叫第一机能系统: 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 提供各种活动所需动力(~ o ~)~ 信息处理系统也叫第二机能系统: 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作用就是接受刺激并进一步加工储存。 行为调节系统也叫第三机能系统 :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直接调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反映,实现对运动的组织

设计心理学第4章

第四章人的个性心理 一概念: 人的个性心理: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把需要、动机、兴趣、气质及性格等心理要素称为人的个性心理。 需要:是对有机体的匮乏或失衡进行补充与满足的心理趋势。是保持体内物质相对平衡,维持生存的行为。 动机:是指激发,指引,维持或抑制心理活动和意志行为活动的内在动力 兴趣:是人们在研究事物或从事活动时产生的心理倾向,是激励人们认识事物与探索真理的一种动机,也是一种肯定的情绪体验 气质:是指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知觉,思维,情绪及意志等心理过程的强弱,快慢,稳定与否的动力特征,以及心理活动对客观或主观世界的倾向性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在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里特征 性格的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共存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 二问答题: 1 简答人的需要分类与趋向 人的需要是复杂的,设计心理学依据人们的需要,做了如下的分类: 1)物质的需要,人类在衣食住行及各种活动中所依赖的实在物质形成的物品,是人类的物质需要,包括产品的功能实用性、使用简便性、安全可靠性、经济耐用性等。 2)精神的需要,人类在各种心理活动中的意识抽象需要,如在对精神产品使用的过程中满足对情感的交流、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进行娱乐休闲的需要。 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解为以下七个层次: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 需要的特征以及基本内容有哪些? 1)需要的特征有: 需要的指向性:人饥饿时要进食、饥渴时要喝水,需要的补充有明确的指向性。 需要的趋动性:要满足某种需求或欲望,要有实现目标的行为动作。 需要的层次性:人既有直接从自然中获取的本能,又有在思维作用下的用各种方式来满足的需要。 2).需要的基本内容: 对物质产品,即人在意识与思维活动中的需要内容有以下几种 功能实用:功能是用品的有用性,效能性,是满足某种需要的物质职能与属性。 使用简便:人们希望生活用品使用方法简单,操作轻松,不受知识,能力或年龄,身体等因素的限制,而且保养维修方便,没有负担 安全可靠:生活用品直接为人所用,直接关系到人声安全,身体健康 经济耐用:需要有多种,但想达到全部满足的程度是很困难的 对精神产品,即人在意识与思维活动中的需要内容有以下几种 (1)情感交流(2)审美情操(3)陶冶情操(4)娱乐休闲(5)功能先进(6)操作简便(7)安全可靠(8)人机协调

教育心理学练习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单选题 1. 口渴会使个体做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 A.导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 D.强化功能 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3.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A .25% % % % 4.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 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 5.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 6.最重要和最良好的学习动机是()。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理想 C.教师期待和远大理想 D.教师期待和家长期待 7.某学生认为考试成功是自己的一贯努力,其归因是()。 A. 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 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 D. 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 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人的最高级的需要是()。 A.生理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安全的需要 9.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10.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后是令其()。 A.产生成就感 B.观察榜样 C.相信自己 D.认识自己 11.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线性关系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12.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思维卷入过多、需要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差异而不同 13.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学习动机 C.高尚动机 D.交往动机 14.布鲁纳认为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是()。 A.兴趣爱好 B.外部奖励 C.内部动机 D.避免惩罚 15.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 A.班杜拉 B.奥苏伯尔 C.桑代克 D.布鲁纳 16.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属于不稳定的外在的不可控因素是()。 A.外界环境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能力 17.一般来说,由( )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交往动机 D.无意识动机 18.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利用( )这一途径主要应考虑的就

(完整版)心理学复习稿:第四章感觉及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教学要求: 1.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 2.了解感觉、知觉种类;感觉的一般规律、知觉的基本特征、 直观教学的形式和特点、正确进行直观教学的措施。 3. 掌握青少年感知能力的培养方法。 教学重点: 1.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2. 知觉的特性; 教学重难点: 感觉、知觉的特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教学过程: 导学提示 感觉与知觉是最初级,也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通过感觉, 我们从内外环境中获取信息, 通过知觉, 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加以整合和识别, 使杂乱无章的刺激具有了意义。现实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是不存在的,感觉总是与知觉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也称感知觉。心理学对感知觉的研究有着最长的历史和最为丰富的内容。 (一)、什么是感觉。 1 、感觉的概念。 (1 )导入:课堂小实验 (2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区别于日常概念“感觉”。) 【研究实例】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的剥夺感觉的实验。 【心理点评】 感觉虽然试一种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十分重要。首先,感觉向大脑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的人可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各种属性,保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感觉是认识的开端,知识的源泉。而以上实验可以证明刺激和感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二)感觉的特点 1 、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的事物。(不是过去的事物或间接的事物) 2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不是事物的整体) 3 、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以客观事物为根源,以主观解释为形式)(三)感觉的分类:

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第四章学习心理 第一节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概述 (一)含义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一)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 1学习需要 2学习期待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学习期待是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1. 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3. 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 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4. 根据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 5.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 1认知内驱力 2自我提高内驱力 3附属内驱力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1.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大多情况下,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但并不总是一致的 2.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果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 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

二、学习动机理论 (一)强化理论 强化是引起动机的重要因素。 (二)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三)成就动机理论 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1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2阿特金森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3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既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成功概率是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 4避免失败者则往往通过各种活动防止自尊心受到伤害和产生心里烦恼,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四)成败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归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把人经历过的事情的成败归因分为六种原因: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又把上述六种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 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五)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理论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 1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2替代经验 3言语暗示 4情绪唤醒 (六)习得性无助……..赛里格曼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第一章 1.下列问题中,临床心理学家最有可能研究的是【】 A调适问题 B老鼠走迷宫 C儿童数学问题解决 D种属性为 2.历史上比较系统的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是【】 A论语 B轮灵魂 C神灭论 D心理学刚要 3明确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观点的是【】 A汉代王充 B南北朝范缜 C明代李时珍 D清代王清任 多项选择题 5论灵魂是第一部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其主要论述【】A灵魂的实质 B灵魂与身体的关系 C灵魂的种类 D灵魂的功能 6,从科学性质上来说,心理学属于一门【】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边缘科学 D交叉科学 7、下列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属于相关研究的是【】 A 调查法 B观察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8.应用观察法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 B对拟观察的行为特征必须有明确的界定 C观察必须是系统的,不是零散的,偶然的 D应该在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 9.构造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 A冯特 B铁勤娜 C杜威 D桑代客 第二章

第四章,知觉 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这各种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这种观点是知觉的【】 A模板说 B原型说 C特征说 D图式说 2在纸上画一幅画,即使把这张纸撕成两半,人们也能大致知道画的内容。这说明了【】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理解性 3在小学生初学字阶段,总是把字形相近的字写错,是因为知觉的【】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4人在知觉深度的双眼线索中,最重要的双眼线索是【】 A双眼视轴的幅合 B水晶体曲度的变化 C双眼视差 D单眼视差 5彼此接近的物体比距离较远的物体更容易产生【】的倾向。 A知觉选择性 B知觉整体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6一侦探在现场找到一纸片,上有三个字母,他不得不理解为771还是ILL,这是他的知觉加工机制是【】 A材料驱动

设计心理学第四章

设计心理学 目录 4.1 情绪和情感的界定 4.2 设计的情绪表达 4.2.1 情绪的作用 4.2.2 情绪的维度 4.3 设计情感 4.3.1 设计情感的特殊性 4.3.2 设计情感的层次性 4.1 情绪和情感的界定 ?情绪(Emotion)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C. Izard)认为情绪应包括生理基础、表情行为和主观体验三个方面。?情绪与情感 就脑的活动而言,情感(Feelings)和情绪是同一物质过程的心理形式,是同一事件的两个侧面或两个着眼点,因此,有些心理学家并不严格区分情感和情绪。 细分两者: 1、心理学家们认为情感着重于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即感受;情绪则着重于情感过程的外 部表现以及其可测量的方面,因而认知心理学家们更多使用“情绪”一词。 2、情感是判断系统的普遍术语,情绪是情感的意识体验,具有具体的对象和原因。 3、情绪和机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是一种先天、本能的反映,比如饥渴时的焦虑觉或看到新奇 事物时的兴奋感;另一方面又是机体在社会环境中,特别是人际交往中发展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4.2 设计的情绪表达 4.2.1 情绪的作用 1、适应作用 2、驱动作用 3、组织作用 4、通讯作用 4.2.2 情绪的维度 ?不同的情绪能对人的信息加工处理(知觉和记忆)起到不同的作用。为了区别不同的情绪,美国心理学家施洛伯格(H. Schlosberg,1954年)曾提出一种描述情绪的三维度量表,这三个独立维度分别为快乐-不快乐;注意-拒绝;唤醒-不唤醒(“唤醒水平”或“激活水平”。) ?1984年环境心理学家拉塞尔和拉尼厄斯( Russel&Lanius)曾按照愉快维度和唤醒维度描述人们在不同场所中的情绪。 北京大学的学者们通过实验对此加以验证,他们证明: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练习题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单项选择题 1、得到心理学家普遍公认的学习动机划分类型的是() A、直接性动机与间接性动机 B、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C、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D、前景动机与远景动机 2、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A、阿特金桑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3、在学习较难的内容时,动机水平为()最有利于学习 A、较低 B、中等 C、较高 D、以上都不对 4、将学业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外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5、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耶克斯和多德森 B、苟勒 C、韦纳 D、多伊奇 6、学生希望得到同学的友谊、老师的关心,这是哪一种需要()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7、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A、安全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爱与归属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奥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9、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称为() A、学习动机 B、学习期待 C、学习归因 D、学习效能 10、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 A、注意 B、需要 C、动机 D、兴趣 11、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耶克斯和多德森 B、苟勒 C、韦纳 D、多伊奇 12、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常成为人们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基础的是() A、原因性维度 B、稳定性维度 C、可控性维度 D、内部维度 13、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14、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

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第四章感觉 一、感觉概述 1、含义: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作用:①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②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感觉剥夺实验) ③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2、种类 (1)外部感觉与内部感觉 (2)近刺激(主观的反应)与远刺激(物体本身的物理性质) 3、感觉测量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 (3)韦伯定律:K= I/I,只适用中等强度的刺激。 (4)费希纳对数定律:P=KlgI (5)斯蒂文斯幂定律:P=KI 4、感觉现象 (1)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2)感觉后像;(看灯光,闭上眼后还会感觉到灯光) (3)感觉对比; (4)感觉相互作用;(感冒了没食欲) (5)感觉补偿;(盲人的听觉、触觉特别灵敏) (6)联觉。(甜蜜的嗓音、温暖的色彩)

二、视觉 1、视觉的含义 人眼对可见光的感觉。波长为780-380nm的光波是视觉的适宜刺激(红橙黄绿蓝靛紫)。 2、视觉的生理基础 (1)折光机制:眼球 (2)换能机制:视网膜(视野)(把物理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 ①棒夜感明暗,锥昼视细颜。 ②锥体细胞对长波敏感,棒体细胞对短波敏感。 ③网膜中央窝只有椎体,对光最敏感。 (3)传导通路:视网膜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外侧膝状 (4)中枢机制:枕叶纹状区 3、视觉现象 (1)色觉三种属性 ①色调:主要取决于占优势的波长。 ②明度:取决于照明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③饱和度:指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 (2)视觉现象 ①普肯耶现象 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亮度感受性不同。椎体细胞对长波敏感,棒体细胞对短波敏感。当人们从椎体视觉(昼视觉)向棒体视觉(夜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201

学习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言语信息有关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泄义以及特征等方面的事实性信息 智力技能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 认知策略调控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 态度影响个人对人、事和物采取行动的内部状态 动作技能通过身体动作的质疑(如敏捷、准确、有力和连贯等)不断改善而形成的整体动作模式。 学习层级说认为智力技能包括五种子技能,这些子技能按学习水平由低到髙排列次序为: 辨别一具体槪念一定义槪念一规则一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智慧技能 内隐学习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英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 外显学习类似于有意识的问题解决,是有意识的做出努力的和淸晰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按照规则作出反应的学习。 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从研究人类学习行为岀发,研究一些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获取各种知识和技能,以对人类的认识规律进行探索,深入了解人类的各种学习过程,借助于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原理建立各种学型,从而为il?算机系统賦予学习能力。真实的智力活动指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常规地运用事实和程序,对具体问题、学习结果或陈述的细节进行探索。 学习科学一个综合性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如何支持和促进人在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学习活动,通过教学的、技术的和社会政策方而的创新来促进教冇的改善。 大脑特异化不同脑区执行特泄的功能的性质。 关键期只在此期间,脑对某种类型的信息输入会产生反应,即在该时期,容易岀现和培养儿童的某种能力,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形成了。 可塑性大脑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受学习、训练以及各种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其结构和功能都会出现动态的修复或重组。 选择题 一、下而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 A、销量从亮处泄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髙 B、小明喝洒后脾气变得眾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二、下而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三、下列哪种学习的复杂程度比概念学习高?() A、规则学习 B、信号学习 C、辨别学习 D、连锁学习 四、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 A、态度 B、习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五、下而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心理学作业第四章答案

参考答案第四章知觉 姓名:学号: 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前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30分) ( B )1、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________。 A 色觉; B 知觉; C 感觉; D 统觉。 ( D )2、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反映是________知觉。 A 空间; B 方位; C 深度; D 运动。 ( D )3、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的知觉是________。 A 形状知觉; B 距离知觉; C 方位知觉; D 空间知觉。 ( C )4、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是___。 A 似动知觉; B 动景知觉; C 真动知觉; D 自主知觉。 ( C )5、电影、霓虹灯活动广告等是按照________原理制作而成的。 A 时间知觉; B 真动知觉; C 似动知觉; D 错觉。 ( A )6、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________。 A 知觉整体性; B 知觉选择性; C 知觉理解性; D 知觉恒常性。 ( C )7、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以处理并做出解释、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________。 A 知觉整体性; B 知觉选择性; C 知觉理解性; D 知觉恒常性。 ( B )8、一支白粉笔,在白天看是白色的;在晚上看虽然很暗,但我们仍知道它是白色的。这种知觉特性是________。 A 颜色恒常性; B 亮度恒常性; C 大小恒常性; D 形状恒常性。 ( D )9、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关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________。 A 知觉整体性; B 知觉选择性; C 知觉理解性; D 知觉恒常性。 ( B )10、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于下次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_____特性。 A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D)11、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作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________。 A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A)12、在小学生识字教学阶段,学生对一些字形相近的字常常出现书写错误,这是由于受到知觉________的影响。 A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A )13、在影响深度知觉的线索中,人们看远物纹理模糊,这种影响是 A空气透视;B物体重叠;C线条透视; D 双眼视差。 (C )14、下列哪种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 A 线条透视 B 空气透视 C 视轴辐合 D 运动视差 (B )15、下列哪种选项是情绪对时间估计长短的影响规律 A 正在经历的事件,愉快情绪则过得慢 B 盼望的事件,愉快情绪的事件来得慢 C 已经过去的事件,情绪不愉快则显得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