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2014年博士招生参考书说明:所有科目均由遥感地球所组织命题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院(筹)

附件1: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 科技机构定位及职责 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以遥感科学基础理论及遥感应用前沿高技术研究为特色。研究全波段电磁波与地物目标的相互作用机理、遥感辐射传输模型,发展遥感科学基础理论;开拓新型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研究定量遥感反演方法,建立地球系统多源遥感综合监测与模拟平台;研究定量遥感在地表能量、水和碳循环监测应用中的基础问题,为地球关键循环系统研究提供科学支撑,促进地球系统科学和国家空间科技发展。在遥感辐射机理与反演、地表能量平衡、水循环遥感、碳循环遥感、人类活动影响及环境健康遥感、和新概念遥感方向产出代表性成果,积极申报国家奖项。 二、中国科学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 研究数字地球前沿理论、信息机理、框架模型;研究对地观测、虚拟仿真、多元数据集成技术;研究大数据计算和空间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数字地球在全球变化以及环境、灾害、资源等领域的应用基础性问题。建立数字地球科学平台,构建全球空间信息服务系统,发展空间地球信息科学,服务国家可持续发展。 三、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致力于研究先进对地观测系统论证、对地观测数据定标与真实性检验、多源遥感图像数据处理以及新型遥感器前沿应用技术,开发对地观测地面应用系统,促进遥感卫星应用产业链的形成、综合协调发展以及大规模应用推广和成果转化。 四、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开展综合遥感应用技术集成以及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开发与服务,通过产业化应用示范,形成体系化、规模化的遥感与地理空间信息系统技术与数据产品,承担国家和地方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任务,向社会提供规模化、工程化遥感应用技术服务。 五、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 建设和运行国家陆地观测卫星地面系统,开展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运行与管理、加工与服务等技术研究,提供国内外对地观测卫星数据与产品服务,构建国家陆地卫星数据中心,形成国家卫星遥感数据保障能力。 六、中国科学院航空遥感中心 建设运行国家航空遥感系统,开展航空遥感综合科学实验、遥感器校飞、灾害与环境监测飞行等,按科学试验模式、巡航模式、应急反应模式和订单模式提供服务,形成国家航空遥感数据核心保障能力。 七、光学工程研究部 以国民经济发展、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和国防建设重大需求为牵引,通过理论创新、技术突破、集成验证和工程应用,在激光与光电领域开展激光光源技术、激光探测技术、计算光学成像技术、光学测量及光电检测等方面的前沿技术研究及工程化研制工作,形成较为完整的光电技术链路,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光谱技术、相干测量技术、高光束质量纳秒激光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高平均功率超快激光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气体激光技术、激光探测技术、稳态光场构建技术。 八、中国科学院定量遥感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立足于信息化社会对精准定量遥感信息获取与服务技术需求,

遥感发展史

遥感发展史 遥感作为一种空间探测技术,至今已经经历了地面用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三个阶段。广义的讲,遥感技术是从19世纪初期(1839年)出现摄影术开始的。19世纪中叶(1858年),就有人使用气球从空中对地面进行摄影。1903年飞机问世以后,便开始了可称为航空遥感受的第一次试验,从空中对地面进行摄影,并将航空像应用于地形和地图制图等方面。可以说这揭开了当今遥感技术的序幕。 随着窨技术、无线电电子技术、光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20世纪中期,遥感技术有了很在发展。遥感器从第一代的航空摄影机,第二代的多光谱摄影机、扫描仪,很快发展到第三代固体扫描仪(CCD);遥感器的运载工具,从收音机很快发展到卫星、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遥感谱从可风炮发展中国家到红外和微波,遥感信息的记录和传输从图像的直接传发展到非图像的无线电传输;而图像元也从地面80m*80m,30m*30m,20*20m,10m *10m,6m*6m。 在这期间,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我们不仅可以直接接收、处理和提供和卫星的遥感信息,而且具有航空航天遥感信息采集的能力,能够自行设计制造像航空摄影机、全景摄影机、红外线扫描仪、多炮谱扫描仪、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等多种用途的航空航天遥感受仪器和用于地物波谱测定的仪器。而且,进行过多次规模较大的航空遥感受试验。 近十几年来,我国还自行设计制造了多种遥感信息处理系统。如假彩色合成仪,密度分割仪,TJ-82图像计算机处理系统,微机图像处理系统等。 1 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 1.1 信息获取技术的发展 信息获取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种类型遥感平台和传感器的出现 现已发展起来的遥感平台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3500km)和太阳同步卫星(600~1000km)。传感器有框幅式光学仪器,缝隙,全景相机,光机扫描仪,光电扫描仪,CCD线阵,面阵扫描仪,微波散射计,雷达测高仪,激光扫描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等。它们几乎覆盖了可透过大气窗口的所有电磁波段,而且有些遥感平台还可以多角度成像,如三行CCD阵列可以同时得到3个角度的扫描成像;EOS Terra卫星上的MISR可同时从9个角度对地成像。 (2)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不断提高 仅从陆地卫星系列来看,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发射的陆地卫星有4个波段(MSS),其平均光谱分辨率为150nm,空间分辨率为80米,重复覆盖周期为16-18天;80年代的T M增加到7个波段,在可见光到近红外范围的平均光谱分辨率为137nm,空间分辨率增加到30米;2000年后,出现增强型TM(ETM),其全色波段空间分辨率可达15米。法国S POT4卫星多光谱波段的平均光谱分辨率为87nm,空间分辨率为20米,重复周期为26天;SPOT5空间分辨率最高可达2.5米,重复覆盖周期提高到1-5天。1999年发射的中巴资源卫

遥感专题制图

遥感专题制图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制图是遥感图像应用的重要内容之一,ENVI提供了两种制图方法。第一种为ENVI快速制图(QuickMap),需要在ENVI Classic中完成;第二种为使用ArcGIS制图工具,可以直接加载ArcGIS制图模块,需要安装ArcGIS for Desktop。本课程我们将学习使用ENVI Classic进行制图。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1.实验内容 1.打开并显示Landsat TM 影像 2.生成快速制图模板 3.自定义地图版面设计中的元素 4.保存为影像文件 1.实验方法 ENVI Classic 地图制图功能能够方便快捷、交互式地将一幅图像绘制成地图。可以先使用ENVI快速制图(QuickMap)功能生成基本制图,然后使用ENVI的注记功能或其他图像叠加功能按需要进行交互式地制图。快速制图可以设定地图比例、输出页的大小以及方

位,能够选择图像的空间子集进行制图,还可以方便地添加基本地图要素,如地图公里图输出中的自定义注记功能允许插入图例、三北方向图表(Declination Diagrams)/箭头、图像或绘制图和附加的文本等要素。使用ENVI Classic 注记或公里网叠合功能的交互式地制图功能,用户可以修改快速制图的默认叠合设置,合理布置所有的地图要素。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 1.实验设备 装有ENVI5.1的计算机 2.实验材料 一幅Landsat5 TM影像 四、实验步骤 1.打开并显示Landsat TM 影像 1)在ENVI 主菜单中,选择File →Open Image File。 2)同时选择RGB Color 按钮,单击Load RGB。

第25讲3S技术与数字地球-教师版

第25讲 3S技术与数字地球 一、地理信息技术的之间区别与联系 1.“3S”技术的对比

产间数据的领域 3S技术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等。三者的关系可用简图表示: 图中①、②表示遥感技术提供影像信息功能;③、④表示管理信息系统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⑤、⑥表示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 3.“3S”技术与数字地球的关系 4、“3S”技术的选取技巧 “3S”技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选取某一技术时应认清三者概念及相互关系,具体选择时应把握其本质区别:遥感(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它是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通过飞机或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吸收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来获得信息,并经过简单处理后获得资料,如航片、卫星云系图片等,因此遥感本质上是“看”的过程。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一定的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得出有益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结论,它侧重于“分析、计算”,相当于“想、算”的人的活动。例如:气象卫星在高空收集到云系等信息情况并传输到地面,这是RS技术的应用,而将卫星云图与地面上实测到的气温、湿度、风向等信息(统称为数据源)经过计算、分析处理得出天气情况的预测,则是GIS技术的应用。GPS相对应用途径单一,即定位并通过多次定位计算速度等。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与GIS技术的工作对象

——“面”。 做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之类的题目时,首先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是“点”则选用GPS,如导航、珠峰高度测量等;如果是“面”则需看是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如要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RS 技术,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区位应选用GIS技术。 同时一项工作往往可能在某次使用的是一种技术,而另—次则使用了另一种技术,甚至是同时使用了多种技术,因此。要认真审清题目,提炼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如“某山区森林火灾发生后,扑救工作动用了卫星监测定位,并运用计算机软件对火势情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报”这一事件中,使用卫星监测是RS技术的应用,卫星定位则是GPS技术的应用,计算机处理预报信息则是GIS技术的应用。 例题讲解 【例1】(2015·江苏卷,17、18,4分)图1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图2为根据1973、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1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A.山谷 B.山脊 C.冲积扇 D.盆地 ⑵图2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A.减少了1800平方米 B.增加了1800平方米

,《专题地图制图》作业参考答案

《专题地图制图》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专题地图: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突出尔完善的表示与主题相关的一种和几种要素,使地图内容专题化、形式各异、用途专门化的地图。 2、范围法:使用轮廓线、底色、晕线、注记、符号等整饰方法,在地图上表示某专题要素在制图区域间断成片分布范围的表示方法。 3、绝对比率符号:是指符号面积、符号准线、等和表示要素四数量指标具有绝对的正比关系。 4、电子地图:是以地图数据库为基础,以数字形式存储于计算机外存储器上,并能以电子屏幕实时现显示的可视地图,又称为屏幕地图或瞬时地图。 5、普通地图:比较全面地反映制图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一般概貌的地图。 6、质底法:按区域界线或类型范围普颜色或填绘晕线、花纹以显示布满制图区域专题要素质量差别的表示方法。 7、分级统计图法:是在整个制图区域的若干个小的区划单位内(行政区划或其他区划单位),根据各分区资料的数量(相对)指标进行分级,并用相应色级或不同疏密的晕线,反映各区现象的集中程度或发展水平的分布差异。8、条件比率符号:符号(面积)大小与专题要素的数量之间存在比率关系,但是两者纸币不是绝对的正比关系,而是在绝对比率上加上某种函数关系条件。 9、视觉重力:地图上的图形,由于所处的位置,图形本身的大小、颜色、结构以及其背景的影响,有些给人轻的感觉,有些给人重的感觉。 10、定位图表法:是一种定位于现象分布范围某些地点或均匀配置于区域内的一些相同类型的统计图表,表示全制图区域或沿某些线状分布范围内的呈周期性变化的现象的表示方法。 11、连续比率符号:只要有一个数量指标,就必然有一个一定大小的符号代表,符号大小与所代表的数量指标都是连续的。 12、互补色:任意两个原色混合得到的间色,与另外一原色为互补色,混合可得黑色。 二、填空 1.专题地图按照内容的概括程度可以分为解析型图、合成型图、综合型图。 2.专题地图的数据源有地图数据、遥感数据、统计数据和数字资料、文字报告和图片四种。 3、点值法的两种布点方法是均匀布点和地理布点。 4.专题地图数学基础设计包括地图投影选择与设计、制图网格密度设计、地图比例尺设计。 5.按比例尺分符号可以分为依比例符号、半依比例符号和不依比例符号。 6.范围法按照表示的精度可分为精确范围法和概略范围法。 7.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饱和度和明度。

遥感制图技术流程简介

遥感制图技术流程 1. 数据准备 1.1 地形图 地形图是进行遥感影像几何精纠正的坐标参照系,也是重要的基础数据,包含多种层面的非遥感信息数据。 目前常用的地形数据多为数字地图。对于尚未有数据地图的工作区域,通常收集纸质地图,经过数据扫描,转换为数据地图。扫描分辨率通常设置为200-400dpi。扫描图通常存在变形,需要利用GIS软件进行几何校正,已达到制图精度要求。 对于早期或常规方法获得的成果图件,在建立数据库及系统分析前,通常也采用图形扫面方法,经系统处理,将纸质图形转换为数字图形。 1.2 遥感数据源的选择 遥感数据源的选择是整个遥感制图工作中最基本和重要的工作。遥感数据源的选择一般包括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力、时相及波段的选择。另外在具体的工作中,数据源的选择还要综合其它非图像数据内容本身的因素来考虑,如成果图形的比例要求、精度要求、经费支持强度及遥感图像获取的难易程度等。 1.2.1 遥感图像空间分辨力的选择 遥感影像空间分辨力是遥感数据源的一个重要指标,决定了遥感制图所获得的成果数据的精度和准确度。一般各主要成图比例尺对应遥感影像空间分辨力如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目前遥感卫星可以提供从小于1米到公里级的影像空间分辨率,可以满足1:2000/3000的比例尺遥感制图精度要求,制图精度能够满足我国现行的制图精度要求。航空遥感影像可以提供厘米级的空间分辨率,可以满足大比例尺制图要求。 目前,国内遥感制图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土地利用/土地覆盖(1:1万——1:10万),生态环境监测、城市信息化、大型工程环境监测、灾害监测、遥感找矿…… 如:利用QuickBird/IKONOS进行违章用地监测、城市绿地与城市用地监测利用eTM/SPOT进行土地利用遥感制图…… 1.2.2 遥感信息的时相选择 地表由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组成、时刻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如地表的温度、水份、天气状况、人类活动等影响使得不同时间地表信息反映在遥感影像上也有明显的差异。遥感时相的选择其目的就是依据用户的需求,能够获取高质量的遥感影像。 1.2.3 遥感图像的波段选择 一般遥感影像的各个波段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而不同波段的组合则可以充分利用图像的多波段信息。波段组合总的原则是要最大反映信息量,要能从中有效地识别各种专题信息。如利用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TM图像数据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时,一般采用4、3、2三个波段进行假彩色合成;MODIS影像数据提供数十个波段数据,可以依据用户需求选择不同的波段组合方式。

遥感发展前景

日前在我国举行的第21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技术成就展上,我国展区展示的"影像中国"演示系统吸引了众多观众:站在"影像中国"演示系统屏幕前,戴上特制的眼镜,原来重叠模糊的图像变得清晰而立体。如果利用人机互动进行操作,就可以身临其境地在影像中遨游了。 专家介绍,之所以有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是因为该系统采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叠加了数字高程模型制作的三维影像。观众利用操纵杆或触摸屏,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欣赏各地风光,还能在全国范围内查询给定的位置。 以影像为基础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开辟了人类认知地球的崭新视角,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和新手段,实现了测绘业的历史性跨越,并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筑石铺路。 测绘技术飞速发展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截至目前,以摄影测量与遥感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促进了测绘行业信息化发展步伐,并确立了我国在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的大国地位。 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带动下,我国测绘事业发展进入了以数据获取实时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数据传输网络化、信息服务社会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新阶段。目前,摄影测量与遥感已同大地测量、卫星定位、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工程测量等一起构成了整体的测绘学科与技术体系,使我国的测绘行业在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后,步入数字摄影测量时代。 特别是进入21世纪,数字航空传感器的传入让国内测绘业如虎添翼,城市大比例尺航空摄影测量制作的正射影像图得到迅速发展,我国合成孔径雷达技术从二维走向三维,地图产品不再只由线条组成,而是以影像和三维立体形式来表现。 测绘技术得到飞速发展。我国自主研制的数码航摄仪不仅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已转化为生产力,应用于地形图生产。据介绍,通过数码航摄仪获取的汶川灾区全部图像,分辨率已经达到了0.2至0.3米的高清晰水平。我国自主开发的自动道路测量车,是目前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车载移动测量产品,已应用在基础测绘、电子地图、铁路、公路、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在北京奥运会建设工程中也得到大量应用。 现代先进测绘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比如,过去大地信息的数据采集,要靠测绘工作者的双脚"丈量"土地。如今,卫星和飞机带着摄像机或照相机在空中飞一遍整个测区就可以完成,而且不受地形地貌限制。2007年我国成功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就是利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完成月球表面的高度测量后,将绘制立体的月球地图,到时候普通人也能一睹月球的真实容貌。 此外,采用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已经构建起1:5万以上的全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地名数据库和土地利用数据库等,各省区市已经或者正在建立1:1万全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导学案)

课时2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简要程序。 2.运用有关资料,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3.理解“数字地球”的概念,并弄清“3S ”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数字地球”的关系。 一、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______________的计算机系统。 2.简要程序:信息源→__________→数据库→__________→表达。 3.应用 (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 (2)城市管理????? 查看、查询相关信息资源制作相关的 和 综合分析相关信息,进行 的录 入、处理、决策等工作 1.“GIS 地图”和“普通地图”的区别是什么? 2.如果将GIS 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下图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1)~(2)题。 (1)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耕地分类和评价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D.学校分布 (2)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①大气污染②区域规划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④水文地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知识点拨 1.地理信息系统中叠加图层判读的“三个明确” (1)明确GIS图层是由许多专题地图组成的,这些专题地图是由许多具有空间属性的数据在计算机中生成的,它们分别反映了某种专题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2)明确不同的专题地图反映的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 (3)明确图层叠加之后会形成一个可以反映多个地理要素分布特征的新地图,在这幅新地图中的某个位置上,我们可以综合考虑各个要素,评估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场所的合理性。2.“3S”技术手段的选取技巧 对于“3S”技术的考查,主要是考查“3S”技术作用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因此,学生只要大体上抓住“3S”技术的区别,就能对“3S”技术的选取做出正确的判断。可以重点记住三种技术的主要区别: 另外,注意在“用词”方面的差异,也是正确选取“3S”技术的方法之一,具体方法如下: (1)若有“获取”“监测”“估测”“调查”等词语的一般选取遥感技术; (2)若有“定位”“导航”“测量”等词语的则选取全球定位系统; (3)若有“分析”“评估”“预测”“预报”“处理”“管理”“决策”“规划”“选址”

遥感影像成图步骤—以ETM为例

理塘-德巫断裂卫星影像地图制作(1:10万) ——以ETM数据为例 一、主流处理软件对比介绍 ENVI,ERDAS,PCI 软件功能不作具体说明,ENVI和ERDAS较为主流,各个软件各有自己的优缺点,比如ENVI中提供的数据融合方法就没有ERDAS中的多,ERDAS(破解版)中无法做DEM提取工作;ENVI的影像波段显示和数据操作较为简便,菜单功能有很多重复;PCI破解版本较低。另外,每个软件对不同类型的卫星遥感影像可能有各自的处理模块,所以也不能绝对就以某一类软件为主,如果遇到一些问题,一类软件解决不了,可以尝试用另一类软件。如在中科院网站下载的EOS原始卫星数据打不开,用PCI就能打开,然后转换成ENVI STANDSRD格式或者ERDAS IMAGINE格式,即可处理了。最后,哪种能免费下载,哪种版本功能多,就用哪种吧,没的讲究。 二、数据准备(建议查看百度文库:《遥感影像的获取及处理sky》) (1)介绍 (2)来源 A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b269938.html,/cs_c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b269938.html,/cs_cn/中科院对地中心 B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b269938.html,/EarthExplorer/ USGS网站 C F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bb269938.html,马里兰大学FTP(Landsat 4-7数据存放于WRS2下,建议用360浏览器浏览,) 说明:A, B注册后,方可下载。USGS上的数据比对地中心要新一些,格式种类要多,有许多是经过正射矫正(Orthorectified)的数据,做图可以直接拿来用,另外,landsat 7在2003年以后的数据(SLC-off)由于卫星故障,有条带,虽然修复过,最好不用,具体说明见中科院对地中心数据下载网站。C里面数据类型丰富,包括ASTER,QUICKBIRD,EOS等等,可以作为练习数据使用。 D 下载前准备:查询数据行列号(Path/Row)以下是Landsat 7 影像行列号

大事记 -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大事记 1、1978年10月,中国地理学会在杭州召开第一次环境遥感学会讨论会,会上宣布成立环境遥感专业委员会。 2、1981年4月4日,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在北京成立,挂靠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共选出理事65名,李秉枢任理事长。沈鹏飞、王大珩、王之卓、李连捷任名誉理事长。同时分会还召开了“第三届遥感学术讨论会”。 3、 1982年环境遥感分会在南京组织召开了“资源遥感学术讨论会”。 4、1983年11月,经中国科协、国家科委批准,环境遥感分会等8个遥感分会、专业委员会开始以中国参加亚洲遥感会议全国委员会的名义参加亚洲遥感会议。 5、 1984年11月24日~25日,环境遥感分会在无锡市主持召开“遥感名词专题讨论会”,全国出席会议的代表42人,对统一遥感名词定义有特别意义。 6、1985年3月,环境遥感分会与国家科委国家遥感中心在北京联合召开“遥感发展方向专题讨论会”。 7、 1985年7月,《环境遥感》季刊申办成功。同年10月第一届编辑委员会成立,编委会由33人组成。主编杨世仁。副主编陈荫祥、李留瑜、石世民、王新民、郑威。 8、1985年12月,环境遥感分会在北京主持召开“第五届遥感学术讨论会”。 9、1986年2月,《环境遥感》创刊发行。主办单位为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和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环境遥感》以及时反映遥感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探讨遥感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及新的应用领域,报道国内外在遥感方面的新动向,开展学术交流,促进遥感学术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广大遥感科技工作者服务,并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 10、 1986年7月,由环境遥感分会发起组织编纂,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英汉遥感词汇》出版,该书内容丰富全面,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工具书。 11、1986年8月,环境遥感分会第二界理事会产生,共选出理事88名,杨世仁任理事长。李秉枢、陈述彭任名誉理事长。 12、1986年9月,环境遥感分会在兰州主持召开“第六届遥感学术讨论会”。 13、1986年11月19~22日,环境遥感分会参与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地理学会等10个学会下属的遥感分会、专业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召开的“北京国际遥感学术讨论会”,共12个

遥感制图

第 7 章遥感制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遥感的概念与影像地图的概念。 2.了解卫星影像生成专题地图的一般过程。 [本章重点]:影像地图的概念和遥感制图的一般过程。 [本章难点]:遥感系列制图。 [教学时数]: 2学时 遥感制图是指,利用航空或航天遥感图像资料制作或更新地图的技术。其具体成果包括遥感影像地图和遥感专题地图。遥感影像因现势性强,可作为新编地(形)图的重要信息来源。 §1 遥感概述 1.1 遥感的概念与分类 1.遥感的概念 遥感简单的说,它的含义就是遥远的感知,即通过非直接接触目标的方式,而能获取被探测目标的信息,并能通过识别与分类,了解该目标的质量、数量、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的有关特征。 遥感技术是指从地面到高空对地球和天体进行观测的各种综合技术总称,由遥感平台、传感仪器、信息接收、处理、应用等部分组成。遥感平台主要有飞机、人造卫星和载人飞船。传感仪器有可见光、红外、紫外摄像机,红外、多谱段扫描仪,微波辐射、散射计,侧视

雷达,专题成像仪,成像光谱仪等,并且在不断向多谱段、多极化高分辨率和微型化方向发展。 各种传感仪器将记录到的数字或图像信息,通过校正、变换分解、组合等光学图像处理或数字图像处理后,以胶片、图像或数字磁带等方式提供给用户。用户在进行分析判读或在地理信息系统和专家系统支持下,制成专题地图或统计图表,为资源与环境的调查和动态监测,以及军事侦察等提供信息服务。 2. 遥感的分类 按遥感仪器搭载的工作平台不同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近地面遥感; 按传感器的工作波段不同分为:可见光与近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 按具体应用目的不同分为:环境遥感、地质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城市遥感等。 1.2 遥感的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遥感信息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性和综合性 (2)多波段性 (3)多时相性 在国民经济建设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遥感图像制图.

遥感图像制图 对遥感技术提供的图像数据,通过处理和分析(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图像增强、图像分类以及对地图要素的识别、提取和补充等手段),用于制作或更新地图和专题图的技术。 20世纪70年代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的发展,为地图内容的丰富和改进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由于遥感资料的获取受政治、地理、自然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较少,并可在较短时间内重复摄影,所以使制图资料具有相当强的现势性,其作业范围可以扩大到本土以外,地表以下,大气层乃至宇宙空间。 目前,遥感图像(这里指美国陆地卫里多光谱扫描仪的图像)只能用于比例尺为1∶250000至1∶1000000的平面图及专题图的测制和修编。其成果可以是影像地图、假彩色影像地图以及各种线划地图。新研制的遥感图像系统将大幅度地提高地面分辨力,可用于较大比例尺地图和专题图的测制和修编。 影像地图是以遥感影像为基础,辅以线划表示,并按规定图式符号绘成的地图。假彩色是指在像片上表现物体的颜色并不是它的自然色。多光谱影像经过彩色合成为假彩色的图像能获得较高的分辨能力,便于目视判读。 线划地图是全部要素都用线划符号表示而不保留影像的地图。编制线划地图的依据是影像。目视判读技术还不能使影像上的全部要素都表示出来,例如地貌要素只能到读大的地貌结构、山脉走向等;等高线和其他不易判读的地物要素则必须用其他方法加以补充。 由于卫星获取信息速度快,易于重复观测,把遥感图像同现有地图比较,便可以修测、补充现有1∶500001∶100000比例尺地形图中的某些地物。修测和补充的一种简单方法是局部纠正,即把需修测的地图置于判读转绘仪或纠正仪的承影面上,相应的卫星像片放入承片框,按修测部分周围的影像与地图上同名要素准确重合后,根据影像转绘需要修改和补充的要素。 遥感图像制图所需要的控制点,可以是实测的,也可以是从原有地图上量取的。这些控制点的坐标都应是所选定地图投影平面上的坐标,否则须经过地图投影变换,转换成所选定的地图投影平面上的坐标。制作影像地图的方法可以用切割镶嵌法。在镶嵌的过程中用像片的伸缩进行近似的纠正,当具备有足够的控制点时进行分块纠正,能使误差配赋更为合理。比较严格的方法是采用微分纠正,由计算机控制,对每个像点进行纠正,并直接晒印出影像地图。 从70年代起,用侧视雷达影像测制的比例尺为1∶100000和更小一些比例尺的勘测地图逐渐增加。其平面精度可达100米的等级。在摄影测量中所使用的处理单像、单个立体像对和区域网等方法,在雷达影像处理中都可应用,但目前绝大多数仍是停留在单像处理的领域中。遥感图像制图的常规制图方法正逐渐被解析测图仪或计算机辅助地图制图方法所取代。

遥感制图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

引言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利用遥感资料编制专题地图已成为专题地图编制的一种重要手段。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大比例尺遥感专题制图,具有信息丰富、现势性强、调查和成图周期短、成本低的优势,是当前地图更新、国土资源调查和规划首选的信息数据源,其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土地资源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土地利用图主要为土地资源利用服务。将遥感技术尤其是多种遥感图像综合应用于土地利用专题制图,大大丰富了土地利用专题制图信息。利用遥感制图进行土地分类,可以缩短周期、降低成本、减少外业工作量,遥感影像可以覆盖全国,不同时态的遥感图像,有利于区分土地的属性,对于全国性的土地利用调查十分有益。对土地利用的遥感专题制图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与理论意义实际中,遥感制图能够提取遥感影像上不同的地物信息、并制作成不同的土地利用专题地图以供研究之用,它能够提供更准确的遥感影像图件与专题图件,它能够更迅速地获得同步信息,它可以满足日前经济发 展对土地利用专题地图的迫切需要理论上,对于相关技术的研究能够促进土地利用遥感专题制图的规范化与信息化。

目录 1.专题地图 (1) 2.研究区遥感图像预处理 (2) 2.1遥感图像几何校正 (3) 2.2遥感影像正射校正 (3) 2.3多源信息融合技术 (4) 3.遥感图像信息提取及解译 (5) 3.1土地利用遥感图像解译规范 (5) 3.2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 (6) 3.3 GIS支持下的土地利用类型的解译与划分 (7) 3.4解译精度评判 (8) 4.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立 (8) 5.遥感土地利用专题制图 (9) 5.1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9) 5.2研究区土地分析评价图 (9) 5.3基于ArcView的专题地图制作 (10) 参考文献 (11)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实验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1) 一、实验目的 1、认识和掌握Landsat8图像各波段的光谱效应 2、学习和掌握陆地卫星遥感图像的判读方法 3、学习和掌握如何将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成果,最终以专题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实验数据 已校正的琅歧岛影像。 三、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 选择合适波段与恰当时相的遥感影像(2013年的琅歧岛影像图) 相关专题地图的准备(琅歧岛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确定专题分类系统(我国土地利用图分类系统) 2、认识TM图像各波段的光谱效应 (1)使用实习图像中的OLI图像。 (2)比较各波段水体色调的变化,分别用亮、较亮、暗、很暗四个等级评价水体在七个波段中的色调,并填写表4-1。 (3)比较各波段水体中泥沙可分辨性的变化,分别用易分辨、可分辨、不易分辨和难分辨四个等级评价泥沙在11个波段中的可分辨性,并填写表4-1 (4)比较各波段中植被色调的变化,分别用亮、较亮、暗、很暗四个等级评价植被在11个波段中的色调,并填写表4-1 (5)比较各波段中居民地可分辨性的变化,分别用易分辨、可分辨、不易分辨和难分辨四个等级评价居民地在11个波段中的可分辨性,并填写表4-1。 表4-1 OLI各波段地物色调或可分辨程度评价表 3、建立初步判读标志 初步解译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解译区域特点,确立典型解译样区,建立目视解译

4、详细判读 在详细判读过程中,要及时将解译中出现的疑难点、边界不清楚的地方和有待验证的问题详细记录下来,留待野外验证与补判阶段解决。 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成果,最终以专题图的形式表现出来。该部分内容在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2)部分完成。

实验五 遥感图像专题制图

实验五遥感专题制图 一、背景知识 ERADS IMAGINE的专题地图编辑器(Map Composer)是一种所见即所得(WYSIWYG--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编辑器,用于产生相当于地图质量的图像和演示图,这种地图可以包含单个或多个栅格图像层、GIS专题图层、矢量图形层和注记层。同时,地图编辑器允许您自动生成文本、图例、比例尺、格网线、标尺点、图廓线、符号及其它制图要素,您可以选择1600万种以上的颜色,多种线划类型和60种以上的字体。 ERADS IMAGINE专题制图过程一般包括六个步骤: ①根据工作需要和制图区域的地理特点,进行地图图面的整体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图幅大小尺 寸、图面布置方式、地图比例尺、图名及图例说明等; ②准备专题制图输出的数据层,在视窗中打开有关的图像或图形文件; ③启动地图编辑器,正式开始制作专题地图; ④确定地图的内图框,同时确定输出地图所包含的实际区域范围,生成基本的制图输出图面内 容; ⑤在主要图面内容周围,放置图廓线、格网线、坐标注记、以及图名、图例、比例尺、指北针 等图廓外要素; ⑥设置打印机,打印输出地图。 二、实验目的 1.掌握遥感专题制图的方法 2.专题制图的组成要素及其布局。 三、实验准备 实验数据:Modeler_output.img 用于专题地图编辑 germtm.img 用于遥感系列制图 四、实验内容(2课时) ·专题地图编辑过程(Process of Map Composition ) ·制图文件路径编辑(Edit Map Composition Path ) ·系列地图编辑工具(Map Series Tool ) 五、实验步骤、方法 1.专题地图编辑过程(Process of Map Composition ) (1)准备专题地图数据(Prepare the Data Layer) 在视窗中打开所有要输出的数据层,包括栅格图像数据、矢量图形数据、文字注记数据等。具体示例如下: 视窗菜单条:File / Open / Raster Layer,打开图像Modeler_output.img。 (2)产生专题制图文件(New Map Composition) 操作方法:ERDAS图标面板工具条:点击Composer图标/ New Map Composition,打开New Map Composition对话框。

样题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样题 科目:《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对于一个具有n个结点的二元树,当它为一棵________二元树时具有最小高 度,当它为一棵________时,具有最大高度。 2、设数组a[1..50,1..80]的基地址为2000,每个元素占2个存储单元,若以行序 为主序顺序存储,则元素a[45,68]的存储地址为_________;若以列序为主序顺序存储,则元素a[45,68]的存储地址为____________。 3、对于一个具有n个结点的单链表,在已知的结点*p后插入一个新结点的时间 复杂度为________,在给定值为x的结点后插入一个新结点的时间复杂度为______________。 4、已知int*p(),(*q)();则p是________________,而q是______________。 5、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为abdecfhg,中序序列为dbeahfcg,则该二叉树 的根为__________,左子树中有___________,右子树中有___________。 6、己知有序表为(12,18,24,35,47,50,62,83,90,115,134)当用二分法查找90 时,需__________次查找成功,47时__________成功,查100时,需__________次才能确定不成功。 7、XML在地理空间信息领域的应用是____________。利用它可以存储和发布各 种特征的地理信息,并控制地理信息在Web浏览器中的显示。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用来表示一个变量的地址或者表示另一变量的地址的变量是()。 A.函数; B.指针; C.数组; D.结构体; 2、在C语言中,若函数调用时实参是数组名,则传递给对应形参的是()。 A.数组空间的首地址;B.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值; C.数组中元素的个数;D.数组中所有的元素; 3、int a = 2,则执行完表达式a+=a+=a-=a*a;后,a的值是() A.-4;B. 0;C.-8;D.16;

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遥感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世界级的成果和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如土地资源调查和管理、农作物估产、地质勘查、海洋环境监测、灾害监测、全球变化研究等,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推广模式。随着遥感数据获取手段的加强,需要处理的遥感信息量急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满足应用人员对于大区域遥感资料进行快速处理与分析的要求,正成为遥感信息处理面临的一大难题。这里涉及二个方面,一是遥感图像处理本身技术的开发,二是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归结起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遥感图像分类精度,这是解决大区域资源环境遥感快速调查与制图的关键。 关键词:遥感图像、发展、分类、计算机 一、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 遥感技术正在进入一个能够快速准确地提供多种对地观测海量数据及应用研究的新阶段,它在近一二十年内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又将达到一个新的高潮。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 多分辨率多遥感平台并存。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及光谱分辨率普遍提高目前,国际上已拥有十几种不同用途的地球观测卫星系统,并拥有全色0.8~5m、多光谱3.3~30m的多种空间分辨率。遥感平台和传感器已从过去的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并能在不同平台

上获得不同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民用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达到米级,光谱分辨率达到纳米级,波段数已增加到数十甚至数百个,重复周期达到几天甚至十几个小时。例如,美国的商业卫星ORBVIEW可获取lm空间分辨率的图像,通过任意方向旋转可获得同轨和异轨的高分辨率立体图像;美国EOS卫星上的MOiDIS-N传感器具有35个波段;美国NOAA的一颗卫星每天可对地面同一地区进行两次观测。随着遥感应用领域对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需求的增加及高新技术自身不断的发展,各类遥感分辨率的提高成为普遍发展趋势。 2. 微波遥感、高光谱遥感迅速发展微波遥感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主动式探测方法。微波具有穿透性强、不受天气影响的特性,可全天时、全天候工作。微波遥感采用多极化、多波段及多工作模式,形成多级分辨率影像序列,以提供从粗到细的对地观测数据源。成像雷达、激光雷达等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美国实施的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计划即采用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一架航天飞机上安装了两个雷达天线,对同一地区一次获取两幅图像,然后通过影像精匹配、相位差解算、高程计算等步骤得到被观测地区的高程数据。高光谱遥感的出现和发展是遥感技术的一场革命。它使本来在宽波段遥感中不可探测的物质,在高光谱遥感中能被探测。高光谱遥感的发展,从研制第一代航空成像光谱仪算起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并受到世界各国遥感科学家的普遍关注。但长期以来,高光谱遥感一直处在以航空为基础的研究发展阶段,且主要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第五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一、名词解释: 1、遥感图像判读 2、景物特征 3、判读标志 4、热阴影 5、冷阴影 6、色调 7、纹理 8、影像地图 二、填空题: 1、遥感图像信息提取中使用的景物特征有。 2、遥感图像空间特征的判读标志主要有等。 3、传感器特性对判读标志影响最大的是等。 4、光谱分辨率根据三项指标来判定。 5、热红外图像上的亮度与地物的和有关,比 影响更大。 6、侧视雷达图像上的亮度变化与等有关。 三、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 1、遥感图像的几何分辨率指①象元相应地面的宽度②传感器瞬时视场内观察 到地面的宽度③能根据光谱特征判读出地物性质的最小单元的地面宽度。2、热红外图像是①接收地物反射的红外光成的像②接收地物发射的红外光成 的像。 3、热红外图像上的亮度与地物的①反射率大小有关②发射率大小有关③反射 太阳光中的红外光强度有关④温度高低有关。 4、侧视雷达图像垂直飞行方向的比例尺①离底点近的比例尺大②离底点远的 比例尺大③比例尺不变。 四、问答题: 1、遥感图像判读主要应用景物的哪些特征? 2、何为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 3、叙述TM多光谱图像的几何特征和辐射特征。 4、叙述地物光谱特性曲线与波谱响应曲线之间的关系和不同点? 5、举例说明为什么多光谱图像比单波段图像能判读出更多的信息? 6、叙述热红外图像的几何特征和辐射特征。 7、叙述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征和辐射特征。 8、谈谈你对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理解。 9、遥感技术识别地物的原理。 10、在标准假彩色合成图象上怎样识别地物类别?

11、阐述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方法和具体工作步骤? 1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 13、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 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

遥感地质制图发展趋势

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 ---遥感地质制图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指导老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 2014年5月

遥感地质制图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地质图与遥感制图 地质图是一种反映某一地区地壳表层的地质构造特征的图件,内容包括各种地质体(地层、岩体、矿床)及地质现象(断层、褶皱等)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这些内容按一定的比例尺和图例垂直投影到同一水平面就构成了某一地区的地质图。按地质图的比例尺、范围及内容,一般可分为区域地质图、矿区地质图、构造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等。地质图一般附有综合地层柱状图、剖面图等,可以反映地质构造的立体概念和发展过程。 遥感制图是把地质解译结果(包括地面检测资料)绘制绘制成图的工作。 二、地质图制图方法 1.原始制图方法主要是依靠人工地面地质调查和查阅已有地质资料

后的地质图制作。 2.计算机地质填图和制图。 3.由于遥感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现在遥感技术在地质制图中得到广泛运用 三、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 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包括对经过图像处理后的图像的地质解释,是指应用遥感原理、地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以目视方法揭示遥感图像中的地质信息。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岩性和地层解译 解译的标本有色调、地貌、水系、植被与土地利用特点等。 ②构造解译 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勾绘和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形迹的形态、产状、分布规律、组合关系及其成因联系等。 ③矿产解译和成矿远景分析 在大比例尺图像上有时可以直接判别原生矿体露头、铁帽和采矿遗迹等。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利用多波段遥感图像(尤其是红外航空遥感图像)解译与成矿相关的岩石、地层、构造以及围岩蚀变带等地质体。除目视解译外,还经常运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矿产信息。成矿远景分析工作是以成矿理论为指导,在矿产解译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将矿产解译成果与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查资料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圈定成矿远景区,提出预测区和勘探靶区。利用遥感图像解译矿产已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