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格律诗写作(3)

格律诗写作(3)

格律诗写作(3)
格律诗写作(3)

教师诗词创作培训材料

教师诗词创作培训材料 我们要学习的诗词创作,指的是近体诗的创作。在这之前,首先 要简单了解下一些概念。你们都是年轻人。上小学甚至上幼儿园的时 候就开始背诵古人的诗词了。对古典诗词有一定的认识。古典诗词从 体裁上来分,以唐朝为分水岭:唐朝以前的诗歌称为古体诗,比如诗经、楚辞、乐府、歌行体等。唐朝以后出现了格律诗,这种格律诗, 也叫近体诗(注意:近体诗与近代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近代诗指的 是1919年五四以后的新诗体,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散文诗)。比如: 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和近体诗有什么 不同呢?古体诗用韵比较宽泛,句子不太讲究平仄,句式也参差不齐。而近体诗呢?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有严格 的押韵,讲究平仄调和,讲究对仗,而且句数、字数和韵都是有严格 规定的。那么大家要问了,这样说来,写古体诗岂不是要比写近体诗 容易吗?我的回答是:否。为什么呢?因为古体诗的用语高古,没有 深厚的古文学修养,写不出那种高古的气象,就成了顺口溜。大家都 读过《诗经》、《离骚》、《古诗十九首》、李白的《蜀道难》、 《将进酒》;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等,这些都属 于古体诗,这些诗,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语言既高古而华丽,今天的 我们想写出这样风格的古体诗,难度相对大些。那么近体诗就好些吗?也不尽然,但近体诗篇幅短小,筀初学时容易上手。就像我们打拳一样,开始学的都是基本的套路,等到把这些套路用熟了,自然就能进 行变化。 近体诗的绝句包括五绝和七绝。 现在我们先来学习五绝的格律。先举个简单的例子:

格律诗创作基本要求

近体诗(格律诗)创作基本要求 一、概述: 近体诗是在初唐定型的一种在字数、句数、声调、对仗、押韵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的传统诗体。又 称今体诗,或格律诗。 二、近体诗的分类 (一)绝句:①每首四句,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为二十字;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为二十八字。②限押平声韵,五绝以首句不入韵为常例,首句入韵为变例;七绝以首句入韵为常例,首句不入韵为变例。③每句平仄都有固定格式,并且要求粘对。 (二)律诗:①每首八句,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为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为五十六字。②限押平声韵,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在同一首七律中不能重用同一韵字。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常例,首句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常例,首句不入韵为变例。③每句平仄都有固定格式,并且要求粘对。④中间两联(即3、4句和5、6句)必须对仗。 三、近体诗的押韵 (一)什么叫“韵”?所谓韵,就是指音韵相同的读音。用汉字来表达,就是韵母相同的字。一个汉字,用拼音来表示,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合成。凡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如方、昌、皇、郎的韵腹(a)、韵尾(ng)相同,即为同韵。没有韵尾的字,韵腹相同亦为同韵。介音不论,如“方”和“乡”是同韵。“韵”可分为平声韵(旧四声中的平声字,新四声中的阴平、阳平字)和仄声韵(旧四声中的上、去、入声字,新四声中的上、去声字)。

(二)什么叫押韵?押韵就是诗词的某句句末,用同一韵部的字来收尾。因其位置在句末,而叫“韵脚”。首句入韵的绝句,其同韵字在1、2、4句的末位;首句不入韵的律诗,其同韵字在2、4、6、8句的末位。押韵是传统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不押韵不为诗。押韵是为了声音的协调、和谐,使诗词具有韵味,富于音乐美。 (三)韵的分类和选择。韵分为旧韵和新韵两种: 1.旧韵。比较流行的为“平水韵”。平水韵系南宋人刘渊1252年根据前人韵书修订而成,共107韵。 2.新韵,又叫今韵。即按今天推行的普通话读音为标准,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依据,按照“同身(韵腹、韵尾)同韵”的原则划分韵部来押韵。今天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阳平作平声押韵,上声、去声作仄声押韵。旧声韵中的入声字已在普通话中分别派人今四声中。因此,对入声字应按《新华字典》对其声调的标号,判明其阴、阳、上、去,予以使用。《中华诗词》2004年第6期发布的《中华新韵(十四韵)》,分为一麻、二波、三皆、四开、五微、六豪、七尤、八寒、九文、十唐、十一庚、十二齐、十三支、十四姑韵(见附录)。用新声新韵写诗的作者,应以此为依据。 声韵改革,势在必行。应积极贯彻“倡今知古”、“双轨并行”的方针,大力倡导新声新韵,同时力求懂得、掌握旧声旧韵。用何种声韵创作,要尊重作者的自由,但新声韵和旧声韵在一首诗中不得混用。 (四)押韵的要求: 1.位置固定。首句入韵的绝句,1、2、4句末字押韵;首句不入韵的绝句,2、4句末字押韵;首句入韵的律诗,1、2、4、6、8句末字押韵;首句不入韵的律诗,2、4、6、8句末字押韵。

诗歌写作技巧

注:本资料搜集整理于网络,请不要用于商业用途 诗歌写作技巧 一、捕捉和创造诗的形象 (一)诗用形象思维写作 别林斯基早就指出:“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这就告诉我们,写诗要用形象思维。所谓用形象思维,首先指的是深入生活时,要对生活进行形象的感受,形象地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 进行形象思维,要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善于进行形象的捕捉。艾青指出:“形象思维的活动,在于使一切难以捕捉的东西,一切飘忽的东西固定起来,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象印子打在纸上样地清楚。”因此他说:“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 能捕捉到新颖的形象,也就有了写诗的素材。那么怎样才能捕捉到形象呢?这就要靠灵感。马雅可夫斯基举过一个捕捉形象的例子:大约在1913年,他从萨拉托夫回到莫斯科。为了对一个在火车上同路的女人表示他对她完全没有邪念,诗人就说道:“我不是男人,而是穿着裤子的云”。说了这句话之后,他立即考虑到这话可以入诗——但他又担心这句话口头上传出去白白地滥用掉了。那怎么办呢?他十分焦急,差不多有半小时,诗人用许多问题问那少女,直到他相信自己的话已从少女的另一只耳朵飞了出动之后,他才放心。两年之后,他用了“穿裤子的云”作为一首长诗的标题。 (二)诗是“想象的表现” 亚里士多德说:“诗需要一种特殊的赋予,或其人有疯狂的成分,或者使他容易想象所要求的神态。”雪莱:“一般来说,诗歌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布莱士列特:“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别林斯基:“在诗中想象是主要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 诗人的想象和科学家的想象不同。培根指出:“诗是一门学问,在文学的韵律方面大部分有限制,但在其他方面极端自由,并且和想象有关系。想象因为不受物质规律的束缚,可以随意把自然分开的东西联合,把联合的东西分开。这就造成了不合法的配偶和离异。”雪莱也说过:“诗使它触及的一切变形。”安徒生在他的童话《创造》中写道:一个爱写诗的青年人,因为写不出好诗来而苦恼,于是去找巫婆。巫婆给他戴上眼镜,安上听筒,他就听到了马铃薯在唱自己家庭的历史,野李树在讲故事,而人群中,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在不停地旋转。这里说的其实是,要做一个诗人光凭常人的听觉还不够,还得有诗人变形的眼镜和听筒。所以,我们写诗,既要对生活特征观察得很精确,而同时又不缺乏把这些特征加以变化的勇气。由于变形,诗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的意义。例如臧克家的《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有泪只往心里咽,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把头沉重的垂下!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这里写的并不仅仅是一匹可怜的老马,而主要是写三十年代北方农民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精神素质。“老马”是个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三)诗歌形象的创造 马雅可夫斯基在《怎样写诗》中对青年作者说:“应该使诗达到最大限度的传神。传神的巨大手段之一是形象。”艾略特认为,创造形象就是“寻找思想的客观对应物。”具体方法很多,例如:虚与实转化;人与物转化;物与物转化;内与外转化;大与小转化;远与近转化;少与多转化;部分与整体转化;历史与现实转化;现实与未来转化等。

格律诗写作(1)

格律诗写作(1) 本讲座采用由今还古,逐步回归的方法,会汉语文字,懂拼音即懂平仄,适合新人和年青一代学习。 第一章引言 格律诗又叫近体诗,它首先应该是诗,符合诗的特性,格律只是它的外在特征,或者说是格式。正是近体诗的格律特性,使其区别于其他诗体。 下面,我们就从格律诗这三个字讲起。 一、诗 什么叫诗,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 诗,文学体裁的一种,语言精炼,节奏鲜明。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从上可以看到诗具有如下的特点。 1、语言精炼。不像写文章那样长篇大论。 2、节奏鲜明。诗作有明显的节奏和韵律跳动。 3、反映生活,抒发感情。古人有“诗言志,歌永言”之说——《书·舜典》。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流行的诗的定义是何其芳的:“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语言精炼,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 这说的是那个时代流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的定义,并且包含着何其芳对诗的形式美、格律美的强调。 八十年代初,吕进提出了一个更为简洁的定义:“诗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语言艺术,它通常是诗人感情的直写。” 那么,格律诗的诗首先应该满足诗歌定义及其特性的要求。 二、古诗的发展 格律诗从哪里来,应该是从古诗发展而来。 我国古诗的发展历程是: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 1、历史演变 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到了战国时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其诗歌集《楚辞》突破了《诗经》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 2、汉代的古体诗 汉代时乐府诗形成。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歌词。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三国时期以建安文学为代表的诗歌作品吸收了乐府诗的营养,为后来的格律更严谨的近体诗奠定了基础。 3、唐宋的近体诗 到了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律诗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对仗都有规定。绝句的规定稍微松一些。 另外,在宋代达到顶峰的词也是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词的格式要依从一些固定的词牌,以便于配以乐曲演唱。 4、后期发展 自元代开始,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逐渐过去,文学创作逐渐转移到戏曲、小说等其他形式。

七言律诗的写作要点

七言律诗的写作要点 七言律诗的写作要点 一、律诗是诗词里讲究最多的诗种(包括律绝) 习一下七言绝句的平仄构造 1、平起平落(首句入韵) :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 )仄平平《仄》仄平 (仄 )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 )仄仄 平平。 2、仄起平落(首句入韵) :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3、平起平落(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4、仄起平落(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 I 、, G > : 注意: (),内的字宜平可仄: (平); 注释: 1、括号(),内的字宜仄可平: (仄) ; 2、括号 我们先复 (仄)仄平平《仄》仄 平 (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平(仄)仄仄平 平。 (平)平(仄)仄仄平

3、括号《》,变格时宜平可仄:《平》; 4、括号《》变 格时宜仄可平:《仄》。初学者不必学习变格句型,尊重《》 内用字平仄 绝句(指律绝)1、2、4 句用韵(一般压平韵,首句不用韵应符合第3、4 的格式)。二、七言律诗的平仄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如同“五言律诗”前面加与五言前节两个字平仄相反的字既成。七律同七绝一样,首句通常入韵(七律首句不入韵也可,古今少见,但必须符合 3、4 的 格式;“五绝”“五律”首句通常不入韵)。七律2、4、6、8 句都入韵,一定要用平声韵。3、5、7 句不入韵,但尾字必须用仄音字。否则就不为律诗了(不是所有的七言八句都是“ X 律”如格律不符只能根据诗的格律归为古风了)。“七律”和“七绝”一样也有4 种格式。可看出它是两首七绝平仄格式相加:1、平起(首句用韵):等于七绝(1)(3)形式相加。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如,毛泽东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

快速掌握古诗词写作要点

古诗词写作要点 (本文整理前半部分针对初学者,看了前两页基本就可以掌握诗词基本规则,后边为更复杂的技巧。) 第一课:对仗 诗的前提是联语,就是俗称的对子,所以我们先从对子开始说 1。平仄的分别: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 2。对仗 A, 词法对仗:名词对名词,颜色对颜色,方位对方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等 B, 句法结构对仗:词组结构相同,句子成分和其搭配方式相同,句子节奏相同。 C,平仄对仗:平对仄,仄对平,严格此要求的是工对,最后一个字平仄对仗的是宽对 例: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 下联: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第二课:诗体 四言诗(诗经体) 骚体诗(楚辞体) 乐府诗(杂言,五言,七言) 五言古诗(五言古绝,五言古风) 七言古诗(柏梁体,七言古绝,七言古风) 近体诗(律诗和绝句) 曲子词(小令,中调,长调) 散曲(小令,散曲) 现代白话自由体诗 律诗,绝句,散曲,词为近体诗,以外的全为古体诗!切忌切忌,近体诗有严格的格式,古体诗没有,为自由体。具体格式后边细说。 第三课:押韵

韵表里有严格分类。需要的可网上搜索“平水韵”打印备用。 其实韵,就是拼音里的韵母,但是现在的汉语发音已经和古时候有很多不同,所以业余做诗的大可不必记这么多,可以自己按现在的语言习惯押韵 律诗和绝句,只能压平声韵。3,5,7句最后一字必须是仄声,第一句随便。律诗第三句要和第四句对仗,第五和第六也要对仗!!后边细说。 1,押运的基本样式: A,偶压法:逢双句押韵 B,连压法: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C,换压法:多见古体诗和现代诗 2,押韵的忌讳: A,避免为了押韵句子意思勉强 B,避免出韵,就是韵部压错。 C,避免重韵。一字不可在韵字上出现两次 D,避免撞韵,就是在不该押韵的地方押韵 E,避免挤韵,指一句中韵母韵脚字太多,最忌韵前字和韵字同韵 F,避免轻声字押韵 G,避免同意字押韵 第四课:近体诗格律 一,近体诗的形式特征 1,句数和字数固定,(8句和4句,7言和5言) 2,只压平声韵 3,讲究平仄的相间(平仄有规律的出现),相对(就是对子的要求),相粘,(这个后边解释)4,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两句为一联 例:1234567 ,1234567(首联) 1234567 ,1234567(颔联) 1234567 ,1234567(颈联)

格律诗写作技巧

格律诗写作技巧 诗的格律是根据民族语言的特点,由诗人、诗理论家长期实践、探索、总结出来的一种高度艺术化、音乐化的民族形式。由这种格律构成的格律诗,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的音韵回环流转之美,声调交替抑扬之美,句式骈散变幻之美,词语精炼含蓄之美,构成了世界上最灿烂、最富内涵的诗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瑰宝。我国古今多少伟大诗人都能娴熟地运用这种格律,施展他们的文学才华,写下了无数光辉灿烂、千古不朽的诗篇! 格律诗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押韵。格律诗分绝句、律诗、排律三种,现以绝句为例,简述其写作技巧。 绝句共四句,第一句称作上句,第二句称作下句,第三句称作上句,第四句称作下句。第二句与第三句称作邻句。 七绝有四种格式,以第一句第二字和末一字的平仄来定。第一句第二字是平声,就叫平起,是仄声就叫仄起。如第一句末一字是平声,就叫平收,是仄声就叫仄收。以上第一个叫平起平收式,下一个则叫仄起仄收式。依此类推。七绝有四个式子:平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仄起仄收式、仄起平收式。五绝也有四个式子,与其相同。 格律诗中每两个字音为一个节奏,五言句有三个节奏,七言句有四个节奏,最后一个字音也是一个节奏。一个节奏内两字的平仄最好相同,一句中相邻的两个节奏的平仄应是交替的。汉字的平仄规定为:汉语拼音四声的一声、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和古入声字为仄声。这里以○代表平声,以●代表仄声,以◎代表按格

式应为平声而此处平仄不拘,以⊙代表按格式应为仄声而此处平仄不拘,符号右边加*代表此字为韵脚,以☆代表空格(即这里有个字)。 一般讲,律句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提法。即每句的第一、三、五字的平仄是不讲究的,(但也有例外)。第二、四、六字的平仄是要严格掌握的。因为第二、四、六字是节奏的重点,除不得不使用拗救法外,其平仄是格律规定的,不能任意更改。 第一步:根据上下句相对应的字平仄要对立,邻句相对应的字平仄要粘连(平仄相同)的规定,现确定每句的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以七言为例: 第一句:☆○ ☆● ☆○ ☆第二句:☆● ☆○ ☆● ☆ 第三句:☆● ☆○ ☆● ☆第四句:☆○ ☆● ☆○ ☆ 如果第一句的第二字是仄声,那即为下式: 第一句:☆● ☆○ ☆● ☆第二句:☆○ ☆● ☆○ ☆ 第三句:☆○ ☆● ☆○ ☆第四句:☆● ☆○ ☆● ☆ 这样就确定了每一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去掉每一句前面的两个字,就是五绝。 第二步:七言第四字、五言第二字防孤平。即七言第四字、五言第二字是平声时,它前面的一个字也必须是平声。也就是说它的前后两个字如果都是仄声,成为● ○ ●就是犯孤平了。“孤平”是古人写格律诗的大忌。七言第二字不忌讳孤平。根据这一规定,在第一步式子的基础上,把第四字是平声的字前面各加一个平声字,即成下式: 第一句:☆○ ☆● ☆○ ☆第二句:☆● ○ ○ ☆● ☆ 第三句:☆● ○ ○ ☆● ☆第四句:☆○ ☆● ☆○ ☆

格律诗写作常识

格律诗写作常识 冉茂勋 前言 这次传统诗词培训班,学会在给县人民政府的报告中,明确说是为我县申报书法之乡夯实基础。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也把传统诗词列为教学内容之一,有专门的《诗词写作》教材。诗、书、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珍宝,而诗又列三者之首。一个书法爱好者,如果不懂得传统诗词创作,最终只不过是一个汉字的抄写手而已,而且,抄写在应酬中也可能出现笑话,不可能成为功底深厚的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历来为人们称道的诗序名篇,他不仅诗作得好,文章也享誉当时,传之后世,收入《古文观止》,只不过由于他的书法冠绝千古,使其诗文相对减色。诗,是我国古典文学艺术的国粹之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人们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思想熏陶和历史启迪。 现今所讲的传统诗词,主要是指唐诗、宋词、元曲,我们这次着重只讲格律诗词的创作基本常识。 格律诗是在唐朝才定型的,唐人称之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当然,这并不是说非格律诗就不重要,如唐以前的古体诗——诗经、楚辞、汉魏乐府等,而是这次的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讲多了也消化不了,所以,只能把格律诗的基本知识讲清楚,转化为成果,即经过一定时间的写作实践,写出好的诗词作品来,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作出贡献。 一、诗的格律 创作传统诗,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要懂得它的格律。 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主要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各有四种格式: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和不入韵式;首句仄起入韵式和不入韵式。 汉语,基本上是单字双音节,以一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格律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律句又分标准律句和次标准律句(也称准律句)。 (一)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五绝的基本句型是:平平仄仄平,以及仄仄平平仄。这两种句型,各自的首尾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要作出变化,可把脚下的鞋拿到头上作帽戴,即将各自最后一个字移到前面去,就变成“平平平仄仄”或“仄仄仄平平”。五绝的句型,无论怎样变化,都不可能超出这四种基本句型。五绝以仄起不入韵式为正格。

学生 格律诗写作精品展示

春复回 郭智宇 窗前雀影声声笑,满园春桃已泛红。 新芽点点未绿尽,旧路茫茫已断穷。 飞鸟北回哪年月,水流东走何去从。 红尘万物皆往复,只余人心万悔中。 愁 冯一凡 新枫未起花先落,故柳将发絮已焚。过目烟云几断忧,停颊雨雪常歇愤。贤观胜景今犹存,客叹衰心往却盛。淡酒厅堂醉意涌,浓烛座下愁情生。 思君 胡子风 春风卷叶青楼处,夜雨吹花满苑香。漫舞云台飘彩袖,轻飞月影照霓裳。岁月难识情定物,韶华怎改盼君郎。女子盈盈思故里,红颜寸寸念他方。

塞外刘凯溪 胡天寒气携风来,穿树平土柳芽开。雨封云低压新鹤,波止船行气轮台。西望昏日徐徐下,东迎苞花暖暖开。思君仍需随归燕,且寻异地故旧怀。 初春夏慧琳 昨夜风雨狂奏响,今早地上水汪汪。清草绿树冒新芽,百草欲穿新衣裳。我欲乘风渡天边,无奈飞到教室边。心在窗外随风到,人在教室里两行。 清明 宋忻瑶 花开阡陌草又青,雨落道旁天已暝。归来探看未亡人,别去再无当年影。黄土坟下成黄土,清明时节未清明。松柏碑前无哀声,且与谁人诉长情。 无题 张施旖 料峭山崖风消逝,钟鼓沉闷无尽时。

浓雾击靥魂已失,深林掠影心难持。乌鹊南飞非幸事,身陷囹圄老将至。凡尘有是却无世,徒留墨渍传青史。 功臣愤 罗皓文 锣鼓齐奏撼云月,马蹄飒沓绝土尘。龙袍金衣万众仰,手锁脚铐无人闻。淮阴含恨终长乐,武穆怀忠谥狱坟。丹心热血无处洒,敢问孰人知其恨? 早春 马昕怡 细雨淅淅告清冬,嫩草悠悠迎暖春。玉尘烈风与冰川,柳絮丛芮至桃笋。村童散学思野骑,耶娘下亩忧儿孙。戏猿飞鸟藏林间,惊起砚地烛点昏。 独步行 黄欣睿 尘晖暗窥深青幕,落霞凝尽浅碧旁。过者碌碌渐去散,风吟萧萧自彷徨。

古诗词系列讲座-格律诗写作

古诗词系列讲座-格律诗写作 写格律诗,有八大禁忌:一忌孤平;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三忌换韵;四忌失粘;五忌合掌;六忌重字;七忌直白;八忌新旧韵乱用。 一忌孤平:所谓孤平,指一句中,除去最后一个韵脚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则为犯孤平。孤平为诗家之大忌。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字是仄声,除去第七个韵脚字外,只有第四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犯孤平的句式,只限在韵脚的句子,就是说,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的句中(即韵脚句),要注意不要犯孤平,在非韵脚的句中,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的句子,如“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以一三五不论之说,第三、第五字变为仄声字,就变成了“仄仄仄平仄仄仄”,这样的句式,不是孤平,但是却犯了尾三仄,当然,对于初学者,尾三仄不是太严格,如果能避免,则更好。 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是指每句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或都是平声字,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最后一字是仄声,就是尾三仄;如果第五第六字是平声字,就是尾三平。尾三平也是诗家之大忌。 三忌换韵:是指一首格律诗中,韵脚的字的韵部,只能在同一个韵部中,如果不在同一韵部,就是换韵。所谓韵脚,就是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如果第一句押韵,其韵脚也包括在内。

四忌失粘:是指第一句与第二句相同位置间的字,平仄相反,第二句与第三句相同位置间的字,平仄相同,即为粘,如果不粘,就是失粘。 五忌合掌:是指律诗中,三四句、五六句,其实是两幅对联,如果一幅对联,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同,就是合掌。 六忌重字:是指一首诗中,尽量不要有重复的字,但是在一个句子中除外。 七忌直白:是指太过平直,没有味感。 八忌新旧韵乱用:是指在同一首诗中用韵,要么依旧韵(平水韵),要么依新韵(中华14新韵),不能新旧韵混用。当然,亦有以词韵(如词林正韵)作诗者,词韵比诗韵(平水韵)相对较宽,但是,即使是以词韵为据押韵,也要在同一个词韵的韵部。 格律诗的三个基本要素:诗韵、平仄、对仗。 前面讲了,格律诗是绝句和律诗的通称,格律诗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及五言和七言排律。那么,我们在写格律诗的时候,就一定要把握好以上三个基本要素。 一、诗韵:就是诗的韵脚,格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上面讲了写格律诗有八大禁忌,其中三忌换韵及八忌新旧韵乱用,就指诗韵。简单地讲,就是绝句第二、第四句最后一字押平声韵且韵脚在同一个韵部,律诗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句最后一字押平声韵且韵脚在同

近体诗写作技法(课,客)

近体诗的写作需要技法吗?很难说, 其实“写作技法”这样的称呼是不准确的, 写诗须有法度,但是诗却无常法,基本规则是普遍的,这是体裁所要求的必须做到的。诗意的挥发却是可以自由的,自由发挥意味着可以体现个性。比如李白的诗,他就张扬着豪放和浪漫,老杜的诗,就体现着精湛和工谨,义山之诗,含蓄而多情,杜牧的诗,那就见到了韵朗和精婉。大小李杜,各有各的神采而绝不雷同。我们自己写的诗呢,当然也要写出我们自己的风格与神采来。 写诗张扬个性的基础,是要先合法度。即使是做一游戏,还要先制定游戏规则呢,何况是做文呢?更何况,我们做的是文中之文,文中的极品---诗。近体诗的体裁要求比较多也比较严。基本的诸如格律、押韵、对仗等一些要求,都属于近体诗最基本的工具性的基础知识。要想写好近体诗,这些知识是必须要熟练掌握的。熟练掌握的意思,就是格律不需要去看平仄表而按平仄规律直接去写;押韵不需要总去查《平水韵》的部,迅速判别字的平仄;对仗要保证词性和平仄的工谨对称。 只有做到这些,才可以称之为熟练使用“工具”,也只有做到这程度,才有资格去张显你诗意中的个性和诗品,以及表现你自己的诗作风格。这些知识的熟练掌握,不代表你就能写出好诗,它只能说明,你具备了去写作一首近体诗的基础知识,也就是说,你才刚刚入了门,离登堂入室还差的远呢。 诗者,韵文也。在这里先用一定的篇幅着重强调一下关于“声韵”的问题。 我们写作近体诗,规定是以《平水韵》为默认韵的。诗之韵书起于隋朝,在这之前的无韵书可言的,隋朝陆法言的《切韵》是韵书之祖。但是,《切韵》将韵分为206韵,分的过于细了,唐代时则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时平水的刘渊,将这类可以同用的韵进行合并,成了107韵,后人渐为106韵,所以被称为《平水韵》,一般叫做“诗韵”。所以,唐时虽然没有《平水韵》,但我们看唐时的近体诗,也都是符合平水韵的。《平水韵》历经千年而不衰,它本身实际上已经是古典诗词体裁的专用韵了(《词林正韵》的根据也是《平水韵》)。在中国的声韵学中,将中国的古音分为上古音、中古音和近古音。中古音之时代界定,是自魏晋南北朝起,至唐宋时期。这也是近体诗的起源和兴盛时期,近体诗的体裁流传了下来,同样,伴随它的专有诗韵也同样传了下来。它是历史文化的产物,现在来说,是属于文字韵的范畴,不可以因时代的变化而更改。 简而言之,写近体诗,必须用平水韵。所谓的新韵一说,那是为了凑合大众需要(时政原因)而降低近体诗艺术品质的一些做法。在此不做详细论析,只是强调,写近体诗必须用以《平水韵》为主体的古韵,而不可以用现代汉语拼音为基础的新韵。那些《中华新韵》一类的新韵韵书,初学者尽量先不要去看,所谓新旧韵双轨并行,实质上都是不尊重历史文化特点的做法。 这里着重强调声韵,主要是它还决定着格律和对仗等一些近体诗工具性的知识界定。所以,学习近体诗,第一关就是要跨过声韵的障碍,这关过不去,以后将寸步难行,步步是坎。勉强偷懒用所谓的新韵做诗,自己娱乐一下还可以,但终归难登大雅之堂。其实,绝大多数所谓的新韵作者,他根本就没去认真对查过《新韵》韵书,他也只是以习惯的汉语拼音或自己的口音为标准,an和en,en和eng 以及-in和-ing都经常混用,即使按新韵他也不符合的。自己娱乐一下,没人限制的了你,但要是真正热心诗学,就必须认识并掌握《平水韵》。 声韵问题,是百年来诗学界争议不断从来就不曾停止过的。1913年,当时的

格律诗词写作章法(上)

格律诗写作章法(上) 一、起笔突兀法 做诗起笔,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之别。 明起者,开口即就题之正意说起,随明见题字,然不得谓之“骂题”。 暗起者,不就题面说而题意自见。 陪起者,先借他物说起,以引申所咏之物。 反起者,不说题之正面,而先从题之反面着笔。 学者明此诸法,起笔者尤以来势突兀为胜,若一涉平淡,便觉句法不挺矣。兹录唐诗得力在起两句之一首于下,以便学诗者有所取法焉。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以下五律*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上诗首句拈出“独有”二字,次句便以“惊”字作衬,有登高一呼之概。 二、承笔衔接法 律诗以第二联为承笔,或写意,或写景,要与上联起笔衔接,不可松泛。起笔一联,仅浑括大概;点醒题意,全在此联。且需留有不尽之意,以开下文转笔一联。兹录唐诗中第二联最警切之一首,以飨读者,俾知醒题之法也。 【军中闻笛张巡】 峣岧试一临,虏骑附城阴。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 门闲边月近,战苦阵云深。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声。 上诗第三、四句写军中情状,紧接上句看见虏骑之悲感,而全题之用意醒矣。 三、转笔呼应法 转者,就承笔之意,转捩以言之也。其法有三:一、进一层转;二、推一层转;三、反转,总以能与前后相呼应,活而不板者为佳。唐诗之注重转笔,而上下一气者,当推杜甫《春望》一首,兹特选录于下,非学到功深者,断难揣摩其万一。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上诗第五句言兵祸之久,第六句言乡信之重,是全诗最着力处,而与首句写乱后景象,末句自伤衰老,通体均相应也。 四、合笔结束法 合者,结束全诗,俾有下落也。或开一步,或放一句,总以“言有尽而意无穷”者为佳构。唐诗中合笔之足以惊人,而传诵一时者,首推刘禹锡之《蜀先主庙》诗。兹亦照录于后,以为学者之模范。 【蜀先主庙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懔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上诗结句言蜀妓凄凉,不言蜀灭,而蜀灭之意自在其中,以此结束全题,真觉余韵悠然,有缥缈欲仙之致。

古诗词鉴赏题的十大解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题的十大解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很多学生对此感到非常苦恼,总是找不到古诗词考试的解题技巧。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寻找到一些基本规律,应付古诗词考试是能游刃有余的。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注意这十个方面,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

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近体诗(又称“今律诗”、“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

格律诗写作(6)

格律诗写作(6) 五、五言绝句诗的标准律格式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前面已经说到了,五言律句的4个基本句式集合,组成五言绝句诗的标准律格式,用不同的基本句式起头,所组成的五绝标准律格式不同,下面来逐一介绍。 ①平平平仄仄, ②仄仄仄平平。 ③仄仄平平仄, ④平平仄仄平。 观察上面的基本句式。第1句和第4句的头节相同。第2句和第3句的头节相同。所以从起头来讲只有两种方式,分为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类。 从脚节来看也有仄和平两种,称为白脚和韵脚。它的位置是处于结尾,而不是开头。所以收尾也有两种方式仄收和平收。也有人把它入韵和不入韵格式。 这样把开头和收尾结合起来,一共就产生4种格式。 (一)平起式 1、平起仄收式 用第一个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起头。按照对粘规则和押韵原则,得到首句不押韵的平起仄收式五绝标准律格式。 ①平平平仄仄, ②仄仄仄平平。 ③仄仄平平仄, ④平平仄仄平。 上面五绝标准律格式就是以第1个基本句式开头,把前面的1234句式顺序照搬过来所组成的五绝格律格式。 这里的平起(或仄起)是以关键字位第2个字(头节第2字)的平仄来确定的。 前面已经举过的例子,再看一下: 五绝江南春色(通韵) 虞慧(江西) 江南春色美,细柳岸边飞。 碧水蓝天映,渔船鸟雀追。 2、平起平收式 用第4句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起头。按照对粘规则和押韵原则,得到首句押韵的平起平收式五绝标准律格式。 ④平平仄仄平。 ②仄仄仄平平。 ③仄仄平平仄, ④平平仄仄平。 按照押韵规则,韵押偶句,第2句必须押韵,押韵平声,尾字必是平声。故选用第②句式与之相对组成首联,尾联照搬第一体的尾联。尾句重复④句式,也可以看成是所缺第①句式平平平仄仄第三字和第五字交换位置的结果。 举例: 上面的黑点表示平声,三角符号表示仄声。 (二)仄起式 1、仄起仄收式 用第三句基本句式仄仄平平仄起头。按照对粘规则和押韵原则,得到首句不押韵的仄起

格律诗中的修辞手法

格律诗中的修辞手法》露珠 在语言学中,所谓修辞,就是一种语言活动,是利用各种语言手段以达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语言活动。格律诗是追求美的,有形式美、音律美、意境美,而音律美和意境美都需要语言美来作为保障。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能增强诗句的感染力,也能增强诗句在语言上的美感。 现在可知的语言修辞手法多达六七十种,这一讲里,介绍若干种格律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对仗。 我们知道,律诗的中间两联是需要对仗的。长律除了首尾两联,均需要对仗。对仗也称对偶。虽然绝句不要求对仗,但我们在创作中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应用一些对偶句。对仗的基础知识,前面的老师已经讲解过,就不重复了,这里主要介绍几种对仗的特殊形式。 1、流水对,也称串对或走马对。流水对的特点是,单独一句不能完整地把意思表达出来,需要两句合并,才能使要表达的意思连贯一气。一般上下联之间有承接、递进、转折、假设、因果等关系,故在构建流水对时一般会有一些连词出现。 比如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就是一种承接关系;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一种递进关系;江畔渔火的“欲起蛟龙清积弊,纵横狐兔叹台臣”,是一种转折关系; 江畔渔火的“若教龙剑云中合,便取闲心花下移”,是一种假设关系;江畔渔火的“前世当投石,今生可画眉”,既有假设关系,又有因果关系。 2、当句对,也称自对或句中对。就是在一个句子里一些词与另一些词相对。有时字数不等,亦被认可。 黄庭坚的“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野水自添对田水满,晴鸠却唤对雨鸠归属于字数不等的当句对。比如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对水复,柳暗对花明,属于字数相等的当句。 3、借对。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借字义。比如江畔渔火的“酒最伤人无月夜,情难回首少年期”,少年对无月,就是利用了少的另一种含义来对无,用月的另一种含义来对年。 另一种是借字音,也称谐音对。比如孟浩然的“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用杨谐羊的音来对上句中的鸡。 4、错综对,也称交股对。就是两句中相对的词不是依次相对,而是交错相对。错综对一般安排在律诗的首联或尾联中,颔联和颈联不宜。 比如李群玉的“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六幅对一段,湘江对巫山,属于错综对。 5、扇面对,也称隔句对。在律诗中,即单句对单句,双句对双句。 比如白居易的“飘渺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殷勤湘水曲”对“飘渺巫山女”,“留在十三弦”对“归来七八年”,属于扇面对。比如江畔渔火的“不知云外路,隔断几重山。但念门前水,环成九折湾”,也属于这种。 二、比喻。 在修辞学中,比喻有很多种,这里介绍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明喻必须有本体、喻体和连接本体、喻体之间的“如,像”等比喻词。 比如江畔渔火的“有书如曲诗如蘖”,就是把诗书比喻成曲蘖。 2、暗喻。暗喻也必须有本体、喻体,只是比喻词是一些“是,成”等字眼。

格律诗写作入门培训(笔记)

你心目中的诗?(中国古典) ?扶贫举红旗 ?一上黄旗唱大风,人民幸福党恩隆。 ?快奔四化加把劲,扶贫永举党旗红。 ?浣溪沙·春日 ?处处红花绿柳娇,春风吹动柳千条。归来燕子好逍遥。美景良辰随处有,青山绿水任人描。升平盛世党高超。 ?偶成 ?澹云微雨润苍苔,风动竹摇户半开。 ?掩卷方知生意满,一园幽绿入窗来。 烟花三月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 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 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有没有 我这样的好朋友 扬州城有没有人 为你分担忧和愁 古典诗歌的发展源流与格律诗 中国古典诗歌 古体诗:四言诗、骚体、五七言古诗,乐府歌行,三言、六言、杂言?-?- 近(今)体诗:律诗、绝句(唐代兴起) 词:兴于唐,盛于宋;有特定谱式,以清代王奕清等编《钦定词谱》(中国书店,1983)或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上海古籍,1978)为准;以后讲 曲:较通俗,非雅文学范畴,暂不讨论 格律诗 篇幅、句式、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均有严格规定,且用中古音的声韵系统写作的一种诗体。 篇幅:五律40字,七律56字;五绝20字,七绝28字。 句式:律诗每首四句,绝句每首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平仄:中古汉语的四声与平仄;格律诗的平仄规则 押韵:中古音韵与韵书 对仗:宽对与严对 格律诗的音乐性:节奏与诵读 中古音韵系统与押韵

音韵学上,汉语发展的三阶段: 上古音系统(西周初至汉末),中古音系统(南北朝隋唐),近代音系统(宋元明清)。 隋《切韵》?a?a唐代《唐韵》(现存最早韵书,206韵)?a?a北宋《广韵》(206韵)?a?a 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简称?°平水韵?±(合并为107韵)?a?a 清康熙年间《佩文韵府》(再并为106韵部) 中古汉语四声与平仄的辨别 四声:平、上、去、入 平声:可延长,便于曼声歌唱;?°平水韵?±分上、下平声,不等于普通话的阴平、阳平 仄声:上、去、入 《康熙字典》开篇的四声歌诀: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感受四声 东董冻笃○钟肿种烛○江讲绛觉○知指志质○微尾未物○ 鱼语御月○枯苦库阔○梨礼利栗○佳解界黠○该改盖葛○ 真轸震质○文吻问物○昆捆困没○滩坦叹脱○间简涧吉○ 笺浅箭节○肖小笑削○交狡校脚○高稿诰阁○歌果个骨○ 麻马骂陌○阳养漾药○庚梗更隔○丁顶定滴○蒸拯证职○ 尤有又亦○侵寝沁缉○憨喊憾合○盐琰艳叶○缄减鉴甲○ 以上字表按照平上去入顺序排列的,保留入声方言区的同学,可用方言朗读,感受一下 粵语区:全部保留了入声,且全部保留了收[-m]尾的字 江苏大部、浙江、福建、江西诸省区和北方的山西、内蒙的某些地方,以及客家方言,均保留有入声?a?a只须记住收[-m]尾的字即可 北方方言区同学:须掌握中古音的四声 入声字记忆规律 台湾音韵学大师陈新雄教授归纳: 1、凡b、d、g、j、zh、z六母的阳平声字,全是古入声字。 b:拔跋白…… d:答达得笛敌g:格阁蛤…… 2、凡d、t、l、z、c、s六母,跟韵母e拼合时,不论普通话读何声调,皆古入声字。 d:得德t:特忒l:勒肋乐z:则择泽…… 3、凡k、zh、ch、sh、r五母与韵母uo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kuo:阔括廓……zhuo:桌捉涿著……shuo说勺芍…… 4、凡b、p、m、d、t、n、l七母跟韵母ie拼合时,不论普通话何调,皆古时入声字。只有“爹”字例外。 bie鳖憋别……pie撇瞥……mie灭蔑篾……tie帖贴怗 5、凡d、g、h、z、s五母与韵母ei拼合时,不论普通话读何声调,都是古代入声字。 如:dei得gei给zei贼sei塞 6、凡声母f跟韵母a、o拼合时,不论普通话读何声调,皆是古代入声字。 fa:法发伐乏筏阀罚fo:佛缚

格律诗写作

格律诗词创作浅谈---诗 导言 古典诗词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她有独特的韵味,许多人都只喜欢吟唱和欣赏,而不愿创作。究其原因,还是对古典诗词的格律不了解,因而产生畏难情绪。格律诗的主要特点是讲求平仄格律,对初学者来说,相对较难。我们也不别被古人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语不惊人死不休”等话吓倒。把诗当作是“冲口出常言,法度去前规”,而从中寻求欢愉和乐趣。 一、学习格律诗词及其写作的意义 1、传统诗歌不容否定。 诗歌是我们民族的正统文学。古曲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和民族感情最集中的体现、最生动的载体。一部诗歌史,也就是我们民族的思想史、文化史、文明史。生于诗,死于诗。为什么这样说呢? 孩子哇哇学语,就授之以“人之初,性本善”,这就是与诗有关。更不要说封建时代的读书人,《诗经》、唐诗宋词,这更是他们的必修课。否则,他

进不了科举考试的殿堂,也当不了官。临死前还要赋诗,如陆游《示儿》诗。美国人跳河要做一下祷告,而屈原跳河要先做一篇《离骚》,被砍头也要吟诗。如戊戍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绝命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晖代英烈士“满天风雨满天愁”等。孔夫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民族的特性和风尚。 2、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需要。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中最光彩夺目的瑰宝之一。不懂诗词,就不能深刻理解过去的文化和心灵。无论是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素质教育、都离不开古典诗词,离不开传统文化。对青年一代的教育,诗词进校园,师生的诗词大赛,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素质的手段之一。我们教师不懂格律诗,怎么教学生写格律诗?同时,也难以做好诗词进校园的工作。 3、陶冶情操、提高情趣的需要。 情感,永远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内容之一。如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表现了思乡之情;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表达了诗人流放贵州途中遇大赦的惊喜之情;《送孟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