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教育】2020高中物理第三章原子核第2节放射性衰变教学案教科版选修3

【高中教育】2020高中物理第三章原子核第2节放射性衰变教学案教科版选修3

【高中教育】2020高中物理第三章原子核第2节放射性衰变教学案教科版选修3
【高中教育】2020高中物理第三章原子核第2节放射性衰变教学案教科版选修3

【20xx精选】最新高中物理第三章原子核第2节放射

性衰变教学案教科版选修3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34)

一、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1.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矿物能够发

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物质放出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2.玛丽·居里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

的新元素,命名为钋(Po)、镭(Ra)。

二、三种射线的本质1.α射线实际上就是氦原子核,速度可达到光速的,其电离能

力强,穿透能力较差。在空气中只能前进几厘米,用一张纸就能把

它挡住。2.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它的速度更大,可达光速的99%,它

的穿透能力较强,电离能力较弱,很容易穿透黑纸,也能穿透几毫

米厚的铝板。3.γ射线呈电中性,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波长很短,在10

-10 m以下,它的电离作用更小,但穿透能力更强,甚至能穿透几

厘米厚的铅板和几十厘米厚的混凝土。

三、原子核的衰变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某种粒子后变成新原子核的变化叫

衰变。

2.思考:发生β衰变时,新核的核电荷数变化多少?新核在

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怎样变化?提示:根据β衰变方程Th―→Pa+e知道,新核核电荷数增加了1,原子序数增加1,故在元素周期表上向后移了1位。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35)

原子核的衰变

1。衰变规律

原子核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2.衰变方程示例

α衰变:X→Y+He,

β衰变:X→Y+e。

3.对α衰变和β衰变的理解

(1)α衰变:在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2个中子和2个质子结合得比较牢固,有时会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中抛射出来,这就是放射性元素发生的α衰变现象。

(2)β衰变: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且放出一个电子即β粒子,使核电荷数增加1。但β衰变不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

(3)原子核放出一个α粒子就说明它发生了一次α衰变,同理放出一个β粒子就说明它发生了一次β衰变。

(1)原子核衰变时质量数守恒,但并非质量守恒,核反应过程前、后质量发生变化(质量亏损)而释放出能量,质量与能量相联系。

(2)在β衰变中,释放出具有很大的能量的电子,该电子来自于原子核,它是由中子和质子的转化产生的,这表明质子(或中子)也是变化的。

(3)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并不表明原子核内有α粒子或β粒子;原子核发生衰变后“就变成新的原子核”。

1.一个原子核发生衰变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总质量数保持不变B.总核子数保持不变

C.总能量保持不变D.总动量改变

解析:选ABC 衰变过程中质量数守恒,又因为质量数等于核子数,故衰变过程中核子数不变。

三种射线的比

1。α、β、γ三种射线性质、特征的比较

种类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组成高速氦核流高速电子流光子流(高频电磁波)

带电荷量2e -e 0

质量

4m p(m p=1。

67×10-27 kg)

mp

1836

静止质量为零

速率0。1c 0。9c c

在电场或

磁场中

偏转偏转不偏转

贯穿本领最弱用一张纸

就能挡住

较强穿透几

毫米的铝板

最强穿透几厘

米的铅板

电离作用很强较弱很弱

2.研究放射性的意义

如果一种元素具有放射性,那么不论它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还是以某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放射性都不受影响。也就是说,放

射性与元素存在的状态无关,放射性仅与原子核有关。因此,原子核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核也存在一定的结构。

β射线中的电子是从原子核内放出的(本质是一个质子转化为一个中子,放出一个电子),并不是原子核外的电子。

2.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射线是原子核自发发射出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力

C.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它的穿透力最强

D.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力最弱

解析:选C α射线是不稳定原子核放出的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组成的粒子流,它的电离本领最大,穿透力最弱。β射线是原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时放出的高速电子流,其穿透力和电离能力都居中,γ射线是跃迁时放出的光子,它的穿透力最强,故正确答案为C。

对半衰期的理

1。计算公式

根据半衰期的概念,可总结出公式如下:

N余=N原()t/τ,m余=M()t/τ

式中N原、M表示衰变前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和质量,N余、m余表示衰变后尚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和质量,t表示衰变时间,τ表示半衰期。

2.影响因素

解析:选C 经过32天即4个半衰期,碘131的含量变为m′==,C项正确。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36)

对三种射线的理

[例1] (福建高考)如图3-2-1,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α、β、γ三种射线,分别进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图3-2-1

A.①表示γ射线,③表示α射线

B.②表示β射线,③表示α射线

C.④表示α射线,⑤表示γ射线

D.⑤表示β射线,⑥表示α射线[解析] 由于在放射现象中放出组成α射线的α粒子带正电,

β射线的β粒子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根据电场力的方向与左手定则,可判断三种射线在电磁场中受力的方向,即③④表示α射线,①⑥表示β射线,②⑤表示γ射线,所以C正确,A、B、D错

误。

[答案] C (1)因为α粒子带正电,β粒子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所以

α、β会在电场或磁场中偏转,γ射线不偏转。

(2)α、β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用平抛的规律研究,在磁场

中做圆周运动,利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进行研究。

衰变次数的分析与计

[例2] Th(钍)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变成Pb(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

B.铅核比钍核少16个中子

C.共经过4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D.共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解析] 设α衰变次数为x,β衰变次数为y,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得232=208+4x,90=82+2x-y,解得x=6,y=4,C错,D对。

铅核、钍核的质子数分别为82、90,故A对。

铅核、钍核的中子数分别为126、142,故B对。

[答案] ABD

确定α和β衰变次数的具体方法如下:

(1)首先确定开始的原子核和最终的原子核;

(2)确定质量数的变化,并由此得出α衰变的次数;

(3)由α衰变得出核电荷数的改变,根据实际电荷数再确定β衰变的次数。

半衰期的理解

[例3] (江苏高考)氡222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被吸入后,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它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主要环境致癌物质之一。其衰变方程是Rn―→ Po+________。已知 Rn的半衰期约为3。8天,则约经过________天,16 g的 Rn衰变后还剩1 g。

[解析] 根据衰变过程中,质量数与电荷数守恒可知,该衰变过程中,所释放的粒子的质量数为A=222-218=4,电荷数为Z=

86-84=2,所以该粒子为He。根据半衰期公式有:m=()m0,代入数据解得:t=4τ=15。2天。

[答案] He 15。2

(1)半衰期是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而不是样本质量减少一半的时间。

(2)注意区分两个质量:

已发生衰变的质量:m[1-()],

未发生衰变的质量:m()。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37)

1.以下实验能说明原子核内有复杂结构的是( )

A.X射线的发现

B.原子发光产生明线光谱

C.α粒子散射实验

D.天然放射现象

解析:选D 原子发光产生明线光谱说明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

连续的能量状态中;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天然放射现象中放射出的粒子是从原子核中放出的,说明原子核内有复

杂结构。故正确答案为D。

2.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射线是由氦原子核衰变产生

B.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

C.γ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

D.通过化学反应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

解析:选D α射线是原子核同时放出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产

生的,选项A错;β射线是原子核内中子转化为质子而放出的电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物理.docx

图1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四川省什邡中学高一物理 《力》单元检测题 命题人: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以下题目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有一个或多个是正确的,每题4分,共48分) 1.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受斜面的作用力,垂直斜面向上 B .物体所受重力可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下滑力和对斜面的正压力 C .只要物体不滑动,它受的摩擦力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D .一旦物体沿斜面下滑,它所受的摩擦力将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2.如图1所示,传送带向上匀速运动,将一木块轻轻放在倾斜的传送带上.则关于木块受 到的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 B .木块所受的合力有可能为零 C .此时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D .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有可能沿传送带向下 3.如图2所示,一倾斜木板上放一物体,当板的倾角θ逐渐增大 时,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则物体所受 ( ) A .支持力变大 B .摩擦力变大 C .合外力恒为零 D .合外力变大 4. 用绳AC 和BC 吊起一重物处于静止状态,如图3所示. 若AC 能承 受的最大拉力为150 N ,BC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5 N ,那么,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 A .当重物的重力为150 N 时,AC 、BC 都不断,AC 拉力比BC 拉力大 B .当重物的重力为150 N 时,A C 、BC 都不断,AC 拉力比BC 拉力小 C .当重物的重力为175 N 时,AC 不断,BC 刚好断 D .当重物的重力为200 N 时,AC 断,BC 也断 5.下列各组共点的三个力,可能平衡的有 ( ) 图 2 图3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精品导学案:第2章 专题2:追及相遇问题

第二章专题二:追及相遇问题 【学习目标】 1.掌握追及、相遇问题的特点 2.能熟练解决追及、相遇问题 【学习重点】掌握追及问题的分析方法,知道“追及”过程中的临界条件 【学习难点】“追及”过程中的临界分析 【知识预习】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问题中的条件是: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因此应分别对两物体进行研究,列出位移方程,然后利用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求解。 一、追及问题 1.追及问题的特征及处理方法: “追及”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三种: ⑴初速度比较小(包括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能追上。 a.追上前,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b.当两者位移相等时,即后者追上前者。 ⑵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存在一个能否追上的问题。 判断方法是:假定速度相等,从位置关系判断。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二者是否同时出发,是否从同一地点出发。 a.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仍小于被追者,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间有最小距离; b.若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的位移也相等,则恰能追上,也是两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c.若两者速度相等时,追者位移大于被追者,说明在两者速度相等前就已经追上;在计算追上的时间时,设其位移相等来计算,计算的结果为两个值,这两个值都有意义。即两者位移相等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间距离有一个较大值。 ⑶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情形跟⑵类似。 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减速运动的物体乙,情形跟⑴类似;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2.分析追及问题的注意点: ⑴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 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

生本教育理念中的物理教学

生本教育理念中的物理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着重于对人文教育的倾向,把教育的主体转向于学生身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天性”的张扬,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最为有效地让学生学习到基本知识。物理教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科学,其“生本需要”更加强烈和更加有意义,将生本教育理念“植”入物理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张扬学生学习的“天性”,才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物理教学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这就是生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的原理定义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的操作定义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要把教育定义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就必须从现实的教育出发,激扬人的学习“天性”,把学生的需要重新定位于学习者本身,而不是教育者本身。 生本教育理念就是把学生作为“教师”对待,将教学以“好教”转变为“好学”,使学习成为学习者的“天性”展示的必需。学生作为“老师”,就会感受到学生是想怎样去进行学习的,他们的学习方法、“教学”模式、表述形式都是教学的所向,也是我们教学者设计教学过程的“锁定”方向。强化学生的课前积极准备、课堂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让全体学生有参与学习的机会,有机会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地进行投入,让更多的学生溶入“教师”的角色中,对于学习效果能够产生最大的效益,形成强大的教育教学生命力,刺激教育的进一步向前发展。 教学贯彻生本教育理念,就是在具体的物理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生本教育理念的全面推进,从现实的角度调动学生进行主体性学习,通过物理课堂实验、学习、思考等方面实现动手、动脑、动口的主体学习过程,实现教与学的相长。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教育教学中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关键。让学生有机会成为我们的“教师”,成为同学们的“教师”,这样做的结果都会产生必然的学生认真投入和自我投入,成功就产生于这样的不断自我激发之中。我们在进行物理实验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用探究实验过程代替验证实验结论的实验方法,将每一个可以改造的演示实验尽可能改造为分组实验,遵循每一个分组实验必须按要求完成的基本教学原则。在前一节下课前,首先布置好下一节课需要探究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前对即将进行的小组合作实验活动进行资料的收集,对探究的内容进行一定的设疑,并搜集一些非实验内容而与实验内容相关的信息,以备在课堂上有所表述。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完全依靠学生进行实验的探究过程,让讨论、研究、数据记录、问题答疑、数据修正等工作能够得到顺利进行,充分体现物理实验的积极探究过程,学生发现现象、努力思考、认真记录数据、小组讨论,总结实验的一般结论,反思实验的过程,还积极展示自己的优势,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长处,提升小组合作活动的战斗力,让小组成员共同得到全面的进步。教师对于学生的评述方面,在时间上、言行上,都给予学生最大的发挥限度,不流于形式。这方面就体现在教师要充分掌握好课堂实验进程,发现学生出现的实验成功就迅速给予赞扬,发现学生的实验失败就给予极大的鼓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章末综合测评(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都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中国海军第十七批护航编队于2014年8月28日胜利完成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第十七批护航编队由长春舰、常州舰等舰,以及舰载直升机、数十名特战队员组成.关于“长春”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队员在维护飞机时飞机可看做质点 B.确定“长春”舰的位置时可将其看做质点 C.队员训练时队员可看做质点 D.指挥员确定海盗位置变化时可用路程 【解析】队员在维护飞机时需要维护其各个部件,不能看做质点,A错误;确定“长春”舰的位臵时其大小形状可忽略不计,B正确;队员训练时要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到位,不能看做质点,C错误;而海盗位臵变化应用位移表示,D错误. 【答案】 B 2.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内,一乘客以自己的车为参考系向车外观察,下列现象中,他不可能观察到的是() A.与汽车同向行驶的自行车,车轮转动正常,但自行车向后行驶 B.公路两旁的树因为有根扎在地里,所以是不动的 C.有一辆汽车总在自己的车前不动 D.路旁的房屋是运动的 【解析】当汽车在自行车前方以大于自行车的速度行驶时,乘客观察到自行车的车轮转动正常,自行车向后退,故A是可能的;以行驶的车为参考系,公路两旁的树、房屋都是向后退的,故B是不可能的,D是可能的;当另一辆汽车与乘客乘坐的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

时,乘客观察到此车静止不动,故C 是可能的. 【答案】 B 3.下列四幅图中,能大致反映自由落体运动图像的是( ) 【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它的v -t 图像是一过原点的倾斜直线,a -t 图像是一平行时间轴的直线,故D 对,A 、C 错;B 图中的图像表示物体匀速下落.故应选D. 【答案】 D 4.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运动时速度为36 km /h ,司机突然以2 m/s 2的加速度刹车,则刹车后8 s 汽车滑行的距离为( ) A .25 m B .16 m C .50 m D .144 m 【解析】 初速度 v 0=36 km /h =10 m/s. 选汽车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设汽车由刹车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时间为t 0,则由v t =v 0+at =0得: t 0=0-v 0a =0-10-2 s =5 s 故汽车刹车后经5 s 停止运动,刹车后8 s 内汽车滑行的距离即是5 s 内的位移,为 x =12(v 0+v t )t 0=1 2(10+0)×5 m =25 m. 故选A 【答案】 A 5.两个质点A 、B 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2所示.对A 、B 运动情况的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图2 A .A 、 B 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A 、B 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 B .在t =3t 0时刻,A 、B 相距最远 C .在t =5t 0时刻,A 、B 相距最远

高中物理 - 教科版目录(全套)

高中物理- 教科版目录(全套) 必修一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 1.2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1.3 直线运动中位移随时间变化的. 1.4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 1.5 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1.6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7 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8 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 1.9 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第二章力 2.1 力 2.2 重力 2.3 弹力 2.4 摩擦力 2.5 力的合成 2.6 力的分解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3.1 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 3.2 牛顿第一定律 3.3 牛顿第二定律 3.4 牛顿第三定律 3.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3.6 自由落体运动 3.7 超重与失重 3.8 汽车安全运行与牛顿运动定律 第四章物体的平衡 4.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4.2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4.3 平衡的稳定性(选学)

必修二 第一章抛体运动 1.1 曲线运动 1.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3 平抛运动 1.4 斜抛运动 第二章圆周运动 2.1 描述圆周运动 2.2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2.3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2.4 圆周运动与人类文明(选学)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 3.1 天体运动 3.2 万有引力定律 3.3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3.4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 4.1 功 4.2 功率 4.3 动能与势能 4.4 动能定理 4.5 机械能守恒定律 4.6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五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5.1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5.2 了解相对论 5.3 初识量子论

第一章电荷与电场 1.1 静电现象及其应用 1.2 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 1.3 电场 第二章电流与磁场 2.1 磁场现象与电流的磁效应 2.2 磁场 2.3 电磁感应定律 2.4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第三章电路 3.1 直流电路 3.2 交变电路 第四章电磁场与电磁波 4.1 电磁场 4.2 电磁波 4.3 电磁波普 第五章电能及电信息的应用 5.1 发电原理 5.2 电能的运输 5.3 电能的转化及应用 5.4 信息概念及用电传输信息的方. 5.5 电信息技术的几项重要作用 5.6 传感器及应用 第六章家用电器与家庭生活现代化 6.1 家用电器的一般介绍 6.2 电“热”类家用电器 6.3 电动类与电光类家用电器 6.4 信息类家用电器 6.5 家用电器的选购及使用 6.6 家电、家庭、社会和家电的未. 第七章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 7.1 电磁学与电磁技术的关系及其. 7.2 电磁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

专业成长的教育叙事

自我叙事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初中教师,现年34岁,自2011年从内江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通过公招到平昌县泥龙初中任教,已任教九个年头。任教以来,我兢兢业业、勤奋刻苦、开拓创新、因材施教,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这些年来的教育教学经历及成长过程简单叙述如下: 一、勤奋刻苦、因材施教,做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 刚参加工作时,我始终牢记一个信念:“对学生负责。”那时我一天到晚只知道给学生讲课、让学生做题,安排各种考试、竞赛,开展题海战术,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尽管我较出色的完成了学校交给我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但是总觉得自己的教的累,学生学的累,吸引不了学生。 在我茫然的时候,2013年4月,学校派我去省里观摩学习。观摩课上,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贴近生活的问题设计、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畅所欲言的师生互动……课后,主讲教师与我们进行的交流,令我茅塞顿开,获益匪浅。我深刻的体会到,我的教育教学之路才刚刚开始。 (一)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的课堂,怎样才能牢牢抓住学生,让他们精力旺盛的学习

那?教学中我不断地思考这一问题。一天,一名学生的问题启发了我。“老师,冬天的窗户上为什么会冒热气?”问题来源于生活,说明学生是关注生活的,我何不从生活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讲《大气压强》一课时,我拿着几个碗走进课堂,课前把两个碗用水“粘”在一起。问:谁能把两个碗分开?学生踊跃尝试后,纷纷摇头;然后再问学生:“谁能用手掌把碗吸住,使碗不往地下掉?”学生都摇摇头表示不能,这时,我右手拿碗(事先已把碗底弄湿),往左手手掌心上用力一压,排除碗底里面的空气,慢慢地转动左手手掌,使手掌心朝下,然后松开右手,看到了碗被左手掌心吸住了而不往下掉。学生惊叹之余,再引出大气压强,学生兴趣倍增。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孩子们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将化为灰烬。”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有效诱发学习动机,激起思维的积极性。物理课就是生活的再现,有了生活,学生就有了破解生活奥秘的强烈愿望,就有了无限的学习兴趣。 不断地努力尝试,贴近生活的学习,使学生接受并喜欢上了我的物理课,课堂上气氛活跃,课堂外积极研究,突破一道物理题或是解决一个生活现象,便把他们乐得一蹦多高。看到这种情景,我尝到了做一名物理教师的乐趣。2014年初升高,我所任教班级平均分位列全县第三,张强同学以满分的成绩升入高中。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 [摘要]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是新的素质教育理念中的一朵奇葩。本文就是在这一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课堂实践与研究。事实表明,生本教育已经在我的高中化学课堂上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 生本教育教学模式高中化学教学理念 一、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以激扬生命为宗旨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和价值就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主动学习。郭教授在他的《教育走向生本》[1]一书中给生本教育下的定义是: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已经在广东、香港等地方的许多小学、中学开展起来,并且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成为当今中国最有生命力的素质教育模式之一。 二、为什么要采用“生本教育”的教学方法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无论是1200多年前韩愈的《师说》所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还是半个多世纪前苏联凯洛夫的《三中心论》即“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往往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其聪明才智受到限制,潜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和拓展[2]。而生本教育却颠覆了这一传统模式,开创了教育教学的新天地。

三、生本教育的特点 生本教育的特点,首先是突出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其次是突出学习,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许多倍;最后是强调交流式学习。 四、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及效果 (一)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3]生本教育的化学课堂首先是教师课前积极充分地备课,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带着好奇心与问题进入学习。如学习原电池一节,可拿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5号电池及手机、mp3、数码相机里的电池来创设学习情境。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对问题共同探讨、共同解决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预习探讨已经把本节课原电池中电流的形成过程基本了解。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谈见解,通过课堂上组与组之间激烈的争论,让思维碰撞出火花,使问题越来越清晰,知识越来越深入。学生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合作,也增进了情感交流。当然,教师要及时加以适当的引导。 叶澜教授指出: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的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答案.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鼎尚**整理制作)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 课堂训练 1、D 2、不能、可以、不能、可以 3、B 课后提升训练 1、AD 2.C 3、B 4、A 5、BD 6、BD 第二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课堂训练 1、4m、2m、竖直向下 2、320m、80m、400m、0 课后提升训练 1、BD 2、7cm、右、7cm、7cm、右、13cm、0、20cm、7cm、左、27cm 3、AD 4、ABD 5、C 6、D 7、C 8、40m、30m、50m、平行四边行法则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课堂训练 1、7.5×1016 m 2、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瞬时速度 3、初速度为零速度均匀增加、速度均匀减少、匀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不为零,速度均匀增加。 课后提升训练 1、ACD 2、AC 3、A 4、C 5、C 6、前2s内12.5m/s、4s内15m/s 7、0 8、由于速度均为负值,说明物体一直沿负方向运动,其速度大小先不变,后变小。 第四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课堂训练 1、4×105 m/s2 2、9.7 m/s2 3、略 课后提升训练 1、B 2、C 3、ABCD 4、B 5、D 6、BD 7、C 8、C 9、C 10、答案:(1)0~2s,图线是倾斜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加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的物理意义可求得加速度a1=6m/s2 。 (2)2s~4s,图线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的物理意义可求得加速度a2=0 。 (3)4s~5s,图线是向下倾斜的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减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高二物理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四川省什邡中学高二物理 《电磁学》综合训练题(一) 命题人:王树斌 班级: 姓名: 一、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带有同种电荷,带电量Q 1=5Q 2.当它们相距d(d>>球半径)时,相互作用力为F,现将两球接触后分开,再让它们相距2d,则这时两球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 ) A.209F B.920 F C.43F D.109 F 2.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在两极板间的距离由d 逐渐增大到d ˊ的过程中,电容器的电容将 (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3.两电阻并联时的功率之比为2:3,则将它们串联使用时的功率之比为 ( ) A.2:3 B.4:9 C.3:2 D.9:4 4.照明电路两条输电线间的电压为U,每条输电线的电阻为r,电灯的总电阻为R.则输电线上消耗的功率为 ( ) A.r U 2 B.r U 22 C.22 2R rU D.22 )2(2r R rU 5.把两根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甲、乙分别连在两个电路中,已知甲、乙长度之比和直径之比都为1:2,要使两电阻丝消耗的功率相同,则加在甲、乙电阻丝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 ) A.1:1 B.2:1 C.2:2 D.2:1 7.如图所示,,当开关S 合上时,三个电表读数的变化情况是 ( ) A.V 变大,A 1变大,A 2变小 B.V 变小,A 1变大,A 2变小 C.V 变小,A 1变小,A 2变大 D.V 变大,A 1变小,A 2变大 8.轻质线圈悬挂在一条形磁铁的N 极附近,条形磁铁的轴线穿过线圈中心并与线圈 在同一平面内,如图所示.当线圈中通以顺时针方向的电流时,线圈将( ) A.转动,同时远离磁铁 B.转动,同时靠近磁铁 C.向左摆动 D.向右摆动 11.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产生的交流电动势e=102sin4πt 伏.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 A.此交流电的频率是4π赫 B.当t=0时线圈平面与中性面垂直 C.此交流电的周期是0.5秒 D.当t=0.5秒时e 有最大值

高一物理的学习方法教育叙事

高一物理的学习方法教育叙事 高一物理的学习方法教育叙事 1、重视课本基础定义、基础概念的理解记忆。 课本是基础,是全国物理特级老师多年教学经验的结晶。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不能死记硬背,要理解记忆(最好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个过程贯穿整个高中阶段,随着学习的深入你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会越来越深入。 2、把握题型的本质多总结、多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物理相对于其它科目来说具有知识点少、题型少且相对固定、综合性很强的特点;但同时也是同学反映比较难的科目。对此要做到1)、会读题、提取题眼;2)、把题中要考的知识点反馈到对应课本中 的知识;3)、规范做题步骤;4)、严格按照课本知识做题;5)、注意总 结提炼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学会课本模型题的同时,建立起自己的 模型题。 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正确应用的关键,理解性的记忆是掌握知识的关键。物理学习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是一个一脉相承的过程, 高一打基础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于整个高中物理思维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培养、基础知识的掌握都具有决定性影响。 高一物理的学习方法教育叙事 一、观察的几种方法 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二、过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 单的“子过程”构成的。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 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 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 键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 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要正确 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 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4、区分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条 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 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 的问题混为一谈。 三、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如R=U/R、E=F/q等。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 例关系的。但学生在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 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 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2、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 生一定的结果。因果常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 3、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 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 四、原型启发法

从具体工程应用上分析新型墙材的社会经济效益

从具体工程应用上分析新型墙材的社会经济效益【摘要】某大型建设工程在墙体材料设计施工阶段,对砼小型空心砌块及灰砂砖的使用效益,与传统的实心黏土砖进行了方案比较,并从比较结果进行新型墙体材料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从分析情况看,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具体工程;应用;分析;新型墙体材料;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 from the specific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o analysis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new wall materials 【abstract】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hase of some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wall materials, and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concrete small hollow block and sand-lime brick, with the traditional solid clay brick compared to the program, and compare the results from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new wall materials, analysis. from the analysis of situation, the promotion application of new wall materials, has significant soci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key words】 specific engineering;application;analysis;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21-1+2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1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2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时间:60分钟)

知识点一电磁感应现象 1.下列现象中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A.磁场对电流产生力的作用 B.变化的磁场使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 C.插在通电螺线管中的软铁棒被磁化 D.电流周围产生磁场 解析电磁感应现象指的是由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选项B是正确的. 答案 B 2.下列现象中,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A.小磁针在通电导线附近发生偏转 B.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 C.因闭合线圈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 D.磁铁吸引小磁针 解析电磁感应是指“磁生电”的现象,而小磁针和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及磁铁吸引小磁针,均反映了磁场力的性质.所以A、B不是电磁感应现象,C 是电磁感应现象. 答案 C 知识点二磁通量的理解及计算 3.如图1-1、2-17所示,四面体OABC处在沿Ox方向的匀强磁场中,下列关于磁场穿过各个面的磁通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1、2-17 A.穿过AOB面的磁通量为零 B.穿过ABC面和BOC面的磁通量相等 C.穿过AOC面的磁通量为零 D.穿过ABC面的磁通量大于穿过BOC面的磁通量 解析此题实际就是判断磁通量的有效面积问题.匀强磁场沿Ox方向没有磁感线穿过AOB面、AOC面,所以磁通量为零,A、C正确;在穿过ABC面时,磁场方向和ABC面不垂直,考虑夹角后发现,ABC面在垂直于磁感线方向上的投影就是BOC面,所以穿过二者的磁通量相等,B正确、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B、C. 答案ABC 4.条形磁铁竖直放置,闭合圆环水平放置,条形磁铁中心轴线穿过圆环中心,如图1-1、2-18所示,若圆环为弹性环,其形状由Ⅰ扩大到Ⅱ,那么圆环内磁通量的变化情况是().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 精品导学案:2.1电源和电流 打印版

1 电源和电流 学习目标 1.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 2.掌握恒定电场和恒定电流的形成过程. 自主探究 1.电源是能把电路中的从正极搬到负极的装置. 2.导线中的电场是由、等电路元件所积累的电荷在导线内共同形成的,导线内的电场保持和平行. 3.由分布的电荷所产生的稳定的电场,称为恒定电场. 4.把、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恒定电流. 5.电流的程度用电流这个物理量表示;规定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单位是,符号是;公式为. 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 问题1:电流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问题2:导体中产生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问题3:如何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 【要点提炼】 一、电源 1.要使电路中保持持续的电流,电路两端之间要有一定的. 2.电源的作用:维持电路两端始终有一定的,使电路中保持. 二、恒定电场 问题:在有电源的电路中,导线内部的电场强度有什么特点呢?

【要点提炼】 1.由稳定分布的电荷所产生的稳定的电场,称为. 2.在恒定电场中,任何位置的电场强度都不随时间变化,所以它的基本性质与相同.在静电场中所讲的电势、电势差及其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在恒定电场中. 【合作探究】 问题:在恒定电场中自由电荷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发生定向运动,从而形成电流,恒定电场中的电流有什么特点呢? 三、恒定电流 问题: 1.什么样的电流被称为恒定电流? 2.我们用什么物理量来描述电流的强弱程度? 【巩固练习1】 1.关于电流的方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就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B.在电解质溶液中有自由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电流方向不能确定 C.不论何种导体,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D.电流的方向有时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有时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 2.电流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3.在金属导体中,若10 s内通过横截面的电荷量为10 C,则导体中的电流为. 结论:电流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与通过这些所用的比值. 4.某电解槽横截面积为0.5 m2,若10 s内沿相反方向通过横截面的正负离子的电荷量均为1 C,则电解液中的电流为.在电解液中,电荷量是通过截面的正、负离子电荷量绝

谈信息技术的高中物理生本课堂构建-高中物理论文-教育论文

谈信息技术的高中物理生本课堂构建-高中物理论文-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老师在教学内容上也在进行不停地修改替代传统教学模式。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已经完全进入学校教学中,教学理念也改变成生本教学。所以,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除了重视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让学生学会将知识合理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物理;生本课堂的构建 生本课堂就是要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基本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的发展,让高中物理生本课堂得到飞速发展,促进了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老师要根据现代学生的情况,改变把知识基础当成重要内容的模式,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加大

对物理实验的教育。让学生在物理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一、物理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现在信息化的发达,门已经充分认识了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设置信息化设备在物理课堂上得以利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信息化的涉及只是一些课件的制作,让学生进行观看。由于学生和老师在高中的学习压力和教学压力都是很大的,导致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进行学习和发展信息化的应用。老师并不能很好地掌握信息技术教学,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教学的方便。 二、探究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生本中的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时期的信息技术在课堂中逐渐发展

成为白板教学技术、微课教学技术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技术的综合运用。将这些信息技术融入物理教学中,不仅可以使物理生本教学在效果上更为明显,还能使高中物理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和直观性。信息技术灵活运用于物理生本教学中,可以为学生的思维发散提供平台,使学生在观察与思索中实现对物理知识的认知与内化,并使学生的人生观、科学思维得到有效提升。 三、信息技术高中物理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合理利用信息化白板教学技术是最基本的教学技术。白板教学让以前的黑板变成白色,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精彩。老师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自由书写,涂改。白板技术在高中物理的运用上是很广泛的,例如,在沪科版高中物理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中,要分析各种力之间的关系,就可利用白板不同颜色的笔来进行表示。增强了视觉效果,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白板上的内容是可以保存下来的,不存在下课记笔记却已经擦了黑板的结果。白班还有很多作用,例如,拍照、闪烁、旋转、放大、拉幕、探照灯等,这些作用在合理应用下都能提高教学进程。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1章 3

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 . 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与速 率的区别与联系,并能进行相应计算.(重点) 3.理解速度—时间图像.(难点) 4.掌握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并能测平均速度.( 难点) 速 度 [先填空] 1.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定义 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3.定义式 v==.若物体沿直线运动,x1、x2分别为物体在t1、t2两时刻的位置,若x2>x1,说明物体的速度方向与Ox轴正方向相同,若x2<x1,说明物体的速度方向与Ox轴正方向相反. 4.单位 国际单位制单位:米每秒,m/s或m·s-1.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 5.矢量性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再判断] 1.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两物体的速度分别是v1=2 m/s,v2=-3 m/s,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v1>v2.(×) 3.A物体的位移大于B物体的位移,则A物体的速度一定大于B 物体的速度.(×) [后思考] 蜗牛要横向爬过一本教科书,至少得用2 min的时间.乌龟爬行1 m需要50 s,猎豹平均每秒可跑32 m.如何比较哪种动物运动得快呢?有几种比较方法? 【提示】有两种比较的方法.一种是同样的位移,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运动得快.另一种是用相同的时间,比较发生的位移大小,位移大的,运动得快.如要发生1 m的位移,蜗牛所用时间最长,猎豹所用时间最短;如在1 s的时间内,蜗牛的位移最小,猎豹的位移最大,所以猎豹运动得最快. [合作探讨] 以下有三个物体的运动,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初始位置(m)经过时间(s)末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20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1010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50030 1 250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册学案.

第一章 静电场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 产生及条件 两不同绝缘体摩擦时 导体靠近带电体时 带电导体和导体接触时 现象 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 荷 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且电性与原带电 体“近异远同” 导体上带上与带电体相 同电性的电荷 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力不同而 发生电子转移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到带正(负)电物体吸引(排 斥)而靠近(远离) 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 实质 电荷在物体之间和物体 内部的转移 接触起电的电荷分配原则 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会重新进行分配,如图1-1-2所示. 电荷分配的原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平分原来所带电荷量的总和;带异种电荷接触后先中和再平分. 图1-1-2 1.“中性”与“中和”之间有联系吗? “中性”和“中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中性”是指原子或者物体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对外不显电性,表现为不带电的状态.可见,任何不带电的物体,实际上其中都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中和”是指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正负电荷间的吸引作用,电荷发生转移,最后都达到中性状态的一个过程. 2.电荷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述方式的区别是什么? (1)两种表述:①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②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的. (2)区别:第一种表述是对物体带电现象规律的总结,一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通过某种方法可以带电,原来带电的物体也可以使它失去电性(电的中和),但其实质是电荷的转移,电荷的数量并没有减少.第二种表述则更具有广泛性,涵盖了包括近代物理实验发现的微观粒子在变化中遵守的规律,近代物理实验发现,由一个高能光子可以产生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一对正负电子可同时湮灭,转化为光子.在这种情况下,带电粒子总是成对产生或湮灭,电荷的 代数和不变,即正负电子的产生和湮灭与电荷守恒定律并不矛盾. 一、电荷基本性质的理解 【例1】 绝缘细线上端固定,

高中物理教科版与人教版的对比研究

高中物理教科版与人教版两种教材的对比 第一章抛体的运动1.曲线运动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3.平抛运动4.斜抛运动 第二章圆周运动1.描述圆周运动2.圆周运动的向心力3.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4.圆周运动与人类文明 一、在栏目上,教科版比人教版似乎更丰富 从栏目设置上看,教科版教材比人教版多“本章小结”和章末“习题”两个栏目,从习题数量上讲,人教版教材每节配备4-7个练习题,教科版教材每节配备4个练习题,并有章末练习,总题量差不多。 人教版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理论分析,兼顾继承与创新,注重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加强与生活、科技、社会的联系,更贴近教学实际,教材的可读性比较好,便于学生自己看书学习,也便于新教师使用。 教科版教材注重“情境创设”,每节课力求从物理现象开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对问题的解决提出“猜想”和“假设”,教材中穿插若干个“活动”,总体感觉与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风格很相似,探究性味道比较浓,但此版本教材不太利于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教材的使用更需要教师的引导。 二、在逻辑上,教科版比人教版似乎更合理

三、在理论上,人教版比教科版似乎更系统

四、在探究上,教科版比人教版似乎更重视 是以“做一做”、“演示”、“实验”的形式出现,而教科版教材更多的是“实验探究”、“理论探究”,或“活动”。 五、在方法上,人教版比教科版似乎更突出

包含在相关的知识内容中,而人教版教材多是采用独立出来单独成节的方法。 六、在编写上,教科版与人教版似乎故追异 七、在密度上,人教版比教科版似乎更均匀 这里的密度是指章节里安排的内容多少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微格教案_1

微格教案 《学习者提出问题的案例分析》课题组2004.4.4 杨炳华执笔 四月一日市本级进行了一次说课活动,到会的代表共53人。会上由秀州中学徐德忠老师,嘉兴一中陈国平老师进行了15分钟的说课。他们说得都很精彩,精彩就精彩在每个人都说自己这一节课比前一次上这节课时内容有那些不同和补充、有那些长进。说课的靓点就在此中;说课的意义就在此中。这种说课活动就是最好的学习者提出问题的案例分析。学习者提出问题的案例分析的形式是多样的,有的是一整节课;有的是15分钟微格课。有的是只从知识与技能角度谈;有的是只从过程与方法角度谈;有的是只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谈;有的是从三位一体角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地谈这都是充许的。以教育叙事的方式谈,到会的人如同是听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故事。我们今天推荐这两位老师的说课材料,供各位老师评说和学习。 《万有引力定律》微格教案 秀州中学徐德忠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A.叙述牛顿之前科学家对地球和太阳引力的研究(表述) B.结合圆周运动分析,建立行星绕日运动的规律(应用) C.通过对引力规律的推广,建立万有引力定律,写出数学表达式(应用) D.说出万有引力常量的大小和单位(标识) E.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用) F.叙述万有引力定律的认识论意义(表述) ②过程与方法 A.认识科学的探究方法:猜想——证明——检验。 B.通过合作学习,锻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法 C. 尝试发表自己的见解,能与同组成员及组间成员进行交换意见 能协调本组成员对存在的问题作出回答,通过讨论学习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注意万有引力定律形成过程,认可并赞同各位科学家的贡献(接受) B.对人类认识万有引力定律过程作出自己的评价,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反应) C.正确评价万有引力定律,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信奉) ④人际交往 A.在课堂中充分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 B.能与同组成员及组间成员进行交换意见(交流) C.能协调本组成员对存在的问题作出回答(合作) 基于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及个人常识,在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对本课的重点与难点作了如下处理: 二、重点、难点 ①重点: A.强调人类对天体运动的认识过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 B.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万有与引力)并能正确运用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8-07-26T10:49:04.18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4期作者:魏道兵 [导读] 对学生要求放低,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安徽省无为第一中学238300 摘要:当前,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大部分教师逐渐改变了传统教学观念。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习惯、压力以及一系列的问题都使素质教育观念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如果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一味地扮演被动学习的角色,那么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本教育”理念是势在必行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本教育素质教育 当前,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广了多年,但是高中教学仍然没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观念。在这样的环境下,造成一些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太大而产生厌学情绪。由此看出,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与需求,将素质教育理念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改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由“师本”向“生本”转变。 一、数学“生本教育”课堂中的备课环节 生本教育强调的是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生为本,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开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再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来说,备课环节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因此预习环节对学生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如果学生课前没有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了解,那么在课堂上就很难理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教师来说,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但并不是每位教师的备课过程都是一样的,教师需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充分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差异性,并且设计的问题难度适中,只要学生能够结合生活有所发现,那么都是优秀的回答。 二、数学“生本教育”课堂中的讨论环节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讨论是教师经常采用的课堂讨论形式,尤其是学生对知识概念理解模糊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使学生们相互交流意见,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生本教育”课堂中,提倡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合作讨论是常规,学习过程主要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合作讨论来解决。在合作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与学生自主思考是分不开的。因此生本教育的实施,能够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尊重学生的观点才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环节中。当然,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参与兴致高,无论参与什么环节都非常积极主动;而有的学生则更像是旁观者,喜欢独自在旁思考,不喜欢主动发表意见。作为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在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可以走到不爱发言的学生身旁,观察他们做了什么样的笔记,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无论对与错,积极参与才能够使每位学生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数学“生本教育”课堂中的展示环节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黑板是教师经常用到的教学工具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每个知识点都要通过黑板展示给学生,学生在预习阶段把重点和难点展示到黑板上,能够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和自学能力。在课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或者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轮流展示每组的讨论结果。对于回答不出的小组可以由其他小组代为回答,并对各个小组实施评分制。如果每个小组都能够理解知识点,那么教师就可以展开下一环节,否则就要继续对问题进行讲解和交流,从而体现出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性和指导性。 四、数学“生本教育”课堂中的作业批改环节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将小组之间的作业互换,由学生来批改学生的作业。这样既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记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责任感。每天选出15个优秀作业以及5个不及格作业,对于优秀作业要给予表扬,并给学生所在的小组加分;而不及格的作业则不点名批评,但要找到学生完不成作业的原因,将学生私下叫到办公室了解学生写作业的困境,鼓励学生及时完成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安排不同的作业任务,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 五、数学“生本教育”课堂中教师角色的改变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将自己定位成学生的“引路人”,指引学生找到正确学习的方向。在实践中,可让学生通过黑板展示计算过程,让学生讲解数学的难点和习题。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看法和意见,调动学生主动提问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生本教育”强调“以学定教”,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才能够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对数学产生厌烦情绪,认为数学枯燥无聊,无法集中注意力。对此,教师既要有耐心,还要细心,可以将教学进度放慢,对学生要求放低,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参考文献 [1]秦红岩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6,(07),55。 [2]崔鹏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16,(22),2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