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渑池之会导学案

渑池之会导学案

渑池之会导学案
渑池之会导学案

ZXZX-YW-10-017 编写时间:2015-4-10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编写人:穆君审核人:孟凡翠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拜”“怿”“顾”“以”“竟”等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体会文中采用对比来刻画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结合文本分析蔺相如的形象。

【课前预习】

阅读8-9节,背景感知

(1)渑池之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举行的?

(2)秦王为什么主动提出举行这次会晤?赵王为什么“畏秦,欲毋行“?

【自主学习】

阅读10-11节,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

请奏瑟()

秦御史前书曰()

请奏盆缻秦王()()

于是相如前进缶()()()

因跪请秦王()

②左右欲刃相如()

相如张目叱之()()

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

③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秦王竟酒()

终不能加胜于赵()

以相如功大()

拜为上卿()

④位在廉颇之右()

【合作探究】

1.“渑池之会”在记载会场情况时,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描写秦赵御史的?(结合文本分析)表现了双方怎样的心态智谋?

2.结合文本分析蔺相如是怎样的一个人?

【达标训练】

1.下列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请奏盆缻(请求对方)

B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因此)

C秦王竟酒(完成,在...终了的时候)

D左右皆靡(萎靡)

2.下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

C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D于是相如前进缻 E常恐无辜死3.下列句子中划线字与例句中意义相同的是()

例: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A顾吾念之

B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赢得仓皇北顾

4.翻译句子: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学习反思】

导学案:虞美人

《虞美人》学案 编写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知其人、论其事、诵其诗 2.把握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二、预习指导 1、知人论世 李煜,即李后主,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被称为“千古词帝”。《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前人凭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可悲可叹,但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2、写作背景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囚禁在一座小楼里,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牵机药据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3、文体知识 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可分为上下两段,叫"片"或"阕" 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三、自主学习

说书人公开课(教案)

说书人 主备人:毛玉梅二次备课及授课人:毛玉梅 课前自主学习(学案) 一、识作者 师陀(1910—1988),原名王长简,笔名芦焚、师陀,中国现代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谷》《果园城记》(《说书人》最初收集于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中)等,长篇小说《结婚》《马兰》等。1921年高中毕业后赴北平谋生。1936年秋,从北平到上海。不久抗日战争爆发,遂长期蛰居于日军占领的上海。1941年至1947年,任苏联上海广播电台文学编辑,《果园城记》的大部分内容写于这个期间。建国以后,他历任上海出版公司总编辑、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曾到河南、山东等地访问,写下的作品主要收入于短篇小说集《石匠》中。1957年后一直是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专业作家。60年代初期,曾专注于历史小说和历史剧的创作,发表了剧本《西门豹》《伐竹记》和小说《西门豹的遭遇》等,颇得好评。 二、知背景 《说书人》是现代作家师陀1942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后收入师陀的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 《果园城记》是作者描写20世纪初年至40年代北方农村和小城镇的社会和人的短篇小说集。这是一本较为特殊的短篇小说集,它不是一般的小说汇集,而是根据事先的计划创作的。据作者说,那是1936年7月底,他从北平去上海,绕道一位朋友祖居的小城。小城到处栽满的果树把他迷住了,他当时就起意拿小城写一本书。但是没有能马上兑现,接着抗日战争爆发,作者流落上海洋场,直至1938年才又拾起来。全书十八篇,后来又补写了一篇。除第一篇“果园城”概括介绍小城的地理历史外,每篇基本上是写一、二个人物,其中有豪绅地主、地痞流氓、知识分子、邮差先生、说书人、行商、走贩、小渔夫、小学教师,也有革命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可称之为“小城人物大观”。师陀在《果园城记》的后记中写道:“这小书的主人公是个我想象中的小城,……它在我心目中有生命,有性格,有思想,有见解,有情感,有寿命,像个活的人。我从它的寿命中我顶熟悉的一段:从清末年到民国二十五年,凡我能了解的合乎它的材料,全放进去。 三、注字音 笸箩(pǒluó)扈家庄(hù)咳嗽(ké sou)台衔(xián)踌躇(chóu chú)玉墀(chí)蝙蝠(biān fú)唾血(tuò)喑哑(yīn)灵柩(jiù)阡 zhǒng)瘟癀(wēn huáng)喽啰(lóu luō) 1. 分析人物形象 2. 体悟作者情感 3. 赏析散文笔法 【教学重点】 分析说书人形象 【教学难点】 赏析本文散文化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竹影》导学案

竹影 七年级备课人:杨小红审核:七年级语文组时间:2010年7月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幽蝉、惬意、包罗、参差不齐”等。 2、通读全文,概括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变化,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课时:2课时 导学方法:情景导入法,朗读概括法,品读圈点法 导学过程: 】 课前导学: 1、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工整地抄在下列横线上,每个三次,并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丰子恺的个人资料,探究一下:他是怎样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剪贴一幅“中国写意画——西洋油画在下面”,初步比较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导学要点:通过朗读,积累词语,练习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导学设计: 一、导入: 出示一幅有关竹子的墨画,由对“竹”的关注自然引出课题。

《我心归去》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2、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3、体会文中浓浓的思乡情。 【重点难点】 1、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2、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想北平》,从那里我们感知了老舍先生对于故乡北平的热爱与思念之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作家韩少功的文字,来聆听他内心那归心似箭的呼喊。 二、作者简介 韩少功,1953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中国当代作家。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归去来》,中篇小说《爸爸爸》,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等,散文《完美的假定》等。 2000年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荣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本文就是作者应邀去法国领奖期间写下的。 三、预习检测 一幢(zhuàng)惦(diàn)念眷(juàn)顾逃遁(dùn) 烙(lào)印静谧(mì)模(mú)样奇诡(gu?) 贫瘠(jí)潦(liáo)悲怆(chuàng)熠(yì)熠

麦穗(suì)墟(xū)场矫(ji?o)饰钥(yào)匙 四、自学指导一: 浏览课文,作者人在何处?心欲归何处?两处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指导:快速浏览全文,用笔划出相关内容,用课文原句回答) 明确: 人在法国、心归故乡 法国居住环境——风雅富贵之邦。 a、(第1段)雅静的别墅:两层楼、六间房、四张床、三厕所 蓝海、绿公园……(环境优美) b、(第4段)法国面包、雷诺汽车(物质条件优 越) c、(第6段)繁华酥骨的都会、静谧侵肌的湖泊、幽深奇诡的城堡、融化思绪的大森林(自然优美) 故乡的景象——贫瘠而脏乱 (第6段)故乡贫瘠而脏乱 (第8段)浮粪四溢的虚场、拥挤不堪的车厢、阴沉连日的雨季那种失望能滴血 过渡: 生活在这样的一个风雅富贵之邦,“我”的心为什么却要“偷偷”归去?首先,我们要确定作者身处法国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因为在法国感觉到冷清、空虚。(第2节“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 五、自学指导二: 作者是怎么具体描绘和渲染这种冷清的?结合对话栏,划出相关语句并试着理解(提示:运用的修辞手法)。 a、“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 比喻,写出了作者的离开了熟悉的人、环境、文化后的主观感受。

29、《满井游记》导学案-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满井游记》导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 一、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文言词句; 2、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二、自主预习 1、了解作者和作品 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是袁宏道,明代(朝代)著名文学家,是“公安派”的代表作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 公安三袁”。本文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①砾.(lì)②廿.(niàn)③鹄.(hú)④乍.(zhà)⑤靧.(huì) ⑥髻.鬟.(jìhuán)⑦鬣.(lia)⑧罍.(l?i )⑨蹇.(jiǎn)⑩堕.(huī) 3、解释加点字 ①冻风时作 ..(时常)(起) ②辄.返(就)③偕.数友(偕同) ④至.满井(到)⑤土膏.(肥沃) ⑥为.晴雪所洗(被)⑦于匣.也(镜匣) ⑧始掠.(梳掠)⑨靧.面(洗脸)⑩披.风(开,分散)(11)呷.浪之鳞(吸)(12)浅鬣.(形容不高的麦苗)(13)虽.尚劲(虽然)

(14)浃.(jiā)背(湿透)(15)曝.沙之鸟(晒)(16)始.知(才)(17)适.与余近(正好)(18)而.城居者.(可是)(的人) (19)未之.知(这)(20)以.游堕.事(因为)(坏,耽误) 4、解释下列词语 ①稍和(略微暖和)②土膏(肥沃的土地)③于时(在这时)④波色(水波的颜色)⑤鳞浪(像鱼鳞似的波纹)⑥新开(新打开)⑦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⑧娟然(美好的样子)⑨倩女(美丽的女子)⑩披风(在风中散开)(11)堕事(耽误公事)(12)恶能(怎能) 三、正确掌握下列词语 1、一词多义 ①鳞呷浪之鳞.(代鱼)②之局促一室之.内(的) 鳞.浪层层(像鱼鳞)晶晶然如镜之.新开(取消句子独立性)毛羽鳞.鬣(指鱼类和爬行动物)未知之.者(这) ③于于.时(在)④乍波色乍明(初,始)

月是故乡明复习

《月是故乡明》专题复习学案 复习篇目:《想北平》《我心归去》《乡土情结》《前方》《今生今世的证据》 复习重点:1、落实基础知识。 2、鉴赏语句。 写在前面的话:故乡似慈母,临别时,给出门的儿女系上一根思念的线,从此,远在异乡的游子便再也挣不断这根柔柔的丝线。故乡是一个人的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一、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筏船(fá) 寰宇(huán) 肴馔 (yáo)(zhuàn) 神裔 (yì) 宅邸(dǐ) 眷念 (juàn) 绮窗 (qǐ) 魂牵梦萦 (yíng) 酒阑灯灺 (lán)(xiè) 惦念 (diàn) 喜上眉梢 (shāo) 搭讪 (shàn) 悠邈 (miǎo) 褪色 (shǎi) 一饮一啜 (chuò) 田塍 (chéng) 濡染(rú) 烙印(lào) 匝数 (zā) 侘傺 (chà)(chì) 铩羽而归(shā) 恬淡(tián) 缔造 (dì) 谪居 (zhé) 低徊 (huí) 欷嘘 (xī)(xū) 根深蒂固 (dì) 发轫 (rèn) 檀香山(tán) 方兴未艾 (ài) 含辛茹苦 (rú) 翘首(qiáo) 桑梓 (zǐ) 蕞尔(zuì) 翰苑 (hàn) 别墅 (shù) 逃遁 (dùn) 熠熠闪光(yì) 静谧 (mì) 奇诡 (guǐ) 贫瘠 (jí) 悲怆 (chuàng) 矫饰 (jiǎo) 湖泊 (pō) 酥骨 (sū) 迁徙 (xǐ) 戈壁 (gē) 按捺 (nà) 憔悴 (qiáo)(cuì) 颠簸 (bǒ) 惶惑 (huáng) 丰子恺 (kǎi) 抛锚 (máo) 崔颢 (hào) 廿七 (niàn) 粘合 (nián) 什刹海 (chà) 辜负 (gū) 菜圃 (pǔ) 烟垢 (gòu) 渗浸 (shèn) 打夯 (hāng) 2、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宅邸惦念搭讪一饮一啜悠邈崎岖田塍濡染 烙印匝数侘傺铩羽而归恬淡缔造谪居低徊 欷嘘发轫檀香山根深蒂固翘首桑梓蕞尔方兴未艾 翰苑别墅逃遁含辛茹苦静谧奇诡贫瘠熠熠闪光 雄浑悲怆矫饰游泊酥骨迁徙戈壁按捺 憔悴颠簸惶惑丰子恺抛锚崔颢什刹海辜负 菜圃烟垢渗浸打夯喧嚣筏船 3、解释下列字词。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安然无恙:很平安,没有什么疾病和事故。恙,病。 惠赐:敬词,用于指别人赠送给自己的(物品)。 费尽心机:用尽了心思。 寰宇:寰球,天下。肴馔:丰盛的饭菜。 审慎:周密而谨慎。 魂牵梦萦:形容思念非常深切,达到梦中都在牵挂的地步。 搭讪:为了跟人接近或打破尴尬局面而主动找话说。 悲欢离合:泛指人生的种种经历、遭遇和感受。 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意,灰溜溜地回来。铩,摧残、伤害。 悠邈:久远。邈,遥远。寄人篱下:比喻依靠别人过活。

《竹影》导学案完美版

18、《竹影》导学案 设计:老骥伏枥 【学习目的】 1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童真童趣。 2、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3、理解游戏与艺术的联系。 [学习重、难点]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领会蕴涵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自主预习案] 1走近作者: 《竹影》一文作者_______ 名 _________ 现代画家、散文家。 2、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闷热()m )漫qi e( )意口头ch cn ( ) 闪烁()水门汀()立轴()蘸了朱砂( 3、解释词语 惬意弥漫 参差不齐包罗 4、轻声朗读课文,然后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5、找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细细品读。 [课内探究案] 1清风明月的夜晚是多么的美好,竹叶萧萧的声音又是多么动听,孩子们在这清风明月的夜晚,竹叶萧萧的声音中,玩了什么?怎么玩?他们玩的有趣吗?请同学们找出来,动情地读一读,并说出你的体验。 2、课文中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了童趣,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3、课文《竹影》题目有何作用? 4、如何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的意思?试理解西洋画与中国画有何不同?[自主探究、合作释疑] 1文题目是竹影,竹影在全文有何作用、为什么开头不写竹子而从太阳落山写呢? 2、如何理解竹影中父亲这一角色? 3、爸爸从孩子的游戏引入艺术的教育,你认为这样的教育方法好吗? [拓展检测案]

1、阅读理解:“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 “容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姿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名画。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并不比画马容易。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所以在中国画上,竹是一专门部分。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 “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爸爸说到这里,丢了手中的木炭,立即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 (1)、“依样画葫芦”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最后一句的“如此”和“这样的看法”分别指代什么 3)、写“竹影”为什么又写“画竹”,是否多余,为什么 4)、选文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5)、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什么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案] 1、丰子恺、原名丰润 2、m m 弥惬禅 shu o t in g zh du zh m [课内探究案] 1、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了童趣 2、如:“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了。”这个比喻形象具体的写出 了太阳渐渐退去的景象。 3、好。爸爸从孩子的游戏引入艺术的教育,这种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值得提倡。父亲的谆谆引导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非常重要。总结: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教育,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我心归去》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2、体会作者把说理蕴藏于形象中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了解故乡的人文内涵,激发为故乡富强而勤奋学习的激情。 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学习方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准备有关故乡的诗文 2你对故乡是怎样理解的? 3搜集有关韩少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学生背诵有关思乡的诗歌。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 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 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 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故乡是可大可小的。到了县城,家乡是一个村庄,是村头的 千年香樟,是一味熟悉的菜肴香气。到了省城,家乡是溧阳 天目湖的砂锅鱼头,是淹城的一处古迹。到了国外,家乡就 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美丽的汉语。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韩 少功笔下的家乡,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解题 心归去会让你想到什么? 归哪儿?教师明确:归乡作者写思乡的文字(5——9)节 为什么会归去?教师明确(1——4)写在法国的生活孤寂空虚。 2、研读文本 法国是大家熟悉的地方,是一个很发达的地方,是这样吗? 作者是不是也是跟我们一样的感觉呢?——(第一节)法国 的家宽敞、豪华、奢侈、环境雅静。——进一步讲(第六节),外国有豪华酥骨的都会,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有幽深奇诡的 城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可是作者的故乡又是什么样子呢?——(第六节)贫瘠脏乱,(第七节)浮粪四溢,拥挤不堪,阴沉连日。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含答案

目录 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4) 3 丑小鸭 (7) 4 诗两首 (9) 5 伤仲永 (11) 写作训练:成长的烦恼 (13)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一) (16) 第二单元 6 黄河颂 (21) 7 最后一课 (23)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26) 9 土地的誓言 (28) 10 木兰诗 (30) 写作训练:黄河,母亲河 (32)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二) (35) 第三单元 11 邓稼先 (40)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43)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46)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50) 15 孙权劝学 (52) 写作训练:我也追“星” (55)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三) (58) 第四单元 16 社戏 (63) 17 安塞腰鼓 (66) 18 竹影 (69) 19 观舞记 (71) 20 口技 (73) 写作训练:戏曲大舞台 (76)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四) (78) 第五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 (83) 22 荒岛余生 (86) 23 登上地球之巅 (90) 24 真正的英雄 (93) 25 短文两篇 (95) 写作训练:漫话探险 (98)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五) (100) 第六单元 26 猫 (104) 27 斑羚飞渡 (106)

28 华南虎 (109) 29 马 (111) 30 狼 (112) 写作训练:马的世界 (115)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六) (117)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学习重点】 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难点】 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自学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 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二)题解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 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熟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填空。 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体裁),选自。作者鲁迅,原名,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他写的小说集有、,散文集有。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敛() 脑髓()桑葚()斑蟊()攒在一起()秕谷() 拗()盔甲()锡箔()()人声鼎沸() 二、课堂导学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过渡段

《漂泊的旅人》学案.doc

《漂泊的旅人》学案 《乡土情结》【学习过程】一、检查字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魂牵梦萦(1 ng) 忐忑(t颈t C )不安 怯(qi e )生生 田睦(he ng)悠邈(i a ) 崎岖(qlq u ) 三匝(z a ) 叢(zui )尔纟杀(sh a )羽而归 谪(zhe )居 欷歔(x ix 口) 方兴未艾(a i )桑梓(z 丫) 屹(i )立

搭讪(shan) 褪(tu I )色发轲(ren) 濠(ha )水 翰苑(uan) 缔(di )造翘(qi么)首 杀戮(Iu ) 谛(di )听2解释下列词语佬傑:失意的样子。锈羽而 归:指失败或不得意,灰溜溜地回来。田睦:田境。叢尔: 形容小(多指地区)。寄人篱下:比喻依靠别人过活。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I】辰美景:美好的时光,美好的景致。忐忑:心神不定。含辛茹苦:经受艰辛苦难。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翘首:抬起头来望。发轲: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3作家作品柯灵,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作家。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

辑、文化部电影剧本创作所所长、《大众电影》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上海影协党组成员兼常务副主席、上海电影局顾问等职。建国后主要著作有杂文散文选集《遥夜集》,短篇小说集《同伴》,散文集 《暖流》,电影文学剧本《腐蚀》《不夜城》。根据夏衍的剧 本改编的《秋瑾传》等。他的散文文字精致清雅,立意高调极品。4背景介绍每个人都有乡土情结。作为一位世纪文化老人,柯灵早年辗转各地,饱受战争与灾难的离乱之苦,对家园之思有特别的体会。因此,在《香港文学》创刊七周年之际,柯灵是怀着真挚深厚的情感写下了《乡土情结》这篇散文。二、文本研读1作者为什么把乡思称为“情结”?结合第二段内容,谈谈你的认识。之所以称为“情结”,是因 为它像烙印、像蚕茧、像文身一样不能化解与消退。一个人的出身地不仅给他自然的生命,而且给了他文化,他之所以成为这样的人,而不是另一个人,故乡的文化起了决定性作用。2乡土给人们打下了哪

【步步高】高考语文总复习导学案:小说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学案53

学案53赏析作品形象内涵 学案目标 1.把握赏析人物形象题和赏析事物形象题的题型特点和做题方法。2.重点掌握散文事物形象在主旨和形式方面的作用。 散文是通过作品中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哲思的。理解了形象的意义,即了解了作 品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等形象的意义,才能认识到作者蕴涵在其中的情感。所以,赏析作 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都是以欣赏作品的形象为基础。 一、人物形象 散文很少像小说那样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但在一些写人或叙事散文中,一般还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要特别注意从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多个角度把握他们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从而去赏析人物的形象美和精神美。要求根据题目引导语的要求或暗示,到原文中去理清思路、作者的意图,体验散文的思想境界和情感,再经过分析达到理性的判断。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洁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赏析人物形象就可以通过一些片断、局部来“窥斑见豹”。 二、事物形象 在散文中尤其是写景状物散文中,作者表达情感、哲思总是借助一定的事物、景物形象。高考考散文鉴赏一般会把它们作为考查重点,考查角度有两个,一是物象的特点及象征意义或物象包含的情感,二是物象在文中尤其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对于这类试题,一定要把握住下面两点: ①分析外形特征,展示内在品质。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须要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事实上,事物的外形特征便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从这里我们可以归纳出红砖的内在品质:纯朴、谦逊、无私;普通、刚毅、无求;献身、奉献、无悔。这是我们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②仔细品读文本,提示所言之志。一般说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不一定是最终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如2009年全国卷Ⅰ《彩色的荒漠》,文中描写到了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最后写到了在荒漠中劳动的石油工人,那么作者的赞美对象就很清楚了。 如何做赏析物象作用题 散文事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一直是考查的重点,散文物象在文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为抒情达意、表现主旨服务;二是在艺术构思中起着线索、衬托等作用。高考考查分两方面: 一、主要物象的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海棠花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

2019必修一专题三《月是故乡明》学案(学生版)语文

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三《月是故乡明》学案(学生 版)专题三《月是故乡明》学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黏合()辜负()什刹海()匀调()僻静()菜圃() 差点儿()廿() 二、成语集释1、九牛一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例:而我的北平 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2、杜鹃啼血:形容哀痛之极。 我心归去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一幢()别墅()钥匙()()逃遁()惦念()熟睡()旅泊之地()贫瘠()静谧()湖泊()熠熠闪光()奇诡()宫廷()矫饰()繁华酥骨()麦穗()悲怆()墟场()血沃()潦倒 ()模样() 二、成语集释概莫能外:一概不能例外。 例: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逃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概莫能外。 班级姓名学号 乡土情结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绮窗( )魂牵梦萦( )屹立( )酒阑灯灺( ) 搭讪( )一饮一啜( )怯生生( )褪色( ) 幽邈( )一丝一缕( )故园扉( )田塍( ) 烙印( )铩羽而归( )檀香山( )寥落( )

濡染( )侘傺( )( )三匝( )慰藉( ) 恬淡( )安土重迁( )谪居( )遣戍( ) 口占( )方兴未艾( )濠水( )蕞尔( ) 发轫( )衣锦还乡( )翰苑( )低徊( ) 桑梓( )欷歔( )( )翘首( )忐忑( )( ) 二、成语集释 【魂牵梦萦】形容思念情切。 例: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 【酒阑灯灺】代指酒宴结束。 例: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灺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惦念它。 【良辰美景】形容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例:西湖的中秋之夜,自古公认为良辰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例:听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我情不自禁的留下了眼泪。【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例: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感言。 【愁肠百结】忧愁苦闷的心肠好象凝结成了许多的疙瘩。形容愁绪郁结,难于排遣。 【忐忑不安】心神极为不安。 例: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忑不安。 【悲欢离合】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例:祖祖辈辈 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

《我心归去》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 教学目标(投影) 1、学会与文本、作者对话,与老师、同学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3、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并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 教学难点(投影) 1、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2、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在我们的情感背囊里有颗熠熠生辉的钻石——乡情。它甜蜜、温馨、芳香四溢,烈火不能使其变质,激流不能使其变色,火焰又能更让其璀璨夺目。乡情是心理细胞不能变异的遗传基因,代代相传。思乡是恒久的、常新的题材,流水无法稀释思乡情怀,风霜刀剑无法斩断思乡情丝。今天就让我们随同韩少功的《我心归去》去体会故乡在一个异地他乡之人心灵深处的分量,去品味异地他乡之人对故乡的思念、眷恋之情。 二、作者简介(投影) 韩少功,1953年生,湖南省长沙人。1968年初中毕业,作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湖南省汨罗江边的天井乡务农。在农村,劳动之余写些对口词、小演唱、小戏曲。1977年正式开始文学创作。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多有作品问世,并引起一定反响,《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别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5年3月在《作家》上发表《文学的根》一文,提倡文学应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在文艺界引起广泛的讨论,6月发表中篇小说《爸爸爸》,亦引起一定反响。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空城》、《谋杀》,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评论集《面对空洞而神秘的世界》,译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部分作品多次在中国内地及台湾获奖,并有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在海外出版发行。2000年,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获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8竹影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18.竹影 丰子恺.() 【学习目标】 1.找出文章中具体地描写,说说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2.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资料链接】 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竹:竹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梅、兰、竹、菊”古称“四君子”,在诗歌、文章、图画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宋代的苏轼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清代的郑板桥有题画诗两首:(一)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预习导学】 1.在书中标出下列词语,给加点字注音,并抄写三遍。 撇.()蘸.()幽.暗()惬.意()口头禅.() 参差 ..不齐()()萧.萧()水门汀.()芥.子园()朱砂.()疏.密()2.联系具体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惬意: 弥漫: 参差: 包罗: 口头禅: 【感知文意】 3.轻声的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⑵课文写“我”和小伙伴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那些描写最为生动?请抄写一处。

⑶读文中爸爸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讲解,总结一下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 ⑷课文中说“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你怎么理解? 【问题探究】 4.文中的孩子有怎样的天性?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童心长留】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用心体会处处有滋有味,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实生活中的美无处在。 诚如罗丹所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亲爱的同学们,保持童心吧,留住童心就是留住了快乐! 【寻找美好】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捏泥人、堆雪人、用花和柳条编花环、跳房子等等,留心想想,你在游戏中有美的发现吗?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时间控制在两分钟左右,说清楚自己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漂泊的旅人》教案

《漂泊的旅人》教案 下面是由出国留学整理的《漂泊的旅人》教案,欢迎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文章,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漂泊的旅人》教案(一)】 板块学习目标: 【阅读目标】 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滋养;体会作者朴实真切的乡土之思。 2、学习文章通俗生动的语言;体会作者大量引用诗文的意图;理解作者独特的哲理思考。 3、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主旨。 【写作目标】 学习散文的表现手法,并在写作实践中综合运用。 【板块内容概说】 《画风》这一课讲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能正确、流利、有事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了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起他们的兴趣,我在课前做了如下布置:选择你喜欢的途径搜集有关风的资料。课后,我对教学中的成与败、得与失、好与差进行了反思。 这是第一部分的延伸、拓展。除了用《乡土情结》《我心归去》来继续铺陈渲染人们对故乡的眷念外,还以《前方》从另一个角度去深化它。在本专题中,只有《前方》这一篇看上去是作的反面文章,是反弹琵琶,因为它说的是离家。但是,要注意,作者从反面落笔,归结的仍然是对家的追寻:“人的悲剧性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只不过这里的家已经不是普通的生养之地,而是精神的栖身之所。《前方》涉及的人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它本身也是本专题人文内涵的构成部分,同学们一定要讨论清楚。这一部分在编排上可以说是两块,一是文本,二是“对话栏”以及对话栏中编者对文章所作的评点。因为考虑到要与同学们对话,所以编者的评点注意了两个方面:一是尽量留下空间,让同学们参与进来,与编者一道与文本和作者进行对话;二是编者的评点明显地是以同学们作为对话者的,在口吻上尽量以商量的、征询的方式来进行,有许多地方并没有展开,也没有给出结论,而是留给同学们去继续思考,在学习的时候应该注意。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专题三 我心归去》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必修1

我心归去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2、体会作者把说理蕴藏于形象中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反复阅读,适时加以评点,记录自己的阅读体会。 2. 合作与探究,交换评点,讨论文中富含哲理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了解故乡的人文内涵,激发为故乡富强而勤奋学习的激情。 学习重点: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引入课文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二.资料链接 走近作者 韩少功,1953年生于湖南长沙。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空城》、《谋杀》,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评论集《面对空洞而神秘的世界》,译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部分作品多次在中国内地及台湾获奖,并有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在海外出版发行。2000年,他的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三、自主研习、探究文本 不动笔墨不读书 评点------ 一种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 评点,一般用来记录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 ◆我的疑问与思考 文本研习与评点 (一)感性认知(自主探究) 师生互动以下问题,主要由学生依托文本得出结论,教师适当点拨。

1.文题为“我心归去”,作者的心从哪里归去哪里? 2.法国和自己的故乡有哪些不同呢?试着从原文筛选信息,体会作者笔下的异乡与故乡的区别。文中有表现作者这种心情的语句吗?请同学们找出来,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

我心归去教案设计

我心归去 教学目标: 1、通过“异乡”和“故乡”的对比解读,把握作者的思乡情感 2、揣摩本文语言和富有哲理的句子 3、从文化内涵上理解故乡 教学重点: 1、人在故乡与异乡的生活状况以及感受 2、深刻体味本文富有哲理和情思的语言 教学难点: 故乡、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解说:第三专题的标题“月是故乡明”。 师:我们,看一下第三专题的标题是“月是故乡明”,回忆一下,这句话出自哪,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归纳:“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 诗人身处他乡,举头望月,因为热爱故乡、思念故乡,所以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更明。这就是家园之思。 2.交流:我国古典诗词中反映家园之思这一主题的名篇名句。 师:在我们古代诗词中有很多诗句是反映家园之思,你知道哪些? 归纳: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长安春望》)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范仲淹《苏幕遮》) 3、师:的确,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作:《我心归去》。 板书——我心归去韩少功 二、解题(2分钟) 师:下面我们看这篇课文,本文题目叫“我心归去”,作者身在何处,其心又去了哪里? 归纳: 身在何处:○1根据隐含判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身处异乡,既然归去,那必然是处于异乡。 ○2本专题都设有小标题,根据“漂泊的旅人”,可以看出作者身处异乡。 ○3课文第一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身在法国的圣·纳赛尔市,法国西部的海滨城市。 心归何方:故乡 我们看书下注释,韩少功是湖南长沙人,这里我要补充一点知识,韩少功在1968年初中毕业后,作为上山下想知识青年到湖南省汨罗江边的天井乡务农,他在那付出过,有归属感,此文也可以说是献给这个县城的。

《月迹》导学案

课题:月 主备:王姗 班级 课型:阅读 姓名 审核:七年级语文组 学号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月亮在中国人民情感生活中的影响。 2、 体会孩子心中的月亮和孩童特点的语言。 3、 把握寻月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教学重 点: 把握寻月的过程,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1、 文中奶奶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2、 理解“月亮是我们按在天上的印章”的含义。 【知识链接】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生于 1952年,陕西丹凤人。 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 《姐 妹本纪》《晚唱》《商 《妊娠》《浮躁》《废都》及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 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著有小说集《兵娃》 州散记》等,长篇小说《商 州》 文集有《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论集》等,其中《爱的 踪 迹》《腊月,正月》《满月儿》获全国优秀作品奖。 【预习检测】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满盈( ) 屏气儿( 掬着沙( 面面相觑( ) 倏忽( 嫉妒( 在不同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不同的内涵, 二、月亮历来是文人墨客所钟爱的描写对象, 人世盛衰,或抒发思乡之情,或祝愿天下离人。请写出古诗词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及其出处。 或比拟 【整体感知】 -、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情? 二、 综观全文,孩子们是如何追寻月的足迹? 根据提示,将文中所描写的几幅画概括出来。 镜中看月 7 ( ) 7 ( ) 7 ( ) 7 ( ) 7 ( ) 三、 文中写孩子们寻月的全过程,也交织着孩子们的感情。请将他们的感情变化梳理出来。 失望7 ( ) 7 ( 四、 你认为文中的孩子们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问题探究】 -、如何理解弟弟说的: 月亮是我所要的。 ”和妹妹说月亮是个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