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

第1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了解一本书的结构、装帧设计等有关知识,能够完成一本小书的设计制作。

2、培养学生掌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设计规划能力。

4、培养学生喜欢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树立远大理想,长大以后也可以自己著书立说,真正出版一部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A4纸若干张、彩笔、卡纸、图片、订书器。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引入主题(点击问号)

1、创设情境,了解书的历史。

2、了解书的制作过程。

二、尝试与感受(实践在线)

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一本具体的书来了解书的结构,从封面到封底都包括哪些部分。

2、学生通过一本书来了解我们平时非常熟悉的书都包括哪些部分。书一般有封面、扉页、版权页、前言、目录、正文,有的还有后记,最后是封底。观察封面和封底,会发现上面有书名、作者、国家、出版社、出版时间、条形码、出版人、编辑、封面设计者、定价等信息。

三、交流厅

1、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内容。提供一些例子,让学生参考选择,出示一些绘本。

2、先构思自己的书内容,在老师和同学的启发及引导下,确定自己书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

3、准备制作用具:正文部分:用若干张A4纸对折,订好。封面部分:准备一些彩色硬纸。图片部分:准备相片、图片,裁剪好。

四、制作我的书

1、指导学生设计制作自己的第一本书。请一部分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没开始制作的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构思,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完善。在制作过程中,提示学生安全使用工具,尤其讲明使用剪刀的注意事项。

2、学生准备并制作完成自己的第一本书。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如果课堂上没做完,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完。

3、建议:主题可以在收集准备的过程中进行改变。可以根据收集到的图片修改主题。要取一个好听的书名。制作封面、封底,把封面和封底包在书的外面,粘贴好,然后修剪整齐。设计扉页、前言、目录和后记,在完成正文后完成。

五、反思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原文-word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原文诗人蔡其矫来访,看见我在稿纸上写的这个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我说:“不是,是六十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他笑着说:“课本有什么好写的?”我向他解释说:“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幻梦。 我们家有不少的书,那是父亲的,不属于我。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箱子书和一大麻袋红薯。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我常常好奇地翻看,不认字,认画。祖母嘲笑我,说:“你这叫做瞎狗看星星。”那些本头大的杂志里面,夹着我们全家人的“鞋样子”和花花绿绿的窗花。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我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得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第几名?”我说:“第二

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难不住我,我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他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老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砍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

公开课教案-《我的第一本书》

教案 《我的第一本书》 授课时数:2学时 教学对象:八年级 教学目的:1.识记重点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3.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父子之情、同学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 培养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互助友爱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感悟作者对“第一本书”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内涵。 教法学法:问题法、朗读法、圈点批注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回到第一单元,一起学习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这是著名诗人牛汉的一篇散文,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他的诗歌《华南虎》,知道他从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些年来同时写散文。第一本书的故事也发生在山西,现在就请大家跟着老师回到山西老家,去感受作者经历的那段难忘的岁月。 二、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问题一:这是怎样一本书? 引导:在文中圈点勾画相关词句。 明确:凄惨的(“简直是一团纸……没有头尾。”)、父亲补全装订好的、完整的不同寻常的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 感情:“难以忘怀……很难笑起来。” “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三:具体研读: 问题二:作者对这本书的感情是崇敬赞美的、难以忘怀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情?(理解“难以忘怀”)

引导:再次快速读课文,找出课文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写的令人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情。(用“谁+做什么”来概括) 明确:“我”、父亲、乔元贞、“弄不成”、二黄毛等。 问书考书灯下补书:亲情——我和父亲 裁书送书:友情——我和乔元贞 带狗背书:童趣——我和两只狗 转学带书:我对生命中第一本书的珍视。 问题:在这些事情、情感中,作者着墨最多的,最想突出的是什么? 明确:父子情 “问书考书”: 引导:让学生找描写父亲动作、语言、表情的词语和句子。 明确:“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并欣慰地夸奖”:疼爱。 “板起面孔”:生气、严肃。父亲对我学业的关心。 “逼”“楞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温厚。 “愁苦地望着”:不解,忧愁。 “父亲深深地叹着气”:父亲的善良,对乔元贞处境的同情,父亲对我的理解、尊重和宽容。 教学设想: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灯下补书: 引导:从这个情景中你读出了怎样一位父亲? 明确:善良、尊重理解孩子、乐于助人 教学设想:朗读。 总结:父亲:温厚、善良、宽容、理解;父子深情。 四、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深夜补书的情景,用细节丰富画面,再现父子深情。要求:从氛围、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想象。

《我的第一本书》公开课教案

《我的第一本书》公开课教案 王爱政 济源市邵原镇第二初级中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章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我的第一本书》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所选的五篇文章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它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还要注意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我的第一本书》讲述的是牛汉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那本书承载着一段感人的故事。即使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人生征途,饱尝了世间甘苦,回首往事,依然铭记那“第一本书”,我们结合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注重抓着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一起在品味,分享这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重点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通过课文,认识和了解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内涵。 2、引导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在复述中感受生活的困苦和无奈,感受人情的友善,领会文章的主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父子之情、同学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培养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互助友爱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抓住重点,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2、难点:认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体会苦难对于人生的 意义。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思路:整体感知---复述故事---自主阅读(品味关键词句)---合作探讨阅读(研读赏析)----拓展延伸(课后练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痛苦和磨难造就了伟人,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指出人生是艰苦的,生活里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苦.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惟有与苦难的搏斗,才能使人经受残酷的命运..贝多芬,米开郎琪罗,托尔斯泰正是如此.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段苦难的生活,学习牛汉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积累几个重点词语,请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在文中,写一本书仅仅指那课本吗?明确:否 (2)、想一想,作者在文中写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点拨:父子之情,同学友谊,人与狗的情趣。

《我的第一本书》素材积累

《我的第一本书》素材积累 【关于亲情的古典故事】 1. 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 “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2. 埋儿奉母 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幸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3. 曾参的愚孝 孔子的学生曾参是著名的孝子。一天,曾参有了过失――锄草时,误伤了苗,他的父亲曾皙就拿着棍子打他。曾参没有逃走,站着挨打,结果被打休克了,过一会儿才渐渐苏醒过来。曾参刚醒过来,就问父亲:"您受伤了没有?"鲁国人都赞扬曾参是个孝子。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以后告诉守门的弟子:"曾参来,不要让他进门!"曾参自以为没有做错什么事,就让别人问孔子是什么原因。孔子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舜的事吗?舜作儿子时,父亲用小棒打他,他就站着不动;父亲用大棒打他,他就逃走。父亲要找他干活时,他总在父亲身边;父亲想杀他时,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现在曾参在父亲盛怒的时候,也不逃走,任父亲用大棒打,这就不是王者的人民。使王者的人民被杀害,难道还不是罪过吗?" 【关于亲情的名言】 1.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那里,怎能不甜?(雨果)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3.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隐藏着甜蜜的爱。(萧伯纳) 4.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教材概述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在对生活的回忆中,暗含了牛汉对童年,对人生第一课的感谢。荒寒的生活中,父子亲情,同学朋友乡邻情义,上学的乐趣构成了牛汉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这些生活,其中的故事,历经几十年后,依然是一笔受用无尽的终生财富。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帮助我们增强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思路方法 本文语言浅易,故事内容简单,通过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多层含义,可以由浅入深,从概述故事内容出发,引入人物身上的真情,进而领悟文章的主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重在品读重点语句,品味其耐人寻味的深意。为了加强学生对特定年代苦难生活的感触,采用同题材文章对比教学,以比较阅读来引导学生理解知识,苦难与人生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多重含义。 2.学会结合作品中的重点语句,从而认识“不能忘本”内在意义。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辩证地看待知识与命运,苦难与人生的关 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之间情感。 (难点)品读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记忆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教学时数 一课时 导语设计 引用导入 “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这是现代诗《华南虎》中的诗句,诗人牛汉用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只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今天,我们将再次学习他的作品,通过一篇回忆性散文来品读这本承载了人生历程中独特感悟的《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阅读答案

我的第一本书阅读答案 语文网小编今天推荐的是:我的第一本书阅读答案。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我的第一本书 张洁 我本以为,这一辈子再无出路了。永远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被世人歧视,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为贫困所苦,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聪明才智,因为连发现它、测试它、实现它的机会都没有。…… 那时我已年近四十,心力、体力都不允许我再做片刻的迟疑,但是除了痛苦的人生经验,我几乎是赤手空拳。 大学毕业后二十几年单调的、不让人有独立思考的、等因奉此的小公务员生活,可以把任何人的想象力磨得溜光。唯有那怎样也不肯死去的对文学的爱好,给我一线希望。但是爱好并不等于“能够”。 “文革”中成长的一代人,以为他们是最不幸的,白白耽误了十年青春。然而我们这一代人,被耽误的,何止是十年? 在文学这一块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的土地上,我开始了为时过晚的耕耘。 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我写得很苦,前前后后修改了五遍。投稿《人民文学》杂志,又被退了稿。我又将退稿投向《北京文学》。也是一位女编辑,诗人张志民的妻子付雅雯。却得到意外的关注,一字未动的发了头条。引起了社会的注意,并且在1978年获得了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在成为职业作家之前,我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写作。我只有一间房子,晚上为了不影响母亲、女儿的休息,我在厨房的切菜板上写。在洗衣服时,或是上班的路上进行构思,就这样慢慢地集成了我的第一本书。 当我第一次把稿费交给母亲的时候,我对他说:“妈,我们终于有钱了,您可以不必再去卖冰棍、卖牛奶了。”母亲哭了。 我要说明的是,我从不歧视卖冰棍、卖牛奶的工作。相反,我认为凭自己的劳动挣饭吃,比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或剥削生活光彩得多。 我自己因为入不敷出,白天忙完办公室里的工作,晚上还要给工厂缝手套,给工程师抄讲义,以补偿工资收入之不足,母亲正是因为年迈,才从小学教师的位子上退休下来,但是为了帮我支撑这个家,不得不替奶厂卖牛奶,替冷饮厂卖冰棍。她一生坎坷,自幼丧母,倍受后母的虐待。结婚不久,又被我父亲遗弃,一个人拉扯着我,吃糠咽菜,千辛万苦才把我抚养大,又供我读了大学。我本应侍奉母亲安度晚年,且不说享什么清福。但是我却没有这个能力,使她在将近七十岁的高龄,还要在风吹、日晒、雨打之下辛苦地劳作。 当我摩挲着我第一本装帧粗糙、纸张低劣的书的时候,我又悟到,我的痛苦,其实就是我的财富。 我永远不会忘记生活在我周围的普通人。当我写作的时候,我心里想着的不仅仅是中国的老百姓,也想着整个人类,我爱人类,关心着他们的命运和前途,我将尽终生的力量为人类而写作,因为我是从普通人当中走出来的。 1、文中“我的第一本书”是指 2、指明下句中引号的作用: A、比那些伪善的、不容我也有常人应有的一席之地的“正人君子”光明得多。

我的第一本书解析

我的第一本书解析 一、整体把握 作者牛汉是位诗人,写起散文也有诗意。但本文的诗意,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浪漫的抒情,是来自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文章开头很有特点,从一位诗人来访谈起,自然引出本文话题,既点明“我的第一本书”指的是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又表明这第一本书在我人生中的分量。在第1段里作者写道:“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这句话很有诗意,但又似乎有点儿玄妙,这与“我的第一本书”有什么关系呢?下文便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展开叙述并回答这一耐人寻味的话题。 父亲从城里带回来的书,与红薯一样,在上个世纪初偏远的乡村,“都是稀奇东西”。它引发“我常常好奇地翻看”,因为不识字而只能认画,但仍然感到“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这大概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的一部分吧,虽然作者没有明说。这些书,尽管也许给作者带来了好奇、快乐和梦幻,但那毕竟“是父亲的,不属于我”。接下来,文章正式落到“我的第一本书”的叙述上。8段, 从第3~写“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 上小学的第一个学期,“我”考了第二名,照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但祖母告知父亲,全班才三个学生,而第三名却是连“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的二黄毛。这引起了父亲对我成绩的怀疑,于是要“我”拿书来考“我”,可“我”拿来的是“一团纸”,是拦腰截断的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半本书。当父亲问明那半本书的去处之后,只是叹了一口气,并继续让“我”

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要“我”拿回那分给同学乔元贞的半本书,并为我们俩“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 接下来(第10段),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去了,由此“我”才知道,本应该还有别的书,而“我们就只念一本《国语》”。如果说,前面写的是“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那么,这一段则进一步交代了这是“真正的第一本书”。 通常,文章到此可以收尾了,但是,作者并未就此打住,而是“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进而写出念书给“我”带来的快乐。并交代与“书”有关的几个人的命运。 文章最后呼应开头,表达了对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 但是,读过本文,深深打动我们的却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是与书有关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意,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

我的第一本书心得体会范文

我的第一本书心得体会范文 我的第一本书心得体会范文1 作者通过他人生的第一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芜的大自然感应到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如此写道,从中可体味到作者对于童年生活的感觉是多么地辛酸、艰苦而沉重。同作者相比,我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起码不用为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而苦恼。 我记不太清楚自己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的情景,走进知识的世界,但我记得我拿到的人生的第一本书,它是完整的,而不像作者,为了朋友,还要将手中的第一本书分一半给朋友。或许是生活条件优越了,想要的东西太容易得到,反而不在乎、不珍惜现在拥有的,对于求知也并不热情。 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写道,“人不能忘本”。现在想想,对于知识的源头以及人生的起点,在我的记忆里,已经模糊不清了,实在是惭愧。我不想自己辛辛苦苦学了十几年的知识是毫无价值的,它是我人生意义中的一部分。更何况,学海无涯。现在,我不能再如此浑浑噩噩的、毫无目的地过每一天,我要不断地积累知识,充实自己,为有朝一日找到人生目标后实现它而作充分的准备。 我的第一本书心得体会范文2 当我们在明朗的教室里舒舒服服的读书时,当我们在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上课时,请读《我的第一本书》吧!它将会让

你深有感触,受益终生的。 《我的第一本书》是我国着名作家史成汉写的,它主要记叙“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记录了在元贞因家里穷而没钱买书时,“我”为了元贞吧一本书撕成两半,而最后却考第一名的这一段友谊故事,还歌颂了深沉的父子之情。读了这篇课文,让我深感惭愧。我想:史成汉可以在那艰苦的环境下也能开开心心地读书。那时,他们没有教科书。没有学具只能苦中找乐,特别是在上课时他带着两只狗,这是一个多么温馨,多么快乐的画面呀!让我忍不住握起手中的笨笔来赞美它,而现在的我们仅仅只是因为夏天太热或冬天寒冷,就连声抱怨读书累,读书难。对于我们来说,读书是十分辛苦的,没有快乐可言。记得有一次,早上起来,温度急速下降,而那时的我就一直抱怨过不停。还有一种不想去上学的冲动,现在想起来还真是惭愧不已。 课文让我感动最深的不仅仅只是他们苦中找乐的志趣,还有乔元贞因家穷没钱供他读书,后来竟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读到这一点,我心狠狠的被触动了。元贞,多么乖巧的孩子呀!他仅仅只靠史成汉送给的半本书却考了第一名,而我们呢?现在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我们不用交学费就能高高兴兴的到学校读书,但我们努力了吗?想起自己,以前的努力根本不算什么,比起元贞,我就好似温室里培育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侵蚀,困难的考验。而元贞则像雨露下一颗蒸蒸日上,奋发图强的向日葵,即使得不到阳关的照耀,但它努力去争取,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3.《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2.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与价值目标: 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第一本书中所拥有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 难点: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出示课题、作者 二、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 2.给重点词语注音,并解释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三、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整体感悟。 1、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一本书”的样子的? 2、文章的题目是“我的第一本书”,那么作者的一本书是什么书?给同学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四、合作探究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我的第一本书”的? 明确: (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真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 五、拓展探究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一所大学,许多人正是在逆境中奋发,成就了一番惊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6篇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一) 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戏子,但不同的是,这出戏的剧情不是特定的,会变化;演员也不是特定的,你我他都可以是主角,而演这出戏要很累很累,也要很认真地去演,在中途你也许会累了,会倦了,但都不可休息,因为戏中需要你,我们要坚持把这出戏演完之后才可以休息。 到了剧终,我们也许会说“谢谢观看,我累了,要真正的休息一下了,来世不见!”所以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二) 作者通过他人生的第一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芜的大自然感应到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如此写道,从中可体味到作者对于童年生活的感觉是多么地辛酸、艰苦而沉重。同作者相比,我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起码不用为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而苦恼。 我记不太清楚自己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的情景,走进知识的世界,但我记 得我拿到的人生的第一本书,它是完整的,而不像作者,为了朋友,还要将手中 的第一本书分一半给朋友。或许是生活条件优越了,想要的东西太容易得到,反而不在乎、不珍惜现在拥有的,对于求知也并不热情 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写道,“人不能忘本”。现在想想,对于知识的源头以及人生的起点,在我的记忆里,已经模糊不清了,实在是惭愧。我不想自己辛辛苦

苦学了十几年的知识是毫无价值的,它是我人生意义中的一部分。更何况,学海无涯。现在,我不能再如此浑浑噩噩的、毫无目的地过每一天,我要不断地积累知识,充实自己,为有朝一日找到人生目标后实现它而作充分的准备。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三) 当我们在明朗的教室里舒舒服服的读书时,当我们在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上课时,请读《我的第一本书》吧! 它将会让你深有感触,受益终生的。 《我的第一本书》是我国着名作家史成汉写的,它主要记叙“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记录了在元贞因家里穷而没钱买书时,“我”为了元贞吧一本书撕成两半,而最后却考第一名的这一段友谊故事,还歌颂了深沉的父子之情。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深感惭愧。我想史成汉可以在那艰苦的环境下也能开开心心地读书。那时,他们没有教科书。没有学具只能苦中找乐,特别是在上课时他带着两只狗,这是一个多么温馨,多么快乐的画面呀!让我忍不住握起手中的笨笔来赞美它,而现在的我们仅仅只是因为夏天太热或冬天寒冷,就连声抱怨读书累,读书难。对于我们来说,读书是十分辛苦的,没有快乐可言。记得有一次,早上起来,温度急速下降,而那时的我就一直抱怨过不停。还有一种不想去上学的冲动,现在想起来还真是惭愧不已 课文让我感动最深的不仅仅只是他们苦中找乐的志趣,还有乔元贞因家穷没钱供他读书,后来竟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读到这一

我的第一本书公开课教案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我的第一本书》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所选的五篇文章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它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还要注意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我的第一本书》讲述的是牛汉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那本书承载着一段感人的故事。即使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人生征途,饱尝了世间甘苦,回首往事,依然铭记那“第一本书”,我们结合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注重抓着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一起在品味,分享这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重点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通过课文,认识和了解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内涵。 2、引导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在复述中感受生活的困苦和无奈,感受人情的友善,领会文章的主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父子之情、同学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培养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互助友爱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抓住重点,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2、难点:认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体会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思路:整体感知---复述故事---自主阅读(品味关键词句)---合作探讨阅读(研读赏析)----拓展延伸(课后练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痛苦和磨难造就了伟人,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指出人生是艰苦的,生活里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苦.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惟有与苦难的搏斗,才能使人经受残酷的命运..贝多芬,米开郎琪罗,托尔斯泰正是如此.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段苦难的生活,学习牛汉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怎样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积累几个重点词语,请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6篇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一) 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戏子,但不同的是,这出戏的剧情不是特定的,会变化;演员也不是特定的,你我他都可以是主角,而演这出戏要很累很累,也要很认真地去演,在中途你也许会累了,会倦了,但都不可休息,因为戏中需要你,我们要坚持把这出戏演完之后才可以休息。 到了剧终,我们也许会说“谢谢观看,我累了,要真正的休息一下了,来世不见!”所以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二) 作者通过他人生的第一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芜的大自然感应到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如此写道,从中可体味到作者对于童年生活的感觉是多么地辛酸、艰苦而沉重。同作者相比,我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起码不用为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而苦恼。 我记不太清楚自己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的情景,走进知识的世界,但我记得我拿到的人生的第一本书,它是完整的,而不像作者,为了朋友,还要将手中的第一本书分一半给朋友。或许是生活条件优越了,想要的东西太容易得到,反而不在乎、不珍惜现在拥有的,对于求知也并不热情。

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写道,“人不能忘本”。现在想想,对于知识的源头以及人生的起点,在我的记忆里,已经模糊不清了,实在是惭愧。我不想自己辛辛苦苦学了十几年的知识是毫无价值的,它是我人生意义中的一部分。更何况,学海无涯。现在,我不能再如此浑浑噩噩的、毫无目的地过每一天,我要不断地积累知识,充实自己,为有朝一日找到人生目标后实现它而作充分的准备。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三) 当我们在明朗的教室里舒舒服服的读书时,当我们在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上课时,请读《我的第一本书》吧!它将会让你深有感触,受益终生的。 《我的第一本书》是我国着名作家史成汉写的,它主要记叙“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记录了在元贞因家里穷而没钱买书时,“我”为了元贞吧一本书撕成两半,而最后却考第一名的这一段友谊故事,还歌颂了深沉的父子之情。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深感惭愧。我想史成汉可以在那艰苦的环境下也能开开心心地读书。那时,他们没有教科书。没有学具只能苦中找乐,特别是在上课时他带着两只狗,这是一个多么温馨,多么快乐的画面呀!让我忍不住握起手中的笨笔来赞美它,而现在的我们仅仅只是因为夏天太热或冬天寒冷,就连声抱怨读书累,读书难。对于我们来说,读书是十分辛苦的,没有快乐可言。记得有一次,早上起来,温度急速下降,而那时的我就一直抱怨过不停。还有一种不想去上学的冲动,现在想起来还真是惭愧不已。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一)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一) 文章结尾写到: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读过本文,深深打动我们的却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是与书有关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意,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我拿回那半本书让父亲装订完整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句时髦的话概括一下:知识改变命运。但是,谁能给他以知识呢?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了。

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回想过去,多少孩子因为贫困,从来没有进过校门;多少孩子被迫中途退学;不是因为他们天生愚钝,而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读书的机会。所谓的出息似乎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可以实现。多少人才被埋没,多少孩子因不能读书而终生落魄。这不能不引起人思考。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读者的心情也更沉重,更重要的是,今天的学生读到此文,更应好好的想想,你们都是幸运儿!乔元贞的命运如果在今天的孩子身上重现,那简直就是罪过!读书吧,孩子!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一) 文章结尾写到:“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读过,深深打动我们的却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是与书有关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意,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

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我”拿回那半本书让父亲装订完整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句时髦的话概括一下:“知识改变命运”。但是,谁能给“他”以知识呢?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了。 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回想过去,多少孩子因为贫困,从

来没有进过校门;多少孩子被迫中途退学;不是因为他们天生愚钝,而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读书的机会。所谓的“出息”似乎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可以实现。多少人才被埋没,多少孩子因不能读书而终生落魄。这不能不引起人思考。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读者的心情也更沉重,更重要的是,今天的学生读到此文,更应好好的想想,你们都是幸运儿!乔元贞的命运如果在今天的孩子身上重现,那简直就是罪过!读书吧,孩子!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二)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牛汉先生的文章,从文章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怀念,牛汉先生对他第一本书的怀念,对于父亲的怀念,还有对那段时光的怀念。 牛汉先生人生中的第一本书,是他小学一年级的课本,虽然是课本但是对他的意义很重大。这本书有着父亲曾经理解的爱、细腻的爱;有着同学、朋友之间有福同享的友情;有着上课时与老

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

篇一: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牛汉先生的文章,从文章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怀念,牛汉先生对他第一本书的怀念,对于父亲的怀念,还有对那段时光的怀念。牛汉先生人生中的第一本书,是他小学一年级的课本,虽然是课本但是对他的意义很重大。这本书有着父亲曾经理解的爱、细腻的爱;有着同学、朋友之间有福同享的友情;有着上课时与老师的趣事和同年的回忆……那不仅是一本书,更是牛汉先生人生的第一课。每一个故事,每一个字眼都透露着深深地怀念。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匆匆》里曾写过,桃花去了还会再开,燕子去了还会再来,杨柳枯了还会再青可日子去了,却再也回不来。很多很多的时间从眼前流去,从指缝中流逝。对于少年来说,童年那段无忧无虑的生活已经成为过去;对于青年来说,少年那些没心没肺的生活已经成为回忆;对于成人来说,青年那种无所畏惧的冲劲已经成为历史;对于老人来说,成人时的干劲已经成为故事……很多人都活在回忆和羡慕中,他们回忆着那些陈年旧事,盼望着回到从前。时间不回头的走了,那么的义无反顾,它不留恋什么。若它是美好的,它不需要回头看什么,因为他是令人羡慕的;若它是枯燥的,他也不需要回头看什么,因为它早已没有资格回头。时间已经过去,不会再回来,所以请不要再窥视那些已经过去的悲伤的往事,珍惜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扩大到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珍惜好你拥有的一切,才是对从前失去的最好的怀念和未来最好的憧憬。牛汉先生说:“人不能忘本。”我们在好好珍惜拥有的一切的同时,要记得那些爱我们的人,和值得我们珍惜的、我们珍惜过的东西。时不再来,时光不会再回来;失不再来,失去也不会再回来。若不珍惜,所有的一切都将和时间一样,成为过去。篇二:我的第一本书读后感从来没想过要读什么名着,中国的名着都没读过更何况是世界的名着。在潘师傅的推荐下看了《悲惨世界》。持续好多天,看完了第一本书。因为是潘师傅推荐的,并且是他特别喜欢看的一本书,所以,我看的很认真。甚至在读这本小说的同时,就在构思这篇读后感了。之所以写读后感是因为潘师傅读此书在先,想跟他作一下思想的交流与感触的沟通,也希望能跟自己欣赏钦佩的主任工产生认识的共鸣。每次读完一本书之后,都希望能与潘师傅交流一下自己的感想与认识,每次交流完之后,都能让我有一个新的认识,能开阔我的思想。写到此,我也该切入主题,写读后感了。才看了几页的时候,我就高兴的发现,本书中慈祥、善良、博爱的主教先生跟潘师傅的人格很像。主教是那么无私,那么善良,心胸是那么宽阔与坦荡。喜欢、爱戴这个善良慈祥的老人。冉阿壤命运的悲惨,让人不禁为之流泪,而他与当时社会的抗争,对法律的不满及一再的反抗让人钦佩又心生怜悯。这本书宏观的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现状,我还没那个能力与水平对它所揭示的深刻含义表述出来,也不想对此发表什么评论,只想对书里的人物发表一下自己对他们的认识。主教先生,刚才我已经说过,如果没有他就没有后来重生的冉阿壤。他有的是一种博爱、慈爱。但他也是一个固执可爱的老人。他的固执可爱反映在他与一个即将辞世的革命党人的谈话那一章节里。呵呵,就是因为他的固执,才使这样一个几近完美的人显得更加可爱。冉阿壤一出场,就让我不禁痛哭不已。记得以前看《美丽的大脚》这部电影就是哭的很痛。每次痛哭过之后,都感觉是一次对灵魂的净化与洗礼。尤其是描写冉阿壤的心里活动与斗争,那种灵魂的冲突,那种心灵的美好与灵魂的纯洁让人钦佩不已。我非常的喜欢这个人物,喜欢他活的真诚、坦荡、无私与善良。他就像一张纯洁的白纸,上面没有任何的污痕,他活的是那样的正直,那样的不虚伪。当他内心徘徊左右不前的时候,正直善良的他会告诉自己应该怎样去做才能过的了自己心里那一关,不是别人阻止他不让他去做,而是他自己的良心就不准许他去违背自己的心去做,多么善良正直的一个人,我喜欢。芳汀,一个善良、自爱又可怜的女人,生活真的可以逼迫一个善良、自爱的人去放荡自己。她是为了她的孩子。这样的母亲真伟大。她把孩子存在一

我的第一本书

3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一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二基础达标 (1)课文的熟读,生字词的解决识记。(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文中生字的读音) 酷()似掺()和脊()背枉()读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2)有关作家、作品常识的了解情况。(指名介绍,相互补充)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蒙古族。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牛汉诗选》等。牛汉在"文革"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如我们读过的《华南虎》。三自主探究 依自己的学习给文章划分段落,并说说文章各部分写了什么四自我检测 1 我的第一本书仅指那半本书吗?还可以怎样理解 2 我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去读我的第一本书的?你是如何看出来的? 3 你是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这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4 “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 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五巩固训练 课文中有些语句直接抒发了作者难以忘怀的情感,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这些语句并快速勾画出来,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语句的。 (1)“我的第一本书”是哪一本? (2)“我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不同寻常的经历? (3)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念念不忘这本书 (4)你读了作者的故事觉得辛酸,想笑却笑不出来,很沉重吗?为什么? (5)你认为作者回忆的仅仅只是那本国语课本吗? 六拓展延伸 (1)照样子说句子 这一本书中蕴含了太多的情感,如果让你来品味,你能从中品出什么滋味?―――甜: ―――酸 (2)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学后记

我的第一本书句子赏析

我的第一本书句子赏析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我的第一本书句子赏析》的内容,具体内容:你的第一本书是什么?那么你知道八年级下册第3课课文《我的第一本书》有哪些好的句子值得我们的赏析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牛汉《我的第一本书》的句子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我的第... 你的第一本书是什么?那么你知道八年级下册第3课课文《我的第一本书》有哪些好的句子值得我们的赏析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牛汉《我的第一本书》的句子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的第一本书》句子赏析 文章开头很有特点,从一位诗人来访谈起,自然引出本文话题,既点明"我的第一本书"指的是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又表明这第一本书在我人生中的分量。在第1段里作者写道:"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这句话很有诗意,但又似乎有点儿玄妙,这与"我的第一本书"有什么关系呢?下文便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展开叙述并回答这一耐人寻味的话题。 父亲从城里带回来的书,与红薯一样,在上个世纪初偏远的乡村,"都是稀奇东西"。它引发"我常常好奇地翻看",因为不识字而只能认画,但仍然感到"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这大概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的一部分吧,虽然作者没有明说。这些书,尽管也许给作者带来了好奇、快乐和梦幻,但那毕竟"是父亲的,不属于我"。接下来,文章正式落到"我的第一本书"的叙述上。

从第3~9段,写"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 上小学的第一个学期,"我"考了第二名,照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但祖母告知父亲,全班才三个学生,而第三名却是连"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的二黄毛。这引起了父亲对我成绩的怀疑,于是要"我"拿书来考"我",可"我"拿来的是"一团纸",是拦腰截断的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半本书。当父亲问明那半本书的去处之后,只是叹了一口气,并继续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要"我"拿回那分给同学乔元贞的半本书,并为我们俩"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 接下来(第10段),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去了,由此"我"才知道,本应该还有别的书,而"我们就只念一本《国语》"。如果说,前面写的是"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那么,这一段则进一步交代了这是"真正的第一本书"。 通常,文章到此可以收尾了,但是,作者并未就此打住,而是"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进而写出念书给"我"带来的快乐。并交代与"书"有关的几个人的命运。 文章最后呼应开头,表达了对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 但是,读过本文,深深打动我们的却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是与书有关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意,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