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新闻评论基本内容总结

现代新闻评论基本内容总结

现代新闻评论基本内容总结
现代新闻评论基本内容总结

现代新闻评论(复习大纲)

通讯

一.定义:通讯:是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体裁。

消息:指报道事情的相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

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二.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1.目的上:消息——让受众尽快了解事实

通讯——让受众详尽了解事实(人物)

2.主题表达:消息——隐含在客观事实的叙述背后

通讯——较消息外显

3.内容:消息——概括最重要的实时信息

通讯——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人物的细节刻画,背景介绍等

4.形式(结构)上:消息——程式化

通讯——创造性强,唔固定结构

5.风格上:消息——朴素实用

通讯——生动活泼,富有文采

6.表达方式上:消息——叙述为主

通讯——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三.分类(内容)

1.人物通讯:指较详尽反映新闻人物活动与思想的通讯体裁

2.事件通讯:指较详尽反映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

3.工作通讯:

4.风貌通讯:指着重反映社会变化及风土人情的通讯体裁

P.S. 风貌通讯是我国通讯体裁中出现最早的一种类型

评论

一.定义:是指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或问题直接表明自己看法或观点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二.特点(属性):新闻性、时效性、理论性、思想性、有益性

三.作用

1. 宣传鼓动,配合中心工作

做法:准确及时阐述党的实践路线、方针、政策,统一思想认识,使其变为人们的统一行为。

2. 释疑解惑,研究社会问题

做法:有深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新的社会问题有其正确而独到的见解

3. 针砭时弊,促进社会进步

做法:牢记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责,良性的批评意识

5.提供讲坛,增强公民参与意识

四.报纸

1.王韬的《循环日报》是我国第一份以政论著称额报纸,被称为“中国人自办日报之

成功最早的第一家”

2.康有为、梁启超《时务报》

3.陈少白《中国日报》1900年1月25日我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第一份机关报在香港

创刊,宣扬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

4.毛泽东《湘江评论》

五.选题

1.定义:新闻评论的选题,说的是新闻评论要评说和论述的对象,它可以是我们生活

中的事物和现象,也可以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事件和问题。

2.来源:

(1)从上级精神中选题:中央和地方经常召开的各种党的会议、政府的会议、各种工作会议,颁布的各种法律、法令、条文和文件,还有领导人的讲话等(2)从社会实践中选题:新的事物、新的经验需要发现、需要总结,有很多新的问题、新的矛盾需要解决,有很多新的疑点、新的困惑需要阐述(3)从新闻报道中选题:要深刻挖掘内涵

(4)从探讨争鸣中选题: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5)从历史事件中选区选题

3.基本原则“三贴近”

(1)贴近实际,与时俱进,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2)贴近生活,服务生活,引导受众积极向上

(3)贴近群众,反映群众,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

六.三要素

1.论点:一篇新闻评论的中心观点和思想。它表明作者对所要评论客观对象的一种立场、观点、态度和主张、他表达了作者的是非观、价值观和创造观。

2. 论据:评论文章中是论点得以成立和促其深入的相关材料。

①事实论据: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人证、物证,以及典型事例,历史资料

②理论论据

3. 论证: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过程,论证的好坏是保证论点能否成立和说

服人的重要环节

七. 立意的定义:是作者对所评论的对象,包括人物、事件、现象及问题出自己的看法,

表达自己的意见,确定评论的主要思想。它是评论的灵魂。

八.推理方法

1. 直接推理:用一个直言判断推导出另一个直言判断,简单有力

2. 演绎推理:(一般→个例)又称三段论推理,是借助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直言判断

联系起来,从而推导出一个新判断的三段论证推理

3. 归纳推理:(个例→一般)由个别或特殊性知识的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

一种推理

4. 类比推理:由两个(或两类)事物的某些相同属性,推导出它们的另一属性也可

能相同的一种间接推理

九.结构方式:归纳式、演绎式、并列式、递进式、箭靶式、波浪式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1)

一、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相同之处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都属于新闻写作的一种文体,一种表现形式。它们都遵循新闻写作的规律,符合新闻的要素,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有强烈的新闻性。都注重时效性,以当前重大的事件和社会问题为为主题;注重新奇性,要有新的角度,新的表现手法;都要以事实为基础,符合新闻真实性的要求。此外,二者都是发表在报纸、电视广播或网络等新闻媒介上,并通过其将信息传达给受众 二、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不同之处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虽具有以上众多的相同之处,但二者还是有较大的区别。弄清二者的区别,有助于以后新闻评论的写作。 1、新闻报道传播事实信息,新闻评论发表意见信息。 新闻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信息,报道和评论作为新闻的一部分也不例外。但二者所提供的信息却不一样:报道提供的是事实信息,以事件为中心,基本上不掺杂记者的个人观点,注重客观公正,将事件原原本本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评论提供的是意见信息,以观点为中心,是作者本人或编辑部针对新闻事件所阐述的思想,注重深刻有力,将事件背后的社会原因、意义揭示出来。 2、新闻报道以叙述为主,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 新闻报道的体裁主要有消息、通讯,通常采用记叙的方式来讲清事实“五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什么),强调用事实说话,注重准确客观。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要求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通过对事件的分析,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加深读者的理解。 3、新闻报道的主要作用是告知信息,传播信息,新闻评论则旨在针砭时弊,引导舆论。 新闻报道通过提供当前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变动的事实以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发挥监测环境的功能。新闻评论则透过这些新闻事件来揭示其内在的思想本质,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使人们能理解造成这些事件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从而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新闻报道一般是蜻蜓点水,表面信息,新闻评论则是深入本质,探究深层根源。 由于新闻报道主要是提供事实信息,一般是简单叙述事件发生的五要素,事件经过和各方反应,很少去探究事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深度报道、调查报道除外),所以基本上是提供事件的表面信息。新闻评论由于多是专家学者或记者所撰写,注重从事件或问题入手去揭示事件或问题的一整条“生物链”,抓住事件的核心本质,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考角度。因此它的针对性更强,对社会的意义也更大。 除了以上几点主要的不同之处外,二者的区别还表现在版面篇幅、撰写人、表现手法、读者感受等方面。 通过上面的比较可知,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互相配合,紧密联系的。新闻报道是新闻评论的基础,新闻评论是新闻报道的深化,一个报道事实经过,一个揭示事实本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从而将信息完整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新闻评论写作复习重点

上编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选择】 1、新闻评论最早出现于报刊。 2、和新闻报道相比,新闻评论可以说是有形的意见。 3、新闻评论作为政论性的载体,其首要的特征是新闻性。 4、新闻评论学除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之外,还具有政治性。 5、新闻评论说理分析的切入点主要有理论捆、政治、政策、思想。 [简答] 1、新闻评论主要有那些体裁? 新闻评论的体裁主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 2、新闻评论的特点有那些? 新闻评论的特点主要有: (1)新闻性 它有表现为:现实的针对性,即在选题和立论上有的放矢,针对当前值得评论的新闻事件和问题 发表意见;较强的时效性,即对现实做出及时的反映。从社会效益出发,掌握时机,切合时宜。 (2)政治性 具体表现为: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 析和论述问题。 (3)群众性 面向广大群众,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说理论述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3、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有哪些? 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 (1)引导作用:旗帜鲜明地分清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界限。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进行舆论引导。 (2)监督作用:弘扬先进的思想和精神,揭露和抨击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各种不良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实现有效的监督。 (3)表态作用:代表新闻媒介表明对重要事件和问题的态度。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介可以通过新闻评论表明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却中的态度。 (4)深化作用: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配合发表,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分析,从思想、政治高度说问题。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选择] 1、新闻评论写作过程的第一道程序是选题和立论。“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对评论写作而言,讲的就 是选题和立论的重要意义。 2、新闻评论的选题是指选择和确定论题。 3、立论要做到新颖的前提是准确。 4、新闻评论若能及时地洞察矛盾和预测将会出现的矛盾,其立论就有前瞻性。 5、引语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作用主要是充当论据。 6、立论的基本要求有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前瞻性。 7、立论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重提示、洞察力、预见性。 [简答]

初中一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上册知识点概要 一、知识点: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列表展示更直观清晰)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P14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13、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P23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P27 21、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P30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P30—32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P34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

新闻评论写作

新闻评论写作 第一章绪论 新闻评论学(P4):应用新闻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介、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熟练掌握新闻评论运作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特点 新闻评论的定义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1.反映内容:新闻报道,传播最新真实、客观信息;新闻评论,揭示事实所含意义。 2.写作目的:新闻报道,传播信息,间接引导舆论;新闻评论,表明态度,直接引导舆论。 3.表达方式:新闻报道,记叙为主;新闻评论,议论为主。 新闻评论与理论文章的区别 新闻评论具有更强烈的时效性。新闻评论具有更鲜明的针对性。新闻评论具有更直接的现实性。 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 论题的新闻性;论理的思想性;论说的公正性 第三章新闻评论的分类 一、新闻评论种类的不同分法 按主要性能划分;按评述内容划分;按表达方式划分。 1、按主要性能划分(P40) 全面部署性评论;说理启发性评论;业务指导性评论;政治鼓动性评论。 2、按评述内容划分(P41) 政治评论、法制评论、思想评论、经济评论、文教评论、文艺评论、军事评论、外事评论、国际评论、社会评论。 3、按表达方式划分(P41) 社论/编辑部文章、本报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述评、专论、思想评论、小言论/微型评论、随感、杂文、文艺评论。 二、代表编辑部意见的评论形式(P43) 1、大型评论 社论、编辑部文章 2、中型评论 ●本报评论员文章: ●其论述内容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介于社论与短评之间,大多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就当前政 治生活和实际生活中的某一个方面进行比较集中、深入的分析,在选题和写作上更自由与灵活,篇幅比社论短。 ●名义上是个人,但实际上代表编辑部的观点和倾向 ●可以单独发表,也可以配合新闻报道发表 ●可以不送审 ●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由非本报编辑部、评论部成员,而是由编辑部约请外单位,尤其是专业机构的研究人员, 根据现实生活中重大的问题进行专业性分析的评论。 ●名义上是个人,但实际上还是代表报纸编辑部的意见和观点,比本报评论员文章有更大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必修+选修1) 表2: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时段划分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 晚清(1840——1912)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 会(1840 —1864 年) 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 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 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 众的矛盾,中国进入旧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 国社会主要体现为“半殖民 地”特征,由于新的阶级力 量尚未产生,农民阶级承担 起了民主革命的任务。经济 上,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 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逐渐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 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 体。思想文化上,向西方学 习的新思潮萌发。 1840.6—1842.8,鸦片战争。 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 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 由双方商定等。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1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1853定都 天京、北伐西征、1856天京变乱、1864天京陷落) 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 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 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 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 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的绝对 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 主要内容: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 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 济开始解体。 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收 到西方的影响。“洋布”“洋装” 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 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 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 人的一种时尚。一些官员和商 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 璧的豪宅。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 组织编译《四洲志》《各国 律例》等资料。《四洲志》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 世界地理志。林则徐成为近 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 人。 1842年,魏源编撰《海 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 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 想。

“新闻评论写作”

“新闻评论写作”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特点和作用 一、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二、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关系(区别)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工作中两种基本的体裁。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 1、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点上有明显的区别。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而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议论讲道理。新闻报道主要是传播信息,提供事实,作者的倾向、情感、意见是包含在事实的叙述之中。它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新闻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理,直接表明作者的思想观点。它的特点是议论说理,直抒己见。 2、新闻宣传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要发表意见。新闻报道是无形的意见,新闻评论是有形的意见。所以,新闻宣传既要有报道,又要有评论。它们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互相配合,相得益彰,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有哪些特点 新闻评论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它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从而团结人民、引导舆论,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1、新闻性 ①现实的针对性。立论有的放矢,针对当前值得评论的新闻事件和问题发表意见。 ②强烈的时效性。对现实作出及时的反应。从社会效益出发,掌握时机,切合时宜。 2、政治性 ③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 ④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析和论述问题。 3、群众性 ①面向广大受众。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群众的要求和呼声。说理论述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 ②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 四、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1、引导的作用。旗帜鲜明地分清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的界限。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进行舆论引导。 2、监督的作用。弘扬先进的思想和精神,揭露和抨击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各种不良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实现有效的监督。 3、表态的作用。代表新闻媒介表明对重要事件和问题的态度。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全国性的新闻媒介可以通过新闻评论表明党和政府的态度。 4、深化的作用。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配合发表,可以深化报道的主题。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分析,从思想、政治高度说明问题。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五、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关系 1、新闻宣传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但正面宣传也应该包括舆论监督的内容,这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取得积极的社会效果,鞭挞假恶丑正是为了弘

写作指导:如何写好新闻评论

如何写好新闻评论 浅谈我的新闻评论观 新闻评论是所有新闻作品中比较特殊的一环,不似通讯、消息等新闻文体要求高度客观,新闻评论只要是立足于事实,其所言不受诸多限制,可以嬉笑怒骂、可以寻章摘句,亦可以高瞻远瞩,只要文责自负便可。 新闻评论形式自由,从长短来讲,可以寥寥几百字,就事论事、点到即止,这类评论的特点是一针见血、以语言和观点取胜。评论也可以洋洋洒洒几千字,以小见大、分析鞭辟入里,这类评论则以缜密的思辨和旁征博引取胜。而无论哪一种评论都离不开深厚的学识功底和独到的见解,以及良知的坚守。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评论更需要有冷静的头脑和高屋建瓴的气魄和能力。离开这些,新闻评论就不免隔靴搔痒、言穷气短,令读者观后或不以为意或一笑置之,起不到引起思考和讨论的作用。从这点来讲,虽然评论较一般新闻自由性强,但写好评论绝非易事。从事实到观点的选择、提炼和表达都蕴含着深刻的学问。一般来讲,要有重要的事实,新颖的观点,以及成熟的表达。 事实是一篇评论的由头,事实的发生是客观的,不需要有人为的提炼和修饰。评论者只需做出选择即可。评论选择的事实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经过记者报道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的事实,也就是平时所说“热点”和“焦点”;另一种是并未得到公众的注意还未形成舆论的事实,可以看做“冷点”,通过有力的评论让这些事实

18 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无论哪一种事实,都是与人民生活和福祉息息相关的。“激 浊”一文关注的便是 2011年10月发生在广东的小悦悦事 件,一个倒在车轮下的两岁女童经历了肇事者的逃逸和 个路人的漠然,最终被一个拾荒者救起,却仍然没有能够生 还。这一事件之所以造成了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应,正因为我 们处于一个社会变革、信仰流失、价值观重塑、人心浮躁和 焦虑的时代。小悦悦事件的震撼让很多人暂停了忙碌求生的 脚步,回视灵魂深处的一抹阴暗和深藏的人性光明。这是事 实的力量,这样的事实让拿笔的人有责任、有义务去关注和 写作。 新颖独特的角度、深刻有力的观点无疑是一篇评论的核 心。没有好的观点也就无所谓表达。观点的选择要建立在公 民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心之上。我坚定认为只有“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才能写出真正的好评论,玩世不 恭的调侃读起来有趣却容易流于肤浅,当然我指的不是表面 上的玩世不恭。“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 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这些名人包括司马 迁都是在痛苦中“有所郁结”,从而“发愤”著书,为世人 留下宝贵遗产。同时,严肃而庄重的态度会感染读者,让读 者感同身受。 一个新闻事件,头绪万千,有的人会觉得事实就摆在那 里找不到什么观点,有的人会觉得思路太多不知选择什么角 度。此时观点的提炼便是要在芜杂的事物中找到观点的突破 口。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

中国近代史 第一课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中英鸦片战争 (1)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2)时间:1840—1842年 (3)结果:《南京条约》(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860年(2)侵略者:英法联军、美俄(帮凶) (3)结果:《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顺口溜:东北是2B,西北勘改订(东北:《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西北:《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纪》、《改订条约》)结合课本地图记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1876年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除伊犁的新疆地区;(1881年,同俄国签订条约,收复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 5.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1895年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致远号)、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结果:《马关条约》(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通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办厂: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办厂)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1901年(2)导火线: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反帝爱国运动 (3)八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奥匈帝国) (4)结果:《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者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新闻评论写作资料仅供参考

新闻评论写作 第一章 一、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 二、新闻评论功行赏的确特点。 1.新闻性:①现实的 针对性立论有的放 矢,针对当前值得评 论的新闻事件和问 题发表意见;②强烈 的时效性,对现实作 出及时的反应。从社 会效益出发,掌握时 机,切合时宜。 2.政治性:①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②从思想、政治理论高度分析问题; 3.群众性:①面向 广大受众。关心广大 群众的切身利益。反 映群众的要求和呼 声。说理论述符合群 众的特点和需要。② 吸引和鼓励广大群 众关心和参与评论 工作。 二、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 1、引导的作用。旗 帜鲜明地分清正确 和错误、先进和落 后的界限。明确赞 成什么,反对什么, 进行舆论引导。 2、监督的作用。弘 扬先进的思想和精 神,揭露和抨击腐 败现象和不正之 风。对各种不良现 象形成强大的舆论 压力,实现有效的 监督。3、表态的作 用。代表新闻媒介 表明对重要事件和 问题的态度。对国 内外重大事件,全 国性的新闻媒介可 以通过新闻评论表 明党和政府的态 度。4、深化的作用。 新闻评论和新闻报 道配合发表,可以 深化报道的主题。 通过对新闻事实的 分析,从思想、政 治高度说明问题。 启发和帮助群众掌 握科学分析的方 法。 三、新闻评论与新闻报 道的关系(区别):1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 论是新闻宣传工作 中两种基本的体 裁。如果说新闻报 道是新闻宣传的主 体和基础,那么新 闻评论就是旗帜和 灵魂。1、新闻报道 和新闻评论在表现 方法和写作特点 上有明显的区别。 新闻以报道客观事 实为主,而评论则 是在客观事实的基 础上发议论讲道 理。新闻报道主要 是传播信息,提供 事实,作者的倾向、 情感、意见是包含 在事实的叙述之 中。它的主要特点 是用事实说话。新 闻评论则是在客观 事实的基础上,通 过分析说理,直接 表明作者的思想观 点。它的特点是议 论说理,直抒己见。 2、新闻宣传要以正 确的舆论引导人, 就要发表意见。新 闻报道是无形的意 见,新闻评论是有 形的意见。所以, 新闻宣传既要有报 道,又要有评论。 它们在统一的思想 指导下,互相配合, 相得益彰,从而更 好地发挥作用。 四、新闻评论与一般议 论文相比,有哪些 特点:新闻评论不 同于一般的议论 文,它的基本任务 是以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和 邓小平理论为指 导,从理论和实践 的结合上,宣传党 的纲领路线和方针 政策,从而团结人 民、引导舆论,推 进了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的发展。 五、新闻评论的舆论监 督和以正面宣传为 主的关系:1、新闻 宣传要以正面宣传 为主,坚持正确的 舆论导向。但正面 宣传也应该包括舆 论监督的内容,这 两者的目的是一致 的,都是为了取得 积极的社会效果, 鞭挞假恶丑正是为 了弘扬真善美。因 此,新闻评论在弘 扬先进思想和精神 的同时,还要不断 揭露和抨击各种腐 败和不正之风,对 这些不良现象和风 气形成强大的舆论 压力,这也正是为 了促进改革开放的 顺利进行。2、我们 在进行舆论监督 时,本着对党对人 民负责的态度,以 法律为准绳,以政 策为原则,以事实 为依据,着眼于改 进工作,解决问题, 增强团结,维护稳 定。既要对丑恶现 象和腐败行为嫉恶 如仇,又要掌握政 策,以理服人;既要 指出我们前进中的 问题,又要分析问 题的实质和产生的 原因;既要反映人 民群众的疾苦,又 要使广大人民群众 受到鼓舞,看到希 望。 第二章 一、选题和立论的重 要性 1.a;新闻评论的 选题,就是确定论 题,主要是指它提 出的是什么问题, 是针对什么问题发 言的。 B:新闻评论的 立论,就是指一篇评论 的主要论断或结论。

八下中国现代史按分期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1949—1953年 1.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3.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 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司令员:彭德怀。 5.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 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 1.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 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 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 4. 1954年4—7月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 5.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 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掀起高潮。 7.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1. 1956年:中共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使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2.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分析我国形势新变化)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新闻评论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 1. 新闻评论表达观点,新闻报道陈述事实。这是两者基本的区别。新闻报道中为什么不应该包含观点?新闻评论中是否可以包含事实?为什么? 参考答案: 新闻报道中不应该包含观点,这是新闻报道的规范所决定的。这个规范由来已久,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报道本身的客观性,因为观点是主观性信息,它介入报道,可能使受众怀疑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或使受众受到作者主观评论动机的影响,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立场。新闻评论中包含事实则是正常的,客观事实不会改变新闻评论作为主观性信息的本质,却同时可以为新闻评论提供客观的依据。新闻评论就是针对客观事实进行评论,因此也不可能不包含客观事实。但应当注意的是,新闻评论中的事实不应淹没观点。 2. 如果说,追求传播的效率是新闻传播各个环境、各种形式的共性,那么,它表达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特性? 参考答案: 这主要应该从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中着眼:新闻评论着重于传递作者的主观观点,其传播的效率性也主要表现为论点在文中是否得到了突出、明确的表达,全文的结构是否有助于受众更方便地了解、把握作者的论点。 新闻报道中只有事实,没有观点。新闻评论中却有新闻事实与作者观点两种要素。新闻评论的表达效率,往往表现在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两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上。 此外,与新闻报道的独特形式—消息不同,新闻评论作为议论文的一种,它的写作,还要照顾到人们在议论文传统中养成的接受习惯。

3.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思考一下:在新闻评论写作中不同环节,可不可以联想,联想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答案: 这个问题本书作者没有确定答案。本书作者把它当作是新闻评论写作和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它需要从个人的写作体验出发,同时要结合认识与表达的实际效果。如果联想实际促进、深化了认识,并且对于表达认识有很好的效果,那么它就是值得肯定的。如果相反,联想干扰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削弱了论证的力度,不利于人们有效率地接受作者的观点,那么它就是不值得肯定的。 . 以一篇新闻评论作为分析对象,区分并说明哪些内容是事实,哪些内容是观点;在观点中,哪些内容是论点,并详细说明论点与其他观点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这是从要素辨识的基础出发,进而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的一个基础练习。应从最简单的做起,循序渐进,先把事实与观点分开,然后在不同的观点之间寻找关系。文章的论点,就在于观点之间关系的确定。这个练习做好了,就会对一篇评论的内在结构了解于胸,也就比一般的阅读更有助于实际的写作能力。 2. 为什么说“‘判断’这个认识活动中是明显包含着‘对象’的,而新闻评论则是‘对象性’突出的议论文本”?请通过与一篇其他文体的文章的比较验证一下这个说法。 参考答案: 判断就是针对某一个特定对象的判断,没有不包含对象的判断。新闻评论针对新闻事实进行判断,新闻事实在新闻评论中作为认识对象的作用比在其他文体中更为突出。这是因为人们阅读新闻评论的基本动机就是进一步了解新闻事实。我们可以拿一篇新闻评论与一篇杂文或是散文进行比较。

《新闻评论写作》名词解释应试题集

《新闻评论写作名词解释应试题集》 1.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题材。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和节目的总称。 2.选题:就是选择素要评价的事物或素要论述的问题,也就是确定一篇评论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就一篇评论来说,选题就是确定论题,只要是指出的是什么问题,是针对什么问题发言的。 3.立论:就是指一篇评论的主要论断或结论。它是作者对所提出的论题的主要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所有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4.由头:所谓由头,就是特指据此引发议论、印证论点的事实性材料。有了典型又恰当的由头,议论也就有了头绪。 5.新闻评论的标题:标题是以醒目的形式刊出,用以提示文章内容的简短文字。新闻评论的标题是概括或提示评论的议论范围、中心论点或基本倾向的简短文字。 6.易字法:是使用成语、俗语的第一种做法。是指将约定俗成的成语、俗语、古语等加以改造,用易字的方式,或凸现新的矛盾,或提出新的见解,以此引人注目或发人深思。 7.谐音法:是易字法的特殊形式,即选用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替换成语、俗语中原有的字,使其在具有新的词义的同时别有一种新的意趣。 8.比喻法:是一种用某些具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描绘想要说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以使表述更为生动、鲜明。 9.比拟法:是一种借助于想象力把物比做人或把人比作物的修辞手法,以使标题更具活力或更显新奇。 10.对照法:是一种将两个悬殊巨大的事物、矛盾、现象、做法等放在一起加以比对、形成反差的修辞手法,用以突出标题开阔的思路和辩证的态度。 11.回环法:是一种在词语或句子组合过程中通过有意的颠倒或重复,使其首位呼应的修辞方式,以使标题在“回文”与“连珠”中,别有一番妙趣。 12.寓虚于实:也是虚实结合的一种特殊的说理方法。它不是通常采用的直截了当地讲道理,而是一种寓理于事,寓思想、见解道理与客观事实或典型论据的叙述之中的论述方法。13.算账说理:正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统计、推演、比较和折合计算,进而对事物作出说明和判断,找出其内在联系,揭示其本质意义的一种科学的分析说理的方法。 14.折合算账:所谓折合算账,就是将一个事物的量用另一个事物的量来表示,旨在将抽象的数字折合成有形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东西,从而缩小数字与读者的距离。 15.比较分析法:就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比较和具体分析来论证或说明论点,就是运用马列主义的辩证分析方法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中去正确理解和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16.论辩交锋法:论辩交锋就是通过思想交锋、辩论和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 17.虚实结合:即说理论述应当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本质上讲,虚实结合就是现象与本质的结合,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政治和业务的结合。18.归纳式结构: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先结论后分论的结构方式。一般先摆出作者的观点,

新闻评论写作

高校校报版面设计“美”的探析 于孟晨,汪湘 (西安邮电学院报刊编辑部,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版面设计是报纸整体的结构骨架,美化版面是组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美的版面,使读者赏心悦目,从而吸引读者去阅读内容,并且更好地接受内容。反之,会使读者在阅读之前就产生不愉快甚至厌恶的情绪,从而不愿去读它,即使勉强去读,效果也大为减弱。因此,美并不是版面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构成一个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版面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高校校报;版面设计;版面美化 版面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版面设计是报纸整体的结构骨架,版面的精美是报纸办“活”的题中应有之义。一张报纸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文字和图片的精彩、优美高雅的版面设计可使报纸的视觉形象充满魅力。尤其高校校报版面小,读者对版面哪一部分都不会忽略,一条条装饰纹线,一幅幅图片和插图,一行行不同内容的文字,以无言的形式美,传达出一种精神和情感,达到愉悦读者心灵和美化版面的效果。版面设计在形式美上还具有供读者欣赏的功能,通过围、隔、空、叠等关系互相穿插,构出一个个可供欣赏的空间,编辑的风格也通过版面设计直接传递给读者。所以,很有必要对校报版面设计作一探讨。 1版面设计既要内容美,也要形式美 内容美是报纸版式设计的灵魂,是编辑理论水准、政策水平的反映。高校校报是学校党委机关报,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校党政的总体工作目标和各个阶段的中心工作。作为校报编辑要以校报的总任务和特定任务为依据,凡是与当前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相联,师生员工普遍关心,具有指导意义的稿件都是具有较大新闻价值的,安排时应放在重要位臵。因此,编辑稿件时应精确及时、主次分明地选取见报稿件。与此同时,编辑人员还需反复琢磨,如一个结构巧妙的标题,一句意味深长的妙语,一段隽永的文字,一张好的图片,这些都能使读者击节称赏,玩味良久。再比如,花絮新闻常常撷取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细节,是满足读者多方面信息需要、丰富版面、增强可读性的好形式,以此来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稿,编辑根据稿件的内容及相互关系,正确恰当地安排它们在版面上的位臵,按稿件的新闻和宣传价值区分主次,排出先后顺序,使稿件在版面上的位臵“各得其所”,彼此又相互照应,互为补充,浑然一体。 所谓形式美,就版面设计的形式而言,是编辑遵循编辑学的一些基础理论,运用一定的编排技巧和手段进行的使版面以美制胜的创造性劳动。即版面要美,在端庄大方、多彩多姿中体现出清新、活泼、大方、气派的视觉效果。只有版面设计美,才能唤起读者阅读欲望,抒发读者美感情绪。要做到这一点,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1和谐 报纸同一版面、对开版面,线条与线条、字号与字体的和谐,文章篇幅大小的和谐,色彩对比度的和谐。报纸多为黑白板,应注意黑白密度对比和谐,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和谐。 1.2标题醒目 标题在编辑刻意制作后,不同的版面要选择不同的字型和字号的字。只有标题醒目才能吸引人,要闻版要庄重醒目,综合新闻版要明快、清新,理论版要气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绪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3、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5、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6、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7、资本主义产生需要两大前提:一是少数人积累大量财富;二是,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生产者。 8、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标志着世界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9、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10、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1、反侵略战争等的失败根本原因:a、社会制度腐败;b、经济技术落后。 12、两大任务: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856年,俄国二战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香港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尔等商埠。 3、1864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边界约记》,割去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4、1881年,中俄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协议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平方公里领土。 5、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6、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等地留兵驻守。 7、1899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 8、《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湾、汉口、九江、南京等十个口岸。 9、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战争。 10、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翻译《地理大全》并编成《四洲志》。 1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2、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13、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第二章对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 1、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天平天国。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3、洪仁轩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天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新闻评论课后标准答案

新闻评论课后答案

————————————————————————————————作者:————————————————————————————————日期: 2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 1. 新闻评论表达观点,新闻报道陈述事实。这是两者基本的区别。新闻报道中为什么不应该包含观点?新闻评论中是否可以包含事实?为什么? 参考答案:新闻报道中不应该包含观点,这是新闻报道的规范所决定的。这个规范由来已久,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报道本身的客观性,因为观点是主观性信息,它介入报道,可能使受众怀疑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或使受众受到作者主观评论动机的影响,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立场。新闻评论中包含事实则是正常的,客观事实不会改变新闻评论作为主观性信息的本质,却同时可以为新闻评论提供客观的依据。新闻评论就是针对客观事实进行评论,因此也不可能不包含客观事实。但应当注意的是,新闻评论中的事实不应淹没观点。 2. 如果说,追求传播的效率是新闻传播各个环境、各种形式的共性,那么,它表达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特性? 参考答案:这主要应该从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中着眼:新闻评论着重于传递作者的主观观点,其传播的效率性也主要表现为论点在文中是否得到了突出、明确的表达,全文的结构是否有助于受众更方便地了解、把握作者的论点。 新闻报道中只有事实,没有观点。新闻评论中却有新闻事实与作者观点两种要素。新闻评论的表达效率,往往表现在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两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上。 此外,与新闻报道的独特形式—消息不同,新闻评论作为议论文的一种,它的写作,还要照顾到人们在议论文传统中养成的接受习惯。 3.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思考一下:在新闻评论写作中不同环节,可不可以联想,联想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