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武术强国的中国道路

武术强国的中国道路

武术强国的中国道路
武术强国的中国道路

武术强国的中国道路

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是中国国粹。当代中国人应该走武术强国的道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跳板就是武术进奥运会,国人一直在为此努力。我们认为,武术能进奥运会,固然很好,但是不能进也未免是坏事——它可以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武术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虽然武术是我国四大国粹之一,但是要发展起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从全名普及到举国体制都受到很多束缚,想学习国外将一个项目成为举国体制是很难实行的,但是路虽然难走,国人依然会朝着武术强国的中国道路去奋勇前行。

武术强国的中国道路必须从娃娃抓起,那么就要求我们将武术普遍推广下去,将武术六进的首要进坚持下去,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军营,走进企业,走进乡镇,走进机关。成为武术强国的中国道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中国传统社会中,武术就一直存在,武术在军队和民间一直作为使用器械或徒手与敌格斗的技艺,技击是武术的灵魂。但在最近数百年的时间里,冷兵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武术从一种技击技术演化成一个体育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武术必然吸收许多其他类型文化,其中包括许多外来体育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社会中,武术从整体上看是一种俗文化,并不可避免地受到腐朽没落社会价值观念的污染。但中华武士会勇于突破传统武术中的没落文化、腐朽意识、仙传神授等迷信色彩的束缚,依靠一批德艺双馨、乃文乃武的优秀人才,利用近现代科学,诸如哲学、力学、心理学、解剖学等知识,以及文学、艺术的手段,开展武术研究和宣传,赋予传统武术中原本晦涩神秘的语言以科学新意,形成了丰富的武学新思想和大量的武术文化新著述,推动了传统武术“草根文化”与“高雅文化”的融合,推动了武术文化的进步。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第一次从文化纲领、目标、政策上阐述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应该讲,这是通过深入总结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一个新的层面上提出的新的指导思想、新的政策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照搬外国模式、模仿外国技术、参照外国经验,成为时尚的前卫,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改革大潮,加快了中国社会发展步伐,使我国迅速赶上并融入了以现代化为显著标志的国际社会。所以,我们不能否定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的做法和成绩。但值得重视的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国文化,这一熔铸

于民族灵魂之中的精神血液,却在悄然之中接受着外来的“转基因工程”。“得”和“舍”往往不可兼有。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路上,是要舍弃一些东西,但中华民族的自主性、华夏文明的特征,这些关乎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民族魂是万万丢不得的。

遗憾的是,在不少方面,我们丢掉了不少“文化家底”——譬如中国武术。

走什么路,朝什么目标迈进,这是武术发展的根本问题。从国情看,深厚的武术传统和现实的社会基础,决定了中国武术文化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道路,不能照搬西方体育发展模式。回顾中华武术发展史,重温中华武士会这些鲜活的历史教材,我们可以看到,武术文化凝结着华夏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武学成果,也算是一个国家软实力之一。

但是,在现实中,我国的武术事业囿于指导思想、领导体制上的一些问题,已人为地从武术文化整体中分割出一个局部,即竞技武术,凌驾于民间武术的众多门派之上,来率领和代表中华武术(譬如申请入奥)。与官方武术组织相比,民间武术处于事实上的边缘化和体制外生存的状态,基本是自生自灭。院校武术教学和武术专业队参加比赛,形成了竞技武术培养尖子,尖子当领导抓竞技武术这种近亲繁殖的模式,武术的情结越来越远离民间武术的土壤。搏击方面,现行的武术管理机制也正把中国武术的散打西化。只注重借鉴和模仿西方拳击等体育项目的训练内容和竞赛规则,忽视挖掘弘扬传统武术的宝藏,认为中国武术上不了台面。被人们称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如果继续沿着武术专业队跳“武舞”,休闲人群跳“武蹈”的方向发展下去,武学内涵将日益缩水,技击精华日益流失,中华武术将被体育规则削足适履,失去本来面目。

在思想多样、价值多元、思潮多变的今天,提武术发展的中国道路,更显重要性和迫切性。君不见来自国外的这个“道”那个“道”,还不都是趁中国传统武术没振作起精气神的机会争夺人心吗?尚不谈这些进口武学文化是否含着中华武术的内核,也不否定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可借鉴性,仅这种认为“远来的和尚会念经”,任凭他们影响和争夺武术人口,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局面不扭转,何谈中国特色武术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武术称为文化,是因为他汲取了一切有利于武术发展的传统文化成果,可以涵盖军事、文学、艺术、体育、哲学、医学、伦理、民族风情等多个领域。坚持中国特色的武术文化发展道路,必须把握武术的内涵和功能的外延,扭转只在一个体育框框里搞武术的格局,一手抓武术文化事业,一手抓武术文化产业,尤其要重视民间武术在武术文化建设中的主体

作用,彻底解决好武术为谁、靠谁、抓谁这些决定着武术文化的性质和方向的大问题,防止若干年后,中华武学传统文化真的不在了。

因此,我们要抓住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目标的机遇,一方面寄希望于有关方面认真调整武术文化发展思路,不仅在体育领域,而是在文化的范畴和高度,把我国武术文化改革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另一方面,民间武术人的思想也要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这次会议本身就是一个武术人追求上层次的活动,是中华武士会后人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从自己做起,为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所采取的实际行动。与会者感到,这次会议是个昭示,昭示着热心中华武士会的人群将走向组织化;这次会议是个尝试,尝试着这个武术民间团体如何把有社会活动能力的人、有经济实力的人、有真才实学的明白人请进来,形成这个组织的长效机制;这次会议是个动员,动员我们大家要有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快挖掘和整理中华武士会的武学遗产,通过“寻宝”和“鉴宝”,使散落在海内外的宝贝尽快集中起来,形成较为系统全面,具有较强权威性的中华武士会的文字档案资料;这次会议是个策划,试图通过现代媒体的宣传使中华武士会拂去满身的尘埃,在世人面前呈现一个光彩照人的历史真面目;这次会议也是一次考试,并有可能在今后形成一种“期考”的形式,检验武士会的后人们有没有学到真本事,能否用肢体语言展现当年中华武士会的武功风采,并把这些一代代传承下去。特别令人欣喜的是,这次会议使大家交了许多新朋友,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天津这块武术文化的热土上,中华武士会的后人们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家,大家也都应常回家看看。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中华武士会的优良传统,中华武术的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使之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文化的瑰宝。

中国如何迈向文化强国

一 世界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全球意义上的强国,这体现在它们具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能够强有力地捍卫国家利益,在跨区域甚至世界范围内显示自己的影响,并且能够率先提出和实践全球性的议题。而所有这些都需要富有创造性和远见卓识的大战略。这个大战略是体现国家使命和人类福祉、历史规定性和主动创造性相统一的愿景、制度、路径和步骤的总和,是历史视野、科学头脑、实践理性、操作智慧的高度融合,也就是大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文化实力的精髓。 在阔步走向世界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庄严承诺:中国迈向世界强国之路,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与历史上凭借工业、科技和军事优势,建立跨区域乃至全球霸权,从而获得巨额资源和财富的罗马帝国、大英帝国等强国发展道路都不相同,也与源于基督教、希腊—罗马文明的西方国家的文化主流理念不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世界意义”;既突出自主的改革与创新,又强调各国的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既传承5000年中华文明所积淀的深刻智慧,又吸取近代以来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其伟大战略意义在于,中国以及其他非西方大国的整体和平发展,可以不同于传统西方大国的发展模式,可以超越传统的不同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差异。因此,中国的大国发展之路,就需要有更坚定的文化自觉性,更强大的文化感染力,这样才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广泛的认同,才能为全人类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发展,决胜于文化自觉,决定于文化实力。 二 今天,当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之时,我国新一代领导人顺应时势,提出了振奋人心的“中国梦”。可以说,这是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文化自信。中国梦根植于全体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是在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进程中形成的,它能凝聚每一个公民的理想、智慧和创造,并且让它们充分涌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梦这一概念便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文化软实力。 当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还远未完成。我国自2010年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与此同时,我们还没有塑造出为全世界所公认的强国形象。澳大利亚报纸曾经对我国的未来发展提出过三个疑问:什么时候才能使全球大多数国家的精英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中国来留学?什么时候才能使全球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更多地看中国电影、听中国音乐、读中国书籍?什么时候全球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原因、建设文化强国的措施、文化发展道路与文化强国的关系。 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自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坚定爱党、爱国信念,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自主探究: 1、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衰落,几代中国人为振兴中国文化的艰辛求索历程 2、我们应如何理解我国近代文化的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和意义: 4、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5、文化发展道路与文化强国的关系是怎样的? 6、什么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导入新课: 材料: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问:在当代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包含哪些内容? 在当代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路 进行新课: 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含哪些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政治道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经济道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文化道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学生阅读P98,老师指导总结 这是一条建设先进文化之路:(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任务; 这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主题) 坚持科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方针; 这是一条強基固本之路:

中国的文化强国之梦

华夏文明与中国的文化强国之梦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9日08:46 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叶自成龙泉霖 我要评论 字号:【大中小】【打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长远战略,党的十八大进 一步明确提出中国要成为文化强国的发展方向。中国梦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就是中国的文化强国梦。如何成为真正的文化强国呢? 让我们先看看当今的文化强国——美国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美国是当今的文化强国,美国的文化影响是通过“三片”即土豆片(麦 当劳等快餐)、影视片(好莱坞等)和电子芯片(网络、手机等)等物质文 化表现的。“三片”的网络遍布全世界,是全世界真正跨越民族和国家界限 的东西。它是美国文化的物质象征。“三片”的影响力主要依赖的是创新力、 物质力和无所不在的网络力。 美国的文化影响是通过美国先进的教育体系表现的。美国的大学吸引了 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无论是喜欢美国还是讨厌美国,都不妨碍各国大量的政、经、文、军各界的精英把自己的人才和子女送到美国求学。 但美国文化最大的最具影响力的还是美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美国在 全世界宣扬美国和西方世界的民主、人权、自由、基督教精神,把它们作为 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加以或软或硬地推销或强制实行。在美国的物质文化文 明和美国的教育中,都渗透了美国的民主人权自由的观念。例如在全世界无 处不在的的美国大片,大多数都表现了这样的精神;美国哈佛大学听课人数 最多的是关于正义公正的课堂。 所以,文化强国首先的和形式上的内容就是要把文化的相关产业做大做强,要有一流的教育、出版、媒体、电影、动漫、艺术等。我们必须借助先 进和强大的、能够覆盖全世界的文化艺术的网络,为全世界生产更多更新更 为各国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产品。但真正的文化强国是以其核心价值观 的强大影响力而称强的。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doc

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考点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是什么,作为背景了解即可) 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主义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确立这个宏伟目标依据(新书P96)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2、意义:文化的一般作用中去思考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 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路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关键: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5、内容、要求: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体措施)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具体措施)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体措施P113) 6、可以从一、二、三单元思考怎么做。具体看问题和材料 考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新书P96) 如何判定:站在时代前列,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我国的先进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主义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 二、为什么: 1、当前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旧书P93)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地位(旧书P93) (1)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思想还是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2)地位: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1年10月18日) 胡锦涛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繁荣发 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总结党领导文化建 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 础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 任务、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共同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为实现全会提出的目 标任务而奋斗。 第一,深刻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发挥先进文化 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作用,是我们党的一条宝贵经 验和一大政治优势。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结合时代条件、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提出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坚持不懈推进文 化建设,有力推动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们 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 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 高潮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向着新的奋斗目标迈进,文化的作用更加广泛而深刻。从国际看,综合国力竞 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许多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 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在世界范围内各种 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背景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 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同时,我们必须 清醒地看到,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 化领域是他们进行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我们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 严重性和复杂性,警钟长鸣、警惕长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和应对。从国 内看,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 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 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从我国文化建设 自身看,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 总体而言,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 适应,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在引领风尚、

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

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 怎样理解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新趋势、新期待?为什么说现在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怎样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地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领会和掌握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这一指导性文件,落实全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对于我国整个现代化大局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指导和部署文化体制改革,是这次全会的一个亮点。应该讲,现在是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了。 ■在准确把握新要求、新趋势、新期待中深化改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所以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历史性的重要决定,是因为在当前,我们要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我们都知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在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

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所以,我们要准确反映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天下大势,不失时机地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首先,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环顾全球,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变,但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很多挑战。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全球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个国家各种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气候变化、生态恶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新情况下,国际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动、各种信息已经可以通过扁平、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即时传到我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在尊重世界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同时,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有效应对全球发展面临的挑战,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其次,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与此同时,人

请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知识,说明你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理解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 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请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知识,说明你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理解。 (2)在当代中国,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①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②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③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④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⑤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每点1分,共5分) (2)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 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答对4 点即可每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通过审读设问可以看出,本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考查的知识指向是建设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考查的知识点是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本问属于原因类主观题,解答本问时可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从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34.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时训练(含答案).

课时作业2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当前,我国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要求( ) ①将和谐文化作为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精神支撑②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④自觉把科学发展要求贯穿于文化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①不能解决题干中的问题;②说法错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③④符合题目要求,故选B。 答案:B 2.临汾模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走这一道路关键在于( ) ①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④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知识。新修订的教材中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③符合题意。 答案:B 3.合肥质检目前,就各地纷纷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一事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一种文化自觉,是人们发自内心地想保护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有人认为,这是跟风赶潮,盲目行动。根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自觉要强调传统文化的纯正性②不合时宜的传统文化要改造和剔除③优秀文化遗产应该得到保护与传承④文化自觉已经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追求 A.①④ B.②③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导学案

高二政治第九课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发展道路》导学案 编写: 管会娟审核:高二政治组 教师寄语:【为理想而战,其乐无穷;为击败对手而战,其乐无穷;为实现目标而战,其乐无穷。】 一【课程标准】 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学习目标】 1、结合近代历史及二、三单元所学,能归纳出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坚定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增强对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阅读课本及前三单元知识,结合小组合作探究课本中的四个视角,能说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注重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树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念 3、分析导学案中的材料,分析出文化自觉和自信的重要性,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学习重难点】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重要性及内容 为什么建设文化强国 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道路 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评价设计】 1、通过导学案的检查,90%的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导学案-课前导学部分,以检查学生对所预习知识的掌握情况; 2、结合师生、生生提问为什么建设文化强国,90%的学生能够背熟,以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2的达成情况。 3结合导学案中的学以致用的习题,90%的学生能够完成选择题上的题目,以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3的达成情况。 3、通过自评和互评相结合,90%的学生能够掌握本框题的重点知识。 【课前导学案(15分钟)】——相信自己、我能行! 【自主导学——基础知识,自主探究】 温馨提示:对照新坐标和下列问题看书对应页,把新坐标的填空填好,把问题具体落实到课本上划清楚并做对应的课前评价题;在我的困惑中写出不懂的问题。

人教版政治学业水平过关测试:必修3【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含答案)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单项选择题 1.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继承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未竟的事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成功地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其中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 ) A.“西体中用” B.“文化复古主义” C.“复兴儒家文化” D.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解析: A、B、C三项说法不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D 2.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 )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解析: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答案:B 3.关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②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③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④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就要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④说法错误。 答案:D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间的关系是 ( ) A.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B.目标和路径的关系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D.方向和措施的关系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间的关系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答案:A 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现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其关键在于 ( ) A.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B.全民族主动担当发展文化历史重任 C.对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D.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实践 解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现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其关键在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答案:A 6.孔子学院在全球的遍地开花,中国文化年在各国的举办。这既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文化,也让中国人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②自觉是对文化发展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③自信来自于对世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④自信来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刻把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③说法错误。 答案:B 7.下列不属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的是( ) A.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B.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C.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D.对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一充满信心 解析:D项不是文化现象,不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D 8.当前,我国之所以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这包括( ) ①我国的社会制度②继承各种历史文化的要求 ③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④我国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②说法错误,应该是“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 答案:C 9.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________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毛泽东思想 C.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解析: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中国传统文化与建设文化强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613364717.html, 中国传统文化与建设文化强国 作者:谢卫国杨群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07期 摘要:建设文化强国,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要振兴中华,弘扬华夏文明,就必 须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文化。结合当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和谐世界的具体实际,重新认识、批判、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树立中国传统文化自觉意识和自信意识,在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和联系的桥梁,以应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挑战。 关键词:文化强国;传统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224-0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命题,正是基于目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模式西方化的同时,在文化领域,在伦理道德层面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充分暴露出西方文化的局限性。因此,只有在全球化大潮中树立文化自信意识,把未来的挑战和传统的重新解释结合起来,中国文化正面的、积极的、建设性和创造性的价值才能够被当代人发挥出来,挖掘出来。最终,我们才能依托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穿越西方,回到中国”,才能最终建成文化强国。 一、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 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正变的越来越小,人们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在西方文化的阐释下,现代化被理解为“大同”加“多元”,理解为汽车降价、看好莱坞大片或到世界各地旅游,理解为消费,甚至与个人主义等同。在此情形下,中国社会近几年出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抛弃了优秀传统文化,被动西方化了。 每一种文化,在其原初的自我认识上,都是普遍性文化,是就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神、人与时间等基本生存维度所作的思考和安排。因此,全球化的出发点是承认每一种文化“内在”的普遍性,而不是将其特殊化。黑格尔认为,思考的途径不是由具体上升为抽象,而是由抽象上升为具体。未经批判的普遍性和未经批判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一样,往往就是一种黑格尔意义上的抽象,是一种天真幼稚的自我中心主义,一种想当然的空洞,一个没有生产性的“一”或自我统一性。所以,也可以说,每一种文化和文化意义在具体的历史的现实关系中,将自己作为一种普遍性的东西再一次表述出来。目前,中国传统文化在来自西方强势的文化面前处于无语状态。 在历史上和现实中,正是这种强势文化不断地刻意重新制定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的新秩序、新法则。政治上,在近代,我们引进了马克思主义,以西方政治理论为蓝本,创造了具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_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总结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着眼于推动我国文化长远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 不懈奋斗。 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充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在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过程中,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条文化发展道路,是我们党长期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对我国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反映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国家由于社会性质和政治理念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制度,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就会孕育和滋养与之相应的文化。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领导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进步,创造了生机勃勃的崭新文化。从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再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党总是站在时代前列,引领文化发展进步。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一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正确道路,也是一条不断孕育先进思想文化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既是政治的先锋队,也是文化的先锋队。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方向和路径的选择、文化纲领和政策的制定,都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确保文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更好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文化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凝结着过去,联结着未来。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都是一个绵延不断、接续推进的过程,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的过程。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深刻影响着我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如果抛弃历

浅谈中国文化强国

浅谈中国文化强国 文化的概念有多种,但比较为公众认同的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用文字符号来把握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的。人类的野蛮时代没有“文化”来把握,而只能靠“物化”来把握。依据物化的结果来看,人类社会的野蛮时代大概经历了水的阶段、木的阶段、火的阶段、土的阶段,只有进入了金的阶段,即人们懂得青铜器的冶炼、铁器的铸造、文字的创造使用,人类才真正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国家发展中文化建设战略价值的显示,有许多事实可以证明。古代历史上,中国长时期领先世界的强盛地位,是由其繁荣发达的文化奠定的。近代历史上,西方率先进入工业化行列的先进国家,都显示出一条以思想启蒙开路的文化轨迹。当代世界,具有超强地位的美国,优势不仅表现在经济、科技和军事力量方面,更表现出文化实力的巨大优势。 从一定意义上说,当今世界谁占领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从文化发展的战略意义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个需要艰辛努力的奋斗过程。“文化强国”包含两层涵义。首先,是一个目标,其中“强”是一个形容词,修饰“国”字构成一个名词。其次,是一个动态,其中的“强”是动词,与“国”字构成动宾词语,意思是用发展繁荣文化来强大国家。在这样一个动态的奋斗过程中,如何来实现确立的目标,必须知道我们是从哪里开始起步,我国处于什么样的基点上。由此而言,认清历史方位就成为文化自觉的重要方面。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决定了我国文化发展的现状,正如《决定》所指出的:“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并从多个方面列举了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将构成建

浅析如何把中国建成文化强国

浅析如何把中国建成文化强国 一、实施“文化强国”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是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转变发展方式处于关键时期,同时面临经济社会转型期的风险和新的发展机遇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的重大决策,对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意味着我国将实现文化发展的国际化而融入世界文明发展的轨道,从文化资源大国转变为文化内容大国,成为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肩的文化强国。 二、从宏观角度,应注意三方面 首先,上下结合。“上”指政府、领导。政府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进行文化改革,包括文化体制、组织、结构等,通过全面的文化改革,创造一个宽松的文化环境,给文化人“松绑”,让人敢想、敢做、敢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起作家、艺术家、文化企业家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文化是文化人主体的创造,如果有过多的束缚,就很难创作出传世经典的文化作品。“上”应宽容,宽容比自由更重要。从“下”来说,文化创造主体应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我们今天的文化创作是为弘扬中华文化、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而肩负重任。如果没有这种责任感、使命感的话,就很难创作出好的文艺作品、高水平电影、高质量电视,很可能沦为粗制滥造。文化人到人民群众中去,细心体会群众心声,真正领会时代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其次,雅俗结合。现在因为工作生活压力大,大家都喜欢看些通俗的、流行的、娱乐的东西。如果听任俗文化泛滥而不重视雅文化的话,我们从文化作品中所受到的启发意义就会越来越少。现在很多文化作品只是单纯的搞笑,比如我有一次到一个地方看到的文艺表演,已经到了粗俗、庸俗的程度。这样就失去了文化真正的性质和价值,已经不是一种精神的创造而沦为庸俗的表现。这种文化实际上是对社会对人们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一种亵渎。雅文化应该是“正俗文化”而不是“邪俗文化”。我们应该大力发展雅文化,加强雅文化的教化作用,提升人民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 (2011年10月18日) 胡锦涛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总结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共同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为实现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奋斗。 第一,深刻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作用,是我们党的一条宝贵经验和一大政治优势。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结合时代条件、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提出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坚持不懈推进文化建设,有力推动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们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新的奋斗目标迈进,文化的作用更加广泛而深刻。从国际看,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许多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背景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进行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我们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警钟长鸣、警惕长存,采取有力措施

当代中国是文化强国辩论稿

当代中国是文化强国 姓名:杨全学号:201252241 院系:电子信息一班 正方:当代中国是文化强国 反方:当代中国是文化弱国 我认为当代中国是文化强国。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对比政治与经济,其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为持久,是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 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唐鉴真东渡,中国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传到日本,大量日本遣唐使如吉备真备、高僧空海、阿倍仲马吕等到中国研习中国的文化。如此,使日本的文字、建筑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现在我国难觅身影的十字亭,在日本还有完好的保存。在韩国,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明清以后的实学思想,如果人们不知道李退溪、曹南冥、李栗谷、洪大容、丁若镛等人是韩国哲学家,仅看他们的著作难以判断作者的国籍。而中国文化中的礼教内容,在中国早已失传,在韩国还保留的相当完整,因此,韩国被西方国家称为是儒教国家的活化石。 二、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特别是其中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思考,焦点是它们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通过西方耶稣会士,通过东学西渐,还传播到了欧洲一些国家。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先后传到西方后,对于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法国的影响最大,法国成为当时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一些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就通过法国传到了欧洲其他国家。

形势与政策 —青年大学生如何为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做贡献

*******大学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青年大学生如何为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做贡献院系班级: 姓名: 学号:

青年大学生如何为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做贡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从文化大国迈向文化强国,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体中华儿女都肩负着弘扬中华文化的重任。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也承担着一些职责与使命,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中国建设文化强国作贡献。 1、青年大学生对建设文化强国的认识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如果要想成为经济强国,必须要有繁荣的文化,要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要有能够走出去的文化企业和产品。我们需要通过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传播中华文化,通过传播中华文化,使我们的文化赢得尊重、加强沟通,增进理解与合作,使外界全面、准确认识当代中国的真实面貌,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长期高于世界经济增速,经济规模不断增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欧洲债务危机恶化,美国失业问题继续拖延看不到好转的迹象,我国前三个季度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成为维护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稳定力量。但是,无论从国际形势看,还是从国内发展看,相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文化繁荣程度不够,整体文化实力与我国经济实力及国际影响力不相适应。 1.1、为何要建设文化强国 从国内发展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更多满足的基础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广泛、更深化、更多种多样。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越来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某些束缚和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政策性的因素尚未得到解决。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群

文化大国与文化强国

文化大国与文化强国,一字之差体现的却是国家战略的不同境界。 北京团代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龙新民曾说“中国是文化大国,全国拥有1922种报纸,9490种期刊,573家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22万种。但中国还不是文化强国,还缺乏在国际上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大型文化集团和大型文化项目。” 同样我也认为中国虽是文化大国,但还远远不是文化强国。虽然我们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诸子百家争鸣,一直影响着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现在它还影响着世界。古代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并且也是一个文化强国,这是不可置疑的,政治,经济同样也是,但是到了现在呢?当有外地、外国朋友来北京,北京有多少特别值得推荐他们去参观的博物馆?像东单体育馆那样的地方,北京有几块?完全对市民开放的体育设施又有多少? 中国古代有着灿烂丰富的传统文化。然而,辉煌属于过去,当时代的车轮不断前进,创造属于当代中国特色的文化是不容推卸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必须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增强文化建设本领,抓好几个关键环节:首先要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这种文化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其次提高我国的文化传播能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大力推进传播手段创新。文化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第三要增强我国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大力推进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创新。 所以大学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主力军的作用。大学应成为文化自觉的倡导者,系统研究、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教育,鼓励学生读经典、读原著;并且大学应是文化引领的先行者,应通过对高雅文化的追求和传播,对真、善、美、爱的阐释和倡导,创造性地进行文化引领。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坐拥这个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要激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有共同的理想,有共同的文化,有强烈的文化自信,丰富本民族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中国永远是中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