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 通货膨胀理论

第二章 通货膨胀理论

第二章  通货膨胀理论
第二章  通货膨胀理论

第二章通货膨胀理论

2.1 通货膨胀的含义、衡量与种类

2.1.1 通货膨胀的含义

对于什么是通货膨胀,西方经济学界有各种各样的定义。一种最常见的定义是把通货膨胀作为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J〃托宾认为:?通货膨胀是指物品与劳务货币价格的普遍上升。?D〃莱德勒和M〃帕金认为:?通货膨胀是一个价格持续上升的过程,也等于说,是一个货币价值持续贬值的过程。?P〃萨缪尔森和W〃诺德豪斯的《经济学》的教科书也持类似的观点。他们说:?当物价水平普遍上升时,通货膨胀就产生了。……我们称之为通货膨胀的正是这种物价的普遍上升趋势。?

另一种定义是把通货膨胀视为货币量膨胀,是?过多的货币追逐相对不足的商品和劳务?。F〃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一词的原意和真意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这种增长会合乎规律地导致物价的上涨。?H〃赫兹里特认为:?通货膨胀这个词原来只用于货币量。意思是货币量膨胀、扩大、过度增长。?M〃弗里德曼认为:?无论何时何地大规模的通货膨胀总是货币现象。?

除上述?价格派?和?货币派?外,M〃布朗芬布伦纳和F〃霍尔兹曼从四个方面对通货膨胀下了定义:其一,?通货膨胀是一种普遍的过度需求形式,在这种形式下,过多量的货币追求过少量的商品。?其二,?通货膨胀是不论以总量计算还是以人均计算的货币存量和货币收入的大量增长。?其三?通货膨胀是一个具有附加特征或条件的价格总水平上升。这些附加条件是:非完全理性预期;通过成本导致价格的再上涨;它不增加就业和真实产量;它快于‘安全’率;它产生于货币方面;它由减去间接税和补贴之后的净价格来测度;是不可逆的。?其四,?通货膨胀是货币对外价值的下跌,是以汇率、以黄金价格来衡量,或者在官方价格下,对黄金和外汇的过度需求。

在西方经济学中,对通货膨胀的含义无论怎样规定,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总是同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联系在一起的,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是物价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所以,一个最一般的争议最小的定义是: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持续的、相当大的上涨?。

仅就人们普遍接受的通货膨胀的含义而言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物价上涨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所谓一般物价水平是指包括所有商品和劳务价格在内的总物价水平,某些商品如牛肉或房租等价格上涨,并不就是通货膨胀。因为一些商品价格上涨,而另一些商品的价格可能下降,二者相互抵消。只有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普遍上升,才能使货币的购买力降低。

(2)物价上涨的形式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如通过降低产品质量、凭证供应等价格管制措施,表面上看来物价并未上涨,但如果放松价格管制,物价就会普遍上涨,因此这是一种隐蔽性通货膨胀。

(3)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还有时间维度问题。一个季节的物价上涨2%可以不算通货膨胀,但如继续上升到一年为8%,显然是通货膨胀,假如某一季度的物价上升2%,而下一年季度却退回去了,则前一季度能算通货膨胀吗?当然不能,通货膨胀必然是指总物价水平?不断地?或?持续地?上涨,季节性、偶然性或暂时性的价格上涨都不能称之为通货膨胀。

2.1.2 通货膨胀的衡量

怎样才能知道商品与劳务价格的普遍上涨?那就只好借助于物价指数这个工具,用物价指数来衡量通货膨胀,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虑:

(1)能够反映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在西方经济学中一般有三种:即批发物价指数、零售物价指数(或消费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指数。但不少统计资料显示,在一定时期的消费物价指数有轻微的上升,而批发物价指数基本稳定,相反的情况有时也存在,这就是说以一种物价指数为标准已出现轻微的通货膨胀,以另一种物价指数为标准却不存在通货膨胀,究竟应以何种指数为标准较为适宜。

(2)三种不同的物价指数在衡量通货膨胀时各有其优缺点,批发物价指数与产品出厂价格紧密相关,而且代表的规格、品种范围较广,所以持有成本推进通货膨胀理论的经济学家认为批发物价指数最适合于测量通货膨胀。消费物价指数反映了消费者所付出价格的变动情况,是市场稳定与否的标志,所以较多的经济学家倾向于以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为依据来表示是否存在通货膨胀,如它显著上升则为通货膨胀,如它显著下降则为通货紧缩。即使如此,有时仍会夸大了价格指数上涨对货币购买力的影响。这至少有以下三种理由:第一,消费物价指数通常不考虑商品质量的重要改进,例如一部能节约大量汽油的新型汽车,价格虽较旧式汽车较高一点,而节约汽油的结果不仅不降低汽车消费者的货币购买力甚至还对他有利。第二,消费物价指数无法计量新产量推销对消费者福利的增进。第三,消费物价指数是

按一个典型的城市家庭预算所预定的若干市场商品计算出来的。它不能计量消费者如何在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改用价格较低的替代品,如真正奶油价格快速上涨时改用人造奶油,所以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不一定就能正确反映消费者货币购买力的变动,也就不一定能适当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正因为消费物价指数有上述缺点,近年来有不少经济学家特别是美国经济学家宁愿采用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指数为依据。这种指数是以一定年度的物价(在美国以1958年)为100算出来的。其优点是包括GNP中所有最终产品劳务项目,比较全面,因而也就能正确地表明一国的通货膨胀程度。

2.1.3 通货膨胀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西方经济学家把通货膨胀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1)按物价上涨的速度和趋势划分

①爬行通货膨胀。又称最佳通货膨胀,一般是物价上涨不超过2%—3%,同时不存在通货膨胀预期的状态。西方经济学认为爬行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增加都有着积极的刺激作用,并且将它看作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必要条件。

②温和通货膨胀。这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幅度在3%—10%之间。目前许多国家都存在着这种温和型的通货膨胀,它是一个危险信号,如不高度重视就有可能加速。

③奔腾式或飞奔式通货膨胀。这是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即一般价格水平上涨幅度为10%以上,100%以下。对于这种通货膨胀,政府必须采取强有力政策措施加以控制,以免对一国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④恶性通货膨胀。又称超级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的年上涨率为100%以上的通货膨胀,发生这种通货膨胀时,物价持续飞涨,货币体系崩溃,正常经济秩序遭到破坏,经济濒于瓦解。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通常很少发生。

(2)按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划分

①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②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③结构性通货膨胀

这三种类型的通货膨胀,我们将在后面详细论述。

(3)按对价格影响的性质差别划分

①平衡的通货膨胀。这是指各种商品(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相同比例上升。

②非平衡的通货膨胀。这是指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幅度不相同。

(4)按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程度分

①可预期的通常膨胀。又称为惯性通货膨胀,它是指一国政府、厂商和居民对未来某时期的通货膨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②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人们对未来时期的物价变化趋势无法预测。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在短期内对就业与产量有扩张效应。

(5)按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或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

①公开性通货膨胀。又称开放性通货膨胀或物价型通货膨胀。它是指在市场机制充分运行条件下通货膨胀以物价上涨的形式公开表现出来。

②隐蔽性通货膨胀。又称抑制性通货膨胀或短缺性通货膨胀。这是指政府对价格进行某种形式的控制使得物价同市场供求脱离关系。过度需求不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或物价上涨有限而不足以反映过度需求的真实水平,在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中,通货膨胀不是以物价上涨而是以商品短缺和供应紧张等形式表现出来。

(6)按与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联系划分

①恢复性通货膨胀。它是指在通货紧缩后经济萧条、物价过低的情况下,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为地增加货币供应量,使物价回升到正常水平所呈现的一种情况。

②适应性通货膨胀。又称过渡性通货膨胀,是指与经济增长几乎同步的那种通货膨胀。

③停滞膨胀。又称滞胀(stagflation),是指在经济增长停滞甚至衰退的同时所发生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情况。

2.2 通货膨胀的成因

西方经济学家始终从供给与需求这两方面出发来看待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原因,因此在西方经济学中主要的通货膨胀理论分为两大派:需求论与供给论。即通常所说的?需求拉上论?和?成本推动论?。后来又出现了用需求与供给同时解释通货膨胀产生原因的混合通货膨胀理论,以及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

2.2.1 ?需求拉上?通货膨胀论

?需求拉上?通货膨胀论是西方经济学中出现得较早的,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种理论,这

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是由总需求的过度增长所引起的。即因为物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可以得到的供给,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换句话说,当消费者、企业、政府的总开支超过可得到的总供给时,?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就会发生。

在西方经济学中,所谓需求,是指人们持有的货币对商品和劳务所形成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因此,在谈到总需求的增加而形成通货膨胀时,自然涉及到货币供应量增加的问题,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如何引起总需求的增加呢?

凯恩斯主义学派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和流动偏好理论认为,货币数量的增加不会直接影响物价,而是首先使利息率降低,从而投资增加;投资增加通过乘数作用,又使消费增加,随着投资与消费增加,社会总需求便增加。

凯恩斯学派认为,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是否会引起物价上升和通货膨胀,还需视供给的情况而定。这里会出现三种情况:第一,如果社会上存在着丰富的还没有被利用的资源和大量失业,总供给弹性很大,这时即使货币量增加使总需求提高,但生产可以扩大,因而物价不会上涨。第二,在经济扩张到了一定阶段,以致有些资源和技术变得稀少的情况下,这时生产扩大会使工资和边际成本增加,物价水平将会上涨。但由于这时生产仍然有所扩大,致使物价上涨幅度将小于货币数量增加的幅度。这时货币量的增加,将部分引起生产和就业的增加,部分引起物价上涨,这被称为?半通货膨胀?,第三,在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下,由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而引起需求的增长,遇到了没有弹性供给,物价将随着货币数量的增加而成比例上涨,这时便出现了真正的通货膨胀。其变动过程可用图19-2来表示。

图19-2中,横轴代表国民收入,纵轴代表价格水平,AD为总需求曲线,AS为总供给曲线。当国民经济在E0点达到均衡时,此时总供给曲线的弹性极大,处于上述第一种情况,在此情况下,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使总需求由AD0增至AD1,国民收入由Y0增至Y1,但价格水平并不上涨。此后,货币供应量继续增加,总需求进一步增至AD2、AD3,国民收入相应增加至Y2和Y3,而价格水平也相应提高至P2和P3,国民经济处于上述第二种情况,即?半通货膨胀?状况。当国民收入增至Y3时,经济已处于充分就业状况,此时,如果继续增加货币量使总需求增至AD4,导致价格水平上升至P4,而国民收入不再增加,形成真正的通货膨胀。

2.2.2 成本推进通货膨胀论

自5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经济学界流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论。即认为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根源于供给或成本方面,即使总需求不变,但因生产成本增加,物价也被推动而上涨。西方经济学家将这种理论称为?新的通货膨胀?理论,它又可分为两类:(1)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论。这一理论认为,物价上涨的原因在于工资率的提高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由于存在着力量强大的工会,工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劳动市场的工资水平,并使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的增长率。由于工资提高,引起产品成本增加,导致物价上涨,如此循环往复就造成了工资——物价?螺旋?上升。引起?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2)利润推进式通货膨胀。这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在于不完全竞争。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垄断企业利用它能操纵市场价格的权力,通过削减产量从而导致价格的上涨而形成的。

在总需求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包括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通货膨胀在内的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可以用图19-3来说明。

图中,总需求是既定的,不发生变动,变动只出现在供给方面。当总供给曲线为AS1时,这一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AD的交点E1决定的总产量为y1,价格水平为P1。当总供给曲线由于成本提高而移到AS2时,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的交点E2决定的总产量为y2,价格水平为P2。这时,总产量比以前下降,而价格水平比以前上涨。当总供给曲线由于成本进一步提高而移动到AS3时,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交点E3决定的总产量为y3,价格水平为P3。这时的总产量进一步下降,而价格水平进一步上涨。

2.2.3 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论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纯粹由需求拉上或成本推进所引起的通货膨胀是不常见的。长期以来,现实的通货膨胀,大都是由需求与供给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即所谓?拉中有推,推中有拉?。通货膨胀过程可能从一般的过度需求开始,过度需求引起物价上涨,从而促使工会要求提高工资率,这样成本推动力量就会发生作用,引起更大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也可以从成本推进开始,如在工会压力下提高工资或为了追逐利润而减少供给,但如果不存在需求和货币收入水平的增加,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将不会长久持续下去。因为在这种条件下,工资上升意味着产量减少和失业增加、终止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因此,纯粹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是不存在的,纯粹的成本推进也不可能产生持续的通货膨胀过程。在现实经济中大量存在的是需求与供给同时发生作用的混合型通货膨胀。

2.2.4 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社会经济中各部门结构性因素变动导致各经济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通货膨胀。这种理论认为通货膨胀起因不在于需求增加或成本上升,而在于经济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社会可能从不同角度划分成许多部门,各个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速度各不相同。那些能够大量应用最新技术成果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得比较快。在其中工作的劳动者工资也增加得较快。但其它部门的工人要求按?公平原则?也提高工资,并

形成巨大的社会压力,于是那些劳动生产率提高较慢,甚至没有提高的部门的劳动者工资也跟着提高了。这就使社会的货币增长率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从而形成通货膨胀。具体地说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三种:一是需求转移型通货膨胀。即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消费者偏好的改变,一部分需求转移到其它生产部门,而劳动等其他各种生产要素却不能及时转移,这样需求增加部门的工资和产品价格上升,而需求减少部门的工资和产品价格具有一定的刚性,未必相应下降,因此物价总水平上涨。二是部门差异型通货膨胀。即产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价格弹性、收入弹性等是不相同的,但两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却趋向同一,加上价格和工资的刚性,就引起了物价全面上涨。三是所谓的输入型通货膨胀,也称斯堪的纳维亚小国型通货膨胀。对于北欧一些开放经济的小国来说,经济结构可以分为?开放部门?(生产出口产品)和?隐蔽部门?(不生产出口产品)两大部分。因为在国际贸易中,小国一般是国际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世界通货膨胀会通过一系列机制传递到小国的开放经济部门,首先引起开放部门的物价上涨,然后又引起隐蔽部门的物价上涨,进而导致全面通货膨胀。

第三章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菲利普斯和加拿大经济学家利普西(R. Lipsey )发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负相关系后提出了该曲线的原始模型。第二阶段是货币主义者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根据自然失业率假说,提出了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解释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之间的根本区别。第三阶段主要是理性预期学派经济学家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否认,提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根本不存在有规律的替代关系。

3.1 原始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1958年在研究英国1861—1913年工资变化率与失业率的实际资料时发现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之上他断定,1913—1957年货币工资变化率和失业率的关系也可以用同样的负相关关系函数进行解释。此函数式为:

Y

Y Y P P t -?+=-α11 或 Y Y

Y t -?=απ

其中,π为通货膨胀率,t Y 为实际产量,Y 为潜在产量,α表示失业率与实际GNP 变动之间的程度。根据这个函数,失业率上升时,货币工资变化率下降;反之亦反之。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失业率从U 1降到U 2时,货币工资增长率从OW / W 1上升到OW / W 2。 菲利普斯所提出的这种关系尽管从经验统计中得到了证实,并受到重视,但却缺乏一种理论来解释这种关系。加拿大经济学家利普西在1960年发表的《1862—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率变化率之间的关系:一种进一步分析》中提出了过度需求模型(excess-demand model ),从单个劳动市场的供求关系中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给这一曲线以理论上的解释。这一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工资的增长可以用劳动市场上存在的过度需求来解释,而失业率则是衡量过度需求的一个指标。从而就把货币工资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变动联系起来。

萨缪尔森和索洛在1960年发表的《达到并维持稳定的价格水平问题: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分析》一文中对菲利普斯曲线作出了重要发展。首先,原来的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萨缪尔森和索洛的发展则用这条曲线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这就因为,决定价格的原则是成本加值法,即在成本的基础之上加一个固定比率的利润。当短期中,工资是唯一的成本时,工资增加也就会相应地提高价格水平,这样,工资和价格水平之间就有一种固定比率的关系,从而就可以用通货膨胀率来代替工资率。这种由于工资率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就是以前所分析的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其次,他们使菲利普曲线成为决策的工具。这就是说,由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所以在进行决策时,就可以以高失业率换取低通货膨胀率,或者以高通货膨胀率换取低失业率。决策者可以运用菲利普斯曲线进行相机抉择。正如他们所说的,决策人所面临的是?一个在不同失业水平和价格决定之间的选择菜单?。这样,就使菲利普斯曲线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由于萨缪尔森和索洛的这两点重要发展,菲利普斯曲线成为分析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政策选择的重要工具,从而也就成为宏观经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3.2 货币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对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提出了疑问。这就是:第一,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稳定的关系曲线吗?第二,在长期中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交替关系吗?他们批评菲利普斯曲线忽视了通货膨胀预期作用。这样,他们提出了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不同。

3.2.1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货币主义者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即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了,这种情况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恶化?。这就是说,现在必须用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才能使失业率维持在某一水平,或者说,必须用更高的失业率才能使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降到原先的?社会可接受程度?即?临界点?之内。于是他们不得不提高?临界点?,以便在新的菲利普斯曲线下调节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水平,如下图所示。

,原来的菲利普斯曲线PC1位于社会可接受程度之内,即位于图上阴影部分为?临界点?以下的安全范围。但当菲利普斯曲线从PC1移到PC2以后,PC2不通过原来的安全范围,此时无论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都不能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下降到图上阴影部分所表示的安全范围。于是只得提高?临界点?。图上的虚线框表示提高?临界点?以后的安全范围。因此,向右上方移动的菲利普斯曲线是对西方国家高通货膨胀率与高失业率同时并存局面的反映。

为什么菲利普斯曲线会向右上方移动呢?货币主义认为,原来的菲利普斯曲线PC1反映的是通货膨胀预期为零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如果通货膨胀连年上升,特

别是政府利用菲利普斯曲线进行相机抉择,用高通货膨胀换取低失业率的话,就会形成一种通货膨胀预期。如果通货膨胀被预期到了,工人就会要求提高货币工资避免生活水平受通货膨胀侵蚀,如果人们预期到通货膨胀会以4%的速度增加,那么,当货币工资率上升7%时,人们会认为实际工资率只上升3%。因此,如果以往货币工资率上涨6%便能使失业率降到3%的话,那么现在达到3%的失业率必须使货币工资率上涨10%,即以往的货币工资上涨率6%加上4%的通货膨胀预期。

按预期扩大的菲利普斯曲线依然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只不过现在的交替关系表现为用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一定的失业率。

3.2.2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在通货膨胀完全可以预期,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情况之下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弗里德曼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只是一种短期现象,长期中并不存在。长期内,菲利普斯曲线变为一条垂直线或正相关曲线。不论通货膨胀率上升多少都不能使失业率降下来。甚至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成同方向变化。即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高,如图所示。

,U1为自然失业率,1

PC为三条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当自然失业率为一

PC、3

PC、2

固定水平U1时,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经过U1的垂直线。由于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市场机制失灵,那么就会使自然失业率从U1增长到U2、U3等等。它们与各条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交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具有正斜率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它反映了政府调节措施失灵的?滞胀?现象。

3.3 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自然失业率假设与适应性预期是不一致的。他们要把自然失业率的菲利普斯曲线和理性预期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它们认为,失业并不取决于通货膨胀而是取决于经济中的随机冲击,实际失业率围绕自然失业率的波动并不是由通货膨胀系统地引起的,而是由随机冲击所引起的。这样,失业与通货膨胀就不存在那种稳定的交替关系了。无论短期还是长期中都是这样。因此,无论在短期或短期中,政府都不可能利用通货膨胀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差异来系统地影响失业率。如果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动是规则的,公众可以完全预期到,那么,货币供给的增加将提高通货膨胀预期,同时推移菲利普斯曲线,使实际通货膨胀率上升而不会降低失业率。如果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动是不规则的,公众无法完全预期到,那么,这就属于影响失业率变动的随机冲击之一。但这种情况下,并不是失业与通货膨胀有稳定的交替关系,而是随机冲击的作用,其他随机冲击也会发生类似的作用。即使在短期中,失业和通货膨胀也不存在稳定的交替关系,从而也就无法作为一种政策工具。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b4976146.html,/show/YYSYbbCRka2Pt2Tf.html

第六章分配理论

第五章分配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说明“为谁生产”问题,即收入分配的决定。分配问题也就是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本章第一节介绍各种生产要素需求与供给的基本原理,是其他各节的基础。第二至第五节分别论述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决定,即市场经济的分配机制。第六节是社会分配问题及有关政策。 [教学重点] (1)超额利润的来源。 (2)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含义。 (3)公平与效率矛盾的产生与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1)工会在工资决定中的作用。 (2)利息的合理性。 [课时分配]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1课时 第二节工资、地租、利息、利润 2课时 第三节社会分配平等程度的衡量 1课时 [教学内容] 分配理论又称要素价格理论,仍以价格理论为核心。分配理论所研究的是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原理,即生产要素所有者提供生产要素从而获得报酬的价格决定。也是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一、生产要素的概念及其内容 生产要素是指为从事产品生产和服务而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通常也被称为生产资源。 二、生产要素的需求 1.引致需求。它的需求不是直接用于消费而是再投入生产。其需求者是厂商而非消费者。 2.共同需求。即对要素的需求是共同的、相互依赖的需求,这个特点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即生产要素往往不是单独发生作用。 3.决定生产要素需求的基本因素 (1)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2)边际要素成本。是指可变要素投人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三、生产要素供给 生产要素的供给实际上是其所有者在市场上对生产要素的出卖,并因此而形成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第二节工资、地租、利息、利润 一、工资理论 (一)劳动的供给曲线 劳动的供给曲线与一般要素或产品的供给曲线不同,它不是只有正斜率的曲线,在某些情况下,劳动供给曲线具有负斜率。因为劳动的供给不仅取决于工资因素,而且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劳动的市场类型、总人口中劳动力人数、劳动力的训练和质量、年龄和性别、工作条件和环境、对工作和休闲的偏好等。

第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失业的原因、失业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奥肯定律和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掌握失业的代价、失业的解决方法、通货膨胀的类型、通货膨胀的解决方法,会利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中的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 ◆了解货币的职能及货币的演变历史。 在影响宏观经济的诸多问题中,失业(unemployment)无疑是最直接而又最严重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失去工作意味着生活水平下降和心理折磨。失业问题是日常政治争论中的老生常谈,政治家们常常声称,他们所主张的政策有助于创造工作岗位,解决失业问题,使社会经济平稳增长并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 通货膨胀(inflation)是宏观经济中的另一重要问题。1970年一份《纽约时报》卖15美分,家庭住房的平均价值是23 400美元,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是每小时3.36美元。到2000年,一份《纽约时报》卖75美分,家庭住房的平均价值是166 000美元,而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是每小时14.26美元。这种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就是通货膨胀。 在本章中,我们将首先学习失业是如何形成的,然后讨论针对失业的各项主要政策等问题。在了解失业后我们将探讨通货膨胀的意义及决定因素,并分析与此相关的重要的公共政策。在本章第三节我们将研究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联系。 第一节失业 一、自然失业率 经济学家研究失业是为了确定失业的原因,并为政府的有关公共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其中有一些政策可以帮助人们找到工作,如工作培训计划;另一些政策可以缓解失业者所承受的痛苦,如失业保障;还有一些其他政策无意中增加了失业的普遍性,如人们普遍认为法律规定了比较高的最低工资这一情况增加了劳动力中技术最差而经验又少的那些人的失业。经济学家通过说明各种政策的影响帮助决策者评估自己的选择。 图8—1表示美国从1948年以来的失业率(劳动力中失业者的百分比),平均值大概是在5%~6%之间。虽然失业率是逐年波动的,但还没有哪一年接近于零。按照这一统计数据,平均每18个想找工作的人中大约有一个人找不到工作。

通货膨胀理论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关于通货膨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通货膨胀指物价水平整体上升 B通货膨胀通常通过PPI表示 C总体物价持续长期上升才是通货膨胀 D在国外,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三个月以上,才称做通货膨胀 正确答案: B 2. 通货膨胀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其中不包括:√ A温和型 B加速型 C爆发型 D超速型 正确答案: C 3. 关于温和型通货膨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通货膨胀率较低 B对经济发展没有危害 C阻碍经济平稳运行 D通货膨胀表现平稳 正确答案: C 4. 在日本和欧洲,温和型通货膨胀的标准是:√ A4% B3% C2%

D1% 正确答案: D 5. 关于加速型通货膨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标准高于温和型通货膨胀 B对人民生活基本无害 C通货膨胀速度不断加快 D政府需对其加以限制 正确答案: B 6. 关于超速型通货膨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每月通货膨胀率在50%以上 B每年通货膨胀率在50%以上 C严重损害经济 D可导致政权更迭 正确答案: B 7. 在中国,温和型通货膨胀的标准是:√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 C 判断题 8. 物价稳定即通货膨胀率为零。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9. 需求推动、供给推动和货币量发行过多共同作用才会导致通货膨胀。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0. 需求推动产生的通货膨胀,就是生产成本增加导致的通货膨胀。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明确通货膨胀的概念; ●了解通货膨胀的三种类型; ●掌握通货膨胀产生的三种原因。 通货膨胀理论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简单来说就是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通常用CPI消费物价指数来表示。 首先,通货膨胀并非指单一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而是物价水平整体上升。 其次,价格上升指的不是短期上升,而是持续上升。在国外,一般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三个月以上,才称做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1.温和型 温和型通货膨胀就是通货膨胀率比较低,比较稳定。 各国根据自身情况不同,对温和型通货膨胀的标准也不相同。比如,日本和欧洲的标准是1%,美国的标准是2%,而中国的标准是3%。 各国普遍认为,温和型通货膨胀对于经济发展没有危害,反而可以使经济运行更完美。因此各国都将温和型通货膨胀称做物价稳定。由此可见,物价稳定并不代表通货膨胀率为零。

失业与通货膨胀练习题

失业与通货膨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失业率是指(d) A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B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之比 C失业人口与全部劳动人口之比D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2、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归类于(b) A就业B失业C非劳动力D就业不足 3、周期性失业是指(b)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引起的失业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而引起的失业 4、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c) A磨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自然失业5、下列人员中,不属于失业人员的是(b) A调动工作的时间歇在家休养者B半日工C季节工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6、奥肯定理说明了(a) A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B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C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D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7、通货膨胀是(a) A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商品的价值量D以上都不是8、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c) A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并且在加剧的趋势B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C在数处之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的水平D通货膨胀率每年50%以上 9、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此时(d) A不存在通货膨胀B存在着温和的通货膨胀C存在着恶性通货膨胀D存在着隐蔽的通货膨胀

10、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c) A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小 B在通货膨胀可以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C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D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大 1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b)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由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由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12、抑制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应该(a) A控制货币供应量B降低工资C解除托拉斯组织D减税13、由于工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是(b) A需求拉动通货膨胀B成本推动通货膨胀C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D结构性通货膨胀 14、在下列通货膨胀的原因中,(c)最可能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原因 A银行贷款的扩张B预算赤字C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D投资率下降 15、成本推动通货膨胀(a)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由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由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D以上都不是16、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述(b) A失业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B工资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C工资与利润之间关系的曲线D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7、一般来说,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b)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C水平线D垂线 18、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c) 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B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 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D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无关 19、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c)

《经济学》第八章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

第八章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 一、名词解释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消费者物价指数: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生产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与CPI不同,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 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也被称为通货膨胀率。要想计算某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就用该年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除以该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渡上涨;利润过渡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结构性通货膨胀: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这种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叫做结构性通货膨胀。 失业:即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 充分就业: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 自然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供求力量自发发挥作用情况下应有的并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二、选择题 1、通货膨胀是(A) A.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名词解释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率奥肯定律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 二、单选题 1.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内的通货膨胀称为() A. 温和的通货膨胀 B. 奔腾的通货膨胀 C. 超级的通货膨胀 D. 恶性的通货膨胀 2. 根据古典理论,通货膨胀主要是() A. 总供给不足的结果 B. 经济周期的结果 C. 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的结果 D. 工会过高的工资要求和价格管制的结果 3.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通货膨胀是() A. 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的结果 B. 经济实现充分就业之后,总需求增加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C. 未实现充分就业时,产出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同时上升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4. 一般的说,通货膨胀会使() A. 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受损 B. 债权人受益,债务人受损 C. 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受益 D. 债权人受损,债务人受益 5. 具有垄断能力的部门为谋求过高利润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属于()

A.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B. 结构性通货膨胀 C.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D. 以上都不对 6. 抑制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应该() A. 降低工资 B. 减税 C. 减少基础货币投放 D. 解除垄断组织 7. 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解决() A.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 结构性的通货膨胀 D. 以上都不对 8、假设一国人口为2000万,就业人数为900万,失业人数100万。这个经济的失业率为:() A、11% B、10% C、8% D、5% 9如果2000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25,2001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39,那么,2001年通货膨胀率是:() A、4、2% B、5、9% C、6、25% D、11、2% 10.当经济中只存在()时,该经济被认为实现了充分就业。 A、摩擦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D、需求不足型失业。 11. 自然失业率()。 A、恒为零; B、依赖于价格水平; C、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 D、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12.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 ) A.消费者物价指数 B.生产物价指数

第六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参考答案

第六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失业率:是指劳动大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 2.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即使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或充分就业状态,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失业。 3.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不当,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4.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5.自然失业率: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力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6.自然就业率: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力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就业率。 7.潜在的GDP:是指一国国民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的总产量,是与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GDP 水平。 8.奥肯定律:是指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 2个百分点。 9.通货膨胀:是指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的一种情形。 10.通货紧缩:就是指总体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 11.消费者价格指数:被广泛地用来度量通货膨胀,它度量的是典型化的城市消费者所购买的一组固定物品的价格平均上涨情况。 12.通货膨胀率:是指价格水平变化的速度。 13.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内。 14.奔腾的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和100%以内。 15.超级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16.平衡的通货膨胀: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这里所指的商品价格包括生产要素以及各种劳动的价格。 17.非平衡的通货膨胀:是指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18.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是指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涨的问题。 19.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是一种比较老的通货膨胀理论,这种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20.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21.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的起因归结为经济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22.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换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

金融学考研知识点:宏观经济学之通货膨胀理论

金融学考研知识点:宏观经济学之通货 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经济病态现象。关于通货膨胀的种类、成因、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治理的措施等构成了通货膨胀理论的基本内容。 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涨。通常用价格指数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通货膨胀率是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价格指数是表明某些商品的价格从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变动程度的指数。有三种价格指数,即消费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三种价格指数都可以反映出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一般常用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可从不同角度加以分类。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划分,可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式的通货膨胀和超级通货膨胀。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划分,可分为平衡的通货膨胀(各种商品的价格以相同的比例上升)和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各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比例不同)。按照对价格变动的预期划分,可分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把通货膨胀的原因概括为两个方面,即来自需求方面的冲击和来自供给方面的冲击。需求方面的冲击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等。供给方面的冲击包括国际市场供给价格和数量的改变、农业歉收、劳动生产率的突然变动等。与这些原因相联系的,有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理论、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以及所谓混合型(把需求方面与供给方面的冲击同时加以考虑)通货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和对产量、就业量的影响两个方面。而且这些影响还取决于通货膨胀的类型。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宏观经济学认为,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不会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因为人们在签订工资协议和贷款契约时,会把通货膨胀考虑进去。在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情况下,通货膨胀对债务者有利,对债权者不利;对雇主有利,对领取工资者不利;对持有实物者有利,对持有现金者不利;对承租人有利,对出租人不利。对于通货膨胀对产量、就业量的影响,宏观经济学认为,非平衡的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影响就业和产量,非平衡的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也影响就业和产量。 宏观经济学在说明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方法时,引出了价格调整线。附加预期变量的价格调整曲线的方程为〓〓 π t=π e t+h[SX(]y t-1 -y *[]y *[SX)] 式中:π t为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π e t为t时期预期的通货膨胀率;h为常数; y t-1 -y *y *为t-1时期的通货膨胀压力。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它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已经配置到各个生产部门和企业的经济资源总量的使用情况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总产量(国民收入)或就业量;二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的总供求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三是国民收 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它又称为国民收入决定论或收入分析。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等。 (一)选择题 1. 依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定义,自然增长率G N与实际增长率G之间的关系是(): AG N≥G;BG N≤G; C G N>G;DG N<G。 2.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大于实际增长率G,经济将(): 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3.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大于自然增长率G N,经济将(): 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4. 要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必须使(): AG=G N;BG=G W;CG=G N= G W;DG W= G N。 5. 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已知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小于实际增长率G,如果合意的储蓄率等于实际储蓄率,那么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将(): A小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B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C等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D以下情况都有可能。 6. 当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时,厂商的合理反应是(): A增加投资;B减少投资;C保持原有投资水平;D不能确定。 7.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之所以是一种动态分析,是因为它(): A从连续的各个时期来分析经济增长; B根据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经济增长; C根据有效需求来分析经济增长; D在技术、人口和资本均可发生变化的时期内分析经济增长。 8. 假设要使经济增长率从5%提高到8%,在资本—产出比为2时,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储蓄率应该增加(): A10%;B16%;C6%;D5%。 9. 哈罗德—多马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有些假设是相同的,而有些假设是不同的。在以下假设中,不同的是(): A技术水平不变,都为外生变量; B规模报酬不变 C人口增长率为常数 D整个社会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进生产,且这两种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 10.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所描述的平衡增长路径上,有(): A总资本的增长率、总产出的增长率与人口的增长率相等; B总资本的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增长率,但总产出的增长率不等于人口的增长率; C 总产出的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增长率,但总资本的增长率不等于人口的增长率; D总资本的增长率、总产出的增长率、人口的增长率三者之间的任意两者均不相等。 11.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A储蓄率的变化影响短期的经济增长率; B储蓄率的变化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 C储蓄率的变化既影响短期的经济增长率,又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 D人口增长率的变化不影响人均资本水平和人均产出水平。 (二)计算与分析题: 1. 已知资本—产出比为4,假设某国某年的国民收入为1000亿美元,消费为800亿美元。根据哈罗德

宏观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八章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失业和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也是许多国家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西方经济学家对其成因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各种效应做了大量研究,形成了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一节失业理论 一、失业的定义与衡量 1.有关失业的概念 (1)就业人口:有工作的成年劳动力。 (2)失业人口:劳动力中想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人。 根据ILO的定义,失业人口是指在某个年龄以上、在特定考察期内没有工作而又有工作能力、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口。 (3)劳动力: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包括实际参加社会劳动和未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是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总和。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 (4)非劳动力:人口中除了劳动力人口之外余下的部分。 如孩子,全日制学生、退休者、家务劳动者、残疾人。 2. 失业的衡量与统计 (1)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100% 是反映经济发展“睛雨表”的三个最重要指标之一。 (2)失业的统计:①随机抽样调查 ②领取失业救济金人数 二、失业类型 1. 周期性失业(有效需求不足失业) (1)定义:指当经济周期处于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2)起因: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 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总需求不足,产出下降,经济中实际需要的劳动力少于劳动力供给量而引起的失业。是一种非自愿失业。 (3)特点:这种失业与经济的短期繁荣与收缩密切相关。是短期问题。 2. 摩擦性失业 (1)定义: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失业。人们想换工作或找新工作,但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如转业困难、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充分等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2)原因:劳动者想换工作,但劳动者找到合适的工作和厂商找到合适的劳动者都需一定的时间。劳动者从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过程中处于暂时失业状态。 (3)特点:①短期性,过渡性。 ②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 ③任何时候都存在,不可避免,不影响充分就业的实现。 3. 结构性失业 (1)定义:经济结构变化了,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对劳动力的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上出现了不一致所引起的失业。即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失业。

通货膨胀与失业

第八章 通货膨胀理论 例题讲解: 例1 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一般指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可见,通货膨胀不是指这种或那种商品及劳务价格的上升,而是指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2)通货膨胀率: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其具体含义是价格水平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1 1---=t t t t P P P π,其中πt 为t 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 T 和P T-1分别为t 时期和t-1时期的价格水平。 (3)通货膨胀税:指政府以通货膨胀政策来代替增税以支付其开支的做法。当政府通过印刷货币筹集收入时,可以说是在征收一种通货膨胀税。 (4)菲利浦斯曲线: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给出的工资变化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性关系:。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通常用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来表示。 (5)、滞涨:指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并存的现象。 (6)货币幻觉:指人们忽视货币收入的真实购买力,而只注重名义价值的一种心理错觉。 例2 若价格水平1950年为54,1960年为69,1970年为92,1980年为178,试问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各为多少? 解:设5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为50π,则根据已知条件有: %8.27%10054 546919501950196050=?-=-=P P P π 同理类推: %3.33%10069 699219601960197060=?-=-=P P P π %5.93%100929217819701970198070=?-=-= P P P π 例3 若价格水平在1984年为107.9,1985年为111.5,1986年为114.5。试问1985年和1986年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如果人们以前两年通货膨胀率的平均值作为第三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值,计算198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如果1987年的利率为6%,计算该年的实际利率。 解:设1985年的通货膨胀率为1985π,则根据已知条件有:

通货膨胀理论的不同学派

通货膨胀理论的不同学派 货币主义 对于通货膨胀最广为人知也最直接的理论是:通货膨胀导因于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增长。此说主张以比较GDP平减指数与货币供给增长来作测量,并由中央银行设定利率来维持货币数量。此观点不同于下述之奥地利学派者在于其着重于货币之数量而非实质。在货币主义架构下,货币的聚集是重点所在。 货币数量理论,简单的说,就是经济体所耗货币总量取决于现存货币总量。下列公式创自此说:p 为一般消费品物价水平,dc为消费品总需求量,而sc消费品总供给量。公式背后的观念是:在消费品总供应量对消费品总需求量相对下降,或消费品总需求量对消费品总供应量相对上升时,一般消费品物价会随之提高。基于总开销主要基于现存货币总量的观点,经济学者们以货币总量计算消费品总需求量。于是乎,他们断定总开销与消费品总需求量随著货币总量提高。于是相信货币数量理论的学者们同样也相信物价上涨的唯一原因就是经济成长(表示消费品总供给量正提高),以及央行因之以货币政策提高现存货币总量。 以此观点来说,通货膨胀的最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量多于需求量,于是“通货膨胀是一定会到处发生的货币现象”,弗里德曼如是说。意指通货膨胀的控制有赖于货币上与财政上的限制。政府不可令借支过于容易,其自身亦不可超额贷款。此观点着重于中央政府预算赤字与利率,以及经济生产力,也就是由生产成本(总供应)所推动的通货膨胀( cost - pull inflation )。 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neo-keynesian)依新凯恩斯主义,通货膨胀有三种主要的形式,为robert j. gordon所说的“三角模型”的一部分:需求拉动通胀(demand-pull inflation)——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胀(cost-push inflation) ——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胀”(supply shock inflation),发生于油价突然提高时。 固有型通货膨胀(built-in inflation)——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薪资螺旋(price/wage spiral)有关。工人希望持续提高薪资,其费用传递至产品成本与价格,形成恶性循环。固有型通货膨胀反应已发生的事件,被视为残留型通货膨胀,又称“惯性通货膨胀”,甚至是“结构性通货膨胀”。

第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通货膨胀的类型、形成原因、经济效应和反通货膨胀的对策,了解失业的类型、失业的影响和降低失业率的对策,掌握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与政策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反通货膨胀的对策,失业的类型与降低失业率的对策,菲利普斯曲线。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失业理论 一、失业与充分就业 1.失业与失业率 失业——是指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适龄劳动者。 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其公式: 失业率 以美国为例:属于失业范围的人包括: (1)新加入劳动力队伍第一次寻找工作,或重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已达4周以上的人。 (2)为了寻找其他工作而离职,在找工作期间作为失业者登记注册的人。 (3)第三,被暂时辞退并等待重返工作岗位而连续七天未得到工资的人。 (4)被企业解雇而且无法回到原工作岗位的人,即非自愿离职者。 2.充分就业的含义 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是指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说达到的就业状态。 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的存在并不矛盾。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的失业率,又称为长期均衡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的高低,取决于劳动市场的完善程度、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自然失业率由各国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二、失业的分类 1.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在任何动态市场经济中这种失业都是必然存在的。新古典经济学派和凯恩斯都把这类失业归为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现代经济学家按引起失业的具体原因把自然失业分成这样一些类型:

经济学第八章作业

第八章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一、名词解释 通货膨胀 消费者物价指数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 失业 充分就业 自然失业率 菲利普斯曲线 二、选择题 1、通货膨胀是() A.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商品的价值量; D.以上都不是。 2、假定消费者只购买三种商品,且数量都不变。已知: A.20%; B.16.6%; C.11%; D.10%。 3、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4、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0000亿美元,实际国民收入是98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是80%,在增加100亿美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的失业。 5、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A.银行贷款的扩张; B.预算赤字; C.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 D.投资增加。 6、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时,政府支出的增加会使() A.总需求曲线右移一段时间; B.总需求曲线永久右移; C.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永久性右移; D.总需求曲线右移,在连续几个时期后,新的均衡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水平上。 7、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的上升会() A.时总需求曲线右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上; B.使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右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和产量水平上; C.使总需求水平和总供给曲线左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和产量水平上; D.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和总供给曲线左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水平上而产量不变。 8、通货膨胀的水溶分配效应是指() A.收入结构性变化; B.收入普遍上升; C.收入普遍下降; D.债权收入上升。 9、抑制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应该() A.控制货币供应量; B.降低工资;

第十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试题

第十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一、判断 1、通货膨胀意味着不同商品的价格按相同的比例上升。()F 8、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减通货膨胀率()F 3、用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来说明物价水平时,其数值是相同的。()F 4、工资上涨会导致消费增加,故工资推导型通货膨胀可看作是一种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F 5、发生通货膨胀时,人们更愿意把钱借给朋友(不收利息)()F 6、如果经济中实际通货膨胀低于预期通货膨胀率,那么,债务人受损,债权人受益。()T 7、治理通货膨胀只能采用“双紧”的政策。()F 8、凡满足一定年龄范围(如16-65岁)的人都是劳动力。()F 9、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不能严格区分开来。()T 10、某人从学校毕业第一次寻找工作,在未找到工作之前,他属于摩擦性失业。()T 11、奥肯定律描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F 12、菲利普斯曲线所表明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总是正确的。()F 一、选择题 1、劳动力是由部门收集的。(D) A、就业人员; B、就业人员和所有没有工作的人; C、从事于生产性工作的人; D、就业人员和所有正在求职的人; E、达到工作年龄的总人口。 2、在美国,如果是,那么他们将被算作是失业者。(C ) A、没有工作的人; B、不符合失业救济条件的人; C、正在求职的人; D、至少有一个月没有工作的人; E、适龄无业人员。 3、对于经济学家们来说,失业主要是指:( A ) A、部分资源闲置; B、资源配置不当; C、经济繁荣不可避免的结果; D、降低通货膨胀所需要的代价; E、低生活水平的结果。 4、(A )不属于失业者。 A、工假在家修养者; B、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修养者; C、正在等待某项工作者; D、刚进入劳动队伍未找到工作的工作者。 5、失业率的计算是用( C )。 A、失业工人数量除以工人数量; B、劳动力总量除以失业工人数量; C、失业工人数量除以劳动力总量; D、就业工人数量除以劳动力总量。 6、自然失业率( D )。 A、恒为零; B、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思考与练习 1.名词解释 失业∕失业率充分就业摩擦性失业产出效应结构性失业通货膨胀自愿性失业自然失业率消费物价指数收入分配效应财富分配效应菲利普斯曲线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2.什么是失业?通货膨胀如何定义? 3.什么是充分就业? 4.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率之间有何关系? 5.失业与通货膨胀有什么关系? 6.度量通红膨胀有哪些途径? 7.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如何治理? 8.试述菲利普斯曲线的特性、经济含义及其依据。 9.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与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有什么不同?根据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在什么条件下,数据能够呈现出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 10.短期内,政策制定者能否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关系,用高通货膨胀换取低失业?长期的状况又如何?分别用古典理论和凯恩斯理论观点进行解释。 11.政府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有哪些? 12.如果将2000年定为基期年份,其时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900元,2005年购买同样一组商品的费用是1500元,求该国2005年消费价格指数。 13.如果2000年商品价格水平为90,到2005年商品价格水平变为100,试求2005年得通货膨胀率。 14.假设菲利普斯曲线为π=-2(u-0.06) (1)若将失业率控制在3%、4%、5%,通货膨胀率分别是多少? (2)若通货膨胀预期为1%,通货膨胀率分别为多少? 15.预计货币发行量增加6%可使经济增长达到4%,若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0.5,根据现代货币主义的观点,这会引起多大的通货膨胀?

1.名词解释 (1)失业∕失业率:指愿意并有能力工作的人没有得到就业岗位的现象;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重即为失业率 (2)充分就业: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3)摩擦性失业: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 (4)产出效应:由于通货膨胀中物价水平的上升快于货币工资的上升,从而实际利润增加,产量和就业增加的情形。 (5)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也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6)通货膨胀: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7)自愿性失业:指工人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 (8)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影响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即是一个不会造成通胀的失业率。 (9)消费物价指数:指人们有选择地选取一组(相对固定)商品和劳务,然后比较它们按当期价格购买的花费和按基期价格购买的花费。 (10)收入分配效应:通货膨胀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响;通货膨胀对债务人有利而对债权人不利;通货膨胀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11)财富分配效应:因为在通货膨胀过程中,价格可变资产的实际价值没有变化,而金额固定的资产的实际价值发生下降,所以在资产构成中,金额固定的资产越大,居民受通货膨胀的损害就越大;债务数量越大得益就越大;厂商和政府是通货膨胀的得益者。 (12)菲利普斯曲线:W.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1~1957年间近百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13)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与周期性失业之间的负向关系。(14)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即一条垂直线,它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2.什么是失业?通货膨胀如何定义? 失业是指愿意并有能力工作的人没有得到就业岗位的现象。而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3.什么是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大多

6失业与通货膨胀习题

6失业与通货膨胀习题

失业与通货膨胀习题 一、判断题 1、“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2、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结构性通货膨胀的。 3、失业率是指没有工作又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4、高价格就是高通胀。 5、货币学派认为,长期看来,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替代关系,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降低失业率。 答: 1、错。这是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 2、错。对付的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3、错。是劳动力人口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4、错。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的增长率,而不是物价水平本身。 5、错。货币学派的观点是,在长期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不存在替代关系。 二、单选题

1、由于工会垄断力量要求提高工资,导致雇主提高商品售价,最终引发整个社会物价水平上涨,这就是()。 A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B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 结构性通货膨胀 D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2、以下那种现象不伴随通货紧缩发生()。 A 有效需求不足 B 经济衰退 C 失业率下降 D 物价下跌 3、关于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不可以采取()。 A 冻结工资水平 B 增税 C 降低法定准备率 D 增加有效供给 4、关于菲利浦斯曲线的形状,货币主义认为()。 A 向右下倾斜 B 一条水平线 C 一条垂直线 D 短期内由下倾斜,长期内为一垂直线 5、以下关于自然失业率的说法哪种是错误的()

A 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 B 等于0 C 大于0 D 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6、通货膨胀会使得下列哪些群体受益() A 债权人 B 债务人 C 工资 收入者 D 退休人员 7、根据菲利普斯的研究,在英国,失业率下降,则工资增长率()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D 不确定 8、若发生通货膨胀,则总产出()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9、某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属于下列哪一类型()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自愿 失业 D 周期性失业 10、奔腾的通货膨胀,其通货膨胀率为() A 10%以内 B 10%以上和100%以内 C 100%以上 D 1000%以上

第八章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答案)

第八章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答案) 第八章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 一、名词解释通货膨胀 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消费者物价指数 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生产者物价指数 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结构性通货膨胀 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 失业 即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 充分就业 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 自然失业率 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供求力量自发发挥作用情况下应有的并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菲利普斯曲线 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

二、选择题 1、通货膨胀是(A) A.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商品的价值量; D.以上都不是。 1 2、假定消费者只购买三种商品,且数量都不变。已知: 商品A 商品B 商品C 第一年价格指数100 100 100 第二年价格指数150 90 120 消费者第一年支出100 300 200 权数1/6 1/2 1/3 那么,在第一年和第二年间,一般的价格水平的上涨率为(D)A.20%; B.16.6%; C.11%; D.10%。3、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B)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4、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0000亿美元,实际国民收入是98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是80%,在增加100亿美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A)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的失业。 5、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C) A.银行贷款的扩张; B.预算赤字; C.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 D.投资增加。 6、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时,政府支出的增加会使(A)A.总需求曲线右移一段时间;B.总需求曲线永久右移; C.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永久性右移; D.总需求曲线右移,在连续几个时期后,新的均衡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水平上。7、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的上升会(D)A.时总需求曲线右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上; 2 B.使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右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和产量水平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