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永安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解说词

永安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解说词

永安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解说词
永安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解说词

永安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解说词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您到永安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参观游览。

永安地质博物馆位于永安城北12公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桃源洞3公里处的龟山村,占地面积140亩,总投资3000万元,据了解是福建省目前最大的地质博物馆。整个博物馆分为水上游览区、外景园区、地质文化展示区三个部分,是一个以陈列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地质科学、地质景观为主,以展示永安地方

风情、人文历史为辅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是开展地质科研和科普教育的基地,

也是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永安于2005年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此张“名片”的获得来之不易,永安的优势在于:在短短的20公里内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丹霞地貌与喀斯特地

貌并存,这在我国是罕见的;其次,永安是福建省地层出露最齐全的地区之一,

地质工作者在这里命名了8个地层单位,选定了6条层型剖面;此外,它的地质遗迹类型丰富、地质构造复杂、构造形迹多样,再加上周边地区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中国第五任地质科学院院长赵

逊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前方这块精致石头上的文字就是他对永安国家地质公园

的题诗:丹霞映八闽,赤崖柱蓝天;石林类路南,剖面似嵩山;鱼腾碧水闹,鸟

鸣翠岭喧;滇粤胜景奇,比翼集永安。的确大自然给了永安特别的恩赐,把很多

优点都集中在这里。

接下来,请大家随我步入生物进化大道。广场上的7座白石雕分别刻录了每个时期较具代表性的生物,从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直至人类的出现,它将把我们带到那遥远的过去,了解生命的起源。

依据生物的演化规律,把生物的发展史割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时代: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裸蕨植物和鱼类时代,蕨类植物和两栖动物时代,裸子植物和爬

行动物时代,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时代。

首先我们进入的是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25亿——4.38亿年前,地质史上称元古代、寒武纪、奥陶纪,生物界经历了元古时代的藻类繁荣时期,寒武纪的无脊椎动物第一次大发期,和奥陶纪的无脊物动物全盛时期。元古宙已经有了

能够自营光合作用、独立繁殖的蓝绿藻类,这是生物演化史上的一大发展。在茫

茫的海域中,除去单细胞的蓝绿藻外,还有漂浮于海面的藻丝,堆积在海底并形

成馒头状的藻类叠层石植物以海生藻类为主,所以,元古宙可说是(藻类时代)。

寒武纪,除个别门类外,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几乎全部出现了,揭开了生物演化史上的宏伟帷幕。节肢动物的三叶虫是寒武纪最繁盛的生物,约占当时

全部生物的60%,是古生代早期一类比较高级的无脊椎动物。腕足动物,约占

寒武纪全部生物的30%。古杯类是地史上最早的造礁动物,生活于早寒武世,中寒武世早期绝灭,是生物史上第一个完全绝灭的造礁动物门类。寒武纪其它门

类的无脊椎动物由于它们仍处于演化的低级阶段,仅占全部生物的10%。但广阔的海域,繁育着大量的各门类无脊椎动物,除寒武纪业已产生的外,某些类群

还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笔石、珊瑚、腕足、海百合、苔藓虫和软体动物等。奥

陶纪还出现了另一类节肢动物,即介形类。

接下来,我们进入的是裸蕨植物和鱼类时代(4.38——3.55亿年),地质史上称志留纪和泥盆纪。这段时期,生物发展史上有两大变革,其一是生物开始

离开海洋,向陆地发展。首先登陆大地的是绿藻,进化为裸蕨植物,它们摆脱了

水域环境的束缚,在变化多端的陆地环境生长,为大地首次添上绿装。其次是无

脊椎动物进化为脊椎动物,志留纪时出现的无颌类类,是原始脊椎动物的最早成

员,但却不是真正的鱼类。这类鱼形动物和鱼类不同,还没有颌的形成,所以称

为无颌类;到泥盆纪时出现的盾皮鱼类和棘鱼类才是真正的鱼类,并成为水域中

的霸主。硬骨鱼类的一支,称为肉鳍类,包括终鳍类的肺鱼,因为它们的鳍具有

发达的肉质柄,柄内的骨骼和高等脊椎动物的四肢骨相似,所以科学家们相信它

们中的一支是四足脊椎动物的祖先,在泥盆纪晚期发展出两栖类。

现在我们来到了蕨类植物和两栖动物时代距今3.55——2.5亿年的石炭纪

和二叠纪时期,陆生生物飞跃发展。裸蕨植物绝减了,代之而起的是真蕨和种子

蕨等,繁茂生长,形成沼泽森林;两栖类动物亦不断演化。由生活在水域中到生

活到陆地上是脊椎动物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地转变,而两栖类则是这个转变过程

中承前启后的过渡类型。到石炭纪时,两栖动物已有相当的发展,至二叠纪时,

发展可谓一日千里,无数种两栖动物匍匐爬行在水边,到二迭纪末期,逐渐演化

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原始爬行动物。

古生代末期,地球上全部生物界发生了一次明显的衰退和淘汰,但各门类生物仍有不少科属得以延续。到距今(2.5亿——6500万年)生物史称为中生代,

包括了地质史的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中生代生物界最大的特点是继续向适

应陆生生活演化,裸子植物进化出花粉管,能进行体内受精,完全摆脱对水的依

赖,更能适应陆生生活,形成茂密的森林。动物界中爬行动物也迅速发展,演化

出种类繁多的恐龙,成为动物界霸主,占据了海、陆、空三大生态领域。三叠纪

是裸子植物兴盛时代,侏罗纪被称为恐龙世界,各类恐龙济济一堂,构成一幅千

姿百态的龙的世界。其实,当时除陆上的恐龙,水中的鱼龙外,翼龙和岛类也相

继出现了。这样,脊椎动物便首次占据了陆、海、空三大生态领域。侏罗纪的龟

类已至繁盛,中国龟、天府龟是其当时代表。

白垩纪是中生代最后一个时期,恐龙仍繁盛,并进化出恐龙的最后一

支―――角龙。但到白垩纪末期,由于环境的突变,所有恐龙,以及鱼龙和翼龙,

统统都绝减了。称雄一时的爬行动物至此一蹶不振,退出历史舞台,闯过此关而

且残留至今的只鳄类、龟鳖类、蛇和晰蜴等少数几类。随着地史进入新生代,新

兴的哺乳动物取代了爬行动物的位置,成为世界的主人!鸟类是脊椎动物向空中

发展取得最大成功的一支。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的槽齿类。这一鸟类除身披羽毛

外,其余特微和一些小型恐龙十分相似。因此,现在不少人已更进一步认为鸟类

是恐龙的后裔。世界上最早的岛类是发现于德国的始祖鸟,距今一亿四千万年(晚

侏罗世纪的鸟类也是最原始的鸟类

从六千五百万年前到今天,生物发展史上称新生代,包括了地史的第三纪和第四纪。中生代末期,生物界又一次发生了剧烈的变革,极度繁荣的恐龙突然绝

灭;海域里很多无脊椎动物如海蕾、海林檎、菊石、箭石等,亦未能够逃脱这次

巨变而遭淘汰。然而,进入新生代,一些类群如鸟类和哺乳类等却产生了更高级

的科、属,获得兴盛发展,鸟类取得真正大发展时期。鸟类的生活空间也由空中

发展为(海陆空)的全面占领。被子植物因种子在子房内发育,并进行双受精作

用,完全摆脱了水域环境的束缚,于是取代了裸子植物,成为植物界的霸主。

室内地质博物馆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由9个厅组成,分别是主厅、多媒体展示厅、品绿厅、地球厅、溯古厅、丹霞厅、喀斯特厅、民俗厅、休闲厅。

现在,请大家随我到沙盘展厅,在这里,您可以直观地了解永安国家地质公园的

概貌。

永安国家地质公园处于闽西南坳陷带中的东北端,从寒武纪到第四纪的地层出露基本齐全,火山岩和侵入岩也有出露。公园内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煤、石灰

岩、重晶石的地位重要,此外还有铁、锰、温泉等矿产,是福建省重要的矿产基

地之一。公园面积220平方公里,由两个相对独立的园区组成,分别是大湖园区

22(面积约51.3 km)和桃源洞园区(面积约56.5 km)。园区外围的保护区面积

2为112.2 km。永安国家地质公园岩溶地貌集山、洞、水景于一身,生态良好、

人文史迹丰富,宛如园林盆景。丹霞地貌景观类型齐全,分布相对集中,独具特

色。周边地区人文景观丰富。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贞堡、抗日战争时期福

建省政府的驻地吉山、明代古城贡川镇和大量宋、明、清古建筑,大型水利工程

安砂水电站的水库、大坝等。

这是我们的多媒体展示厅,在这里我们将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向您展示永安美丽的丹霞地貌景观,使您轻松地了解到永安国家地质公园的有关知识。

首先,随我一同走进品绿厅,去捧一把永安的绿,永安自然资源丰富,

素有“金山银水”之称,是我国南方48个重点林区县(市)之一。森林

覆盖率83.2%,林木蓄积量2140万立方米,居福建省首位。

永安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因此喜好亚热带的猴头杜鹃林在这

里分布较为广泛,在区内陡峭的山体上分布面积达106.7公顷,纯林40公顷。这里一年四季常绿,常绿针叶林长苞铁杉林,分布面积也较为广泛,是第四纪冰川期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为中国特有的渐危种,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也比较适合这里的气候环境,这些树木具有樟科植物的特征,您看,它的叶片表面光亮,叶面常迎向阳光照射的方向,因此,常绿阔叶林又有

照叶林之称。这些看去极为雄伟的树为柳杉林,属于单优势种群落类型,

呈典型的集群分布,树形圆整而高大,树干粗壮,树皮为青棕色。这里植

被也非常丰富,现已查明的维管束植物有187科686属1561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观赏这些植物标本。

2000年10月,永安市被授予“中国笋竹之乡”称号。这里的农民人

均拥有竹林面积5.4亩,居全国第一位。竹种也异常丰富,拥有竹种15属76种,竹种资源总数也在全国之首。有紫竹、方竹、凤尾竹,条竹、青竹、罗汉竹、石竹、早竹、大佛肚竹等等。如果您对竹种感兴趣,可到

大湖竹种园参观,让您大开眼界,一睹竹的风采。除了树绿、竹绿,我们

还有一个“绿色植物基因库”天宝岩,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有大面

积完好的原始长苞铁杉和猴头杜鹃林,及华南的山间盆地首次发现的泥炭

藓沼泽,生长着金钱松、半枫荷、香樟等3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和省内珍

稀树种,更令人惊叹的是还有华南虎、金钱豹、蟒蛇等20多种珍稀动物,其生物资源具有古老性,过渡性、特有性、多样性,典型性的特点,它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健康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这里面比较稀有和珍贵的动植物。永安的市花是

含笑花,在保护区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深山里的含笑,早春开花,在阳光的

照射下,香味特清,是庭园绿化观赏的优良树种。这棵叫钟萼木,落叶乔

木,是单种科植物,古老的残遗种,对研究裸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及古地理

等均有科学价值。常绿乔木半枫荷是1962年发现的新属的模式种,现存于我国东南部和东南部山区。这棵树叶形奇特而古雅,它就是银杏,是银杏科唯一生存的种类,所以有人把它为“活化石”。这是在园林上被广泛

应用的苏铁;亮叶水青冈,它的寿命可长达400年,还是耐寒树种,是第三纪残留的古老植物。这棵就是广为人知的红豆杉,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于

灭绝的珍稀抗癌植物,是第四纪冰川孓遗留下的古老树种之一。在地球已

生长近250万年。香樟是我们的市树,为亚热带常绿阔叶乔木,是我国珍

贵用材树种及芳香植物。可供建筑、造船、家俱、乐器、手工艺之用。这

颗叶子上方有金线的植物叫金线莲,它有“药之王”、“金草”等美称,广泛用于治疗肝炎、肾炎、肺炎、糖尿病、风湿病等。这是世界五大庭园树

木之一的金钱松,我国特产树种,也是全世界唯一的一种。您看它树干挺

拔,树姿端庄、秀丽,被世界各国植物园广为引种。香榧也是优良的园林

和庭院绿化树种,作为干果中的珍品,向来被作为宴席上的上乘佳果之一。

香榧果食用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地球厅,去探索地球的奥秘。地球在漫长的

演化过程中留下了一些地质遗迹,这是其中的一些代表图片。重要的地质

遗迹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大自然赐与人类宝贵的财富。永安国家地质公

园的建立不仅是保护地质遗迹的需要,也是利用地质资源的一种新方式,的建立不仅是保护地质遗迹的需要,也是利用地质资源的一种新方式,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途径,我国目前已建立139处国家地质公园,20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途径,

个世界地质公园。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永安国家地质公园的概貌,这张

是园区的功能分区图,公园分为两个独立的园区桃源洞园区和大湖园区,

面积分别为56.5和56.3平方公里,另外的为将来要开发的景区。外围保

护面积为112.2平方公里。地质工作者在这里命名了8个地层单位,选定

了6条层型剖面。最令人自豪的是这几个典型剖面成为福建地层单位命名

地。其中前3项出露齐全,为全国地层划分提供区域性对比资料。集山、

洞、水景于一身,生态良好、人文史迹丰富,有人说它宛如园林盆景。周

边地区人文景观丰富。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贞堡、抗日战争时期福

建省政府的驻地吉山、明代古城贡川镇和大量宋、明、清古建筑等。

公园内矿产丰富,尤以煤、石灰岩、重晶石的地位重要,此外还有铁、锰、温泉等矿产,是福建省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永安国家地质公园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很早就引起了地质学家的注意。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等就曾在永安工作过。1940年,福建历史上第一个地质调查机构——福建省地质土壤调查所就在永安诞生。

地球的外貌千姿百态,在地球内动力和外动力综合作用下。按其形态

可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地貌单元。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气候地貌等类型。按动力作用的性质可分为河流地貌、冰川地貌、岩溶地貌、海成地貌、等类型。它是地球在漫长地质历程中历经沧桑留下的一种地质遗产,也是十分宝贵的地质资源。这几幅图片是一些典型地貌的代表,花岗岩峰林地貌,代表有著名的安徽黄山、江西三清山,另一些花岗岩则因球状风化而形成许多外形浑圆的巨大石蛋,故名花岗岩石蛋地貌,我省的泰宁白石顶、德化石牛山就是此类地貌。流纹质火山岩地貌,浙江的雁荡山、我省的永泰青云山就是此类地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湖南张家界是这类地貌的典型代表。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家园到底是怎样的?地球可以

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壳各地厚度不一,海洋较薄,陆地较厚,地球的最外层是地壳,是人类生存活动的直接场所。它由岩石和土壤覆盖层组成。地壳的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陆地的低洼部分也往往分布有湖泊和河流。地球由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构成,既彼此分离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这样地球上就出现了既有矿物质,又有空气和水分的地带,加上适宜的温度条件,就构成了生物衍生的地带,叫做生物圈,我们人类是生物圈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地球形态不一,到底是什么力量改变着地球的表

面形态呢? 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如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分裂时放出的能量,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时产生出来的能量等等,即内动力地质作用。但今天我们看到的山川面貌,是已经过阳光、大气、水和生物等多种自然力

的加工过的。内动力地质作用主要有岩浆活动、构造运动、变质作用、地

震、褶皱、断裂等,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有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

用、沉积作用等。这幅是因构造运动而形成的山峰,它加大了地表的起伏

和高差,这是一幅侵蚀地貌的图片,它缩小了地表的起伏与高差。上方

这几幅分别是地球内动力作用的代表图片,桃源洞景区的崖壁主要是由于

沉积作用而形成沉积岩,这几幅是不同的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不同的岩石。

这些沉积岩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形成的呢?我们可以通过层理来判断的,

(有斜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水平层理透镜状层理等)

那么,地质学家如何追索地质历史呢?是通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层层

叠叠的岩层,地质学上叫做地层,它是一部地球几十亿年演变留下来的“地史全书”。岩石就像这本书中的“文字记录”,化石就尤如考古发现的“文物”。我们知道地球诞生已有46亿年,但我们仅对它近6亿年来的历史比较了解。6亿年以前的历史则还存在多种推测。这是因为6亿多年以前保存化石的岩层,大多经过变质而使化石遭到破坏。一直到了距今约5.7亿

年,地球出现了大量较高级的生物,并在未经变质的沉积岩层中形成化石

保留下来,从而为我们了解地球的历史提供了许多较可靠的材料。

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就是根据沉积岩层中所含的古生物群的发展演

化判断出来;再对地层进行同位素测年来确定它的时间,两者结合,可以

较准确地反映地壳的演变历史。这张地质年代表是划分地球历史的依据。

这就是在永安加福和洪田童子组地层中发现的一些化石标本,记录了当时

的地质环境及时间信息

了解了地球的历史,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地球上的生物又是如何进

化的。早在35亿年前,地球上就有了生命,但主要是一些低等的藻类植

物。约5.7亿年前,较高级的生物开始大量出现,并形成化石保存至今,

地质学家把36亿年前到5.7亿年前的地球历史时期称为“隐生宙”,其后称为“显生宙”。“隐生宙”划分为太古代和元古代二个阶段,显生宙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三个阶段。

先从元古代讲起,也称为“藻类时代”,,距今25~5.7亿年前,低等生物在海洋中大量繁殖,植物以无根、茎、叶的叶状体藻类(主要是蓝藻类)等微体古植物为主,动物以具有骨骼的多细胞海绵动物为主,元古代

晚期出现了少量有外骨骼的小壳类后生动物。

早古生代的生物,距今5.7~4.1亿年前,为海洋生物大发展时期。

几乎现代所有动物的祖先也是在这个时候演变的,如节肢动物、脊椎动物

(包括鱼类)的祖先等,生物多样性开始形成。以无脊椎动物为主,但都

是各种器官组织不分的原始种类;植物以藻类为主,不分根、茎、叶。大

约在4.25亿年前,植物登陆。云南澄江动物群由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等

多门类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组成,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早寒武世丰富多彩

的地球生命;晚古生代的生物,距今4.1~2.5亿年前,生物界仍以水生

的无脊椎动物占主导地位。早期的泥盆纪是生物大变革的时期,自距今4.

3亿年前植物成功登陆后,动物界也开始征服大陆,总鳍鱼类成了登陆先

驱,登陆后演化出两栖类,但还不能脱离水生存;爬行类也开始出现了,

裸蕨类植物登陆后开始分化出根、茎、叶,发育大森林,成为石炭纪(3.5 亿)、二叠纪(2.95亿)成煤植物群,大约在3.6到2.9亿年前,裸子植物开始出现。在二叠纪末期发生生物大灭绝,一些在海底、被动摄食的

生物在二叠纪末相继消亡;成煤植物群随之消失;脊椎动物中四足类大部

分的科迅速灭绝。古生代宣告结束。华夏植物群是石炭纪、二叠纪生长在

中国华南、华北等古赤道和低纬度地带炎热、潮湿多雨的环境中,以大羽

羊齿为代表,主要由蕨类植物、裸子植物等组成的一个独立的植物群落。

华夏植物群中的鳞木类、树蕨类等,是我国晚古生代主要的造煤植物,永

安的煤也是由华夏植物群植物形成的。二叠纪末,华夏植物群可能因不适

应干旱生态环境而灭绝。

中生代的生物,2.5~0.65亿年前,地球历史进入了中生代,也称为“恐龙时代”。陆地上裸子植物和恐龙大发展。动物以大型爬行类为主,

植物界裸子植物极度繁盛,再一次发育茂密的森林,成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成煤植物群。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开始出现。白垩纪末期的生物大灭

绝以恐龙的骤然消亡而著称,由此结束了“中生代”。辽西动物群是在白

垩纪早期(距今一亿两千万年左右)是我国的辽西地区的一个十分繁盛的

中生代生物群。它囊括了白垩纪早期众多鱼、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

乳类和古植物及其孢粉,以及无脊椎动物类群中的双壳类、腹足类、节肢

类、介形虫等约20个大的门类的古生物化石,特别是其中大量恐龙、鸟

类、哺乳类、开花植物等重要的化石发现,被人们比喻为中国的“白垩纪公园”。

新生代的生物自距今6 500万年至现代的新生代,被子植物大量繁盛,构成植物界的主体。与恐龙几乎同时出现的哺乳动物避过中生代末期生物大绝灭的劫难,迅速地辐射分化,食草动物多样化,哺乳动物一跃成为新

生代的主人,地球上的生物与现代生物渐趋相似。

大约在400万年前,哺乳动物发展达到了高峰,具有智力的最古人类

悄然登场,地球历史也随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共

同构成地球上生机盎然的生物圈。

跨越时空的隧道,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永安那遥远的过去,了

解永安悠久的地质历史,永安国家地质公园保存了较完整的5亿年来的地层记录,地质学家经过多年的工作,恢复了地质公园的地质历史。

从寒武纪—中三叠世时期(距今5.42~2.28亿年)永安地区长期被

海水淹没,偶尔也露出水面,在海水反复进退的过程中,形成了巨厚的海

相沉积岩和陆相(河流、湖泊)沉积岩。通过对这些岩石和岩石中所含的

生物化石的研究,地质学家描绘出了永安地区沧海桑田的变迁。

在距今5.4~4.4亿年前的寒武纪—奥陶纪时期,地壳震荡频繁,海

水时进时退。寒武纪时期为浅海,形成了林田组和东坑口组含重晶石的沉

积岩,因此有了永安丰富的重晶石;奥陶纪时期处于半深海和深海环境,

形成魏坊组和罗峰溪组硅质砂泥质沉积岩。到了约4.4亿年前,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加里东运动)使地壳抬升,海水退去,永安地区上升为陆地。

构造运动同时使岩层发生了褶皱和断裂,变质作用使岩石变质,成了现今

所见的浅变质岩。?

半深海沉积是海相沉积类型之一,形成于大陆斜坡地区,海水深度200 m至2 000~3 000 m。现代大洋中的半深海相沉积物有蓝色、红色、绿色软泥和砂、火山软泥、珊瑚软泥等。

加里东运动泛指早古生代志留纪(4.3亿年)和泥盆纪之间(距今4.1亿年)发生的构造运动,是以英国苏格兰的加里东山命名的。该构造运动造成了公园内泥盆纪与奥陶纪和寒武纪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

永安的重晶石以李坊重晶石矿为典型代表属于沉积变质型。重晶石是

在海盆地的边缘在氧化条件下沉积,经后期成岩、变质作用形成的。矿区

可分7个矿段,整个含矿岩层长约6 km,宽1 km左右,有矿体155个,探明储量1101万吨,居全国前列。

寒武纪(5.4亿)—奥陶纪(4.9亿)时期生物特点,永安地区为广阔

的海水所淹没,生物以海生无脊椎动物和藻类为主,陆地上还没有任何生

物。

泥盆纪早期永安地区仍为陆地,从泥盆纪晚期(距今3.9亿年)开始,海水又来到了永安地区,从滨海环境慢慢地变成了浅海环境,形成了砾岩、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的沉积。随着地壳曾微微抬升,永安地区一度成为陆

地。海岸沉积(滨海沉积)海相沉积类型之一,海岸是分隔大陆与海洋,

并具有海滩微地貌特征的滨海区域。主要沉积物有砂质沉积物、砾石质沉

积物和细粒沉积物。海进是地壳下降或海面上升而引起海水向陆地推进的

现象、海退正好相反,由于地壳上升或海面下降而引起海水离陆地退去的

现象

泥盆纪—早石炭世永安地区由陆地转变为滨海。永安地质历史上首次

陆地植被景观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植物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

源,水生动物偶而也登陆觅食,促进了陆生动物的诞生。

(距今3.2~2.3亿年)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由于构造运动使新的

海进开始,永安地区再次被海水浸没,形成了滨海—浅海陆棚沉积环境。

早二叠世地壳处于相对稳定时期,水体较深,气候温暖,沉积一套色浅质

纯的船山组石灰岩。中二叠世早期地壳又再次活跃,沉积一套色深的质不

纯的栖霞组石灰岩,这两组石灰岩构成了石林景观的物质基础。中二叠世

晚期的海退使得原来浅海环境转为海陆过渡环境,沼泽发育。当时气候温

暖,雨量充沛,植物繁茂,是区内主要的成煤时期。形成了童子岩组,是

园区内最重要的含煤层位。

晚二叠世地壳总体以上升为主,形成了以陆相为主的泥砂质沉积。早

三叠世开始海水的范围再次扩大,形成了溪口组钙、硅、泥质沉积岩。中三叠世末发生的印支构造运动使地壳抬升,地层产生褶皱、断裂,永安告别了海洋。

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永安在这个时间段所经历的浅海陆棚沉积、海

陆交互相沉积、沼泽沉积以及永安煤的形成。

浅海陆棚沉积是在正常浪基面以下向外海与大陆斜坡相接的广阔的

浅海沉积地区。海主要沉积细砂、泥及碳酸盐等沉积物。

海陆交互相沉积是位于海洋与大陆之间的过渡地带的沉积,其水文特

点明显地受着大陆水体(河流、湖流等)与海洋水体二者相互作用所控制,沼泽环境的特点是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潮湿、水体几乎呈停滞状态、植物生长极为茂盛。泥炭埋藏在地下,便产生了煤,所以煤是古代沼泽沉积的主要产物。

在这里,我们顺便了解煤是怎么形成的,在地质历史上,沼泽森林覆

盖了大片土地。当水面升高时,植物因被淹而死亡。如果这些死亡的植物因被沉积物覆盖而不能接触氧气,就不会完全分解,而是在地下形成有机层。随着海平面的升降,会产生多层有机层。深埋的有机层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在温度增高、压力变大的还原环境中,这一有机层最后会转变为煤层。因埋深和埋藏时间的差异,以及后期进行的变质作用,形成的煤也不尽相同。

距今约2. 3亿年以来,永安地区已成为陆地,一些在北东、北西向

断裂的交汇部位形成的谷地、盆地成了河流、湖泊,沉积了文宾山组、梨山组、漳平组等河湖相沉积地层。

河流沉积为陆相沉积类型之一,由于河流的作用而形成的一套沉积

物,沉积物包括砾、砂、粉砂、泥等。其沉积剖面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

下部为砾、砂质沉积,上部为粉砂、泥质沉积。

湖泊沉积指在陆地上比较宽广的天然积水凹地内形成的一套沉积物。

一般平面上具环带状分布,湖泊边缘沉积物粗,中心部位较细,在地质历

史长河中,永安地区以湖泊沉积为主的地层主要有坂头组及沙县组。

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永安地区的生物以植物和陆相无脊椎动物为主,

裸子植物开始繁盛,成为植物界主要组成分子,形成郁郁葱葱的森林,也

是这时期的成煤植物,在较大型盆地及沼泽地带聚集形成煤矿。在河流、

湖泊等淡水水域,生活着东方叶肢介以及介形虫等无脊椎动物。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距今1.5 ~0.9亿年)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永安地区火山活动频繁,形成了公园内下渡组火山岩地层,同期

的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了公园内的侵入岩。早白垩世早期在坂头、吉山一带

曾存在面积较大、湖水较深的湖泊,沉积了坂头组黑色岩系。

生物特点生物以植物、陆相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为主,苏铁类、银

杏类等裸子植物继续繁盛,开始出现被子植物。湖泊、河流等淡水水域中

生活着狼鳍鱼等脊椎动物以及昆虫、叶肢介、介形虫等无脊椎动物。

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距今9000~6500万年),受火山活动的影响,永安地区气候干燥炎热,在桃源洞一带由于断裂的活动形成断陷盆地,沉积了沙县组和崇安组的红色岩系,为后来丹霞地貌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那是因为早期沉积物沉积时,沉淀了含水的氧化铁作为色素,而使沉

积物呈现褐黄色,随着时间推移,在成岩后期含水的氧化铁逐渐脱水,而

过渡为砖红色—红色—紫红色。公园内除了红色岩层外,还有红色盆地沉

积,最典型的为永安盆地,为晚白垩世赤石群沙县组、崇安组的红色湖泊

—河流相沉积盆地;其次为大练盆地,为中侏罗世漳平组的红色河流相沉

积盆地。永安红色盆地也属典型的断陷盆地由于断裂活动而形成的,其边

缘往往由断裂带控制,它是由两条北东向断裂控制形成的。

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生物特点,被子植物迅速繁盛并占据了统治

地位,陆地上组成以被子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植物群面貌与新生代渐趋

相似。在淡水水域生活着各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从古近纪开始,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永安地区地壳以抬升为主,伴

有间歇性下降。园区表现出侵蚀-构造作用为主,堆积作用为次。现今的地貌轮廓开始形成,在山地局部地区发现中更新世的冰碛物,冰碛物是由于冰川侵蚀作用、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地形、地貌。在永安大湖、汶洲、黄

历、坂尾等地见有冰川遗迹。

晚更新世(距今12~1万年)以来,本区上升幅度减弱,但河流沉积作用依然继续,形成了沙溪的两级阶地。在永安大湖盆地以及贡川,我们

还发现了古人类活动的遗迹及当时的古生物化石。这是因为永安岩溶洞穴

发育,为古人类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早在距今约20万年前的中更新

世,就有古人类在此生息繁衍,使用简单的石器进行捕猎等生产活动,成

为永安早期的居民。

认识了过去的河流沉积、湖泊沉积,我们在来看看现代的河流地貌,

河流的水流在流动过程中,进行侵蚀,形成各种沟谷地貌,以永安吉山文

川溪吉安段河流地貌最为典型。我们知道永安有丰富的锰矿资源,小陶锰

矿属风化型锰矿,是原来含锰的岩石经过风化富集后形成的,受地形控制,埋藏浅,可露天开采。矿石品位高,含锰一般30%~33%左右,大部分为冶金富锰矿石,经济价值很高。

自距今0. 65亿年前的古近纪至现今,被子植物大量繁盛,构成植物

界的主体。裸子植物松柏类继续繁衍,银杏类走向衰亡,仅剩少量孑遗分

子,成了活化石。动物界大型爬行动物已灭绝,代之而起的是鸟类和哺乳

动物,四蹄类和食草的兽类繁盛起来,食肉类动物也随之发展起来。地球

上的生物逐渐演变成为今天的模样,古人类悄然登场,地球的历史也随之

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从而也为我们过上今天的生活奠定了基础。

带着对过去美好生活的追忆,让我们一起去品位大自然送给永安的一

份厚礼,丹霞与岩溶的完美结合。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什么是丹霞地貌,

主要由白垩纪陆相红色粗碎屑岩构成,受断裂构造控制,以流水侵蚀作用

为主形成的岩石地貌,主要特征是赤壁丹崖,它是以广东丹霞山为典型代

表来命名的,在目前国内已发现650多处丹霞地貌。影响丹霞地貌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的说来,岩石是基础,构造是地貌形态的主要控制条件,水流侵蚀是最主要的动力。

永安盆地的地层是晚白垩世沙县组(Ks)、崇安组(Kc)。这两组在2 2 抗风化、剥蚀能力和岩石层系厚度都不相同,前者由较软弱岩层组成,易

风化,后者岩石较坚硬,抗风化、剥蚀能力强,因此,崇安组的岩石是形

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断裂、节理、裂隙构造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断裂、节理、裂隙构造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

岩层产状对地貌也会发生影响,构造运动使原来近水平的岩层产生了倾

斜,而中心部位则基本为水平状。发育在近水平岩层上的丹霞地貌,主要

特点是“顶平、身陡、麓缓”(如百丈岩一带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则形成一面陡崖一面缓坡的单面山。(如我们对面的龟山)新构造运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距今2 330万年的新近纪以来发生的新构造运动,使永安地

区的地壳曾多次间歇性上升,从而使水流的侵蚀下切不断进行,最后形成

一系列巍峨壮观的丹霞群山和峡谷景观。但是我们在地质公园所见到的山

峰、峡谷等丹霞地貌的形成大都离不开流水长期侵蚀这个因素。如河流下

切作用形成的峡谷、河流侧蚀作用形成的洞穴、雨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圆滑

山丘、雨水线状侵蚀的痕迹,地下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沟槽、洞穴。风化、崩塌也是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片状风化、球状风化属于物理风化;

石灰岩砾石的溶蚀属于化学风化,以及生物对岩石的风化作用也很重要,

风化作用可以形成美丽的景观,但也是岩石建筑物和某些摩崖石刻被破坏

的重要原因。崩塌也是常见的重力作用之一,它可以形成美丽的风景,但

也是一种地质灾害。

丹霞地貌是侵蚀地貌的一种,一般将侵蚀地貌的发育演化过程分成以

下几个阶段1.岩层沉积或形成期;2.幼年期:岩层产生多方向断层、节理和裂隙,3、青年期,峡谷和巷谷发育,巷谷;4壮年期:山坡崩塌后退,沟谷扩大,峰林、峰丛发育;5老年期:山坡继续崩塌后退,仅有孤峰或

孤立石。6.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岩层再次断裂抬升,新的一轮侵蚀开始。

目前永安红色盆地大致处于青年期向壮年期过渡的发育阶段。

永安丹霞地貌可分为正地貌、负地貌、微地貌与丹霞岩溶地貌四大类,

正地貌包括丹霞崖壁、石堡、石墙、石柱、石峰、崩塌堆积等。由崩塌作

用形成的赤壁丹崖是丹霞地貌最重要的特征,桃源洞就是由北东、近东西、近南北几组方向赤壁所围限的石堡。

这块岩顶较平整为走马岩顶,全长375 m,紫红色砂砾岩中砾石成分为石英、硅质岩、砂岩、石灰岩等,其中石灰岩砾石直径15 cm~20 cm,经风化溶蚀后,留下了许多马蹄状小浅坑。

这处景观在徐霞客的游记里有对它的记载,叫天柱峰,高

108.9 m,位于栟榈潭边葛里的进口处,岩柱上刻有“凌霄劈秀”,是明代天启年间郡司马陶崇政所题。

包括线谷、巷谷、峡谷、峡谷曲流。线谷又叫一线天,谷底

地质博物馆展示一

云台山地质博物馆 (1)博物馆布局 云台山地质博物馆位于潭瀑峡口东侧,建筑面积约600m2,分上下两层,底层以介绍地学知识为主,分别为多功能厅、地学科普厅、云台山地学厅等,上层主要为云台山地学产品与社会交流展示。 (2)地质博物馆展示更新情况 地质博物馆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历经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2001-2003年处于兴建国家地质公园时期,地质博物馆以地学科普知识为主,含地层、岩石、古生物、地质地貌等。 第二阶段:2004-2005 年为世界地质公园揭碑阶段,地质博物馆进行了改造,引进了地学研究的新成果,还引进了东亚大裂谷概念,并与东非大裂谷对比等。 第三阶段:2006-2007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前进,公园对外交流的频繁,特别是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结为姊妹公园后,重新对博物馆的展示内容进行了调整,以展示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与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地质公园的交往活动及成果等。 博物馆后期建设:由于地学知识内容的增加,对外交流的频繁,时下的地质博物馆很难适应与当代地质公园发展同步,因此,焦作市国土资源局拟新建地质博物馆,选址方案已初步确定,地址选择在原云台山地质公园入口处,拟建面积为5200平方米。 丹霞山地质博物馆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位于丹霞山风景区山门右侧,建于2003年,总面积700平方米共有六个展厅,地质基础及构造演化厅,丹霞地貌及研究成果厅,规划与未来厅。 博物馆入门即总体规划大厅,大厅正中央是丹霞山风景区微缩模型。模型按实景1:6000比例制作,向游客展现了真实,完整的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全貌景观。此厅还包括丹霞山简介及多幅风光图画,可以让游客初步了解丹霞山。 多媒体厅是演播厅,以多媒体形式播放丹霞上的宣传视频,向游客介绍丹霞山的地质、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及旅游发展方面的内容。 景观展示厅里展列的内容包括丹霞山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及良好的生态环境。此外还有山中各种动物及鸟类的样本,游客可以进一步了解丹霞山的物种多样性。 地质基础及构造演化厅里包含了丹霞山的区域地质背景。地质构造演化、丹霞地貌的形成等方面的内容,向游客系统第介绍了丹霞山的地质知识。并陈列了丹霞盆地里各个地质时期沉积的岩层标本和植物标本。

地质博物馆布展大纲2—岩石厅

第二单元岩石厅 一、展厅概述 展厅以“地壳岩石多样性”为主题,突出表现岩石的形成,岩石的演化过程,岩石的特征及用途,进而揭示地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岩石与人类文明进步的相互关系。 二、展厅设计 展厅位置:展厅位于**** 展厅面积:面积约***平方米 展厅设计:(附展厅设计平面图) 三、展示内容 (一)岩石简介 1.知识点

岩石概念、岩石成因、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2.展示形式 展板/灯箱展示:采用文字说明、精美图片介绍知识点; 3. 展示内容 【岩石的概念】: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稳定外型的矿物集合体,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岩石不仅是组成地球岩石圈最基本的要素,而且如同盔甲-般保护着她。如果没有地壳表层的岩石圈,地球表面岩浆四溅,将会成为火球就更不可能有丰富多样的生命的延续。 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中岩浆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或喷出岩。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变质岩是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岩石的发展】:46亿年前,地球形成液态岩浆覆盖了整个星球,此时的地球就像一个大火炉,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碰撞与爆炸,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但数亿年后,大量陨石造访地球的同时也带来了珍贵的水资源。随着地球温度降低,沸腾滚动的熔岩也渐渐冷

凝分异,首先生成了富铁镁的玄武质岩浆,冷却后形成了玄武岩。玄武岩中的硅铝质矿物的熔点较低,受热后硅铝质的矿物首先熔化,形成富硅铝的岩浆。硅铝质岩浆的密度低于地球的平均密度,所以在浮力作用下,硅铝质岩浆“漂”到了地表附近。在大约40亿年 前时,以硅铝质为主要成分的花岗岩诞生了,石英、长石以及暗色矿物构成了花岗岩的主体,其颜色由浅到深各不相同,取决于各类矿物的含量比例。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最初花岗岩的风化物质、火山碎屑及少量宇宙物质经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 岩石。岩浆岩或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岩石结构和矿物成分发生 变化,形成变质岩。 【岩浆作用】:地壳深部的岩浆沿 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 表的活动称为岩浆作用。岩浆作用形成 的岩石称为岩浆岩。岩浆是存在于地壳 下面高温、高压的熔融状态的硅酸盐物 质(它的主要成分是SiO2,还有其他元 素、化合物和挥发成分)。岩浆内部的 压力很大,不断向压力低的地方移 动,以至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 着裂缝上升,喷出地表;或者当岩 浆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 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 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 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 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

参观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作文

参观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作文 参观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作文 该上初中了,可我对地理历史知识却一知半解,这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不便,我总想找一个机会来补充一下我这方面的知识。正好,暑假到了,我和爸爸妈妈便趁这个机会来到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到这里来增长见识。 早上8点半,我们就从家里出发,开车前往目的地。时间过得飞快,当我们到那时,已经9点半了。我们到领票处领了三张票,进入博物馆院内。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是一个非常雄伟的建筑,它由浅灰色和红色组成,后面是一个长方体,前面是一个半圆柱体。在楼的右边有两只大恐龙模型,是绿色的梁龙,很逼真,很可爱。在入口的左右两边分别有几块大石头,我很好奇,便跑过去看个究竟。原来他们分别叫做“方解石”和“石膏”。爸爸说,方解石是由碳酸钙组成的,石膏是由硫酸钙组成的,碳酸钙遇到硫酸就会变成硫酸钙。我点了点头。 进入博物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还是一块石膏,这块石膏很大,是透明的,很像一块巨大的.冰糖,上面还有一些晶

莹剔透的小石花呢! 整个博物馆分地球厅、矿物厅、生物演化厅、恐龙厅、古象厅、地质环境厅和矿产资源厅7个展厅。我们先来到了地球厅。我在这里了解到的宇宙的产生、太阳系的运动轨迹、流星和陨石,还有有关地震和海啸的知识,我还看到了郑州市的卫星云图呢!我知道了:流星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快闯入地球,同大气摩擦燃烧产生的光迹,它们本来是围绕太阳运动的,在经过地球附近时,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改变轨道,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圈。陨石就是它们在大气中未然烧尽,掉落到地面上的石头。我还亲身体验了地震和海啸的感觉,我们进入一个圆形的屋子,墙壁上有一圈屏幕,里面有一个圆形的台子,旁边有一圈围栏。我们靠在围栏上,看着屏幕。屏幕上显示出一个温馨安逸的海滨小镇。这个设备利用视觉误差,造成一种我们正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上的假象。汽车在马路上疾驶着,不时的转一个弯。过了一会儿,车停了下来,大地开始震动起来,我们所站的台子也开始晃动。不一会儿,整个小镇变成了一片废墟,楼房倒塌了,汽车被压瘪了。刚刚经历了地震的小镇还没有缓过神来,就被突如其来的海啸淹没了。一个小镇,就在这可怕的一瞬间,变成了一片汪洋,从地图上消失了。大自然就是这么残忍,我们无法改变自然,就只好试着去改变自我。要想减少伤亡,唯一的办法就是是每一个人掌握有效的自救方法,在危险的

地质博物馆建设项目策划书

.国土资源局地质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概况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XX市国土资源局地质博物馆建设项目 1.1.2项目选址 XX市XX大道西侧(XX市武装部与XX市民政局办公楼之间) 1.1.3建设性质及规模 新建 拟建项目用地20亩,项目建设总投资2000万元。 1.1.4建设单位 XX市国土资源局 XX市国土资源局位于107国道旁。该局成立于1987年,内设下设机关科室15个:办公室、政工股、规划股、财务股、地籍股、用地股、耕保股、地产股、矿管股、地环股、测绘股、法规股、纪检监察股、政务信息中心、办证大厅等,二级机构10个:储备中心、交易中心、后勤中心、执法大队、研开中心、土整中心、征拆中心、地籍中心、地理信息中心、地环站。20

.国土资源局地质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个乡镇国土所,现有干部职工328人。国土管理事业呈现出科学规范有序的新局面。一是耕地保护措施落实,土地开发整理成效显著。1998年划定农田基本保护区,分别树立标牌,按丘块造册建档,在耕地保护上,该局大力开发整理土地,新增粉地1000多亩。二是盘活国有土地资产,努力为市财政创收,通过发展小城镇建设,加大土地有偿使用力度,为市财政土地创收3000多万元。三是严格监察执法,依法依序行政。1998、1999、2000年度连续获得“全省土地执法模范县市”称号。四是加大基本设施建设,全市20个乡镇国土所大部分都建了办公楼。五是服务重点建设项目,为全市的经济建设提供用地保证,为市财政节省用地投入资金1000万元。1996年以来,市国土局连续被岳阳市国土局评为先进单位。 1.2报告编制依据 ⑴国家计委计办投资[2002]15号《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⑶《XX市城市总体规划变更》(2005-2015年) ⑷《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博物馆解说词

山东巨野金山省级地质公园 博物馆解说词 (2015年1月10日) 大家好,欢迎来到山东巨野金山省级地质公园博物馆参观指导工作。 (站在博物馆院内副碑前解说金山省级地质公园概况)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金山西坡山脚下,我的左手边就是俗称泰山、驿山娣妹山的菏泽大地平原孤峰—金山。金山本名神农山,五千年前炎帝之居,周武克商,封炎帝后于焦,神农山为焦国之镇山,后因汉隶校尉鲁俊凿石得金,神农山更名为金山。金山现有两个山峰,南峰和北峰,北峰为最高点,海拔133.2米。 金山虽小,资源丰富,集自然景色、人文景观与众多地质遗迹为一体,除独具特色的金山圣水、野牡丹等自然景观外,还有久远而动人的秦王李世民东巡避暑、金牛拉金砘子的神话传说,众多的历代碑碣、石壁诗文情名扬古今,盛大的金山古庙会等人气旺盛;山上地质遗迹点(群)多达28处,其中属于省级保护等级的5处。 金山省级地质公园于2012年9月开始规划建设,2014年10月建成并通过专家验收,同年12月省国土资源厅批准揭碑开园。公园占地总面积0.54平方公里,含概金山和红土山两个园区。我们现在所在的是金山园区,红土山园区位于金山南500米处,两山南北对望,从北到南,金山北峰、金山南峰、红土山天桥和红土山主峰连成一条中轴线。 (站在博物馆门前牌扁下解说博物馆概况) 金山省级地质公园博物馆始建于2014年6月,2014年10月建成,占地总面积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220平方米,影视厅面积160平方米,办公室面积120平方米。是目前我市唯一一处,矿石标本、生物化石标本陈列室,地

学科普教育基地。 (原地不动,简介博物馆参观路线及参观内容).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进馆参观路线及注意事项。进入馆门右转逆时针走,参观矿石和生物化石标本及展板说明,绕一周后观看展厅中间的金山地质公园电子沙盘演示,然后上二楼操控室,参观金山省级地质公园网站和数据库演示,最后在二楼影视厅观看金山省级地质公园影视片及地学科普教育片。进馆后希望大家不要喧哗、不要抽烟。下面请大家排队有序进馆。 (进馆逆时针绕展示厅一周,边走边解说) 2012年9月,经过巨野县人民政府申请,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巨野金山正式获得第八批省级地质公园建设资格,标志着菏泽第一个省级地质公园开始规划建设。按照《山东巨野金山省级地质质公园规划(2013—2025)》总体目标,截止目前,省、市、县三级总投资1000余万元,保证了金山近期目标的全面完成,下一步即将进入中期目标建设阶段。 5.2亿年前的这里,曾是汪洋一片,金山地区被浅海侵没,属陆缘海范畴,之后,又被较深海域覆盖,属陆表海范畴,这样经过了数次海进海退过程,形成了集构造、沉积、古生物及岩溶为一体的地貌景观。依次沉积的九龙群的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三山子组岩层及红土山崮山组中大量的三叶虫化石的发现,为这一时期金山地区曾处于海洋环境提供了佐证。 4.1亿--2.5亿前间,金山沉积又形成了海相煤层和陆相煤层,隆起的金山遭受冲刷剥蚀,煤层没有得到保留。 248万年前,进入了第四纪,羊河栏组、山前组、平原组的冲积地层逐渐形成,金山地区才变得生机盎然。 今天,金山地区是菏泽冲积平原区唯一有岩石出露地区,大地构造位于鲁西地块“菏泽—兖州隆起带”“嘉祥凸起”的西部边缘,深部基底为18亿年前形成的变质岩群,即“泰山群山草峪组”岩群,出露岩层东部为寒武世岩层,西部山顶部为奥陶纪

参观和描写地质博物馆游记作文_应用文

参观和描写地质博物馆游记作文 描写地质博物馆作文范文篇1 星期六的上午,天空飘着绵绵的细雨,我们天王星假日小的成员何欣怡、吴恩泽、金嵩涵、郭佳鸣、罗骏辉、李响先后来到雾气缭绕的王皇山麓,眼前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杭帮菜博物馆。 十点钟博物馆开门,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高高兴兴地进入博物馆。欢迎墙上都是杭州跟吃有关的东西,还都有个“儿”字,“片儿川”、“油冻儿”、“瓢儿菜”……看看你尝过几种? 在讲解员的讲解下,一部杭州菜的历史画卷在我们眼前缓缓展开。门口五颜六色的杭州菜模型,透着光泽就像妈妈刚从厨房端出来一样,似乎还飘着热气,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让我们垂涎欲滴。前方的廊檐上挂着的风鸡、腊肉,竹匾里的黄钱鲞,向我们重现那个没有冰箱冷柜的年代,人们是如何存储食物,保持风味的。而玻璃柜里的包饭,又向我们证实了寿司的创意来自我们的祖先,我们才是寿司的鼻祖,我们祖先是多么的酷!前方的蜡像向我们描述着我们杭州最有名的东坡肉是怎么样源起我们大诗人苏东坡的一句动词倒置。在满汉全席上,我们见识到了食物可以做得这样精致美丽,但美味如果要建立在残杀我们动物朋友的身体,我庆幸欣赏的只是模型。宋、清朝的宫宴让我们见识到了古代帝皇的奢侈浪费,单单皇帝一人一餐要用200多道菜1/ 5

100多道点心,那还是我们现在光盘行动更环保。 端午节要吃大家知道吗?对了,吃粽!那你知道杭州人吃五黄的风俗吗?是哪五样呢?咸蛋黄、黄瓜、黄鳝、雄黄酒、黄鱼,明年端午大家一定要记得吃五黄哦! 参观完博物馆出来,外面就是人称“天然氧吧”的江洋畈生态公园,据说这里原来用来堆积西湖清出来的淤泥的,在堆晒时,西湖淤泥里的沉睡了数百年的水生、陆生植物种子纷纷发芽,就形成了现在这样美丽的公园。公园里现在是满满的秋色,一丛丛金黄的银杏叶,一棵棵红黄相间的枫树,一根根挺拔的松树,和斜坡上五彩的落叶,真可谓层林尽染,油画一般艳丽。在这里小朋友们一起跑跑跳跳,家长一起悠闲漫步,才不负这个空气清新、风景美丽的美好假日! 描写地质博物馆作文范文篇2 十一长假,妈妈准备带着我和小姨去地质博物馆玩。 来到地质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只巨大的霸王龙。它们身呈蓝色,看起来很威武。进了博物馆内,我来到了通往负一楼的小道上,笑道两旁都是一些古代动物的化石,有恐龙化石、鱼的化石、蛇的化石等。我发现一块石头上有一个指甲般大小的镜片,我用一只眼观看那镜片里的东西,是一些小圆球,妈妈告诉我是古生物的细胞,哦,原来这个镜片是一个放大镜。我来到一块恐龙化石的面前,那块恐龙化石上恐龙的双臂有羽毛的痕迹。这使我想起了三年级时学的一篇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课文插图和这块化石基本相同。 我们走到了负一楼,这里有许多恐龙,翼龙、三角龙、霸王龙……2/ 5

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

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有感 前几天我们来到了位于北京西四的中国地质博物馆进行了参观,通过此次参观,我有了许多的感想和启发。 当我们在博物馆门前排队进入时,我很兴奋,博物馆位于一个很热闹的路段,这里充满着老北京的风情,在博物馆外的石碑前我们集体与老师合影留念。 随着导游的引导我们首先进入了1楼的地球厅,在这里分为东西展厅,东展厅通过生动形象的模型将板块运动、褶皱断裂、火山、地震等地质作用及其原理生动形象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里我生动的体会到了地球内力作用的强大与奇妙,也了解到了地球内力作用对我们自然的重大影响。西展厅以介绍外动力地质作用为主,运用模型和多媒体设备向我们展示了了水和风的地质作用。通过参观地球厅我感到了大自然力量的强大与神秘,并且了解到许多关于地质作用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很好的和我们所学习的地球科学知识相结合,简单的说地球内力作用如同一个建造者,创造出大地山川,外动力地质作用如同一个造型师,通过精心设计和雕琢,塑造出秀美多样,变化玄妙的自然景观。 参观完了地球厅,我们来到了矿物岩石厅,在这里,通过导游的讲解与自己的观察,看到并了解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岩石,各式各样的岩石让我认识到了地质学的复杂

和博大精深,在这里我们还仔细的观察了这些岩石的纹理细节,学习到了不同地质构造出的岩石结构的异同。在岩石厅中最令大家兴奋的要数宝石展厅了,玛瑙,红宝石,蓝宝石,翡翠,钻石,宝玉…满目琳琅,千奇百怪的宝石使大家发出一声声惊叹,其实在我们对这么多种类的宝石发出向往之叹时,更应该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史前生物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动物的化石,在展厅里,以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线索,系统的介绍了地球史前生物产生,进化,灭亡的过程,并将这些过程分为大致最早期的生命,生物大爆发,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脊椎动物的出现,生物登陆,生物大绝灭,恐龙与鸟类,哺乳动物与人类8个部分,在这里我们可以生动的体会到生物进化过程的艰难以及生物在大自然变化前的脆弱,当面对着这些从地球上消失的生物的化石时,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自然选择那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残酷规律。 通过这次参观,我的收获很大,不尽看到并学习到了原来地理科学教材上的知识,也获得了许多从未亲身了解的体会,我希望通过这次参观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提升自己的阅历,努力学习和钻研知识,培养自己对专业学科的兴趣,在大学时光里,能够使自己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升,使自己在未来的奋斗中充满求知欲与热忱。

博物馆观后感300字

博物馆观后感300字 博物馆观后感300字篇一:学校组织我们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和中国地质博物馆,简称博物馆游。因为是学校第一次组织参观,所以我异常兴奋。天还没亮,我就在床上翻来覆去,妈妈只好让我早做准备。终于熬到了起床时间,爸爸开车送我到学校的大巴,坐上车,没过多久,就到了位于天桥的北京自然博物馆,我们一个个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 北京自然博物馆又动物世界、昆虫世界和恐龙公园等展区;动物世界又狮子、狒狒等标本。昆虫世界中的标本可真不少,像蝗虫、甲虫和蜜蜂等;而恐龙公园内,一只只恐龙正在“大开杀戒”,有的张着嘴四处乱窜,有的在自相残杀,霸王龙是它们中的一只,它在恐龙群中横冲直撞,吓得其它恐龙四散奔逃,迅猛龙也是其中的一只,它是个“长腿将军”,只要听见一点儿咆哮声,就立刻逃的无影无踪。 接下来是看3D电影,虽然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影片内容及其无聊,一群蚂蚁成群结队的搬一只死苍蝇。电影结束后,我们上了车,在车上大家高高兴兴地谈论着所见所闻,哎,又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分四层,八个展厅:化石展厅,矿物展厅等。化石展厅内,陈列着翼龙、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矿物展厅里有晶莹的水晶、形状各异的方解石.....,它们都

是珍稀的矿物,宝石馆内有猫眼、钻石、祖母绿等珍贵的的石头。 还没看够,回去的时间就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国地质博物馆,踏上了回家之路。 博物馆观后感300字篇二:来到博物馆的大门前,只见几根华丽的柱子横穿竖插,独具匠心地组成了甲骨文的“门”字。两扇大门的中心,雕刻着两条盘曲的古龙,精工细凿,栩栩如生。门额上的“殷墟博物馆”几个大字,更是气派蓬勃,苍劲有力。 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重达875公斤的司母戊大方鼎。远远望去,大鼎庄重雄浑,纹饰细腻,鼎高133厘米,长111厘米,宽78厘米。它不仅是我国出土的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而且是当今世界上出土青铜器中最大的魁首,大鼎腹内壁有“司母戊”三铭文,故名司母戊大方鼎。 迈进博物馆的正殿是为仿古而建筑的十多间大草屋,里面陈列着大大小小几百块出土的甲骨文。所为甲骨文,就是殷代王室将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记录。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最早的文字,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的出土,对研究我国奴隶制社会,特别对研究殷商的政治、经济、民俗、民情、信仰、征伐等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据说安阳殷墟是全世界唯一发掘甲骨文的地方,所以有许多的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安阳殷墟参观,文

地质博物馆管理规定

地质博物馆管理规定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地质博物馆管理制度 一、博物馆管理人员要严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 二、博物馆的展板、标本、设施设备,要注意防火、防潮、防盗、防非法操作。 三、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展板、标本、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安全有效地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其他人员一律不能使用博物馆内的标本、设施设备,随意移动标本、设施设备,严禁私拉电线、私自安装其他电器设备。使用设备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超负荷运行。 五、博物馆内部的标本、设施设备,未经允许一律不准外借。如有发现,管理者承担物品损害或遗失的所有责任。 六、场内严禁吸烟和明火,严禁携带一切易燃品和危及安全的化学药品入内。 七、大型集体活动由活动主办单位按规定到办公室履行手续后,方可使用。 八、博物馆只允许播放齐云山的宣传片和单位工作视频,严禁翻录、复制和放映反动、淫秽、恐怖、凶杀和散布封建迷信的音像制品。 九、管理人员做好安全检查和准备工作后,方可开放使用博物馆。

十、博物馆开放中,管理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严格遵守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十一、如发现安全意外情况,要及时组织人员撤离,同时启动应急程序,妥善处理。 十二、博物馆参观、使用人员都应遵纪守法,举止文明并保持室内安静。 十三、博物馆内禁止吸烟、随地吐痰、乱扔瓜果皮壳等不文明行为,如有发现立即劝阻,对不听劝阻者,请其离开活动场地。 十四、使用后管理人员要及时断电、锁门,并处理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向办公室汇报。 十五、博物馆在清查、维修期间,管理人员必须在场,钥匙未经允许不得转借他人。

中国煤炭博物馆导游词

中国煤炭博物馆 中国煤炭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行业专业博物馆,是全国煤炭历史文物、标本、文献资料的收藏机和展示中心。中国的煤炭储量虽然仅次于美国、俄罗斯,但却是世界上煤炭生产与销售最多的国家,产量和销量占全球的一半,其中1/4来自山西。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的煤炭产量和外调量,不仅位居全国之首,而且拥有全部14个煤种。鉴于山西煤炭在全世界都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国家把中国煤炭博物馆建在太原。 中国煤炭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具有鲜明的特色,不仅突出了煤炭行业特性,而且具有浓厚的文博氛围,集知识性、观赏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独特的科技知识普及形式,新颖的科普载体设计,丰富的内容展示,将您带入一个科学的殿堂,一个煤炭历史的王国。 眼前的序厅充满浓厚的煤炭气息,15平方米的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图,6米高的巨型煤炭浮雕煤柱,弥足珍贵的煤精雕刻工艺品和蓝色宇宙苍穹中巨大的地球模型,以及象征煤炭精神“燃烧自己,奉献人类”的煤炭旺火,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探求欲望油然而生。 煤的生成厅,设计者通过一系列化石、标本和地质史料向我们揭示了煤炭来自于植物这一科学结论,厅中复原了亿万年前的侏罗纪森林景观,巨大的硅化木、高耸的标准地层、恐龙的吼叫声、流水的滴答声、巨型恐龙骨架、复原放大可进入参观的植物细胞,给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以强大的冲击力。特别是构思奇特、内容丰富的四维动感影厅,观众在短短6分钟内,即可穿越亿万年的时空隧道,立体感受侏罗纪生存环境,亲身体验风、雷、雨、电、火山爆发、地壳运动等自然景象,在惊险和娱乐中体验煤炭的生成过程。

煤炭与人类息息相关,从它被发现的那一刻起,就成了人类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周代煤炭的开采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并开始了地下采煤;汉代时用煤炼铁;在北宋时期则用煤炭烧制陶瓷,首创了焦炭炼铁……在中国人用煤1500年后,马可波罗才把令他惊叹的“可以燃烧的黑色石块”,也就是煤炭的开采利用知识传到欧洲。煤炭用于冶铁,铁器大规模使用,促进了农耕社会的繁荣;煤炭自身所蕴藏的巨大热能,使蒸汽机发明所孕育的近代工业革命成为现实;20世纪90年代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煤炭仍然是电力能源的原动力;煤炭正以它清洁能源、高效能源的崭新面貌跨入新世纪,创造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凝聚了数千年无数代煤炭人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既有领先世界的辉煌,也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 接下来请大家跟我一起去领略地下模拟矿井的风采,中国煤炭博物馆地下模拟矿井是亚洲最大的地下模拟矿井,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参观路线800米。其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在世界同类博物馆中是少见的,他集合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应用了高新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现代展示手段来营造出逼真的媒巷,古代手工采煤,近代打眼放炮采煤和掘进工作面,现代综合机械化采煤和掘进工作面以及地质构造等八个景观。在模拟矿井中,以中国煤炭开发历史和开采技术、劳动工具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大量实物原型以1:1比例的复制品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地下“煤炭游乐宫”。 现在进入的是窄小、黑暗的古代矿井巷道,因为没有任何支护,煤块随时会砸到人头上,照明靠小油灯,通风靠自然风,工作环境恶劣,令人分外揪心。请看这一位侧卧在地上的矿工,正在用镢头沿着煤层底部刨出一道深槽,从而使得上面的煤炭脱落,俗称“刨根”,旁边一位站立的矿工再用“捅枪”把没有掉落

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北京自然博物馆又动物世界、昆虫世界和恐龙公园等展区;动物世界又狮子、狒狒等标本。昆虫世界中的标本可真不少,像蝗虫、甲虫和蜜蜂等;而恐龙公园内,一只只恐龙正在“大开杀戒”,有的张着嘴四处乱窜,有的在自相残杀,霸王龙是它们中的一只,它在恐龙群中横冲直撞,吓得其它恐龙四散奔逃,迅猛龙也是其中的一只,它是个“长腿将军”,只(要听见一点儿咆哮声,就立刻逃的无影无踪。 接下来是看3D电影,虽然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影片内容及其无聊,一群蚂蚁成群结队的搬一只死苍蝇。电影结束后,我们上了车,在车上大家高高兴兴地谈论着所见所闻,哎,又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分四层,八个展厅:化石展厅,矿物展厅等。化石展厅内,陈列着翼龙、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矿物展厅里有晶莹的水晶、形状各异的方解石.....,它们都是珍稀的矿物,宝石馆内有猫眼、钻石、祖母绿等珍贵的的石头。 还没看够,回去的时间就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国地质博物馆,踏上了回家之路。车上,许多同学都在闭目养神,而我仍然沉浸在游览的回忆中,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呀!! 我们的一个教学特色就是:自然特色。为加强学习,我

们决定参观“自然博物馆”。 3月30日我们冒雨来到了北京自然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动物骨骼标本,还有着历史悠久的化石。 首先我们看的是恐龙展厅,刚一进门就被硕大的恐龙吸引,它是恐龙家族里个体最庞大的马门溪龙。这只恐龙成年后长22米以上,重达十吨。生活在距今约一亿三千万年前的晚侏罗世四川盆地一带。它的最重要特征是脖子很长。吃东西的话要经过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胃里,接着我们又看到了一些各式各样的恐龙,慢慢的,仿佛回到了几亿年前的恐龙世界。站在霸王龙的脚下,我感觉自己是那么的小,想到了我们刚上过的一节课《小人国的故事》。 转弯处,看到了蕨类植物繁荣时期的景象,一株株形态各异的高大树木呈现在我们眼前,其实是蕨类植物不是树木。我们可以看见一只很大的蜻蜓。足有70公分长,很难想象当时的蜻蜓有那么大,感觉像进入了科幻世界。其实是因为当时的空气含氧量高达30%。 将我要离开这恐龙世界时,我看到了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一些科学家的推算,是恐龙灭绝的种种假说,当我认真地读完这些字时,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后来我们又看了昆虫,哺乳动物,森林等展馆。听着讲解员跟我们讲解着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讲到很多国家的国旗上都有动物的标志,又有很多动物都已经人为地灭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合肥学院 Hefei university 地质学讲解词 课程名称地质学 授课老师韦传慧 系别班级旅游系15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学生姓名申聪

学生学号 1514071007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恐龙厅解说词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美丽的天鹅湖畔安徽省文化博物园。其总建筑面积26495平方米, 陈列面积16902平方米;新馆设有序厅、地球厅、生命演化厅、恐龙厅、矿物岩石厅、资源与环境厅六个常设展厅,附设中庭休闲区、4D科普影院、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临时展厅及室外景观区。 恐龙厅首先通过展板介绍恐龙家庭成员的形式,介绍恐龙的分类,同时进一步说明其分类的科学依据。展出兽脚类、蜥脚类及鸟臀类骨架,复原兽脚类、蜥脚类及鸟臀类雕塑。并说明恐龙这个庞然大物是怎样产生的,以多媒体形式介绍恐龙特殊的身长、体重,展示体长24米的天府峨嵋龙,体长14米的釜溪峨嵋龙,以及体长仅1米左右的鹦鹉嘴龙恐龙的食物。其中这几个方面最令我感兴趣:(1)展板介绍素食恐龙和肉食恐龙,并复原它们头部雕塑,模拟肉食恐龙攻击素食恐龙的打斗场景。(2)恐龙的行走:多媒体演示介绍恐龙的行走和运动方式,展示恐龙足印。(3)恐龙的生产:模拟复原恐龙产蛋、窃蛋龙孵蛋的场景;展出1—2枚有横切面的恐龙蛋;展出42枚一窝恐龙蛋、28枚一窝恐龙蛋、19枚一窝恐龙蛋等不同数量的恐龙蛋;展出一窝多只的鹦鹉嘴龙幼年个体等化石标本。(4)分别介绍称霸中生代海、陆、空的爬行动物,解释鱼龙和翼龙不是恐龙只是恐龙近亲的理由;展示海洋霸主——鱼龙类的杯椎鱼龙标本和鱼龙的复

原雕塑;展示空中霸主——翼龙类的准噶尔翼龙模型等。(5)系统介绍恐龙灭绝的多种假说,围绕渐变说和灾变说来展开,让观众思索、联想恐龙灭绝除自身原因外,环境的变化也是重要因素,今天的人类如不保护好生存的环境,同样会面临灭绝的威胁。此单元中还重点介绍地史时期的几次重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如三叶虫的灭绝、笔石的灭绝、菊石的灭绝等等。复原白垩纪末期恐龙灭绝的场景。 恐龙厅采用展板图片形式介绍恐龙在世界和中国的分布。分别标出目前我国恐龙蛋发现地:内蒙古、辽宁、山东、广东、江西、湖南、安徽、宁夏、新疆、浙江、湖北、河南、黑龙江。以及目前我国恐龙脚印的发现地:四川、云南、陕西、河北、湖南、河南、山东、内蒙古、吉林、安徽。而恐龙在安徽的分布也做了详细的介绍。安徽在距今8千万年至一亿年前的晚白垩纪,分布着很多恐龙喜欢栖息的湖滨、河流三角洲和沼泽地带,恐龙也曾在其间活动,活动时间长达2千多万年。现已发现的恐龙种类主要是鸟臀类、鸟脚类恐龙。1968年曾在皖南岩寺发现鸟脚类恐龙——肿头龙的零星骨骼化石,随着近年来恐龙热的升温,陆续在宣城、青阳、定远、繁昌、凤阳、屯溪、休宁、歙县等地发现了恐龙骨骼、恐龙蛋等化石,尤其是在屯溪附近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以及恐龙足迹、尾迹等遗迹化石,恐龙化石“三位一体”地在一个地区发现,实为世间罕见,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采用展板图片介绍恐龙在安徽的分布;对皖南岩寺发现的肿头龙科皖南龙、休宁渠口腔骨龙类休宁龙、歙县鸡母山附近发现的恐龙(待鉴定)等恐龙骨骼进行复原装架、展示;同时展示

博物馆英文导游词

博物馆英文导游词 篇一:广东省博物馆英语导游词 Goodmorningeveryone.Todaywewillgotoaninterestingplace——Guangdo ngmuseum.now,iwilltellyousomethingaboutit. 各位早上好,今天我们将去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广东省博物馆,现在就让我把它介绍给你们吧!itislocatedinzhujiangnewTown.anditisinthecentreoftheGuangzhou.ithas67 000squaremetersbig.ThereareeightexhibitionhallsintheGuangdongmuseu m.Theexhibitionhallsareaboutgeologyandlandform、mineralresources、Gem、medicinalherb、animal、oceanandancientlivingcreature.So,letusgoinside! 它坐落于珠江新城,在广州的市中心,它有67000平方米大,里面有8个展馆,分别是地质地貌馆、矿产资源馆、宝石馆、中草药馆、陆生野生动物馆、海洋馆、古生物馆。现在我们就一起进去看看吧!Theappearanceofpotteryhadchoserelationshipwithourdailylife.now,thepott eryalwaysuseindecorate. 陶瓷器的出现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的陶瓷通常用于装饰。 intheTangandSongdynasties,thechineseceramicindustryreacheditsfirstpea k.Sincethe9thcentury,chineseceramicshasexportedonalargescaletoEastasia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考察报告(图文版)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调研报告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坐落在郑州市郑东新区18号,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布展面积4100平方米。作为河南省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省地质博物馆历时3年建成,共耗资4000万元。目前该馆展出的展品共计1000多件,另外库藏标本展品5万件。该馆属科普型自然类博物馆,以社会公众为主体,兼顾科学研究需要。内设有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矿 物厅、4D动感影院(多功能厅)和地震海啸感受剧场等, 馆外有矿石林、科普广场、恐龙雕塑等,是现代化的省级 一流地质专业博物馆。亚洲体腔最大的恐龙、世界上最小 的窃蛋龙、中国唯一的结节龙、世界上最大的一窝恐龙蛋 化石……展馆还有世界上最早的银杏果化石、最早的被子 植物中华古果等大批动植物化石标本,几乎展示了河南所 有种类的矿石、岩石以及来自国内和部分国家精美绝伦的矿物晶体和观赏石标本,其中有多件国宝级和数百件珍稀实体精品标本。此外,馆内还建有喀斯特地貌、冰川、碧水丹霞、溶洞、露天采矿等30余处仿真度很高的景观模型。 展厅内循环播放有针对河南地域特色原创的《地质河南》、《矿业河南》、《走进河南地质公园》、《西峡恐龙蛋富集之谜》、《太行山隆起》等16部三维动画影视、幻想;《大陆漂移》、《地质环境与人类居住》、《地球的生物进化》、《恐龙世界》等18部多媒体查询系统,科学内容通俗易懂、引人入胜。还设有《有奖知识问答》、《河南地质遗迹搜寻》、《寻找宝藏》、《与恐龙赛跑》、《与恐龙比体重》、《恐龙拼图》等寓教于乐、供大家参与的互动项目,以及喀斯特地貌、冰川、碧水丹霞、溶洞、露天采场、金矿采铜等30余处仿真度很高的景观模型。 新建的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是一座以社会公众为主体,青少年和资源环境相关业务人员为侧重点,兼顾科学研究人员需求的科普型自然类博物馆。她是一个具有现代化、高科技、独具河南特色的全国省级一流的地质专业博物馆;是河南省资源、环境、省情展示交流的“窗口”,珍稀地质矿产标本收藏、研究中心;国土资源知识普及与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大众游览胜地;是集科研、科普、休闲、娱乐、赏石于一体的理想去处。 地球厅:地球厅向大家介绍奥妙无垠的宇宙和地球的有关知识。包括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圈层结构;了解、认识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岩石;亲手操控古大陆的聚合、分裂与漂移;在地震剧场感受地震带来的震撼和灾境;了解风化、喀斯特地貌和冰川作用对人类的影响;体会黄河、黄土和黄河文化。

地质博物馆参观报告

地质博物馆参观报告 地质学14-01班 5月30日,我们来到了合肥地质博物馆,作为地质专业的学生,我认为参观地质博物馆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我们便进入了地球厅,刚一进 入,便能看见一个地球悬于上方,展厅以 “地球--生命的摇篮”为主题,突出表现 地球形成、构造、演化的过程,进而揭示 地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生命起源和 演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介绍了地球产生的 “沧海桑田”变化以及形成多姿多彩的地 形地貌特征。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告 诫人们“人与自然和谐”的意义,进一步 提醒人们要爱护和保护“生命的摇篮--地 球” 接着,我们进了生命演化厅和恐龙厅,进入其中,我们仿佛真的到了亿万年前,看着生命一点一点的演化成型,仿佛看见凶猛的恐龙野兽在奔跑、在觅食。 然后,我们就来到了 与我们专业密切相关的资源与环境厅。 该厅以“富饶美丽的安徽”为主题,重 点围绕安徽省的国土资源和地质环境进 行展示,突出展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 水资源及测绘成果等安徽国土资源情况,让人们建立节约资源的意识。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一些安徽境内地质遗迹、地质公园的情况。尤

其是与专业相关的一些各地的矿产,让我们对于课本中的知识加深了理解。比如马鞍山市陶村的阳起石磁铁矿,怀宁县查山的镜铁矿,滁 县琅琊山的斑铜矿,以及原油和无烟煤等 等,看到这么多的矿产我就会思考它们的 产出与安徽省本地的地质构造有什么必然 的联系吗?于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许 多方面的信息。 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一些地质专业在野 外工作时要用到的一些工具及其发展的历 史。有些在近期的工测实习里刚刚用到, 感觉特别亲切。 再之后就到了与我们专业课最贴切的矿物岩石厅,许多曾在实验室见过和没见过的矿物标本以及许多作为观赏的精美玉石都一一陈列在矿物岩石厅里。不过博物馆是以美学和观赏的角度来展览,而作为学此专业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注重其内在,就像岩石的具体成分,性状,岩石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的构造,层理等,比如水平层理,波痕,龟裂构造。当然,在这个行业里,我们只是初学者,必不可少的就是查阅资料或百度。下面有我们观察到的一些矿物和一些查到的资料: 玄武岩,洋壳主要组成,属基性火山 岩。是地球洋壳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组成物质,也是地球陆壳和月球月陆的重要组成物质。玄武岩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最多,约占百分之四十五至五十左右。玄武岩的颜色,常见的

参观地质博物馆后感

参观地质博物馆后感 地质学在解决天体起源与生命起源等当代自然科学基本理论问题上是不可或缺的;另外,地质学在社会生产、自然灾害防治、人们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也要求地质学的课程更多的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去学习,因此我们去参观了地质博物馆。 地质博物馆的展厅并不算大,但各种岩石、化石、矿物却多种多样。有黄铁矿、闪锌矿、石英、刚玉、萤石、玛瑙、橄榄石、黑云母、长石、电气石;含金质的大理石、和田玉、蓝宝石、紫水晶等平时不多见的矿物;各种古生物的化石,包括始祖鸟、恐龙蛋、鱼、三叶虫;另外还陈列了石油、煤炭的地质成品、岩石风化后的“沙漠玫瑰”和各种地质野外考察的工具。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展示的玛瑙、风化的“沙漠玫瑰”和石油。摆放在展柜里的玛瑙名叫“聚宝盒”,产自巴西,其被切为两半,中间是自然形成的镂空状,周围分布着各种水晶,在灯光的照射下会发出耀眼的闪光,往外便是黑色的玛瑙,厚度约为5厘米左右,外层包裹的是普通的岩石,若仅仅从外层看,是无法发现内在的玛瑙和水晶的,只有切开之后才会展现出来。 沙漠玫瑰,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石英,一种石膏类晶体,石中之花。据展厅的工作人员介绍,沙漠玫瑰因其形成的地理条件特殊而产量稀少,是细沙在几千万年甚至几万万年的风雨雕塑中风化而形成的,其中还有零星的细沙镶嵌在花瓣的中间。 在展厅的另一个角落,我们看到了展示的原油,原油陈放在一个玻璃瓶内,成黑色粘稠液体状,有一个工作人员专门为我们介绍了石油的产生和分类。石油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石油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所以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可达到5亿年之久。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几个小时的参观很快就结束了,在这次的课外实践中,让我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在实践中看到了教材上所举例的矿石,加深了自己的印象,并对矿石的风化、化石的形成、石油和煤的产生所需的地质条件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矿石的各种分类也更加明确。 09环科2班 王敏 0914020061

案例分析-中国地质博物馆存储方案设计

1 前言 中国地质博物馆创建于1916年,是国内建馆最早的博物馆之一,以历史悠久、典藏量大、珍品率高、陈列精美、科研成果丰硕称雄于亚洲地学博物馆。不仅具备典藏、科学研究、社会教育三大传统功能,而且富有时代特色,融科普、教学、学术交流、观赏、休闲于一体,社会影响日益广泛。 馆藏标本丰富珍贵典藏各类地质标本20万件,其中世界上最高大、保存最完好的恐龙化石——“巨型山东龙”,以藏量大、珍品多闻名于世的“中华龙鸟”等原始鸟类系列化石,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古人类化石——云南元谋人牙齿化石;山顶洞人遗址中发掘的石器、石珠、骨针、骨饰,以及“水晶王”、巨型萤石等,都是国宝级的珍品。 科研成果享誉世界出版了《巨型山东龙》、《宝石通论》、《中国金伯利岩》等专著和《中国矿物》、《中国名泉》等图册,科研人员在《地质学报》、《Nature》、《Science》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辽西侏罗—白垩系过渡层生物群及地层年代研究》、《辽宁西部原始鸟类及伴生化石研究》等项目成果受到国内外古生物界的广泛关注。 社会教育广泛深入常年开放独具特色的陈列展览,长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24年来不间断出版《地球》杂志,每年举办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先后被命名为“北京市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修缮改造面貌一新2001年启动馆史上规模最大的修缮改造工程,历时三年,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现代化博物馆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观众至上”建馆理念,耗巨资、精设计、善管理,硬件设施整体升级,陈列展览全面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建成名符其实的国土资源事业的窗口和青少年素质教育地学平台。 随着馆藏的不断积累和丰富,拥有一套完整的网络数字化资源已经是最基本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其规模和使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博物馆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而作为越来越重要的网络传播窗口的互联网络技术开始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也同时展现了更多元化的应用。因此,针对超大容量标本的数字化图像信息库和标本数据的检索需要,迫切需要一套大容量、高性能的存储设备,将珍贵的地质标本转化成便于管理、检索、保存、易用的数字化资源进行存放。实现标本的计算机化管理。 方案设计提供经销商: 北京清源并行计算机有限公司 Beijing Puretrix Parallel Computing Co., Ltd. 方案设计:企业产品部 2 需求分析 由于网络要为全馆各类用户服务,接入点多、数据流量大,要求服务器设备具有足够的处理能力、网络吞吐量和连接带宽。建议使用专业存储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