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咳喘怎样治 哮喘的祖传秘方

咳喘怎样治 哮喘的祖传秘方

咳喘怎样治 哮喘的祖传秘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咳喘怎样治哮喘的祖传秘方

导语:哮喘一证,反复发作,中医多责之于痰阻气道,治之有一定疗效,但难于根治。哮喘长期发作则肺气耗伤,在不发时也常常气短疲乏无力。久病不已...

哮喘一证,反复发作,中医多责之于痰阻气道,治之有一定疗效,但难于根治。哮喘长期发作则肺气耗伤,在不发时也常常气短疲乏无力。久病不已必伤及肾,肾虚不能纳气则吸短而喘,致成虚喘。至于治哮喘法,先病时应治标以祛邪为主,平时则应治本以扶正为主。该咳喘膏具有益气养阴、润肺化痰、清热利湿、止咳平喘的功能,可有机地调节人体内在功能平衡,提高人体免疫力,达到临床治愈咳喘病的目的。该膏补益适中,寒热不偏,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是治疗咳喘、各类型支气管炎的良方。

咳喘膏的组成方药

由黄芪、当归、沙参、百合、麻黄、花粉、贝母、杏仁、桑皮、白果、茯苓、百部、甘草、连翘、赤芍、白术、防风、地龙、冰片、官桂、大黄、乳香、没药、鲜槐枝、桂枝、柳枝、桑枝、枣枝、川乌、皂角、苏子等药组成。

咳喘膏的配制方法

将上药放入铜锅内,用菜油3000g浸3天,熬后去药渣。当熬至滴水中不散时,将广丹(炒如麦色)徐徐撒入(此时须用文火),并以桃、柳粗枝2根(用麻皮扎在一起)不停地搅匀至滴水成珠为度,再加入乳香,没药、冰片、细粉,搅匀冷却后成膏药肉。用较薄的牛皮纸和棉布裱成膏药布,裁成5cm×5cm的方块,将药肉放在布面上,摊成直径为3.2cm的圆形即可。

咳喘膏的临床应用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优越性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优越性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11-08T10:29:27.2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5期供稿作者:寇正文 [导读]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优越性及疗效观察。 寇正文(四川省南充卫校 637000) 【中图分类号】R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5-0107-02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优越性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中西医常规治疗加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临床跟踪长期观察,比单纯用西药治疗疗效大大提高。结果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显效41例(61%),好转21例(32%),无明显效果5例(7%),总有效率达912%,远期疗效,经过15年以上临床观察未再复发14例(20%),有的未随访到,显效时间8.8±2天。结论从治疗结果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比单纯西医治疗疗效优越,远期疗效好。且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治疗哮喘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关键词】哮喘过敏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 The advantages and effects about combine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asthm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dvantages and effects about combine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asthma. Methods Treat asthma by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combine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Results Combine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asthma, 41 example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61%), 21 examples to get better, 5 examples are inefficient (7%), total effective rate is 91.2% and the time to be act is need 8.8±2 days. Prospective efficacy, 14 examples do not relapse (20%) by tracking above 15 years. 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s better by combine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an simple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to asthma, prospective efficacy is better and relapse rate is lower, the valu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is higher, it provide a new way to cure asthma. 【Key words】asthma allergy combine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Chinese herbal drugs 哮喘(过敏性哮喘)是一种由过敏体质引发的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儿童哮喘发病率高,主要由过敏源(灰尘、气候变化、食物)病毒、细菌感染等,在中医学中称为“哮证”、“喘证”、“咳喘”等,常反复发作,特别是气候变化,过敏食物、花粉、煤烟、异常气味均可诱发哮喘发作,临床上哮喘以多发肺细胞及细胞产物参加慢性气道炎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通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部分运动后发作: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大约儿童(0-14岁儿童居多),从1993年3月-2011年5月,笔者观察的67例哮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特佳,中草药采用补肺温肾健脾,理气化痰治疗,疗效尤佳,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所有67例在医院确诊为哮喘,来诊时均处于发作期,45例,缓解散22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54例,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65岁,范围4-65岁之间,平均52岁,女性居多,病程哮喘最长16年,最短6个月,所有病例诊断标准均符合《哮喘临床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所有患者西医均采用氨茶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 1.2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在急性发作期,咳、喘、痰多、呼吸困难均采用抗炎+糖皮质激素+甲氰咪呱+VB6治疗,中药采用温肾补肺健脾,理气化痰治疗,因为肺主气,主全身之气,肾主宣发肃降,肾主纳气,为气之根,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皆经咽喉过,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气,气行则痰消,根据内有伏痰,外邪引动而复发,合乎医理,治疗标本兼顾,方药采用附子理中汤和参苓白术散加减,方药如下: 北细辛6g、桂枝15g、制附片30g(先煎)、射干18g、白术61g、陈皮10g、石菖蒲15g、苡仁60g、黄芪60g、紫苑15g、百部30g、天竺黄15g、冬花10g、半夏15g、枳壳16g、茯苓30g、甘草6g、三天一剂,一日三次,每次50-80ml。病情缓解后,将西洋参30g、黄芪60g、当归30g、苡仁30g、杏仁10g、制附片30g、每三天一剂,每日三次,一次50-80ml,两个月为一疗程,疗效显示:一般缓解症状均在8天左右,一般最长的筑固治疗的时间为9个月,治疗期间尽量不吃海鲜,发物,过敏物质,注意冷暖,减少感冒防止复发。 2 结果 疗效标准:显效,哮喘未复发,感冒后也未再复发21例(31%),好转哮喘缓解(感冒后有轻微症状,40例,60%),无效6例,占9%,总有效率91%,显效时间8.8±2天。 病案举例: 冯某某,女,22岁,(四川省南充顺庆鱼龙乡人),1993年5月6日就诊,患者6岁感冒后,出现哮喘,先后在多家医院治疗好转,反复复发,冬天严重,后发展到夏天也哮喘,大多时间在医院输液治疗,在多家医院治疗达16年。22岁,未来月经,就诊时,面色苍白,哮喘、咳喘痰多,呼吸急促困难,胸闷,喉中痰鸣,血压80/60mmHg,听诊双肺湿罗音,X片肺纹理增多、增粗。舌质淡,苔腻薄白,脉沉细弱,血常规正常,大小便正常。诊断: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诊断:喘症,哮症,证型:肾虚、痰湿症。治法:补肺温肾健脾,理气化痰,方用:附子理中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处方:附片30g(先煎),白术61g、干姜10g、茯芩30g、射干10g、石菖蒲15g、麻黄10g、白细辛8g、桂枝60g、补骨脂30g、川芎15g、红花15g、青皮10g、白部15g、款冬花10g、甘草6g、半夏10g、天竺黄20g,三日一剂,一日三次,每次50-80ml,同时,口服甲氰咪呱,头孢拉定,VB6,共服15天,半月后,患者呕吐大量痰诞200ml左右,胸闷大减,继续筑固治疗半年,未再复发,患者一年后,有了月经,三年后,结婚并生一子,随访18年,未再复发。 讨论:哮喘的治疗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由于小儿发病最多,特别是过敏体质,感冒后,反复复发,遇有过敏源,异味、煤烟等就复发,现代医学认为,哮喘是一个慢性的炎症的变态反应过程,治疗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中医根据脾胃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气,肺主气、肾主纳气,内有伏痰,外邪引动,而复发,采用补肺温肾健脾、理气化痰,提高肺通气功能,提高肺活量,提高肺的张力,增加肺泡的弹性,改善肺通气量,增加肺宣发肃降的功能,达到治标与治本,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特别是远期疗效,尤于单纯西医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哮喘病学分会,临床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中华呼吸病学杂志》,1981.3.61.

中医哮喘病的最新临床路径(最新)

哮喘(哮病)临床路径 一、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非危重)(ICD-10:J45) (二)诊断依据。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 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2、3、4条者或4、5条者可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反应选择方案。 2.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5支气管哮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 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D-二聚体(D-dimer)、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肺功能(病情允许时)。

中西医怎么治疗哮喘中西医治疗哮喘的方法

中西医怎么治疗哮喘中西医治疗哮喘的方 法 中西医怎么治疗哮喘中西医治疗哮喘的方法 中西医治疗哮喘常见的方法 一、中医治疗哮喘: 治疗咳喘,不仅要针对患者肺、脾、肾三脏虚弱的情况治疗,还应选择恰当的治疗时机,可以事半功倍。秋冬天寒,易发哮喘,中医主张在秋冬服用益气补阳的中药制剂治疗,结合中医穴位注射、敷贴等,常可达到临床治疗之显著效果。而中医治疗方法的核心是以补气为中心、通过润肺、健脾、益肾进行整体性治疗,并在中医内部调理的基础上,通过激活人体自愈能力,实现原来以药治病到人药结合共同治病的转变。 二、西医治疗哮喘: 1、哮喘的患者应该针对过敏原作脱敏治疗,可以减轻或减少哮喘发作。治疗哮喘目前应用较多的是舌下脱敏疗法,使呼吸道粘膜产生耐受性,从而减轻或控制过敏症状,到达脱敏治疗的目的。 2、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治疗这种疾病的药物主要有控制发作药和缓解发作药,控制发作药就可以起到抗炎的作用,主要使用这种药是为了达到减少和避免哮喘发作的,这样才可以稳定肺部

功能,而缓解发作药也具有支气管扩张作用的,这种药一般都是在患者急性发作的时候使用的。 3、哮喘的患者建议用雾化平喘治疗,这样会好的快一点,最好选用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这个药在这个方面的效果要好一点。治疗哮喘期间患者一定要多喝开水,否则那些痰排不出来,可以适当的口服一点化痰的药,如盐酸氨溴索片效果不错的。 治疗哮喘的药物种类 一类是治本的药物,主要指激素类气雾剂。由于气雾剂的喷射可使药物直接进入气道,局部作用强,因此效果明显。这类药物是通过抑制气道黏膜炎症预防哮喘发作,对哮喘的治疗十分有用。 第二类就是治标的缓解哮喘发作的药物。包括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物等,另外还有口服激素、静脉注射激素等药物。由于不少人对治疗哮喘常用药物类固醇有误解及恐惧,不含类固醇的长效吸入气管舒张剂成分哮喘药,近年的使用量愈来愈高。这些所涉药物的确为临床常用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愈哮喘,但科学系统用药就能明显改善哮喘症状,减缓肺功能恶化。因此,病人不应自行调校药物剂量或停药,应尽快与主诊医生联系,因为医生采用长效气管舒张剂时,多数会与抗炎药物一并处方。病人突然自行停药,后果可

哮喘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标准

哮喘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标准(草案) 266002 青岛第五人民医院过敏免疫科李明华 哮喘病是一种以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慢性气道变应性炎症疾病。中医认为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呼吸急促、喉间哮鸣为特征。西医认为引起哮喘的主因是与遗传有关的过敏性体质,诱因为过敏原、刺激性气体、冷空气、运动和药物等,中医则认为主因为伏痰(有寒痰与热痰之分),而诱因主要是外邪、饮食、情志、劳倦和气候变化等. 1 中西医结合诊断: 哮喘病中医辨证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步骤,通常首先根据哮喘病的西医诊断标准明确诊断,包括对哮喘病的确诊、对急性期还是缓解期的确认、根据哮喘病严重程度给予分级以及查清过敏原(上述过程为辨病),这个过程通常结合现代诊断技术如气道反应性测定、变应原激发试验、PEF测定和免疫学检测。在辨病的基础上可进一步中医辨证,根据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不同的证型特点辨别虚实寒热。 1.1 西医诊断要点: 1.2.1 反复发作地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病毒感染、运动、化学气体或某些刺激物有关。 1.2.2 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散性、以呼气期为主的哮鸣音。 1.2.3 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可自行缓解。 1.2.4 排除可引起喘息或呼吸困难的其他疾病。 1.2.5 对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最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①吸入速效β2-激动剂后FEV1(或PEF)增加15%以上。②PEF变异率(用呼吸峰流速仪测定,清晨及入夜各一次)>20%。③气道反应性增高或变应原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1.2 严重程度分级 轻度间歇性哮喘:症状间歇出现,且为<1次/周的短期发作,夜间哮喘症状≤2次/月,在发作间期患者无症状,肺功能正常。PEF或FEV1≥80%预计值,变异率<20%。 轻度持续性哮喘:发作时症状≥1次/周,但<1次/天,发作可能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2次/月。肺功能检查示PEF或FEV1≥80%预计值,变异率20%-30% 。 中度持续性哮喘:表现为每日有症状,且症状的发作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症状>1次/周。肺功能检查示PEF或FEV1>60%,<80%预计值,变异率>30%。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体会(一)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体会(一) 中医认为哮喘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标实可因风、寒、痰、瘀、气等邪气所致,或素有痰饮者感受诸邪更易发病。本虚责之于肺、脾、肾诸脏亏虚。或本有肺、脾、肾虚,感受外邪而发病;或外邪侵犯发为哮喘,日久诸脏受损,终致本虚标实之虚实夹杂证。其中血瘀和肾虚在哮喘发作日久的患者中占有突出地位。西医认为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 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根据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急性发作期是指病人不能活动,一口气不能说完一句话,胸部呼吸音消失,呼吸和脉搏都更快,血压下降,大汗淋漓,严重脱水,神志焦躁或模糊。缓解期是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 1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宜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区别发作期与缓解期分别施治,治疗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但应分别轻重缓急,发作期以祛邪为主,缓解期注重扶正培 本,各期均可在辨证的基础上应用适当的活血化瘀药物以提高疗效。 1.1发作期:鼻塞胸闷,微咳干呛,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喉中哮鸣有声,痰粘少,咯吐不利,甚至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端坐俯伏较舒,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青紫,额汗淋漓,或伴有寒热症状,舌淡,苔腻,脉浮弦。辨证:痰气阻滞、肺气不利。治则:化痰利气,肃肺止哮。方药:苏子10g、杏仁10g、全瓜蒌30g、大贝母15g、紫苑10g、桔梗10g、白前10g、太子参30g、陈皮10g、半夏10g、白术10g、全蝎5g。 方中苏子、杏仁、全瓜蒌、大贝母、紫苑、桔梗、白前、陈皮、半夏化痰利气平喘,太子参、白术补肺健脾以培本,全蝎活血通络。若偏于寒哮而见哮喘遇寒发作,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紧者,上方加干姜、细辛温肺散寒。若偏于热哮,见有痰黄粘稠,烦闷不安,面赤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加黄 苓、桑白皮、葶苈子、大黄等清肺化痰。 1.2缓解期:疲乏倦怠,气短声低,纳差便溏,腰酸膝软,或喉中轻度哮鸣音,舌淡苔薄,脉弱。辨证:肺脾肾虚。治则:扶正培本。方药:党参15g、白术10g、茯苓30g、甘草5g、陈皮10g、半夏10g、附子6g、肉桂6g、熟地20g、山药30g、山萸肉15g、五味子10g、全蝎4g。 方中六君子汤补脾益肺,金匮肾气丸加减补肾培元。临床上肺、脾、肾之虚各有特点,但多错杂兼见。治疗上既当区别主见、又应适当兼顾,因人而异摸索 出一个有效的处方,以便于长期服用。 2西医治疗 2.1去除病因,避免接触变应原和其他非特异性刺激,去除各种诱发因素。 2.2控制发作,常用解痉平喘、抗炎、祛痰等方法,而以解痉抗炎为主。 2.2.1平喘药 2.2.1.1糖皮质激素,为最有效的抗炎药物,主要具有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微血管渗漏,抑制细胞因子生成,抑制炎症细胞迁移和活化。 吸入:丙酸倍氯松或丁地去炎松200-800ug/d、借助定量雾化吸入器或干粉剂吸入,吸入用药主要作用于呼吸道局部,所用剂量较小,药物进入血循环后在肝脏迅速被灭活,全身性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局部不良反应为口咽部念珠菌感

中西医结合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探讨

中西医结合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8-05-10T13:25:10.48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作者:符桂平 [导读] 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支气管哮喘以胸闷、呼吸困难、气喘等为主要症状[1]。 青海省海南州人民医院 813000 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7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季节性发作。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2个指标。分别给予两组常规西医防治、中西医结合防治。观察患者的疗效,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防治用于支气管哮喘,可有效缓解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症状,降低哮喘复发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防治;支气管哮喘;肺部哮鸣音 前言: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支气管哮喘以胸闷、呼吸困难、气喘等为主要症状[1]。发病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受到一定影响。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体验,本文将中西医结合防治用于支气管哮喘,取得显著效果,现将74例患者的治疗流程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7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季节性发作。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2个组别。 纳入标准:(1)符合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2)年龄在221-64岁之间。 排除标准:(1)排除2w内接受糖皮质激素或其他治疗的患者;(2)排除对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过敏的患者;(3)排除不配合及无法接受随访的患者。 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5.2±3.8)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2±0.4)年。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3.4±3.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8±0.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西医防治 给予对照组常规西医防治。(1)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治疗。给予患者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Glaxo Operations UK Linmited;批号:H20090242;规格:50μg/500μg)吸入治疗,给药频率为1吸/次(500μg丙酸氟替卡松、50μg沙美特罗),每日2次(间隔12h)。治疗时间视患者病情好转程度而定。(2)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治疗。给予患者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批号:H20150323;规格:50μg/100μg)吸入治疗,给药频率为1吸/次(100μg丙酸氟替卡松、50μg沙美特罗),每日2次。(3)支气管哮喘发作预防。佩戴口罩外出,恶劣天气尽量避免外出;保持情绪平和。 1.2.2中西医结合防治 给予观察组中西医结合防治。(1)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治疗。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2)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治疗。给予患者补肾防喘片(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Z50020405;规格:0.25g)治疗,给药频率为4片/次,每日3次。治疗时间视患者病情改善状况而定。(3)支气管哮喘发作预防。西医预防方法与对照组保持一致;中药预防:以菟丝子、淫羊藿、肉苁蓉、黄芪、党参、黄精等药材组成药方,以水煎服。给药频率为每日1剂,每季度连服1个月;引导患者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指导其通过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增强体质,以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复发。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疗效,评分项包含无效、有效、显效。 观察患者的复发率,评分项包含复发、正常。 1.4评价方法 无效:患者的肺功能、症状无明显变化;有效:患者肺功能FEV1增加15%-25%,症状有所好转;显效:患者肺功能FEV1增加超出35%,症状基本消失。治疗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统计工具采用SPSS20.0软件。疗效、复发率的统计学方法选用检验。如P<0.05,可判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疗效 对照组6例无效,观察组仅1例,对照组总有效率83.78%,低于观察组9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常常严重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那么中医应该如何治疗支气管哮喘呢?下面,安邦制药清肺小课堂整理出以下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法。 中医认为,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因是痰饮内伏,平时可不发病,遇某种因素致使痰饮搏击于气道而发病。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凡外感风寒暑热,未能及时表散,邪阻于肺,气不布津,聚液成痰。饮食酸咸肥甘,生冷腥腻而致脾失健运,内酿痰湿,上干于肺,壅阻肺气。素禀体弱,或病后体虚,如幼年麻疹、百日咳及反复感冒,咳嗽日久,阳虚阴盛,气不化津,痰饮内生。或阴虚阳盛,热蒸液聚,痰热胶固。由此可以看出,导致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痰,所谓“哮喘专主于痰”,外感、饮食、病后失调,情志内伤,疲劳等均是诱发因素。 哮喘大发作时可见正虚邪实相互错杂。临床上根据已发、未发、分虚实施治。发时以邪实为主,当攻邪治标,分别寒热,予以温化宣肺或清化肃肺。久病虚实夹杂者,又当兼顾。平时以正虚为主,当扶正治本,审察阴阳,分别脏器,采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法。 治疗方案: (1)寒哮(发作期):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方中射干清利咽喉,宣肺豁痰;麻黄宣肺平喘;半夏、细辛、生姜温肺蠲饮降逆;款冬花、紫菀温肺止咳,合为辛开、苦降,酸收于一方;再加大枣一味安中以调和诸药。痰涌喘逆不得卧加葶苈子泻肺涤痰;若表寒内饮,可用小青龙汤,配苏子、白芥子、杏仁等化痰利气。 (2)热哮(发作期):治法:清热宣肺,化痰降逆。 方药:定喘汤加减。方中麻黄宣肺平喘;半夏、杏仁、苏子化痰降气;桑白皮、黄芩、款冬花、生甘草清热润肺;白果收敛肺气。甘草和中。如痰鸣息涌不得卧,加地龙、葶苈子;痰吐黄稠加鱼腥草;肺热内盛可力,生石膏;舌苔黄燥者可用大黄、芒硝通腑以利肺;痰热津伤可配知母、南沙参、天花粉。银黄清肺胶囊在经方麻杏石甘汤的基础上加葶历子泻肺,加枇杷叶降肺气,具清肺热,祛黄痰,止咳喘三大功效,适用于实热证和里热证的使用。 (3)肺虚(缓解期):治法:补肺固卫,益气平喘。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7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均分两组,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3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于对照组(P<0.05);经有效治疗后,所有患者肺功能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明显,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推广应用。 标签:中西医结合;支气管哮喘;疗效 在呼吸系统性疾病中,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病症。这种疾病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与肥大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共同参与引发气道炎症与高反应性[1]。临床治疗该种慢性疾病,多使用激素与β2受体激动剂。但是根据临床治疗取得的效果,大部分患者的哮喘症状并不能有效得到控制,同时不少患者对西药治疗的依从性比较低。基于临床治疗体现的效果,中医开始逐渐应用于该种疾病的治疗中[2]。本文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76例均分两组。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39.6±7.6)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6.9±1.8)年;观察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0.3±8.2)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6.5±1.5)年。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的判断标准。病情分级:轻度48例,中度2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胸闷、咳痰咳嗽、大便秘结、喉中哮鸣音、呼吸困难等。对比两组患者基础性资料,并无实质性,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应立即脱离过敏原,并尽快缓解阻塞的通道,纠正机体缺氧状态,促进肺功能恢复。对于急性发作期患者,予以氨茶碱、舒弗美、沙丁胺醇与泼尼松等药物治疗。患者哮喘症状持续,应立即吸氧、纠正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患者使用的氨茶碱与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沙丁胺醇则通过雾化泵吸入。如患者合并感染情况,应给与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缓解期的患者,医护人员告知其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免疫力,原理过敏原,消除病因等常规治疗。30 d为1个疗程。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予以治疗。如患者处于急性期,中药配方为麻黄12 g,郁李仁14 g,五味子10 g,浙贝母16 g,干姜12 g,半夏

儿科哮喘的中西医用药

哮喘 小儿哮喘系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其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哮喘包括狭义哮喘和哮咳。我专科学术带头人王烈教授认为,狭义哮喘包括婴儿哮喘(毛细支气管炎)、幼儿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和儿童哮喘(支气管哮喘)。哮咳指咳嗽变异性哮喘。根据50年临床实践,首创?哮喘苗期?、?三期分治?和?哮咳?三种创新性理论,我专科在此创新性理论指导下,在临床中进行小儿哮喘病防治,有效地减少了小儿哮喘的发病与复发,并形成了系统、独特的诊疗规范。现将各诊疗规范分述如下: 哮喘苗期 苗,幼小之意。用指征兆。哮喘苗期,是指临床上具有一系列特应性表现,如易感,体肥虚胖,易泻,面色晄白,佝偻病,发稀,喉间痰鸣,湿疹,加之有家族过敏史等,此类患儿较常儿易发病为哮喘。 一、诊断 根据王烈教授临床经验,并参照98年《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确定的高危哮喘儿诊断条件即①生后不久,甚至在新生儿期,相继出现脂溢性皮炎、婴儿湿疹,且反复迁延;②一级亲属中既往有明确哮喘病史的患儿;③经常伤风、咳嗽、不易康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镇咳药后无明显效果,体温大都正常的婴儿;④毛细支气管炎后恢复缓慢,尤其具有特应性体质或哮喘家族史婴儿。 证候特点:主证:喉间痰鸣。 次证:体型虚胖、面色晄白、湿疹、鼻塞、易感、经常腹泻、佝偻病明显、药物过敏、家族中有哮喘病史。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指纹:淡紫。 (以上具备主证,兼有次要症状中2项以上者,即可诊断)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辨证治疗 症状:易感,体肥虚胖,易泻,面色晄白,佝偻病,发稀,喉间痰鸣,湿疹。 治法:补肺、健脾、益肾。 方药:防哮汤加味。黄芪、玉竹、女贞子、补骨脂、太子参、五味子、牡蛎、大枣。 加减:第1周加山药;第2周加熟地;第3周加何首乌;第4周加海螵蛸。 疗程:4周。之后休药三个月,重复上述治疗4周。 (二)中成药 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可选择一种或多种中成药制剂: 1.腹泻者,给予小儿止泻灵或白苓健脾颗粒口服。 2.夜惊不眠者,给予珍珠末口服。 3.喉间痰鸣者,给予小儿哮咳喘胶囊、复方鲜竹沥汁口服。(4)4.易感者,给予婴儿壮或童康片口服。 (小儿止泻灵、小儿哮咳喘胶囊、小儿消咳灵胶囊、婴儿壮均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内制剂) (三)推拿疗法 1.偏于肺气虚者:补脾经、揉外劳宫、推三关、补肾经、揉肺经、捏脊。 2.偏脾气虚者:补脾经,补肾经,揉涌泉,揉外劳宫,推四横纹,揉丰隆,捏脊。 3.偏肾气虚者:补脾经,补肾经、揉足三里、揉外劳宫、推三关、分手阴阳、捏脊。 三、中医治疗效果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发作期(病期诊断中属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1.风哮: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发病前多有鼻痒、咽痒、喷嚏、咳嗽等症。舌淡苔白。 2.寒哮: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痰多、色白多泡沫,易咯,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恶寒,天冷或受寒易发。肢冷,面色青晦。舌苔白滑。 3.热哮:喉中痰鸣如吼,咯痰黄稠,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烦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 4.虚哮: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至持续喘哮,咳痰无力。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 (二)缓解期(病期诊断中属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1.肺脾气虚证: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 2.肺肾两虚证:气短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膝酸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喘息哮鸣 1.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发作持续时间,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 2.取适宜体位,可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平喘、肺、肾上腺、交感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府、云门、孔最、膻中等穴。 5.遵医嘱拔火罐,取肺俞、膏肓、定喘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肺俞、天突、天枢、定喘等穴,三伏贴效果尤甚。 7.遵医嘱中药泡洗。

8.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二)咳嗽咳痰 1.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量、颜色、性状。 2.咳嗽胸闷者取半坐卧位。 3.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 4.做深呼吸训练,采用有效咳嗽、翻身拍背、胸背部叩击或使用设备进行排痰等方法。 5.保持口腔清洁。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气管、神门、皮质下、大肠等穴。 7.遵医嘱拔火罐,取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 8.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 9.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肺俞、膻中、中府、云门、孔最等穴。 (三)胸闷 1.观察胸闷的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等。 2.协助患者变换舒适体位。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膻中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胸、神门、小肠、皮质下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寒哮证服用中药汤剂宜热服,热哮证宜偏凉服。补虚汤药宜温服。服用含麻黄的中药时,注意观察患者汗出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2)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4.用药注意事项。 (1)使用吸入剂的注意事项

哮喘中医诊疗方案

肺病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 哮喘(支气管哮喘) 【诊断】 一、疾病诊断 (一)中医诊断 1.多与先天禀赋有关,家族中可有哮病史。常由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诱发。 2.呈反复发作性 3.发作常多突然,可见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喉中有明显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约数分钟、数小时后缓解。 4.平时可一如常人,或稍感疲劳、纳差。但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导致正气亏虚,可常有轻度哮鸣,甚至在大发作时持续难平,出现喘脱。 (二)西医诊断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肺功能试验阳性: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③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证候诊断 发作期: 1.寒哮: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咳吐不爽。面色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作,畏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2.热哮: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咯痰不利,色黄或白,质粘稠。面色红赤,口渴喜饮,口苦,不恶寒。舌苔黄腻,质红,脉弦滑或滑数。缓解期: 1.肺虚:自汗,怕风,容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发作前答喷嚏,鼻塞,流清涕,气短声低,或喉中常有轻度哮鸣声,咳痰清稀色白,舌质淡,脉细弱或虚大。 2.脾虚:平素气短息粗,动则尤甚,吸气不利,心慌,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劳累后哮喘易发。或畏寒、肢冷,自汗,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嫩,脉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粘手,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重症: 1.痰气壅塞:寒、热俱不明显,喘咳甚,胸满闷,但坐不得卧,痰涎壅盛,喉如曳锯,咳痰黏腻难出,舌苔厚浊,脉滑实。 2.喘脱危象: 张口抬肩,鼻翼煽动,气促不能平卧,不得言语,或喉中有痰鸣,心慌悸动,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甚则肢体浮肿,昏昧,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 【治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寒哮证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 发表时间:2009-07-30T15:43:32.2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20期供稿作者:万红 (哈尔滨市老年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 [导读] 中医属“哮喘”、“哮证”范畴。本病发生是因宿痰伏于体内,遇某种诱因而触发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074-02 中医属“哮喘”、“哮证”范畴。本病发生是因宿痰伏于体内,遇某种诱因而触发,以致痰浊与外邪搏击于气道,使肺气上逆,痰气相击,哮鸣有声。素体阳虚,痰从寒化;素体阴虚,痰从热化。 1中医治疗 1.1内服药物 1.1.1急性发作期①热哮: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闷息粗,呛咳阵作,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痰黄粘稠,难以咯出,身热汗出,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水痰,降气平喘,益肾纳气。主方:清肺补肾汤加减(炙麻黄9g,黄芩、射干,苦参各15g,鱼腥草30g,瓜蒌、葶苈子各15~30g,补骨脂、黄芪各15~24g,沉香冲服0.6g,雷公藤25g,大枣6枚)。②冷哮:呼吸急促,喉间哮鸣有声,胸闷息促,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咳痰清稀色白,或呈粘液状。面色紫黯,形寒肢冷,汗出,口不渴。舌苔白滑或腻,脉沉滑或弦。治法:温肺化痰,降气平喘,温肾纳气。主方:温肺补肾汤加减(炙麻黄、射干、五味子各15g,法夏、干姜各10g,附子6~9g,黄芪、补骨脂、淫羊藿各25g,沉香冲服0.6g,地龙15g,黄芩15g)。 1.1.2缓解期①肺脾气虚:咳嗽气短,痰液清稀,面色白光白,畏风,纳光,多痰,浮肿,舌淡有齿痕,苔白,脉濡弱。治法:补肾益肺。主方:补肾防哮丸(补骨脂、淫羊藿、巴戟天、熟地、山萸肉,菟丝子、白术各30g,黄芪、当归各60g,五味子、附片各15g,法夏、胆南星各20g,胎盘1具)。按比例研粉,制水丸或密丸,每日早晚各服9g,宜好发季节前2个月连服3~4个月;常年发作者宜喘止后服药3~4个月,连服3~5年。②肺肾两虚:咳嗽气短,动则气促,腰膝酸软,自汗盗汗。舌淡脉弱。治法:补肾温阳,补脾益肺。主方:补肾防喘片。服药方法:自8月份初开始至10月底为止,3个月左右,连服3~5年。 1.2针炙 1.2.1穴位封闭:取天府,足三里穴,用黄芪注射液2ml,每周1次注射。第1周用右天府及左右三里穴,每穴1ml;每2周用左天府及右足三里穴,左右交替,于缓解期注射34~38周为一疗程,连续注射3年。主要用于小儿哮喘的防治。 1.2.2针灸:取①定喘、天突、肾俞;②肺俞、大椎、足三里。每天取穴1~2组,两组交替使用,10~15日为1疗程。 1.2.3耳针:平喘、肾上腺、交感。多用王不留子埋穴,亦可用针刺以上穴位。 2西医 2.1缓解期 2.1.1兔疫疗法:哮喘菌苗用于每次因呼吸道感染而诱发的病人。常用三联或五联菌苗于好发季节前2个月开始皮下注射0.1ml,每周1次,逐次递增0.1ml,直至1ml,以后1ml为维持量。终年发病者可常年应用。 2.1.2色甘酸钠和酮替芬:预防哮喘发作疗效较好。宜于发病季节前1月左右开始应用。 2.2发作期 2.2.1轻度发作:用氨茶碱或喘定口服,亦可用异丙肾上腺素、舒喘灵等雾化吸入。 2.2.2中度发作:可用氨茶碱0.5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或肾上腺素0.2~0.3ml皮下注射,与氨茶碱合用可增强疗效。抗生素宜结合痰培养结果联合用药。上述方法不能控制时,可选用强的松口服,每日30mg早上顿服,待症状缓解后减量直至停药。 2.2.3哮喘持续状态:多表现为重度至危重状况。处理方法除参照中度发作的有关措施外,还应注意补液(一般用葡萄糖盐水2000~4000ml/d静滴):纠正酸中毒(可用5%碳酸氢钠100~200ml静滴);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氢化可的松100~400mg加入液体内静滴,或用地塞米松5~10mg入液体中静滴。症状缓解后应改用强的松口服,并逐渐减量至停药)。

哮喘治疗中西医对比

澳洲哮喘中西医治疗对比 目录 澳洲哮喘中西医治疗对比 (1) 时代背景 (1) 澳洲环境 (1) 疾病介绍 (2) 治疗方案 (2) 疗效对比 (4) 结论 (4) 时代背景: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代表,在治疗各种疾病上与西医相比都有着很大的优势。然而,近几十年来,西医发展、传播的较快,在势头上盖过了中医,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中医。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一体化成为如今的一个大趋势,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医也迈出步伐,开始“走出去”。 澳洲环境: 地理形势 澳大利亚的地理环境独特而多元化,在同一个国家内可找到截然不同的自然风貌,既有未受污染的海滩和润泽的热带雨林,又有巍峨 的山脉和浩瀚的沙漠.在澳大利亚广博的土地上有十四个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地方。

气候情况 澳大利亚的四季与北半球地方刚好相反,但大部份时间气候温和.在一年之中,大部份地方有3,000小时以上或七成时间都是阳光普照.在澳大利亚,不妨戴上太阳帽,涂上太阳油,尽情享受舒适怡人的天 气! 饮食习惯 澳洲人对饮食要求较高,要求色香味俱全,偏好面食和肉食!每天摄入的胆固醇和蛋白质等含量较高。 总而言之,澳大利亚自然环境优越,四面临海,旅游资源丰富且污染小,是一个宜居的地方。饮食摄入则有一定的不合理性以及在春季,暴雨多发,空气潮湿,一些微粒容易扩散在空气中,这是引发澳洲地区哮喘疾病的重要原因。 疾病介绍 哮喘,又名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此种炎症常伴随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气流阻塞,可以自行或通过治疗而逆转。 对于哮喘的治疗,中西医有各自的见解和治疗方案,取得的成果也大有不同。 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中医理论认为哮喘的发病机理在于“内有宿痰,触感而发”,

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诊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中药穴位贴敷及火罐疗法,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法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标签:中西医结合;支气管哮喘;治疗;临床疗效 支气管哮喘是由支气管痉挛、分泌物增多以及粘膜水肿等因素导致支气管阻塞,在中医学中属“喘证”、“哮证”范畴,临床多因风寒袭肺、痰饮内伏,或痰热壅阻等因素使肺失宣将,久病不治者,可出现肾不纳气或上实下虚等临床表现,影响患者的生活質量[1]。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有效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诊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纳入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均经《支气管哮喘指南》确诊[2]。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16~60岁,平均(35.2±8.36)岁;病程3~30年,平均(11.8±4.7)年。研究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15~59岁,平均(35.8±8.31)岁;病程2~30年,平均(1 2.1±4.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包括抗感染、吸氧、祛痰及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等措施。具体如下:首先给予两组患者孟鲁司特钠片(英国默沙东药厂生产,国药准字J20070058,规格:10mg),用法如下:口服,1次/d,10mg/次,睡前服用;同时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987),用法如下:吸入给药,200~1500μg/d,分成2~4次使用(较轻微的病例200~800μg/d,较严重的则是800~1600μg/d),早晚各吸入一次,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及中药穴位贴敷法。具体如下:中药汤剂:千金苇茎汤即:鲜芦根30g,薏苡仁20g,冬瓜子20g,桔梗10g,桃仁15g,海浮石10g,甘草10g,白术8g,紫河车10g,麻黄5g,山药5g等[3],用水煎服,1剂/d。中药贴敷法:选择药用白芥子、吴茱萸、小茴香、花椒、干姜、细辛、肉桂、丁香,将以上药物适量碾成粉末形态,将碾好的粉末药与生姜汁混合调制成糊状,然后用胶布贴于肺俞、肾俞穴位,1次/d,3~6h/次。

相关文档